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篇

一、课堂教学诊断改进英语教学质量具体实施应用

在以下阐述中,笔者将以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的案例。

1.课堂前对教学方法诊断的实施操作

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须对即将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前诊断。重点诊断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是否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现有的学情表现。从而使得预备的教学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最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有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突出重难点内容的讲解,以及有能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我们在侧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技能时,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及方法等进行诊断,分析学生目前掌握英语阅读技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些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与技能有关的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而后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明确课堂教学中如何掌握英语阅读策略的对策方案。可以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下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前准备好题目,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思考所看文章,到文章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文章的习惯,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来猜测遇到的生词词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推测词义的阅读策略, 明白阅读过程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避免学生出现急躁情绪,甚至想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每篇文章段落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每个段落表达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

2.课堂中对施教方法诊断的实施操作

英语教师要明白,学生能否在课堂中集中心思认真听讲,关键是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越是感兴趣的,在课堂中的表现就越是积极主动;相反,则表现出思想开小差,无精打采,甚至做一些与英语课无关的事。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进程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中的施教方法诊断较为复杂,对于资历较浅的教师不易掌握好分寸。因此,一定要切记诊断时要把握好时机,抓住本质现象,在顺势满足学生需求中把握、用好关键信息,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形成高效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措施:(1)在选材上师生互动,在充分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条件下,多听取学生的呼声与建议,做到选取的话题或材料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突出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特点,能够不偏离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激活中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沉闷氛围。师生在提问或讨论式的良性互动下,诱发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阅读理解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到高效的阅读状态中,理解文章的主题,明确阅读任务和相关词汇释义。

3.课堂后对教学结果诊断的实施操作

所谓课后诊断,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对其教学成果实现或者达标的诊断,其目的是为下一轮的课堂教学找到改进与提升的地方,充实素材,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完成和学生能力的建构。对课后诊断时,教师要注重重点诊断内容,要有对现象详细的记载,不能单靠个人感觉记忆去定论诊断结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速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初步大意,能够回答出与文章相关的what,who,why 等问题,从而为把握文章的整体主旨作铺垫。也可以通过略读让学生概括文章或每小节段落大意,再充分获取信息,逐渐提高阅读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监督、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找出不足的地方以待进一步修正提高。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在充分的小组讨论下完成任务,同时接受教师的问题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把握,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困难;诊断;补救

在知识和动机两个因素之中,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是知识。这里的知识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讲的广义知识。就语文学习而言,包括内容知识、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一切后天习得的能力都是由知识构成的,可以用广义知识来解释后天习得的能力。从这一观点看,广义知识是能力的构成部分,缺少了知识,便不具备能力。和动机相比,知识缺乏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诊断

(1)诊断语文学习困难的基础――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是对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原有基础、必要条件,从而揭示出目标得以实行的先行条件。分析的结果既可以用来指导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学生未达到目标情况下用来诊断学生学习上的缺陷。任务分析所做的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都是围绕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展开的。分析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分析学生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本质上都是在找出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而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支持性条件,则包括了学生的知识缺陷和学习动机上的不足。换言之,任务分析找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则包括了学生的知识缺陷和学习动机上的不足。

(2)根据任务分析诊断语文学习困难

根据任务分析的要求,诊断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诊断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的语文知识缺陷

这是根据任务分析而进行的对中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新的学习课题时,其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必须分析并确定学生为完成这一目标所具备的起点能力状态,从而准确诊断出其认知结构中存在的语文知识缺陷。

例如:就初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而言,起点能力不仅仅决定着学生在作文课中能够学什么,学多少和怎样学,而且对学生能否写出符合作文标题和教学目标要求的作文也有直接的影响。我们知道,起点能力与写作任务之间通常存在一段距离,用现代学习论来解释,这段距离的实质是知识上的空缺。在写作任务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他们“知识空缺”的类型和程度是有区别的。

2.诊断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需的必要条件的缺失

这是根据任务分析中的必要条件而进行的。如前所述,完成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之后,任务分析的下一项任务是要鉴别学生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必要条件。不少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这些必要条件。因此,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也要从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否满足来寻找原因。

(3)诊断初中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实施方法

为了能准确诊断造成语文学习困难的根源所在,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综合运用适当的诊断方法。一般地说,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诊断方法:

1.诊断性测验。在学习每一个语文教学目标开始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使学生都从一个假设的起点起步,也就是假定没有哪一个学生已经掌握了已经计划好的教学目标,但所有学生都具有了开始学习该目标的起点能力。所谓诊断性测验,即在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为诊断学生是否在课前已经接受或达到既定标准及其达到程度、在语文学习基础方面的缺陷等而专门设计的测验。

2.问卷法。问卷法即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一般将要诊断的问题编织成问题表格,让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正常状态下填表,从而获得其相关资料。

3.查阅文献资料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查阅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现有的书面材料,并进行分析、做出诊断。这些材料是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能真实反映其语文学习的资料,如:各种作业本、考试卷、作业迟交、不交次数记录等。

4.访谈法。访谈,就是研究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访问者的答复,搜索客观的、不带偏见的、鲜为人知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诊断语文学习困难的一种方式。运用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易于获得一些可靠、有效、隐秘的资料。

二、初中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补救

(1)确定初中语文学习困难补救的内容序列

学习困难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和语文知识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客观规律。根据这个客观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我们就可以为语文学习困难的补救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序列,以便让学生在此序列的控制下进行严格的训练,逐步解决语文学习困难问题,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阅读时不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或写作时感到没什么可写,是由于大脑中缺乏一定的内容知识;字词句认读困难或有话写不出、表达困难是由于学生大脑中缺乏一定的读写基本技能;不能理清文章的线索或感到不知从何写起等是由于大脑中缺乏相应的语文高级技能。

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学生都接受过同样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学生的起点能力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也不相同,有时教师对起点能力、学习动机的判断往往根据以前的教学内容、理想的动机水平来确定,但这与学生的实际有可能不相称,这是学习困难补救教学的难点所在。

(2)优化中学语文学习困难补救的微观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诊断性评价应用研究

1.前言

随着我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学校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对英语投入大量精力。但是受到地域差异、习俗差别等各种原因的影响,现在很多初中学生的英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诊断性评价有助于英语教师找出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进步的真正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作为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地利用诊断性评价,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2.诊断性评价的意义

诊断性评价指的是教学之前事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一个预测。它包括的要点有:学生之前的学习程度;学生能力、学习兴趣、态度倾向等[1]。这些预测有助于老师掌握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各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判断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并找出最适合的方法和最有利的时机,并进行适时的改进,从而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具体实施办法

3.1做好诊断报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很多地方从小学就开始教授英语。如果学生在小学时英语学得不好,很容易将抵触情绪带入初中。那么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如果初中英语老师能够灵活运用好诊断评价,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情绪上的缓和。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重点、限制因素、优势劣势等作为制作诊断报告的要点,掌握学生基础能力,实施针对性教学。

3.2将评价主体分组

为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可将前期诊断作为一个基础,在此条件下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学生下达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期待达到的效果,记录其完成时间及评价措施。每组获得最好名次的学生为"优秀生",最末名次的为"学困生"。"优秀生"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能力,教师还应该帮其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而"学困生"重点任务是学习最基本的词句和语法。整组学生都完成任务表示达标,对于暂未达标的,要找出原因,然后让"优秀生"来帮助未达标学生,使其可以完成任务,不设期限。以整组成员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激发起"优秀生"带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潮[2]。

3.3对测验成绩做实时跟踪

关注学生的平时各科成绩,不仅能够观察出该生该科成绩的起伏变化,也能够对该生同一次考试中不同学科成绩情况做出比较,分析一个学生的偏科状况,找出其学习兴趣倾向。将学生测验成绩按顺序来换算为设定的标准分,对每一次标准分的增减幅状况做出详细的对比研究,可以观察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够稳定要及时找出原因,多加关注和关心,找到有力的方法来进行对症下药。

4.重点诊断学习过程

4.1将预习内容进行分层

在初中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将预习效果的审核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定、学习效果展示、老师评价、自我总结等环节。小组长将组员的诊断表全部收齐之后,根据组员们的诊断状况来建立帮扶小组,从学习方法、进步技巧、心理暗示等多方面来帮助学困生。这种做法看似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事实上学生如果可以做到每节课都做好自我诊断,不但对学习效果有一个及时的了解,还可以在放松而欢愉的条件下正视自己,学习知识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4.2整合教学资源

要想使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而最有效的肯定来自于良好的学习成绩。老师可以特意安排一些难度不大学习材料和课后作业,使"学困生"体会到获得肯定的喜悦感。有经验的老师常常会设置一些用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课堂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潜能,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现在使用的的英语教材大部分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这种设计为教师整合学习教材、进行单元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一个单元做整体性的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将单元内容当做一个完整的整体,围绕该主题将课堂教学、课外读写和实践教学活动做一个系统整合,将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做最大限度的开发。

5.结束语

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充分互动,可以说是艺术跟技术的完美结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看其是否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端正的态度。只有经过这些努力,才能真正做到针对性教学[3]。实施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其需要的东西,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兴趣,并不是要给每个学生都贴上不同的标签,诊断结果更不是放弃那些暂时的"学困生"。诊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出能够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和情绪的教学措施,同时为所有学习程度不相同的学生设置能够让他们发挥特长,且能避免他们滋生抵触情绪或骄傲自满的心理,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春亮.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130.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尝试诊断教学

一、尝试诊断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之下,教师们往往只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们的第一标准,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缺乏了学习的自主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也很难提高。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也经常忽略学生们的进度,不能将学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中留下的疑问及时解答,导致学生们很难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之间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掌握学生们需要提高的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同时对每一个过程进行把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计划,让学生们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尝试诊断教学策略的内涵

实际上,尝试诊断教学在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阅读研究中就已经有提到了,他们进行研究的对象就是一些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尝试诊断教学策略就是通过一定的策略比如进行测验的方式先了解到学生们进行阅读的方式和方法,找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然后教师们通过给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再制定一定的教学的计划,并且在教学时一边进行评估一边进行计划的调整,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率。

三、尝试诊断教学的具体应用

1.学前诊断,制定学习计划

学前诊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测验等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能力进行判断。诊断的主要依据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学生们对于上节课学习到的词汇、语法等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进行课前测验的方式来进行;另一个依据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先学”,通过这个方式判别出来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一个是必须要时刻牢记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二是贴近学生们学习的基础的内容,最后一点是制定计划切实可行。这样教师们通过测验掌握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依据此来确定本节课的进展节奏的快慢,制定适合学生们的学习计划和方案。

2.多次尝试,促进学习进展

学习尝试的次数要根据学生们学习的情况来进行确定,首次尝试时,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索,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引起认知的冲突,即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及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诊断提供条件。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文章等方式来进行诊断和尝试。接下来的尝试就是在初次尝试过后,学生们了解到了自己的问题,从而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之后,引导学生们进行巩固学习的活动。教师们应当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并且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一些水平相对高或者知识储备比较丰满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尝试更高层次的阅读,进行阅读的拓展,而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还没有重建完全的学生,就要让他们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巩固练习。总之,通过多次的尝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PBL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170-04

[Abstract]Laboratory diagnosis medicine lessons for eight-year-porgram medicine majors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five-year-program medicine majors because of the solid basement,active thinking,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s should be carried out.Teaching reform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organ-system based mode,cases centered on teaching method,PBL and bilingual teaching,assisting of clinical visiting,network course,subject web and lectures.After the teaching reform,the students can autonomously learn correlated knowledge with higher performance records,the abilities of clin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aggregate analysis and prognosis for disease have been promoted.Significant results have been gained after teaching reformation for eight-year-program medicine majors,providing practice experience for next reformation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medicine.

[Key words]Laboratory diagnosis;Teaching reform;PBL teaching;Teaching practice

实验诊断学是从实验室检查的角度对疾病做出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门学科,是诊断和解释疾病规律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实验诊断学教学也将赋予新的内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尤其是当前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向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发展。目前的实验诊断学教学仍以临床检验内容为模块,教学内容以三大常规为基础,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等检测内容,授课内容相对滞后,教学与临床脱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亟需进行改革。医学八年制学生因基础好、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传统的以检验项目介绍为主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已不适宜该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该层次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诊断学这门课程,提高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和判断疾病的实际应用能力。笔者针对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八年制医学生,进行了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其关键是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理论授课、实验技能、双语教学、网络教学、网站交流等的有机结合,达到使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实验诊断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验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实验诊断学在临床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实验诊断学教学目标是使医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以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为教学重点,使医学生能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知识点加以综合利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实验诊断学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以临床检验为主线,包括血液学检验、体液检验、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临床免疫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内容。教学以临床检验科分组为模块,逐一介绍临床检验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易造成教学内容单一重复,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联系[1];课程授课以灌输为主,学生死记硬背,不易理解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结果。目前临床医学教学逐步实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3],强调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需要逐步适应临床医学教学思路,逐步转化为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目前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滞后,教学与临床相脱节等现状[4]。笔者将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分别纳入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风湿与免疫性疾病、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等部分。将原有的检验分组介绍的教学内容改为以器官疾病为主线的内容介绍,如将《白细胞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贫血检测》等章节归入《血液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将《肾功能和排泄物检测》归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和《消化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内容分别归入《风湿病与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肿瘤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归入《遗传性疾病和移植的实验室检查》。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变,使学生思维从抽象独立的检验模块转变到以器官系统和疾病的临床教学思维上,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室检查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基础课阶段学习成绩突出,学生领悟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基础。在临床课教学采用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形势下,笔者在八年制教学内容上实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通过临床参观和自主预习,了解了基本检验内容,再结合临床疾病去学习实验室诊断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学习主动性,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口腔医学八年制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考核成绩较改革前有明显提高,平均分>85分。

2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实践

传统实验教学通过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血红蛋白定量、转氨酶测定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了解临床检查手段和方法。但这些方法均为20世纪90年代应用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只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易引起学生对检验医学现状认识的误导,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5]。进行的实验课教学改革,不是完全摒弃过去所有的实验方法,保留了部分内容(如白细胞计数在无仪器情况下仍十分有效),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同时,增加自动化仪器操作内容。一方面,通过教学录像,演示临床仪器操作和检测过程;另一方面,加大实验教学投入,增加自动化仪器(如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教员的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检验的实际操作相联系,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组织学生到临床检验科各个组室参观,介绍相关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另外,利用网络教学,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多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过去实验课成绩仅为考察内容,不计入总成绩,学生不易重视,而在改革实践中,将实验操作成绩计入总成绩的20%,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技能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普遍反映对实验诊断学内容印象深刻,并且掌握较好。

3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为“理论+实验”,老师为讲授主体,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PBL教学模式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次提出与推行[6-7]。与传统的教学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PBL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摒弃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对问题去主动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互动交流,教师只起到设计、诱导、启发、指导作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8-10]。PBL教学更适宜于小班课教学,八年制医学生每届仅有10~30人,有利于PBL教学的开展。笔者在教学前进行临床各组室参观和学科网站介绍,使学生对临床检验医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入理论课后,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5~6名同学。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突出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11]。教师在备课时选择实验诊断学与医学基础知识串联点,在授课中采用问题引导式学习并结合师生互动式教学[12],使学生可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专业知识和内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八年制医学生对不同病例的分析和诊断能力有明显提高,理论考核中病例分析题正确率率达100%。

4八年制医学生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

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等外语讲授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一般为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教学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有同时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双语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13-14]。笔者在八年制医学生中已开展双语教学,但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和授课效果,多采用英文幻灯、部分英文讲授(定义、概念和关键词等)来授课。对于八年制医学生其英语水平较好,除专业术语外,较易接受英文授课。安排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员,采用英文幻灯、英文讲授,结合PBL教学,提出问题和选择病例,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这种用英语讲述病例和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文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后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的满意率>98.3%。

5八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本教研室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教学和临床相结合。在八年制临床医学和口腔学生中实施以器官系统和疾病为中心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教材选用方面,采用王建中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实验诊断学》和王鸿利主编的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实验诊断学》教材。在教学开始前2~3个月,教员应根据授课内容,精心准备教学幻灯和教案,并进行集体备课。教学改革步骤及实施:①开课前,利用师生见面会、临床检验科参观活动和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使学生对临床检验、检验科室分组及检验项目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以感性认识;②理论授课前,结合检验医学的现状及新进展,通过课外专题讲座和网络课程等手段[15],拓展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理论课授课阶段,采用以器官系统中心的新的CAI课件(声音、动画、视频等相结合),增加PBL教学内容,采用双语教学,引入病例分析和报告单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④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增加自动化仪器,通过教员演示和学生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并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倡学生学习兴趣;⑤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通过网络课程、布置课外作业、增加病例讨论和报告单分析等内容,巩固理论课学习知识;⑥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验操作考核。对感兴趣的学生,采用课外课题的方式,指定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本科生课题选择和实施,鼓励学生发表相关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6八年制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经验及建议

八年制医学生在实验诊断学教学方面,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来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及预后,重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16]。我们以八年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生为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无论是学习成绩分析还是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学生不仅熟悉和掌握了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了解了实验诊断学的发展现状,并能够应用该学科知识,结合其他辅助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几点建议:①教材使用方面,不应以《诊断学》教材为主要教材,局限于临床检验模块的介绍,使学生对医学检验的发展缺乏全面了解。应选用适合于八年制学生的《实验诊断学》统编教材;②课堂授课,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尤其是以病例讨论为主题的PBL教学,应分组进行;③实验诊断学理论授课也应根据学科特点,不一定完全按照临床病例分析为主的授课方式,应将传统授课和PBL教学相结合;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医师的培养,尤其是要有经过规范化医师培训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红玉,关永琛.中美医学课程模式的比较及其对我院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的启示[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21(3):21-23.

[2]李敏才,甘亚平,余同辉,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病理学使用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44-946.

[3]苏静,李扬,康劲松,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30-32.

[4]宋浩明,周琳,刘琦,等.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中实施“诊断技能课程群”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16):130-132.

[5]祝成亮,吴鹏,邬开朗.实验诊断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36-138.

[6]Mcparland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859-867.

[7]Jones RW.Problem-based learning:description,advantages,disadvantages,scenarios and facilitation[J].Anaesth Intens Care,2006,34(4):485-488.

[8]刘超,栾治东,王顺,等.PBL教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2):6-9.

[9]白雪.PBL教学法中教室角色构建在高校教师职前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6,(2):48-50

[10]贾军,黄海霞,王雯,等.PBL教学中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45-46.

[11]王京,尹金淑.在实验诊断教学中使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北京医学,2016,38(1):88-89.

[12]张斌,张建坤,张迎春.双向互动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17-4618.

[13]李劭昱,宫海燕,黄艳春.PBL教学在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569-570.

[14]王会.让双语教学稳步起航[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65.

[15]姚洁,韩品,张蕴秀,等.网络互动教学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1):1098-1101.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6篇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诊断式教学 教学尝试 教学启发

诊断式教学于上世纪七十年源于美国,1979年,美国教育学者Arter以及Jenkins提出了“诊断式教学”的概念,意在通过医生为病人诊断的思路,提供一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方法。也就是说,诊断式教学就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与解救,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形式。由此可见,诊断式教学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的最有益的观点,就是通过一定形式了解学生认知基础,显然这在当前追求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是值得尝试的。现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浅显观点。

一、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迫切需要诊断式教学

英语教学的基本动作是听说读写,而新知识的构建一定是在原有知识基础并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之上的。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强大的应试压力,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基础,只根据自身的教学逻辑去实施教学。

比如说英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之前的一些基本语法如条件句(现在、过去、将来等不同条件下的条件)之上的。事实上学生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原有基础并不扎实,或不同学生的问题可能在不同方面,这就给教学带来挑战。通过研究学生的基础,教师才能知道哪个学生在哪个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出了什么问题。此时候,诊断式教学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由Arter以及Jenkins提出的诊断式教学,强调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一是师生的互动参与;二是问题解决;三是批判反思;四是综合分析。其具体是根据系统理论而设计出的三步操作:第一步,调查问题,收集资料;第二步,分析症状,初步诊断;第三步,实施纠偏,验证诊断。从这三个步骤出发并结合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让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基础。以上面所举的虚拟语气的学习为例,如果教师知道了学生在此语法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缺乏对条件的真实性进行分类的意识,那么在虚拟语气的教学中就更加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样的,其它很多英语知识的教学也需要注重通过诊断式教学来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教到学生所最迫切需要的地方。

由此可见,诊断式教学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中引入这种教学思路与举措比较迫切,有着现实需要的迫切性。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诊断式教学的实践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去设计出一个有效的诊断式教学呢?这个诊断的过程又如何与常规的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呢?

这里首先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诊断式教学是不是独立于日常的教学而存在的,其是否需要另花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根据笔者的实践经历,起初也尝试通过独立的诊断去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后来发现这种方式消耗时间较多,从教学效率的角度来看,有得不偿失的情形。于是进一步尝试将诊断式的教学过程整合到日常的教学当中,这样既不至于降低教学效率,同时又可以较好地与日常教学联系在一起,且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学习的不足。下面就以“虚拟语气”这一语法教学为例,谈谈实践过程与思考。

第一步,调查问题,收集资料。笔者的教学围绕“什么样的条件句中才需要使用虚拟语气”这一问题展开,这一问题既是传统教学中需要问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成为诊断式教学中“调查问题,收集资料”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来积极完成问题的解决。互动的过程主要围绕这样的比较过程展开的:在从句和主句中,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条件下如果给出真实或非真实的条件,那么具体会有什么样的不同表示?围绕这个唯一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展开,而当笔者提出可以结合某个具体整合去写出句子时,学生会写出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学生写出真实且是现在时条件下的从句是If you heat ice.而主句是it will turn into water. 如果是真实且是过去条件下时的从句写成If you had heated ice,而主句写成it would have turned into water等。

第二步,分析症状,初步诊断。根据学生在上述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判断,如果学生写出上面的情形,那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对真实条件下的语句具有了一定基础。相反,如果在非真实条件下的主句和从句写作出现了问题,如学生写出了If I were you, I will go at once.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学生在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下,知道前面用过去时,而后面忽视了应当用过去将来时。这也就说明学生在该时态之下的虚拟语气的理解是存在问题的,而后面的教学就应当注意调整。

第三步,实施纠偏,验证诊断。其实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正确或错误的结果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这是需要去验证判断的,在教师的猜想得到验证之后,再跟进纠偏的办法。具体的验证可以采用变式的方法进行,即基于学生的诊断性材料进行变式,看学生是不是还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则教师的猜想十有八九正确;如果学生刚才错的而此时对了,则还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误打误撞,二是学生刚才是疏忽。这个时候可以将诊断式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小循环,以进一步完成准确判断。而只要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之后,跟进的纠偏措施要及时进行。

在上述三个步骤的实施中,既兼顾了日常的教学需要,又完成了对学生的诊断过程,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融合过程。自然,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利用诊断教学有效地确定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从而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高中英语作业也可以采用诊断式的思路,比如在作业布置之前先要进行诊断式的筹划、诊断式地批改,在作业之后要做好好诊断后的补救工作。同时,对于个别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指导,也可以将诊断式的思路融入试卷评价,通过测试来获得学困生的具体“病因”,从面为后面对症下药提供依据。

三、诊断式教学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有了诊断式教学,就有了一个科学的手段,教师在确定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有效的抓手,于是教师就能真正了解学情而不是凭着自己的猜想去判断学生;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这种诊断式的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教师在诊断的过程中的一些判断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显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在该过程中更为细致地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强调诊断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强调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弱点进行“点穴式”的纠偏,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学习。

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看,诊断式的学习确实有点类似于医生诊断病人,不仅需要借助于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也需要与病人之间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在教学中就体现为基于诊断内容尤其是出现问题之后的师生信息交流。而且这种诊断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这就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此变成了对症下药,显然,显性的教学措施与教学隐喻有着同样的道理。

有效教学语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追求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落实关键在于对学生的了解。诊断式教学的最大益处在于通过通过科学合理的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把握,从而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过程。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有辅以科学措施而不仅仅是经验性措施,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郑红苹、杜尚荣. 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5(4).

[2] 张辉蓉. 诊断式教学设计的意蕴、表征与范畴,《中国教育学刊》,2013(6).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类型性错误;教学资源;挖掘;“诊断式”

著名的教育学家盖耶曾经这样说过:“在学习过程中,谁不允许犯错误,谁不尝试错误,那他将错过最高效的学习时机。”在初中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类型性错误因为掺和了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纠正,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式,而后陷入到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恶性循环中。如何能更好的针对错误而及时纠正,如何能更好的破解错误根源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从破解错误根源挖掘教学资源的角度出发,创新性的提出逐层递进的针对类型性错误的“诊断式”教法。

一、针对类型性错误的“诊断式”教法分析

在初中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具有类似性同时又富有知识相关性的错误,笔者将这些错误统称为“类型性”错误。笔者提出的错误“诊断式”教法就是将错误看做“病症”,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类型性错误问题出现的根源入手,诊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而后对症下药纠正错误,并以纠正错误根源为契机,及时帮助学生扭转错误思维、挖掘教学资源。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态的正面教导法是以把握正确率为主的常规性教学方法,错误“诊断式”教法是以错误点为主,强调犯错,针对错误以错论错、错中纠错利用错误来强化理解的教学方法,所以就类型性错误的解决而言,更富针对性,笔者认为这能够对提高初中数学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错误“诊断式”之寻求错误根源

俗语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知错就改,而当类型性错误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问题错在哪里,错误根源在何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生错在哪里,更应该让学生明白错误之根源所在,明明白白的让学生清楚为什么会错。比如说在关于a-(b-c)=和a-b-c=a-( )的类型性错误的纠正中,教师可以通过“包”的比喻来形象的解释这一知识点,解包和打包,包前的符号都应该属于包里的任何一项。这样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真正能够把握这一深层次根源,以后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三、错误“诊断式”之利用错误根源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定义、概念、公式之类的相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在针对这些数学语言的运用上,学生经常容易出现各种类型性错误,而通过诊断,很大程度上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关于这些数学语言的准确含义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在强调自主认知自主学习的今天,利用错误根源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笔者认为错中求对相比直接求对更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例如在以前“代数式”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代数式是以数的字母或者数字同运算符号相结合组成的式子”,而在今天教材的定义中变成了:“形如 b、a+b、ab、a、b、(a+b)2、5x、 这样的式子叫代数式,在关于这一定义的理解上,很多学生都会犯得类型性错误是将所有的式子都看做是代数式,从纠正问题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一准确含义,我们可以采取以错纠正的方法,利用学生错误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开展教学,比如说7x-9=6的式子,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

再例如“形如y= (k≠0)的式子被称作为反函数”。在针对反函数该定义的理解中,学生很容易犯的类型性错误是对某一函数分不清该函数是否是反函数,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错误来纠正错误。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反函数同非反函数的几个函数放在一起,如:

①y=

②y= -8

③y=-

让学生进行分辨,而后利用错误进行典型分析,强化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

四、错误“诊断式”之将错就错

很多时候,当类型性错误出现并诊断之后,学生依旧不清楚为什么会错,即便是教师将错误所在的根源讲出之后,学生都有可能不能真正理解。所以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侧重从学生侧面进行突破,将错就错,按照学生思维推理的错误得出错误结论之后,结合初中数学各种基础知识使其明白自己错误所在。比如说“漏根”是初中数学中经常出现的类型性错误,在关于方程性x2+4x+4=(x+2)(4-x)的求解中,该方程可以分解为(x+

2)2=(x+2)(4-x),而后通过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2)得x+2=4-

x,最后得x=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对此类型题不太重视,然而从该类型题的深层次理解角度来讲,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等式性质的理解,对于“漏根”错误的规避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在纠正“漏根”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该错误类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最终强化学生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吴成福.数学选择题求解策略种种[J].青海教育,2009,(Z1)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全英留学生 眼科学 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78-03

从2006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全英医学留学生,去年5月份起全英留学生已经进入眼科学临床见习,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我院承担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的任务。全英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与传统带教普通临床医学生的不同给带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通过2006级、2007级全英留学生在眼科的临床见习教学实践中,针对见习带教中遇到的各种突出的问题,结合全英留学生的特点,将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改革,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全英医学留学生眼科学临床见习的特点

我校2006级、2007级参加眼科学临床见习的全英医学留学生共193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来自尼泊尔的有74人;来自印度的有68人;来自斯里兰卡的有20人;另外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加纳的留学生共31人。这些来华的全英留学生具有一些完全不同于国内医学生的特点。

(1)语言障碍是第一位。

一方面是学生和老师语言交流困难,英语是这些留学生的第二官方语言,其英语水平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水平相当。但其英语发音却具有浓厚的方言口音,发音有时晦涩难懂。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可能听不懂或误解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不能充分交流。因此,教师授课易产生挫败感,而学生也可能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及自身感到自卑。另一方面是全英留学生和患者沟通的困难。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实践性,临床见习需要到临床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到患者病史的第一手资料并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相关操作。由于留学生和患者之间在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的差异,造成留学生与患者之间沟通困难。见习过程中,虽然有带教老师在旁边翻译,但仍不能做好眼科临床见习中的问诊、查体和病理阅读等工作。加上我院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农村患者,许多患者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有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使原本还懂得一点汉语的留学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困难了,医患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造成留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很大障碍。

(2)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1]。

目前国内还没有全国统一的留学生管理制度,留学生入学门槛低,不少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不足,不主动预习及复习,不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通常不会主动深入地思考学习上的问题。临床见习操作时,如进行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时表现出动手能力差,不易上手。

(3)全英医学留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于当场提问,喜欢互动性教学,乐于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而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因此,他们对传统的以“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较抵触,纪律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也较差,部分学生甚至态度傲慢。因此,课堂气氛活跃,一旦有问题会及时提出,但教师思路常常会被打断,许多经验不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适应。同时由于听不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影响了授课的质量和效果。

(4)使用教材不统一[2]。

由于留学生教学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许多方法仍在探索中。全英语教学模式决定了要使用英文教材,而国外教材还不能完全符合中国见习教学的需要,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英文教材,部分学生仅仅使用老师的教学幻灯讲义,也有部分学生从自己国家或其他国家购买原版教材,而各个教材侧重点不同,这给见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眼科的特殊性。

眼科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但眼科属于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对初学者来讲,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在短时间内学会眼科专业设备的检查方法也不容易。

2 留学生见习带教模式

由于留学生本身的特点难以适应中国传统式的教学方式[3]。针对中国学生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是否适合留学生呢?我们尝试了以下的见习带教模式。

2.1 因材施教

明确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目的,精选见习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眼科临床见习小课。

明确临床见习课程的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病人,要求掌握问诊的技巧,熟悉眼科临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复习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中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基于眼科学这门属于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是专业最强的专科之一,这给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分析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难点,不要求留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确保重点,为此,我们精心筛选眼科学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了眼科学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小讲课宜少而精。由于大课时间有限,往往不能涵盖某一系统所有疾病,因此,结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临床见习课的时间内还安排了对大课知识的补充。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采取的是小讲课的形式,即由教师提前给出讲授内容,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组织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讲课也由学生代表完成。我们发现,留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主动要求讲授,而且准备充分,幻灯片制作精美,其间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由他们提出问题,再由其自己解决问题,抛开老师灌、学生听,简单重复课堂内容的见习形式,使临床见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无论是讲授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学有所乐,乐在其中。

2.2 率先实行全英文见习教学模式,充分做好见习带教准备工作

(1)针对留学生的语言障碍,眼科学基础比国内医学生差等特点,眼科学教研室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全英文见习教学(英文课件和英文带教),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为了保证留学生在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临床见习英文教学的质量,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眼科学教研室指定这次专职带教老师均需有国外留学经历,带教老师必须是英文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并在开课的2个月前,已进行了3轮全英带教预讲,为此次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语言上保证了见习带教工作的质量。在见习带教过程中,我们还鼓励见习带教老师在业余时间多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本次带教团队有着完善的梯队结构,由副教授统一指导,高年资医生把关,教学助理高效协调工作,博士研究生彼此协作。我们重视和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从教授到博士研究生无不时时交流着彼此的带教心得,每位带教老师也都尽心尽责的完成科教科老师交给我们的带教任务。

(2)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用英语讲课时也会觉得不如使用汉语那样幽默、生动,可能显得呆板、不流畅,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知识的灌输。因此,留学生教学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备课的时间很长,备课中需要翻阅大量的不同版本的中文和英文教材,记忆大量的英文专业词汇和内容,并尽量将所要说明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制作为幻灯片。此外,授课前还必须反复多次练习,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尤其是临床的见习教学,由于临床疾病复杂,病人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常常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兴授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见习方法探讨[4]

2.3.1 改变传统见习教学模式

眼科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疾病的诊断大部分依赖形态学观察,即依赖于肉眼即特殊仪器辅助来完成(如:常用的裂隙灯显微、检眼镜),大部分疾病的体征及治疗均可以用媒体(如:照片、录像、图片)的方式纪录下来加以展示,因此,运用显微镜录像投影、多媒体裂隙灯分析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辅助等教育技术,增加了临床见习教学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针对各种疾病制作教学软件, 把要讲授的内容做成幻灯,列出授课提纲、列出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老师授课重点突出也提供了讲课的思路;学生可以看懂幻灯的英文内容,避免因双方语言交流的障碍影响教学质量。此外,由于留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问,即使做了充分准备,教师也可能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为化解这种尴尬境况,可组织学生即兴进行课堂讨论,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思考问题,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力量一起解决难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从最初的紧张、担心,逐渐转为了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同时实施英语教学为主双语教育为辅,留学生以英语为课堂交流语言,带习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英语教学为主,辅以汉语双语教学。通过英语为主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准确接受理论知识和掌握知识点,而适当的汉语辅助教学则利于留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汉语,方便与中国病人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从而有利于病房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留学生进行必要的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2 个性化临床见习教学

针对留学生基础较差的这些特点,我们加强了老师的单独带教学过程,带教老师对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有意强化,在紧紧把握大纲的同时实行“以图代讲、以手代嘴”的教学方式,重视专业词汇的教学,进行英语与汉语拼音相结合,以学生描述发言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突出了临床病史的询问及临床思维的训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去适应学生的特点。例如,以往同学们公认“眼球解剖”比较枯燥,本次教学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讲解与解剖猪眼同时进行,带教老师一边授课,一边示范解剖猪眼,学生们同步解剖猪眼,增加了直观性,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获得了非常好的授课效果。我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2.3.3 分组诊病,集中讨论总结

临床见习不仅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接触患者的能力,可以巩固诊断学的问诊、查体、归纳病史、描述主述等知识,也是眼科学课堂理论知识得到验证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而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非常重要。而全英留学生又有着不同的肤色、语言,造成部分病人抵触甚至敌视留学生,进一步增加了见习的难度[5]。因此,在见习时学生多分几组,采取小组的形式分组诊病,每一小组的学生以5~6人为一组为宜,由多个教师分组带教,每小组一位普通门诊病人,在诊病前带教老师都要事先和病人充分交流,告知要见习的内容和留学生的状况,征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分组诊病时采取学生主动,教师为辅的方式,鼓励全英留学生与病人交流,由于留学生已在我国呆2~3年才进入临床见习,有些学生对基本交流用汉语已掌握,可推荐2~3名汉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带头自行问诊,带教老师作必要的翻译,详细地询问病人的病史,尽量通过翻译使其他学生了解问诊过程,完成病史采集,各组带教老师在场指导完成体格检查,让留学生提前亲身体验一个“眼科医生”的角色,这样,留学生兴趣高,进步快,而且能够增强信心,并加快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安抚病人情绪,寻求其理解。留学生完成采集病史及专科检查后,留学生集中于见习课室,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作代表汇报病史、眼部检查结果、根据自己采集的病史资料总结病史特点,做出初步的诊断是什么,说明诊断依据是什么,哪些不支持诊断的,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处理等进行汇报,别组的同学均可陈述自己的意见或提出质疑,本组带教老师结合病人的具体实际,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组的病例,必要时专职教授作加以点评。

2.3.4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见习教学始初,与普通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一样,我们选择眼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急症或常见多发病中的真实病人进行诊病教学,但是很快一些问题显现出来。首先语言交流的障碍。患者不懂英文,有的甚至连普通话也不明白,只能依赖于老师的翻译,这也增加了带教的困难和消磨了时间,而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也少,最后由带教老师大片段的重复描述。因此,针对全英医学留学生中文水平差、与患者沟通困难等问题,另外有些留学生初初面对病人出现紧张、不知所措的局面而难于很好地进行医疗实践过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改变了教学方式,试行“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小课老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医生问诊进行病史采集,生动、实时的展现该类疾病的典型症状,同时联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典型体征示教。实践证实,同学们对这种教学形式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一,老师扮演的患者可以直接用英文和同学们沟通,无需再由老师担当翻译进行问诊,因此,对同学们的病史采集能力锻炼很大;其二,教学氛围生活活泼,更易于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眼病的印象和认识;其三,类似形式十分适合眼科病历书写的考核,避免了因受考核时间限制和沟通困难等原因而导致难以找到适合的临床患者的困境情景教学的优势。这一方法特别有利于提高全英医学留学生的问诊水平和问诊技巧,也更有利于同学们面对门诊真实病人进行初次诊病的过度作用。首先,由带教老师示范情景模拟下的问诊过程,强调问诊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应当围绕哪些方面展开问诊;然后,由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为主问者,其他学生协助完成问诊,以避免多人同时问诊病人不知道应该回答哪位学生的问题。当学生进行问诊时,担任“病人”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诊情况适时引导,逐步展现疾病的发病过程、伴随症状等特点;且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在问诊中存在的不足,达到很好的互动学习的效果。突出了疾病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印象。学生反映良好。轻松简单,重点突出,主动性强是情景教学的突出优势。

2.4 加强医患的沟通,选择好的典型患者

随着我国医疗法规的建立健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加上语言的不利因素,留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日渐困难。带教老师应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和包袱,尽可能让患者与学生相互配合好,能让见习的同学询问病史和对阳性体征的体格检查。选择好病例后,每次带教前宜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明白配合教学的意义,使患者能尽力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只要带教老师精诚所至,所准备的教学病例大都乐意完成教学任务的。在课前去病房,精选典型病例,选择的病例都是目前正在住院的病例,能反映课堂所讲授的理论课内容,并且实验室检查比较齐全。课前准备时,将所选择的病例翻译成英文并将不太熟悉的英语业词汇记在本了上(非常重要),以避免临场尴尬。熟知病情、阳性体征,阳性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带教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数,点拨有术。

2.5 加强留学生管理

针对部分留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纪律观念不强,上课缺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要严格考勤、考核及奖惩制度。良好的考核方法是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学生严格考核、评比优秀学生等措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在他们中形成影响力,使他们乐于上课。只要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尊重留学生的意见,教师自身端正态度,充分准备,热情投入,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教学工作。

3 结语

在接触全英医学留学生学生之前,考虑到存在语言沟通困难和文化差异,我们设想全英医学留学生的带教相比普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难度大很多。2年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证明,全英医学留学生的教学的确与普通学生的教学有差异,存在不同的难度,但通过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水平因学施教,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小结,活跃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科临床技巧和临床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也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然而,我们尚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留学生特点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在今后的见习教学中,我们还将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在短暂的眼科见习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晋辉,屈艺,熊英,等.浅医学谈留学生儿科学教学[J].南方医学教育,2008(3):36-37.

[2] 张文菁,潘小玲.留学生妇科见习带教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84-185.

[3] 陈运清,王金花.提高外国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生态课堂、翻转课堂、自我诊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一、内涵综述

1、生态的内涵

生态(ecology)一词最初来自于希腊文,关注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后发展为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是物体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课堂生态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组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英语课堂生态是指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与对威胁的恢复能力。尹达在《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一文中分别按照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恢复力三项指标,分析“翻转课堂”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恢复力要素及其关系。关于系统活力要素分析,他认为要对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与适应,以便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生态系统中真正起到动力作用;关于组织结构要素分析,他指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是相互联系的,且集中体现为“合作”或“协作”;关于恢复力要素,他分析出恢复力的运行机制集中体现在“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动态平衡性,使教学生态系统呈现出“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不平衡”的不断交替逐渐发展趋势。

2、诊断的内涵

“诊断”一词源于医学术语。上世纪初法国学者比纳首次将“诊断”一词用于教育问题。100多年来,国外学者对于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国外学者大都是从发展性教学评价和有效教学的角度,根据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来诊断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诊断”作为主题在期刊内文章中检索到16条,其中尹达的研究文章有10篇,博硕士论文有4篇。张开洲在文献综述中指出“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师在其教学过程的前、中、后,都能敏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真实出现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成因,并做出行动改进的过程。”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指教师本人依据现行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

3、翻转课堂内涵

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中文为翻转课堂,即把教师课堂上课跟学生课后学习进行翻转,原来需要教师在课堂新授内容通过网络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把课后学生练习训练放到课堂,并在教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相互协作中完成,此过程优化了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理念来自于美国柯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因学生经常缺课而观察到其实学生并不一定需要在教室接受老师传递和接受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完全可以先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真正需要老师帮助的是学生做习题、进行知识内化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放在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而翻转课堂利用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等信息手段,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由于职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挫败感而导致的厌学困扰着商英课堂,迫切需要探索能有效克服学生厌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本人自发地进行了局部小范围的探索,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例,将我校商英专业2013届两个班级学生分别编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课程采用以“人人通”为云计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班采用多媒体辅助讲授模式进行,以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验。三个月的教学实验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辛苦,因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视频,它的外延更丰富,教师除费尽心思做教学视频外,还要关注学生课前学习状况,学生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来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实践中出现一些弊端:如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自身能力、素养欠缺等等。

本研究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尹达博士所分析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把本人实践三个月的商务英语翻转课堂置于生态系统视角下,将尹达的“活力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恢复力要素的策略”作为诊断指标,对翻转课堂进行自我诊断实践调查,分析数据探寻病因,提出改进策略,推进翻转课堂本土化进程。

二、翻转课堂自我诊断实验

尹达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翻转课堂”本土化探究》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要坚持四条原则,即有效性、合作性、时效性、发展性。其中合作性包含“教师要站在学习者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开展听课评课为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因此本人为自己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外,为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访谈。

1、翻转课堂自我诊断实验说明

本次实验选取我校商英专业高职2013届两个班学生,共60人,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由于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有相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及商务英语专业部同仁经比较发现,相比商英专业高职2012届、2014届和2015届学生,13届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强,因此更适合该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三个月后发现A班学生相比B班学生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能独立解决问题,说明翻转课堂对学生有一定效果。

在尹达博士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一文中活力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恢复力要素的策略的基础上,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调查包含17个问题,分为三个部分,即活力要素指标(1-11题)、组织结构要素指标(12-15题)、恢复力要素指标(16-17题)。

2、研究方法

本试验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两种方法。在为期三个月以“人人通”为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A班30名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发放30份,收回30份,有效100%。共17题,从活力要素指标(1-11题)、组织结构要素指标(12-15题)、恢复力要素指标(16-17题)进行调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从而了解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高职商英专业的学生。同时对商务英语专业部听课教师进行访谈,从生态课堂角度了解听课教师们该翻转课堂优缺点的评价。

三、诊断数据分析

1、问卷调查诊断数据分析

(1)活力要素诊断数据分析

通过表1来看,有几条问题“基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数据未能达到一半,反对声较多的是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认可教师有效调控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大半学生认为自己本身对学习兴致不够高。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课堂上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更能激发学习热情”这一指标表明学生很喜欢以活动展示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化,大部分也认为课前的视频对学习有帮助。纵观整个数据,翻转课堂的活力要素未能完全达到生态课堂的指标。

(2)组织结构要素数据分析

12题到15题的“基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数据全部达到一半以上,这表明翻转课堂的组织结构要素已经达到生态课堂指标。尤其是第14题学生认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态度热情,语言具有激励性,并且具有指导意义。

由图1明显看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教师和他们自己应当不断的学习,实际上学校已经构建了教师、学生与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能够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翻转课堂的恢复力要素也达到了生态课堂指标。

2、访谈诊断分析

此次访谈邀请了商务英语专业部2名听课教师进行访谈。首先被肯定是听课老师们认为任课教师已经作出足够多的付出让翻转课堂开展了起来,教师积极地承担了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且具有充沛的活力,大多数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都能够自觉成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主体的角色,基本能符合健康的生态翻转课堂。听课老师们指出翻转课堂课前给学生的学习单上要明确整个单元的框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翻转课堂属于框架的哪个部分,本学时属于哪个分支的哪个部分,这样学生会对整个脉络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哪里”。

3、自我诊断病症并分析原因

没有诊断,教学就没有方向。除了自发式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听课老师进行访谈,自己也对自己的翻转课堂进行自我诊断。在为期三个月的翻转课堂实施中发现翻转课堂加大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流。传统教学的师生交流只发生于课堂,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中都有交流,课前学生需要对老师在“人人通”的相关资源进行下载学习,若遇难题在线求助老师,老师适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课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使其完成任务展示,这一来二去的交流,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探究性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任务要重很多,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首先教师要对本次翻转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并熟悉,只有熟悉后才能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虽说有人人通平台资源,但就商务英语一门专业加上教材不统一,共享资源少之又少,需要在网络上找资源,找资源本身就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要考虑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的关系;且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未能熟练的调动课堂积极性,教师自身对新型课堂驾驭的能力还显得十分不足。比较难以解决的是学生一开始对翻转课堂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课前任务比传统课堂重,加上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不良、注意力难以掌控,学生很快偃旗息鼓。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对问题不能进行深入思考。

四、改进措施

把为期三个月的翻转课堂放在生态课堂视角下进行自我诊断,未能完全符合健康的生态课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效的改进措施。

1、 教师尽可能掌控学生注意力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指出:“S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注意力经济”。职业学校学生注意力、自制力相对薄弱些,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提醒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前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在给他们布置课前学习内容时减少知识点,尽量把知识点与教材紧扣,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要在给学生的学习单上明确框架,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的脉络了然于心。教师所做微课控制在六分钟左右,据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只能维持六分钟。总之,翻转课堂要从职教学生特点出发,将激发学习动机和体验学习成功相结合,着眼学生最近发展区,创造新的发展区以发挥学生潜能,根据“激发兴趣、任务导向、考核激励、体验成功”的路径来设计维持学生学习动力。

2、教学管理部门要丰富云平台资源

丰富的云平台资源是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丰富的资源会减轻教师去网上找资源的负担,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预设问题引发学生能积极思考。教育管理部分要鼓励各校各科教师尽可能多地将优秀有效资源上传云平台共享,并做好分类。组织培训,鼓励教学生对云平台资源有效利用来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鼓励学生将移动设配带进学校带进课堂,养成“云计算”时代的自主学习,并实施有效的监控手段。

3、教师需提高新型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最大限度激发自己潜能,学习教学法、生态课堂理论,将充足的理论了然于心,才能进行更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师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能得到学生尊重,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和磨练自我修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前提,也直接影响生态课堂的恢复力机制的质量与效果。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只有通过充分备课才能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翻转课堂实践后,教师要及时记录下课堂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并反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今后遇到同样情况能在翻转课堂上及时解决。

4、根据需要进行课堂翻转

研究发现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的章节将传统课堂与“人人通”下的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教师需要充分备课,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翻转课堂与多媒体辅助讲授模式的课堂交替进行,只对部分课程部分适合翻转的环节进行翻转。

六、结语

不管翻转课堂对高职商英教学来说是洪水猛兽还是灵丹妙药,不管接不接受,它都已经来了。将翻转课堂与网络云平台 “人人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将它放在生态课堂视角下进行自我诊断是为了检测翻转课堂是否属于健康的生态课堂,病症在哪里,找出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翻转课堂本土化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燕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2]张燕燕.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15(23)

[3]尹达.“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4]董奇、黄芳.职教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瓶颈及突破[J].职教论坛,2016(3)

[5]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3]

[6]张开洲.“课堂教学诊唷备拍畹奈南鬃凼[J].课程教学研究,2014,7:81-84

[7] [Rapport D J. What constitutes ecosystem health? [J].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1989, 33(2): 120-132.]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1篇

临床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理论步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1]。由于诊断学授课学时有限,涉及的医学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是每一位诊断学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诊疗疾病时更多地依赖于器械检查,而忽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就导致师资力量的基本功薄弱,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强化师资的培养,提高医(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急性左心衰肺部体征,常常先出现干性罗音或哮鸣音,随后出现湿性罗音,就用“先刮风后下雨”来描述疾病过程的特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如表述角弓反张、跨阈步态、蹒跚步态等,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均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

    2  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见习课时,以医生的角色站在病床旁,怀着一种十分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渴望学好诊断学,渴望当好一名医生,又意识到肩负重任,听课很认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对初学诊断学具有新鲜感的良好势头,因势利导,结合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把疾病发生机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理解相关的症状、体征,牢记概念;并用相似的病例再让学生们问诊,重新分析、理解、使用概念,举一反三,使其概念明确。学生们适应了诊断学边教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3]。

    2.2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问诊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资料的最初来源。问诊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需要仔细、认真、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学生应牢记问诊要点;老师应选择病情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乐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作为实习对象。授课时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问诊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反复严格地训练,逐渐掌握好问诊的要点和技巧,把病史问全。体格检查方面,学生要先熟记各种体表骨性标志和人为画线,查体时能准确地应用;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互查互练,反复切磋,对每一动作、手法、心音都进行认真训练,掌握和规范每一种正确手法;查体要系统、全面、仔细检查,逐渐养成分段检查、系统记录的体检程序,减少反复翻动病人。检查学生查体的手法、顺序、具体内容等,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遗漏[4]。

    2.3  扩大学员知识面

    查体发现体征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讲述症状、体征的同时引入临床实例,使学员加深记忆。在临床见习中,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相联系,结合基础课知识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因是什么?目前诊断是什么?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等,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广泛的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2.4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要从学生了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入手,让学生总结病史特点,讨论、分析临床表现,找出支持诊断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通过理解性学习,逐渐学会把不同疾病联系起来分析。诊断学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得学员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训练。另外还经常征求学生意见,教研室对提出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反馈给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保证了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汉建,田 虹

【关键词】  诊断学;教学;医学生

临床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理论步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1]。由于诊断学授课学时有限,涉及的医学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是每一位诊断学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诊疗疾病时更多地依赖于器械检查,而忽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就导致师资力量的基本功薄弱,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强化师资的培养,提高医(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急性左心衰肺部体征,常常先出现干性罗音或哮鸣音,随后出现湿性罗音,就用“先刮风后下雨”来描述疾病过程的特征。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如表述角弓反张、跨阈步态、蹒跚步态等,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均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

    2  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见习课时,以医生的角色站在病床旁,怀着一种十分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渴望学好诊断学,渴望当好一名医生,又意识到肩负重任,听课很认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对初学诊断学具有新鲜感的良好势头,因势利导,结合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把疾病发生机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理解相关的症状、体征,牢记概念;并用相似的病例再让学生们问诊,重新分析、理解、使用概念,举一反三,使其概念明确。学生们适应了诊断学边教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3]。

    2.2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问诊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资料的最初来源。问诊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需要仔细、认真、全面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前学生应牢记问诊要点;老师应选择病情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乐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作为实习对象。授课时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问诊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反复严格地训练,逐渐掌握好问诊的要点和技巧,把病史问全。体格检查方面,学生要先熟记各种体表骨性标志和人为画线,查体时能准确地应用;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互查互练,反复切磋,对每一动作、手法、心音都进行认真训练,掌握和规范每一种正确手法;查体要系统、全面、仔细检查,逐渐养成分段检查、系统记录的体检程序,减少反复翻动病人。检查学生查体的手法、顺序、具体内容等,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遗漏[4]。

    2.3  扩大学员知识面

    查体发现体征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了解体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讲述症状、体征的同时引入临床实例,使学员加深记忆。在临床见习中,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相联系,结合基础课知识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因是什么?目前诊断是什么?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等,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广泛的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2.4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要从学生了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入手,让学生总结病史特点,讨论、分析临床表现,找出支持诊断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通过理解性学习,逐渐学会把不同疾病联系起来分析。诊断学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要想使得学员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训练。另外还经常征求学生意见,教研室对提出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反馈给各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使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保证了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汉建,田 虹,汤美安,等.典型体征病例档案建立及其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82-84.

[2] 张超英,张岁龙.如何解决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72-76.

[3] 刘安民,许 冰,王 捷,等.诊断学实习教学的实践与经验[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94-396.

[4] 曾 俊,任 佳,赖 雁,等.浅谈物理诊断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6(5):333-334.

,汤美安,等.典型体征病例档案建立及其检体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82-84.

[2] 张超英,张岁龙.如何解决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72-76.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耳声发射

文章编号:1009-5519(2009)09-1326-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据调查统计,先天性听力缺失的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占1%~3%。而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重者将导致聋哑。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给予人工干预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目前认为,新生儿出生早期中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等使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堵塞可能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延长,干扰因素逐渐下降。但是家长对于听力初筛压力很大,经常紧张不安,因此探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减少假阳性率,对我产科病房2680例新生儿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听力筛查并追踪到听力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0月出生的正常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完成2680例听力测试。

1.2测试方法:(1)测试时间: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下,清洁耳道后,首先在出生后24小时进行测试,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8小时进行测试,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72小时和96小时进行测试。(2)测试环境:房间内的噪音不超过40分贝。(3)测试仪器:美国GSI-70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4)测试位置:患儿侧卧,被测试耳保持向上的姿势。

1.3筛查流程:首次耳声测试未通过者于生后30天后转耳鼻喉科复查,如仍未通过者转听力诊断中心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

2 结果

2.1初筛不同时间筛查结果:见表1。

2.2复筛情况:新生儿听力初筛2680例,201例初筛未通过,其中189例接受复筛,复筛率94.0%,182例婴儿通过复筛,复筛通过率96.3%,7例异常,复筛异常率0.26%。

2.3听力损失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复筛未通过的7例于3~6个月内接受ABR检查。结果确诊为听力异常,听力反应阈值超过标准,其左右反应阈值分别如下,1例为60dB、30dB,1例为60dB、80dB,其余2例均为70dB、70dB,3例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病率1.9%,双耳异常2例,单耳异常1例。该3例均无明显高危因素,患儿已转诊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医学干预,现均已配带助听器治疗。初筛通过的新生儿均未发现听力异常情况。

3 讨论

3.1初筛的时间选择:自1978年Kemp首次报告TEOAE以来,由于其对内耳疾病的诊断具有快速、无创、客观、灵敏等特点,故在临床上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利用OAE测试评估听功能,特别是对新生儿、婴幼儿、高危人群的听力进行监测和评价,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由于OAE其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在筛查中的价值较其它方法更为准确、简便,因而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结果认为出生后24小时与48小时和72小时有显著的差异,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在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在出生后72小时后进行筛查,可以提高通过率。72小时与96小时比较无显著差别。可能是新生儿出生早期中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等,使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堵塞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延长,干扰因素逐渐下降,筛查通过率增加有关。通常筛查的时间选择在出生后72小时。

3.2初筛的注意事项:新生儿耳道比较软向内塌陷,耳道还没有完全展开,放人探头之前应轻轻将耳廓向后下牵拉打开耳道。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3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重大变革,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正在走入教育领域,进而渗透到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中。复杂的、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一般需要提供非线性的教学輔导,以及能够满足学习者个别化、具有差异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诊断评估。因而,以认知诊断测验为代表的新一代测验理论应运而生,能够解释学生在推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诊断信息,同时保证测验的公平性,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供可能。

Mislevy等(1993)指出,统计测验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阶段、概化理论阶段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阶段。CTT和IRT 都属于标准测验理论。标准测验理论视所测的心理特质为一个单纯的统计结构,目的在于从宏观上给个体一个整体的评估。随着心理测量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进步,学习者更加渴求获得更具体的、细微水平的测量与诊断评估。Frederiksen、Mislevy和Bejar(1993)编著的Test theory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tests正式出版,标志着新一代测量理论的诞生。如图1所示,认知诊断评估逐步走入历史舞台,强调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维度能够被同时诊断,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宏观维度的知识水平。计算机化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for Cognitive Diagnosis, CD-CAT)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理论和认知诊断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达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式的自适应诊断,根据学习者当前状态,选取与之相适应的题目进行测试,进而诊断学习者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以诊断报告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提升的建议和策略。

纵观计算机技术与统计测验的结合,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以项目反应理论(IRT)为代表的标准计算机自适应测量阶段;其二指新一代测量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阶段(认知诊断是其核心内容)。项目反应理论的特点是以概率函数的形式来描述项目作答反映结果是如何受到被试能力水平和项目特征联合作用的影响。自适应测验起源于Alfred Binet(1904)开发的智力测验,根据被试的不同特质水平和题目的不同难度与区分度,对被试实测不同的测验题目,使这些题目与被试的实际水平尽可能相适应,这样使测验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每施测一道题就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当现代技术手段计算机引入到测量领域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由此诞生,由计算机自动从题库中选择合适的题目给学习者作答,一方面能够在学习者做完后自动评估其能力水平,给出适合学习者的下一道题目;另一方面能够自动设定终止规则,即当达到能够评估学习者能力的题目数后,测试会自动停止。之后,运用CAT思想与认知诊断理论结合,从题库中选择最适合学习者水平和最能区分水平能力的题目作答,对其知识状态达到最恰当的评估。CD-CAT更多关注被试掌握模式的自适应,根据可观察的行为和反应,推测潜在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情况。例如,获得相同分数的学生不能够体现个体差异,如果在测验中能够对学生作答反应、知识反应和能力诊断,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出补救措施。CD-CAT的流程包括:开始测试初始题目选择估计被试当前状态选题策略认知诊断计量模型终止条件诊断报告。对于CD-CAT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开发阶段,组成CD-CAT各个阶段的问题仍需要摸索和实践应用,例如如何确定知识状态和表征能力属性、认知诊断模型的应用研究,如何选择初始题目,以及题库的开发、建设与维护等方面。

综上所述,为了从整体上把握CD-CAT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厘清发展现状和研究聚焦,提出实施CD-CAT的科研建议和实施策略,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以时间(2005-2015年)为轴,考察关于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文献的研究情况,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已有百余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并通过数据的可视化表征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探讨其研究重心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CD-CAT平台和项目的实践情况,总结和借鉴国外实施经验,为我国今后的CD-CAT研究提供发展策略。

二、研究过程

(一)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对有效文献的各类属性进行分析和标识,从而获得不同维度的计量分析结果,即对本质内容进行不同方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非线性分析。研究主要借助软件管理软件NoteExpress、数据处理软件SPSS 20.0和词云生成平台Tagxedo。首先,界定研究内容和范围CD-CAT;然后,团队成员分别对2005-2015年的文章进行筛选,梳理成为研究样本;接着,根据已有文献确定分析维度,以理论概述、现状实践、研究方法等为分析内容,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 数据收集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5-201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自适应认知诊断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对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了研究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将学术论文与毕业论文分开统计,中文数据库来源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认知诊断和认知诊断自适应测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与教育测量和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的文献汇总如下:中文学术期刊检索到140篇,学位论文68篇;CSSCI期刊主要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学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和《心理学探新》等。为了对比中英文文献关于结果分析中初步印象部分的差异,即关注焦点可视化部分,选取以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for Cognitive Diagnosis和Cognitive Diagnosis为关键词,在Computers Educ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和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数据库分别为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 Online和ERIC)等教育技术专业相关期刊中搜集到论文66篇。

本研究进行了两轮文献搜索和文献筛选,共有5名团队成员参与,针对不同期刊进行分工。第一轮主要对目标期刊和目标关键词进行地毯式搜索,得到中文文献233篇,英文论文79篇,利用文献管理工具NoteExpress将其分类保存;第二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适应认知诊断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最终确定中文文献140篇,英文文献66篇。对作者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不同研究带头人和研究单位的分布进行研究,以辨识其影响力和规模。首先,主要对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团队成员基于文献阅读和积累对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认知诊断、自适应认知诊断测试的过程进行分类,讨论之后达成一致,构建初步框架;其次,在上述框架基础上,根据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记录。如《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一文中,以认知诊断、多策略、多级评分和Q矩阵为关键词,对多策略的多级评分认知诊断算法(多级评分广义聚类判别法,GDD-P)进行改进与应用,并且介绍了测验蓝图编制、Q矩阵,与单策略认知诊断方法进行对比,是对算法和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该文章涉及的分析内容分别是:理论研究、Q矩阵、认知诊断模型。该文章分析的一致性(5位成员)达到93%;最后,确定分析框架,对所有文献进行阅读,完善文献分析内容。

(三) 结果分析

1. 初步印象:有哪些研究关注点

本研究选取数据可视化词云的表达方式展示样本研究的核心内容。考虑到支持中文统计的功能,选择统计平台Tagxedo(http://tagxedo.com/app.html),词云支持中文输入,对文字的输入内容、形状等可以个性化定义(如图2所示)。中文词云中认知诊断规则空间模型和属性等频

次最高,领衔关键词说明了研究领域的聚焦,其中研究问题主要关注于学业评估诊断、认知诊断模型验证与应用(如DINA模型)、纸笔考试与计算机自适应考试差异研究与效度研究。可以初步推断文献研究集中于CD-CAT的知识属性、认知诊断模型研究等初步应用阶段。

为了使中英文文献具有对照意义,同样选取统计平台Tagxedo进行词频统计和可视化处理(如图3所示)。英文词云中显示具体的应用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法)、语言程序(R语言)知识评估和学习干预成为仅次于测试、自适应等的关键词。从宏观角度看,一方面,英文文献的关注点更加聚焦,能够对实际的认知模型进行测验和实践应用;另一方面,体现了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指导和教学干预,利用技术促进测试诊断最大化的实现。

通过词云分析,对CD-CAT的研究热点有了初步了解。研究发现,国内的研究关键词集中在理论基础、算法改进层面,与教育、学习等过程关联较少;国外论文分析领域表示逐步通过技术方法作用于教育领域,与评估评价、反馈干预的实验与应用关联较多。如Sanja(2015)以C++面向对象编程课程为例,开发实现自适应测试平台,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用自适应测试和笔纸测试进行比较,结合问卷、访谈的分析方法对自适应测试的过程、方法、优势、实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Triantafillou(2008)以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理论为基础,开发依托移动设备的自适应测试工具,将专家的评价灵活地运用于教育评估过程之中。

2. 渐入佳境:局部剖析

样本分析单元分别从研究创新点、发表时间、单位、数量、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撑等方面展开,具体统计维度涵盖认知诊断测验题库建立、初始题选择、选题策略、认知诊断计量模型、知识状态估计方法、终止规则、原始题参数在线估计和属性在线标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

(1) CD-CAT研究历程分析

借助NoteExpress 统计学术论文和学位情况,以图4表现发展历程。

作为量体裁衣式的测验,CAT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网络与科技进步,自适应测试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如GRE、GMAT、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等。以认知诊断理论为基础的CD-CAT相比較于CAT,更加能够利用项目属性和认知模型优势,进行诊断性的测验编制和评测。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从2006年起步,2008年研究文献逐步增多,例如曾彦钧等人(2006)提出CD-CAT以认知结构为基础,在题库建设、起始规则、选题策略、被试知识状态估计、终止规则和曝光率等部分与传统的CAT有很大区别。2011年,是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发展的高峰,之后学位论文研究数量所有下滑,期刊论文数量变化不大。

(2)CD-CAT研究内容分析

参照认知诊断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①描述测量目的和确定属性;②创建认知模型;③设计测验Q矩阵;④开发或选择认知诊断模型(CDM);⑤评估Q矩阵和CDM;⑥模型参数估计;⑦评估诊断与干预。其中有的步骤可能循环或者迭代。对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如表1所示)。

研究团队详细阅读140篇学术文献,发现很多文献聚焦于诊断模型、Q矩阵,以及概况综述和自适应认知诊断流程描述的研究,缺少完整的实践应用的成功案例。统计数据表明:

①相比较于国外CD-CAT,国内相关研究进程较慢,并且研究内容集中在理论概述和小规模的实验证明上,缺乏大规模应用CD-CAT相关的文献支持。可见,国内自适应的教育评价方式应用还未大范围普及,通过技术诊断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并且提供有效的教学干预的案例还不够成熟。

②基础理论研究占文献总数的74.2%。例如,唐小娟、丁树良和俞宗火(2012)提出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在认知中的应用,分别从认知诊断模型、题库建设、起始规则、选题策略、被试知识状态和终止规则等几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有64篇文献(45.7%)对认知诊断模型进行介绍。截至2007年,常见的认知诊断模型有补偿模型LLTM(线性逻辑斯蒂克测验模型)和MIRT-C等,非补偿模型RSM(规则空间模型)、DINA(确定性输入噪音与门模型)、HO-DINA(高阶DINA模型)、RUM(融合模型)和AHM(属性层级模型)。

③实验实践比例为30%,其中有10%的文献叙述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康春花等(2015)以小学数学与几何的知识点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认知属性的分类,定义了数学知识和认知过程,并采用口语报告法对认知模型进行质性验证,选取某校六年级1,128名学生进行了测验。

近几年,新模型的研究也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试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例如祝玉芳等(2009)的多级评分AHM模型,涂冬波等(2010)提出多级评分DINA模型。余娜(2009)提出诊断模型的评估问题由信度和效度决定,认知诊断评估中信度采用校正之后的模型产生两组平行的模拟考生,分布估计每组掌握情况,计算相同考生被划分到相同属性掌握状态的百分比。

3. 升华:合作关系追踪

科学领域的研究往往存在学术带头人,也往往会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研究领域的网络关系。本研究借鉴魏顺平等(2008)提出的新的n-派系定义,利用研究者合作关系网络研究,建立作者A-作者B关联关系。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派系(subgroup)是社群中的一小群人关系特别紧密。

首先,借助Excel统计研究者与文献之间的关联表(如表2所示),以作者-文献-单位的方式表现。

本研究中CD-CAT文献量大于5篇的作者见表3,通过论文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献作者来源于高校和研究所,并且主要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的心理学院和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究其原因,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研究属于专业性较强、理论基础扎实的研究领域,高校师生是新理念和方法的发起者和倡导者。认知诊断测试的最终目的在于以K-12教育为代表的评估教育,能够实现学习者的自适应学习和诊断评价。文献分布说明研究内容处于高校实验室阶段,缺乏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践和推广应用。

接下来,通过UCINET软件呈现51个节点,借助作者间的合作,观察图中度计算并排序,选出处于前列的若干位作者(假定中心作者为学术带头人),然后计算以丁树良为中心的合作关系网络图,如表4所示。

由于文章作者合作较多,本研究以文献篇数最多的丁树良派系作为研究范例,将上表的矩阵导入UCINET中,并绘图(DRAW)得到科研合作关系网络图(如图5)。

两个节点的连线表示这两个节点存在合作论文的关系,线条的粗细表示合作论文的篇数,线条越粗,则合作论文数量越多。

采用UCINET 社會网络分析软件将这些派系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1) 目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类型主要为师生合作,较少跨校、跨区域合作;也存在少数的跨区域合作,因此形成了星状辐射型。

(2) CD-CAT研究应走出团队、校门,甚至跨越国界,开展跨校、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合作,优化研究团队构成,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加快知识扩散。

三、CD-CAT研究项目现状

接下来对国内外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的实验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从上述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实践案例较少,本研究团队经过大量内容采集和梳理,选取相对规模较大的实验案例分别进行阐述。而国外相对起步较早,2001年美国通过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表明有义务将施测结果告知学生和家长。因此,诊断测试的价值和意义不再仅仅是提供分数,而是需要提供补救措施等。本研究列举美国应用较为广泛的Smarter Balanced Assessment Consortium和最大的自适应系统平台Knewton,并分别阐释。

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研究学者,以数学和英语为考试切入点,考察学生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水平,以此命题进行认知诊断完成353道题目的编订并且设定1套公共锚题,运用DINA模型进行诊断分析。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红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张华华教授共同合作的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with cognitive diagnosis for an English achievement test in China一文中介绍的研究,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项目为依托,阐述了其在北京、大连等地进行计算机认知诊断的大规模测试的情况。由于软件和硬件以及专业技能的限制,将CD-CAT应用于学校项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项目克服传统C/S(Client/Server)框架,将B/S(Browser/Server)架构设计应用于国内的英语二级考试中。来自北京8所小学的584名学生首先参与了基于Web环境的测试,该测试有36道固定长度题目,规定40分钟内完成。该实验验证了CD-CAT应用于大规模考试的巨大潜力和高效性,同时参与测试的考生可以从中获取技能掌握情况的诊断报告,为后续进行学习干预和学习路径调整提供了可能。此后,2011年1月,大约3万名辽宁省大连市的五年级学生参加CD-CAT英语能力测试,该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自适应诊断技术,持续三天、同一时间承载2000人并发的测试。在此过程中,对题库的优化、采用香农熵方法选题算法,以及内容平衡和考试蓝图的限制的编制,都进行了较好的实验。一方面,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作答情况评定和诊断报告;另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对CD-CAT效度全面审视的实践机会,为认知诊断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也有诸多公司关注和投入CAT的领域,如ASSESSMENT SYSTEMS的Smarter Balanced评估 系统(http://smarterbalanced.org/practice-test/)。在能力测验方面,主要应用于评估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能力。2010年,美国针对K-12提出了全美教育标准(Common Core States Standards, 简称CCSS),用于评估各个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英语能力,并且已经在全美46个州和哥伦比亚区施行。Smarter Balanced 评估系统利用强制性的终结性评价和可选的中期评估来提升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的效率。在该评估系统中,计算机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响应来调整整个评估问题的难度。例如,一个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会收到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题目,而一个不正确的答案产生一个更简单的问题。通过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系统推荐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测验问题给每个学生,可以快速识别哪些技能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维度学生还没有掌握。Smarter Balanced Practice Tests包括评分指南,现可用于三年级到八年级的英语、艺术和数学的认知诊断,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份可预览的Smarter Balanced评估,清晰地反映每一位考生在当前学习中每一门学科中的强项和弱项,以及在未来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这种计算机评估能够方便家长、校长和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并且通过这些诊断反馈,对学生因材施教,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熟知的Knewton公司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真实地测量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避免因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造成测量误差。Knewton自适应系统利用学生的历史学习数据的网络效应来优化推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预设一些学习路径点(根据知识技能图谱),根据实际学生的使用数据(学习资源的使用效果和学习路径点的学习效果),为后来的学习者推送下一个学习路径点和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国外CD-CAT发展已经将智能学习系统、评估系统和教育测评融入其中。虽然从应用角度来说,自适应的成分居多,认知的成分较少,但是將诊断功能结合到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吸引了众多学者继续推进CD-CAT的实施应用。虽然国内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CD-CAT的优势,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中国教育进展评估基于CD-CAT的改进与展望,但是实践应用还处于研究或者起步阶段。例如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相同分数的学生还不能从能力和认知水平角度进行很好的诊断和评估,教师往往仅根据个人经验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状态和认知错误,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干预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对我国教育评价诊断的启示

新一代测验理论阶段在认知水平的研究范式下产生,强调测验应同时在宏观能力水平和微观认知水平下进行,认知水平的研究应深入到被试作答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诊断认知能力结构,亦在于揭示不同被试的认知加工特点,是能力水平研究的深入。认知诊断实现了传统教育考试无法企及的诊断功能,它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根据诊断结果,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教育教学机构部门来说则可以了解当前教育情况,为教育规划及教育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试在教育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愿,目前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中需要个性化的、实时的、及时的诊断和评估报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OOC等一大批在线课程蜂拥而至,但纵观众多网络课程和实践研究,其中缺少对学习者量体裁衣式的诊断评估。同时,在我国教育的测评中,纸笔考试仍旧保留重要地位,然而缺少有效甄别、准确评估和学习知识建议等内容。同时,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构建健全的教育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针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评价的综合诊断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敏强教授谈到如何运用认知诊断方法与技术来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补救。

因此,本研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与需求和国外已有应用研究的优势,对国内教育评价如何走向CD-CAT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育评估方面

相比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理论能把认知过程与测量手段结合起来,不仅能对考生的整体水平做出评价,还可以将考生的认知结构模式化,利用合适的测量模型对不同的认知结构模式进行诊断,从而定时考察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认知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会考、能力水平考试;课堂上运用认知诊断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还能将学生的认知结构模式化,通过数据定量地分析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这样得到的信息量大且细,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1. 重视测量工具的研究和应用

实现个性化的测试平台和题库,不仅需要熟悉测量理论,还需要掌握测量模型和工具、计算机程序、统计程序等,因而需要有关教育部门与研究团队投入人力、物力,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开发有价值的题库和测试平台。

2. 对教师进行评测培训

认知诊断测试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依据经验和教学目标提供考试题目,而且需要对学生所需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详细划分,与研究团队配合共同绘制测验蓝图,从而确定测试属性和知识点。因此,教育评测的培训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重要。

3. 题库和测试平台的地位

相比较纸笔考试,CD-CAT能够更快地获知考试成绩或者录取结果,测试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考试环境更加舒适和个性化。通过搭建题库和测试平台,能够保障和实现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既快速获取诊断结果、报告,又可实施大规模题库,保障大部分学生的考试题目难度和区分度一致,为教育公平提供可能。

(二)科研创新方面

打造精锐团队,延伸研究深度。从文献数据分析说明,目前我国研究派系较为集中,能够拓展实践应用的驱动项目较少。因此,应当加强跨团队、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享资源与经验,共同丰富和深化CD-CAT。

(三)实践应用方面

1. 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校际合作

将纸质阅卷向计算机阅卷转化,不仅要注意测验内容的平移,还要开发计算机自适应系统。根据国情,可以考虑具体个别学科先行的策略,借鉴国外经验从不同学科、学段探究学业水平发展趋势,对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调研,从认知模型中寻找能够与影响因素结合且能为学习者提供可选择的、具有层级关系的学习路径;联动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组建诊断评估生态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和均衡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4篇

进一步分析还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单纯的图片展示在一定程上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常常显得比较生硬、僵化,而对一个完整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可增强图像的动态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临床教学中,我们以研究生、实习生为主体,住院医生为主导建立了临床病例随访和病例讨论制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将研究生和实习生分组,每组8-10人,由研究生担任组长,按研究生专业方向进行相关科室的临床病例随访。②每月至少定期进行一次临床病例随访,并将需要讨论的典型或少见病例制作成PPT,重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每组由一名住院医生负责指导。③定期举行病例讨论会,全科大多数医师都参加,由住院医师组织,每次十个病例左右,住院医生在汇报过程中随时准备接受听者的提问和质疑,汇报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后,留一段时间让大家充分讨论该病例可能的诊断,各级医师、研究生及实习生均各抒己见。最后由住院医师公布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同时,针对少见或疑难病例,住院医生还会复习相关的最新文献,就这一病例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充分的复习,让大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

通过临床病例随访和病例讨论的学习,我们尽量收集、完善每个病例的资料,认真充分做好文献复习,并把它全面汇报,使各级医师通过病案讨论拓宽了眼界,培养正确临床思维,提高了诊断水平,避免了误诊,整个过程学术性强、人人平等、气氛活跃、知识量大。在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方面,强化了临床病案讨论在培养医学生及住院医师的重要性,加强临床资料的收集及管理,使每一份有价值的病例资料得以完整妥善地保存,成为重要的临床教学资源。我们还建立了基于Access软件的影像检查临床资料及追踪随访系统数据库,有利于规范及统一影像资料的随访与追踪,有利于教学资料的科学积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2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学习

目前,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比较有限,在查阅专业外文资料及发表文章时受到一定限制,加强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学习成为当前必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了专业英语课程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指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专业文献得到广泛而最新的专业知识及信息,从而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及有效的专业学术交流。理论教学中,我们采用自编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教材统一授课。专业英语学习是一个单调而枯燥的过程,为此,在多媒体制作中引入相应病例或疾病的图片,使教学生动起来。但目前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人数多达200-300名,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重视公共英语,认为公共英语与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密切相关;轻视专业英语,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学习一些专业词汇,到需要时,查一查专业词典、临时突击应付了事。因此,改变目前专业英语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现状,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临床实习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掌握各种放射学征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中只有部分常见的、基础的征象,而部分其他征象则较为少见,且表现细微,仅为富有经验的放射学家掌握,而且往往寥寥数语就可以表达某一放射学征象影像的精髓,常可据此做出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或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我校杨汉丰教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习期间,于Norris医学图书馆购AtlasofSignsinRadiology一书,由RonaldL和EisenbergMD编著,虽然该书出版较早,但仍为目前唯一一本囊括各种放射学征象的经典专著,对这些放射学征象的理解与掌握对青年医师、研究生及实习生的成长意义非凡,往往在他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选择该书的放射学征象作为专业英语学习教材,每位实习生编译2-3份放射学征象,由研究生、住院医师初审,最后由我科多位教授进行审校,并将他们的翻译习作装订成册,赠送给每一位实习生,以作纪念及勉励。我们已经连续3届在实习生中开展,已经翻译了三百多个放射学征象,成为培养研究生、实习生专业英语的一种常规临床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5篇

【摘要】初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形成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激发与培养。初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英语 教学 多元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多元化评价,切实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性别、生活背景、性格、年龄、学习情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面对性格、学习特点千差万别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评价形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一视同仁、较为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那么,学生的个性就得不到展现,初中英语新课标中将学生作为教学评价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就只是一句空话,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被实现。因此,教学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较为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师评价。很长时间内教师在我国教育评价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中国各大院校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一位学生的评价信息往往来自于教师,基本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据学生综合评价的90%以上。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毕竟教师精力有限,思考方式、思维角度也都比较固定,对学生的评价难免比较单一,如果对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只听教师的“一面之词”,难免有失偏颇。而且如果是正面的评价,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还不至于过大;但如果是负面的评价,极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评价主导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初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理念打破了这种评价方式,注重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评价主体之一,教师成为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员,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评价主导形式的转变同样也使得教师的评价方式、角度有所转变。初中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再只关注教学结果,而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注重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不同表现着手对学生加以全面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效果更高。

 

2.学生自评。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身体、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思维方式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经过初中英语教师的评价之后,初中学生对照教师的评价再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价。初中英语新课标将学生也作为了教学评价主体中的一员,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彰显了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中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评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有助于他们进行更为良性的反思,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3.师生互评。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双向的,即采取师生互评的方式。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展开师生互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英语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更能体会英语合作学习的乐趣,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在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上,还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上。教学评价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入手。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即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应。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结束后针对这一阶段进行教学评价,教师了解并分析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转变教学方式,聚焦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收获,即为形成性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环节,因此所花费的精力更多,时间更长,但对学生和教师的正面影响最大。在具体教学评价中可以采取英语口语词汇互动、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2.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见效最快,是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授课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基本上就都开始学习英语课程,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得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展开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诊断性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在进行讲授七年级下册六单元的英语课程时,针对这一以天气为主题的英语学习内容,可以先准备一些带有冰雹、雪天、大风、多云、晴天等图案的图片,在课堂上就以这些贴图为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通过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画面内容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大体了解班级学生对这一题材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原本已经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基于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教学方式的优化,还能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本文就这一主题从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慧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J].才智,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