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决策职业生涯挽划理论

1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重庆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生,英语过六级。因为考研,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去年8月,回到重庆找工作。经熟人推荐,进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销售代表,底薪600元。仅仅干了17天,就被“炒鱿鱼”,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眼科仪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员。可每分钟打三、四十个字的速度还没来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进人一家畜产公司做外销员,月薪800元。不过,可能是与另位外销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没干多久,被公司无故就解聘了。来不及伤心和难过,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园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动“炒”了第四个老板。现在,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还在考导游证。我只有一个希望:下一个工作能干得长久一些。

据调查,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不是个别现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到半年已经有大约20%的人更换过工作。跳槽不是坏事,但盲目而频繁的更换工作,会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在频繁更换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损失!这种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欠缺,学生对于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掌握的较少,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分析了解,这就造成学生们进人社会后,极其的盲目和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改进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增强竞争力。

2职业生涯的定义及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理论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实用型。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这类人通常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动,如操作工具,各种修理工作等。(2)研究型。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如研究数学、物理等工作。(3)艺术型。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想象丰富,做事凭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如绘画、音乐、表演等。(4)社会型。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这类人通常乐于助人,喜欢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师、医生、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5)企业型。宜从事人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喜欢支配、劝导别人,自信,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6)常规型。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有条理,顺从、有序,喜欢有固定规则的工作,如秘书,会计,出纳等。

霍兰德认为,失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他还认为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适配性越高,对所做的选择就越满意,对职业认同度也就越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与所处的环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3舒伯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I)成长阶段(出生一14岁),是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3)确立阶段(25一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他还认为,生涯发展可能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并用生涯彩虹图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间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过生涯彩虹图,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特有的生涯类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其特有的内容,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达到址佳的自我实现。

4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归属于生涯发展理论的一种,主要关注发展理论的发展问题。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纬度。

Gottfredson指出,职业抱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可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个体有时会为了那些虽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以妥协方法调整抱负以适应外部世界。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即个人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选择。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几种理想的工作可供选择,我应该选择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应该干什么?”我们通过此理论,可以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和妥协中不断的达到内外平衡,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和专业测评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我们今后的生涯决策奠定基础,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的承诺。否则,即使勉强就业,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

5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2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3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③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周凯,《近六成学生对就业“没想清楚”》,《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3日。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1组织中女性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目的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力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做职业生涯设计前提首先要知道自己当前工作如何。有意义的工作是指对工作的投入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和提高自我价值,具有持续挑战性。根据以前学者的研究,女性员工通常要首先从以下几方面认清自己当前的工作:①我已很清楚我想从事的职业生涯型态;②我曾与职业生涯顾问讨论并做过职业性向测验;③我至少和三位目前正在我想从事的领域工作的人谈过;④我知道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的雇用、执照或认可的条件;⑤我已经估计好维持我所希望的生活型态所需的代价,并和我所选择的职业薪资比较过。

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后,才能比较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女性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一般步骤

其实和男性员工基本一致,女性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步骤:

(1)确立目标。

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成功也就无从谈起。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确立志向,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与环境的评估。

①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②环境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这一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和不利因素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你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3)职业的选择。

准确定位职业方向。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以上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因此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要锁定特定目标:设定一个让自己值得而且愿意花最多时间去进行的目标。

(4)职业生涯策略。

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一般都是具体的、可行性较强的。在确定具体的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

(5)评估与反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现代职业领域,只有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些则难以预料。人是善变的,环境也是多变的。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估和修订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3组织中女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点问题分析

(1)女性特殊的年龄段问题研究。

对于大部分的男性员工来说,25至30岁之间正是事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而对运女性员工而言,这个阶段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冲突。因为在这个阶段,女性员工一般会面临着结婚,怀孕等不可回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现代职业女性也都在努力寻求着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点,希望能够兼顾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其中有些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分配自己的各种角色,协调好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但有些人则白于强大的工作压力或家庭负担而面临着更多的两难选择。譬如,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要孩子的年龄,然而生孩子却意味着你要跟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社会角色脱离一段时间,意味着你的发展会停滞一段时间。等你生完孩子回来之后,你可能不再适应自己的工作或者你的地位已经被取代,你的提升可能会延误甚至错过时机。

(2)传统的思想意识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也渐渐发生改变,特别是对女性的平等地位的重视,对女性在事业和家庭选择上的自由权利的宽容,使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生涯。但传统的“男尊女卑”和男女实施的不平等仍广泛存在于企业组织之中。这对于女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限制。

(3)职场中的性骚扰问题与女性职业生涯发展。

一项针对北京市民的调查表明,女性是被性骚扰的最主要群体,七成接受调查的女性曾遭遇性骚扰。性骚扰的地点大多发生在工作场所,而职场性骚扰又大多发生于上下级之间。中国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等新兴经济类型的单位中,40%的女性曾遭遇性骚扰。性骚扰给广大女性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性骚扰使被骚扰者情绪压抑,备受精神困扰,产生挫败感,失去自尊。女性雇员在受到骚扰后,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会变糟糕,会发生矿工或工作效率低等情况,可能还会因此被辞退或失去与工作有关的培训机会,或选择辞职。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已经将性骚扰写入法律: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部门投诉。把性骚扰的法律责任和治安管理处罚相衔接,使这一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将因为没有履行法律的义务要求而承担雇主责任,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同时通过社会组织、劳动行政部门建立起性骚扰事件的投诉通道、调查解决的机制,使性骚扰问题将能够真正有效地被防止。

参考文献

[1]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林泽炎,李春苗.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杜映梅.Bessie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生涯规划实际上是落实全人教育的一个关键性的主题,它可使人了解本身的问题。从了解自己、关心自己到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双胜双赢、利人利我的人我关系。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各得其所[①]。涵盖人生生涯的生命、生活、职业生涯三个部分,涉及人生必须面对的一些问题,如自我了解、对生命及死亡的认识、个人理财、信仰、人际关系的处理、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等等。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加深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领悟,培养一种快乐、自信的生活心态,并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使大学生能快快乐乐学习、快快乐乐生活、快快乐乐工作[②]。

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门包罗万象、内容广泛的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美国等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逐趋成熟。然而,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内才刚刚开始,目前基本上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即便诸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少数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应当说也只是实验性的有益尝试。直至目前,全国只有极少数高校试点性的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我国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没有解决,要开展完善的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高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尝试中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经过在部分高校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我们在使学生明确就业目标、促进人与职的匹配、帮助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现状也不容乐观。当前我们所实验性开展的所谓的“生涯规划教育”尚不能满足大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在尝试中也已经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如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的功利化脱离使人教育思想、与该教育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育方式仍显单调、专业化的师资力量稀缺、本土化有待加强等,这些都需要学者们更多的去研究和探索。然而,我们认为在这上系列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人教育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从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发展指挥棒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可以看出,功课学习之外的德、体、美等其它因素仍处于次要地位,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流于形式。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高校教师需求量猛增,总体来说当前我们的高校师资队伍中全面均衡发展的教师也不多论文怎么写。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真实目的还停留在学习一门专业,毕业找个饭碗层面上,“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而大部分学生家长则把教育的重任几乎全部推给了学校,甚少过问。这就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的全面教育不全面。全人教育不深入人心,生涯规划教育自然就缺乏根植的土壤。

2.生涯规划教育管理归口的纠结

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理论教学、体验与实践、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就业指导与服务等环节。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理论教学归口于教务部门,体验与实践归口于团委,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归口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就业指导与服务又归口于就业部门,这样就导致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归口问题纠结混乱。有归口教务部门,开展理论教学、开设讲座的;有归口于就业部门,建立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库,开展理论教学、组织讲座的;有干脆另外设立生涯规划体验中心(部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组织体验活动的;也有仅设一名或几名行政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兼职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协调与团委、就业等部门合作的。不是深感“独木难支大厦”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之,工作很难开展得有条不紊。

3. 生涯体验项目零散,流于形式

生涯体验是当前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体验项目包括政府机构体验、亲情体验、非营利组织体验、学生社团体验、跨文化体验、营利组织体验、拓展训练体验等。以使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外在环境的挑战中去,在现实的环境中,亲自处理和解决问题,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认识自我,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培养良好的生活心态,同时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可喜的是试点的几所高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注意到了生涯体验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社会、政府、家庭的广泛支持,一些项目往往无法实施,即使是亲情体验和学生社团体验等比较容易实现的项目也由于缺乏专业、专职的指导教师而流于形式。

由于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在尝试过程中并不仅只是这些问题,但却是几所高校尝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几个问题,也说明了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开始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这也正是真正落实全人教育,使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走上正轨的最大障碍所在。要改变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既然构建科学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的必然途径,那么,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呢?很明显,照搬西方无异“缘木求鱼”,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环境、教育对象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只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而定。具体来说,科学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必须是建立在全面贯彻落实全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好高校内部的教育体系与的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等支持体系。科学、健全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必备条件。而高校内部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的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等支持体系这两大体系又是缺一不可。

1.全面贯彻落实全人教育思想

全人教育是指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通过全人教育,学习者身、心、灵将得到全面且均衡的发展。如果说全人教育是我们的愿景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那么生涯规划就是我们的使命。生涯规划是落实全人教育的工具,可使人了解本身问题,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清楚并准确地判断,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生涯规划先从“了解生命”开始,做到了解自己的身体与生理,其次“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心理等”,做到正确地评估自己,关心自已;再次“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双胜双赢”的人我关系;而对工作各方面各领域的了解,对时间、压力、个人理财等周围环境的了解与掌握,都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忙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从而有所成就,更可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而这正是全人教育的目的所在。如果“全人教育”仍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那么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也无疑是无法真正到位。

2.构建高校内部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内部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以按照如图表1所示来进行构建。首先,因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有力措施,因此高校应该把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由校长亲自牵头、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共同负责来构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无疑是切实抓好该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次,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主要由教务处(部)、团委和就业工作处(服务中心)三个职能部门共同承担。教务处下设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中心和生涯规划咨询室,分别承担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和个体生涯咨询工作。团委下设生涯体验中心,在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中心的协助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成立大学生生涯发展协会,除了作为共同学习探讨生涯规划的一种学生团体外,还可参与生涯规划教学辅助工作、生涯体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和就业处的相关事务性工作。就业工作处(服务中心)下设日常事务部、市场服务部和信息技术部,分别为学生提供各类相关就业服务工作论文怎么写。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科学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内部体系,共同为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和服务。

图表1 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服务体系

3.构建和谐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

显然,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仅靠高校也是难以担此大任的,还必须要有强大的支持体系,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得以科学有效的实施。如图表2所示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必须要以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导,由全社会包括高校、企业和学生家庭共同支持,并以学生为中心。

图表2 政府、企业、家庭与高校共同组成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

在政府层面上,应高度重视全人教育,以法制来强制有关学校(可以高校为先导,继而在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中全面铺开)把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实施全人教育的重要工具,并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另外,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支持各级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改革国家用人选拔制度,制造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身、心、灵全面均衡发展的“完人”。家庭层面。“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孩子出世至成人阶段一直陪伴其成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较大影响力,原本应该是实施全人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但是,由于不少中国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以及“教育学校为主”的思维定势等原因,不少的中国家长往往只起到“养育”之“养”的责任,而把教育的重任推给了学校,造成了许多家庭“养育”之“育”的缺失。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大学阶段时,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更加明显。所以,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发出“家校合作,共建育人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我国“优生优育”基本国策下的必然趋势。企业层面。当代西方正兴起的企业哲学伦理学认为,企业要承担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财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时也增加了社会责任标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使企业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吸引优质的投资者、建立可持续和更加公平的增长机制[③]。从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全人教育的角度来讲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企业可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包括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岗位和相关培训,以及适量的生涯规划教育基金等。高校层面,主要是在政府、家庭、企业三个层面的支持下,按照上述图表1所示的结构构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深入贯彻全人教育十大原则,落实全人教育,具体实施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总之,科学完整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人教育思想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在政府、家庭、企业和高校共同配合支持下,构建科学健全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结构体系,科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I]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首届教师科研项目,JSKY09015

[①]洪凤仪著,《生涯规划自己来》,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48.

[②]黄天中著,《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9.

[③]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879.htm.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生涯规划实际上是落实全人教育的一个关键性的主题,它可使人了解本身的问题。从了解自己、关心自己到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双胜双赢、利人利我的人我关系。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各得其所[①]。涵盖人生生涯的生命、生活、职业生涯三个部分,涉及人生必须面对的一些问题,如自我了解、对生命及死亡的认识、个人理财、信仰、人际关系的处理、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等等。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加深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领悟,培养一种快乐、自信的生活心态,并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使大学生能快快乐乐学习、快快乐乐生活、快快乐乐工作[②]。

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门包罗万象、内容广泛的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美国等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逐趋成熟。然而,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内才刚刚开始,目前基本上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即便诸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少数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应当说也只是实验性的有益尝试。直至目前,全国只有极少数高校试点性的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我国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没有解决,要开展完善的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高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尝试中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经过在部分高校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我们在使学生明确就业目标、促进人与职的匹配、帮助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现状也不容乐观。当前我们所实验性开展的所谓的“生涯规划教育”尚不能满足大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在尝试中也已经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如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的功利化脱离使人教育思想、与该教育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育方式仍显单调、专业化的师资力量稀缺、本土化有待加强等,这些都需要学者们更多的去研究和探索。然而,我们认为在这上系列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人教育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从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发展指挥棒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可以看出,功课学习之外的德、体、美等其它因素仍处于次要地位,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流于形式。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高校教师需求量猛增,总体来说当前我们的高校师资队伍中全面均衡发展的教师也不多论文怎么写。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真实目的还停留在学习一门专业,毕业找个饭碗层面上,“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而大部分学生家长则把教育的重任几乎全部推给了学校,甚少过问。这就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的全面教育不全面。全人教育不深入人心,生涯规划教育自然就缺乏根植的土壤。

2.生涯规划教育管理归口的纠结

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理论教学、体验与实践、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就业指导与服务等环节。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理论教学归口于教务部门,体验与实践归口于团委,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归口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就业指导与服务又归口于就业部门,这样就导致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归口问题纠结混乱。有归口教务部门,开展理论教学、开设讲座的;有归口于就业部门,建立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库,开展理论教学、组织讲座的;有干脆另外设立生涯规划体验中心(部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组织体验活动的;也有仅设一名或几名行政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兼职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协调与团委、就业等部门合作的。不是深感“独木难支大厦”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之,工作很难开展得有条不紊。

3. 生涯体验项目零散,流于形式

生涯体验是当前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体验项目包括政府机构体验、亲情体验、非营利组织体验、学生社团体验、跨文化体验、营利组织体验、拓展训练体验等。以使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外在环境的挑战中去,在现实的环境中,亲自处理和解决问题,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认识自我,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培养良好的生活心态,同时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可喜的是试点的几所高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注意到了生涯体验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社会、政府、家庭的广泛支持,一些项目往往无法实施,即使是亲情体验和学生社团体验等比较容易实现的项目也由于缺乏专业、专职的指导教师而流于形式。

由于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在尝试过程中并不仅只是这些问题,但却是几所高校尝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几个问题,也说明了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开始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这也正是真正落实全人教育,使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走上正轨的最大障碍所在。要改变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既然构建科学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的必然途径,那么,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呢?很明显,照搬西方无异“缘木求鱼”,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环境、教育对象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只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而定。具体来说,科学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必须是建立在全面贯彻落实全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好高校内部的教育体系与的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等支持体系。科学、健全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必备条件。而高校内部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的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等支持体系这两大体系又是缺一不可。

1.全面贯彻落实全人教育思想

全人教育是指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通过全人教育,学习者身、心、灵将得到全面且均衡的发展。如果说全人教育是我们的愿景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那么生涯规划就是我们的使命。生涯规划是落实全人教育的工具,可使人了解本身问题,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清楚并准确地判断,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生涯规划先从“了解生命”开始,做到了解自己的身体与生理,其次“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心理等”,做到正确地评估自己,关心自已;再次“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双胜双赢”的人我关系;而对工作各方面各领域的了解,对时间、压力、个人理财等周围环境的了解与掌握,都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忙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从而有所成就,更可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而这正是全人教育的目的所在。如果“全人教育”仍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那么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也无疑是无法真正到位。

2.构建高校内部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内部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以按照如图表1所示来进行构建。首先,因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有力措施,因此高校应该把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由校长亲自牵头、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共同负责来构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无疑是切实抓好该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次,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主要由教务处(部)、团委和就业工作处(服务中心)三个职能部门共同承担。教务处下设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中心和生涯规划咨询室,分别承担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和个体生涯咨询工作。团委下设生涯体验中心,在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中心的协助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成立大学生生涯发展协会,除了作为共同学习探讨生涯规划的一种学生团体外,还可参与生涯规划教学辅助工作、生涯体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和就业处的相关事务性工作。就业工作处(服务中心)下设日常事务部、市场服务部和信息技术部,分别为学生提供各类相关就业服务工作论文怎么写。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科学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内部体系,共同为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和服务。

图表1 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服务体系

3.构建和谐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

显然,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仅靠高校也是难以担此大任的,还必须要有强大的支持体系,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得以科学有效的实施。如图表2所示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必须要以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导,由全社会包括高校、企业和学生家庭共同支持,并以学生为中心。

图表2 政府、企业、家庭与高校共同组成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

在政府层面上,应高度重视全人教育,以法制来强制有关学校(可以高校为先导,继而在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中全面铺开)把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实施全人教育的重要工具,并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另外,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支持各级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改革国家用人选拔制度,制造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身、心、灵全面均衡发展的“完人”。家庭层面。“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孩子出世至成人阶段一直陪伴其成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较大影响力,原本应该是实施全人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但是,由于不少中国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以及“教育学校为主”的思维定势等原因,不少的中国家长往往只起到“养育”之“养”的责任,而把教育的重任推给了学校,造成了许多家庭“养育”之“育”的缺失。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大学阶段时,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更加明显。所以,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发出“家校合作,共建育人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我国“优生优育”基本国策下的必然趋势。企业层面。当代西方正兴起的企业哲学伦理学认为,企业要承担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财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时也增加了社会责任标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使企业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吸引优质的投资者、建立可持续和更加公平的增长机制[③]。从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全人教育的角度来讲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企业可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包括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岗位和相关培训,以及适量的生涯规划教育基金等。高校层面,主要是在政府、家庭、企业三个层面的支持下,按照上述图表1所示的结构构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深入贯彻全人教育十大原则,落实全人教育,具体实施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总之,科学完整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人教育思想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在政府、家庭、企业和高校共同配合支持下,构建科学健全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结构体系,科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I]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首届教师科研项目,JSKY09015

[①]洪凤仪著,《生涯规划自己来》,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48.

[②]黄天中著,《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9.

[③] baike.baidu.com/view/1628879.htm.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文化差异

在我国,接受了多年学校教育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毕业后能干些什么、该干些什么,就业时迷茫、无助,盲目择业、不断改行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一些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的确与以前所学专业有关,但干得一直不开心。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学乃至中学、小学十分缺乏或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根据自身的条件,如人格特质、学历和价值观等,对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设计,以达到个人理想目标的实践。人生只有一次,人的精力有限,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极其重要。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人不仅能认识反思自我,拥有生命主控权,而且明确了奋斗目标,提高了效率,为实现职业梦想奠定了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美,并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它的理论比较成熟,实用价值也很高,在西方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也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

中西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不同现状

(一)个人对未来的设计

我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在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地生活。在学校里,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大量课程,很少做课外活动。在家里,为了保证孩子学习不分心,很多父母从不让孩子插手家务事,铸造出一大批只会学习书本知识的生活低能儿童。他们没有实践的机会,对自己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外界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据调查显示,仅30%的大学生自主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70%多的大学生按他人期待发展或者处于自我探索、焦虑、迷失之中。我国孩子的自主性比西方国家的孩子要低很多。

在西方多数国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美国,孩子从小就要认识劳动的价值,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在瑞士,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要去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原西德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给全家人擦皮鞋等。通过劳动,孩子不仅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二)家长、教师、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

现在的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却又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素质。家长关心孩子的前途,带着孩子到处学琴、书法、武术,参加各种名目的比赛;教育界广泛讨论什么是素质教育,众说纷纭,却都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指导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之一。正确、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不仅涵盖了素质教育的所有内容,而且远远超出了“素质教育”的范畴。

在我国,父母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学校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殿堂,几乎没有家长、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对孩子进行职业发展的指导,以至于青少年普遍没有职业意识。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高考的巨大压力使很多中国学生在上大学前,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上一无所知。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仍然只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直到毕业前夕才谈论职业。学校也很少引导学生按照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学习,直到学生快毕业了才安排几个讲座,搞一点咨询和指导。

在英国,家长会配合学校,有意识地让儿童在入托时就观察教师是怎样工作的,注意不同岗位的工作方式,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由此建立儿童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大概方向。入小学的时候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指导。学校会开设各种兴趣班,按照儿童特长有意识地建立一个长期规范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其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式也越来越具体,包括信心的重新树立、帮助意识自己职业生涯中有哪些机遇、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何决策、了解自己适合哪些工作等等。使学生的职业生涯从朦胧到逐渐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遵循“一步步到达”的原则。

(三)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

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中国考试》栏目、新浪网考试频道、北京青年报联合就大众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进行了问卷测试,结果显示约57%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33.6%的人认为大学阶段适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52.7%的人认为是高中阶段,10.28%的人认为是初中阶段。

英国权威的职业生涯教育家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专家Sheila Semple女士介绍,在英国,对3~18岁的孩子有十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帮助他们逐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英国的学校有专门为3~18岁学生设计的教学大纲,系统地为学生传授职业教育课程。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使他们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进行与就业有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文化是在社会中产生的,由人、社会和自然互动的结果。体现在人本身有价值观、科学知识、生产技术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特色的对象。文化是基于地域发展的,不同的地区文化各不相同。我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影响了我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

(一)静的文化

我国拥有辽阔的肥沃土地,农耕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使中国人长期地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因此,我国的古代社会安于稳定,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地方,极少迁移。这种生存条件铸就了我国社会偏静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形态。

而西方国家的大部分土地比较贫瘠,农耕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在地中海附近环绕的古希腊、罗马、古埃及等国家相对发达,形成了航海的交通圈,促使了商业的兴起。还有一些西方民族,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少数游牧民族,以畜牧为生。这种生存条件导致了一种流动的生活形态,因此西方社会在相当的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式。

(二)家族观念严重

中华民族安居乐业,总是相对久远地住在同一个地方,一代又一代人形成圈,家族就繁衍起来。因为土地可以不断生产出所需要的生存资料,家族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其相应的家族纽带也越来越繁复体系化,人际关系网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也越来越重,子女要听父母的话,小辈听长辈的话。由于这种安稳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他们遇到难题要“听”年长者的,而且处事注重经验,习惯沿袭前人的成功经验。

家族式的观念使孩子在家要听父母的,在学校要听教师的。很少有公正开明的家长、教师问孩子想要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大多数人是凭借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事物,并不考虑孩子喜不喜欢,擅不擅长。中国的父母和教育者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也导致孩子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三)缺乏冒险精神,注重经验

中国人推崇“中庸”,总是以前的人做什么就做什么,周围的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突然做出了一件大家都没有做的事,你就是“出格”,就破坏了和谐。社会上没有形成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风气,个人也想不到要为自己的未来做计划。

西方人习惯于流动的生活形态,他们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他们崇拜英雄,崇尚自由,推崇冒险精神,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总是主动去寻找问题。而中国的文化偏保守,人总是在遇到问题时才去探究解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中国人只有在就业或职场上遇到问题时,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疑问的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对人的一生的职业成长计划。它覆盖的时间段几乎涵盖了人的一生,因此,它的好处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被证实。对一个从幼年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最少要到他成年后才能看出职业生涯规划帮了他多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效至少有十几年的滞后性。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早就有发展,累计了数以千计的成功案例,形成了“惯例”。而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在九十年代才刚刚开始,人们很难得到前人和周围人的成功经验,很多人对它都不清楚,很少人愿意尝试,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促进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措施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

社会方面:(1)教育界摆脱应试教育,真正重视职业教育;(2)学校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考虑,真正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家长的认识;(3)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在社会上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风气。

家长方面:(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全方面的兴趣;(2)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套用在孩子身上;(3)尊重孩子的选择;(4)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责任心。

个人方面:(1)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2)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发现自身职业兴趣;(4)培养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卢荣远,李凌,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贺天宝,朱行艳.3岁孩子应接受职业教育[N].新闻晚报,2006-04-05.

[4]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文化差异

在我国,接受了多年学校教育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毕业后能干些什么、该干些什么,就业时迷茫、无助,盲目择业、不断改行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一些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的确与以前所学专业有关,但干得一直不开心。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学乃至中学、小学十分缺乏或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根据自身的条件,如人格特质、学历和价值观等,对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设计,以达到个人理想目标的实践。人生只有一次,人的精力有限,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极其重要。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人不仅能认识反思自我,拥有生命主控权,而且明确了奋斗目标,提高了效率,为实现职业梦想奠定了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美,并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它的理论比较成熟,实用价值也很高,在西方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也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

中西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不同现状

(一)个人对未来的设计

我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在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地生活。在学校里,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大量课程,很少做课外活动。在家里,为了保证孩子学习不分心,很多父母从不让孩子插手家务事,铸造出一大批只会学习书本知识的生活低能儿童。他们没有实践的机会,对自己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外界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据调查显示,仅30%的大学生自主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70%多的大学生按他人期待发展或者处于自我探索、焦虑、迷失之中。我国孩子的自主性比西方国家的孩子要低很多。

在西方多数国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美国,孩子从小就要认识劳动的价值,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在瑞士,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要去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原西德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给全家人擦皮鞋等。通过劳动,孩子不仅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二)家长、教师、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

现在的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却又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素质。家长关心孩子的前途,带着孩子到处学琴、书法、武术,参加各种名目的比赛;教育界广泛讨论什么是素质教育,众说纷纭,却都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指导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之一。正确、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不仅涵盖了素质教育的所有内容,而且远远超出了“素质教育”的范畴。

在我国,父母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学校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殿堂,几乎没有家长、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对孩子进行职业发展的指导,以至于青少年普遍没有职业意识。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高考的巨大压力使很多中国学生在上大学前,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上一无所知。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仍然只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直到毕业前夕才谈论职业。学校也很少引导学生按照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学习,直到学生快毕业了才安排几个讲座,搞一点咨询和指导。

在英国,家长会配合学校,有意识地让儿童在入托时就观察教师是怎样工作的,注意不同岗位的工作方式,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由此建立儿童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大概方向。入小学的时候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指导。学校会开设各种兴趣班,按照儿童特长有意识地建立一个长期规范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其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式也越来越具体,包括信心的重新树立、帮助意识自己职业生涯中有哪些机遇、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何决策、了解自己适合哪些工作等等。使学生的职业生涯从朦胧到逐渐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遵循“一步步到达”的原则。

(三)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

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中国考试》栏目、新浪网考试频道、北京青年报联合就大众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进行了问卷测试,结果显示约57%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33.6%的人认为大学阶段适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52.7%的人认为是高中阶段,10.28%的人认为是初中阶段。

英国权威的职业生涯教育家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专家Sheila Semple女士介绍,在英国,对3~18岁的孩子有十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帮助他们逐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英国的学校有专门为3~18岁学生设计的教学大纲,系统地为学生传授职业教育课程。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使他们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进行与就业有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文化是在社会中产生的,由人、社会和自然互动的结果。体现在人本身有价值观、科学知识、生产技术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特色的对象。文化是基于地域发展的,不同的地区文化各不相同。我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影响了我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

(一)静的文化

我国拥有辽阔的肥沃土地,农耕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使中国人长期地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因此,我国的古代社会安于稳定,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地方,极少迁移。这种生存条件铸就了我国社会偏静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形态。

而西方国家的大部分土地比较贫瘠,农耕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在地中海附近环绕的古希腊、罗马、古埃及等国家相对发达,形成了航海的交通圈,促使了商业的兴起。还有一些西方民族,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少数游牧民族,以畜牧为生。这种生存条件导致了一种流动的生活形态,因此西方社会在相当的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式。

(二)家族观念严重

中华民族安居乐业,总是相对久远地住在同一个地方,一代又一代人形成圈,家族就繁衍起来。因为土地可以不断生产出所需要的生存资料,家族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其相应的家族纽带也越来越繁复体系化,人际关系网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也越来越重,子女要听父母的话,小辈听长辈的话。由于这种安稳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他们遇到难题要“听”年长者的,而且处事注重经验,习惯沿袭前人的成功经验。

家族式的观念使孩子在家要听父母的,在学校要听教师的。很少有公正开明的家长、教师问孩子想要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大多数人是凭借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事物,并不考虑孩子喜不喜欢,擅不擅长。中国的父母和教育者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也导致孩子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三)缺乏冒险精神,注重经验

中国人推崇“中庸”,总是以前的人做什么就做什么,周围的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突然做出了一件大家都没有做的事,你就是“出格”,就破坏了和谐。社会上没有形成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风气,个人也想不到要为自己的未来做计划。

西方人习惯于流动的生活形态,他们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他们崇拜英雄,崇尚自由,推崇冒险精神,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总是主动去寻找问题。而中国的文化偏保守,人总是在遇到问题时才去探究解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中国人只有在就业或职场上遇到问题时,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疑问的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对人的一生的职业成长计划。它覆盖的时间段几乎涵盖了人的一生,因此,它的好处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被证实。对一个从幼年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最少要到他成年后才能看出职业生涯规划帮了他多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效至少有十几年的滞后性。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早就有发展,累计了数以千计的成功案例,形成了“惯例”。而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在九十年代才刚刚开始,人们很难得到前人和周围人的成功经验,很多人对它都不清楚,很少人愿意尝试,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促进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措施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

社会方面:(1)教育界摆脱应试教育,真正重视职业教育;(2)学校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考虑,真正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家长的认识;(3)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在社会上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风气。

家长方面:(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全方面的兴趣;(2)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套用在孩子身上;(3)尊重孩子的选择;(4)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责任心。

个人方面:(1)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2)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发现自身职业兴趣;(4)培养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卢荣远,李凌,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9篇

一、写在前面

我们现在是合肥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就是从事教育工作,我也不例外,我的志向就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我立志于幼儿教育,并相信我有对这个职业高度的热爱和热情,我会将我的能力在幼教事业上尽情展现。在求职的路上会有鲜花暖日,但也会有荆棘风雨,我们要时刻做好面对机遇和挫折的准备,也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那就必要做好职业的规划,找准职业生涯的道路,为日后能拥有阳光大道做足充分准备。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分析:我是个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但我并不缺乏稳重,平时态度积极、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原则。和同学、老师能相处融洽,在做事时的独立性和自制力较强。好奇好问求知的要求高。但在做事为人时可能有考虑不周全的问题。我同时也是个勇敢、坚强、勤奋、无私的女孩。

(二)职业个性分析:我在学校担任过不少职务,在组织和动手等能力上有过培养,在工作中一直耐苦耐劳、主动积极、认真负责、为人正直、自信、有创新思想,并有一定工作方法和能力,我相信我在从事幼教职业中一定可以保持我的优点,发展我应有的水平,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事物,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学识的优质老师。

(三)我的优点:

1、责任心强,有爱心、耐心;

2、态度积极认真,工作努力负责;

3、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乐于学习;

4、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积极上进乐于思考和行动,并有创新的能力;

5、在文学、唱歌、画画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舞蹈和表演突出,兴趣比较广泛;

6、身为学生会成员能以身作则,管好自己;

7、为人自信、正直、想法多。

(四)我的缺点:

1、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做事不够果断;

2、有时比较任性;

3、个性较强,固执;

4、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易拖拉。

(五)家庭环境分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姐姐毕业已工作五年,工作稳定,已组成家庭。我是家中最大的经济负担。家庭成员没有太大的社会关系,只在教师这个职业方面有些关系。家中父母对我相当关心和爱护,但不过多的过问我的学习和活动情况。父亲由于在家时间较少,和我关系相处不太融洽,母亲给我的影响较大,我学会了诚恳待人,诚信做事,敢于追求为,热爱生活。

(六)社会环境分析:现在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需要是很大的,大量幼儿园的兴办,还有一些办园较早的幼儿园也开始办分园,这样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给我们很多选择的机会。现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提高了,专业化的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但院校的学生毕业率高,所以对工作的竞争也是很激烈。

(七)职业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很单纯,和社会无太多关系,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环境状况舒适,在园内无勾心斗角的现象,无权力的争夺,而且富有童趣,职业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还算轻松,但责任重大,孩子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幼儿的教育是全面的,那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全面发展,对这个职业要有爱心,本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三、SWOT分析:

优势:

(一)我的优势

1、各科成绩都较好,比较全面,并在艺体、文学等方面有特长,兴趣广泛;

2、做事特别认真、踏实,态度积极,责任心强;

3、在班级曾担任过团支书,在学校曾担任过学生会文体部副部长,国旗班负责人及成员,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且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4、多次在校活动中及评优中获得荣誉证书;

5、多次实习,拥有丰富经历。

(二)优势的使用

1、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并有一定特长,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做事的态度能受到大家的信任;

3、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幼儿园十分重要;

4、大量证书在面试及申请工作时能够突出,很占优势;

5、丰富的经验能很快适应工作及环境。

劣势:

(一)我的弱势

1、有时比较固执,情绪化;

2、考虑事情不够周全;

3、自我反思不够;

(二)弱势的弥补

1、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稳定自己的情绪;

2、遇事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

3、多找找自身过失,改正不足。

机会:

(一)机遇

1、姐姐是园长,我得到她的肯定,并表示欢迎我留园;

2、毕业前的各种招聘活动;

3、进修拿本科学历;

4、实习给老师和园长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机遇的把握

1、我会慎重考虑是否要靠关系,这所园对我的发展有帮助吗?

2、利用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充分展示自己,参加一些好单位的招聘;

3、参加多种考级,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知识;

4、认真考虑所实习单位是否值得留。

制约点:

(一)我面临的威胁

1、幼儿园工资不够高;

2、学历不够高;

3、英语水平较差,影响国际交流。

(二)威胁的排除

1、多学习,参加高校的高考,进修本科;

2、将心态平和,以学习及积累经验为重;

3、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好好学习英文,多和别人用英文交流。

四、对职业的认识:

我认为幼儿早期教育是个要求全面发展的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大量幼儿园兴办,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自己必需不断充实自己,否则很难在这个领域长久待下去。对孩子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管理的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教育行业中遨翔!

五、近几年职业生涯路线:

1、近期目标:好好学习,多积累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我的英文水平,并着力发展自己的艺体能力,在毕业汇演中积极表现;

2、中期目标:毕业后我将选择在北京发展,为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要不断努力,扎实我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考核;

3、长期目标:不断充实自己,敢于尝试新事物,参加本科考试,在事业上大展鸿图。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0篇

1.1以课堂为主战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内容与普通的知识传授不同,其实践性更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多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于此同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低年级学生刚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面临大学中的新环境新现象会有所不适,再加之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高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必然会有所影响[2]。另外,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在大学前多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而生活,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考上父母给设定的大学而努力,很少会自己去规划。如果在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提供实践机会的话,学生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1.2欠缺专业性,针对性不强大学生的专业与之后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细的来说,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完成不同的任务,在专业课上去的不同的成绩,才能最终达到自己职业方面的目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是全校统一辅导进行,并没有针对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如此一来便很难使专业不同的学生产生有效的共鸣,加之辅导老师多不是专业课程的老师,很难对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

1.3规划的辅导过程欠缺延续性当前,多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安排在大一,让新生一踏入大学校园,便有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意识,在此层面上,这样的措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如它可以令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大学并不是可以松懈的阶段,这反而是需要努力的新的开始。但是如若将课程仅仅设立在大学初是很难有成效的,大学生活总共四年,在这四年中,学生的认识、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因而对自己的规划和认识也应有所改变,但是在这一逐渐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提供相应的规划辅导,那么学生的规划执行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往往会有所欠缺。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分阶段执行和分内容执行的必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个性化的辅导内容,并将其贯彻到大学四年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能力。反观目前高校实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安排在入学初就是安排在毕业前,对学生中间的成长过程弃之不理,很难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目的。

1.4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长处和爱好,也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社会和职业生涯的信息。从职业生涯辅导专业词汇上来讲,就是欠缺生涯责任感。因而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应当增强学生的这种责任感,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寻找就业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去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并能自觉有效地适应各种职业环境,与此同时,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降低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度。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题,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队伍中最直接最基层的群体,是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二人选。

2.1辅导员对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学生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去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就得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入手,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中。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因为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来源主要是辅导员。可见,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辅导员就应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遗余力地辅导帮助学生,教会他们正确地做人、做事。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影响甚远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应当与学生简历良好和谐的关系,以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人性化的态度,专业化的能力,多样化的方法,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是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强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关心程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成功有效的规划下逐步走向成功。可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职业历程中应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满足感快乐感。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指导中应有意加强对学生有关生命紧迫感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领会生命真正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内容,要想职业规划教育取得成效,就应将这一内容有力地贯穿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了解相关职业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相结合,并能有效将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和过程实施的灵活性结合。

2.2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对“内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在从事一种职业时,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内心体验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就是所谓的内职业生涯。由于个人个性不同,其所合适的职业也有所不同,因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性化,即不同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这也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性工作。对自我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高低、价值观、个人需求目标、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经验资历、受教育程度、心理负担能力、情商智商以及思维方式多方面的内容。

2.3明确规划各项因素,引导社会实践的积极开展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涵括了社会环境因素、职业方向及定位因素、职业行动评估等等方面。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因不同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根据社会环境、自身条件的改变,需要不断的调整其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评定。作为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反应,不断的调整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的最主要目标,是让其提高整体质素,从而提升综合职业竞争力。所以,辅导员在帮助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间,可以积极的开展课余的活动,建立一个规划的平台,通过场景模拟,职业实习等等方式,实现规划目标。上述内容的进行与开展,不只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在学生的生活有更积极的空间与成长的方向,同时也让其不断的了解所处的环境变化,对自我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科学性的未来目标,增加高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心理应对能力,对整体质素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让高校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职业中所运用的岗位技能所结合。另外,辅导员可以运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生产要素等等,对职业后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1篇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可以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00后且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对当代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尤其是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以上是建立在自己能够认清自己并且有着自己的规划和目标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做好规划,那么只会感到迷茫,只会自我幻想。没有人生规划这座灯塔的指引,我们怎能在黑暗中找到光亮?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我们又如何坦然的面对?俗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为我们的人生做一个正确的、详细的规划,那是我们所必需的。

因为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使自己脱颖而出的一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势必会落得一无所有。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规划就踏入社会,那又怎能占有一席之位?因此,我为自己撰写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五年规划了一番,有了规划,才会有目标,而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实现我自己的价值。

二、自我分析

(一)兴趣爱好

个人比较喜欢玩游戏、听音乐、阅读,有时候也会适当锻炼一下,给自己减减脂。

(二)学习态度

在学习方面,我感觉我还是可以的,我就是那种学不会就算查遍资料、刷遍浏览器也会找到答案的人,我不比大多数人聪明,但我绝对比大多数人努力,我自认为是这样。但我也有一点马虎和不认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慢慢改掉这些毛病。

(三)性格特征

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在做事方面通常都是很认真但有时又不那么想去做一件事情,存在一定的惰性,做事情是有理智也有盲目。对我自己熟悉的人,例如朋友、家人,我可以做我最真实的自己,可以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对于陌生人和不熟悉的人,我通常都不会和他们有过多的交谈,感觉放不开自己。我一直以为自己身上没有什么优点,但是通过MBTI性格测试,我发现我还是有自己性格上的优点的,开朗、重情、友好、率真,也确实,我对待朋友和家人也确实是这样,只不过我平常不注意罢了。

(四)职业倾向

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我了解到自己的职业性更倾向于社会型、实际型和艺术型这三类。因为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实际存在的东西,从实际出发才是成功最根本的。其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适应社会才能融入社会。当然,生活中也需要一些艺术性的东西来装衬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职业,那就是教师,但现在所学专业却和教师不挂钩,但我相信,终会有一天,我能在我喜欢的职业上工作。

三、专业分析及外部环境分析

(一)专业介绍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该专业要求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二)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一般,父母工作养活我和我弟弟妹妹三个孩子,父母都希望我学这个专业,然后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高薪工作,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三)学校环境分析

我院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院推荐”的择业方式。根据国家就业政策,毕业生可在全国各行各业自主择业。学院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3]

(四)社会环境分析

近两年,随着5G技术等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物联网工程作为新专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五)行业环境分析

以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在2015年时就已经达到了将近7500亿元。根据美国权威机构的预测,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会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加,到2020年,物联网将成为一个上万亿的产业。并且物联网的可应用范围极广,如交通、物流、电力、医疗等等。市场规模大,行业市场广阔。薪资起步高,发展空间也大,就业范围广阔。[4]

四、职业定位

(一)优势

1.做事比较认真、脚踏实地,不懂的或是不会的问题会去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

2开朗活泼,乐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比较独立,一般情况下自己能做的事不会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4.关心他人,能为他人着想,人缘也是比较好的,可以和他人友好相处,待人真诚不做作,乐于帮助他人。

5.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适应性较强。

(二)劣势

1.有一点怕生,对不熟悉的人比较拘谨,说话放不开,有一点内向,且异性朋友较少,只和熟悉的人放得开。

2.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知识面窄。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果在公共场合或是较严肃的场合发言的话会感到紧张,应该说是比较胆小。

4.有时候会不经意间的伤害到他人,对自己不喜欢的非常反感。

5.不经常参与学校或班级举行的一些活动,缺乏相关经验和阅历。

6.学习上有时候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且学习也不够主动。

(三)机遇

1.大学是一个拥有良好师资、物资和财力的地方,图书资源丰富,学习环境和氛围都很好。

2.学校和学院每学期都会举办许多活动,给我们一个平台去展示和锻炼自己。

3.现在的社会处于信息化社会,网络和电子技术发达,我们能够从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并提升自我。

(四)威胁

1.就业形势严峻,市场竞争激烈。

2.大学人才资源丰富,企业门槛高,要求严格,而且企业也看中应届毕业生的发展前景。

3.社会十分复杂,有很多的诱惑,容易迷失自我。

4.和自己同一个专业的人很多,竞争大。

五、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策略

我最终的目标是能够从事程序设计之类的职业,当然,光说是没用的,需要自己去行动,用行动证明自己。所以我制定了适合我自己的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策略。

首先,大学第一年,是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的一年,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大一不好好学,那以后步入社会只能说是越走越艰难。所以我会花大量时间去搞好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不会的,能够查阅资料搞懂的就自己弄懂,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实在搞不懂的再去寻求老师及同学的帮助。

其次,在大二,这时就可以考英语四六级了,因为本身英语就不错,所以争取大二可以过英语四级,能不拖就不拖,空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去花在自己的短板上。

整体来说,大一和大二就是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把自己武装起来,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慌。

而到了大三,如果不是打算去考研的话就要多去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在企业招聘中略占优势;而相反,如果打算考研,就要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备战中,不能有一丝松懈。

到了大四,考研的话就能考场中见真章了,如果不考研,那也能去准备参加工作了,毕竟最后一年了,多去积累经验也是有好处的。

毕业后一年,如果继续深造,那就已经是研究生了,毕竟学历对以后的职业招聘也是有好处的,那如果已经参加了工作,那就要努力提升自身价值,防止在职业竞争中被刷下来,毕竟学历是本科毕业生,稍不努力,自己机会被其他人代替。

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六、评估与调整

(一)评估内容

1.自我认知的评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知道了自己是一个开朗活泼、重情义的人,但是我还是有一些缺点的,比如有一点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这就需要我在大学四年里努力去改变自己,继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自律的人才能在步入社会后不会被淘汰。

2.职业目标评估:

如果一直无法取得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或是取得职位后一直无法被重用,那就要考虑从事其他职业如教师、摄影师等或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使自己有价值,这样才能被看重。

3.职业路径评估:

如果自己被公司开除,那就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不足,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

4.实施策略评估:

实施行动和计划不能光嘴上说说,要去落实,不做口头上的巨人。也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二)评估时间

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和原因,我计划定期一年评估规划。

(三)评估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调整修正

1.当在大学期间突发重大疾病或灾难时而耽误了目标行动计划的进行,可以适当修改计划执行时间和方式。

2.当因为疫情而导致在家学习时不能查阅更多的资料,可以暂缓一些学习进度,保证基础牢固,并进行其他小计划。

3.当出现就业前景渺茫时,就可以适当更改规划书。

4.当实习或就业单位可能出现重大变故时可以调整规划。

5.当目前从事的职业对自己不再有意义时可以调整规划。

6.当发现自己有更好的机会时可以调整规划。

(四)备选方案

1.在校期间的规划方案与主方案所规划的一致。

2.毕业后可考取教师资格证,往教育行业发展。

(五)规划调整原则

1.尊重个性和风格。

2.实施多元选择。

3.综合分析与评估。

4.以长远职业发展为出发点。

5.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6.找到个人兴趣与工作的结合点。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2篇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可以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00后且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对当代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尤其是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以上是建立在自己能够认清自己并且有着自己的规划和目标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做好规划,那么只会感到迷茫,只会自我幻想。没有人生规划这座灯塔的指引,我们怎能在黑暗中找到光亮?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我们又如何坦然的面对?俗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为我们的人生做一个正确的、详细的规划,那是我们所必需的。

因为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使自己脱颖而出的一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势必会落得一无所有。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规划就踏入社会,那又怎能占有一席之位?因此,我为自己撰写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五年规划了一番,有了规划,才会有目标,而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实现我自己的价值。

二、自我分析

(一)兴趣爱好

个人比较喜欢玩游戏、听音乐、阅读,有时候也会适当锻炼一下,给自己减减脂。

(二)学习态度

在学习方面,我感觉我还是可以的,我就是那种学不会就算查遍资料、刷遍浏览器也会找到答案的人,我不比大多数人聪明,但我绝对比大多数人努力,我自认为是这样。但我也有一点马虎和不认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慢慢改掉这些毛病。

(三)性格特征

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在做事方面通常都是很认真但有时又不那么想去做一件事情,存在一定的惰性,做事情是有理智也有盲目。对我自己熟悉的人,例如朋友、家人,我可以做我最真实的自己,可以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对于陌生人和不熟悉的人,我通常都不会和他们有过多的交谈,感觉放不开自己。我一直以为自己身上没有什么优点,但是通过MBTI性格测试,我发现我还是有自己性格上的优点的,开朗、重情、友好、率真,也确实,我对待朋友和家人也确实是这样,只不过我平常不注意罢了。

(四)职业倾向

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我了解到自己的职业性更倾向于社会型、实际型和艺术型这三类。因为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实际存在的东西,从实际出发才是成功最根本的。其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适应社会才能融入社会。当然,生活中也需要一些艺术性的东西来装衬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职业,那就是教师,但现在所学专业却和教师不挂钩,但我相信,终会有一天,我能在我喜欢的职业上工作。

三、专业分析及外部环境分析

(一)专业介绍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该专业要求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二)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一般,父母工作养活我和我弟弟妹妹三个孩子,父母都希望我学这个专业,然后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高薪工作,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三)学校环境分析

我院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院推荐”的择业方式。根据国家就业政策,毕业生可在全国各行各业自主择业。学院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3]

(四)社会环境分析

近两年,随着5G技术等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物联网工程作为新专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五)行业环境分析

以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在2015年时就已经达到了将近7500亿元。根据美国权威机构的预测,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会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加,到2020年,物联网将成为一个上万亿的产业。并且物联网的可应用范围极广,如交通、物流、电力、医疗等等。市场规模大,行业市场广阔。薪资起步高,发展空间也大,就业范围广阔。[4]

四、职业定位

(一)优势

1.做事比较认真、脚踏实地,不懂的或是不会的问题会去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

2开朗活泼,乐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比较独立,一般情况下自己能做的事不会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4.关心他人,能为他人着想,人缘也是比较好的,可以和他人友好相处,待人真诚不做作,乐于帮助他人。

5.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适应性较强。

(二)劣势

1.有一点怕生,对不熟悉的人比较拘谨,说话放不开,有一点内向,且异性朋友较少,只和熟悉的人放得开。

2.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知识面窄。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果在公共场合或是较严肃的场合发言的话会感到紧张,应该说是比较胆小。

4.有时候会不经意间的伤害到他人,对自己不喜欢的非常反感。

5.不经常参与学校或班级举行的一些活动,缺乏相关经验和阅历。

6.学习上有时候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且学习也不够主动。

(三)机遇

1.大学是一个拥有良好师资、物资和财力的地方,图书资源丰富,学习环境和氛围都很好。

2.学校和学院每学期都会举办许多活动,给我们一个平台去展示和锻炼自己。

3.现在的社会处于信息化社会,网络和电子技术发达,我们能够从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并提升自我。

(四)威胁

1.就业形势严峻,市场竞争激烈。

2.大学人才资源丰富,企业门槛高,要求严格,而且企业也看中应届毕业生的发展前景。

3.社会十分复杂,有很多的诱惑,容易迷失自我。

4.和自己同一个专业的人很多,竞争大。

五、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策略

我最终的目标是能够从事程序设计之类的职业,当然,光说是没用的,需要自己去行动,用行动证明自己。所以我制定了适合我自己的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策略。

首先,大学第一年,是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的一年,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大一不好好学,那以后步入社会只能说是越走越艰难。所以我会花大量时间去搞好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不会的,能够查阅资料搞懂的就自己弄懂,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实在搞不懂的再去寻求老师及同学的帮助。

其次,在大二,这时就可以考英语四六级了,因为本身英语就不错,所以争取大二可以过英语四级,能不拖就不拖,空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去花在自己的短板上。

整体来说,大一和大二就是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把自己武装起来,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慌。

而到了大三,如果不是打算去考研的话就要多去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在企业招聘中略占优势;而相反,如果打算考研,就要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备战中,不能有一丝松懈。

到了大四,考研的话就能考场中见真章了,如果不考研,那也能去准备参加工作了,毕竟最后一年了,多去积累经验也是有好处的。

毕业后一年,如果继续深造,那就已经是研究生了,毕竟学历对以后的职业招聘也是有好处的,那如果已经参加了工作,那就要努力提升自身价值,防止在职业竞争中被刷下来,毕竟学历是本科毕业生,稍不努力,自己机会被其他人代替。

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六、评估与调整

(一)评估内容

1.自我认知的评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知道了自己是一个开朗活泼、重情义的人,但是我还是有一些缺点的,比如有一点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这就需要我在大学四年里努力去改变自己,继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自律的人才能在步入社会后不会被淘汰。

2.职业目标评估:

如果一直无法取得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或是取得职位后一直无法被重用,那就要考虑从事其他职业如教师、摄影师等或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使自己有价值,这样才能被看重。

3.职业路径评估:

如果自己被公司开除,那就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不足,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

4.实施策略评估:

实施行动和计划不能光嘴上说说,要去落实,不做口头上的巨人。也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二)评估时间

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和原因,我计划定期一年评估规划。

(三)评估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调整修正

1.当在大学期间突发重大疾病或灾难时而耽误了目标行动计划的进行,可以适当修改计划执行时间和方式。

2.当因为疫情而导致在家学习时不能查阅更多的资料,可以暂缓一些学习进度,保证基础牢固,并进行其他小计划。

3.当出现就业前景渺茫时,就可以适当更改规划书。

4.当实习或就业单位可能出现重大变故时可以调整规划。

5.当目前从事的职业对自己不再有意义时可以调整规划。

6.当发现自己有更好的机会时可以调整规划。

(四)备选方案

1.在校期间的规划方案与主方案所规划的一致。

2.毕业后可考取教师资格证,往教育行业发展。

(五)规划调整原则

1.尊重个性和风格。

2.实施多元选择。

3.综合分析与评估。

4.以长远职业发展为出发点。

5.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6.找到个人兴趣与工作的结合点。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整合,模式

 

1909年,美国青年律师佛兰克.帕森斯著作《选择职业》的出版,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职业指导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职业指导由指导向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观念的转变,即将教导式的职业指导方式变成更加人性化的、强调发挥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使生涯规划理论逐步由是由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职业辅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转变[1-3]。随着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生涯教育活动逐渐兴起职业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理论在指导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和视野对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怎么写论文。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技术日益革新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和实施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选择,需要考虑自我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它们的综合。大学生如何有效的整合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和信息,找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还缺乏合理模式,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拦路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遭遇“整合”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整合模式

简单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和途径,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现状调整发展策略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一种策略和安排,是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是当前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发展自我,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和理想的重要理念、技术和途径。这要求大学生对自己全面了解,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环境的变化,自我目标的调整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确定自己生涯和职业发展方向,掌握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方法,系统、科学合理的、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是建立在以往的生涯发展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自我发展现状,社会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现状,综合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途径并积极实施的系统的整合模式。(如图1)

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

历史经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的基础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对职业、职位、社会、社会角色、家庭、自我认知、决策方式等都受到历史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已有的生涯发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经验性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是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资源:一是现在自我的性格、兴趣、技能、特质、发展动机等大学生自我资源现状;二是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受到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高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资源现状;三是当前的政府政策、企业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现状,这三方面的资源的互动结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怎么写论文。

合理地整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策略,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客观科学分析面临的社会形势与资源,合理使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大学的学业目标结合起来,结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规划大学学业,有助于降低失落感和挫折感,产生积极的上进心,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断重复这样的一个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含历史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策略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径的整合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历史资源的整合

舒伯(E.super)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的研究结果,认为生涯发展是一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并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决定、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已有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成绩,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社会、职业的认知和了解,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技能和训练,大学生已经取得职业成绩,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开发,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职业性格的发展等内容,包含了社会文化的背景、遗传、个人的教育经验、家庭关系与社会资源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资源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经历、特质、技能、性格、兴趣、发展动机等组成的个人品性技能等特征职业生涯发展,二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政府政策及行为、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现状、家庭环境及发展、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社会资源,三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和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怎么写论文。这三个方面内容以大学生个性特征为主体进行有机整合和整理,以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整合能力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为更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机互动,共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三方面资源的互动和整合过程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选择和实践最优策略。

(三)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的整合

职业生涯发展策略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要选择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总和,具有引导性、方向性、独特性、可操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自身方面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及方案,分析达成职业目标所需的条件,尔后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和措施,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行动路线[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的选择和整合是一个不断对社会观察、体验、思考,对自己内省、体验和追求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策略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己为本的整合策略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在整合资源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以个人历史资源、特征、兴趣、技能、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为主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二类是以家为主,以家庭发展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三类是以社会发展为主的整合策略,以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四)职业生涯发展途径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包含目标、途径、内容、行为等诸多内容的有效整合怎么写论文。发展方向和目标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系列主动性的规划和努力,具有方向性。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的发展,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有多个方面的需要,那么那些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必须要实现的职业生涯发展,那些是次要的,可以不一定实现,不同的理想、目标在那些职位上能够实现,需要系统地整合理想和目标,分析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实施途径的整合,围绕生涯规划目标有多种实施途径,选择哪种实施途径对于自我是最有利和最容易实现的途径是需要在充分进行多种途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整合。内容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等特征,将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内容有效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途径、时间、环境等进行有机整合和协调安排,做出最优的内容安排。行为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需要进行多种职业生涯行为来实现,哪些行为时必要的,在生涯发展的时间段上实施何种行为时最有效需要整合分析。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的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涉及到个人发展途径的选择和实施,包括自我资源的发展和整合,教育与发展资源的发展和整合,历史经验和资源的整合等内容。包括历史的我,找到自己成长经历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家庭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个性的我,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兴趣、性格、理想信念、发展动机等等;社会的我,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社会中我的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如何;理想的我,我自己希望自己发展为什么方向;家庭的我,我的家庭环境如何,我所在家庭如何发展对于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育的我职业生涯发展,我拥有哪些教育资源,现在取得成绩如何等等怎么写论文。只有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的现状和历史才能更好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实践理想的我。

(二)过程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发展过程,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自我实践成果的综合影响,整合管理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和实施途径和轴心,对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细化,并设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有效进行过程管理。

(三)目标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的过程,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内容,这些目标和内容是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对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目标进行分解,规划和设定分阶段目标职业生涯发展,并实施目标管理,有效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施[5]。

(四)时间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生涯发展过程的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生涯发展任务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分阶段生涯发展管理,有效细分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和内容,实施时间管理,有效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历史经验、发展现状、策略选择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是动态的,加强对它们的研究,争取从中找到一个科学的模式,这将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整合[J]. 教育前沿,2007(1):

[3]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4]王声平,傅小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策略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刘华利.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J]. 社会科学家,2009(5):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整合,模式

 

1909年,美国青年律师佛兰克.帕森斯著作《选择职业》的出版,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职业指导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职业指导由指导向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观念的转变,即将教导式的职业指导方式变成更加人性化的、强调发挥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使生涯规划理论逐步由是由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职业辅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转变[1-3]。随着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生涯教育活动逐渐兴起职业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理论在指导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和视野对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怎么写论文。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技术日益革新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和实施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选择,需要考虑自我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它们的综合。大学生如何有效的整合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和信息,找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还缺乏合理模式,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拦路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遭遇“整合”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整合模式

简单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和途径,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现状调整发展策略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一种策略和安排,是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是当前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发展自我,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和理想的重要理念、技术和途径。这要求大学生对自己全面了解,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环境的变化,自我目标的调整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确定自己生涯和职业发展方向,掌握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方法,系统、科学合理的、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是建立在以往的生涯发展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自我发展现状,社会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现状,综合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途径并积极实施的系统的整合模式。(如图1)

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

历史经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的基础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对职业、职位、社会、社会角色、家庭、自我认知、决策方式等都受到历史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已有的生涯发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经验性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是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资源:一是现在自我的性格、兴趣、技能、特质、发展动机等大学生自我资源现状;二是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受到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高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资源现状;三是当前的政府政策、企业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现状,这三方面的资源的互动结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怎么写论文。

合理地整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策略,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客观科学分析面临的社会形势与资源,合理使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大学的学业目标结合起来,结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规划大学学业,有助于降低失落感和挫折感,产生积极的上进心,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断重复这样的一个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含历史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策略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径的整合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历史资源的整合

舒伯(E.super)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的研究结果,认为生涯发展是一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并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决定、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已有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成绩,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社会、职业的认知和了解,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技能和训练,大学生已经取得职业成绩,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开发,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职业性格的发展等内容,包含了社会文化的背景、遗传、个人的教育经验、家庭关系与社会资源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资源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经历、特质、技能、性格、兴趣、发展动机等组成的个人品性技能等特征职业生涯发展,二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政府政策及行为、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现状、家庭环境及发展、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社会资源,三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和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怎么写论文。这三个方面内容以大学生个性特征为主体进行有机整合和整理,以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整合能力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为更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机互动,共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三方面资源的互动和整合过程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选择和实践最优策略。

(三)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的整合

职业生涯发展策略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要选择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总和,具有引导性、方向性、独特性、可操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自身方面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及方案,分析达成职业目标所需的条件,尔后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和措施,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行动路线[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的选择和整合是一个不断对社会观察、体验、思考,对自己内省、体验和追求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策略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己为本的整合策略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在整合资源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以个人历史资源、特征、兴趣、技能、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为主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二类是以家为主,以家庭发展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三类是以社会发展为主的整合策略,以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四)职业生涯发展途径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包含目标、途径、内容、行为等诸多内容的有效整合怎么写论文。发展方向和目标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系列主动性的规划和努力,具有方向性。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的发展,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有多个方面的需要,那么那些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必须要实现的职业生涯发展,那些是次要的,可以不一定实现,不同的理想、目标在那些职位上能够实现,需要系统地整合理想和目标,分析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实施途径的整合,围绕生涯规划目标有多种实施途径,选择哪种实施途径对于自我是最有利和最容易实现的途径是需要在充分进行多种途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整合。内容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等特征,将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内容有效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途径、时间、环境等进行有机整合和协调安排,做出最优的内容安排。行为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需要进行多种职业生涯行为来实现,哪些行为时必要的,在生涯发展的时间段上实施何种行为时最有效需要整合分析。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的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涉及到个人发展途径的选择和实施,包括自我资源的发展和整合,教育与发展资源的发展和整合,历史经验和资源的整合等内容。包括历史的我,找到自己成长经历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家庭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个性的我,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兴趣、性格、理想信念、发展动机等等;社会的我,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社会中我的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如何;理想的我,我自己希望自己发展为什么方向;家庭的我,我的家庭环境如何,我所在家庭如何发展对于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育的我职业生涯发展,我拥有哪些教育资源,现在取得成绩如何等等怎么写论文。只有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的现状和历史才能更好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实践理想的我。

(二)过程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发展过程,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自我实践成果的综合影响,整合管理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和实施途径和轴心,对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细化,并设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有效进行过程管理。

(三)目标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的过程,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内容,这些目标和内容是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对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目标进行分解,规划和设定分阶段目标职业生涯发展,并实施目标管理,有效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施[5]。

(四)时间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生涯发展过程的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生涯发展任务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分阶段生涯发展管理,有效细分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和内容,实施时间管理,有效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历史经验、发展现状、策略选择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是动态的,加强对它们的研究,争取从中找到一个科学的模式,这将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整合[J]. 教育前沿,2007(1):

[3]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4]王声平,傅小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策略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刘华利.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J]. 社会科学家,2009(5):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教师 职业生涯 规划 发展

一、概念的界定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部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策略,制定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广义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综合了教师职业和生活的角色,包括从就业到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甚至包含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狭义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从业过程中角色与地位的变动和升迁。

二、有关“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1.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特点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如下:(1)热衷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2)重视与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培训与开发制度的紧密配合程度;(3)职业生涯设计的首要工作是理顺教师的学科方向;(4)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开放性;(5)职业生涯规划以专业发展需要及任职资格为标准;(6)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具有不同的规划。此外,张蓉在其硕士论文《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概括性的将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特点总结为四性:自我调适性;稳定性;阶段性;自主性。

笔者认为现有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真正显现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自身特有的、有别与其他教师的特点,今后其他学者可以多从职业特性这方面入手研究这个问题。

2.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景欣、申继亮认为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梳理五个“W”是设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2)充分获得学校的内部信息是设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3)促进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是设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张义昌、于维英则认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的爱好、兴趣和能力;(2)职业生涯环境和利益导向;(3)不同年龄段的职业规划。

3.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原则的研究

陆露在其硕士论文研究中认为做教师职业规划时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注意避免好高鹜远,还要注意适时调整,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制定教师职业规划时应坚持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原则。

安蓉和王梅在论文《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别强调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需遵循目标性与系统性原则;主体性与主动性原则;动态性与可调性原则;多元化与多主体评价原则;职业角色认同原则。职业角色认同原则是教师在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中至关重要的原则。

4.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研究

熊雯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对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三点作用: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实现高层次激励作用。

也有学者分别从对教师和学校两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指出对教师有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作用;对学校则是有利于高职院校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有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和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的达成。

其他学者的不同看法则认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育工作;帮助教师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

三、有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

1.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划分研究

国外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者弗兰西丝•富勒编制“教师关注问卷”,经历了众学者异彩纷呈的阶段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有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弗兰西丝•富勒的教师关注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成熟论、费斯勒的循环发展论等。

国内学者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目前主要理论有四种,即教师社会化发展论、教师一体化发展阶段论、教师发展时期论和教师自我更新取向发展阶段论。

大体上说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研究采用了延续时间轴的发展将其分为不同阶段的方式,以强调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变化具有时间段的特性,其中多以阶段性的静态表现研究为主。

2.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研究有:费斯勒教师影响因素论,分为个人环境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两大方面。格拉特霍恩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即:(1)与教师个人相关的因素;(2)与教师生活、工作相关的因素;(3)与促进教师发展的特殊活动相关的因素。另外,影响教师发展的个人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以教师认知发展、生涯发展与动机发展为最重要作用;而情境因素则包括影响教师发展的所有环境因素。

我国学者傅道春认为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刘洁认为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涉及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因素。

总结以上因素研究,可以归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种,即分别是来自于外界和个体内部的。且多以静态研究为主,鲜见对不同生涯发展阶段中主导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3.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途径研究

根据笔者查阅过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来看,现有的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基本途径的研究比较少,大致有两种主要的基本途径:一种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种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我国职后教育以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为主。张大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总结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四种:(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姚瑶则提出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样一个基本观点。

四、小结

现有的研究发现,我国从2005年才开始关注起教师职业生涯理论的研究,目前对教师领域的职业生涯进行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的学者有不少,但分青年、中年、老年阶段对高职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可以说,从青年教师的研究视角对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是一片空白,笔者认为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发展,而研究重点也将放在对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上面。

参考文献:

[1]唐书怡.浅谈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消费导刊,2007,(9).

[2]练丽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07.

[3]何华艳,唐玉凤.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本质与功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4]陈芳.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5]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