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困境;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现阶段许多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困境:

1.音乐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兴趣

结合实践来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目前许多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过于理论化的现象,即不少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音乐理论知识讲解,只是偶尔利用播放设备放一些音乐给学生听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音乐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受影响。

2.音乐教学重视程度偏低

受长期应试教育、中考升学压力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等影响,当前农村初中将现有的不少资源投入语、数、英这类中考重点课程中,对音乐课程往往重视不足,这不仅表现在音乐教学硬件设备较为匮乏,同时课时安排少,且往往容易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在这种重视程度偏低的情况下,要想确保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就显得十分困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更无从谈起。

3.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欠缺

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欠缺原因涉及多方面,比如,相比于城镇地区优势教育资源以及教师岗位待遇,很少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愿意到农村初中去任职,造成当前部分农村音乐教师属于“半路出家”或由其他文化课程教师所兼任。他们不仅在专业的音乐知识上极为匮乏,同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多照搬其他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就是一件难事。

二、解决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困境的出路探析

鉴于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结合农村地区初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现阶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困境。

1.采取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来说同样适用,对此笔者建议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首先,针对现阶段不少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过于理论化这一情况,广大教师在上课前可结合课程时长、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点,并控制好理论教学时间,从而避免出现“一言堂”式音乐教学。其次,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结合具体的音乐授课内容选择一些辅助教学方法,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这样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或者动画等声影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为保障音乐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重视音乐教学

受到魍秤κ越逃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比较重视文化教

授,而往往忽略了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的教学。随着新课程体制的不断革新,学校应该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音乐交流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音乐的竞争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的音乐特色与形式,必须对音乐教学予以充分重视。这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能满足我国对音乐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我们应当充分重视音乐教学,并且应当对其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一视同仁。

3.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建设

教师作为音乐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如何。因此,要想提升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加

强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进一步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与支持力度,从而使得更多专业性音乐教育人才深入农村初中去。其次,在农村初中当前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上,我们应制定长效教育培养机制,聘请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或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师定期对其进行培养,从而为提升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鉴于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广大农村初中应正视自身音乐教学的困境,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

而保障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及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音乐;素质教育;基本策略

互联网+与音乐学科的有效融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初中音乐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局面。那么笔者就谈谈传统课堂下笔者的一些感受。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笔者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也非常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在授课时常常有一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课程设计的出彩,尽量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给学生创造好的授课效果,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收获自己知识,收获快乐,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初中音乐课程在开设和授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或者尴尬的境地,笔者就谈谈目前初中音乐课程在大多数学校开设的情况。首先,部分学校从领导到其他学科的教师,甚至学生都不是特别重视音乐课的开始,认为,这样的课程也不参加中考,平时也不组织考试评比,即使开课也是因为相关部门开设相应课程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唯文化课为主的思想,在很多学校,在很多教师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一些乡村学校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笔者曾经做个一个小的调查,在一些乡村学校,一是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一是不能开足音乐课,笔者甚至发现一些乡村学校,音乐教师或者美术教师已经转行教一些文化课,这实在是对音乐课的一种误解。其次,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对音乐课也不是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音乐课有什么用呢?学生不可能当歌唱家或者音乐家,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五音不全”,根本就“不配”上音乐课,还不如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学文化课。一些学生也找各种借口逃避上音乐课,把剩下的时间用于写作业,这部分学生有些是学习比较用功的学生,而有部分学生则是为了早把作业写完,好回家多玩一会手机。第三,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备。除了上文提到都没有专业教师,没有专业教室之外,一部分学校在音乐器材的配备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音乐教室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基础教育检查而设置的,教室和桌子是有了,但是专业的器材却几乎没有,音乐教师上课,只能讲授唱歌的一些技巧,进行稍微专业一点的器材训练就受到限制,也不可能让学生自带器材,导致一些想法就没有办法实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学习音乐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初中音乐教学呢?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采取哪些有效的基本策略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兴趣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应该掌握一门基本的技能。现在一部分家长已经有了这种意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给孩子报某一个兴趣班,进行长期系统的专业兴趣的培养,笔者接触的一些家长,还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古筝班、舞蹈班等长期需要跟学的兴趣班,尤其是钢琴班的投资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孩子自小学习钢琴,除了添置乐器,还有不断考级,并且需要上课,连续多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笔者发现,练习了某种乐器,或者学习了某种音乐技能的学生,除了掌握了一项技能,在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中,都可以展露才华,让自己的技能有了展示的机会,使自己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笔者发现,掌握一项音乐技能的学生,除了能力获得提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变得与众不同,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亲和力,也更加受到同学的欢迎。而这种好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迁移到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音乐课程的开始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课固然重要,但是音乐的学习,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系统训练,专业发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可能掌握多么系统的专业知识,但是音乐课程的开始的意义在于,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常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音乐课程终归还是一项技能,所谓的技能,不一定是学生用于谋生的手段,而是学生在繁重的学习或者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之余,进行的适当放松与娱乐。我们说“歌以咏志”,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歌曲,不都是抒发情怀的吗?歌曲可以让我们得以释放自己的情绪,既能表达情感,又能排解压力。其次,音乐课程的目的之一,是让一些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课外的一些辅助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目标。比如有的孩子发现自己是比较喜欢音乐的,或者发现自己在音乐方面具备一定的天赋,那么就可以考虑自己是不是可以从事音乐行业。而现行的高考模式下,一部分学校还有“音乐特长生”这样一种高考模式,给了爱好音乐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因此,通过初中音乐的入门教育,一部分学生激活自己的兴趣爱好,再通过专业的训练,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笔者发现一些直播平台,如抖音、快手等,都播放着一些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这些歌曲总有一些直击人内心的东西,尤其是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内容,更是打动人心。在教学中,抖音、快手这些平台的发展给了笔者一定的启发,笔者认为,作为音乐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给自己的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的训练,比如一些学生在学校是没有时间学习音乐的,但是到家以后就有了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抖音等平台给学生录制一些音乐技巧,甚至也可以开一些直播课程,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发掘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音乐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音乐既能够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以让学生道德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爱国歌曲的播放和学习,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爱国歌曲有很多,笔者针对初中生还是会推荐一些相对通俗的,一方面旋律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学唱起来也比较容易学,比如爱国歌曲:《十送红军》《映山红》《东方红》《龙的传人》《东方之珠》《中国人》《我和我的祖国》等等。除此之外,笔者也会借助音乐课程,给学生发掘音乐背后的故事。有时候你会发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是歌曲背后的故事,这样通过故事,学生可能才会理解歌曲,爱上某一首歌曲。比如网上有人一直在讨论,陈奕迅的歌曲《十年》里的歌词,“如果那两字没有颤抖”,这里面说的“那两个字”到底是哪两个字,这种具有发散思维的设问,也可能会激发学生都歌曲背后故事的探索等等。我们那个时代,或者我们长辈那个时代,曾经哼唱过《一分钱》,说的是一个朋友拾到钱之后,上交给警察叔叔,其实歌曲中的小朋友除了具备拾金不昧的品质,是不是也具备法治精神呢?如果“拾金昧了”,不仅有违道德,其实也是违法行为。尤其是面对巨大的财物,如果拾到据为己有,同样也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因此,笔者认为,因为不单单给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做人的道理,成为合格的公民。除了传统的音乐资源,学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掘一些好的音乐资源,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四、借助网络,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音乐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呈现,如果仅仅是音乐这一种方式,就失去了更大的魅力。比如最近两年火起来的《经典咏流传》,通过音乐再创作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元素,也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传统文化,或者乡土历史的素材,笔者觉得这些内容,也可以通过因为音乐的方式,去呈现,赋予之以一种新的生命力。网络的便捷给了弘扬传统文化新的契机。笔者发现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有很多挖掘传统文化的主播,笔者认为这些主播也可以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加上音乐的元素,让传统文化更加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更好的平台,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给一些喜爱音乐,在学校又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兴趣拓展的学生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网络的海量资源,也给了学生找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网络有很多自发的音乐人,提供了很多优质的音乐资源,而且有很多音乐爱好者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的普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现成的自学资源,这样又给学生自我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而很多主播的课程都非常的系统和专业,也让学生节省了很多学费,并且通过自学之后,就能够发现自己是否真正热爱某项音乐项目,如果不热爱,也没有过多的损失。

五、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师也要善于给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文化知识和音乐技能都获得相应提高,并且不要出现“玩物丧志”的情况,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年04期

[2]杨珍;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与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18年04期

[3]张小雪;初中音乐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年11期

[4]霍宜彬;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亚太教育;2019年11期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初中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仍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传统文化课的学习重要性一直制约着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笔者认为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初中音乐教学整体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初中教师对于其认识不够,往往认为初中音乐教学不是主要文化课的学习,不用投入巨大,这是初中音乐教育的普遍现象。第二在,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初中学校往往很少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音乐教学,往往都是临时应聘相关教师担任课程教学,这无疑会给初中音乐教学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非专业化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体会与专业化音乐教师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第三,音乐教学设计体系不够完善。音乐教学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课程教学之一,很多学校音乐教学课程不开设,为了更好的节约资源。

初中音乐教学都是根据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的,依据教材模块开展,而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学生往往对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总之,针对以上几点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还是处于低端水平,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二、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培养音乐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必须转变传统对其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对其的思想认识,针对目前初中教师对其认识不够,要进行调查,转变相关观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必须将初中音乐教学放在同文化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更好实现素质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前提和基础。第二,合理化音乐课程的设计。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技术辅教学是典型代表,要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视觉优势,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初中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第三,积极引进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师资力量是其初中音乐教学的保障,更好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加大人才引进,目前初中学校专业化人才相对较为缺乏,往往表现一个教师担任多学科的教学,这无疑给实现素质化教育发展带了极大困难,所以笔者认为要积极引进专业化音乐教学人才。

此外,初中音乐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积极培育学生个性发展要求,要积极转变文化课重要性高于其他的课程的观念,为了更好实现初中学生素质化发展要以更为科学的课程设计,要以更加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科学化总体目标。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化教育要求,素质化要求是时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 音乐 互动 课堂教学 “学生+教师”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也发生好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音乐课堂上,出现的现状为,学生都是喜欢音乐,但是对于音乐课并不感兴趣。单一的授课模式,出现音乐老师一个人在上面唱,学生很被动地模仿,很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笔者通过对2011版最新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学习之后,得出结论,音乐教师首先要研究自己面对的学生。然后根据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方法适当选择,创新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变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被动拉着学”,变为“主动我要唱”。笔者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教师”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收到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在2011新版音乐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互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介绍给各位同仁,以求共同探讨和共同提高。

一、教学开端师生同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的接受,就会出现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抵触而不愿意接纳的现象。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对一件事情存在浓厚的兴趣,才会取得成功,才能实现创造,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笔者首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唱歌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一课时,笔者没有采用,教师唱,学生听音乐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到其中来,首先是让学生欣赏黄河的壮观情景,然后让学生认识黄河,欣赏黄河公伯峡、黄河龙口、壶口瀑布。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的欣赏,让学生认识黄河,为什么要被歌颂。然后对作者冼星海,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1935年他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和《黄河大合唱》等声乐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可以扩大音乐视野,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音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想象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从“读”懂音乐开始,然后才能感知并接受之。

二、教学氛围师生同建,沟通学生的情感桥梁

“学生+教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开放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笔者力求营造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教师”课堂师生互动做基础。笔者做到教室中间与学生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新的发展,提高学生对笔者的友好信赖度。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情感上首先愿意接触笔者,听笔者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少言的同学敢说、敢唱。帮助学生树立音乐课的学习信心,并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美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人教版初二八年级音乐《青春舞曲》一课时的教学中,播放影碟《掀起你的盖头来》,笔者和学生们一同欣赏,笔者允许会唱的学生可以跟着一起和,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播放录音《青春舞曲》,引导学生边听边跟随录音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和节奏特点。欣赏后说出歌曲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特点。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全员参与,以赛激趣促学。让很少在音乐课上张嘴的学生也来回答,通过竞赛的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回答最快,掌握的好。这样就打破了音乐课堂的沉寂,师生共同构筑良好的音乐学习互动氛围。

三、为学生创设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学生+教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笔者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是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体。笔者放下教师的架子,来到学生中,通过适当点拨进行指引,实现“学生+教师”有效的交往和愉快的合作。笔者在音乐课上增设“小舞台”展示活动环节,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进行的自我才能展示,将整堂课的氛围推向最高潮。如笔者在教唱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第四单元《青臧高原》一课时,为了实现“学生+教师”音乐课互动,笔者牢牢抓住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和感知能力,在欣赏和学唱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才艺展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总之,“学生+教师”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用“情”,带领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留出想象和自我展示的空间,进行切身体验,在感知中发展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翁向新.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M].群众出版社.2007.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 主动 生动 互动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3-01

引言:从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冷淡与麻木说起

音乐课堂尤其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很多教师的理念,也是心愿,然而有经验的初中教师都会发现:很多初中生过于拘谨,想要调动他们的情绪很不容易。也有许多老师希望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课件做得漂亮生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当然也非常必要,但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的话,那么即便教具再完美再生动,授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以学生素质下降、生源较差为由,来解释学生在课堂上的冷淡甚至是麻木,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纵观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初中教师“动”的比较少,幼儿园和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都毕业于幼师或者是“3+2”,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比较全面,综合素质比较好,这里有两个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动”的魅力。

对策: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案例解析

1.案例一:“比较”得来的经验

笔者在上一堂学校教学开放周的公开课时,选了第16册的一个课题《电声音乐》,在正式上课前先进行了一次试上,两堂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在试教班级上课时,笔者请了教研组长过来听课,学生还比较配合。为了让学生明白电声乐对的组成,笔者制作了里面每个乐器的ppt,用电脑来操作,体现它的电子性。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开课了!

这个班级的学生很乖,但是参与性可能没有之前的班级好,那怎么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呢?当然这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声乐队,如何来玩电声乐队,笔者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电子琴和电脑,本来想让学生自己现场谱曲完成,但觉得这样可能比较有难度,便让学生欣赏ppt里的一段视频音乐,并且把主旋律听出来,根据这个主旋律来演奏。旋律是听出来了,但是请谁来演奏呢?笔者来弹电子琴,学生用电脑打爵士鼓,效果还真是不错呢!

通过这节课笔者感到:有了学生的参与,寓教于乐,课堂效果果然不错,他们不仅玩到了电声音乐,而且也领悟了需要牢记的知识点。至于成功的原因,笔者以为很简单: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性“参与”,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2.案例二:“意外”带来的教训

在一次校级的公开课比赛上,笔者就曾遇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事情。当时的课题为《溜冰圆舞曲》,虽然这课题曾在区里比赛过,但笔者还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学情,做了些许的改动,课前早早地把ppt导入到电脑里,演示一遍,非常好!

但意外的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电脑死机了,当时刚好只分析了第一圆舞曲,脑子一片空白。但这是一堂公开课,中途告停是不可以的,于是,在没有片刻停留的情况下,笔者就重复唱了一次第一圆舞曲的主题,乘着这段时间赶紧准备接下来的20多分钟。怕学生不肯动,有了一些前车之鉴,于是笔者自己先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在学生面前翩翩起舞,没有音乐,就自己打节奏“嘣哒哒,嘣哒哒”,怕学生比较害羞,不敢表达,又特意讲了跳交谊舞在今后社交场合的一些作用,从眼神中,笔者看出了学生想学的迫切性,顺势而导,学生自然而然学起了华尔兹,而在这期间笔者一直穿梭舞动在学生之间,学生的舞姿也逐渐由拘谨到开放,随着节拍在音乐教室翩然而舞,最后笔者用钢琴弹奏着第一圆舞曲的主旋律,学生随着旋律哼唱着旋转舞蹈着跳出教室。

笔者不敢说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但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对教学设计的临时改动,也让学生学到了比知识目标更为有效、实践性更强的教学目标,同时与《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相符合。教师与学生一起动,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程的改革让很多教师都过多的依赖于课件或多媒体,“教”由机器代劳了,“动”让学生动起来就是了,教师似乎成了“多余”的。在音乐课上,现在很多教师都非常的“现代”,上课只要有电脑就可以了,学唱歌,跟着碟片里的暂停一下,唱一句,学完了,就根据伴奏带来唱。这样的课笔者也上过,但是学生的反应很差,因为教师是他们的榜样,是他们的楷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们的宗旨,所以先模仿教师才有可能超越。

小结:教师主动性的“示范”效应

可见,在新课改中,笔者们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任何机器都取代不了的,笔者们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首先教师得自己先参与到其中,以自己的切身所感来带动学生。当今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书本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这固然没错,但是教师也得摆正自己的位置,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从笔者做起,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努力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中去,而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授课教师自己必先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来感染学生(自身“主动”),将枯燥的知识化为变现的动作和鸣响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参与音乐”的乐趣(课堂变得“生动”),最终也参与到音乐中来(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并接受音乐的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生动性 分析研究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体会很深,教学生动性如何直接与教学成效息息相关。生动的音乐课堂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更加热烈;反之,缺乏生动性的音乐课堂则会陷入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性不高的尴尬境地。笔者多年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究,本文将做具体论述。

一、音乐教学氛围要更加生动

教学活动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态度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音乐教学生动性必须在教学氛围上下工夫,笔者着力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音乐教学中和学生注意拉近思想情感,主动和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看法建议,将合理化内容吸收到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更信任的关系;其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不能板着一副脸动辄训斥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和自己越离越远。教师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使音乐教学呈现出和谐氛围;另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不要怕鼓励的次数多,只要把握好尺度和标准,激励活动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功能。只有在教学中营造出浓厚氛围,才能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学习,有助于教学活动生动开展。

二、音乐教学内容要更加生动

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虽然收录了许多优秀歌曲,但是学生的思想发展、身心特点具有较大差异性,教学内容不能固守教材,要灵活多变。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增加了三方面内容,使音乐教学更生动。首先增加了乡土文化内容,本地区在秧歌舞方面历史悠久,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笔者将秧歌舞内容补充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秧歌舞的动作节奏进行分析,并开展训练尝试。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乡土化的秧歌舞内容,学生兴趣度明显提高,特别是部分学生对秧歌舞较为熟悉,教学中还可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服务于全班的学习训练。其次,笔者增加了大量红色歌曲、优秀的民俗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触到更多优秀歌曲,并且在歌曲的练习中感受到浓浓的正能量。另外,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补充一些趣味性内容,如编排课本剧、相声小品等,这样的教学内容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如同一潭死水中注入了涓涓细流,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教学内容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音乐学科充满生机活力。

三、音乐教学形式要更加生动

教学形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灵魂,过去许多教师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练习的方法,看似教学紧张有序,实际上学生参与度不高,领悟效果也不佳。对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求突破,才能让教学活动更生动。笔者首先改变单纯教师教学生练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的过程中。有的时候简单的演唱技巧,由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的小老师吸引了学生眼球,他们充满渴望的神情。笔者定期选择一些小老师走上讲台进行授课,并设置了一系列条件,大家为了有上台机会,都铆足了劲拼一拼、比一比,整个音乐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大家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笔者还将训练较好的学生分布到各个小组指导节奏唱法技巧,有效增强了音乐学习的生动性效果。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技巧指导训练外,笔者还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艺术指点,如要求学生收看一些高层次的音乐会,或从网络中下载现场视频播放,既陶冶学生情操,又结合其中演唱技巧实现灵活教学目标,教学生动性大大增强。除此之外,音乐教学创新形式还有很多,关键在于广大教师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注意搜集整理和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

四、音乐教学资源要更加生动

提高音乐教学的生动性需要大量音乐资源作为基础和补充,让教师能够随心所欲、随手拈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结合教材从网络中搜集大量信息,如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蕴含的思想情感,将这二者与歌曲的演唱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入脑入心,走进作品的世界,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因此,从网络中搜集与演唱歌曲相关的资料信息,对提高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更多信息、优质内容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进行音乐教学。笔者经常自己创作教学课件,掌握了相关软件运用之后,自主搜集视频、音频资料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乐理知识普及、演唱技巧训练等环节运用起来。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音乐学科教学工作如虎添翼,更充满趣味,笔者在教学中全方位入手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诸多信息,极大地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整合一批优质高效的音乐资源,在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促进和推动的功能。

五、音乐教学拓展要更加生动

音乐学科拓展性较强是业界公认的,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要积极拓展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生动高效的课外专题活动,无论是演唱技巧的指导,还是各类竞赛的开展,既能强化学生音乐技巧掌握效果,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许多教师在课外组织开展了音乐兴趣小组,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进去,教师给予他们必要的唱法指导,向他们介绍一些乐理知识,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具有明显帮助。另外,教师要重视音乐特长生的针对性培养。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音乐禀赋较好的学生,如果不加以针对性指导就会错失千里马。笔者针对这些学生制订了专门的培养计划,征得学校家庭的支持与认可,协调好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班级开展了专项训练,对学生天赋潜能的激发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学科提高生动性是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广大教师如何在理念上创新,形式上优化,空间上拓展,充分整合资源推动音乐教学工作开展,为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7篇

1.移动学习、贴近生活

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教师微信公众号推送或打印的二维码即可安装移动APP,即使没有网络,学生也可以用U盘拷贝安装包到家中计算机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安装,非常方便。

2.智能交互、随意切入

学习工具支持教师、学生双入口,既可作为教师上课的教具,又可作为学生自学的教具。学习过程中,可随教学和自学进程随机切换内容,克服了常规课堂一个PPT控制整个课堂的弊病。而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操作模式使得工具在学生手中用得得心应手。

3.资源丰富、学科性强

移动APP可以将文字、图片、音乐、语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取舍自由,可以在课上讲的则课上讲,课上讲不完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续探索。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本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在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使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和灵活运用,最终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制作背景

2014年,在教育部倡导“一师一优课”的背景下,学校配备了未来教室,交互式的智慧教学系统和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要求。在学生使用BYOD方面,笔者做过调查:全校5~9年级85%左右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没有的也可以用家长的手机完成自主学习。而在教学工具的选择方面,面对微课、翻转课堂、思维导图、慕课,笔者都先后尝试过,最后还是选择了移动APP作为初中音乐课的学习工具。这是因为它的使用门槛低,不像Flash需要专业的学习,只要利用各大APP在线制作平台就可以设计自己的APP,笔者曾经尝试了多个APP在线制作平台,最后选择“APP应用公园”作为移动APP的在线制作平台。它的优势在于无须编程,直接使用图形化操作即可完成设计;一键模式、主题模式及自由模式三大模式满足各类APP的应用,控件灵活组合,页面随心定义。

学情分析

《辛德勒的名单》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欣赏电影音乐,了解影视音乐中的主题音乐对影片起到的烘托、对比等不同手法的作用。按教材的要求,本课只需要学生简单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即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未来教室下BYOD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主题音乐、场景音乐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电影音乐和画面结合的三种主要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自己的生活

服务。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学习工具的教学设计包括六大板块(如下页图1)。其目的在于通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大量影视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主题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了解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全面地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通过分析《卧虎藏龙》中两段音乐的音画关系,领悟不同音乐对画面起到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拓展,为视频配不同的音乐,使学习历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悄然升华;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以拍摄微视频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1.为了增强课堂有效性,设置板块一“电影简介”(如图2)

上课之前,笔者做了调查,发现平均每班只有不到一位学生观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以往的课堂上教师需要用较长时间来介绍这部电影,现在通过移动APP,让学生在课前就可以以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的方式在移动终端学习“电影简介”。笔者设计了电影剧情、幕后花絮、人物原型、导演介绍、配乐大师、影片评价六个方面的自主学习,基本上可以使学生能对电影情节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就节省了教师课上的时间。在幕后花絮板块,笔者又设计了导演人选、影片酬劳等六个板块,以便学生了解更多台前幕后的信息,进一步加深其对影片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了解。此部分最为学生喜欢的环节是“配乐大师”环节,笔者在介绍约翰・威廉姆斯的页面增加了其与斯皮尔伯格合作的一些经典影片的主要配乐和相关介绍(如图3、图4),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大师的创作风格,并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同时,笔者还设计了课前自主任务单,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这一板块之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以训练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为了学习主题音乐,设置板块二“主题音乐”(如图5)

笔者利用BYOD和移动APP的优势,根据乐曲的结构“引子+ A+A+B+A+尾声”,把主题音乐的各个片段设计成可以单独欣赏的功能,避免了常规课堂教师一曲从头放到尾,学生听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而且学生可以随意开始式暂停乐曲,对各段音乐的对比欣赏更加深刻。考虑到课前学生肯定会自己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深度也会有高有低,因此笔者不但设计了完整版的主题音乐,还设计了大提琴版和钢琴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个性化学习的乐趣。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环节,对主题音乐和电影内涵的呈现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3.为了学习场景音乐,设置板块三“场景音乐”(如下页图6)

在此环节,笔者打破了已有的教学设计模式,不出示电影原版的场景音乐,而是让学生先欣赏没有声音的视频,然后笔者根据电影中音画的关系,为红衣女孩的画面分别配了三段音乐,让全班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三种不同的音乐结合的方式,最后做小组汇报。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常规课堂教师必须先展示三种不同的配乐,学生再分头讨论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小组汇报的方式,也可以让其他组的学生了解自己课上没有探究的内容,达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

4.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置板块四“卧虎藏龙”(如图7)

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了解了音画关系,在此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对《卧虎藏龙》中两段场景音乐的分析,进一步理解“音乐同步”和“音乐平行”带来的不同的艺术

魅力。

5.为了知识的内化,设置板块五“知识拓展”(如图8)

笔者选取了电影《夏洛特烦恼》《功夫》《指环王》,以及微视频《毕业》的无声画面,通过让学生根据音画关系为画面选择不同的音乐来配音的方式,使其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笔者利用未来教室的无线传播功能把四段视频发送到指定的小组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不同的音乐,利用“美拍”等视屏编辑APP制作微视频,再到教师的多媒体显示屏上做小组汇报用。

6.学以致用,服务生活,设置板块六“实践操作”(如图9)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让视频拍摄变得日趋容易,既然课上学习了电影中音画的关系,为什么不让学生试一试微电影的拍摄呢?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学生拍摄的校园类微视频,既然学生在生活中有制作微视频的需要,那么如何让课堂所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了。笔者在这里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尝试,给学生几个参考的主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画关系知识为自己拍摄的视频配乐,呈现不同的欣赏效果。

反思与评价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潮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而不是被技术绑架,是笔者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注重音乐资源、音乐体验和音乐创造,有些技术非常强大的工具不一定适合在中学音乐课堂上使用。而笔者在使用移动APP授课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其便利性和实用性。本节课以未来教室和BYOD为支撑,本着智慧教育的理念,尝试了“未来教室”环境下的讨论式、探究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现在的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或平板电脑了,与其限制,还不如更好地引导他们合理科学地加以利用,这也是笔者设计移动APP的初衷。一个会思考、与时俱进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实践证明,用了APP上课之后,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以前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内容,到现在面对各种音乐概念玩得不亦乐乎,每次下课铃响了还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座位,这样的转变是笔者使用APP上课之后最大的收获。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APP和未来教室的接入问题、第三方APP软件的嵌入问题、学生在BYOD模式下小组探究能力的问题,但有问题才是笔者下一步继续努力的动力。

幕前幕后

2016年,笔者作为学校唯一一个入围决赛的选手,初次踏上NOC的舞台,虽然已经是有16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但还是显得手足无措。学校没有一个人接触过此项赛事,一切只能靠自己,就这样通过NOC网站了解了大致的要求,便踏上了合肥参赛之路。比赛现场面对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侃侃而谈,不禁震撼于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的强大,陈述PPT的全面到位,而笔者仅有的几张有APP截图的PPT显得是那么幼稚,但凭着自己课堂上使用的心得,凭着学生对这一工具的热爱,笔者大胆地走上讲台,把自己一年来的想法和做法向评委教师做了陈述。评委老师对笔者设计的工具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赞赏有加。这使笔者明白自己选择的努力方向没有错,也点燃了继续创造的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丰富课堂,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其他APP软件对课堂的支撑,力求开发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科的创新之路。

评委印象

2016年第十四届NOC活动教师赛项中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赛项”的获奖作品有不少亮点,周老师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单》就是其中很抢眼的一个。

谈及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预言,未来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听,而是大家都在做、都在学,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会模糊。未来学校可能更多的是基于线上和线下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从封闭的校园到开放的校@,打破固化的组织形态,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支持个性化发展的更加精准的教育。“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变化之一就是,教师、学生都可能成为课程的供给者,教育的跨界与协同成为必然。也因此,互联网将成为更多优秀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节音乐课。周老师在深入理解音乐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在注重筛选音乐资源、强调音乐体验和感知音乐创造方面进行了大胆和全新的探索,尝试了在“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师使用移动APP授课,学生以讨论式、探究式和交互式进行学习的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师不再一言堂,音乐资源是在教师引领下师生共同创生的、音乐体验是在教师营造下师生共同构建的、音乐创作是在技术支撑的互动中师生共同完成的。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法;定义;渠道

自推行新课改运动以来,众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情境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那么,究竟何谓情境教学法?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又当如何巧妙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呢?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现将个人认识与看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再现其所描绘画面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能生动还原出学习内容所营造的特定氛围,能带给学习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能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在情境中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情感交融与行为互动。鉴于情境教学法的这一突出特点,其受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青睐。那么,具体到初中音乐学科来讲,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巧妙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二、初中音乐课堂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的有效渠道

1.借助现代教育设备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对现代教育设备的合理运用,这是时展的总趋势。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积极迎合时代潮流,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更恰当、更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进行曲》时,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带领学生演唱,而是首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慷慨激昂、气势雄浑的国庆阅兵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我国战士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以及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的革命状态就直观、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也从中受到了强烈的情感震撼,而这些都为他们调动起自身对《中国人民解决军进行曲》的浓厚学习兴趣与强烈学习动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在教学《七子之歌・澳门》时,笔者就借助现代教育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大型纪录片《澳门风云》的节选部分,该部分将澳门由外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黑暗历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讲解。由于学生之前在历史学科中学到过澳门被外国列强所瓜分的历史,因此,该纪录片的播放就使得学生很好地唤起了自身知识结构中的认知。在这一强烈情感的冲击下,学生们更愿意积极投入到对《七子之歌・澳门》这一音乐曲目的学习中,学习态度也更加踊跃而高涨。

由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借助现代教育设备有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而该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推动学生对相关音乐知识点的学习。

2.借助教师讲解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诚然,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但这并不能否认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指导地位。教师应当以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出现在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中。

鉴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所产生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优化课堂讲解的方式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有益于推动音乐学习的情境。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切实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笔者就以语言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学习情境:阿炳原名华彦钧,生于1893年,卒于1950年。由于父亲精通音律,幼时的阿炳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具备较高的音乐造诣。可是,在35岁那一年,阿炳却不幸失明了,恰逢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堪,因此,阿炳便走上了卖艺求生的流浪生活。……也正是因为独特的经历,阿炳才谱出了经典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在笔者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解中,学生对阿炳的辛酸人生经历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二泉映月》也有了更加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案例充分证明了教师的讲解同样能起到为学生营造良好音乐学习情境的可实施性。对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巧妙为学生打造符合学习内容的音乐情境,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开展具体音乐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在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才能更加踊跃、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才能获取效率更好、质量更高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既有利于轻松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真正从音乐学习中汲取营养并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导入激趣;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5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思想和方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标准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有效进步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初中音乐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大多借助了多媒体手段,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让教师的范唱少了,教师的即兴伴唱没有了,有的只是热烈的氛围和各种的小活动,让音乐的美消失了。笔者认为,初中音乐课的改革不应该是这样,不应该对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全盘否定,而是要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研究教学,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因为新课改下的教学对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多学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美。“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

初中音乐课的基本理念就是以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创造,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我们一线音乐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学会取精华,为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头开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经常会酝酿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产生使学生眼前一亮的效果。由于方法得当,每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在讲一些比较传统且不好理解的曲目时,笔者会采用一些新奇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如在讲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开头方式:大家知道同志的诗词吗?学生们齐生答:知道。能朗诵一下吗?于是请几位同学来朗诵一下他们熟知的诗词。笔者对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并适时地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就通过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几首诗词,让其充分体会诗词本身的美,从而为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埋下了伏笔。这一次课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一节课下来,都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情感并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学生巧妙地带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你的课堂,享受你的课堂之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课堂学习,使你的课堂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归纳,为每一节音乐课都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方式。

三、初中音乐课堂上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现在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学习条件优越,懂的知识特别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教学相长的思想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我们一定摒弃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否则只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那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没有学好音乐学科的欲望。我们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情感式教学法,以情动人,充分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的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笔者在给学生讲京剧一课时,亲自拿来一些京剧服饰和脸谱,并设计了一些趣味问题,让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并做上装扮。虽然学生对京剧不陌生,但如此近距离地看脸谱、着服装还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一教学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动手动脑切入,以接近其生活的竞赛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时要秉承灵活多变的原则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80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现代教育面临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音乐教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音乐在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中的作用。不过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初中音乐教学需要除旧换新,通过优化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音乐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想要将音乐的魅力传达给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深刻。

比如在教学《茉莉花》一课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精彩的导入:大屏幕上呈现了茉莉花的图片,碧绿的叶片、洁白的花朵,似乎让人闻到了阵阵清香。正当学生陶醉之际,轻柔的音乐响起了,一个优美的女声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茉莉花开》。美丽的画面,婉转的旋律,深情的朗诵,静静地流淌在教室里。学生沉醉在这恬美的境界之中,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朗读起来。笔者轻声说:“天地间美丽芬芳的花朵数不胜数,但是唯有茉莉花最惹人喜爱。因为它不仅外形高雅,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纯真情感的美好向往。”就这样,笔者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习之中,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活力无限的音乐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音乐教育不仅是歌曲的教唱,而且要净化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真心的流露,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比如在欣赏《樱花》这首日本民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首歌曲蕴含的情感,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欣赏情境:画面中樱花绽放,一朵朵,一簇簇,如同红霞,又似锦云,流芳溢彩,美不胜收。粉白的花瓣,柔软细碎,幽幽的香气,淡雅迷人,学生在这醉人的花香里,迷失了自己。然后笔者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大多数学生觉得是人们在欣赏樱花时的喜悦之情,还有少数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凄凉与伤感。可见,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三、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提高音乐的课堂效果

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积极向上,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感受,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流行音乐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如果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将一些流行音乐穿插于其中,一定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音乐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唱《儿行千里母担忧》一课的时候,涉及我国的国粹――京剧。京剧这种传统戏曲,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是厌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笔者利用流行歌曲《说唱脸谱》进行了导入,通过里面的歌词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我国的古典戏曲。这样不仅帮助学生驱除了对京剧的乏味感,还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多媒体;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53-02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正在各学科广泛应用,同样,高中音乐教学也抓住这个契机,以多媒体技术为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教学手段单一,音乐教室里能有一架手风琴就不错了,如果有一家电子琴,那就相当于有了一架钢琴。上课的模式是这样的:如果是教授乐谱,需要教师写在黑板上,学生一点一点地抄;后来就用油墨影印,但效果很不好。教师一遍一遍地试唱、领唱,嗓子都哑了,学生唱得还不耐烦,造成教学进行起来很艰难。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教师也日益疲惫。为此,笔者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焕发出前所谓的生机。

如在教学舞剧《飞天仙子》的时候,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飞天仙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丝路花雨》这部著名的舞剧的风采。同时就本部舞剧的音乐素材,笔者也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模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比,感受我国古典音乐的特色和中亚音乐特色的不同。因为相对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直观形象化,学生参与起来更积极主动。

就“飞天仙子”这一名字,笔者又用多媒体形式将“飞天”这一舞剧形象介绍给学生。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敦煌壁画中的飞仙称为飞天,这就涉及敦煌壁画。笔者将壁画中的飞天和舞剧中的飞天放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相通。接下来,笔者用舞蹈的形式,让学生演绎舞蹈艺术。笔者先做示范,学生做起来很认真,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如果抓不住关键,笔者就用视频的形式分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连续不断地模仿。这样,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容量较大的甚至跨领域的艺术融为一体。一句话,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激活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2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高中音乐教学不会像初中音乐一样,停留在初级层面,相对而言,视野更宽,知识面更广,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化。为此,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介绍多种多样的音乐知识,认识多种多样的音乐器材:多种剧种差异在哪里,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加大对音乐知识信息量的吸收。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舞剧和东方戏曲的不同,笔者运用多媒体将二者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天鹅湖》是西方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剧。笔者先让学生搜资料,说出这一舞剧的故事出处。说得具体完整之后,才能看这一舞剧的节选。柴可夫斯基的舞剧有什么特色?笔者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并总结。芭蕾舞剧本身就动作轻盈,音乐旋律优美。为了让学生感受舞剧的特点,笔者节选了《天鹅湖》的一部分,天鹅们穿着洁白的纱衣,在舞台上随音乐翩翩起舞,他们用优美的动作表现着心里丰富的感情。学生被这优美的舞蹈所吸引,完全沉浸在音乐和剧情之中。

欣赏完之后,笔者又让学生感受我国国粹的魅力。京剧,最初的原型是徽剧。在清朝,四大徽班进京,徽剧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现在的京剧。它讲究唱、念、做、打,里边的人物被称为生、旦、净、末、丑,每一样都很具功夫。笔者选择的京剧剧目是《霸王别姬》,这又涉及历史。笔者给学生留的课前预习作业是将《霸王别姬》的故事和所属年代搞清并讲出来。笔者给学生做的是用视频图片的形式演绎《霸王别姬》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图片提示的内容讲解故事。完成这一步之后,笔者又将准备好的《霸王别姬》的选段播放给学生。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并没有反感这一戏剧形式。

就个人经验,学生比较排斥戏曲,因为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并不欣赏,尤其是对唱腔,感觉咿咿呀呀的,慢得不行,很不和高中生活泼的性格。京剧是一种慢节奏的艺术形式,笔者觉得年龄很重要,性格不沉淀,心静不下来,很难欣赏这样的艺术。不过还好,在对比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并将二者做了理性的分析。他们达成的共识是:西方的芭蕾舞剧是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舞姿优美,音乐旋律感染力极强;但就艺术表现形式,京剧更加丰富,京剧显得更厚重。

《霸王别姬》取材于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之间的战争故事。西楚霸王重情义,当自己被包围,他担心自己的战马和心爱的女人受到迫害,唱腔悲壮凄怆,动作干净利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戏曲是一种功夫,唱念做打,每一样都要精益求精,最后还要艺术合成。对比之下,两种艺术各有千秋,京剧的历史感更厚重。

3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促进德育功能的实

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其功能的多样化,在音乐课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在对音乐作品展示的全面性和强烈的美化、感染功能。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笔者结合戏曲艺术,先让学生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优美的越剧唱腔和里边人物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对剧情先深刻地印在心底。接着,笔者播放整首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在脑海里想象故事情节,听到轻快的时候就让学生复述应该到什么情节了。学生听得很投入,听到“十八相送”,立刻从音乐的依恋深情感受到情节的特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此时小提琴就像一个会倾诉的天使,将学生的心深深打动;当听到“逼婚”部分,音乐陡然变了节奏,旋律中透出封建家长的威逼,向往爱情的心挣扎反抗得激烈;当到了“楼台相会”章节,二人看到美好的爱情已成泡影,不禁心如刀绞,泪眼相望,此时小提琴如泣如诉,学生完全沉浸到音乐当中。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增加了形象性,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依托,播放起来更方便快捷,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手段。

在欣赏中外不同民族的音乐时,可以制作播放与之有关的资料片,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历史、地域环境、音乐风格等,还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感官系统,从声调、旋律、节奏、速度、和声等方面,指导学生分析、辨别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异同,这样就可以环环相扣地完成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到具体直观的感觉认同的教学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思路,还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多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场景,做到声音、画面有机结合,帮助他们树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真正提高教学效益。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环境;年龄特点;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63-02

幼儿园要有意识地用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幼儿的性情,以此来鼓励幼儿进取。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探究的积极性。音乐是幼儿潜在的本能,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开发幼儿音乐的潜能,有意识地用音乐来充实幼儿的生活。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音乐的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其音乐能力的技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境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一部分,它是艺术活动的开始。为了让幼儿对音乐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一定要让幼儿学习的知识在环境中开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音响、动听的单调都可以让幼儿心情愉悦,它是人的生命关系中最好最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如何通过环境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的理论根源

4岁前后的幼儿活泼好动,易情绪化,善于模仿,自制能力较差,在认识活动中以具体的物象为主。而音乐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儿童好动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高兴时可以随时编唱,高兴时还会手舞足蹈。所以,一定要给小孩子营造愉悦的音乐环境,这也是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内容。

二、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内容研究

音乐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热爱音乐,尤其是孩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每天都听音乐,可以培养其感悟音乐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惊人的发挥。

1.教师在音乐的欣赏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将音乐渗透在各个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儿童都有一双听音乐的耳朵,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我们要为每一个孩子创设一个音乐世界,让其尽量多听音乐。可以通过教师演唱、听磁带、看视频……优美的韵律,悠扬的歌声,在每一个孩子的脑海中都会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自发地开展音乐游戏,如入园时,可以播放愉悦、轻松的乐曲,让孩子在心情放松、情绪饱满的状态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十点钟幼儿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力而活泼的音乐,这样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可以把幼儿带入体育锻炼的状态;进餐时让幼儿在舒缓的乐曲中食欲大增……我们要让幼儿生活在音乐当中,让其生活充满音乐,激发其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习惯。

2.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激发其爱表现的兴趣。笔者在自己的班级中设计了音乐角,为孩子提供了能发出声的玩具、头饰等,孩子在这里敲一敲、打一打、动一动、跳一跳,展现属于自己的表演才能。这里孩子玩得都兴致勃勃,有的幼儿用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和乐器为歌者去伴奏,还有的小朋友担任指挥,有的拿着纱巾表演风婆婆,为大家吹来了缕缕春风……在这一方小小的音乐角中,笔者自始至终都在看着孩子跳,由于孩子是随兴的舞者,发自内心地创造性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地训练,所以他们在笑声中快乐地玩耍,感受音乐的魅力。孩子好奇好动,极富创造力,一块块的积木,一点小小的玩具,都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和表演的天地。

3.教师可以通过五彩的墙饰来激发幼儿学唱歌的兴趣。每一个幼儿园都为孩子创设了一些新颖美观的墙饰,图画是静止的艺术,教师可以以此来激发幼儿唱歌的愿望,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在墙饰旁边唱唱跳跳相关的歌曲。如在画有小白兔图案的旁边唱一唱有关小兔子的歌谣,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唱歌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对墙饰进行定期更换,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幼儿对音乐的新鲜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能力。随意敲打物体是孩子特别喜欢的音乐活动,探究声音的来源,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这种本能是任何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无法取代的,这也是培养孩子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的开端。当孩子用小棒在一些地方敲出声音时,教师要对孩子这一探究能力加以保护,帮助他敲出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孩子明了音乐的神奇。这样不仅会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能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初步感受美,品尝成功的美味。

三、教师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要把艺术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合为一体

笔者在对幼儿教育过程中,经常从儿童感兴趣的切入点导入课程,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集艺术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且能开发其强大的潜能。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3篇

因此如何提起这类学生对于钢琴这一学科的兴趣,并通过钢琴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不是作为其完成课业的负担。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对此提出了若干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非钢琴专业

现代音乐教育中,钢琴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拥有最大音域的乐器,钢琴媲美交响乐的震撼力让其被誉为“乐器之王”。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的专业音乐学院或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皆要求除钢琴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弦乐、管乐、民乐等)均需要学习基本钢琴课程。而在近几年,包括学前教育、数字媒体艺术等在内的诸多艺术类及教育类专业也开始逐步将钢琴课程设置为了必修课程。掌握钢琴演奏对这些学生而言不仅意味着其作为艺术类或教育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与全面的知识,亦为将来的实际工作选择打开更为广泛的视野。笔者作为普通高校钢琴教师的一员,在日常教学中对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有着最为直接与深入的了解。与专业教育有着较大的不同,教师首先需直面学生基础各不相同的情况,在教学中细致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而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间中使学生得到最大收获。总体而言,普通高校各专业的钢琴教育尚在需要教师引导的阶段。因此,笔者就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阶段,望能对非钢琴专业教育下的钢琴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一、准备期:走进钢琴

对于非钢琴专业学生而言,通常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即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但不精通),第二类则为零基础学生。尤其对于后者,如何帮助其走进钢琴,在笔者看来是学习准备期间首当其冲的任务。此时,面对入学新生,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需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做简单易懂的介绍,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能接受并适应即将到来的学习任务,减少其因害怕无法完成课业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而在此之后则应尽快让学生能够“触摸”到乐器,引发其对新鲜事物感到迫不及待的心情,如此获得“求知欲”对今后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呈上文所述,非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准备期间需首先从“硬件”上对乐器取得初步而广泛的了解。尽可能化解学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因客观原因而产生的困难,例如对音符的识别,对音乐表情记号的理解,对节奏节拍概念的强化等等。而这些概念性问题则更多依靠音乐理论教学,即在注重钢琴“实践”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

但由于相关音乐理论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在一些非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未匹配或得到完善,因此在准备期,钢琴教师对学生必须同样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对于读谱、节奏、和声等能力的掌握,不仅是音乐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对于五线谱的熟知、调性及和声的理解等,也都将有助于学生在学琴初期树立信心,并减少其在演奏过程中的紧张感――就好比在初学识字的阶段,当我们认识文中所有的文字并理解其内容含义,在朗读时便不会害怕。

二、初涉期:激发主动

在笔者看来,入门初期便首先接触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是抹杀大批成人钢琴初学者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成人与儿童在接受能力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即儿童时期多接受“填入式”教学,对待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无论手指灵活度亦或思维转换度都较为直接且得到迅速反应。相反,成人虽在思维与肢体的协调上较为迟缓,需要更大量练习来弥补机能不足,但其对于“正确”(识谱、手型、坐姿等)的认识较之儿童要自觉的多。并且,由于成人已经具备的社会经验及情感经历造成其对音乐或多少有自己的审美理念。

同样,考虑到本科学生因年龄、心态等生理与心理的独特状态而赋予的实际状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注重学习兴趣的发展)成为教育中尤为重要、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学习最重要的动机是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原理,去追求人的最高财富――知识与艺术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从各种可获得的渠道通过兴趣作用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从中感受到乐趣。

在笔者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有一招屡试不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那就是用自己的示范演奏去打动学生,激起学生内心对于音乐的“美”的感受。在示范过后常有学生问道:“老师你刚刚弹的和我之前弹的真的是同一首曲子吗?”看似玩笑的话语,感叹的背后其实却蕴含着学生潜意识里对音乐的感悟和思考:原来在弹好以后,钢琴(音乐)是可以这么美的!给与学生这种最直观的感官感受,无形中也激励着他们想要去学好弹好钢琴的渴望。

20世纪美国音乐美学家苏珊・朗格曾说:“音乐比任何其他表现形式都更抽象”。由此,对于音乐兴趣的培养相比任何其他学科都具备“不可言传性”。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引导,例如通过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道德与情感等方面,来从旁辅佐培养其自身“音乐观”和“求知欲”的形成。而作为学校,又可通过一定的竞赛、考试与评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以增加其客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深入期:提高审美

在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技术质素并形成自身的“音乐观”后,对于音乐的认识从最初客观、公知的认识在无形中上升成为独特的、完全个人化的“审美”。“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说明审美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批判方式。然而,纯主观的方式就无法定义“美”与“丑”吗?不尽然。对于音乐而言,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情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大致方向,或者说是“丑”的行进范围。就如同我们将钢琴演奏中混淆的旋律线条、混乱的组织构架、错误的和声进行、不悦耳的错音等等定义为“不合格”的演奏一样。与其相反的“美”却是我们难以为其下以定义的。

因而,在钢琴学习期间,对于审美的学习通常有两类情况。第一类产生于学习初期及中期,另一类则发展于中期以后。学习初期至中期,由于涉猎作品较少且视野狭窄,对于“美”的认识常受周边人或事的影响,例如流行音乐、朋友的爱好等等,同时受教师影响也颇多,所谓耳濡目染的模仿现象。在笔者自身所受的教育与教学生涯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教师的模仿不仅体现在表面的技巧层次上,例如音色、触键、踏板、读谱能力、音乐处理等。亦深层次地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其对于未来音乐道路上曲目的选择、对音乐类型的喜好上(例如在学习生涯中接触一类作品较多,则未来对这类作品的接受度更强)。音乐初学者在这点上表现的尤为显著。

因此,教师本身除了尽可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给予正确的示范与教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对教材、曲目的尽可能系统、规范、全面的选择。首先,在教材的选用上使用规范且权威的版本,尤其如巴赫、贝多芬、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在各类错综复杂的版本中挑选最为原始的版本,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谱面认识与演奏风格。其次,在给学生布置的练习曲目中做到“技术”与“音乐”的兼具,“类型”与“风格”的全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钢琴艺术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曲目可涉及各个时期、各个风格、各个题材。由此,在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以教师的个人喜好决定学生的未来审美。

学习中期及以后,随着逐渐丰满的学习体系并对各类作品有着初步的尝试及感受后,自然而然诞生的选择喜好决定了对某一类型的偏爱,也就是上升为个人化“审美”的开始。从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此时的学生在课堂中对音乐开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在诸如对旋律走向的安排,对音色控制的把握,对乐曲风格的定义,对练习曲目的挑选等等。一些学生在此阶段的演奏中开始有画面感浮现在脑海中,不同情绪的音乐内容亦能感染他们引起其内心的共鸣。从多方面看来,随着学生在音乐上展露出自己的理解,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也从最初直观的感官感受逐步上升到了具有情感层面的理解。作为教师在此时更适合以建议的、朋友般的方式,鼓励而不禁锢、扩散而不限制地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且,此时可引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思考能力,更广泛地打开学生的视野,例如欣赏多个著名音乐家的演奏视频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与值得借鉴的乐曲处理方式。又或在多个学生中定期举办交流演出的方式,从他人角度来直面自身缺陷,以此促进彼此成长。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4篇

赏乐随笔,作为一种激发学生感悟音乐、赏析音乐的音乐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未受到高中鉴赏课堂教学的重视,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大多以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为满足,对于乐曲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及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法等则多停留在不甚了了的浅尝辄止层面,因此,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就容易显现,大大弱化了音乐艺术审美的实质。

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对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就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于赏乐随笔的作用

赏乐随笔通常被认为只是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实,笔者认为,赏乐随笔应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以乐载道,以美育人”的作用,是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一种高效教学形式。

1.赏乐随笔,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音乐是瞬间艺术,稍纵即逝,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色彩等理性的音乐要素很难用感性的方式表述出来,而教师对音乐知识的理性呈现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赏乐茫然,故此时教师通常会为了“感”而舍弃“理”,以至于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和学生的感悟处于浅层、表象的认知状态,无法深入到音乐作品的灵魂深处,当然也就无从感受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情感。而此时如果引导学生用写赏乐随笔的形式来分享赏乐之感,则教学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学生可以从自身体验中找到与音乐作品的共鸣。这种随乐而动、由心而生的赏乐情感往往是有感而发、有据可依、有真情做支撑。因此,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能够将音乐灵感赋予学生,能够使学生的鉴赏才能得以逐步产生“量”的嬗变,“质”的飞跃,使学生的音乐理解层次向系统和纵深发展……

摘自学生随笔:《希伯来的天堂》――赏《辛德勒名单》主题曲有感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灵感到极大的震撼。更使我震撼的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伴随着小提琴忧伤、如泣如诉的旋律……

哀婉动人的旋律,描述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路历程。……随着辛德勒接过戒指的动作,影片主题旋律再次响起,将画面中的感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的这一千多个生命之间结下的难舍亲情……

2.赏乐随笔,是感悟、分析、理解音乐并达到情知合一的有效手段

音乐是感人至深的一种艺术,单凭理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唯有通过切身的感受,音乐方能化为己有。音乐鉴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分析和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基础的乐理、和声、音乐史等各种音乐知识;二是理解音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精髓及其音乐审美价值。

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偏重或甚至集中于音乐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引导学生更多的感悟、理解音乐作品的精髓及审美价值。殊不知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写赏乐随笔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以内衍外”(根据内心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再“以外促内”(通过分析、整理促进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最后达到“情知合一”。以下笔者根据学生随笔实例来说明学生通过写赏乐随笔进行感悟、分析、理解音乐的演变和升华过程。

摘自学生随笔:《三赏》

一赏:第一次听大提琴版的《D大调卡农》时就爱上了这首曲子和低沉略带忧伤的大提琴。而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里面,悲伤的故事配上伤感的音乐,不知道到底是谁映衬了谁,气氛就这样营造起来了。某些意义上来说音乐和画面是互相配合,交相辉映的。

二赏:一直以为卡农就是曲子的名字。直到音乐鉴赏课中刘老师介绍巴赫时才知道原来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D大调卡农》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三赏:《D大调卡农》的主旋律由大提琴负责,三把小提琴负责和音,缠绵悱恻。一个低沉,一个空灵,很好地将这种生死之恋的感情表达出来。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它背后的那个故事。至少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对他殉情的恋人的思念和哀伤,它代表的轮回和希望已经远远大于最初的本身。

3.赏乐随笔,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材”源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应不仅限于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应高度重视其他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类音乐鉴赏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聆听音乐、交流音乐、实践音乐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此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用写赏乐随笔的形式把对课外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的感悟记录下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材”源。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创新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1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而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音乐教师应当紧贴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脉搏,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开展认真的反思,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够完善之处进行改进,对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开展优化,以创新的理念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让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迈入发展的快车道。笔者长期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在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将进行简要论述。

1 创新教学设计理念,兼顾学生情感因素

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中,教学设计一般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唱法技巧的点拨,对于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度较少。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13-17岁年龄阶段,进入了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加敏感,思想与心理特点对教学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环节充分关注这一点,并加以有效运用,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音乐教学设计中,从三个方面入手兼顾学生的情感因素。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多倾注激励性原则,凡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送上表扬激励,特别是对那些平时学习音乐表现一般的学生尤其重要,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兴奋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和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

第二,教师在音乐教学设计中要兼顾到不同能力与基础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因为自身先天条件、对音乐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自卑和封闭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设置不同教学要求的方式,降低部分学生的音乐学习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提高积极情感系数。比如,笔者在课堂上请学生说说一个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就有难易,或者说回答问题的层次就有深浅,那么这时候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引导方式。

第三,教师还要在教学设计中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状况,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如离异家庭的孩子等等,这些孩子的心理往往容易受伤,或者比其他孩子敏感,因此,在教学之中及时干预和渗透思想引导,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注意力转移到音乐学习之中。

2 创新音乐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生动程度

教学手段的更新在教学成效提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教学更是如此。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初中音乐教师不注重在教学手段方面的更新,既与教学理念不够创新有关,也和教学投入不足有关。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初中音乐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更新与升级,在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和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创作环境与历史的了解,增加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许多音乐作品的主题、意境理解需要结合创作者的生平、创作的时代经历等方面内容,教师是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查找与展示,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内涵,有助于教学成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已经不能够满足于教材本身,必须适当补充教学内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唱技巧技法的反复演示,巩固学生的模仿成效。比如在学习一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聆听和欣赏不同明星的演绎,学生也许会模仿他们的发声,也许会感受到来自不同的情感体验。老师在进行了演唱技巧技法的示范之后,再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生动的示范,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能够保持较为标准的、多元素的示范。

另外,笔者还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向学生播放了古今中外、各种流派、多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在赏析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展示器乐的图片,视听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这不仅拓展了音乐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成效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3 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单向、沉闷的音乐课堂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与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应当结合教学改革要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调整,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更为生动高效的音乐课堂。

首先,笔者在学生角色方面进行了调整,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参与教学互动、体现主体地位的角色。笔者在演唱技巧技法的点拨之后,更多的时间是安排给学生自己去巩固练习,这样的学习训练环节是放在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之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指点帮助,寻找技巧技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改进。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寻找自己在音乐技能技巧训练方面的不足,还能够培养协作精神,提升实际训练成效。

其次,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乐理的理解、技巧的训练方面,不搞一言堂,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可以自由表达,相互之间观点不一致的可以进行辩论,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研究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另外,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部分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形式较为新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讲解、示范与经验介绍,更具指导性作用。

4 创新校本课程内容,传承地方音乐发展

校本课程是对现行教材体系的有效补充,也是整合地方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当得到各学科教师的重视。在初中音乐学科中,教师不仅要面对教材中规定的知识点与技能技法,还应当将目光拓展开去,关注社会生活以及历史文化,关注本地区在音乐方面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对音乐教学进行补充与完善,实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传承地方音乐发展的双重目标。例如,海门山歌、吕四船歌、海安花鼓在当地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文化底蕴,这几种艺术形式在广大农村广泛流传,许多反映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节目就是用这些形式表现的,是群众文艺中重要的载体。学生从小耳濡目染,非常熟悉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生还有一定的基础。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精心搜集了本地区较为典型的几个视频,如《吕四渔民号子》、《海安花鼓》等优秀作品,作为音乐教学补充内容,组织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明显高涨,有的同学认为,我们随便唱唱的歌曲,也能走进人民大会堂?学生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在看到《海安花鼓》这段精彩的视频时,学生更是兴奋不已,因为我们当地的舞蹈能够跳进奥运会的开幕式,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知道,这样学习是对学生情绪的一种放松,教学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例如,在欣赏当地青年学者的《崇川丝竹八景》,很多同学看呆了,原来我们当地还有如此美的景色,还有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借助于校本课程的形式,学生增进了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了解,汲取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创新,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优化与调整,以此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音乐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具有高雅情趣的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婷婷.让音乐的“泉水”尽情流淌――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2]张辉.新课改呼唤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全方位转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

[3]葛锋英.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中小学音乐教育篇[J].青年文学家,2010,(9).

[4]陈静.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