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面临温室效益、环境急剧恶化的如今,低碳经济也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而出现。低碳经济是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低排放和低能耗的低碳目标,同时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新兴产业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我国在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布局与发展。低碳经济凭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渐得到大力发展。那么本文就通过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低碳经济

(一)定义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有着与其他经济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低碳经济的实现,推动经济升级转型,从传统污染大的经济模式向低碳排放的新型经济转变,同时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帮助企业来发展自身,通过鼓励发展新型产业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范围极广,包含新能源产业、新材料科学产业、航天工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各种新兴的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格局在发展中表现良好,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低碳经济也在这种一片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茁壮发展起来。

(二)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发展阶段之后,面临着诸多严重环境问题如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异常等各类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发现唯有改变能源使用结构、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才能够保证地球的健康,低碳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出现以来就受到全球各国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在引导人类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三)发展模式和方式

低碳经济在发展中就是要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进步。而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就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不变,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排放,达到低碳经济的高效能、高效率和高利益。低碳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解决能源污染和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大力推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就很好诠释了低碳经济,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绿色能源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低碳经济处于发展初期

尽管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政府政策下平稳地进行,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在处于发展初期,无法通过现有的产业发展系统地总结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律。我国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核心的低碳技术支撑,虽已有了大量的战略性经济产业的建立发展,但是大量的重要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其他发达国家手中,以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和科学技术。

(二)处于技术瓶颈时期

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在低碳经济后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在低碳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中缺乏大规模化的产业生产技术;二是产业转型不完全,其生产设施无法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材料在国内无法得到充足供应。高科学技术的门槛和高成本、高风险使得我国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到了瓶颈时期。

(三)暂时无法成为经济支柱

尽管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撑下,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小,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整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起到革命性的带动作用。战略性低碳经济的产业发展会不断形成并完善其产业链,增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约为百分之四,2015年的产业增长值也仅仅为全国GDP增长值的百分之八,但这距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目标仍有很长一段距离。

四、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难题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消耗了大量能源的代价下实现的,但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下,低碳经济也随之发展。在之前经济快速发展中付出的代价使得我国如今的地台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的严重问题。

(一)能源结构不完善,利用率低

我国产业能源使用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为主,传统经济重工产业以高能耗的企业为主,其能源的结构以原煤为核心。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下,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率差距较大,而污染最严重的煤炭使用率占我国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环境。

(二)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第一传统产业,但传统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GDP的经济支柱,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经济主导地位,其次第二、第三产业并进,都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产业和新兴低碳产业比例不协调,经济产业结构矛盾,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产业集聚水平低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低碳经济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依然比较小,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的集聚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在集中度还是集聚度上都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媲美,层次依然很低,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产业规模低也就无法吸引足够的高端技术人,这样就无法提供相应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集聚效应也偏低。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科学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一)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研发低碳技术

低碳能源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为确保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原煤的使用,降低产业的生产污染。加大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在新兴低碳产业中的使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源结构优化,使得新兴产业减少对原煤的依赖。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在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调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环境和经济并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也是低碳技术提高和低碳经济效益提升的必然过程。

(三)加强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大力研发自主技术,将低碳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使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不受技术制约。加大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的资金投入,强化创新意识。在国家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下,扩大技术型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六、结语

总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但在仍然坚持工业化发展的前提下,一定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住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从而从低污染、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我们坚信,在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会得到长久发展,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从期盼中真正地走向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尹政平.低碳经济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2(5):14-17.

[2]卫冰洁.低碳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何雄浪,马永坤,恩佳.低碳经济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价值指标评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9):41-46.

[4]黄乐.低碳经济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93-94.

[5]吴小平.低碳经济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思考——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3(8).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兴经济;商业模式;企业成长

最近学术界以及企业界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它对于企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实现。当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新型经济背景

新兴经济是指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取代之前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被大范围的用于一些自由、迅猛发展的拉美国家。在现今的世界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比之前更加自由和广泛地立足于市场经济政策,这才使新兴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替代词。我国之所以称为新兴经济国家是由于符合学术界认为的成为新兴经济国家所需要的两个因素:首先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其次就是国家实施了自由化以及自由市场系统为主的国家政策。这一点也被很多的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的新兴经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调从计划经济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在完成上述的改变之外,我国还不断地鼓励自由、稳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样会使的市场机制更加的稳固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深入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对于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形式。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不断地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理论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的要求不在是之前的一味只求发展了。而是更多的注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要求。只有符合新兴经济下商业模式的企业才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商业模式的论述

对于商业模式的概述就是描述企业是怎样系统的工作的方式。在社会中的全部商业模式之间需要知道这几点内容:第一:企业服务的顾客是谁?第二: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获利?第三:企业如何可以使用一个相对合适的成本将产品给客户?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之外,商业模式还需要描述企业的系统之间各个部门如何进行工作的分工合作。所以,对于商业模式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价值。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定义来实现既定的目标价值,进行这样的原因就是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客户还有其他的相关方面关注的。企业在创造价值以及得到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才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会使企业得到稳定长远的发展。商业模式贯穿企业全部的生命周期之中,商业模式不仅仅对于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息息相关。如果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创造价值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使企业分享到这份价值,这样的东西是不会被企业所接受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地抛弃它。所以,企业只有将战略的重点放在提升客户的利益,在这之中客户在为这种体系进行买单时,企业从中获利。这样企业才会乐意继续使用并且不断的完善提高它。除此之外,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成功重点是如何实现价值的整合,企业在实践生产的过程中,价值的整合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商业模式有利于形成企业的价值体系,并且使企业在实现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利。使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由于商业模式使企业的获利不断地提升,这样就是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利益,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去面对竞争。

三、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们需要增强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意识。由于我国不是西方的国家,作为新兴国家之一,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不想西方企业有较多的选择。

第一,商业模式是驱动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我国民营企业需要不断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市场。民营经济虽然是经济的发动机,但是没有政府的保护导致一些关键的资源无法掌握。商业模式驱动企业的发展是一条新的途径:首先新兴经济背景下,经济体内拥有巨大的市场尚未占领其次是企业使用前沿的技术作为基础提升企业的实力显然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于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对应的价格也是越高,使用产品的客户也会逐渐地减少。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会使这种情况得到实现。山寨机天宇朗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第二,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的阶段不能同一而论。企业的领导需要认识到自身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本企业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只有企业拥有符合眼下的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以及发展中始终走在产业的最前列。而且企业在面对外部的环境变化时需要对于变化的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致于达到创新商业模式的结果。所以尽管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时期也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在变革的经济背景下取的成功的转型,这种成功的转型不仅仅是让跟着市场的脚步走,由于新兴经济的广阔,企业在底端的市场可能会迷失在其中再次跟上市场的步伐就会变的极其困难。

第三,企业领导者在不一样商业模式的企业业务之间也是不能等同对待。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的产品而使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用来促进企业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并且用以实现企业的高速成长。市场上的正泰集团就是根据其不同的部门实施不同的商业模式,其部门包含:低压的电器、成套的设备和与太阳能相关业务。在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商业模式使的该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并且走在了市场的前端并且最终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共同发展。

四、影响当今新型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在我国新兴经济背景下,在不同的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电子行业中,由于新兴的经济使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电子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有他们独自的特俗性。首先是销售渠道的因素,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销售渠道的不同。但是由于新兴的经济国家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而且资源相对的缺乏,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会使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造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企业在刚开始成长的初级阶段会广泛地使用招收的商业模式进行扩张而不是利用市场中原本具有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行业组织者作为企业的销售渠道。在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使企业的销售渠道不断地扩大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候企业会自己开始做销售渠道并且将新建的渠道与招收的渠道进行融合以达到形成混合渠道的效果。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企业的销售渠道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也间接的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也证明了: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从原本的逐步的演化为混合渠道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新兴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度不是很足,由于企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企业更加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见的到的领域中,不是太多的关注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在没有企业领导的决策性,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行基本是不可能。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认识度不高,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前期投入要求比较高回报的虽然巨大但是时间上的距离导致了不会过多的重视。在任何环境背景下,企业的投入都需要时间的验证并得到回报。由于企业市场规模的限制以及企业比较乐意承担没有模式的经营风险这也是西方企业发展对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影响。西方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取的了较大的成功,导致国内对于西方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现在的企业经营模式过多的注重“如何追求技术前沿‘向’如何快速的占领市场需求”虽然这是企业根本的生产目标。由于西方的企业主流思想是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满足过的需求,以达到地位不会被撼动,但是在新兴经济背景下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特别好。从这点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从专注技术性转变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商业性。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

五、构成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及创新方向

从查阅资料可知:企业的领导对于企业的目标有着系统、明确的计划。商业模式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给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使得企业得以成长、发展、不断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对如何实现消费者对与更好的生活渴望、企业的发展是为客户提供更好地生活体验我们查阅了已有的研究。最终发现以“客户价值”来描绘“企业给予客户的东西”。用“企业价值”来概括“企业得到的东西”。使企业提升得到“资源和能力”。通过分析现有企业重大的改革划分为两种:第一:显性指向,除了上面的“价值成果”,更多的是“资源和能力”。企业达到这个目标实施的例如“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吸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以及“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就是直接指向――“人力资源”。还有的企业“通过与采购商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在交易谈判中获得产品议价能力、产品掌控能力和产品配置的话语权”,明确的指出个关键的功能。第二:隐性指向。隐性的指向也大部分是“资源和能力”。企业在这些变革过程中也非常生动的描绘了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在之前的商业模式中,对于一上两种功能没有太多的研究,导致企业只是笼统的商量着企业的决策。

商业模式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层不变的,相对于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于如何使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点方向: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始发点和影响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出更好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就是新思想的形成以及对现有问题的重新定义。虽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源头的观点不一,但是客户的主观价值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按照现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仅仅是将客户主观的价值当做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没有更深入的解析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其次,不断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只有熟悉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才能发现现有的商业模式的不足以及对新模式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并没有深入的探索。因此,未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当是更加深入的解析成功的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符合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特点。最后,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评价以及决策的研究。随着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因此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评价的体系以及创新的决策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如何解决面对评价现有的商业模式的效率、效果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案可行性,进而降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率。

六、总结

通过上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介绍,以及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的现实情况。开展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用以增强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翁君奕.介观商务模式:管理领域的“纳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4,(1)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白思迪,谢伟.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对动态战略匹配的追求[A].徐淑英等.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绩效[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米勒,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M].风笑天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12-03

引言

旅游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齿轮行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将快速拉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其他行业的提升,将单一的天然旅游生态优势转变为多元的区域产业优势集群,使之能够拉动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知名度,形成连带作用和齿轮作用,这会是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生力量。

兴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同时,兴城市拥有庞大的客源市场和区位优势。在政策支持上,国家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尤其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辽宁省也正在抓紧“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研究[1],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下,兴城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将决定兴城市未来的经济走向,对于兴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

一、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兴城市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是辽西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城市,每年以其美丽的海滩和迷人的阳光吸引着万千游客慕名前来。随着一系列省市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经济呈现良好态势的大背景下,兴城市已经成为辽西地区乃至渤海沿岸一座不可替代的旅游城市。兴城市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列为重点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市发展情况,制定并坚持贯彻了“旅游兴市”的前瞻性战略,把兴城市旅游从无做到有、从小做到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本地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一)门票收入强劲增长

本世纪前15年,依照兴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兴城市的经济具有第三产业比重高的特点:以刚刚过去的2014年为例,第三产业产值达到了14.5%,且近年来,第二、三产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也不断增长。从分析可以得出,第三产业在兴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1―2014年兴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兴城市的GDP增长一直呈现出稳中有升、平稳增长的喜人态势,但旅游业的份额却逐年增加:2001年,旅游业产值在GDP中占比仅有12.57%,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值已经到了23%之多,其增长速率较大。可见,兴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在本地的经济整体中起到“排头兵”、“先锋队”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和其他著名旅游城市,如与福建省厦门市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业带来的效益依然不够,未来几十年内将是兴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二)旅游选择更为丰富

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提出及深入执行,兴城市在辽宁省的政策指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对于旅游项目的拓展,不断丰富自己的旅游项目,给旅客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兴城市不仅坚持以滨海为主体的旅游方式,同时以历史、人文等为辐射面,拓展相关旅游项目,如兴城古城、鼓楼广场以及崇焕公园的新规划,摒弃了固有的“依海吃饭”的局面。与此同时,风景区的开发也正在进行。兴城市首山是部级森林公园,山势险峻、三峰并立,开发前景可观[2]。依托首山的天然优势,随着新的开发区的建立,未来兴城市的旅游选择必将百花齐放,迎接四海游客!

(三)提升基础设施质量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以其强大的基础设施为基础。过去,兴城市隶属于葫芦岛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是从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带建立起来的新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随着兴城市委市政府新战略的提出,旅游兴市成为必然选择,而这就给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局面。伴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从2002年以来,完成新公路31条,扩建了城市的客运站,使城市公路客运量达到184万人次,水路客运量达到12万人次。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6.1亿元;全年完成客运量260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6 466万人公里。旅游业的发展,给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项目带来了巨大改善。

(四)旅游口号宣传更加到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想吸引更多旅客来到城市中旅游,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口碑必须要打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逻辑已无法给当今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益。兴城市政府重视旅游城市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旅游展销会,与兄弟城市和旅游示范城市合作,将旅游打包成商品进行推广。这一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在“走出去”的同时,政府也落实了“引进来”的战略,每年盛夏七月在海滨举办“七月海会”,斥资邀请有知名度的明星演出,吸引游客的目光。同时基于历史和人文史实,开展“袁崇焕”文化节,普及明代历史知识,讲述历史故事,在推广旅游的同时,带动了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作用,深得市民和游客们的喜爱。此外,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电视媒体的广泛影响力,邀请辽宁卫视栏目组对兴城风光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制作精美彩铃,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兴城市的旅游。家庭和个人出行的旅游方式占本市旅游比重的六成之多,旅行社集体出游比例不大,因此,未来兴城市旅游部门可以与各地旅行社和相关单位进行业务拓展与合作,加大集体旅游比例,进一步拉动兴城市旅游的发展。

二、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并非单纯上狭义的地理优势,而是包括经济、人文、交通、历史等诸多方面。以下从自然、经济和旅游区位3个角度来谈兴城市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区位优势。

1.自然区位优势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坐落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属温带气候,四季鲜明,而独以夏日的阳光沙滩以及冬日的古城雪景令人神往。天然的沙滩是内陆城市不具备的自身优势,冬季的雪景更是南方城市所不能匹敌的。其交通之便利,景色之优美,构成了兴城市旅游业的自然区位优势。

2.经济区位优势

经济区位优势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尤为关键。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深圳、广州等城市依托香港的经济地位迅猛发展,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带。而江浙地区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带。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是连接东北华北的重要城市,毗邻京津冀经济圈和辽西地区城市群。京津冀地区科技、文化比较发达,拥有众多高新技术和轻工业,经济市场化较高,经济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而辽西地区资源丰富,坐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下,未来也必将迎来广阔的前景,实现东北的振兴。而兴城市位于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必将博采众家之长,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中,抢占先机,占据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旅游区位优势

环渤海圈城市依托天然的大海和深远的历史,都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古典的人文景观。辽宁省每年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游览,在国家的旅游行业中已占据一席之地。作为辽宁省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西翼”(其中心为沈阳至大连一线,东翼为丹东),辽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在辽宁省也处于重要位置[3]。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兴城将依托这一优势,不断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成为新的示范性旅游城市。

(二)兴城市旅游业的优势

旅游业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近年来稳步提升,辽宁地区也受到较大的带动,作为辽宁省重要的旅游发展区域,兴城市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从各项指标即可看出:从2005年到2014年的旅游人数除个别年份(例如2008年)逐年上升,旅游收入当然也是逐年上涨的。由此可见,兴城市旅游业具有决定性优势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三、兴城市推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一)资源探索不充裕

对兴城市这种大部分GDP靠游客来促进的城市来说,除了有限的景观以外,还要开发多种娱乐设施,使游客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加游客游览的趣味性。让游客的游览不只停留在摄影、观光,除此之外亦能找到别的乐趣。季节也是个严重的问题,有些受季节影响的景点,诸如海滩等等,夏天固然景色优美、活动丰富,可是到了冬天,海水变凉、阳光不足,就导致了很多游客不愿意游览,从而导致季节的差别对待,不能很好地利用景区。

(二)缺少人才技术

从目前来看,旅游行业人才匮乏,大学设置的旅游专业也是少之又少,更别提技术的创新以及新思想的应用。在景区,由于大部分导游都是非正式员工也给旅游业增添了不少麻烦,导游很多是大学生兼职,再加上放假时间的周期性,导致假日导游,是非假日的几倍,以至于非假日的时候找不到导游而假日里导游又闲置了起来。大学生由于多数为非本地人,在游览的细节上也不是十分熟悉,短时间的实习也会降低景区的服务质量。

(三)宣传力度欠缺

广告宣传向来对营销的影响极大,一个好的产品必然要有好的广告宣传,这不但能增加知名度,还可以提升产品地位。据了解,兴城市对于旅游业的宣传并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其他的标志性旅游城市相差甚远。其中最为著名的景区之一“龙回头”也只是在道旁树立了广告牌却从电视及广播中从未见过、听过。

四、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体现特色发展之路

从旅游业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占比中不难发现,旅游业已经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发展的旅游城市也逐年增多,以至于兴城市若想在众多的城市大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与其他的港口城市相比要有自己的新意创意,让游客们还没来就被吸引,来了就流连忘返。兴城市具有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开发旅游业较早,虽然城市规模不大,但却是众多旅游城市的“老大哥”,既然如此,就应当开拓思想,努力创新,时时走在旅游业的前端,也为我国的旅游业贡献一份力量。

(二)实施旅游区域联动

实施旅游区域联动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兴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联动分为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内合作。各个景区之间进行的统一策划、规划发展路线,市场开拓,产品推销,品牌树立就称为跨区域合作的区域联动。还可以进行区域内合作的区域联动。兴城市周边不乏其他的旅游城市、景区,可以采用共同开拓资源、创新娱乐的方式团结一致,合作互利,达到更加吸引游客的目的。

(三)深化体制改革

1.人才机制改革

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温床,只有人才的带动,才会有行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旅游城市,兴城市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人才吸引有限。而这就需要行业利用核心竞争力来吸进人才,在保证拥有人才的情况下,进一步培养人才,使人才资源变为自己的优势,才能为行业发展不断蓄力,让行业永葆青春。

2.管理体制改革

兴城市隶属于辽宁省,相比于东南沿海省区和经济最发达地区“官本位”思想浓厚,领导层不敢大刀阔斧改革,管理体制滞后,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大背景。而这就给改革提出了必然要求:旅游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只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彻底改革,才能使旅游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兴城市经济客观存在的大问题。

五、结论

本文从兴城市旅游业的现状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评判依据,首先,深入剖析了兴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众多成就,从收入、基础设施以及宣传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兴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总结了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示范型城市相比,又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和未来旅游经济的可能增长点。其次,分析了兴城市旅游城市定位的准确性及合理性,阐述了兴城市作为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再次证明兴城市委市政府对于城市定位的准确,以及未来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接下来回顾近年来旅游的发展情况,并与其他成功范例做比,深刻反思了当今依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下一步发展规划。最后,从全局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新高度,客观准确地评判兴城市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走向,指出坚持走自主特色道路,实现区域联动,并进一步与党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深化改革,才能不断促进兴城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从1988年设立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以来的27年时间,兴城市的旅游发展有目共睹。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更加发达,老百姓在保证了温饱的同时有更多的金钱出去旅游。兴城市应继续坚持“旅游兴市”的战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同时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努力为兴城市发展,为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蓄力。“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兴城旅游的发展有着广阔的明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科学规划,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兴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努力建设新的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 吕炜.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C]//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

集,2007:423-429.

[2] 王红英.兴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1-43.

[3] 佟志军.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设计的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1-4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Xingcheng

KONG Zi-yue,PIAO Ming-shun

(Liao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Huludao 125105,China)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一、兴安县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今天的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形成了桂林乐满地景区、灵渠景区、烈士碑园景区、世纪冰川景区、猫儿山、超然派景区、忘忧谷景区、梦里水乡景区、兴怡山庄景区、湘江源、秦家大院等十大游览区。兴安县的旅游业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步成为兴安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兴安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共有正式对外开放景区(点)13个,有宾馆饭店158 家,7326个床位。其中五星饭店1家,三星饭店2家,二星饭店2家,旅游定点宾馆饭店45家。旅行社或旅游营业部11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8家、家庭旅社(饭馆)178家,床位10000多张,地方导游近200人,旅游从业人员达0.5万人,这些构成了我县旅游行业的基本力量。

近年来,兴安县借创建旅游强县的东风,深入调研,认真规划,突出亮点,挖掘特色,优化组合,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9年,兴安旅游的品牌项目乐满地主题乐园项目的成功推出,推动了兴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兴安多年来努力丰富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结果,是兴安旅游以创新促发展的精品项目。我县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行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由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强力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提升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兴安已逐步成为中外旅游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县住宿餐饮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旅游宾馆饭店投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拥有良好住宿设施的新建的福满楼宾馆开业,原健评饭店易主更名泽玲饭店经改建后重新开业,阳光大酒店和岭南大酒店也重新装修,而岭南大酒店正在积极申报三星级饭店。另外,一个新的四星级饭店正在新建中。2008年是兴安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关键的一年,全县的旅游宾馆饭店也乘“创强”的东风,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准,在服务质量方面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全年基本没有重大游客投诉事件。2008年,过夜游客117.88万人,全县住宿率达60%以上,收入47038万元。

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统揽全县工作,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实现了兴安县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兴安县先后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广西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广西工业发展试点县”、“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称号。

二、目前影响兴安县扩大旅游市场消费的几个因素和问题

兴安县要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其中主要是:旅游接待人数没有实现大的突破,部分景区景点门票收入少,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上档次的旅游车少,景区间的公交车不足;汽车站、火车站、公用厕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及语言环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功能有待加强建设和完善;一些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如灵渠景区、猫儿山景区,尤其是灵渠南陡村的矛盾长期存在,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各景区之间缺乏联动性,来乐满地的游客到其他景区游览的不多;乡村旅游发展快,但农家乐接待水平跟不上;旅游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如从桂林到兴安有两个收费站,不利于旅游车辆和自驾车的发展;旅游管理机构人才缺乏、部分旅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有待加强学习和培训;旅游资源整合十分不够,景区缺少亮点,规模少,档次低;工作经费短缺,在宣传促销上各企业又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力度还需加大等等。

三、对扩大兴安县旅游市场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县已经逐步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在整个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并刺激金融、信息、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动城乡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旅游产业是持续产业,也是一种特色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工业旅游等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证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增强全县干部和群众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培育旅游产业的各项工作

1.抓好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修编。规划是建设的蓝图,是确保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开发,打造精品”的原则,制定高起点、高品位的旅游发展规划。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和筹措资金,尽快启动我县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便为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奠定基础,为今后指导全县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重点是抓好“三大水库”景区的规划: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都是桂林市的重点项目,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县城以灵渠北渠古民居建设规划为重点。还有其他一些景区开发都要纳入新修订的总体规划中。三大景区规划中的单体设计遵循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避免照抄照转,生搬硬套。加强规划管理,防止盲目开发、短期行为和恶性竞争,尽量减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争取在3-5年实现旅游景区的重大新突破。近期,我们要重点建设和开发下列项目:一是以“一山三库”为龙头,再造一个新兴安山水旅游圈。“一山三库”是指猫儿山和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二是开发北渠古城,打造兴安古民居建筑群。三是建设日月湖度假村,再造一个“乐满地”。四是开发世纪冰川二期工程、龙潭江景区、烈士碑园红色旅游二期工程等项目。五是进一步开发古严关、乳洞岩、秦家大院和新农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3.树立经营理念,创新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旅游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和运作。我们树立经营理念,就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格局来发展旅游产业。全县要通过改组、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企业以资本、资源等为纽带进行整合,促进旅游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搞活经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目前,重点是搞活灵渠景区的经营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行整体宣传促销,实现主要景区或全县景区一票通。优化旅游线路,增加生态游览内容,如溶江的种植园、华江的竹子林等。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增加旅游业投入。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出让、合资、独资、参股、租赁等多样投资经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外部资本和民营资本开发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4.加大促销力度,积极拓宽客源市场。搞好宣传促销,是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树立我县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盯住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和东南亚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促销。在坚持多年来游客以广西和湖南市场为主的同时,还应锁定周边的湖北、贵州两省的武汉市、贵阳市,并制定周密的促销计划,由旅游局牵头,协会组织、旅行社、景区参加,实现宣传和旅游业务的交流和对接。加强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联系,积极参加区内外的大型旅游交易活动,寻求和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坚持举办桂林米粉节等文化节庆活动,邀请旅游界的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以及新闻记者,前来做客观光,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加强合作;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旅游宣传画册以及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地宣传造势,让外界充分了解兴安,使兴安知名度有一个新的提升。可在《中国旅游报》上做专题报道,然后再用一个版面整体展示兴安独特的旅游产品,以引起全国旅游中介商的关注和推介。要制定宣传口号,突出产品特色。设立政府奖励制度,提高旅游企业宣传促销积极性。

5.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购得实惠、玩得开心,是游客的普遍愿望和要求。目前我们要重点抓好灵渠4星级宾馆建设和志玲路文化休闲娱乐一条街的打造。还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旅游特产商店,专卖本地的土特产,地点可考虑设在白竹铺一带。兴安盛产竹子,可以把大点的竹制品厂办成可接待团队游客的企业,促进该产业的深加工和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强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层次和水平。强化旅游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培育“文明礼貌,诚实信用,热情待客,与人方便”的新风尚。抓好旅游行业内部建设。管理部门抓作风,旅游企业抓服务,景区景点抓管理,从业人员抓素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查处违规行为,杜绝宰客现象,维护我县形象。切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加强防范,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环境。

6.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要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又不破坏旅游资源与环境,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止水、空气污染为重点,对我县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和建设。抓好景区(点)的卫生治理,做到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同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领导,落实加快兴安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确保兴安旅游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兴发[2008]43号),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和近期目标,也明确了主要措施和各部门、各乡镇的责任,我们必须贯彻落实。

二是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齐心协力,形成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合力。可考虑对一些乡镇和部门的旅游工作进行年终目标考核。

三是大造舆论,营造氛围。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契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会议、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发展旅游业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我县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和旅游业发展成果名扬区内外和国内外。

四是出台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进一步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做强做大。如乐满地2009年员工在1200多人,全年养老保险等五险需427万元,可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在对地方经济有一定效益时,核定一定基数,超过部分给予免除营业税优惠等。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一、湖北省第三产业结构现状

自1978年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以来,湖北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的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三大产业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产业结构的变动不仅反映经济发展的进程,更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果。近几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湖北省三次产业呈现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特征,产业结构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

近年来,湖北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传统行业所占份额继续下降,社会事业保持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规模逐年扩大。三大产业总体表现为:第一产业有所下降,下降趋势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的整体趋势是在稳定上升;第三产业相对发展最快,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大。

二、新兴旅游业的互动式发展

1.中国旅游产业的前景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具有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被喻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 18.5%的增长速度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2.新兴旅游业的兴起

所谓“新兴旅游业”,就是在旅游公司组织下的以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为对象的传统衣食住宿包办模式中加入网络的参与,形成以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以及现在建筑为对象的游客自助为主,旅游公司指导为辅新型式旅游发展模式。在传统的旅游业中,游客往往是在旅游公司的安排下进行有组织和时间限制的“旅游”,其具体表现为安排食宿,安排旅游景点路线,甚至强制消费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便捷,从而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旅游业也开始步入和时互联网时代。

3.以襄阳唐城风景区为例

在今年7月初,我们通过在襄阳进行实践活动了解到了新兴旅游景区唐城影视基地的发展情况。与传统的襄阳古隆中旅游景区相比,唐城影视基地并没有因为缺少古隆中景区天然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黯然失色,反而在网络的宣传和市场的开发作用下,凭借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便捷的服务一跃成为襄阳现在最为火热的旅游胜地。在唐城,你不仅能参观唐代的仿古建筑和风景,还能体验到现代服务的便捷,可以说把“新兴旅游业”中衣食住宿游玩乐各项目全部包揽。唐城影视基地的发展不仅吸引了数量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更因此带动当地各种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同时良好的服务也反馈给消费者,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玩。

三、新兴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但品牌影响力很有限。我们新兴旅游业今年来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产业化观念不足,可持发展观念不足

由于湖北省过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视文化的经济功能,导致一些相关管理部门的文化产业观念薄弱,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缺乏深刻认识。产生了文化资源多,但开发利用率不高;历史文化深厚,而宣传保护不足的现象。也使得资源的循环利用受到阻碍,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足,生态恢复能力差。

2.旅游品牌竞争力不强

在现代文化旅游发展史上,湖北省还缺乏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像广东省,有深圳“改革开放之城”的城市招牌进行开发,外国人甚至外地人对于湖北的印象大部分只有“黄鹤楼”,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有限,不足以支撑湖北这个老品牌。而且湖北省对于旅游资源文化更多还是偏向形象宣传,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措施上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从而也导致了湖北省文化旅游品牌竞争力整体不强。

3.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

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与深厚人文资源形成反差的是,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也体现不足,各地缺乏统一品牌,旅游商品且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四、新兴旅游业的建议

1.要树立抓旅游,抓大产业的意识

如何把政府的决策变为发展湖北省地区旅游业的强大动力,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机遇和发展意识。湖北省拥有较为优势的资源基础和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和兴办旅游业。

2.依托互联网+,做大数据分析,实现“免费旅游”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可以无数传统产业完美融合,迸发无限潜力。当前,新兴旅游业应该依托互联网,掌握大数据,了解游客的实质需求,才能实现旅游也跨越式的发展。未来旅游也必将是互联网+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积极的融入互联网,旅游业才不会被束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通过APP和实时数据分析,才能全面的掌握游客需求,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实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未来的旅游业也将是免费的,不仅门票是免费,里面很多基础设施使用也是免费,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着旅游带来的乐趣,实现精神的最大追求。

3.打造特色旅游加大旅游衍生品的开发,打造旅游生态圈

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原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才能对省内外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搞好旅游产品结构的调增和不断优化更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本地特色,同时要抓好节庆旅游的机遇,潜入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必须要建立起一个旅游生态圈,把各种各个地方的旅游资源整合到一块,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繁荣的旅游生态圈。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国务院总理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新兴”到“支柱”――四大产业十年铸剑,相关产业前景广阔。根据《决定》,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着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重任。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则被列为先导产业。“七朵金花”定位有别,一定激起资本市场无限遐想。

国务院发文支持战略新兴产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决定》明确,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现阶段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教授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关乎“十二五”及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这些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中国不仅要做GDP强国,也要做现代产业强国,摆脱产业链低端。”

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据《决定》明确阐述。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确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开拓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等。

对于各产业的发展前景,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国家希望七大产业能够全面均衡发展,但每个产业的发展都会有自身的技术瓶颈,就发展现状来说,新能源,生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经有了良好积淀,发展可能会相对顺利。

《决定》认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决定》,中国将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

新经济支柱产业崛起

支柱产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也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根据《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着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重任。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目标,《决定》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根据《决定》,“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兴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愿景地位,这对未来我国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而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也正在发生改变。

2003年房地产被国务院文件正式定位为“支柱产业”。但近几年以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业内也反思着经济发展对房地产是否存在着过度依赖。很多专家认为,正是“支柱产业”为房地产撑腰,使得房价节节高升。

近日,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对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答问时就强调,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该负责人强调,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调整空间有限

交银趋势拟任基金经理管华雨对记者表示,10月以米市场快速大幅上涨,主要缘于流动性的推动。随着10月CPI再创新高,政府陆续使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控制、行政干预物价、增加股票供应等措施来吸收流动性,化解通胀压力。这一系列措施使得高场对未来政策紧缩的预期进一步提高.从而直接导致了此轮市场调整

管华雨认为,当前国内经济的内生动力强劲,而且中西部城市化空间巨大,加上消费潮刚刚兴起,如果“十二五”规划实施,如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松绑民间投资限制、提高国民收入比例等,则中国经济依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所以,在此背景下,虽然收紧流动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市场的不确定性。但预计目前市场的调整只是短期的,调整空空间有限,市场未来中长期趋势基本不会改变.经济“二次探底”也小可能出现,投资者不必过丁悲观,股票资产仍然是当前最适合投资的大类资产。

光大保德信认为,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投资时间窗口。四季度的市场走势或将对明年全年的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基于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内流动性和股市流动性等多方面分析与展望。公司对四季度持中性态度,对2011年仍持谨慎乐观的看法,四季度市场更可能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运行,尽管内外市场的复苏过程仍将不断出现反复,但是整体经济复苏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光大保德信在其策略报告中表示,经济在三季度的回暖,也缓解了市场前期对部分行业的不利预期。FED模型显示,在低利率背景下,股市明显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此外,相比6月末、7月初的市场资金紧张状况而言,四季度资金面仍然保持着比较充裕的状态。

对于未来的操作,光大保德信表示,仍应坚持“一主一次”的投资策略。“一主”是指坚持“α”的寻找,这些行业主要涉及以中小市值为主的大消费领域、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注意把握成长股和主题投资机会。“一次”就是注意把握阶段性的周期性行业的表现,特别是注意把握在美元快速回落、股指期货和人民币升值等大事件预期下的投资机会。从风险角度来看,需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及通货膨胀的走势.如果两者出现较大的超预期状况,将有可能打破目前的市场平衡。

密切关注流动性

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由于政府控制通胀而带来的流动性预期的改变,是造成当前市场调整的主要因素。

上投摩根大盘蓝筹拟任基金经理罗建辉表示,央行一个半月之内3次提高_『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央行预调的态度。“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有一块政府存款,一般是用于支付集中采购。这笔钱多的时候可能达到一万亿元,少时也有几千亿元。这笔钱在12月份都会支付给相关的企业,相当于12月份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正是预计到这点,同时考虑到流动性已非常泛滥,所以央行在9天内连续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

罗建辉说:“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外汇占款最近几个月大幅增加。为了把这些热钱纳入‘池子’,也有必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对这个市场的流动性有收紧的作用。但在目前这个阶段,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不是十分大,也不是十分明显。因为12月的时候,本身货币就要比正常时多很多,现在提高一点存款准备金率,只是使货币恢复正常一点。

“之前我们非常看好市场,但在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下,市场在一个星期之内大幅下跌。投资者要明确的是,为什么会出台这些政策。我们不妨观察10月份公布的数据。比如工业增加值,8月份是13.9,9月份是13.3,lO月份进一步降到13.1,但是可以看到下降的幅度在快速地收窄,而且经过调整之后这个数据是环比向上的。这使决策层有了决策的底气。”

罗建辉认为,控制通胀的政策推出之后。短期市场还将处于震荡筑底的阶段.但是应该是逐步上行的。明年,这种结构性的行情很可能演变成全面性的行情。而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流动性。

聚焦新兴产业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兴产业被认为是未来投资的长期热点。目前来看,国内外政策和市场氛围均利好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板块。有不少业内人士预期,政府的相关鼓励政策将逐步出台,有助于推升新兴产业股的投资价值。

中海环保新能源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夏春晖表示.近期各层次的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发展新能源、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被列入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再生能源、核能等低碳经济产业都将会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行业。从前两年的经济衰退到今年经济的逐渐恢复,无论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新能源都被寄予厚望。由于前景被看好,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也成了市场的宠儿。

夏春晖表示,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并由此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球能源匮乏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于10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此外,国务院也于日前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作为未来10年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被提到战略性高度。

交银施罗德的管华雨认为,调整经济结构是未来持续的政策主线,也是投资主线。在这条主线下。有三点尤其值得引起市场的重视:一是同家将坚持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二是政府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三是我国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市场似乎印证着总理的预判。春节后上证指数自低位顽强向上运行,中小盘股继续走强,而大盘蓝筹低位盘整,利空利多交织,市场复杂多变。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新兴产业主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的历史选择,注定是时代性的题材。新兴战略性产业是覆盖了高科技发展和基础产业的综合式产业经济布局。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决策规划和重点扶持,将有效带领中国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被称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

新兴产业的主题投资思路已于去年初步形成,目前正处于全面启动状态。那么如何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这七大产业中寻找突破口?哪一领域会率先突破?

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科学依据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我们不妨从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成长空间、政策利好、政府扶持、市场地位来分析和思考。

新能源方面,核电的环保性、技术成熟性,回报率较高,使其投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眼下风电、光伏发电受制于电网输送“短板”。核电设备制造是今后发电设备制造的重中之重,远期规划与制造量将支撑中国核电设备制造持续至少5~8 年的高景气,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厂家将空前受益。

信息技术方面,技术变革将促生诸多电子信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传感网、电子商务、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行业信息化、IGBT、液晶面板、LED 等产业,拥有广泛应用前景,具有核心技术、低能耗、带动效应强、增加就业等特征,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和其他战略新兴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节能方面,可以关注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方向,目前中国城乡既有建筑总面积约400 亿平方米,每年增速20 亿平方米,现存建筑中95%以上未进行任何节能处理。以存量的1/3 来进行节能改造,至少有1.5 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再加上短期政策因素的刺激,将具备良好的投资空间和成长性。工业节能方面,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纺织、造纸、建材七大行业中,脱硫脱硝除尘、废水废气治理、降低水耗都仍有很大的减排空间,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将从中受益。

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该行业市场较大,能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刺激消费,且具有节能的经济性。新能源汽车价格较高,整车利润较低,利润主要在上游电池、电控和发电机环节。因此,电池厂商受益最大,对整车厂商影响较小。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县域旅游;现状;具体战略;长兴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41-02

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能带动、吸纳就业,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县域旅游经济角度出发,以长兴县为例,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和未来方向。

长兴县是浙江省的北大门,与苏、皖两省接壤,位于太湖的西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三县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长兴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成功打造了“国际花园类城市”城市金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科普示范县、省生态县等各类名片。

一、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近年来,长兴旅游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政府主导、体制创新、特色打造,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努力使长兴旅游实现“从有到优”的发展。数据显示:2006—2009年,长兴县接待游客从146万人次上升到624.38万人次,年均增长62.3%;旅游年收入从8.7亿元上升到44.1亿元,年均增长71.6%,2009年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县GDP的18%,景点门票收入从241万元上升到2 032万,年均增长103%。

2.旅游资源特色鲜明。长兴建县历史悠久,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诞生地,历史上佛教兴盛、名刹众多,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共有大小寺院200余座,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誉为“帝乡佛国”。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曾同治长兴,吴承恩在长兴为写《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是革命老区,有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群。近年来,长兴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着力建设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体验为主要特色的“十大景点”,构成了长兴独特的旅游景观。

3.旅游设施日益完善。长兴县用于旅游景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近10亿元。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扬子鳄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山沟桃源山庄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3A级景区;大唐贡茶院、四座文化名山、朱氏宗祠、仙山湖景区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仙山湖景区又成功创建了部级湿地公园和省级生态旅游区,成为湖州市首家省级生态旅游区;陈武帝故宫、西太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一大批景点的建成和成熟,彻底改变了长兴无景的历史,为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奠定了厚实基础。

4.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借助发展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位和自然优势,因势利导,长兴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00多家,初步建成和启动建设的休闲农业观光园20处,乡村农业旅游固定节庆活动13个,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2007年至今长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96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28亿元。

5.旅游管理规范有序。全县已发展旅行社(营业部)12家,其中三家旅行社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一家连续五年进入全省五十强。星级饭店8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家,二星级酒店3家,正在申报三星级酒店1家,接待国内旅游者等各项旅游指标增幅明显,同比增长均在35%以上。全县旅游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1 182人上升到目前的3 818人,年均增长50.76%。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也于近年得到突破性发展。一个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乐趣”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彰显。

二、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有待加强。长兴虽具有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趣味性、参与性项目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不能全部投入到使用中去,旅游景点内部配套功能还有待继续完善,如大唐贡茶院目前需进一步做好深层次开发和设施维护工作,扬子鳄村因征地与当地村民发生矛盾,需要建立一个保护区参与式管理、合作管理、协作管理模式。同时,已开发的景区景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小、散”现象,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知名度还不高。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01-0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伴随信息、生物、医疗、新能源、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部门,它们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全局性是指战略性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美国、日本等国都已经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后危机时代”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并相继推出了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布局,力争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一、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提出经历了研究和舆论准备阶段和全面启动阶段。2009年5月,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被提及。2009年12月27日,总理在中南海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提到要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这些涉及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领域。2010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下发,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将对中国提出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中国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采取不同于推动一般产业发展的对策,从而在这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抢占制高点,加快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步伐。根据2009年11月23日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国当前的战略新兴战略产业主要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

二、战略新兴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而导致的中国产业的发展将会由过度依赖外部产业需求逐步转为主要依赖内部产业需求,一方面,迫于国际市场需求长期低迷的不利形势,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国产业发展不得不由外需转为内需;另一方面,中国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孕育了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而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中国特定而广阔的市场需求,又进一步地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尖端科学技术密切结合,拉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并由此促进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国际上来看,鉴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给整个经济体带来巨大创伤,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尤为重视发展与尖端技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以此来保持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而作为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产业革命必将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好机会。这次产业革命将带动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进而推动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关联产业相互融合,逐步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与关联产业密切结合,并带动相关产业兴起,是其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主导产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关联产业包括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产业以及旁侧关联产业,它们分别为主导产业提后、产前和产中服务。此外,关联产业中有相当比重是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与其相互融合必将推动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新兴产业与关联产业相融合并逐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将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极大改善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不利地位。

当前,中国许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有待产业转型,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另外,被划为生态功能区的区域由于受自身环境和经济功能定位的限制,经济长期陷于停滞和贫困的状态,也有待发展绿色高收益产业,实现与其他功能区的共同发展。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低碳、节能的集约型产业,对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将是一个新契机。从而在“后危机”时代,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区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对进一步促进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不仅关系未来主导产业竞争,而且也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所以要科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过程所面临的背景和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自主创新的规律和机制,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为此,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围绕如下方面来强化自主创新,从而提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要深刻领悟和把握“技术―经济”范式更迭带来的自主创新契机,营造适宜于战略性新技术创新及其拓展的范式设计与制度创新。主导技术范式的转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潜藏着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发展中国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结构转型问题。由导入期向拓展期的转变,不仅意味着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而且要求新的经济范式与之相适应。

加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要通过划分不同技术和创新类型,实施模块化创新转换战略,累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产业模块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背景,所以应该大力实施模块化创新战略。所谓模块化创新战略专指在产品模块化创新环境下,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架构创新、模块创新和元件创新的总体构想。架构创新建立了系统的秩序并使互相联络成为可能,属于破坏性创新。模块创新和元件创新属于渐进性创新,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二次创新(集成创新)。今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以价值创新和获取为目的,动态实施模块化创新转换战略。

产业政策是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产业政策法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构成要素。构建完善的产业政策法律调控机制,是“后危机”时期选择、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需要[2]。

相较于日本等经济赶超型国家完善的产业法制定和法律机制,中国产业立法的效力层次较低,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不高,对政府制定的实施产业政策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或法律责任条款不明确,对于如何兼顾第一、二、三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方面,缺少指导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本法》,也未制定出三大产业促进法,某时某期的产业发展仅靠政策规划和规范性文件,这种现状远未上升到立法层次,更难保障“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战略任务,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和调整产业政策法体系的需要,目前必须制定指导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本法》,在后危机时期为中国三大产业政策立法提供基本规范和法律保障,并依此制定相关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法,满足在振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时期的法治需求[3]。

目前,中国对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继续鼓励促进自主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财税、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既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也要把政策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既要为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也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融资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

尽管世界经济陷入几十年不遇的危机,但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组的速度却没有放缓。一些发达国家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研发产业呈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在海外设置一批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受金融危机影响,高端人才的引进成本降低,目前已成为引进国际科技人才的最好时机。在此背景下,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国际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通过合作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及开拓国际技术市场,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4]。

四、结语

总之,借鉴国外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举措,充分剖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水平和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带动区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拉动中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要科学选择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优先产业;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竞争力;营造适宜于战略性新技术创新及其拓展的制度创新;实施战略性产业的模块化创新转换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法律机制;制定产业基本法,确立战略新兴产业基本规范;提高立法层次,健全战略新兴产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环境;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正楚,张训,周震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

[2]欧阳,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1篇

中共湖南省资兴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400

摘要: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本文主要从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构建绿色平台、引导绿色消费等方面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资兴市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未来的发展将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建设两型社会。”十八大以来,同志在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也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表明只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资兴市发展绿色经济是立足市情,顺应形势,实践“绿色青山”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1 放大生态优势,着力打造野绿色屏障冶

1.1 要加大“造绿”力度

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继续以“三年城乡绿化攻坚”为抓手,按照“沿路见绿、村镇植绿、城区显绿、山川披绿”的总要求,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山川”活动,切实抓好公路两侧、交通沿线和环城可视荒山、景区景点周边、城镇乡村及机关、厂矿、学校等范围的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以每年10 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不断提高全市生态涵养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在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1.2 要强化“护绿”措施

生态保护要以“一湖水”(东江湖)、“几条河”(东江、程水、蓼江)、“几座山”(天鹅山、八面山、回龙山等)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加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力度,要在已规划的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政策扶持和乡镇工作重点,比如东部和北部乡镇处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细化财政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乡镇干部工作负担,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环境中来;可开发区域要杜绝盲目开发、乱铺摊子的行为,实现合理有序开发。要建立健全生态管护长效机制,采取划片承包、联户管护、租赁经营管护等多种模式,切实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林木流通管理、林地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管护力度。

1.3 要健全“养绿”机制

坚持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额度、建设速度、环保程度和产业关联度“五度”招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筑牢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从源头上控减污染、保护环境。高度重视农药、化肥、农膜、农业废弃物等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鼓励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展循环农业。

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建材、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鼓励企业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 加快产业转型,着力打造野绿色品牌冶

2.1 围绕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

东江湖创部级5A 景区已进入迎国检阶段,资兴市旅游业发展应进一步推进景点景区、旅游产品、品牌打造“三项建设”工程。

一要提升景区品位。景点建设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景点建设的品味和层次决定了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资兴市旅游景区景点有了质的提升,但总体而言,精品和亮点仍然不多。突出策划理念,下大决心,舍得化钱,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委托国内国际一流的旅游规划专家,吸纳当前国际旅游时尚理念,高起点、高层次地对该市休闲度假旅游进行规划,加快全市旅游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黄草、兴宁、白廊、汤市、团结等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落地性。树立大旅游观念,以东江湖景区为核心,启动泛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统筹推进回龙山、汤溪温泉、程水丹霞等景点景区开发。

二要开发旅游产品。该市是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旅游资源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休闲娱乐设施和度假场所比较缺乏,休闲旅游度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强化“文化立景”理念,坚持以农耕文化、寿佛文化、矿工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主题文化为核心,以策划创意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增强精品意识,大力开发“温泉休闲、城市休闲、乡村休闲”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打造部级旅游度假区。

三要提升业态内涵。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强化农家游标准化建设,开展系列乡村旅游文化节会活动。规划引进五星级假日酒店,完成逸景营地、江滨国际大酒店改造等项目建设,培育东江湾茶文化、时尚水疗、养身康体、特色餐饮等休闲业态。推进旅游合纵联横,积极合作推介郴州“一湖一泉一山”和井冈山等周边旅游资源,拓展高铁两小时经济圈客源市场,开展网络新媒体营销。

2.2 围绕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打造工业品牌,关键看园区经济实力和企业品牌影响力。在园区实力上,园区经济总量、质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郴州领先,2013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29.1 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398 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缴税金5.7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32.2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9.4%。创建国家经开区我们在园区扩规修编、基础设施配套、新上项目、产业聚集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园区工业总值、年度税收收入、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拥有国家专利数以及社保覆盖率等指标存在一些差距,但通过几年的资源整合、全面创建和强势攻坚均可望快速实现。在企业品牌影响力上,资兴市也有华润电力、丰越环保、华信有色、青岛啤酒、斯美特、金万嘉等著名品牌,同时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型产业,2013 年园区被列为湖南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下一步,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应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要解决好园区扩园与城市扩容问题,实现工业经济集约化发展。在园区发展上,罗围食品工业园紧靠东江新城,江北工业园紧靠鲤鱼江,随着新区的扩容,与资五产业园的距离也将进一步紧缩。再加上环城北路、天堂坪区域也纳入到园区50 平方公里规划中,而网兴宁、双溪洞方向是狭长带,对城市交通等制约较大,因此城区扩容空间有限。

二要解决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工业经济低碳化发展。由于城区、园区距离近,电力、水泥、有色金属加工等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区周围,虽然多数企业进行了循环化改造、清洁化生产,但离城区居民对宜居环境要求还有差距。要坚持生态立园,发展生态工业,同时加紧研究如何融合做好产城融合文章,注重把园区建设与城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对接,建设好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设施,配套好商场、娱乐等生活服务场所。

三要解决好传统优势与转型升级问题,实现工业经济新兴化发展。目前,资兴市工业经济中资源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仅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4%、29.3%。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工业结构。

2.3 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

目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已进行了两批153 个示范区,可以在农业产销、经营、财政支持、融资、风险防范等方面先行先试。2010 年第一批湖南长沙县和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入选,2012 年第二批湖南永州冷水滩区、华容县、益阳市大通湖区、常德市西湖西洞庭管理区入选。资兴在农业产业品牌创建上还比较薄弱,建议加强与国家、省农业部门衔接,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动力,促进资兴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四个农业”上有新提升。整体而言,资兴市农产品缺乏大企业带动,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在省内外比较有名的产品主要有狗脑贡茶、东江鱼、斯美特食品等,但规模较小,品牌分散,还缺乏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国内外名牌产品还是空白。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流转,落实《资兴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特色地展实施办法》、《资兴市东江双溪洞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动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四个农业”发展。要围绕“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试点推动作用,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活力。

3 建设生态城乡,着力打造野绿色平台冶

3.1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因人而生,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一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从根本上说,并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取决于它的便利程度、舒适程度等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的指标。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最美最靓中国水城”,进一步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严肃性。推进城市建设旅游化,实施沿江风光带、半岛公园等景观项目,推进“城中村”和背街小巷改造,完善城市供水、供电、污水管网等设施。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推进环卫、城管、治安一体化。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注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山青、水绿、天蓝、景美”的最佳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3.2 建设生态特色乡镇

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联结点作用,加快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镇。强化小城镇规划,全面完成乡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空心村”改造,实施库区“双转移”工程,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民到小城镇和城区购房定居。推进小城镇开发,把中心镇打造成“人口聚集、产业对接、物资集散、适宜人居”的特色小城镇,尽快启动兴宁“元合新镇”、“湘天下-蓼江小镇”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商业中心和生态旅游小镇。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黄草、白廊、清江等旅游名镇。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做强州门司、青腰、汤溪、蓼江等产业大镇。积极发展瑶文化产业,加快团结、连坪“美丽瑶乡”建设。

3.3 建设生态美丽新村

一是做美新村,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优化新村布局,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的原则,将新村聚居点布局与场镇规划、旅游景区发展结合,新建与改造并举,相对集中,尽量少占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生态优势,实施城乡环境同治工程,建设一批“水通、路畅、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优化”的“生态、自然、和谐、整洁、美观、实用”新村。突出田园特色,按照新村自然地理特色,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科学安排道路两旁绿化、房屋四周绿化及村口、路侧、滨水地带绿化,实现安静、低层的住宅与宽阔的田野、幽静的山群、秀丽的水网河湖等元素的完美融合。

二是打造示范,科学引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围绕建设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以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创业就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六个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差异化推进以环东江湖和S322、S213 线“一湖两线”、“十镇百村”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片建设。

三是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完善通村路、入组路、入户路建设,配套搞好供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公交站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垃圾处理、人工湿地、沼气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路网、田网、水网、电网、信息网和服务网。

4 加强绿色投资,依靠科技促进绿色发展

4.1 出台绿色政策

绿色投资活动需要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国家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帮助企业从事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物资的投资活动,以解决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金融业对绿色企业有限贷款和实行优惠利率,对符合上市条件的绿色企业,提供上市的便利通道。

4.2 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有两个内涵:

一是消费无污染、有利于健康的产品。

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提倡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关系人们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达到促进绿色投资的目的,应倡导人们在购买食品和选购生活用品时首选绿色产品,同时,提倡人们从环保的角度抵制污染环境的产品,包括过度包装,用后变成污染物、生产时造成污染或使用时造成污染和浪费的产品。

4.3 发展绿色技术

科技是促进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动力。就发展绿色经济而论,研究和发展有利于生产力、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治理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对改善自然环境、优化人类整体生态而言无疑是基本动力。通过发展以上各种绿色科技,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化就具备了动力支持。同时应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2篇

美国经济正处于修正边缘。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0.6%,第三季度则达到3.9%,为自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第四季度的数据会体现次贷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有经济学家甚至预计,美国第四季度GDP增速仅为1.1%,而2008年第一季度则是经济陷入衰退的“高危期”。索罗斯指出,经过几十年的过度消费,美国经济正“处于非常严重的修正边缘”。

房地产市场“拖累效应”明显。目前,美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16年来最严重的低迷时期,次贷危机尚在发酵,不能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表示,大约20万~30万套房屋库存是美国金融系统和整个美国经济的一个主要威胁,而要解决这些房屋库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不得不承认,不但金融市场从次贷危机中完全恢复仍需时日,而且住房市场的继续萎缩,也可能会严重拖累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上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美联储在9月和10月连续两次下调利率,并在第二次调息后发表声明提示,房市崩盘可能导致经济衰退。降息就是要遏制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势头,防止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

房地产衰退不断加深,信贷日益紧缩,以及消费者和企业支出的进一步审慎,都将对美就业市场乃至整体经济构成进一步压力。从就业前景看,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前景仍然黯淡。临时雇工需求量则是未来就业前景最重要的风向标,在其他大多数行业,临时雇工的需求到2007年10月已经持续下降了8个月,成为自2001年以来的最长下滑期。

好消息是美国的双赤字问题正在不断改善,这降低了全球经济持续失衡的巨大风险。由于税收增加,支出减少,以9月30日为结算日的2007年度预算赤字缩小到1628亿美元,较上年度缩小34.4%,已连续3年下降,并且创5年新低。国会预算处预估,新年度赤字可望继续缩小。美国贸易赤字也在下降。由于世界其他重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需求不断增加,加上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美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美贸易逆差2007年可望下降,2008年还能保持下降势头。此前,美贸易逆差已连续5年走高。

日本增长不确定性增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本2007年和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2%和1.7%。但经济学家也指出,未来日本经济增长仍缺乏足够动力。他们认为,2007年第三季度的出口强劲增长只是暂时现象,而在内需方面,受国内工资水平持续下滑影响,占日本GDP一半以上的消费开支增长乏力。

外需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美国次贷危机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正逐渐显现。日本内阁府2007年11月6日公布的9月份景气动向指数速报值表明,预测未来几个月景气动向的10个指标将全部恶化,并出现景气先行指数自1997年以来首次降为零的情况。该指数由十几个指标组合而成,分别跟踪工业库存、消费者信心和耐用品发货量等方面。这是一个全新的信号,表明日本经济的复苏势头可能正在下滑。

欧元区增长势头良好

欧元区经济2006年增长2.8%,2007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则达到3.5%,继续保持较高速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和2008年欧元区经济将分别增长2.5%和2.1%。

欧洲央行报告指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中期经济前景总体向好。但受欧元强劲升值和信贷持续扩张,以及间接税,薪资,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欧元区中长期物价面临上涨风险。基于此,欧洲央行将维持主导利率不变。

欧洲央行预测,2007年年底2008年年初,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将远远超过2%,但是欧元强劲升值有助于减缓通胀势头,预计200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维持在2%左右,欧元区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

新兴经济体相对集中的亚太地区发展迅猛。2004年~2008年,全球经济年均增幅为5.1%。其中,新兴经济体年均增幅为7.8%,而高收入国家平均仅为2.7%,相差之大,前所未有。发达国家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亚洲开发银行指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量的55%。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不发生太大变化,2008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2%。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探讨;概念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04-0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的同时,也推动世界各国重新审视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纳米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海洋产业和太空产业等迅速升温,成为“热词”,频频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显要版面和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运成长和壮大,已被世界各国赋予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摆脱经济危机束缚的历史使命,成为投资发展的重点。

一、战略新兴产业的概念与范围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伴随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技术的进步而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部门,它们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中将起到战略性的作用。其中,“战略性”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指其影响力大,能够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产业格局;“新兴”则是针对技术的新颖性和市场的可开拓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纳米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海洋产业、太空产业这七类。

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现实背景

(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国际背景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857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蒸汽机,催生出电力、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产业,也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发展水平。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崛起,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大多数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科技创新投资列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1.美国。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节能环保、智慧地球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在总额为7 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均为投资的重点,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美国总统奥巴马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开辟能源独立的新路径,除了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外,还将投入7.77亿美元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最终计划投资1 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争在十八年内把能源经济标准提高1倍,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美国正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其核心目标是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2.韩国。韩国政府注重低碳与绿色发展,将在2010年中期以前,通过政府研究与开发资金,向26个商业项目投资1 550亿韩元,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大型企业将和中小企业共同在生物制药、机器人技术、脱盐设备、发光二极管、新型半导体、绿色轿车等领域获得政府研究与开发资金支持。如三星计划组成生物技术公司,SK能源和浦项计划开发天然气和洁净煤,LG计划开发电动汽车电池等。

总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背景

2009年9月21—22日,总理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连续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首次提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金融危机)、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2009年11月3日,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育种、生物医药、信息网络产业以及加强空间、海洋、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再次强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政府立足于国内外发展环境、谋求抢占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1.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中国人均淡水仅为世界的1/4,人均耕地不及世界的1/2,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世界人均的62%,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世界人均的7%。资源消耗多,利用效率低。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以重化工为主导,城市化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再加上技术水平低、增长方式粗放、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落后等因素,使得每吨能耗实现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河流、湖泊、农田、海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蓝藻、海洋赤潮不时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肆虐,物种减少,气候变暖,生态失衡。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把汽车、房地产业列为支柱性产业,带动了经济快速复苏。而这种过分依赖汽车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应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峻挑战。2008年,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急剧降低,同时外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萎缩,使得2009年经济增速降为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

1.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必然是经济增长快、能源需求增长快。快速增长的经济往往是比较粗放的,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是刚性的,因此,高经济增长、高需求增长的特征使得中国巨大的增量市场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技术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获利空间。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 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2010年核电投资可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对120个国家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宽带服务普及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能带动1.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从增加就业看,据IBM和中国有关部门的联合分析,如果中国在智能电网、宽带、智慧医疗上投资1 000亿元,将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万。

2.实现内生增长的必然选择。尽管“九五”计划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强调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没有改变。伴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提升中国产业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长远之策。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科技优势地位,在某些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产品仅供本国企业自用。因此,中国需要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研发启动较早,有的与国外同步,甚至先于国外,只要行动有力,完全可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物联网产业为例,中国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加快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无疑将对实现信息技术自主自控、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提供重要的支撑。加强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也将推动中国能源技术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4.改善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抉择。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新医药产业既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造福民生;生物育种行业是关乎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突破口,随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和食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显著促进农业发展;互联网在环境监测、电网、地震监测、安防、动物溯源、生产监控、物流、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5.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要求。全球日益重视的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此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碳排放约束将对未来中国新兴产业选择和培育现有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引发一场实质性的“产业革命”。把有限的资源引导和配置到更符合减排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对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项研究表明,到2020年新能源利用量如果占到能源消耗的20%,每年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

四、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毕竟不同于传统产业,需要遵循特定的发展规律。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将对中国提出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采取不同于推动一般产业发展的对策。

1.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强调,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催生了众多的新兴产业,一个国家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科学选择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发展。从国际上来看,虽然各国都重视发展新兴产业,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扶持的力度有所不同。目前,中国根据“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的依据,已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此基础上,中国还需要继续细化和深化,找准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的优先领域,如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碳纤维、重大新药创制、转基因育种、物联网、云计算等。

2.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某些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产品仅供本国企业自用。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突出自主创新,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把建设创新型产业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一定要突出自主创新,要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4篇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关于中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有可能从去年的2.8%上升到今年的3.1%,也就是全球的前景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其中,发达国家将从2013年的1%上升到1.7%,新兴经济体今年的增长基本上是持平的,也就是说从去年的4.7%可能会略降到今年的4.6%。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放长一点,我们又能够看到什么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五年,美国经济将会继续上行到2.4%,欧元区的增长也会继续上行到1.3%,但新兴经济体在未来五年的增长率有可能从4.6%下降到4.3%。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这一组数据预测非常警觉,未来五年的态势甚至更长时间的态势有可能会出现发达国家的前景是一个上行的趋势,而新兴经济体的前景却可能是一个下行的趋势。

在这两个趋势之间会不会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呢?也就是说,短期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现在存在的通货膨胀率高,资产泡沫大,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会不会是因为量化宽松的逐步退出,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呢?

从中期来看,美国现在在搞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就业,为期10年的结构调整现在走到了一半的路途,那么,美国的再工业化会用什么方式走?会不会是用保护主义的方式走?会不会是用鼓励对海外投资征税,鼓励海外投资撤回美国的方式实现?这些方式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中期结构调整的外部因素非常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

从长期来看,自2009年开始,美欧日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就是全球规则变局。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英文缩写的词汇:TPP、TTIP等等,那么这个全球的规则变局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会是什么?有可能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开始从自己的国家留向TPP的成员经济体,目前经济面临困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全球化会不会走向四分五裂,这很难说。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突然会发现,2014年,短期虽然我们认为是一个看好的年份,但是短期的稳定、中期的结构调整和长期的体制和规则变局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从中国来看,刚刚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给我最深的印象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三中全会是新的30年的开始。我们短期稳增长、控通胀、保民生,我们中期化产能、调结构、促升级,我们长期促改革、转方式、推转型,也就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推动。

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各种生产成本上升,需求萎缩,摩擦加剧,产业外移新竞争对手危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面临着五缺的转型困境,即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订单、缺规范。这些问题,市场是解决不了的,企业是没有能力解决的,那么这个转型之痛也就要靠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解决。

另外,我们发现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亟待转型升级。我们提出的建议就是走出去,把我们的研发中心、人才中心、设计中心、资讯中心建在美日欧大三角地区,同美日欧的知识积累进步和高端人才保持一致,随着世界知识进步、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进步的步伐,同步前进。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发展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对安徽省经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际的情况来看,现如今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根据发展现状来制定更为有效的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概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在科技创新和需求增加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具有资源消耗小、技术水平高以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稳定发展,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从实质上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综合,相较于其他新兴产业而言,其产业发展程度还不够完整,但是它将成为新兴产业的支柱。由此可见,科技的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的满足发展需求则是其主要发展目标。[2]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重点产业,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其一是战略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十分紧密,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其战略作用不可言喻。其二是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因而企业所推出的新产品是否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等都是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发展。其三是关联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会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种方式有助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除此以外,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这对我国来说是发展的基于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需要不断的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和优化。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我们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区域的发展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背景和原则

(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背景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安徽省需要把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而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非常重要的方式。近几年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这就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自2010年开始,安徽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推出了一些发展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逐渐实现了安徽省产业结构的调整。[3]这几年安徽省新兴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安徽省对于节能环保以及系能源等项目的投资比重是比较高的,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而通过安徽省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有效的改善当地的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经济发展中出来的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相应的原则来选择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选择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的发挥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需要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同时还需要分析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其次,不同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供需关系,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时候要考虑其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最后,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需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就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和产品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产品的创新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除此以外,对于安徽省来说,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作为未来的重点产业,需要具有缓解就业矛盾的能力。[4]

4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正在逐步壮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的很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性强。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传统企业特点,自身的创新能力较弱,很多技术产品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就是技术创新,因而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发展的机会。

(2)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人才培养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构建健全的人才队伍,并且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来顺应产业发展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专业水平不高,不仅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缺乏有力的领导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顺利开展。目前安徽省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5]很多企业虽然运用高薪聘用的方式来吸引人才,但是并没有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制度,导致科技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3)资金投入机制过于单一

现阶段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需要经历长期而连续的发展过程,其所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巨大的,因而需要构建多样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些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很多银行以及融资机构都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且没有制定有效地制度来约束融资市场的相关行为。此外,政府没有充分应用自身的职能来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现如今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投入以及国外的风险投资,这显然无法满足新兴产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5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

(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全面建设

首先要充分利用实验区的产业优势,注重优势产业的培养。优势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安徽省的竞争力,还能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6]其次是注重关联产业的建设,构建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关联性的特征,因而需要加强关联产业的建设,在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安徽省在产业发展中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借鉴经验,对科研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逐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2)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领导人才队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领导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因而安徽省需要注重对领导人才的培养,建立全面的企业管理人员选拔机制,选拔出真正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其次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现如今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全面的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培养制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培训内容,让企业的人才有机会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最后就是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的人才机制。在对人才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让企业的整齐利益和人才的个人利益相统一。并且运用合理的分配制度来满足人才在职业发展中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奖励。

(3)构建全面的融资体系

首先作为政府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应有的财政支持,为其设置专项资金,尤其是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制定激励政策和优惠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其次是鼓励银行以及其他融资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贷款,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融资机构。[7]最后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龚惠群,黄超,王永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培育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23):101-102.

[2]孙远远.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23-24.

[3]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策略选择[J].前沿,2011,3(07):61-62.

[4]刘洪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03):67-68.

[5]彭金荣,李春红.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1,2(02):39-40.

[6]朱瑞博,刘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其自主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