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自2006年,在西山经济与中关村科技的多元化、多角度碰撞下石景山园诞生开始,这个中关村“一区十园”中年轻的成员便以一个逾来逾快的加速度,迅速崛起于京西的广袤大地上。

记者:您好,李主任,很高兴您能接收我们的采访。今年,中关村科技园迎来了风云际会的二十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也刚刚渡过了自己的两岁生日,关于石景山园区这两年来的发展情况,请李主任给我们简单的做个介绍。

李艳: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中关村》对于石景山园的关注。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前身为处高科技园区,2006年1月17日,正式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近两年来,园区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跨越。仅2008年1-7月,园区引进企业数量就同比增长300%,同期实现技工贸收入和税收,同比分别增长82.9%和60.9%,居中关村各园前列。一批企业被评为中关村“瞪羚企业”。

总的来说,两年多来,石景山园区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相信未来我们将与园区企业一道将这条满载收获的特色之路越走越宽。

注语:2008年1-7月,园区引进企业数量就同比增长300%,同期实现技工贸收入和税收,同比分别增长82.9%和60.9%,居中关村各园前列。一批企业被评为中关村“瞪羚企业”。

记者: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定位与产业特色是什么?

李艳:石景山园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符合CRD(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定位的新兴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创意产业核心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科技产业先导区和新兴产业发展区。

发展至今,“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先后落户园区,园区以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成功举办了 “中国数字娱乐产业服务体系论坛”、“中国动漫产业高层论坛”、“中韩数字娱乐发展论坛”等大型论坛,中国电子竞技品牌赛事也让世界的目光不断聚焦石景山。

创意产业的发展涵盖了网络游戏、动漫画、手机游戏、3G新业务、数字音乐、数字出版、新媒体影视等多个领域,形成以搜狐旗下畅游时代、畅游天下为龙头的网络游戏、以华录文化为龙头的影视动漫和以数位红、华娱无线为龙头的手机游戏三大产业格局,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快速形成。

注语:“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先后落户园区。

记者:石景山园区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里?

李艳:石景山园区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位置佳。石景山园地处北京市绿化面积居首位的石景山区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园区紧邻长安街延长线和五环路,周边道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两高、两快、六主的城市主干道格局,距中关村核心区15分钟车程,到达首都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毗邻处和法海寺公园,永定河引水渠贯穿其中,依山傍水,环境宜人。

二是定位准。作为石景山区“一二三六”的产业发展格局的龙头,园区通过实施环境优化、龙头带动、品牌营销、人才支撑战略,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符合CRD发展定位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总部及研发企业等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将石景山园建设成为石景山区经济的新增长点,CRD建设的动力引擎,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三是体制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举全区之力推动园区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确立了科委、园区管委会、知识产权局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园区,保证高效运转。建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群策群力、合力推进,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四是政策优。园区充分发挥中关村产业发展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和石景山区特色政策的叠加优势,整合凝聚了国家、北京市各类产业平台项目资源,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五是氛围浓。石景山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科技氛围和产业环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的北京数字娱乐基地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内容公共制作平台的建成,为园区发展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服务好。建立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绿色通道”服务。整合全市81家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建立18个窗口在内的绿色通道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的专业化、人性化服务。

石景山园区的更多优势,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谈了,但都是极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也非常欢迎企业朋友到石景山园区来进一步考察了解。

记者: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开拓努力外,还离不开成长发展的土壤,特别是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植。刚才您在园区优势中提到了“服务好”,能否请您就石景山园在“软、硬”服务方面的一些做法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艳:好的。在综合服务方面,石景山科技园区以“公正透明、热情贴心” 的服务理念为指导,组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我前面提到我们设立了18个服务窗口,到目前为止,园区管委会已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6000件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上百项,服务内容是多方面的,我简单说说其中的几项:

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入园、解决优秀人才子女上学、进京、住房等实际问题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举例来说,对于石景山科技园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创业者、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园区优先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并建设园区人才公寓,为高级人才优先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住房。

在中介服务平台搭建方面,园区整合了81家中介服务机构资源,通过推进以金融资本对接服务为核心的“金桥工程”,知识产权“百千对接服务工程”、“百项服务进园区”活动等搭建起全方位的中介服务平台。

在政府政策沟通方面,园区建立了由35个政府委办局及相关单位组成的园区工作联络员制度,解决园区企业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园区2007年至今启动“数字影视娱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市科委和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30余项,引导带动科技部、市委宣传部、中关村等各方面项目资金投入近3亿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新兴科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还通过实验室、人才孵育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平台。

在信息化领域,石景山园致力于拥有完善的通信线路资源,完备的网络环境和专业级的网络管理技术,为企业用户、集团用户、大型商贸社区和现代化居民区提供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全方位咨询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主要服务包括:通信业务、ISP、增值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其它电信增值服务。未来的石景山园将采用“一站式服务(One Stop to Service)”通信服务模式,客户无论有任何通信需求,网络中心通过自身的业务和代办服务全部帮助客户解决,在提供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提升了园区的服务品质。

记者:这么多为企业提供的贴心服务,可以看出石景山园在打造“服务型政府”上确实是功夫扎实。说完服务环境,再说说石景山比较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生态环境”是科技园区未来做优做强的坚实基础,是参与全球竞争的有利条件。作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石景山园将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呢?

李艳:首先,我要肯定的回答你一点就是“石景山科技园已经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立园之本”。

加入中关村伊始,石景山科技园就摒弃了传统开发区的建设思路,着眼长远,选择了服务高效商务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路径,借助西山、永定河水的环抱之势,用山水生态构建了园区面向高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力。

石景山科技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依山傍水,永定河引水渠将其一分为二,西五环在园区东侧穿区而过,该区域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总部经济为支撑,致力于打造“中国创意谷”;南区紧邻西长安街延长线,一号线地铁毗邻其侧,依托首钢设计院在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支持下,汇聚新能源领域高端服务资源,重点建设“中国绿能港”。

2007年,生态园区规划全面启动,2008年,园区既有环境改造提升和新建开发项目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合理设计、规划建筑内外空间的物质和能源因素,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的新型办公空间。

2008年4月,作为园区加入中关村后的首个生态型建设项目,石景山园新媒体基地――“西山汇”项目启动,该基地位于园区北区,计划2009年底竣工,是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打造共生与多赢的企业形态,创造财智生产的企业家园”为策略,融现代时尚建筑与中国古典院落文化于一体。作为石景山“打造北京CRD,建设文化娱乐休闲区”重要窗口,“西山汇”面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优势,打造一个融合数字媒体技术“研发-创业-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型、国际化新媒体产业基地。

以“西山汇”为起点,石景山科技园将通过生态化、高品位园区环境建设汇集创意产业、汇聚创新人才,为提升北京市和石景山区产业发展水平,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供“动力引擎”。

注语:”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石景山科技园的立园之本

记者:一个具有良好口碑,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的科技园区是吸引知名企业的有力保障,石景山园在建设品牌园区方面获得了哪些经验与成果?

李艳:2008年初,石景山科技园与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一起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科技园区”称号。

在吸引知名企业方面,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规模企业入驻园区:引领我国音响视频产业升级的华录集团,占据视频播放软件半壁江山的暴风网际,成立一年即推出五款游戏、被风险投资宠爱有加的网游弄潮儿蓝港在线,带动总部整体业务新一轮发展的搜狐畅游天下,还包括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荣喜科技、通融通信息技术、新中新诚通信息技术等等,他们为园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腾飞之翼。

特别值得一提的,部分园区企业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已被用于奥运场馆建设、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企业为载体,园区吸引、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曾被评为中关村IT精英的李峰和被称为网络王子的刘岩,有“游戏产业新锐人物”王峰,有号称“视频整合者”的冯鑫,有打造民族动漫原创产品的著名动漫企业家陈功了,有引领网络游戏开发技术的谢成鸿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注重园区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记者: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刚走过两年,他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不言而喻。能否保持石景山园区在未来的高速增长,更多的有力保障是什么?

李艳:围绕“招商引资、安商富商、开发建设、环境发展”的工作重点,我们将实施“四大战略”:

第一,环境优化战略。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园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搭建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园区软硬环境,为企业进驻、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第二,龙头带动战略。园区将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引进国内外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加速产业资源和要素集聚。

第三,品牌营销战略。园区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塑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鼓励创新产品研发出口,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园区形象、扩大园区影响。

第四,人才支撑战略。园区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引才计划、特殊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工程和项目,已培养凝聚了一批金融、房地产、信息等新兴专业的科技人才。下一步,将针对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迫切关心的问题加大服务力度,解决人才进驻发展的后顾之忧,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注语:围绕“环境改善优化、龙头企业引进、品牌形象提升、人才智力支撑”四大战略,实施“招商引资、安商富商、开发建设、环境发展”四项重点工作。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势,做好面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布局,提升发展体系、行政管理机制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力,使各地区能运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更好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环境。

1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6年2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提出:“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1]。”至此,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及文化发展体系,提升农村地区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市场资源整合能力,为未来阶段农村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及发展条件,成为新时代农村地区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发展需求角度来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变了传统城乡融合发展结构,提高了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网络构建的主导能力。实现对农村地区发展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弥补早期阶段农村社区建设改革存在结构性缺失,解决使农村地区行政管理职权分化问题,为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卫生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夯实基础。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非单一在原有体系上进行改革优化,而是从发展结构上作出调整,将农村地区农户衣食住行与城镇地区进行对接,在不改变原有生产劳动方式及社会基础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提升农户总体生活质量,强化农户生活幸福感及获得感,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环境经济及产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深入分析予以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多数集中在行政管理及资源分配两个方面,做好对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并制定科学的资源分配方案,有助于深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

2.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要求在社区服务、管理调度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做好协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用将多个行政村进行合并的基本模式。其中,各地区社区服务、管理调度及社会福利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制定福利补贴标准、规范社区服务体系及优化管理调度模式,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思考的问题。从经济结构上来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使农村产业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强化农村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其社会福利标准、社区服务质量及管理调度执行性势必有所提升。但从实现环境的发展视角分析,部分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解决农村发展融合行政管理权限重叠的问题,加速农村发展环境现代化治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上限。但各地区乡村发展存在内部矛盾,仍然未能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视角下得以有效解决,内部矛盾的产生必然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影响[2]。新型农村社区专业服务人才匮乏、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单一,管理调度时效性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了后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应在充分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本特征的同时,做好对各项建设发展、管理工作的优化,进一步建立长效化发展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时展接轨,并有效吸纳城乡融合发展经验,提升新时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水平。

2.2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利益分配、人力资源配置及市场资源调度四个方面。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机构与企业提供支持。但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式分析,上行经济固然对农村建设创造便利条件,但政府机构及企业同样面临经济转型及市场产业升级的压力,如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权划分,并在合理范围内为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则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考虑的问题。利益分配主要指农户之间居住资源及经济资源的分配。部分地区大刀阔斧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改革,基于大拆大建进行农村改造。该方式的确加速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但不利于对农户核心利益诉求的满足,容易促使农户与政府机构之间产生嫌隙,从而,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及社会资源的调配,也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各个乡村产业优势及产业发展需求不尽相同,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要以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居住条件等作为底层建筑。因此,有效发挥不同地区产业优势,强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对于缓解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及市场资源调配矛盾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3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诸多便利。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充分影响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化、中心化及统筹化三个方面。其中,不同建设特征也代表了不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模式。未来阶段,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要充分做好对不同发展模式下建设经验的积累,开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视角,为未来阶段更好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总体实效性提供有利保障[3]。

3.1产业化

产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产城联动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该模式利用对产业资源的聚集优化,优化本地区产业资源配置,降低传统模式对产业发展的限制,使各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一体化联动。通过对人口资源的社区化集中,提升农村地区对部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改变农村土地资源闲置及居住资源紧缺的问题。基于产城联动模式的构建,充分加速土地资源的流转,优化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生态,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则给予农户更多的居住选择权,帮助农村环境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单一土地资源结构对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限度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需求,为后续阶段强化各地区产业建设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中心化

中心化是指由乡镇企业与政府机构协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用产业资源、服务资源及配套设施的集中化管理,进一步打造以农村地区中心发展为载体的舒适生活圈,围绕对优美环境、良好服务体系及多元市场生态的建立,实现对农村地区发展面貌的改善[4]。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建立中心化发展模式,实现将资源共享理念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有效运用。中心资源的共享可以更好控制成本支出,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多位一体发展,使政府资源、民间资本及商业资本等均可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民间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加入,将为提升农村地区生活质量及改造生活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需求与企业利益诉求充分契合。以此,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高水平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3.3统筹化

统一协调、统筹管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传统模式下农村行政管理,存在管理结构单一及管理覆盖范围不足问题,部分地区由于行政管理职责划分缺乏合理性,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三不管地带,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改造因此受限。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管理,则将管理职权进行统一分配,提升各地区行政管理执行力,实现行政管理全面性覆盖,为农村地区市场发展统一规划、社会资源统一调度及产业资源协同配置等奠定良好根基。因而,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效化视角来看,统筹化管理是基于大局观视角,为农村社区建设及环境发展改造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农村生产水平、生活质量及生态治理等多方面提升,进一步满足新时代农村地区建设发展需求,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化对接。

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及科学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改变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提升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优势,强化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优化,明确行政管理及社区服务定位,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总体社会服务质量,有效为农户及企业发展提供社会保障。以此,排除农户及企业的后顾之忧,丰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服务功能,为后续阶段政府机构进一步从多个视角提供发展政策的支持创造条件。

4.1优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

面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好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优化,有助于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农村发展资源的整合提供良好机遇。因此,各地区应围绕协同共助、合力助推的中心思想,优化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基于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发展优势及助力产业融合,改变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结构,确保新型农村社区能持续为优势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进一步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另外,新型农村社区对于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优化,不应采用一以贯之的发展改革理念,要在不影响当前产业独立发展的前提下,做好多方面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试点改革,适时做好对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基于产业发展中弹性化策略的运用,为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5]。从而,化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经济矛盾。

4.2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精准定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面向提升农户生活质量及为农户生产劳作创造便利条件两个方面做好行政管理规划,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内容制定科学方案。在此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摒弃传统行政管理及社区服务理念,面向农村发展的城镇化对接构建行政管理新体系,并根据各个行政村行政管理工作现状,统一行政管理工作标准及内容,实现各个不同行政村之间行政管理工作的步调一致。避免在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及管理调度等方面产生严重的差异化问题,使农户能真正意义上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受益者,降低外部因素干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的影响,促使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达到更高水平。

4.3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视角下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面向企业、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及农户等提供经济、人力资源及市场资源方面支持,降低新型农村社区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结构性阵痛问题,使企业、教育机构及农户等能尽快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新环境,排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阻碍。为此,政府机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第一,政府机构应面向企业、医疗机构及教育机构等做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卫生发展、文化建设及环境治理等要求,做好与企业、医疗机构及教育机构的对接,缓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改革中存在压力。第二,政府机构应为农户及农村就业人员发放住房、失业及医疗等方面经济补贴,加速农户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基于政府兜底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6]。

4.4丰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服务功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变传统农村发展结构,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及现代化发展水平。为更好提升新型农村社区中农户生活品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注重对社会服务功能及行政服务功能的完善,切实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有效性,确保相关水、电建设及治安管理水平能达到较高标准,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另外,丰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功能,不仅要面向外部发展做好合作,同时,也应针对内部经济发展循环及本地区农业资源开发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发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优势,从生活环境、经济水平、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提升农户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同感,使农户在新型农村社区环境下能更好履行自身义务及社会责任,提高农户基础生活幸福感。

4.5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倾斜与政府支持

政府做好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倾斜,可以更好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降低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制约,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多元化、系统化及科学化推进。对此,新型农村的社区建设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合理做好行政村管理融合的决策,最大限度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保证农户核心权益。在充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夯实基础的同时,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上限,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为未来农村发展转型做好充足准备。除此之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根据当前发展需求,持续做好合村并点工作的深化,既要发挥各个机构及各个部门社会服务功能,也要维持良好发展改革秩序,进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视角下的良性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极大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迈入时代新纪元。各地区应紧抓时代机遇,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管理协调及发展优化,加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改革,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7):6.

[2]王生章,崔佳慧.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初探[J].行政科学论坛,2018(10):47-50.

[3]张艺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与转型路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8.

[4]魏文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融合探究[J].南方农业,2021(17):3.

[5]王思瑶,马秀峰.新型职业农民人文素养提升的应然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1(8):76-80.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服务贸易;嘉兴经济

一、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嘉兴市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也不断发展壮大。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形象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成为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业态。从总量规模来分析,2014年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5190.54万美元,其中出口108817.92万美元,占53.03%;进口96372.62万美元,占16.97%。2015年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5190.54万美元,其中出口126500,58万美元,占总量比61.65%;进口100388.72万美元,占总量比38.35%。2014年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0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6.25%,进口同比增长4.17%。

二、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SWOT分析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结合嘉兴服务贸易的现状,运用SWOT方法对嘉兴服务贸易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加以考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服务贸易涉及各领域,旅游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服务外包)、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运输服务为浙江省服务贸易前四大重点领域。

(1)优势(Strengths)。嘉兴服务贸易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空间大,服务业消费力度大;嘉兴工资水平不高,商业成本较低;嘉兴海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网密集,航空设施也迅速发展;嘉兴是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可发展旅游服务业。

(2)劣势(Weakness)。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嘉兴市场需求层次也变高;嘉兴的本科院校只有嘉兴学院,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产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度不够高,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嘉兴的现代化设施不及杭州、宁波等城市,高科技设施普及率不高。

(3)机会(Opportunity)。在经济发展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服务业需求巨大,市场容积大,发展前景好;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服务业;杭州、宁波等城市成本较高,嘉兴承接发展机会。

(4)挑战(Threats)。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服务业发展较快,较成熟;湖州、金华等地也在竟相发展服务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三、嘉兴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力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新业态下的国际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为了紧跟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市在國际服务贸易给予大力推进和培育并发展呈现崭新趋势。在“互联网+”新业态的背景下,我市以其地理位置的先天有利条件在运输物流业正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商贸市场为切入点的物流体系。

四、提升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的对策

(1)发挥嘉兴比较优势,推动嘉兴国际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嘉兴地区周围的交通路线飞速发展,使得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资源、信息交流的更加方便与快捷。在长江三角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使得嘉兴很快成为长三角地区信息、资源、人才等交流发展的中心站点,沪杭高铁的发展拉近了上海、杭州、嘉兴三个城市的距离,在时间上实现了“同城”,嘉兴更应该把握住上海、杭州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并且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嘉兴相对于杭州、上海、宁波、苏州、南京等地区,物价较低。

(2)完善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业FDI引进和消化机制,促进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优质发展。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效运作的关键。国际服务贸易业FDI的改进,改善了嘉兴的资本质量,带来了新的服务项目、新的投资工具和新的管理方法,有力提高了嘉兴服务部门的供给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推动了嘉兴服务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引进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服务部门,来弥补嘉兴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外资同一般的民营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拥有全球化的培训网络和良好的培训机制,能够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以及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声望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将吸引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要引进技术,从而掌握所引进技术的要点,促进嘉兴经济的发展。其次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通过技术引进、研究与开发以及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这一系列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利用自身临近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地理优势,积极接受并承接来自上海的高端产业转移项目,挖掘上海的各项经济资源,开展沪嘉平台的对接,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已经树立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将更多的嘉兴企业推向国际。

(3)建立嘉兴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示范园,鼓励嘉兴国际服务贸易集群发展。为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嘉兴建立了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示范园。促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推动和引领全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开展业务帮带活动,增加服务贸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龙头企业引进嘉兴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园,注重龙头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坚持“招大引强”的战略。

(4)引入现代服务营销理念,激励嘉兴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交易场所、拓展了交易时间、丰富了交易品类、加快了交易速度、简略了中间环节。现代服务营销理念与互联网模式进行捆绑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流动速度,也为嘉兴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一.一游览特点

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地处京、津、唐、张中心肠带,交通便利,并素有“华北之肺”的美誉,是北京以及天津的后花园,极具游览潜力。不久前,疆土经济发展钻研中心、亚太环境维护协会等联合评定的“中国深呼吸小城一00佳”中,兴隆县被列为“标致中国疆土气候旅居咭片”之1。兴隆游览的主要卖点就是自然融洽、绿色生态、避暑摄生,能够实现环境与人的融洽共处,衍生的游览产品有地质科普游、森林峡谷观光游、水上休闲游、养老摄生游等,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游客来此游览、避暑、休闲。归纳起来有5大特点:纯粹环境、最美星空、后龙禁地、灵秀山水、林果之乡。

一.二发展示状

兴隆县把“生态立县、游览兴县”作为首要战略,鼎力发展生态游览经济:目前已经经营业的景区有六家,有二家在建行将营业,分别为雾灵山部级自然维护区、兴隆溶洞国家AAAA级景区、6里坪国家森林公园、青松岭峡谷景区、奇石谷景区、红河飘流、10里画廊景区、天子山景区,其中国家AAAA景区一个、AAA级景区三个、省级景色名胜区一个;全县有4星级酒店一家,3星级酒店二家,准4星级酒店一家,准3星级酒店二家,经济型酒店以及景区度假村一五家,招待总床位到达五000张,总餐位六000个;乡村游览农家院发展到五00家(其中,市级星级游览农家院八二户),旅行社三家,旅行社门市部四家,游览土特产品经营者一0余家。二0一三年招待游客一三0多万人次,实现游览综合收入八.三三八亿元。但是在发展之余,游览业所存在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游览配套设施不完美,游览淡季问题,媒体宣扬力度不够等。在知识经济波澜汹涌、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兴隆县游览业营销、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尤为凸起,游览的传统模式以及信息时期的电子商务模式急需寻觅结合点,实现游览产业商务模式转型。

二游览电子商务分析

二.一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是树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商品或者服务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流动。是传统商业流动出产、库存、流通、配送、交易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通过使用资源同享平台(企业内部网、互联网、信息数据库)公司内部、公司以及供应商、公司以及客户、公司以及合作火伴之间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即消费者实现网上购物、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火伴之间实现网上交易以及电子支付,企业内部实现出产管理系统电子化、网络化。

二.二电子商务发展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民人数不断增添,产业范围迅速扩展,新型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截止到二0一四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经到达六.五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到达四七.九%;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范围达一三.四万亿,是二00九年的三.六二倍;中国游览在线市场交易总范围到达二七九八.二亿元,是二0一0年的四.三五四倍。可见,中国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从市场交易范围上看要快于平均水平,说明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更加迫切。

二.三游览业以及电子商务的结合

游览电子商务应用互联网以及先进的通讯技术整合1个游览企业或者者1个游览区域内部以及外部资源,使处所区域性的游览成为整个游览网络的1个节点。处于每一个节点上的游览企业既独立又互相联络,资源同享,从而发生范围效益。在这个游览电子商务网络中线下游览产品以及服务可以在线以及销售,游览消费者以及游览企业取得1个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增强了游览出产以及消费信息的沟通以及时效,使游览业在网上开辟出新的市场,游览产品以及服务取得新的市场流通渠道,从广度以及深度扩展了游览业的市场规模,降低了游览业的运营本钱,拓展了利润空间,从而推进游览经济发展。

三兴隆县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示状

电子商务利用于游览业,可以极大地推进兴隆县游览业的发展,使兴隆县成为京津冀区域绿色生态游览以及健康游览的首选地之1。但是,兴隆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尽人意。

三.一网站功能处于电子商务低级阶段

兴隆县游览景点、酒店、游览产品销售公司、旅行社等的网站建设流于情势,只是简单地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线上,而且信息更新缓慢。仅有患上兴隆县游览咨询网、雾灵山游览官网等网站也只拥有简单的介绍宣扬功能,网上预订、在线购买功能其实不健全,而更多的像6里坪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飘流、兴隆溶洞、奇石谷等景区景点在百度中还搜寻不到他们的网站,就更别说在线交互功能了。

三.二游览资源缺少网络整合,网络安全与支付结算尚需完美

兴隆县游览资源丰厚,但在线上却表现的10分扩散以及匮乏、根本不成范围,究其缘由就是缺少1个拥有处所特点实效性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对于线下线上游览资源进行整合。因为线上游览资源扩散,电子商务以及游览业脱节,网络安全以及在线支付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患上不到解决,这就成为了禁锢兴隆县游览业发展的瓶颈。

三.三缺少电子商务专业人材

尽管兴隆县已经经以及游览职业学院达成人材培育规划,但远水不解近渴。外部引进以及内部培育既懂市场又懂管理、既懂游览产业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材,是兴隆县发展游览业,实现游览电子商务的重要任务。

四兴隆县游览电子商务发展对于策

四.一政府主导,树立内部同享、外部沟通的游览产业信息数据库

政府出面树立1个功能强大、内部份工明细、外部沟通全世界的游览业信息数据库,把扩散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提供1个应用信息技术、取得各类信息的环境。为游览企业以及游览消费者提供利便、快捷、优质、安全的服务。并充沛应用财政、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手腕引导匡助游览企业树立游览资源信息采集、、更新以及应用的长效机制,保障游览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四.二行业推动,树立电子商务平台

在游览产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或者由行业协会组织、或者由政府出面、或者者由兴隆县游览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将各个游览企业的线下线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1个功能强大、利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这个在线游览交互平台,游览消费者可以公道地支配游览行程,还可以在线完成订餐订票、旅店订退等业务,真正享遭到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1.1旅游特色

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地处京、津、唐、张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并素有“华北之肺”的美誉,是北京和天津的后花园,极具旅游潜力。不久前,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联合评定的“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兴隆县被列为“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之一。兴隆旅游的主要卖点就是自然和谐、绿色生态、避暑养生,能够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处,衍生的旅游产品有地质科普游、森林峡谷观光游、水上休闲游、养老养生游等,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游客来此旅游、避暑、休闲。归纳起来有五大特色:纯洁环境、最美星空、后龙禁地、灵秀山水、林果之乡。

1.2发展现状

兴隆县把“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作为重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目前已经营业的景区有6家,有2家在建即将营业,分别为雾灵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兴隆溶洞国家AAAA级景区、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青松岭峡谷景区、奇石谷景区、红河漂流、十里画廊景区、天子山景区,其中国家AAAA景区1个、AAA级景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县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准四星级酒店1家,准三星级酒店2家,经济型酒店和景区度假村15家,接待总床位达到5000张,总餐位6000个;乡村旅游农家院发展到500家(其中,市级星级旅游农家院82户),旅行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土特产品经营者10余家。2013年接待游客1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38亿元。然而在发展之余,旅游业所存在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淡季问题,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在知识经济波涛汹涌、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兴隆县旅游业营销、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尤为突出,旅游的传统模式和信息时代的电子商务模式急需寻找结合点,实现旅游产业商务模式转型。

2旅游电子商务分析

2.1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商品或服务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生产、库存、流通、配送、交易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通过使用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内部网、互联网、信息数据库)公司内部、公司和供应商、公司和客户、公司和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即消费者实现网上购物、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实现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企业内部实现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化、网络化。

2.2电子商务发展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民人数不断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新型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是2009年的3.62倍;中国旅游在线市场交易总规模达到2798.2亿元,是2010年的4.354倍。可见,中国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从市场交易规模上看要快于平均水平,说明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更为迫切。

2.3旅游业和电子商务的结合

旅游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的通信技术整合一个旅游企业或者一个旅游区域内部和外部资源,使地方区域性的旅游成为整个旅游网络的一个节点。处于每个节点上的旅游企业既独立又相互联系,资源共享,从而产生规模效益。在这个旅游电子商务网络中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在线和销售,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获得一个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增强了旅游生产和消费信息的沟通和时效,使旅游业在网上开拓出新的市场,旅游产品和服务获得新的市场流通渠道,从广度和深度扩大了旅游业的市场范围,降低了旅游业的运营成本,拓展了利润空间,从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3兴隆县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可以极大地推动兴隆县旅游业的发展,使兴隆县成为京津冀区域绿色生态旅游和健康旅游的首选地之一。然而,兴隆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尽人意。

3.1网站功能处于电子商务初级阶段

兴隆县旅游景点、酒店、旅游产品销售公司、旅行社等的网站建设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线上,而且信息更新迟缓。仅有得兴隆县旅游咨询网、雾灵山旅游官网等网站也只具有简单的介绍宣传功能,网上预订、在线购买功能并不健全,而更多的像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漂流、兴隆溶洞、奇石谷等景区景点在百度中还搜索不到他们的网站,就更别说在线交互功能了。

3.2旅游资源缺乏网络整合,网络安全与支付结算尚需完善

兴隆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在线上却表现的十分分散和匮乏、根本不成规模,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实效性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对线下线上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由于线上旅游资源分散,电子商务和旅游业脱节,网络安全和在线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成了禁锢兴隆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3.3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虽然兴隆县已经和旅游职业学院达成人才培养计划,但远水不解近渴。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既懂市场又懂管理、既懂旅游产业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是兴隆县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首要任务。

4兴隆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4.1政府主导,建立内部共享、外部沟通的旅游产业信息数据库

政府出面建立一个功能强大、内部分工明细、外部沟通全球的旅游业信息数据库,把分散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提供一个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各类信息的环境。为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安全的服务。并充分利用财政、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帮助旅游企业建立旅游资源信息采集、、更新和利用的长效机制,保障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4.2行业推进,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在旅游产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或由行业协会组织、或由政府出面、或者由兴隆县旅游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将各个旅游企业的线下线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这个在线旅游交互平台,旅游消费者可以合理地安排旅游行程,还可以在线完成订餐订票、旅店订退等业务,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通过这个商务平台,可以真正了解到旅游消费市场,实时掌握旅游资源消费情况,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使兴隆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真正成为旅游消费者在本地区吃、穿、住、行和游玩的指南手册,从而推动县域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4.3引进人才,提高队伍素质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一、湖北省第三产业结构现状

自1978年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以来,湖北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的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三大产业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产业结构的变动不仅反映经济发展的进程,更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果。近几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湖北省三次产业呈现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特征,产业结构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

近年来,湖北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传统行业所占份额继续下降,社会事业保持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规模逐年扩大。三大产业总体表现为:第一产业有所下降,下降趋势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的整体趋势是在稳定上升;第三产业相对发展最快,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大。

二、新兴旅游业的互动式发展

1.中国旅游产业的前景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具有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被喻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 18.5%的增长速度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2.新兴旅游业的兴起

所谓“新兴旅游业”,就是在旅游公司组织下的以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为对象的传统衣食住宿包办模式中加入网络的参与,形成以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以及现在建筑为对象的游客自助为主,旅游公司指导为辅新型式旅游发展模式。在传统的旅游业中,游客往往是在旅游公司的安排下进行有组织和时间限制的“旅游”,其具体表现为安排食宿,安排旅游景点路线,甚至强制消费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便捷,从而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旅游业也开始步入和时互联网时代。

3.以襄阳唐城风景区为例

在今年7月初,我们通过在襄阳进行实践活动了解到了新兴旅游景区唐城影视基地的发展情况。与传统的襄阳古隆中旅游景区相比,唐城影视基地并没有因为缺少古隆中景区天然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黯然失色,反而在网络的宣传和市场的开发作用下,凭借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便捷的服务一跃成为襄阳现在最为火热的旅游胜地。在唐城,你不仅能参观唐代的仿古建筑和风景,还能体验到现代服务的便捷,可以说把“新兴旅游业”中衣食住宿游玩乐各项目全部包揽。唐城影视基地的发展不仅吸引了数量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更因此带动当地各种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同时良好的服务也反馈给消费者,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玩。

三、新兴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但品牌影响力很有限。我们新兴旅游业今年来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产业化观念不足,可持发展观念不足

由于湖北省过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视文化的经济功能,导致一些相关管理部门的文化产业观念薄弱,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缺乏深刻认识。产生了文化资源多,但开发利用率不高;历史文化深厚,而宣传保护不足的现象。也使得资源的循环利用受到阻碍,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足,生态恢复能力差。

2.旅游品牌竞争力不强

在现代文化旅游发展史上,湖北省还缺乏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像广东省,有深圳“改革开放之城”的城市招牌进行开发,外国人甚至外地人对于湖北的印象大部分只有“黄鹤楼”,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有限,不足以支撑湖北这个老品牌。而且湖北省对于旅游资源文化更多还是偏向形象宣传,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措施上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从而也导致了湖北省文化旅游品牌竞争力整体不强。

3.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

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与深厚人文资源形成反差的是,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也体现不足,各地缺乏统一品牌,旅游商品且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四、新兴旅游业的建议

1.要树立抓旅游,抓大产业的意识

如何把政府的决策变为发展湖北省地区旅游业的强大动力,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机遇和发展意识。湖北省拥有较为优势的资源基础和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和兴办旅游业。

2.依托互联网+,做大数据分析,实现“免费旅游”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可以无数传统产业完美融合,迸发无限潜力。当前,新兴旅游业应该依托互联网,掌握大数据,了解游客的实质需求,才能实现旅游也跨越式的发展。未来旅游也必将是互联网+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积极的融入互联网,旅游业才不会被束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通过APP和实时数据分析,才能全面的掌握游客需求,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实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未来的旅游业也将是免费的,不仅门票是免费,里面很多基础设施使用也是免费,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着旅游带来的乐趣,实现精神的最大追求。

3.打造特色旅游加大旅游衍生品的开发,打造旅游生态圈

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原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才能对省内外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搞好旅游产品结构的调增和不断优化更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本地特色,同时要抓好节庆旅游的机遇,潜入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必须要建立起一个旅游生态圈,把各种各个地方的旅游资源整合到一块,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繁荣的旅游生态圈。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兴安岭;旅游业;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最北端,它东连绵延数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有森林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83%,森林中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我国“金鸡冠上的绿宝石”,形成了加格达奇区、塔河、呼中、漠河四大风格各异的旅游集合区。

到目前为止,大兴安岭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生态文化协会,加强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全国最北雪期最长的大兴安岭地区以一个“北”字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北极冰雪文化旅游品牌,漠河依托神州北极、神奇天象的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优势,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三届中国・漠河北极光节,北极光节系列节庆活动被列为国家首批47个公共文化体系示范项目,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为契机,吸引了万余名游客相聚北极村,大兴安岭地区也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个地方之一”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如此,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仍然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大兴安岭地区提出了“坚持高水平、高标准做好旅游产业体系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景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形象和提升整体推销能力,加快全区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步伐,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在实际的发展中却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一)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发展旅游交通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大兴安岭地区多为林区,地广人稀,旅游景区较为分散,又位于高寒,这里的道路交通发展滞后,主要以公路交通为主,但公路网总体密度较低,铁路交通有限,一些乡、县还不通铁路。在如今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的大形势下,发展滞后的道路交通势必会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吸引力产生相当程度的制约,大大的影响了游客的可进入性。公路交通的吞吐量远远无法与铁路交通相比,这种旅游交通的薄弱,也就成了制约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景区管理水平较低

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是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决定了景区的未来走势,与大多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状况相同突出的问题是政出多门,由于各种利益或管理的需要,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在发生问题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大部分景区管理人员都是来自当地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水平,对旅游景区发展形成了相当程度制约。大多旅游景区内的配套设施较差,缺乏指示牌、路标,景区内不能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服务。旅游景区产品多为观光型旅游产品,缺乏集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信息不畅,游客不能及时获取服务信息。

(三)形象建设亟待加强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在形象建设系统方面缺少详细规划、旅游理念形象模糊不清,缺少能够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展示大兴安岭地区魅力的旅游标志、标志性建筑、旅游象征性吉祥物和旅游口号。另外,当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态度不够友好热情,影响游客心情或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低,态度冷漠,这些不良因素都将影响到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形象。在旅游宣传上,由于整体旅游形象尚无统一定位,在旅游推广上便稍显乏力,加之旅游宣传意识不高,宣传方式过于落后等诸多因素大大的制约了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道路交通开发建设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旅游发展是主要保障,是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的重要手段,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可见要实现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加强旅游交通建设至关重要。旅游交通作为一个交通运输体系,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特种交通等形式。伴随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交通的作用越来越有所体现,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交通体系并加以科学的管理十分重要。

第一,将铁路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铁路交通是陆地交通的大动脉,大兴安岭地区的铁路交通网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铁路网密度,将铁路交通建设作为重点,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认识,打通铁路交通这条大动脉,改进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从而带动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公路交通建设。鉴于大兴安岭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公路交通被大多旅游者所选择,所以必须改善现有交通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条件。继续深入公路建设,打通偏远地区的公路交通,把景区之间有效的连接起来,为游客节省时间提供便利。

第三,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开设旅游景区间的专线大巴,同时配专业导览人员,为游客提供咨询讲解服务等。完善景区景点及公路站点的指示牌和站牌的设置,大兴安岭地区地广人稀,多为林区,没有清晰的指示牌很容易迷路,所以要设计一套统一化、标准化的道路旅游交通指示系统;公路沿途应设置一些卫生间为游客提供方便。

(二)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正是有了景区的存在于是引发了旅游行为的产生,因此要想使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

第一,明确景区各级管理部门责任。强化政府主导功能,景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加强合作,联合起来将责任细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共同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加强景区内部建设,完善景区服务管理。首先要对景区内部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并进行定期的升级改造,通过对景区产品的更新改造延长景区的生命周期,保持游客对景区的新鲜感,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了游客的感受,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要尽量满足旅游者获得安全、便捷、舒适、开心的旅游体验。完善景区服务,提高景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水平,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意思,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游客在服务中感受到亲切和快乐。

第三,继续深入开发建设原有景区,大力开发建设新景区。对原有景区进行深入开发,不断完善提高景区产品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多高品位、高水平的景区产品。同时,加大对新景区的开发力度,但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好景区与当地居民间的利益关系,可以考虑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来,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

(三)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于是旅游产品的推广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我区旅游形象建设。对于我区的旅游形象定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要突出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主题特色及旅游核心要素,并根据这个定位设计出体现我区旅游魅力的旅游标志、旅游口号以及具有象征性的吉祥物。

第二,通过多方面渠道进行旅游推广宣传。确定了旅游形象,必须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形象进行主动的推广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告,可以制作旅游专题节目、旅游专题片、旅游电视杂志等比较流行的方式,这种方式覆盖面广,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展现的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记忆。另一种最佳的宣传方式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就是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成了旅游宣传推广的最佳平台。网络宣传有利于旅游资讯的及时,它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更好的传播旅游信息,更近距离的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使旅游企业更好地捕捉游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鹤艺.兴安绿色通道助力林区经济.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2):83.

[2]林珂.论交通格局与旅游业.商品与质量,2011(6):59.

[3]戴新竹.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商业文化,2010(1):20.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汽车保有量 整合 科技资源 服务业水平 平台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28-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普通家庭的消费品。在加入WTO后的10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了三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人们对汽车服务认识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要求的提高,汽车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问题。

绍兴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开展信息化、技术改造与成果转化、汽车性能鉴定和咨询培训等四部分内容。通过整合维修厂、4S店、旧机动车交易中心等汽车服务企业、交管、运管等机构和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绍兴市汽车服务业水平。

1 平台的背景与意义

1.1 绍兴市汽车服务业现状

2012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089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9309万辆,总体市场不断扩大。

前几年还处于井喷期的销售市场,目前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和同质化。当前,大多数汽车服务企业在汽车后服务市场普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绍兴市汽车销售量在浙江省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目前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状况却明显没有领先于其他产业,尽管相关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业态雷同、服务同质,各服务商之间缺乏信息互通,未能发挥自身最大优势。

1.2 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意义

平台立足绍兴市汽车服务业,以绍兴市已有的汽车服务市场空间为依托,整合省内外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加强区域内汽车服务业配套服务、设施、机构建设,为全市汽车服务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2 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2.1 平台建设思路

整合省内外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全市汽车服务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带动其他第三产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强区域内汽车服务业控制中心和车主终端建设,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2.2 平台建设目标

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牵头单位,以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和绍兴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为共建单位,依托绍兴汽车服务业产业环境,建设绍兴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推进汽车服务业信息化发展,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管理团队,为车辆提供事故和性能鉴定,为汽车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与劳动力升级,实现服务创新、技术改造与成果转化、汽车性能鉴定和培训服务的汽车服务业集群,促进汽车服务业技术创新,实现传统汽车服务业的结构升级。

3 平台建设的内容和服务模式

平台针对目前绍兴市汽车服务业存在的消费者信息服务多元化需求、具体服务项目的品质化需求,以及企业专业型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行汽车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与成果转化、车辆鉴定、培训咨询等内容建设。

依托绍兴汽车服务业产业环境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学科基础,分期建设绍兴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先进的可提供车主服务的车载终端,可实现汽车使用行为统计信息(即汽车信用)数据存储且能向汽车服务企业提供咨询辅助的控制中心,实现传统汽车服务业的结构升级。

4 平台愿景

在三到五个建设周期内,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平台设施体系,四个子平台的各个项目得到全面开展和实施。平台设施得到完善和提升,建设布局较为完整,能够全面支撑汽车服务业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设施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一大批设施的技术指标居省内领先地位;设施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设施科技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取得一批具有较大经济推动价值的科研成果,催生一批具有变革性、能带动产业升级的企业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四个子平台,提升绍兴汽车服务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绍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2011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绍兴日报,2012.

[2] 赵泽良.绍兴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绍兴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政策汇编.2010.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支付

一、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一)永兴县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截至2016年底,永兴县人口约69.6万,农村人口28.3万,农村人口占比40.66%;永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77.6亿元,其中农村地区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比39.72%;永兴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度达到39.43%。由此可以看出,永兴县农村地区电商市场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电商企业发展势头迅速,市场前景看好。一是地方电商企业发展迅速。据调查,2016年永兴县电子商务公司规模达到了8.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6.7%;从业人员达2500人,比上年增长150%。目前,永兴县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主要以果联金服、联合国银为代表。以果联金服网络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目前规模1865.4万元,销售商品以冰糖橙等农副产品为主,截至2016年底,该企业实现净利润286.5万元,同比增长33.01%;客户数量13.57万人,同比增长56.8%;交易额1865.4万元,同比增长48.48%。二是电商企业产品地方特色显著。截至2016年底,永兴冰糖橙网店有230余家,银制品网店有108余家。在永兴县的电商企业销售产品中,冰糖橙、银制品、大布江拼布绣等地方特色产品销售量占永兴县网络销售总额的71.9%。三是地方电商企业前景看好。据统计,2016年永兴县电商交易额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永兴冰糖橙线上销售比重由2015年的10%提高到20%以上,营业额提高了17%,果农直接增收35%以上。银制品线上销售比重占13%,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网上交易额4.6亿元,同比增长53%,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永兴县金融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情况

农村电商作为一种较新的经济模式,在发展初期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为此,永兴县金融行业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求推进农村电商行业持续发展。一是创新信贷产品。永兴县金融机构针对农村电商的特性,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为农村电商企业发展助力。由于现有电商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在永兴县政府的支持下,永兴各金融机构分别推出了“掌柜贷”“助保贷”“融e购”“银保贷”“网贷通”等业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末,永兴县各涉农金融机构支持电商领域贷款余额16220万元,同比增长20.26%。二是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目前,永兴县各金融机构共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69台,POS机2289台,设立助农取款点451个,农村金融服务点487个。近年来,通过安装ATM机、便民自助终端、POS机、电脑、LED显示屏、配置产品演示设备、业务流程示意图等综合设施,配备专业电商人员,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小额存取、便民缴费、快递收发等电商配套服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硬件支撑等问题,为实现电商下乡,服务到村提供了支持。

二、金融支持电商进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农村电商支付体系

一是支付终端设备覆盖率偏低。虽然在永兴县政府、人民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推进下,永兴县农村地区支付设备总体的覆盖率仍然偏低,尤其偏远农村地区,很多尚未铺设支付设备网络,由于缺乏便捷的支付渠道,偏远地区推广农村电商难度较大。二是偏远地区支付网络铺设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由于其盈利性,在铺设支付网络设备时会对该地区的铺设成本进行考量,偏远地区多存在道路不畅,山地崎岖,人口稀少等情况,设备铺设难度大,铺设成本较高,降低了金融机构提高偏远农村地区支付设备覆盖率的意愿。

(二)信贷支持电商企业乏力

一是缺乏适合电商发展的信贷政策和产品。据调查,截止2016年底,永兴县辖内金融机构仍缺乏专门为电商企业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电商获取信贷支持这一块仍然存在很大空白区,大多数电商企业获取信贷支持只能通过以个人借贷名义或者走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二是农村电商企业缺乏信贷抵押物。目前永兴县农村电商行业刚起步不久,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除去已初具规模的几家电商企业以外,仍以网上开虚拟店铺,没有实体店的店主居多,由于缺乏实体店铺,又不足以形成自有品牌,没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在获取信贷支持时缺乏抵押物,为融资增加了阻碍。

(三)农村电商市场推广难度大

一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尽管永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与电商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因素及地域因素影响,目前总体涉农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健全,网络设施不够健全,网络普及度偏低,难以登陆电商贸易平台,这些困难为打通农村和城市的供需关系增添了阻力。二是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物流配送是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偏小,物流公司在农村地区覆盖率比较低,购买的商品无法送达上门,丰富的农产品难以运送出去。同时,部分村庄因经济因素,没有实现全村通路,这也一定程度增加了运输成本,致使物流公司迫于成本压力难以在该地区设立网点。三是消费群体接纳度有限。由于农村地区整体文化程度较城镇偏低,对网络平台的运用仍然不熟悉。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对电子设备和网络了解不足的老人或对新兴事物接纳能力较弱的群体,他们对于网络销售模式感到非常陌生,不够信任互联网交易模式,这些因素为推广电商市场增添了阻碍。

三、相关建议

(一)积极推进

“三站融合”工作。永兴县作为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试点县,正在努力创建全国电商金农村综合示范县。借此契机,积极推动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合作共建,打造“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与电商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引导服务站点进行物理整合。已分别建成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电商服务站的行政村,要引导金融机构、电商企业对现有服务站点布局进行优化。二是规范服务站点联合管理标准。已实现电商服务站与金融扶贫服务站或助农取款服务点融合共建的站点,由金融机构、电商企业协商共同管理,降低服务站点运营风险。三是完善支付基础服务。协商金融机构对服务站商户免押金安装POS机具和自助支付终端,对现有POS机具进行升级改造,实行业务手续费优惠。

(二)创新农村电商信贷机制和金融产品

一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信贷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根据农村电商规模小、资金薄弱、起步晚等特点,灵活制定适应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机制。并积极建立适应农村电商企业的信用评级、信贷流程和风险控制等规章制度,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融入到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业务中去,方便电商企业和创业者融资创业。二是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电商业主有效抵押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农村电商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利用支付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资源开展金融创新,探索以农村电商线上线下支付交易流水数据和资金结算为授信依据的“POS贷”、“流水贷”等电商融资产品。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引导金融机构作为主办行,围绕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新兴业态,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信贷投入,有效促进规模经营,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稳定脱贫。三是加强信贷政策推进。人民银行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信贷政策,协助商业银行加大对电子商务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推进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将电子商务作为信贷扶持的重点,降低信贷门槛,有效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开展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与电商服务站融合共建工作较为突出的地区,人民银行在扶贫再贷款示范点、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创建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优化电商支付环境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0篇

日前,由保监会和市政府联手打造的“部级保险产业园”落户石景山区。产业园占地面积64.5公顷,将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吸引全国各类保险业态及新兴金融机构聚集,构建保险业集中发展区域。

像这样的金融相关产业,近期频繁布局石景山,区内金融机构已过百家。各类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一条“金轴”正崛起在长安街西端。

金融产业开始发力

2013年6月,本市《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其别提到“推动现代金融业集聚发展,加快长安街西延线金融创新要素聚集,推动国家保险产业园重大项目落地,吸引全国各保险公司总部、数据中心、外包中心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聚集石景山区。”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确石景山区发展金融的产业方向。

业内曾有这样的疑问:作为工业老城,石景山区发展保险这样的金融产业会不会是空中楼阁?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区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首钢转型调整后留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充分显示了该地区巨大的市场潜能,石景山区因势利导,把金融作为重点服务产业来抓,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点石成金”之路。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1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全区二产、三产结构比为38:62。其中,二产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3.7%;三产实现增加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8.3%。

1-5月,石景山区第三产业收入、税金稳步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据初步统计测算显示:1-5月,全区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实现收入544.1亿元,各项应交税金为1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0.5%、18.8%和9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较高幅度的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石景山区按照差异定位思路,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打造特色金融发展集聚区,金融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1-5月金融业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3.7%,在三产中的比重为8%,环比提升6.8个百分点;拉动三产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由三产中的后三名成长为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前三甲行业;各项应交税金为3亿元,同比增长143.3%,在三产中的比重达23.8%,成为三产中纳税的第二大行业,拉动三产增长16.7%;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48.8%,在三产中的比重达62.5%,是三产中实现利润最高的行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71.8%。

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以及在三产中比重的显著提升,与石景山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密不可分。1-5月石景山新引进的重点金融业企业实现的收入在金融业中所占比重达84.8%,拉动金融业增长了92.1个百分点,对金融业的贡献率达88.7%。

金融机构加速聚集

通过吸引创新型金融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围绕长安街西延长线这条交通优势主轴,石景山区强力布局金融产业,打造“长安金轴”。

现代金融产业在石景山发展得如火如荼。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5.2亿元,同比增长12%,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已达25%,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成为石景山真正的支柱产业。在向着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的快车道上急速行驶的石景山,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近两年,偏爱核心城区的金融机构,开始纷纷布局石景山,目前已有过百家进驻。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石景山,天安人寿保险公司总部更是从上海迁至石景山,填补了石景山区区域总部型金融机构“零的突破”,不仅刷新了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新的纪录,也成为“金融扎堆石景山”的又一个缩影。

此次国家保险产业园“眼尖”地选择了石景山这块发展宝地落户,相中的地理位置也是优势“抢眼”,选址在中关村石景山园的北I区,紧邻西山处和西五环路,浅山区优势明显,群山相映,绿水依依,交通便利,是名符其实的京西“价值洼地”。

产业园将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吸引全国各类保险业态及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并将着力构建完善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承担保险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重点吸引各类保险机构聚集,支持各保险公司设立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将保险产业园打造为国家保险产业聚集区、保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文化引领区。

近年来,石景山区金融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RD绿卡”制度针对金融企业制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金融机构不断积聚,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总部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相继落户为石景山区金融业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前5个月,石景山区纳入日常统计口径的40家金融企业资产总计964.9亿元,同比增长109.9%;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3.4%;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48.8%;各项应交税金3亿元,同比增长143.3%。其中今年引进重点企业落户以来实现收入接近17亿元,税金近1亿元。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扩大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规模。按照差异定位思路,进一步完善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制定金融产业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打造特色金融发展集聚区,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发展水平。

背景资料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1篇

1 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信息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加

我国信息产业20世纪以来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目前,信息服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2信息服务产业企业持续增加,形成了企业生态体系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信息服务产业的政策出台背景下,信息服务业的企业生态体系建立逐渐形成,规模迅速扩张、实力持续增强,同时,带动了中小信息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中型企业、创业企业的发展格局。

1.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以前我国信息服务产业以计算机、信息服务设备、通信产品为代表,产业发展层次相对不高,产业发展主要依托消费类电子产品支撑。近几年来这种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型。同时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的人员结构素质也不断提高。一方面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很多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进入了信息服务产业的领域,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专业领域的人才培训和储备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2 我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跨界竞争激烈加剧企业转型压力

从IT产业发展形势看,软硬件服务一体化正逐步演变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行业巨头跨界转型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新兴业态发展对IT服务企业形成潜在的巨大冲击,从而加速企业进行转型。由于业务长期集中在低端集成实施领域,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没有清晰的认识。企业在转型初期也面临着利润下降、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成效的挑战,导致基于新兴业态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发展缓慢,营收规模增速放缓。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业绩分化严重,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与资金基础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业务发展情况良好,中小企业生存前景不容乐观。

2.2新兴业态中行业应用步伐缓慢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但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缓慢,缺乏企业市场应用。

第一,新兴领域仍在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云服务企业面向个人的服务以免费模式为主,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吸引用户和流量,而可以收费的企业级客户尚未适应用租赁模式和云计算应用来构建自己的IT环境。

第二,我国新兴领域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市场期望。目前我国云服务企业在服务可靠性、服务流程合理性、服务界面易用性、服务协议规范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数据企业对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把握尚不成熟,总体以跟随国外企业为主,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2.3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在云计算方面,目前云安全发展相对滞后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位置不清楚、数据隔离不清晰给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一定难度。基于新技术和新应用模式的云服务存在新的安全风险,并且云平台上可以运行多种多样的网络应用,也可能带来各种不同的安全威胁。如何通过适应云计算模式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成为云计算时代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大数据方面,大数据集聚大大提高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原有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难以形成有力保障。同时,我国在大数据信息安全方面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相关的条例、法规、章程、意见较少,并且约束力不够,尚难建立起能够兼顾安全与效率的数据开放、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展望

3.1 产业规模增长有力,转型稳步推进

在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维持高增长同时增速小幅放缓的健康发展态势。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稳中趋缓,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继续保持全行业首位。

在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产业资金等多方面有力因素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保持有力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成效逐步扩大,产业得到新的驱动力量和发展机会。一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二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兴科技领域,随着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代表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产业发展方向愈发明显,与传统行业融合不断深化,催生IT系统建设需求。

3.2 政策推动日益强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利好政策连续出台,有力带动产业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未来将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有关配套工作也将有序推进。

3.3 企业加速跨界发展,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加速跨界发展步伐,通过并购合作抢占新市场或补充自身短板,增强市场竞争力。

3.4 信息技术深度渗透生活生产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各领域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在深层次上改变交通、医疗、电信、能源、金融等基础领域的面貌。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2篇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占地63.6公顷,建设总面积40万平米。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配以风光宜人的“风宜广场”,努力打造部级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建筑风格采用组团围合大厅形式,并规划建设创意广场,打造地标性建筑,吸引龙头企业入驻。

科技产业创业园,占地22.11公顷,主要为历史建成区,通过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及载体新建,打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科技园,目前已有首钢NEC、理光电子和东方信联等知名企业入驻。

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中关村数字娱乐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核心,占地面积1.5公顷,依托石景山区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优势,打造品牌优势突出、服务功能齐全、创业成本低廉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新媒体基地,占地6.11公顷,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是部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项目地块一级开发已经完成,拟建设新媒体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气息浓厚的D10广场,打造园区标志性建筑,聚集新媒体企业。

科技服务园,紧邻五环路,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提供知识产权交易、投融资、商业物流、综合服务等服务。

创意科技产业园,建筑面积175.44万平方米,依托首钢搬迁调整,利用紧邻首钢总部等优势,发展科技创意产业及总部集群经济,统筹该地块开发建设。打造集工业设计、创意开发、管理结算、会展服务、信息交流、总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科技园。

新材料产业园,拥有发展新材料产业所必须的风、水、电、气等条件,建筑面积60.54万平方米,拟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的新材料产业园,吸引规模企业聚集发展。

节能环保园,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前瞻性的节能环保技术,打造特色鲜明的都市绿色节能环保园,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建筑形态与新材料产业园类似,总建筑面积23.13万平米。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3篇

本届政府以来,管委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大胆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了3个城中村的改造,搬迁企业104家、居民户5066户,迁储土地4118亩,拆除建筑物400万平方米,开工项目25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94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524户,拓宽和新建道路8.8公里,实施绿化5.4万平方米。完成政府投入42.1亿元。目前,大兴新区管理体制全面到位,市政公建设施逐步到位,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雏形初步显现。

自综合改造工作启动实施以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孙清云等领导先后多次到新区调研,对综合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2010年8月,市委政研室对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参阅>刊发调研报告—《创新引领:一片老城区的优势再造》,初步总结出了“大兴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一是坚持由零散项目开发向规模化片区改造转变,是加快旧城改造的必由之路;二是坚持建立“市级协调、区级实施、独立运作”模式,是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三是坚持运用开发区理念推进板块发展,是进一步壮大区县经济的有效载体;四是坚持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举,是落实我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的关键所在。五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点定位,超前谋划,确立大兴新区发展定位。一是联合市委政研室、市国土局等组成调研组,经过考察学习和反复论证,确定了“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种提升”、“实施三大战略”的发展战略,即以建设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商住商贸新区为目标,实现城市服务功能和新区产业结构两种提升,实施国际商贸、特色产业和低碳引领三大战略。二是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历史文脉、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及人口等要素,确立了发展商贸服务业、五金机电贸易业、商业地产三大主导产业。三是高标准编制的“两带三线九里坊”分区规划,荣获第七届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研究确定了“新汉风”建筑风格,广泛应用于新区建筑设计中,凸显了庄重、粗犷、恢弘、大气的城市特色。

(二)市区联动,大胆创新,催生规模化旧城改造新体制。在综合改造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了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改造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建立了富有大兴特色、符合发展需要的“市级协调、区级管理、独立运作”管理体制。二是明确了以区为主的运行模式,市政府批准大兴新区实行自求平衡、封闭运行,并将规划、土地、建设等几项管理事权下放给新区,为推动独立的经济功能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搭建了由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税费收入等多元化资金筹集体系,新区资金良性循环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以人为本,迁安并举,探索土地整理储备新途径。一是扎实推进企业搬迁。成立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大兴新区试点办公室,同步推进“工业仓储业、棚户区、城中村、铁路专用线”四大改造,与我市9家工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外迁开拓发展空间。二是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完成了白家口村、三民村的整村拆除。为了解除被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新区配套齐全的5处、94万平方米安置楼建设全面展开,一期、二期1524户居民已经回迁。三是整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企业搬迁和城中村改造,收储整理土地4118亩,对772亩国有土地进行了出让,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积极提升新区建设新形象。一是市政建设力度加大凸显新区亮点。先后投资10亿多元,完成了大兴东路、桃园北路、劳动北路、梨园路、永全路、重信路等9条道路拓宽改造,初步形成了“两纵三横”路网格局,有效缓解了城西北地区交通压力。其中,投资4.5亿元、宽70米的集国际商贸区、文化休闲区、综合商业区为一体的大兴东路“新汉风”商业街区建设已全面拉开。二是公建配套同步推进完善城市功能。占地34亩、投资1.97亿元,与师范大学联合兴办的大兴新区小学顺利开学;大兴新区文体中心、大兴医院、区医疗卫生服务大楼及1#热交换站、110KV变电站全面启动建设。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打造宜居新区。占地近百亩、长3.1公里的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区已启动建设,昔日脏乱恶臭的北郊城河退水明渠将变成为城市生态绿色长廊和景观休闲街区;占地4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大兴广场建成后将成为新区景观门户和休闲广场。

(五)转变方式,项目带动,努力营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以国际商贸基地、天朗大兴郡、金辉天鹅湾、丰和坊为龙头的重点项目带动新区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按照PPP合作模式,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民间合作组织、龙湖集团合作的国际商贸基地总占地482亩、总投资90亿元,项目一期龙湖(MOCO国际)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占地450亩、总投资80亿元的天朗大兴郡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20亿的金辉天鹅湾项目全面开工,占地240亩、总投资40亿元的丰和坊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二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一厅式”审批机制,在立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办理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2010年,总投资80亿元的25个项目全面开工,今年将启动总投资98亿元的23个项目建设。

二、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及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大兴新区将紧抓国家深入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商贸商住宜居新区”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板块推动、产业拉动、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商业地产、五金机电贸易业3大主导产业,努力把大兴新区打造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综合改造示范区,总部经济聚集区、新汉风特色展示区、低碳发展引领区,五金机电产业商贸流通区。力争2013年完成第一板块2.5平方公里、2015年完成第二板块2.4平方公里、2016年完成第三板块、拓展区及三民村地区共8.1平方公里的综合改造任务。主要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新区综合竞争力。一是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借助我市“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提升五金机电贸易业,发展商业地产,力争到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不低于80%。二是打造“3+1”产业发展格局,“3”,即:五金机电贸易区、低碳生态示范区、中央商务交流区,“1”,即:新型产业发展区。三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结合新区产业特点和规划布局,重点抓好第一板块内国际商贸基地、天朗大兴郡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第二、三板块、三民村地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再引进3—5家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新区开发品质,带动区域发展。

(二)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一是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按照“产业立区、商业强区”的思路,实施“一轴(大兴东路商业轴线)一带(城市景观休闲街区)一环(沿西二环—北二环—朱宏路、星火路、环城西路北段—大庆路构成的主干道商业环线)一心(核心商务区)两翼(拓展区、三民村地区)”商业发展规划,新区商业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形成国际商务总部集群、大型商贸购物集群、文化旅游休闲集群,打造市城西北商业副中心。二是以蔚蓝国际机电广场、海纳汽配市场等专业市场为中心,以星火路、朱宏路为轴线,对传统的五金机电贸易商圈进行整合升级,打造西北最大的机电产业贸易中心和中西部首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五金机电贸易平台。三是积极推进商业地产建设,依托天朗大兴郡、金辉·天鹅湾、丰和坊等商贸和地产项目,建设一批具有较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商业楼宇,发展集写字楼、商贸、休闲、娱乐、居住于一体的高品质商业地产,建设约20万人居住的精品住宅区。

(三)完善城市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桃园北路二期、劳动北路二期、文景路南延伸及规划道路等22条主次干路建设,实现与周边路网的有机连接,构建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二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施大兴广场、陇海铁路沿线绿化带建设,形成多处园林景观带,加强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建成公共绿地约16万平方米,区域绿化率达11%。三是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新区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体系和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和动态监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坚持四项统筹,促进新区和谐稳定发展。一是统筹区域联动,按照“板块带动、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以大兴新区为轴心,带动土门棚户区、大明宫区域、高陵工业园的发展和壮大,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高标准实施新区13所中小学、15所幼儿园建设,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成文体中心、汉文化体验街、大汉会馆系列馆等一批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为新区群众提供健全的就学、就医、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三是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征地、搬迁、出让和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四是统筹旧城改造与文化传承,在旧城改造中以保护和传承汉代文化为前提,在建筑风格、城市家具、园林建设中,体现“新汉风”建筑风格,塑造新区独有的城市特色。

三、2011年重点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2011年9月,大兴新区管委会完成非税收入2.6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16%;大兴新区地税所完成税收699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9%;通过管委会经发局统计上报的固定资产投资69.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9%;新开工项目125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83%;整理土地790亩,占全年任务的79%;实际引进内资3.7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5%;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139%。

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一是重点项目全面推进,20个在建项目中11个进入主体施工阶段,9个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23个,目前金辉天鹅湾、汉唐小区等15个项目已开工,完成投资7亿元。二是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完成了梨园路、永全路2条道路路面施工及仿古路灯、道路标识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实现通车,劳动北路(未央段)已进场施工;1#热交换站、110KV变电站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顺利开学,文体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区(一期)已启动建设。占地30亩的三民村公租房、限价房已开工建设,市上下达新区的800套保障住房建设任务正在顺利推进。四是土地搬迁征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白家口粮库、海纳汽车服务公司等单位的土地收储,秦宝公司、丰和坊、融侨二期等4个地块340余亩土地已进入公开出让程序。五是市城改办、市城管执法局正式向新区授权,委托管委会行使城中村改造、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六是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完成了迎世园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及花卉布展任务,多措并举加强丰禾路、永福路等路段综合整治力度,逐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下一步,管委会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对综合改造的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加快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产业立区、产业强区的理念,坚持综合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综合改造与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全力抓好土地搬迁储备、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建设及财税收入征管等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准的新区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方案设计、项目审批等各个环节严把关口。继续加强新汉风建筑风格的推广和应用,以“一路(大兴东路)、一带(城市景观休闲街区)、两广场(大兴南北广场)”为核心,打造“新汉风”区域特色。

二是做好新区产业培育。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产业立区、产业强区的要求,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在大兴东路沿线集中建设一批大体量、现代化的商业项目,共15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商贸基地一期龙湖MOCO国际项目将建成18.9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重点引进国际高端家具品牌和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打造西北地区最高端的家居生活馆和总部商务区,预计2012年建成运营;二期将建成56万平方米的商务商贸集中区。天朗大兴郡项目商业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建成以大汉会馆、卫青馆、飞燕馆等为核心的汉文化体验街区和精品休闲街区,预计2012年初建成运营。金辉天鹅湾项目商业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丰和坊项目商业面积约45万平方米,将引进华润万家、成龙影院等品牌,建成五星级酒店,预计2013年底前投入运营。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传统专业 新兴专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的工业化、城镇化正在日益加速进程,新的行业、产业、职业层出不穷,人才市场对中职教育不断提出新需求。鉴于此,一些中职学校为增强学校吸引力,纷纷增添新专业,像城市燃气技术、眼镜装配与检测、汽车维修、休闲体育等,并且很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与此同时,一批传统专业却失去了吸引力,无人问津,有的专业很难招到学生,甚至停办。社会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新的活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基石支撑。比如对于“蓝领”数控技术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所以为了与社会相适应,中职开设新兴专业迫在眉睫,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传统专业的重要性,促使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相结合,使传统专业得以延续,让新兴专业更有特色。

一、专业求新匆忙上马,盲目追新易入误区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受市场影响,一些学校也存在着部分专业设置过于求新的现象,甚至不乏“猎奇”色彩,仅仅看到甚至听说某个行业很热门就盲目开设专业,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研究、教学水平评估,不但学校没有完备的相关教学条件,而且这些行业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极易造成一些专业的“短命”和“夭折”,使很多学生耽误学习的机会,甚至影响未来的前程。一些专业的匆忙“上马”,也与学生和家长的心态有关,因为一些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追新”,重服务而轻技术,其实这是一种对新专业的认识偏见和误区,不仅误导学生的专业选择,而且形成风气后会直接影响学校的专业设置。

一个新的专业开设有这样几个要求:一是新设专业必须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二是有行业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相关行业、专业等专家参与的论证意见;三是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规范的专业名称、修业年限等;四是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而制订的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如专业调研论证报告、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教学和课程的进程表、实践性环节教学实施安排、主干课程教学大纲、配套教材等;五是有足够的开办经费。具备该专业必需的教室、实验(训)室、设施设备、实习(训)场所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六是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专业对口;每个专业一般要有1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名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2名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实习指导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人数合理,并应保持相对稳定;七是有完善的教学机构和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二、老树需要发出新芽,传统专业需要新生

旅游、酒店管理、计算机、电子电工等,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老专业,如今在新形势下,这些专业虽然“名头老”,但是课程设置已经完成了“涅”。原来旅游专业培养的导游大都是针对旅行社的需求,导游专业知识并不见优势,对于旅游景点的了解比较泛泛,他们从事的工作大都是旅游团队的服务性工作。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出游形式的多样化,选择自助游、自驾游、深度游的人不断增加,对于景区景点内的专职导游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景点的高素质专职导游都供不应求。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了“景区景点导游服务”,专门针对不同地区的景区景点培养导游员。现在学生只针对自己选择的区域内的景区景点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对区域内景点的导游服务非常熟悉,而且对于这一域的历史、文化、特色等都开设相应的讲座,这样导游员在服务于某个景区景点时,所能展示出的讲解水平自然要远远高于以前泛泛培养的导游。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很多知名的电子电工企业入住中国,而国内也出现了许多中小型电子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电子电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创立,电子行业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的还是比较传统的电子专业跟不上电子行业的发展,毕业时候只能到一些中小型电子企业的一般岗位工作,学生又心浮气躁,导致学校在以后招收该专业的学生时出现了很大的困难。第二,沿海地区电子电工的小企业很多,在招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门槛和条件,致使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电子电工这个专业学的没什么用处,学与不学一个样。第三,学校开设的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跟不上电子行业的发展,很多学校还是开设的基本的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比较传统的科目,一些比较新兴的科目如电子CAD、protel、LED等没有开设,既缺乏相关的专业教师,又缺少相关的实验实训。

类似这样的传统专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想办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发展职业,服务地方经济。

三、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相结合,开出职业教育新“奇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生活每天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首先不能落后,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职业教育同样如此,跟不上技术的更新,跟不上思想的创新只会一败涂地。对于前面提到的两点新兴专业的设置和传统专业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1.传统专业的升级

在传统技术上改进后的新兴专业,我们可以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像新兴的太阳能技术和光伏技术都和传统专业电子电工专业相关联,所以在设置太阳能专业和光伏这样的新兴专业时,我们可以在电子电工专业基础上加上太阳能和光伏所新增的技术。前面所说的数控专业也是在传统机械技术基础上进行升级的。

2.不同类型的传统专业和新兴专业的有机结合

前面分析传统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已不被学生和家长认可,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类型的新兴专业来扭转这种局面。如我们可以将电子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结合起来,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专业可以利用电子实训生产一些比较时令的电子产品或玩具通过电子商务这样的一个交易平台,把电子产品或玩具销售出去。第一,学生可以学到两种专业的基本技能,扩大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第二,加强了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第三,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的时候又多了亮点,不至于因为是传统专业而招不到学生,使得新兴专业更有特色,传统专业得以延续。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开拓创新,努力挖掘传统专业的特色,加强与新兴专业的配合,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技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增添亮色,为服务地方经济再作贡献。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三农问题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意识薄弱,建设功能不强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的服务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农村居民关于金融业务的知识储备普遍不高,造成在使用电子金融产品时难免会出现抵触与排斥。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相比于虚拟的移动支付方式和陌生的电子金融产品,使用实实在在的现金来完成付款更加安心和靠谱。农民对移动支付方式与电子金融产品的不熟悉与不信赖,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抵触感与排斥感,直接导致银行的证券、理财、保险产品以及金融衍生产品都很难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进一步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当农民去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往往都要求出示与所贷额度相符合的抵押物,但因为抵押物不符合要求而使审核不能通过,从而导致无法获取银行贷款资金的情况十分常见。在此类情形下,农民常常更加偏向于贷款利率虽高却借款快速便捷的民间借贷,以此来达到自己的贷款目的。综上所述,由于农民对金融贷款的抵触感以及贷款审批的严格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导致在农村区域下的金融服务作用往往难以发挥。目前,尽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农村金融建设已略有成就,却依旧出现了许多相关机构对农村金融建设不重视的情况。相关部门并没有正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和相关政策展开农村金融建设,直接阻碍了农村金融的顺利发展。其次,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匮乏有关机构的大力扶持,造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理论目标相背而行。与此同时,资金短缺也严重抑制了农村金融建设。寻其根本,有关部门对金融建设不够重视,造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建设和相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二)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功能欠缺

第一,农村金融的内控管理机构缺乏行动力与执行力,管理控制形式主义,其内部控制的监督防范意义被大大弱视和淡化,风险防控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责任和严格业务流程等的实现更是纸上空谈,进而增加农村金融发展的风险。因农村金融机构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往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内部监督作用未充分担负起职责,则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内在风险加重。第二,由于现阶段农村金融利益共享和风险担保与补偿长效机制仍未真正完善和运用,且农村金融机构并未依照风险隐患的差异性来建立相匹配的防范机制,尤其是当传统固有的信汇业务受到风险时,往往只能由银行进行自我承担,导致金融机构在贸易逐利的动机前缺少充分动力去匹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贷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致使银行由于对农村金融风险极为敏感而不得不对农村金融服务远而避之。第三,由于农业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易损性,且农业易受自然因素影响、人力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其投资收益相对较低,致使对该领域的投资出现了抵触或忽视。因此,在农村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往往较难,甚至容易造成本地资金外流,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服务更趋于薄弱。以农业保险为例,当前农村保险结构逐渐呈现出单一化特征,农户参保的主观能动性偏低,进而加重了农户经济风险。第四,由于受到地理环境、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明显较差,且资金收益渠道呈现单一化,整体而言,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将资金主要投入涉农贷款,在此类情形之下,若贷款农户难以全部偿还贷款,必然会导致金融风险大大增加。

(三)农村金融机构长久性发展能力不足

无论我国的金融水平如何发展进步,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向仍然是追求盈利和长久性发展。但是,当下中国农村金融机构长久性发展能力显著欠缺,其农村金融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展现,农村金融机构明显呈现出了“弃农”“离农”的趋势,甚至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的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态势,然而,不良贷款率却呈现出了参差不齐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早在2018年,其不良贷款率占比为10%和13.3%。当前态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占比为1.86%,不良贷款余额多达2.41亿元,与2018年的统计数据相比较,不良贷款率加大0.3%,不良贷款余额增加0.3亿元。2019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点总数为22.8万个,其中,涉农贷款余额累计达到33亿元,相较2018年增加7.7%,而企业和农民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8.35%和7.2%。由于缺少对农村市场的十足把握,很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长久性也背负着巨大风险与挑战,导致部分公司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提前退出了市场。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意识,加强农村金融建设

针对农村用户的金融知识匮乏以及对移动支付方式的排斥性和抵触性,应大力加强我国农村居民有关金融知识的了解和学习。首先,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制作主题广告来宣传和科普银行信贷业务的处理步骤以及其他基础金融业务的相关常识,促使农村用户能够更加了解金融服务并对其建立起一定的信任,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主流媒体都应高度关注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通过与农村基层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农村金融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基层部门还应大力加强农村金融建设。首先,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强化全体职工的建设认知、增强全体职工的专业素养,并要求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高度责任心建设农村金融和加强乡村振兴,促使农村金融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高度契合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其次,各工作人员需加强了解本地区有关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以各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主要参考依据,全面完善农村金融建设的规章制度,有依有据地处理好农村地区实际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漏洞,致力于农村金融行业根据方向和计划健康进步与发展,以努力达成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最后,还应将数字化系统与智能化系统紧密结合,并有机融入于农村金融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建设的平稳进行提供大力扶持。

(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功能

首先,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结合自己在空间位置上的优势进行广泛化、差异化以及多层次的建设。例如,对确切推行普惠金融发展、推动“三农”事业兴盛和农民脱贫增收的农村金融机构,可根据注册资本金标准、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经营地域范围等因素实施与其他商业银行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方法,为农村金融机构“排除忧愁”,促使农村金融机构毫不动摇的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地承担社会责任。其次,现阶段大力整合并改善我国现有金融结构已逐渐演变成当前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可我国仍然暴露出了农村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资金流失严重等一系列漏洞。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各大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独特和全面的监管方式,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回流。为了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流。与此同时,在整合和改善现有金融机构时,相关监管机构应高度重视和强调动态监管和内部监管,明确监管机构的有效分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监管成本。最后,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还需要得到健全与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应结合农村经济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和银行本身运营状况来设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并重点依托农村金融机构及时增强内部风险的预测、识别和解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引导农村金融规范和谐发展

首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应加速完善乡村支付、征信与网络系统,开拓与建立围绕金融诚信、社区诚信、居民诚信等为主题的现代化信用体系新架构,运用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与强调全民信用教育,结合多部门共同构建农村居民和涉农企业征信体系,创建农村个人信用的信息共享模式。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应加速建立消费维权体系,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投诉渠道和处理流程,并增强农村金融违法的惩罚力度,对不良贷款行为进行大力打击,全力保护我国农村金融秩序,加强消费者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最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应加速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领域,提高地方机构展开合作担保的水平,促进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切实保障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水平不受局限控制,进而落实农村小微企业中贷款服务的重大用处。

三、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蓝图下,农村金融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当下,通过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仍然任重道远,而为了全面发挥农村金融的支持功能,则必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意识,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功能、引导农村金融规范和谐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从而进一步助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林,温涛.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与破解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1(5):110-117.

[2]李琳.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1(22):113-114.

[3]李师语.权变理论作用下商业银行农户金融服务优化路径[J].国际商务财会,2021(1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