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商业银行;支付业务金融服务;投资理财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139-03

2009年12月2日,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北京召开的“加快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部署了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工作,拉开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设的序幕。

一、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简介

目前,网上银行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平台,客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转账汇款、网络购物、网上缴费、投资理财等多种支付活动。但是,现有的网上跨行支付属于银行间(或银行与非银行清算组织间)的协议行为,当收付款人不在同一家银行开户时,支付指令的跨行清算通过多个系统间传输或转换,有些处理环节还需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手工干预,业务处理时间较长,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支付业务的处理结果。为提高网上支付的跨行清算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网银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责,人民银行决定建设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是人民银行继大、小额支付系统后建设的又一人民币跨行支付系统。系统将主要处理客户通过在线方式提交的零售业务,包括支付业务和跨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等。系统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业务处理采用实时传输及回应机制,客户在线发起业务后可以及时了解业务的最终处理结果。通过建设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将有效支持商业银行提升网上银行服务水平,并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具有以下业务功能:处理网银贷记业务,网银借记业务,第三方贷记业务,跨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其业务运行模式与小额支付系统相似:运行时序为7×24小时连续运行,采取定场次清算的模式,设置贷记业务金额上限,与大额支付系统共享同一个清算账户等等。从业务管理方面来讲,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是小额支付系统在网上支付方面的延伸,从系统管理方面来讲,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是与大、小额支付系统并行的人民币跨行清算系统。

二、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投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是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的一期工程,它的投产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及运营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实现了商业银行间网银互联互通,提升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将各商业银行网银系统进行统一整合,通过整合,实现互联互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各商业银行的网银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网银渠道,共享一个平台,大大缩短了客户需求交易的周期,改善了客户体验,为商业银行网银业务未来的拓展与创新,创造了条件。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投产后,网银跨行支付从目前的多系统转换、处理时间长,转变为逐笔实时支付,实时向客户反馈交易结果。同时,还将突破目前对客户服务时间上的局限,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支持客户跨行查询在其他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信息,为财富管理提供更多手段。

(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使商业银行具备了第三方支付的功能,为商业银行涉足第三方支付奠定了渠道基础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除提供网银借记、网银贷记业务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第三方贷记、第三方预授权、撤销和第三方预授权确认付款以及交易状态查询等功能,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使商业银行首次具备了第三方支付的能力。

比如,商业银行的客户通过网银渠道(目前仅连接网银渠道),登录该行的网银,可以使用在其他参与行开立的银行账户(如存款账户)发起交易,完成支付业务,在此交易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就扮演了第三方的角色。

从渠道功能架构上来说,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使各上线商业银行具备了扮演第三方支付角色的技术条件,具有了同独立的第三方支付组织一样的支付能力。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在前端产品定制方面,是否有满足第三方支付市场需要的意愿。

(三)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实现了客户资源共享,对商业银行间的传统竞争模式提出挑战

支付清算公共平台的建设所引发的客户资源共享,必将带来对传统经营模式、竞争策略的挑战,这也正是“支付无边界”的充分体现。各大型商业银行基于物理网点数量多的竞争优势,随着未来支付清算平台的建立和完善(目前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仅限于5万元以下的小额资金支付),将不再成为优势。对客户的服务,将从以物理网点服务为主,转变为立体化、全方位的渠道服务,尤其是电子渠道的服务;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未来甚至包括与第三方支付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将转变为以提供亲切服务、优质产品的较量。

(四)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首次实现了贷记卡系统直通式处理,提高了贷记卡的支付效率

网上跨行支付系统投产,将首次采用直连方式与银行卡系统相连接,实现支付系统与准贷记卡、贷记卡系统与支付系统的直通式处理。客户持有中国银行的信用卡,通过网银的渠道发起支付,支付指令在系统内进行全流程自动处理。从商业银行内部流程上,减少了人工干预度,降低了操作风险,缩短了网银跨行转账、清算的入账时间,提升了商业银行贷记卡与准贷记卡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五)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一点接入人行处理中心,提高了IT系统运维效率

在人行二代网银跨行清算系统架构设计上,商业银行采用“一点接入、多点清算”模式,即全辖以直联方式,通过前置机集中一点,接入网银跨行处理中心,并维持各省行清算账户进行资金清算。此模式改变了过去商业银行各分行分别接入当地人行的方式,变成由总行成为一点接入人行的处理中心,系统结构更简单,便于集中运行和维护,节约运维成本,将显著提高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效率和水平。

三、加快发展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建议

(一)全面提升信用卡网上跨行支付功能

随着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投产,商业银行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提升信用卡网上支付功能,特别是跨行网上支付功能:

1.实现他行借记卡为本行信用卡自动还款。商业银行可在网银信用卡模块添加该功能,使客户能够通过登录网银签约登记后,将客户本人在他行开立的借记卡账户设置为在本行开立的信用卡账户的自动还款账户,每月定期由系统自动通过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向他行借记卡账户发起借记交易,收款结果可以通过本行的网银直接查询。此改进虽然不利于客户 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沉淀,但可以使客户享受到本行信用卡还款的便利,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2.实现信用卡自有存款跨行支付费用功能。由于一些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已经实现集储蓄和透支消费功能于一身,因此可以通过系统改进,实现商业银行信用卡自有存款通过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支付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费用功能,并可通过网银实时查询支付结果。

(二)挖掘教育行业需求,创建校园一体化网络支付平台

随着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投产,商业银行可以挖掘教育行业的需求,为校园创建一体化网络支付平台,建立一卡通式的网络支付系统,解决用户校内校外的各种支付问题:首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决策。其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金、组织、管理、服务、资金、技术等因素,强调通过提供统一的标准、接口、平台与工具,将学校的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涉及资金流,一卡通的支付体系必须重点考虑交易的安全性,建立控制风险的机制。最后,还需理顺学校、银行、集成设备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多赢。

商业银行可以基于校园卡,与集成设备服务商共同构造了一套网络支付平台,包括食堂就餐、上网计费、图书借阅收费、存取款功能、网上跨行支付功能。支付平台是一个中间平台,一方面连接各单位的交费应用,另一方面又连接后台多个消费卡平台。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各方账户的存款沉淀和相关支付的手续费用,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宣传,在校园内获得良好的广告效应。

(三)建设手机支付平台

目前我国拥有超过8亿的手机用户,是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手机支付已成为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的又一大潜力市场。手机支付市场目前被各大移动运营商垄断,随着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商业银行应把握机遇,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共同建设新一代手机支付平台。

天翼长城卡是中国银行和中国电信携手推出的国内第一张包含3G通讯和银联标准的金融手机支付卡。这张卡在电信手机卡中,加载了符合中国金融行业芯片卡通用标准的“电子钱包”账户。拥有这张手机支付卡的市民,相当于在自己的手机终端上建起一个移动通讯与“电子钱包”交易的综合平台,可以使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享用充值缴费、消费支付、3G通讯等便捷服务。天翼长城卡聚合了金融、电信两大领域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打造了一个手机通讯与电子支付的便携平台。它将手机支付的最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

手机金融Ic卡在便捷、安全、通用等方面的优势,将对移动支付及金融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促使科技金融服务在多方共推之下走向深远,而商业银行与运营商的合作,将获得可观的收益。以后,商业银行手机支付业务可向境外发展,目标可先瞄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市场。

(四)打造写字楼区、工业区电子商务平台

传统商业银行常常通过增设物理营业网点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银行开始“转战”电子商务市场。

随着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上线,商业银行应把握机遇,为传统银行功能的转变奠定了技术基础。

商业银行在由传统的金融媒介主体向社会支付体系主体转变过程中,电子商务为传统银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应加快业务流程创新,简化服务流程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为基础,契合了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此外,在开拓新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过程中还要求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通过外包或联盟共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强与IT企业及其他行业的联盟与合作。打造写字楼区、工业区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为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客户群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合作商户也按照当前商业银行电子商户的收费标准为银行支付手续费,这将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实现企业网银定期贷记、定期借记自助服务

目前,定期借记和定期贷记业务在多数商业银行不能通过企业网银办理,企业事先与银行签定协议,交易时向开户行提交定期借记或贷记业务纸质清单,列明收款人或付款人名称、收款或付款人账号、开户银行、合同号等项目要素,并在纸质清单上加盖单位公章。同时提交加密电子文档,开户行经办员核对相关资料后通过客服系统及小额支付行内系统处理,发送成功后生成返盘文件打出清单给客户签收。对客户而言,定期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数据格式要求高,因此交易量较小的客户宁愿选择普通汇划或收款模式。

随着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上线,商业银行应加快企业网银建设,使之可以成为企业重要的支付手段。商业银行可以将定期贷记、定期借记业务加入到企业网银中,通过相关的格式审核程序和风险防范程序,让企业可以通过网银办理定期业务,同时实现客户收款、付款交易状态实时查询汇总,自动生成清单供企业核对。实现企业网银定期贷记、定期借记自助服务,可以大大减轻商业银行前台柜员业务量,同时获得可观的业务费用收入。

(六)充分利用ATM为客户服务

随着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提升网银业务的同时,可以对目前的ATM的功能进行改进,提升ATM的使用效率,填补运营成本,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客户可以用银行卡在本行ATM调用该客户他行账户进行交易。目前,客户ATM取款交易仅限于使用本行或他行的银行卡提取本卡的账户资金。随着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投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请软件公司开发软件,改进ATM功能,使客户只要签定三方协议(本行、他行、客户),即可使用本行银行卡在本行的ATM调用该客户他行账户进行交易,包括:查询、缴费、取款、汇款等。商业银行可以向客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商业银行发展机遇及对策

当前网络金融体系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形成巨大冲击。尤其当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对传统金融行业的资金支付业务形成了挑战。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进程,对于商业银行所独占的资金支付业务形成了威胁。而且其发展会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而且一些网络金融业务已经逐渐延伸到了商业银的核心业务层面。因此,在网络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不断创新将所面临的挑战转化成为发展机遇。

一、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随着网络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其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其支付所产生的延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沉淀。而且这部分资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形成了存款分流的问题产生。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支付宝,据相关数据显示支付每天所产生的资金沉淀已经达到了数百亿之多。而且随着网络购物以及人们购物习惯的变化,第三方支付已经呈现出了继续扩张的势太,到时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产生的资金沉淀数目将会越来越大。第二,近年来网络信贷平台的出现给社会闲散资金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通过网络信贷平台,许多个人以及一些小微企业能够利用其平台来进行投资。而且通过网络平台来操作呈现出了一定的便捷性。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以及相关的理财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三,在网络金融环境中,当前所出现的一些网络金融产品,其收益相对比定期存款利率要高,而且这些金融产品大多都是属于现金理财产品,在进行支取时表现出了相对简便的特征。比如:仅2015年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207亿元,对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分流。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网络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非常大。比如:以贷款业务来进行分析。网络金融所开展的信贷业务,能够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收入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而且在进行信贷申请时,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信用审核,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服务。同时由于通过网络来进行信贷业务,能够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成为了许多客户的选择。虽然当前网络金融所提供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信贷业务一定会不断扩大规模,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成非常大的冲击。第四,网络金融体系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许多的理财产品。虽然在余额宝还没有出现之前,网络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其出来之后,其平台借助积累的大量用户以及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下,给商银银行的中间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第五,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给商业银行的银行卡结算与收付等业务也形成了冲击。

二、商业银行应对网络金融冲击的对策分析

(一)以客户为本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对网络金融高速发展进行分析后发展,其金融体系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就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对于客户需求的了解并不充足。因此,为了能够应对网络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地调整服务理念,坚持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收信相关客户的需求,有效提升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满足度。同时还需要通过客户需求管理来为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二)通过数据转化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网络金融体系而言,其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数据收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商业银行针对数据信息的利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模式,对于客户的交易数据也没有进行合理化分析,无法将这些数据信息转化成为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利用的力度,让商业银行海量的数据存量信息成为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数据基础。

(三)通过创新拓展发展新渠道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传统存贷业务,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从而无法对人们的需求进行满足。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开发出更多金融产品,而且要结合当前人们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层次来针对性开展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工作效率以及服务品质。

(四)加强与网络金融体系的合作

虽然网络金融给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威胁,但是其金融体系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合作机会。商业银行应该摒弃陈旧观念,加强与网络金融体系的合作,制定出合理化、规范化的合作战略。能够与网络金融形成相互的优势互补。商业银行也应该通过创新促进其相关业务网络化,借助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为商业银行构建起一个新生态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商业银行高速、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金融为其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为现代人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应对网络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网络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加强与其金融体系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1]佘松涛.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好互联网金融[J].商业经济,2015,(02)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城镇化;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4)04-0036-04

徽商银行和重庆银行于2013年底登陆香港联交所,标志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面对城镇化和金融改革的重大机遇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挑战,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剖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起步于1995年,是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来,设立初衷主要是化解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服务地方经济。在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商业银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规模及地理分布

截至2012年末,我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44家,占银行业法人机构的3.8%;资产规模达12.35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的9.2%。从资产规模上看,超过1000亿元、500-1000亿元和500亿元以下城市商业银行家数分别为36家、26家和82家,详见表1。总体上看,资产规模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区域如“北上广”或已实现省内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合并的省份如江苏和安徽等。

在地理分布上,除海南省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其中东部地区69家、中部地区33家、西部地区42家。其中,拥有10家以上的分别为山东(14家)、河南(14家)、四川(13家)、浙江(13家)、辽宁(13家)、河北(11家)。此外,经济发达省份拥有多家规模超千亿的城市商业,如广东有4家,江苏有3家,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均有2家。

(二)盈利状况及跨区经营

2012年,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36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营业收入8.37万亿元,利润总额1027.66亿元,净利润804.37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13.81%,净资产回报率19.32%,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257.1%。总体发展不均衡,受制于所在区域经济总量及结构。

目前,这36家银行均已实现跨区经营。其中,有2家实现了国际经营;27家实现了省外跨区经营。

(三)股东结构分布

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初期,股东多为地方财政局或地方国资委直属的企业。由于政治、经济或多为非上市公司的原因,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稳定。但随着资产规模的快速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股东。以资产规模前36家为例,在其前三大股东中出现了不同类型机构:第一类是外资银行,特点是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一定的管理和业务经验,占比达25%;第二类是非本地的大型企业,特点是资金雄厚,在其主业处于领先地位,业务上与银行协同性高,占比41.67%。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资本在城市商业银行股东结构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如中石油入股新疆克拉玛依商业银行和华润集团入股珠海市商业银行等。

其实,入股商业银行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为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水平,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先后获得银行牌照。此后,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陆续开办,华夏银行更是国内第一家由工业企业兴办的银行,民生银行则被视作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商业银行。同时,几乎与民生银行同期成长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则集中在金融较为发达的江浙一带,如泰隆银行和民泰银行等,其股东更多为中小企业。在最新的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上榜的26家金融企业(其中银行18家)共实现净利润1.09万亿,在上榜企业总利润中占比50.2%,且该指标在过去两年分别是45.2%和50.2%。这表明金融业务熨平行业周期的能力相对较高,这也是产业资本入股商业银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区经营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自2006年银监会放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限制以来,上海银行率先在宁波开设了第一家异地分行。截止到2012年底,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外的分行近130家,短期内急剧扩张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

2011年开始,监管层开始审慎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经营机构的审批进度被主动放慢,但银行业规模经营的本质使其跨区域发展的市场行为并未停息。除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外,跨区域发展还包括以下形式:合并重组如2005年徽商银行的组建和2007年江苏银行的组建;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参股异地城市商业银行或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如2006年南京银行收购了日照市商业银行约18%股份、2008年北京银行收购廊坊市商业银行19.9%股份等,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

但监管机构不断抬高跨区经营的门槛和成本,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等冲击客户基础

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加入的竞争对手,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在小微及零售客户上的优势正受到挑战。在线上,城商行的客户群与互联网金融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便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特性也与网络理财产品有着较高的相似,但互联网金融的渠道成本要低得多。短期内,城市商业银行硬件领域的投入及服务质量的改进不会有明显变化,因而线上的短板近期内无法改善。线下业务而言,由于原有客户群体需求下降和新客户群体使用金融服务手段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而很难引入,市场空间相对缩小。

再加上民营银行的开闸,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困局”将更为严重。目前的经审批的5个民营银行试点中,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银行将作为发起人。其中,有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其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在线客户群体、可掌握的交易数据和信息优势,能搭建出更具效率的业务平台,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也有产业集团,拥有庞大的上下游企业和商业生态圈,具有相对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脱胎于传统金融,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单一,同时激励约束机制相对落后。随着利差收窄,以传统信贷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城市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易受到冲击;而非信贷资产的较快增长,由于其资产净利润水平较低,累计风险过高,如规模增长不及预期将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营。同时,第一阵营的“512农中建交”和第二阵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进入“综合化经营”时代,服务手段和产品种类丰富,城市商业银行很难继续从其手中抢夺更多客户资源。

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源约束和管理机制上的制约,在业务创新等领域缺乏实质推进,势必将陷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三)区域金融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由于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累积的金融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在起步之初就背上了历史包袱。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以及监管者之一的地方政府对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存在政策性风险,地方政府目标与银行目标不一致的矛盾日益显现。

2011年底,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广东华兴银行(原汕头市商业银行,2001年停业整顿)开业。汕头市商业银行是最后一家完成风险处置的城市商业银行,其重组更名并正式获准开业,标志着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这只说明上世纪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历史包袱相关风险取得了显著改善。

但新的风险也正在酝酿之中,这一风险更多与政府的负债经营和过度投资相关。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和融资平台中的多重身份使得银行的公司治理和信贷行为面临两难境地。在中央财政压力和地方官员的考核、升迁等压力下,地方政府容易导致彼此的关联交易和非市场化行为。随着中央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地方投融资平台获得信贷来遏制地方债务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临“失去”地方政府这一重要“机构客户”的现实,同时过往隐藏在经济高速增长中的问题贷款也将显现,这必将给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一定困扰。

三、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市场化运营

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摆脱地方政府干预一样,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国资体系管理体制的变化,城市商业银行股东多元化并脱开地方政府的“阴影”已成趋势。一直以来,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地方国有股权稳定有余,但市场活力不足,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无法促进银行运行效率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考虑到银行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行业特点,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公开上市以动态平衡资本与资产规模扩张之间的制约关系,则需要更为规范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完善的动力源于股权结构的深层次变化,股权层面上参与主体已经开始市场化,必然将通过公司治理来进一步推动银行市场化运营。长期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考核套用地方政府的“惯例”。但面临同等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的客户群体,却运行着相对低效的激励机制,这与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原则是不一致的。只有优秀的考核体系,才能引入和留住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银行业绩增长和内控能力提升,才可以使城市商业银行的扩张速度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

(二)实现跨区经营,做好资产和风险的组合

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性,但由于其成立之初便与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劣势相对明显。因此,逐步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经营,提高资产和风险组合以提升银行经营水平,完善银行服务水平和竞争格局,形成更为丰富的多层次银行服务体系。

近年来,虽然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迅速,但由于国内地方经济差异大,城市商业银行群体的发展并不均衡,且经营波动性在增大。考虑到当前审慎的监管背景、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的制约以及新人市场的容量等因素,短期内如做不到形式上的跨区经营,银行持股公司不失为当期的次优选择。首先,银行持股公司的实施流程相对简单灵活。目前,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要通过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的批准,各种功能指标和文件的审核等较繁琐,程序相对复杂。其次,可借助控股对象的“本地化”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银行作为服务业,认可度是其顺利开展业务的关键。再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要城市圈正在形成,这些新的城市群将是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应也将推动银行持股公司的发展。

(三)重在业务创新,与国家城镇化发展共振

一直以来,中国并不缺少金融机构,缺的是机制,缺的是具有经营特色的商业银行。大量同质化的竞争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融资效率和金融效率。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中小城市、小城镇正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活动领域,其高效的业务创新将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寻求共融发展方式。

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可遵循多种路径。一是股东为综合性的企业集团,可依托产业链资源以及产业集聚的综合实力,发展产业和城市综合运营的金融业务,如中石油集团、华润集团以及五矿集团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客户、独特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兼顾产业和城市资源整合优势。二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可依托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合作的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例如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现金流、上下游产业链及庞大客户群体。三是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类企业,可依托自身生态平台,发展社区金融或互联网金融业务等,例如万科、联想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一定的商业生态圈、掌握客户群和信息技术,能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过往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早期会出现利率抬升;同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也处于阵痛之中,产业的利润率处于相对较低阶段。因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利差会处于持续盘整向下的过程之中。因此,政府应积极做好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配套衔接,才能最终解决好多方问题。

当前来看,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角度,应积极利用债券市场为其创造融资空间,发行专项或特种债券;从稳定资产和负债结构角度,应保持地方政府对其的政策扶持,不因政府股比例的下降或放弃大股东地位而影响到原先业务协同关系;从规模发展和抵御风险角度,从监管政策上鼓励更多地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联合或合并,以实现资产和风险的组合。

现实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非常紧密,只有加大政策扶持,才能更好地降低中小企业和家庭的融资成本和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中间力量,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重要的经济纽带,是最具创新动力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机构。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史建平等.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金融 商业银行 机遇挑战 应对策略

移动金融是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是移动信息化与银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移动终端泛指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应用范围较广。从2012年开始我国手机上网规模就已超越台式电脑并且比例在不断扩大,从2016年阿里“双11”交易数据显示,移动端交易额占比已经高达68%,移动支付强烈的市场需求已经开始显现。

商业银行应当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服务趋势,加快布局移动金融,不嗦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移动服务需求,加快移动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构建较为完善的移动金融产品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金融领域抢占先机。

一、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为移动金融提供有力导向

201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2015年初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多层次金融服务政策陆续出台,移动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我国移动金融发展进入标准化时代。

为规范移动金融发展,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大规模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推动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央行组织相关单位建设完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MTPS),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各方搭建了互信互通的桥梁,提供了跨行业、跨区域、跨机构的系统互联、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交易实名等公共基础服务,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可信保障体系,营造了移动电子商务开放、共赢、规范发展的良好环境。

《指导意见》的,明确给出了移动金融发展业务流程标准、技术创新规范和市场导向原则,是监管部门针对移动金融整体技术架构和管理办法的首次完善,对于移动化趋势的认可和鼓励,将有利于加快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对安全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对提升我国金融普惠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自上而下的推动,将促进金融机构将重心更多转至移动端。

(二)技术成熟助推移动金融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进入4G时代,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技术进步为移动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移动信息技术具有即时性、便利性、成本低等特性,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利用新型技术创新金融产品,通过携带方便的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收集移动终端客户交易行为和特点,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优化升级产品服务、开展精准营销,最终促使银行从传统高成本投入、粗放式营销推广向低成本、精细化服务转化,推动银行整体经营模式转型。

(三)移动用户规模增长拉动市场需求

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2016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在地级以上城市13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网上银行用户比例为46%,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42%;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用户比例分别为28%,23%和11%。电子银行移动渠道继续迅猛发展,个人手机银行紧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比例预计在2017年有望超过个人网上银行,跃居个人电子银行渠道用户比例第一位。智能手机和移动上网日益普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产生巨大的移动网络信息消费和移动金融需求,这为移动应用和移动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四)移动金融为中小银行提供发展契机

以往银行体系主要依靠网点布局和客户资源开展竞争,中小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网点数量还是经营成本上都难以撼动网点规模庞大的国有大型银行。而在移动金融时代,银行间客户争夺将面临重新洗牌,银行业竞争已经转换为渠道、产品、服务上的全面竞争,中小型商业银行由此赢得了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大型银行竞争的机会。

二、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挑战

(一)行业内竞争白热化

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频繁发力,各类银行的移动应用开发加快。工行上线了“融e联”客户端,与手机银行、“融e购”形成协同效应,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角度构建起工行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中行推出了“中银易付”手机应用,使手机变身“移动钱包”。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也分别提出了打造移动金融领先银行和打造综合移动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

(二)非银行业机构插足

截至2016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55亿,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1%。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24亿,半年增长率为18.7%,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4.7%。由此可见移动金融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也吸引各金融企业、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大力布局移动金融市场,抢食银行传统业务“蛋糕”,对整个银行业经营发展造成了强大冲击。尤其更重视客户体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客户端软件,抢占人口,提供各类缴费业务,甚至利用银行间的交易壁垒及自身的跨行业务优势,提供了跨行信用卡还款,小额移动支付甚至余额理财的功能,造成银行客户及资金的大量流失。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75037亿元,环比增25.68%。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达134776亿元。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市场交易份额前三位,支付宝以市占率55.4%位列第一。

(三)技术风险突出

从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转型的过程中,包括风险控制、金融设备以及营销方式在内的很多观念都随之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临着与传统柜面金融不同的风险。移动金融小额资金交易频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多样,由此引发网络不法分子诈骗手段花样翻新、风险扩散速度加快、风险交叉传染性增强等,加大了移动金融风险防控的复杂性和难度,造成了金融数据丢失、网络攻击、资金被盗等各种风险。例如在江苏徐州网安部门侦破的手机木马盗窃资金案中,犯罪嫌疑人就利用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漏洞盗窃受害人资金。

(四)需求更迭速度快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热点变动频繁、用户需求切换快速,如果银行不摈弃其传统做法和服务理念,不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移动金融整体服务水平,那么客户就会选择服务更佳、体验更好的其他非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这将会从根本上动摇银行客户基础。

三、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战略思维创新

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金融浪潮,商业银行应深刻认识到,移动金融是自身经营发展的又一次革命,对自身乃至整个银行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首先应做到的是紧跟金融发展步伐调整发展战略,真正将移动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布局谋划,加大人财物资源投人,建立起推动移动金融快速发展的格局和机制。

(二)客户定位创新

1.根据《2016年移动金融应用行业报告》显示,移动金融分布年轻化,80后用户占比接近6成,是移动金融的中坚力量;从细分领域来看,80后相对偏好传统保险,70后相对偏好传统券商证券和银行信用卡,60后相对偏好P2P网贷;而女性用户相对偏好P2P网贷,男性用户更偏好传统券商证券;从地域分布看,一线城市用户相对偏好传统券商证券和银行信用卡,爱股市、爱消费是其一大特性,二线城市用户相对偏好银行信用卡,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更偏爱P2P网贷,而对银行信用卡的需求相对较低。

2.商业银行可以以年轻客户群为目标,尽可能提供功能丰富、使用便利的客户端软件,提高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业务的渗透度。针对中高端年轻客户可开展灵活多变的移动理财,降低准入门槛,增加理财收益,减少成本支出;或者针对学生党年轻客户提供种类丰富的定位服务、社交网络支付应用等,满足无卡消费等需求;或者以女性客户群为目标提供形式多样的生活应用,如交通、教育、水电煤等公共事业移动缴费,便利生活消费。

3.商业银行还可以立足本地资源,向下向小向个人向特色发展,例如以城镇及偏远地区低收入客户为目标发展手机汇款、取现等基础业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或者以中小企业客户群为目标开展特色化移动信贷,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成本,随贷随还,一次授信终身受用。

(三)金融产品创新

1.移动支付是银行移动金融核心竞争领域,是银行传统业务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延伸。缴费和支付是客户使用手机的基本需求之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从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前期在出租车软件营销的投入就可见一斑。商业银行可以大力推广手机支付的应用领域,拓展交通、公共事业以及商户等行业应用,通过客户端提供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适应多种支付的场景,从二维码、声波支付到基于sE的芯片近场支付,再到各类电商单的远程移动支付,真正做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2.移动理财是商业银行整合客户小额沉淀资金的有效途径,银行可借鉴非银行业机构的发展模式创新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例如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移动理财方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灵活性和随时随地的特点迅速征服了大量年轻客户群体,尤其移动理财和移动支付的紧密结合使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一举成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商业银行应在符合人行规定的基础上加大研发特色理财业务的力度,例如可在移动端开展智能存款业务,提高客户资金收益,吸收客户及资金资源。

3.移动商务是商业银行结合社交应用布局移动生活的可行方案。微信推出红包及微信支付,标志着移动金融正式与社交应用紧密结合,在朋友圈中的资金转移、AA付款,消费后的信息分享,微商平台的迅速完善意味着移动金融与社交应用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商业银行应在竞争中寻求突破,除提供原有的账户服务、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外,还应提供原先无法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满足客户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移动消费需求,以求更紧密的绑定客户。

4.移动信贷是商业银行增加资产规模的重要手段,是在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评估、授信的前提下,实现借款人随时随地办理自助贷款、还款和查询业务。移动信贷的发展将为企业带来融资便利,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对银行的粘合度。

5.移动咨询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非金融类资讯服务,咨询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服务全面移动化。目前移动金融领域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服务、用户体验有待提升。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打造极致用户体验是赢得市场的重要条件。因此,未来移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将从产品、服务和价格的竞争转向差异化、用户体验的竞争。

(四)渠道策略创新

1.对商业银行而言,开展移动金融应基于金融IC卡实现应用工具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推进物理网点的服务转型,加强与线上渠道的互动,把强大的网点服务与高效的线上服务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查询、理财、支付等多渠道的掌上金融业务,让用户享受到体贴入微的移动金融体验和服务。

2.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并在优惠政策、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抢占市场先机、赢得有利地位。数据显示,手机银行应用中,覆盖率排在首位的是建设银行,其次是工商银行,Top5应用中,国有大型银行占4位,城商行和农信社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城商行用户覆盖率及用户活跃度偏低由其银行规模及地域性特点决定的,因此商业银行可在该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增加手机移动端服务种类,推出二维码取款等交易,或者实现线上交易线下取货等功能。

3.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受自身屏幕界面相对较小的特点影响,致使用户难以将其时间和消费分散给多个手机APP,谁家的APP强大,谁家吸引的用户就多。以微信为例,这款由腾讯公司出品的超级APP在海内外拥有超过6亿用户,其中活跃户达4亿多户,微信提供的服务也从通讯逐步扩展到支付、理财等各个领域。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主动出击,在升级自身手机银行的基础上,加强与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尝试多种移动金融服务方式,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五)技术服务创新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着商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二维码、声波、蓝牙、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任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对移动金融产生突破性影响。

由于移动端的特性,业务容易理解、功能操作简单是客户关注的重点。决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成败的可能并不仅仅是提供的功能有多丰富,更重要的是抓住客户需求的核心,为客户提供更简单好用的金融服务,这里技术服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目前国内外成功的一些移动金融功能或客户端,无一不是操作简便,客户体验优秀的产品。商业银行应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提供更精准、成功率更高的营销推送,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六)风险管理创新

1.为加强风险控制,保障客户账户资金交易安全,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移动金融安全性建设,深入贯彻人行《指导意见》中P于风险管理的思想,积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安全有关政策,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及密码算法,加强移动金融账户介质标准符合性管理,增强移动金融安全可控能力,有效保障移动金融应用流程的安全性;加快构建安全可信基础环境,发挥检测认证的质量保障作用,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2.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教育指导,介绍和讲解移动金融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此外,还要强化与移动金融服务链条上各方的联动与合作,携手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合作商户等形成合力,遵循安全可信、风险可控的原则,切实防范系统漏洞、交易欺诈和病毒攻击这三大移动金融主要风险,共同构筑牢固的移动金融安全防线。

四、结语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5篇

一、找准市场定位,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面向大企业、大城市和大项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的鲜明市场定位,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经营指导思想,明确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市场战略,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熟悉中小企业、熟悉当地经营情况、管理链条短、决策迅速、快速高效的优势,努力培养和抓住效益好、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一是支持新型工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促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二是积极支持再就业工程。三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四是对本地区支柱企业、龙头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使其产值、规模进一步扩大。五是加大公共及城市基础设施贷款投放力度。六是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提升持续、稳定发展能力。如北票商业银行今年1-5月共为30多户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5.1亿元,在当年新增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占99%,努力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各方面资金瓶颈问题,目前,这些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势头越来越猛,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二、中小企业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稳定的客户群

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要赢得众多中小企业的信赖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空间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市场信誉逐步提高,初现人气上升指标上升的发展态势。如北票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选择在该行开立结算账户,每天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服务达500多笔,在该行开户的中小企业已高达200多户,其中与中小企业有关的存款比重在30%以上,该行支持的贷款企业收息率达到100%。资产总量、存贷款规模、利润都得到了大幅增长,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02%,资产质量得到了根本改善,中小企业贷款正成为该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建立了相互依存新型银企关系

目前,许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资金过程中的习惯做法仍然是被动地等待客户上门,然后是以直观的个人印象。但是,城市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及时转变观念,“银行找企业贷款”的理念正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新型银企关系的依托,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极大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建立银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步伐加快

决策迅速高效是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人熟、地熟、情况熟是其固有的优势,经营的灵活性是其不可忽视的优势,虽然在银行的改革中要尽量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但地方政府对当地城市商业银行支持的目的是实现“银企共赢”,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建设是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以北票商业银行为例,年初,北票市政府搭台,利用多种形式重点介绍了北票市三大产业园区和支柱产业及龙头企业的有关情况,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好项目,为银企合作成功的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使城市商业银行明确了对我市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市场战略,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共赢”。

五、加速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SWOT分析法

引言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经预言:“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这句话正验证了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的困境,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这个包含着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础的新鲜概念迅速在我国传统金融业流行起来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营销优势,比如准入门槛低,便捷高效,创新能力强,强调客户体验以及成本低廉等。另外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日新月异的迭代速度,强大的融合渗透能力,普惠制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广泛的客户资源覆盖面等竞争能力。

2、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受到的影响分析

2.1货币基金,分流活期存款

2013年以来,余额宝的风靡带动了投资货币基金的热潮,较之于传统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可以在保证3%-4%年化收益率的基础上实现T+0赎回,优势突出。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作为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在货币基金的冲击下规模骤减。

2.2P2P网贷,引导金融脱媒

P2P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直接对接了个人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以其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未来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商业银行所受波及更大。

2.3网售基金,颠覆传统渠道

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销售额持续爆发,不断刷新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爆发力的认知,其轻资产、广用户的互联网渠道对以银行为主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颠覆和替代仍将延续。

3、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

图略

4、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下的策略

应对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传统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做出重大改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互联网金融前进的大潮中去。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传统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1SO战略: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由表1知),加快推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和技术研发部门,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互联网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现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处理,从而为业务部门提供具有高质量参考价值的业务发展建议;其次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超市、电子商务和在线融资平台,走差异化道路,尽量避免金融产品同质化问题,利用云技术处理自身客户交易记录,摸索出一条基于传统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优势(S)资金和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劣势(W)网点覆盖率低经营成本高用户体验性差息差收入占比高机会(O)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金融领域的发展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威胁(T)同质化产品及服务增多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化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WT战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4.2WO战略:树立互联网思维,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技术手段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覆盖用户的能力,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成本更低;从思维模式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甚至是免费的用户。通过群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共同协作来实现用户信息平台化、网络化,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始终走在时展的前列。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其服务理念是远远落后于时展的,没有把服务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由表1知),给用户的感觉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不断的流失。传统商业银行必须从经营理念上谋求转变,抓住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精髓所在,提高对用户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和群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第一,根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差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业务联盟,将不同的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金融平台,通过“一条龙全方面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4.3ST战略: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迅速调整、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及应对态度。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是能够实现共赢的“非零和”博弈的。传统商业银行要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努力研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应战同质产品的泛滥(由表1知);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进程中寻求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采用恶意竞争的方式排挤互联网企业,或者在竞争中选择逃避。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参考一下两种模式:第一,客户资源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由表1知)。双方应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交叉销售。第二,共同打造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共享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经营数据和经营者的信息,由电商平台向传统商业银行推荐有贷款意向的优质企业,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交易流水、买卖双方评价等信息,确定小微企业自信水平,给予授信额度;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比大型企业高得多,因此小微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银行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

4.4WT战略:加快战略转型,拓展多元业务,降低息差所占比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由表1知)趋势将不断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故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加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资金中介转向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产品及金融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投行承销、财富管理、资金托管、交易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带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避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第一,继续巩固、拓展传统的优势基础业务,比如保险、代付业务、基金托管等发展比较大、风险低、客户基础好的“基础性”业务;第二,健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新兴中间业务。向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5、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传统银行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有利于传统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符合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15-17

[2]孙秀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5[601]71-72

[3]鲁小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4,(23)186-187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7篇

一、关于管理会计的认识

顾名思义,管理会计就是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一种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收集、整理、筛选、总结,最后得出的有利于企业制定决策的高质量会计信息。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缺乏新的认识,对管理会计的大数据背景不能严肃认真的对待

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具有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把重心放在迎接经济转型的改革上面,对管理会计中的数据化更加重视,但是有一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出于经济落后地区的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的银行,忽略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更不用说认真对待了,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大数据化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到位,导致应用不到位甚至根本不会应用,就更谈不上促进银行的发展和转型了。落后一步不不落后,如果再不坚持改革创新和转型,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二)管理会计中对于大数据的信息不全面,挖掘信息受限,技术跟不上

很多的商业银行已经做好了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但是这种准备只是局限在表面,银行内部,管理会计中技术水平跟不上,没有办法将数据信息百分之百的呈现出来进行分析,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挑战数据时代最核心的问题。商业银行挖掘会计信息不全面主要是因为:1.客观原因,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信息是非常庞大的,在很大范围内挖掘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实属不易;2.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技术有限,无法准确、高效的分析信息,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有限,更加限制了挖掘有用信息的速度,不能保证银行在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阻碍了新的决策的制定。

(三)商业银行缺少对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研究透彻的高技术人才

目前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只局限在对传统业务比较熟悉,对新兴事物的理解和研究比较透彻的专业化人才少之又少,我国本身就欠缺对复合型人才的额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专业性人才非常紧张。不只是我国,就连科技如此发达的美国,真正专业的大数据管理会计的分析人才也仅仅只有十几万。人才的缺失导致管理会计中的大数据信息无法被第一时间挖掘运用,是商业银行甚至是我国经济行业的一大损失。

三、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发展如何将问题变成机会

(一)严肃重视起大数据时代下的管理会计发展

大数据时代是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必然,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认识对待大数据时代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商业银行想要继续发展甚至存活下去,就必须运用一切技术、方法,抓住一切这个时代给予的有利机会。必须认识到管理会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组织企业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加强对大数据的认识和重视,认识到位了才会把精力、技术、重心向该方面转型。

(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分析技术,升级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

采用新的技术,因为大数据的范围无限广、内容复杂、结构不传统,依靠传统的技术分析系统远远分析不全面、不透彻,一般的管理会计系统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的信息挖掘需要,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鼓励信息技术创新,满足挖掘有力信息为我所用的需要。

(三)培养大数据时代需要的高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有形资源,通过培养商业银行高专业化人才,开发和掌握最新的管理会计数据化背景下的新技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必须的,技术再先进没有人才能够掌握依然不能充分发展自己。对于银行来说,以来可以高薪聘请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吸引人才的到来;二来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等一切方式培养相关人才。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科学发展;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92(2009)01-0022-02

一、当前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

2008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目前已对美国和欧洲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并已蔓延到新兴市场国家。危机已经由金融体系扩散到实体经济,并已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伤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08、2009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由4.1%和3.9%调低至3.9%和3.0%。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已陷入衰退。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08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能降至2002年以来最低。

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11月份PPI升幅为2.0%,创31个月来最低升幅;CPI为2.4%,是22个月来的新低;进出额下降了9.0%,是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另外,GDP增幅也呈逐月回落的态势。

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为有效防止经济增速下滑,防止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政策对于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增加居民收益、鼓励消费、协调解决企业资金困难,以及维护市场信心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银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它与国民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央行公布的11月份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而且是继今年5月份之后持续的第6个月下降。信贷需求的急剧下降,加上降息使银行利差缩小,存款定期化使银行成本增加,使银行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压力,也给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带来威胁。

但在危机时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外部经营环境的严重不确定性,同时也要看到机遇,坚定信心。因为保增长、扩内需、加大投资可带来新的客户源,新的金融需求能带来新的商机。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对银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有机遇。

二、完善配套手段,支持重点区域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十分明显,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发展周期、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受影响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由国家主导的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投资拉动经济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很多,动作很大,势头强劲。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下,为天津及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投放授信,既与中央开发滨海新区政策一致,又符合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导向,也能带来稳定的综合效益,还可有效把控风险。

2008年以来,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相继成功营销了一大批举足轻重的优质大项目、大客户,先后与118家优质公司建立授信关系,壮大了基本客户群体,为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引擎。另外,在优质大项目的营销中,应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增加在单个大项目、大客户中的话语权,争做牵头行,以确保项目的综合回报。

三、瞄准中小企业,培育基本客户群体

应抓住当前经济及市场调整的契机,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强化展业通小企业贷款品牌,运用供应链营销等手段,开展对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跟踪联动营销,使其全部银行业务在我行体内循环,产生滚雪球效应。在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针对不同行业和风险评级,适当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流程,扩大增加分行及部分支行的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和同业竞争力。

四、完善农村网点布局,改进和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和快速上升期,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必将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而目前交通银行天津分行2600多个网点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面积的空白点,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继续以百强县和特大城市县城为切入点,积极在经济发达的空白农村地区设点,完善全国网点布局。积极探索与自身经营特点相适应的参与农村金融业务的路子,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创新。

五、强化服务品牌,打造最佳财富管理银行

一是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简化操作环节。从客户的视角,对现有操作环节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因系统设置原因存在的可以合并、简化的操作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等候时间,为其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二是以责任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百年交行服务品牌。引导员工以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态,发自内心地客户服好务,完成由形似到神似,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三是创新督导方式,强化录像督导工作。天津分行这两年在服务质量方面相继采取了设立挑毛病奖、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制、支行联系点、周末互帮互学等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组成专门的录像督导队伍,定期随机调阅全行同一时段的服务录像,既能解决神秘访客时间长了不神秘及检查成本较大的问题,还可同时对安全保卫、服务质量、会计操作进行督导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农商银行;机遇;对策

中央一号文件在2013年、2014年都连续提出:“鼓励与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人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这号文中,“家庭农场”首次出现。所谓“家庭农场”,其实是指把家庭成员所有的劳动力集中起来,从事农业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经营体系。该理念的提出让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经济经营体系得到创新。因此,本文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改革思想,对农商银行发展的机遇与先机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央一号文件给农商银行带来的机遇

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的问题特别关注,2011年第一次把理念重心放在了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体系改革当中,同时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改革也放在了不可忽视的地位,这将强化了我国农商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定位作用。同时,在中央一号文件当中,也提到“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在宏观体系层面,还是在微观政策层面,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机遇,而面对难得的机遇,农商银行如何运用中央一号文件的思想,把握机遇。

1.农村经营业务的改革与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农商银行的体制需要与时改革,尤其是在业务创新方面,农商银行需要找住难得可贵的机遇。在过去,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倡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体系,而现在是提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的经营主体不断转变。农商银行面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在业务创新上,要把握农民合作、家庭农场的思想,与中央十一号文件相结合,转变当前农商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把握机遇,推动农村业务创新与发展。

2.抵住压力,勇于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虽然重点强调了农业经营主体体制的改革思想,让其成为当前农村经营改革的亮点,但是从农商银行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该要更加注意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思想。以往农商银行在地方金融经营项目中独领一秀,一直是地方金融最大、最好地金融机构,而现在要在“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中央一号文件思想下,农商银行将会显得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比如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大等等。当然有压力的同时便会有机遇,比如在投资方面,可以结合农业发展趋势进行考虑,这虽然会给农商银行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是也给农商银行带来新机遇。

二、新机遇下农商银行的发展对策

综合农商银行目前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给农商银行带来的机遇,笔者提出几点发展对策:

1.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的改革思想,是农合机构一次难得可贵的发展新机遇,如果不把握先机,始终固守传统、墨守成规,那么农商银行将会一直原地踏步,甚至被其他商业银行击退。因此,农商银行应该要与时俱进,解放新思想。当然,解放思想并不是要农商银行纸上谈兵,它需要农商银行上上下下的员工团结起来,让所有员工都可以认清农商银行目前处在的经营形势,理解经营方向转变给农商银行带来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可以从根本上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2.选拔优秀人才,做好新老接替

近年来,各地农商银行大规模地引进优秀员工,不但把工作气氛活跃起来了,还给一些老员工带来社会的新思想、新气象。培养优秀人才便是农商银行发展的先知,只有对新鲜血液的不断培养,才能够稳定农商银行的长期发展。而对新鲜血液的培养必须要从思想上给予引导,从实际工作中给予支持。要注重实践工作的培养,注重复核人才的培养,这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下让农商银行稳定发展。

3.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改变发展模式

首先,农商银行要保证传统经营业务能够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地方发展的力度,创新中间业务。然后,农商银行要看到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先机,对自身的信贷业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比如:在信贷业务种类上,可以多加入一些针对不同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项目,或者加入不同农业产业领域的信贷项目。最后,农商银行要积极且主动的筹集资金,从根本上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同时也要考虑资金的筹集方式,积极主动筹集资金,降低农商银行资金使用成本,提高农商银行的经营利润。

4.加强经营风险控制,稳定发展速度

从经验可以看出,一味追求速度将可能会让银行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农商银行在机遇面前更应要加强经营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摒弃一切不符合实际发展的经营,保证所有业务都能够在风险控制下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农商银行的经营业务的性质、发展期限等方面做好系统上的风险控制。一定不能够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与经营业绩,要把握好业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让农商银行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中小银行 机遇 挑战 分析

在当前情况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往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逐渐的显现出其自身的劣势,而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来说,开展有效的低碳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低碳经济来说,它所提倡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的重点和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而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一些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通过这样的发展模式进而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进而朝着更加低碳、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来说,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在加紧相关政策的制定,进而来大力的发展低碳经济,其中相关的部门就制定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经研究》,以此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而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更要做好相关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它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发展相对较快的行业。所以加强对这些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新的环境下,我们也对中小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国低碳经济逐步发展的新环境下, 中小商业银行既拥有机遇,又面临挑战。由此对中小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机遇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相关的行业都在大力的发展低碳生产和建设,进而确保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对此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出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主要的主要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上调资源税税率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渐市场化、实行绿色信贷等。这样一来相关的中小企业也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财务的运行和管理上,而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债权人——中小商业银行也就面临着新的经营要求。

1、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转型,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外在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企业发展关键。对于当前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来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进而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商业银行转变以往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关注自身的企业形象及社会责任感,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转型。

2、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开创新的盈利模式,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也在实现转型和发展,在这方面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授信者,中小商业银行一定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和转变,进而在改造提升制造业上进行管理,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倾斜信贷的方式来体现。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中小商业银行之间已经发展成为关系型借贷,这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我们可以利用对自己的大部分客户的资信情况都比较了解的信息优势,进而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其中对于一些需要更新设备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贷款等一些业务,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

3、优化相关的业务流程,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由于其开展的业务不同,进而也出现了不同的划分和管理,针对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工作流程。这样一来,整个银行的运作也就被割裂开来,成为几个组成部分,由此也就会出现管理经营效率的低下。所以,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进行自身流程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对于开展的业务进行分类和联系,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整体,这样也就可以进行高效的运作和经营了。

二、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同质化竞争相对激励。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由于其自身所开展的各项业务种类有限,与此同时具有较强的复制性,这样也就造成了中小商业银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而在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就会围绕着客户进行资源竞争,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指导的话,就会出现恶性竞争。而且随着中小商业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多,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不断扩大规模的背景下,这种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表现的更为激烈,这样一来也就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

2、中小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不强。和其他的一些银行进行比较的话,中小商业银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一些大型的银行来说,如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不仅在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在整个银行的管理上以及人才结构上都存在着差距,经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一些中小银行人员素质偏低,而且一些专业化程度强的高学历人才也相对缺乏,中这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对一些市场的开拓是较大的阻碍,也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3、中下商业银行贷款期限较短。我们知道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为了在发展的过程中规避相应的风险,一些商业银行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来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和建设来说具有约束性。

参考文献:

[1] 杨志.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三重门[J].北大商业评论,2010(3).

[2] 郑旭华.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建设有关问题研究[J].兰州学刊,2010(6).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1篇

>> 浅析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机遇与风险研究 关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对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支持研究 城镇化建设中的银行机遇与风险防范 城镇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服务三农建设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未知风险及防范 地方商业银行助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发展思考 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财政与金融配合支持的战略思考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管控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 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在商业银行信贷管控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 商业银行服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商业银行的机遇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2-28.

[4]新玉言.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5]赵忠世,朱科帮.城镇化,银行信贷投向何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01-14.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2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建立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在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成为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成为了我国金融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大量支持政策,使得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成长,自身实力得到了充实与提升。但是面对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支柱性、不可撼动的地位、农村信用社的蓬勃生机、外资银行的全面涌入金融市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则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等自身劣势,加之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及强大的挑战,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扬长避短,自身进行SWOT深度分析,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打造其竞争优势[1],抓住机遇提升其整体竞争力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城市商业银行介绍界定和SWOT分析理论

(一)城市商业银行介绍

1、城市商业银行的界定

城市商业银行以某个城市为服务对象,并起源于城市信用社,由其所在城市的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

(二) SWOT分析理论

1、SWOT分析理论概述

SWOT分析方法常被用为企业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的全方位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其又被称为“道斯矩阵”,最由早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SWOT分析法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综合进行分析,找到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提出企业所具备的的核心竞争力,并找到企业所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其应用广泛,是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3]。SWOT分析方法,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2、SWOT分析理论优点

SWOT分析理论以结构化、系统化优势著称。SWOT以零散的四种要素:优势、劣势、威胁、机遇为切入点,把其孤立的要素进行匹配,从而综合分析,最终达到方案的制定。SWOT分析理论在形式上表现为四个区域内容及含义不同,内容上表现为深入研究企业内外因素,为企业制定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及现状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

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地域性强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定位于中小企业

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总体规模较小,依赖性较强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可以说受到整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的影响,伴随着其他银行间不断加剧的竞争,也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舞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阶段发展具有以下情况:

1、数量较多,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资产增速平稳

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多提高

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依旧不大

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两极分化严重

6、受地域限制影响严重

7、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经营理念落后

四、SWOT分析理论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具体应用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优势(Strength)

1、地域优势

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较大的地域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企业发展情况、信息传播渠道、当地出台政策等情况都有较为深入、直接、准确的了解,并对信息的传播、获取、沟通都有较为时效性优势,可以为自身的经营情况、战略选择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有利于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对于业务拓展方面可以更有效的与其他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大型项目建立起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4]。

2、规模优势

除了大型城市中的城市商业银行之外,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规模都不大,组织结构扁平化,正所谓“船小好掉头” 正是由于小巧的规模,可制约的因素也较少,使得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传递快、及时应变、机动灵活,可以不断创新,及时更新,迅速捕捉市场动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决策迅速,以上均有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3、经营优势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基本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在经营决策上具有一定的自,公司治理较为科学完善。同时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机制灵活,对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减少信息传递失真,提高政策效率。

4、其他优势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部门较多,同时在柜台业务人员也兼职做销售,有利于发展潜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在国外,零售业务做得不错的如汇丰、花旗、渣打等银行都有专门的行销部门做市场[5]。同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有较好的人脉,较好的口碑,常常打出“当地人自己的银行”的口号,也有利于客户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劣势(Weakness)

1、资本不足,资产质量差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严重的历史包袱,总体资产质量较差,资本金额缺乏,不良贷款率依旧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会导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增资扩股中,很难找到强而有力、信誉高的企业;同时由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社,资产包袱重,资产质量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管理,导致不良贷款率很难得到良好的解决,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偏高的状态。

2、规模小,服务范围局限

鉴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主要定位于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相比于其他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服务的途径仅限于窗口、柜台、大厅的现场服务,服务的范围仅限于与中小企业进行业务往来,同时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个性化很强,且具有额小量多面广的特点[6]。这就使得很多的大型客户流失,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这个方面还是处于劣势。

3、业务创新不足

在本课题上半部分已经表示出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较低,入职门槛不高的现状,导致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优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较低,利润的获取仅仅靠的是存贷款的利润差,缺少了其他非利息性的收入,大多城市商业银行多为“拿来主义”,中间业务受限、这就与其他的商业银行的跨区域银行竞争中处于劣势。

4、抗风险能力较低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形成的时间较短,风险控制机构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风险承担者,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也落后于其他银行,这就导致了一旦发生了风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便深入险境,最后乃至破产。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1、体制、政策的不断深化

在2009年5月,我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主要明确了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中不受数量的限制;不对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设定统一运营资金要求;鼓励商业银行到中、西部设立支行;简化审批程序等。2012年1月1日,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范了理财产品市场,加强了理财产品的市场监管,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提供了法律依据。

2、地方政府的支持

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地方政府更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持股方之一,多以无论出于对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还是出于对自身的利益,都会加大对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保护和支持,有利于调整地方经济运行,使其对当地提振实体经济发展、维持当地资金运行顺畅、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体现出强大生命力。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的直接对口银行,更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机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中,给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学习发展舞台,外伤银行的全面介入,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示范的模板,使得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有利于长足进步。

4、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金融服务愈演愈烈,城市商业银联的网络系统则可以加大覆盖面积,开拓中间业务,拓展了其业务的范围和领域,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提升到网络,更有利于异地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更好的合作。

(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Threat)

1、我国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银行业的改革的步伐不断加深,各个银行都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业务销售。城市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国有银行中更是处于一种夹缝生存的状态。对于我国大型国有银行,无论是实力、人才、规模各个方面,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更是处于一种势单力薄的状态;然而对于我国金融业入市壁垒的消除,外资银行更是展现出一种高姿态、大规模、富经验的态势,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逼到死角。

2、业务“同构”

业务“同构”则是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的低水平重复[7]。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依旧处于一个学习阶段,对于业务发展、市场占有、机制结构等多方面都是模仿我国其他银行,尤其是我国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业务能力极强,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一个个性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发展战略,以至于导致“同构”现象的出现,在竞争中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五、针对SWOT分析情况提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建议

基于深刻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的前提下,可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自身固有条件下已经有一定“阶梯弱势”了,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升竞争力,对于SWOT分析理论多采用运筹学、模糊数学、数理统计等方法,本课题主要从四个发展战略进行考虑,提供些许建议,以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SO战略(增长型)

SO战略主要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

(1)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关键,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可以说经济的快速增长、法律环境的稳定完善、良好的精神文明文化都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健康成长的土壤,当地政府更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依靠,因此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更要立足本地经济,加快自身金融优势,发展较快、较好、较大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跨区域经营。

(2)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大,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所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要结合我国实际和国情,明确市场定位,同时借鉴外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大中间业务种类,开拓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及客户管理系统。

(3)不断创新,开拓金融产品。在银行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夹缝中生存,所以不断创新,开拓新的金融产品是维持城市商业银行的现有客户及不断开发潜在用户的有效经营手段。

(二)WO战略(扭转型)

WO战略主要是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

(1)利用政策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较差是制约其竞争力提高的主要瓶颈[8]。充分利用政策,引资合作,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或者上市筹资,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及资本质量,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2)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加大宣传力度。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定位于精品、品牌银行上,集中火力于精细,而非做大做强,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错开竞争高峰,于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度,提高知名度。

(三)ST战略(进攻型)

ST战略主要是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风险。

(1)稳定已有中小企业市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已有客户多为中小企业,把握优势,把握市场需要,抓住重点客户,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的提供 与支持,以满足其市场需求。

(2)实施品牌战略,强化企业形象。为以充分发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其产品、服务的差异化,拓展目标市场、满足客户需要,提升利润空间,迅速加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顾客心中的影响力,树立品牌,强化企业形象是其最为可行的战略。

(四)WT战略(防御型)

WT战略主要是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风险。

(1)以人为本,强化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坚持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建立完善用人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择优上岗,以优秀人才带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创新。

(2)探索多种形式的同业合作。团结力量大,同业间的合作也是一种有效规避风险、拓展业务范围、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大业务等方面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现状,虽然面临很多外部机遇,但是完善其组织结构还是其发展的突破口。因此,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多采取SO战略以增强其竞争力,实现其长远发展。

六、结束语

本文在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城市商业银行SWOT分析中各个方面具体情况,针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提出作者自身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基于SWOT分析下的建议以及看法,并列举了我国晋商银行的案例进行了剖析与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多的了解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情况及外部环境,可以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如何提升竞争力而提出相关策略。由于数据资料的有限性和作者知识的浅显性,所以有诸多问题请海涵。

参考文献:

[1] 王秉安,甘健胜.SWOT营销战略分析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2):34~45

[2] 李华明,向颖珍.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新定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0

[3] 李兴旺. SWOT 战略决策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决策借鉴,2001(4):5~7

[4] 范伟强.中国商业银行评估与比较.南开经济研究,2001(3):27~31

[5] 李明富.城商行路遇二次革命――中小城商行跨区发展策略及路径选择的思考.金融电子化,2007(11):3~8

[6] 孔彩梅.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及其市场定位.经济师,2007(12):240~241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3篇

日前,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为后者在重组央企房地产资源中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协助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设计相关接收方案、融资结构及融资方案等。

“工行在开拓投资银行业务上再次迈出了一步”,而对于包括工行在内的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投行业务的竞争已是风起云涌,投行业务甚至成为左右商业银行在未来竞争格局胜负的重要砝码。

涌动的潜流

毫无疑问,在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中,我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机遇更要应对严峻的挑战。由于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使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国际一流银行的业务结构中,投行业务基本上占总收入的30%以上。2005年全球十大投行业务排名中,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银行系”占了半壁江山,资本市场及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如何,正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投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已不是未来时,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的竞争潜流涌动。

早在2002年,工行就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通过引入高盛、德意志银行等投行战略投资者,剑指综合经营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2004年其投行业务收入已突破10亿元。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建行潜力更是惊人,2005年通过相继控股重组中建投、中信建投等二十多家券商,投行业务迅速铺开。此外,中行也通过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完成了投行业务的战略布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股份制银行也不甘人后。交通银行上市后旋即成立投资银行部,交银证券、交银保险的设立也在操作之中。浦发银行参照花旗模式成立了公司和投资银行事业部。光大银行则通过投资银行部集中归口管理,以短期融资券为突破口,短短半年之内就异军突起,已占据了短期融资券发行市场的大半河山。

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再次被提到金融改革日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银行贷款等的间接融资比重成为“十一五”期间金融改革的政策意图。

股权分置改革浩浩荡荡迅速推进,资本市场即将步入全流通时代,在这场资本市场的变革中,投行领域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老牌券商主导投行市场的格局被打破,银行系券商、外资券商和大型本土券商“三足鼎立”新的格局逐步形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应对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一次机遇。为应对外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和挑战,国内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升级,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发展健全现行业务体系,营造与商业银行协作的有效运作平台和机制,探索出综合经营的新模式,是商业银行应对挑战、提升竞争力关键的着力点。

国内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四年多的整体低迷后,证券行业的发展陷入了历史最低迷时期,以政府为主导的证券公司重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面对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外资银行加快了在中国投行业务的布局,瑞银、高盛等先后参与了对国内券商的重组,花旗、汇丰、美林等合资参股国内券商也即将破题。时不我待,面对着最佳的低成本外部扩张机遇期,商业银行必须在诸多的竞争对手紧逼下尽快展开行动。

相对于外资银行,品牌、客户、销售网络是我国商业银行扩展投行业务最大的优势。商业银行可以在较高的起点上,尽快实现商业银行品牌、客户资源、销售等优势的转化,加快形成现行业务体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的占据有利地位。

当然,必须正视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仍有诸多的不利因素与挑战。首先是投行业务牌照的制约。在分业经营的监管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最大的障碍是不拥有投行业务牌照,无法开展投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形成现行业务体系关键性的瓶颈。其次是企业文化与人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是两种风格迥异的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商业银行能否适应投资银行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变革,进而实现两种机制的和谐共存,这可能将是今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战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如何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盟,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从国内金融改革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看,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投行业务存在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全流通时代形成新市场格局的重大机遇下,依托于商业银行的巨大优势,积极探索突破投行业务牌照限制,大力推进投行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的重点方向。

模式的抉择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时,必须要考虑到政策环境、现实条件和自身特点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模式。

目前,13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数都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门或类似机构,在模式的抉择上大致可分为实体职能部门、事业部附属和金融控股等三种模式,分别以工行、浦发和中行最具有代表性。

实体职能部门模式的代表为工行。2002年,工行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开始探索分业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思路,目前已在重组并购顾问、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与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业务领域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工行投资银行部共下设综合处、股本融资处、债务融资处、重组并购处、投资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研发处、中间业务处、市场资信处等九个处室。其中,股本融资处与香港工商东亚合作,主要负责海外上市业务;重组并购处负责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及债务重组等业务;投资管理处负责工行自身资本的运作,包括上市融资、发行金融债等;资产管理处负责工行不良资产处理及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资信处是对外进行资信评级,接受委托资信调查。

据悉,在海外上市之后的建行,也极有可能借鉴工行模式,重新设置投资银行部。

浦发银行则是事业部附属模式的代表性银行。2005年,浦发银行参照花旗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组织结构调整,在整合对公业务的基础上成立了公司及投资银行总部,其中包括专门的投资银行部。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中长期项目贷款、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和房产资产证券化。

中国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金融控股模式的商业银行。中行以香港的中银控股为平台,实行职能管理和运作实体分开的金融控股关系型发展模式。从职能管理上,中银控股公司内部按照业务条线设置投行业务、销售交易业务等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实体运作上,则分别对应不同的业务条线成立专门的子公司独立运作,中银控股作为总部,对外负责与中国银行总行对接,对内对各子公司实行垂直管理。

虽然这三种模式是各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自身特点所采用的,但投资银行部门在整合全系统业务资源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三种模式还具有投行部门都以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业务为依托、投行部门都实行集中统一的业务归口管理体制、投行部门背后都有实体运作平台作为配套支撑等共同特点。

在实际运营中,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实体职能部门模式的优势是:立足于商业银行传统优势地位,调动全系统资源的力度最大,协调难度最小;缺点是:业务范围受分业监管限制,突破难度大,商业银行体制约束大。事业部附属模式的优势是:管理职能与实际运作结合紧密,权责清楚,能有效调动系统资源;缺点是:业务范围仍受分业监管限制,突破难度大,商业银行体制约束仍比较大。独立发展模式的优势是:受分业监管限制小,业务范围广阔,体制优势最明显;缺点是:调动系统资源能力较差,协调难度最大。

在我国目前尚无法根本改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十一五”规划明确选择了金融综合经营模式,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管理层亦都将金融控股作为推进金融综合经营的最佳选择。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商业银行不宜实行单纯的实体职能部门模式、事业部附属模式等体制内的内生型发展路径。

同时,从行业的发展规律看,在全球范围内,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最高,而在商业银行体制内发展投资银行却鲜有成功的例子。从国内的现实操作看,无论是中信、光大等非银行机构,还是中行、交行、建行等,选择发展投资银行的途径,都集中在金融控股关系型发展模式上。

现阶段,三种模式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初期的过渡模式,距离真正综合经营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今后各家模式都将面临着转型。

期待及探索

政策上的突破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最为迫切的期待,也是亟待突破的瓶颈。而在国际资本大鳄纷纷不惜巨额代价以完成投行业务中国战略布局的背景下,这一突破更显得尤为迫切。

商业银行要形成现行业务体系,业务牌照是整个平台体系建设中最关键的突破点。没有投行业务牌照,就无法全面、直接地开展主流的投行业务。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在中央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尽快实现投行业务牌照的政策突破。从未来3~5年的战略高度出发,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牌照问题,积极调动各方资源,统一进行部署。

而在期待政策突破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在投行的经营上进行探索,建立符合投行特点的管理体系及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与投资银行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既存在天然互补性又具有截然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差别,如何实现两类金融服务和谐共容、协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重要的混业经营课题。能否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和谐协作的制度化安排,将成为决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战略成败的关键。

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在用人机制、薪酬体系、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投资银行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变革,在制度安排上进行有弹性的调整,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而同时,投行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必将会带动保证金托管、交易结算、存贷款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进而实现两种机制和谐共存。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4篇

前面已经提到过,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运用好互联网金融发展自身的有力保障。1.积极开展电商平台业务城市商业银行在总的发展来看,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可以说开展电商平台业务是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保障,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结算、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但是,还应当看到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战略定位、竞争定位等方面还要有些创新。2.城市商业银行要利用好新金融力这就要求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城市银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和最新的金融力量进行互动,做好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所起到的融通功能在于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凭借资金优势在流动性方面做得比较好,而新金融势力凭借信息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潜力。这就是两者进行合作互补的基础。

二、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未来发展

从上论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当突破传统银行发展的模式,将自身放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利用好现代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环境。其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推进改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风险控制的机制也应当转变,面对网络信用主体身份认定不确定的情况,应当进行及时的创新和变化,实现线上、线下对接,朝着一体化、全网化的方面推进。同时,还要对风险控制的模式的思路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风险控制思想,充分发挥网络线上的作用。2.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会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变革未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之下,商业银行应当有更多、更好的机遇。随着现代商业银行“三位一体”化商业电商平台向着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发展,银行拥有了更多了解客户“三流”信息的机会,利用这些信息,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挖掘和分析,提升其能力。

三、结语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金融脱媒 商业银行 挑战机遇

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绕开商业银行体系,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等方式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商业银行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中介在融资、支付等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在逐渐降低,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变。面对金融领域的这一重大结构性变化,商业银行应当在理念、体制、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应对现实挑战,努力把握重大机遇,大力促进战略转型。

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存款非中介化和企业贷款非中介化上。一方面,商业银行正面临储蓄结构分化和新型投资工具出现的挑战,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手段而非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活跃的民间融资分离了大量的银行小企业客户,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方式又减少了银行的优质客户。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正在不断深化。

(一)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分流,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多样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和渠道增多,储蓄存款大量流往股市、基金市场、保险市场和民间借贷市场,商业银行减少了传统、稳定、安全、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这是对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经营模式最直接的挑战。银行吸收存款的功能逐步弱化,储蓄比重的降低将导致商业银行在资金来源方面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必然对其资产配置产生影响。

(二)金融脱媒使商业y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银行的资金来源日趋短期化,这将导致商业银行以短期资金支撑长期贷款的矛盾凸显,资产与负债数量结构的错配产生了流动性风险。优质客户资源的流失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对中小企业开放信贷业务,这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金融脱媒的发展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将导致银行融资成本变动频繁并且增加了贷款的定价风险。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管理日益复杂,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5年11月以来,国内金融混业监管呼声四起。首先是对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明显,给现行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要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随后,业界专家、学者和媒体等就未来的金融监管模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金融监管改革之路到底怎么走,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金融业处于混业经营的现实之下,分业监管的时代注定要远去,一个大金融监管时代就要到来。对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将享受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标准统一的益处,同时也需适应监管变革和调整带来的新情况。

二、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当然,在遭遇到挑战的同时,金融脱媒也给商业银行转型带来重大的机遇:

首先,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 金融脱媒催生了新的资产业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转型.

其次,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此外,根据投资者在交易中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第三,金融脱媒虽然改变了银行资产结构,但也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转型,有利于实现高效运营服务和有机管理风险统一,同时也有利于调整现有客户结构,发展中小企业客户,进而推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

第四,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渠道丰富的全新经营环境,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利用、发展传统信贷业务,还能满足大规模需求,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改变发展现状.

三、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

(一)实施人才兴行战略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诸多风险和困难,因此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银行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但“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依然凤毛麟角。因此商业银行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增强改革创新能力

一是随着金融脱媒趋势加快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和利差空间收窄,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银行必须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速度,从对客户群体的粗浅分析提供无差异产品,转到精细分析提供差异化产品,特别是加强对非利息收入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严重同质化,导致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细化目标市场,不断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