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价值范文

商业价值范文

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翻译,商业价值

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产品的代言,商标翻译,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媒介,既要体现不同文化的独特性, 又要迎合不同消费者的文化审美取向,其译名应恰当地将文化美予以再现或拓展以感染消费者,无疑也成为了激烈竞争市场上商业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一、品牌商标翻译的特殊性

品牌商标名称翻译不同于一般语言翻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翻译理论都没有涵盖这一特殊的翻译区域。语言翻译通常以语言之间的“全真”转换为最高目标,翻译学家在这一目标下提出了种种翻译理论。归纳起来,各种翻译理论大致可区分为词句(语义)等值理论、语用等值理论和文化转写理论三类。然而,我们针对品牌商标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译作与商品本质接轨,并诱发消费者浓厚的探索性,使之其口号响亮,销售红火,可以说是以商业价值为向导的翻译,这也就注定了品牌商标是一项特殊翻译,跳出了我们所熟知的翻译理论。

一是品牌兼有专名和通名的特点。品牌名称是商品的语言文字符号,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标记,从这一点讲,它是专名,但它指称的又不是个体事物,而是许多个具有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事物,这又使它成为代表同类个体的普通名词。

二是品牌名称作为商品的记号,一种语言的名称记号转写为另一语言的名称记号,“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可以按照不同民族的命名方式和命名习惯转写,不一定追求语言的“全真”转换。 Benz和Yves Saint Laurent作为人名翻译为“宾士”和“伊夫·圣·洛朗”,而他们创造的品牌名称翻译为“奔驰”和“伊夫·圣罗兰”,体现了专名与品牌名称在翻译上的差别。然而其创造的品牌却因为结合了我们民族的特性使其产品大卖,广为人知并接受,那么译作的商业价值也就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二、商业价值在翻译中的体现

商标品牌名称翻译是商品记号的转写, 因此许多品牌翻译只是翻译名义下的重新命名,译者有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巨大空间。同名标牌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翻译,因此,在翻译中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差异,让译名达到和原名同样的审美效果,以便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博取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以体现其商业价值。如美国婴儿用品品牌Johnson's(强生),最初译名对等直译为“庄臣”,让人无法和婴儿用品联系起来,而译名“强生”响亮、上口,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让人联想起孩子们健康、强壮、快乐地成长,体现了商标的意境美和文化美,最终使品牌家喻户晓,销量大增。法国连锁超市Carrefour(家乐福),法文本意为“十字路口”,译名独具匠心译为“家乐福”,其译作完全脱离了翻译理论的约束,但简单的字眼却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到这是一家普通消费规格的超市,也表达了超市为千家万户造福的意愿,符合中国大众消费者幸福美满的家庭意识。服饰品牌Goldlion(金利来),其原名和译名就是珠联璧合的典范。Goldlion没直译为“金狮”(和“金失”谐音,丢失黄金的意思),而译为“金利来”(直译gold为金,音译lion为利来),其文化内涵近似于原名,又符合中国文化“财源滚滚来”的寓意。德国豪华汽车品牌BMW(Bavarian Motor Works)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很受欢迎,表面上看起来原名与译名完全没有联系,可是译者运用暗喻修辞手法,结合中国文化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骏马奔腾”的意象,富裕了汽车“马”的形象和精神,众所周知,在古代,宝马拥有者非富即贵,结合这样的民族背景,此译文大大加大了高端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力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第一时间就震撼了中国消费者从而愿意购买。

商标品牌的翻译是翻译商业价值的重要体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熟悉商品的属性及其附加值,并迅速锁定目标市场和消费人群,全面考虑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翻译美学理论,让译名充分体现其产品属性特征以获得新颖、与众不同的效果, 博取消费者的青睐, 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不断地拓展产品的销售市场,让产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

三、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商标品牌翻译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翻译中蕴含的商业价值,揭示了在全球经济化的大环境下,翻译与经济效益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简而言之,站在商业的角度,为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译作除承载并传递商品详尽信息外, 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差异,尽可能地展示其美学特征以刺激消费者感官,引导其购买欲望并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因此好的译作不仅是两种文化的媒介,更是经济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力,在传递某种文化属性的同时更能引起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 北京:中国近代翻译出版社,1996

商业价值范文第2篇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引进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银行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却还相对落后,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略显不足,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国内金融业务逐步向外资放开,银行竞争进一步加剧,外部监管更加严格,商业银行必须从资金、装备、人才、技术、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品种等方面提高竞争能力,银行业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的粗放型的银行财务管理模式不再适应。银行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且具有战略性的选择就是应用管理会计,通过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银行的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等,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建立业绩一流的银行。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银行都在探索性地实施管理会计,已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复杂性,加上国内市场环境以及银行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银行都有很大不同,所以,银行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还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

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部门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了计划经济下的设置方式,基本上属于直线职能制的组织体系。纵向上组织结构层次多,按省、市、县、区等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分块管理,基本不考虑环境、资源及客户情况,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要仍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制约的特征不明显;横向上,同一级别的内部职能部门多,部门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责任往往难以分清,产品和客户数据难以获得,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盈利也只能作分析之用,结果不容易被各级管理层所接受,更难以作为考核所用,这些都给管理会计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二)没有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主体缺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基础较为薄弱,成本项目普遍在200个左右,且绝大多数为间接费用。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是以机构作为核算对象,分产品、分部门、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的成本核算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在成本核算体系之上的预算管理体系难以搭建。成本主体缺位,从而无法计量各成本主体完整的投入产出状况和创利能力,成本预算和控制乏力,成本的粗放核算决定了成本意识淡薄,成本主体的缺位造成事前缺少准确的预算,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事后则无法对机构、部门、产品和客户的成本开支情况进行正确的量化评价。

(三)商业银行的产品缺乏准确的定价机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定价管理,成为目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主要金融产品价格,如存贷款利率、金融服务收费标准等,各商业银行作为产品既定价格的接受者,缺乏产品定价自。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商业银行将面临自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问题——即产品定价。然而,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行为,并不象真正的市场行为一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易市场存在,这就导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相当主观,有时甚至不合理。对银行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主要涉及内部资金转移调拨定价和间接费用的分配两大问题。虽然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提供了完备的产品定价模型,但在实践操作中,定价模型中的资金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等关键要素难以确定。

(四)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难以推行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业绩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作为资源配置、业绩评价的重要杠杆和工具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多极定价的问题,在期限结构和价格传递上不能有效地将存贷款市场、货币市场和内部资金市场对接,无法将利差收入在资产负债产品之间进行有效的分割,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难以推行,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保留了许多平均主义因素。

(五)数据质量差,建立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系统基础工作薄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信息收集分散化,管理信息利用和反馈滞后。由于数据处理手段的欠缺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计业务信息自上而下产生的机制仍未形成,银行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充分性和完整性,银行各类信息数据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系统或不同的部门中,造成业务信息分散,数出多门,统计口径不一致,不能满足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的要求。

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建立价值创造型的银行管理会计体系

国外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比较成熟,有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和专司其职的管理会计部门,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的事业部制;业务按公司业务、私人业务、资金业务等进行管理;事业部内部按产品线和营销线进行运作。银行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职能部门,负责银行客户、产品的收入、成本、效益核算和分析工作,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哪些产品、哪些条线以及哪些客户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收益多少;哪些产品、条线是亏损的,亏损的程度有多高,在此基础上,管理层可以科学地作出有关核心产品或业务扩张、维持、收缩或退出的决策。国外银行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成本核算体系和严格的成本预算和控制制度。以矩阵式管理架构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保证了银行各级机构、条线、产品、客户成本核算的相对真实性,在这个体系下,上层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可以合理评价交叉销售行为,可以对每个经营机构、每个产品种类、每个管理条线、以至每个客户进行成本核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西方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集约化程度也比较高,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超大型计算机和商业智能技术来处理跨空间、跨部门、跨产品的数据集成问题,在业务电子化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使上级管理者对机构、部门、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能够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提高了银行运作的效率,降低了风险。

我国银行为了创建有价值的管理会计体系,提高银行的效益,可以借鉴上述经验,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银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引导内部资源向价值大的机构、产品和部门倾斜,建立业绩导向型的绩效评价机制。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对银行未来的资产负债规模、营业收入、经营成本等有关方面以计划的形式具体地、系统地反映出来,通过量化形式将经营目标落实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根据管理控制服务的需要形成总预算下的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预算等,以便有效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银行的全部经营活动,实现银行的既定经营目标。

为了保证预算的顺利进行,提高编制工作效率,预算的具体执行部门要参与预算的编制,一般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编制方法,最后经过汇总、平衡,将批准后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作为正式执行计划下达给执行部门。

(二)实行业绩挂钩的利益分配内部控制体系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差异分析与控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在年度内进行监控,对差异进行分析,引导内部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和产品倾斜,同时还要引导内部费用资源向创造价值资源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以期银行的经营运转按照预算量化的目标推进。

(三)建立价值创造型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在竞争全球化、顾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竞争中,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对优质顾客的竞争。银行管理会计必须以“什么是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作为起点,银行管理的目标也应更多地表现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与价值的差异化上。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就是将银行的财务目标和顾客、员工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价经营业绩的战略实施系统。在考核中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财务业绩考核,将业绩的评价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业绩评价的结果和人员奖金的分配、福利待遇挂钩,兑现奖惩措施,促进银行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最终实现银行的战略管理目标。

三、商业银行实施价值型管理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构建价值创造型的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过程除了受资金、技术的限制外,更受到银行管理基础性工作的影响,因此,价值创造型的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一些基础工作。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现状,参考管理会计在国外银行的运用,我们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由一维到多维的会计核算

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对部门、产品、客户、货币的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与管理体制相适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自身的管理要求,借鉴工商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起自己的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的成本核算体系。

在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由于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的普遍应用,会计核算的分类标准可以多元化,可以按照部门分类,按照产品分类,按照客户分类,按照货币分类等等。实现从一维到多维的会计核算,实现同源数据下的按多种分类标准进行的银行会计核算。

(二)建立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的管理机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按机构的会计核算以及业绩评价和考核模式,难以实现按部门、产品、客户的盈利分析和考核评价。我们必须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业绩评价体系。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的管理机制,是这一业绩评价体系应用的基础。

(三)加强银行数据信息质量管理,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管理部门

要建立完善的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需要数据仓库作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改进银行数据信息质量,才能使管理会计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为银行服务。目前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按部门、分专业“自下而上”层层上报汇总、编制各种会计信息报表的模式,代之以自上而下的会计信息集中形成机制。为了实施成本管理会计,一方面需要抽取现有核心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交易数据,有的数据要进行整合,没有的数据要进行补充,无法获得的数据要争取今后予以改善;另一方面需要将现有各系统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转换加工,将每一笔交易、每一个产品从发生到结束的现金流全部模拟出来,以获得高质量的运用成本管理会计所必需的数据。

(四)改革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商业价值范文第3篇

分析框架

如前所述,在有关商业模式本质的三种基本观点中,价值创造视角的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本文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且这一价值特指顾客价值。企业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分为三个维度:价值命题、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实现。从价值命题到价值创造和传递再到价值实现,能够完整表达企业的经营逻辑[18]。其中,价值命题是指企业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包括细分顾客和市场范围;价值创造和传递是指当企业决定为哪个范围的何种顾客提品和服务时,应整合内外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并选择合适的渠道传递顾客价值,它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顾客接触方式;价值实现是指企业应设计适当的盈利方式与顾客完成交易,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同时,回收一部分价值作为企业盈利,并为下一轮价值创造做准备,其核心是企业的盈利方式。关于顾客价值创造的三个维度,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19-24]。笔者将其归纳为“细分顾客和市场范围”﹙对应价值命题﹚、“经营方式和顾客接触方式”﹙对应价值创造和传递﹚、“盈利方式”﹙对应价值实现﹚,作为体现三个维度的分类指标。这也符合Megretta所指出的“好的商业模式始于对人类动机的洞察,止于丰富的利润流”[25]。这些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的形态﹙下文将作详解﹚。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列表1如下。表1和图1均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其一,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有关零售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其二,零售业属于流通行业,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商业模式对其经营绩效影响很大;其三,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较易获取且可信度较高。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分类的权威性,本文以Wind数据库中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且公司应具备近3年﹙2008年~2010年﹚完整的年度财务数据。根据这个标准,最终有64家公司符合要求。相关的企业绩效指标全部根据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二﹚变量说明1.商业模式变量商业模式变量是本研究的自变量,属于类型变量。根据表1,结合零售业的实际特点,对64家样本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划分,将其商业模式变量具体化。﹙1﹚细分顾客。细分顾客可以根据企业服务的顾客群体来进行,具体到零售业,则是根据企业出售商品所针对的顾客群体来划分。一类是企业出售的商品针对所有的消费者,即为大众型顾客﹙Pub-lic,简称P﹚,如百货商场;另一类是企业只为某一特定类型的顾客提供服务,即聚焦型顾客﹙Focus,简称F﹚,如苏宁电器只为那些购买电器类产品的顾客提供服务。﹙2﹚市场范围。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市场范围设定为四种具体形态,即本地主导﹙Dominant,简称D﹚、地区渗透﹙Penetrative,简称P﹚、区域扩张﹙Expansive,简称E﹚和全国布点﹙Na-tional,简称N﹚。划分依据主要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地理范围和不同地理范围业务所占企业总业务的比重,其中,本地主导是指企业在一个地级市﹙或直辖市﹚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80%及以上;地区渗透是指企业在一个省份﹙或自治区﹚的至少3个地市开展业务,且在每个地市的营业收入不超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40%;区域扩张是指企业在2至4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业务,且在单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的营业收入不超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40%;全国布点是指企业在5个及以上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业务。﹙3﹚经营模式。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专业市场﹙Specialized,简称S﹚、连锁经营﹙Chain,简称C﹚和业态整合﹙Integrated,简称I﹚3种。其中,专业市场是指零售企业同时拥有若干个出售单一品类商品的商店,而这些商店独立运营,出售的商品之间关联度较低;连锁经营是很多零售企业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最常用的方法[26],包括直营、加盟、自由连锁等方式;业态整合是指零售企业为了寻找扩张和抓住新的增长点,将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整合经营。﹙4﹚顾客接触方式。顾客接触方式分为传统﹙Traditional,简称T﹚和现代﹙Modern,简称M﹚两种。前者是指零售企业只通过实体店销售商品;后者是指零售企业还开展了网上销售业务。﹙5﹚盈利方式。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薄利多销型盈利模式和顾客体验型盈利模式两类。薄利多销型盈利模式﹙Puerile,简称P﹚是通过标准化经营、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优化价值链等手段,降低自身的成本,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27-28],通过尽可能扩大商品出售的“量”来保证企业的盈利,如便利店、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都采用这种盈利方式。顾客体验型盈利模式﹙Experience,简称E﹚是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知名度的商品、实行优质服务、坚持高价格策略、推广零售企业的品牌形象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强调零售企业注重“质”的服务,使商品产生“溢价”而盈利,如大型的百货商店、精品店、“一站式”购物中心等主要采用这种盈利方式。根据以上分析框架,首先决定样本公司在每个分类指标上的具体表现形态,然后将3个维度5个指标的分类结果﹙表现形态﹚进行组合,最后得出各样本公司所属的商业模式类型。64家样本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分类结果见表2。2.绩效变量企业绩效变量是本文研究的因变量,属于数值变量。考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必须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完整考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不同方面的差异化影响。本文选取盈利性指标、成长性指标、运营性指标以及每股指标综合考察企业的绩效表现﹙见表3﹚。

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通过对F值与临界值的比较,验证造成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One-WayANOVA是检验单因素在不同组别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一种典型方法[29],其模型可以表示为:Yij=μ+αi+εij,其中,i=1,2,…,k,表示因素的组数,j=1,2,…,n,表示样本编号。为保证方差分析的可靠性,并使更多的样本企业能够被包含在分析范围内,本文只选择被两家以上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作为方差分析对象。从表3来看,这样的对象共有14个组,分别是编号为1、2、3、6、8、13、15、18、21、23、24、26、31、35的商业模式,这14个组所包含的零售企业共41家,约占所有样本企业的63%,即占到了样本企业的大多数。﹙二﹚方差分析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缩小仅分析单一年份绩效指标带来的误差,进行方差分析时,每个企业的某个绩效指标值是在分别计算出2008年~2010年该企业在该指标上的值后求其算术平均数所得。通过对采用14种商业模式的企业选取不同的绩效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组间、组内方差及最终Sig.值,进而可判断商业模式对各种绩效差异的影响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根据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商业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盈利指标上,实施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的sig.值分别为0.001、0.010、0.016,均小于临界值0.05,即均有显著性差异。2.商业模式对成长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采用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在3个成长性绩效变量上的sig.值分别为0.212、0.010、0.015,其中在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sig.值都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的sig.值大于0.05,显著性较差。3.商业模式对运营效率的影响较弱。反映运营效率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sig.值分别为0.260、0.215,远大于0.05,只有固定资产周转率的sig.值远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4.商业模式对每股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商业模式间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sig.值分别为0.018和0.013,都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商业模式对每股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对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比较和综合评价

下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11个绩效变量为评价指标,对14种主导型商业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做法是:先从11个绩效变量中选定若干个主成分来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再赋予这些主成分权重,最后将这些主成分加权汇总,计算出各类商业模式的综合得分。由于各绩效变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绩效,且数据的单位不同,因此,在主成分分析之前,先要对绩效数据做归一化处理。方法如下:x٭ik=xik−xminkxmaxk−xmink其中,xik、xmaxk、xmink分别表示第k个指标在第i个商业模式类型的值、第k个指标在14种商业模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4种商业模式2008年~2010年的综合得分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三个特点:﹙1﹚2008年~2010年平均综合得分最高的商业模式为PECME,即编号为8的“大众—区域扩张—连锁经营—现代—顾客体验型”商业模式;平均综合得分最低的商业模式简称为PDCTE,即编号为11的“大众—本地主导—连锁经营—传统—顾客体验型”商业模式,两者综合得分差距较大。﹙2﹚从综合得分排名情况来看,各类商业模式在2008年~2010年间的排名差距不大,基本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但这一期间各类商业模式的综合得分普遍呈下降趋势,个别商业模式2008年的得分和2010年差距较大。﹙3﹚无论是单一年份还是取年平均值后的综合得分,排名前6位的商业模式间差距很小,而前6位商业模式和后8位商业模式间则差距较大。这说明在当前零售业上市公司中,并不存在某一种占据绝对优势的商业模式,而是几种商业模式的表现难分伯仲,但确实有几种商业模式的表现优于另外几种。

商业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商业模式;价值创造;价值获取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虽然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仍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但都认同商业模式与价值链之间关系紧密。Powell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Dubosson等人也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乃至整个产业所有企业组成的价值星系进

行重构的过程。

一、价值获取和价值创造

赞同商业模式的价值论,认为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从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个角度相结合来分析商业模式,认为而企业价值是价值获取和价值创造在时间维度的上的累积:

企业价值=nt-1(价值创造t+价值获取t)

n=企业的经营年数

商业模式包含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两种机制。它将价值来源(即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价值发生和获取两种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平衡。这两种机制也合理地说明了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关系。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在企业中同时发生和并存。在进行商业模式研究初期,机会开发过程中的运作效率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存在重视价值创造而忽视价值获取的倾向。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对机会利用效率的重视程度已悄然上升,越来越关注在开发利用机会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益效和效率的平衡,由注重获得收益(获取价值)转向寻求价值创造与获取的平衡。

二、四个影响因素

1.顾客。无论企业是选择满足顾客需求还是创造顾客需求,顾客都是基准,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在不断创造顾客的过程中,企业获得了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效率的改善、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顾客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换,企业在交换价值的同时,顾客也获得了使用价值;顾客是商业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供应商。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关系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关系,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由客户-供应商连接起来的。供应商是指一切与企业有共同的经营目标指向的,并向企业提供有形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伙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伙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复杂,供应链伙伴管理正日益成为企业一种新的竞争战略。在供应链中,与顾客、供应商伙伴建立新的业务合作模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新思想,对于企业而言,顾客、供应商伙伴永远是并举的两端。供应商是企业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外部业务环境,是企业实施商业经营活动的外部协作组织的集合。

3.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选择时,必然要考虑到股东群体对收益的预期,选择什么样的运作模式也与企业所占有的资产资源有关。从另一方面看企业所选择的运作模式及其经营结果所带来的股东价值最终将在市场上反映出来,也影响了股东群体对这个特定的商业模式的选择权。这样企业与股东之间就建立起一种交换关系,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商业模式运作所必需的资源条件,是商业模式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

4.企业内部机制。作为商业模式主体的企业组织本身,内部也存在一个结构,称之为模式的“内部机制”,这个内部机制是实现商业模式的组织保证,是企业管理层组合企业可利用的各种资源,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形成的组织状态和制度集合,包括了各种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知识资产、业务流程制度等。企业内部结构的具体形态与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有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内部结构是通过企业家、经营者团队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形成,内部结构是企业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得以实现的支撑,企业的内部结构不等同于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前者属于组织管理学范畴所讨论的问题。

要达到商业模式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必须要做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顾客、供应商、股东以及企业内部机制这四个基本影响因素分别对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产生重大影响。要获得商业模式的成功、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形成商业模式的时候,必须对这四个因素都要有充分的思考、筹划和准备;在执行商业模式的时候又要时时关注着四个因素的变化、发展,对商业模式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学位论文.2006

商业价值范文第5篇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当转化为具体的商业价值时,它才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商机和端午节文化的契合点,挖掘节日细微处潜在的商业价值,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一、旅游无烟工业

旅游被称为无烟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求。比如屈原的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每年要过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头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一直到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在这一个月内要举办公祭屈原,农民骚坛诗会,龙舟游江招魂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屈原故里端午的独特习俗,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另外还有屈原的投江地湖南省汨罗市,每年前往汨罗市屈子祠凭吊、缅怀的人们排成了长龙,络绎不绝。可见,端午的文化内涵刺激了旅游消费,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当地端午文化品牌的铸造,二者相得益彰。

二、节日装饰物文化产业链

节日装饰物既是节日的衍生文化,又是节日文化的寄托物和载体,搞好装饰物的销售,可以有效刺激消费,与此同时烘托节日气氛。

(一)香袋

又称香囊、香包、荷包,我国民间端午节佩香袋的习俗极为古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袋。《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袋内装有研细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有消毒卫生和醒脑清神的功能,就像是随身佩戴一个“空气净化器”,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各种香袋寄托着人们辟邪却病的美好希望,同时还具有审美情趣,香袋形状多样,颜色丰富,是很受妇女儿童喜爱的装饰品和礼品。

(二)五彩线

民间传统认为,端午节戴五色线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伤害,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降雨时要将五彩线剪断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戴五彩线的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东汉应劭著的《风俗通》中就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苏轼在《浣溪纱》词中描述端午节的美人:“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宋代词人杨无咎《齐天乐》在词中则用“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形容端午节时女子的服饰。不同于艾草和菖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五彩线的点缀美化功能远比求吉辟邪实际功能明显。(三)葫芦

葫芦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图中阴阳的分界线,道教文化认为葫芦可以收尽天地间的邪气,所以民间传说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芦,太上老君装仙丹的容器是葫芦,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法器也是葫芦,在古代葫芦被当作镇邪的宝贝,加上葫芦腹中多子,象征多子多福,又与福禄谐音,所以民间俗信葫芦能避邪气又象征吉祥。端午节在门窗上挂葫芦的习俗由来已久并沿用至今,《燕京岁时记》中说:“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即用彩纸剪成葫芦形,于五月初一早上张贴房室门楣,剪口向下,意味着倒灾驱邪,初五晚将它摘下丢掉,喻指一切不洁和邪气都被带走。现在过节很少有人记得将葫芦口朝下,但颜色各异带着各种彩穗装饰的葫芦仍不失为一种美丽的装饰和点缀。

(四)盆栽

被称作端午三友之一的菖蒲不仅可以入酒,同样也是室内装饰、盆栽观赏的首选佳品。

菖蒲制作的盆景,首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而且,用菖蒲做盆栽既美观又富有诗意: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生野外则生机盎然,着厅堂则飘逸俊秀。苏轼在他的《石菖蒲赞》的序言中说菖蒲“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并且能够“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是中国文人淡薄名利、不屈不挠、清雅超俗的人格操守的写照,所以用菖蒲做盆栽既实用又雅致。

商业价值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销售模式;财务分析;商业价值

一、信息时代隐藏着的商业价值

(一)信息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信息是关键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谁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最新讯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今的网络世界可谓是“四通八达”,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在家里就能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坐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恰恰就是在这看不见的虚拟世界中,隐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企业应当通过改变传统营销手段挖掘出潜在的商业价值,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微时代”带来的商业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从2010年起就进入了全民“微时代”,微博、微公益等正在成为大家日渐熟悉的新名词,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微”的力量被发挥得愈加淋漓尽致,企业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呢?站在全方位的角度上去解读与评估其在市场上的价值和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它能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能否打赢这场“商业战争”的关键。

二、英特尔品牌在信息化时代的营销模式

从英特尔的微博营销来看,它采用了分层次的营销方法。首先,英特尔开了一个针对中小企业里的IT决策者和IT专员的微博,账号名称是“道IT 谈生意”,这很像是为IT决策者建立的一个交流平台,让其能在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并互相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说不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和灵感;其次,这个“道IT 谈生意”还会抛出了一些诸如有关产品及市场信息、中小企业主关注的话题、IT专员关注的信息等子话题的讨论。这几个子话题分别又对应三个微博:智能小i、生意精、IT小睿。这种方式可以让IT人员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领会到英特尔产品的价值,更加了解英特尔的产品,这正是微博营销的魅力所在。也达到了企业传达其理念和文化价值的目的,使其品牌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三、公交集团户外广告电子化改造方案的主要内容

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行各业都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而在广告营销方面,必将迎来一次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和风险共存。一方面,为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这一主业的顺利开展,减少国家的投入,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实现自主盈利,成为各城市公交集团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作为一家颇具实力的集LED显示屏、照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也急于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宽销售渠道,传统的通过销售获取收益的方式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一个宏观商业环境和微观供需同时存在的大背景下,只要能找到一个两家企业合作共赢的交点,就必然会催生一个良性的合作。最终,这家颇具战略发展眼光的公司终于找到了这个“交点”――LED站牌广告。也就是,由LED厂家(以下称为乙方)提供LED显示屏――广告的载体,由公交集团公司(以下称为甲方)提供公交站牌――LED屏的载体,吸引更多的商家投放广告,通过增加的广告收入,合作双方分享收益实现共赢。

(一)公交公司改造具体方案

由公交集团公司(甲方)根据以往统计数据提供三条热门线路作为改造试点,乙方公司单独出资把甲方现有的广告固定的显示位,全部改造成电子显示屏,从而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提高了公交站牌的档次,二还可以容纳更多的广告客户,三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公益宣传,政府的公告、通知等。四屏下方还可以滚动显示与公交有关的一些信息。

合作时间:4年,三种可选的合作方式:

1.双方共同经营,成立一个广告公司,一个前提是保证公交集团现有广告收益不变。经过改造后,站牌的信息容量增大,增加的部分收益,双方再各以50%左右的比例进行分配。

2.由甲方自行经营,乙方提供完整的站牌改造方案,建成之后,完整的移交给公交集团。按实际实现的广告收益,双方按增加部分的7:3比例分配。

3.由乙方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在保证公交集团现有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每年新增的收入,双方按4:6左右的比例进行分配。经过合作双方反复商洽和论证,根据该市公交集团的实际情况,该集团下属有自己专业且有一定实力的广告部门,所以,选择了方案2。

(二)售后服务

发展LED显示产品是乙方的重点战略,具有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予公交集团公司全方位、周到有力的服务。

售后服务内容,免费质保期为4年。

遇有重大活动,乙方将派技术人员现场值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工程完工后,除人为不当操作或天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由甲方负责硬件设备维修费用外,其余合同规定的全部装置,因安装工艺、材料和产品质量和部件造成的故障,质保期内乙方免费提供维修服务。

(三)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及支出情况

对于乙方而言,显示屏的投入为18000元/平方米,按一个站点正反双面均采用显示屏设计,LED屏需约5平方/每站点,按一条公交线路20个站点计算,乙方在三条线路改造中的总投入为1.8×5×20×3=540万元,该投入包括用电线路设计、改造、安装和施工,LED显示屏,设备材料运输,以及相关调试培训等费用,其中屏等固定资产投入约占这个投入的50%。根据所选则的方案,线路安装成功后,乙方以赠与形式将显示屏的所有权交由甲方所有。同时,广告部分由甲方独立经营运作,预计每年产生的营运成本及费用约为实际广告收入的20%,收益由甲乙双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分配。

2.收入情况

改造以前一个固定的广告位原有平均收益经测算是1万元/月,而改造后,一块LED32寸的显示屏,每天开15个小时,每个广告时长30秒,滚动播放120次/日,一天可以播放15个广告,而每个客户支付的费用,只相当于以前30%,这样,整体的广告收益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约为以前的4.5倍左右,(根据站牌所在不同的位置,会有很大的价差价格从每个广告1000元到数万元不等,以上为平均数据)。以其中20个站点的公交线路平均计算,改造后整体广告年增加收入平均约为:(4.5-1-4.5×20%)万×12个月×20站点×3条线路=1872万。甲乙双方按收益增加部分7:3比例分配,不考虑税收以及折旧影响的效益分析如表1。

说明:在这个项目中,根据合同约定,显示屏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在建设成功后即归公交集团所有。

对甲公司第一年分成收益具体会计分析如下:

项目广告销售收入增加总额 (4.5-1)×12×20×3=2520万

营业成本及费用增加 4.5×12×20×3×20%=648万

甲公司改造项目营业利润 (2520-648)×70%=1310.4万

扣除固定资产折旧(4年期末无残值直线法折旧) 540×50%/4=67.5万

营业外收入(接受乙公司LED屏赠与) 540×50%=270万

甲公司税前利润合计 1512.9万

甲公司第二到四年分成收益=1310.4-67.5=1242.9万元

乙公司第一年改造项目税前利润为(2520-648)×0.3-540=21.6万元

乙公司第二到四年改造项目税前利润为(2520-648)×0.3=561.6万元

项目净现值财务分析如下:

甲乙双方均按15%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折现:

NPV甲方=1512.9+1242.9×(P/A,15%,3)×(1+15%)=4776.07万

NPV乙方=21.6+561.6×(P/A,15%,3)×(1+15%)= 1496.05万

由此可见,对于甲乙双方均有很高的投资回报。

(四)风险分析

这个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风险,尽管无论是商业收益还是公益效果都非常可观,但毕竟公共场合建立广告设备是需要通过上级部门审批通过的,是否能够得到批文成为这个项目是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还存在一个未来城市规划统一建设的问题,如果未来交通部门要实施路况,站点的即时显示,那有限的公交站牌是否能开辟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些信息就成了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目前这类项目在上海、深圳和武汉等地区均有试点线路实施,而且运作情况目前看来很好。作为资金投入的乙方虽然在短期内要承担风险,但是一旦项目上马,只要广告运营顺利,乙方加强对甲方的财务监督,并积极提供设备维修,技术培训等服务,这种投资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全部收回,在以后的合作期内就是净享可观收益了,所以这个风险是值得一冒的。

四、结语

无论何种类型的创新只要符合社会和客户的需求就有可能创造更高的价值。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销售模式,打破了原有 “我供货,你付款”的传统供销双方的合作方式,通过免费提品,帮助合作方改变盈利模式,以更优质高效新服务,产生高价值回报,然后合作双方共享这种商业收益增值以达到共赢的目的。这个案例提及的就是一个通过改变销售模式,在合作双方共同需求中找到合作的交点。这种合作一方面推动了生产方产品的销售,使得LED显示屏直接供给终端客户,避免进入流通领域带来的流通成本增加,社会价值的浪费;同时,也把公交集团公司的地缘优势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实现合作双方共赢,并帮助建设城市的窗口形象,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方便出行的民众,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商业公益并重的赢利模式。这个通过一个户外广告电子化改造项目的案例,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商业销售模式,达到一方面使公共服务行业提升了服务品质,另一方面,生产企业达成了销售目标。并通过对该项目进行财务分析,证明了创新销售的商业价值,合同双方都取得非常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希尔顿.管理会计学: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洞察中国:中国企业跨越式成长之路[M].东方出版社,2009.

[6]琳达・S・桑福德,戴夫・泰勒.开放性成长-商业大趋势: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M].东方出版社,2008.

[7]卡德怀特.商业环境概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8]李玲,冯灿仪.商业丛林法则[M].万卷出版公司,2005.

[9]陈明,余来文.商业模式:创业的视角[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商业价值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商誉;资产评估;价值评估

一、商誉的概念

(一)资产评估的商誉概念

目前资产评估中所称的商誉,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不可确指的可预期的未来超额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 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第16条规定:“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合同权益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二)本文的商誉概念

本文基于《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对企业商誉价值进行定义。

依据商誉的权属及特征,本文将商誉定义为:“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法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的能为其带来超额收益的不可确指性无形资产”。

二、商誉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

目前商誉的评估方法有两种,即超额收益法和割差法。

(一)超额收益法

1. 超额收益折现法

超额收益折现法基本思路是企业商誉这项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在未来时期内带来多少超额收益,并按一定的资本报酬率进行折合成现值,以之作为商誉的评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G :企业商誉评估值, B t:第t年企业预期超额收益,i:折现率,n:企业预期具有超额收益的年限。从上式可以看出,超额收益法确定企业商誉价值,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更能体现商誉的经济涵义和本质特征。超额收益折现法反映了企业超额收益不可能永久存在的客观事实,当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持续有限年度时,运用此方法来评估商誉价值较为合理。

2.超额收益法的影响因素

使用超额收益法评估商誉的价值,要受到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它们是超额收益、资本化率、无风险报酬率以及收益年期。

(二)割差法

1.割差法公式。割差法又称余值法,即先评出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扣除企业全部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价值后即为商誉的价值。用一个计算式来表达即:

商誉的评估值=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企业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

2.割差法评价。采用割差法评估的理论依据是,企业价值与企业净资产的区别。两个净资产价值大体相当的企业,由于经营业绩悬殊,预期收益悬殊,其企业价值自然悬殊。 “割差法”商誉价值的评估,限于盈利企业或经济效益高于同行业或社会平均水平的企业,其未能反映商誉是超额收益的实质,加上人为因素,评估的商誉与企业实际拥有的商誉价值差距较大。

(三)两种方法的选择问题

与“割差法”相比,“超额收益法”更能体现商誉所具有的使企业获取高于同行业利润即超额收益的特点,可以依靠企业的财务报告,同行业财务报告把握其中的参数。而“割差法”在应用中存在缺陷,表现为:

1.需用收益法确定企业的整体评估值,用成本加和法来确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

2.用企业实际购买成本代替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受买卖双方谈判条件和谈判技巧的影响较大,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因此,实际评估中往往使用“超额收益法”进行商誉评估。

三、商誉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一)商誉评估的条件

并非所有企业都有商誉。商誉只存在于那些长期具有超额收益的少数企业之中。一个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超额收益越高,商誉评估值越大。在评估实务中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知名度与其商誉的评估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知名度高并不意味着商誉的评估价值就一定很高。

(二)商誉的披露问题

注意商誉的信息披露。资本化的商誉价值可暂不计入资产权益总额,对商誉资产的披露采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形式予以披露,在其附表中应注明商誉的测试时间、所使用的方法、采用的行业标准等。由于企业商誉的价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动,为了不给使用者带来误导作用,应每年对商誉评估一次。由于商誉资产具有非实体性、不确定性以及使用价值的非直接性,所以商誉比其他资产评估难度更大。因此,我们要强化商誉资产评估意识,重点研究商誉资产的范围和特点,评估适用的方法和科学依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

(三)商誉评估的方法选择

首先,商誉不能采用市场类比法进行评估。商誉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但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单独计量的特征,决定了商誉评估不能采用市场类比的方法进行。其次,不能采用投入费用累加法评估商誉价值,因为商誉价值与形成商誉的投入费用没有关系。商誉价值形成是建立在企业预期超额收益基础之上的,企业是否拥有超额收益是判断企业有无商誉和商誉大小的标志,而与企业为形成商誉投入的费用和劳务没有直接联系,故不能采用投入费用累加法评估。

(四)预期收益额的界定

一般来说,收益额应选择净现金流量较为科学。其根据:一是净现金流量指标界定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不受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可靠性强,且比利润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评估期间资产的净增加部分。二是净现金流量是动态指标,它不仅是数量的描述,而且与发生的时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可见现金净流量比净利润更具有客观性。商誉评估值取决于预期资产收益率,而非资本金收益率。

(五)商誉与商标的区别

商誉与商标无论是价值内涵,还是评估方法的选择上,都截然不同。进行评估时应严格区分,以免出现评估误区。企业拥有某项评估值很高的知名商标,并不意味着该企业就有商誉。商标价值来自于产品所具有的超额获利能力,商誉价值则来自于企业所具有的超额获利能力。商誉作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是与企业及其超额获利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够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商标则是可确指无形资产,可以在原组织继续存在的同时,转让给另一个组织。商标可以转让其所有权,也可以转让其使用权。而商誉只有随企业整体转让、合并等行为发生实现其转移或转让,没有所有权与使用权之分。

四、对我国商誉价值评估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虽然我国企业商誉价值评估理论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这无疑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产权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商誉评估存在的弊端却不容忽视。目前,商誉评估失衡现象应引起社会重视尤其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为:

(一)完善资产评估组织机构。建立规范的、专业化的、具有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并建立明确法律法规、严格审批程序。

(二)培训相关领域的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加强评估人员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评估人员的道德水平、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

(三)建立严格的资产评估监督机构。对社会上的资产评估机构所做出的评估结论必要时进行一定的审核,尤其对重大项目评估选择不同的评估机构进行独立的评估,审核结果从而得出最佳数据。(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卿伟春.企业商誉价值评估法的层次分析法[J].经济师,2007

[3]高波.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确定及方法模型[J].中国资产评估,2003.

商业价值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区域经济特点、经营方式、政策环境、业态组合等商业地产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借鉴纽约第五大道和北京王府井大街商业地产的价值增长经验,提出了商业地产价值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地产;价值;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与人均GDP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房地产业得到爆发式发展。不同发展地区商业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有的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有的正处于成长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商业地产的价值,需要根据商业地产的价值影响因素综合加以分析。

一、商业地产价值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研究商业地产价值影响因素较多集中在定位、运营方式、地段、商圈、客流量、配套设施等。综合各类研究,结合多年对商业地产价格的评估实践,归纳商业地产价值因素主要为:

1.区域经济特点

不同发展地区商业地产的发育水平不同。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由于开发时间长,再加上新城拓展范围有限,已有的商业发育相对比较充分,商业地产多已经饱和或者趋于饱和,商业地产增值空间有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热度由一线城市向外的扩张,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空间仍较大,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商业地产价值增长潜力较大。

从区域内层次看,商业地产对区域经济有溢出效应,它作为城市内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区域地段、商圈、集聚的客流量、其交通便利程度、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未来城市规划对该区域的发展定位、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周边商业地产发育程度,都决定了商业地产的价值。

2.经营方式

商业地产价值要通过经营实现。目前,较常见的经营方式有三种:一是散售,即开发商只负责销售,小业主各自经营;二是自持,即开发商持有,不对外销售;三是小业主联合起来委托商业管理公司统一经营,后两者属于统一经营的范畴。

从当前市场看,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商业基本全部自持,一线城市郊区和二线城市的部分非核心地段,存在租售并举的产品。在三、四线城市,还存在着大比例散售的项目。业界的普遍共识是,统一经营是实现价值增长的法宝。因为在散售的情况下,由于小业主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及缺乏专业固定的招商团队和成熟稳健的投资经验,往往导致项目的失败。有些企业迫于资金压力大,不得已选择了散售或者租售并举。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商业地产的统一经营将成为发展的普遍趋势。

3.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及货币政策、商业地产调控政策等。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健全情况下,商业地产受政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收支水平、物价与利率、社会储蓄与投资水平以及消费品零售额等,通过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和投资预期,进而影响商业价值的实现情况。金融和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决定了资金的流动性,对于主要依赖银行信贷融资的开发商来说至关重要。商业地产及对住宅地产的调控政策直接影响着商业地产的价值。伴随着房地产的一系列调控措施,“量价齐跌”“楼市拐点”“崩盘说”等等相伴而来,这就是市场对调控政策所作出的反应,也通过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到了商业地产的价值。

4.业态组合

项目开发前期明确业态组合的定位,是商业地产的价值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商业地产的业态组合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目前,集客能力强、新项目市场培育期短、消费滞留时间长、对其他业态消费带动显著的体验式业态,正逐渐成为商业地产业态组合的一个主要趋势。发展趋势和实际证明,一个业态组合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能否顺应市场的潮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都决定了商业地产的价值。

二、国外及发达地区商业地产价值增长的借鉴

国外及发达地区商业地产成功运作的案例比较多,这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纽约第五大道和北京王府井大街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对商业地产发展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经验。

1.纽约第五大道

第五大道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中央大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第五大道与20多条街道相交,并通过设立单行线、公共交通等方式,有效保障了交通的便捷。第五大道上名店林立,以专业店、专卖店和国际连锁店为主,以商品的高档优质、品牌齐全、时尚前沿等特点,树立了“最高品质与品位”的品牌效应。除了商业范畴的运营,第五大道还特别重视与区域经济要素的融合。周边毗邻中央公园、高档商务区和住宅区等,在中央公园还有惠特尼美国艺术馆、美国自然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充分利用“体验经济”将商业、旅游、文化、居住、休闲、办公等要素完美结合,成为纽约的商业中心、居住中心、文化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第五大道因而成为纽约最华贵的商业区,也是世界上地价和租金最昂贵的商业区之一。

2.北京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交通四通八达,可谓是占到了京城最好的地段。这条3华里长的大街,不仅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还汇集了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众多知名品牌,小到普通的消费产品,大到顶级的奢侈品,产品种类丰富,销量极大,被称为“日进斗金”之地。王府井大街集购物、餐饮、旅游、艺术、休闲、文化等于一体,既古朴传统又时尚前卫,融汇了中西方的文化,消费者、旅游者、文化探寻者交织在此,使得这条大街的商业地产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3.借鉴之处

纵观国外及发达地区商业地产的成功之处,几乎都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第一,商业地产绝不能仅仅放在商业范畴的领域来考虑,而是应该放在区域的层面去统筹考虑,对区域的各种要素发挥激活、调动、引领的作用,与区域经济产生双向互动作用。

第二,商业地产的业态组合,尽可能实现商业、文化、旅游、餐饮、办公、娱乐、体验等相结合的模式,顺应时代和潮流发展,全方位满足受众客户需求。

第三,商业地产运营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的最大化。

三、商业地产价值增长的建议

1.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共赢

商业地产发展规划一定要与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要结合对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研判,充分考虑区域的发展定位与功能、发展规模、人流集聚度、消费水平、公共设施、文化内涵、交通体系等要素,并对所在地区同类业态收益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进而制定合理的商业地产发展定位与业态组合。

商业地产发展要融入到区域竞争力当中。商业地产应该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包括商务消费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等,成为区域的经济活力、文化内涵、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的集中展示区,以及区域的灵魂和象征。通过发挥商业地产的规模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品牌聚合优势等,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也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商业地产与区域经济互为依靠,互为支撑,联动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2.探索新型商业运营模式

目前,业界关注比较多的两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一个是O2O(online to offline)运营模式,一个是社区商业地产。

创新和完善商业地产的O2O运营模式。目前,很多商业地产已经开始探索和应用O2O运营模式,将互联网思维嫁接到实体商业地产中,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体验和相关服务。今后,要积极创新和完善商业地产的O2O运营模式,把传统商业地产运营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以移动互联、大数据管理和满足消费者身心体验等相结合,不断向更广和更深的领域延伸,创造商业地产的运营特色。

注重社区商业地产发展。社区商业地产与传统的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不同,主要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居民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同时承担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文化功能,更多体现的是商业地产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针对目前我国社区商业地产的无序和零散开发状态,社区商业地产应该由统一的专业团队来管理和运营,针对不同的社区规模和档次,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注重提高社区商业的服务质量、参与体验度以及文化品位,争取将社区商业地产打造成为社区的服务中心、体验中心和文化中心。

3.形成产业链增值

商业生态链是很多商业地产非常重视的,如万达集团就非常重视在商业生态链上考虑项目的规划与经营。由于商业活动在价值链上呈现的是承接的模式,存在着价值增长的此消彼长,因此,只有形成产业链增值,实现商业生态链的均衡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商业地产的持续增值。

产业链增值需要做到的是合作、分担与共享。各相关利益方要形成战略同盟,共同搭建商业运营模型,完成商业项目的设计、投资、运营和管理,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完成溢价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战略同盟要共同进行市场的前期调研,对商业地产进行定位、分析和规划,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将经营风险转移,共同承担。最终,产业链上的相关利益方通过统一经营,实现价值增长的共享。

4.创新商业地产融资模式

资本运作是商业地产的生命线,尤其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商业地产来说,提高融资能力就是提高其生存能力。目前,证券化的创新融资方式成为商业地产融资的发展趋势。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股权性质的证券产品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和债权性质的证券产品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不同的商业地产要根据自身的定位、规模以及资金运营状况,充分研究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势与风险,在传统融资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最终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产品,为商业地产的价值增长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翎莺.浅析发展社区商业地产的策略与实务——以中房·金谊广场为例[J].现代商业,2012(7):168-170.

[2]刘菲.国外著名商业街比较与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23-26.

商业价值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利商业价值;专利维持时间;专利保护;综述

专利保护是鼓励研发投资,促进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专利商业价值,即专利保护能够为创新主体带来的商业回报,是评价专利制度有效性、评估研发投资效率、制定创新管理战略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拟从专利维持时间视角对评述专利商业价值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述,进而为研究专利商业价值、研发投资效率等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一、专利商业价值定义与度量

专利商业价值指专利保护能够为专利权人带来的商业回报,即在有专利权保护和无专利权保护这两种状况下,专利权人从其发明创造中所获得的收益差异。专利商业价值的大小反映了发明人能够从专利保护中获得的商业收益,是反映专利保护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评估专利制度鼓励研发投资激励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简便起见,本文以下内容中“专利价值”均为“专利商业价值”的简称。

现有研究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来考察专利商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向企业了解专利保护为其带来的商业回报。第二,考察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专利数量、专利质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第三,从专利维持角度来考察专利商业价值。根据各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获得授权之后,专利持有人必须定期缴纳专利维持费以保持专利的有效性。专利维持时间是指专利从申请日或者授权之日至无效、终止、撤销或届满之日的实际时间。专利维持费可视为持有专利的成本,专利维持得越久,说明理性的专利权人愿意支付的维持成本越高,专利价值越高。因此,专利维持时间以及专利维持费费率可作为推断专利商业价值的依据。对比三种方法,企业问卷调查方法一方面受调查数据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对专利价值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专利指标与企业经济绩效相关性的方法则难以排除内生性问题,且当前企业绩效无法反映出专利长期价值。专利维持时间数据较易获得,是对专利价值较为客观、直接的度量,且更有利于进行专利价值的跨国比较。因此,本文着重从专利维持时间的角度探讨专利商业价值的度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专利维持时间的理论研究

Schankerman和Pakes最早构建了专利维持决策理论模型。该模型基于持有专利的成本和收益,认为专利维持时间越长,专利权为发明人带来的商业回报越大,商业价值越高。在专利有效期内,专利持有人持有专利的成本为每期要缴纳的专利维持费,专利权为持有者带来的利润为每期的垄断收益。专利权的收益取决于专利的初始收益和专利收益的衰减率。当持有专利的收益低于专利维持成本时,理性的专利持有人将停止缴纳专利费,放弃专利权,即专利失效。

Schankerman和Pakes的专利维持模型一方面为专利维持时间作为专利商业价值的度量指标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提供了估算专利价值的方法。假定专利初始价值R0满足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即log(R0)~N(μ,σ2)。利用专利申请及授权数据、有效专利数据估计出参数μ,σ以及衰减率δ,再结合专利维持费费率计算专利价值V。

该模型也存在不足:首先,虽然专利费是随专利维持时间的延长而累进的,但仅从专利维持费的差异难以解释极少数具有重大价值的、维持至法定年限才失效的专利。其次,该模型假设专利收益以固定速率递减,即专利权人能够准确知道专利未来收益,没有考虑到专利有效期内其收益可能是不确定的。Lanjouw认为,研发人员可能在创新活动的早期就申请专利,此时专利的商业前景尚不明朗,发明人对专利价值的认识存在一个学习和 “挖掘”的过程。因此,从专利权人的角度看,专利未来收益是不确定的。

考虑到专利收益的不确定性, Pakes在专利维持的成本收益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利用最优停点的方法求解专利最优维持时间。Lanjouw在动态随机模型中加入了“专利侵权诉讼”这一新变量,专利权人针对专利侵权所提起的诉讼只能以一定概率获得胜诉,这一方面增大了专利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专利维持的成本。

三、专利维持时间的经验研究

专利维持的经验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对结构方程的估计来计算专利价值;二是将专利维持时间作为专利商业价值的变量,通过简约型回归探讨专利商业价值影响因素。

1.专利商业价值估计

四、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专利商业价值是考察专利制度有效性、评估研发投资效率、制定创新管理战略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利维持时间是既有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专利商业价值度量指标。理论研究方面,既有模型从持有专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出发,认为专利维持时间越长,专利商业价值越高。经验研究则集中于专利商业价值估计、专利商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两个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专利价值分布偏斜程度较大,专利价值存在国别、技术领域差异,专利保护对研发的激励作用有限。专利技术特征,企业研发活动及其专利战略,行业间技术外溢程度等均会影响专利商业价值。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利用专利维持时间进行专利商业价值和研发投资效率的估计及其跨国比较将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anjouw, J. O. and A. Pakes, et al.. How to Count Patents and Val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es of Patent Renewal and Application Data. NBER, 1996, Working Paper, 1996, No.5741

[2]Hall, B. H. and A. Jaffe, et al.. 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36 (1): 16-38

[3]Hall, B. H..Patents and Patent Policy [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7, 23 (4): 568-587

[4]Pakes, A..Patents as Options: Some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Holding European Patent Stocks [J].Econometrica, 1986, 54 (4): 755-784

[5] Schankerman,M.and A.Pakes.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Post-1950 Period [J].The Economic Journal,1986,96(384):1052-1076

[6]Svensson, R.. Commercialization, Renew and Quality of Patents [J]. IFN, 2011, Working Paper No.861

[7] Euguet, E. and N. Iung. R&D Investment, Patent Life and Patent Value [J].Malakoff Cedex: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Etudes Economiques, 1997, Working Paper No. G9705

[8]Lanjouw, J. O..Patent Protection: Of What Value and for How Long[J]. NBER, 1993, Working Paper No. 4475

[9]Schankerman, M.. How Valuable is Patent Protection? Estimates by Technology Field [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29 (1): 77-107

[10]Lanjouw, J. O..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Shadow of Infringement: Simulation Estimations of Patent Value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4): 671-710

[11] Sullivan, R. J..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852- 1876 [J]. Economica, 1994, 61 (241): 37-58

[12] Deng, Y.. Private Value of European Patent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 51(7): 1785-1812

[13] Gr?nqvist, C..The Private Value of Patents by Patent Characteristics: Evidence from Finland [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 34 (2): 159-168

[14] Thomas, P..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mpact upon Patent Renewal Decisions [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9, 11 (2): 181-197

[15]Maurseth, P. B..Lovely but Dangerous: The Impact of Patent Citations on Patent Renewal [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5, 14(5):351-374

[16] van Zeebroeck, N..Patents Only Live Twice - a Patent Survival Analysis in Europe [J].Centre Emile Bernheim, 2007, Working Paper No. 07-028

[17] Nikzad, R..Survival Analysis of Patents in Canada [J].The 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1, 5(14): 368-382

商业价值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博客商业价值商企专区知识管理价值链

blog,又称博客,是网络一种信息组织记录的形式,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作为web2.0的典型技术之一,不仅给旧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其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日渐凸显。本文将从博客用于个人的知识管理之中的价值体现、博客对于企业的价值、博客的行业价值链三个层面,具体发掘实现博客商业价值的潜在可能。

一、博客用于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

blog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它基于xml使用rss标准完成信息的引用;它特有的track back使得原文作者或其他对该文感兴趣的人通过点击track back就可以到达他人blog阅读评论或回访原文。博客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具备四大功能:记录功能、连接功能、订阅功能、回访功能;体现于这四个功能之上的知识管理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降低成本,它减少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最佳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在员工素质方面,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知识能力、培育员工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企业中应用博客促进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实际上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奠定了潜在的基础。

二、博客之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体现

目前博客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但企业博客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网站,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改进,而更多体现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精髓。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鲍勃·鲁兹主持的“快车道”博客已经成为该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宝洁公司“secret sparkle”系列身体喷雾产品成功使用博客进行线上传播,表明blog在企业品牌打造和新产品推广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此外,博客还有助于进行企业的各类市场调查、广告效果检测、售后服务跟进、媒介关系处理、公共关系辅助等各项事务。

博客对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博客进行企业推广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具体来说:

1.博客能够直接带来潜在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将企业的背景资料、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在博客托管网站上将吸引大量的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传递营销信息的效果。这种方式的网络营销是博客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2.博客与企业网站相结合,建立权威网站的品牌效应

通过在博客网站文章作为自己企业网站链接或通过rss将自己网站的内容提供给其他网站,其结果不仅能够带来新的访问量,也有助于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通过blog 建立自动增长的内容管理系统是增加点击率、提高企业网站权威性的有效措施。

3.博客能够保持目标客户群体,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

博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空间,博客内容又处于实时更新之中。它的特质能够牢牢吸引对博客内容有较强兴趣的群体不断参与。从而获得用户的长期关注,这是博客对保持现有客户、间接降低获得客户成本的贡献之一;此外,利用博客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且费用低廉近于免费。尤其是对于小规模商户来说,博客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

4.博客可以替代部分广告投入,减少直接的广告费用

博客在一定程度上互补企业的广告宣传,从而节省广告费用开支。由于博客在技术上较好地融合了搜索引擎技术,企业在博客上投放的产品信息在被搜索引擎收录后所带来的免费宣传效果又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广告费用,效果显著。

5.博客可以完成消费者行为研究,降低访问成本

在博客文章中设置相关在线调查的链接,既扩大了调查表的投放范围,更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访问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博客中直接就调查问题与访问者进行交流,将增加在线调查的交互性。在线调查的效果得到提高,也就意味着调查研究费用的降低。另外,企业可利用博客征询某一新产品的用户使用意见,这样不但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完善,产品开发的生产成本和隐性成本也将有所节约。

三、博客行业价值链中的商业价值体现

blog行业价值链涉及到的环节包括博客托管服务提供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blogger(写博客的人)、广告主、用户、电信运营商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源自:《电子商务世界》2006.5

从博客商业价值链上看,该行业的利润有五大部分:广告平台、博客托管、博客内容、增值服务,以及用户个性化服务。下面我们一一分析这五部分的盈利模式。

1.广告平台

网络广告是时下国外博客网站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例如blogads (/)就是一个指导如何投放博客广告的专业站点,它列举多个特色博客以供选择。在国内,最近惠普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始在博客中国网站网络广告,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博客本身不够专业,广告投放并没有针对目标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专门机构对广告投放进行指导。针对第一个问题,国内的博客网站寻求盈利点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吸引专业博客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博客网站除了走专业化道路,还应当探索新的广告模式。clickz()网站实施的广告营销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电子商务网站glam作为广告的中介与7个blog网站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只需与glam一家合作,便能够使得所投放的广告抵达这些博客针对的所有目标消费者;博客网站不仅能分享广告收入,还可得到glam的内容推广。在这个新的博客网络服务模式中各方共享利益,是值得国内博客网站借鉴和思考的一种积极尝试。

2.博客托管

进入2004年,网易、sohu、tom等网站相继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根据百度的报告,2005年我国的bsp已经达到658家;2005年年底猫扑并购donews,为2006年bsp重新整合打开了局面,预计2006年bsp将会突破更多。国外的blogger一般能接受博客网站每年收取几十美元的托管服务费。收取托管服务费的盈利方式要求博客网站提供的服务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在不能保证用户对网站服务具有依赖性的情况下,对博客收费的模式应当慎用。

3.博客内容

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也将使bsp和blogger双方获利。在2005年7月新加坡第一届blogger年会上,一批资深的博客作者发出了博客职业化的提议。把名人博客和精品博客变成印刷品或者cd,通过传统渠道出售,bsp与blogger都可按比例分红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博客内容是否优质并足够吸引。为保证博客内容的质量,bsp可根据博客的点击率采取激励措施,按照点击率分红并对点击率高的博客的作者给予经济奖励。

4.增值服务

目前,国外的博客增值的发展趋势是移动博客业务,它使用户随时随地搜索、记录、、传播blog,更能够满足e时代人们快捷传递资讯、自由彰显个性的独特需求。

在美国,textamerica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移动博客的商用网站之一。该网站成立于2002年。除了免费的移动博客业务之外,该网站提供两种不同的收费业务,包括过滤广告的移动博客和私人移动博客。前者会自动去除在免费的服务中加入的广告,每月收取5.99美元的费用;后者加入了对浏览者的限制,仅供主人允许的用户对浏览图片,每月收取9.99美元的费用。这两种收费业务还为用户提供100mb的存储空间、每月2gb的带宽和两个发送图片的e-mail地址。

近期,美国的intercasting公司也推出基于brew平台的移动博客业务rabble。rabble业务独特的“位置信息标签”,相当于一个记录地址的信息便条,为移动博客用户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外美国的wavemarket推出名为“crunk ie”的博客服务、意大利的mobaila与3italy合作为意大利用户推出的移动视频博客业务、韩国赛我网(cyworld)的移动博客业务均实现了巨大利润。

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增值服务还主要体现在博客中应用短信、彩信等业务,移动博客的发展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为促进移动博客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终端用户、博客网站、电信运营商、手机终端服务商在内的移动博客业务链条上的各种利益关系还需进一步协调。

5.用户个性化服务

博客网站探索实现商业价值的途径,应当立足于两点:一是纵向延伸,即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二是横向拓展,它体现在博客与其他web2.0元素的融合之上。其中,博客与sns结合形成的“商企专区”是业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整合模式。

(1)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概念分析

sns译作社交圈,它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依据六度分隔理论,用户能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在sns上拓展自己的人脉。sns与博客相结合,即构造“商企专区”,意味着用户通过博客让大家了解自己从而建立关系,这种联系又将反作用刺激博客内容被持续关注,由此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格局。

(2)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具体地说,利用博客加上sns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可有以下几种策略:

盈利点之一:现代商业广告已经基本摆脱了告知性、口号性的广告形式,而朝向娱乐性和平民化靠拢。如果在博客加sns网站上建立主题广告专区,并不见得商业味道过重而冲淡博客和交友的主题,相反地,它将提供一种富于更多有趣内容、更精美表现形式的广告宣传模式。对企业自身而言,博客加上sns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网罗该企业与行业上下游的资源。“让企业也有自己的朋友”,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种主题广告专区在形成一定模式和影响力之后,对用户收取费用,是商企专区的盈利点之一;

盈利点之二:博客加上sns形成的商企专区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出让用户信息给有需求的企业,还可以商业调查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以扩大收益,这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盈利点之三:博客与sns整合模式实行会员制,会员成为企业的朋友,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服务。对会员开展收取会费、票务折扣、产品折扣等活动构成了商企专区的盈利模式之三;

盈利点之四:博客与sns整合模式中,商企专区内的视频、音频资料的在线收听收看缴纳的费用,以及下载收费成为又一利润来源;

盈利点之五:商企专区可以同企业联合组织线下的商务活动,对会员收取线下活动的费用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商业价值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博客商业价值商企专区知识管理价值链

Blog,又称博客,是网络一种信息组织记录的形式,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作为web2.0的典型技术之一,不仅给旧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其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日渐凸显。本文将从博客用于个人的知识管理之中的价值体现、博客对于企业的价值、博客的行业价值链三个层面,具体发掘实现博客商业价值的潜在可能。

一、博客用于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

Blog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它基于XML使用RSS标准完成信息的引用;它特有的track back使得原文作者或其他对该文感兴趣的人通过点击track back就可以到达他人Blog阅读评论或回访原文。博客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具备四大功能:记录功能、连接功能、订阅功能、回访功能;体现于这四个功能之上的知识管理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降低成本,它减少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最佳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在员工素质方面,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知识能力、培育员工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企业中应用博客促进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实际上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奠定了潜在的基础。

二、博客之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体现

目前博客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但企业博客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网站,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改进,而更多体现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精髓。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鲍勃・鲁兹主持的“快车道”博客已经成为该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宝洁公司“secret sparkle”系列身体喷雾产品成功使用博客进行线上传播,表明Blog在企业品牌打造和新产品推广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此外,博客还有助于进行企业的各类市场调查、广告效果检测、售后服务跟进、媒介关系处理、公共关系辅助等各项事务。

博客对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博客进行企业推广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具体来说:

1.博客能够直接带来潜在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将企业的背景资料、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在博客托管网站上将吸引大量的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传递营销信息的效果。这种方式的网络营销是博客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2.博客与企业网站相结合,建立权威网站的品牌效应

通过在博客网站文章作为自己企业网站链接或通过RSS将自己网站的内容提供给其他网站,其结果不仅能够带来新的访问量,也有助于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通过Blog 建立自动增长的内容管理系统是增加点击率、提高企业网站权威性的有效措施。

3.博客能够保持目标客户群体,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

博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空间,博客内容又处于实时更新之中。它的特质能够牢牢吸引对博客内容有较强兴趣的群体不断参与。从而获得用户的长期关注,这是博客对保持现有客户、间接降低获得客户成本的贡献之一;此外,利用博客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且费用低廉近于免费。尤其是对于小规模商户来说,博客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

4.博客可以替代部分广告投入,减少直接的广告费用

博客在一定程度上互补企业的广告宣传,从而节省广告费用开支。由于博客在技术上较好地融合了搜索引擎技术,企业在博客上投放的产品信息在被搜索引擎收录后所带来的免费宣传效果又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广告费用,效果显著。

5.博客可以完成消费者行为研究,降低访问成本

在博客文章中设置相关在线调查的链接,既扩大了调查表的投放范围,更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访问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博客中直接就调查问题与访问者进行交流,将增加在线调查的交互性。在线调查的效果得到提高,也就意味着调查研究费用的降低。另外,企业可利用博客征询某一新产品的用户使用意见,这样不但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完善,产品开发的生产成本和隐性成本也将有所节约。

三、博客行业价值链中的商业价值体现

Blog行业价值链涉及到的环节包括博客托管服务提供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Blogger(写博客的人)、广告主、用户、电信运营商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源自:《电子商务世界》2006.5

从博客商业价值链上看,该行业的利润有五大部分:广告平台、博客托管、博客内容、增值服务,以及用户个性化服务。下面我们一一分析这五部分的盈利模式。

1.广告平台

网络广告是时下国外博客网站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例如BlogAds (省略/)就是一个指导如何投放博客广告的专业站点,它列举多个特色博客以供选择。在国内,最近惠普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始在博客中国网站网络广告,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博客本身不够专业,广告投放并没有针对目标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专门机构对广告投放进行指导。针对第一个问题,国内的博客网站寻求盈利点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吸引专业博客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博客网站除了走专业化道路,还应当探索新的广告模式。Clickz(省略)网站实施的广告营销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电子商务网站Glam作为广告的中介与7个Blog网站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只需与Glam一家合作,便能够使得所投放的广告抵达这些博客针对的所有目标消费者;博客网站不仅能分享广告收入,还可得到Glam的内容推广。在这个新的博客网络服务模式中各方共享利益,是值得国内博客网站借鉴和思考的一种积极尝试。

2.博客托管

进入2004年,网易、sohu、Tom等网站相继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根据百度的报告,2005年我国的BSP已经达到658家;2005年年底猫扑并购DONEWS,为2006年BSP重新整合打开了局面,预计2006年BSP将会突破更多。国外的Blogger一般能接受博客网站每年收取几十美元的托管服务费。收取托管服务费的盈利方式要求博客网站提供的服务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在不能保证用户对网站服务具有依赖性的情况下,对博客收费的模式应当慎用。

3.博客内容

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也将使BSP和Blogger双方获利。在2005年7月新加坡第一届Blogger年会上,一批资深的博客作者发出了博客职业化的提议。把名人博客和精品博客变成印刷品或者CD,通过传统渠道出售,BSP与Blogger都可按比例分红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博客内容是否优质并足够吸引。为保证博客内容的质量,BSP可根据博客的点击率采取激励措施,按照点击率分红并对点击率高的博客的作者给予经济奖励。

4.增值服务

目前,国外的博客增值的发展趋势是移动博客业务,它使用户随时随地搜索、记录、、传播Blog,更能够满足E时代人们快捷传递资讯、自由彰显个性的独特需求。

在美国,textamerica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移动博客的商用网站之一。该网站成立于2002年。除了免费的移动博客业务之外,该网站提供两种不同的收费业务,包括过滤广告的移动博客和私人移动博客。前者会自动去除在免费的服务中加入的广告,每月收取5.99美元的费用;后者加入了对浏览者的限制,仅供主人允许的用户对浏览图片,每月收取9.99美元的费用。这两种收费业务还为用户提供100MB的存储空间、每月2GB的带宽和两个发送图片的E-mail地址。

近期,美国的Intercasting公司也推出基于BREW平台的移动博客业务Rabble。Rabble业务独特的“位置信息标签”,相当于一个记录地址的信息便条,为移动博客用户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外美国的WaveMarket推出名为“Crunk ie”的博客服务、意大利的Mobaila与3Italy合作为意大利用户推出的移动视频博客业务、韩国赛我网(cyworld)的移动博客业务均实现了巨大利润。

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增值服务还主要体现在博客中应用短信、彩信等业务,移动博客的发展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为促进移动博客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终端用户、博客网站、电信运营商、手机终端服务商在内的移动博客业务链条上的各种利益关系还需进一步协调。

5.用户个性化服务

博客网站探索实现商业价值的途径,应当立足于两点:一是纵向延伸,即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二是横向拓展,它体现在博客与其他web2.0元素的融合之上。其中,博客与SNS结合形成的“商企专区”是业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整合模式。

(1)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概念分析

SNS译作社交圈,它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依据六度分隔理论,用户能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在SNS上拓展自己的人脉。SNS与博客相结合,即构造“商企专区”,意味着用户通过博客让大家了解自己从而建立关系,这种联系又将反作用刺激博客内容被持续关注,由此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格局。

(2)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具体地说,利用博客加上SNS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可有以下几种策略:

盈利点之一:现代商业广告已经基本摆脱了告知性、口号性的广告形式,而朝向娱乐性和平民化靠拢。如果在博客加SNS网站上建立主题广告专区,并不见得商业味道过重而冲淡博客和交友的主题,相反地,它将提供一种富于更多有趣内容、更精美表现形式的广告宣传模式。对企业自身而言,博客加上SNS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网罗该企业与行业上下游的资源。“让企业也有自己的朋友”,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种主题广告专区在形成一定模式和影响力之后,对用户收取费用,是商企专区的盈利点之一;

盈利点之二:博客加上SNS形成的商企专区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出让用户信息给有需求的企业,还可以商业调查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以扩大收益,这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盈利点之三:博客与SNS整合模式实行会员制,会员成为企业的朋友,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服务。对会员开展收取会费、票务折扣、产品折扣等活动构成了商企专区的盈利模式之三;

盈利点之四:博客与SNS整合模式中,商企专区内的视频、音频资料的在线收听收看缴纳的费用,以及下载收费成为又一利润来源;

盈利点之五:商企专区可以同企业联合组织线下的商务活动,对会员收取线下活动的费用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盈利点之六: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商企专区的机构、企业及个人可以进行某些服务或产品的销售,售后所得的分成也成为该模式的一项收入;

商业价值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博客商业价值商企专区知识管理价值链

blog,又称博客,是网络一种信息组织记录的形式,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作为web2.0的典型技术之一,不仅给旧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其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日渐凸显。本文将从博客用于个人的知识管理之中的价值体现、博客对于企业的价值、博客的行业价值链三个层面,具体发掘实现博客商业价值的潜在可能。

一、博客用于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

blog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它基于xml使用rss标准完成信息的引用;它特有的track back使得原文作者或其他对该文感兴趣的人通过点击track back就可以到达他人blog阅读评论或回访原文。博客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具备四大功能:记录功能、连接功能、订阅功能、回访功能;体现于这四个功能之上的知识管理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降低成本,它减少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最佳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在员工素质方面,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知识能力、培育员工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企业中应用博客促进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实际上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奠定了潜在的基础。wWW.133229.COm

二、博客之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体现

目前博客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但企业博客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网站,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改进,而更多体现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精髓。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鲍勃·鲁兹主持的“快车道”博客已经成为该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宝洁公司“secret sparkle”系列身体喷雾产品成功使用博客进行线上传播,表明blog在企业品牌打造和新产品推广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此外,博客还有助于进行企业的各类市场调查、广告效果检测、售后服务跟进、媒介关系处理、公共关系辅助等各项事务。

博客对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博客进行企业推广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具体来说:

1.博客能够直接带来潜在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将企业的背景资料、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在博客托管网站上将吸引大量的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传递营销信息的效果。这种方式的网络营销是博客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2.博客与企业网站相结合,建立权威网站的品牌效应

通过在博客网站文章作为自己企业网站链接或通过rss将自己网站的内容提供给其他网站,其结果不仅能够带来新的访问量,也有助于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通过blog 建立自动增长的内容管理系统是增加点击率、提高企业网站权威性的有效措施。

3.博客能够保持目标客户群体,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

博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空间,博客内容又处于实时更新之中。它的特质能够牢牢吸引对博客内容有较强兴趣的群体不断参与。从而获得用户的长期关注,这是博客对保持现有客户、间接降低获得客户成本的贡献之一;此外,利用博客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且费用低廉近于免费。尤其是对于小规模商户来说,博客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

4.博客可以替代部分广告投入,减少直接的广告费用

博客在一定程度上互补企业的广告宣传,从而节省广告费用开支。由于博客在技术上较好地融合了搜索引擎技术,企业在博客上投放的产品信息在被搜索引擎收录后所带来的免费宣传效果又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广告费用,效果显著。

5.博客可以完成消费者行为研究,降低访问成本

在博客文章中设置相关在线调查的链接,既扩大了调查表的投放范围,更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访问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博客中直接就调查问题与访问者进行交流,将增加在线调查的交互性。在线调查的效果得到提高,也就意味着调查研究费用的降低。另外,企业可利用博客征询某一新产品的用户使用意见,这样不但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完善,产品开发的生产成本和隐性成本也将有所节约。

三、博客行业价值链中的商业价值体现

blog行业价值链涉及到的环节包括博客托管服务提供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blogger(写博客的人)、广告主、用户、电信运营商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源自:《电子商务世界》2006.5

从博客商业价值链上看,该行业的利润有五大部分:广告平台、博客托管、博客内容、增值服务,以及用户个性化服务。下面我们一一分析这五部分的盈利模式。

1.广告平台

网络广告是时下国外博客网站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例如blogads (/)就是一个指导如何投放博客广告的专业站点,它列举多个特色博客以供选择。在国内,最近惠普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始在博客中国网站网络广告,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博客本身不够专业,广告投放并没有针对目标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专门机构对广告投放进行指导。针对第一个问题,国内的博客网站寻求盈利点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吸引专业博客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博客网站除了走专业化道路,还应当探索新的广告模式。clickz()网站实施的广告营销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电子商务网站glam作为广告的中介与7个blog网站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只需与glam一家合作,便能够使得所投放的广告抵达这些博客针对的所有目标消费者;博客网站不仅能分享广告收入,还可得到glam的内容推广。在这个新的博客网络服务模式中各方共享利益,是值得国内博客网站借鉴和思考的一种积极尝试。

2.博客托管

进入2004年,网易、sohu、tom等网站相继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根据百度的报告,2005年我国的bsp已经达到658家;2005年年底猫扑并购donews,为2006年bsp重新整合打开了局面,预计2006年bsp将会突破更多。国外的blogger一般能接受博客网站每年收取几十美元的托管服务费。收取托管服务费的盈利方式要求博客网站提供的服务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在不能保证用户对网站服务具有依赖性的情况下,对博客收费的模式应当慎用。

3.博客内容

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也将使bsp和blogger双方获利。在2005年7月新加坡第一届blogger年会上,一批资深的博客作者发出了博客职业化的提议。把名人博客和精品博客变成印刷品或者cd,通过传统渠道出售,bsp与blogger都可按比例分红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博客内容是否优质并足够吸引。为保证博客内容的质量,bsp可根据博客的点击率采取激励措施,按照点击率分红并对点击率高的博客的作者给予经济奖励。

4.增值服务

目前,国外的博客增值的发展趋势是移动博客业务,它使用户随时随地搜索、记录、、传播blog,更能够满足e时代人们快捷传递资讯、自由彰显个性的独特需求。

在美国,textamerica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移动博客的商用网站之一。该网站成立于2002年。除了免费的移动博客业务之外,该网站提供两种不同的收费业务,包括过滤广告的移动博客和私人移动博客。前者会自动去除在免费的服务中加入的广告,每月收取5.99美元的费用;后者加入了对浏览者的限制,仅供主人允许的用户对浏览图片,每月收取9.99美元的费用。这两种收费业务还为用户提供100mb的存储空间、每月2gb的带宽和两个发送图片的e-mail地址。

近期,美国的intercasting公司也推出基于brew平台的移动博客业务rabble。rabble业务独特的“位置信息标签”,相当于一个记录地址的信息便条,为移动博客用户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外美国的wavemarket推出名为“crunk ie”的博客服务、意大利的mobaila与3italy合作为意大利用户推出的移动视频博客业务、韩国赛我网(cyworld)的移动博客业务均实现了巨大利润。

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增值服务还主要体现在博客中应用短信、彩信等业务,移动博客的发展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为促进移动博客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终端用户、博客网站、电信运营商、手机终端服务商在内的移动博客业务链条上的各种利益关系还需进一步协调。

5.用户个性化服务

博客网站探索实现商业价值的途径,应当立足于两点:一是纵向延伸,即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二是横向拓展,它体现在博客与其他web2.0元素的融合之上。其中,博客与sns结合形成的“商企专区”是业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整合模式。

(1)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概念分析

sns译作社交圈,它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依据六度分隔理论,用户能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在sns上拓展自己的人脉。sns与博客相结合,即构造“商企专区”,意味着用户通过博客让大家了解自己从而建立关系,这种联系又将反作用刺激博客内容被持续关注,由此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格局。

(2)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具体地说,利用博客加上sns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可有以下几种策略:

盈利点之一:现代商业广告已经基本摆脱了告知性、口号性的广告形式,而朝向娱乐性和平民化靠拢。如果在博客加sns网站上建立主题广告专区,并不见得商业味道过重而冲淡博客和交友的主题,相反地,它将提供一种富于更多有趣内容、更精美表现形式的广告宣传模式。对企业自身而言,博客加上sns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网罗该企业与行业上下游的资源。“让企业也有自己的朋友”,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种主题广告专区在形成一定模式和影响力之后,对用户收取费用,是商企专区的盈利点之一;

盈利点之二:博客加上sns形成的商企专区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出让用户信息给有需求的企业,还可以商业调查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以扩大收益,这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盈利点之三:博客与sns整合模式实行会员制,会员成为企业的朋友,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服务。对会员开展收取会费、票务折扣、产品折扣等活动构成了商企专区的盈利模式之三;

盈利点之四:博客与sns整合模式中,商企专区内的视频、音频资料的在线收听收看缴纳的费用,以及下载收费成为又一利润来源;

盈利点之五:商企专区可以同企业联合组织线下的商务活动,对会员收取线下活动的费用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商业价值范文第13篇

随着竞争环境变化,产业升级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们看到,处于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客户需求呈现个性化、细分化的趋势。企业很难通过独立资源积累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独立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面临的将是“网络协作”时代。产业升级也必将带来企业商业模式的改革。

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化,“价格战”或是“资源掠夺”式的恶性竞争会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企业之间“共赢式”的协同合作。个体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更多的演化成不同企业组成的产业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因此,外部协作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细分和合作范围的扩大,传统商业网络中的低效、固态、松散的合作方式已经很难应对市场变化。我们需要的是灵活、高效并且智能的“神经网络”,使每个个体企业都可以与生态圈中的各个合作企业实现最高效、最有效的实时协作。而SAP与IDC共同推出的“商业价值网络”模式正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企业实现内、外高效协作。在商业价值网络的模式下企业能够迅速、连续的调配资源,并实现最大范围的整合资源,这些都将成为企业的新型核心竞争价值。

何为商业价值网络?

IDC对于商业价值网络的具体定义描述如下:商业价值网络(Buslness Value Network)即单一组织与上下游以及第三方服务等所有或绝大部分的业务关联组织,通过信息系统的链接来实现的业务网络。它与传统的商业网络的最大区别是:传统商业网络是组织之间以产品或资本为驱动而形成的业务网络,而商业价值网络是将信息技术做为关键链扣,组织之间由产品或资本层面的合作扩展到底层管理信息系统的链接,并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这里的单一组织包括独立运营的企业,也包括集团企业中的子公司、分支机构、合资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内部的各个子公司、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也是商业价值网络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商业价值网络可以是包含、相交或相切的。

可以看到,商业价值网络与传统商业网络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价值”的体现上。传统的商业网络往往是由于企业业务或资本层面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企业间的合作多为松散不可控的。而在商业价值网络中,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核心价值。企业之间由产品或资本层面的合作,扩展到底层信息系统的链接,来实现不同程度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每个个体企业都可以凭借信息系统,与任意一个或多个个体企业实现快速实时、灵活可控的协同合作,真正实现业务流程上的整合。这样以信息系统构建成的一张大网可以将产业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体企业都联合起来。在整个产业生态圈内实现信息共享,使整个产业生态圈以最为高效的方式运转。

商业价值网络的实现

商业价值网络并不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空泛理论。它的形成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价值点、价值链、和价值网络。这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仅关注企业自身”到“关注上、下游产业链”,再到“关注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及需求也是随之改变的,由“仅对个体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流程改造”,到“整合个体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最终将形成“整合企业内外、跨行业、跨区域的所有业务流程”。这种流程上的真正整合,正是需要以强大的价值网络为基础才能实现的。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商业价值网络可实现性的印证。我们发现超过43%的被访企业已经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商业价值网络模式,如图1。在还没有实现商业价值网络的企业中,也有超过70%的企业会将其作为近期或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之一。这一结果强有力的说明了,商业价值网络是可以实现实践应用的。

商业价值网络的价值

正如上文所谈,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商业价值网络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商业价值网络,企业可以获得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当从单一产业链向复杂产业网络发展时,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调配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灵活、连续的资源重组,以及最优协同。因此,“满足每个客户的个性化消费体验”和“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从多个来源企业获取资源”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价值网络可以使个体企业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多的资源和服务,并联合所有优势伙伴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通过价值网络的延伸,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边际效应。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优势业务,来增强非同质化优势以获得核心用户。

同时,商业价值网络也可以降低整个产业圈的总成本,提高协同效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最大范围(全球化)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从而提高整个产业圈的生产销售效率。产业圈内的企业将更多的成为共赢关系;产业内信息透明度的加强,也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在IDC的调研中,被访企业也对以上这些关键价值表示出肯定态度。图2、3显示了在此次研究中,被访企业对于商业价值网络价值的选择。

商业价值网络的挑战与展望

任何一种改革和创新都需要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网络的过程也需要应对如:产业圈内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共享安全性、信息化投入等各方面的挑战。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多、更便捷的联合最多伙伴或融入更多的商业价值网络。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前瞻性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如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实现商业价值网络的过程中,企业在如何构建解决方案、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商等方面,都将会有新的考量标准。

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对于这种模式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在被访企业中,高达93.3%的企业都十分肯定的表示,商业价值网络一定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IDC将商业价值网络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即培育期、推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商业价值范文第14篇

[关键词]EVA银行价值EVA激励

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矛盾是产权执行的效率,核心是实现股东意志和管理者行为统一平台上的价值最大化,如何相对准确地评价企业及其管理者绩效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考评体系逐步在我国部分企业运用。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核心,即商业银行如何利用经济增加值进行业绩评价,最终进行价值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一、EVA概念与实质

EVA(EconomicValue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著名咨询公司Stewartco.在美国注册的经济增加值(EVA)及其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EVA思想以其独特的见地和科学的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诸如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AT&T等。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高级编辑AL.Ahbra曾经著书说:“经济增加值”是现代管理公司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个高质量的业绩指标,它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也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奖励机制,它可以影响一个公司从董事会到基层上上下下的所有决策,可以改变企业文化,改善组织内部每一个人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管理人为股东、客户和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可见,经济增加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接受,逐步成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主角。Stewartco.为全球各公司提供EVA价值评价体系及薪酬机制设计的咨询和管理服务,并定期公布EVA财富榜。2001年12月Stewartco.中国分公司在上海成立,这是EVA理念首次登陆中国。目前,EVA已经将其思想激发到了全世界,EVA已经逐渐成为了“创造股东价值”的代名词。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定义可以表述为:EVA等于税后净经营收益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与以往的业绩评价指标不同,EVA把企业所有资本成本考虑在内。用公式表示即:

EVA=[OROA-COC]*AOA

其中:

OROA=OperatingReturnonAssets(运营资产回报率)

COC=CostofCapital(资本成本)

AOA=AverageOperatingAssets(平均运营资产)

或者EVA可以表述为:

EVA=NOPAT-[CostofFinancing]

其中:

NOPAT=NetOperatingProfitAfterTax(税后经营净利润)

我们可以看出公式中所指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其中权益资本成本可以看作股东认可的投资回报率,是股东投资公司的机会成本;债务资本成本按照中长期贷款利率计算。

由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是根据一般会计原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GAAP)计算的,在会计谨慎性原则下,扭曲了公司真实的利润水平。因此,对传统净营业收入的调整可以消除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业绩的影响,减少会计计量误差,同时减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的机会,避免因一般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就是以传统的会计报表为基础,再加上约当权益准备(EquityEquivalentReserves)项目调整,因此对税后经营净利润的调整主要包括:研发和市场开拓费用、商誉摊销、递延所得税、折旧、各种准备等。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相比,EVA指标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使企业的发展避免短期化,鼓励企业经营者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

二、EVA与银行价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EVA的基本公式:

EVA=NOPAT-TC*r

银行各年的EVA现值:

利用等比数列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推导:

在银行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N趋向无穷大,趋向于0,

由此可得,

这里,V-TC又称MVA,因此:

或者

继续分析下去,就可以发现DCF方法分析框架所遵循的决策标准实质上就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的NPV最大化原则。当我们把股东投资于银行视同一个投资期趋近无穷大的投资项目时,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是银行所有投资的子项目累计NPV最大化目标,也就是MVA最大化目标。至此,我们从DCF价值评估模型入手,考虑资本成本和时间价值因素,以NOPAT为过渡指标,可以将某一时点的银行价值V、市场增加值MVA以及单个项目的NPV与一段时期内的EVA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中:EVA是银行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MVA是银行价值的外在市场表现,NPV是银行价值实现的微观决策标准,三者内外统一,殊途同归,最终可以得出银行价值等于各年EVA的现值加上资本投入总额的结论。

可见,银行价值最大化与EVA直接相关,二者是银行总体经营目标与年度经营目标、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结果与动因的关系。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促进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EVA在商业银行价值创造中的两大应用

商业价值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EVA 银行价值 EVA激励

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矛盾是产权执行的效率,核心是实现股东意志和管理者行为统一平台上的价值最大化, 如何相对准确地评价企业及其管理者绩效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 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考评体系逐步在我国部分企业运用。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核心,即商业银行如何利用经济增加值进行业绩评价,最终进行价值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一、EVA概念与实质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著名咨询公司Stewart co.在美国注册的经济增加值(EVA)及其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EVA思想以其独特的见地和科学的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诸如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AT&T等。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高级编辑AL.Ahbra曾经著书说:“经济增加值”是现代管理公司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个高质量的业绩指标,它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也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奖励机制,它可以影响一个公司从董事会到基层上上下下的所有决策,可以改变企业文化,改善组织内部每一个人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管理人为股东、客户和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可见,经济增加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接受,逐步成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主角。Stewart co.为全球各公司提供EVA价值评价体系及薪酬机制设计的咨询和管理服务,并定期公布EVA财富榜。2001年12月Stewart co.中国分公司在上海成立,这是EVA理念首次登陆中国。目前,EVA已经将其思想激发到了全世界,EVA已经逐渐成为了“创造股东价值”的代名词。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定义可以表述为:EVA等于税后净经营收益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与以往的业绩评价指标不同,EVA把企业所有资本成本考虑在内。用公式表示即:

EVA= [OROA-COC]*AOA

其中:

OROA=Operating Return on Assets(运营资产回报率)

COC=Cost of Capital(资本成本)

AOA=Average Operating Assets(平均运营资产)

或者EVA可以表述为:

EVA=NOPAT-[Cost of Financing]

其中:

NOPAT=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税后经营净利润)

我们可以看出公式中所指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其中权益资本成本可以看作股东认可的投资回报率,是股东投资公司的机会成本;债务资本成本按照中长期贷款利率计算。

由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是根据一般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计算的,在会计谨慎性原则下,扭曲了公司真实的利润水平。因此,对传统净营业收入的调整可以消除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业绩的影响,减少会计计量误差,同时减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的机会,避免因一般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就是以传统的会计报表为基础,再加上约当权益准备(Equity Equivalent Reserves)项目调整,因此对税后经营净利润的调整主要包括:研发和市场开拓费用、商誉摊销、递延所得税、折旧、各种准备等。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相比,EVA指标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使企业的发展避免短期化,鼓励企业经营者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

二、EVA与银行价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EVA的基本公式:

EVA=NOPAT-TC*r

银行各年的EVA现值:

利用等比数列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推导:

在银行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N趋向无穷大,趋向于0,

由此可得,

这里,V-TC又称MVA,因此:

或者

继续分析下去,就可以发现DCF方法分析框架所遵循的决策标准实质上就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的NPV最大化原则。当我们把股东投资于银行视同一个投资期趋近无穷大的投资项目时,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是银行所有投资的子项目累计NPV最大化目标,也就是MVA最大化目标。至此,我们从DCF价值评估模型入手,考虑资本成本和时间价值因素,以NOPAT为过渡指标,可以将某一时点的银行价值V、市场增加值MVA以及单个项目的NPV与一段时期内的EVA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中:EVA是银行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MVA是银行价值的外在市场表现,NPV是银行价值实现的微观决策标准,三者内外统一,殊途同归,最终可以得出银行价值等于各年EVA的现值加上资本投入总额的结论。

可见,银行价值最大化与EVA直接相关,二者是银行总体经营目标与年度经营目标、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结果与动因的关系。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促进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EVA在商业银行价值创造中的两大应用

1.EVA在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1)强化对资金成本的管理。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 银行的产品主要是货币, 整个银行经营的过程就是通过吸收和发放资金运作以及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来获取收益的过程。因而, 任何一项银行业务的开展都与资金成本密不可分。但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很好地反映资金成本对收益的影响程度,而通过EVA体系的实施则能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依据,因为EVA考虑了所有的成本更有利于银行管理以EVA为价值创造的目标。(2)提高规模效率。中国的商业银行业界存在一种“规模无效率”现象,限制了银行获利能力和市场业绩,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无效率。EVA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常年的“面板”数据来测算处于不同地域环境、运作不同业务品种的银行以及实施不同职能的银行部门的实际风险系数。因而为重组无效率的部门、整合不赢利的业务,提高规模效率提供了可靠依据。(3)提升业绩。EVA帮助不同的商业银行找到更为贴近自身经营环境、目标群体、业务范围的业绩评价方式。无论何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它们关注的重心都在于利润,并不能很好反映各个银行所面临的特殊环境。而这种特殊的经营环境由于各银行经营业务种类、网点数量、地域分布、ATM以及POS机设置、客户定位等客观的存在,会产生特殊的风险。用同样的、不掺入风险因素的利润评价方式对不同银行进行业绩分析,虽在一定程度上便于不同银行间的业绩比较,但是无法对银行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而EVA评价方法则能够为不同的银行制定相应的评价系数和更具个性的评价方法。EVA 体系不仅可以运用于银行本身,也可以运用到银行对借贷企业的业绩、资质的评价。总之,EVA体系的实施将为银行控制和规避风险,减少不良贷款。

2.EVA激励计划-EVA红利银行

EVA红利计划提出了一个特殊的概念――EVA红利银行,它是一种专门为管理者建立的积累红利数额的户头的总称。这种奖金计划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人员增加值中的一部分回报给管理人员,同时其他员工按照这种思路,管理人员只有向股东提交了必要的回报后才可以得到奖励,而且奖励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根据目前所普遍运用的EVA红利计划,奖金可以由下列公式求出:

奖金=目标奖金+Y%(ΔEVA-EI)

式中”ΔEVA――实际EVA增量

EI――预期EVA增量

Y%――固定百分比

由上式可见,奖金总额等于目标奖金加上超额EVA增量(即实际EVA增量与预期EVA增量之差)与一个固定百分比(Y%)的乘积的总和。如果经营者所创造的增量EVA不能超过预期EVA,那么经营者只能获得目标奖金,而没有额外收益。

按照这种激励机制的要求,公司每期将超额EVA增量的一定比例作为红利激励管理者,但这种红利必须再按一定比例存入银行,其余红利发放给管理者,存入银行的红利以后发放。当以后某年度的EVA为正时,管理者相应的红利银行账面余额会增加。EVA为负时,本期不但不能获取红利而且会按规定的比例减少红利银行的余额,即抵减以前所赚取的红利。这种激励机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抵制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管理者只有保持持续的经营管理才能,才能获得不断增长的红利数额,“一着不慎”都会给管理者红利银行中的红利造成影响,付出代价。而且红利银行账户将随着管理者职位调动而调动,如果管理者中途离开企业(正常退休除外),其在红利银行账户中的余额将被核销。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公司的意外人才流失。

与传统的激励计划相比,EVA红利银行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更加强调的是增量而非绝对值,而且超额完成或没有完成业绩目标则奖金按比例增减,即“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如图1,传统的奖金制度的激励区域位于临界值和奖金上限所对应的业绩水平U之间,而对于业绩处于L之下或U之上的经理人员起不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奖金设立上限对业绩处于U水平之上的经理人员不给予额外的激励,就缺乏促使他们持续提高业绩的动力。对业绩水平设置临界值如果那些显著改善了业绩但仍达不到L水平的经理得不到奖励,就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努力工作改进业绩的动机;而对那些业绩很差的经理也不给予惩罚,经理人员不必承担自己行为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激励机制就起不到约束作用。而且,当业绩有可能低于L点或高于U点,经理们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在各个期间的分布。相比之下,EVA红利计划的激励则有一定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如图2,现金红利会随着增量EVA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激励贯彻始终。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经营好坏、价值创造的多少不能仅仅利用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来衡量,EVA的引入使得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评价更加科学化,同时EVA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巨大作用是传统业绩指标所不能达到的。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管理体制、经营环境、管理者素质还是信息体系,与EVA管理要求的运作环境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创造条件,使EVA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系统地推行,这必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McConnell, John J., and Chris Muscarella, Corporate Capital Expenditure Decisions and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5:399~422

[2]Stewart Bennett G.EVA:Fact and Fantasy.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4:363~652

[3]Stewart Bennett G. How to structure Incentive plans that work. Evaluation, 2002, 4

[4] Justin Pettit, EVA&Strategy, Valuation, April Issue, 2000:65~74

[5]刘 刚:经济增加值及其应用[J].上海投资,1994,6:44~45

[6]张 纯:公司业绩价值驱动器与关键业绩指数――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员工激励机制探讨[J].财经研究,2003,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