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创新;销售模式;财务分析;商业价值
一、信息时代隐藏着的商业价值
(一)信息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信息是关键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谁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最新讯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今的网络世界可谓是“四通八达”,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在家里就能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坐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恰恰就是在这看不见的虚拟世界中,隐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企业应当通过改变传统营销手段挖掘出潜在的商业价值,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微时代”带来的商业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从2010年起就进入了全民“微时代”,微博、微公益等正在成为大家日渐熟悉的新名词,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微”的力量被发挥得愈加淋漓尽致,企业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呢?站在全方位的角度上去解读与评估其在市场上的价值和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它能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能否打赢这场“商业战争”的关键。
二、英特尔品牌在信息化时代的营销模式
从英特尔的微博营销来看,它采用了分层次的营销方法。首先,英特尔开了一个针对中小企业里的IT决策者和IT专员的微博,账号名称是“道IT 谈生意”,这很像是为IT决策者建立的一个交流平台,让其能在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并互相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说不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和灵感;其次,这个“道IT 谈生意”还会抛出了一些诸如有关产品及市场信息、中小企业主关注的话题、IT专员关注的信息等子话题的讨论。这几个子话题分别又对应三个微博:智能小i、生意精、IT小睿。这种方式可以让IT人员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领会到英特尔产品的价值,更加了解英特尔的产品,这正是微博营销的魅力所在。也达到了企业传达其理念和文化价值的目的,使其品牌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三、公交集团户外广告电子化改造方案的主要内容
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行各业都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而在广告营销方面,必将迎来一次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和风险共存。一方面,为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这一主业的顺利开展,减少国家的投入,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实现自主盈利,成为各城市公交集团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作为一家颇具实力的集LED显示屏、照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也急于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宽销售渠道,传统的通过销售获取收益的方式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一个宏观商业环境和微观供需同时存在的大背景下,只要能找到一个两家企业合作共赢的交点,就必然会催生一个良性的合作。最终,这家颇具战略发展眼光的公司终于找到了这个“交点”――LED站牌广告。也就是,由LED厂家(以下称为乙方)提供LED显示屏――广告的载体,由公交集团公司(以下称为甲方)提供公交站牌――LED屏的载体,吸引更多的商家投放广告,通过增加的广告收入,合作双方分享收益实现共赢。
(一)公交公司改造具体方案
由公交集团公司(甲方)根据以往统计数据提供三条热门线路作为改造试点,乙方公司单独出资把甲方现有的广告固定的显示位,全部改造成电子显示屏,从而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提高了公交站牌的档次,二还可以容纳更多的广告客户,三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公益宣传,政府的公告、通知等。四屏下方还可以滚动显示与公交有关的一些信息。
合作时间:4年,三种可选的合作方式:
1.双方共同经营,成立一个广告公司,一个前提是保证公交集团现有广告收益不变。经过改造后,站牌的信息容量增大,增加的部分收益,双方再各以50%左右的比例进行分配。
2.由甲方自行经营,乙方提供完整的站牌改造方案,建成之后,完整的移交给公交集团。按实际实现的广告收益,双方按增加部分的7:3比例分配。
3.由乙方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在保证公交集团现有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每年新增的收入,双方按4:6左右的比例进行分配。经过合作双方反复商洽和论证,根据该市公交集团的实际情况,该集团下属有自己专业且有一定实力的广告部门,所以,选择了方案2。
(二)售后服务
发展LED显示产品是乙方的重点战略,具有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予公交集团公司全方位、周到有力的服务。
售后服务内容,免费质保期为4年。
遇有重大活动,乙方将派技术人员现场值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工程完工后,除人为不当操作或天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由甲方负责硬件设备维修费用外,其余合同规定的全部装置,因安装工艺、材料和产品质量和部件造成的故障,质保期内乙方免费提供维修服务。
(三)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及支出情况
对于乙方而言,显示屏的投入为18000元/平方米,按一个站点正反双面均采用显示屏设计,LED屏需约5平方/每站点,按一条公交线路20个站点计算,乙方在三条线路改造中的总投入为1.8×5×20×3=540万元,该投入包括用电线路设计、改造、安装和施工,LED显示屏,设备材料运输,以及相关调试培训等费用,其中屏等固定资产投入约占这个投入的50%。根据所选则的方案,线路安装成功后,乙方以赠与形式将显示屏的所有权交由甲方所有。同时,广告部分由甲方独立经营运作,预计每年产生的营运成本及费用约为实际广告收入的20%,收益由甲乙双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分配。
2.收入情况
改造以前一个固定的广告位原有平均收益经测算是1万元/月,而改造后,一块LED32寸的显示屏,每天开15个小时,每个广告时长30秒,滚动播放120次/日,一天可以播放15个广告,而每个客户支付的费用,只相当于以前30%,这样,整体的广告收益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约为以前的4.5倍左右,(根据站牌所在不同的位置,会有很大的价差价格从每个广告1000元到数万元不等,以上为平均数据)。以其中20个站点的公交线路平均计算,改造后整体广告年增加收入平均约为:(4.5-1-4.5×20%)万×12个月×20站点×3条线路=1872万。甲乙双方按收益增加部分7:3比例分配,不考虑税收以及折旧影响的效益分析如表1。
说明:在这个项目中,根据合同约定,显示屏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在建设成功后即归公交集团所有。
对甲公司第一年分成收益具体会计分析如下:
项目广告销售收入增加总额 (4.5-1)×12×20×3=2520万
营业成本及费用增加 4.5×12×20×3×20%=648万
甲公司改造项目营业利润 (2520-648)×70%=1310.4万
扣除固定资产折旧(4年期末无残值直线法折旧) 540×50%/4=67.5万
营业外收入(接受乙公司LED屏赠与) 540×50%=270万
甲公司税前利润合计 1512.9万
甲公司第二到四年分成收益=1310.4-67.5=1242.9万元
乙公司第一年改造项目税前利润为(2520-648)×0.3-540=21.6万元
乙公司第二到四年改造项目税前利润为(2520-648)×0.3=561.6万元
项目净现值财务分析如下:
甲乙双方均按15%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折现:
NPV甲方=1512.9+1242.9×(P/A,15%,3)×(1+15%)=4776.07万
NPV乙方=21.6+561.6×(P/A,15%,3)×(1+15%)= 1496.05万
由此可见,对于甲乙双方均有很高的投资回报。
(四)风险分析
这个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风险,尽管无论是商业收益还是公益效果都非常可观,但毕竟公共场合建立广告设备是需要通过上级部门审批通过的,是否能够得到批文成为这个项目是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还存在一个未来城市规划统一建设的问题,如果未来交通部门要实施路况,站点的即时显示,那有限的公交站牌是否能开辟出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些信息就成了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目前这类项目在上海、深圳和武汉等地区均有试点线路实施,而且运作情况目前看来很好。作为资金投入的乙方虽然在短期内要承担风险,但是一旦项目上马,只要广告运营顺利,乙方加强对甲方的财务监督,并积极提供设备维修,技术培训等服务,这种投资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全部收回,在以后的合作期内就是净享可观收益了,所以这个风险是值得一冒的。
四、结语
无论何种类型的创新只要符合社会和客户的需求就有可能创造更高的价值。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销售模式,打破了原有 “我供货,你付款”的传统供销双方的合作方式,通过免费提品,帮助合作方改变盈利模式,以更优质高效新服务,产生高价值回报,然后合作双方共享这种商业收益增值以达到共赢的目的。这个案例提及的就是一个通过改变销售模式,在合作双方共同需求中找到合作的交点。这种合作一方面推动了生产方产品的销售,使得LED显示屏直接供给终端客户,避免进入流通领域带来的流通成本增加,社会价值的浪费;同时,也把公交集团公司的地缘优势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实现合作双方共赢,并帮助建设城市的窗口形象,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方便出行的民众,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商业公益并重的赢利模式。这个通过一个户外广告电子化改造项目的案例,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商业销售模式,达到一方面使公共服务行业提升了服务品质,另一方面,生产企业达成了销售目标。并通过对该项目进行财务分析,证明了创新销售的商业价值,合同双方都取得非常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希尔顿.管理会计学: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洞察中国:中国企业跨越式成长之路[M].东方出版社,2009.
[6]琳达・S・桑福德,戴夫・泰勒.开放性成长-商业大趋势: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M].东方出版社,2008.
[7]卡德怀特.商业环境概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8]李玲,冯灿仪.商业丛林法则[M].万卷出版公司,2005.
[9]陈明,余来文.商业模式:创业的视角[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经济,翻译,商业价值
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产品的代言,商标翻译,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媒介,既要体现不同文化的独特性, 又要迎合不同消费者的文化审美取向,其译名应恰当地将文化美予以再现或拓展以感染消费者,无疑也成为了激烈竞争市场上商业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一、品牌商标翻译的特殊性
品牌商标名称翻译不同于一般语言翻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翻译理论都没有涵盖这一特殊的翻译区域。语言翻译通常以语言之间的“全真”转换为最高目标,翻译学家在这一目标下提出了种种翻译理论。归纳起来,各种翻译理论大致可区分为词句(语义)等值理论、语用等值理论和文化转写理论三类。然而,我们针对品牌商标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译作与商品本质接轨,并诱发消费者浓厚的探索性,使之其口号响亮,销售红火,可以说是以商业价值为向导的翻译,这也就注定了品牌商标是一项特殊翻译,跳出了我们所熟知的翻译理论。
一是品牌兼有专名和通名的特点。品牌名称是商品的语言文字符号,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标记,从这一点讲,它是专名,但它指称的又不是个体事物,而是许多个具有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事物,这又使它成为代表同类个体的普通名词。
二是品牌名称作为商品的记号,一种语言的名称记号转写为另一语言的名称记号,“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可以按照不同民族的命名方式和命名习惯转写,不一定追求语言的“全真”转换。 Benz和Yves Saint Laurent作为人名翻译为“宾士”和“伊夫·圣·洛朗”,而他们创造的品牌名称翻译为“奔驰”和“伊夫·圣罗兰”,体现了专名与品牌名称在翻译上的差别。然而其创造的品牌却因为结合了我们民族的特性使其产品大卖,广为人知并接受,那么译作的商业价值也就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二、商业价值在翻译中的体现
商标品牌名称翻译是商品记号的转写, 因此许多品牌翻译只是翻译名义下的重新命名,译者有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巨大空间。同名标牌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翻译,因此,在翻译中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差异,让译名达到和原名同样的审美效果,以便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博取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以体现其商业价值。如美国婴儿用品品牌Johnson's(强生),最初译名对等直译为“庄臣”,让人无法和婴儿用品联系起来,而译名“强生”响亮、上口,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让人联想起孩子们健康、强壮、快乐地成长,体现了商标的意境美和文化美,最终使品牌家喻户晓,销量大增。法国连锁超市Carrefour(家乐福),法文本意为“十字路口”,译名独具匠心译为“家乐福”,其译作完全脱离了翻译理论的约束,但简单的字眼却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到这是一家普通消费规格的超市,也表达了超市为千家万户造福的意愿,符合中国大众消费者幸福美满的家庭意识。服饰品牌Goldlion(金利来),其原名和译名就是珠联璧合的典范。Goldlion没直译为“金狮”(和“金失”谐音,丢失黄金的意思),而译为“金利来”(直译gold为金,音译lion为利来),其文化内涵近似于原名,又符合中国文化“财源滚滚来”的寓意。德国豪华汽车品牌BMW(Bavarian Motor Works)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很受欢迎,表面上看起来原名与译名完全没有联系,可是译者运用暗喻修辞手法,结合中国文化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骏马奔腾”的意象,富裕了汽车“马”的形象和精神,众所周知,在古代,宝马拥有者非富即贵,结合这样的民族背景,此译文大大加大了高端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力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第一时间就震撼了中国消费者从而愿意购买。
商标品牌的翻译是翻译商业价值的重要体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熟悉商品的属性及其附加值,并迅速锁定目标市场和消费人群,全面考虑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翻译美学理论,让译名充分体现其产品属性特征以获得新颖、与众不同的效果, 博取消费者的青睐, 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不断地拓展产品的销售市场,让产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
三、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商标品牌翻译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翻译中蕴含的商业价值,揭示了在全球经济化的大环境下,翻译与经济效益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简而言之,站在商业的角度,为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译作除承载并传递商品详尽信息外, 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差异,尽可能地展示其美学特征以刺激消费者感官,引导其购买欲望并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因此好的译作不仅是两种文化的媒介,更是经济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力,在传递某种文化属性的同时更能引起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 北京:中国近代翻译出版社,1996
【关键词】专利商业价值;专利维持时间;专利保护;综述
专利保护是鼓励研发投资,促进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专利商业价值,即专利保护能够为创新主体带来的商业回报,是评价专利制度有效性、评估研发投资效率、制定创新管理战略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拟从专利维持时间视角对评述专利商业价值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述,进而为研究专利商业价值、研发投资效率等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一、专利商业价值定义与度量
专利商业价值指专利保护能够为专利权人带来的商业回报,即在有专利权保护和无专利权保护这两种状况下,专利权人从其发明创造中所获得的收益差异。专利商业价值的大小反映了发明人能够从专利保护中获得的商业收益,是反映专利保护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评估专利制度鼓励研发投资激励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简便起见,本文以下内容中“专利价值”均为“专利商业价值”的简称。
现有研究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来考察专利商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向企业了解专利保护为其带来的商业回报。第二,考察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专利数量、专利质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第三,从专利维持角度来考察专利商业价值。根据各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获得授权之后,专利持有人必须定期缴纳专利维持费以保持专利的有效性。专利维持时间是指专利从申请日或者授权之日至无效、终止、撤销或届满之日的实际时间。专利维持费可视为持有专利的成本,专利维持得越久,说明理性的专利权人愿意支付的维持成本越高,专利价值越高。因此,专利维持时间以及专利维持费费率可作为推断专利商业价值的依据。对比三种方法,企业问卷调查方法一方面受调查数据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对专利价值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专利指标与企业经济绩效相关性的方法则难以排除内生性问题,且当前企业绩效无法反映出专利长期价值。专利维持时间数据较易获得,是对专利价值较为客观、直接的度量,且更有利于进行专利价值的跨国比较。因此,本文着重从专利维持时间的角度探讨专利商业价值的度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专利维持时间的理论研究
Schankerman和Pakes最早构建了专利维持决策理论模型。该模型基于持有专利的成本和收益,认为专利维持时间越长,专利权为发明人带来的商业回报越大,商业价值越高。在专利有效期内,专利持有人持有专利的成本为每期要缴纳的专利维持费,专利权为持有者带来的利润为每期的垄断收益。专利权的收益取决于专利的初始收益和专利收益的衰减率。当持有专利的收益低于专利维持成本时,理性的专利持有人将停止缴纳专利费,放弃专利权,即专利失效。
Schankerman和Pakes的专利维持模型一方面为专利维持时间作为专利商业价值的度量指标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提供了估算专利价值的方法。假定专利初始价值R0满足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即log(R0)~N(μ,σ2)。利用专利申请及授权数据、有效专利数据估计出参数μ,σ以及衰减率δ,再结合专利维持费费率计算专利价值V。
该模型也存在不足:首先,虽然专利费是随专利维持时间的延长而累进的,但仅从专利维持费的差异难以解释极少数具有重大价值的、维持至法定年限才失效的专利。其次,该模型假设专利收益以固定速率递减,即专利权人能够准确知道专利未来收益,没有考虑到专利有效期内其收益可能是不确定的。Lanjouw认为,研发人员可能在创新活动的早期就申请专利,此时专利的商业前景尚不明朗,发明人对专利价值的认识存在一个学习和 “挖掘”的过程。因此,从专利权人的角度看,专利未来收益是不确定的。
考虑到专利收益的不确定性, Pakes在专利维持的成本收益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利用最优停点的方法求解专利最优维持时间。Lanjouw在动态随机模型中加入了“专利侵权诉讼”这一新变量,专利权人针对专利侵权所提起的诉讼只能以一定概率获得胜诉,这一方面增大了专利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专利维持的成本。
三、专利维持时间的经验研究
专利维持的经验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对结构方程的估计来计算专利价值;二是将专利维持时间作为专利商业价值的变量,通过简约型回归探讨专利商业价值影响因素。
1.专利商业价值估计
四、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专利商业价值是考察专利制度有效性、评估研发投资效率、制定创新管理战略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利维持时间是既有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专利商业价值度量指标。理论研究方面,既有模型从持有专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出发,认为专利维持时间越长,专利商业价值越高。经验研究则集中于专利商业价值估计、专利商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两个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专利价值分布偏斜程度较大,专利价值存在国别、技术领域差异,专利保护对研发的激励作用有限。专利技术特征,企业研发活动及其专利战略,行业间技术外溢程度等均会影响专利商业价值。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利用专利维持时间进行专利商业价值和研发投资效率的估计及其跨国比较将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anjouw, J. O. and A. Pakes, et al.. How to Count Patents and Val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es of Patent Renewal and Application Data. NBER, 1996, Working Paper, 1996, No.5741
[2]Hall, B. H. and A. Jaffe, et al.. 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36 (1): 16-38
[3]Hall, B. H..Patents and Patent Policy [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7, 23 (4): 568-587
[4]Pakes, A..Patents as Options: Some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Holding European Patent Stocks [J].Econometrica, 1986, 54 (4): 755-784
[5] Schankerman,M.and A.Pakes.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Post-1950 Period [J].The Economic Journal,1986,96(384):1052-1076
[6]Svensson, R.. Commercialization, Renew and Quality of Patents [J]. IFN, 2011, Working Paper No.861
[7] Euguet, E. and N. Iung. R&D Investment, Patent Life and Patent Value [J].Malakoff Cedex: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Etudes Economiques, 1997, Working Paper No. G9705
[8]Lanjouw, J. O..Patent Protection: Of What Value and for How Long[J]. NBER, 1993, Working Paper No. 4475
[9]Schankerman, M.. How Valuable is Patent Protection? Estimates by Technology Field [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29 (1): 77-107
[10]Lanjouw, J. O..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Shadow of Infringement: Simulation Estimations of Patent Value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4): 671-710
[11] Sullivan, R. J..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852- 1876 [J]. Economica, 1994, 61 (241): 37-58
[12] Deng, Y.. Private Value of European Patent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 51(7): 1785-1812
[13] Gr?nqvist, C..The Private Value of Patents by Patent Characteristics: Evidence from Finland [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 34 (2): 159-168
[14] Thomas, P..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mpact upon Patent Renewal Decisions [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9, 11 (2): 181-197
[15]Maurseth, P. B..Lovely but Dangerous: The Impact of Patent Citations on Patent Renewal [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5, 14(5):351-374
[16] van Zeebroeck, N..Patents Only Live Twice - a Patent Survival Analysis in Europe [J].Centre Emile Bernheim, 2007, Working Paper No. 07-028
[17] Nikzad, R..Survival Analysis of Patents in Canada [J].The 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1, 5(14): 368-382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