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篇

顾泠沅教授指出: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这个不走极端的“智慧”,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一“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执两而用中”,“执两”是指要控制住事物发展变化的两极或两个维度,“用中”是指要促进这两极的“和合、和谐”,而不是简单的“折中”. 《中庸》第一章“天命章”盛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但西方似乎恰好相反,爱走极端,从美国摇摆多变的数学教育论文改革就可以看出. 20世纪60年代,受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美国发起了“新数运动”数学教育改革,结果是过于强调数学结构思想的理解,忽视了数学基础的掌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新数运动”失败后,反思中美国在70年代提出了“回归基础”的口号,认为只要通过反复的讲授,大量和机械的练习,就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度“回归基础”又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不足,反思中美国在80年代提出了“问题解决”口号,强调要通过“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但这样又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使美国的数学教育仍未得到理想的效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最响亮口号是“大众数学”,但对此的过度追求又导致了数学教育的要求和水准普遍下降,忽视了数学优秀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可见,教育走向偏极必将是顾此失彼,这是把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处理的后果.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试行了十年,新课程标准吸收了不少美国“先进”的数学教改思想,但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还存在不少争议,试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为了促进现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14年郑毓信教授撰文提出“数学教育改革十五诫”:戒条之一——数学教学不应只讲“情境设置”,但却完全不提“去情境”;戒条之二——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动手实践”,但却完全不提“活动内化”;戒条之三——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合作学习”,但却完全不提个人独立思考;戒条之四——数学教学不应只提“算法的多样化”,但却完全不提“必要的优化”;戒条之五——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学生自主探究”,但却完全不提“教师的必要指导”……,这些都是要求“执两而用中”,避免教学的失衡. 所以,我们应该把“中庸”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就体现在“用中”的水平上. 

用“阴阳学说”作为数学教学的操作指导 

“执两而用中”是宏观的教育指导思想,而《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就可以作为具体操作的指导了. 

教育是复杂多变的,存在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极,一极称为“阳”,对立的另一极则称为“阴”,这阴阳两极相对运动变化的关系在我国古老的“阴阳八卦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形象描述. 

图1内部的“阴阳鱼”(白为阳,黑为阴)的寓意是: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极,这两极是辩证统一的,其一是“阴阳对立”,相互制约,即“阴消则阳长,阴盛则阳衰”;其二是“阴阳相生”,相辅相乘,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合而生”;其三是“阴阳平衡”,即事物的阴阳两极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若能阴阳中和平衡,则“万物育焉”,即事物处于生生不息的发展状态;若阴阳偏极失衡,则事物将处于败坏状态,甚至趋向毁灭. 外部的八卦图实际上是对阴阳两极此消彼长变化过程的“量化”表示,是一种古老的数学符号.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基础性指导思想,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处理数学教学中矛盾对立的两极. 例如: 

1. 基础(阴)与创新(阳) 

阴阳对立——中国的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双基”而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的数学教育重视创新,但又忽视了数学基础的夯实. 

阴阳相生——“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练”. 

阴阳平衡——采取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变式训练等方法,可以在“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也必然会巩固和发展数学基础. 

2. 应试教学(阴)与能力发展(阳) 

阴阳对立——“统一的、稳定的、闭卷定时的笔试,能够考查的实际上只能是‘知识’,能力是很难检测的. 尤其是创新能力,几乎无法用这样的笔试进行检验”.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数学应试教学的原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结果往往是“仅仅把解题作为‘知识’学习,不提高到‘创新’高度加以重视,就会异化为刻板的套路,成为单纯应试的工具. 有些学生把题目做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预期、价值观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促进“偏、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转型,以符合用人单位所需,实现个人的就业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的出发点狭隘。例如,现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区域普遍选择在“北上广深”。在北京高校,流行着“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说法。在一些大学生中还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宁在省城扫马路,不到基层当干部”。[1]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积极的方向引导是必要和迫切的。此外,由于大学生久经校园生活,体验的是相对单纯的人际交往,社会经验相对匮乏,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缺少理性的思维和成熟的心态,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想误区和心理困扰。[2]

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调适工作,对于大学生保持正常心态、展示最佳风采有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需要

“自我教育”通常是指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形式,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3]就大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来说,“自我反思”“自我决断”问题贯穿始终,无时无刻都需要进行“自我教育”。

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第一是择业,这个过程是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的阶段;第二是找工作的过程,是自我展示、自我锻炼的阶段;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难免出现多重选择,这时应恰当地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做好自我分析和岗位匹配,从而避免盲从。

3.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可谓是“高枝难攀”。首先,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教育背景提出硬性要求,包括所受高等教育的学校、专业、学位、学习成绩及政治素质等。例如,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规定求职者必须出自“985”“211”高校,同时一些企业也将政治素质纳入考核标准中。

面对就业单位对复合型、全方位人才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重要培养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纪律观念,[4]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就业奠定基石。

4.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举措

面临择业、就业,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心理。①迷茫心理。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求职时,内心往往充溢着迷茫。有的不知道怎样获取就业信息;有的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有的不知道如何“包装”自己。②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大学生就业较常见的心理困扰,一方面是渴求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的焦躁,另一方面是看到其他同学找到工作而自己投门无路的急迫;此外也表现为一种内心的紧张、烦躁: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能力不能胜任工作。③自卑心理。在激烈竞争的求职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因所学专业不热门、专业成绩不理想,或求职屡次受挫,而对前途丧失希望,感到自卑。④自负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因所读的是名牌大学、所学专业热门或自己担任过学生干部而认为高人一等、妄自尊大,也有的同学倚仗优越的家世而趾高气扬。

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对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坚持方向性原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就是要引导毕业生树立与祖国需要、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择业观,避免盲目性。②坚持求实原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务实精神,从自身实际出发。③坚持激励原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就是要通过思想上的激励缓解大学毕业生的焦虑、自卑心理。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大学生就业指导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往往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到位或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就业指导上“说得多、做得少”。有些高校时常强调提高就业率,在各大场合吹捧自己的高就业率,然而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闻不问,任凭面临毕业择业的大学生自主发展。

(2)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现象体现在片面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紧抓专业知识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社会实践、工作能力的锻炼,不对社会实践提出硬性要求,不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场合和经费。

(3)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于就业指导。一是不注重对在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二是对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心理现象关心得少,发现得晚。有的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来强调,才去解决。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对大学毕业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的教育不到位或成效不大的缺憾。

世界观教育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在于引导毕业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自信地接触社会,然而,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世界观教育还不够。政治观教育体现在就业指导上,在于帮助毕业生把个人职业理想与祖国需要、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注重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然而,当前大学生择业更偏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说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政治观教育还不完善。人生观教育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然而,当前,大学生只懂得索取,不强调奉献,说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人生观教育还不到位。同时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也不完善。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陈旧

首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仍单纯实行理论灌输法,而不强调实践锻炼法。沿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一遍,学生听一遍、记一遍。忽视社会实践。

其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不注重因材施教。在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从大方向着手,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最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仍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视“自我教育”的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坚定落实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大学毕业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社会做贡献。

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智育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从而在就业竞技场上能够做到“有备而来”“技压群雄”。

2.大力拓展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1)开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载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管理中,做到校方重视、老师严抓、学生自觉,让学生结合实际变化做好自我职业目标的选择和调整,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并且由学校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使职业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做好随时就业的心理准备。

(2)发挥社会实践载体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现今,各类高校已经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经费。努力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设大学生就业专栏。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与各大高校联网,使得信息第一时间共享,及时获悉用人单位的招聘通告。并通过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为了保障大学生对待就业时能够拥有积极、健康、自信的心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渗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与个人价值等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此外,还应开设与就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传递最新就业信息,培养应试技巧。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求职技能等有极大帮助。再如,“礼仪规范”等课程,可以在日常行为规范上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有所裨益。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正起到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郑 勇.博士生就业宁要北京一张床 不要外地一套房[N].北京晚报,2004-12-31.

[2]汪传宝,庞 波.大学生就业指导[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3篇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由于受到现实就业压力及肩负着政治宣传任务等,以至于在实际就业指导工作中忽视了就业心理辅导、择业观教育、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年以来作为一门公共课,仅就优秀文化传统、“三观”、思想品质培养等内容进行传授,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和理解不深,另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代背景及当前需求相分离的尴尬境地。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1、客观需求性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未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学生就业择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忽视大学生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的培养,因此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容易扭曲和就业心态不佳等不良现象的产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率的关注使之忽略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造成大学生职业道德缺位、心理调节能力匮乏、创业教育缺失等。与此同时,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尚不足,许多规律仍处于摸索阶段,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施行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积累,因此,若能将二者相结合,通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并强化工作效果。

2、现实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多采用课堂讲授的集体授课方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征。特别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激发了大学生对于高新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浓厚兴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若能将多样化、多媒体、有针对性地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更能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一方面为高校带来了更多生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教学资源的紧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无心将知识结构扩展和丰富,就业指导工作者也无暇顾及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若能将二者相结合,不仅能够节约教学资源,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取得高校领导的认同和推行。长期以来,高校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视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仅为博取更高的就业率而不遗余力,却不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就业指导、择业技巧、职业发展道路、社交礼仪等必要的知识传输。因此,需要从高校高层领导的认可着手,在高校上下广泛推行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全面提高高校师生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认识。

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全体高校师生的参与和努力。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陈旧,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相脱节,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又更为倾向于就业信息、贯彻就业政策等,往往忽略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因此,需要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经验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通过全体师生的参与和努力取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

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在日常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意识地融入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就业技能、就业政策等内容,并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与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讲解,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更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或自主创业等。

第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需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就业心理学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压力,有助于舒缓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更应帮助大学生确立长远职业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逆境、克服困难。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4篇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儒家文化的兴起和成功应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现今,孔子学院兴办于世界各地,儒家文化被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所提倡和应用,大有变为世界性文化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了一点:儒家文化符合当今世界和时展的主旋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为人之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发掘和探究。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人,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了解儒家文化的真实内涵,吸取其中的有益养分,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和人生实践。

一、“有教无类”与“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中国的大教育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与“择优而教”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是符合社会实际状况的。“有教无类”是对基础教育而言的,其目的是给一切人提供公平与平等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受到最低限度的基础知识教育。“择优而教”是对高等教育而言的,其目的是要把最复杂、最高深的理论传授给那些智熵最高的人,这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需要,又是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有教无类”与“择优而教”的辩证统一,既捍卫了人人具有平等的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又承认了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着的智力与智熵方面的差别。

“学校”二字由来已久,“学”是学古人,学习古人留传下来先进生产技术、高尚道德观念和优秀文化;“校”是校今人,校今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多少。“学校”就是在不断的“学”与“校”的过程中考核评定出学子们之间的优劣来,进而选拔和录用那些优秀的学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与深造。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正常、公平的教育考核与考评让那些品学皆优和德才兼备者担任社会领导职责,负责社会生产、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孔子认为,教育是政治的基础,只要教育管理到位了,只要教育管理能够做到公平与公正,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建立起上智下愚、上德下贱的正常合理的社会管理秩序,就能够确保政治的稳定与天下的和谐太平。孔子认为,社会政治秩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下级敬服上级、师承上级,上级教化下级、提携下级的关系,只要社会秩序真正建立在了正常理性的社会道德与智能的等级敬服关系之上,这个社会就必然是太平和谐的,孔子“君仁臣忠”、“母慈子孝”、“夫德妇贤”、“兄友弟恭”的社会道德理念就是建立在这种社会理性关系内涵之上的。

孔子的思想是伟大的和善意的,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的最小成本法则。但实事上社会的发展并不如孔子所愿,孔子之后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人并不都是圣人”、“君主并不都是仁德的”、“官吏并不都是公平的”、“人并不都是无私的”,要不怎么还会发生那么多次的社会动乱与改朝换代?社会动乱根源于社会政治腐败,政治腐败中包括着教育管理上的腐败,包括了考试升学中的荫私舞弊和选人用人中的任人唯亲,腐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出现有德有能者住在窑洞里,败德弱智者居于皇宫里的情况,这是导致社会动乱和发生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里,贫富分化十分严重,有钱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了贵族学校,甚至于自费出国留学;平头老百姓的子女上不起学的情况频频发生。有钱的弱智坐在教室里,拿钱雇别人为他抄作业,无钱的聪明孩子却上不起学,只能爬在外面的窗户上当窃读生;有权的官僚子女只考300多分就能够公费出国留学,无钱的贫苦人家的子女因筹不起学费被逼得上吊自杀。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必然会发展成社会关系中的德位分离与职能分离,导致社会理性关系的不复存在。近几年来,提倡教育公平、公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党和政府也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支持力度。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但要做一个在业务上合格过硬的优秀教师,还要做一个公正无私、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

二、“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培养”

中国的大教育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人在个性上的差异和爱好上的不同,从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相传孔子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就曾特别注意到了他的弟子们之间先天存在着的个性差异,比如子路的血气方刚,武勇好胜;渊回的刚毅木纳,沉着冷静;子贡的机智果断,善言益交等等。针对不同的对象他采取了不同的启发和引导方式,对冒失好胜的子路采取抑制的方法,让他变得理性深沉一些;对内向木纳的渊回采取鼓励和壮胆的方法,引导他变得开朗活泼一些等等。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 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6-01

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成逐年增长的趋势,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340万人,截止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增长到699万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不仅反映在就业总量之大,更反映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差异明显,即反映在供需双方的激烈竞争上。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现实问题,从大一开始,大学生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就业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自身定位、就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四年期间应该给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就业教育。有计划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由此展开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事倍功半的教育模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也被各种思潮充斥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大学阶段是学生就业观、择业观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大学生对就业的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时代,认为只要是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化以后,市场成为其就业的导向标,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学生倍感就业压力之大。

在高校中开展就业指导,能够较好地解决大学生的结业指导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各大高校比较重视就业政策、就业技能的培训、就业信息的捕捉、职场陷阱的讲解等实用性的教育方式,从而简化了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大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就业问题时,脱离了理论的引领,较容易出现心理素质较差、纪律观念淡薄、心浮气躁、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无诚信意识等就业表象。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就是通过课堂、模拟、实践的环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拒录的现象。纠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的错误判断和就业误区,教育大学生“铁饭碗”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才是“铁饭碗”,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就业目标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关注和分析学生群体的现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针对性,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梳理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关系,分析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从而树立为国家、为中国梦奋斗的最终目标。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和讲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是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探讨的一个新问题。在研究和探讨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寻找新式的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课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大学生顺利的成才就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就业指导课程的培养模式力争培养出政治思想过硬,文化素质过硬的毕业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早关注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方向。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思想教育模式,提高高校学生对就业环境的综合适应性,教育其认清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正视人际交往、语言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劣势。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各大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不平衡,决定本课程中政治思想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在高校中担任就业指导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这就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老师的培训,要求高校老师不仅要从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更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动态、职业规划、心理调制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深刻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和就业发展现状,不断调整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理想,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找到结合点,从而树立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这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讲授的根基,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向任务,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体现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择业观、求职道德、心理素质、个人成长等方面;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和劳动观,实现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心理考验的过程,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确定了就业的结果。在激励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的心理上肯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这就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思想上和认识上的误区,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在踏入社会之前,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就业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遇到的不同问题而进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好知识、心理、技能等多方面的准备,顺利完成大学生活,有充足的信心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大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和理性定位,全面发展,健康成才。这正是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自始至终探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大专院校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成了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点。近年来我国高校加强了对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体制。但随着社会经济和高校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所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因为就业问题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深远的影响。加之现阶段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等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笔者就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整个大学生就业指导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本来就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密切关系上。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看上去自成体系,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点。在对象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都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对于目标来说,培养具有政治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是二者共同的目标,在内容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择业观、职业道德、就业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异曲同工。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促进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就业指导中,不但可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而且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人才资源。2.完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大学生为中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中的一系列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从而起到完善的作用。3.帮助学生了解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抵制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被不良思想侵蚀。

二、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的现状

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很多。近年来,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两者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在具体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步。2.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内容很少,没有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3.教育方法单一、陈旧。4.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5.思想政治教育滞后。

三、关于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逐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加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目前阶段的研究重点。笔者下面给出建议。

1.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同步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全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一方面,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在面临关系自身利益的选择上,一般会脱离正确的思想教育指导,表现出来的是不愿意吃苦,择业观过于局限。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与学生的就业实际联系起来,缺乏对于信息服务、就业技巧等实用性的指导,致使学生对政治教育工作失去兴趣。要想两者同步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首要地位,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随着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了高校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自觉适应当前就业工作的需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正确定位,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容主要是由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具体如下:1.国情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国家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等是首先需要针对的内容,国情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基本形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对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政策等深层次问题的疑问,了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些地区需要大量人才等严峻形势。就业形式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才和市场供求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2.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就业政策的宣传,国家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行业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3.加强择业观的教育。择业观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并且为社会集体作出贡献的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4.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道德教育,主要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会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黄蓉生.当代思想教育方法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秀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策略.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探究提升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第一步要清楚相关方面的理论和概念,明白研究此选题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就业的定义就是说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参加某种合法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就业指导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更会提高大学生的求职道德。高校的就业指导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帮其找到适合发展的就业之路。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准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更好就业的必要准备,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其认清当前国家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及时调整自我就业方向,在政策规定内选择职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树立三观,提升大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时积极面对,勇往直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工作重点,这对于保持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

就业指导老师应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给予及时疏导,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学生,服务于学生,是真正帮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展开工作。

(二)实现教育网络化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出现给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它具有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优势,这也扩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渠道。

(1)建立专门的网站供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使用。主要以宣传当前国家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需求为主,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当今社会的就业政策,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2)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交流群。在网上开设论坛、QQ、MSN、电子邮箱、热线等群聊机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面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积极给出解决方案,并给予疏导。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大学生在做人就业时应当遵守这个基本原则,不能为了得到好的工作机会而耍手段,更不能破环学校声誉与形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入这一规则。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教育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法律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1)高校要通过法律讲座和宣传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使每一位学生能知法、守法、用法,在利益受到伤害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2)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证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合法权益,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使大学生在法律保护下积极就业。

(五)就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也是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创业教育即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所需要的课程,也是培养高校人才以及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所需。

三、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将实效性建设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上。当环境因素无法改变时,就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建设。

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要开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走老路、不走旧路,不以课本知识作为唯一指导,要走出去通过实践提升自己。教育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利用空间展开大学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渠道与阵地之外,建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模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发展为基础,知识体系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发展。思想教育既要体现在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上,也要体现在教育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上,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不仅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利益,更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挫败感,及时调整心态投入下一次工作。利用网络教育功能,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李艳杰.问题与对策: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8篇

1.缺乏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一个基础,或者说为学生进行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一来,许多院校就单纯地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毕业前或者就业前的一个紧急教学,甚至将就业指导教学放在了就业前的一个学期或者几天时间集中教学。而可能因为教师准备不充分、学生缺乏意识,导致就业指导教学不仅成效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其次,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虽然启动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但大部分高校却未能将就业指导纳入到原本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有的高校缺乏丰富的教师资源,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辅导教材,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没能从实际出发,导致太过脱离现实,而有的就业指导没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其效果,对于就业指导的课程、环境、活动等建设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2.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鼓励学生针对社会需求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做一个定位,而很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会设立相当大的目标,将学生的未来定位在公司老板、企业高管中。特别对于一些基础性较差的学生,工作后可能只是在企业一线,这也导致了学生完全失去信心,难以刺激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在心理上也形成了很大的落差。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目的就是开发和加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培养合理的就业观念、能力和精神,并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和人格教育。而就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的基本情况来看,突显出较大的逐利思想,这也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就业指导中去,因此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3.就业指导教学流于形式

众所周知,大学的重点就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在大一后的几年中,因此,各高校常常将目光放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而往往忽视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不重视,就业指导教学知识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实的作用。并且,还有的学校利用其他专业教师来讲授职业指导,这些教师的自我专业水平强,但缺乏对社会需求以及变化的深刻认识,自然职业指导的教学成果也就不理想。再加上很多高校在进行实际的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仅仅将教育工作停留在一般性的政策和理论指导上,缺少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因此不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是实现就业指导全面完善的中心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成才之路,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这一重要内容进行实现的动力。一方面,就业指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看重实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将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达到个人理想、远大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和运用,有效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起来,结合对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寻求,不要局限在个人或者社会需求的因素上。

2.是树立就业指导现念的必要条件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众所周知,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渐变得严峻,而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学中也逐渐受到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不仅需要严密的理论体系以及有力的指导,更要树立起适应现代化社会进程的理念,继承和发展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理念的更新很有必要。

3.是高校就业指导内容的实施途径

高校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教育,不仅结合了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更帮助学生制定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择业观内容,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与此同时,我们从更深层次的方向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包含了择业观、就业观的指导,更是求职技巧、职业适应的指导,因此在近几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策略

1.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长时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上述可知,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课程中,从而不断地改善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成果为理论支柱,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出发,充分吸取政治思想教育的有益思想。另一方面,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突出主体的合理性,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人性化的教育,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和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理念。

2.完善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明确好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保障就业指导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首先,创新是任何活动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大学生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其就业能力的关键,因此,通过制定各项鼓励政策并促进就业教育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念,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指导思想之一,更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益观念,克服其不良思想调整自我的价值观念,更能发挥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作用,促进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3.改革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9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指导

当前,每年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思想素质。随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人才标准的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也应由以往的就业技能指导转向对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的指导教育。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说明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没有系统的计划,只有当大学生到了毕业时碰上很多困难和问题时,才会就问题谈问题,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这种教育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就业实际,缺乏针对性。

2.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就业实践不能紧密结合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咨询、讲座等大课堂式的指导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填鸭式”地对学生做就业形势、就业技巧方面的辅导教育,不重视职业道德、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辅导。就业指导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抑制了学生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三、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

2.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因此,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加强大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3.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和成才至关重要。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困惑越来越多,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的一大难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必须针对这种现状,掌握相应的心理知识,成为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

要切实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就业指导必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发挥好这一载体作用,必将会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文).

[2]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11.21.

[3]朱宁.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探索.2008(12).

[4]殷向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0(5).

[5]张欣.浅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体现.新西部(下半月).2008(5).

[6]蒋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并轨研究初探.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7).

[7]熊治梅.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4).

[8]王晓敏.论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2007(4).

[9]胡修池,郑兰霞.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10]余燕.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6).

[11]2010年5月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分析.

[12]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方案.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2003.

[13]刘洋.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0篇

1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生就业指导中的缺失

1.1 在思想层面上的缺失

高职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思想层面的主要体现,如就业观、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和成才观等。对高职生来说就业是一种职业选择的行为,也是高职生人生价值的一种选择,体现了高职生的价值观。就业指导不仅是对高职生的择业进行指导,同时还涵盖了培养、教育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就业素质。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在就业指导中大都把提高就业率看作第一要务。大多院校只是在毕业班的最后学年或学期开始就业指导课程,强调进行实用性择业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技巧,对学生的成才观、职业理想、就业观和职业道德等的培养教育涉及较少,无形中弱化了对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高职生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了功利化的职业价值标准。

1.2 在道德层面的缺失

个体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道德层面的主要体现,如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等。在全社会中从总体来看高职生的法律意识和整体道德水准处于较高水平,高职生对未来的精神追求处于较高层次,对报效祖国和建设祖国有很大的决心和激情。高职院校对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高职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面临就业的时候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缺失使高职生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高职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的影响明显的实用化和功利化。

1.3 在心理层面的缺失

高职生对心理品质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心理素质层面的主要体现,如自信心、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高职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有关调查显示80%的高职生认为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就业压力是首要烦恼问题。长期以来社会需求都是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的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重视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缺少导致面对就业压力时很多高职生出现了焦虑、烦躁不安、沉迷网络和玩世不恭等心理问题。

2 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认识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地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需要。这种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还要具备职业角色技能。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为就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现实社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高职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我国国情产生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2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完善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43-01

一、高校毕业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观问题严重

(一)对当前出现的“就业难”认识上存有偏差

这种偏差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是因为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观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大学毕业就应该有工作。但是市场和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使得毕业生毕业就有工作的梦想很难实现。

(二)择业观念趋向功利化

现在的毕业大学生在择业中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更看重一份职业是否能体现其个人价值,而不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价值。根据《吉林省学生发展报告(1998-2010)》报道:同意“只要收入高,任何合法工作都可以”的选率是51.2%;关于工作去向的选率中,有69.5%的大学生选择在上海工作,有17.1%的大学生选择在北京、深圳或沿海的大中城市工作,仅有13.4%的大学生愿意到家乡或基层或西部地区去工作。[1]这些数字说明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

(三)毕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存在诚信缺失的行为

近年来,吉林省毕业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就业推荐材料弄虚作假,一些荣誉获奖等自然情况凭空捏造,社会经验更是胡写乱写;不履行就业协议所签署的承诺。虽然这种诚信缺失的现象是极少数的,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2]

(四)毕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

这些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第一,自大心理。不能正确评判自己的能力,好高鹜远。第二,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不敢竞争,不敢展示自己,使良好的就业机会溜走。第三,攀比心理。对于选择工作盲目攀比,缺乏主见。第四,挫败心理。很多毕业生由于对就业的竞争和压力认识不足,择业的期望值过高,再加上大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过低,挫败感油然而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现状分析

吉林省高校间的发展不均衡,差距很大。在高校中指导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配备不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于就业指导这部分的经费投入不够。[3]

吉林省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面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且指导内容局限在简单的个人简历技巧、就业政策宣传等,没有从职业规划、心理调适、创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一些学生缺乏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能力,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不够,择业方向不明确,就业准备不充分,对于自身的期望过高,从而造成就业的不成功。

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导吉林省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

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要树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就业发展形势,大学生可以调整自己并结合自身的职业理想,选择职业目标;[4]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树立自己为国家贡献的崇高理想。

(二)不断创新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非毕业班和毕业班的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重点教育相结合,教育手段方式的改革要和现代化相结合。[5]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构建,设立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就业指导

加强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构建,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强化其服务和咨询职能。提高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指导和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来。

【参考文献】

[1]周济.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4.

[2]马保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诚信就业问题研究[J].党史博采,2008(12).

[3]池忠军.论生涯辅导历史演进的教育哲学基础――兼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拓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9):26.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突显,学生踏入社会面对的压力也较大。目前,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导致在就业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如只注重薪资待遇、求职失败后出现消极情绪,等等[1]。这些问题,对顺利就业很不利,同时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当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产生疑惑时,可以给予专业指导。而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及思想现状

(一)就业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契机下,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机会,解决了许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尤为明显。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首要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2]。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转变了办学方式,建立了相关实习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学生能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顺利就业。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设置了学历门槛,只招收那些学历高的毕业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同时,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一些不良情绪,导致就业受到影响,如期望过高、贪图舒适及缺乏自信等。

(二)思想现状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既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相关实践知识,但往往忽视了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面对变化的就业市场时,由于缺乏必要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目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3]。很多毕业生没有认识到到现今就业形势的变化,认为大学生仍然是时代的“宠儿”,殊不知现今的高等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在就业时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价值,就业时期望过高,因此不利于就业。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时,只找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导致就业困难。另外,企业招聘员工时,首先看毕业生的学历状况,对于高职院校出来的毕业生比较轻视,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

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短期性

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时间短的问题,只在学生临毕业时进行。并且,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相关课程较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一些授课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中,只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及社会上的一些就业信息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就业问题进行全面专业的阐述[4]。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指导的实际作用,而在正式就业时,出现种种问题。

(二)专业素质不足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只当做每个科系日常的任务,由班级的辅导员或是其他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承担授课。他们虽然积累了相关经验,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也比较了解,但毕竟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同时缺少职场求职经历,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好,并出现了诸多问题,限制了思想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内容与实际出现脱节

就业指导时,一些高职院校选择专家演讲等形式,指导内容上注重对现今的就业形势以及技巧的分析。或在指导时,只单纯讲授如何找工作的问题。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描述,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求职时应该保持何种心态的教育[5]。这种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求职实际存在脱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就业难题难以解决。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途径

(一)全程教育

如前所说,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很少,就业指导很难发挥应有作用。今后的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往时间短的状况。高职院校可设立相关就业指导工作教研室,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牵头,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整改,积极改变就业指导的开展方式,从而有效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首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已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工作来推进。在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融合其中,并视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要想实现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就业指导队伍[6]。另外,应对学校各方优秀资源进行整合,为强化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提供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三观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等。通过班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就业态度及就业理念方面进行指导。之后,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向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就业技巧等,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选择好相关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解决学生就业时遇到的诸多问题[7]。通过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从而更好地就业。

(三)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性及针对性,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效果。另外,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学生就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观、择业观,还能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使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加快,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因此,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所需关注的首要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十分必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丁翠玲.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253-255.

[2]郁晓鹏.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153-154.

[3]赵兰杰,侯丽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与择业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J].教育与职业,2011,29:57-58.

[4]刘海霞,张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6:51-53.

[5]喻刚勇.基于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41-144.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3篇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基础教育新思想,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其理念与主体陸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实施主体性教育,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社会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主体陸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让“讲台”成为师生课堂民主、平等交往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陸,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

当然,强调民主平等并不是要求教师“退位”,学生“登基”,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相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艺术(含评价艺术)的把握,能适时地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把教转化为学,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设计要兼顾学生主体和课程标准要求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要在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的同时,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2.教学內容设计

在教学內容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主体要求,尽可能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1)教学內容要生活化。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新课程教学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高中生群体;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对于生活,正如鲁洁教授所言:“它是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构成学生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从社会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籍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加速学生主体性的成熟,缩短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

(2)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材这个主体媒介所进行的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往返流动、交互传递获取的过程。学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参与程度如何,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以外,还受制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的落差,即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就可能失去招架之力,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相反,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逐步形成厌学心态,失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转贴于

(3)教学内容还要有梯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验了成功的滋味,才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形式设计

学生主体陸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陸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使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决定着它们的诸多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结合,进而主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习方式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陸,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寻找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并对合作学习的对象分组、过程要求、激励策略等进行设计,以确保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课后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要突出多样性,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如:讲故事、演小品、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等。二要突出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把政治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布置作业还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例如可以布置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等作业。三要突出合作性,如以小组为单位,出政治小报或专题黑板报等。四要突出实践性。如学过《公民的储蓄》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假如你家中了100万大奖,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家庭特点与需要,制定一项家庭投资方案。五要突出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从练习中选择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

(1)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其价值取向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选,而是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强调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倡导过程性评价。即将评价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要求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13万人增至2009年611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文第15篇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基础教育新思想,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其理念与主体?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实施主体性教育,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社会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主体?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让“讲台”成为师生课堂民主、平等交往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

当然,强调民主平等并不是要求教师“退位”,学生“登基”,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相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艺术(含评价艺术)的把握,能适时地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把教转化为学,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设计要兼顾学生主体和课程标准要求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要在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的同时,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2.教学?热萆杓?br>

在教学?热莸纳杓粕希?淌σ??菅??闹魈逡?螅?】赡芸?⒎岣坏慕萄ё试础P睦硌Ъ移ぱ墙苋衔??敖淌Σ挥ζ笸冀??队踩??????Ω谜页瞿芤?鹧??巳ぁ⒋碳ぱ??牟牧希?缓笕醚??约喝ソ饩鑫侍狻薄?br>

(1)教学?热菀??罨??纬碳仍从谏?睿?忠?毓樯?睢P驴纬探萄б?岢帧叭???痹?颍?刺???睢⑻??导省⑻??咧猩?禾澹灰?⒆阌谘??质档纳?罹?椋?叛塾谘??姆⒄剐枨螅?牙砺酃鄣愕牟?鲈⒂谏缁嵘?畹闹魈庵?校?菇ㄑЭ浦?队肷?钕窒蟆⒗砺勐呒?肷?盥呒?谢?岷系目纬棠?椤6杂谏?睿??缏辰嘟淌谒?裕骸八?怯醚??难劬?鄄斓降摹⒂盟?堑男牧樗?惺艿降纳?睿?撬?钦?诠?诺纳?睢V挥姓庋?纳?畈拍芄钩裳??陨淼纳??疃?!币虼耍?由缁嵘?睿?乇鹗怯胙???蠲芮邢喙氐氖导噬?钪锌?⒂行У目纬套试矗?兄?谘??灾?兜睦斫夂徒邮埽?欣?诩し⒀??难?靶巳ず颓笾?????朔岣谎??闹?叮????堑氖右昂退嘉??佣?铀傺??魈逍缘某墒欤?醵潭陨缁嵘?畹氖视ζ凇?br>

(2)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材这个主体媒介所进行的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往返流动、交互传递获取的过程。学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参与程度如何,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以外,还受制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的落差,即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就可能失去招架之力,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相反,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逐步形成厌学心态,失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教学内容还要有梯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验了成功的滋味,才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形式设计

学生主体?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使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决定着它们的诸多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结合,进而主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习方式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寻找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并对合作学习的对象分组、过程要求、激励策略等进行设计,以确保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课后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要突出多样性,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如:讲故事、演小品、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等。二要突出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把政治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布置作业还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例如可以布置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等作业。三要突出合作性,如以小组为单位,出政治小报或专题黑板报等。四要突出实践性。如学过《公民的储蓄》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假如你家中了100万大奖,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家庭特点与需要,制定一项家庭投资方案。五要突出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从练习中选择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

(1)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其价值取向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选,而是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强调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倡导过程性评价。即将评价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要求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