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对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国际贸易理论是高校国贸专业的主要理论课程,同时是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认识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课程[1]。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国际贸易逐步呈微观化发展的新形势,且越发多元化。这给高校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及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所以,为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必须对国际贸易理论教学进行改革。

一、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1.主流理论方面应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增加到新的教学内容中,这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如此不但能更好的解释不同产业内部及之间的国际贸易行为,且可更深入、全面的解释相同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的国际贸易差异。另外,为让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进出口贸易产生的经济效应,还应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多个专题,系统探讨国际贸易给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等变量的影响机制。并且在保持既有的课程的内容体系基础上,增加基于微观层面分析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内容,完善学生的认识[2]。2.相关政策方面既有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单单基于经济角度探讨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操作,还未全面基于政治层面分析,但在实际贸易中大多数贸易政策的确立是从政治层面考虑的。所以,为让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更符实际,必须增加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基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政治层面探讨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经济形势下一个国家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过程。另外,基于现阶段绿色贸易及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重要性等情况,在教学内容中还应扩大这些课题内容,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新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动态。3.形势发展方面自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受到重创,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而在此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势和地位逐步提升,使得全球经济贸易的格局有了显著变化,但既有的课程内容体系还未能根据此种变化进行全面调整。为让学生更为及时、全面的认识和掌握现阶段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在新的课程体系必须新增金融危机发生、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等内容,同时在内容中必须表现金融危机后时期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态或者变化。此外,在课程内容中应增加应用主流理论对新全球经济形势开展系统分析,如此不佳能让学生及时认识新时期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且可让学生更为深入了解内在逻辑关系,强化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分析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为让学生更好认识理论知识和现实融合,不仅要调整和丰富课程内容,还应重视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除采取传统讲授法之外,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1.提问教学法为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应进行必要的提问,基于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前提,分析以往理论的不足,然后依照经济学逻辑设计和提出问题,系统分析传统理论在解释实际问题不深的原因,再将新的、前沿理论导出。提问教学法的优势就是可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理论形成的思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且可让学生在思考中认识各类理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让学生更好建立知识架构,提升学习效率[3]。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把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中,不但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还可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在开展案例教学中,必须做好这两点:一是选取合适的实际案例,须和理论知识相契合的案例开展教学,并要选择不同案例予以比较分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引导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对理论和案例进行独立思考。3.科研教学法理论课程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理论分析及应用理论解释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理论科研法。在应用该教学法中,为让学生更为顺利的参与理论科研,在选取科研项目时必须以现实经济为前提,难度要适中,如此可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也可在科研中更为全面的展现理论知识的现实诠释力。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也有了巨大变化,但关于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体系尚未全面深入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新经济形势,必须加快教学内容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优质、高效的国际贸易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尚杨娇.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教学改革分析[J].才智,2016,18:169.

[2]肖扬.实践案例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78-179.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2篇

此类问题由于传媒在当今世界日益占有重要地位的事实而显得特别紧迫,尤其是,近10年来,国际传媒业发生了戏剧性的重新组合,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使它几乎成了现代企业活动的代表性举动,并且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是想知道:雄居全球市场顶峰的媒体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它们的经营特点是什么?基本的运作模式是什么?各自积累了怎样的成功经验?又曾经历过哪些失败的教训?目前的状况是什么?今后的前景又是什么?等等。如果再考虑到中国传媒的市场职能和企业职能正在凸现,各种限制和束缚正有待于冲破,新闻传播教育亟需迎头赶上等因素,寻找“他山之石”、以为我用的强烈愿望就完全具有必要性和适时性了。

《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满足了市场、读者、业界、学界、教育界在这方面的需求。它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年初推出,封底上赫然印有“中国第一套传媒MBA案例教程”的字样。它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把传媒经济、传媒管理引入新闻传播学,抑或是把新闻传播学、中国传媒研究推向经济学和管理学。

《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的选材和论述有特点。美国的媒体案例占了多数,人们常有耳闻、但对其内部运作又不尽熟知的美国大的媒体公司――诸如维亚康姆、时代华纳、纽约时报、迪斯尼、华盛顿邮报、有线新闻网、《读者文摘》、《福布斯》、NBC等―――在书中得到了分析。此外,英国两家,法国、澳大利亚和德国各选一家,分别是路透社、泰晤士报、维旺迪、新闻集团和贝塔斯曼,它们大都将基地设在了美国,全球传媒市场权力集中化和商业化,由此可见一斑。这十几家传媒集团把握着世界传媒业的命脉,是媒介产业兴衰的“晴雨表”,在经营范围上涵盖了当代媒体的各种类别,因此适合于作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而被首批引入国门的要求。

另一方面,书中的论述和分析远非以地域、国界和公司注册地为明确的限度,而是通过案例剖析的途径,将全球媒体新秩序的整体特征逐一展示出来。比如,虽然媒体产业仍以国家和地区为主,但跨国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得到加强,有着诸多成功经验的企业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无国籍的”跨国公司,所以像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那样的超级跨国媒体公司越来越倾向于把自己看作是全球公司,而不单属于某一个国家――归属问题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的构成趋向国际化的结果。再如,书中所选案例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特点无一例外地体现出传媒跨行业融合的趋势,而且正是由于以个别案例为出发点,所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融合不是机械的模仿、盲目的跟风,而是包含着差异的融合,是出奇制胜的融合,是包括失败教训的融合,也是必须与企业历史、主业发展、经营方针和文化理念密切联系的融合。这对于我们理性地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并对我国传媒业产生极大影响的全球媒体购并浪潮,无疑有着非同一般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作用。

网络媒体未被专门列入书中案例分析的名下,按照作者的解释,这不是说这样的媒体不重要,而是出于稳定性、总结“定数”(也就是规律性)和集中精力的考虑。如同“后记”所言,“网络媒体是新兴媒体,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应该给予关注,研究。但是由于网络媒体连年混战,上下沉浮,没有定数,为避免分散力量,本书暂未选入。”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能够解释入选案例之所以大都是有着较长历史,经历过风风雨雨、至今仍然成功发展的媒体的原因,同时也使得分析这些案例的著作本身能够经得起相对长的时间的考验,并可以具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

网络媒体未得到单列的事实,不等于说它被完全有意忽略掉了。相反,全球大媒体各自“触网”的经历和过程,也是作者着重阐述的方面。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崎岖。传媒巨头对网络的态度或是深思熟虑,举重若轻,或是行动在先,总结、调整在后。所采取的对策无不与自身的整体发展相关联,也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意义和创新意义。不管网络经济如何上下沉浮,膨胀和收缩,它的发展趋势都将不可阻挡。就此而言,《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中关于全球媒体巨头与网络关系的分析,为以后网络媒体案例的研究做了基础性的工作。

该书的编辑和写作初衷是为了改进中国传媒经济学、传媒营销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薄弱、相关书籍缺少的实际状况,因此,它从国际媒体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角度来谈论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使得论述和分析本身具有十分的贴近性,一下子与中国读者拉近了距离。有一些章节极具吸引力,如“维亚康姆在中国能坚持‘内容为王’吗?”、“打造中国迪斯尼”、“(时代华纳)暗渡陈仓进中国”、“NBC的中国功夫”、“(读者文摘)出师中国”、“(默多克)传媒帝国的中国视野”、“贝塔斯曼能否全面打开中国市场”,等等,它们开始集中地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狼来了”、“兵临城下”等字眼和说法逐层具体化,使之有了内涵和根据,而不再只是警句、口号和危言了。这里表现出作者的一些独到看法和见解,其中不乏事实描述和过程介绍,更有冷静的比较、分析、解释和预测。

与经济管理学的同类书籍相比,此书的写法上有更多的传奇和个人传记色彩,这或许与国际传媒界及其巨头独特的发展史、发迹史有关,并因此增加了此书的可读性和普及性。作为中国第一本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的书籍,这样的可读性是必要的。和其他一般的案例教程一样,书后备有讨论题,它们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3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充满争议的问题。对经济全球化,学生有切身的体会,但是学生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何让学生们有思考力和批判力,打破教材的单一叙事,用史实说话,构建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立体化的认识,是本教学设计需要达成的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本设计力求把教材对教材单向度的叙事进行重构,通过多视角的史料提供,让学生形成对历史多重角度的认识,从而从单一化的描述中走出来,认识历史事件及对其评价的多元化、多样行、多维度。

[教学目标设计]

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好!大家请坐!今天来了好多老师,为了调节气氛,咱们来做一个听音乐,猜品牌的游戏。幻灯片上一共六个小题所涉及的品牌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品牌。大家敢不敢挑战一下?

学生:敢!

请听题!(展示PPT1)

题一:诺基亚内置铃声

老师:哪个国家的产品?学生:芬兰!

题二:苹果手机内置铃声

老师:哪个国家的产品?学生:美国!

题三:海飞丝广告背景音乐

老师:哪个国家的产品?学生:美国!

老师:大家表现都非常好!那么上面的游戏中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经济现象?

学生:经济全球化!

老师:好!今天咱们就一同探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

[设计思路]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入手,采用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热烈的气氛,简介迅速的转入本课的学习。

[课堂教学]

一、复述课文

教师:首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复述课文,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思路]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二、自查自纠

老师: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讨论学案中的疑惑和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小组长注意记录本组共性的问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长将共性的问题写在后面的黑板上,供下一环节讨论使用)

[设计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协调的技能,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发现共性问题,为下一环节的开展提供条件。

三、群策群力

老师:好了同学们咱们接下来一同讨论一下后面黑板上的共性问题,大家可以结合学案后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反全球化运动?

学生: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案例中提到的贫富差距加大、环境破坏、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等,因而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

老师:非常好!但老师有一个疑惑:是不是反全球化运动只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学生:不是!发达国家中也有反全球化运动!

老师:为什么发达国家中也有反全球化运动?请结合后面的案例来分析。

附:案例十四: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的中国鞋城,约400名不明身份的西班牙人聚集街头,烧毁了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的卡车和一个温州鞋商的仓库,造成约8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第一起严重侵犯华商权益的暴力事件,世界为之震惊。“我去年在西班牙考察,当时就发现温州鞋在那边势头很好,已经占领80%以上的市场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预感迟早要出事。”65岁的温州老鞋商林达夫早有先见

案例十五:2011年7月22日下午3点30分左右(北京时间21时20分),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遭炸弹袭击,造成包括首相办公室在内的多座政府大楼严重受损。此后不久,一名伪装成警察向奥斯陆一青年营地内的集会者肆意开枪射击。截止到23日,两次袭击事件中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至少91人。奥斯陆星期五造成93人死亡的爆炸和枪击案再次引起人们对右翼极端势力的关注――不仅在挪威,而且是在整个欧洲――反对穆斯林移民、反对全球化、反对欧盟势力及多元文化的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潜在的政治势力,并在某些情况下引发暴力。

学生: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也同样面临一些危机,比如失业问题、文化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因而也出现了反全球化问题。

老师点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遇到很多问题,同样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

问题二:“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有何区别?他们与经济全球化有何联系?

附:案例六:十年间,中国真正成了世界工厂。而当大量商品涌入他国时,也引来了贸易保护的争议,所以就有了温州鞋在西班牙遭焚烧等极端事件的出现。事实上,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分享利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代工的中国工人获利微乎其微。以苹果手机为例,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中国工人获得的利润只有1.8%。

案例七:海尔率“中国创造”领跑未来:据悉,从欧睿国际(Euromonitor)最新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同时拥有“全球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制造商、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全球酒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全球冷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共8项殊荣,充分显示了海尔的强大竞争力。海尔洗衣机蝉联全球第一,是其销量、技术、规模、品质和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海尔洗衣机代表了一类以品质为全球用户缔造价值的成功典范,宛如一张中国家电的“品质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全球化品牌的良好全球视野,同时,也给整个中国全球化品牌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学生:“中国制造”对于中国来说,获利少,消耗大。比如在苹果手机的生产。“中国创造”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比如:海尔集团正是靠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

老师点评:“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耗能高,收益低。“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知识产权,掌握了核心技术,在全球化中处于有利位置。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问题三: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附:案例二:据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投资报告2011》显示,2010年,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带来约16万亿美元的增值,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的产值约占全球GDP的10%以上和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老师点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

问题四:全球化和多样化有何区别和联系?

附:案例八:目前,外资并购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行业,民族品牌正在逐渐消失。在饮料市场,包括天府可乐在内的名牌中有七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之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在化妆品市场,国外品牌已占据75%的市场份额;在啤酒行业,年产5万吨以上的60家企业中有72%被合资;在洗涤用品市场,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商“吃掉”3个;在感光行业,除乐凯一家外,其余的全部被国外“吞并”,等等。

案例九:中新网3月5日电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今(5)日开幕。对中国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外媒纷纷予以集中报道。其首要关注点为中国将2012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7.5%,这是八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目标首次降至8%以下。表示:“应该承认,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案例十:万圣节、感恩节刚过,圣诞节又将来临。这时候的大学校园总是热闹非凡,随处可见一群群的学生们为西洋节日的到来而兴奋不已。显然,本不属于我们的节日已经广泛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并操办得有声有色。与此相反,我们某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却得不到如此待遇。――一位在校大学生面对洋节盛行在微博中的感概。

老师点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多样化就没有全球化。我们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多样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是时展的方向。

问题五:既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那么我们是应该加入还是抵制?

附:案例四:根据Global Trade Atlas (GTA)数据库的资料,中国GDP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在入世以后的2003年即高达51.8%,以后逐年上升,最高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前夕的2006年,高达64.9%。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GDP对贸易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2010年,全球经济略有复苏,中国GDP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迅速从2009年的44.2%上升到50.5%。以上分析说明,中国已经济深深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已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

案例五:中国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GDP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而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打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老师点评:近代史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现实告诉我们:全球化已不可逆转,中国已卷入经济全球化中。

……

[设计思路]本环节是本课的核心环节,学生结合案例回答共性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中疑惑的知识展现在大家面前。老师的点评力求简明扼要,矫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扩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对全球化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体会全球化的复杂性,从而培养多角度,多维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随堂练习

老师:好!接下来大家打开学案上的随堂练习,请大家迅速完成。

五、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4篇

一、指导学生课前充分调研,课堂学习提高针对效果

高中生在政治学习中需要有丰富的积累、阅历作为基础,才能够理解得更为深刻、全面。但是高中生由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导致他们缺乏这样的直观感知,这就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调研,针对教材内容列出调研提纲,深入到生活实际之中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丰富的素材信息,以及发掘其中的一些内在规律,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例如在《消费及其类型》内容的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认真了解生活中按照不同方式、对象和目的区分的消费类型,如认真观察生活中交易方式不同的消费类型,什么样的消费是钱货两清的消费,哪些消费属于贷款消费,以及哪些属于租赁消费等等。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很快地找到这些案例,如购买衣服、生活日用品就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住房按揭属于贷款消费,租赁汽车就属于租赁消费,有了生活中的这些案例作为基础,学生则可以有效提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信息基础。

二、课堂之中进行讨论辨析,加深学习内容理解效果

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不能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更为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让他们针对学习的难点或是思想中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辨析,让大家共同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案,获得完善的学习成果,这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效果方面意义非常明显。例如在《个人收入的分配》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念具有了初步的认同,但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暴发户现象,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疑惑。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对一些暴发户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学生明白了按劳分配是我们整个社会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但是之所以出现一些靠钻政策空子、违法乱纪一夜暴富的现象,并非是按劳分配的方式出现了偏差,而是一些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让他们钻了空子,这属于个别现象,并且随着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分配制度的不断优化,必定会消失。这样的现象只能是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一个插曲,是特定时期、特殊阶段出现的现象,非主流也不具备再造性。有了这样的分析探究,学生的理解效果更为准确,心中的疑惑一扫而空。再比如《面对经济全球化》内容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经济全球化会使我们的国内产业竞争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思想在许多学生的脑海中不同程度存在,对此,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首先从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是发展必然趋势,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在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调整以及加快发展中具有巨大作用,但是对于某一时期、某一部分地区可能产生发展的冲击,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状况,我们才要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加大科技贡献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主动融入并依靠发展不断提升影响力。在这样的讨论辨析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面临形势的认识,而且充分意识到如何正确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纠正了学生理解中的一些片面观点。

三、模拟再现现实生活场景,身临其境开展学习研究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掌握的有效程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模拟再现的场景中学习领悟,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的消费理念特征,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求异消费理念、攀比心理、从众行为等方面的不同案例,选取了三个小组进行小品演示,让学生对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这样的不正确消费观具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样的效果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解来得更为生动、形象与直观。笔者带领学生结合刚才的课本剧小品,进入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在这样的分析与对比中,对于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的生活场景再现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帮助极大。另外,在有关民主选举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也是提高教学成效、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面。

四、鼓励开展课后专题调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高中生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专项调研,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价格》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本地区农副产品种植的种类、规模及其价格变化进行分析,结合近几年的价格变化态势、生产要素变动情况,从需求、产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准确地分析下一年的价格走向。这样的调研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于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种植项目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可以根据价值规律分析推测的结果,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向他们提出下一年种植规模、种植种类方面的建议。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效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政治学习成果转化为生活中的有效信息。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5篇

高中生已经进入了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学除了要发挥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主体地位与空间,让他们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深刻性、全面性,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指导学生课前充分调研,课堂学习提高针对效果

高中生在政治学习中需要有丰富的积累、阅历作为基础,才能够理解得更为深刻、全面。但是高中生由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导致他们缺乏这样的直观感知,这就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调研,针对教材内容列出调研提纲,深入到生活实际之中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丰富的素材信息,以及发掘其中的一些内在规律,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例如在《消费及其类型》内容的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认真了解生活中按照不同方式、对象和目的区分的消费类型,如认真观察生活中交易方式不同的消费类型,什么样的消费是钱货两清的消费,哪些消费属于贷款消费,以及哪些属于租赁消费等等。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很快地找到这些案例,如购买衣服、生活日用品就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住房按揭属于贷款消费,租赁汽车就属于租赁消费,有了生活中的这些案例作为基础,学生则可以有效提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信息基础。

二、课堂之中进行讨论辨析,加深学习内容理解效果

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不能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更为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让他们针对学习的难点或是思想中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辨析,让大家共同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案,获得完善的学习成果,这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效果方面意义非常明显。例如在《个人收入的分配》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念具有了初步的认同,但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暴发户现象,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疑惑。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对一些暴发户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学生明白了按劳分配是我们整个社会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但是之所以出现一些靠钻政策空子、违法乱纪一夜暴富的现象,并非是按劳分配的方式出现了偏差,而是一些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让他们钻了空子,这属于个别现象,并且随着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分配制度的不断优化,必定会消失。这样的现象只能是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一个插曲,是特定时期、特殊阶段出现的现象,非主流也不具备再造性。有了这样的分析探究,学生的理解效果更为准确,心中的疑惑一扫而空。再比如《面对经济全球化》内容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经济全球化会使我们的国内产业竞争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思想在许多学生的脑海中不同程度存在,对此,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首先从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是发展必然趋势,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在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调整以及加快发展中具有巨大作用,但是对于某一时期、某一部分地区可能产生发展的冲击,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状况,我们才要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加大科技贡献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主动融入并依靠发展不断提升影响力。在这样的讨论辨析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面临形势的认识,而且充分意识到如何正确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纠正了学生理解中的一些片面观点。

三、模拟再现现实生活场景,身临其境开展学习研究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掌握的有效程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模拟再现的场景中学习领悟,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的消费理念特征,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求异消费理念、攀比心理、从众行为等方面的不同案例,选取了三个小组进行小品演示,让学生对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这样的不正确消费观具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样的效果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解来得更为生动、形象与直观。笔者带领学生结合刚才的课本剧小品,进入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在这样的分析与对比中,对于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的生活场景再现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帮助极大。另外,在有关民主选举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也是提高教学成效、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面。

四、鼓励开展课后专题调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高中生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专项调研,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价格》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本地区农副产品种植的种类、规模及其价格变化进行分析,结合近几年的价格变化态势、生产要素变动情况,从需求、产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准确地分析下一年的价格走向。这样的调研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于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种植项目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可以根据价值规律分析推测的结果,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向他们提出下一年种植规模、种植种类方面的建议。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效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政治学习成果转化为生活中的有效信息。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6篇

酒店品牌体系构建研究

时空结构中的五岳文化研究

文化财政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电视娱乐节目引进的本土化分析

论文化传媒自由与司法审判的公正

我国电视剧出口的困境及其对策

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及顺应策略

少数民族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浅谈中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

论多元文明共存与多种发展模式竞争

全球本土化、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

社交网络平台下的创意产业价值链重构

空间与真实性:文化产业和风土概念

国际文化竞争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研究

国际视野下艺术项目策划的路径分析

大运河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与探索

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个案研究

跨文化商务谈判问题建模及实证研究

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分析框架与选择基准

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机能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对于西方奢侈品的研究

“虚拟化”——北京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升级版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困境及其改革对策

“创意经济”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脚本:重构话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国际文化管理年会综述

社会资本、海外市场知识与新创企业国际化成长

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影响的研究综述

跨国公司跨文化有效管理的模式及途径研究

美国文化事业组织管理与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文化英雄视角下中国软实力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外企经理人进入民企的跨组织文化适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文化现代化基本路径探析

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竞争法规制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影视产业集群发展与政府定位研究

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角色及其胜任力模型构建意义研究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理的成就、问题与升级战略

实景演出的商业模式探究——以“印象系列”为例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发展的“生活化”开发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美经贸磋商合作机制的完善与中国的对策

创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洛可可公司为例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传奇化叙事出现新天地及其与电影产业的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匹配分析——基于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研究

通过社交媒体及其他国际关系参与方式建构东南亚视觉文化与经济的集体身份

城市人文内涵及其特征(质)研究——济南“城即园林”特征区的建构策略与路径

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化营销传播——以2014年的文化营销事件为案例进行剖析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表现方法——兼论文化经济与创意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7篇

摘要: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及实现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其结果必然反映到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信息披露中。因此,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信息的阅读分析可以识别企业战略的实施实现情况。文章通过简要的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及案例分析对此进行了论证与说明。

关键词:报表阅读 战略识别 理论分析 案例说明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高管阅读财务会计报表时,经常停留于报表的表面数字,不能与公司战略相联系,致使在做战略决策时不能很好地识别已实施战略的落实和实现状况,造成不必要的偏差甚至失误,同时也影响财务部门与管理当局的沟通与协调,甚至影响财务总监与其他董事、监事、高管的工作关系。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国内外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并没有统一成型的理论体系。通常认为源自于美国的哈佛分析框架是其中较为成熟的一套分析体系,该框架以企业的战略为切入点,通过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策略分析以评估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说哈佛分析框架跳出了传统单纯进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的狭窄视角,初步构建了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结构和理论体系。近年来,国内对于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也已经开始研究,李心合与蔡蕾在《公司财务分析:理论与框架》(2006)中通过对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的解析,提出新的财务分析框架,认为分析框架应将企业战略作为最高的发展动因,跳出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分析的目标,分析评价企业战略主要应落脚到企业是否实现了已有的战略,将财务分析与价值创造和战略联系起来。张新民教授在《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2014)一书中从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和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主要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构建了战略结构资产负债表、战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战略方向资产负债表的全新分析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资产负债表,将资产负债表要素与战略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会计要素到企业战略的突破,贯通了企业战略与会计要素之g的联系,为战略财务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二、理论分析

财务会计报表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状况等综合财务信息,是公司的晴雨表。公司战略的实施与实现影响甚至决定着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些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结果最终主要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及其内容反映出来,比如近一时期以来,很多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创新发展”理念,会积极审视已有的创新发展战略,调整相应研发战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会计准则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支出单独列项披露,在利润表管理费用项目中列示披露研究阶段的费用化支出,因此,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研发支出等相关信息资料来分析公司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再比如坚持“开放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奉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此企业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包括实施海外销售、海外合作设立子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等,这些业务活动及其结果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相关项目中,可以进行识别。

三、案例分析说明

本文以上市公司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A股,以下简称“海润光伏”)为例,该公司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确定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进一步推进产品低成本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打造全球光伏领军企业。”下面分别对这些主要战略实施及实现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产品低成本化战略实现情况分析。产品低成本战略实施实现情况主要可以从利润表中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相关关系和增减变化以及产品成本构成及其增减变化来分析,如果成本的增长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通常就可以识别其低成本战略实施实现状况。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案例公司营业成本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比较加以分析说明。

由表1不难看出,除2012年营业成本下降幅度低于营业收入和2014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外,其他各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均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的幅度,说明产品低成本化战略实现情况较好。

(二)“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及“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战略实现情况分析。公司实施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战略通常可以从公司产品国外购销、国外投融资等指标进行分析。公司实施“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战略通常可以从销售规模及其增长、主要产品销售增长及其占比高低等指标来分析,其中“做强、做优”战略可以通过销售毛利及毛利率增长情况来分析,限于篇幅这里仅以国外销售比重和主营产品占比等指标来分析国际化和“做专、做强”战略的实现情况;以主要产品销售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做强、做优”战略的实施实现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中国外实现收入比重最高的2012年到达了39.36%,尽管近几年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1%以上,说明该公司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战略的实现情况较好。从主营业务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比情况来看,该公司生产销售多晶硅、电池片、组件、发电等主要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比基本达到80%或以上,说明“做专、做优”战略的实现情况也较好。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该公司主要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可以分析说明其做强、做优战略的实现情况,其中发电业务毛利率最高的产品达到40%以上,但是,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毛利率情况较差,存在亏损经营情况,面临战略调整问题。

(三)打造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战略实施情况分析。公司实施创新型战略有许多标志,如研发投入、获取专利、开发新产品、实施新工艺新技术、行业竞争力排名等,其中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支出是主要标志之一。

由表4可以看出,该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支出均在5%以上,近两年达到5.8%或以上,说明创新战略确实得到落实,特别是在我国光伏产业受到国际制裁较为严重、主要产品毛利率偏低的情况下,公司还不断提高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实属难能可贵。

总之,看报表识战略不仅仅是对财务战略的分析,更主要是对公司整体战略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战略的落实实施以及实现情况的分析。看报表识战略可以进一步拓展参与战略决策、支持战略决策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会计部门的积极作用。X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67-73.

[4]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张新民.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J].会计研究,2014,(5):19-28.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反全球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关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文献:赵晓、刘阳(2005)从宏观国际经济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地位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正经历20年左右的国际显性摩擦时期,而中国作为新的大国被国际接纳,达到新的国际均衡时期还需要20年,这是现阶段中国遇到发达国家各类经济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好将夫在其论文“全球经济的抵制场”中特别对全球化中跨国公司的行为做了研究,他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越来越不受政府控制,离开国家和民族,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抛弃民族自行其是。他们选择具有稳定政治结构、廉价劳动力、适当基础设施和较低税率、对环境要求较低的国家进行资本输入。

关于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文献:赵瑾(2005)认为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十大特点,分别是保护的焦点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手段主要依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环境技术标准、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为主;保护方式由限制进口变为通过出口补贴等措施扩大出口、通过多边贸易保护发达国家的技术比较优势、通过劳工标准、技术标准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其动机由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转变为从根本上削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梁丹(2005)分析了当今发达国家国际贸易政策中“新人文主义”倾向及其背景,认为如SA8000等人文壁垒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为己所用的产物,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要,也是跨国公司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要求。Benoit Laplante & Jonathan Garbutt(1992)则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中的环境保护主义进行了研究,认为需要国际环境政策的共同协调来防止环境政策变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非关税壁垒。

二、近年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方面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的干涉。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受到美国政府相关部分干涉、中海油并购尤科斯失败等等。

2、反倾销

以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为例,从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6年6月,世界范围内共发起2938起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以500起的总数量排名第一,占世界总量的17.02%,为第二位韩国的2倍多。

3、技术性贸易壁垒

主要包括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等。近年来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占到世界贸易壁垒的10%~30%,而最近几年几乎占到了80%。有关数据显示,入世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每年对我国出口额的影响约为450至500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5%以上。

三、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1、构建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国生产函数

为了用于分析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行为的动机以及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本文将构建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国生产函数。

根据新增长理论,若假设经济增长是希克斯中性的,则一国的生产函数一般写为:Y=Af(L,K)。

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L代表一国劳动力,K代表本国资本。这里将要根据全球化背景对其进行一些改进。首先,在全球化下可以将生产资料分为易流动与不易流动资源两类,其中劳动力目前根据现状仍然属于不易流动资源。其次,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它可以购买本国劳动力和各种生产资料。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可以借由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全球优化配置,一国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料或者说资源事实上是世界易流动资源能够被本国利用的部分加上本国劳动力能够被利用的部分。第三,假定一国的技术研发投入是总资本存量的一定比例,那么技术的进步也取决于本国总资本的数量。尽管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开发模型得出技术水平的稳态值与研发资本投入比例无关的理论推论,但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还是十分明显的。第四,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技术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小于技术密集型发达国家,因为其生产过程主要依靠劳动投入,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即产出的价值较低。这样,归结以上四点变动,全球化下a国的生产函数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

Y=Aρf(Laθ3(Ka+Kf),Swθ4(Ka+Kf))

其中,La代表a国的劳动力数量,θ3代表由本国资本和外商投资资本决定的、能够开发使用本国劳动力的比例,Sw代表世界易流动生产资料总量,θ4代表由本国资本和外商投资资本决定的世界易流动生产资料可以由本国利用的比例。

此外,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产出必须有相等数量的需求才能保持稳定,总产出若超出总需求,则会由价格水平变化减少至实际需求水平,即Y=D。

同时,在消费全球化背景下,假设任何国家对所有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该国的人口和人均收入,而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需求将通过a国产品满足。这个比例应当取决于a国产品的价格和综合垄断程度,它又由该国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技术不可代替程度等因素决定。因此,a国产品面临的需求包括a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a国产品的需求量两部分组成。即:

D=θ1Da+θ2∑DW

θ1=θ1(k(P,A)) әθ1/ әP<0 әθ1/ әP>0

θ2=θ2(k(P,A)) әθ2/ әP<0 әθ2/ әP>0

Da=f(la,ia) әDa/ әla>0 әDa/ әia>0

Dw=f(lw,iw) әDw/ әlw>0 әDw/ әiw>0

其中,k表示a国产品的综合垄断系数,它由该国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θ2<θ1,因为本国需求通过本国产品满足的比例通常要大于外国。lw代表除a国外的任一国家w的人口,iw代表除a国外的任一国家w的人均收入。

由以上几个方程可以基本了解经济全球化下一个国家生产函数的全貌,它将用于本文分析全球化对发达国家采取“反全球化”行为动机。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方法选择

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特色教学方法,新课改强调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让学生动起来。有的地区较为发达,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学设备相对先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灵活多样;有的地方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条件,教师都要创造条件贴近学生生活,从社会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在教学中有选择地运用教材上或者师生准备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出结论,学会学习。以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为例,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供同仁教学时参考。

一、案例教学法

针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感性认识,加强论证,吸引学生。教师可以选用教材中的鲜活案例和有关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教师可以引入公司经营成功的案例、全国和身边的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发现公司的成功经营取决于很多因素。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认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念。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领悟观点,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

附:教学案例:《海尔的成功之道》

材料一:

1985—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海尔只做冰箱这一种产品,夺得中国冰箱第一枚质量金牌;1992—1998年,多元化经营战略阶段。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创造中国家电第一品牌;1999—2005年,国际化战略阶段。从国内向国际延伸,产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建立海外经销商与售后服务网络,成为知名的家电跨国企业;2005至今,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整合全球化的资源,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材料二: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正当国内家电大打价格战的时候,海尔把眼光投向技术创新,打质量战、打品牌战,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先进的技术、不断创新的研发成果是海尔成功进入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四强的保障。海尔的管理模式即“OEC”管理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它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材料三:海尔有一句很著名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张瑞敏解释说: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认可。只有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在名牌战略阶段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在张瑞敏带领下砸了76台不合格冰箱,却在海尔人心里树立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并以高质量的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小组合作:请结合海尔的成功之道,谈谈什么是公司的经营?一个公司经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二、讨论式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条件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教材设计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知。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学生对消费所持的观点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听取他们的观点,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实施正确的消费行为。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如活动探究一:“1.列举你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谈谈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生产如何决定消费?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在进行财政政策和财政作用、税收的基本特征、依法纳税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选取有辨析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广泛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辩论,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例如财政赤字、扩张性财政政策利大于弊的辩论。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在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利弊、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广泛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深刻认识理解。

附:讨论材料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过去,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能乘飞机、不能打电话、吃KFC;但今天这些梦想,王老师一家都实现了。2.王老师家两代人的变化。过去爸爸票多:粮票、布票、油票……现在儿子卡多:银信用卡、购物卡、VIP卡……3.王老师家两代人的变化。以前妈妈穿衣补丁多;现在女儿穿衣搭配款式多。4.没有3G手机的出现和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王老师的儿子对3G手机的消费欲望和她家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讨论:王老师一家的生活变化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哪些?结论:(消费什么)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怎么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得怎样)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欲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三、情境教学法

教师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归纳、分析、综合,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融入经济现象、经济问题中,融入具体的背景材料中,真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教材安排了漫画和案例素材等情境材料,教师应灵活地加以利用,还可以适当创设情境,如适当补充贴近学生生活的感性材料、视频和小故事等,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在讲解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影响时,可选取国家和当地部分年份经济增长情况和财政收入的有关数据及财政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对比、综合,从而理解经济增长、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利弊分析、加入WTO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等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典型案例。

四、对比教学法

对于教材中涉及的理解容易出错和极易混淆的知识点,如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等;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公司,自然人与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等;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偷税、漏税、骗税、抗税等,教师应通过列图表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附:图表比较

五、讲授式教学法

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运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设疑和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涉及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货币的职能、价格、纸币、汇率等,有的内容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感悟和探究,有的内容更适合教师讲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较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陌生的理论问题,如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社会重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等,宜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讲解。在讲授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补充典型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情境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涉及许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教师课前可先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调查当地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状况的变化,查阅我国和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不足。教师要把教材知识与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总体小康的不足,更深刻地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六、活动教学法

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师生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实际生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得到感化。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分组收集并整理有关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课堂内汇报。第八课《财政和税收》,在进行财政支出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财政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本地财政的收入、支出、作用及税收的有关数据,经整理归纳后,再结合财政的作用及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分析,或者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在进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到当地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材料,经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展示、汇报自己的成果。

此外,如果学校教学条件允许,则提倡教师多运用视频录像、投影仪、教学课件等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凡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都应继承和发扬,不能全盘抛弃。凡是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都要善于诱导、点拨,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

参考文献:

[1]史书林.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及原则[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5.9.

[2]杨珍.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0篇

这样的说法今天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质疑它就像对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提出质疑。但适用于气候变化或流行疾病等真正全球问题的规律并不一定适用于多数经济问题。与我们经常听到的不同,世界经济并不属于全球公域。在经济问题上,全球治理所能带来的好处有限―而且有时还会造成损失。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是因为地球仅有单一的气候体系。在哪里排放温室气体都没有任何差异。因此国家限制碳排放对国内的好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恰恰相反,明智的经济政策―包括开放―首先是要有利于国内经济,承担经济政策不善所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如此。单个国家的经济命运主要取决于国内情况而非国际局势。如果经济开放受民众欢迎,主要因为上述政策符合国家自身利益使然―而不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帮助外界。能为全球经济稳定添砖加瓦的开放和其他明智政策并不取决于全球精神,而是取决于自身利益。

有时,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才能成就国内经济优势。这就是所谓以邻为壑政策的案例。石油等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供应商为哄抬价格而限制国际市场资源供应就是最经典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国的收益就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

“最佳关税”背后也存在类似的机制,即大国通过限制进口达到操纵贸易条件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限制或禁止运用上述政策的全球规则理由显然非常充分。

但困扰决策者的绝大多数世界贸易和金融问题并不属于此类。这方面的例子有欧洲农业补贴、对转基因生物禁令、美国滥用反倾销规则或发展中国家未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些基本上都属于“风险自担”政策。由此产生的经济代价主要由国内民众承担,即使此类政策可能同时对别国民众产生不利的影响。

举例来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农业补贴十分低效,高价格高税收或二者兼备导致欧洲农民受益的同时损害了其他所有人的利益。这样的政策部署不是为了从其他国家那里占取好处,而是因为分配、管理或与公共健康相关的其他矛盾的国内目标主宰了整个经济动机。

加剧经济周期和造成金融动荡的糟糕的银行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也同样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超越一国边界的经济溢出效应可能无法忽视。但如果美国监管机构未能尽职尽责地完成监管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别国经济受损而美国经济受益―美国本身就是受害最重的经济体之一。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经济失策或许是发达民主国家政府未能解决不平等日益扩大的问题。其根源同样来源于国内政治―具体而言,是金融和商业精英控制决策过程以及他们胡编乱造的有关再分配政策的限制。

可以肯定,全球避税天堂就是以邻为壑政策的例子。但只要他们愿意,美国和欧盟等大国原本有能力采取更多限制避税―和竞相减免企业税的措施。

因此我们今天的问题与全球合作的缺失并没有什么关系。今天的问题本质上是国内问题,因此不能通过国际机构制定规则来加以解决,更何况破坏国内政策的那些既得利益能够轻易影响所谓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往往只是保护既得利益全球计划的代名词,也正因如此,它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协调国内经济政策。

因此,关于全球治理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就是专注于改善民主制度的国内运作问题,而不预判政策将产生何种对外影响。这是一种侧重于强化民主国家而非全球化的全球治理模式。

我认为,应当制定旨在提高国内决策质量的全球规则和程序要求。与透明度、广泛代表性、问责制和在国内诉讼中使用科学或经济证据等相关的那些全球纪律,只要不限制最终结果的,都是上述规定的实例。

全球机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采纳了这种类型的纪律。比方说,世贸组织的卫生及植物检疫措施应用协议(SPS协议)明确要求在进口商品涉及健康问题时须出示科学的证据。这种类型的程序性规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更好地扩大应用,以改进国内的决策程序。

此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受进口关税不利影响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参与国内诉讼来改进反倾销规则。我们可以借助包含静态和动态效率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来改进补贴规则。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1篇

离岸服务外包承接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刘艳 (10)

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来自2004~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薛求知 李茜 (17)

对华反倾销的特征及应诉公共品的集体供给策略分析张正荣 (27)

WTO成员限制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权利——中国原材料出口措施案评述李晓玲 (33)

中美出版物和音响产品市场准入WTO争端案述评王友根 龚柏华 (41)

区域贸易协定、FDI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东盟FTA的经验证据郎永峰 (48)

论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规则及其演进——兼评析中国国际投资协定的变化及立法张薇 (56)

经济一体化、公司所得税竞争与FDI流动研究——以新老欧盟成员国的税收竞争为例李慧 (64)

贸易转营销:出易模式的转型陈祝平 (73)

学者风范 (F000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F0003)

进口贸易、R&D溢出与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变动喻美辞 (3)

中国无缝钢管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林龙辉 向洪金 冯宗宪 (14)

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胡君茹 卫旭东 (21)

近代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及其启示夏斯云 (26)

从WTO协议中“最惠国条款”及其例外看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张宏乐 黄鹏 (36)

WTO有关禁止性出口补贴规则研究——以中美“知名品牌产品出口补贴”WTO磋商案为视角龚柏华 (44)

两次金融危机下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张艾 (51)

WTO新一轮谈判中美国在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修改上的立场和建议林惠玲 卢蓉蓉 (63)

中小企业如何识别国际市场机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机会分析与评估陈慧冰 (73)

学者风范 (F000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F0003)

WTO框架下中美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的法律问题贺小勇 (3)

WTO贸易救济争端解决裁决执行问题分析孙立文 (11)

评析美国对源自中国进口产品反倾销案中替代国价格的确定——兼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中国圆形焊接奥氏体不锈高压套管反倾销重审结果案判决龚柏华 王[王乐] (19)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动态分析:理论与中国实践胡召平 (26)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陈坚 (34)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与风险防范分析迟君辉 (4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石油合作吴绩新 (51)

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问题探讨王惠珍 (59)

影响企业市场导向业绩表现的共变量——不同成熟度企业之间的比较研究朱宏杰 钱芸 徐敏 (65)

机场非航空性经济发展模式浅析吴滨 (7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80)

学者风范 (F0002)

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换届暨学术报告会议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行 (F0003)

基于AHP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王宇华 (3)

浙江10地市的出口贸易为何如此不同——对浙江1997~2006年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赵红军 孟君 杨轶臣 (12)

中国政府及国有企业在美国法院面临的豁免问题分析——兼评美国Walters夫妇就“中国制造”手枪质量问题导致儿子死亡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缺席判决执行案龚柏华 (22)

论卖方宣告合同无效的法律问题——兼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4条陈晶莹 (31)

《鹿特丹规则》下提单功能的缺失与重塑吕鸣 (40)

论国际商事惯例邓旭 (48)

石油行业税负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陆凌 桂王来 路云鹏 (55)

我国对东盟六国信息通讯投资与合作的市场分析周苹 李莉莉 (63)

创业团队构成特征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一个文献综述金泉 (71)

学者风范 (F0002)

世界贸易组织教席计划中国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F0003)

SPS壁垒的评判标准探讨董银果 (1)

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基于美国和加拿大案例的比较研究张斌 (10)

上海东源公司就蜂蜜反倾销复审中价格计算问题告美国商务部案评析龚柏华 陈琰 (17)

基于钻石模型和RCA指数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程欣 (23)

国外进口商验厂制度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沈根荣 阎文盈 (29)

论补贴专向性的标准与评判——兼议专向性标准在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案中的适用王弈通 (35)

美国国家安全体制下的中国海外投资保障研究——基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分析的视角梁咏 (44)

中日经贸合作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影响研究吴国新 高长春 刘淑懿 (52)

我国零售业保护期结束后的竞争态势殷越男 (59)

全球金融海啸背景下我国综合性汽车流通企业发展战略张琰 (65)

我国药品安全的经济学分析刘海云 郭江山 (6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刘禹宏 (74)

学者风范 (F0002)

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暨“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F0003)

关税与经济增长模型在中国的实证分析施徐兰 王伟 岳咬兴 (1)

跨国公司区域战略研究综述赵优珍 Randi Lunnan (13)

上海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胡君菇 陈迎盛 (21)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综述马建军 鲁晓东 (24)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拒绝中国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就非公路用轮胎“反倾销和反补贴”临时限制令案评析龚柏华 张旎 (31)

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高永富 (37)

我国服务业就业变动比较分析李娟 (46)

权证定价中基于GARCH模型族的波动率研究徐溪 (51)

我国QDII产品的风险管理与发展趋势探析——从全球性金融危机谈起谷冬青 (62)

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冲突的现状、成因及对策马进军 (69)

敬告作者 (78)

学者风范 (F0002)

第二届“上发中心-上外贸”论坛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与贸易主体研究”研讨会 (F0003)

遏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基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价值评价陈泰锋 (1)

服务贸易领域的原产地规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应用厉力 (8)

加拿大天宇网络公司就合资企业被迫解散在美国法院告四川省政府案评析龚柏华 曹姝 (14)

对华反补贴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与因应对策余利红 刘海云 (21)

结构调整、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工资差异汪建新 黄鹏 (30)

关于我国家电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的探讨仲伟林 高维佳 (39)

开证行与跟单信用证相符原则—兼论开证行的合理审单潘茹 (45)

警告作者 (29)

学者风范 (F0002)

我校研究所聘请OECD经济顾问胡玉玮博士为客座研究员并作学术报告 (F0003)

人民币汇率政策国际压力分析:以日元升值教训为视角贺小勇 (51)

金融危机下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郑玲丽 (60)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蒲公英;治疗方案;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48-03

Pharmacoeconomics analysis of two pharmacotherapeutic schemes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infection

ZHOU Weiran, FU Ping ,CHEN Yuefu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oeconomics effect of Vancomycin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Dandelion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 infection.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 method MRCNS infection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A, B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same period in intravenous Vancomycin used Dandelion soup, only intravenous Vancomycin treatment, the efficacy and pharmacoeconomics effect of the drug treatment program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rate, efficient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P>0.05); the number of days of actual use 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B group (P

[Key words]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Vancomycin; Dandelion; Treatment; Pharmacoeconomics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插入诊疗操作的增多,CNS所致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日益增多,且随着大量头孢类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日益严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2]。对于MRCNS所致的感染可选抗生素只有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等不多的品种[3],且存在使用不便、副作用多、价格较贵等缺点。研究报道与化学药物抗生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传统清热解毒药蒲公英水煎液对CNS有极强大体外抑菌力[4]。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有限,本研究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万古霉素配合蒲公英与单用万古霉素治疗MRCNS 感染的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入住我院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ICU病房等临床科室患者,并从其血液、尿液、脓汁、痰等标本经病原学确诊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于48 h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无严重心肝肾合并症及听神经损害者作入选病例,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过程中药物过敏换用药物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感染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用药方法

B组成人患者用万古霉素1.0 g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q12 h;A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蒲公英汤(每日相当于干蒲公英90 g)。疗程均为7~14 d。

1.3 观察方法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给每例患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细菌培养,下呼吸道感染者加作胸片检查,并记录每例患者实际用药天数。

1.4 疗效判断

1.4.1临床疗效判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2细菌学评定经细菌学检测,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再感染评定,以清除例数计算清除率。清除率=清除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3用药天数记录每例患者实际用药天数。

1.4.4安全性评价记录观察到的和主诉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分别以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占各组病例百分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效果(E)是指某一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用临床指标来表示。此分别以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实际用药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示。

2.1.1 临床疗效A组的临床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Tab.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n)

2.1.2 细菌学疗效A组的细菌清除率略高于B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细菌学疗效比较(n)

Tab.3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eradica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n)

2.1.3 两组实际用药天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A组1例皮肤过敏,B组1例静脉炎,均不严重,未影响治疗。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实际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际用药天数比较(x±s)

Tab.4Comparison of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actual medic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与B组比较,P

Compared with B group,P

2.2 成本(C)的确定

成本(C)是指人们所关注的某一方法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之和,用货币单位“元”表示[6],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等几部分。本研究的治疗成本指从诊断到结束使用特效治疗药及其后2 d内的总计成本。直接成本=治疗成本+治疗不良反应成本,治疗成本=床位费(C床)+护理费(C护)+各项检验检查费(C检)+诊疗成本(C治)+药品成本(C药)+给药成本(C给),其中C床为日床位费×住院天数,各项检查、治疗成本按实际支出计,与本治疗无关的检查除外,C药按当地招标最高零售限价×实际用药总量计成本,万古霉素159.00元/0.5 g (日本礼来),生理盐水3.6元/250 ml,,蒲公英0.21元/10 g,除万古霉素及其配药用生理盐水、蒲公英等以外的非抗菌治疗用药因没有比较意义故相应药费及治疗费不计入成本,给药成本只考虑吃中药煎药费,每付2元。据湖南省物价局医疗单位收费标准,床位费统一按20元/d计,治疗药应用期间一级护理按15元/d,停用治疗药后2 d二级护理,8元/d,诊断时及治疗用药结束时各做血常规和细菌培养1次,费用分别为14.00、103.00元/次,用药前及用药中每位患者各做心电图、尿常规各1次,费用分别为24.00、9.00元/次,注射静滴6元/次,照片等个别病例所作检查因无比较意义成本不列入研究。不良反应成本=因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及因此造成的误工费等,由于治疗中不良反应相对来说轻微且未另作治疗,故此部分忽略不计。间接成本=患者误工费(C误)+家属帮助费(C帮)+无形成本(生命质量),此主要考虑患者误工费,按当地人均日工资60元/d计,日数为实际住院天数即实际用药天数+2 d。隐性成本主要考虑如患者生命质量等,此不作研究。因此,C总=C床+C护+C检+C治+C药+C给+C误。B组成本(CB)-A组成本(CA)=1533.4元,CB/CA=1.18,两种方案的具体成本比较见表5。

2.3 最小成本分析

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7],由表5成本比较可见,A组平均成本为8 620.17元,B组平均成本为10 153.58元,表2、3可见,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A组比B组平均每位患者可节约费用1 533.41元。可见从治疗的经济学成本与效果来看,A组优于B组。

2.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8]采用成本(C)与效果(E)比值来表示获取1份效果所需花费的成本,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选择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本文分别用临床有效率(E1)、细菌清除率(E2)2个指标加以分析,从2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来看,A组分别比B组少22.63元、23.68元,实际用药天数因在成本中考虑不再重复。见表6。

表6 成本-效果分析

Tab.6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wo schemes

2.5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较难准确地测量出来,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离[8],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9]。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和时间的价值必然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住院条件也进一步改进,加之随着药品流通体制的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卫生部“四降一升”改革(降低药品价格,医院药品批零差价率,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高值医用消耗材料费用,提高治疗费)的全面展开,药品大幅降价仍是必然趋势,诊疗费呈上升趋势,误工费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并可以考虑无形成本,现假设C药中万古霉素改为国产品,西药下降30%,而中草药随着成本增加价格上涨50%,C住、C护、C检、C给、C误分别上升10%,进行敏感度分析,见表7。

表7 敏感度分析

Tab.7 Analysis of sensitivity

由表7可见,B组成本(CB)-A组成本(CA)=1138.3元,CB/CA=1.17,临床有效率(E1)、细菌清除率(E2)2个指标加以分析,从2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来看,A组分别比B组分别少17.02元、17.81元。可见其最小成本分析结果及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本不变。

3 讨论

CNS广泛存在于人体及环境中,由于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使用,破坏了人体微生态平衡及其多重耐药,造成MRCNS的产生并治疗困难,常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心内膜炎等严重疾病,目前万古霉素是对MRCNS不多的有效药物之一。学者研究发现祖国医学解热凉血要药蒲公英的水煎液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有极强大体外抑菌力[4],并且有研究证实蒲公英有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水平与吞噬率、抗体细胞水平,显著增强动物免疫功能[10],其所含黄酮类具类SOD的作用[11],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并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发挥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因此,蒲公英配合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有协同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支持,与单用万古霉素比较能缩短患者用药疗程,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万古霉素单用或与蒲公英合用治疗MRCNS感染虽然都是有效的方法,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万古霉素与蒲公英伍用治疗MRCNS感染可有效缩短患者疗程,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房功思,孟德娣.浅谈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临床鉴定方法[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1):75.

[2]王晓红,严仔敦.医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296-1297.

[3]江晓平,魏雪芬,赵先颖,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1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72-1173.

[4]宋振民,常文华,任泽旺,等.蒲公英提取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成药,2007,29(4):584-586.

[5]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49.

[6]周蔚然,郑德香.5种急性胰腺炎药物治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8):592.

[7]徐伏莲,赵志刚.米氮平与氟西丁治疗抑郁症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0):1527-1528.

[8]孙桂凤,孙钊.有药物经济不优化肝病治疗方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4):487-488.

[9]吴小丽,蔡云清,赵岩,等.蒲公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163-165.

[10]沈琦,顾龚平,吴国荣,等.蒲公英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2004,4(2):8-10.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32-03

《国际税收》是财税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上海金融学院近几年对该课程实施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一定经验,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我国当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上海金融学院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设想。

一、《国际税收》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化财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一)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的时代背景,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亦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可见,各高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一项广泛、深入而艰巨的任务[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该项意见使得在我国大规模展开和推进双语教学成为可能和必需。《国际税收》因其产生背景的国际化、理论体系的国际化、规则案例的国际化而成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亦是必然。

(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教育对外开放其核心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为目标,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学生跨境流动、教师学者跨境流动、学术思想的跨境流动、不同国家之间的院校合作等等[2],而双语教学因能贯穿于上述路径始终而成为一个有效的国际化载体。

对于上海而言,推动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上海国际化水平”[3]。这就尤其要通过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培养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不能仅仅理解为能讲外语、熟悉国外环境来理解。从个体的视角,是看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就业市场竞争的需要,能不能在国门内外适应市场创造价值;而从学校来看,就是能不能构建一个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4]。这就需要学校设计出符合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国际税收》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首选双语课程。

《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开设,并非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简单组合。语言作为知识的载体,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语言已经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财税专业学生通过英语这个媒介,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阅读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国际视野拥有世界人文情怀。

二、《国际税收》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无法较好地满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以及留学生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如下:

(一)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水平的限制

双语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有拥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但当下制约双语教师的瓶颈是外语专业教师缺乏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教师缺乏的外语口头表达和思维。各高校教授《国际税收》双语教师虽然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这些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国外的学习或工作经历,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阅读能力强而听说能力弱,对国际经济、西方社会的了解仅来自于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很难在教学中将《国际税收》中所依托的国际背景、所伴随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讲解透彻。同时,《国际税收》课程中有大量的国际双重征税、国际逃避税案例,各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在实务部门、跨国公司、中介机构的工作经验或挂职经历,对案例的掌握仍然是纸上谈兵,难以案例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质量。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制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国际税收》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从理论基础来看,《国际税收》需要有相关的先导课程,如财政学、税收学、外国税制、经济法等。学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国际税收》,才可能起到有源可追有本可溯的效果。但目前就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针对财税本学生的教学效果可能因学生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薄弱的原因无法保证,而对非本专业的如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学生开设,其效果更是无法保障。同时,该课程还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述,并具有较强的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但我国虽然一直重视英语教学,长期形成了注重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英文的专业知识时困难重重。另外,因各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课程设计凸显得相当困难。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大量陌生信息的涌入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教学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相关《国际税收》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文版教材,这类教材自成体系,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材,诸如葛惟喜、朱青、杨斌、方卫平等编著的各类《国际税收》教材,其编著的体系脉络相近,侧重点各不相同,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但是该类教材尽管对部分专业术语进行了英语标注,但毕竟是中文教材,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另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如Brian J.Arnold and Michael J. McIntyre.编写的International Tax Primer(2n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New York,,U.S.A,2004)等。但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较为零散,编排系统性不足,且价格昂贵,篇幅巨大,与我国开设的课程衔接不紧密,内容不一定与教学计划相符等缺点。从参考资料来看,UN和OECD的英文原版范本、以及两个组织的网站都有丰富的国际税收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受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这些参考资料难以发挥预期的果效。

三、《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自2008年2月始在全校开设《国际税收》双语课程,除面向财税本专业之外,授课对象还包括:公共管理、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社会保障、会计学、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国内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三年多来,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开展了以下创新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双语教学理念

我校的《国际税收》教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以“应用型财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此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国际税收》课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兼顾英文学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的基础理论,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了解国际税收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能够运用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分析现行税收政策和制度;促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强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进而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界面,同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两种语言的学习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是对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

(二)突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国际税收》突出“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前沿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个体教学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增加了课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选择了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及其减除、转让定价、国际税收竞争四个项目,作为实践教学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如下流程设计,即课堂确定教学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写出项目论文进行课堂交流小组修改并提交项目论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演示、专项研究、小组实践等。同时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团队注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制作了素材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采用典型的讲授型模式进行常规教学: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另一方面采用案例视频教学型模式: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视频引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网上浏览、分析其它相关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案例的遴选采取中外结合的办法,既有国外经典案例,又有中国国际税收实务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点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国际税收问题的能力。而在进行专项研究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采用了主题探究型模式: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搜集网络资源网上协商研讨完成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师生评价总结。

(三)注重教材选择,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和掌握相关知识,本课程选用了国内反响较好的人大版教材,同时辅之以英文原版教材,二者结合使用。由于《国际税收》是研究跨国国际税收关系的一门课程,其研究领域既涉及到经济理论,又涉及到国际税收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国际税收的实践,且该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目的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实际教学需要,我们已着手英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国内较为成熟的内容体系,采用全英文编写,既可以保证教材编写体系的完整,同时又可以保证英文教学的需要,且相较于购买原版教材,经济实用。我们已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将部分在编教材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反响较好。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沿袭以往对基础理论的重视,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实务性较强的特点,增加案例教学,尤其对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教学团队正着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一方面多方收集国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申 燕 王 莹

(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61)

摘 要:《国际税收》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很有必要。要提高《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双语教学理念;突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教材选择,精选教学内容,编好英语配套教材;完善适应双语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好从事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32-03

《国际税收》是财税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上海金融学院近几年对该课程实施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一定经验,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我国当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上海金融学院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设想。

一、《国际税收》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化财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一)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的时代背景,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亦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可见,各高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一项广泛、深入而艰巨的任务[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该项意见使得在我国大规模展开和推进双语教学成为可能和必需。《国际税收》因其产生背景的国际化、理论体系的国际化、规则案例的国际化而成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亦是必然。

(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教育对外开放其核心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为目标,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学生跨境流动、教师学者跨境流动、学术思想的跨境流动、不同国家之间的院校合作等等[2],而双语教学因能贯穿于上述路径始终而成为一个有效的国际化载体。

对于上海而言,推动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上海国际化水平”[3]。这就尤其要通过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培养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不能仅仅理解为能讲外语、熟悉国外环境来理解。从个体的视角,是看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就业市场竞争的需要,能不能在国门内外适应市场创造价值;而从学校来看,就是能不能构建一个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4]。这就需要学校设计出符合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国际税收》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首选双语课程。

《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开设,并非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简单组合。语言作为知识的载体,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语言已经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财税专业学生通过英语这个媒介,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阅读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国际视野拥有世界人文情怀。

二、《国际税收》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无法较好地满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以及留学生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如下:

(一)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水平的限制

双语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有拥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但当下制约双语教师的瓶颈是外语专业教师缺乏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教师缺乏的外语口头表达和思维。各高校教授《国际税收》双语教师虽然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这些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国外的学习或工作经历,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阅读能力强而听说能力弱,对国际经济、西方社会的了解仅来自于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很难在教学中将《国际税收》中所依托的国际背景、所伴随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讲解透彻。同时,《国际税收》课程中有大量的国际双重征税、国际逃避税案例,各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在实务部门、跨国公司、中介机构的工作经验或挂职经历,对案例的掌握仍然是纸上谈兵,难以案例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质量。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制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国际税收》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从理论基础来看,《国际税收》需要有相关的先导课程,如财政学、税收学、外国税制、经济法等。学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国际税收》,才可能起到有源可追有本可溯的效果。但目前就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针对财税本学生的教学效果可能因学生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薄弱的原因无法保证,而对非本专业的如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学生开设,其效果更是无法保障。同时,该课程还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述,并具有较强的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但我国虽然一直重视英语教学,长期形成了注重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英文的专业知识时困难重重。另外,因各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课程设计凸显得相当困难。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大量陌生信息的涌入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教学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相关《国际税收》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文版教材,这类教材自成体系,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材,诸如葛惟喜、朱青、杨斌、方卫平等编著的各类《国际税收》教材,其编著的体系脉络相近,侧重点各不相同,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但是该类教材尽管对部分专业术语进行了英语标注,但毕竟是中文教材,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另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如Brian J.Arnold and Michael J. McIntyre.编写的International Tax Primer(2n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New York,,U.S.A,2004)等。但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较为零散,编排系统性不足,且价格昂贵,篇幅巨大,与我国开设的课程衔接不紧密,内容不一定与教学计划相符等缺点。从参考资料来看,UN和OECD的英文原版范本、以及两个组织的网站都有丰富的国际税收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受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这些参考资料难以发挥预期的果效。

三、《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自2008年2月始在全校开设《国际税收》双语课程,除面向财税本专业之外,授课对象还包括:公共管理、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社会保障、会计学、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国内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三年多来,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开展了以下创新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双语教学理念

我校的《国际税收》教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以“应用型财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此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国际税收》课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兼顾英文学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的基础理论,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了解国际税收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能够运用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分析现行税收政策和制度;促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强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进而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界面,同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两种语言的学习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是对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

(二)突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国际税收》突出“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前沿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个体教学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增加了课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选择了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及其减除、转让定价、国际税收竞争四个项目,作为实践教学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如下流程设计,即课堂确定教学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写出项目论文进行课堂交流小组修改并提交项目论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演示、专项研究、小组实践等。同时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团队注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制作了素材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采用典型的讲授型模式进行常规教学: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另一方面采用案例视频教学型模式: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视频引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网上浏览、分析其它相关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案例的遴选采取中外结合的办法,既有国外经典案例,又有中国国际税收实务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点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国际税收问题的能力。而在进行专项研究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采用了主题探究型模式: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搜集网络资源网上协商研讨完成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师生评价总结。

(三)注重教材选择,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和掌握相关知识,本课程选用了国内反响较好的人大版教材,同时辅之以英文原版教材,二者结合使用。由于《国际税收》是研究跨国国际税收关系的一门课程,其研究领域既涉及到经济理论,又涉及到国际税收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国际税收的实践,且该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目的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实际教学需要,我们已着手英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国内较为成熟的内容体系,采用全英文编写,既可以保证教材编写体系的完整,同时又可以保证英文教学的需要,且相较于购买原版教材,经济实用。我们已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将部分在编教材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反响较好。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沿袭以往对基础理论的重视,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实务性较强的特点,增加案例教学,尤其对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教学团队正着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一方面多方收集国外最新的文献资料,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收集视频素材以及动画素材等动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经收集了包括各类避税地、各国海外逃税案以及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等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供教学使用。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考核方法的改革

虽然我校的《国际税收》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以国内学生为主,但还包括部分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而且随着来华外国留学生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了这门课程,而教学效果则直接关系到高校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建立一套可以全面考核双语教学的指标体系成为了当前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和制度保证,因此本课程正尝试在这些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采用对教、学和课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指标设计,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该课程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多元评价,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而是将平时的考核与期末成绩结合考虑,通过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布置作业、小组论文、随堂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时对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此外,课程教研组还积极推进试题库的建设,正在筹建中的试题库包括中英文两种,通过分类试题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国际税收》的课程建设,有效地实现对该学科课程知识点的分布、覆盖面的宽窄、难易程度的掌握和分数比例的合理搭配;而且规范了《国际税收》课程的考试工作,使试题符合统一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有益于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外语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鉴于目前双语教师师资偏少、英语水平及运用能力仍然不高的现状,学校制定了全面的双语教师引进和培养计划。对于财税专业来说,目前正在努力引进高水平海外师资,并且通过聘请外教来加强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师资中英语基础较好并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老师给予英语进修、国外短期学习、国内外访问学者等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英语水平。为了激发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还建立起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如示范性双语教学(即全英文授课)的课时系数为2,普通双语教学(每堂课英语的授课比重在50%以上)的课时系数为1.5。我们则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对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的学生采用示范性双语教学,而对其他专业则为普通双语教学。

另外,鉴于应用型大学对“双师型”教师的渴求,学校出台了教师挂职锻炼的支持计划。《国际税收》实则也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为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已派出两位教师到税务部门和中介机构开展为期三月的挂职锻炼,并保持与上述单位与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师资队伍保持实务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袁崇轶.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第5版),2001-12-6.

\[2\]课题组.扩大开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4篇

①无座票与有座票按相同价格出售违背价值规律②无座乘客与有座乘客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服务③票价应以铁路部门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为基础④服务性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其使用价值决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22.2016年4月国内玉米均价为1900元/吨,与2014年同期2300元/吨相比,同比下跌19%。下列对玉米价格变化原因的推断合理的是()①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下降②养殖企业缩小规模——作为饲料的玉米的需求量减少③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国家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④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下降——我国玉米进口数量增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2016年8月以来,某国A商品在中国销售量持续下降。如下图所示,A商品的需求曲线由S1移动到S2。下列可能导致这种变动出现的事件有( )

①A商品生产商减少生产②A商品因售后服务存在问题被媒体曝光③A商品更新换代,价格上涨④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老王是甲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其应当对甲企业的债务承担何种责任()A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B以企业财产为限承担责任C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D以家庭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现在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至2017年,全球将有69%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将带来智能手机品牌和价格的进一步分化。这表明()①生产取决于消费并促使消费手机品牌的分化②手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消费方式③手机价格和品牌的变化受人们消费嗜好的影响④手机消费调节手机资源的流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中国A互联网公司2016年5月4日登陆纽约交易所,收盘报1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8.64%,首同市值达71亿美元。据此,我们可以推断A公司()①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但不一定是上市公司②面向市场筹集资本,资本须划分为等额股份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④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股票价格将会持续上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面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大数据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这有利于企业()①改进生产手段,提升服务质量,保证市场占有率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③了解市场信息,把握消费需求,增强生产针对性④遵循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合理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88.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60元调整为1320元②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200元财政补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9.预计2016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与此同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地方债置换、推进PPP(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进一步减税降费等此前强调的财政手段也将继续推进。这是因为上述举措有利于()①拉动外部需求,稳定商品价格 ②扩大信贷规模,释放货币流量③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④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10.由某县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村规民约》作为“基本模板”,在全县200个中心村逐步推行,各村根据本村特点,经村民大会补充调整增减内容,形成适合本村实际的自我管理“法律”。制定《村规民约》()①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②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的长治久安③使村民生活、村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④是村民自治的基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1.下面是某学生写的一封信,根据内容,你认为该信应该写给()尊敬的××领导:您好!近来学校附近制药厂经常放疑似有度气体,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希望此事引起您的重视,责令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①人大主任,要求人大公正司法 ②市长,要求相关政府部门依法行政③环保局局长,要求环保部门依法监管 ④厂长,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市场监管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某市为保证本地生产的豆腐卫生合格,制定和实施了“放心豆制品”工程。以下选项,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合理的是①市政府《豆腐作坊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各部门联动监管②市商务局开展调研,形成《城区豆腐作坊整治提升工作方案》③市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加快推进豆腐制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建议》的提案④市政协把《关于加快推进豆腐制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建议》移交主管部门办理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这就需要各个市场主体有所作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12月14日被誉为香港“反垄断法”的香港《竞争条例》正式生效,条例规定,商户不得做出合谋定价、编配市场、限制产量和围标等4类严重反竞争行为。有分析认为,条例实施后,零售商有望自主定价,消费者将拥有更多选择。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祢,这是促进自由市场竞争的历史性里程碑。《竞争条例》的实施,令市场环境保持公平和开放,中小企业和消费者都会受惠。对中小企业来说,条例令大企业难以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或采用反竞争的手法破坏市场竞争,得到更多进入市场的机会,并能更自由地进行贸易或营商。对消费者来说,一个具竞争的环境,会带来更多选择、更佳价格及更高质素的产品与服务。13.《竞争条例》的实施,令市场环境保持公平和开放,中小企业和消费者都会受惠。请分析其经济原因?(12分)14.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反对破坏市场竞争的行为。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理应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主力军,然而,却有部分企业公然破坏市场规则。对此现象怎么看?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加以分析。(14分)分值: 2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开幕辞《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5点主张:一,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完善全球金融安,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五,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公认的0.6“危险线”。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等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15.如何解读“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经济意义?(10分)16.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主张,作为中国企业应当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10分)17.为促进世界包容性发展,特别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6分)14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1)需求侧管理强调的是刺激需求可以拉动经济,包括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等。(1分)消费作为内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经济增长。(2分)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往往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2分,也可答:消费引导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1分)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决定环节,搞好生产有利于提高消费。(2分)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分)解析

解答本问,首先需要明确需求侧管理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主要方面,故重点可从消费的反作用角度分析其意义。其次,需要供给侧改革强调生产,故重点从生产角度来论述其意义。考查方向

投资、生产与消费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学生解读“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经济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易错点

本题的易错点是考生要把握住“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两个方面,考生作答时容易遗漏知识点。14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使企业走出去。依靠科技、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企业优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解析

本问设问要求从企业的角度说明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问,需要注意设问中限定了一个大的背景,即“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主张”,而材料并没有具体的指出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所在,这就需要多角度思考作答,不能仅限于第五课知识,要从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角度回答。考查方向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解题思路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无形资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形成品牌效应;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品、产业结构;⑤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⑥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新市场易错点

此题的易错点在于答案范围的限制,要求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所以只能从企业的角度进行作答,不能写超出范围的知识点。14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破解全球化当前不合理的发展机制。(3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经济发展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3分)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局部、地区冲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解析

本小题并没有设定具体的答题范围,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设问指向的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可以从和平对发展的作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等角度作答。考查方向

当代国际社会解题思路

经济全球化的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5篇

2.中国援外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周弘,ZhouHong

3.中国的援非故事:一位美国学者的叙述李安山,LiAnshan

4.不附加条件的援助:中国对非援助政策的形成张浚,ZhangJun

5.中国对越南经济技术援助的历史起步张勉励,ZhangMianli

6.中国对外多边援助的理念与实践熊厚,XiongHou

7.中国对拉美援助:目标选择与政策转型孙洪波,SunHongbo

8.相互依赖框架下的美国对华战略分析高尚涛,GaoShangtao

9.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事件中的美国因素黄栋,HuangDong

10.欧盟安全视阈中的对外制裁冯存万,FengCunwan

11.气候变化与北极地缘政治博弈何奇松,HEQisong

12.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黄河,赵仁康,HuangHe,ZhaoRenkang

13.国际法院判例中的"领土取得模式"张祖兴,ZhangZuxing

14."公共权力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综述吴雷钊,WuLeizhao

15."哥本哈根后续行动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中法暑期研讨班综述李旦,LiDan

1.主体间认知差异与中国的外交决策秦亚青,QinYaqing

2.有关中国外交政策分析的几点思考王逸舟,WangYizhou

3.国际关系的新世纪与外交政策潘维,PanWei

4.中国对外政策分析的几个要素李少军,LiShaojun

5.中国对外政策分析中的历史坐标牛军,NiuJun

6.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王栋,贾子方,WangDong,JiaZifang

7.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与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以官僚政治模式为例张清敏,ZhangQingmin

8.官僚政治模式与美国对中国外交决策的研究周琪,ZhouQi

9.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西方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宋伟,SongWei

10.学术共同体与中国外交变革吴文成,WuWencheng

11.试论1951年初中国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沈志华,ShenZhihua

12.浅析冷战后中国的外交危机管理决策初晓波,ChuXiaobo

13.崛起困境与冷战后中国的东亚政策孙学峰,SunXuefeng

1.重审核武器的作用李彬,肖铁峰,LiBin,XiaoTiefeng

2.中国军控的新挑战与新议程孙向丽,SunXiangli

3.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安全张沱生,ZhangTuosheng

4.奥巴马政府《核态势评估》报告剖析李德顺,LiDeshun

5.俄美新核裁军条约及其对传统战略削减模式的突破吴大辉,WuDahui

6.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局限:以伊朗核问题为例刘华平,LiuHuaping

7.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之经线牛军,NiuJun

8.公众对中国外交的参与及其影响——基于2003年的三个案例的研究王存刚,WangCungang

9.论国家的外交风格及其作用张鸿石,ZhangHongshi

10.印度的南中国海政策:意图及影响王传剑,WangChuanjian

11.生态足迹视角下的生态不平等交换刘慧,唐健,LiuHui,TangJian

12.中国经济议题安全化的国内层次分析:以凯雷并购徐工案为例杜旸,DuYang

13.中国公民境外权益法律救济手段探析刘国福,LiuGuofu

14."国际安全前沿议题国际研讨会"纪要高望来,吴文成

1.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袁鹏,YuanPeng

2.对近期中美关系波折的几点反思达巍,DaWei

3.中美贸易"再平衡":路径与前景王荣军,WangRongjun

4.中美军事互信为何难以建立?徐辉,XuHui

5.中美海上冲突与互信机制建设蔡鹏鸿,CaiPenghong

6.数字空间的认知、竞争与合作——中美战略关系框架下的网络安全关系沈逸,ShenYi

7.冲突的是权力,建设的是文化——中美博弈中的"文化冲突"宋念申,SongNianshen

8.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合作与创新——新形势下的综合性战略思考刘江永,LiuJiangyong

9.规范·制度·共同体——东亚合作的架构与方向魏玲,WeiLing

10.东亚区域化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与欧洲一体化的对比分析李东屹,LiDongyi

11."制裁加接触":美国对缅政策调整胡水娟,HuShuijuan

12.中国新外交:一个领导力的解释模型孙祥华,SunXianghua

13.中亚博弈:冷战后的中美俄关系高飞,GaoFei

14.中美围绕联合国"涉藏"议案的外交斗争陈积敏,ChenJimin

15.《国际组织的责任条款草案》述评万霞,WanXia

16.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争鸣——"过程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高望来,卢静

17.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李丹

18.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五届博士生论坛综述胡欣

1.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秦亚青,QinYaqing

2.中国历史之中的连续和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民族主义时殷弘,ShiYinhong

3.奥运会与北京国际化:理解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朱立群,林民旺,ZhuLiqun,LinMinwang

4.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及其启示唐晓,TangXiao

5.全球关系与全球秩序浅议陈玉刚,ChenYugang

6.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欧关系戴炳然,DaiBingran

7.国际关系·商贸机会·科技转移——对1975年中英"斯贝202"发动机专利合同及其时代意义的解读黄文江,HuangWenjiang

8.论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陈广猛,ChenGuangmeng

9.身份建构过程中行为体的施动性——基于社会化理论与社会身份理论的比较研究景晓强,景晓娟,JingXiaoQiang,JingXiaoJuan

10.大国制衡行为:争论与进展刘丰,LiuFeng

11.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演进机理分析——兼谈对中国的启示杨永斌,王俊生,YangYongbin,WangJu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