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篇

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年代就提出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赋予其崭新而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是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

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的原则中指出:“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同时,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阐述,不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所作的最新诠释,也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一、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农”问题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权重有多大?《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定位充分说明了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的全面把握和充分认识。换言之,就是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二、丰富内涵

《建议》中二十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这五个方面不是概念的随意罗列,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从纵向关系看,“生产发展”是总的前提基础;“生活宽裕”是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它又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础;“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容整洁”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总之,从“生产发展”到“管理民主”,体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物质层面到意识形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步步深入。从横向关系看,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集中反映了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的新农村。所谓“生产发展”,不仅指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包括工业、贸易等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是对一切农村经济活动状况的要求。一句话,“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村先进生产力得到新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新的飞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重要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活宽裕的新农村。所谓“生活宽裕”,就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相应得到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用“富裕”,而是用“宽裕”,这不是文字游戏,“富裕”主要指财物的充裕丰富,而“宽裕”不仅指财物之富,也包括时间上的宽余、生活从容等生活质量方面的内涵。总之,“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农民的物质生活方面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也包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所谓“乡风文明”,是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物质上的富裕是不够的,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着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所谓“村容整洁”,是对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总体要求。它不仅仅是指农村的卫生状况,而应该包括更广的内容,主要是指农村的村落布局规划、农村的房屋建设、农村的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卫生状况等方面,其实质包括农村的硬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所谓“管理民主”,是指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要达到的要求。中国的农村问题很复杂,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实行村民自治是培养他们民主法制意识的有效举措之一,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人翁的意识,从而真正推动广大农村的伟大变革和全面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绝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民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农民、关心农民,把农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精神文明的建设缺乏硬件。

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大部分农民缺少休闲场所,休闲娱乐几近空白,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精神文明建设主劳力缺失。

某镇一名干部形容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为“3、6、9”人员,即三八妇女、六一儿童和九九老人等妇少老弱病残。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或打工或经商,形成劳务经济,其劳务效益是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支柱,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劳力外移,不仅影响了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且使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

3.村容村貌长期脏乱差,精神文明建设缺少必要条件。

随着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不少村庄旧貌换新颜。但大多数村庄还是农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家畜家禽粪便和污水坑,村里无公厕,只有简陋的“旱厕”。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且较难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1.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按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要求,把文明村镇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各项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使科教文卫体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增加的幅度与财政收入成正比增长。

2.建立一支精神文明建设队伍,立足建设文明乡村。

我们应该尽可能恢复农村瘫痪的一些文化组织,发挥其作用。如:文化站、电影队、体育协会、村文化室等,并对相关文化人实行归口管理,防止名存实无。有关部门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应由“活动”向长年化过渡,利用基层站所,就近指导、就近服务农村、农民。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动员和鼓励一部分在外打工先富起来的农民回乡办厂,让这部分人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3.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乡村洗出一张文明“脸”。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组织开展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问题。有条件的村建议组建村级环卫队,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村卫生公约,实行“七所八站”和集镇村分段包干镇区卫生的管理责任制,推行居民区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或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通过学校、妇联、老人协会等组织学生、妇女开展义务劳动,配合乡镇村开展“脏、乱、差”问题综合整治,或建立农户轮流保洁制度,适当补贴,逐步实现镇容村貌长效保洁。

4.建立健全精神文明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农村精神文明的推进。只有农村文明了,才可以说我们国家是文明的。只要各级政府重视,真抓实干,就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文明、礼貌、意气风发,以富足的精神列入劳动致富奔小康的行列。

参考文献:

[1]王光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

[3]马晓河.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J].决策,2006,(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3篇

2009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后,信阳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新闻题材,切实加大新闻策划和宣传报道力度,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党报的影响力,树立了党报的权威性,为推进试验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新闻评论 唱响主旋律

评论是党报引导舆论的旗帜,是舆论引导之利器。在宣传“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过程中,信阳日报社组织精干采编力量,深入基层一线采访,除及时报道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的行动外,还紧扣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针对如何盘活土地、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做好财政金融文章、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做强专业合作文章、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做实养老医疗文章、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做优人力资源文章、创新支持人才投身综合试验的机制,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做好统筹发展文章、创新城乡一体化机制,做足基层组织活力文章、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机制等,连续推出了《盘活土地 就要抓住“金钥匙”》、《突破瓶颈 就要打造“金钵子”》、《多予少取 就要创造“金点子”》、《民生是天 就要锻造“金手杖”》和《人才培养不拘一格聚起来》、《文化建设特色产业亮起来》、《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富起来》、《组织创新民主管理活起来》等系列评论员文章,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切中实质、论述深刻,每篇评论都紧密联系本地一些成功的做法摆事实、讲道理,以事说理、事理相称、循循善诱,很有说服力。可以说,这些系列评论文章有理、有据、有力,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舆论引导上的独特功能。

创新宣传形式 增强指导性

作为党报,宣传报道领导讲话精神是时政报道的主要职责之一。但积极创新形式,努力让领导讲话精神宣传得更有力、效果更好,真正实现有效传播则是党报必须苦练的基本功。《信阳日报》紧紧抓住“试验区”契机,在创新领导讲话宣传形式、实现有效传播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2009年7月初,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先后到信阳农村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对推进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省委领导的讲话精神,信阳日报在宣传上再度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精心策划。

根据徐光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信阳日报社围绕三个重点,推出三个整版的宣传报道,从核心提示、权威声音、背景解读、成功范例、记者点评等方面着手,并配发新闻图片,对每个观点逐一进行深入剖析,力求精益求精、贴近实际。整个深度系列解读的版面视觉冲击力大、宣传影响力强。

根据陈全国同志的讲话精神,报社又一次创新,在头版显著位置,连续推出20篇解读文章。该系列解读报道持续时间长,方式方法新,分析阐述透。有的文章提出观点并加以深刻论述;有的文章对一个观点的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说明。如系列解读之《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等,形式新颖、分析透彻、层次清晰、观点明了,对信阳各级干群全面理解省委、省政府的“综合试验区”精神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指导帮助,达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采撷鲜活典型 强化示范性

为尽早形成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舆论强势,2009年5月,信阳日报社派出骨干记者,深入采写并在一版发表了消息《今非昔比看刘洼》,同时在四版推出七八千字的长篇通讯《融入新试验 刘洼在实践》,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刘洼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系列具体举措。2009年6月1日开始,信阳日报记者精心采写的《核心区里求突破》、《“先行先试”当先锋》、《“活”了土地“富”农民》、《“独辟蹊径”顺民意》、《改革发展在用人》等来自农村改革发展核心试验区的系列新闻述评陆续见报,客观报道了“核心试验区”怎样抓改革、怎样谋发展、怎样搞试验的典型举措。从6月9日开始,又推出《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又一大胆探索》(上、下两篇),深刻剖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立带给人们的启示――必须大力弘扬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大力扶持农合组织发展壮大、必须大力引导农合组织规范发展。

与此同时,《信阳日报》每周都推出一个《试验区建设》专版,集中刊发国内外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用以启发、引导信阳市的试验区建设;同时,还大量刊发信阳市各县区在试验区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的做法和成效类的稿件,意在让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合力推进其试验区建设。这些稿件的刊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多角度重现了信阳各界解放思想求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2009年6月11日,信阳日报社联合各媒体驻信阳记者站的记者,深入到农村采访,迅速拿出2800字的新闻特写《利在当今 功在后世――信阳市乡村卫生室建设一瞥》,当晚6时许即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大河网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了网民的共鸣,翌日,《信阳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既较好地起到了典型引路、诠释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的作用,又利用报、网联合之优势,打造了亲民的宣传效果,让主流的、正面的新闻报道更加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信阳日报》还精编发表诸多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理论思考文章、言论等,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直至目前信阳市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许多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结合理论和实践,广泛讨论新时期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指出目前信阳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在新起点上加快信阳的振兴崛起,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信阳日报》关于“试验区”的宣传,相继策划推出了9大专题、300多篇稿件(图片),囊括消息、言论、专访、通讯、解读,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浓墨重彩,影响力强,可谓“连篇累牍、铺天盖地”,这在《信阳日报》专题宣传报道历史上是空前的。可以说,信阳日报社关于“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真正发出了党报作为“第一主流媒体”的声音,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喉舌”,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作为地方党报,信阳日报舆论引导力的提升和影响力的增强,关键在于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以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去甄别主流与支流;关键在于增强服务意识,积极策划,大胆创新。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176526”为你整理了这篇深化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九井镇以顺利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为目的,三年来,全镇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我镇区域内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村(居)民文明素质,持续深化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活力九井,配合好全县顺利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一、主要成效

(一)持续宣传,强化氛围营造。撤乡并镇后九井镇成立创文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建办,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在全镇主要街道及综合文化站的LED屏幕滚动播放创文宣传广告,主要街道醒目位置张贴公益广告,“茶马九井”微信公众号刊发创文有关内容8条,并在每期内容后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广泛宣传。依托镇村两级大小会议、各村(社区)阵地、主要街道等载体广泛宣传创文内容,共计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5000余份,垃圾分类宣传单5000余份。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形式,由镇党委牵头、文化干事具体负责,总结提炼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形成颇具特色、朗朗上口的420字村规民约“三字经”。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乡风,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活动,提高精神素质。全镇成立群众性文艺队伍18个,以春节、七一、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为契机定期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峰门村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峰门山艺术团被称为“属于农民的艺术团”,是犍为县最早注册的民间艺术团,他们的表演展现农民的精气神,有效填补了农民的文化空缺,有力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村成立老年协会,每月定期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全镇有文化院坝16个、农家书屋19个,为群众茶余饭后提供了精神充电、强身健体的重要场所和器材保障。在全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新风尚,同时按照流程推选出“乡村阅读榜样”“身边好人”“全县道德模范”等优秀人物。

(三)专项整治,践行乡村振兴。由镇执法办、环保办组成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全镇集市、主要街道、主要公路沿线、各村(社区)综合文化站等公共场所进行督促指导,严格按照测评体系操作手册逐项进行落实。麻柳村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439户。九井镇统一道路美化,采购花种500公斤用于绿化乡村公路130千米,建成翠竹长廊12km,形成独特的“茶马九井风景线”。各村两委筹建红白理事会,倡导红白事简办、摒弃陈规陋习,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觉践行移风易俗、传承勤俭美德,倡导文明生活新方式,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如文化器材还不够丰富,农家书屋书籍更新缓慢。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经费还不够充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逢场天偶有发生车辆违规占用人行道、违章停车、占道经营情况。

三、下一步打算

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文化院坝器材,及时维护、管理和监督。加快建设村级文化站点,完善“村村响”广播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学习、教育培训的硬件设施。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村建设;模式;蚩尤村

一、 引言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推进,生态村建设孕育而生。生态村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地区,1971年,世界上首个“生态村”诞生在美国田纳西州[1],1987年,Gaia Trust慈善基金通过创立丹麦可持续社区协会,才促使生态村概念形成,1991年,丹麦学者Robert Gilman发表题为《生态村与可持续社区》的研究报告报告展示了全球各地发展成功的生态村社区,并且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生态村的概念[2],1994年,丹麦可持续社区协会通过互联网成立了GEN(全球生态村网络),推动生态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国外生态村模式研究,如美国的Ithaca生态村模式[3];英国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居住区(Bed ZED)[4];日本的城市边缘型、典型乡村型、偏远山区型模式[5]。国内学者范涡河等(1986)提出了“生态农村”的概念[6],随后学者对于生态村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唐学玉(2006)提出适合杨凌发展的生态农业主导型、旅游文化依托型、特色产品开发型生态村模式[7];杨洋(2014)总结出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综合发展型、现代生态技术应用型、城郊农家乐带动型、民俗文化依托型[8]。

上述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问题,实现农村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花垣县蚩尤村为研究地区,该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植被保护良好,保留了很多苗族古建筑和遗址,对于生态村建设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分析该村生态村发展现状,其次解析生态村建设模式的选择,最后阐述蚩尤村生态村建设的启示意义。以期对花垣县其他生态村建设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

蚩尤村位于花垣县城郊,属于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辖两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全村168户,共682人,山坡荒地1750亩,耕地面积840亩,其中稻地343亩,旱地497亩,区位条件较好,交通方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2014年,该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达110万元,集体收入近30万元,人均纯收入3245元。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0%,实施卫生改厕,全村农户卫生改厕普及率达到95%,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清运及无害化处理,建垃圾围,并运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推广清洁能源,基本普及了燃气灶具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废弃排放,提高了村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近年来,该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建设“大鲵养殖、大闸蟹养殖、休闲垂钓、林木花卉、精品果蔬、民族民间工艺、苗族文化旅游、农机服务”等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绿色宜居、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民俗展示于一体的农村综合开发示范村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的试点村。2008年蚩尤村列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列为湘西州农村综合开发示范村;2013年蚩尤村被湖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全省绿色村庄;2015年该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三、 花垣县蚩尤村生态村建设现状

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营造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蚩尤村把村庄生态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来抓。生态村建设需要从村落的道路、卫生、绿化等基础建设开始,大力改善村落道路硬化、人居环境、街道整洁面貌,目前,新修水泥路2公里,砂石路4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八成,超过九成的农户对自来水水质和口感表示满意,街道两侧建有13条排水沟,街道前中后个配有一个垃圾箱,街道的前后各有一个垃圾推放点。村庄绿化主要以村民房屋前的花卉树木为主,以及街道两侧的风景树。

2.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该村已完成农户危房改造138户,完成入村道路改造1.8公里,修建文化娱乐广场4.1亩;新建“三改”沼气池122口,完成水、电、农村清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流转500余亩;建成可同时容纳500人的高标准垂钓竞技池55亩;建成10亩大棚果蔬及双百亩秋冬蔬菜基地;新建苗木基地120亩,新造油茶400亩;成功养殖“兄弟河”大闸蟹,荣获省农博会金奖,并建成大闸蟹种苗基地72亩,完成大苗带土栽培蜜橘80亩;发展大鲵、竹鼠、山鸡、生猪等养殖专业户35家;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配套各类农机具34台套,总价值76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新建粮食储备加工中心;成立民俗文化表演团队和筹备新建民族工艺品加工厂,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特色文化。

3.村民文化娱乐生活

近年来,尽管蚩尤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文化阵地自身不断萎缩,以及与现代先进文化接触相对较少,这些年来,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活动相对贫乏、精神生活相对单调等情况,依然是农村文化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蚩尤村农民最普遍的娱乐形式就是聊天、做针线活、看电视,网吧、游戏室,桌球室也是年轻农民和农村学生热衷的地方。当前农村娱乐设施、场所和项目太少,蚩尤村农村基本没有文化室、宣传栏、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设施。

四、花垣县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

1.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选择依据

生态农业开发型的生态村建设的重点是特色产品的开发,生态建设则重点是根据本村历史条件发掘出来的一、二种既有市场潜力,又有地方特色,还能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的特色产品,将之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产业,以此达到带动村庄生态经济建设的目标。蚩尤村作为湘西州新农村建设综合改革示范点和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蚩尤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建成55亩的高标准垂钓竞技池、38亩大棚果蔬及双百亩秋冬蔬菜基地、120亩苗木基地,新造油茶400亩,完成大苗带土栽培蜜橘80亩。此外,发展“兄弟河”大闸蟹养殖70亩、大鲵试点养殖15户,发展竹鼠、山鸡、生猪等养殖专业户35家,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000多元[9]。

2.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理论基础

生态农业理论由美国学者Albreche 于1970年提出。他认为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指导、组织和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和建设,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及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生态农业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到蚩尤村的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中。

3.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

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要以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它是一种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建立以当地的土地资源为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动力,农村的沼气资源为纽带,农村的生猪、山鸡养殖业与瓜果蔬菜种植业相结合方式,例如当地的生猪循环养殖,通过对生态技术的转换和嫁接,利用农户的土地,在一个全密闭的环境下,把农户的厕所、沼气粪池、猪圈与温室结合在一起,形成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是在一个不超过80平米的温室内建立一个10平米的沼气池,在沼气池上面建一个大概15平米的厕所和猪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有几个特点,第一是猪圈内部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两度,使得生猪生长周期有原来的10个月减少到当前的6个月,饲料量的加大,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原料,第一是生猪呼出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温室内部的问题提高了几倍,可以提高蔬菜的生长条件,产业也会增加,质量也有保障,生产出绿色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第三是猪圈下的沼气池得到了日光的照射,可以解决南方冬天湿冷的技术难题。

五、花垣县蚩尤村生态村建设模式的启示意义

1.规划先行,进行科学决策指导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认清生态村建设的思路,制定科学发展决策,根据各级政府的总体规划,蚩尤村制定本村生态村建设规划,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生态村建设,建立有效的资源节约利用机制,通过学习与借鉴蚩尤村生态村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村规划图。

2.因地制宜,促进主导产业发展

蚩尤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了许多优势产业,已经探求了一条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初步形成了“大鲵养殖、大闸蟹养殖、休闲垂钓、林木花卉、精品果蔬、民族民间工艺、苗族文化旅游、农机服务”等特色产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在发展生态农业时,需要借鉴蚩尤村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建立农业生态主导产业,树立农业产业化、系统化的发展观点,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发挥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蚩尤村致力于生态农业发展,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投资最大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有力推进了生态文明村建设。根据武陵山地区自然资源特点,走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推动武陵山地区生态文明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武陵山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要发挥山区景观优势,突出生态学特性,充分利用山区绿色植物对环境的调节功能,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绿色产品开发体系和销售网络,发展绿色市场,更好地满足生态需要”来发展生态农业。

4.双管齐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生态文明村建设需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同步进行,近年来,蚩尤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提高,该村建立的读书文化站,为全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消息平台,提供了各种生产、生活、科技、法律等信息,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借鉴花垣县蚩尤村的生态村建设模式,其他武陵山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也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管齐下,以建设和谐、文明、生态村庄为目标。紧紧围绕“六化”标准,不但下大力抓好硬化、绿化、净化等硬件建设,还要将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到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上,狠抓文体活动经常化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京平.全球生态村运动述评[J].生态经济,2000(4):46-48.

[2] Robert Gilman.The Eco-village Challenge[J].In Context,1991(29):10-14.

[3] Andy Kirby.Redefin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at the ecovillage at Ithaca:A case study[J].Journal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2003,23(3):323-332.

[4] 周小玲.低碳社区典范:零能耗的贝丁顿社区[J].世界科学,2010(4):26-27.

[5] Kazuhiko Takeuchi,Yutaka Namiki,Hiroyasu Tanaka.Designing ecovillage for revitalizing Japanese rural areas. Ecological Engineering[J].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8(11):177-197.

[6] 范涡河,史进,王法尧等.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8):30-32.

[7] 唐学玉.杨凌区生态村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6篇

一、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与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把建设为初步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入手,使村经济有新发展、文明有新提高、设施有新改善、班子有新加强、群众有新实惠。结合作为2009年—2010年自治区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的实际,根据具有优美自然环境和优越地理位置的优势,自治区唯一一个能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等旅游休闲项目为一体的条件,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将整村推进、定点帮扶、旅游农家乐三个示范点融为一体,创建“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成为三位一体建设的新模式和具有最新模式的新农村样板。

三、新农村建设计划内容

1、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制定《2010年—2012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规划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与优势条件,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将整村推进、定点帮扶、旅游农家乐三个示范点融为一体,创建“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成为三位一体建设的新模式和具有最新模式的新农村样板,切实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成为初步繁荣、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加快农业产业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产业开发要在田少地少,种桑养蚕已不能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在有限的耕地上挖掘潜力,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利用荒地荒坡加快开发以葡萄为主的果树园。让果树园供旅游者参观、采摘,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要利用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完善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机制,使在农村教育、新型农村医疗、计划生育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与凝聚力

通过强化教育,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理顺村两委会关系,明显增强村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与凝聚力。通过健全规范村各项规章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障村民的民利。建立村民主监督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监督,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5、加强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改变村容村貌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发挥村两委会与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加快村交通设施、民房改造、饮水工程、饮食长廊等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升村对外形象,适应发展旅游的需要。同时搞好农民文化乐园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乐园这两个文化乐园建设,丰富村民业余文体生活,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6、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搞好环境卫生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在搞好环境卫生方面,通过宣传,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引导各家各户在屋前屋后及可种树的荒地山坡种树,既绿化、美化村庄,又能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实现上述计划,我必须加强学习,要学习各方面业务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去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争取完成任务,获得村民的满意。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7篇

扶贫办副主任述职报告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农村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产业(草畜产业、洋芋产业、蔬菜产业、特色产业)为发展思路,以159个贫困村为重点,以参与式整村推进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群众温饱为目的,狠抓各项的完成,使自己分管的移民、小康建设、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现将半年来的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分管完成情况

1、移民:已全部完成了移交。

2、小康: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的,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全局,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法制文明建设并举,社会公益事业指标与经济目标并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村实施、逐村达标。针对小康建设宣传措施不到位,干部群众对小康概念不清、意识淡薄、信心不足、不够主动、进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我们在全面调整摸底的同时,根据每年计划达标的小康乡镇和小康村现状及时印发了《××县农村小康建设安排意见》,深入乡村,和乡村干部一道座谈、讨论,共同制定措施,并向农户反复宣传小康建设的定义和具体量化指标,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康建设的思想认识,使小康建设摆上了农村的中心位置。截止2005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2个小康乡镇,89个小康村,占全县289村的33.2。继续抓好已建××乡、村的巩固提高,向宽裕性小康迈进。同时在××乡××村进行了小康示范点的建设,设计建造了风格各异、面积适中的小康住宅楼70多栋,村民已乔迁新居。该村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为全县小康建设树立了榜样。

3、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普法、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其他。半年来,我办党支部在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农村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严格党员教育和管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普法、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一是完善制度,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⑴开展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查找平时中的不足,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⑵结合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二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民主评议、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等步骤,结合本职,切实整改提高。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四是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搞好综合治理。五是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六是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七是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促进信访深入开展。

二、抓好整村推进示范点。

整村推进是新世纪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新途径,是一项有效的扶贫方式。半年来,在完成××乡××村、××乡××村等5村项目建设的同时,又对今年列入计划的9村进行了扶贫开发参与式整村推进建设,按照办公室领导包片分工安排,自己包××乡××村、××乡××村。目前,完成投资166.715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67,9个村已建成羊舍735座,引进多胎母羊263只,道赛特种公羊195只,××乡××村、××村、××村建成牛舍250座,引进奏川黄牛200头,饲养生态散养鸡67599只,发放鸡饲料、药品998份,完成集雨面39155平方米,建成科技培训室20间400平方米,培训农民1200人(次),种植项目已全部完成。十月底全面完成所有项目。在整村推进规划和项目建设中,我们注重以点带线,轴线开发,整体推进,××25个村已基本连成一片,××10个村已集中连成两片,形成了以县乡公路为轴线的辐射示范推广片。并初步形成了羊产业、牛产业、鸡产业、洋芋产业、冷凉蔬菜产业等五大产业种养基地。

三、配合办公室搞好其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8篇

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农村教育文化建设的开展,有目标、有规划的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将农村教育文化工作纳入到政府考核项目中来。提高认识,深刻意识到农村教育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安定团结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乡镇财政支出中教育文化经费的比重,为教育文化工作开展提供经济支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通过资金保障与社会力量支持,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农村教育文化工作开展奠定思想基础,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与参与积极性。农村价值观的建设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教育实践中不断培育。不仅要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水平、特点,还需要真正体现农民的现实需求。真正依托农村教育文化这个有效载体,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培育,更好的展开群众教育、文化活动,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打造一批觉悟高、道德素质高、懂技术、懂文明的农村新群体,进一步提高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3积极探索农民群众教育、文化活动的新模式

良好思想与品德、优良的传统习惯、勤奋向上奔小康是新时期农村教育文化工作开展的内容主线。传统的说教形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人们发展的需求,思想文化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挖掘民间民俗的历史意义与思想价值,从而积极打造历史文化特色极强的文化教育精品,进一步激发民间文化的发展。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加强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力度,加强文化大院、文化书屋、健身房、休闲乐园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各项教育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加强配套设施的利用率,专人专管,提高管理与使用视屏,以防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4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在现今社会,人才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加强新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必须抓好人才建设这根弦。第一,深化各级文化站的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用人机制与考核、激励机制,为文化站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通过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的完善,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更好的为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在教育文化工作开展实践中,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挖掘文化教育工作的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整体队伍的工作能力与文化素养。加强现有人才以及农村文艺骨干的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完善的学习计划、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完善人才的中长期培养计划。与此同时,加强与高校、在职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与综合素养,更好的为农村教育文化工作的开展做出贡献。

5结语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4-0044-0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基于对这一国情的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既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现在的情况是,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标准不一、各自为政,可谓“各村有各村的村标准、各乡有各乡的乡标准、各县有各县的县标准、各省有各省的省标准。”这势必难以评估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影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我们应该避免出现“贫穷的新农村”和“富裕的新农村”并存的怪现象。笔者认为,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明确目前提出的“新农村”与以前提法的区别;必须深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必须明确建设内容和主要任务;必须搞清楚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必须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体系,以明确建设方向;必须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衡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办法并对建设进程进行科学的监测评价,以确保新农村建设能够沿着正常的方向推进。为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决策,笔者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现提出初步观点,供商榷。

一、目前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的区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曾多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就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其当时主要是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含义,即通过,实现“耕者有其田”,且建设内容主要是农村经济的范畴,并通过农村经济发展为工业化作出贡献;在其后至80年代初“新农村”成为一种社会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似乎成为农民心日中“新农村”的重要标志;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目前党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于“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的基本判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

目前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说法以一贯之,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所以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任务比以前提法更加全面,是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内容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更全面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赋予农村更为宽泛的内涵,体现出以农业、农村、村落、环境为基础构架且不断延伸与发展的各种社会关系与空间环境的综合,既包括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包括制度与意识形态,还凝聚着空间结构的典型形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这些领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某一特定时期的综合反映。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因此,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或单纯的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新”。从“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逐步缩小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的新农村;从“新”这个关键词而言,其内涵非常丰富,如新的理念、新的设施、新的环境、新的房舍、新的公共服务、新的社会保障系统、新的社会风貌等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包括“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农村新风尚、建设和谐农村”,涉及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经济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农业科技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工业化;农村人口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就业比较充分;农户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农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在政治上,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明显进步,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和健全,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村民自治更加完善,形成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干群关系密切,社会秩序良好,农民安居乐业。

第三,在文化上,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农村卫生、文化等设施比较完备,农民享有较好的卫生保健和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表现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更加相

容。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和主要任务

根据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进行论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具体来说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所以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是单纯的新村庄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和主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是要重点落实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以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相关社会制度的配套与健全。

五是要通过经济支持与政府干预,继续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要规范农村消费市场,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六是要将农村人文、社会、民主政治以及自然环境的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齐发展,着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善村容村貌,而且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要建立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系统是有明确边界的。要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和系统结构,首先需要从系统外也即系统环境的角度研究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从系统内也即系统内部构成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三是从系统外和系统内综合集成的角度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系统结构。

从系统环境的宏观角度而言,笔者认为,能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及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依赖于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这其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突出公共事业的健全与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是关键。从系统内部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也即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化。具体来说,“生产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并以此推动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宽裕”要求不断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使农民过上衣食无忧、居住舒适、用品齐全、医疗有条件、教育有能力、生活有档次的宽裕生活;“乡风文明”要求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向上的生活观,表现为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并蔚然成风,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村容整洁”要求为农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表现为农村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合理,生态条件、自然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绿化、美化、生态化;“管理民主”要求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建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民主机制,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真正实现村民当家作主。

从系统内和系统外综合集成的角度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使农村产业大为发展、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生活大为改善,使农民的素质提高、生活幸福。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环境要素,之下细分为财政支农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用事业发展、农村救助和社会保障、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如城乡经济融合度、人口融合度、社会融合度、生活融合度、生态环境融合度)等;二是基础要素,要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之下细分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或称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水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等;三是效果因素,之下细分为农民素质水平、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农民幸福程度等。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取决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的问题;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环境要素的考核主要是检验各级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持情况;对基础要素的考核主要是检验农村自身建设情况;对效果要素的考核主要是检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效果。

从上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单纯农村的事情、并不是单纯农民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测度指标体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政府对其建设进程需要经常进行调度,必须围绕上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测度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明确的导向性(即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从哪些方面用力);另一方面可以监测评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及时找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此外,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诸指标研究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衡量标准,以利于为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测度指标体系可以分两类:一是描述指标体系(也称基本指标体系,主要是为政府提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信息);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提供建设进程综合性及预警性信息)。在这两套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和重点。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传统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决策与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又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传统精神与文化方向

新农村文化建设,自始至终都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精神,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这种传统精神的神髓,就是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必须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让传统的民族精神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灵魂与核心,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传承,到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莫不体现出这一点。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必须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心中思、手头干的实处。

2.以团结一心为要点。讲合力、重团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三人一心,黄土变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指导行动的座右铭。为此,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形成磁力场和凝聚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发扬团结统一的精神,携手并进、共同致富。

3.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甘落后、立志争先。当前,要弘扬广大农民群众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文化精神,要奋发图强,为做新一代农民感到自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而真正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二、传统道德与文化品格

新农村文化建设,也要注重文化品格。我们要倡导科学、文明,克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著名艺术教育专家彭吉象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传统道德中有许多文化精华值得弘扬,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继承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遵守社会公德。道德具有社会性,它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首先要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公德,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从而使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承接。

2.恪守职业道德。要使广大农民群众种好地、生产放心产品,不投机取巧,要靠智慧致富。

3.信守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使广大农民群众信守家庭美德:孝敬长辈、尊重同辈、关心晚辈。要严于律己,不偷不赌,不搞邪门歪道,不酗酒闹事等等

三、传统艺术与文化娱乐

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是干巴巴的标语口号,必须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质。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就承担着这方面的重任。当前,弘扬传统艺术并使之在文化娱乐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重点也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开展广泛的群众性艺术娱乐活动。镇(街、区)文化站(所)要大力组织、精心开展各种群众性艺术活动。就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的那样:“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大大促进农村文化建设。2004年,我们到石桥头村举行专场文艺演出,并组织古山镇“首届方山柿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与文艺踩街活动;2005 年,我馆参加了“象珠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和“‘华溪春潮’走进前仓”大型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都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一致好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传统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决策与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又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传统精神与文化方向

新农村文化建设,自始至终都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精神,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这种传统精神的神髓,就是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必须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让传统的民族精神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灵魂与核心,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传承,到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莫不体现出这一点。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必须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心中思、手头干的实处。

2.以团结一心为要点。讲合力、重团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三人一心,黄土变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指导行动的座右铭。为此,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形成磁力场和凝聚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发扬团结统一的精神,携手并进、共同致富。

3.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甘落后、立志争先。当前,要弘扬广大农民群众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文化精神,要奋发图强,为做新一代农民感到自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而真正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二、传统道德与文化品格

新农村文化建设,也要注重文化品格。我们要倡导科学、文明,克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著名艺术教育专家彭吉象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传统道德中有许多文化精华值得弘扬,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继承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遵守社会公德。道德具有社会性,它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首先要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公德,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从而使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承接。

2.恪守职业道德。要使广大农民群众种好地、生产放心产品,不投机取巧,要靠智慧致富。

3.信守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使广大农民群众信守家庭美德:孝敬长辈、尊重同辈、关心晚辈。要严于律己,不偷不赌,不搞邪门歪道,不酗酒闹事等等

三、传统艺术与文化娱乐

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是干巴巴的标语口号,必须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质。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就承担着这方面的重任。当前,弘扬传统艺术并使之在文化娱乐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重点也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开展广泛的群众性艺术娱乐活动。镇(街、区)文化站(所)要大力组织、精心开展各种群众性艺术活动。就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的那样:“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大大促进农村文化建设。2004年,我们到石桥头村举行专场文艺演出,并组织古山镇“首届方山柿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与文艺踩街活动;2005 年,我馆参加了“象珠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和“‘华溪春潮’走进前仓”大型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都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一致好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传统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决策与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又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传统精神与文化方向

新农村文化建设,自始至终都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精神,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这种传统精神的神髓,就是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必须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让传统的民族精神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灵魂与核心,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传承,到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莫不体现出这一点。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必须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心中思、手头干的实处。

2.以团结一心为要点。讲合力、重团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三人一心,黄土变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指导行动的座右铭。为此,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形成磁力场和凝聚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发扬团结统一的精神,携手并进、共同致富。

3.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甘落后、立志争先。当前,要弘扬广大农民群众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文化精神,要奋发图强,为做新一代农民感到自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而真正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二、传统道德与文化品格

新农村文化建设,也要注重文化品格。我们要倡导科学、文明,克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著名艺术教育专家彭吉象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传统道德中有许多文化精华值得弘扬,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继承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遵守社会公德。道德具有社会性,它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首先要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公德,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从而使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承接。

2.恪守职业道德。要使广大农民群众种好地、生产放心产品,不投机取巧,要靠智慧致富。

3.信守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使广大农民群众信守家庭美德:孝敬长辈、尊重同辈、关心晚辈。要严于律己,不偷不赌,不搞邪门歪道,不酗酒闹事等等。[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传统艺术与文化娱乐

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是干巴巴的标语口号,必须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质。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就承担着这方面的重任。当前,弘扬传统艺术并使之在文化娱乐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重点也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开展广泛的群众性艺术娱乐活动。镇(街、区)文化站(所)要大力组织、精心开展各种群众性艺术活动。就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的那样:“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大大促进农村文化建设。2004年,我们到石桥头村举行专场文艺演出,并组织古山镇“首届方山柿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与文艺踩街活动;2005 年,我馆参加了“象珠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和“‘华溪春潮’走进前仓”大型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都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一致好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3篇

一、认真开展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专项述职工作

根据西津街道党工委的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专项述职工作。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专题进行研究,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召开全村党员动员大会,讲清专项述职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把思想统一到西津街道党工委的安排部署上来。二是及时修改,准备充分。村党支部、各党小组都召开会议,对党支部书记撰写的述职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撰写的原稿进行认真修改充实,积极准备专项述职报告。三是组织实施,效果明显。村党支部于2011年元月的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专项述职,村两委在大会上进行了述职,全村党员对村两委履行基层党建责任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

二、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西办党工委《关于开展2011年度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村实际,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学习培训。以“领会全会精神、激发创争热情”为主线,组织开展学习培训。重点学习领会了总书记同志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同志就《建议(讨论稿)》所作的说明,学习了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学习了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向沈浩、吴勇祥、王坤友等先进典型学习。

2、调研讨论。以“理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合力”为主线,广泛征集意见、认真开展讨论、深入查摆问题、明确工作思路。

3、承诺点评。村党支部以“展现先锋形象、发挥引领作用”为主线组织开展承诺点评。对度承诺事项和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已经落实的进行销号,对正在落实的了解进展情况,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并在“回头看”的基础上,围绕谋划十二五、抓好开局年,以及即将进行的村党组织换届工作,按照以长远承诺为基础、年度承诺为主体、即时承诺为补充的承诺新模式,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实际,开展新一轮双向承诺。结合新一轮承诺,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推进建岗争先、双培双带、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党员议事会制度等载体建设,引导党员上岗履责,依岗承诺,岗位创争,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集中组织开展好领导点评工作。通过承诺点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创先进、争优秀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引领群众绘蓝图、谋发展。

4、实践推动。以“兴起创争热潮、建设美好家园”为主线,把突出实践特色、服务农民群众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富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扩大教育活动的效果,推进2011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4篇

为了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同心、同德、努力拼搏,为切实迈向小康生活水平而奋斗。

为确保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村支部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机遇、促发展、,带领全村人民走共同致富道路,全面提高党支部的整体素质,真正成为党支部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确定今年奋斗目标。

1、切实加强以党支部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支部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每年保持2名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努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加强对村委会,经联社等其他村级组织建设,具体落实好有关政策,使他们各尽其职,积极工作.增强党的战斗力.

2、努力寻找适合村实际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村级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0%,村容村貌有显著改善。

三、村级建设

随着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在党支部带领下,做到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全村庭院绿化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2、对现有沟渠进行改造,做到排灌畅通、旱涝保收,并及是做好保洁和管理;

3、完善好新型农村合作医药的管理制度、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

四、计划生育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继续做好每年4次查孕查环工作,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全程优质服务。

五、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利进行。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服务群众,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定期出黑板报、阅栏报,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

六、加强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

在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下,健全村级治保、调解组织的落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把问题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村民过上安定、安心、舒适的生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在我村蒸蒸日上。

我们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村支部的自身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抓机遇,促发展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全村人民,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和衷共济,努力工作,为完成本届任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盖北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第15篇

为了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同心、同德、努力拼搏,为切实迈向小康生活水平而奋斗。

为确保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村支部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机遇、促发展、,带领全村人民走共同致富道路,全面提高党支部的整体素质,真正成为党支部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确定今年奋斗目标。

1、切实加强以党支部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支部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每年保持2名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努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加强对村委会,经联社等其他村级组织建设,具体落实好有关政策,使他们各尽其职,积极工作.增强党的战斗力.

2、努力寻找适合村实际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村级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0%,村容村貌有显著改善。

三、村级建设

随着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在党支部带领下,做到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全村庭院绿化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2、对现有沟渠进行改造,做到排灌畅通、旱涝保收,并及是做好保洁和管理;

3、完善好新型农村合作医药的管理制度、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

四、计划生育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继续做好每年4次查孕查环工作,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全程优质服务。

五、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利进行。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服务群众,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定期出黑板报、阅栏报,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

六、加强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

在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下,健全村级治保、调解组织的落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把问题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村民过上安定、安心、舒适的生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在我村蒸蒸日上。

我们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村支部的自身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抓机遇,促发展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全村人民,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和衷共济,努力工作,为完成本届任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盖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