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

老师的基本素质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呼唤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和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时代欢呼每位音乐老师都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的形象、文化知识、育人能力等内在涵养的总和,因此,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还具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语言艺术,综合的音乐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

广博的知识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着其他艺术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并提高能力。因而,一名音乐教师仅有精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学生中才能具有威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本领,同时还要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爱,对业务要精益求精。教师对知识渴求的广度和深度,对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复合的音乐技能作用: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弹、唱、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备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对多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

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

总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准。以音乐素质为先导,以高超的语言素质为手段,以娴熟的业务水平为前提,在平凡且艰辛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琐琐碎碎地辛劳,年复一年的开拓,以百分之百的热情解决百分之一的问题,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梦 做 好老师

老师、好老师与教育家分别代表了教书职业中的三种发展类型。老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书匠,教书育人是教书匠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能受到学生和家长普遍欢迎、被社会所公认的德高艺精的老师叫好老师,好老师是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人生的事业来做。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且在教育理论上具有突出建树的人叫做教育家,教育家是在教育领域具有重大影响且深受人们艳羡与钦佩的极少数精英人物,他们具有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教育发展中的里程碑作用。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照这种观点,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从一个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的角度上讲,这个说法并不错,因为伟大的力量来源于伟大的目的,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可以激发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但是,纵观历史,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讲,要成为教育家是不太现实的,而当一个好老师的梦想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成就好老师包括外因和内因。就一般而言,外因是教师自身所无力左右的,它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决策;而内因则主要取决于教师自己,它是教师自己完全可以驾驭的。因此,本文就着重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谈谈怎样成长为一个好老师的问题。

应当说,在众多的从教人员中,除相当特殊情况外,没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倍受人们欢迎的好老师。而一个好老师的前提则必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也就是一个真正的教书匠。一个外行只能冒充教书的,但他是没有资格叫做教书匠的。要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前提就是你必须具备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个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首先,必须具有能保证自己立足社会且得以正常发展的生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强健的体质),具有适合自身发展与正常人际交往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意识)。

其次,具有相对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延其终生。实践证明,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变态、心理承受能力的十分有限、战胜生活困难和人生挫折的能力低下等均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和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再次,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这里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指能满足一个人实际工作需要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基础与学科专业能力。按现行《教师法》要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应具有中师、大专和本科学历,这是对教师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基础要求。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一个教师仅凭在校期间的所学是难于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的,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最后,具有起码的教学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形成于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知识基础,具体表现为能够按照教育学原则、教学基本方法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能够做到规范书写三笔字、熟练表达普通话、快速准确查阅专业工具书、能按常规组织课堂教学、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方面。

以上几方面的素质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仅具备上述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几种特殊的素质,教师特殊素质具体表现为:

第一,具有赤诚的爱生之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使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尊崇教师,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你是真正深爱和关心他的,这种关爱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帮助上,具体体现在你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之中。

第二,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一个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一个好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将会伴随着他的一生。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堪为人师的言谈举止,职业要求的紧箍咒时时处处都套在教师的身上,教师只能是循规蹈矩,在思想上、政治上只能而且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言行上充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忠实宣传者与积极塑造者,决不能随心所欲,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走火入魔"的非法言行。

第三,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一个满腹经纶的老师并不一定能教出众多优秀的学生,因为一个教师的能耐大小是通过他所教的学生反映出来的。因此,如何把自己的能耐变成学生的能耐,甚至使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需要他在具有相对渊博学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总结和运用熟练的教学技巧。精湛的教学技艺形成于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科教学论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得力于认真学习借鉴他人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反复多次的教学实践和分析总结。对于一个优秀教师而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他应因人、因时、因内容的不同而确定。实践证明,没有教学特色的教师绝不是一位优秀教师。

第四,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具体包括较强的表达能力(能说会写,能清楚、简洁地讲授知识、解答疑难、辅导学生)、管理能力(具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达到理想管理效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以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设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

第五,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实践证明,缺乏教育研究的教学是没有出路的教学。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如何调整与优化传统的教学行为,怎样相对科学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和认真研究。从目前情况看,不少教师对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尚缺乏基本的教研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学习教研理论,掌握教研方法,参与教研实践,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以教研促进教学质量的大范围提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特殊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形成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如愿以偿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具备这些素质、真正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呢?

每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好老师的成长历程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勤于学习。多信息、高频率、快节奏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因此,勤于学习是保证我们能够与时俱进的需要;面对报刊、媒体、通讯、网络等众多信息传播途径,面对日益见多识广、探究猎奇心理极强且又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勤于学习是使我们能够堪为人师的需要。从某种角度上讲,当今的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生活的第一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时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学什么?学哲学、学教育法规、学教育理论、学教学方法、学最新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学教学基本功。怎样学?向书本学习,向内行学习,向社会学习。只要勤于学习,我们就永远不会落伍,我们就会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居高临下,挥洒自如。

二是善于思考。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面对每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每讲解一堂课、设计一节练习、解决一个问题、组织一次活动,他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求做到无懈可击。像这样凡事周密思考就能避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真正做到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三是长于总结。一个好老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回头看的过程,每当结束一堂课,完成一次活动,经历一次考试之后,他们都会对整个利弊得失进行一个全面认真的反思总结,借此帮助自己不断扬长避短,不断成长进步。经验证明,养成教学反思、书面总结的良好习惯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是敢于创新。一个好老师必然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老师,而这种风格就是敢于创新的具体体现。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学习他人长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君子修身发展之道,毫无疑问,虚心学习他人长处是加快自身成长的重要捷径,但仅仅局限于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跑、满足于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简单效仿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校情、班情、学情和自身实际来综合确立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办法。这就是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创新中形成自身的鲜明个性特色;二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要随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在引导学生、设计教学等方面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避免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确保与时俱进,不断前行。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关键素质

一、核心素养及思维品质的内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

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恰好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向,这在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和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该课堂如何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胡波老师这一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富有逻辑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扫读、跳读、精读,但是胡老师的目的远不于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胡老师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1.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胡波老师剪出一个漂亮的“帧弊忠入课文。胡老师的剪纸引入方式自然巧妙且新颖,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随后的小视频又让学生更加了解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化。课堂结束时,胡老师总结,希望孩子们要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同时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红纸条贴在之前写关键词的红字条上,一个大写的醒目的“美”字,便在黑板上呈现了。最后,他还以一首押韵诗歌,让孩子们一起诵读,并配以背景轻音乐,倡导要做一个有心人。整堂课设计灵活,展现清晰,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胡老师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扫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核对答案环节,他问学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深度挖掘孩子的思路,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批判性思维。在精读第四段后,其中一组孩子们拿起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图片中间是一个可爱的中国泥人娃娃,周围以树状结构清晰地展示了本段的关键词。学生报告该组成果后,胡老师予以表扬,但他同时问孩子们:“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其余学生纷纷提出可行意见,比如可以多加一点颜色以及报告者应该更加自信一些。

这个环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动手

能力。

3.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文章一共有四段,第三段由胡老师引导孩子们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方式,围绕贴在黑板上剪纸“帧弊郑将本段的剪纸文化内容以树状结构铺陈在黑板上,看起来栩栩如生,清晰明了。在给孩子们示范了思维模式导图精读后,他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探究完成第四段的思维导图,孩子们热情积极地参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十分新颖,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并且富有创造力。

三、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1.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龚亚夫先生认为,“‘结构+功能’的教学路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学会设计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优良品格、行为规范等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会学生写句子,记叙就行,而是要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用英语进行

思维。

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思维品|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水平和批判思维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具备培养这两种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施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各学科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英语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动手能力等,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很有裨益。

3.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用前沿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胡老师学习剪纸,并在阅读教学中用到了前沿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效果也因此而锦上添花。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用精心的课堂设计,带给孩子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思维习惯等。

参考文献: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教师素养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sk094],

2012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安徽省是一个拥有6700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其中农村人口比重超过77%,由于农村人口的义务教育主要在农村进行,因此,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然而,目前安徽省农村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结构,还是基本素质方面,都十分薄弱、令人担忧。因此,全面了解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素质的整体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改善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皖北的阜阳市、淮北市,皖中的合肥市、六安市,以及皖南的黄山市和池州市等6座城市的53所农村小学作为调研基地。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教师问卷200份,学生问卷100份),回收问卷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达98.31%。调研农村小学教师共197名,农村小学生99名。其中男教师83名,女教师114名,教龄为1-10年的教师22名,11-20年的89名,20年以上的86名。

(二)研究方法

对于调研活动开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问卷有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主要以教师问卷为主。对于问卷结果分析,本研究主要立足于教师的性别和教龄两大视角,以教师基本素质的四个维度为着眼点,采取“频率差异”的统计方式,对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素质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剖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2]本研究从教师对事业、对学生、对自身、对集体四个方面考察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经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对教育事业的道德素养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略高于女教师,尤其在职业自豪感上。同时,教师对事业的道德素养也存在教龄差异,教龄在20年以上的老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教师,教龄在1―10年间的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最低。

(二)科学文化素养

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具有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以及由此进一步形成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从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两大方面对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行考察。经过调查发现,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教师的教育名著的阅读量均不大,普遍没超过5本。而在专业知识方面,则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高于老年教师,而在教学信心上,老年教师略胜于中青年教师。

(三)教学能力素养

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本研究从教师的基本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四个方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调查显示,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教龄差异,男教师和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的频率高于女教师和中老年教师,而女教师和中老年教师更倾向于借助板书开展教学。在教学管理能力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相当。但是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存在教龄差别,教龄为11―20年的中年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略高于青年与老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教龄差异,女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略多于男教师,老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经历要比中青年教师丰富。

(四)身心发展素养

教师的身心发展素养是指教师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身心的基本情况和典型特征。调查显示,在身体素养方面,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教龄差异,男教师的身体素养略高于女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身体素养略高于老年教师。在心理素养方面,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的心理素养比女教师略高。同时,教师的心理素养也存在明显的教龄差异,中老年教师的心理素养略高于老年教师。

四、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显示,较之以往,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有很大的进步与完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但是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第一、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全省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缺乏职业自豪感。这主要由于社会对教师职业认识的观念还未完全正确转变,加之农村小学教师现实处境――工资待遇低、生活艰苦、工作量大,导致相当多的农村小学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工作热情与职业自豪感。

第二、在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全省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充实。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初始学历偏低,缺乏继续教育与进修的机会,即使有职后培训机会,也只是流于形式,未能使农村小学教师真正更新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在教学能力素养方面,全省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基本技能(如:外语、普通话、计算机)薄弱,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偏低。原因除缺乏进修培训外,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无暇搞科研,此外,农村小学经费不足、信息不畅、科研条件差,致使农村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滞后,热情不高,能力亦不足。[3]

第四、在身心发展素养方面,全省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心理负担过重,身体健康状况堪忧。人们对农村小学教师期望过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繁重、待遇低生活负担重、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卫生保健知识匮乏,缺少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农村地区的卫生保健机制不健全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由于教师素质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并建立起一支职业道德素养优良、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学能力强硬、身心发展健康的农村教师队伍。针对以上当前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1、提高工资待遇,增强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小学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职业自豪感,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小学教师收入处于教师收入的最底层,同工不能同酬[4]。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缩减城乡教师工资水平的差距,这样既能增强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也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严格教师准入机制,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科学文化素养水平。

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初始学历偏低,致使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必须严把“入口关”,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准入门槛,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5],这样才有助于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水平,使农村小学教育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3、落实继续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计算机、普通话、外语等基本技能薄弱的现状,相关部门要认真承担起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向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修学习机会,必须认真落实,勿要流于形式,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技能真正得到改善与增强,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学研究已成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农村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增强农村小学科研的硬件条件,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改善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偏低的现状。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农村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身心健康是成功教育教学的基石。因而,学校应该把教师的健康检查置于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应该定期组织教师体检,为教师配备必要的图书、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等设备。同时,也应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农村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6、充分发挥国家“特岗计划”的调控作用,为农村小学输入高素质的教师

“特岗计划”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深入落实“特岗计划”,为农村小学输入更多高素质的大学生,从而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2010-7.

[2]黄卫明,桑青松.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J].中国科技论文,2007(7).

[3]马广宇.对提高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6):127-129.

[4]杜晓珲.蓬莱市小学农村教师基本素质调查研究 [D].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人物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由于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也逐渐被相关部门、学生家长所重视。为了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将人文素质教学引入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一股研究风潮。本文将首先将对人文素质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介绍,随后对于具体的落实方式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新时期的人文素质教学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时期的教育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高中美术教育引入人文素养教学也是高中美术教育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的重要标志。人物素养可以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一般理解中的人文素养既包括个人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也包括学习人类长期以来发展总结出的智慧,包括但不限于哲学、美学、伦理学等。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人文素养教学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人文素质教学,在字面上看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引入一些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知识教学,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相关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情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人文素质教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另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的模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做主导,老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起一个引导作用,这和以往的老师灌输式教学完全不同。

二、将人文素质教学引入到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具体措施

1.教师队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素养,改进授课方式。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引入人文素质教学首先需要老师们自身有过硬的人文素质素养,以及丰富的人文素质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应该善于引导,将自身所学更高效、更透彻地传授给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老师一定懂得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将课堂的主角变成学生,让学生替代老师成为高中美术人文素质教学的核心。美术教师提高人文素质素养可以从两方面分析。首先,美术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新背景下,美术教师除了有着基本的审美情操外,还有具有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竞争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等。另外,高中美术教师要对以上所提及的人文精神有深刻的认同,最好还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延伸。只有教师对人文精神和内涵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素养的提升。2.在人文素质教学中要注重对人文素材的发掘。教材的运用是课堂效果的基础,要实现人文素质教学,教师首先应该以高中美术教材为基础发掘人文素材,并找到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材,用这些人文精神引导教育学生。高中美术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艺术鉴赏课程,主要上课内容之一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犹如鉴赏家,学生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引领学生树立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高中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自身特点对人文素材进行针对性的发掘。这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保持对素材的新鲜感和好奇度,这些素材选择的标准应该是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的作品。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素材的选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位作家,教师们应该广采各门各派的长处和特点,通过多样化的素材选择为人文素养教育创造必要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内容。3.高中美术教师要发扬创新意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高中美术人文素质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课堂的活力以及学生的求知欲。美术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枷锁。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求知的信心,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对问题进行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

三、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最好时期,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人文素养教学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质大有裨益。实现高中的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水平是每一个老师的毕生追求,高中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水平和真实情况总结出适合的方法。唯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才能使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到高中美术教学中,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作者:杨铭妍 单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小学

伴随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对于学校还是老师、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而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三个模块对“新课程改革”展开论述。

1 素质教育本质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从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转向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探索学生的天性,能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被有效的利用起来。这样看来,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有独立、特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体制下,这种素质化的发展很难完成。例如,现在每个班级大约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如果要求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正常的授课都没有办法进行;但是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授课,那么就会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忽略他们的发展天性。所以这是一个本质的冲突,在这个矛盾的实体中怎么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彻底的实施素质教育,而且这个过程会很困难。虽然在小学中没有升学考试,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学生还要面对中高考,这些考试是不能被取消的,只要有考试在,分数就没有办法被避免,而分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几乎没有办法消除。

2 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院校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小学都取消了升学考试,甚至是有的学校将平时进行的单元小测试也给取消了,唯一剩下检验学生成绩的只有期末考试。虽然取消了考试,学生们都很高兴,可以不同整天苦恼成绩提不上去,不同担心小学毕业生不入初中。应试教育不仅考的是学生,老师也在经历着各种考试。因为老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的,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像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而素质教育貌似减少了许多压力,但是老师和学生表现得并不轻松。学校时常开展素质公开课,组织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参加,这就要求教师做许多的硬性工作,公开课、听课记录、班主任工作记录等等,这些要求也是很繁琐的。最后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那么最后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2.2 学生对于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素质教育和相关制度的发行,教师要承担越来越多的风险。之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学生怕老师;而现在的关系却发展成为:“老师怕学生”。这种变化的成因是什么呢?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不能以任何形式体罚学生,而老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越来越放纵自己的学生,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办法约束和管教学生。现在的老师很“怕”学生,而老师就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那就不会对学生认真负责。像是一个案例:一位教小学六年级社会的女教师,因为平时表现的比较严厉,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公愤。在一次上课的过程中,一位同学不小心将钢笔水溅到老师身上,而别的同学见到这个场面,纷纷模仿,最终的结果是老师的衣服背后都是钢笔水的印记。在班主任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发现:此次事件的参与者都是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这么做的理由竟是:老师上课总是批评我们。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的溺爱,在学校里有教育制度的溺爱,老师不敢体罚,而现在连最基本的教育也不能做了。

2.3 小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课程与理论教学时有差距的,两者不能简单的统一。理论教学普遍缺少的是课程意识,只有较少数的人在研究课程,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实施,没有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反思,这样就不会有进步;第二,没有一种“教学觉醒”,教学知识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只是一味的重复,导致了刻板的教学方式。所有的缺陷都会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第三,中高考制度的存在让家长关注的只有学生的成绩。他们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态度好不好?”而教师在面对着家长急切的目光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他们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第四,教师没有一个先进的研究方法。地方财政、国家拨款以及学生数量的减少等情况都会减少年轻团队的加入。现在奋斗在前线的老师都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教师。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着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他们没有办法理解新的内涵,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难以向前发展的局面。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大教育改革的强度,才能为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虽然中考和高考这两种制度不能马上被改变,但是权利应该交给学校,进一步扩大高中以及大学的自主招生权。招收学生的标准不仅是成绩或是分数,要给素质和能力更大的发展空间。

教育观念的改变也能较好的均衡教育。虽然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教育的方式。因为高等教育被我们摆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却没有重视其他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高等教育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而职业教育更是发展缓慢,没有高端的技术人员输出。这些都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均衡教育,这才是最实在的素质教育。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7篇

一、转变观念,坚定信念

要想让中老年教师成为课改的弄潮儿,就必须转变其观念,坚定其信念。即为中老年教师提供再创新、再提高的空间与平台,提高中老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中老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水平、教研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最终建立起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以深入推进新课改试验工作进程,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确定目标,丰富策略

1、铸师魂、强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激发中老年教师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2、鼓励自学与反思。

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新课程基本理念、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等。争做“学习型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自觉反思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完成对新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从观望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理念的刷新、观念的变革。以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推进中老年教师素养持续提升。开展“说—教—评—撰”一体的校内常态教研活动、校际交流活动,帮助中老年教师参与镇、县级优质课比武活动,定期出刊《校本教研论文》,展示教师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案例及评析、优秀教育故事、读书日记等。

3、不断强化校本培训,提高中老年教师业务能力。

最大限度地将中老年教师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从而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中老年教师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断挖掘中老年教师的潜能。

4、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不断提高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使中老年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开展新课改研究,不断提升中老年教师教科研水平。

把“做学者型教师,不做平庸教书匠”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三、搭建平台,提升素质

1、强化培训。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微机室、互联网的效能,以集体辅导和读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集体辅导(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分工辅导或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教师个人读书自学的形式开展培训。

2、研讨交流。

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认识和实践经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等,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观摩考察。

带着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观摩考察,向先进学校学习,向他人学习。并适时派出一些有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外出学习,以提高学校的培训质量。

4、集体备课、教学竞赛。

这两条途径是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的有效方式,激励中老年教师将理论学习所得转化到实践中来。集体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教学竞赛的重点在于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比武、课后反思、案例设计竞赛等活动。

5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搞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市、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为校本培训献策献力,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新教师的提高与成长。

6、搭建各类平台。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8篇

一、转变观念,坚定信念

要想让中老年教师成为课改的弄潮儿,就必须转变其观念,坚定其信念。即为中老年教师提供再创新、再提高的空间与平台,提高中老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中老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水平、教研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最终建立起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以深入推进新课改试验工作进程,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确定目标,丰富策略

1、铸师魂、强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激发中老年教师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2、鼓励自学与反思。

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新课程基本理念、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等。争做“学习型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自觉反思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完成对新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从观望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理念的刷新、观念的变革。以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推进中老年教师素养持续提升。开展“说—教—评—撰”一体的校内常态教研活动、校际交流活动,帮助中老年教师参与镇、县级优质课比武活动,定期出刊《校本教研论文》,展示教师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案例及评析、优秀教育故事、读书日记等。

3、不断强化校本培训,提高中老年教师业务能力。

最大限度地将中老年教师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从而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中老年教师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断挖掘中老年教师的潜能。

4、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不断提高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使中老年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开展新课改研究,不断提升中老年教师教科研水平。

把“做学者型教师,不做平庸教书匠”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三、搭建平台,提升素质

1、强化培训。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微机室、互联网的效能,以集体辅导和读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集体辅导(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分工辅导或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教师个人读书自学的形式开展培训。

2、研讨交流。

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认识和实践经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等,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观摩考察。

带着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观摩考察,向先进学校学习,向他人学习。并适时派出一些有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外出学习,以提高学校的培训质量。

4、集体备课、教学竞赛。

这两条途径是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的有效方式,激励中老年教师将理论学习所得转化到实践中来。集体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教学竞赛的重点在于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比武、课后反思、案例设计竞赛等活动。

5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搞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市、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为校本培训献策献力,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新教师的提高与成长。

6、搭建各类平台。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9篇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至高的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累浓厚的知识文化。小学是孩子教育的起步,小学语文教师更是新时代教育的指导者,因此在新时代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的教育。然而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提升学习能力以及现代教学技能,加强注重提高文学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人格;知识;能力

21世纪的到来,驱使着我们面对新世纪的教育将不断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曾有位教师这样说过:“如果他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没有资格去发展和培育别人。”新时代对教育的期望越高,就意味着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在新时代的我们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推进新时代需要创新的课堂呢?针对此问题此论文只要从几下几点展开论述:

1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

小学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人,是培养人才的启蒙老师,所以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是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为人师表才能教育学生,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1.1人格素养的形成因素:

人格就是个人特质,性格和个人气质等。形成人格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遗传的因素给予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更重要的环境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我们的人格发展是先由家庭因素所影响,家庭教育正确有方我们的人格就会完善,相反就会成为不完善的人格,所以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人格的塑造。其次便是学校的教育,好的学校也就是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要比差的学校教育的人的人格素质高的多。再次便是社会了,社会是绚丽多彩的,同时也拥有各种的诱惑,只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才能给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

1.2人格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主要表现在热爱学生,在教育中学生和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师生关系良好才会使得教学成果事半功倍。有位教师说过:“一位教师只爱教育,那么他也只是一位好老师;如果一位即热爱学生又热衷于教育事业,那么他将是一位出色完整的教师。”想必《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在我们的脑海中,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都是身为教师应该所具有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热爱学生的责任心,关系学生安全的爱心,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这些都体现出人格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1.3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语文老师的人格素养对于学生有着重要作用。俗话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如果教师对待学生没有同情心,那么孩子们也会变的没有同情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去对待,教孩子该怎样培养友情,学生都极其会模仿,学生会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所谓的为人师表。同时学生还会有向师性,就是学生希望老师引导自己学习,也希望老师能够重视自己,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我们要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

2新时代小学语文老师的知识素养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是以创新性为主导,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基础。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就必须了解足够多基础知识,并且融会贯通,不能是模棱两可,是是而非。首先我们要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完整体系,精通所有的专业知识系统理论,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再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我们要用创新性的思维去解决。为了更好的站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了能够在课堂上不断的创新,我们也必须时刻给自己补充知识积累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记忆,夯实基础是最重要的一步,认真的钻研教材,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给同学展现出来,把难题简单化,把教学轻松化。总之,个人认为新时代小学语文奇偶暗示的基础素养就是知识,就像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没有打好不用地震房子就会倒塌,这基础知识就是盖楼的地基。只有提高自身的教育知识才能培养出出色的国家人才。

3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能力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全部的能力,不仅仅是部分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在新时代的课堂上对教师的各个方面年代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

3.1教学的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根本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学活动是最基本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那么教与学就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要想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先提高教学的各部分能力。首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课;其次是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根据课程的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也启到一个劳逸结合的效果。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因而学校教育必须努力组织好活动课教学。

3.2创新的能力:

新时代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塑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课堂,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灵活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创新能力呢?围绕教学内容,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创新,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着灵活的思维方式,对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老师必须具备的。在教学上不仅要创新教学方式也要教学相长,改进教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还要进行开放式自主性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思维和个人素质,培养和鼓励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能力素质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把原本复杂枯燥的题目重新加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4总结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全面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要以培养学生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等,我们一定要随着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全方面提高个人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栽培国家的栋梁之才。

作者:张晓强 单位: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音乐教育; 创新; 改进

农村的教育水平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音乐这种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程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明确,音乐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面对着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的探索创新改进的方法,从而改变这一现状。

一、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音乐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音乐课就是跟着录音机里的磁带学着唱歌,上课模式很是单一,老师在讲台上唱一句,学生们就跟着唱一句,最后再来一个班级大合唱,音乐课就算上完了。但是,音乐所包含的东西是很多的,歌曲的学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包含着基本乐理的学习,五线谱的认识,各种器乐的教学等等方面。只不过因为主客观的各种原因,这些都无法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需要将艺术教育重视起来,将教学设备添置完善,组织相关的文艺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老师创新课堂形式,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育。小学阶段正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真的让音乐教学影响到他们,激发出他们的音乐潜能。

二、加强对老师素质的培训,壮大师资力量

老师是教学过程的实际实施者,但是由于音乐教学在农村教育中无法得到重视,所以音乐老师的地位也无法得到保障,在农村学校当中,音乐老师的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有专业素质的音乐老师更是需求不足,经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人由于农村小学待遇的低下所以不愿意前去工作,由于师资力量总体水平的低劣,所以教学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所以,农村小学音乐老师的待遇必须要有所提高。一方面,学校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对学校现有的师资进行培训,加强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老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得老师有更优秀的能力去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有所提高。专门的音乐老师来进行音乐授课,这样可以保证音乐课不是虚设,学生们真的有音乐课而上。音乐老师的待遇得到提高,相应的,对于他们的要求也需要提高,对他们的备课状况,上课效果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考核,音乐教育必须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三、政府加大对其投入

农村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政府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帮助,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用以购买相应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是保证教学可以正常开展的必备物品。音乐课不仅仅是学唱歌的,还要购入专业的音乐教材,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理论、乐理知识,还要购入基本的教学用品,钢琴、磁带等,进行唱歌的教授。另外,各种基本乐器也不能缺少,学生需要对各种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教学当中,所以音乐课上也需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充分的利用起课堂时间,老师想办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师资力量到位之后,学生也必须要愿意听老师讲,尽可能的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得到收获,激发出那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的潜力。千万不能让这些设备成为摆设,不仅学生没有学到知识,反而浪费了金钱和资源。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跟得上时展的步伐,所以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音乐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农村人口多但是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国家必须要给予更大的关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各级教育部门必须要提高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的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与改进,力图使农村的小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进行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娜.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40):36.

[2]严婷.小学音乐教学案例探究———以小青蛙找家为例[J].考试周刊,2018,(91):178.

[3]龚晓丹.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北方音乐,2018,(12):209.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音乐教育; 创新; 改进

农村的教育水平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音乐这种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程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明确,音乐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面对着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的探索创新改进的方法,从而改变这一现状。

一、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音乐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音乐课就是跟着录音机里的磁带学着唱歌,上课模式很是单一,老师在讲台上唱一句,学生们就跟着唱一句,最后再来一个班级大合唱,音乐课就算上完了。但是,音乐所包含的东西是很多的,歌曲的学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包含着基本乐理的学习,五线谱的认识,各种器乐的教学等等方面。只不过因为主客观的各种原因,这些都无法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需要将艺术教育重视起来,将教学设备添置完善,组织相关的文艺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老师创新课堂形式,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育。小学阶段正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真的让音乐教学影响到他们,激发出他们的音乐潜能。

二、加强对老师素质的培训,壮大师资力量

老师是教学过程的实际实施者,但是由于音乐教学在农村教育中无法得到重视,所以音乐老师的地位也无法得到保障,在农村学校当中,音乐老师的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有专业素质的音乐老师更是需求不足,经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人由于农村小学待遇的低下所以不愿意前去工作,由于师资力量总体水平的低劣,所以教学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所以,农村小学音乐老师的待遇必须要有所提高。一方面,学校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对学校现有的师资进行培训,加强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老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得老师有更优秀的能力去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有所提高。专门的音乐老师来进行音乐授课,这样可以保证音乐课不是虚设,学生们真的有音乐课而上。音乐老师的待遇得到提高,相应的,对于他们的要求也需要提高,对他们的备课状况,上课效果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考核,音乐教育必须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2篇

一、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学知识、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虽然说文学素养偏重语言写作的技巧,但写作技巧不等于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中的文学知识,是一个人文学修养的基础。一个教师的文学知识是教师思考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细节和从阅读者心理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指导方法的知识,学写作能力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中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具有好的写作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部分语文教师在书面语言上的表达水平不高,少数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写作水平超过语文教师的原因就在于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问题;文学鉴赏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阅读体验,是对你的语言表达细节的感受,有文学欣赏水平的教师重视作品中的语言结构。

教师的文学素养提高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师职业与教师队伍现状,从教师职业上讲,教师的职业是语言传递为中介的职业,教师的语言形象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职业语言一是教师的口头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三是形体语言,在人与人的交际中,教师是语言的传递者和运用艺术者,教师的语言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语言心理效应。教师应该是语言形象的设计大师,教师应有语言艺术的基本修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素材是否丰富,教师的语言素材我们认为首先与教师本身具备的文学修养水平有密切联系,与教师的语言经验丰富与否相联系。教师在开展自身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语言文学修养的教育,不能忽视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炼。从教师队伍现状上讲,学术论文不会写,文学作品不知多少,文字表现能力差的教师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中学文学学习时间不够,大学没有文学时间的学习,就业后无时间和无要求学习是根本的原因。研究表明:教师是语言的运用者和传递者,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是教师形成和发展个性化的语言教育运用与传递能力的重要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每一个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和宣传党的教育思想的政治责任,每一个教师都与“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更好地负好自己的教育责任,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都有必要加强自身文学修养。

二、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

我们经常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所以,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对语文老师来说就很有必要。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呢?

1.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理论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教师才能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更广泛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从而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浓浓的兴趣。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实训老师; 职责;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66-001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引导者,实训教学指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训的质量。为此,实习指导教师能否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是个关键。

高职高专学生在上课实训中,技能培训中,实习中等环节,都离不开实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的素质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工作责任心的大小,是学生实训能否取得良好实训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学生这种实践活动技能的获得必须是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实践活动氛围所提供的辅助条件下去完成,否则,将是事倍功半。本文主要对实训指导老师的标准,指导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进行探讨。

一、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标准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深入开展,对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实训老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师德修养,具有参与教学实训指导的志愿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协调组织的能力等。

2.教育素质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熟悉实训教学全过程,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指导教学能力。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有学生立场。学生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智慧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要有学生立场,要尊重学生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学生的错误,不应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3.知识能力素质

掌握实训科目课程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握实验、实训课堂秩序,创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掌控素养;具有课堂语言表述、板书规范等教师基本素养。只有实验、实训教师具备了“理实一体”的基本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专业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课水平。

二.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职责

1.做一个准备充分的实训老师

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性能了如指掌,具有创新能力,能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指导学生钻研探索。具有根据教学大纲,研究实验、实训课程教材,设计实验、实训课程教案,明确重点难点等案头素养;具有熟悉实验、实训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准备给学生上好安全课,安全生产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范知识,事故预案等。

2.做一个循循善诱的实训老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工作是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实习指导教师要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就要针对劳动对象的特点,科学地运用教育艺术,才能造就出合格的人才。由此可见,实训指导教师的劳动既有科学性,又有创造性、艺术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做一个善于总结的实训老师

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从理论到实际,从而让其有动手的能力。作为实训老师,就要在每日观察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学生“差”在哪里,找出原因所在,从而总结出多数学生易范的错误和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

三.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能干、会干”的特征,决定了实验、实训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应有地位。同时,实验、实训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也有其明确的主要任务。

1.是理论知识的验证

这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一般是指导今后实践课程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点,是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实验、实训教师承担着理论验证、正确引导的责任。

2.是专业技能的示范

职业院校学生是在“一无所能”的情况下学习技能的,实验、实训教师规范的技能示范至关重要。实验、实训教师一般具有本专业的技能,胜任实验、实训课技能演示的任务,担负着技能规范的责任。

3.是专业技能的传授

技能示范是基础,技能传授才是根本的任务。实验、实训教师在实验、实训课上应较好地把握课堂中心任务,切实履行“传授”的职能,“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担负起“师范”的责任。

四、需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所谓形式,就是教学计划、实验报告、课时进度、作息时间等等,这些必须要做好,但是内涵是每个学生都能从实训中把知识变为技能,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实训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带了一期实训,所有的该完成的形式都完成了,而忽视这个内涵,则没有达到实训的效果。

2.忽视生产性实训与模拟实训的区别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农村 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67-01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一直被各级教育工作者强调,强调语文是一本基础性学科,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出现了偏差,总是局限于识字、解读、阅读的层面,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较少,许多都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本科大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广大初中语文老师比较注重语法修辞、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方面的施教,忽视了文章深层次思想含义的传授。这种教学的理念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高,无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

2.难为把握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改革提出的标准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潜力,并进行培养。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真正内涵,坚持人文素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提炼学生纯洁的品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初中语文老师欠缺这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仅局限于传授书本上的内容,将语文教学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这种僵化、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很难深刻掌握富含人文素养的语文教材。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之后的原因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初中学生的人数逐年减少,学校的规模不断缩小,造成了师资队伍水平普遍不高,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严重降低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教学定位不准确,由于长时间受高考指挥棒的压力,初中语文教学在高中教学与小学教学之间,很难真正发挥出其语文教学的功能。

2.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结构失衡。以往的观念认为只要识字都可能当语文老师,都能上台讲授语文知识,这种片面观念的长期影响,使初中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队伍的建设,在选拨任用初中语文老师时要求不严格,使一些非文学专业毕业的老师走向语文教学的岗位,或者根据教学经验直接从小学语文老师中选拨任用,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使其严重失衡,老师的素质严重偏低。

3.教育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长时间的资金短缺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处于改革与守旧的矛盾局面之中,加快改革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事实上资金成为制约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教学速度慢、阅读量少、教学质量差的现象,这种“慢、少、差”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必须进行有效的解决。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教学一线调研、总结并最后提炼,走“一整合二培训三阅读四建设”的新途径,着力解决初中语文教学“慢、少、差”的现象。

1.强化初中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

在进行校舍调整布局的同时要注重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可能的将中文专业毕业的老师放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不断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师资配置,加强语文教研室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提高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其教学能力,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2.强化语文老师的培训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必须加强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培训,强化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年龄跨度较大,教学理念较为老化,对口专业毕业的老师较少,要想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对广大语文老师进行业务知识的再教育、再培训,促使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3.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老师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语文是文学性非常强的学科之一,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读书是一种提升文化素养,丰富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情操的最佳手段,语文老师增加阅读量不仅可以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形成语言的逻辑思维,还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科学有效的组织语言,形成明确的教学方向,把握合理的教学节奏。

4.强化初中语文老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初中语文老师任用的标准,严格把关,合理配置语文老师资源,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一是要注重初中语文老师队伍的更新换代,不断吸收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统一招考的计划,对师范类毕业生也要进行一定数量的聘用,形成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合理搭配,确保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要坚持吐故纳新的原则,对于一些不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和新课改标准的老师调到其他岗位任职,将中文专业毕业的老师安排到语文教育的岗位任职,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小结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在新课程改革的正确指引下,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摸索,努力推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进而推动农村基础性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第15篇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222-01

作为一名教职员工,一名小学教师,我与素质教育关系之密切无需细论。而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对于怎样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关于素质教育教育部早有较为统一的定义,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教育成果如何不但是教育部门领导的事情,更是我们这些教育界的每一名教师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事情。因为素质教育即是针对学生更是针对广大教职员工。作为教职员工这一队伍中的一员,我一直思考着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我们是教育实施者,教育政策落实如何,落实后的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职员工如何严格按照政策灵活地实施我们的施教工作。而施教工作不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以身施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世界、人生、自己的价值和社会道德等。也许,有些人会说一个小学老师对学生的“心态”能起到啥作用?但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小学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最重大。而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记得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但一定会记得我们的小学老师。从这里也能看出一名小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都把德即做人这个放在首位。古之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早已把如何让学生知道“道”即道理,放在首要的问题。这里的“道”,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由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如果一个人从小开始,他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是扭曲的,将使其走向偏离正常行为轨道而出现非正常的种种人格表现,包括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到处违法乱纪,更不用说热爱祖国,成为国家的动梁了。如果我们教育后的孩子走向这么一个可悲的人生路,那是我们的悲哀。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那样的情况出现有我们作为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园丁,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重大失败。所以,如何让学生先做人,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教会和影响他们如何做人呢?我认为“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这个很重要。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基础在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教育之于社会,犹如墙基之于百丈高楼,枕木之于千里铁路。小学生的刚从家庭这个小的社会圈子进入大的社会圈子,他们正以一种求知和探索的的心慢慢了解社会这个大家庭。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加外,他们的模仿能力更为突出。而对小学生而言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学生的行为举止上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了。小学生常说,这是错的,老师不是这么说的,这是对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有时他们做出一些事情后,也会说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从这一切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如果这面镜子是到处污浊不堪,四分五裂,那么照出来的将是模糊不清的,断裂的。而老师这一身体坐的不直,行的不正,学生这个影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国教育家早已教导我们教职员,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要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懂得道理,就必须老师自己先做好人。

而小学生而言,我们对他们讲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道理还不如自己的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的快,因为行为养成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们老师有厕所不进厕所而到处大小便,学生会以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们的老师就这么做。同样道理,老师随处丢垃圾,随处吐痰抽烟,学生也会那样做的。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更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