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

乡镇小学教师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乡镇小学教师 自我教育 创造性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36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Teacher Self Education and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SHENG Ang

(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education and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ainl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e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overall higher scor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in turn from high to low in order to encourage flexibility, motivation, evaluation, learning style instruction view. A high score of 2, the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elf education level on the whole, the dimension scores from high to low is self regulating, self confidence, self reflection.Each dimension and the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teacher's self education 3 dimensions of correlation.

Key words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elf education;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1 问题提出

教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①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目前占主体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有所欠缺。以往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创造力教学行为却严重滞后于创造力培养观。②那么,除了创造力培养观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之外,还有什么对创造性教学行为有影响呢?目前,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学生的创造性是由自己决定的,与老师的关系可能不大。另一种解释认为问题出自教师本身,认为教师没有将创造力培养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③本研究认为,教师本身是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自我教育指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改造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④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正向预测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⑤那么,教师的自我教育又是怎样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此外,以往研究发现,乡镇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各维度上得分都低于城市教师。⑥这充分说明乡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提高更加迫切,因此,本文首先将视角放在了乡镇小学教师上。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湖南两地的小学教师为被试,共发放问卷 103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为 100%,有效问卷 103 份。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⑦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Creativity Fostering Teacher Index),是用来测量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量表。本研究采用张景焕等人在2008年 编制修订的评价量表对小学教师进行施测。该量表由 28 个项目组成,分为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观点评价和鼓励变通4 个维度。

(2)教师的自我教育量表。⑧本研究采用的自我教育量表是刘晓月在其硕士论文中编写的量表,她根据教师自我教育的理论框架编写了教师自我教育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自省、自信和自控3个维度。经检验:自我教育量表的总问卷、自省、自信、自控的Alpha系数分别为0.848,0.738,0.719,0.730,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2.2.2 数据统计

运用 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乡镇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现状

表1 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现状

注:为了比较的方便,维度得分用各维度总分除以各自题项数。

首先考察被试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总体情况。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1,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总分的平均分为 4.24,标准差为 0.42。在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观点评价和鼓励变通 4 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分别为 4.18、4.20、4.19 和 4.24。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鼓励变通、动机激发、观点评价与学习方式指导。

3.2 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现况

表2 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的现状

考察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2。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的量表总分的平均分为 3.39,标准差为 0.51。在自我反省、自信、自我调控 3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分别为 3.75、4.00、4.01。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调控、自信、自我反省。

3.3 乡镇小学教师自我教育与其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相关分析

表3 乡镇小学教师自我教育与其创造性教学行为积差相关表

从表 3中可以看出:教师自省与教师的动机激发的相关程度最大(0.593**),与观点评价相关次之(0.485**),与学习方式指导相关再次之(0.473**),与鼓励变通相关最低(0.455**)。教师自信与教师的动机激发和观点评价相关相同(0.525**),与鼓励变通相关次之(0.495**),与鼓励变通相关最低(0.486**)。教师自我调控与教师的动机激发的相关程度最大(0.593**),与鼓励变通相关次之(0.485**),与观点评价相关再次之(0.473**),与学习方式指导相关最低(0.455**)。

4 讨论

结果显示:乡镇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得分较高,得分最高的是鼓励变通,动机激发次之,观点评价再次之,学习方式指导再次之。以往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动机激发、鼓励变通、学习方式指导与观点评价。⑨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乡镇小学教师的鼓励变通得分最高,原因可能是乡镇小学教师所受到的家长、学校、社会的压力较小,教学时间较城市中的老师相对来说较宽裕,他们在课堂上有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观点评价和学习方式指导的得分最低,这可能因为乡镇小学的班级人数较多,老师可能没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一评价。

此外,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状况较好,其中,自我调控能力较好、教师的自信情况次之、自我反省能力再次之。以往有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状况较好。⑩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的平均分较我们的数据低,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教师学历更高,素质较高,他们有能力、有意识会主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此外,他们尤其注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这与以往研究一致。教师的自信水平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地位的提升,再加上他们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使得他们的自信水平较以前有所进步。在本次研究中教师的自我反省能力最低,这可能是因为乡镇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严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往往比城市中的教师低,因而他们不愿意做自我反省。

结果表明,教师自我反省水平显著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教师的自我反省水平指的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经历的思考和反省。有研究表明,反思程度更高的教师比反思程度较低的教师更加努力,主要表现为更加喜欢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来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他们不拘泥于之前学过的教学范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的调整,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等,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

教师的自控能力,是教师支配与控制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作为教师自控能力之一的教学监控能力对创造性教学行为都有正向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出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原因是拥有较高自我调控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之前,他们总会对自己的课堂做一个规划,但是任何的课堂规则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出乎意外的行为,例如:学生提出了老师不曾想过的问题。那么 具有较高自控能力的教师会不断对课堂规则进行及时的修正,能够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乡镇小学教师的自信能力显著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信能力指的是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出现本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其一:自信感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影响力有积极的自我信念,对教学目标设定较高,采取较为复杂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精神饱满,增强了教学的能动性。其二:自信感高的老师本身就是对学生有一种榜样力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自然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而教师又恰当地给学生以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有所提高。

5 结论

(1)乡镇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总体上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鼓励变通、动机激发、观点评价、学习方式指导。(2)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下转第143页)(上接第75页)总体上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自我调控、自信、自我反省。(3)教师的自我教育显著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自我教育的各个维度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各个维度相关显著。

注释

① 蒋凡凡.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其教学行为及学生创新学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5-26.

② 陈P.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0-31.

③⑤张景焕,刘翠翠,金盛华, 吴琳娜, 林崇德.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54-58.

④ 杨慧因.教师自我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5-36.

⑥ 何萍.中学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8:40-41.

⑦ 刘翠翠.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2-33.

⑧ 张景焕,初玉霞,林崇德.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的结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07-112.

⑨ 刘晓月.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对其课堂管理行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14-16.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2篇

一、调动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必要性

(一)乡镇小学教师责任感现状

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产生职业倦怠。直至90年代中期以来,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职业倦怠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素来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著称,作为教师总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很少看到教师的不良表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农村教师总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如家长的伤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高,当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下降时,总是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们以前成绩很好的,现在不知怎么回事?”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这无形之中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的伤害,有些学校领导自身水平低下,处事方式简单,遇到对教学不利的事情总是当众训责教师,不给教师下台的机会;有些同事之间不团结,关系紧张,明争暗斗;有些是学校领导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教师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工作热情,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管,管理学生也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事务校长一人说了算,很少有民主交流,所有这些都教师职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这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不利的。

(二)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必要分析责任感缺失产生的原因:

1.社会评价不公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需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形式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工作方式,本身就易形成孤独、怪癖和精神的抑郁,加之乡镇小学教师与城里教师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从工作量上看,城内小学教师教单科,周课时约在10节,而农村小学教师都在13节以上、且要备几门课。农村小学和城市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很大压力,一样的付出,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受重视的程度却大不一样。社会上往往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水平低、“工作量不大”、“照看孩子的”。因此,农村小学教师产生了失落感、不平衡感,因此抱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工作要求高与自身水平低的不平衡

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就是“全能”的人,要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更应是能工巧匠。众人的“期望”使教师们疲惫不堪、穷于应付,教师们对工作有诸多的抱怨和不满。教师不仅要能“看住”孩子,更要能“教育”孩子;除了要“安全第一又要“授道解业”、“改革创新”;既要“管好孩子”,还要与大人们“友好沟通”;不仅仅要“跟得上时代”,还要“不断进步”……有些年龄大的农村小学老师,将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机械重复工作,将鲜活的富有生命的个体看成是毫无个性的产品,仅靠“传统工艺” 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业已娴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老师,面对新的改革,他们常常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这部分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并最终失去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对所有事情都是轻描淡写,例行公事,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与活力。

3.领导赏识程度的不平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但有的领导把最重、最累的活留给一些教师做,可“评先评优”时却从不考虑他们,学校领导不关心、体谅下属;不能对老师平等对待,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

4.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

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乡镇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教师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等最基本的必需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学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人连做一个教师都不称职,但却靠着某种关系当着校长甚至于更高的职务,可以想象他们会把学校管理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现出失望和无助,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权力失衡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晋级考核等环,节中,存在着人为的不公平因素,个别水平高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因此而受挫,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时间一长,职业倦怠必然产生。而且这一现象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提高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策略

如何提高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呢?在学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逐渐发现: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而调动教师责任感则需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型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一)注重和提倡教师自我教育,主动学习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出来的。作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师,总能从容面对各种工作任务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处理各种难题,显得轻松愉快。读书多,学养厚,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否则,正是教师自个儿动了自己的"奶酪"(岗位、评优、晋级)。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教师们多出去学习,交流经验,大胆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鼓励教师自学,包括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要使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教师之心。

(二)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

教师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岗位、评优、晋级、福利等的标准。这样,就把我们的教育引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中,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更重要的是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质量,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素质的提高状况,给予鼓励与表扬,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手段评价教师,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引导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两者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既要注重满足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积极满足于教师的精神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年终的考核,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入党、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多采用激励方法,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鼓励可以是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是宣传栏、校园公示等形式宣传事迹;物质奖励可以在绩效工资发放上予以倾斜,也可以优先安排学习培训等。同时,对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成绩不明显的教师也要按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善于运用需求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需求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源于他的需要,需求也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系统。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它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他认为,人在某一时期往往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教师的主导需求,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是神圣高尚的,因此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希望得到社会和同事及家长的信任和正确评价,希望得到荣誉;并对成就有强烈的需求。

(四)以身作则、真心实意为教师着想

教师责任感的提高与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如一列火车的火车头,带动整列火车前进,这需要领导者宽宏大量、以身作则,并真心实意替教师着想。在学校管理中,不论什么情况形成的思想疙瘩或积怨,领导者要善于用宽容去化解消除,做到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而对自己却要有错必纠。对各种意见要认真辨析:正确之言,虚心接受;不妥之言,解释疏导;逆耳之言,听而不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在工作任务的布置、落实上,要注意考虑到教师的心态,尤其要善于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自己不妨在布置、检查工作时转换自己的角度:假如我是教师,我如何看待?这样,就会改变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多为教师思考,就更能体会到教师的甘苦。如此以来,就会让教师感到领导是良师,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从而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也就会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五)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乡镇小学教师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多关心他们,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缓解因工作的负荷带来的心理压力,释放累积的消极情绪,同时对教师要多给予鼓励,看到他们的每一次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产生归属感,愉悦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种和谐的、优美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可以释放自己工作中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强调身心健康的调节。要科学地调整工作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诸如设立教工娱乐部,组织教工进行各种有利于身心、智力发展的竞赛等,以调整教师的身心,从而激发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教师;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91-01

课题组成员近日对我校及周边城区有着相似情况的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专项调查。调研期间,共召开了各类座谈会16次,走访了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共80余人次,向教师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44份,回收率94、4%;从统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情况来看,得出的结论和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本校教师及周边城区有着相似情况的学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如下:

备课花费的时间统计图:

一堂课结束后怎么做:

从上表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能认真备课,精心备课且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备课。一节课结束后能写好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改进意见,但是这部分老师很少。凸显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缺失。

在对后进生方面

问题生方面

每天的工作时间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方面都能意识到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且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从调查的情况看教师的关怀有,但是付出的时间很少。在对待问题生方面,缺少的是与孩子的面对面沟通,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数老师只是在班上这段时间工作,回去以后基本上不在乎学校的事情。从中看出教师的责任感不强。

在工作当中花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责任感缺失主要原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在一天当中花费时间与精力多的是作业批改,而思考教学方法的时间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来使老师关心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当前教师责任感的缺失最大的是金钱的诱惑,有偿家教屡禁不至,老师太多的时间 和精力外移。不能静下心来安心教书。

二、对教师职业责任感问题的思考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4篇

(2)要定期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乡镇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学习、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培训。乡镇农村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非学历教育和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学历教育这两部分。然而,非学历教育这部分,在乡镇农村小学校中都是由学校自己组织进行,由于乡镇农村小学大家的水平都是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没有“名师”的引导,所以农村小学继续教育学部分都是走表面,走过场,没有多大的效果。如果由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乡镇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相信乡镇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学历的提高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针对乡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特点,积极开展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思想、业务一起抓的原则。结合实际,改进本地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突出的教师队伍。

(4)开拓乡镇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路子,不断提高乡镇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目前,乡镇农村小学教师通过前段时间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历层次提高学习,95%以上的教师取得了合格的学历。不少教师认为自己是合格教师了,满足了。所以,大部分乡镇农村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认识不足,不把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当作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途径来对待,而是当作是一种负担,不感兴趣,只求安逸,不求上进。针对这种不良现象,建议要把继续教育学习的成绩纳入乡镇农村小学教师每年的绩效工资考核范围内,进行奖勤罚懒,这样有效抑制乡镇农村小学教师当中满足于取得合格学历后,而荒于学习,不求有进步的不良的风气。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5篇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

就教师流动问题,笔者作了专题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是不尽人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一互流,时到公事了

所谓“单一互流”,就是城乡学校根据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城乡各推荐一名教师代表到对方学校任课,时间为一年。但这种交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人数上,偏于形式。调查情况表明,县城学校教师一般是不情愿下乡任教的,但往往迫于职称评聘的需要,或限于行政措施来到乡镇学校。有的乡镇学校出于对县城学校支教老师的关心,还特许他们迟来早归,甚至县城学校个别支教的老师下乡后并不任课,在教导处帮助搞教学研究。这种“单一互流”的制度,好景不长,现在却不见踪影了。乡镇学校派往县城学校学习交流的个别老师,期满后也不返校了,通过关系留到了县城学校工作。对此,乡镇学校哭笑不得。县城学校下派到乡镇学校学习交流的老师,也时到公事了。

2 流上不流下,上强下薄弱

其实,教师流动并不是新鲜事。过去也有教师流动,往往因为家庭迁居,工作需要。司。现在教师流动却变了味,不是从事业需要出发,而是从个人的愿望出发;过去教师流动由组织找个人,而如今,教师流动由个人找组织;过去教师流动是上下流动,左右流动,而如今教师流动,只流上不流下。如某镇十年来,先后有60多名中小学教师调往县城学校,目前还有18名教师借用在县城学校,其人员编制、工资待遇仍在乡镇。然而,县城学校没有一名教师流入乡镇学校,由于教师流上不流下,县城学校教师队伍强大了,乡镇教师队伍却薄弱了,骨干教师减少了,缺科老师增多了。正因教师“孔雀东南飞”,随之而来,农村学校出现了“择校热”,能“飞”的学生都“飞”向了县城学校,乡镇学校“人去楼空”,规模逐渐缩小,校数逐渐减少。如该镇虽然拥有四万多人口,但全镇只剩下中小学校各一所,在本镇就读的中小学生不足1500人。

3 流外不流内,一去不复返

“流外不流内”也是教师流动的一个特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普遍存在,_丰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政府行为流外。这往往是乡镇人民政府所为,乡镇政府机关人手少,在没有编制人员补充的情况下,往往到学校直接抽用教师,抽用的教师往往都是教学一线骨干教师,不管学校有多大的困难,部得无条件服从。二是企业发展行为流外。企业发展往往需要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一时难以补充的情况下,企业主向地方政府求援,为了振兴企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往往以政府名义向学校借用人才,名为挂企服务,实为占用教帅专业人才。三是个人求财流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个别在编教师弃教从商,钱多眼高,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人离岗了,但其人员编制一直在学校保留着,甚至个别离岗教师还享受着教师的工资待遇。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现状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教师如此流动,不仅削弱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挫伤了在编在岗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也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 义务教育布局规划不合理

义务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乡镇,不应该放在县城,有的地区对义务教育重点本末倒置,往往把精力用在县城教育上,并声称县城教育要做大做强。在优质教育资源的诱惑下,农村乡镇中小学生纷纷“飞”进了县城,县城学校增多了,扩容了,自然要补充教师,因此,农村乡镇教师倒流县城学校就成了现实。

2 缺乏教师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

过去,为了激励农村教师扎根于农村,往往给农村教师增加经济补贴,现在农村乡镇教师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县城学校教师。所以,农村教师总想拣亮处“飞”,千方百计“农进城”。而县城学校教师缺少宽广的教育情怀,不愿到农村乡镇学校找苦“吃”。所以,现实的教师流动只有流上,却没有流下。

3 缺乏执行教育人事管理政策的强有力措施

就教育人事管理问题,国家人事部门早已作了明文规定,《义务教育法》第30条也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清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但目前,仍缺乏执行这些政策法规的强有力措施,特别是针对地方政府占用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有苦难言,束手无策。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保障措施

教师合理流动是件好事,但往往在实施过程中,遗忘了“合理”二字,正因为这种不合理的流动,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规划,坚持义务教育的重心下移

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是导致教师不合理流动的主要根源。自1992年农村中小学实施布局调整以来,乡镇学校一批又一批地被撤并,有些地区还实行了乡镇小学“一校制”。例如,笔者所在镇拥有四万多人口,面积为71平方公里,先后撤并了20多所中小学校,目前,全镇只剩下中小学各一所。然而,县城学校膨胀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义务教育的重心急剧上移,教育布局的不合理导致了农村乡镇学校教师倒流,乡镇学校的骨干教师纷纷流向县城,迅速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因此,各地应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规划,坚持义务教育的重心下移,把乡镇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要从全县整体角度出发,合量调整城乡教育布局,不能一头热,一头冷。要整合教育资源,控制县城学校的规模,严格规范教职工编制,保证县域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乡镇学校;体育教学;问题;出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围绕着“中国梦”从教育的角度,国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也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提升民族教育,改善国民素质,也应该清醒看到,国家教育的不均衡,尤其是当下的乡镇教育,与城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在制定地方政策时更应该关注乡镇教育,尤其是乡镇的体育教育,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学生的体质。

一、现在大部分乡镇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过去的几年相比,不可否认,乡镇学校体育教学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教学观念缺乏、师资缺乏、场地不足、器材缺乏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镇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1.落伍的体育教学管理理念

乡镇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使得一些乡镇学校的管理者过度看重升学率,过多强调了文化课的教学,不重视,甚至极度忽视体育教学工作。个别乡镇学校常常随意变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的课时数,教室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往往是摆设,随意被挪做主课使用,特别是临近考试的两周,学生几乎没有了体育课。因此,乡镇学校管理者的体育教育观念的落伍严重阻碍了乡镇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匮乏的师资队伍

乡镇学校的管理者过度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也因此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引进,每年打报告要教师也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有限的几个体育老师不是年龄大就是不专业,这些现实的因素都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3.紧张的体育教学经费、狭小的体育场地以及可怜的体育器材

乡镇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上少得可怜,而且义务教育阶段乡镇中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本身就少,申请也难,可以想象再投入他们不重视的体育教学上,几乎不可能。有调查显示,乡镇学校体育经费一般占不到学校总经费的0.5%。经费的缺失首先表现在体育器材的缺乏,体育器材远远达不到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在乡镇中学几乎很难找到标准化的体育场地,基本上都是灰渣铺的跑道,而且有的杂草丛生。

二、关注乡镇体育教学,提高乡镇中学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的出路与措施

1.从主观上真正、切实、有效地改变落后的教育及管理理念

作为乡镇学校,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现实情况,但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该从大局出发,从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角度出发来转变管理理念,实际上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学校领导的一言一行,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对教师教育方向的引导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逐步引导和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从乡镇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符合乡镇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乡镇学校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依规依法加大乡镇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的配备

近几年来,由于乡镇人口大量进城务工,以及城市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普遍高于乡镇,很多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到城市去读书,造成了乡镇学生数量锐减,这样的现实也使得管理层不注重对乡镇师资力量的倾斜,尤其是体育教师更是缺乏,一个体育教师带好几个班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应该依法依规重视乡镇教育,特别是要加大投入,增加乡镇师资力量、提高乡镇师资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

3.重视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加大体育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

要想真正的发展、重视体育教学,提升乡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应该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环境的制约因素,比如说,要扩大体育场地,配备充足的体育健身、教学设施等器材,让学生有真正运动起来的环境与场地。当然,这一切归根结底需要政府切实加大体育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没有经费的投入,一切都是空谈。

三、贵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我们关注乡镇体育教学,希望改善农村学生体质的要求就是为了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而要做好这些就必须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并在行动上做好落实,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04―04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三)培训内容有偏颇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

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71-01

公平可以说是对每个自由公民的公平,而教育公平可以说是每个享受义务教育的人应该拥有的权利,但是现在的这个教育事业上却体现着许多不公平的事情,真对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和权威人士的不满,而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的提出,“教育是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在义务教育中应该尽量的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只有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得到了提高整个教育的公平性才会有所提高。

一、当下城乡小学体育教学的状况

当前城乡的小学体育教育的差距巨大,城市里的学校体育教育基本完善,有对体育教育的良好的意识,有优秀的体育教师,良好的教育场所和良好的体育器材。而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学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教师的师资不够,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场地,最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体育教学器材。

二、城乡体育教育不公的原因

1、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城市的学校已经越来越注重体育教育,这里的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了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正确的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只有了强壮的体魄才有精力去学习其它的知识,可以说体育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在乡镇的学校许多还在只抓文化课的教育,他们只注重文化课的培养而忽略掉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使学生一味的学习而忘记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一味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同时也会因为缺少体育教育使学生在上学期间缺少室外活动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精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而学习成绩越下降就会让学校越抓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体育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资源是一种客观条件,它是实际存在的物质,没有教育资源,谈什么样的教育都是无用的,就像没有水了再谈节约用水一样,要想谈节约用水首先要有水可用,所以要谈体育教育公平首先是要谈体育教育资源的公平,它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体育教育资源的公平才可能做到城乡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体育设施的短缺。体育设施它不仅是教师上体育课需要用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需要用的工具,如果没有体育器材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授课,同时它也是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丰富自己的课后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提高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据了解城市里的体育器材配置普遍比较完善,场地也够宽阔,而乡镇的体育器材配置相对来说就少的可怜,同时乡镇里也随着中小学的合并使更多的学生在一个校园里生活,这样本来就不大的活动场地随着学生的增多就显得更加的狭窄了。另一方面城市里的学校每一年都会在体育器材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而乡镇学校基本上不会在体育器材上进行资金的投入,这样也使城乡的体育器材的差距越拉越大。(2)教师资源的短缺。体育教育的不公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不公,也是对教师的不公,众说周知城市的消费水平要比乡镇的消费水平高出很多,这样也就导致了城市和乡镇的教师的待遇的不同,自然体育老师的待遇同样是不同了,城市里的待遇要远远的高于乡镇的体育教师的待遇,这里面差的不仅仅是消费水平带来的差距,而现在的人们多数还是喜欢生活在大城市中,这样也就导致了乡镇缺少良好的体育教师进而影响到了乡镇的体育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学历虽然不能直接代表教师授课的水平的高低,但是它客观的反映了教师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反映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而乡镇的体育教师受到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也是制约乡镇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城乡体育教育发展不均的方法

1、合理宣传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乡镇人对体育教育的意识,学校领导应该进行真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里不仅仅要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要让乡镇人民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更多的人意识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发展体育教育,减少在乡镇学校中发展体育教育的阻力,让更多的人为乡镇学校的体育教育追赶城市的体育教育增加一份力量。

2、改善乡镇体育教育的师资。虽然乡镇的消费水平要比城市的低,但乡镇的工作环境要比城市的工作环境更加的艰苦,在乡镇工作的教师长期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应当适当的提高乡镇体育教师的待遇,必要的地方应该让乡镇的体育教师的待遇好过城市里教师的待遇,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体育教师来到乡镇工作可以使乡镇的体育教育的师资慢慢的追赶上城市的体育教师师资。

3、增加对乡镇体育器材的投入。资源公平是提高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教育资源公平就没有教育公平。介于城乡现在的体育器材的差距巨大,应该由教育机构做宏观的调控增加对乡镇体育器材的投入,使乡镇的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缩小和城市学校的差距进而减少城乡体育教育的差距。使城乡的体育教育发展更加的均衡。

参考文献:

[1] 朱迎春.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2] 肖建彬. 论教育公平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J]. 当代教育科学.2012(2)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示范师资优势引领

随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个社会、党和政府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就连我们山区小县幼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从2006年起,我县就开始在各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旨在全面普及农村孩子学前教育。几年来,我县乡镇中心幼儿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如今,乡镇中心幼儿园成了我县幼教系统一支强大的队伍。如何促进建好后的乡镇幼儿园逐步实现规范化办园,成为幼教管理工作者探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

我园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承担着指导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业务、教师培训的工作任务。示范园如何发挥好自身作为正规军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乡镇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引领下不断走入正轨,成为我园领导班子着重抓办的一项主要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实践,我园总结出这样一条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师资优势,引领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好又快的发展。

1资源共享、互帮互学

在探索“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师资优势引领乡镇幼儿园快速发展”之路上,我园始终秉承一个理念: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幼教发展的坚实基柱,指导乡镇园规范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要“从我做起”。资源共享打开了对话的大门。不管是教具、教材还是活动道具,只要示范园有,乡镇园只要需要,可以随时来借,各位老师都极力热心的找寻、推介。如:开学要布置教室了,乡镇园的教师就到示范园各班来参观、讨教;示范园搞大型活动,她们也会主动来帮忙、观摩。县上组织“全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乡镇园教师提前来我园观摩学习、熟悉环境等。除此之外,我园还经常给乡镇园送去《幼儿成长记录手册》及《幼儿园园本教材》等教学资料,受到乡镇园领导、老师和幼儿家长的热忱欢迎。另外,网络为幼儿教师交流学习、共享资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一方面借助县教育信息网、县教研网交流园本教研研究方案、阶段小结与活动开展情况;另外,我园还利用自己的校园网页,将我园工作动态、教研成果及其图文资料张贴上网,为兄弟园幼儿教师能最快获得信息提供保障。

2送教上门、帮困解难

我园还通过“送课下乡”、“送教上门”的方式,即从示范园选派骨干教师到乡镇幼儿园送课,同时进行跟踪指导,以促进乡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实地解决乡镇园的难解之题。示范园骨干教师送课后,及时对所送的课进行研讨,结合《纲要》及工作实践,积极主动地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相互研究,讨论后,指导小组教师针对乡镇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和交流,使她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几年来,我园在注重自身办园质量不断提高、办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主动与富水、青山等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开展“送教下乡”、教育心得座谈会、相互听课等交流、学习活动,使乡镇园的教师和孩子们不出门就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培训,受益教师达100余人。

另外,在乡镇园中普遍存在违背《纲要》精神、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的现象,这是他们为迎合家长,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成立了示范园讲师团,送教上门,逐园开展家长课堂。内容涉及《纲要》解读、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规律、如何做好幼儿班主任、幼儿园家长工作新思路等等。这些活动感悟了家长,也让乡镇园的老师们学到了如何召开家长会,如何组织亲子活动等。我们还现场讨论如何布置环境,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等问题。示范园以诚相待、手把手的帮困解难行动,敞开了乡镇园交流的心扉。

3群策群力、示范引领

以《纲要》为依托,以促进乡镇园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努力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加强对乡镇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指导,引导乡镇幼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为有效激发示范园与乡镇园之间团结互助的情感,我们尝试了如下几个方法。

1)树典型----及时抓住正面典型,树立榜样,弘扬团结互助精神。如,每学年在幼儿园一线教师中评选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幼教工作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并组织表彰、联谊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幼教事业、致力专业成长、全心服务幼儿”的良好精神风貌。

2)搭平台----结合培训内容,积极搭建各园教师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全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幼教组赛点都设在我园,我园每年暑期都承办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一期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促进了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同时,对我园教师素养、保教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每次示范园开展的中大型教研活动都会邀请乡镇幼儿教师参加,为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2篇

一、当前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古今中外所有人类璀璨的文明硕果都聚集在神秘而复杂的互联网之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动了经济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召开至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相对落后的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抑制其发展。

首先,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受自身认识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学校领导在政策方针上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在乡镇小学的发展。通常,在乡镇小学任教的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从而使得教师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同时,由于重视不够,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造成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松散,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课堂质量低等问题。

其次,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就整个信息技术教程而言,不仅需要面积较大的机房、数量较多的计算机,而且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同时,由于资金上的匮乏,使得基础设施跟不上需要,造成了信息技术教授过程的瘫痪。所以,从某方面来说,资金问题成了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与普及的瓶颈,制约了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教育观念的落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乡镇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的教学,更加注重分数体制。虽然有些乡镇小学建立了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但受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很多信息课程已经“名存实亡”。执行教育计划的相对随意性,导致了多数信息技术课程被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霸占的现象。进而,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更为模糊,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针对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突出方面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的认识上,有市级领导的认识不足、有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还有教师观念上的落后。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束缚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乡镇小学的前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别提出了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造成了乡镇的教育设施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从市政领导层面而言,缩小城镇差距是关键。但就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上的落后而言,主要还得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资金上充裕了,才能使乡镇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得到跟进。从大环境上说,只有首先为广大乡镇小学的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有利于其他相关措施的实施。

其次,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学校领导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了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就从根本上维护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领导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师资力量;第二,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严格完成;第三,实施有力措施,形成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这些都是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得到应有重视的重要条件。

最后,加强教师观念的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在不断地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或快或慢的发生着变化。但由于乡镇交通闭塞、信息交流困难,使得教师在某些观念上比较滞后,不能更好地反映当今时代的要求。加强教师观念的更新,就是要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多更科学的教育方法,然后,再走回去,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于乡镇小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接触外面世界的主要窗口,倘若教师在观念上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那么势必会影响这些小学生思维的成熟。

三、结语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3篇

一、乡镇小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欠缺和落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笔者是乡镇小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本镇为例。除了中心小学配备了实验室、电教室和语音室等功能室外,面上的乡村小学由于经费不足和环境限制等原因,基本上没有可提供实验教学的功能室,即使有功能室,实验教学的设备也相当欠缺和落后。

另外,大部分的乡镇小学都缺乏教师,特别是乡村面上的小学。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大,他们都把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上,而作为“副科”的实验教学也就无暇顾及了。这样就必然导致教师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教师动手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削弱:学生跟着老师做实验,实验做完就算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就慢慢丧失了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学校对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乡镇小学只注重学生的分数,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觉得可有可无。这样就导致了乡镇小学的实践教学处于一个“瘫痪”的状态。

二、从硬件和软件入手,推动乡镇小学的实验教学

(一)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不断完善乡镇小学实验教学的硬件设备

乡镇小学除了中心小学以外,规模相对较小,加上现在已经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使用好现有的设备,保证一些能开展的实验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维护和实验设备的购置上,通过积少成多,不断地完善;可以组织老师和学生自制实验教学器材,比如实验教学常用的杯子等器材就可以让学生自制,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既能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又可添置学校的实验器材,真可谓一举两得;还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的乡土资源,在大自然中“创造”出实验室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赞助一部分实验教学仪器。另外,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对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才能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从软件入手,提高乡镇小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领导,纠正各种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乡镇小学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来保障实验教学的长期开展。要把实验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列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要改变乡镇小学传统的实验教学,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在实验教学中,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而是要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比如在六年级科学课《热起来了》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经历“问题―解析一思维论证一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出发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革新实验教学内容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在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乡镇成校教师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镇成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的单位承担着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师资培训工作。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这一视角,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我国乡镇成校师资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乡镇成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的现状

专业化是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这一大趋势的反映。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和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所谓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即教师通过严格专业训练与主动终身学习,逐渐达到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标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得到社会承认的专业人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大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随着《教师法》(1993)、《教师资格条例》(1995)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等一系列制度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专业化也迈开了步伐。根据教师专业化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作为专业群体与专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乡镇成校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乡镇成校的需求。据原国家教委1995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学校专职教师要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举办脱产班和‘3+1’分流职业初中班,应适当增配专职教师,按每班2至3名配备。”而当前由于体制和编制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成校是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有的这个比例也达不到,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专职和兼职教师。乡镇成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不但影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群体的规模,而且严重影响了乡镇成校的发展,影响了乡镇成校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为才有位”,无为则无位,有些乡镇成校在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在当地农村教育格局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二)整体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专业群体的质量

首先,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后备力量。据笔者对近三年参与我中心培训的乡镇成校骨干教师年龄统计,平均年龄51岁。有些乡镇不按规定配备教师,而是把年龄较大,不适合普教的文化课教师,或者把机构改革中乡镇教育组富余人员,安排到乡镇成校,把乡镇成校变成了收容所或养老院。造成有些乡镇成校教师人员结构老化,缺乏活力。其次,学历结构偏低,专科和专科以下还占相当比例。按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乡镇成校专职教师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要占60%,但大多数乡镇成校达不到这一要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5%,很多学校没有大专以上教师。再次,专业知识缺乏。乡镇成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及乡镇教育行政部门,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的民办教师或乡镇教育管理干部,他们普遍知识陈旧,缺少农村生产经营知识,缺乏成人教育专业知识。最后,能力结构不完善。他们原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他们的能力结构中缺乏农村生产实际操作和示范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只能放放录相,保管资料,打扫卫生,其农村生产经营能力有的还不如普通农民。由于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不能为农民起示范作用,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对乡镇成校教师的认可,影响了乡镇成校这一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没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缺乏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专业化要求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并建立完整的专业训练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我国乡镇成校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的训练体系,缺乏准入制度。不象大学、中学教师,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有一整套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包括职前职后培训体系,而乡镇成人文化学校教师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机构,加上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致于目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性不强,无论什么人似乎都可以当乡镇成校教师。因此,使得现有教师不注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

(四)教师缺乏专业训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完善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原来大多是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在从事农村成人教育教学后,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专业培养与培训,缺乏一个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尤其缺乏对成人学员学习特点及成人教育教学规律的了解与掌握。这种状况导致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不能较好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与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五)职前职后培训严重不足,专业化培训亟待加强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忽视乡镇成校教师的培训提高,造成很多教师缺乏适当的培训。他们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可否认,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行为不规范等,影响了培训效果,造成乡镇成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因此教师专业化培训必须加强。

三、促进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策略

(一)按教师专业化要求建立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一般依托普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培训机构在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提高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培训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申办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认证,严格准入制度,并对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培训质量的检查评估。采用项目招标制,建立不同培训机构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建议以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为指导、以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阵地、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补充构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体系。

(二)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要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员参与,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在为教师专业化服务培训理念引领下,培训工作以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为中心展开,培训设计要着眼于他们的专业化需求,培养学员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深入贯彻到培训机构的每一位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中,贯穿到每个人的工作之中。

(三)按教师专业化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一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的现状,加强学历教育。建议政府开展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纳入整个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工作之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二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培训工作准备阶段,要加强学员培训需求调查,根据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在培训工作中,要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如我们在所举办的三期湖北省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就针对乡镇成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了乡镇成校教师职业道德、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专题、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充分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四)按教师专业化的需要选择培训形式

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要从成人培训和乡镇成校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如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补充,讲授式、互动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还可组织问题研究、论坛交流、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分组研讨、反思自学、操作体验、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能动作用,在多种培训形式中获得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我们在对湖北省137名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采用了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课就在长江大学实验实习农场的田间、猪场和鱼塘讲授,实践性强,效果明显。在培训期间,我们还组织参观了5所比较有特色的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基地建设以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经验,对参训学员启发很大。

(五)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队伍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训者的培训,这也是发达国家培训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英国在80年代中期就关注培训者的培训。诺丁汉大学成人教育系率先举办培训者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管理和组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培训材料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依托权威的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培训者的培训,建立一支适应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业务过硬的培训者专业队伍。

(六)进一步健全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保障体系

对乡镇成校教师的专业培训,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建立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教师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来保障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采取政府统筹与共同分担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为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霍玉文.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刍议[J].职教通讯,2005,(8).

[2]曹仲岗.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5).

[3]王建平.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背景及其实现途径[J].继续教育,2006,(2).

乡镇小学教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师资培训;培训策略

Abstract;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township into a specialized 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promoting township into a specialized school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establish Specialized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service concepts and improve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e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is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ed training strategy to choose.

Key words:education; specialized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training strategy

前言

乡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在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乡镇成校教师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镇成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的单位承担着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师资培训工作。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这一视角,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我国乡镇成校师资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乡镇成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的现状

专业化是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这一大趋势的反映。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和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所谓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即教师通过严格专业训练与主动终身学习,逐渐达到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标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得到社会承认的专业人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大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随着《教师法》(1993)、《教师资格条例》(1995)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等一系列制度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专业化也迈开了步伐。根据教师专业化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作为专业群体与专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乡镇成校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乡镇成校的需求。据原国家教委1995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学校专职教师要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举办脱产班和‘3+1’分流职业初中班,应适当增配专职教师,按每班2至3名配备。”而当前由于体制和编制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成校是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有的这个比例也达不到,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专职和兼职教师。乡镇成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不但影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群体的规模,而且严重影响了乡镇成校的发展,影响了乡镇成校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为才有位”,无为则无位,有些乡镇成校在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在当地农村教育格局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二)整体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专业群体的质量

首先,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后备力量。据笔者对近三年参与我中心培训的乡镇成校骨干教师年龄统计,平均年龄51岁。有些乡镇不按规定配备教师,而是把年龄较大,不适合普教的文化课教师,或者把机构改革中乡镇教育组富余人员,安排到乡镇成校,把乡镇成校变成了收容所或养老院。造成有些乡镇成校教师人员结构老化,缺乏活力。其次,学历结构偏低,专科和专科以下还占相当比例。按照《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乡镇成校专职教师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要占60%,但大多数乡镇成校达不到这一要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5%,很多学校没有大专以上教师。再次,专业知识缺乏。乡镇成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及乡镇教育行政部门,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的民办教师或乡镇教育管理干部,他们普遍知识陈旧,缺少农村生产经营知识,缺乏成人教育专业知识。最后,能力结构不完善。他们原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他们的能力结构中缺乏农村生产实际操作和示范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只能放放录相,保管资料,打扫卫生,其农村生产经营能力有的还不如普通农民。由于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不能为农民起示范作用,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对乡镇成校教师的认可,影响了乡镇成校这一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没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缺乏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专业化要求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并建立完整的专业训练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我国乡镇成校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的训练体系,缺乏准入制度。不象

大学、中学教师,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有一整套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包括职前职后培训体系,而乡镇化学校教师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机构,加上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致于目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性不强,无论什么人似乎都可以当乡镇成校教师。因此,使得现有教师不注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

(四)教师缺乏专业训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完善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原来大多是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在从事农村成人教育教学后,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专业培养与培训,缺乏一个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尤其缺乏对成人学员学习特点及成人教育教学规律的了解与掌握。这种状况导致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不能较好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与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五)职前职后培训严重不足,专业化培训亟待加强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忽视乡镇成校教师的培训提高,造成很多教师缺乏适当

的培训。他们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可否认,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行为不规范等,影响了培训效果,造成乡镇成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因此教师专业化培训必须加强。

三、促进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策略

(一)按教师专业化要求建立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一般依托普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培训机构在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提高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培训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申办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认证,严格准入制度,并对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培训质量的检查评估。采用项目招标制,建立不同培训机构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建议以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为指导、以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阵地、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补充构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体系。

(二)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要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员参与,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在为教师专业化服务培训理念引领下,培训工作以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为中心展开,培训设计要着眼于他们的专业化需求,培养学员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深入贯彻到培训机构的每一位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中,贯穿到每个人的工作之中。

(三)按教师专业化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一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的现状,加强学历教育。建议政府开展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纳入整个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工作之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二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培训工作准备阶段,要加强学员培训需求调查,根据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在培训工作中,要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如我们在所举办的三期湖北省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就针对乡镇成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了乡镇成校教师职业道德、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专题、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充分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四)按教师专业化的需要选择培训形式

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要从成人培训和乡镇成校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如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补充,讲授式、互动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还可组织问题研究、论坛交流、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分组研讨、反思自学、操作体验、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能动作用,在多种培训形式中获得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我们在对湖北省137名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采用了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课就在长江大学实验实习农场的田间、猪场和鱼塘讲授,实践性强,效果明显。在培训期间,我们还组织参观了5所比较有特色的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基地建设以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经验,对参训学员启发很大。

(五)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队伍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训者的培训,这也是发达国家培训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英国在80年代中期就关注培训者的培训。诺丁汉大学成人教育系率先举办培训者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管理和组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培训材料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依托权威的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培训者的培训,建立一支适应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业务过硬的培训者专业队伍。

(六)进一步健全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保障体系

对乡镇成校教师的专业培训,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建立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教师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来保障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采取政府统筹与共同分担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为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霍玉文.乡镇化技术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刍议[J].职教通讯,2005,(8).

[2]曹仲岗.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5).

[3]王建平.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背景及其实现途径[J].继续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