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舞蹈教育论文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有提升身体素质、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下,更多学生加入舞蹈专业的学习中,通过肢体形态的塑造达到品格的陶冶与自身气质的提升。中职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舞蹈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与创新力,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活跃度差,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也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都较为传统。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技巧的教授,没有正确认识到舞蹈教学的内涵。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

二、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舞蹈教学的教学观念。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各大院校对舞蹈教学也更加关注。中职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不仅担负着对学生动作技巧的传授,还包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内容,对舞蹈教学整体目标的提升有着现实意义。重视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素质教育意义。在当前素质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外,教师应在关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舞蹈动作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达到身心舒缓放松的目的。(二)完善中职舞蹈教学内容。中职教育之所以效率较低,不仅是因为守旧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所以,在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舞蹈展示动作和肢体动作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多元化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芭蕾舞、民族舞等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或是通过播放名家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舞蹈意境表达的情感,感受不一样的舞蹈韵律。通过欣赏名家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向往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改革中职舞蹈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充分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避免学生因自身基础过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舞蹈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从基本的舞蹈动作入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再逐步提升难度提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耐心指点,也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舞蹈动作的学习,并积极投入课堂教学的训练中。其次,学生熟练地掌握舞蹈动作之后,教师再对具体动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完成一系列的连贯动作记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舞蹈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由于在舞蹈教学中,每一肢体动作都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点,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给学生展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动作慢放、回放、详细地展示每个动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对比观看,对技术要点、面部表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规范提高自己的舞蹈动作。

总之,作为中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保持教学目标和创新教学的互相配合,进而不断调整更新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让学生发展成为多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叶秋红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赛.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6(14):200.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主体独立学习创新思维

专业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舞蹈专门人才的任务。然而舞蹈教学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得不到重视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舞蹈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长期以来,舞蹈教学贯穿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培养了众多符合学校规范、符合教师要求的舞者。然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真正地为培养人才服务,却是我们缺少研究的。如果说,中专阶段是以模仿学习为主、以掌握技术技能为主,那么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就应该在中专的基础上,以理性学习为主,以关于方法的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述训练的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我们却很少去了解,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空间,使得他们的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更难以谈得上以这些信息为知识储备去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正像有人到国外学习考察后归纳说的:“在中国,学生是容器,等着接收老师的知识;在美国,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担任引导性角色。课堂的讨论很多,提问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激发学生参与和发现。”

笔者曾经观摩并亲自参加了一位在舞蹈界颇负盛名的教师的舞蹈课。这位教师对动作的方法、要领和细节都讲得很到位,也很精彩。但学生并不都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疑惑和难点,可他们都不敢去问老师,因为这位教师非常“严厉”,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愿望,学生做不好动作就被大声训斥,课堂气氛很压抑。这样的课堂缺少互动交流,教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愿望之间没能架起有效的桥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诚然,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中,我们不宜过多、过长时间地停下来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但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并提出本堂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训练喘息的间隙,也可以见缝插针地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而在下课前的总结环节,也可以留出时间来进行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作业供学生思考讨论,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他的专业舞蹈课,如民间舞、作品排练、代表性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等,更是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如何在教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蹈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舞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舞蹈教学中有一种一直沿袭下来、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做法,就是在训练中,教师常常是把条件好的、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放在中间的把杆、队形的前排,而把条件差、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放在旁边的把杆、队形的后排。这在舞蹈学习之初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这种做法一直维持到学期末,甚至是整个舞蹈学习的始终。大家知道,站在中间把杆、队形前排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暗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而站在旁边把杆、队形后排的学生则会得到相反的暗示。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师还常常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前者,对前者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对后者则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长此以往,前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学习成绩步步攀升;而后者则深感自卑,学习缺乏动力,成绩提升缓慢,以至于一旦让他们站到前排就感到局促不安、极不自信。剖析教师的这种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传统习惯在起作用,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做,很正常啊!没什么不合理的呀!其二,条件好的、能力强的学生都站在前排,看起来舒服,观赏性强;其三,教师总是喜欢那些条件好的学生,他们常常能最快地领会老师的训练意图,最早地达到教学要求,等等。这样的做法用在观摩课、公开展示课上是可以理解和无可厚非的。但用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就不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②而厚此薄彼、分等级的做法显然是与教育公平的原则相违背的。诚然,舞蹈教学要因材施教,也要培养“尖子生”。但这种因材施教和对“尖子生”的培养必须是在公平的原则上、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舞蹈教学应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严格训练是获得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的必由之路,每个舞蹈学生,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者。但这种千锤百炼又必须是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理解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自觉地、能动地进行的。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示范,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周而复始,确实也看到了训练的成效。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是灌输式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到技能而不是学到方法。这对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还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其中的原理、规律何在,进而使学生明白训练的方法、目的和意义;还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如我们在教翻身类动作的“开法儿”③时,应使学生明白:“翻身的运动轴心在骨盆,头顶固定在空中的一个高度上,脚下踩在地面的一个点上,在上下两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骨盆做着翻转运动。它是所有翻身的规律与特点。”④又如我们在给学生上排练课时,首先与学生一起对舞蹈作品进行观摩分析,使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主题、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与了解,继而分析舞蹈的种类,分析音乐、动作的特点及民族属性,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及排练。在排练完成后,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分析舞蹈的舞美构成及其在整个舞蹈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必经的过程、环节,学生就会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会自己“教”自己。而这种思考分析的能力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打开知识之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钥匙。

四、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改进和完善

现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舞蹈人才。可是一直以来,舞蹈教学中专业技能的训练常常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评价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是以技术技能的强弱为主要指标,而其他相关素质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的课程则往往被轻视和忽略。这种现状被人们称之为“重技术,轻艺术”,或是“重技术,轻人文”现象。

实际上,我们培养的舞蹈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能演、能教、能编、能研究,能组织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乃至相关的艺术活动,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等。

能演,就必须熟练掌握舞蹈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和理论水平;能教,就必须掌握教育学,掌握心理学和教学法;能编,就必须掌握编创的基本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研究,就必须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辨析与写作能力;能组织,就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舞蹈活动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和要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和才干;创新,更是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造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既然我们的舞蹈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那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方位和全面的。在平时的专业训练课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完成技术技能的训练外,还可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将感受写下来,并要求学生对训练的目的、方法、要领要点及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这些作业的完成也应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指标。在考试环节,除专业课堂的技术技能考试外,还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笔试、口试,考一些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及学术报告会的学习来考评学生,而对公共文化课、艺术理论课,更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照大学本科的要求去教学、辅导、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核。总而言之,我们的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为使舞蹈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具有强劲的搏击能力,我们应该对舞蹈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创新舞蹈教学体系,推动舞蹈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注释:

①②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方式多元思考

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因素的综合艺术,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反映。而舞蹈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能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还是一种能够将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发展的载体。所以,舞蹈教育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越来越具有较为突出的位置。舞蹈教育也因此发挥着自身的诸多功能和独特作用,而成为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舞蹈教育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舞蹈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因为,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尽沧桑和不断衍变,伴随着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舞蹈先于人类其他艺术形式,因为它采用的不是什么器具,而是每个人永远随之携有的,说到底是所有器具中最有力的和最敏感的身体本身。而人体动作就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无论舞蹈艺术的发展形式会把明显的动作因素提炼到何等极致,无论它会变得多么高深、多么抽象、多么复杂,动作仍是它的根基。舞蹈家邓肯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者单纯生理状态,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彩的动作。舞蹈从本质上说,它的领域是无限的,正如傅毅在《舞赋》中曾写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就充分说明了舞蹈不仅具有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而且还有愉悦功能。舞蹈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从属于其他艺术门类也不是附属品,优秀的舞蹈作品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要真正地走进舞蹈世界,还需要教育的引领。

应该讲,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教育都是给人以智慧的教育。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早就强调了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教育的构成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它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从接受学的视角来看,受教育者则是接受影响的主体,教育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接受程度。而舞蹈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类知识潜能,丰富文化艺术情感,增加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工具。所以,舞蹈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提升人性、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的灵魂、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活动。正是通过教育,“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所以,舞蹈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舞蹈教育的多元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说:“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要保证身体健康强壮和精力,因为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就像犹太哲学家斯皮尔伯格所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着一种命运。”求知能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是通过教育效果会更明显。据史书记载,“人文”二字出自《周易·贲》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人文是为了教育。因为,人文教育就是一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知识的核心是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哲理,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它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通过美的舞蹈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内在品格和外在形体的统一和谐,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内心的资源;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具有价值的手段使用这些资源;再次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因此,舞蹈教育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知道,舞蹈离不开诗的意境,音乐的节奏。在《礼记·乐记》里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古人认为,所谓诗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声音,舞蹈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于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之演奏。在今人所称之诗歌、音乐、舞蹈,在古代被称为诗、乐、舞。诗有理性内涵,乐和舞则重感性韵味,有广泛的情感外延,它们三者在早期的自然组合表现内心情感,也是情理的有机融合,至今仍在沿用。特别是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日益密切,因为二者都是源于人类生命律动的本性,是人们为了尽情宣泄生命的力量和情感而创造的。舞蹈是情感生活的形体的比拟,音乐节奏和旋律作为一种情感的力的表现,通过舞蹈的解释,会更完美。音乐虽然可以脱离舞蹈独立表演,舞蹈却不能离开音乐。所以,我们在舞蹈教育中,应将舞蹈教育和音乐教育融会贯通,通过舞蹈音乐善于表达激感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更好地理解舞蹈教育的深层意蕴。

第三,舞蹈教育的丰富性。其实,“教育”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教育是一个评述用词。说某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在称赞他,说他具有某些可贵的品质。一个教育过程一定要成为使人产生这些可贵品质的过程。”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它以培养“可贵品质”为职责。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教育的意义。比如舞蹈这种从原始走进现代的艺术形态,作为对人类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民情民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就意味着舞蹈教育不能仅在舞蹈的狭义范围内做文章,而需要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前瞻的文化视野和更广阔的知识导航。所以,舞蹈教育绝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而是应将技能包含于综合的教育体系之中,即通过舞蹈教育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欢快活泼、轻松优美的舞蹈节奏和音乐旋律中,激发想象力、增强创造力、丰富文化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情感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吸纳,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支撑起的和谐完善的全面教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大成智慧者不是单纯智力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集身心全面发展之大成者。”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有学问,而且还要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确切地讲,舞蹈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如从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到建国初期的《荷花舞》,以及前几年创作的原生态舞剧《云南映像》,还有2005年春节文艺晚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舞蹈《千手观音》,2006年轰动春节文艺晚会的皮影舞蹈《俏夕阳》等。还有最近在国内外演出市场火爆、被舞蹈界专家看好、观众叫座的原创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它把舞蹈与武术、现代元素与传统故事、世界流行艺术形式与河南地域文化以及舞美、灯光、音效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以情动人、以舞感人,去表现中华民族优秀舞蹈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精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精品,进行有目的的讲解分析,通过生动鲜明抽象与具象的研究,使学生闻其声感其情,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开发潜能,悟出灵性。让多元的舞蹈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舞蹈教育的活水源泉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将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找出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复合式人才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审美教育;艺术;兴趣

闻一多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趣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舞蹈是一种流动的艺术,舞蹈的美蕴藏在人的身体的运动之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强大的感染力。在高中对学生进行舞蹈美感教育或者是美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与塑造学生坚强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1舞蹈与舞蹈审美教育

舞蹈是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舞蹈是艺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舞蹈内在本质是抒情性,借助人的肢体语言来阐释美的意蕴与境界、通过节奏的跳动与韵律的和谐,在流动的时间与空间中,引发人们产生联想与美感,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艺术手段,表现的是语言文字等难以表达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以及人内心深处细腻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舞蹈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我内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审美者可以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寄予舞蹈者的情感,表达与传达出舞蹈者的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特点。舞蹈作为艺术与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地域、民族文化,并形成美的认识。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与目标的教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音乐伴奏,特定的服装,有效的道具,贴合舞蹈的布景,特效灯光等元素展现特殊的文化内涵,舞蹈者通过生动的表演、具体的形象、融合各种文化内涵与元素,激发观众的情感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和提升舞蹈观赏者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建立学生的舞蹈审美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与审美的鉴赏者,必须开展舞蹈美育教育,通过舞蹈寄寓的文化观念、人生哲理、道德责任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开展舞蹈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美学观念、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健康。舞蹈是一定社会内容感性形象的体现,人们通过舞蹈的美展现出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思想、情感、理想与愿望的肯定。因此开展舞蹈教育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发扬这种情感。舞蹈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形态,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民族文化,而且我国有着悠久的舞蹈传统,开展舞蹈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与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同的舞蹈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进取精神,在舞蹈中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染与冲击,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使学生真正成为舞蹈的爱好者与鉴赏者。舞蹈者表现出来的舞蹈所具有的舞蹈美直接作用于观赏者感官,引起的一种愉快、舒畅,乃至于振奋与激越的主观感受与心理反应。舞蹈艺术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表现的主体是人,舞蹈是人的艺术。劳动、爱情、战争等舞蹈题材,表现出人具有的情感、理想与愿望,彰显出人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不竭的生命力,舞蹈艺术展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舞蹈化,使舞蹈具有强大的审美感知与感召力。古有“舞以达欢”、“舞以宣情”,舞蹈内在本质属性就是抒情性,舞蹈是不仅是人的艺术与文化,更是表情艺术,是最直接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舞蹈作为人体动作艺术从自发到自觉,是客观外界事物引起的人的喜怒哀乐等主观世界的心理反应。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有相同的道德标准,怀揣共同的理想。舞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表现的是生活中的诗意和思想感情的美好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舞蹈作品给予人们在精神上的需要与渴求,在生理上达到快慰,在心理上升华为审美享受。进行舞蹈美育,建立学生的审美鉴赏体系有利于感染学生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的人格与情操。舞蹈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理融于情,对学生的人格产生直接的塑造作用。舞蹈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主动地、充分地把握其感性和理性、情感与理智,其人格便因此而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如余秋雨所说,艺术修养是一种在审美范畴内感悟生命的能力。艺术修养是个体性的更是社会性的人格修养与素质。古人讲“气韵”,在舞蹈中“气”可谓是运动的人体,而“韵”则是节律。在舞蹈美育的过程中以审美体验为主线,展开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以舞蹈鉴赏为媒介,融合历史、文学、哲学、音乐、美术、服装、化妆、运动等元素,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结合,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舞蹈的动静与悲喜在音乐节奏的跳跃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舞台画面的构图与色彩,是以美术的线条和色彩为基础进行渲染和营造,等等。都体现出舞蹈审美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渗透与综合,扩大学生的舞蹈美育范围,建立学生深厚的审美底蕴,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开展舞蹈美育建立学生的审美体系

3.1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

舞蹈美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舞蹈作品是学生获得最直接、最直观、最有触动力的方式。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循序渐进地启迪和诱导学生,在舞蹈作品中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克服审美恐惧心理。舞蹈作品的鉴赏不是孤立的,应将其放在历史与文化背景中,综合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灯光等各种元素,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活他们头脑中丰富的想象,从“具象”的舞蹈动作中跳脱,把握舞蹈真正的“内核”与情感生命力,激发学生喜爱、鉴赏、表现和创造美的激情与兴趣。

3.2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展现舞蹈的美

舞蹈鉴赏作为审美活动,只了解审美过程中的主客体是不够的,主客体即舞蹈作品与学生之间还需要审美中介———教师的存在。在实际的审美过程中学生是有意或无意地观察与模仿教师的示范,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受到老师的启发作用对舞蹈鉴赏与审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的美感是舞蹈者心理现象与综合文化素养在他们身体动作上的集体体现,在舞蹈美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舞蹈教材有充分的理解与表现,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感染学生,那么审美过程中的审美中介就有可能失去效用,削弱甚至是阻碍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必须以饱满的激情与精神,借助标准、优美的肢体语言进行动作示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悟与理解,使学生从审美的体验者与鉴赏者,上升为审美活动的表现者与创造者。

3.3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舞蹈美育教学内容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舞蹈是人体的艺术,它最终还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可以这样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舞蹈美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增强自身的知识底蕴,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舞蹈,树立对自然、社会与生活的审美意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处处都在。教师在挖掘自然社会与生活中的美的题材,始终是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丰富课堂教学,使舞蹈作品既贴合学生的实际诉求,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舞蹈美育的过程中提升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审美意识。

3.4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舞蹈美感体验

在舞蹈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传承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基础之上,灵活而合理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美育变得直观形象,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调节舞蹈画面,力争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理解的动作或者是场景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或者是播放相关影片的手段,展现与此相关的场景与音乐,激起学生审美兴趣,将学生抽象的认识变得直观具体而生动,获得审美感性认识。教师通过展现具有舞蹈美的动作示范,启发学生想象,在现代多媒体营造的审美氛围中,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舞蹈是人体艺术,舞蹈美是人的主观审美感受,是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开展舞蹈审美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格与气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审美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舞蹈反映社会生活,通过舞蹈寄寓道德感、文化观接受某种教育,加强学生舞蹈审美教育,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各方面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成长为一个舞蹈的鉴赏者,建立自己的舞蹈审美体系。

作者:吴迪锋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参考文献

[1]董业平.如何在舞蹈形体课中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意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l):114-115.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人们对“美”不停追逐的脚步声中,舞蹈艺术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形式,在人们的现今生活中,频繁活跃在各个舞台,由于舞蹈极具观赏性,不同的舞蹈风格适合于不同的人群欣赏,所以,舞蹈多样化的形式已经在社会普及开。人们在欣赏美妙舞蹈的同时,常对舞蹈演员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以及其带给人们的美妙感受赞叹不已。但能走进多数欣赏的者眼帘,并使欣赏者对其留下深刻印象的舞蹈演员,却又是为数不多的。某种程度上来讲,舞蹈界的青黄不接,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舞蹈教育,由于舞蹈界多年来一直延续着机械教学的模式,使多数学生没能发挥出其潜在的舞蹈天赋。教授舞蹈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按照相关规定中所规定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没有充分启发出学生的艺术灵感与创造力,所以造成了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僵硬化,不能感受到某段舞蹈应该带给欣赏者什么样的感官体验,自然也就不能表现出最美的一面。另外,学生缺乏献身精神,更多的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为了日后以这个手段获得更好的生活,而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舞蹈者应有的职业境界。类似于这种审美标准较高的职业,它更需要身与心的融合,只有爱上舞蹈,才能跳好舞蹈。所以要使今后的舞蹈学员正确的认识到舞蹈的内在含义,那么舞蹈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舞蹈教育改革可以采取的手段

首先教育方面应该从思想上有所改变,相信大多数人都明白,舞蹈不单单是几个动作和表情的协调就能体现出其内在的美妙。认识到这点对一个学生的前途非常重要,很多外在条件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仅仅因为没有体会到舞蹈的真谛,从而影响了在舞蹈事业中的发展。所以,教授老师首先要从自身认识到,舞蹈教育这个职业,存在着很高启发学生的责任。但这一责任无法条文化,主要手段还是要从舞蹈老师的道德层面,以及对其对事业的热衷程度来解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不是依靠语言说教,更在于环境与活动的熏陶。在舞蹈艺术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动作、音乐、心灵的高度融合,形成和谐的审美氛围,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追求与审美认知。并让学生抱着为献身艺术的精神,去真实的展现其内心世界,才能演绎出非凡的效果。另外,舞蹈学员的观念要有所改进。舞蹈是把美展现给观众的艺术,他传递的是一种灵性,一种感知,如果在表演某段舞蹈时,不能释放表演者内心的感受,那么观众对这段舞蹈的感知力就会有限,自然对其印象也大打折扣。

三、学生身与心的统一展现出随性的美

舞蹈这门肢体语言艺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无论哪个朝代的宫廷或者达官贵人的府中,都常有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那么对于古人来讲,什么样的舞蹈才算是好舞蹈呢?身心合一,是古代演绎界最长见的舞蹈体现形式,它是由舞蹈演员的内心感受,顺着肢体动作展现给观众。所以,古人认为,一段好的舞蹈是一名舞蹈演员,把内心的美好展现给观赏者,并使之感知到愉悦的一段节目。

四、在学习舞蹈中养成的心态对提高

综合素质有所帮助众所周知,舞蹈的学习经历是一段比较艰辛的路程,他需要舞蹈学员耐力的同时还要有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而这些磨练会对舞蹈学员的内心承受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在一名成功的舞蹈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可以体会到,他对舞蹈的孜孜不倦。而且在很多时候,一句言谈,一个举止,都无意中散发着美的气息。那就是所谓美的化身。可想而知,一个拥有了此种心态的人,那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阳光、豁达。而拥有了这种心境,在工作和在学习中,都能以正面态度面对眼前问题,所以有了这些基础,无论其在人际关系,还是工作态度等方面,都会优于普通人,那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很多领域,其实缺乏的不是一个专业技能过硬的群体,而缺乏的是一群拥有良好心态,和良好人生观的积极分子。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完善,恰恰体现出了这点。所以舞蹈其内在底蕴一旦形成,他会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五、结语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这种特性需经过严格的理论指导和艰苦的日常训练才能体现出来,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中舞蹈专业的课程教学,在考虑高雅性的基础上,还得兼顾通俗性,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学前教育的老师,这些老师要跟孩子们打交道,一些舞蹈动作太过于高雅的话,孩子们看不懂,自然起不到教学效果,故此,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根本要求除了高雅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出通俗性,实现雅俗共赏。

1.1舞蹈教学得培养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在学校学习时,他们是学生,但毕业后他们会走进相关机构,成为幼儿教师,他们在从教时,必须展示出过硬的业务素质,基本动作得规范、得体、认真,基本功得过关,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他们这种规范性的动作培养,主要来源于中职学校里老师的严格指导和自身的科学训练,日常训练工作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舞蹈的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教学一般以“手把手教”“、现场点评”的方式来进行。

1.2舞蹈教学得塑造学生的艺术气质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除了一些基本动作之外,还需要有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人体气质来共同展现出艺术的美感。音乐家、艺术家、舞蹈家与身都有一种艺术气质,这种气质的培养来源自与专业学习和训练。在孩子们的眼里,幼儿园的阿姨和老师是最美的,这种美不仅仅出自外表,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亲和孩子、征服孩子的形象气质,这种气质的培养就得依靠日常学习和训练和专业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舞蹈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形体、肢体更加美好,身形更挺拔,使肢体更灵活,躯干与肢体等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形象气质极佳、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幼教老师。

1.3舞蹈教学得融会贯通其他艺术元素的营养成分

舞蹈专业不是单纯跳舞,还应吸收武术、体育、戏曲等其他艺术元素的营养成分,舞蹈同这些元素之间,不是分割开来独立存在的,而且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吸取这些元素的营养成分,才能壮大舞蹈的艺术内涵,扩大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舞蹈教师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的人体结构、关节机能等专题研究成果和高难度技巧及防伤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掌握高难技巧的能力。武术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继承了古代技击、身法、剑术、气功等养生与技艺之精华。教师武术中的身法、技艺引入到舞蹈教学之中,把可以增强舞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既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增加了教学效果。

2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增强舞蹈的专业基本功,以满足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需要。舞蹈教学有着一些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相关学校正是目前存在的现实困难和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来改进教学,切实提升舞蹈教学的授课效果。

2.1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等内容,中职院校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这些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应进行合适的定位,摆脱模糊不清的定位范式,加强专业型、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中,学校和教师应把握舞蹈的内在规律和现实要求,有的方式的教学,把音乐、德育、美育等内容也纳入教学之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舞蹈教学离不开专业教材,目前市场上出版的舞蹈教材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认真挑选,订购到内容齐全、浅显易懂的教材,作为理论授课的依据,等等。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构建符合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

2.2保证资金供给,满足教学需要

舞蹈课程的开展,不论是师资力量规划,还是专业的训练场地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故此,相关中职院校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满足教学需要。师资力量规划工作,学校除了提升一线教师的业绩待遇之外,还应设立专项资金,一是用来诚聘优秀人才,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授课经验,只有具备优秀的师资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除此之外,相关学校还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建设几个标准化训练场地,满足教学需求,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2.3强化日常训练

对这些已经过了学习舞蹈最佳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加大训练量,指导学生进行艰苦的课后训练,让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任何成功和成绩的提升,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学校也可以相对做出安排,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把早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也都纳入教学课时之中,适当加大训练课的课时,通过扩大训练时间来提升教学效果。

3学前教育舞蹈创作的指导原则

前文所述,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但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还应考虑儿童教学的实际情况,应具备通俗性。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按照一些基本原则来实施创作,力争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既具备一定高雅性,还能浅显易懂,使幼儿乐于接受。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首先得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艺术创造。

3.1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原则

学前教育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学龄前儿童,这样的孩子活泼、善良、调皮、好动,他们对未来世界的任职还不够,处于童心童趣的世界中,这个时间内他们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习一点知识就行。学前教学的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不能过于高雅、过于专业,这样会脱离儿童的认知能力。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这种变现特征应该成为舞蹈创造的源泉。

3.2使用夸张、戏谑、变形动作的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生活中精华元素的结晶,舞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行为动作的艺术变现。教学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和一些能增强他们记忆力的表情和动作,多多使用夸张、戏谑、变形动作,增加舞蹈作曲的童趣。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动作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3.3添加游戏元素元素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的学习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可以把游戏元素添加到舞蹈动作中去,增加一些游戏情节,提升滑稽感和童趣,便于儿童学习和模仿。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捉迷藏等等游戏活动都可以添加到舞蹈作品中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和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4舞蹈创作中综合技术的应用

舞蹈教学授课效果的提升,除了加强教学管理和强化日常训练之外,教师和学生还应合作,进行一些简单的的舞蹈曲目和舞蹈动作的创作。根据相关教学和创作经验,一些综合技术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的辅助手段。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一些技术挺受学生的喜好和欢迎,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学校可以根据经济实力来推广相应的辅助技术。

4.1基础辅助技术

舞蹈创作中,一些不需要太高投入的辅助技术,基本上都能满足一般创作的需要,相对来说,原则上每所学校都具备推广这些技术的经费基础。这些技术包括幻灯片、音频技术、录像技术等,只要学校购买普通的磁带、录像带、留声机、录放机、收音机等设备,就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和旋律,营造教学氛围,提供艺术节奏,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4.2电化辅助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广播技术、摄录像技术、卫星传播技术逐渐运用到舞蹈教学之中,有实力的学校就可以根据要求来建设电化教室,播放舞蹈教学过程,教师本人可以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舞蹈科研人员也可以进行舞蹈力学、美学的研究,这种技术革新了舞蹈课程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之中,用现教现学的电化技术来帮助学生开展舞蹈创作工作。

4.3信息辅助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进入了全新的模式阶段,当然,这些技术的采用,需要学校具备足够的资金供给。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将计算机、网络等新的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应用于舞蹈课堂教学之中,满足了教师进行舞蹈力学及美学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教师还能在网上捕捉学生的排练动作,已发现个别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进行单独纠正。运用这种技术,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动作进行图像处理,进行力学及审美分析,进而提升授课效果,学生也可以根据舞蹈过程中拍摄的图像、照片、动作帧等等,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错误的环节,并及时改正,保证舞蹈创作工作的顺利完成。

5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创作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舞蹈创作也是舞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一定的题材,让学生自由创造一组或多组舞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教师互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5.1指导学生创作芭蕾舞和古典舞

芭蕾舞最有助于学生基本功的练习,芭蕾舞的学习重点训“开、绷、直、立”等动作技巧,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学生形体上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芭蕾舞蹈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节意境来构造简单的舞蹈,多多练习,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学生在练习完芭蕾舞之后,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就可以进行古典舞蹈的学习。教师在这个时期内,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舞,古典舞身韵主要针对学生气息的运用和身体的韵律感、节奏感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的创作训练,完全适合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付出。

5.2指导学生创作民族舞曲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舞蹈,这些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教师可以讲解几个典型民族舞蹈的特征,让学生进行组合创作,然后分组练习,多做练习,让学生做到掌握好众多典型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5.3指导学生创作幼儿舞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面对的是幼儿,所以幼儿舞蹈的学习和创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应明白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掌握孩子们的喜好,创作儿童喜爱的舞蹈,这样才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性、适用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创作一些幼儿舞蹈,然后进行严格训练。这种以实践为主的舞蹈创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才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结语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课程改革;体育教学;体育舞蹈

Abstract:Offeringsportdancingcourseincollegeisareforminphysicaleducationofcollegeanduniversity.Thesportdancinghasgraduallybecomeoneofthemostinterestingandpopularcoursesamongundergraduates.Thereasonswhycollegestudentsaresointerestedinthiscoursehavebeenanalyzedinthispaper.Meanwhile,thepracticeofsportdancingcourseinourcollegehasalsobeenintroduced.Moreover,theauthorshavebrieflysummarizedtheeffectsandenlightenmentsofthisreform.

Keywords:university;reformincourse;physicaleducation;sportdancing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内容包括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最早创立于1925年,是在传统宫廷舞和舞厅舞的基础上,对这些舞蹈进行美化和规范化,并制定了比赛规则而创立的。现已发展成两大类、10个舞种:第一类是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五种舞;第二类是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维也纳华尔兹五种舞[1]。

由于国际标准舞具有体育竞技的明显特点,从1964年开始,很多国家先后将国际标准舞更名为“体育舞蹈”,把它纳入了体育的竞技范畴,以此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投入。1992年,体育舞蹈精彩的表演轰动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视。1997年,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正式成为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2]。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型的运动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一、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体育舞蹈在我国迅速发展,1997年,经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体育舞蹈列入了体育必修课程,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课。在调查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喜爱程度时,84.5%的女大学生和75.4%男大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舞蹈[3]。大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舞蹈呢?这是因为,第一,体育舞蹈对参与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而大学生是具有高文化水平和素质的群体,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高,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便于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第二,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才思敏捷,感情丰富。第三,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大脑负荷重,体育舞蹈课既学了新知识,又可以使大脑得到积极地休息,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使人忘记烦恼,精神放松,心情舒畅,非常适合大学生对运动美、形体美、表情美、音乐美、心灵美的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4]。第四,年轻人爱美,爱交际,爱表现自己,爱在竞争中获得满足,参加体育舞蹈训练,能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第五,体育舞蹈课拓宽了教学范畴,扩展了体育课的类型,激活了体育教学机制。我校开设体育舞蹈课后,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和训练热情,甚至许多学生提出增加课时、大三也开设体育舞蹈课的要求。现在我校早操项目也有体育舞蹈,参加训练的学生早早到舞蹈教室等老师指导,这和其他早操项目需要辅导员监督学生起床出操形成鲜明对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的积极性能带动早操等体育锻炼的显著效果,再加上对学生气质的提高,这些都说明体育舞蹈能够成为学生终身自觉体育锻炼的项目,说明设立这门课应该成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我院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实践

(一)我院体育舞蹈课开设内容的尝试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北京乃至全国体育舞蹈课在高校中尚未全面铺开。现已开设体育舞蹈的学校教学内容上也各有侧重。

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每个学期约有32学时左右,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年,有的学校只安排一个学期。笔者认为安排两个学期是最理想的,第一学期是初级班,第二学期相应提高。体育舞蹈应当教给学生哪些内容,是每个体育舞蹈任课教师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北京大学体育舞蹈课初级班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体育舞蹈概况、基本知识、技法、社交舞会与礼仪、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等。在实践部分学习华尔兹舞、拉丁伦巴舞等的基础动作、基础步型、初级套路组合;学习普通交谊舞(伦巴、快四、慢三、探戈);以及发展身体素质(腿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的内容。在提高班讲授舞蹈风格、特点与舞蹈技术;讲解体育舞蹈的基本规则和裁判知识。在实践部分学习华尔兹舞、探戈舞、拉丁恰恰恰舞、拉丁牛仔舞、拉丁桑巴舞,以及进行形体与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5]。

天津科技大学开设体育舞蹈课也是两学期。第一学期为初级班,第二学期提高班,各32学时,但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前者有点不同[6]。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大纲也都看出,各校在开设体育舞蹈课时教学内容并未统一。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舞蹈课为一学年的选修;第一学期为初级班水平;第二学期为提高水平;除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外,训练内容以拉丁舞和交谊舞为主。

在舞种的选择与安排上,我们教学中尝试采取把拉丁舞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若按常规把伦巴舞放在第一个,不易进入舞蹈状态,有些学生会中途而退。学校体育舞蹈课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把他们引上喜爱之路。普通交谊舞教学中,我们也把易教、易学的平四作为第一个舞蹈,主要原因也还是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第一位。

在内容上,除了教授各种舞蹈基本技术、讲解基本知识外,我们还注重以下几方面知识的传授:第一、乐理知识的传授。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听不懂音乐根本无法跳好舞蹈。第二、提高舞蹈艺术欣赏水平。体育舞蹈不能简单看成一项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第三、了解体育舞蹈竞赛知识和规则。体育舞蹈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了解竞赛知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看比赛时能更好地欣赏比赛,看得明白;二是有比赛机会时能用上。第四、教会学生舞会礼仪、礼节、礼貌和服装化妆的基本知识。第五、适当教授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气质品德知识。

(二)我院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适应舞蹈需要的准备活动。体育舞蹈课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的、容易使学生兴奋的音乐,教师带领大家踏着节拍跳基本舞步。实践说明,这样的准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快速兴奋起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基本技术和铜牌套路相结合。基本功是体育舞蹈的根基,练舞不练功终生一场空。我国已经获得竞赛冠军的选手去英国拜大师学习,大师还是教基本技术,可见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套路教学和练习,重点落在基本技术学习上。我们认为,铜牌套路是全世界顶级专家们集大成的结果之一,初学者学习应从铜牌套路起始,这符合人们学习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年凡是追求花样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忘记,而踏实练基本技术的学生现在还能跳得很好。

第三,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激发他们要求学习和进步的欲望,感受到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气氛,直观地看到选手和演员穿的舞蹈服装,从服装上区分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有条件时,可采取摄像技术,把教师或学生的舞蹈动作摄下来,反复播放或慢速播放,重点观看动作细节。镜子是学习舞蹈的传统工具,可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第四,注重音乐的讲解,用好音乐。体育舞蹈在教学中音乐和舞步始终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舞步教会以后就要带领学生辨析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节奏和内涵,是课堂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初学时还会有一个现象:慢动作技术能跳出来,一旦要跟音乐一起跳时就跳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只有重复达到一定次数,才会产生肌肉记忆。这是因为慢动作跳舞时是边想边跳,而跟音乐时没有大脑思考的时间,技术要领就做不出来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慢速做10遍,再中速做10遍,最后跟音乐10遍。如果3次跳得都一样说明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

第五,两支舞交叉教学的方法。所谓交叉教法就是,当学生第一支舞掌握了最简单的组合后,便交叉教授第二支舞。这样做可使学生每次课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比如从欢快活泼的恰恰恰转到缓慢抒情的伦巴让人感觉很舒服,再从伦巴转到恰恰恰让人感觉很痛快。

第六,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得快的带领学得慢的,跳得好帮助跳得差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帮人者和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七,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授一个新的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完整地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跳,一般重复20~30遍后,大部分学生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动作稳定为止。最后才是双人合作练习。

第八,教体育舞蹈意在传授一种文化。体育舞蹈不只是技术、技巧,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体育舞蹈,这样一开始就会把体育舞蹈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商业教舞者,避免只教技术不教文化、只带领学生跳舞不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发生。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一舞蹈在不同音乐伴奏下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比如说,恰恰恰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戏耍,活泼而欢快;伦巴则表达了人浪漫而抒情的一面;牛仔舞表现的是人诙谐幽默的一面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懂得,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没有专业的跳得好,但我们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学生,有能力把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

三、我院开设体育舞蹈课后收到的实效

我院在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初步探索,从五个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第一,学生们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明显提高,扭转了前半学期兴趣高后半学期兴趣降低、第一节课跳得兴趣盎然第二节课热情退减的现象。第二,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前是4~6周学会一个舞蹈,现在是2~3周学会一个舞蹈,两次课简单的组合能随着音乐拍子跳,三次课能做到全班同学跳得整齐划一。一个学期的时间,一般就能学习并掌握恰恰恰、伦巴、牛仔三种舞蹈。第三,听音乐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过去是舞步会跳了却听不出音乐节奏;老师起个头会跳,老师不起头就不会跳;用上课时伴奏的音乐会跳,换个伴奏音乐就不会跳了。现在大多数学生听力和音乐感觉都有了很大提高,自己找音乐节奏自己起头,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上升到对音乐内容、音乐情感的理解的高度。第四,学生们的形体得到了修正和美化。由于学生们中学阶段长期伏案读书和做题,身体姿态多少都有些不垂直、不挺拔,甚至有的“三道弯”。通过一段时间体育舞蹈的训练,学生们的形体明显得到了改善,人挺拔了,有的学生说感觉我就像长高了,有了这样的自信,精神面貌明显与以前大不相同,形成了良性循环。第五,在今年中国国际标准舞第十一届“院校杯”公开赛上,我院参赛队员战胜众多强手,获得集体舞业余组第三名和普通高校组恰恰恰舞进入半决赛的成绩。这不仅说明我们学生拉丁舞的基本技术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认同,同时也说明我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基本成功。

从我院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到确定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初步体会看,体育舞蹈课程应当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让体育舞蹈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自觉锻炼身体的喜爱项目,而且成为他们走出校门后终身锻炼的喜爱项目。我们还将在适当的时机组建体育舞蹈俱乐部,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为推广体育舞蹈这一新型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清澍,陈瑞璋,伏宇军编著.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沈文喜.南京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p32~36.

[3]李梅.北京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开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6.p21~28.

[4]蒋微,贾宝剑.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p1414~1415.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一)舞蹈教育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种类

在我国的高校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校园文化的丰富性,从而使得校园文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引入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种类,可以让一些喜爱舞蹈的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进行人体艺术的开发,发挥他们的审美潜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的和谐氛围

舞蹈教育作为人文艺术的一种,不仅能够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而且对人们的情感能够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舞蹈的优美动作和音乐所感染,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当学生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注重自我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加注重个性品质的充分发挥。同时,学生通过舞蹈这种“情感语言”与他人进行友好地交流,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了解,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舞蹈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高等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舞蹈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舞蹈教育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首先,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以二课堂的形式开展为主,只是简单的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忽略了舞蹈欣赏的环节。应以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次,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拥有舞蹈教室供学生进行练习,但是还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舞蹈教室,而且还缺乏一些服装和道具;再次,教师的学历结构有待优化,大部分的教师只有中专或者大专学历,高等学历的教师比较少;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很容易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方式学习下去,降低舞蹈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优化舞蹈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重视舞蹈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舞蹈教育的优化,首先需要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全面认识舞蹈教育,舞蹈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舞蹈教育的认识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次,重视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基础上,需要重视舞蹈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创造更好的条件发挥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舞蹈教育的教学目标

舞蹈教育不仅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必须要明确其教学目标,才能够促进其完善和发展。例如:舞蹈教育不仅仅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从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和教育的美好,从而提高自我修养。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舞蹈,针对不同的舞蹈其教学目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更加细化不同舞蹈种类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不断丰富舞蹈教育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地挖掘舞蹈教育的内在潜力,从而使得舞蹈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其新颖、丰富、充实的教育内容,不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丰富舞蹈教育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设置舞蹈赏析课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活动中心观看舞蹈表演,或者将经典的舞蹈片段播放给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第二,设置舞蹈课程的实践环节,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必须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舞蹈教育的课堂效率;第三,促进高校之间的舞蹈交流,高校之间可以通过举行联谊、友谊赛或者其他活动等形式,让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四)坚持将舞蹈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需要将舞蹈教育与高校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例如:对于旅游类和管理类的学生来讲,其形体形象对于以后的就业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教育,不仅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身型,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气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在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育课程的教学。

(五)建立舞蹈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舞蹈教育是否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对舞蹈教育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对舞蹈教育做出科学的评价。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能够从多个方面对舞蹈教育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同时,需要及时地反馈对舞蹈教育的评价内容,使得舞蹈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地对舞蹈教育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将来是以幼儿为教育对象及服务对象,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进行教学,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特殊性。所以高师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于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舞蹈基础差、底子薄,对舞蹈的感知理解能力差,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所以,如何切实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完成教学目标,成为舞蹈教学的关键。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教材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影响着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教材是学习的理论依据,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学校在对舞蹈教材的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便是有所选择,大多数教材也是没有办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发挥出有效的作用的,这也就导致了有的学校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干脆就不用教材,直接由舞蹈教师自己自由发挥这样既没有教材又没有教学大纲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的。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舞蹈教育主要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幼儿舞蹈创编能力,跟专业的舞蹈表演课程更不可相提并论。然而现在一部分舞蹈老师没有根据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来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和内容,而是用舞蹈专业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幼儿教师,导致学前专业学生出现了只是对舞蹈进行简单的模仿,对舞蹈的理解以及舞蹈的创编的能力的缺乏。

(三)教学过程机械,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学过程机械,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知识简单的机械模仿,在幼儿园实践中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幼儿舞蹈教育的开展。

(四)评价方法缺乏多元化

现在高师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第一,课程评价的主体单一,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只有教师评价学生,而少了学生自身的评价,剥夺了课堂学生的参与地位,不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第二,课程评价内容过于单一,主要把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适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教材之前,基训、民族民间舞蹈选择影响大普及广、经典性的舞蹈组合,适合学前专业学生发展以及应用的舞蹈教材;儿童舞蹈的应选择注重实践性以便将来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例如,北京舞蹈学院的《中国舞考级》教材,舞蹈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舞蹈形象活泼、可爱。教材有示范又有表演,再加上音乐都采用幼儿歌曲,朗朗上口,易被幼儿所接受;幼儿舞蹈的创编更应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

(二)制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育目标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遵循这些特点。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将来可以灵活的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所学的舞蹈知识进行舞蹈教学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由于舞蹈教学最终的受益对象是幼儿,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更要考虑幼儿的特点,以便将来这些幼儿教师从事舞蹈教学时更好地进行实践和创新。因此,教学目标应以重视基训教学、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儿童舞蹈的学习以及幼儿舞蹈的创编。

(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承这一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只是教师简单的机械传授,学生模仿的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这种注入式教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主体性,缺乏创新精神,容易造成学完就忘,下课也不进行练习,以至于到最后没有一点收获,无法在今后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实践。因此,便丧失了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意义。为了打破这种单方面的注入式教学,应该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改革。教师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感兴趣、实践性强的内容,注重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

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熟练灵活的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所学的舞蹈知识与技能对幼儿进行美育,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的运用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有在都懂得这些舞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才能更好的进行舞蹈教学方面的各种实践,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舞蹈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对将来幼儿舞蹈教学有指导作用的方法与技巧。例如,教授一些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的舞蹈游戏,注重舞蹈的游戏性,加强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以便学前专业学生将来可以在幼儿园更好的实践和应用。

3.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一些表面的东西,如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应该在学习这些基础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东西,如人文性的舞蹈素养,对提升学生的对舞蹈的理解、气质和整体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出“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的基本理念。舞蹈的人文性,是指舞蹈的内容、形式、风格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方面。强调舞蹈课程少一些舞蹈技能方面的内容,降低舞蹈难度,补充舞蹈文化知识背景,把技能方面的知识内容放到打的文化知识背景下,建立舞蹈动作与舞蹈内涵、文化背景之间的本质联系,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通过对少数民族的背景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动作的要领,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民族民间舞蹈。

4.教学从忽视教学方法转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是教学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展形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维族舞蹈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维族的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图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情境中,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二是因材施教法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教育。对舞蹈能力相对较高的同学可以设当增加学习的难度,对能力较差的同学要积极鼓励,提出适合的能力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小组的办法,,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舞蹈能力较高的同学和一些对舞蹈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在教学中营造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小组内、小组间相互观摩学习,老师给与指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三是指导实践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创编舞蹈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创编,教师要对其成果进行指导和反馈。以便将来学生可以在幼儿园教学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舞蹈教学。

(四)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示范艺术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示范艺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起到鼓舞、动员作用,使学生感到跃跃欲试,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名称、严格的路线和技术动作要求,教师示范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动作示范规范、优美程度越高,则表演的艺术性越强,感染力也越强,教学效果也越好。体育舞蹈教师本人的良好形象示范(包括仪表、体态、谈吐、爱好、衣着等等),如同语言渗透思想的过程,对学生的审美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和外化。

2讲解艺术

讲解是一门艺术,而语言则是完成这门艺术的主要手段。语言讲解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语言讲解是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凡是追求教学艺术的教师都十分重视研究和掌握语言讲解艺术,并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巧妙地运用,把课上得健康、活泼、有趣,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讲解时语言必须清明简练、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要掌握体育舞蹈的语言讲解艺术,除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学的艺术

(1)学法诱导艺术。教学艺术具有明确的诱导性,它要面对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艺术是为了学生学习而施展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本领,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表见解、表演示范的时间和空间,善于营造有利于个性张扬的氛围。围经常安排优秀学生和有进步学生的表演示范,把课堂自觉营造出现场表演会的热烈场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表演中得到认可,此举必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个性的发展。(2)学习兴趣培养艺术。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得到满足,往往可以体现到内心的愉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了兴趣,自然就能积极主动地坚持锻炼,教师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交往联系、取得成就、审美感受、期待影响、生理需要、兴趣爱好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多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形成稳定的内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舞蹈学习、锻炼的动力。

4结论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那么,无论做这件事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他都乐意付出自己的辛苦和汗水去完成。反之,则亦然。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兴趣是人们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意向。其必要前提是由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取向所决定的。兴趣的产生源于以下两种,一种是个人喜好使然,自身对某种事物表现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主观倾向,为之而持有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情绪和态度;抱有这种积极的兴趣态度而获得的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第二种是由外界通过引导产生的,它是结合外界的客观条件加之引导者根据受教育对象所要接触到的领域,进行一定的筛选、提炼后,采用这些相关的条件进行条件反射,使受教育者达到对该事物的了解、认识、熟知,进而对相关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步步升级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学生因兴趣而乐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了认知和能力的双重提高。

二、提高生源素质,打好教学基础

对于学习舞蹈课程来讲,来自普通初中毕业班的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大,肢体条件不占优势,但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好。由于在初中课程中舞蹈课程是副课,学校通常不聘用专职舞蹈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专业的舞蹈训练。众人皆知,生源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拥有上等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合理地提高生源素质水平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竞争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生源的专业素质水平呢?首先,通过合理地选定中考专业测试项目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值比例,综合全面地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可塑性,来引导考生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适当地调整文化课程中考分数线。如果保证不了专业技能课的质量,从专业的角度上讲其教育是失败的。这就需要入校专业测试要严格把关,且公平、公正,真正做到择优录取,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好的生源保证。第三,多创办几个“培训基地”,创出品牌。与初中学校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进行初一入学专业选拔测试,定期专业课程辅导。利用本专业全面的教学条件等优势,举办各类中、长期辅导、培训班。这样,共同推动广大考生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

三、依据《教学大纲》,规划好相应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舞蹈学校的专业训练大大不同。学前教育是面对3-6岁幼儿施教,其针对性要强,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基础专业训练,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筛择,必须兼顾学生的年龄、生理以及心理三方面的因素,舞蹈学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突出实践能力,但应当适度地降低技术难度,最大限度地贴近就业岗位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掌握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等素材,强化对幼儿歌舞、舞蹈动作的表演和幼儿舞蹈创编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不同舞蹈语汇、组合、作品的学习和积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实际编创幼儿舞蹈的能力,学生才能大胆的发挥想象力,创编出优秀的、独特的幼儿舞蹈作品,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依据《教学大纲》突出针对性和方向性。例如,在第一学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仅进行基本功各部分内容的训练,而且还要掌握不同风格、多种种类的舞蹈组合,要对现有的舞蹈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同时,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地选择合适的教材。在基训过程中强调学生腿部的直、绷、外、开以及灵活性和稳定性为首位,而对学生腰、胯的软开度和技术技巧为次要地位,遵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和类别,明确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利用舞蹈课程专业术语学习并记录舞蹈,一切在依据《幼儿园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适时地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幼儿舞蹈的编、创、排、演。经过教学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舞蹈的专业知识,训练了肢体,同时全面地接触到了不同舞种、风格,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第二学年的教学内容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授课教师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要进行必要的筛选。要本着易于教授、易于掌握、易于操练的原则来选择。例如,藏族舞蹈的踢踏组合和弦子组合,蒙古族舞蹈的硬腕组合和柔臂组合,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手位组合和三步一抬组合等,同时还包括幼儿舞蹈动作、舞步、幼儿舞蹈歌舞表演等。这些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学生不但解放了肢体,提高了肢体表演能力,并且掌握了丰富的舞蹈素材,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四、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条件,调整舞蹈训练中技术技巧的难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来源是普通初中毕业的学生,与专业舞蹈院校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舞蹈层次差距较大,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势必造成不好的结果。面对学生舞蹈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一方面,教师要带动能力强的同学们积极大胆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能力较弱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当中,帮助她们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适时地调整、降低舞蹈技术技巧的难度系数,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处在青春期的这一生理特点,肢体发育基本完成,肢体柔韧性较差,控制能力较弱,而且实际授课时间较少的特点,我认为舞蹈课程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可以相对缩减,降低软开度、弹跳训练的难度,增加幼儿舞蹈动作的学习,回避学生跳、转、翻训练中生理因素的局限,在基本功练习中尝试现代舞的训练方式和方法,通过对全身各个部位关节训练作为立足点,配合简单、易学的动作、元素学习,从分解到组合,从单一到复杂,充分地训练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五、以情带动,结合民间小故事,民歌表演等知识进行创作教学

舞蹈是情感的产物,以情带动、情动交融才可以营造出舞蹈语汇独有的风情与内涵。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双管齐下,既教舞蹈又寄情,不光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把握准确的风格特色,还要把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便学生摆脱机械麻木的技巧重复,从而真正投入到舞蹈背景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中去,展现出血肉丰满的舞蹈动作形象。在舞蹈课堂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一些民间故事以及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引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注意发挥“情”的作用,利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民歌渲染等方式启发学生,或采用分组观摩练习,唱跳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优势“以声带情,以情促舞”,学生们自唱自跳,手舞足蹈,增加自娱自乐的气氛,压力减轻了,舞蹈动作的印象反而加深了,以达到“舞以尽情”的目的。

六、强化社会实践,提高教育能力

这项教学工作主要安排在第五学期。对学生而言,就是要步入工作岗位,真正与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验证自身在专业素质上存在哪些不足,心灵上与幼儿有多大距离?还要不断地学习前辈、同行的丰富经验,倾听幼儿的心声,贴近他们的兴趣取向。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进入课堂,在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教育见习、实习是检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手段,教师要系统地给学生讲授相关教学经验、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每一环节,给她们提出意见,帮助学生快速成长,让学生经得住千锤百炼,养成一种扎实的工作作风,向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七、结语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情感教育;方式分析

在中职学校中,舞蹈作为一种美学教育,必须要有情感的渗透,有了情感的舞蹈才会更具魅力,情感便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创新和丰富情感教学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中职舞蹈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功底和表现能力。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当前比较重要的几种情感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中职舞蹈教学中,影响情感教育的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中职舞蹈情感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状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分别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环境。在实际的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具备充沛情感的主体,而舞蹈就是搭建他们情感桥梁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渐渐将彼此的情感交融为一体。

二、如何创新与优化中职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舞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学的方向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舞蹈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自己的舞蹈教学与中职学生的生理特点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要不断创先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树立起多维度的舞蹈教学观念,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生理素质,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表达和展现的空间,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力量,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份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二)借助情感教学,树立榜样形象

对于一名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最重要对象就是自己的舞蹈老师,所以,舞蹈老师必须要为学生们树立起榜样,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通常情况下,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舞蹈的学生,一般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功底,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舞蹈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确保课前准备的充足性与课上表达的精确性,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原来自己与教师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有他们需要努力学习的东西,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一种非常鼓舞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三)情感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1.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互动频率。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明白自己的教学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在舞蹈课上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谨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学习和感受为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制定学习方案。2.充分发挥情感的催化剂作用。情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其中却包含着非常强大的潜在力量,舞蹈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应用情感这一学习的催化剂,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此之外,舞蹈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正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始终保持一种积极面对的勇敢态度。3.充分发挥眼神与语言的作用。第一,眼神。俗语有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所传递出来的感情是最真挚,也是最不可替代的,舞蹈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眼神的作用,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里,我要提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学会适时适当地使用消极的眼神,一旦学生犯了错或者出现了问题,教师必须要学会用眼神进行示意,让学生们自行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在无形中去改正,这种方式要比直言不讳的批评教育,效果更加理想。第二,语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是舞蹈教师必须要借助的一项教学工具,舞蹈教师需要努力做到的是,对语言、语音、语气以及语调的准确拿捏,要学会应用最科学最有力量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既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情感的诠释方式,舞蹈是对人体动作的美化与加工,其与舞者的情感浑然一体,一段成功的舞蹈,其不仅仅有着精湛的舞蹈技巧,同时也能够真正展现出人类的丰富且多元化的情感,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优秀舞者的沃土,必须要高质量地完成好这份教学重任。

参考文献:

[1]关宇.运用情感教育法,中职舞蹈教学充盈活力[J].教育艺术,2016,(10):45.

[2]赵雪荣.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4):150-151.

[3]彭莲军.融入情感,让中职舞蹈教学活力四射[J].中华少年,2016(25).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协调感觉持续发展

舞蹈是以人们的内在生命力去表现人体的动作、节奏、韵律的一种综合艺术,它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作为传达人的真情实感的物质载体,离不开人类的生命,关注着生命的存在,并体现着生命存在的感受。舞蹈不仅具有自娱自乐、直抒胸臆、交流情感、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够了解社会、教化育人,丰富思维、活跃想象,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普通高校中,也纷纷增加了舞蹈专业的设置,把舞蹈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这充分说明了舞蹈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一、培养兴趣是舞蹈教育的重要动力

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意引人入胜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些精辟的论述都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培养大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他们的潜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改革家魏书先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在舞蹈教学当中,使用正确新颖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舞蹈课的内容发生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的负担,效果必然会降低。因此,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舞蹈艺术人才。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成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在舞蹈教学当中,老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利用各种积极的教学手段,把兴趣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观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应及时注意鼓励学生每一次舞蹈创作的成功,给予学生成绩的充分肯定,让学生拥有成就感,提高和激发学生们对舞蹈教育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生们对舞蹈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接受舞蹈基本技能的过程当中,结合舞蹈实践达到逐步掌握舞蹈理论的目的,提高大家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舞蹈感觉是通向专业的能力钥匙

我们通常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舞蹈动作都会有不同的评价,认为这个学生的舞感不错,那个学生的舞感一般。舞感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即指学生对舞蹈动作表现时的感觉。在这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也就是说,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可以相互作用,弱的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强的刺激会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性。其适应现象是感受性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确切地讲,舞蹈感觉指的是学生本身的感觉,而并非是老师的感觉,这是因为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任何一个舞蹈老师所教授的舞蹈作品,都是通过学生们的接受程度来反映和体现的,是他们对舞蹈理解所呈现出来的具有传情达意的实实在在之感觉。每一个学生对舞蹈都有感觉,这就是舞蹈感觉,这也是舞蹈艺术的特点。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表现。简而言之,舞蹈感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一是学生的艺术天赋,二是老师的精心培育。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必须是经过艺术想象虚构的“物质世界”作用于学生的一定感官所引起。因此,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长期的舞蹈教学实践中日积月累完成的。舞蹈感觉有时好像摸得着,有时又好像摸不着,要让学生认识到产生舞蹈感觉需要的身心机能,认识到构成舞蹈感觉需要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学生们需要把握的主观感觉、自我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与良好的综合感觉,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舞蹈感觉的灵魂和精髓,包括心理学所讲的心理素质如气质、性格、观念、自信心等诸多因素。所以,笔者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寻找和体会舞蹈感觉时,喜欢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四个小天鹅的精彩舞蹈片断为例,以他们天真、活泼、调皮、快乐为突出特点。通过羽毛洁白,体态轻盈,舞姿优雅,美轮美奂和如诗似画般的小天鹅们的舞蹈技巧,突出表现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轻、准、稳、美等基本特征,诠释传统芭蕾舞所有的独特韵味。使学生们在欣赏到芭蕾外在美和内涵美的同时,从舞蹈感觉方面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在艺术修养方面不断感悟和提高。又如,在教学中,将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由浅入深地认真研讨,通过一边观看影像一边讲解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在欣赏她的灵肉交融,她的婀娜多姿,她的柔情似水,她的恣意狂放,她的缠绵悱恻,以及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饱含了生命原本的自然、健康、豁达、美丽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丰富的舞蹈语汇里,寻找着舞蹈感觉的真谛。

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首先,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就是指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是最根本的关键问题。其次,我们要对发展有一个深刻的科学认识。什么叫发展呢?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发展就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事物运动,而是向前的、向上的、推陈出新的、发展变化的,保持一定速度的运动。也就是说,发展是指事物由大到小、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由落后到先进的运动变化过程。当然,发展也有快、有慢,有片面的、有全面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转第77页)(接第57页)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总理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成就大业,人才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为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以,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为人本,把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探究知识协调发展的能力,必须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古人云:“心地要宽平,识见要卓越,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是四者,可以言学矣。”(明·陈献章《与贺黄门书》)其意是在于强调,作为学生心胸要宽坦,见识要卓越,格局要宏大,做事要诚笃。而要使学生能够胸中元自有丘壑般地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其舞蹈理论、艺术境界和学识修养,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在舞蹈教学中,笔者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言其志的诗,咏其声的歌,动其容的舞蹈融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形式对舞蹈理论进行诠释和延伸。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倡导者、激励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授舞蹈作品分析这一环节时,笔者时常是通过对舞蹈作品整体动作的示范,使学生对新的舞蹈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感知。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参与自主创作舞蹈动作的设计,经过仔细地研究探讨后,由大家说出哪些动物最能准确地表达舞蹈词汇,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闯、敢做的热情。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专业知识得到丰富,主动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顺木之天性,激情启疑使之乐学。”老师在施教过程中的每一个舞蹈的动作,每一个赞许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肯定的话语,都关系到学生们对舞蹈的领会和感觉,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从事舞蹈教育的老师,要想具备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常规教学中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必须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要循序渐进,协调良好的舞蹈感觉要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要有持续性。并且,要利用舞蹈形象直观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等特点及各种美的因素,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地再现舞蹈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以人为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

[2]杨仲华.温立伟著.《舞蹈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

[3]资华筠著.《舞蹈艺术欣赏:黛尔勃西荷拉遐想》。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1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1.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来自的6个大区,城市学生比例较小。年龄在16—22岁之间,藏族占了90%以上,也有个别的汉族学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张口就能唱,伸手就能跳,那来自雪域的天籁之声和让人激情澎湃的高原之舞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尤其是“锅庄舞”,这是个人民几乎人人会跳的集体舞,也是学生最爱跳的舞种。“锅庄舞”是人们茶余饭后或是聚会节庆时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一般节奏欢快悠扬,跳舞时,人们围成圆圈,根据不同的音乐段落跳出不同的动作。每当节奏欢快的锅庄音乐响起,学生们带着吆喝,围成大圈,边跳边走,动作整齐,情绪高涨,极具民族风情的表演着实让我这个内地的舞蹈老师欣喜不已。在舞蹈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在很多方面和内地学生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内地女生班的同学对古典舞的学习很感兴趣,细腻委婉的韵味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而的同学则更加喜欢节奏欢快的音乐和热情奔放的舞蹈,比如藏族的踢踏舞、蒙古舞、街舞等,这和民族豪放粗犷的性格有关。在舞蹈的表现力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与内地同学相比较,学生显得更含蓄、更羞涩,往往要在老师不停地调动和激发下才能在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2.舞蹈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能歌善舞”,不过我也发现了“善舞”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比较擅长,然而随着舞蹈课程的开展,我发现学生的舞蹈学习,并不得心应手,尤其是芭蕾组合训练,和汉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无论是动作的规范性,模仿能力及音乐的理解能力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经过调查了解,同学们擅长的“锅庄舞”很多都是跟着自己的家人一起跳着学会的。几乎没有学生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一些同学的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述的反映慢,接受能力较弱,呈现出舞蹈学习的能力较弱。在加上芭蕾组合及汉族民间舞等与舞蹈完全不同的动作韵律和舞蹈风格,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

3.学生个体差异

同学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在个体之间也有着较强的差异性。主要反应在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上。我发现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大,有的甚至相差6—7岁,来自城市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学习比较主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比较积极,而偏远地区的同学则更显羞涩,不太敢于表现自己,学习新动作也较慢一些。诸多差异性的存在,让我们无论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考虑。考虑到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差异,我降低软开度训练的要求。同学韧带普遍比较硬,课堂上同样强度的腰、腿、胯的软度训练,在班学生的身上效果甚微。考虑到课时紧张以及将来的职业需要,我觉得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软开度的训练上。所以降低学生软开度的要求,但要强调开肩的的训练,为学生提拔身姿的形成提供条件。考虑到学生的喜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民族民间舞的学习重点放在藏舞和蒙古舞上。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两个舞种的学习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对于自己民族的舞蹈的系统学习,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一个中等难度的民舞组合要推3—4个学时,复习巩固需要2—3个学时,这样一个学期也只能推进4个左右的组合,几乎只是一个舞种的内容,因此我的课程安排做了一个合理分配:藏族舞蹈、蒙族舞蹈、汉族民间舞各一个学期完成,维族和傣族做为简单了解一个学期内完成,幼儿舞蹈一个学期完成。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做到重难点部分多示范,边示范边做更加细致的讲解,加强练习的次数,逐步提高要求,用“小台阶、分步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习得和掌握。

二、突出专业,体现实用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关键。所以,学前中职舞蹈课程也应该体现实用二字。因此无论是舞蹈的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创作舞蹈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和幼儿舞蹈的实际。

1.加强幼儿舞蹈的学习内容

在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在每个民族民间舞之后都选择一个小的该民族的儿童舞让学生去学习,比如藏族儿童舞《拾青稞》、维族儿童舞《娃哈哈》、蒙族儿童舞《小骑兵》、傣族儿童舞《金孔雀,慢慢飞》、汉族儿童舞《拾豆豆》等。一方面巩固对该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动作、动律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不断地让学生熟悉幼儿舞蹈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方法,为后面的幼儿舞蹈系统学习做准备。

2.选编幼儿园艺术教材当中的舞蹈内容,做为学生课堂创编的作业

为了更加联系实际,体现实用性,我从购回全套幼儿园教材,并选择其中《艺术》教材中的“舞蹈”内容做为学生的创编练习作业,并且在小组创编汇报后加以点评,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接地气”,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3.舞蹈学习,从操场到舞台

舞蹈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幼师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我们利用各种节庆,竞赛,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同学们从一开始的只会在操场上跳锅庄到后来能够自己编排出精彩的舞蹈节目在舞台上展示,甚至还进行了歌舞专场汇报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舞蹈能力在不断增加,同时组织策划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无疑对他们的将来的工作是个有益的锻炼。

三、贯穿情感,寓教于情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的舞蹈是苍白的。因此在整个舞蹈教学中,我始终强调情感的投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比如,在软开度练习时,我鼓励学生们克服身体的痛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藏舞的学习中,我又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情感。在教授汉族民间舞时,让学生在音乐舞蹈中体会汉民族文化的优雅和丰富,培养学生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学儿童舞时,让学生感受天真快乐的童心,培养热爱儿童的专业思想。同时,在对于学前中职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学生对于内地的学习环境和老师都是陌生的,师生间良好情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学习生活,有助于课堂上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1、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普通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培训,其舞蹈基本功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已经成年,身体的肌肉能力、软开度和柔韧性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同时很多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差,给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教学的对象水平不一致,在体育舞蹈教学后的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别。

2、学生参与意识淡薄。体育舞蹈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同时上课过程中有一定的舞蹈强度,较为辛苦,同时对于学生的升学毕业没有太多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学生没有太高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与之期望不相符合时,将会大大降低其参与的热情,无法发挥其自主的学习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基本素质教学中,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同时学生自身条件不一,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就会产生厌倦、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消极应对体育舞蹈教学课程。

3、教学课程时间少。高职院校的学制为3年制,在体育舞蹈课程的安排上,时间较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的认识,同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是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的重点问题。一般高职院校中,体育舞蹈教学主要以实用性和全面性为准则,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体育舞蹈相关信息,因此并没有过度地追求体育舞蹈教学的深度以及细致程度,一般学生在学习后仅仅停留在基础状态,并没有达到很高的体育舞蹈学习水平。

4、学校领导对体育舞蹈教学缺乏重视程度。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在学生培养上仅仅注重技术的培养,专注于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和提升,单一的进行专业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于体育舞蹈这种体育锻炼和艺术审美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内容,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在强大的就业率的压制下,更多的领导注重与学生专业技能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对体育舞蹈的课程时间做压缩,减少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投入,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上,从而也导致学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上失去重视程度。

5、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观念滞后。体育舞蹈在我国教学中一般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一般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只是片面的强调个别体育能力技艺的学习,教学内容一般涉及到球类运动的基本动作规范,然后考核中针对个别动作做考核。而体育舞蹈教学可能全年仅一个舞蹈的教授,甚至3年学制后也仅仅有一个舞蹈课程的教授,学习的舞蹈内容也较为滞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热情,整体的体育舞蹈教学还处于较传统的状态中。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真正的实用性。

二、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策略

1、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让其充分满足社会的实用性需求,其中体育舞蹈的培养实质上不仅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也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进一步。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区别。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为主的目标来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课程安排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新的舞蹈技艺、新的方法与理念。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标,对课程整改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课程安排的实用性,从而满足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处理好体育舞蹈教学全面与精华比例关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实用性的精华课程安排,避免一刀切的全面灌输,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参与热情高,同时实用性强的体育舞蹈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现状,在教授课程上开发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2、教学方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技术的升级已经应用到各项课程中,而舞蹈教学的手段应该跟随时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在艺术鉴赏等教材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懂得实习剧目,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影像展示设备运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赏析到全球的优秀舞蹈作品,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进行小结时,还可以针对经典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学生对其动作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名称、规格与要领的表达,同时对于动作容易发生的错误与纠正的办法进行自我分析。这种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3、加强教学实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艺术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行节目的自行编排,然后加入教师针对性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艺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实践、观摩、学习等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实习力度,将学生的舞蹈教学成果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操作锻炼。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班级、小组、学校之间的展开合作,来加强舞蹈学习的提升和实用性。当然合作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4、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吸纳具有创新新观念,与学生有较好的相处能力的教师,懂得针对学生需求和喜好进行课程设置,让体育舞蹈教学课程充满活跃性,减少学生消极参与的状况。让课程教学与时俱进,让传统精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摆脱传统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学习,让课程内容更多丰富化,多元化,更适合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有一定学生教学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教学课程更加生动的展现,懂得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了解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定期还需要对教师的舞蹈能力做考核,特别是教师对当代舞蹈发展特点和技艺的吸纳,不可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停止在老旧传统的内容中,应该积极吸纳新技艺、新理念,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控学生特点,能够领导学生开展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的舞蹈活动,开发教师与学生舞蹈技艺的结合,提升优质舞蹈学生的教学成果。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具备更新的舞蹈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舞蹈老师的考评制度也应该日趋完善,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努力发挥教师能力提升的能动性。对于优秀教师经验应该充分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之间教学经验的合作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