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财务管理转型;必要性;转型途径

将新型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转型工作有机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途径。结合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不难看出,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所以主动迎接来自数字化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变化,也就成为加快企业变革速度的重要支撑,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在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下,始终紧跟时展步伐,并充分结合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情况,实现科学有效的财务转型。

一、数字经济基本概述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其实就是指将数字化信息以及由此衍生的知识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主要载体,之后通过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企业的科技化与数字化水平,进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二)数字经济的显著特点

1.高度流动性数字经济是高新技术下的产物,以无形资产的增加为主要表现。因此,大多数从事数字经济的工作者一般都需要通过不断积累与开发无形资产来体现,进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其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经济从业者也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技术完成跨区域或跨境的商业活动,体现出数字经济用户所具有的较强流动性。2.对数据具有高度依赖性数据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层次与水平。我国传统型企业积累资产的主要方式大多依靠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这导致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限制,但是随着数字经济在社会范围内的不断拓展,依靠高科技技术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型资产类型。3.多层面的商业模式数字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商业范围,更有助于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不同层面的商业模式。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商业发展的固定范畴,进而也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多层面商业模式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

二、数字经济时代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一)财务管理模式改变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管理模式自身所具有的滞后性,导致许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经济事项都得不到及时的反映和处理;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事务与财务之间泾渭分明,从而加剧的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频率,不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准确、高效的企业信息内容。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数据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有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衰落。因此,为了进一步迎合企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需要,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同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各项资源要素,确保为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

(二)财务管理任务改变的需要

面对新的企业发展要求和目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和升级,确保部门内部的各项职能都可以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作用;结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切实目标和发展实况,加快业财融合的整体速度,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使财务管理工作与现代科技技术有机结合,根据工作实际需求构建起财务部门内部的服务共享平台。简而言之,将数字化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不仅迎合了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与创造活力。

(三)财务管理价值改变的需要

在高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数据已经不仅仅代表简单的数据内容,其中蕴含的甚至是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因此,传统的财务管理价值理念已经不再符合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相关负责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扭转工作人员们的传统价值理念。对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人员们的财务管理价值理念,不仅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发展情况的正确认知,还需要通过参加定期培训活动,提高员工整体的决策与管理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在后期工作过程中合理地规划各项工作内容,并做到有效的规避与解决财务风险问题。

三、基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转型途径

(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1.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严格划分了财务与事务之间的界限,这导致部分财务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实施效率。对此,如果可以将财务共享服务理念融入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那么不仅可以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重新规划,还能够通过将大量同类或重复性的工作内容进行统一整理的方式,实现更加优质的管理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利用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管理工作所需的原有成本,还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失误次数,最终帮助企业建立起一种更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2.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1)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财务共享其实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此来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效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工作内容的层次分化也较为明显,如果采取统一的管理措施,虽然能够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是无疑会浪费大量管理资源。因此,利用财务共享模式不仅可以使大量基础性业务工作变得更加简化、规范与集中,还能通过不断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而减少有关人力与物力方面的消耗,从而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除此之外,分工管理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并大幅度减少管理过程中失误问题的发生次数。(2)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模式强化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加快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发展速度,在确保业务管理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业务运营的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便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以及管理资源投放于其他领域,进而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其他各项核心业务之间的联系,并为企业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建立健全业财融合体系

1.业财融合的概念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经验之间实现有机结合,是推动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业财融合其实就是将企业内部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将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作为根本目的,利用信息化和科技化手段,将财务管理工作融入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确保企业业务、财务工作以及信息交流之间的完美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业务共享模式,更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而更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的管理信息,也为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2.业财融合的优势(1)是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抓手。为了更好地迎合企业发展的现代化需求,加快财务转型工作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伴随着财务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企业内部必须结合财务管理现状以及企业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备的财务业务管理机制,确保财务转型工作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业财融合还能够从资源配置等方面为财务转型工作提供更加规范与标准的支持,进而从根本上确保财务转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实现价值。首先,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选择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优化资源作为资源配置的首要目的。通过业财融合可以基本实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运营成本的基本走向,并通过教育或培训的方式,帮助全体员工树立起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最后将新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落到实处,那么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运营的整体成本,还可以在确保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其次,企业资金的风险性、发展性以及稳定性,都与企业的整体价值息息相关。因此,相关负责人必须结合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现状,科学的研究并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企业的应有价值。3.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1)大数据为基础实施资源配置。首先,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必须结合企业内部不同单位部门的实际需要,分设具体的发展以及价值提升目标,以此来实现优化管理的目的。其次,以企业内部实时监测的大数据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根据动态信息合理分配资源,并对配置结果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避免由于配置失误而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2)打造“互联网+”财务管理平台。首先,结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数据建立起科学的数据共享平台,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结算平台与数据平台之间的良好协作,这样便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服务类型。其次,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经营领域以及新型发展领域采取专门的管控措施,通过对重点及新型业务运营的监督与管理,以此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财务转型工作成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项目,所以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企业内部财务转型的速度,并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便成为各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05-11.

[2]黄世忠.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启示[J].财会月刊,2020(07):3-8.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管理转型;制造企业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5],具有万物互联化、知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特征[6]。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了GDP增长,数据资源成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仍存许多问题。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较弱,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根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现代制造业应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本质特征即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数字化[14],企业需对数字化工作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管控,利用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因此加速高新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融合迫在眉睫,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4]。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要素

为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国制造企业全力推进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更加趋于网格模式,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转型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产品创新等环节的应用进行[8]。这样企业就能改善客户体验、创新价值主张、提升组织效能。基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结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特点,企业管理转型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快速的合作和交流的渠道,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供应链管理转型是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为基础,以最低的整体成本满足客户的同时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二是生产与研发,关键在于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客户管理关系中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体系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均应有相应的改善。三是客户关系管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关键。数据信息对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关系等起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协调,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同时业务流程重组不断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创新,则是对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证[15]。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化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支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链接、索引和交互等问题,实现了供应链不同环节的有机联合,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对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横向一体化、物流系统数字化等方面。第一,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的支持。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管理体系,搭建好信息供应链管理平台,以确保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1]。第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资源整合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控制。数字经济时代横向一体化成为主导,企业只需抓住产品方向和市场这两个重点,及时整合外部资源响应市场即可。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完整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链条,链条上所有节点的企业都需同步、协调。因此供应链横向一体化程度也是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交错,物流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数字化程度对企业交易的完成度有重要影响。企业需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建立适配的物流系统,使全范围、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能够实现纵深化的管理和协调。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等也发生变化。第一,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客户管理关系中实施的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变化,单一批量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企业的生产需适合于定制化产品的模块制造,生产模式逐渐柔性化。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企业的搜索、复制、溯源以及认证等相关成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模式优化中去[8]。第二,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用户识别、敏捷学习、迭代试错成为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重要能力[13]。迭代创新模式增加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样性,也降低了资源禀赋约束[12]。迭代化的生产节奏有利于企业及时地适应供需两端的需求与发展,更加精确地感知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第三,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数字经济发展过程是全生态协力共进的发展,创新不只是部门内部的创新,更是整个生态的协力共进。企业需要不断综合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发掘跨界创新潜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凸显核心竞争力,拥有更多的选择、更稳定的系统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2]。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业务流程中一项完整的工作会交交由不同的部门依次进行,信息传递路线较长,信息失真概率更大,导致组织内各部门交流、协调较为缓慢,生产效率与决策准确率较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涉及到组织结构和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第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具有复杂化、集权化等特征[3]。组织结构为适应精细化分工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等,逐渐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为了与业务流程相适配平台型经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16]。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企业环境快速变化、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创新多元化,网格制相对于科层制更具优势,也是数据驱动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规则和权力两方面。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行动者规则,行动依据不再是科层制中稳定的公式规则系统,而是由原来的经验规则变为数据规则,数据、信息技术、知识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以数据信息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的规则体系[10]。开放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和无边界的生态圈管理模式使得权力趋于分散,变得更加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一组织内的不同层级之间信息高度透明,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权力越来越小,拥有大数据信息的大型平台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成为权力集中地。第二,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决策质量和速度、简化管理流程[7]。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支撑主要是作为流程再造规划管理工具从整体把握项目的规划、进度、预算、评估等;作为成本分析工具分析项目所需资源与成本;作为人事计划工具来进行人力资源相关分析;作为集成工具、编程工具等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重组也对信息技术有较大影响,促使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不盲目接受,而是注重人工和信息技术的配合与协调,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支持。第三,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人文因素。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深层的管理变革,原有企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将被重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变革,需要在创新协同的文化引导下,以客户为中心,团结协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整体氛围的引导与激励,调整员工的意识行为、价值观等,以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17]。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模式,使企业文化与业务流程重组过程相适应,两者相互交融,共同进步。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智力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更趋于扁平化,权利也更加分散,企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养、态度等也需与之匹配[18]。第四,企业战略是业务流程的总纲领和指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实质上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从业务流程出发挖掘企业潜能来进行战略构想[17]。传统制造企业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环境、市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进行更适配的调整。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企业运营服务;创新管理

时代进步的同时,数据资源快速增长,数字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此种情况下“数字经济”有了新的内涵,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当前,企业转型变革中合理应用数字经济技术,为未来企业数据预测分析、战略转型及产品服务信息化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数字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一、概述数字经济定义及内涵

1.定义数字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改革,全球化发展目标,围绕数字技术,基于知识资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经过长期的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渗透于社会各行业领域发展,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数字经济理念使得企业更加关注数字技术的应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创新,加快内部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实现稳定增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与市场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内涵数字经济内涵,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演变。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开始意识到国家经济增长中数字经济的作用,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数字经济战略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应用数字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管理目标在于发展经济,基于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数字经济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有效融合数字知识理论与各生产要求,对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构建新市场经济形态。相较之传统经济,数字经济比较独特,无线网络移动宽带是信息基础设置,服务于数据分享与传递。企业管理策略优化,要求重视工作人员数字素养的提高,确保新消费者数字化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便于企业合理制定战略决策适应数字经济时展潮流。

二、企业当前服务质量现状

近些年,职能服务方面,企业积极变更内部基层单位分配情况。但为了更好地实现内部服务指标,应用逐层下发方式将任务发给基层部门,基于是否达到内部业务指标判断基层员工工作质量,此种情况下很多员工片面追求工作数量,工作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服务工作中,不重视客户提出的部分问题。公司内容还未建成完善的投诉体系,由此使得用户服务体验大打折扣。形象服务层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互联网运行方面企业有明显的优势。因公司成本投入少,广告宣传不到位,使得辐射范围有限。技术服务层面,企业固网优势在中间地位。近些年,公司增加了布网投入,进一步升级固网,网速、技术深度及通信质量方面优势地位明显。实际工作中,因成本投入有限,人口少及偏僻农村地区企业布网率还有待提高。

三、数字技术对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影响

1.数字技术使得企业知识储备不断扩大为了保障企业有效进行管理规划,搜集并分析多元化知识理论是十分必要的。数字技术背景下,企业部分产品与服务产生跨界竞争状态,由此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企业经营活动中,打破了传统围绕某一项目进行的局面,而是引入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产品内容。应用大数据资源库创新传统服务理念,构建人工智能化服务平台,借助网络平台企业能够接触到不同行业产品信息,全面搜集消费者购买信息,掌握用户个性化发展需求,探究跨界合作更多机会,以此丰富企业只是储备,为企业经营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2.数字技术促进企业实施开放性管理网络数据自身具有开放性,所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创新管理策略时,要秉承开放性原则,借助流动性管理企业了解更多内外部信息,合理应用各部门知识资源,促进企业有效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增强各部门沟通联系,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公开企业管理标准有效传递内外部管理信息。条件允许情况下,企业还可构建独立服务网站,全面掌握用户消费需求,构建数字化商业模式有效连接众包众筹工作及外部信息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深入发掘相关管理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发展技术问题的解决开辟新的渠道,降低内部财务风险节省生产成本投入。另外,还可构建开放性人才管理模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全球化企业宣传软件,借助专利数据库与企业相关文件,用户搜索企业相关服务内容的数据信息,以此吸引更多用户。3.推进企业创新管理流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创新管理流程要求根据制定管理计划、开发管理内容及调整管理环节等顺序。此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有效应用数字技术可打破企业传统管理流程各环节接线,不受时间与空间束缚,快速创新管理内容,节省资源投入成本。研发新技术产品时,可技术结合用户反馈意见适时修改设计方案,而企业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出决策,快速调整经营策略。

四、数字经济下企业运营创新

1.企业数字化竞争与战略数字化竞争,是企业转型速度与效果竞争的表现,表现为应用数字化技术促进企业业务转型或扩张形成多样化竞争形式。传统企业发展中,新一代原生数字企业冲击着传统企业发展,如数字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形态,今日头条等新闻聚合器、微信及微博等社交网络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用户对新闻生产过程与品牌认知也发生了变化。而且,新兴数字企业出现跨界竞争,如企业从传统数据服务转入通信设备制定与互联网接入市场。当前,数字化转型有很好的效果,促使更好地顺应数字时展,增强人才、资本及品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客户或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数字技术有了更强的依赖性。数字技术利于促进企业有效融合线下实体与线上虚拟空间,实现协同进化发展,促进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调整并更新内外部互动方式。日常工作中,企业从真理层面理解数字技术的变化,合理制定决策驱动数字化技术发展,自上而下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数字意识与良好工作习惯,主动学习并应用数字技术,创新传统工作流程并支持新数字业务发展,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变革进行中有效抓住机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数字化管理及商业模式企业数字化管理中,可利用新方式创造经济利润,提高客户与员工价值理念。战略层面,企业要先明确数字化战略目标,明确主要负责人并详细制定计划,保障内部上通下达更加认同企业组织,向组织外明确传递数字化转型预期。另外,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满足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要对传统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强数字化业务与职能工作整合。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活动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分析师专业人才不足等。此种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内培外聘方式,构建良好工作环境吸引数字化人才,结合数字化战略更新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数字化平台是利用线上技术构建的双边或多边化创新商业模式,其打破了传统行业发展规模,形成新社群市场,原有互相竞争的企业或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参与平台建设。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平台运营过程中对基础设施与有形资产产生的需求。同时,零成本传递并复制数字化信息、经验与数字系统等,智力扩展成本不断减少。平台有很多获益方式,如交易佣金的收取、服务费单方面的收入等,还可基于平台数据服务于市场营销、数据交易及投资咨询等。数字平台不断增长的参与用户规模及互动数量,有效提高了平台价值指数,为网络平台效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数字化创新市场与营销传统市场中,用户大多是被动接受产品,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可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表达自己对产品的意见。因产品生产周期变短、市场发展呈现精细化趋势,用户忠诚度变弱、线上商业活动趋势及用户多元化消费渠道等,此种情况下用户更加注重个人消费体验。所以,企业要积极搜集、汇总并分析用户消费数据,整理分析线上与线下用户,结合用户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创新内容,保障用户实际消费体验效果,以此增强用户购买欲望。数字化转型时代,数字营销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而企业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优质化数字品牌,完善虚拟与实体空间用户体验效果,积极与用户互动。如为了塑造良好口碑与品牌形象,企业加强网络社交营销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优势,更好地满足客户感知需求,实现用户消费与售后保障等无缝衔接,借助分享想法、完善设计、众筹、成立产品讨论组及粉丝社区等模式积极参与相关商业活动。4.数字化创新产品与生产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产品功能与形态进行调整,实现数字化功能。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优化,运动服中安如数字化传感器获得消费者信息,根据这些数据结合数字化技术对产品进行优化创新,以此保障产品使用效果增强竞争力。此外,企业传统产品生产中,服务提供面临数字化转型,如借助3D打印技术进行产品加工。实际生产中,如果根据传统制造工艺及数字化技术,提高产品生产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快速转型服务。生产制造只有实现数字化才能实现精益化生产目标,因而企业要虚拟环境中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模型、验证与仿真,在数据平台中统一生产所有前后端环节,增强生产过程的柔性、灵活及智能化特点。5.数字化创新商品与服务贸易现阶段,数字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利用互联网或数字交换等先进技术,改变了生产及服务模式,缩短了交易时间与成本投入,快速形成共享经济模式。而且,融合线上或线下模式,借助数字平台打破了时空有限性,促使企业快速简化贸易流程。客户输出数字贸易服务中,其知识比较密集,重视企业与用户间的交流互动性。数字贸易具有创新性,因而企业对外输出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并应用各类新知识与技术,加大创新力度,确保知识应用模式与新技术、生产要求保持一致。而且,企业还要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及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规范应用数字金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贸易活动中,受云计算或互联网等技术影响有了更广泛的服务范围与产品种类,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基于现有资源优势,应用数字技术便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人才、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对生产与创新进行重新组织以构建丰富产品线,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五、企业服务质量提高策略

1.加大网络建设投入力度现阶段,企业网络在技术服务质量层面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与电信公司加大了网络建设投入,同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网速提出了新的要求。此种情况下,企业要积极完善技术服务水平,增加投入建设联通网络。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为用户构建更加稳固、快捷的互联网环境,保障企业网速与固网地位优势。同时,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品质与效率,保障用户群体消费体验,塑造良好品牌形象。2.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当今,联通布网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内联通网点随处可见。实际工作中,窗口工作人员要直接面对客户,用户与公司间发挥着桥梁作用传递各类信息。所以,企业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要确保窗口服务人员保持良好工作素养与形象。窗口员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与高度责任心。公司要定期为员工组织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技能与工作素养。另外,合理制定监督体系,有效监管各窗口人员服务情况并做好抽查,确保窗口服务员工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以防消极怠工或与用户出现冲突。3.加强服务宣传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宣传公司产品。企业相关人员要正确看待广告宣传的作用,增加成本投入用于广告宣传。通过广告为广大用户传递企业优势,尽可能确保广告形式新颖抓住用户眼球,还要满足用户心理消费需求。另外,利用广告可增强企业知名度,各营业点还可组织更多的活动,利用商业或折扣活动激发用户消费欲望。4.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单一化产品与渠道明显落后于时展潮流。此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也要积极拓宽产品发展取得,利用多元化营业厅如网上、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等先进营业模式,与各电商平台或电子设备公司加强合作交流,促使各营业厅从传统营销模式转为旗舰厅或体验厅模式,为消费者构建更加快捷方便的体验平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通信行业发展中,中国联通通信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其营销渠道与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移动与电信等其它通信公司的快速发展直接冲击着企业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看待市场竞争,吸收国内外行业发展先进经验,同时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借助数字化平台加强宣传新业务产品,便于消费群体快速了解公司业务产品,同时还要重视营销策略与渠道的创新,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岳.大变局时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变革[J].现代企业,2021(07):53-54.

[2]周云,王嘉琳.数字经济下的企业运营和服务创新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21(06):127-128.

[3]孔莉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2):69-70.

[4]陈晓红,唐立新,李勇建,霍宝锋,刘士新,顾远东,张兴伟,吴刚.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运营与服务创新管理的理论与实证[J].中国科学基金,2019,33(03):301-307.

[5]施克瀚.共享经济下的企业运营思路创新[J].西部皮革,2018,40(06):110+113.

[6]王静.浅谈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的路径及方法[J].河北企业,2018(02):16-17.

[7]林志.企业的运营管理及未来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7(26):77+79.

[8]姚小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8):93.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数字网络 作用 措施 分析

财务管理底滞络,是依据先进的高新科技与管理措施,可以为企业运营决策带来财务数据以及有力支撑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希望较好的达到企业财务控制展开科学有效的组织、落实、管理与监控,增加企业的经济应用效益。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

多样化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是要具备效益,财务控制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这一点,可是在实际理解与表述方面,有人觉得国内财务管理目标要经过企业的合理运营,采用最好的财务措施,兼顾企业资本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时候,达到企业效益的最佳化;也有人要遵循将提升企业长远的稳定增长盈利与防风险能力当作企业财务控制的最后目标。伴随企业财务管理预计的扩展与职能的变化,当代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也应重视提升自身效益,增加社会效益,达到多样化目标,简单的说,主要涵盖如下几点内容。

(一)经济目标

企业发展应当具备效益,企业建设更需要得到效益的支持。经济目标不仅包含支持本身建设的经济利益,还包含提升本身作用的社会利益。各方面经济的实现,脱离不了企业效益指数的财务数据,而实现财务数字有效采用的控制网络是决定其发展与建设的重点。

(二)协调多方面的效益目标

企业在重视本身发展以及内部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交流以及协作,重视将本身财务控制和外界财务控制有效统一起来,协调与解决好自身同多方面要素的财务逻辑关联,全面确保多方面的效益,达到多方面的双赢。

(三)能力目标

企业经济的实现,在较大程度上依靠科学、合理的组织企业的财务实践,经过有序控制、标准管理、瞻前控制,达到企业财务控制效益最佳化,进而实现企业运营能力、偿债水平以及盈利能力的日益提高。

上述几方面的内容是息息相关、互相推进的,增加企业利益,要求企业科学进行各种财务业务,确保本身财务运行水平的提高,并协调好内部多个财务过程,唯有在操作方式上确定方向与目标,方可在具体运行中达到企业财务控制数据系统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数字网络建立的重要意义

(一)监督功能

任何企业若想让自身得到稳定的运营与发展,其一定要严格坚持国家相应的法律规定建立相应的财务控制数字网络,经过这个系统来管理每个人员的行为,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企业的财务控制数字网络不但发挥出了保证企业财产安全的功能,还起到了监督与管理企业的价值,避免企业产生违章、违规的行为。另外,财务管理数字网络还具备控制企业经济行为的功能,及时把企业运营过程的不良情况揭露出来,确保企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

(二)鉴别功能

财务管理数字网络还具备鉴别功能,使用这个系统可以发现企业运营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这类问题建立出有效的处理策略,方便管理人员建立管理措施,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财务管理数字网络在鉴别时还可以发展企业本身具有的优点与缺点,从企业的具体状况入手,建立出发展计划,可以支持企业避免风险,降低损失。

(三)防护功能

一般情况下,选择管理数字网络由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管理,进而便捷了决策者对企业的每个部门和人员进行检验、监督与建议等,及时了解企业出现的不足,并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对于从业选择管理数字网络的人员,需要在企业的经营环节跟企业资产的整体与安全进行防护作业,需一直遵循以经济效益为关键目标,采用科学的策略降低企业的资本输出,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企业财务控制数字网络的有效措施

作为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控制数字网络,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合理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并使用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增加经济效益。

(一)通过财务再生措施确定管理财务

再生措施和企业控制目标相统一,经过企业财务再生措施的落实,确定每个业务过程和相关员工的责权利,通过集体智慧把企业财务控制数字网络可以实现的理想作用都列出,经过全面评估与全面研究,选择出基础的、关键的系统作用,将之构成企业财务控制的新网络。企业的财务再生措施是对财务控制和财务要素的充分调整与财务资源的优化分配,重点是为了满足企业内外界要干扰因素的要求,并可以满足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动力补充体制、优化企业财务控制智能、提升企业应变水平、增加企业运行能力与效益。

(二)扩展企业的财务明细标准

企业的财务控制过程的财务明细标准非常单调,基本上是体现资金利用和财务计划达到的平衡,为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明细标准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同企业资产运营相关的问题,企业资金运行的目的是让企业增值,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尤其是需要企业标准财务明细,分类列出、监督控制,资金运营模式的产生,较好的扩展了企业财务的信息;其次是同基建招标有关的财务情况,坚持节省与质量的原理,经过企业招标控制完善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增加投资利益;最后是同环境资源相关的问题,企业应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并作为企业理财的关键因素去研究、处理。

(三)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

全面服务管理决策在常规的管控过程,不管是在财务数据的采集环节,怎样掌握数据的准确性,或是在整理研究阶段可否得出准确有效的决策,均一定要依靠财务管理数据网络的使用。应尽量防止造成控制决策的随意性,避免失误,将企业管理决策创建在客观、准确、稳定的财务管理数据基础上。应全面体现出时效性,可以及时了解目前状态的财务数据,较好的对实时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及时解决财务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提升管理效率。还应确保财务数据的整体性,以达到财务管理数字网络运转的全局性,为企业实行管理、达成协调和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四)加大工作人员的训练力度

通过实践证明,企业经过监理财务管理数字网络,不但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理论,而且还需要其具有相应的算机理论与数字技术。因此,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数字系统建立的科学性,企业还需要加大相应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技能。企业能够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专业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相应工作的标准性,保证财务人员可以较好使用财务软件操作财务问题,逐渐提升、加强财务人员工作水平,培养、塑造科学化复合型人才,这样方可有效发挥出财务管理数字网络的内在作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科学的一体化系统

依靠科学化财务管理数字网络对企业服务器的搭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要想确保企业关键的财务信息与资料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必定会创建出科学的一体化系统,便于为企业的决策者、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建立重要战略决策带来高效、精准、专业的服务与依据。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财务管理数字网络在企业内部起到了监督、鉴别以及防护功能,能够发现企业财务出现的问题,并建立出有效的处理策略,有助于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控制,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可是,在建立财务管理数字网络环节依旧存在很多的风险,可能促使财务预算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建立财务管理数字网络应进一步优化管理程序,保证财务管理数字系统的规范化,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牛健.基于增长管理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商,2014,(01).

[2]张晓莉,孙朝阳,刘大为. 基于蚁群算法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企业为例[J].企业经济,2015,(01).

[3]戴榕. ERP信息系统在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4]郑世强,秦格,任伟.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下的P、D、C、A循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6).

[5]丁蓉.基于SQL数据库的企业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探究[J]. 电子制作,2013,(12).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118-01

电力企业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步发展进一步提升,人们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力正常的供应,更注重电力企业的自身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建设和发展。实施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能够使电力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树立良好的电力管理形象,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1 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作用

数字化是社会发展逐步发展的方向性所在,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推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同时数字化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也能够促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明确的指导,引导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升级,为电力企业提供丰厚的经济利益和广阔的发展市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电力企业逐步转变营销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定的市场地位,必须转变电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对电力供应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分析[1],使电力企业在电力供应营销过程中把握电力发展的营销方向,形成电力营销中的买方市场,为电力企业营销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电力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更新,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逐步完善电力企业在营销发展过程中管理运行论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电力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

2.2 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

当今社会的企业经营管理不仅是销售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是同行业之间企业销售服务管理水平的竞争。增强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设备安装、电力供应、电力设备维修等多方面,增强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树立电力企业在大众心中良好的形象[2],也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开拓潜在的市场,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此外,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某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电力经营管理新模式,企业对电力用户的电力设备维修采用智能化管理维修,一旦用户家中的供电设备出现障碍,供电设备会自动警报,电力企业人员进行上门免费维修,不仅保障了维修的质量,同时提供了电力供应设备的维修效率,促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3 实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手段的数字化

电力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营销管理,必须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发展到供电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将电力供应维修服务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电力企业后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3]。另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运行发展,主要包括对用户日常用电的电量分析、电费统计等多方向进行信息资源分析。这种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电力供应与电力应用之间管理的完美连接,同时也能够为电力企业对用电市场的需求分析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电力市场销售方案制定的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拓更加发广阔的市场,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创新与发展,为电力企业提供更丰厚的经济利益。

2.4 提高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

增强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实现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基础。电力企业的人员是电力企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加强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管理,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互联网电力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数字化环境中电力企业专业应用能力,逐步实现数字化发展,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竞争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数字化能力的进一步探究,包括现代电力专业知识的自学,多种形式专业技能的开发和引导,促进电力企业的逐步发展。

2.5 完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数字环境下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包括电力企业的内部营销体系建设和外部营销体系建设[4]。内部营销体系建设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策略管理的多方面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外部营销管理体系指应用互联网实现对电力供应市场中供应需求的分析,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发展提供良好的营销方向的把握,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要积极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发展,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和外部数字化市场营销资源管理信息逐步更新发展,电力企业数字化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6 形成电力企业良好的服务民众的形象

电力企业营销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应当注重企业营销发展中的品牌效应,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电力企业为民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增加民众对电力供应企业的信任,创造“质量第一,服务第一”[5]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广阔的民众基础。电力企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应用数字化发展手段,拓宽民众市场,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3 结论

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与社会科技应用水平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这种新型经营模式不仅为电力供应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群众的安全用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稳定了我国民用供电系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B玉,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营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129-133,144.

[2]王守信,方天选,李丽萍,等.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及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战略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1-22,25.

[3蔚河.以现代化手段促进电力营销革命[J].电力信息化,2005(11):24-26.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金融企业

人类社会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之而来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及信息化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金融的全球化,人类对数字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国际资本大量流动的需求,致使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档案管理数字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企业需要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用科学武装头脑,做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金融企业业务水平的提升。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传统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伴随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势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及音像档案相比,数字化的档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其次,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延长档案储存的时间,数字化的档案对于保存环境要求低,通常情况一个电子设备就可以储存一个图书馆的档案。第三,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方便档案的备份,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档案的检索效率及利用率。

2、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今社会,传统的纸质档案及磁性档案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纸质档案及磁性档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存储档案对环境要求很高,不但需要大量的空间,还需要确保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对于传统档案的检索,虽然工作人员已经通过编号进行了索引,但是面对大量的档案检索文件仍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数字化的档案,通过扫描、人工及拍照的方式将传统的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不但节约了存储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检索及维护的效率,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3、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档案的传输有一定的优势

传统的纸质档案及磁性档案,通常情况下会存储在图书馆、档案馆及一些存放档案的地点。实体档案的检索需要到这些存放档案的地点才能检索,本地实体档案的检索还相对比较方便,但是,异地实体档案的检索就非常的不方便了。数字化的档案已经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数字信息,并存储在电子资源中,这就方便了档案的检索及查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递,不但节约了成本,还可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践方式

1、在全社会普及档案管理数字化,形成整体性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树立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意识,并在行动中践行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的努力,共同为档案馆理数字化尽一份力。社会各行各业可以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将实体档案与数字化的档案一同存储,这样档案馆在管理中就可以省去转化的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企业在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将数字化的档案采集、档案查阅及档案管理三个系统综合管理,提升整个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数字化的档案采集系统是整个数字化档案系统的关键,只有采集档案的准确才能确保查阅及管理的准确性。日常的档案管理系统是维系整个数字化系统的重要渠道,数字化的查阅系统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查阅的高效率性。

2、制定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制度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定做保障,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制度,需要统一部门的数字化文档的归档标准、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指标、档案数字化的查阅标准、档案数字化的安全制度、档案数字化的更新和销毁标准及移动存储的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制定制度,来规范整个企业及部门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行为,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建立的制度,促进档案数字化的合理、健康发展。

3、实施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需要着重注意档案安全的管理

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实体档案的保存及传输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方便了同城档案文件的传递及管理,对于异地档案文件的检索及管理更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为档案管理的大量性及传输性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如此方便的前提下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的档案的传输及应用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机制,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不安全性因素逐渐产生,如电脑网络的病毒、黑客的攻击、网络漏洞造成的隐患等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的安全传输。因此,做好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需要注重档案安全的管理,采取访问控制、系统漏洞定期扫描、病毒的防护及档案信息加密等手段。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金融企业业务创新的启示

1、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创新理念武装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大量的金融企业的档案,这些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了企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脚印,反映了一个企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并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企业所受到的党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目前急需要档案管理的创新理念来指导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目前,我国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管理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满足于现状及不思进取的问题,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沿用以往传统的观念,缺乏创新的激情与动力。思想是实践的先导者,只有做到思想方面的解放及观念的创新,才能实现理论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因此,我国金融企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创新的思想为动力,改变固有陈旧观念,突破旧的档案管理模式,树立创新的理念,积极的探索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要在继承弘扬传统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档案管理的管理方式、手段及机制,促进金融企业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2、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需要进行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大量的国际性资本在金融市场上流动,这种流动造就了大量的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金融企业要想抓住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就需要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创新。首先,需要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金融企业管理方式及手段的现代化发展,牢记金融企业档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部分,主动推进企业金融档案管理的发展。其次,要促进管理手段的创新,数字化的档案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档案成为整个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促进金融企业档案的收集、归档、检索、整理、分类及编目由手工向现代化推进。最后,要促进各个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金融机构档案管理的网络建设,改变目前金融机构数字档案各自发展造成信息不畅的问题,在确保金融机密的前提下实现企业间档案工作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3、确保金融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创新与档案管理创新步伐一致

档案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手段还是服务的质量都在不断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金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升个人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的金融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水平,在适应经济形势的前提下,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及水平, 不断的学习市场经济新的理论知识,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修,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需要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技术及技能。最后,要注意将档案管理的工作与实践的活动相结合,将新的经验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及利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曹新文、李全萍:《档案管理需要电子化》,《档案学研究》,2009 (14 )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7篇

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打造一大批数字化企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国GDP总量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年平均增长率达9%以上,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全国的企业数量和提供的商品劳务数量相当可观,许多物质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并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商品更少,而且相对落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由于我国商业环境、融资渠道不理想,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联合国各经济体“数字化机遇”评估报告》称,由于广泛使用宽带网络服务,韩国在“数字化机遇”方面领先于世界,而中国排名仅为74,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这种窘境?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今天,以高新技术和创业投资为牵引,打造一大批“数字化企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何谓“数字化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环节上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通信网络系统等数字化电子手段处理和传递交易信息的一种企业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各种交易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大量的数字信息经压缩和加密后以光速传送,且质量稳定可靠。此时,企业的信息传送已经达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它又可称为企业的信息化,是跨跃了手工工业经济(以有形货物和纸介质记录、处理、传递交易信息)和传统工业经济(以电报、电话等模拟信号处理、传递交易信息)的知识经济(或者说新经济)时代的产物。

纵观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的情况,虽然比起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七五”时期),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原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的问卷调查,76.5%的被调查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也有信息化人才队伍;67.4%的企业建立了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89%的企业接入了互联网(Internet)。也有像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区、“光谷”等一些数字化企业。但全国真正实现经营活动数字化和经营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企业”并不多。问卷显示,虽然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已经上网,大部分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内联网(Intranet),但只有36%的被调查企业全部或部分建立了企业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24%的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系统(EC),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应用的水平还很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挑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大瓶颈。除此之外,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还处于模拟信号阶段、甚至于纸介质手工阶段。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反映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我国企业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更没有普及,它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使优势企业的优势难以发挥,陷入“企业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陷阱,一般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劣势企业更是惨遭淘汰。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迎接我国企业跨跃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打造数字化企业,实现我国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又面临着国家经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如果让企业按部就班地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过渡,完成传统工业化,再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仅要被信息时代抛弃,还会使本来相对落后的企业经济在全球企业发展中沦为“第三世界”,更不用说如何与世界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了。

跳出以上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要抓住当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制定跨跃式的企业发展战略。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首选。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长远运作方向与目标的筹划与安排。环境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外生变量,企业战略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浙江义乌就做了很好表率。义乌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其小企业和全国小商品市场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国内外远程物流与快递电子信息系统实现本市商品的全球采购和远程配送以及利用国际信用卡联盟和银行自动结算系统进行资金结算与融资。因此,要使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具有竞争力,成为成长型企业,抓紧制定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关键。国外有位管理学家指出,企业在某一阶段有效的管理惯例,也许会导致下一阶段危机的出现。我国一些企业习惯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时期的管理观念和做法,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还用过去的老套路去管理企业和处理现在的问题,肯定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危机。所以,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与其守住过去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习惯做法不放,还不如抓住机遇,赶快引入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对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再造,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跳跃”。

三、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我国企业效益增长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必须继续努力和稳步推进。为此,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重,“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两大主要任务,一是继续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苦练内功,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以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改革发展既是基础,又是目标,信息化是推动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应首先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构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权、利相协调的企业运行机制;然后,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引进信息化手段和装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创造企业资本与利润双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跳出企业“边际报酬递减”的陷阱。

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搞好总体规划,切忌盲目无序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精心安排。这里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全国、地方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好总体规划,二是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从全国来说,应制定全国及地方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先指导国家重点企业、地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搞好试点,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企业本身来说,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企业管理问题;其次是整合企业信息系统,进入ERP阶段,通过信息集成与系统藕合将企业大部分活动纳入信息化处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再次是将企业内联网与英特网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采购和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交易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实现资本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切忌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各自的需求,引进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供应商。这样看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家都在动手,而且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却容易造成重复投资,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最终导致企业信息不能集成,不能形成整体效应。

三是高起点,跨跃式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件耗时费钱的工作。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大部分仍然没有实现数字化企业和信息化管理,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多引进和培育IT产业及经营数字化产品的信息化高端企业,发挥各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促进高校、科研和企业联手,实行横向联合。有的可以直接引进国外最新应用系统和供应商,争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起点,并实现隔代升级,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投资方面,除了企业自筹和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外,一些成长型企业可以引进创业投资和风险基金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应充分宣传和展示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效益,以这些数字化企业为样板和辐射源,通过它们的示范效应,向一般企业和周边地区扩散,成扇面推进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是企业自主、市场牵引、政府引导,奔向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康庄大道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8篇

GDPR即将生效,中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信息规范》)也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一些国内企业长期缺乏规则意识,可能并没有尝到应有的苦果。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形,一旦到了国外可能就不灵。企业的不合规经营行为,一旦被国外政府发现追究起来,处以巨额罚款或禁止业务往来,可能是灭顶之灾。特别是在近几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似乎有所抬头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不合规经营,必将产生数年甚至永远难以消化的“恶果”。

面对即将落下的GDPR利剑,全球数字经济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努力减少合规风险,防止入“罪”被“罚”。各国政府也需要积极担当作为,为本国数字经济企业的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GDPR一大“杀手锏”:重罚

除了扩大个人数据的保护范围、赋予数据主体一系列强大的权利外,GDPR有两大“杀手锏”:一是设定了重罚;二是确立了“长臂”管辖原则。

对于数据处理的违法行为,GDPR主要设定两个等级的处罚。第一等级最高可处以1000万欧元,或上一财年全球营业额2%的行政处罚,以较高者为准。如果根据全球营业额进行处罚,在地域上是全球范围内,而非在欧盟境内的营业额;在基数上,是全球营业额(annual turnover),而非全球净利润。该等级的处罚究竟适用哪些情形,GDPR第83条第4款规定三大类数据违法行为:第一,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没有尽到相应数据保护义务。譬如未实施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未尽职责保持数据处理活动的记录、没有及时向监管机构通知数据已泄露、未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等;第二,没有对数据保护认证组织履行义务;第三,没有对监管部门履行义务。

针对严重违法的数据处理行为,GDPR设定了第二等级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2000万欧元,或上一财年全球营业额4%的行政处罚,以较高者为准。GDPR第83条第5款规定了五大类严重违法的具体情形:第一,违反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条件。数据处理应当遵循六大原则:合法、正当与透明原则,目的有限原则,数据最小化原则,准确性原则,储存限制原则,完整性与保密性原则。数据处理应当符合相应的合法性条件;第二,侵犯数据主体的同意权、访问权、纠正权、被遗忘权、数据可携带权、拒绝权、获得救济权等多项权利;第三,不符合条件将个人数据传输给第三国或国际组织;第四,没有对成员国履行相应的义务;第五,未能遵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

可见,GDPR设定的“罪”是相当多的,“罚”是非常严厉的。制定任何法律的目的不在于处罚,处罚只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重典治乱”未必总能取得良好效果,但确实可以起到一定威慑作用。GDPR以重罚为理念,试图倒逼数字经济企业完善数据保护制度。

无论是对于数据处理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其严重程度判断,还是对于处罚金额的最终作出,欧盟监管机构都享有巨大的执法裁量权。如何减少数据保护监管的权力寻租,防止监管“俘获”,消除腐败,确保公正执法,是接下来欧盟当局特别是法治水平不高的一些成员国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另一“杀手锏”:“长臂”管辖原则

确立“长臂”管辖原则,或称为效果原则,是GDPR的另一大“杀手锏”。法律是国家主权的体现,一般只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发生效力,即属地原则。但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虚拟性、无国界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再继续坚持传统的属地主义原则,或许无法有效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和国家利益。

GDPR的适用范围极广,将法律适用的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原则结合起来,扩大法律适用的域外效力。

首先,在欧盟境内设立数据控制或处理机构,不管其对个人数据处理的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境内,都受GDPR的拘束。此管辖规则属于传统的属地主义原则,在欧盟内设有机构,当然应受欧盟法的约束。

其次,即使在欧盟境内没有设立数据控制或处理机构,有两类数据处理行为也受GDPR的约束。一类是向欧盟内的数据主体提供商品或服务,无论是否收费或免费;另一类是对数据主体发生在欧盟内的行为进行监控的。此管辖规则实际上确立了GDPR的属人主义原则,即不管企业在欧盟内有没有设立机构,只要其对欧盟数据主体提供了商品、服务,或对其进行了监控,就受GDPR的拘束。属人主义原则的确立,大大扩大了GDPR的管辖范围。

再次,在欧盟内没有设立机构,但数据处理行为,依国际公法可适用欧盟成员国法律,受GDPR的拘束。根据此管辖规则,欧盟监管机构既不依据属地主义,也不依据属人主义,仍然可能依国际公法规则对数据处理行为进行监管。

GDPR所确立的三大管辖制度,可称之为“长臂”管辖原则。通过分析该规则可以发现,世界上任何一家与欧盟有相关贸易往来的数字经济企业,即使没有在欧盟境内设立任何机构,也可能受GDPR的管辖。重罚机制,加上“长臂”管辖原则,使GDPR威力无比。

“罪”与“罚”都是明确的。GDPR带给数字经济企业的是实实在在的可预测的法律风险。GDPR已经为数字经济企业画出一张数据保护的操作红图。与其担惊受怕抱有欧盟“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侥幸心理,不如早日“退而结网”完善数据保护合规制度建设。“想吃大蛋糕,又不愿失去更多面包”的全球数字经济企业,应当抓紧按图行事不断完善企业数据治理。

企业应对GDPR的当务之急

欧盟对于数据保护设定比较严格的高标准,必然会有很多数字经济企业一时满足不了要求,或一直不愿花大成本满足标准,所以罚款也必将蜂拥而至。那到底罚谁?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执法资源的有限性,未来欧盟对于数据保护的“选择性执法”在所难免。名企首当其冲。“枪打出头鸟”,选择“杀”一些名企,达到“儆百”的目的,可能是欧盟未来数据保护执法的常态。

然而,不管是名企还是非名企,既然选择欧盟大市场,就应当根据GDPR的要求,建立健全合规的数据保护制度。名企财力雄厚,尽管被高额罚款,可能还承受得起。但是,对于非名企,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欧盟的一次罚款或制裁,可能马上就会使其濒临破产。

“羊未亡,牢需补。”全球数字经济企业应当高度重视GDPR。随着中国《信息规范》也将实施,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完善数据保护制度:

第一,高度重视个人数据保护。企业高管团队应当对GDPR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预判,尽早制定周密的战略计划,不计成本消除各种不合规隐患,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企业相关业务部门应及时全面分析已经采集、存储的个人数据的种类、用途与获取方式,删除不合法、不必要的个人数据,实现个人数据保存时间的最小化,并不断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第二,完善数据主体的权利设置与行使操作规程。GDPR赋予了数据主体一系列强大的权利,对于这些权利的保护不足和侵犯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欧盟监管机构可处以最高额度的罚款。在赋予数据主体同意权、访问权、可携带权、被遗忘权、更正权等重要权利外,还应当核实这些权利设置与行使是否符合GDPR的要求,例如检查设置的同意权是否符合GDPR的要求。我国《信息规范》要求收集个人数据时原则上应获得授权同意,收集个人敏感信息还需明示同意,另外还明确了撤回同意权。

第三,完善数据处理机制。运用适当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处理符合GDPR的基本原则与合法性条件。以透明的方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及时如实告知收集、存储、使用个人数据的情况。建立健全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机制与事先协商制度,对个人数据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完善数据匿名化处理规程,提高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并对个人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记录。

第四,必要时任命数据保护官。GDPR要求相关企业以透明的方式,任命具有专门数据保护知识的数据保护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DPO可以确保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遵从GDPR的相关规定,同时也扮演着与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人和合作者的角色。如果经评估必须设立DPO,则应保障DPO的任命、权利和职责符合强制性规定,并为DPO独立履行职责提供充足的资源。另外,企业可考虑聘请外部数据保护顾问。

第五,完善数据泄密报告与处理机制。GDPR要求原则上自知道个人数据泄露72小时内,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将可能产生高风险的泄露信息通知受到影响的个人。企业应详细记录个人数据泄露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数据泄露管理流程。我国《信息规范》要求企业定期组织内部相关人员,进行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培训和应急演练,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另外,数字经济企业还应当从更新隐私声明与政策、删除相关协议文本中侵犯数据主体权利的“霸王”条款、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等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不合规风险。

政府应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GDPR是法律,属于欧盟的上层建筑,但其所要调整的却是全世界的数字经济企业。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不同的经济基础与同一的上层建筑之间,必然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个人数据权利要保护,另一方面技术要创新、市场要发展,二者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GDPR是一把双刃剑。欧盟GDPR选择了偏重保护个人数据权利,可能会对技术与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不仅需要靠企业不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还需要靠政府主动采取措施,解决企业无法克服的实际困难。

首先,政府应当高度重视GDPR给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带来高额合规成本。由于信息资产管理的运营成本会显著增加,而且担心被重罚,一些企业已经暂停欧盟的相关业务。GDPR的实施可能不利于中小数字经济企业成长,并可能助长巨头企业的垄断地位。因而,政府应当在战略上予以重视,积极制定各种鼓励扶持政策,有效支持企业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消除数据垄断,降低GDPR合规风险。

其次,与欧盟积极沟通,完善对话协商机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认真研究欧盟GDPR的监管规则,紧密协同配合,担当有为。在积极制定政策法律不断完善企业数据保护水平的基础上,与欧盟监管当局开展平等对话协商,表明难点与决心,赢得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处罚与贸易纠纷。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9篇

GDPR即将生效,中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信息规范》)也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一些国内企业长期缺乏规则意识,可能并没有尝到应有的苦果。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形,一旦到了国外可能就不灵。企业的不合规经营行为,一旦被国外政府发现追究起来,处以巨额罚款或禁止业务往来,可能是灭顶之灾。特别是在近几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似乎有所抬头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不合规经营,必将产生数年甚至永远难以消化的“恶果”。

面对即将落下的GDPR利剑,全球数字经济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努力减少合规风险,防止入“罪”被“罚”。各国政府也需要积极担当作为,为本国数字经济企业的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GDPR一大“杀手锏”:重罚

除了扩大个人数据的保护范围、赋予数据主体一系列强大的权利外,GDPR有两大“杀手锏”:一是设定了重罚;二是确立了“长臂”管辖原则。

对于数据处理的违法行为,GDPR主要设定两个等级的处罚。第一等级最高可处以1000万欧元,或上一财年全球营业额2%的行政处罚,以较高者为准。如果根据全球营业额进行处罚,在地域上是全球范围内,而非在欧盟境内的营业额;在基数上,是全球营业额(annual turnover),而非全球净利润。该等级的处罚究竟适用哪些情形,GDPR第83条第4款规定三大类数据违法行为:第一,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没有尽到相应数据保护义务。譬如未实施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未尽职责保持数据处理活动的记录、没有及时向监管机构通知数据已泄露、未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等;第二,没有对数据保护认证组织履行义务;第三,没有对监管部门履行义务。

针对严重违法的数据处理行为,GDPR设定了第二等级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2000万欧元,或上一财年全球营业额4%的行政处罚,以较高者为准。GDPR第83条第5款规定了五大类严重违法的具体情形:第一,违反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条件。数据处理应当遵循六大原则:合法、正当与透明原则,目的有限原则,数据最小化原则,准确性原则,储存限制原则,完整性与保密性原则。数据处理应当符合相应的合法性条件;第二,侵犯数据主体的同意权、访问权、纠正权、被遗忘权、数据可携带权、拒绝权、获得救济权等多项权利;第三,不符合条件将个人数据传输给第三国或国际组织;第四,没有对成员国履行相应的义务;第五,未能遵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

可见,GDPR设定的“罪”是相当多的,“罚”是非常严厉的。制定任何法律的目的不在于处罚,处罚只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重典治乱”未必总能取得良好效果,但确实可以起到一定威慑作用。GDPR以重罚为理念,试图倒逼数字经济企业完善数据保护制度。

无论是对于数据处理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其严重程度判断,还是对于处罚金额的最终作出,欧盟监管机构都享有巨大的执法裁量权。如何减少数据保护监管的权力寻租,防止监管“俘获”,消除腐败,确保公正执法,是接下来欧盟当局特别是法治水平不高的一些成员国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另一“杀手锏”:“长臂”管辖原则

确立“长臂”管辖原则,或称为效果原则,是GDPR的另一大“杀手锏”。法律是国家主权的体现,一般只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发生效力,即属地原则。但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虚拟性、无国界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再继续坚持传统的属地主义原则,或许无法有效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和国家利益。

GDPR的适用范围极广,将法律适用的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原则结合起来,扩大法律适用的域外效力。

首先,在欧盟境内设立数据控制或处理机构,不管其对个人数据处理的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境内,都受GDPR的拘束。此管辖规则属于传统的属地主义原则,在欧盟内设有机构,当然应受欧盟法的约束。

其次,即使在欧盟境内没有设立数据控制或处理机构,有两类数据处理行为也受GDPR的约束。一类是向欧盟内的数据主体提供商品或服务,无论是否收费或免费;另一类是对数据主体发生在欧盟内的行为进行监控的。此管辖规则实际上确立了GDPR的属人主义原则,即不管企业在欧盟内有没有设立机构,只要其对欧盟数据主体提供了商品、服务,或对其进行了监控,就受GDPR的拘束。属人主义原则的确立,大大扩大了GDPR的管辖范围。

再次,在欧盟内没有设立机构,但数据处理行为,依国际公法可适用欧盟成员国法律,受GDPR的拘束。根据此管辖规则,欧盟监管机构既不依据属地主义,也不依据属人主义,仍然可能依国际公法规则对数据处理行为进行监管。

GDPR所确立的三大管辖制度,可称之为“长臂”管辖原则。通过分析该规则可以发现,世界上任何一家与欧盟有相关贸易往来的数字经济企业,即使没有在欧盟境内设立任何机构,也可能受GDPR的管辖。重罚机制,加上“长臂”管辖原则,使GDPR威力无比。

“罪”与“罚”都是明确的。GDPR带给数字经济企业的是实实在在的可预测的法律风险。GDPR已经为数字经济企业画出一张数据保护的操作红图。与其担惊受怕抱有欧盟“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侥幸心理,不如早日“退而结网”完善数据保护合规制度建设。“想吃大蛋糕,又不愿失去更多面包”的全球数字经济企业,应当抓紧按图行事不断完善企业数据治理。

企业应对GDPR的当务之急

欧盟对于数据保护设定比较严格的高标准,必然会有很多数字经济企业一时满足不了要求,或一直不愿花大成本满足标准,所以罚款也必将蜂拥而至。那到底罚谁?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执法资源的有限性,未来欧盟对于数据保护的“选择性执法”在所难免。名企首当其冲。“枪打出头鸟”,选择“杀”一些名企,达到“儆百”的目的,可能是欧盟未来数据保护执法的常态。

然而,不管是名企还是非名企,既然选择欧盟大市场,就应当根据GDPR的要求,建立健全合规的数据保护制度。名企财力雄厚,尽管被高额罚款,可能还承受得起。但是,对于非名企,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欧盟的一次罚款或制裁,可能马上就会使其濒临破产。

“羊未亡,牢需补。”全球数字经济企业应当高度重视GDPR。随着中国《信息规范》也将实施,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完善数据保护制度:

第一,高度重视个人数据保护。企业高管团队应当对GDPR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预判,尽早制定周密的战略计划,不计成本消除各种不合规隐患,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企业相关业务部门应及时全面分析已经采集、存储的个人数据的种类、用途与获取方式,删除不合法、不必要的个人数据,实现个人数据保存时间的最小化,并不断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第二,完善数据主体的权利设置与行使操作规程。GDPR赋予了数据主体一系列强大的权利,对于这些权利的保护不足和侵犯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欧盟监管机构可处以最高额度的罚款。在赋予数据主体同意权、访问权、可携带权、被遗忘权、更正权等重要权利外,还应当核实这些权利设置与行使是否符合GDPR的要求,例如检查设置的同意权是否符合GDPR的要求。我国《信息规范》要求收集个人数据时原则上应获得授权同意,收集个人敏感信息还需明示同意,另外还明确了撤回同意权。

第三,完善数据处理机制。运用适当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处理符合GDPR的基本原则与合法性条件。以透明的方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及时如实告知收集、存储、使用个人数据的情况。建立健全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机制与事先协商制度,对个人数据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完善数据匿名化处理规程,提高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并对个人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记录。

第四,必要时任命数据保护官。GDPR要求相关企业以透明的方式,任命具有专门数据保护知识的数据保护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DPO可以确保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遵从GDPR的相关规定,同时也扮演着与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人和合作者的角色。如果经评估必须设立DPO,则应保障DPO的任命、权利和职责符合强制性规定,并为DPO独立履行职责提供充足的资源。另外,企业可考虑聘请外部数据保护顾问。

第五,完善数据泄密报告与处理机制。GDPR要求原则上自知道个人数据泄露72小时内,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将可能产生高风险的泄露信息通知受到影响的个人。企业应详细记录个人数据泄露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数据泄露管理流程。我国《信息规范》要求企业定期组织内部相关人员,进行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培训和应急演练,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另外,数字经济企业还应当从更新隐私声明与政策、删除相关协议文本中侵犯数据主体权利的“霸王”条款、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等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不合规风险。

政府应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GDPR是法律,属于欧盟的上层建筑,但其所要调整的却是全世界的数字经济企业。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不同的经济基础与同一的上层建筑之间,必然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个人数据权利要保护,另一方面技术要创新、市场要发展,二者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GDPR是一把双刃剑。欧盟GDPR选择了偏重保护个人数据权利,可能会对技术与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不仅需要靠企业不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还需要靠政府主动采取措施,解决企业无法克服的实际困难。

首先,政府应当高度重视GDPR给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带来高额合规成本。由于信息资产管理的运营成本会显著增加,而且担心被重罚,一些企业已经暂停欧盟的相关业务。GDPR的实施可能不利于中小数字经济企业成长,并可能助长巨头企业的垄断地位。因而,政府应当在战略上予以重视,积极制定各种鼓励扶持政策,有效支持企业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消除数据垄断,降低GDPR合规风险。

其次,与欧盟积极沟通,完善对话协商机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认真研究欧盟GDPR的监管规则,紧密协同配合,担当有为。在积极制定政策法律不断完善企业数据保护水平的基础上,与欧盟监管当局开展平等对话协商,表明难点与决心,赢得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处罚与贸易纠纷。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数字化 系统框架 构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企业管理的方面也不例外,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慢慢的被信息技术所渗透,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与改革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了更好的萌芽机会。

在企业管理系统的建设技术需要方面,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以信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包括多种阶段的方法论等等。在同一时期,又有很多关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变革的著作,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理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理论条件,使得信息系统的本质更多的被揭出,虽然很多的论著更多的是站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没有以企业信息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表达。

企业管理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它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变更,更多的影响元素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的理论正在被人们进行更深的探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够根据网络时代的发展来进行企业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指导,以此使得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凸显。现代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数字化管理日臻成熟,成为了各大企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企业数字化管理的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来源

企业数字管理化的来源可从三方面进行概述:

1.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多次失败,使人们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人们迫切希望调整以往重技术而轻管理的弊端,而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又让人们意识到了数字化管理所带来的巨大便利,这促进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产生。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挽回劣势,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3.企业要想长久的立足于市场,需要紧抓两点,技术和管理。技术和管理之间并不是永不交汇的平行线,而是互为补充而又相互独立的。因而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的相互融合是必然的,企业数字化的产生是大势所趋。

(二).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先进性

数字化对信息处理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数字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可从企业信息的角度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量的大小,一是信息的方向性。数字化的企业管理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的两大主要优点,强大的存储能力和无限循环的能力。通过数字神经系统,构建数字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其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信息有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企业得以掌握最新、最全、最可靠的信息资源。

三、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本点

数字化的企业管理系统以对各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为目标。它的基本点是实现产生、整合、输送并贮存数字化的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展开,使企业实现对信息的最大程度上的把握。这要求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完美衔接,对操作系统、通讯网络等支持工具也有很高的要求。

(二)企业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一个企业最大的资本就是它的客户资源。企业如果只注重对技术和管理的把握而疏忽对客户关系的管理,那这个企业注定也是不长久的。因而,怎样在追求企业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关乎企业的未来。一般来说,企业和客户所站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他们的关注点也不同,因而,在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同时要充分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等。企业可以考虑采用CRM等先进的管理思想,谨记顾客即是上帝的观念,争取实现企业和顾客双赢的局面。

四、企业数字化管理框架的现实应用探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让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它仍然是不完善的,因而,在它的背景下建立的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存在了一些隐患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内部资源共享的不完善性。数字化企业系统之下包含了多个分支,而怎样将这些分支紧密整合在一起是很重要也是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此外,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提出后,吸引了一大批企业的关注和加盟,这对信息的检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企业管理的突破和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对于这些隐患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例如我们采用目前已采用最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几乎完美的解决了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中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Web Services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技术更加的成熟、规范。

五、结语

计算机网络将成为社会经济的领路人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形式瞬息即变得市场争得一席之位,就必须也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力量,实现技术、管理的融合发展。就像本文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固的发展,就要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及时接轨,这需要企业掌握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企业在运用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时候,要注意学会平衡其与客户管理之间的关系。目前,企业数字化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将占领整个市场。

参考文献:

[1]康鸣,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

[2]曾祥基,数字化管理述论[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王健康,寇纪淞,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信息化;传统出版业;特殊影响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G23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2- 02

出版信息化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企业各个工作环节上的应用,体现为媒体形态数字化、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过程流程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行业标准建设、版权保护等优化。因而,对传统出版业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流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管理信息化,还包含了内容数字化、传播多媒体化、交易电子化等经营业态、方式的信息化。本文拟从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盈利模式等4个方面,讨论信息化对出版业的一些特殊影响,仅供参考(见表1)。

1 对出版业经营业态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保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对出版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1.1 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出版数字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电子纸、二维码、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技术等正在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形态。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构建未来出版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已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的传播准则,也使得目前网络中的交易准则发生了变化。数字产品的无损复制、随意修改、高效检索的特性,削弱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排他性、竞争性、透明性的特征,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逼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网络数字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进数字出版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图书仓库,把所有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化成PDF格式放在网络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出版企业逐步与IT企业结合,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生产和集成的提供商。

1.2 推进数字出版的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多种数字出版的文本格式彼此各不兼容,数字出版领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的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等。由于数字文本格式的多种多样,每一文本格式彼此不能兼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影响系统效益。因此,格式的多样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立和完善涵盖新闻出版各行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以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

2 对出版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2.1 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

我国出版企业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出版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

2.2 推动数字资产的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是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出版企业主要是报刊、图书的内容生产,其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是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报刊、图书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书名、价格目录、文本类型等,以便于对数字化资产进行搜索、数字转换、价值核算和上网发行等。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资产从品种、数量上看规模越来越庞大,对数字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再挖掘,并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有利于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庞大的出版资源,将传统出版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再通过版权管理和版权经营获取利益。

3 对出版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在出版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出版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不断分立的过程。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幅面窄,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分立,如以前各省只有人民出版社,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到10年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分立出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等出版社。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出版企业职能管理混乱,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变革。流程的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化、组织的扁平化拓宽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幅度,实现了出版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使许多出版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有的出版企业已跨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4 对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4.1 由产品销售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很多出版企业都尝试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优势。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中国智网、中文在线、万方数据等一些拥有资源系统的企业,有了自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国外的出版企业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和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已探索到较为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专业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提升,内容具有实用性、专门性、准对性,又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促进了成本收益格局的优化。教育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学历教育,具有指定性特征,读者的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和不可选择性。目前西方的许多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下载等。

4.2 由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海量的交易信息、便捷的网上交易和灵活的支付手段。具体到出版企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全面而细化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方便在线交易。网络支付一度成为包括网络出版在内的多种网络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在线支付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而且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开通了网络付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将成为出版企业图书交易的主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信息化;传统出版业;特殊影响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g23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2- 02

出版信息化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企业各个工作环节上的应用,体现为媒体形态数字化、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过程流程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行业标准建设、版权保护等优化。因而,对传统出版业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流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管理信息化,还包含了内容数字化、传播多媒体化、交易电子化等经营业态、方式的信息化。本文拟从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盈利模式等4个方面,讨论信息化对出版业的一些特殊影响,仅供参考(见表1)。

1 对出版业经营业态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保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对出版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1.1 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出版数字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电子纸、二维码、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技术等正在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形态。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构建未来出版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已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的传播准则,也使得目前网络中的交易准则发生了变化。数字产品的无损复制、随意修改、高效检索的特性,削弱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排他性、竞争性、透明性的特征,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逼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网络数字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进数字出版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图书仓库,把所有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化成pdf格式放在网络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出版企业逐步与it企业结合,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生产和集成的提供商。

1.2 推进数字出版的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多种数字出版的文本格式彼此各不兼容,数字出版领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的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等。由于数字文本格式的多种多样,每一文本格式彼此不能兼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影响系统效益。因此,格式的多样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立和完善涵盖新闻出版各行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以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

2 对出版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2.1 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

我国出版企业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出版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

2.2 推动数字资产的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是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出版企业主要是报刊、图书的内容生产,其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是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报刊、图书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书名、价格目录、文本类型等,以便于对数字化资产进行搜索、数字转换、价值核算和上网发行等。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出版企业的数字

化资产从品种、数量上看规模越来越庞大,对数字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再挖掘,并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有利于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庞大的出版资源,将传统出版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再通过版权管理和版权经营获取利益。

3 对出版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在出版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出版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不断分立的过程。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幅面窄,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分立,如以前各省只有人民出版社,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到10年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分立出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等出版社。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出版企业职能管理混乱,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变革。流程的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化、组织的扁平化拓宽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幅度,实现了出版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使许多出版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有的出版企业已跨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4 对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4.1 由产品销售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很多出版企业都尝试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优势。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中国智网、中文在线、万方数据等一些拥有资源系统的企业,有了自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国外的出版企业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和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已探索到较为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专业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提升,内容具有实用性、专门性、准对性,又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促进了成本收益格局的优化。教育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学历教育,具有指定性特征,读者的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和不可选择性。目前西方的许多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下载等。

4.2 由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海量的交易信息、便捷的网上交易和灵活的支付手段。具体到出版企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全面而细化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方便在线交易。网络支付一度成为包括网络出版在内的多种网络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在线支付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而且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开通了网络付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将成为出版企业图书交易的主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3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数据信息化应用的加速,以及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使得企业管理决策和业务处理更加复杂。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收集、研究、挖掘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服务与企业发展,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进行详细研究,以望对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网络背景 数字化财务管理 系统

信息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使得财务会计核算发生了巨大改变,计算机代替人工统计及核对,不仅可减少会计账目核算过程中部必要的人为错误,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各个部门工作程序得到优化。财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最为直接的成效就是能够具有完整信息体系的财务信息系统,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及系统性,方便财务人员的管理及利用。

1 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

对于我国有很多年发展历史的传统老企业来说,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软硬件配置,都赶不上信息时代企业管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正在逐步向办公自动化迈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但是相比一个有成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许多传统公司还要继续深入的开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寻求新的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和思路,成为许多传统公司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必要之举。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要能清楚地认识到许多传统公司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我们才能针对问题,确定管理的思路、方法。由于许多传统公司的发展历史原因,在办公自动化建设、计算机软硬件配备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在发展的各个时期,企业没有很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很自动办公化意识,没有明确的方法和管理思路。更没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或是制度建立不全面、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要求。公司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了解掌握欠缺,导致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对于信息备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存储备份的习惯;对于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分类存放和组织管理不到位,致使在用到某个信息或资料时,查找检索困难,效率低下。计算机相关的各类软硬件资源的信息未能实现有效记录,没有建立细致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台账和统计信息,这样就在无形中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具体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甚至会在计算机软硬件出现某些问题时,追溯困难,给工作带来一定麻烦。

2 数字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而生的科学技术,借助于图、文及声像等,将其转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数字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具有准确性。当面对较为复杂的数据信息时,人工处理数据的概率偏低,常常会因为在数据上的错误而导致的财务问题等。而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可将复杂的数据交由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可快速的执行任务,并在较短时间内计算出结果。其次,具有高效性。由于数字技术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处理数据,并且可建立数据模型,对已处理的数据进行挖掘,可反应出某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企业的实际决策提供依据。最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常受到各种硬件或软件的影响,进而导致数据处理质量不高,使得数字技术失去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建立良好的操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3 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当前,所有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快、准及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尤其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别从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及数据存储几方面对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首先,数据结构。对于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是对数据的类型、性质、内容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数据模型的重要基础,所有操作及约束均是建立在数据结构之上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优先考虑其数据结构的建立,并与日常的办公系统相结合,进而合理配置财务数据。其次,数据操作。由于数据模型当中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类型及其方式,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经济交易活动的产出,实施自动化管理。当前,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执行者,通过构建合理的财务系统数据模型,能够合理及科学解决数据方面的难题,发出数据模型的作用。再次,数据约束。所谓的数据约束是指财务部门在建立数字系统过后,处理原始数据时,利用数据模型当中的约束功能,实现数字语言的转换,真实的反应出财务数据的处理效果。最后,数据存储。企业可根据企业内部业务运营状况,可选择相应各种大小的数据库,在确保每一项数据准确的基础之上扩大数据容量及数据处理。在技术上可选择存储器等,能够正确及快速的处理业务数据。

另一方面,应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在信息网络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者应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及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由于企业在市场运行的环境是不可估量的,现有的管理机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经济的要求,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和组织方式技术得到创新,也为企业的发展前途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以往的企业管理制度受到猛烈冲击,网络化、柔性化趋势得到很好地发展,这种组织模式化的发展是人们早就注意和关注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财务管理可增强内部控制,协调资金运转及指导日常经营活动,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信息网络背景下,实现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相兵.谈财务管理数字化模式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2(21):143-143.

[2]丁延峰.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8):87,89.

[3]田野.高校财务数字管理系统设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58-160.

作者简介

安慧月(1981.6-),女,山西省忻州市五台人,本科学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忻州分行营业部,中级经济师。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数字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作用

1引言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尽管小微企业数量多,但由于大多规模小,难以获取银行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融资约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难以达到传统银行贷款的门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而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迅速发展,王馨(2015)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小微企业的供给缺口,减轻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约2800万家。截止到2020年3月,由银保监会披露的、已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的个体工商户约6253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年额占贷款总额的40%,却为国民经济贡献超过50%的税收,对于GDP贡献度达60%以上,贡献了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我国实体企业占比超过90%。小微企业在我国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在我国东部地区,小微企业的占比为60%,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占比为20%。另外,小微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较为规律和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分散,在地理分布上非常不均匀。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和市场有效供给的背景下,在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中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的实施不但使市场更具活力,而且还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3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概念是数字经济发展日益在金融领域深入的背景下提出的,数字金融发展到现在的最大特征与优势是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摆脱了对金融实体网点的依赖,通过手机通讯、基础设施铺设,快速地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推进,让金融服务触达乡村偏远地区,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学者利用这套指数展开研究,并得出多方面结论。我国目前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此驱动着小微金融线上化、平台化发展,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索“无接触”贷款审批、大数据风控等流程创新,使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更合理,以智能风控来降低贷款成本,满足监管层提出的“增量扩面”“减费让利”政策要求。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数字金融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结构的升级转型和体系改革,同时实现了信心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企业的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自从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很多企业都开始积极创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的增加和支付保险功能的完善,有效提高了信贷功能的实用性,因此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有利条件,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总而言之,数字金融不但促进创业创新,同时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逐步深化对数字货币应用的探索,以及对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研究,数字金融的各项应用将会日趋完善,在新时代也会遇到更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才能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4.1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小微企业大多存在实力弱、资金欠缺、竞争力不够等不足,即使有资金,在使用上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据央行2018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因此小微企业信贷存在较大风险,更需要设计基于风控的特色金融产品。在发展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回企业投入的资金,可自由支配资金的空间有限,因此,小微企业资金回收不规范,资金缺口较大。此外,传统资本市场上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增资以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新的集资形式,但相关政策和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4.2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传统的放贷方式下,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高质量的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枯燥乏味而且期限长,小微企业更倾向于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获得资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小、业绩不稳定、收入门槛低等问题而且退出方便,财务信息不完善。为防范风险,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银行的一次审批,审批程序烦琐,使得银行放款前的审批时间过长,虽然贷款规模小、期限短,但银行贷款的审批成本巨大,风险也很大,因此许多小微企业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特别是在大规模融资方面。

4.3小微企业的地位不明确导致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项目也在探索中,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很低,同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度低,缺乏优质抵押资产。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担保,虽然大多数担保机构不准备为高风险、低固定化程度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小微企业发展有限,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需求对成本的压力太大。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和计划,但我们也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贷款体系。这不利于我国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也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远远不足以改变小微企业融资的“尴尬”局面。

5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表现

5.1改善信息不对称

后疫情时期,我国银行业“无接触金融”模式迅速兴起,由此引发了小微金融朝向线上化、平台化、生态化变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生共建,从产品创新、场景布局与增信机制、信贷技术、农村金融以及新型风控等领域,加速商业模式变革;面对现金流紧张、订单量下滑的经营难题,众多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并推动“云化”转型。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组合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战略与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数字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将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金融模型设计和建立出来,之后再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后对其提供贷款服务。除此之外,围绕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商业银行能进行用户画像和反欺诈管理,并通过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展风控建模,进而形成数据驱动的贷款定价。这些措施将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和在融资市场中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授信管理,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传统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降低了系统维护和成本费用、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化了售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了售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例如,通过大数据风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和对借贷资本的风险定价,不但有利于降低风险成本和融资利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提高其在融资市场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渠道,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授信成本,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收入。此外,能够将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纳入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这有利于不同类型供应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竞争,优化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疫情冲击的紧迫性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借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面临数字技术与商业环境的多重阻碍。此次疫情中大量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发挥数据优势、客户优势和决策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仍然坚持在抗疫第一线的餐饮、超市和运输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应急贷款、保险等及时有效的服务,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功不可没,同时也彰显出这些机构在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因此应该加强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5.3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数字金融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种信贷服务模式,它通过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算法将线上操作、数据决策和模型管理融为一体,用户在进行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担保,只要通过其信用评分即可完成申请,而贷款审批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相比较需要不同部门和诸多步骤进行审核的传统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大幅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2020年疫情发生后,监管部门推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发展,使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各项数据与资产流转情况,全部展现在线上平台之上,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均重点发展这项业务,从而推动大数据放贷、智能风控审批效率提升。此外,银行可以通过与增信机构合作,将实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先授信于信誉良好、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构建长期银企合作关系。

6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6.1建立中国特色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互相渗透,在传统金融服务中,数字金融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数字金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数据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记录,数据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增长而进行更新,从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展示以及对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反映,避免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优质抵押品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数据平台中同行优质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中吸取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6.2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减少数字金融在发展中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驱动小微企业征信与经营云化平台,平衡把握好创新和监管,从而确保数字金融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在数字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中,完善法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明确底线,鼓励数字金融行业自律,引导小微企业规范诚信经营。

6.3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也比较缺乏。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在央行征信体系中将小微企业信贷信息和数据纳入其中,从而实现企业征信体系范围的扩大。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不但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而且可以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从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7结语

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群体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创新推动以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能够为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鹰飞,侯雨姗.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36-42.

【2】梁琦,林爱杰.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与杠杆率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6):191-202.

【3】冯文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国际金融,2016(3):74-80.

【4】张晗.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5】张清凡,张萍香,洪小燕,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32-36.

【6】张韶峰.中小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20(09):97-98.

【7】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28-139.

【8】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06):29-31.

【9】洑建红.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模式浅析———基于信息和信用发展视角[J].当代经济,2015(14):32-34.

数字经济企业管理范文第15篇

互联网技术促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

当前,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基于网络信用积分免押金租单车、租房等新兴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杭州街头,一座座新出现的无人超市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从闸机进店,扫二维码,将所需商品放入购物车,经过两道结算门就完成了支付。“不用带现金,商品拿了就走,这样的高科技很有趣,也让购物变得很方便。”一位女士告诉笔者,实际上,现在在杭州,无论是停车场停车还是上街买菜,都无需现金,只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

在电子支付领域处于全国领先行列的杭州,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互联网+”的热潮推动了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一波创业创新浪潮,互联网行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迅速提升。以2016年为例,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基于互联网业务收入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至2016年的63%,全面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并渗入到商贸、生活服务、交通、工业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在消费领域,支付手段从实体货币、信用卡到目前移动互联网支付手段日益普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催生了分享经济,单车、汽车、住房、雨伞、充电宝等分享租赁平台逐渐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从世界范围来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形态逐渐发生变化,世界各国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发展通信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经济实体迅速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五家属于数字经济范畴。

腾讯研究院研究员周子祺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GDP,也能促进各个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就业结构优化,成为未来就业增长的重要领域和创新创业的重要空间。”

目前来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热点,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机器人工业、3D打印、生物识别、量子计算、再生能源等技术也有了一些实践。未来,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不少传统企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已接入超过23万台设备,实时采集近一万个运行参数,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专家认为,产业融合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增强融合效应,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新技术推动了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并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目前,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重要资源,创造价值的潜能大幅提升。

在制造业领域,网络物理系统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构建起虚拟产线、虚拟车间、虚拟工厂等,实现产品设计、仿真、试验、工艺、制造等活动在数字空间完成;在流通领域,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丰富了市场竞争手段,重塑了零售模式,也创造了大量新业态。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主要工业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赵仲海指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倍增效应已开始显现,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载体不断地涌现。”

除了传统企业外,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交通领域互联网企业掌握的交通实时数据、用户评价信息等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如教育方面,多地已经建成了覆盖广、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5%;社保方面,以“电子社保”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保服务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各地得到实践,网络平台让事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透明。此外,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也在不断推广,例如安装传感器的自来水总管、数字化停车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等也在探索实践中。

数字经济发展还有一些瓶颈

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出现。目前,存在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提升改造过程中,仍面临较高壁垒;由于市场发展领先于制度规范,还出现一些恶意复制初创企业模式、非法运营等不正当行为。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既要激发市场活力,也要加强政府治理管理。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跨地区特点突出,平_企业成为新的主体,传统监管难以适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就需要规范企业平台责任,在市场准入监管等方面加强政府治理,通过法律法规建设填补立法空白,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对于数字经济的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仍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中央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表示,目前行业内、部门间、地区乃至国家间的数据融通难度大,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开放共享部分数据,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和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目前来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使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巨大转变,企业面临的竞争市场更加复杂,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缪荣表示,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改造等需要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才培养应当作为重点,这需要进行一定的政策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