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

进出口贸易业务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进出口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13-02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加之入世承诺的逐步履行,中国服务业自由化的进程加速已成为FDI增长的新亮点, 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迅猛,两者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故对服务业FDI流入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关系做出深入分析,将对中国制定服务业开放政策,特别是调整政策,以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外资流入规模的扩大,理论界关于FDI的研究日益增多,目前主要集中于对东道国影响问题的研究,主要反映在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出口与出口竞争力、劳工标准、政府政策等方面。而在服务业研究上,由于中国服务业开放整体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亦低于制造业,外资影响程度远远弱于制造业,涉及具体服务产业分析并不多,并且研究文献多局限于对服务业的动因、影响和启示的研究,缺乏对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发展关系定量化的实证分析。因而本文试图运用20多年的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和服务业实际利用的FDI统计数据,分析服务业FDI流入和服务贸易的关系。

二、服务业FDI与服务业进出口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如表1所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服务业FDI从1989年的352亿人民币增长到2008年的1433.6亿人民币,尽管每年数据略有波动,但整体上是呈现向上增长的态势。另外服务业进出口贸易也在迅速增长。

(二)模型与方法

本文采用如下形式的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考虑各变量的对数形式是因为对数形式能够平抑变量的异常波动,同时在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时更有意义。

LN(EXst)=α1+β1LN(FDIst)+εt1(1)

LN(IMst)=α2+β2LN(FDIst)+εt2(2)

其中FDIst,EXst,IMst分别表示当年流入服务业的FDI流量,我国服务业出口的流量数据,我国服务业进口的流量数据,α1、α2、β1、β2、εt1、εt2分别表示各自方程中的漂移项系数,弹性系数,随即扰动项。

首先,对方程(1)、(2)中各变量做平稳性检验,然后根据方程(1)对LN(EXst)、LN(FDIst)做协整检验分析,同时根据方程(2)对LN(IMst)、LN(FDIst)做协整检验分析,从而得出服务业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服务业出口EX的长期均衡影响,以及我国服务业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服务业进口IM的长期均衡影响。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再对服务业直接投资FDI对服务业出口EX和服务业进口IM的短期影响,根据误差修正模型做短期影响分析。

(三)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对不稳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而出现的伪回归,在回归之前现对模型中的FDIst,IMst,EXst等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方法为先对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若存在单位根,则对其进行差分,再对差分值进行检验。若差分后的数列还不平稳则对原数列进行二次差分检验,直至序列平稳为止。检验平稳性时所采用的方法为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表3。

检验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InEXst、我国服务贸易进口InIMst、我国服务贸易引进的的原始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不能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对上述非平稳序列的原始值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的ADF检验表明:所有原始值为非平稳序列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即为一阶单整序列I(1)(详见表3)。

(四)协整关系检验

如果一组同阶单整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那么这组序列就是协整的,表示一种长期的均衡的协整关系。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了了两步检验法,也称EG两步法。

由上节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InFDIst、InEXst和InIMst都是同阶单整的,本文将运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三者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两两协整关系,即是否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长期均衡关系。从协整理论的思想来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就意味着因变量能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因变量不能被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构成一个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稳的。因此,检验一组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稳定序列。通常采用ADF和PP检验来判断残差序列的稳定性。本文采用ADF检验,运用Eviews6.0的计算,得到如下的结果:

LN(EXst)=-5.000+2.405LN(FDIst)+u^t(3)

(-5.828)(13.226)

R2=0.902, R-=0.897, F=174.922, DW=1.431

接着对上式的估计结果进行E-G两步法协整检验。根据残差图的曲线,假设残差的单位根形式为:

u^t=ρu^t-1+εt H0ρ^=1 H1:ρ^

其中,εt是一个白噪声过程。由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3)式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InFDIst、InEXst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

LN(IMst)=-6.894+2.812LN(FDIst)+u^t(4)

(-8.603) (16.558)

R2=0.935, R-=0.932, F=274.182, DW=1.706

运用如上的方法可得表5的检验结果,可知(4)式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InFDIst、LNIMst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

(五)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模型,它的主要形式由Davidson、Hendry, Srba和Yeo于1978年提出的,称为DHSY模型。

LN(EXst)=0.107+0.849LN(FDIst)-0.153μ^t-1(5)

(2.589) (2.397) (-1.268)

R2=0.289, R-=0.397, F=7.249, DW=2.773

LN(IMst)=0.115+1.009LN(FDIst)-0.357μ^t-1(6)

(2.566)(2.630) (-2.846)

R2=0.460, R-=0.397, F=7.249, DW=2.773

对上述误差修正模型(5)式分析说明,我国引进的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出口有一定贡献,但是回归的结果并不显著,可绝系数只有0.289,调整的可绝系数更低,排除数据样本容量偏小的可能性,说明方程中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分析可知我国服务业出口并不完全是由服务业的FDI创造的,本土企业在服务业出口中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考虑本土企业的影响后,可能会提高方程(5)的显著性水平。

对(6)分析发现可绝系数较方程(5)要高,但变量系数并不显著,说明二者在短期并不存在显著地依赖关系。

三、结论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尽管在短期内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出口贸易促进效应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对服务业进出口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实证研究结果还发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我国服务业出口贡献率要略小于对服务业进口贡献率的影响。因而政府在进一步鼓励服务业FDI的流入的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外资行业导向,与我国相关服务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提升服务业的总体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静.外资流入与服务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2.卞家涛.基于E-G两步法协整检验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因素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8(5)

3.曹红军,赵剑波.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6)

4.贺小刚.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3)

5.Johnson,M.,and D.Pick(1997):“Currency Quandary:The Choice of Invoicing Under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5,118―128

6.Kiyokata Sato (1999):“The International Use of the Japanese Yen:

The Case of Japan's Trade with East Asia,” The World Economy,22,547―584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国际市场将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但这机会中也潜伏着更多的贸易风险。近年来,我国进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帐甚至坏帐不断增加,不仅造成了明显的利息损失,从长远来看,还将影响外贸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识清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中,通常要经过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货物交接、支付结算这样一个基本流程链。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链外的风险,也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链中的风险。本文将进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合同风险。一份贸易合同,贯穿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因此合同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合同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是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带来风险。若产品供大于求,在合同条款谈判过程中,进口方更具有主动权,从而进口方会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上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迫使出口方做出让步等,显然,合同利益会偏离出口方;反之亦然。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上的缺陷导致风险。这主要是指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全面,文字、术语等表述是否准确无歧义,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手续的日期是否合理有效等。若合同疏漏了保险、索赔、仲裁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主体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或是文本不规范,都有可能使合同无法顺利执行,给外企带来风险。另外,还有因为合同主体一方恶意行骗产生风险的情况。

二、市场风险。受各国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人文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给外贸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场风险。价格风险是最典型的市场风险。商品价格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利益,因此也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贸易价格随合同而定,实际价格却随市场波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产生。如2004年9月21日,由于台风破坏了美国的咖啡豆储藏仓库,国际市场哥伦比亚咖啡到岸价当年已上涨超过10美分,达每磅0.8213美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汇率的变化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与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国际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将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三、信用风险。这里的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风险。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遵守合同约定行事,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合同不能顺利执行,给外贸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当今的国际贸易,早已不是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实质上已经是一种“单证贸易”,进口商若能设法骗取提单,便可提货;而若出口商向银行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之间没能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出口商就无法结汇,无法收回货款,甚至货款两空。

四、其他贸易风险。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还有一些外贸企业没能预知的、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不以企业及其业务人员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会导致企业资产承受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将其称为其他系统风险或固有风险。如货物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遭遇人们无法预料的灾害性天气或货物被盗窃、丢失、损坏、锈蚀、灭失等,或是选定的运输方式或承运公司不恰当,不能安全快捷、节约又及时地运送货物,或是由于政治原因不能顺利通关等,都将引起贸易双方利益的潜在损失。再如非关税贸易壁垒风险。一国的关税水平是透明公开的,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水平逐渐下降,各国都变向地采用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认证等非关税手段,来实现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对我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弱势,这类灰色壁垒造成的风险是很高的。另外,市场的过渡或恶意竞争,以及战争或外交的影响,可能导致贸易条件发生突变,从而可能产生合同被毁、货物拒收、货款损失等连锁风险。

主要风险的防范措施

外贸企业可以结合风险转移、风险吸收、风险回避、风险中和以及风险分散等原则,采用以下防范措施,将贸易风险降到最低线。

一、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外贸企业要进行风险管理,首要问题就是更新观念。要培训进出口贸易业务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使之能有效识别每一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要定期或不定期结合贸易风险案例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要为业务人员提供到学校再教育机会,或派他们出国考察,及时了解相关贸易政策,丰富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科学的风险防范理念和业务能力。

二、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合同是每一笔业务的展开、延伸和终结。它的签订固定了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双方履约的尺度凭证,也是经济索赔、贸易纠纷、依法诉讼的主要依据。因此,合同风险的防范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的关键。业务人员在商议业务时,要充分了解自身企业所处的贸易地位,尽量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在签订条款时,因本着极度审慎认真的态度,做到合同形式标准规范,条款内容完整无误,语言表述简单明了。合同条款签订后,要及时报送相关人员审核、审批。要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谨防对方利用合同中任何条款的变更欺诈行骗,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也应处变不惊,认真调查、科学分析,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合同风险。

三、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极其丰富,对它的防范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的一大重点。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获取快速且渠道多样。但各类信息都会具有一定的不完全性、不准确性、不对称性,特别是信息的时效性,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在决策上出现失误。因此,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全面展开对国际国内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动向,及时掌握消费者偏好、产品供需状况以及外汇市场等的变动情况,及时反馈这些信息,并经过加工整理,研究各项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报告系统、信用情报系统和资信调研系统,把国际国内市场情况、客户信用、业务流程等信息情况,汇集、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估,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选择市场以及企业的下一步决策提供支持。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改进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的经济逐步融入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我国的出口贸易经营也正在全方面的展开。部分出口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被限制在生产经营管理格局之中,财务管理思想落后僵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与国际经济市场的要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来说,其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398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45%,其中出口2895亿美元增长39%,进口1090亿美元增长29%,出口贸易比重从2011年的15.2%提高到16.7%。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全面恢复,新兴市场出口数量稳定提升,主要贸易伙伴仍为欧盟。我国部分出口贸易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应变能力强、相对灵活,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也有部分出口贸易企业面对着日趋白热化、激烈的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和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很难适应,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一些出口贸易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有的出口贸易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不齐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财务管理深层次更无从谈起。同时,一些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两本账”的现象,财务核算管理人的不严格和不规范,也导致了企业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的出口贸易企业虽然正处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之中,但是企业长久以来受到旧的财务制度限制,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比较陈旧和滞后。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落后,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同时也是投资者,在这样的企业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集权现象,并且企业的管理也是家族化模式,管理层基本都是业务出身,比较熟悉业务,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决策中就会偏重于业务方向。同时,出口贸易企业普遍还存在着轻财务、重业务,轻管理、重融资的状况,形成了企业的效益不是财务管理的结果而不是业务做出来的观念,企业管理有效体系并没有把财务管理纳入其中,缺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大部分出口贸易企业没有建立诸如风险价值、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财务管理的概念。

2.筹资方式单一,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出口贸易企业的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的自有资金很少,企业经营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出口贸易企业筹资渠道比较单一,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得出口贸易企业在价格和商品中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在国内、国际贸易核算中,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付款方式来说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运用商业信用周转的范围越来越小,因为企业原因,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或债权来融资,只能通过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又非常的难,造成了企业越是贷不了款,企业的业务越是进行不下去,业务展开不下去,就不能贷款的恶性循环。而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企业规模小,资信与信用等级偏低,风险也就偏大;二是出口贸易企业属于流通企业,不容易找到贷款的担保的单位,如打包贷款、信用证押汇等非常的困难,更不用说流动资金的一般贷款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来说就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形成呆滞。

3.财务控制薄弱,监管问题突出

随着出口贸易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也被企业的经营者所关注,但是对于如何控制管理层仍是盲点和难点。管理层把控制作为对所属员工的管理手段,把自己架设在企业内部控制之上,造成企业的股东和监事会如同虚设。企业缺少有效的监督,企业的决策由管理者自己说了算,缺少科学的监管机制。另外,有些出口贸易公司为了取得收入,增加出口规模,将出口业务按自营出口业务入账,形成“假自营真”,造成企业的收入、成本、库存商品不实,而且企业将出口退税变通转付给被方的处理也是不合法的。这些都是违背会计真实性原则的,这些假自营的出口企业在财务账面上的经济业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因此,企业的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就没有了真正的意义。

4.管理水平受限,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出口贸易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缺乏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有些企业财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化、专门化的财会知识学习,造成无证上岗情况大量存在。会计与财务职责分不清,缺少专职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有的企业甚至出纳、会计、管理由一人兼任,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混乱,职责分工不明确。另外,财务人员只是关注会计核算方面,整天忙于付款、记账等事务性工作,并没有把工作重点从记录账薄转移到财务管理工作上来,在财务预测、预算、决策、分析、控制等方面都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不能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

三、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体系

出口贸易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工作进行全力的支持,这样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企业的财务人员都要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来,全面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在出口贸易企业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规范,监管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更好地发挥服务与监督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的经营者更好的认清企业真正的财务与经营状况。

2.提高出口贸易企业的整体融资能力

首先,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增强企业的内部融资,重视积累内部资金。企业可以与国内、外的客户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充分运用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等融资方式,来改善企业一部分资金周转的紧张问题。其次,出口贸易企业也可能采取借助外部力量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依据银行贷款信用等级要求对企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积极取得银行的高信用等级评定,这样才能更多取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企业也可能与一些规模大、信用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与联盟,运用大企业的优势来取得银行的贷款机会,争取更多的融资机会。

3.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法律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还有助于帮助财务人员依法向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配置会计人员,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重视在职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建立和改善激励制度,开展最佳的职业道德培训,依法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会计信息失真、混乱的财务管理是造成企业财务工作基础薄弱的原因,只有科学设置财务机构和人员才能真实准确的打好会计核算的良好基础。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企业财务人员的行为,做到账账、账证、账表的统一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出口贸易企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是必然的选择,出口贸易企业只有认清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想办法加以改进,才能不断的成长,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4篇

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及开放度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出口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82亿美元,增长18%。其中,出口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口838亿美元,增长16%;由于旅游项目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自1999年以来首次下降到94亿美元,下降3%。据世贸组织《贸易发展报告》统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出口增速高于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其中2001-2005年,年均增速为19.8%,约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二)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24.8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7%;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744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1%。二十三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近29倍,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保持增长势头

过去二十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运输类服务贸易比重明显下降,旅游类比重保持稳定,而其他商业类服务持续上升。与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发展趋势相反,近年来,由于货物贸易快速发展,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占比上升到20.7%,比1997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旅游服务出口占比为39.4%,比1997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比为39.9%,与1997年基本持平。

(四)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出口增速超过发达国家

1997-2005年,随着全球新兴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速加快,超过了其他部门,也超过了OECD国家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其中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从8400万美元提高到18.4亿美元,增长了21倍,在全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1997年的0.3%增长到2.5%。

(五)中国对主要市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多元化分布,进口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5年对美国服务出口99.6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3.4%;对欧盟出口74.32亿美元,增长45.3%;对香港特区出口84.5亿美元(不含金融服务)。

(六)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面临的问题

我国服务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5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3533亿美元, 英国为1834亿美元,德国1429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4.7倍、2.5倍和2倍。其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较低,仅占约10%,全球的平均水平为 25%,而英国和美国分别占48.5%和39%。第三,自1994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存在巨额逆差,且差额呈现增大趋势,2005年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依然逆差94亿美元,而美国2005年顺差646亿美元。

二、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竞争力

当今国际服务贸易中,旅游和运输服务继续保持了最大部门的地位,但由于增速减缓,所占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以及专利许可等现代服务部门尽管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但增长速度惊人,在全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产业政策对本国乃至全球服务贸易的产业导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构成总体上与全球服务贸易存在共性: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产业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于全球水平;在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上与全球服务贸易相比存在差异性,特许和专利权使用占比比全球低6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出口低于全球占比5.1个百分点,且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世界水平。

(一) 按RCA指数衡量的部门竞争力

国际学术界通常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一国某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CA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该产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公式为:

RCA=Xe/X/We/W

其中, X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X为一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一般认为,若RCA≥2.5,则具有强的竞争力;若1.25≤RCA

用RCA衡量我国服务贸易总出口中各部门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竞争力,结果显示,建筑、旅游和其他商务服务有较强竞争力;运输服务有一般竞争力;其余部门竞争力较弱(见表1)。

(二) 按增长速度排序的部门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主要是计算机信息、咨询、影视、金融、运输、公告和建筑服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其中前三各部门超过35%。

(三)用波士顿矩阵分析的部门增长潜力

以1997-2005年间年均增长率近似等于15%(全部服务的年均增长率为14.8%)、以2005年出口规模20亿美元为基准,用波士顿矩阵(由于缺少全球行业统计,我们用出口绝对数替代了市场份额)表示的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增长潜力情况是:处于第一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部门,需要重点支持其发展,这样的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现实的和预期的贡献率都大;处于第二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的部门,这样的部门在促进政策得力的情况下,会有超高速增长,对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贡献比较大;处于第三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的部门,近期内促进意义不大;处于第四象限的属于基础规模较大、但增长速度较低的部门,这些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贡献大,需要长期持续的支持。

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规模大、增长快、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部门:运输、咨询、建筑和计算机信息服务;

――规模小、增长快、有发展潜力的部门:金融、保险、广告和音像服务;

――规模大、增长慢、需继续维持的部门:旅游和其他服务;

――规模小、增长慢、近期内发展潜力较小的部门:通讯、特许和专利权使用。

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选择来说,有无发展潜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而顺应全球服务贸易行业发展趋势则只是说明部门发展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但需要中国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否则不可以成为近期实现的目标。

综合全球服务贸易的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近期内我国政府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选择应该按照“深度挖掘”和“重点培育”和“特别关注”三个层次进行。“深度挖掘” 类的部门包括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这些部门的出口基数大,在现有基础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对出口总额的扩大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当前和今后都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骨干部门。“重点培育”类的部门包括计算机和信息、金融保险和特许专利使用,这些部门属于增长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部门,只要政策得当,会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关注”类的部门包括文化教育、分销和咨询服务等,是我国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部门,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56个民族的文化荟萃更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把拥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如武术等)、营养保健、中医、教育、哲学、戏剧、影视等分支部门全方位地推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之,选择重点服务行业部门进行出口促进,是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扩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措施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在全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兼顾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收支平衡。为力争实现进出口平衡,服务贸易出口要实现超常增长。到2010年,服务贸易额(国际收支口径)达到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网络,要发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后发优势,就应当抓紧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出口。

(一) 推进重点部门的发展。

积极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与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改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稳妥扩大中国服务业开放与积极开拓国际服务业市场相结合,对内以开放促竞争,以开放促发展,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大力实施服务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企业在外分支机构在当地提供商业服务,提高其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与优势区域和企业的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业外包基地,优先支持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出口。

(二)完善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

成立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服务贸易发展协调小组”,全面协调,发挥合力。同时进一步明确商务部在服务贸易管理中的职能,加大商务部对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出口促进、多双边谈判的力度。

(三)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资金投入。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出口信贷条件和额度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放松服务企业境外投资的用汇限制,简化其境外投资外汇审核程序,适当提高用汇额度。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具体情况,对服务贸易出口业务和企业予以税收优惠。例如,对服务型企业的人员工资在税前列支,避免两次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服务出口所得减免营业税。

设立服务贸易发展资金。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作用越来越大,需要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划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国参加展览、研讨会、境内外推介活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重点国家资质认证、重大出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支持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业外包基地。

(四)尽快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制定服务贸易统计法规,以跨境贸易和附属机构两条主线采集我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并逐步开展自然人流动统计。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跨境服务收支数据进行完善。在现有BOP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调查等方式完善运保费、旅游等项目数据,同时逐步采集扩展的国际收支分类(EBOPS)数据。另一方面,建立内向和外向FATS统计。在数据采集方法上要立足中国国情,保证“方向正确且操作可行”。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运行分析,实时掌握进出口的产业动态和国别市场格局。

(五)稳步推进对外开放。

在新一轮的WTO谈判中,根据中国国内市场的承受能力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实力,争取在自然人流动和海运领域的自由化方面取得成果,在其他领域采取审慎渐进的态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谈判,为中国尚未发育成熟的服务业提供保障机制;积极参与“国内规章”谈判,通过谈判减少或消除海外贸易壁垒。

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中,积极发挥中国拥有的比较优势,在具有较强国内市场承受能力的服务贸易领域,协商推动互相放开市场准入限制。

(六)培育服务贸易出口主体。

根据中国不同地区服务贸易的特点和行业优势,建设部级服务贸易示范区,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以服务贸易示范区为主,在服务贸易重点部门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予以重点支持。根据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比较优势与增长潜力,对重点企业(集团)实行动态调整。力争到2010年,重点企业(集团)达到500家。

(七)加强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协调高校、服务贸易示范区、服务贸易发达地区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服务贸易的国际国内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又包括软件、技术等中国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八)建立中介组织,加强对发展服务贸易的宣传和协调促进工作。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整合企业力量,树立统一形象,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企业声誉,培育企业信誉,积极为中国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市场行为,充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纽带。

充分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的优势,积极对驻在国(地区、国际组织)服务贸易的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商业机会的调研工作,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建立服务贸易预警应急机制,做好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九)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

建立全国服务贸易公共信息网站,介绍世界服务贸易总体情况,以及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中介机构、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方便企业获取国内外信息。

举办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支持在国内外举办若干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论坛、培训和展览,为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十)放宽对服务贸易企业人员的出入境管理。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进出口 贸易自由化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34-02

一、引言

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居民向其他国家居民提供服务而取得劳动报酬的交易活动,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服务贸易业飞速发展,服务贸易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而且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攀升,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当今迅速发展且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业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1.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逐年增加,1982年我国的服务贸易为44亿美元,到2008年,仅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就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2000―2007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1.29%{1}。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入了“繁荣期”。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464.5亿美元。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到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3.9%,位于世界第五位,进口额由277.3亿美元上升到158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4.6%,位于世界第五位,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044.5亿美元,特别是2003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以来,发展更加迅猛{2}。

2.我国服务贸易部分行业逆差进一步加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额进一步扩大。当年逆差为115.6亿美元,同比增长51.9%,是自1997年以来逆差最大的一年。从行业看,运输、保险、和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行业一直是服务贸易差额的主要来源。与2007年相比,2008年,运输服务逆差为119.5亿美元,与2007年基本持平;保险逆差为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为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3.传统服务贸易占比居高不下,新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比重中,以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为三大进出口部门,2006年它们分别占到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4.3%、24.2%、11.2%和出口总额的23.0%、37.1%、23.5%。从进口份额上看,这三个部门的总和在大多数年份都占到80%以上,其中运输服务贸易业发展速度最为迅速,从2003年开始占据第一的位置。从出口份额上看,运输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份额由2000年的12.18%上升到2007年的23.97%,增长了11个百分点。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运输和旅游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其中运输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旅游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见表1)。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也不断增加。2008年上半年,金融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66.3%;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金额为2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咨询出口金额为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8.6%{3}。由这一系列数字可以说明我国新兴服务贸易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向前发展。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服务业的基础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服务产业相对落后。目前,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已达到62.6%,以北美洲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更是达到了7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2006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7%;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明显偏低{4}。

再者,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仍以旅游、运输等服务行业为主,每年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的比重都比较大。2008年,我国旅游和运输服务两个行业就占到了服务贸易总额的54.4%(表1)。

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许多新型服务行业仍然处于逆差状态,我国的服务贸易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上。

2.我国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比较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占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5%提高到2008年的4.65%;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2%提高到2008年的3.9%。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16.3亿美元,出口14285.4亿美元,进口11330.9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3044.5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2571.8(表2)。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有很大的差距。

3.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和总体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我国总的出口贸易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在世界排名也逐次上升,但服务贸易的绝对值与相对值都很小。1994年,服务出口收入221.04亿美元,占世界份额仅为1%,位居第22位。虽然到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上升到第5位,但仍在商品贸易之后。

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没有同步发展,而且服务贸易经常处于逆差状态,与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仅2009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逆差就达到166亿美元。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依然是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上半年仅运输和旅游两部门就占服务贸易总数的55%左右。而金融、保险、IT、专利权使用费、广告、音像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所占比重不足15%。而且从相关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保险和专利也是逆差的大项,约占逆差总额的40%。

四、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世界服务贸易总量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至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72000亿美元,增长了19.73倍。其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世界服务贸易结构从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行业转变。最后,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上升。发达国家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48.5%,占进口总额的45.6%,并且在服务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5}。

针对上述世界服务贸易趋势,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的投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的服务业起步比较晚,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产业结构也不合理,服务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因此,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组建服务企业集团,加大服务的力度。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因此,目前我国可以重点扶持以下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三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的行业,如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在发展国内服务业的同时,不断拓展国外市场,增加我国服务业的出口,创建跨国公司,从而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逐步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处于弱势,还不具备全面开放的条件。因此,我国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对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银行、保险、咨询、邮电、通信等,可在沿海地区设置试点。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恰当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在坚持国民待遇的原则下,采用严格规范的国内政策以限制或推迟外资进入,以保护幼小的民族服务产业。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针对我国比较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首先,应该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所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更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其次,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完善各类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从而更好更快地培养出服务贸易专业类的人才。我国可以从专业技术等方面培训高层次的服务人员,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服务贸易人员培训机构。同时在各地各行业也设立一些分设机构,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服务人员培训网络。再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海外服务业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人才;同时又要谨防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服务企业人才的流失。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加强国内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减少人才流失对国内服务业的损害。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正在慢慢地提高。这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内部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有一定的限制影响,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嘉龄,陈石灵.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经济贡献度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2)

{2}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10(3)

{3}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tradeinservices.mofcom.省略

{4}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9(10)

{5}田中林.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D].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Database、BEA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2005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着。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3年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2004年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8年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05年和2006年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2年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2003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08年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7年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8—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7倍左右。2007年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 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着。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2000年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0—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着。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 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各部分制定的具体规定为支撑,具体规范中国服务市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比中国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中国虽然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海商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但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在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有漏洞、有矛盾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 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2003年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 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 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2).

[3] 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5] 陈松洲.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2).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7篇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而产生的,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今后世界贸易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贸易的竞争,服务贸易竞争的成败将决定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具备了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服务业跨国转移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世界来看,服务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大发展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随着产业链拉长,各个生产环节独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成整个产业链。根据资源的配置,服务于各个生产环节的服务业,将为各国提供市场空间,这也就形成了外包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对外转移和全球服务业外包业务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中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中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出口。

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比例偏低,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中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显现出了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巨大的对外货物贸易量为发展海洋运输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外包全球市场规模巨大,是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增长空间很大,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中国服务领域企业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的“中国服务”逐渐增多。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全球服务业跨国转移加速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为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

完善保障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出口指导目录,争取出台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具体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丰富各项统计内容,拓展重点行业统计,加强重点行业境内外调研,完善专项统计。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各地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促进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发挥中国的文化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扩大建筑服务出口。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品牌。

大力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面落实八部委《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06]13号),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扩大出口;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持,重点支持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

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办好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政府部门政策,企业直接洽谈交易,搭建促进中国服务出口的窗口和平台。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要利用好大连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平台,支持和组织服务贸易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的商机。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近年份(2007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5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提升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9%。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回落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7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顺差规模最大的四个行业,合计实现顺差207.3亿美元。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119.5亿美元、97.6亿美元和78.5亿美元。

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项目。运输和旅游出,分别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5.7%和30.6%:进口分?e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5%和23%。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6.4%,所占份额较上一年下降2.9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752.68

根据WTO统计,2012年全球贸易低速发展,全球贸易仅增长约2%,而我国货物贸易额为38670亿美元,出口2049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而服务贸易总额47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服务出口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可见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扩大。另外2012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全球贸易额增长5%,低于2010年13.8%的增幅,但是全球商业服务出口高速增长11%,达到了4.2万亿美元。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全球服务贸易增速较快。因此认真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迅速增长、服务贸易结构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的特点。

(一)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二)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

(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迅速增长

(四)服务贸易结构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中,服务出口仍主要依赖传统服务项目,但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于旅游、运输和建筑等传统服务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2012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2.81%;而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广告宣传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8.11%。在加入WTO的十二年里,我国服务贸易基本形成了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现代服务全面发展的格局。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服务贸易存在对象比较集中、贸易结构有待优化、贸易发展不足、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对象比较集中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对象主要是香港、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仅2012年我国同上述贸易伙伴的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了3100亿美元,约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3。香港继续成为我国最大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指出,仅2012年中美服务贸易总额为41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我国对美出口122.8亿美元,同比增长8.4%;从美进口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9.5%。中美服务贸易逆差规模继续扩大,由上一年的153.7亿美元增至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二)服务贸易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服务贸易内部发展不平衡,其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是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高达519亿美元,第二位是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为469亿美元,第三位是保险服务,贸易逆差高达17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67亿美元。其中,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项目的贸易逆差最大,而以高附加值为代表的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现代服务贸易项目贸易较大。因此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通信服务所占比重较低,这样表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项目和生产业发展不足。

(三)服务贸易发展不足

(四)服务贸易中高端专业人才缺乏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中,我国服务贸易人才较多,但是在中高端的服务贸易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结构处于进一步调整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在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而在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端人才严重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并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服务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应采取的策略是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快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一)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我国货物贸易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却相对落后,需要深化对服务贸易的认识,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通过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化货物贸易结构,促进货物贸易结构的升级,实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并形成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服务业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本土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措施,积极开发服务贸易的新市场。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是现代服务业,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才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现代服务业中,应着重于生产业。生产业是当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代表,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进行改造,例如运用电子商业等服务模式。 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发展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创意服务业、动漫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等。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三)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传统的服务行业,如商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要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利用先进的技术或设备,提高服务的附加值,促进传统服务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继续发展旅游、对外工程承包及服务外包,继续扩大出口,并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如利用湖北省的教育资源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金融和保险业等,促使服务贸易的结构升级,带动更多的服务出口。

(四)加快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我国的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一定规模,但是其国际竞争力较弱,而服务贸易人才则是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注重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提高,重点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等行业人才,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服务贸易与专业技能培训,或者聘请国外优秀的高端服务贸易人才回国讲学或培训或辅导,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紧缺型的服务贸易高端技术人才,积极提供便利措施并鼓励海外留学服务人才回国创业或培训。借鉴国外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经验,建立专门的服务贸易人才培训机构,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针对不同类型生产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加快高端服务贸易技术人员的培养,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减少高端服务贸易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陈文芳.试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国际贸易,2010,(3):52-56.

[2]郑吉昌. 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1,(11):132-161.

[3]章志刚.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8-31.

[4]易纲.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未来贸易改革的议程[J].中国市场,2012,(37).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9篇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43.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但是服务贸易逆差却不断扩大,至2014年已达到1599.3亿美元,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出口的结构性失衡所造成。而结构性失衡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体竞争力偏低、技术含量不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表现进行相关研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应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相关策略。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表现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严重失衡

按照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可将服务贸易行业分为12大类(具体见表1)。目前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的数据来看,服务贸易出口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格局,在2007-2014年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到了222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从服务贸易的分类行业来看,旅游、运输、咨询服务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2014年分别达到了23. 67%、21. 06%、19. 31%,合计达到64%以上,而其余九个行业出口比重合计不足四成。进一步按照服务贸易行业的特点、要素密集度,可分为三大类,即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由表2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仅有运输服务产业,出口占比23. 67%;劳动密集型包括旅游、建筑服务产业,出口占比30. 78%;知识、技术密集型包括金融、保险、专利、通信等在内的九项服务产业,出口占比45. 55%。可见,资本、劳动密集型出口占据了主导力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存在着技术含量、附加值偏低的问题,行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

(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

目前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逆差(即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78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600亿美元,八年间出口逆差增长了20.5倍 (见表2)。2011-2014年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上升速度迅猛,分别达到了148.4%、63. 4%、32.1%和35%。进一步分析,主要缘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近几年由顺差转为逆差,且来势猛烈。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包括旅游、建筑服务,其中建筑服务一直保持顺差(即进口贸易总值小于出口贸易总值),而具有中国传统优势的旅游服务则由顺差转为逆差。2009年是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分水岭,首次出现了40亿美元的逆差,此后连续六年均未扭转这一格局,且呈现出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在2011-2014年间,逆差趋势更是愈演愈烈,2014年已达到了1079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逆差的51. 73%。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度更是空前高涨。可以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逆差格局不断扩大,旅游服务所造成的逆差在其中成为“罪魁祸首”。

(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长年处于逆差

事实上,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差额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实力。由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时,都致力丁.保持顺差,以提升综合国力。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领域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长年也处于逆差:2007-2014年间,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运输服务,其贸易出口表现持续逆筹,且呈现出不断扩人的趋势,由2007年的120亿美元的逆差上升至2014年的579亿美元逆差,八年问增长了4.8倍,2014年占到逆差总额的27. 76%;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中,保险、专利、电影服务行业长年保持逆差,2014年占到逆差总额的20. 51%,其他服务行业出口占据比重相对较低。可见,尽管中国是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出口额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然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均为逆差一且这一格局直至2014年也未有好转。综合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按要素密集度所划分的类型,均呈现出逆差,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大而不强”的格局,且出口结构不均衡的特征明显。

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中国都将服务行业看作是制造行业的附属品,不重视其向生产性方向发展,表现在引进跨国公司时,更倾向于制造业,忽略了服务行业,因此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长期在6%-7%徘徊,2014年达到了8.1%。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超过10%的服务贸易开放度,还显得较低。2014年,英国、意大利、法国的开放程度分别为13%、12.3%和11.6%,即使是处于亚洲的韩国也达到了12.9%。正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低,导致服务质量差,阻碍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结构性失衡。

(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

尽管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白由化与经济全球化是总体趋势,然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也变得更为隐蔽与盛行。中国目前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相对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以中、低技术劳动力作为中间投入,往往需要大量人员的流动,如旅游、建筑、运输等服务领域。但目前发达国家仅对少数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流动作出承诺,而其他人员提供的服务仅是“商业存在”的补充。如美国迫于就业压力与社会矛盾,自2014年起对自然人流动方面管理更为严苛,种种繁琐的出入境手续等,造成长时间的等待,构成了人员流动壁垒。又如在保险服务业上,美国各州立法不统一,构成了严重的开业权壁垒。事实上,美国在保险业务上存在非国民待遇,如注册资金税收等。可见,由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呈现出隐蔽而盛行的趋势,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结构性失衡。

(三)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偏低

为衡量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即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率,通常RCA <0.8时,竞争力较弱;0. 8<RCA<1. 25时,中度竞争力;1. 25 <RCA <2.5,竞争力较强;RCA>2.5,竞争力极强。表2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始终在0.5上下徘徊,竞争力比较弱。在2005年,RCA指数达到了0.62,是近十年来的峰值,随后持续下降。2010年以前,RCA指数还维持在0.5以上,而自2010年之后,RCA指数降至0.5以下。总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国际竞争力不足。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对服务行业的不重视,进而造成出口结构性失衡。

(四)垄断势力的存在加剧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平衡

目前中国有部分服务贸易还处于垄断地位,如电信、邮政、民航、铁路等行业。而长期垄断地位,造成企业竞争意识不强,服务水平较低,在国际上整体竞争实力不足,由此,也加剧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平衡。如电信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移动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固定电话、宽带市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双寡头”垄断。但这一格局的成因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信企业的利润超过20%,而美国还不到1%,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而反观在利润率超过美国20倍的背景下,中国电信企业无论是管理水平、经营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远比不上美国。事实上,由于中国部分服务贸易处于垄断地位,造成竞争力不足,难以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推进服务贸易出口的均衡发展

曰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产业亟待优化,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尴尬局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必须从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入手:第一,保持旅游、建筑服务的相对优势。中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加之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通过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加强旅游营销,设计与打造自然景观时融入现代元素等,从而保持并提升旅游的相对优势。第二,促进保险、金融、专利等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中国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主要缘于创新人才不足。由此,必须设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促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及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升整体竞争力

要改变现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格局,必须要转变思维模式,着力于提升外贸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且均衡发展。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服务贸易水平差距较大,由此,必须大力引进外资,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营造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新形势下必须将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提高到经济现代化的高度,促进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分工,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同时,应建立与完善产业政策,如政府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打破垄断与地区封锁,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在发展服务业的进程中,应将三个领域作为当前重点:第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如商业、金融、文化等。投资少、收效快;增加就业容量;又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前行。第二,与知识、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如信息业、咨询业等。第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如科学文化、教育等。在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时,还要出台税收、贷款等优惠扶持措施,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三)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甚至导致出口的结构性失衡。由此,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需要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质量,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促进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第一,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从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高质量入手,吸引并利用外资规模。尤其是扩大在通信、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外资规模,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从而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如扩大设计咨询、教育培训等行业出口规模。同时,积极推进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如依托于“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创新旅游产品、路线,与韩国、日本联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等。促进服务贸易出口齐头并进,从而实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第三,加快并提升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发挥集聚与带动效应,从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均衡性发展。第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管理,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保证加工贸易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关于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的批复》(国函[1995]10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意见的通知》(下称[1999]3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下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

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经营企业是指负责对外签订加工贸易进出口合同的各类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经批准获得来料加工经营许可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

本办法所称加工企业是指接受经营企业委托,负责对进口料件进行加工或装配,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以及由经营企业设立的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并已办理工商营业证(执照)的工厂。

第四条经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必须事先报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负责管理全国的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工作。

第二章审批机关及分级审批

第五条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审批本地区的加工贸易业务,并可根据实际需要,授予部分地(市)和县(市)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加工贸易审批权,但需事先报外经贸部备案。

第六条经授权审批加工贸易业务的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简称加工贸易审批机关,下同)须按照外经贸部规定的统一规格、样式刻制加工贸易业务审批专用章,并由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统一报外经贸部备案。

第七条各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名单及其加工贸易业务审批专用章(印模)由外经贸部统一送海关总署备案。

第八条各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应具备使用计算机审批管理系统审批加工贸易的条件,须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设备,加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并与外经贸部联网。

第九条开展进口原料属于国家对加工贸易进口实行总量平衡管理的棉花、食糖、植物油、羊毛、天然橡胶、原油和成品油等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由经营企业(包括原部委总公司及其子公司)注册地省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审批,各省级审批机关不得将审批权下放。

其它加工贸易业务由经营企业(包括原部委总公司及其子公司)注册地的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审批。

第三章申报文件和材料

第十条经营企业申请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时,必须提供下列证明文件和材料:

(一)经营企业出具的书面申请报告及加盖经营企业公章的《加工贸易业务申请表》(格式见附1)。

(二)经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批准文件(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加工企业注册地县级以上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正本(格式见附3),加工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经营企业对外签定的进出口合同(正本)。

(五)经营企业与加工企业签定的加工协议(合同)正本。

(六)审批机关认为需要出具的其它证明文件和材料。

第十一条如经营企业或加工企业属于外商投资企业,除出具本办法第十条所规定的证明文件或材料外,须同时提供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能说明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合同、章程,以及能确认已建成投产,投资方资金已如期到位,联合年检合格的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开展下列特定商品的加工贸易,除按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出具证明文件和材料外,须同时按下列规定相应提供其它证明文件和材料:

(一)开展进口料件属于废旧金属或物品的加工贸易,须按有关规定提供国家环保局出具的料件进口批准文件。

(二)开展进口料件或出口制成品属于易制毒化学品、军民通用化学品的加工贸易,须按有关规定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料件进口或制成品出口的批准文件。

第四章加工贸易业务(合同)审批

第十三条各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在审批加工贸易业务时,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审核经营企业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和材料,严禁“三无”(无工厂、无加工设备、无工人)企业开展加工贸易,防止企业以加工贸易名义进行走私等违法活动。

第十四条《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格式见附2)是海关等部门据以办理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相关手续的有效证明文件。对能够按规定提交各项证明文件和材料,且确有加工复出口能力的经营企业,由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审核签发《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并加盖加工贸易业务审批专用章。

第十五条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应认真填制《进口料件申请备案清单》和《出口制成品及对应进口料件消耗备案清单》(格式见附2),并加盖加工贸易业务审批专用章。

第十六条加工贸易审批机关须严格按照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国家工业局制订并分批公布的全国统一的单耗标准审批加工贸易。对尚没有全国统一单耗标准的,加工贸易审批机关要严格审核企业所申报的单耗,征求生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主管海关的意见后予以审批,海关凭加工贸易审批机关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予以备案。海关监管中发现单耗不符的,将意见函告原审批机关,由原审批机关予以调整,海关也相应办理有关内容的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在审批时,必须认真审核《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

加工企业注册地县级以上外经贸主管部门,应在严格查验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签发《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必要时,可征求生产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国家将加工贸易进口商品分为禁止类、限制类和允许类,将加工贸易企业分为A类、B类、C类、D类(具体分类原则和分类目录按照[1999]35号文件的规定另行对外公布并进行动态调整);国家对开展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和C类企业开展的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管理。

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在审批时,应认真审核加工贸易进口商品和企业的类别,如属于限制类商品或C类企业,应在《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备注栏内加注“实转”字样。

第十九条各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均不得批准D类加工贸易企业(包括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不得批准任何经营企业开展进口料件属于禁止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

第二十条A类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但其加工贸易合同事先仍需报加工贸易审批机关审批。

第五章批准证变更及延期审批

第二十一条《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上规定的出口制成品返销期限原则上按企业出口合同有效期审批,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其中,食糖、棉花、植物油、羊毛和天然橡胶加工贸易的制成品返销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二条经营企业必须按《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规定的期限加工、返销制成品并办理核销手续。如因客观原因确需延长制成品返销期限,须在规定的制成品返销期限内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海关凭批件办理延期手续。

第二十三条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次,每次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四条经营企业必须按《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规定的内容加工出口,如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部分项目内容,须在《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规定的期限内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海关凭批件办理变更手续。

第六章配额许可证管理

第二十五条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原则上不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国家对食糖、棉花、植物油、羊毛、天然橡胶和原油、成品油等加工贸易进口实行总量平衡和配额许可证管理。配额总量由国务院确定,具体分配管理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当年有效,不得跨年度使用。外经贸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和配额许可证事务局负责按照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和省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签发加工贸易进口许可证。

加工贸易进口许可证有效期不得超过《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规定的制成品返销期限,对需跨年度的,不得超过次年2月底。

第二十八条外经贸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应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逐日向配额许可证事务局上报加工贸易进口发证数据,配额许可证事务局负责向外经贸部提供全国的加工贸易进口发证数据(包括配额许可证事务局的发证数据)。外经贸部将对发证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严禁越权、无配额或超配额等各种违规发证行为。

第二十九条加工贸易制成品如属出口配额管理的,经营企业应凭出口配额和《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申领出口许可证,海关凭有效出口许可证验放。

第三十条加工贸易进口料件或出口制成品如属于易制毒化学品、军民通用化学品,海关凭《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和有关部门出具的料件进口或制成品出口的批准文件办理备案手续。

第七章统计监督及跟踪管理

第三十一条各省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须逐日汇总本地区加工贸易业务的审批情况和到期加工贸易业务的核销情况,并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统一上报外经贸部。

第三十二条各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要加强对本地区加工贸易核销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管理,要求经营企业在出口核销后的30天内将海关的核销通知单报原审批机关核销备案。对逾期未能办理核销备案的企业,要查清原因,并暂停批准其开展新的加工贸易业务。

第三十三条外经贸部对各地的加工贸易审批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严禁越权、无配额和超配额等违规审批行为。

第三十四条各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要积极与海关、税务、银行和外汇等部门配合,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加大对加工贸易的综合监管力度。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应全部加工后复出口。如确有特殊原因,需将保税进口料件(或其制成品)在国内销售或转用于生产内销产品,按《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内销审批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国家允许开展加工贸易结转深加工复出口业务。但经营企业必须事先报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保税区内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按《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加工贸易项下进口(原油、成品油除外),不受一般贸易进口经营分工管理规定的限制,经营企业可自行组织进口。

第三十九条外经贸部对违犯本办法的审批机关,将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其加工贸易审批权;对发证机关,将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其进口发证权。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出口;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73-03

一、引言

目前,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并成为各国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陈宪(2000)认为,货物贸易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贸易的发展源于随着货物贸易扩张所引起的服务需求,是货物贸易核心效用的派生效用。陈兆俊(2001)的实证研究表明,广义的要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邵望予(2005)认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越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张亮(2006)认为,服务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服务贸易总额的贡献。我国经济发展为服务进口提供了源动力。我国服务贸易与GDP之间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郑吉昌、夏晴(2005),曲风杰(2007)等认为服务贸易为货物贸易升级和转型创造了条件,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创造需求。两者存在相互支撑的关系。庄丽娟、陈翠兰(2009)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发现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上述研究主要沿用解释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服务贸易,并没有具体分析服务贸易的各个部分与货物贸易的关系。为此,笔者将利用1985―2008年的数据,一是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现状,二是从总体上研究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的关系;三是研究服务贸易各部门对货物出口的影响,由此给出结论和建议。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现状分析

第一,从总量上看,1985―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长,但规模与同期的货物出口相比水平仍很低,服务贸易出口额与同期货物出口额之比平均为14.86%。1985―1994年间,该比率总体上是上升趋势,而1995―2006年,该比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统计口径的变化原因,但也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力度不够,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速度。尽管2007、2008年该比率有所回升,但低于平均值。

第二,从结构上看,服务贸易各部门出口发展不合理,旅游服务占的比重比较大。秉承逐年上升的趋势,1985年这一比重为27.58%,1999年竟上升到53.71%,1997―2002年旅游服务出口更是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02年以后这一比重逐年下降,到2008年只占到27.76%,基本上与1985年持平。而代表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其他商业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53.29%下降到2008年的46.13%,这一比重最低时只有32.72%,平均到每个部门不到4%,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只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密集型部门。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则处于竞争劣势,服务出口结构不合理,同时也表明我国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数据介绍及研究方法

选取我国1985―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图示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的划分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3个部门,分别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部门包括11项,具体为: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权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在三部门中,前两个部门代表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后一个部门代表新兴的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部门。在变量选取上,GX代表货物出口,TSX代表服务贸易出口,CX为运输服务贸易出口,TX代表旅游服务贸易出口,OX为其他商业服务出口。由于在样本区间内我国的物价变动较大,为减小通货膨胀影响,用历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1978=100)进行平减处理,考虑到对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后易得到平稳序列,且不改变模型的有效性,估计及分析时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NGX、LNTSX、LNCX、LNTX、LNOX。

(二)数据分析过程

1、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与货物出口的关系分析

图1反映的是1985―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货物出口增长率比较,可见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增长波动较大,其中服务贸易出口还出现了负增长情况。1999年以后,两者都处在稳中有所上升的趋势。为了考察1985―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对货物出口的影响,可以建立如下对数模型:LNGX=α+βLNTSX+μ。其中,GX表示货物出口,TSX表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OLSE)回归,估计的结果:

LNGX=-0.602+0.818LNTSX

t=31.891 R2 =0.979F=1017.023

从统计学上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t值为31.891,显著地不为0,LNTSX 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由R2=0.979可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由F=1017.023,显著性Sig≈0.000,说明两者线性回归高度显著。从经济学角度看,LNTSX增长一个单位,可带动0.818个单位的LNGX。另外,从R2=0.979可知,LNGX变动的97.9%可以由LNTSX来解释,这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的促进作用。

2、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的关系分析

从图2中可见,运输和其他商业贸易出口增长波动较大,旅游服务出口增长较为平稳。另外,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曲线在不少年份与货物出口增长率曲线方向一致,表明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有比较大影响。由此,对我国1985―2008年的货物出口与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建立如下对数函数模型:

LNGX=α+β1LNCX+β2LNTX+β3LNOX+μ

LNGX=α+γLNCX+μ

LNGX=α+λLNTX+μ

LNGX=α+δLNOX+μ

令Y= LNGX,X1= LNCX,X2= LNTX,X3= LNOX,应用SPSS计算软件进行OLSE回归,估计结果如下:LNGX=2.688+0.467LNCX+0.635LNTX+0.04LNOX

LNGX=3.406+1.091LNCX ①

(13.061)(15.821) R2=0.919

LNGX=2.655+1.068LNTX②

(11.543) (21.111) R2=0.953

LNGX=1.691+1.229LNOX ③

(4.673)(16.001) R2=0.921

(1)先对货物出口与三部门的多元回归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合理,且货物出口与各解释变量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F=624.407),但由于LNOX的t值太小,只有0.355,未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同时,对X1 、X2 、X3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相关系数比较高,分别有0.959、0.976、0.96,说明方程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对货物出口分别与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三部门服务出口的一元回归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LNCX、LNTX、LNOX的t值分别为15.821、21.111、16.001,3个变量均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另外,货物出口与三部门的回归结果的R2分别为0.919、0.953、0.921,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3)同样,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货物出口分别与三个部门的回归结果:从①式中可见,LNCX变动1个单位,则LNGX变动1.091个单位,且货物出口的91.9%可以由运输来解释;从②式中可见,LNTX变动1%,LNGX变动1.068%,将对货物出口产生95.3%的影响;从③式中可见,LNOX变动1个单位,则LNGX将变动1.229个单位,且货物出口的92.1%可以由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来解释。综合分析,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第一,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货物出口的增加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因此我国也在着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以促进货物出口增加,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第二,运输贸易出口、旅游贸易出口、其他商业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总量上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滞后于同期国内货物贸易发展水平;从结构上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三部门的分配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明显,新兴服务业的进口依存度大,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同时,绝大多数服务贸易行业呈现较强的比较劣势,如专业贸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具有微弱比较优势的行业有旅游、通信和其他商业服务等。

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的协调发展,笔者建议:第一,改善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生产贸易,充分发挥生产者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提升货物贸易竞争力效应。在保证海洋运输、旅游服务作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先发展的同时,将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第二,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加速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培养和引进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服务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加速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竞争,继续开放服务市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第三,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并促其出口。金融、专有权利使用权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代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但发展潜力较大,因此,我国今后要重点发展此类新兴服务业,并提高其在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张亮.我国服务贸易与GDP的协整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05).

[2] 尹忠明、陈秀进.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9).

[3] 韩玉军、周亚敏.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J].国际贸易,2009,(09).

[4] 韩振国、王玲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03).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贸易逆差 贸易结构

国际服务贸易开始发展以来,与货物贸易相比较,其发展更为迅猛。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7707亿美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84032.1亿美元,增长了9.4倍。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1982-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4亿美元增长至4705.8亿美元,增长了近106倍。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416.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545.5亿美元,增长了26.7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再跃新台阶,突破4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同时,我国服务贸易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只有1994年实现6亿美元的顺差,之后一直持续贸易逆差。近年来,服务贸易总量在逐渐增加的同时,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的态势。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创下896亿美元的新纪录。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过程。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还不到50亿美元,而2102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470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2%;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2年的0.6%增加到了2012年的5.6%。同期,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9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7%;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由1982年的0.7%增加到2012年的4.4%。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82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280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9%;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比重由1982年的0.5%增长至2012年的6.5%。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3年第一次突破10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九,进入世界十大服务贸易国行列。200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增长到2867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五位。2012年,我国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705.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贸易国。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的排名第五,而服务贸易进口的排名第三。

2.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且逆差额逐步增大

1992-2012年间,我国服务贸易除了在1994年为顺差外,其余年份都为逆差,并且近年来逆差规模不断加大。由表2看出,服务贸易逆差先由2000年的58亿美元扩大为2004年的95亿美元,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首次缩减为93亿美元,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07年。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服务贸易逆差再次反弹为116亿美元。2009年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一年,服务贸易逆差再次扩大为295亿美元。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服务贸易逆差额缩减为220亿美元。近两年,服务贸易逆差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再创新高为896亿美元。

二、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

1.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以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增长明显。另一方面,传统服务如运输、旅游的进出口额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比重仍持续上升。据统计,2012年,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20亿美元,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247.7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分别为32.3%、26.5%,两者占据了服务贸易的大半壁江山。由表3可看出,2008-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累计高达2076亿美元。也不难看出,运输服务、旅游、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对服务贸易差额的贡献不同。其中,运输服务在2008-2012年间连年逆差,并且逆差额不断增大,累计实现逆差1557.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高达75.1%。由此可见,运输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第一大来源。受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旅游服务出口激剧减少而进口不断增加,导致了旅游服务自2009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逆差额保持不断上升的态势。2012年,旅游服务逆差额超过运输服务,构成服务贸易逆差的第二大来源。同期,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累计实现逆差691.2亿美元、632.6亿美元,构成服务贸易逆差的第三大、第四大来源。除此之外,电影、音像和金融服务的逆差额之和为12.5亿美元,在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构成中占了很小一部分。

2.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业是一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它对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所以本文认为,服务业即为第三产业。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服务贸易连续十多年出现逆差的原因。通常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由表4不难看出,2000-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39.0%增加到2012年的44.6%,年均增长41.7%。而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重平均为43%。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服务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不高,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服务业的发展跟不上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推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从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旅游、运输服务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为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情况有所改观,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很重要。一方面,要继续维持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知识密集型、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加大发展生产的力度。

2.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贸易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于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的情形下,发展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服务业的传统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如具有高附加值特点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等,达到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此外,由于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有更要大力发展生产业,如现代金融等。

参考文献:

[1]宋雪莲.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正在加大.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第3期,P46-47

[2]张金皞.关于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对策分析.北方经贸,2008年第5期,P49-51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差异,使得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同时两国在贸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对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两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文章从中美货物贸易结构、中美服务贸易结构两方面对中美贸易结构进行比较。

一、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

1.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不断扩大,货物贸易结构也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并且贸易顺差在逐步扩大。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1980年是381.4亿美元,贸易逆差19亿美元;2000年进出口额为4742.9亿美元,贸易顺差241.1亿美元,而到2006年贸易顺差已达到1774.8亿美元。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

(1)出口商品

首先,从初级产品的出口来看: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1980年我国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出口总值为29.85亿美元,矿物燃料、油等出口额为42.8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初级产品出口总额的32.75%和46.96%; 2000年食品及活动物出口额为122.82亿美元,矿物燃料、油的出口额为78.55亿美元,分别占48.24%和30.85%。到2006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食品及活动物占比为48.6%,矿物燃料和油的出口占比为33.58%。

其次,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看:1980年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产品及其制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中占比最大,占44.41%;2000年机械、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彻底取代了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的出口主导地位,分别占当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36.92%和38.56%。到2006年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额为4563.43亿美元,杂项制品出口额为2380.14亿美元,分别占49.82%和25.98%。

由上面分析可见,我国的外贸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降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上升。

(2)进口商品结构

从我国进口初级产品的情况来看:1980年,非食用原料、食品及活动物分别占据初级产品进口的第一、第二位,分别占51.07%和42.06%;到2000年,占据初级产品进口首位的变为矿物燃料、油,其次是非食用原料,分别占44.15%和42.79%。

在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仍是进口的重要部分,轻纺制品、橡胶产品和矿产品的进口比重明显下降。

2.美国货物贸易结构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美国对中国贸易的逆差与美国的货物贸易结构有很大的联系。美国货物贸易除1973、1975年外,从1971年起,30多年来连年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几十年来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而进口则以工业物资和原材料为主。而进口量最大的则是工业物资和原材料;消费品居第二位,资本货物仅列第三。进出口排名差异说明了美国是高科技产业居主导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进口大量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制成各类技术含量更高的机械设备(资本货物类)出口。

3.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

对中美货物贸易结构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贸易的总体结构有优化趋势,并且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优势,我国的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还必须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还必须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科研开发,更加优化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

二、中美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中国服务贸易结构

(1)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情况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的同时,贸易结构却不尽合理,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7年《财经蓝皮书》指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增加迅猛,逆差不断增加,2004年、2005年更是创下新高,分别达95.46亿美元、92.63亿美元。

(2)服务贸易的构成结构

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我国的服务贸易除了在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电影等行业存在顺差外,其他服务项目均为逆差,并且顺差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行业,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商业服务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行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以及广告宣传、电影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偏低,我国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仍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2.美国服务贸易结构

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进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进出口国。近20年来,美国的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贸易领域已涵盖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与许可、建筑设计、娱乐、批发零售、商业服务和教育等多个行业。随着服务业的发展,美国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服务贸易呈增长趋势,增势平稳;服务贸易的顺差额在不断扩大,说明服务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3.中美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从服务贸易绝对数值看,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到2006年仅为1917.48亿美元,而美国进出口总额7654.39亿美元,我国远远小于美国。

(2)从服务贸易构成看,我国的服务出口都属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进口则大多数是附加值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3)从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差额看,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不断增大,自2000年以来顺差一直在20亿美元左右。2005年顺差扩大到25.73亿美元。

三、中美贸易结构引发的问题

1.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中美两国的进出口结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1)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不同导致的不平衡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每年大批量日用生活必需品的进口,是引起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缩小贸易逆差,首先应减少该类产品的大批量进口。但事实上,美国生活必需品在美国本土早已不再生产,这意味着美国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势必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在这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不可避免的。

(2)美国对华出口的抑制导致的不平衡

近年来,美国在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方面的严厉举措,大大增加了美国科技企业与中国进行合法贸易的障碍。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市场巨大且成本较低,美国的比较优势则是雄厚的资本和尖端的技术。按照比较原则,中美贸易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向中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近些年,美国从中国购买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廉价产品,却往往拒绝向中国出售其高技术产品。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实行的严格管制使得美国最具优势的、高附加值的商品无法出口到中国,这也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2.我国国家安全问题

从我国进口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的初级产品增势迅速,而由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我国进入了急速扩张的制造规模与相对贫瘠的资源条件所形成的窘境中。这使得我国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性扩大。近年来,我国战略性资源产品进口贸易的主要特征是:进口规模日益庞大、进口年增速度加快、进口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集中度增强。然而,国际市场供应不稳、全球性的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使我国战略性资源产品的供应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价格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发展我国经济,加快我国进出口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更进一步的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为我国的经济安全提供保障。另外,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战略性资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行调整时,不能单纯依赖市场调节、企业自觉,还必须强调政府的干预和主导作用。

四、我国贸易结构发展的对策研究

1.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在我国也主要是加工贸易,获取低利润的部分,由此造成顺差大但获利小的不利局面。我国可以利用目前的外汇储备采取多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如大量引进高新技术、培养人才,注重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派遣大量学生从本科阶段甚至高中阶段出国学习,对工人进行大规模技术培训等等。最终使出口的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获取高额利润。

2.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在我国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很小,因此,在服务经济到来之际,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更要注意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倾斜。相关的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要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以促进生产行业与电信、金融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使我国的服务产业不仅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能为国民经济中的其它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调整外贸格局,促进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分散化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强,又是资金、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主要来源地,因此,我们应巩固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并适当提高西欧的贸易比重;其次,由于俄罗斯、东欧等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发达的重化工业技术,同时他们对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食品、轻纺、家电等产品需求很大,因此双方贸易潜力很大,我们应扩大对俄罗斯和东欧市场的比重。再次,由于拉美国家的经济重现活力,非洲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我们应努力扩大他们的市场比重。当然,鉴于我国对东南亚的地缘经济关系,我们应在保持绝对额增长的前提下,逐步降低港澳地区的贸易比重,扩大与东盟的贸易比重,促进我国外贸市场格局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韩玉军陈华超: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兼评中国服务业的开放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6(10)

[2]赵放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92

[3]张爱军: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源[J].党政干部学刊2007(8)3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4篇

一、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从浙江省服务贸易的规模看,浙江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浙江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4.57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5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2000年浙江服务出口额为5.5亿美元,占全国服务出口额的1.12%;到2006年,浙江服务出口额增长到52.0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出口额的4%。其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

2.从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从浙江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看,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出口份额较大的是商业服务、运输服务、旅游及建筑安装和工程承包,上述项的服务贸易出口额约占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0%以上。而金融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通讯邮电服务、咨询服务等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10%。

二、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分析了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下从服务贸易总体和部门两个层次上,运用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指标体系、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一)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总体分析

1.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分析。开放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国际经济进入程度和国内经济准入程度的总和,服务贸易的贸易开放度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提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它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即

ODS=(Si+Sx)/GDP

其中ODS(OPEN DEGREE SYSTEM 开放指标体系)表示服务贸易的贸易开放度,Si、Sx分别表示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

根据1999~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有关年份浙江服务贸易总体及其内部各行业的ODS指数(表1)。

从表1可看出,1999~2006年,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贸易开放度(ODS)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8.5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5亿美元。同期,贸易开放度从1.64%上升到3.82%。贸易开放度在1999~2006年连续上升,说明浙江服务贸易开放度正处于上升趋势。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在中国的国际环境下,浙江的政策应对得当,所以对外开放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

尽管贸易开放度日趋增大,但是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开放度依然偏小。1999~2006年浙江服务贸易总额年均规模仅为 26亿多美元,年均水平仅占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的13%,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8.7%以上的水平;同期,浙江货物贸易开放度达到25%~35%。说明浙江服务贸易开放度还是偏小,制约了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析。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是用来分析主要出口商品类别比较优势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商品未来动态优势的走向及存在的问题。该指数是将各类商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何种商品具有更强或更弱的出口竞争力。

l种产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为:p= (Gj-Go) * 100

其中:Gj为某国(或地区)J种产品出口增长率;Go为某国(或地区)出口总额增长率。根据p的数值,可以区分为4类:第1类:p>10,为强竞争优势;第2类:0<p<10,为弱竞争优势;第3类:-10<p<0,为弱竞争劣势;第4类:p<-10,为强竞争劣势。

根据1999~2006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有关年份浙江服务贸易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从总体上看,p 值属于竞争优势的行业不多且数值不高,说明浙江总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其中,有一些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p>10,即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如旅游、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其他商业服务行业;有的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0<p<10,有通讯、邮电、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政府服务行业为弱竞争优势;有的出口贸易变差指数为-10<p<0,有运输、金融、广告宣传服务为弱竞争劣势;p<-10,有保险、专有技术和特许费为强竞争劣势。由此可知,从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

3.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竞争优势指数,又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TSC),表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有国外学者将这一指标描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TSC指数又称比较优势指数或净出口比率,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可对服务贸易总体及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其计算公式为:Nij=(Xij-Mij) /(Xij +Mij)

其中,N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或地区)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为i国家(或地区)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为i国(或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Mij为i国(或地区)服务贸易进口额。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ij= -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ij=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根据TSC指数计算公式,浙江服务贸易TSC指数在逐年上升,且浙江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于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表明浙江的服务贸易总体情况比全国平均的服务贸易总体状况要好,但仍属于比较劣势,浙江的总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三、提升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1.加快培养精通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高度重视并迅速培养国际服务贸易所需的各层次和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步骤的开发;通过某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人才和技术;同时,要使服务贸易获得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在现有浙江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所要积极筹建服务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开发人力资源优势,为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提高浙江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2.不同性质的服务行业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于生产者服务,应当优先发展,产业政策的着眼点应是:积极扶持、引进竞争,以产业化为导向、促进市场发育以及扶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对于消费服务,如旅游、房地产等,它们的特征是与居民生活需求密切联系,进入退出的壁垒相对较低,产业政策的重点应是强调市场调节,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改进和协调市场管理;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要改变政府包揽做法,实现“政府主办、政府参与、政府指导”的分层次的供给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除少部分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共服务以外的其他公共服务业,促进浙江服务业健康发展。

3.坚持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制造业的相互促进。浙江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目前正着手建设先进制造贸易基地,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新飞跃。但制造贸易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服务业为代价,而应与服务业形成良性的互动。事实上,未来制造业的“制造”指的是为用户创造和提品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而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高度相关、双向互动。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其放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协同共生发展,形成整体合力,进而保持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4.利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上海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四个中心”战略,对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积极影响。首先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借助上海现代服务业优势,用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水平的服务,一方面发展浙江本地的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形成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互补关系;第三要吸引优秀人才来浙江创业,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吸引人、留住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潜能。

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经贸合作;中国;东盟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2-0073-07 收稿日期:2009-09-11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而基于“服务贸易”视角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迎来了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契机。由此,研究内容发生了变化,从探索双边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王粤,2005)转向双边服务贸易比较和具体合作的研究(王娟,2008;杜秀芳,2007)等。但是,双边开展服务贸易作用的理论支撑缺乏实证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对各自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

(一)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规模比较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远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上起步早,基础均好于中国;虽然各国服务贸易规模都小于中国,但总体规模一直大于中国。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44亿美元)为东盟(286亿美元)的15.38%,2007年上升为76.13%。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为4.0%,东盟服务贸易占世界比重为5.2%,比中国多1.2个百分点;新加坡、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服务贸易总额进入世界排名前三十位。

从发展速度看,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远快于东盟。2000-200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1.29%,东盟年均增长11.65%(参见表1)。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差额的比较

1.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差额状况。中国服务贸易常年逆差,服务贸易出口增速起伏较大。1997年,服务贸易逆差32.21亿美元。2005年以来,服务贸易逆差有逐步缩小的趋势,2007年逆差76.01亿美元,比2006下降14.6%,比逆差最大的2004年下降20.3%(参见图1)。

东盟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995年以来,逆差的幅度不断扩大,2003年达到历史最大值250亿美元,2007年逆差为231亿美元(参见图2)。

总体来看,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小于东盟。中国入世以来,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均小于100亿美元,东盟逆差额大于200亿美元。2001年东盟逆差比中国多150亿美元,2007年这一差距扩大到155亿美元。

2.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来源分析。在中同服务贸易逆差中,运输、保险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行业一直是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2007年居前三位,运输服务逆差11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保险服务逆差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逆差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参见表2)。其原因主要在于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动运输业出口上升。特别是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引起运输需求大幅增长,国内供给不足,导致运输服务大量的进口。其次,中国进入WTO以来,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必然出现逆差;跨国公司业务增加,通过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避税,引起其贸易逆差。

在总体逆差的情况下,也有不少行业出现顺差。2007年,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为顺差最大的四个行业,合计实现顺差207.3亿美元;建筑服务顺差增幅最大,实现顺差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倍。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顺差,其优势来源于国家政策性鉴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另外,建筑服务的竞争优势近五年逐渐显现。

3.东盟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来源分析。从东盟各国2006年的数据来看,柬埔寨和菲律宾存在顺差,东盟其它各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参见表2)。就运输业而言,除了文莱有少量顺差外,其它各国均为逆差,排前三位的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运输业。就旅游业而言,除了新加坡和文莱逆差外,其它国家旅游业都是顺差,泰国、马拉两亚和菲律宾位居前三位。

(三)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结构存在共性,两个经济体旅游和运输业都占据了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其他服务部门次之(参见表3和表4)。

中同与东盟服务贸易部门互补性强。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反映出各同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平衡,且有一定的差异性。尽管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基础不同,产业优势领域各异,但恰恰是这些差异形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参见表3和表4)。

在旅游方面,中国旅游业的出口比重逐年下降;而东盟国家,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等以旅游为支柱的国家出口比重远超过其他服务部门。

在运输方面,中国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运输贸易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东盟成员国普遍运输业比重次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

在建筑服务方面,中国建筑服务2002年以来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建筑服务业竞争力比较强,有利于进入逆差较大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同。

在金融服务方面,中国连续处于逆差中,而新加坡由于金融服务发达,一直处于顺差,有利于中国引进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在通讯服务方面,中国有微小的逆差,东盟各国国有企业垄断该行业,除新加坡较大逆差和马来西亚有较小逆差外,其他各国有较小顺差,印度尼西亚2003年来通讯服务顺差较大。

在计算机服务方面,2003年以来,中国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有较小顺差;除新加坡顺差较大外,其它存在较小顺差和逆差,印度尼西亚2004~2006年逆差数额较大,存在一定市场空间。

总体上,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基础和产业格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双方的服务贸易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为双方服务贸易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经济效应的比较分析

关于服务贸易对经济产生的效应可以定义为服务贸易的“经济贡献度”,借鉴贸易效应的分析方

法对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经济贡献度进行比较。

(一)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贡献度的实证检验

1.模型变量选取。本文所使用的样本为中国和东盟服务贸易第一阶梯的四个代表国,即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8统计手册1982~2007年的年度经济数据。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用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来反映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状况。

本文借鉴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成果,如尚涛(2007)、袁永娜(2007)、陈怡,沈利生(2006)、潘爱民(2006)等人的研究方法,为消除序列中的异方差,首先分别对它们进行对数变换。将各国取对数后的服务贸易出口(stexn)、进口(stim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序列记为LNSTEXP、LNSTIMP和LNGDP。对数化不会改变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并能够直接反映各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从而便于建立线性化模型(参见图3a、h、c、d、e)。

总起来讲,东盟各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GDP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五个国家的三个变量的序列都呈现出相似的长期变动趋势,可以初步判断,各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ADF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3.1软件,对各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未经差分的序列LNSTEXP、LNSTIMP和LNGDP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存在着单位根,经过一阶差分序列已不存在单位根,仅是一阶单整的,即I(1)。因此,服务贸易进、出口和GDP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3.Johansen协整分析。ADF单位根检验显示三个时间序列LNSTEXP、LNSTIMP和LNGDP是非平稳变量,但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服务贸易出口既通过总需求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通过投资、消费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短期内,服务贸易进口可能对总需求有负面影响,但服务贸易进口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创新效应等长期动态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服务贸易进、出口和GDP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进一步检验这三个变量间的协整关系,略去检验过程,这里直接展示其结果(参见表5)。

五个国家在样本期内都存在唯一的协整方程,表明各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以上各国的协整方程看出: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正有负。

(二)计量结果的比较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产生正效应,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662%;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产生负效应,进口增长1%,经济负增长0.833%。但是,出口弹性系数大于进口弹性系数,总体会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总体看,服务贸易对中国经济产生正效应,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有利于经济增长。

从东盟主要国家看,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产生正效应,进口对经济产生负效应,新加坡属于这类,服务贸易出口每增长1%会拉动2.088%的经济增长,进口每增长1%会引起1.01%经济负增长。二类是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产生正效应,出口产生负效应,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属于这类。其服务贸易进口每增长1%,分别产生1.105%、1.080%和1.644%的经济增长;出口对经济产生了一定负作用,其弹性分别为:-0.599,-0.221和-0.529。

总体来看,服务贸易正效应弹性大于负效应弹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参见表6)。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效应;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出口效应。可见,中国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行服务贸易出口,从新加坡进行服务贸易进口都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这就是中国与东盟进行服务贸易带来“双赢”的依据。

三、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东盟的服务业各有优势,双边服务业具有较强互补性,大力挖掘双边服务贸易潜力有利于中同与东盟的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双边服务贸易发展。

(一)加强与东盟的对话消除误解

东盟部分成员国国内政局不稳,而且与中国在领土或者领海存在争议,如菲律宾与中国的南海问题争端,越南与中国的边境问题争端。中国必须与东盟各国通过外交谈判和对话的形式,消除误解,达成共识,增强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通过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可以采取论坛的形式,改善中同与东盟关系。

(二)建立和完善与东盟的信息交流平台

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及其服务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沟通对于服务贸易发展尤为重要。一是进一步扩大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影响,调动参展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服务贸易出口企业信息交流机制。通过建立数据及政策交流网络平台,帮助企业尽快认识和了解东盟市场。三是通过各种媒体向企业推介中国和东盟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

(三)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中国有关的一些企业对东盟现状缺乏了解,急需政策引导和扶持。一是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步伐。二是通过货币政策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加强对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和保险支持,降低服务贸易市场风险、三是设立相关重点行业的服务贸易专项发展资金,争取更有利的出口条件。

(四)以货物贸易为依托促进相关服务出口

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依托货物贸易,带动相关服务贸易的出口,对促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有重要意义。

1.提升对货物贸易的金融和保险服务(贸易)水平。中国对企业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出口相对较弱,2007年保险和金融服务山口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和0.7%。必须引导金融业为中国货物贸易提供更好的服务。引导东盟各国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为双方服务贸易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2.促进交通与物流业的发展。广西、云南等作为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的前沿省份,快速发展的货物贸易对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有较大需求,必须大力改善交通运输和物流条件。一是加快中国与东盟陆地接壤国家铁路、公路设施建设进度,主要是曼昆公路、广西通向东盟的通道、云南通往东盟和两亚的通道等。二是加大中国与东盟海路通道建设,加强国内陆路高速公路和沿海港口的配套建设。三是航权的扩大,增加与东盟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的直达航线和班次。

3.围绕产品销售加大产品售后服务贸易的发展。一些企业对售后服务不够重视,比如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影响了产品和企业在东盟的形象,必须挖掘产品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潜力,大中型的企业可以直接在东盟同家设立售后服务点,多渠道的开展售后服务贸易。

(五)积极开拓服务贸易合作的新领域

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必须发挥传统服务业优势,并积极开拓新的服务贸易领域。一是开拓中国与东盟各同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合作。中国与东盟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建立广泛交流机制,积极挖掘广西和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价值,开拓双方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合作。二是南宁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昆明的东盟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取得瞩目的成绩,还可以挖掘中国与东盟会展业的合作潜力。三是推动其他中介服务业的合作。咨询、租赁、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公证、经纪与等中介服务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领域,必须充分利用双方服务贸易协定,积极“走出去”,开展与东盟中介服务合作。

(六)加强服务贸易的统计和监督服务

服务贸易是一个涉及多行业的领域,其界定和数据统计存在较大的困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服务贸易数据的统计,建立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信息平台,有关政策和信息;通过统计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的监督,促进双方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并组织东盟服务贸易智囊团和专家组,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