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原则;方式;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并可引导学生一步步走上知识的殿堂。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对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方式和策略等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科学性原则

所提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问题设计要合理,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

二、针对性原则

提问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三、有效性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实效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全面、具体、富有弹性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带来不同的课堂提问的预设。课堂上常看到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热烈的场面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然而学生的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与不注重教材分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究提问效果,一味贪多求问有关。坚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对于保证和提高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面性原则

教师提问不仅要研究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还要研究提问的对象。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培养“尖子生”,又要照顾到“后进生”,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问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答有所获,并且能悦纳学生,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出自己的

个性。

五、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检查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能增强交流,融洽感情,引发思考,反馈信息。

一、英语教学的目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是从来没有错的。所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不停地举手,发展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注意的稳定性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中学生的注意时间可以超过35分钟。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腼腆的学生和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可将其唤回课堂活动之中。适当的课堂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能不断得到启迪,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课文内容的一个亮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逐一解决问题:what(什么故事),who(哪些人),when(什么时间),why(为什么发生),where(发生地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难易适度,人人平等。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增大问题难度,促进其迅速发展。有时可以不点名提问,而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回答,采用one by one,row and row,pair and pair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样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所需信息,收到“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良好效果。

(三)方式多样,灵活运用。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通常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个回答。由某个学生单独回答,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2.小组讨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再由小组成员推选出代表来回答。

3.全班讨论: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如True or False时可以由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另外也可以提出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得出统一答案。

(四)创设情境,适时提问。

英语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能听懂,会运用,说得出。教师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弄懂,可以运用一些实物、图片,或者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或者联系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场景等辅助教学。其实这就是在提问中创设情境,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问题明确,适时诱导。

教师提问时要看着全体学生,这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观察,如果看到大部分学生紧锁眉头、面露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难了,并把这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逐一让学生回答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的提问多是口头的,因此问题要明确简洁。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教师就应该换一种他们能够懂的形式重新措词。若学生误解了问题,则教师不应批评。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澄清思路,让他们得出一个全面的答案。

(六)适当等待,独立思考。

教师必须掌握好时间,一个问题提出后,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采用“volunteers?”这样鼓励性的问题,问学生有没有自愿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要求其他同学保持安静,注意听答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普遍存在“打电话”的现象,也就是站起来的同学不会回答时,周围的同学小声地告诉其答案。这种现象会让学生思想上产生惰性,有依赖性。教师要理解学生怕丢面子的心理,不要过分指责,做好疏导工作。

(七)恰当评价,鼓励为主。

为了使提问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完后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是要改进,甚至纠正,所以教师切忌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可以用“Good job!You are smart!/Excellent!”等来表扬。即使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也应该让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更应该寻求一些积极因素适当地给予肯定,可以说:“Don’t be sad.You will do well next time.I believe you.”特别是对一些面子薄,或基础弱的学生更要特别表扬,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唤回他们的自信。

经常有些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或紧张得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当适当地鼓励,提供一些暗示,而不能严厉指责:“怎么一句话不说?”有些脾气急躁的教师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的话是万万说不得的。教师提问时,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让学生出丑,以免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学生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诚恳的态度,才能消除紧张的情绪,积极思考答案。教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提问策略,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效控制课堂节奏,及时调节课堂教学方向,活跃学习氛围,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秦缅.浅谈英语课堂提问.华章,2010.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

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

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4篇

一、提问的设计设计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原则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它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2)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提问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比如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提出:“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与后、左与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分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衡,为何还受到浮力?”这里教师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容易忽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公式R=U/I与I=U/R相似,便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导体的电阻R会随着两端的电压U和导体中的电流I变化吗?”也可以这样反问:“密度公式ρ=m/V中,ρ与m、V的关系应怎样理解?”使学生通过类比,借助已知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3.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4.提问要把握量力性量力性原则 要求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要求,不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应了如指掌.

二、提问的实施 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至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3.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4.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问题 原因 策略

关于“课堂提问”,《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关教育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作出应答的活动。”[1]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实现学习目标。有关学者认为,课堂提问具有重要功能。从教育学层面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检测和组织指导功能;[2]从认知层面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获得新信息或者强化巩固原有知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从心理学层面而言,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4]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课堂提问这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笔者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规教学行为,即便如此,部分教师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闫红梅(2009)指出教师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质量浅层化、提问对象不平等化和提问时机随意化三方面的问题。[5]张连慧(2008)认为教师的提问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问随心所欲。[6]孙保华(2009)则认为教师课堂提问存在四种误区,“以师为主”式提问,“越俎代庖”式提问,“泛泛而谈”式提问,以及“掰开揉碎”式提问。[7]笔者认为,上述研究虽然指出了课堂提问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把课堂提问行为放到一个“系统”中考察,如果从课堂提问行为发生过程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一)提问前存在的问题

提问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的问题涉及许多内容,如问题是否经过精心设计,问题的表述是否准确,问题的数量是否适当,问题的目的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等。

1.问题数量过多。

“1912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教师们每天大约提问395个问题,每分钟约2―4个问题,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8]陈羚在《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一文中,根据对上海静安区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在小学、初中课堂教学中,每堂课教师提问次数平均都在30次以上(除了九年级的一堂语文课外)。[9]问题数量太多,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2.问题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问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然而,有些教师忘记了这一点,提问的随意性很大,问题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看似活跃了课堂氛围,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了教学时间。也有一些提问缺乏指向性,给学生的思考造成了困难,因此,学生也不知如何回答。正如一些学者指出:“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随意性较强,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产生任何训练的效果,只是徒增了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10]

3.问题缺乏应有的思维价值。

提问的问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思维价值,给不同学生一个思想驰骋的翅膀,问题中既要有低认知水平问题,又要有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正如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在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大约60%是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信息,20%要求学生进行思维,20%属于推进教学过程发展。”[11]有些教师为提问题而提问题,为讨论而讨论,过于形式化,所提问题缺乏思维价值,学生的思维无法产生刺激与冲突,学生回答的只是课本上的公共知识。[12]

4.问题缺乏难易层次和梯度。

邱家军在其研究中发现,教师提问的问题一个个较独立单一,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无问题转换、过渡,问题之间缺少层次感。一位教师在讲解四年级语文《蝴蝶王国》时,所提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和变化,没有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变换与组合。[13]

5.问题表述不准确、不恰当,容易产生歧义。

清晰、简明的提问能够减少学生对问题的误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维。然而,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提问的语言不够清晰,有时甚至使用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词,学生不知道老师所问何物,无法进行深入思考。

(二)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性别差异的影响。

国内学者洪松舟、卢正芝在其调查研究中指出,在国内,性别因素对教师提问的个人选择倾向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14]即便如此,一些教师提问时的明显的性别倾向也会给学生及教学效果带来影响。

2.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完成任务,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分配及学生的期待程度明显不同,如有的教师喜欢提问优秀学生,对后进生则不予理会,甚至给后进生难堪,进行惩罚性提问。[15]而有的教师则比较注重“两头”(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忽视了“中间”(中等生)。

3.学生担任职务差异。

班干部与教师交流较多,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在课堂上,他们常受到较多关注。洪松舟在调查中发现,班干部的人均叫答次数是普通学生的两倍。[16]由此可见一斑。

4.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

一般来说,学生的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学生被提问的次数。研究表明,官方家庭背景的学生被提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没有官方家庭背景,但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学生叫答次数高于中等收入者。此外,低收入群体中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的学生受到老师关注的概率也较高。[17]

5.学生的课堂座位差异。

教师选择的提问对象与其在教室中所处的“T”型区间位置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中前排的学生及中间几列的学生的提问次数较多。有些教师的问题分配范围像一把扇子,或者像三角形。有的教师喜欢向前面几排的学生提问,有的喜欢向中间的学生提问,有的则喜欢向后面几排的学生提问。

此外,在提问中,一些教师提问时容易忽略学生思维的疑惑点、认知的矛盾处,随意性较大。一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容易在提问后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Rowe教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们在集中提问时,平均一分钟提二至三个问题,而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18]

(三)提问后存在的问题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19]在提问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无法回答时,有些老师不置一词,或直接转问,或代为回答,这种做法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有弊无利,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看似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实际上却积压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另外,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反馈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没有实质性帮助,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反馈。一些学者对教师的反馈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反馈反应往往是肯定的,表扬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往往是简单的,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20]

二、教师课堂提问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的偏失

1.以师为主的教学观。

一直以来,课堂都是教师活动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的过程中,“以我为主”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想法,设计问题时常常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根据自己喜好频频发问,但问题的思维层次较低。候答时,他们主观决定候答时间,不把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思考能力联系起来,导致学生的思考不充分,答问浅显。在叫答环节中,一些教师主观倾向问一些成绩较好、担任班干部或者家境较好的学生,忽视了教育的公平性。在对学生回答的理答时,往往直接抛出答案,着眼于学生是否知道而非如何知道。

2.单一标准的答案观。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心中大多会预设一个“标准答案”,成为评价学生回答的标尺。提问时,教师会无意识地引导学生指向这个“标准答案”。[21]在教学中,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有些教师常常忽视问题的类型差异,对于评价性、创造性等开放性题目,仍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如此,其理答行为自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最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3.轻率浮躁的任务观。

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把讲课看成是完成一项任务。他们根据课程目标,将讲课仅限于该讲的知识点“讲完了”。一旦这种教学观念占主导地位,教师就不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能否应用了,有无启发了。而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提问会出现轻率浮躁的现象,如候答时间过短,叫答随机性大,理答只是直接给出答案。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坠云雾,而教师却自认课堂严谨充实。

4.注重形式的表象观。

气氛热闹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年龄段较低的班级中,老师采用思维水平低,数量多且学生集体回答的提问方式,给人的感觉是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很活跃,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这种“热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情感价值观的建立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二)课堂提问技能不高

1.提问策略缺失。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的实效优劣还与提问策略有关。策略性的提问要求教师在不同情境下提出合适类型的问题。[22]提问策略不当,使教师在候答理答时出现偏失,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亦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合适的反应和处理,导致教师理答行为不合理。

2.教学用语不当。

教学用语是一种只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所采用的有别于其他口语表达方式的话语形式。[23]教学用语的运用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恰当合适的教学用语应有其清晰性、知识性和灵活性。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问题,更不用说思考了。再者,教学用语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强教师理答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3.应变能力弱现。

应变能力的弱现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师的反馈或介入行为的偏失中。问题提出后,不论是老师叫答还是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他们的答案往往都是有待完善的。有些老师能够很机智妥帖地运用重复、追问等方法引导学生,但部分教师会出现反馈失当的现象,反映出应变能力方面的不足。在提问一些开放性、创造性问题的时候,学生常常给出一些“千奇百怪”的答案。这个时候,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回归教材的同时,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加强其学习积极性。但是应变能力弱的教师往往错过了这些教育的机会,甚至在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外在教育环境的影响

1.物态环境的影响。

课堂提问有时会因为座位的原因而出现提问不公平的现象。有的老师容易忽视教室后排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中间学生的提问频率低,还有的老师的关注区域如一把辐射状的扇子。这些因为物态环境引起的提问不公平性,需要教师通过某些方法来缓解。

2.教育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考核机制单一的局面渐渐发生变化,但是部分学校仍然把学业成绩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分数,常常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记忆性的低认知水平问题过多,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即使有一些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师为了课堂“效率”,常常抛出答案供学生记忆。如此,课堂提问不免流于形式,学生自然又坐回了“客体”的位置。

三、课堂提问行为的优化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24]因此,从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出发,探究优化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与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育观念

1.明确教师的自身定位。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抛弃由传统观念中提倡的教师的权威性带来的教师不应犯错的观念,教师应该把自己理解为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旁观者和欣赏者[25]。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存在的空间和权利。[26]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他们的思维。

(二)提高提问技巧

1.提问对象要遵循整体性、平等性、针对性原则。

教师要谨慎选择提问对象,避免个人选择倾向,切忌为了赶教学进度等原因,专挑好学生提问,应避免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产生急功近利倾向。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该是全体师生思维平等对话的过程,回答问题的机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兼顾好、中、差各种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参与机会,邱家军指出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学生发问,即先按学生的水平大致分成几个层次,再将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于相应的学生群体,从这个对应群体中再有规律地提问学生。[27]

2.教师要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学会使用等待技巧,要善于利用第一等待时间和第二等待时间,即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之间的暂停时间,以及学生回答和教师反馈之间的暂停时间,也就是候答与理答时间。心理学家们经过对比试验,给提问过程增加等待时间3秒或者更多些,得出的结论是,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言语行为有很大的效果,能够产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思辨性思维、增加学生问题回答长度等积极效果,对教师行为、态度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8]因此,有效使用候答时间和理答时间都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教师要提高问题质量。

首先,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适当,若问题过多,不但繁琐费时,而且容易掩盖教学重难点,若问题过少,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机会就较少。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目的性、针对性,教师设计问题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中心,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等具体情况,不能盲目随意设计问题。再次,设计的问题必须蕴含思维价值,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分配比例要恰当,考虑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可以将问题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水平层次,避免提问只注重表面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让问题的难易搭配错落有致,循序渐进,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的表述不能存在歧义等问题,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惑的心理。教师呈现问题的语言应该清晰易懂、简洁明了,教学时应避免不规范、冗长或者模棱两可的提问,注意不同类型问题术语的使用。最后,教师应该预计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回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4.教师注意把握提问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该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进行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29]关于如何把握提问时机,卢洁莹指出可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提问,在重点、难点、易混处提问,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提问。[30]魏延民指出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提问,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在关键处提问,也可以在教材模糊点处提问。[31]总之,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应该是精心安排的、有目的的提问,要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提出合适的问题,切不可出现提问随意化的倾向。

5.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合适的理答方式。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反应。当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回答不出、回答不完整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当学生回答完整个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有效,不置一词的反馈容易使学生感到迷茫,丧失信心。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评价体系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忌反馈流于形式。在反馈时,教师可以通过重复、重述、追问、更正、评论、核查、延伸和扩展这8种方式进行言语反馈,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反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32]

四、结语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然而,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应从自身出发,明确自身角色,端正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提问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10]武晶晶.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J].新课程学习,2001(9):23.

[2]梁志大.课堂提问的功能、原则与艺术[J].江西教育科研.

[3]何秀贤.掌握课堂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9):52-53.

[4][25][32]申继亮,李茵.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心理功能和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1998(6):40-43.

[5]闫红梅.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及应然追求[J].教育探索,2009(10):51-52.

[6][24]张连慧.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160-161.

[7]孙保华.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J].教学与管理,2009(20):29-31.

[8]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9][11][20][28]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9):17-20.

[12][29]戴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43-44.

[13][27]邱家军.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J].山东教育科研,2002(6):44-46.

[14][16][17]洪松舟,卢正芝.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20-24.

[15]贾红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认识[J].学周刊,2011(5):90.

[18]明轩.提问:一个仍需深入研究的领域[J].外国教育研究,1999(4):26-28.

[19]绍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5):38-41.

[21]张俊.课堂提问“答案多样化”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10):22-24.

[22]吴顺领,史慧颖,张庆林.对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2):21-23.

[23]李媛媛.试谈教学用语的语域风格[J].语言教学研究,2006(06):81-83.

[26]杨方.论教师课堂提问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66-68.

[30]卢洁莹.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J].中学教育,2002(11):22-23.

[31]魏延民.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J].经济师,2011(2):138-140.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2013年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分析与评价――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6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调控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高中生物的教学实际阐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写道:“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纵观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许多高中生物教师不重视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课堂提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所进行的活动感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或参与活动之中。而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检查、调整课堂教学和增强课堂互动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开展课堂讨论,锻炼学生思维;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课堂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获取学生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提问是教学反馈的渠道之一,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课堂教学做适当的调整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引起学生注意

提问能引起学生注意,若教师的所提的问题新奇、巧妙或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解决教师所提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随意提问

有的教师因过多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而忽视了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堂上的随意提问。这样的随意提问一般情况下会使一节课变得散乱无章,人为地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2、提问对象片面

有的教师认为学困生学习基础差,回答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浪费时间,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每节课只让几个尖子生回答问题,不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做会失去课堂提问信息反馈准确性。

3、所提的问题不明确

教师表述问题不清晰、不明确或所提的问题太长,会使学生无法清晰地明白问题的核心点是什么,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作答。

4、所提的问题没有层次性

要么一开始就提出很难的问题,令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无法回答。要么问题太简单,失去问题的意义。

三、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问设计策略

1、明确提问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逐一落实的过程,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在备课时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中提问应达到的目标。问题的设计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挑选合适问题

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挑选简洁、清晰明了、表述方式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学生一听就明白的问题。首先,所挑选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挑选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没有难度没有思考价值;问题难度太大即使学生努力思考了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都难以激起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只有难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会促使学生努力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所挑选的问题要有层次,如知识落实问题、能力培养问题和创造性发挥问题等,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满足。还要考虑到所挑选的问题既要有封闭性问题又要有一定量的开放性问题。

3、科学组织问题

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要考虑到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地组织安排问题。要根据人的认知规律,要先提出难度低的低层次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难度高的高层次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在课前初步设计好提问顺序,以免课中出现随意提问。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有时需将预设问题进行调整。

4、充分预设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在回答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否存在概念障碍,哪些概念可能会给回答带来困难;学生可能有哪些回答,对于不恰当的回答,应该怎么纠正;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该怎么办等。

(二)叫答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尽量多且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能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先提问再叫答

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思考,这样回答的质量比较高,这样做也能调动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考,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

3、候答时间要合理

候答时间的长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合理的时间。候答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不能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美国一份研究报告建议,对于低难度的问题候答时间为3~5秒,高难度的问题候答时间增加到为15秒。以便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思考问题、组织答案。但也不宜太长,以免学生注意力发生转移。

(三)问答过程策略

1、循循善诱――启发性(以染色体组概念教学为例)

①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②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Ⅱ号和Ⅲ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③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

④果蝇的卵细胞中有哪几条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⑤如果将果蝇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看成一组,那么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

⑥什么是染色体组?

2、抓住时机――适时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教师应抓住时机,针对问题的要点稍加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如笔者在上“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时,当讲到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一定强度刺激的电位变化并在版画左图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画错了,你画的曲线在最后有凹处,而课本上的凹处在曲线开始部分。”其他同学也发现了,也纷纷说老师画错,笔者说:“老师没有画错”。同学们愕然。(此时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然后我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左图曲线表示什么电位变化?右图曲线表示什么电位大小?

3、针对关节点――针对性(以单倍体概念为例)

教师在提问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善于抓住知识的关键点,问题的疑难点,思维的发散点,认知的模糊点、容易混淆点来进行提问。

①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②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

④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

⑤对一个个体称为单倍体还是几倍体,关键看什么?

(四)理答策略

学生答完问题,他最想知道老师对自己回答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采用不同的理答策略:当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回答部分正确,教师要先肯定正确部分,然后启发点拨不正确部分,逐步使答案完善起来;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鼓励,提供暗示,直至得出答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就会提高自己的课堂提问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允. 有效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9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4.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避免提问后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灌输。譬如,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 work” 之后,没有等学生回答就很快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看似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动性。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把学生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作了简单化处理,这样的教学不是服务于学生,而是服务于知识。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候答,应至少留给学生10秒的思考时间;叫答要随机进行,不能让学生掌握你的叫答规律,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 

5.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4.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避免提问后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灌输。譬如,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 work” 之后,没有等学生回答就很快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看似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动性。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把学生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作了简单化处理,这样的教学不是服务于学生,而是服务于知识。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候答,应至少留给学生10秒的思考时间;叫答要随机进行,不能让学生掌握你的叫答规律,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

5.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4.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避免提问后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灌输。譬如,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w

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 work” 之后,没有等学生回答就很快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看似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动性。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把学生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作了简单化处理,这样的教学不是服务于学生,而是服务于知识。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候答,应至少留给学生10秒的思考时间;叫答要随机进行,不能让学生掌握你的叫答规律,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

5.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60-0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好的提问方式,准确的提问时间和精彩的提问内容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教师需要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与日常生活中的提问不同,课堂教学提问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首先应当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技能,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计划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的提问,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问的分类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提问,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活动。它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课堂的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为引导型问题、掌握型问题、探究问题和创新型问题等。其中引导型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此类问题的设计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来导入新的内容的教学,难度通常不大;掌握型问题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因为此时的学习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石;而探究型的问题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型问题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按照问题思考难度的高低,则可以分为纯粹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记忆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都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如概念、基本定理的记忆等;思考性问题主要通过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新学的知识,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完善;探究性问题主要是从已有的结论出发,推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提问问题的方式,都是对有效提问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是不同的教学时间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内容。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第一,提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这是提问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包括难易程度,学生接受和理解本课程知识水平的能力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重现以往的知识,以及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的迁移,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和疏通,然后用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来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发现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学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就可以通过对公式进行变形,再用更为复杂的问题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从公式形式上的特点,比如和a2+b2进行结构比较。总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层层深入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在旋转变换的课堂教学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和OCD(如图所示),连接AD和BC,M是BC的中点,连接OM,OM和AD之间是什么关系,将OCD进行旋转,又会得到什么结论,继续旋转呢?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第三,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来安排提问的时间。例如在学生新知识时候,首先要针对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提问,包括概念中的关键词,概念中的限定词,此概念与此前所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等。在课程逐步深入时,要将提问的重点放在知识之间的对比研究上,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就要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4篇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认识不足,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考虑不充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内容偏差

目前英语课堂“提问”的内容,表现为提问内容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密切,所提问题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与课文内容无实质联系。或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中选择,控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思考时间,造成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处于被动的局面,使得“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丧失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行为偏差

一些教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式”教学法,把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所设置的问题作为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老师讲解完成,而不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着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通盘考虑,问在关键处

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把握时间相近,空间相近和心理相近的原则,以期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Go For it》 Unit 3中,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①Where is Lin Hui going for vacation?②Who is he going with?③How long is he staying? 当学生们听到这些问题时,在朗读对话时,自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本课的话题“Vacation”而展开。学生置身其中,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2.贴近生活,问在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问题要贴近生活,问在兴趣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 九年级《Go For it》Unit 9“When was it invented?”,学生在了解hamburger,tea和basketball是怎样发明的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任务: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更多实物的来历,或者想一想,未来会出现什么新鲜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倘若教师这种恰到好处的提问与学生的求知欲心理能得到有机结合,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3.提问要掌握难易度,问在“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所谓“现有发展水平”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传统的智力测试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水平,而“最近发展区”则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完九年级《Go For it》Unit 5“It must belong to Carla”后,教师可将表示猜测的情态动词can,can’t,must,might寓于一个值得探究的情景之中。具体操作如下:“I have been teaching for 13 years.Do you know much about me?”接着“Ok,Let’s check.”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了。第一个学生说:“You must have a daughter。”我对第一个学生的答案进行了认可。第二个学生会兴奋的猜想:“You must have been to Hongkong”,我的回答是“Maybe”.第三个学生会大胆的说:“You might have lots of money”,我会坦然地告诉:“I hope so”.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词汇量相对较少,教师所提问题的量与度应与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使全体学生不会失去兴趣和信心。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第15篇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有效性,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问所提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不仅要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展现教师的语言魅力,而且能促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高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促成学生的学习能力系统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依赖于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则依赖于提问的策略性,所以,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还必须把握提问策略,使英语课堂教学在师生平等参与、良性互动中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拓宽视域、张扬个性、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彰显生命的目的。根据有效提问的特点和原则,有效提问的策略涉及提问的四个阶段,准备、发问、学生组织答案、教师提供反馈。提问策略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策略、问题设计策略、控制策略和反馈策略。

一、计划策略

提问的计划策略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尽管有些教师可以熟练地当场提问,但很多情况下提问中有语言组织方面的问题,有时顺序安排缺乏逻辑,有时很难使学生运用所期望的技能。A Course in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指出: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与所学语言材料有关的活动中。所以,在正式课堂提问之前,教师应针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确定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内容、问题的组织、问题的答案、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所提的问题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阅读课《It’s not easy being a kid!》时,在课前就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问题如下1.Can you do everything you like any time? 2.Do you have to get up early and go to school? 3.Do you have to study many subjects and do much homework? 4.Can you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computer games? 5.Do older kids often pick on you? 6.Can you go anywhere by yourself? 7.Do you have to go to bed early? 8.Are you good at English, maths, etc? 9.Do you feel lonely at school or at home?…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解决他们自身青春期烦恼的过程。英语课堂教学既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技能,又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二、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设计策略要求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各种问题,真正体现提问的艺术,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交际的机会,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让学生大胆地提问,由疑而思,追根寻底,将潜能最大地释放,并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提的问题要简单、清晰,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结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所提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我在英语课堂中经常设计“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模式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问答训练。有意让学生双方交流的信息存在信息沟,一方知道信息并需要传递,另一方不知道并需要吸收。这样,学生有了交流信息的意愿,问答顺理成章,学生参与课堂问答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教授阅读课《Giving presents》中,我设置了如下表格(图见下面)

这样,学生双方都迫切地想知道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拜访家庭时赠送礼物的习俗和禁忌,对另一方掌握的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双方积极地投入到问答中,自然地解决了问题,获取了信息,活跃了气氛,得到了体验,并了解了中西方文化,为今后在真实情境中做到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打下了基础。

三、控制策略

提问的控制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提问方式的策略。我常采用以下方式:排序、转移、诱导、变换、运用多种提问方式等等。

排序:所提的问题按由易到难,由浅层到深层的顺序排列,从最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到选择疑问句,再到“Wh-”问句,由封闭性问题,到半开放性问题,再到开放性问题,这样层层递进,体现出层次性,适合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

转移诱导:当被提问的学生不能回答提问,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避免这个学生产生尴尬,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学生来回答,虽然每个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是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当被提问者不能回答出问题时,部分同学希望教师能够帮助他们找到的正确答案,而不是马上将机会转给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问题,给予提示,帮助被提问者找到问题的答案。

变换:经常变化提问的方式,点名的顺序,问题的种类,给后进生增加回答问题的时间等等,学生会一直有新鲜感,在英语课堂上兴趣浓厚、气氛活跃。点名可以采用先问问题,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点名让同学来回答;另外一种是先点名或让学生自告奋勇,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我在课堂上常常交错运用单个提问、小组问答、全班讨论等提问方式来促使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想,开口说,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思维反应速度。同时,我会有针对性地提问那些腼腆内向的同学和走神的同学,给性格文静的学生多些表现的机会,也唤回了走神同学的注意力,使这些同学不掉队,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四、反馈策略

提问的反馈策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应有的评价,这是有效提问进行的保证,常用的反馈手段可以是表扬、鼓励、肢体语言等。

表扬: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可唤起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信,从而走向成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仅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也希望更多地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当学生准确地回答出所提问题时,我会用一些话语来表扬他们,例如:Excellent! Great!Well Done! I’m proud of you! Now you’re flying!You’re fantastic!Hurray for you!Now you’ve got it!Good job!How did you do that? I love you!Super work!I like your work!等等。

鼓励:当学生的回答不得当,或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暗示,帮助分析原因,切不可冷言相对,挫伤学生的自尊。通常我会用这些话语来鼓励他们:I know you can do it! I trust you! You really tried!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I can see your progress! You’re really improving! You made my day!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