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篇

大红大紫的行情背后,必然带来一些泡沫和浮躁,资本大鳄们的加入布局,无疑加剧了行业的竞争,获得风头后的P2P该如何制定进一步发展计划?P2P的未来发展究竟靠商业模式制胜还是靠资本实力制胜?行业最后会成为几家独大或者形成巨头和有地方特色的“小而美”并存?

行业洗牌已经到来

据相关数据,2015年以来,新增问题平台419家,是上年同期的7.5倍,已经超过上年全年的问题平台总量。截止到2015年6月底,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高达786家,仅6月份,就新增125家问题平台,而当月新平台增加量才80多家。

互联网金融最终逃脱不了金融本质,当旁氏骗局、黑天鹅事件粉墨登场时,也是P2P告别门槛低、起点低,谁都可以进来试试的时代,凭着一腔热血和胆识就可以创造一个神话在这行业越来越不被看好,反而是那种专业的、稳健的、透明的平台被广大投资者越来越认可。

另外,在监管层面,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将会为互联网金融设立总体基调明确的各个业态监管部门。届时,部分不合规平台将被淘汰出局。

在有较长信贷历史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P2P公司正在经历并购潮,最后会出现巨型P2P公司。随着国内监管的愈发严格,这个过程将随着大数据和其他专属信息的激烈竞争而发生。此外,大型P2P公司不得不在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投资人之间做出选择,或至少明确他们的业务对象。

然而,小型P2P公司也会繁荣起来。致力于“基于紧密关系的借贷”的小型P2P平台会在大型P2P平台服务不到的市场繁荣起来。这种关系类似如今的P2P公司和银行的关系。

一些社会性的平台也会吸引到不同的投资人和借款人来推进相似的P2P业务,但这些社会性的P2P接待和慈善接待的规模不会太大。

团贷网创始人兼CEO唐军分析,2016年是P2P平台的监管年,同时也是P2P平台的上市年。这一年预计会有很多的平台踏入资本市场。P2P行业的门槛也将提高,所以,2016年是真正检验互联网金融创业平台的综合实力、运营能力、团队能力及凝聚力的一个年度。

爱钱进创始合伙人张辉称,2015年已经给了行业充分的时间去准备,让P2P平台按照监管趋势调整业务。2016年的P2P行业可能还将面临阵疼,但是一定不是政策监管造成的,而是平台自身造成的。符合监管要求、积极调整的平台将有可能做大做强, 而不符合监管的平台生存必然越来越困难,并面临淘汰。

短融网CEO王坤分析,从目前P2P的市场发展大环境来看,未来一两年内是行业的洗牌期,而监管细则的落地会加快行业的洗牌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行业的稳健、 有序发展。行业从野蛮生长、试错、洗牌到整合的过渡期,也会给各个平台保留出战略调整的窗口期,到时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小平台会因营收覆盖 不了高昂的运营成本,逐步退出市场。

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一直属于“狼来了”的状态,但随着平台问题增多、指导意见的下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6年监管细则会陆续出台。对此,张辉预测,P2P平台符合监管一定是前提,但这只能保证生存。

行业问题频现,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会不会因为政策的监管而生存越来越困难?九斗鱼CEO郭鹏认为,2016年将 成为P2P行业真正的监管元年,规范化、市场化、法制化将贯穿这一年的始终。

郭鹏对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发展形势依旧看好,行业会不断走向完善与规范。 市场最在乎的是确定性,确定了方向就好。随着监管细则的尽快落地,不仅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保护,也能够给P2P平台稳定经营预期。有了稳定预期,行业中各种 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平台创新以及组织架构创新会加速。真正服务小微、服务长尾人群的P2P行业将会在2016年得到涌现,以更专业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新 的投资机遇,但是数量不会太多。当然,明年起行业会出现再次细分和两级分化,优胜劣汰的过程会加速。

细分领域深耕是平台趋势

在这个P2P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措施逐渐出台的阶段,很多P2P平台伺机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存活下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在于细分服务的质量,只要做好细分服务,平台就有机会。”这已是业内人士达成的共识。

消费金融针对的是一类特定行为的资金需求,所以基于消费场景都可以衍生出好的项目。围绕“衣食住行”可以衍生出的消费场景种类繁多,都可以成为新的挖掘 点。而且基于生活场景的业务均有实际的消费行为轨迹,可以更为准确地进行信用分析,给出更精确授信的结果。“从当前市场反应来看,汽车消费金融是互联网消费 金融中较为活跃的细分领域,随着各类汽车交易平台流量入口逐渐开放,未来基于信用模式的综合汽车消费金融将逐步普及。”张辉说。

每个行业都有其广阔的细分领域,除了消费金融,医疗、健康、物流、大学生分期贷款等各个细分领域都能给P2P平台的发展提供机会。“2016年,产品同质化和资产端竞争加剧的现象依然会存在,在这种局面下,P2P平台应把重心放到平台的资产质量、风控管理、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只有主动创新,开发优质融资 渠道,形成适合平台的一套可持续性的业务模式。并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不断做深、做精、做专,构建差异化优势,才能夯实平台的发展。”王坤说。

由于现在的传播介质、消费习惯的改变,金融会跟各种场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新金融的标志,也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实体和生活的目的。郭鹏强调说:“看好的细分项目有跟新场景结合的移动医疗、环保新能源、定制旅游等更细分的行业融资与消费金融。”

行业细分可以按照四个方向划分:第一类是按照担保方式细分,第二类是按照身份细分,第三类是按照行业细分,第四类是按照行为或者场景细分。针对中国即将到来的消费时代,根据消费行为和消费场景划分的P2P细分领域将会越来越走俏。例如融资易与文交所的合作和与物流交易中心的合作,都是锁定了某些小众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的市场空间又非常大,是平台摈弃同质化、可复制性强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利于平台突出自己的特色。

移动挑大梁

观察互联网巨头BAT,百度理财、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无一不是在其互联网金融理财领域接入移动端。

移动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各大平台其实都在寻求这块市场。在 P2P 行业有一个共识:移动 P2P 是未来的方向。因而怎样布局移动端就成为了每家平台的难题。

2015年被称为移动 P2P 的元年,而玖富、麦子金服、众人贷、团贷网等先后融资也说明了资本已经开始倾向这些率先布局移动端的 P2P 平台。另外,陆金所、投哪网、积木盒子、大麦理财、有利网、合盘贷等皆积极布局移动端,各显神通开展“圈地运动”。

P2P 网贷行业,凭借着低门槛、高收益、产品简单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发展最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细分产业,随着监管的逐渐明朗,大量资本和优秀人才已经从传统金融行业向P2P 网贷行业渗透,而移动端 P2P 更将开启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随着各网贷平台纷纷布局移动金融,P2P 网贷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势在必行。

纵观过去这几十年可以看出,PC端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线下,引导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跟进、功能的不断强化,确切地说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更愿意通过手机完成日常的所有需求,但是,在日常移动客户端的使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功能往往很难同步PC端。

在移动端颠覆PC端时期,P2P们的手机APP如何做?其实,不论是电商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场景化都是未来趋势,不妨从三个方面改进:

富界面。富界面并非丰富网页色彩,而是在保持界面清爽性的基础上丰富界面功能,站在用户角度搭建投资场景。

碎片化。将不必要的综合拆分成明细功能,使用户可以按需进行功能索引,这样也利于数据抓取,以便分析其行为习惯。

门户化。多做接口,使用户无需下载其他软件便可满足日常的通信与工作需求,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区域化下沉

对于 P2P 来说,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高大上”的形象,不仅在于其神秘性,而且还在于 P2P 平台基本都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超级大都市,而三四线中小城市则少有涉足。

其实,这样格局的形成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三四线城市经济比较落后,中小企业较少,借款端的资源不够丰富;同时,在理财端,投资者也没有较多的闲钱去进行理财,很难满足借款项目的资金筹集。

另 外, 对 于 新 型 的 金 融 方 式,三四线城市无论是借款人还是投资人都很难接受,市场培育存在较多掣肘,因而造成 P2P 主要布局在接受新鲜事物较容易的北上广深。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2篇

消费金融新市场在农村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转型升级,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量逐渐提升;随着中产群体的扩大,以及熟练运用互联网的年轻一代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金融的客群不断扩大;技术的进步,传统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等平台对商机的挖掘,进一步刺激消费。这些因素都给消费金融市场带来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并推动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总体来说,消费金融确实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大的趋势上来说,零售金融本身也是金融下一步转型的方向。”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经济学博士郭大治对《经济》记者说。

“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特别是中国地大人多,互联网能为各个产业带来福利,消费产业也不例外。北京大学教授窦尔翔告诉《经济》记者,其规律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云级别身份认证结构中的“云”比例不断增长,决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内容。“但是,资金是消费的前提,因而金融、支付都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金融已然是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口,据零点有数在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大会上的《探寻消费金融场景新热点》白皮书显示,自2014年起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进入爆发期,年增长率均在200%以上。

消费金融市场的一大市场为90后。据零点《我们,90后》中对90后的追踪研究发现,相比80后,90后群体消费更加冲动、求新,消费观念更加超前。而作为互联网上成长的一代,他们更能接受以互联网模式为主的消费金融,如电商类的白条和花呗,以年轻人喜爱的场景切入的趣分期等。

而作为现代服务业中主力的新蓝领潜力也十分巨大。零点有数金融行业副总经理黄金波告诉《经济》记者,不同于传统蓝领,新蓝领在工作之余更追求休闲娱乐和自我成长,因此以3C线下门店的场景分期切入该群体成为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首选。

“从场景上来看,目前较为活跃的领域主要集中在3C消费、教育、旅游、租房、家装等场景上。”易观金融行业中心高级研究总监马韬也对《经济》记者表示,从人群上来看,除了蓝领,初入职场的白领也已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客户群体。

而从市场的细分领域来看,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研究员李高阳就对《经济》记者表示,旅游、教育、医美、汽车、家装、电子消费、农村消费金融等领域具有较大潜力。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渗透率低,个人消费信贷使用比例较低,传统的金融机构受制于分支机构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的限制,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明显不足,而从2012年起至今,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两项增速就同步超越了城镇水平,可见农村消费金融市场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市场。

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对《经济》记者表示,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的拓展,重点是对农村消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不同地区的农村消费结构、消费层次不同,需要的消费金融也不同,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农村消费金融需求。

就目前来看,针对互联网家装及大额家电的消费金融市场比较有潜力。艾瑞咨询分析师康雯告诉《经济》记者,农村家庭的经济实力不如城市家庭,但也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大额支出相对集中,对于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更重视,对于与之相关的消费项目,有着比较迫切的需求。

大数据、智能化让互联网消费金融更便捷

目前,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大时代,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中,互联网科技的升级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对建立更细致立体的用户画像、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推广、防范信贷欺诈、帮助信贷公司快速精确地完成授信工作等方面提供了支持。

首先,在最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马韬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能够在风险识别、反欺诈上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在营销客户转化层面,技术力量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用户群体,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触达和转化。

具体来说,用户通过消费分期平台购买产品,由此产生的交易数据,可以为相关的征信机构提供征信依据,“例如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平台,其征信数据来源主要是大量的消费者和平台商户及供应商的交易数据、退换货数据等”。张叶霞表示,通过人工智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数据整合并对未来行为进行预测,能够准确地衡量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降低信息收集、线下审核和风险管理的成本。

从场景化来看,根据有无场景,可以将消费金融分为有场景消费金融和无场景消费金融。张叶霞表示,无场景消费金融领域对参与者的风控能力要求较高,虽然市场前景较好,但发展受到风控、监管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相比较而言有场景消费金融领域的潜力更大,并且市场参与者也在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场景,例如农村消费金融市场。”

在郭大治看来,做金融主要是风险的判辨、识别和定价,哪个领域更具备风控的条件,哪些场景用互联网化或数据化的程度更高,就能更方便于开展互联网金融,设计金融产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商。“现在电商在整个商业中占的市场份额比较高,基于电商场景开展消费金融应该是目前子领域里规模最大的领域,比如花呗、白条等,电商类的再比如唯品会等,各个分支电商领域的龙头企业都有消费金融方面的a品或业务。”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消费金融行业创新发展,在产品、服务和风控等各个环节实现突破。李高阳认为,技术的进步助力消费金融进一步发展,反过来看,消费金融在实践中对技术的应用,又促使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窦尔翔表示,信息科技将会从三方面促进消费金融的成长:第一,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信用评分取信成为金融风险控制的有效内容;第二,通过大数据对消费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揭示、评价,形成声誉资源,会增加消费者对消费品平台的粘度,从而进一步增加平台对“低能信用资源”的生产力,增加消费品供求双方获得金融服务的均衡量;第三,人工智能的技术,为智能支付提供条件。

趋向移动化、场景化

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更加普及,随场景入口附着而生。康雯认为,由于消费金融门槛并不高,因而C端信贷需求的饱和及越来越多的进入者,会导致这个行业逐渐成为红海。“在一段时间的竞争周期里,有垄断渠道、有核心产品、有高科技支持、有良好用籼逖榈南费金融产品,都会以各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涌现出来。”但消费者能记忆和经常使用的信贷产品是有限的,因而,随着消费金融产品的普及,在渠道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会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最后收割者。

金融科技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入。黄金波表示,首先,大数据风控将渗透到全业务链。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更多的使用大数据风控进行客户准入和贷款审批,未来大数据风控将渗透到贷后管理和催收环节,真正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其次,基于大数据资源和挖掘技术,公司将更懂消费者,会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品类、触达渠道和内容偏好,进行定制化营销推送,提升营销效果。

张叶霞也表示,互联网金融消费公司会研究并应用指纹识别、瞳孔识别等更高层次的防伪技术来保障客户利益,大数据风控、机器人学习也在用户行为匹配、用户信用评估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另外,移动化趋势也很明显。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普及,手机成为了主要的上网终端,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也在逐年的上升中。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各大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将不断开发和优化移动端口。

互联网消费金融和场景息息相关。从场景化的角度来看,马韬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将会进一步加深,产品日渐丰富,融入社会消费全产业链场景。同时,诸如小贷公司、互联网公司、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参与机构增加。

产品会深度场景化,“将消费金融产品深度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玩娱等多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渗透金融,做到无缝衔接和更便捷的体验,促进超前消费行为。”黄金波如是说。

市场将会更加细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VR、IR等技术的应用,消费金融场景会越来越丰富,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体验和消费需求将会被进一步满足和刺激,风控手段也会更加智能和多元,消费市场的杠杆率逐步提高,助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

在张叶霞看来,未来人们将享受到更为安全、便捷的互联消费金融服务,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用户画像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金融需求,也可以为那些无征信记录和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中贷款的民众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不仅如此,未来能创造性的优化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的商家将有更多的机会,比如现在正火的“共享经济”。康雯表示,消费金融的普及使商品使用权越来越廉价,已经常见和竞争饱和的产品里,所有权的相对价值也不会攀升太过猛烈,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一定的。

而利润和附加值较高,也能吸引年轻人的高科技产品,在消费金融普及的生态里,将获得更高的定价空间以及更广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信息技术将会全面丰富互联网消费的内涵,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会实施收集消费者的数据,商家将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方便、人性化的消费建议。”窦尔翔表示,商业将会彻底由“坐贾”向“行商”转变,消费将会越来越理性,中间商或许消失,零库存时代到来,订单生产大行其道,消费者决定生产者的时代来临。

互联网消费金融忌过犹不及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失或不足。黄金波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有五点:低成本资金不足,影响消费金融发展规模;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区隔度不高;骗贷、套现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风险控制精准度不高;法规制度不完善导致催收等模块业务不规范。

城市居民应该是目前消费金融的主力。在城市中,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张叶霞表示,现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范围很广,客户通过互联网、手机进行交易,在数据的传输和储存中存在信息被篡改、修改和删除的风险,而且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交易数据庞大,面临的安全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也更突出。

一二线城市的消费金融市场趋向饱和,各公司提供的场景和产品均较为同质化;同时利率误导现象普遍存在。黄金波认为,这就要求品牌定位明晰,深耕细分市场,基于细分市场消费者的特征、需求、行为模式,去设计定制化、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升市场接受度。此外,需严控销售端的误导行为,通过风控降低违约风险而不是靠高利率补贴高违约。

农村市场则不同,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消费金融提供商在商业可持续上的顾虑和运营成本高企,农民信用信息的缺失、收入的特殊性以及消费金融的理念尚未大规模普及,农村的消费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开发,消费金融的各类主体也正因此看到了农村消费金融这片蓝海。李高阳表示,为满足这一部分的消费需求,各类主体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实现差异化竞争。

虽然农村市场潜力仍待开发,但是新式农村情况已与城市类似,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契约精神尚未建立,人们的经济互动基于熟人与血液,违约成本相对城市更低。康雯认为,此类生态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借贷环节、催收设计等的重新设计,劣势同样可能会变成优势。

基于农村市场当前需求,黄金波认为,可以开发针对生产性贷款的农村金融特制化产品,简化当前流程、提升农村市场对于消费金融接受度,再向个人消费贷拓展。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互联网消费金融都存在消费品的诚信与融资者信用风险问题,窦尔翔认为,农村存在的问题一是上网习惯问题,二是消费力不足问题,三是物流成本问题。“要解决严重的市场危机主要需要提升人们的诚信意识。”如果能将生产场景者的信用资源与专业化供资主体结合起来,就可以放大消费金融的资金供给总量,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金融中的金融约束问题。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数字鸿沟;年龄差异;城乡差异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是传统金融业务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传统金融,其业务中的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改善。第二阶段是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在这个阶段,一些具备良好实力,具有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到交易双方的支付当中。第三个阶段是金融业务进一步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现阶段,数字技术参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银行业务发展和客户拓展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金融机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服务对象———客户。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数字技术在金融业务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业务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它在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便,造成了面对某些特定客户群体的“服务差异”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银行客户群体中对于数字类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和利用程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有的客户对于新技术十分熟悉,使用起来毫无障碍,也有的客户对于新技术、新工具既不熟悉,也不信任。这些客户的不同体验,造成了不同顾客间的三大差异:对银行服务体验的差异,个人金融管理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认可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客户,对于接受银行数字化的金融平台,有获得工具、掌握使用技能和信任互联网金融三个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的产生,与数字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障碍,影响了客户的服务体验,进而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银行的不同客户群体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带来客户接受服务的不平等。数字鸿沟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数字鸿沟的概念被定义为能不能获得信息通信技术的差别,有的人容易得到电脑、手机等数据终端,也能够连接上互联网,能接触到数字信息服务,而有的人,因为经济技术等条件不足,难以得到数据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仅仅取得信息技术已不足以造成差距。第二阶段,数字鸿沟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上的差距上,人们都能获得数字信息服务,但是在使用这项服务上,不同的人,使用能力不同。具体地说,有四个维度上差距: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自主性、相关技能、社会支持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第三个阶段的数字鸿沟,体现在使用信息技术的结果上。不同的人使用信息技术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使用信息技术结果的不同,体现在获得的利益不同,数字信息为有的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挣了很多钱”,也有人感到数字信息“太复杂了,太不可靠了”,甚至经济损失惨重……数字鸿沟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客户能不能使用互联网技术,到使用方式和效率的不同,再到使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数字鸿沟在一步步加深,所带来的不平等被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完善,需要重视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尤其重视因“数字鸿沟”而感到利益受损的客户的感受,弥补数字鸿沟,消除服务差异。党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建设数字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填平数字鸿沟所带来的不平等、创造服务公平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消除“数字鸿沟”,让客户都能得到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服务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是“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1“互联网金融”应跨越基于年龄的数字鸿沟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在指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方案非常细致地列举了老人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日常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日常消费、文体活动、办事服务、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等七大应用场景,指出了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任务。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重要的任务在于,第一,提供老人习惯的传统服务方式,以传统服务方式为老人高效率地完成金融服务内容。在这个方面,银行柜面员工的培训需要适应新的客户需求。第二,设计方便亲和的沟通方式,帮助老人掌握数字化服务。这方面要特别考虑老人们使用习惯,比如老人考虑时间长,希望有更多的犹豫机会,有的老人视力不方便看屏幕等,所以在设计面向老人的服务界面时就应该更多考虑老人使用习惯———这不仅是出于银行服务的方便,更是让老人能更高效地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让老人真切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第三,提高老人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帮助老人规避金融风险的工作中,尤其要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及时、准确地把老人所不熟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告知老人,为老人建立预警机制。第四,建立家庭互助机制。在有条件、可信任的情况下,帮助建立老人及其子女亲属的服务互助平台,让老人的子女亲属线上参与到帮助老人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工作中来,不仅有利于老人掌握互联网金融服务,更有利于银行扩展客户群体。在以老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金融系统中,银行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业、不动产登记等相关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取得服务对象的认可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地建立信息共享和信息互证机制,以养老金融服务为中心,进行服务产品延伸和服务市场拓展,将业务从老人金融服务,向养老医疗服务、养老康养、养老产业等领域进行市场扩张。

2“互联网金融”应跨越基于城乡差别的数字鸿沟

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一直存在。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发展,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城乡之间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差距,相较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不容易接触数字化设备,农民没有电脑,手机更新慢,很多农民没有智能手机,也难以得到互联网服务。第二阶段,城乡居民在接入互联网上的差距基本消失了,但因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技能素养差异而形成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差异显现出来,农民不会上网,不会网购,更不会网上卖货,农村居民的互联网知识和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低于城市居民。第三阶段,随着数字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更快的资源去接触和利用数字技术,城乡数字鸿沟更多地体现在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整体发展的能力上,农村利用互联网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而在农村金融这一块,农业风险大,能承担的利率低,金融服务的价值低,农村金融业务不确定性大,这些都造成了金融服务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间的数字金融鸿沟亟待弥合。互联网金融服务要跨越城乡差别的数字鸿沟,改善金融业务的城乡差距,应服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规划,依托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利用城乡间农产品上行及工业品下行流通及网络一体化建设的契机,让更多农村客户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是党和国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首先,要抓紧做好基层金融网点的数字化建设,这包括网点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包括网点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信息化意识的建立。更要强化农村网点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要适应农民的经济活动,从发展思路上,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满足农村电商、农村养老、留守儿童、农村妇女等特定的金融需求,推出适应这些需求特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找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创新农村信贷模式,为农民发展自身经济助力。最后,要适应农村生活场景,开发农民有不陌生、感兴趣、轻松掌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方便农民无障碍使用。从服务营销的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的差异。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细分特点,他们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些以前无法满足或因为市场太小难以成规模的需求市场,经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被发现、能够被满足并且会形成新的增长点。那些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使用有技术障碍、满意度不高的客户群体,他们的市场潜力不可小视,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向好。尤其是老年需求市场和农村需求市场,一直以来是开发不足、利润不高的市场。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下,已经能获得充足的数据,建立细分市场的大数据库,从消费习惯、服务人群特征、金融服务选择偏好等角度,进一步深入分析目标市场需求,利用细分市场大数据,银行能够更敏锐地发现客户新需求,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开辟更大的市场,找到利润空间。数据鸿沟的产生,是技术进步的伴生问题,市场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数据鸿沟,加强数据治理。2018年5月,银保监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指出数据治理要求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应用、提升数据价值、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等。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还要求进一步加强个人、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共治。加强服务营销,跨越数据鸿沟,规范数据治理,服务经济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邓斌,汪维清,张乐柱,等.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整合与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7-111.

[2]耿晓梦,喻国明.数字鸿沟的新样态考察[J].新闻界,2020,(11):50-61.

[3]王力平,隋杰.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困境与突破[J].金融与经济,2020,(12):71-77.

[4]徐芳,马丽.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情报学,2020,39(11):1232-1244.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4篇

监管细则出台后的市场反应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为2202家,较最高峰时4600多家平台已下降超过50%。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共计98家,其中问题平台40家,包括跑路32家、提现困难8家。

网贷之家在国庆期间《P2P网贷行业2016年9月月报》,披露了一个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的数据:P2P综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最近,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终止收购互联网金融资产。2015年31家上市公司布局P2P行业,今年以来,仅有3家上市公司平台上线;而网贷监管细则上线以来,无一家上市公司再进入该行业。应该说,目前政策在收紧,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阶段。

如何解读网贷监管细则

目前对于相继出台的两套政策,各方反应很大是正常的。但是目前的很多评论观点尚存在误解,必须适时给予厘清。

首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早在《办法》出台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互联网平台依法合规开展P2P业务的呼吁,已经给该行业带来了很大反应。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紧跟着出台,正是进一步整顿的深化。很多业内人士直呼,此次最严厉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像一场风暴,直接把近年来疯狂野蛮生长的P2P业务推入寒冬。甚至有媒体和评论不断渲染这种紧张气氛,认为这是不让做P2P了,这是要打击P2P等互联网金融形式。事实上,这有些夸大其辞了。至少现在看来,这种怀疑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国家互联网金融政策的误读。应该说,《办法》的出台是为了保证P2P等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它不是扼杀和排斥互联网金融,相反,应该说是为后者的理性发展和健康培育保驾护航。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良莠不齐。如前面所说,《办法》和《方案》的出台,导致不少问题平台维持不下去,最后跑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大多都是骗子”?就是因为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少P2P平台都是在打着众筹、理财等幌子,骗取大量资金,有的甚至中途跑路,让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因为规则和监管缺失,让一些资质不良的平台大打球,“趁火打劫”,捞取不少好处。

国务院方案特别指出,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不得自融自保、代替客户承诺保本保息、期限错配、期限拆分、虚假宣传、虚构标的;规范互联网“众筹买房”等行为,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中国互金风险整治领导小组严厉指出:当前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正确的创新方向,并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使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受到挤压;一些机构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一些机构挪用或占用客户资金,甚至制造庞氏骗局。再任由互联网金融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将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多损失,最终受损的还是金融行业和国内经济的发展。

专项整治的目的就是要针对某些打着以互联网金融创新名义进行违法违规活动机构进行清理,为合法合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创造一个有序公平的环境,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第二,《办法》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和属性。相比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数据分析能力解决信审难题。互联网企业在速度和灵活度上具备优势,但在资金来源、政府的信用背书、民众的信用程度上,都远远不及传统银行。

工信部信息中心企业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龚文曾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它可以让社会上的资金更有效得流动起来,帮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有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也表达过类似观点:第一,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以服务见长的行业,在金融行业具有不一样优势;第二,互联网金融能够让50万亿的居民存款对接上中小企业饥渴的资金需求;第三,互联网的技术可能对我们传统的征信和风控是一种额外的补充。

由此可见,我们也许应该仔细审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即便是创新,也应该是在有秩序、制度保障下进行的创新。作为补充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因此仍需要加强监管。借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的观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不是颠覆与取代的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相信对两者关系的讨论会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意义,而不是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落实网贷监管细则的建议

我们说,一个良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也有赖于制度强有力的执行和推进。如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随后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要做的事情。并且这项工作将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

在制度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强化,对现有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强监管。这方面在新颁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已经多有提及,如严格准入管理、强化资金监测、建立举报和“重奖重罚”制度、加大整治不正当竞争工作力度、用好技术手段监管等等。

在机构层面,随着行业管理办法和整治工作的展开,将有一批合法经营、敢于创新的机构得到更多扶持,要鼓励这些机构尽快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完善部门制度流程设计和阶段性发展计划,尤其是对业务人员加强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培养。

在评估层面,除了部门监管和机构自我约束之外,还应该大力培育发展针对互金机构的评估体系。现在国内已经有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未来,可以考虑增加多方评估,比如,由投资方和投资者参与对互金机构部门的绩效、诚信等方面进行监控和评估,由此可以产生某种评估标准,标准将成为人们选择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依据之一。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5篇

互联网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当事人对相关信息的掌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对称。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如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融资人。信息不对称贯穿着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整个过程。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隐藏信息。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如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和互联网电子金融商务平台都存在风险揭示信息不足的问题。此外,对于P2P网络借贷业务来说,平台的分析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可能导致平台对借款人的信息了解不够准确和充分,投资人无法核实交易对手的真实资信情况甚至是交易的真实性。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则集中表现为问题。由于交易机制的设置,互联网金融机构大多沉淀着客户资金,委托-问题普遍存在。

外部性问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传染性上。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信用问题不仅会引起自己破产,更会波及到与之密切相关的机构和行业。为了宣传,网络电子金融商务平台将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在同一平台展出,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其不合规经营也会影响其他传统金融机构和行业的信誉。因此,鉴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其失败可能不仅会引起自身的破产,而且会波及到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引发信任危机。

市场的有效约束问题。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成熟的行业规则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公共产品。稳定的市场和有秩序的业务操作可以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参与方都获益,尽管市场各方对其都有需求,但是其需求程度又难以测度和量化。稳定的市场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互联网金融机构会更倾向于搭便车,因此通过行业自发的自律可能无法真正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约束。

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较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十分不足。除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之外,其他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还是监管的空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规范支付机构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央行2010年9月施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2010年12月实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支付业务许可证》,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的发展。2013年6月起实施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更加深化和具体。

但P2P借贷、众筹融资等都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2011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风险提示的通知》,这是目前唯一涉及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公文,指出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并且要求银行与这样的业务建立“防火墙”机制,防止其风险蔓延波及银行系统。中央银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有望在法律层面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某些借贷行为,目前草案已经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但还没有正式出台。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的平台、客户、市场十分广泛,跨行业的情况很多,监管方面如何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互联网金融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委,就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但是目前各种业务监管体制和监管政策等都还没有明确。

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方兴未艾,其不同业务形式的经营模式正在探索的过程中,市场规则不成熟,在这样市场混乱的条件下造成的损失很大,违反规章和监管套利则可以获得较多的盈利,面对这样的形势,监管人应当更倾向于对互联网金融机构适度的监管而不是宽松的监管。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力度还很不够,也无法在博弈中达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的均衡收益。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模式选择。在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上,主要需要应该考虑监管的效率、监管的成本以及国家的政治和历史因素。对于我国来说,实现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意味着巨大的监管机构融合的成本,且由于市场体制还不够成熟和监管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不断在创新、模式复杂的业务来说应该在我国分业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基础之上作出相应安排。建立一行三会统筹协调、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机制,并根据业务和风险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分别予以规范和监督。

建立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自律组织。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不断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中,在行政法规的规范中不宜制定过于详细和全面的条例,这样做不仅缺乏灵活性,更抑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经过自发的调整达到成熟经营和内部风控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市场机构比监管部门更了解市场的风险和规律,对市场条件的变化也更敏感。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上,除了可由监管部门下发指引公告和风险警示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予以逐步规范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自律组织能够有力地补充政府监管,实现行业内部的自律。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6篇

为何今天这个时期互联网金融遭到如斯大的关注?

需求:在世界规模内,长尾金融的服务需求1直处于短板,比较小的、风险高的、需求不太不乱的所谓的长尾人群群体众多,患上不到相应的服务,这类情况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很普遍。

能力:有了市场需求还要有能力,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通过量年平行发展,累积法子的知识以及人力资源,巨大的资源可使患上累积大量的知识以及经验,笼盖各个金融服务的领域。从人材角度上来讲,互联网以及金融这两个体系已经经具备了完全的学科,据不完整统计,每年我国有超过一00万的学生毕业于以及IT有关的专业,有超过五0%的学生进入了非IT的行业,也就是说有着巨大行业违景知识的技术人材供给无比充沛。

基础架构:有了基础、技术能力,还需要有基础架构。技术领域的摩尔定律在延续有效的演绎,当前的信息贮备以及信息同享极为廉价,边际本钱接近于零。

强大的需求违景、足够的知识以及人材、优秀的软硬件基础、和1些导火索般的具体因素,增进金融立异的暴发点行将到来。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仍然处于中初期,市场机会众多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包含第3方支付、P二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泉和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跟着挪动通信装备的渗入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者自助装备,和挪动通信、互联网以及金融的结合,全世界挪动支付交易总金额二0一一年为一0五九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年均四二%的速度增长,二0一六年将到达六一六九亿美元。而因为正规金融机构1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于称以及交易本钱,使P二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截至二0一五年,仅北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总计近五00家,其中第3方支付平台企业约五七家,占全国二六九家的二一.一九%;P二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约二一九家,占全国二七二三家的八.0四%;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企业约三七家;网售理财产品平台企业约九二家。

因而,金融市场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在以往各种各样的垂直领域里,良多人都说要去找下1个千亿、万亿的市场,而在金融这个细分领域里,这个趋势无比显明。

目前中国的GDP已经经是突破了 一0 万亿美元的大关,到达美国GDP的六0%;而银行的总资产是一三五万亿,债券的存量是 三五 万亿,股票市场三七万亿。其实这已经经不止是万亿市场,而是10万亿、百万亿、千万亿。这也是目前诸多行业龙头如腾讯、阿里、京东,甚至1些做其他业务的公司都把金融放在第1战略梯队的缘由。

正犹如5年前挪动互联网开始发展,到现在挪动互联网深刻到人们糊口的各个方面,互联网金融目前也朝着这个趋势在发展,会成为大环境里不可或者缺的1环。同时,因为挪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也是1个最佳的时期。目前挪动互联网向金融业渗入率高,让互联网金融也凸显出了范围大、潜力深的特质。比如余额宝作为1个简单的投资理财产品,用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全球最大的1个货泉基金,整个盘子已经经超过七000亿。而P二P金融也从籍籍无名变患上连扫地大妈均可能听过,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了二五00亿的交易额,乃至良多网络保险、挪动支付、网络银行等业务,也是互联网金融当中的1员。要知道,目前挪动互联网已经经是接近六亿的网络用户,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成长空间是无比无比大的。

固然,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基本上处于无规则运行状况,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是第3方支付平台“备付金”管理存在风险;2是P二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以及跑路事件频繁;3是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缺少对于股东人数、投资标准、投资数额的具体规定,涉嫌“非法集资”;4是网售金融理财产品平台“飞单”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来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中初期阶段,跟着监督管理机制的出台,市场将会进1步优化,机会也会更多。

中国的独特机会有机会比美国立异更多,跑患上更快

从目前美国的金融市场以及中国对照来看,目前中国1些P二P金融以及理财公司具有的客户群体、贷款余额都不比美国平等级别的公司小,而且美国在金融方面的立异其实不多。通一般人们都觉患上1些互联网或者挪动互联网项目都是中国在山寨美国,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里,这个情况将会有着较大的不同,究其缘由是管理轨制的不同。

目前美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管理轨制已经经较为规范,有良多的法律法规来束缚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做网上理财是需要良多的资质以及相应牌照的,高门坎准入也就压制住了良多金融立异,而美国良多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都是在做银行不屑做的事情,在细分市场寻觅自己的定位以及生存空间。这些条条框框都让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没有咱们想象中发展的迅速。

而在中国,如前文所说,目前面临着以及美国完整不同的地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中国的法律法规尚无正式完美,乃至可以说框架跟条文都尚无搭建出来,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没有美国成熟,银行及线下机构还没能够发掘出所有的潜力,互联网金融也就有了更多立异的可能,而且会比美国跑患上更快。 比如第3方支付、P二P金融以及财富管理等在美国能够做到的事情可能只是无比无比小的1个部份。而在中国将会由于互联网而取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仅可以做1些美国想不出来的东西,同时还可以维持高速发展,这对于于创业者而言是1个很好的事情。固然,立异的条件是要为了终究的用户做增值,打着立异的幌子干坏事很容易打垮整个行业。比如近1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就遭受了行业阵痛。接连失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给这个行业带来持久的信誉伤害。比如P二P借贷业界的神话“e租宝”,已经

经查明,e租宝涉案金额近四00亿元,牵涉投资人近八0万人。 但是,资本市场对于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可却又显示出这个行业正在加速分化。显然,作为互联网立异的最近几年来的风口,互联网金融仍然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行业内的3大独角兽企业巨头近期接连传出重磅融资,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3家的市场估值接近三五00亿元人民币,而且前二者的上市日程将近,都有可能在二0一六年完成首次公然发行(IPO)。

在过去 三、四年的发展中,提到互联网金融良多人都会想到P二P,其实P二P也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的冰山1角。从二0一0年到二0一五年,P二P平台的数量从一0个发展到了二000个,交易量也从0变为了二五00亿,中国人对于于投资理财以及借贷的需求是远远超乎一般人想象的,跟着更多的资本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不仅会变患上更大,也会有更多的公司呈现。

互联网金融的二0一六再立异机会在哪里?

正犹如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所言,任何正常行业的发展都会阅历快速成长到短暂调剂,再到成熟的进程。互联网金融已经经进入第2阶段,进入成熟期阶段后,互联网金融将会再次迎来快速增长。那末二0一六年,互联网金融的再立异机会在哪儿呢?更多的细分领域,全新的用户场景将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渠道。用互联网卖产品,用互联网搜集数据,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风控的模型,用互联网来去创建新的使用场景。

遍观目前行业内最大的3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角兽企业,1个共同的特色是对于于金融的风控能力以及互联网的技术能力的整合,其弥补的都是传统金融还仍没法完整笼盖的领域。

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立异催生了传统金融立异,作为交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目前逐渐构成了3个方面的价值体现:1是去中介化,降低融资本钱,实现投资者与投资产品精确匹配;其次,打破信息不对于称,实现快速透明的信息交流,提高活动性以及金融交易效力;3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更优的用户体验等。

而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就是在于两块整合,1是金融的专业性,包含信誉风险判断能力、利用风险节制能力和操风格险的管理能力,而大部份互联网金融平台出问题恰是这块没做好。2是互联网的技术整合,其意义在于渠道优势以及数据优势。目前有良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尽管在宣扬里标榜本身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仍是纯洁线下的公司。互联网金融要快速发展,要靠新兴的业务、新的弄法来做新的模型,否则就与存在了良多年的小贷公司区分不大。换言之,要做互联网金融,必定要把互联网、大数据两个信息结合起来。另外,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也有着良多细分领域,在未来将有无比多的发展空间。消费信贷、借款只是今天金融表层的1部份,也是最大的1块。如何打造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是无比首要的事情。

互联网金融此外1个被资本无比看好的1个种别是财富管理。EF可以确定地说,中国人其实比大家想象中更有钱。在表面上中国仍是1个第3世界国家,但中国人的个人财富可能比美国人都多。然而目前中国人的投资渠道无比小,从以前买房、炒股到现在进入P二P金融领域,另外便似乎没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债券、基金、货泉等产品让消费者通过自己获守信息做出判断的本钱无比高。而富裕人群可以找专业人士来代为理财,在未来财富管理有着无比无比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撬动新的市场,是互联网金融应当思考的最首要的问题。从用户体验来讲,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恰如其分智能地知足用户的任何金融需求。未来的金融将在交易的场景产生的时间以及地点以最量身订做的方案提供给用户,乃至会买通正向以及反向的金融服务机会,比如如果用户的帐户里面有过剩的额度,可能它会自动配1笔合适用户活动性以及收益的投资,如果用户额度不够,它会自动配给用户1个贷款。

未来金融将再也不有狭义的风险节制,在信息极度对于称情况下,介入者只是用不同的价格为自己购买不同的标签而已经,未来的金融应当不是个更赚钱的行业,反而必定是个可让客户省钱的行业,大家熟识的需求层次论里面没有金融需求,未来金融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本钱、降低风险本钱,乃至大言不惭的说可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的本钱 。

乃至有专业人士认为,未来金融将从交易时期迈入社交时期,有人投资,取得了回报;有人融资,支付利息;有人提供保障,取得收益,所谓「人人皆金融。所以未来金融应当是更合身、更安全、更廉价、更人道的时期。未来金融行业的资产将愈来愈优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金融资产将缺少延续性以及生命力。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7篇

未来将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

目前,我国互联网相关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环境,网民数量和移动手机用户数量都居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和,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

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政府也愈发重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互联网+”被视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互联网产业发展由此具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过去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发展,互联网投资逐渐回归理性。艾媒咨询分析师娄梅静对《经济》记者表示,接下来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上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理性的互联网投资状态有利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踏实稳定地前进。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移动终端+细分板块”对人类生活及思维的影响加大,并不断涌现出春雨医生、ofo等独角兽企业。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对《经济》记者称,未来中国互联网除了继续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实现万物互联外,甚至可能全方面地引导全球发展。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大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目前几乎都超过了50岁。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理事李高阳告诉《经济》记者,21世纪的前10年,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跑马圈地,形成较为鲜明的业务边界,并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以BAT(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碓蕉嗟挠判阒泄互联网公司崭露头角。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网信办和财政部共同发起的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于近期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互联网创新发展,为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助力,为网络强国战略服务;将秉持“专注专业、引导引领、扶优扶强、共享共赢”的投资理念,坚持国家战略导向,实施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聚焦互联网重点领域,推动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娄梅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事件。“首先,这是国家以资本方式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是国家资本对互联网这一重点行业的战略性进入,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

其次,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以经济主体的身份进入市场,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基础,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谋求推动有潜力、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互联网企业的长远发展。推进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促进国家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应是其主要投资宗旨。

“国家队”入场是基金的“助推器”

在业内人士看来,千亿元规模的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入场,对互联网板块来说是重大利好,对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能产生重大影响。

易观金融高级分析师李子川对《经济》记者表示,互联网投资基金的设立有利于在政策层面上从资金角度引导产业发展,保障互联网产业内生态结构的持续优化;对于金融机构与企业,能起到核心的桥梁作用,在投资基金的带动下,有利于金融机构服务的市场化延伸,并能解决目标企业的资金之痛。

格上理财分析师丁玲对《经济》记者称,除了有利于引导行业发展,优化互联网创业创新环境,支持互联网创新发展,互联网投资基金还可以进一步推进网络强国战略,推动互联网普惠大众。

参照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对电子板块的利好情况,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对互联网板块也构成相当程度的利好。张叶霞表示,拥有核心技术或大数据资源的上市公司会有较好的定向增发对象;非上市企业在IPO(首次公开募股)或Pre-IPO(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的过程中,也可能得到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的青睐。

另外,李高阳表示,由国家网信办和财政部发起成立该基金,标志着“国家队”进场,这对整个互联网生态格局和基金的各个参与方都带来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将秉承“三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国家战略导向,把推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作为首要任务,贯彻投资运营全过程,通过市场化方式培育壮大互联网企业;二是坚持市场化运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搭建组织架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托管权相互分离,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有为地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坚持专业化管理,遵循互联网发展和投资决策规律,组建专业化的投资运营团队,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和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用专注精神专业性地开展投资运营活动。

这对于互联网产业处于各个生命周期中的企业来说,均是利好。李高阳对记者称,从培育孵化,到扶持成长、发展壮大,再到走向国际,最终实现网络强国,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影响深远。“对于参与基金发展的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来讲,则能够创新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实现业务的多样化和利润来源的多元化,与优秀互联网公司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注入互联网板块,会加快行业的发展与更迭,建立产业优势,为新一轮技术驱动增加动力。“而互联网技术的更迭将有效提高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的效率,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传统行业的价值链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丁玲如是说。

“大智移云”将成互联网行业重点领域

有消息称,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首期300亿元资金已认缴到位。此外,还与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签署投贷联动协议,为所投企业提供银行授信、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支持举措,授信总额达1500亿元人民币。

娄梅静表示,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此举一方面体现出了国家对互联网市场的重视,对于整个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助推器;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具有资本等多方面优势,对于符合其投资理念而又潜力巨大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其发展。

李高阳认为,资本界跑马圈地的烟尘已经腾起,下一个风口在哪,下一个独角兽公司是谁,这是当下资本界对互联网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千亿元互联网投资基金将投向哪些互联网领域的问题,业内多有猜测,那么,如此巨额资金的投向究竟是哪里呢?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选择目标企业的基本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目标企业所在行业或领域应是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二是目标企业在行业内或细分领域发展突出,代表了本行业领先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未来具有高成长性;三是目标企业应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自觉履行企业的主体责任。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选择的投资领域,一方面要与市场整体发展情况相契合,另一方面还有出于国家全局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娄梅静认为,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的投资领域将会聚焦于以下几大方向,一是具有长远发展潜力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企业;二是产业融合类企业,以互联网行业发展带动所在产业的发展升级;三是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领域,也将成为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的重要投资领域。

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看,2016年借贷领域的投资热度稍有下降,注意力开始转向其他细分领域,数据、信息、技术服务等在行业中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李子川认为,这些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金融普惠的现实基础,A计是该类投资基金关注的重点。

丁玲表示:“绝大多数机构认为具有先进或独创的优势业务及技术的公司将会是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上,其他细分板块也会有部分资金流入,促进整个行业系统协调发展。”

张叶霞分析道:“从这只基金的股东背景和政策期许来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可能是其关注重点。”另外,与普惠金融关联密切的互联网金融也有望成为投资重点。

李高阳也表示,在未来产业中,“大智移云”,即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这四个领域,是互联网重要的技术载体和推动力,是构建未来互联网生态格局的重要依托。

人工智能成互联网领域投资理想选择

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生,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其背后的推动力在于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国民收入水平提高。2010年以来,我国在科技、媒体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及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催生了一大批高技术产业龙头。同时,不断提高的国民收入水平,也将推动消费型产业不断升级。而随着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新兴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出现,推动着娱乐、教育、休闲、电子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大多数投资者对于今年的整个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很是看好。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今年互联网领域在相关概念股、主题基金等方面又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呢?对此,丁玲表示,部分私募机构认为,经过2016年的调整,目前互联网板块估值基本处于正常水平,而互联网行业的高成长性是其投资价值的根源,高成长的互联网企业会被私募机构持续关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已处于爆发前的潜伏期,产业整体发展良好,吸引大量的资金、人才流入,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在2015年和2016年,众多互联网垂直细分领域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巨头收购和并购,剩余的独角兽企业也都在积极推进上市计划。张叶霞指出,以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互联网投资已经进入一个瓶颈状态。“从今年开始,互联网投资会更加关注技术变革、硬件创新、基础框架等方面。”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应当注意甄别互联网相关概念股和主题基金的具体细分类别,谨慎操作。

今年,整个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将继续保持理性。娄梅静也建议普通投资者正视风险、量力而行:“据艾媒咨询对过去市场的观察,目前移动互联网各领域中较为受资本关注的,除了人工智能,还有企业服务、虚拟现实等,这些也可能成为本年度在互联网领域中投资较为理想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8篇

互联网金融是相对传统金融出现的一种金融表现形式,通俗来讲是在传统银行基础上进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这个概念最早在2012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之父”的谢平教授提出来,其目标是大众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者金融--即让大众都能享受的金融服务。

二、政策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的热门词,刚进入2017,腾讯金融、蚂蚁金融、百度金融就吹响了新的冲锋号。与传统的银行、证券行业的历史悠久不同,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当前形势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传统互联网扩展金融到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支付再到竞争和网络信用。与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政策的范围变得更广泛,因为新经济市场的网络效应,互补性和规模经济,导致的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互联网金融火热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隐藏着不少风险。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非法集资、经营不善“跑路”、利用监管漏洞套利......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已经偏离正确的创新方向,并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此外,由于许多公司的跨国性质,以及国家市场之间的依赖关系,反垄断机构的利益经常重叠。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领域,其中信贷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了解相关问题互联网信用服务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这种新现象但还拥有潜在的解决实际问题。大数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商业信用。

三、发展趋势分析

1.水平:两级分化大小并存。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电子网络这一行业发展模式来推断P2P网络未来在信贷行业的前景。可是在相对规模集中的条件下,当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缺乏一定的元素(比如地理等约束),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程度越高,对区域也就有更高的需求,细分市场的特点也就越明显,从而网络将会达到高度的集中点。基于同种原因,P2P网贷两极分化和大小并存也就产生。

P2P和各种金融模式是唇齿相依的,其涉及到的领域有一般借款,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个人消费金融,商业贷款、汽车贷款和抵押贷款等等。它对于平台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需求。目前P2P模型,主要有3类:一是线下交易模式,二是承诺本金和保障的网站运营模式,三是不承诺本金的网站模式。后两类主要是线上交易,网络作为中介平台。然而线上交易多数为客户端交易,其互联网属性已经有向半互联网属性转变的趋势,这对网络平台的运营提出了一定的区域要求,使得业务发展多元化,同时P2P因金融属性而具备的复杂性也是不可估量的。

与我们上面所讨论的相一致,中国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相对比较业余。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急需金融服务。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有强大需求去接触更大的消费者群体,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价值”意义重大。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在互联网行业培养了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IT工作者。这使得开发和实施先进的模型能够充分利用预测修正的价值,并提供多种服务。

此外,中国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这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挑战,但也为互联网信贷服务公司提供了机会。它允许他们大量精准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此外,他们的工作可以通过提出适当的隐私保护指南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2.纵向:专业化和加强控制。一个成熟发展的平台,包括资金的前端和后端资产,中间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技术的支持,在P2N模式(P2N中的“N”一般为多家机构,即借款人来源是网贷平台合作公司,集成化的模式构成,囊括P2B,P2C等多种产品构成,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抢占市场份额和流量入口为第一要旨,上线没多久成交量比较大的平台多属于这种模式)中,互联网平台实际上改变或削弱资产的功能,由机构资产风险控制。鹏金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模式的高度关注,业内有专家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出现大额度违约,担保公司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垫付,平台就容易被担保公司绑架。这体现该模式风险可控性低,不符合当前市场监管的潮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P2N模型的成功和风险点,即“机构风险控制”:如何与合作伙伴管理风险。事实上,“利润率”也反映出行业链中不同部分利润分布的趋势。通俗地说,由于竞争生存的需要,劳动分工的需求和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

事实上,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该平台被定位为信息中介,不能自行担保。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更多的平台将寻求第三方托管,机构可能都是外部的第三方机构也可能是分离资产管理公司的平台本身。换句话说,P2N不会完全消失一段时间,而是随时有可能会蓬勃发展。细化劳动分工是一个趋势,但在这个方向上,行业利润被分割。根据行业的一般规律,价值链利润越高,越高的利润的门槛越高,未来的净贷款,利润的分配就会显示出一个凹曲线的形状。凹凸的程度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竞争水平,竞争越激烈,曲线凹程度越低。在利润的驱动下,经过详细分工,该平台将追求利润向上游和下游资产发展资金,并显示对发展趋势的控制。

从传统金融服务到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被普遍认可是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的银行带来便利的服务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不妨以网上银行为例,这个平台可以帮助银行的各种组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等的限制,扩展高端的客户链,升级所需要的业务流程,便于数据的处理,以及降低服务的成本,从而可以实现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第三方支付的繁荣时期,互联网金融不仅取代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而且更重要是“提取”了银行当前的存款。以alipay(支付宝)为例,这种支付模式可以满足各种付款要求,在社会通过灵活的方法和分配循环资金投入自己的超额储备账户通过其有利的电商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活期存款率和间接增加基金在银行的成本。总而言之,网络金融的影响商业银行通过一些渠道,吸引了“减少管理成本”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会降低银行承担风险的水平,但“融资成本”的效应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9篇

本次峰会上,易宝支付CEO唐彬了“易宝金融”重大战略,首次对外披露易宝支付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切入计划,从已披露的“易宝金融”中不难看出,易宝希望通过推出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切入互联网金融业。至此支付宝、银联、易宝支付三大第三方支付品牌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计划已全部浮出水面。支付行业三大细分品类的领导品牌,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判断,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市场高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以及用何种方式切入,都根据自身优势做出了不同回应。

第三方支付将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

唐彬表示:“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及民众理财意识的提高,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几年重要的财富增长点。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前端行业,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据悉,未来几年,易宝支付或从两个维度推出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帮助行业企业客户提高金融管理及盈利能力的同时,全面切入互联网金融。

易宝的第一个切入点是面向商户端的理财服务。据唐彬介绍,易宝推出的“安易宝”类似于企业级的余额宝,“不过余额宝面向的是C端,我们将面向B端”。唐彬表示,易宝支付将与使用其线下支付的商户合作,将商户的交易流水存在易宝支付,由易宝支付提供利息或者基金等理财服务。

在风险控制方面,易宝采取与其他战略合作伙伴合作的模式。易宝自身不保证风险控制,而由其合作伙伴保证(保本不保现)。唐彬表示其合作伙伴主要是大型财务管理公司,但没有透露其具体信息。由于易宝目前还不具备理财资质,因此采取与商户统一签订协议的形式,由这些客户委托其帮助理财。谈到费用,唐彬表示,易宝所收费极少,“基本上是大部分反馈给了商家。”谈到与财富管理公司之间的协议收费,唐彬表示:“我们其实是把大部分的利息、利益都给了用户和商家。支付公司有一个好处,就是他是一个平台,他一下把平台建立好之后,他在上面叠加新的服务,价值很大,但成本极低,因为他的规模效应起来了。所以我更大的是把黏性做起来,这是平台经济。”

易宝的另一个切入点则是面向垂直行业的供应链融资,即向产业链条上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易宝目前的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包括航空、保险、旅游、游戏等行业客户,贯穿整个产业链。因此,易宝对整个行业各个链条的交易信息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对链条上的企业信誉情况进行快速评定。这就为易宝开展供应链融资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效率。“通常情况下,国内的小额贷款信誉审核时间长达半年到一年。而我们由于掌握着商的交易流水,只需要2~3天。”此外易宝还开展了保理、P2P等业务。

跨境支付:

一片充满商机的崭新蓝海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额年年攀升。在这种情况下,跨境支付的重要性凸显。易宝从三年前即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与华为开展战略合作。据唐彬介绍,易宝引入华为,主要是看中了后者浓厚的国际化背景。华为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所以我们称华为是‘中国的第二外交部’”

具体而言,易宝与华为的合作采取两种模式。首先,作为华为的战略合作者,依靠其在海外的众多分支机构,易宝与华为合作开展快捷支付业务。其次,华为每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在千万级别(据悉今年出货量可能达到7千万至一亿),易宝通过与华为合作,将其支付嵌入后者的智能手机。唐彬表示,易宝的强项在于其创始人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均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多年在行业的深耕,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这些都是国内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

唐彬将跨境支付视为又一片充满商机的蓝海。他表示,跨境支付的手续费率非常高。几乎是国内支付手续费率的十倍,“国内大概是千分之三、千分之四,跨境就是百分之三、百分之四。但另一方面,处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国内对于跨境支付有很多限制,例如牌照限制等。因此,跨境支付的门槛也非常高。”

对于跨境支付的发展,与会的哈尔滨市常委、党组成员刘忻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刘忻表示,十年来,互联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不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更是社会平台、经济平台、政治平台、文化平台。结合黑龙江自身情况,刘忻介绍,在黑龙江与俄罗斯三千余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5个边境贸易口岸。在近期中俄首脑会晤上,两国领导人表达了希望中俄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愿望。而在中俄贸易额迅猛增长的带动下,哈尔滨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国际邮包交换支付中心。刘忻表示,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中,信息至关重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企业客户信息,也许比金融业务本身的价值更高。黑龙江省在能源矿产贸易方面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就设立国际关口局的事宜做工作,未来还将建设海底光缆。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开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黑龙江省将着力通过在金融、信息数据等方面的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国际化的服务。

巨头纷纷出招第三方支付

算上已推出余额宝的账户支付巨头支付宝,以平衡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为出发点切入的网关支付巨头银联在线,在行业支付巨头易宝支付披露互联网金融计划后,第三方支付行业三大细分市场,均已曝光各自的互联网金融准入计划。

行业人士认为:“三大细分市场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准入计划,充分结合各自细分市场的差异化,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优势,也体现出了第三方支付行业深度细分的趋势。”该人士表示:“支付宝充分利用其平台用户数量优势,针对个人用户推出余额宝产品,而这一优势也决定了其未来在个人用户理财领域的强势地位。而银联在线,因出身决定了不会更多地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去冲击其在传统金融市场的客户。易宝支付方面,作为行业支付品牌,基于其多年来服务行业企业用户的经验,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其行业企业客户,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最终实现双赢。”

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趋势

三大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相继宣布发力互联网金融市场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成为本次大会的讨论焦点。

唐彬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至今,单一的互联网属性被逐步淡化,而金融属性逐步加强。在这一背景之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模式,逐步从以往单一的收单清算,转变为现在及线上线下、收单清算、金融增值、电子货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服务对象也进一步扩大,从以往有互联网交易需求的个人和企业用户,转变为当前所有有金融需求的企业和个人用户。“不同类型的支付公司,面临转变所选择的突破方向不同,与支付宝立足于个人用户不同,易宝支付更倾向于基于现有服务行业企业客户的经验及资源整合能力,为现有的行业企业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增值服务,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现金管理效率、交易支付效率和资产盈利能力。”唐彬谈到。

宏源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从三个方面概括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首先,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流以后,由于这一群体80%90%的开支会在网上进行,因此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的一级市场,进而会影响到60后、70后。其次,互联网金融会对整个金融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造成颠覆。最后,在结构效益方面,整个产业链将被大大压缩,可以理解为一个脱媒的过程。整个利益链也在进行分配。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革命;金融市场;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在万维网出现30年之际,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就在万维网出现的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同样有一种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伟大发明出现――汽车。至20世纪20年代,以汽车出现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了信息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行为方式。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许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革命的纵深发展已掀起了又一次社会变革的浪潮。

近年来,从前被视为“非主流”的90后已开始步入职场,“被溺爱”的80后甚至已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未来10年,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80、90后们将成为社会生产的中流砥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即时的信息沟通、虚拟化的社交网络和更以自我为中心的扁平化的人际关系似乎已成为80、90后们理所当然的认知。如果说信息革命的第一阶段以互联网技术降低金融市场运行成本、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为主要特点(例如,1997年以来电子通讯网络市场(ECNs)对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结构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仅通过经纪商和做市商进行证券交易的模式,证券交易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2]),那么在代际更替、“快、直接、平等”的社会认知主位化的过程中,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3],供求主体双方的行为心理变化也将影响金融市场的形态和结构,我们认为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金融市场整体多样化和分散化

无论人们是否将告别以办公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或与等级森严的企业、机构组织架构说再见,互联网时代原住民们的“组织感”和“权威感”弱化都是显而易见的[1]。微博等社交网络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名人“大V”,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愈加扁平化,这也改变了上一代人眼中具有高高在上神秘感的人群的距离感。美国的千禧一代同样也在演绎着同样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美国进入成年期的千禧一代呈现出明显的与有组织的政治和分离而通过社交网络相互联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体系的门槛问题可能将遭到更加快速直接的抵触,例如在投资额度和投资期限上的限制、投资利率的单一等等。而一些目前“非主流”的金融市场,例如民间金融市场、积极寻求转型的部分传统金融市场,通过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信用评价技术和风控效率,以更加好玩的方式满足资金需求也更符合这一代人“自我”的特质。因此,我们认为,信息革命背景下的金融市场整体将更加多样化和分散化。

二、债权融资层次填充和小额衍生交易发展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人口整体更高学历、经济更大不确定性的社会背景下,80、90后们的债务负担较上一代人有所加重。根据民泰金融研究所对纯线上信用借贷P2P平台的调研,参与交易的借款人已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的借款人占比已超过七成。这一方面体现了互联网原住民对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业态的高接受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个年龄段人群饥渴的资金需求。为了应对这一代人业已基本形成的无论做什么事都先上网查一查的行为习惯,未来金融市场的债权交易将更多地表现为线上交易。基于技术的创新和需求的提高,债权交易的额度和期限区间将呈现更多层次维度,交易的效率和方式也将不断革新。债权交易归根结底是基于信用的买卖,当征信体系和信用评价技术足够成熟时,资金供需的自动撮合系统或许可让交易速度提升到目前难以想象的程度。随着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借贷供需的增加,甚至可能出现以信用为标的的小额衍生交易,有望改变目前金融市场的交易相对离散的状态,从额度上实现更加高效、连续的债权交易。

三、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行业细分化和网络社区化

习惯于虚拟化社交和扁平化人际关系的一代,在工作领域或执行目标任务时将更倾向于通过自我和社交网络的力量完成任务。这不仅体现在现实生存立命的需求上,在社交网络中形成的虚拟人格所设定的目标也通过互联网途径实现。在此背景下,无论股权融资还是项目融资都将倾向于行业细分化,这种细分将体现为比目前行业分化更细小的子域,并可能通过互联网形成全球化的不同子域的网络社区,将在某一子域拥有类似偏好或兴趣点的人联系起来,这些人可能在不同的项目中充当投资方、融资方或合作伙伴,而一个子域的网络社区将充当着类似“行业协会”的功能。未来的股权交易将促成更多的小微型企业创业,项目融资将不再局限于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商业项目融资,个人的创意项目融资将随着该理念的普及而更加活跃,帮助80、90后们实现来自现实和虚拟人格的各种“小想法”。

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强化

一个服务于金融活动的网络社区所需要的将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对网站的支持,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将涉及到相关制度规则的规范程度、征信信息的可得性、信用评价技术的可靠性以及电子化金融凭证的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信息化趋势下,相关的监管规则将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信息革命背景下的金融市场交易将更加倾向于无形的交易场所,金融资产供应者和需求者的行为心理变迁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的形态,而利率、汇率以及证券价格额度等目前存在离散构件的金融要素有望实现更加连续化的演变。

参考文献:

[1]W. A. Draves, J.Coats. Nine shift [M]. Wisconsin: Lern Books, 2007.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传统银行 互联网金融 影响 原因 对策

从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抢红包,到“双十一”购物节的疯狂“血拼”,互联网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在与我们的“钱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只是互联网金融对当今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觑。

一、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

传统银行指传统的商业银行,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常打交道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中间业务等,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实践和有机结合,它依托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一种明显异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全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模式众多,比较常见的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网贷平台、众筹等模式。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对传统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两者似乎应当是互相对立的,但在事实上,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传统银行的支持。例如,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的成功支付必须有传统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相互绑定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例如,招商银行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网上银行;时至今日,各个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互联网渠道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是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有力补充和改进,同时也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了传统柜台业务的效率。传统商业银行面对大众的主要业务就是柜台业务,包括存取款、转账等繁杂事项。在以前,传统商业银行的柜台是最繁忙的地方。等候大厅中,顾客们手拿号码牌,或焦急或无聊地等待着自己的号码被柜台叫到。而如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渠道金融的普及,替代了传统的柜台业务。客户只需要轻触屏幕或轻点鼠标,便轻松地完成了存款、取款、转账等业务,极大得提高了传统柜台业务的效率[1]。

2.降低了传统银行的运营成本。传统商业银行的诸多业务操作,往往会涉及到各种授权、身份认证等,这些都属于传统银行的运营成本。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渠道金融,完全实现了无纸化操作,降低了传统业务的运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金融实现了无现金交易,只是账户上数字的增减变动,降低甚至消除了现金业务的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消极影响

1.冲击了传统银行的渠道和平台。传统银行通过网点分布掌握大量客户资源,进而掌控金融渠道实现垄断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目庞大,仅支付宝一家就有超过8亿位用户,并且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多为年轻一代,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潜力,更倾向也更习惯于互联网金融渠道。传统银行通过网点吸收的社会存款,是发放贷款的主要来源。而余额宝不仅有着比传统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并且还可以实现24小时随时存款,甚至几十元钱都可以零存生息。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高息、低成本,严重冲击了传统银行的渠道和平台。

2.冲击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和结算。传统银行通过兑取现金、柜台转账和银行卡刷卡等为顾客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近年来,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财付通支付等模式将支付变得轻而易举,尤其是第三方支付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在线上支付服务上对传统银行的支付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即使在线下支付中,第三方支付的优势也愈发明显,微信二维码扫描支付、支付宝扫码付款等结算功能发展迅猛。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支付和结算服务中无需支付(跨行或异地)手续费这一优势,让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结算时更受青睐。

三、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

1.细分市场,做好传统业务。树立“互联网金融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理念,指导传统银行细分当前金融市场,精益求精做好传统业务。一方面,针对人群进行市场细分。互联网金融似乎将一部分老年人排除在外,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和不可见性,老年人对互联网金融似乎并不“感冒”,甚至还带着戒备的心理,他们更倾向于传统柜台服务。传统银行应该为老年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柜台服务,简化办理流程,耐心细致解释,留住老年客户群体,而不是让老年客户流失到互联网金融中去。另一方面,针对业务进行市场细分。传统银行的很多业务,互联网金融是不可能提供的,比如银行贵重物品保管业务,传统银行的金库等硬件和保安系统等软件,可以让客户安心存放。此外对大客户的服务,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民营龙头企业的包括存贷款、客户开拓、市场开发等在内的一对一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些条件都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

2.转变思路,拓展互联网渠道。一方面做好现有互联网渠道金融。依托现有资源广泛布局互联网金融,拓展电子银行业务,逐步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功能;简化操作界面,优化操作体验;添加小额消费即时支付、生活缴费等功能,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增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便利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护功能,这需要传统银行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实现。另一方面拓展新的互联网金融渠道。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互联网+”传统银行深度融合;通过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直接或g接的介入,使得传统银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与互联网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发展[2]。

四、结语

在“互联网+”已经普遍存在且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只有主动拥抱互联网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传统银行应该转变发展思路,以积极的面貌,用进取的精神,在与互联网金融的角逐中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3-0047-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3.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经济平台地不断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取得了新突破。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机制尚待完善,虚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探讨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6月末,中国网民通过网上支付的用户达到1.87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34.8%。1995年以来,银行业就开始涉足互联网,大力拓展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2000年以后,第三方支付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余额宝带动付融宝、微信支付等各类理财业务迅速扩张,到当前的人人贷P2P的发展壮大,在线信贷逐渐成为大型电商平台的标配,包括保险和基金销售在内的各类传统金融业务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1]。

(二)互联网货币雏形已初步形成

由于网络社区中数据商品对网络市场机制的依赖,现有的网络市场已与实体经济市场已呈现同步发展趋势,互联网货币也初具雏形。从发展模式与市场运行机制来看,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其中,互联网货币的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提,并能够积极推动传统的金融行业迅速发展。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相互博弈,积极发展,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广义的金融体系。

(三)网络银行业务已经逐渐成为推动传统银行创新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渠道

互联网金融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将现代高科技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有机结合,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模式,并产生鲶鱼效应,势必将促使各金融机构通过调整战略模式、更新管理理念等方式来改变其传统的盈利模式。随着各银行纷纷建立门户网站开展网络业务,网络银行业务量迅速飙升,业务品种和服务种类全面覆盖主要大中城市,交易份额逐渐上升,品牌战略地位日益上升,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推出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有效填补了传统金融业的发展空白,成为提高传统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渠道。

(四)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有效填补了我国当前信用稀缺的空白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状态下,我们逐步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网络生活时代,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交易往来很难留下“痕迹”,通过互联网金融交易,各类信息都会被详细记录和保存,通过沉淀和积累形成信用记录,并成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信用媒介,有效弥补了我国当前信用稀缺的空白。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为网上信用体系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

1.信息技术安全性有待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迅速扩张,必须拥有先进发达的技术设备硬件环境和确保业务顺利完成的快速平稳运行的系统交易平台。目前,网络通讯系统平台处于充分开放自由状态,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需要提升,TCP/IP协议的安全性不高,安全管理不规范,系统认证程序有待统一,信息系统一旦遭到计算机病毒侵略及电脑黑客的恶意攻击,极易引起交易主体资金损失。因此,信息技术安全性成为网络信息系统的潜在风险隐患[2]。

2.业务操作存在潜在风险。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扩张模式下,当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对操作要求了解不够深入时,业务人员因操作程序不规范、操作流程不统一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这种失误无论是对客户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会构成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对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流动性、支付结算系统连贯性等环节将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3.法律体系与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现有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法律及部门规章等监管法律法规都是在传统金融体制下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面对快速扩张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上述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并没有赋予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的监管界限与法律约束,整个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与相关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相应的业务发展规范。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管和制约,擅自突破业务范围、触碰法律底线的现象时有发生,潜在金融风险隐忧不可小觑,严重阻碍了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

1.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主体缺乏管理经验。当前,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良莠不齐,从业经验匮乏、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等管理原因成为互联网交易主体发生金融风险的硬伤。以互联网平台迅速扩大的网贷业务为例,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金融监管机制不完善、准入门槛低,导致网贷公司遍地开花,层出不穷的“跑路”事件已成为大众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壮大的焦点和热点[3]。

2.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健全。由于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获取和共享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信息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大瓶颈制约。目前,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库难以涵盖全面、有效的经营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蕴含着大量潜在的金融风险隐患。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环境下,互联网业务交易背景未能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个人信息保护受法律法规和道德风险制约,面对几千万小微企业经营者、贫困群体等受众对象,纯粹依靠虚拟世界的信息去开展风险评估困难重重,违反商业道德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信息泄露等违法行为缺乏制约,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尽快完善,囊括全覆盖信息采集、制度建设、信息共享、有效对接等环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网络系统数据采集和保护机制亟需完善。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操作便捷,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系统技术不健全、网络技术安全存隐患的情况下开展业务,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涉及交易者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数据丢失现象随时可能发生,相关数据库管理的可靠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相应的保护机制亟需完善。

4.违法违规的现象有所突显。由于立法滞后,监管缺位,准入门槛过低,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鱼目混珠,从事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主体素质良莠不齐,非法募资、违规发券、抽奖等变相行为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违法违规现象表现出继续扩张的趋势。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

(一)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尽快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规范,逐步形成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体系。一是明确商家、消费者、第三方支付系统等电子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权责对等,规范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加强资金管理,限制资金流向和用途,切实保障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明确各类电子信息的法律效力。三是细化电子数据信息管理细则,确保电子数据信息真实、完整。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互联网金融配套征信系统建设

一是创新征信手段,全面采集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全面、真实、系统的征信体系数据库。二是将在互联网平台从事电商经营的企业实时运营数据、个人信用卡使用、纳税、法院、公安、社保、交通违章等多方面的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全面共享数据库信息,为客观评价企业和个人信用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三是通过线上、线下途径核实客户身份,在全 (下转第84页)

(上接第48页)面审查的基础上对借款人做出信用评价,共享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借款人信息,完善客户信用评价机制。

(三)关注消费者群体,构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一是加强对关联行业的业务交流,积极开展区域间的协调互动,逐步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合作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各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合会资源,积极构建调解互联网金融纠纷的沟通平台,有效畅通互联网金融纠纷解决渠道。三是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和现代媒介,开展金融消费者安全教育,全面普及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统一监管标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一是探讨统一的监管模式,对监管层次和监管内容予以细分,明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金融业务赋予监管权限的监管主体。二是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明确非现场监管对象,就注册资本、组织结构、人员资质等方面设置行业准入标准,完善现行业务营运监管办法,从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等方面根据网络化条件来适时进行调整、补充,构造一个符合网络金融生存、发展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和操作系统,完善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管机制。三是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研究和监测,制定配套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四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明确互联网金融对地域、准入条件、交易主体、业务范围等概念区分,逐步建立统一的国际监管协调机制。五是细化互联网金融市场退出管理标准和流程,明确交易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风险、严重亏损、重大违法违规活动、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终止运营等情况时,应当有义务采取合法有效措施继续履行交易合同,并按照市场退出原则告知客户有关事项,切实保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退出机制[4]。■

参考文献:

[1]刘爱萍.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N].光明日报,2013-07-29.

[2]徐强.现阶段国内网络银行的风险特征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3(18).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3篇

一、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现状

(一)法律法规的缺失

我国现有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如《银行法》、《证券法》等都是面向实体金融来制定的,在处理互联网金融相关问题时显得十分无力。至今,我国并未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特点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对于新的融资业务如众筹融资、P2P贷款等无相应法律文件可以依托;对于第三方支付领域,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临时性的网上支付业务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如虚拟信用卡支付和二维码支付等,至今仍未出台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另外,为避免传统金融风险而制定的杠杆率、资本充足率等规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倘若出现经济纠纷,并无一部专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投资者的应有权益。

(二)监控手段不足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结算和交易信息的传递都在虚拟的电子世界中进行,使市场信息存在很大的风险。加之对参与主体是否合规没有进行有效验证,更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例如,目前对于P2P网贷平台准备金不足的违规行为并无资本约束设置,也无系统核查;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办理大额资金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校验。此外,在互联网金融滞留资金方面并没有进行有效跟踪,使得风险累聚。

(三)征信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下开展的借贷业务大多是点对点的P2P业务,这类业务比较依赖个人信用,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全面、规范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也没有足够的信用数据作为参考,故难以对参与借贷的个人及机构做出科学、准确的信用评价。另外,互联网金融数据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真实性等方面均有待商榷,这进一步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及监管体系建设

首先,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进程,尽快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例如如,针对电子交易安全性、合法性加快立法步伐,出台相应的数字签名和电子凭证有效性的标准和条件;对参与主体设置门槛,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制定市场准入体系;严厉惩罚网络金融犯罪,避免网络金融犯罪的发生。

其次,针对互联网金融确立明确的监管体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是将金融业务延伸、渗透到互联网中,其蕴含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涉金融业务方面,保监会、央行、证监会和银监会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监管,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切实保证互联网金融处在全面的监管下。另一方面,商务部和工信部等部门必须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建设等进行监管。

(二)创新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首先,建立互联网金融投诉平台,收集信用违约数据。由公安部、央行等部门共同成立互联网金融犯罪投诉部门,另外可以建立防金融诈骗的教育网站,用鲜活的案例对消费者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其次,加快配套征信系统建设,丰富信用数据库。将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与央行征信系统进行共享,并随时更新信息,以此对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建立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创建征信体系数据库,并将该数据库与央行征信数据库相对接,以便全面、详细地获取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资讯。

最后,创新信用风险分析和识别方法。以互联网金融数据库为基础,挖掘和甄选有价值的信息,并与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相结合,对相关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处理,逐渐形成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估及审核体系。

(三)打造联合征信系统,加强征信信息共享

联合征信系统即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中介机构的征信信息借助一个统一的平台连接到一起,以提高征信信息的利用率。联合征信系统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信用功能,可以综合、详细地记录人们在学历、职位、收入、道德、信誉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信用惩戒环境,督促人们积极恪守信用,自觉防范失信违约行为。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4篇

过去的5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极速发展的5年。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创新的业务模式与解决方案的不断涌现,使这一市场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金融界备受瞩目的“处女地”之一,也引起了全球著名智库的注意。

今年5月,麦肯锡公司以中国银行业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其中《颠覆与连接――解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这一子报告,就专门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即将走过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未来该市场有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市场强势兴起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这一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诞生让普罗大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最初和最直观的概念与感受。随后,百度、京东、苏宁等也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并围绕第三方支付(中国互联网金融最早、最大和最成熟的细分市场)、财富管理、融资以及互联网保险等四个细分板块“开疆拓土”,直至今日也是风头不减。 2013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诞生让普罗大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最初和最直观的概念与感受。

麦肯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近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为世界第一。其中,P2P网贷交易额(数千亿元人民币)居全球首位;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亦为全球领先,远超Paypal等欧美领先者;理财领域以阿里的余额宝为代表,在短短两年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也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相关企业的估值远超其他行业。报告显示,在全球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前10名中,中国占据4席(腾讯、阿里、百度、京东);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刷新估值纪录,如蚂蚁金服(600亿美元)、陆金所(185亿美元)、微众银行(55亿美元)等。

互联网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勃然兴起并非毫无来由。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工业产能过剩、信贷需求紧缩,新兴产业、新型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不断壮大,客户端的金融需求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创新的业务模式与解决方案不断蚕食和分解银行传统业务,金融科技在强势资本支持下迅猛发展,报告认为,这对金融生态圈产生彻底、颠覆式的影响,是可以预见并形成可追踪趋势的。

谁能成为领航者?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有幸分一杯羹。从近年的成功案例来看,报告称,以下三类具备独特定位及成功要素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者,更有机会成为领航者。

“来自门外的野蛮人”――互联网新军。当新年来临之际,微信群中“红包”满屏飞舞,当“双十一”到来,过亿用户用支付宝在淘宝完成“剁手之旅”,互联网新军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报告指出,这些公司通过充分利用原有的核心业务(如电商和社交网络),依靠庞大的客户群和低获客成本,针对不同目标群体构建起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帝国。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产品创意本土化、快速获客扩张、多重场景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客户洞察以及以企业家精神进行人才管理。

传统金融机构快速推进数字化革新。各大国有银行在这轮改革竞速中率先起跑。比如,以工行、建行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就在去年开始实施互联网金融战略,打造互联网业务平台。以工行的融e购交易平台为例,该平台在2015年已达到8000亿元的交易规模。为了能尽快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报告提出,传统金融机构应运用建立多方战略合作、全面的产品供应、专业的风险把控能力和实体网点成为体验店这四大优势积极投身竞争。

非金融核心企业积极跨界。这类参与者来自于与互联网和金融都不沾边的传统行业,如零售和房地产。例如,苏宁和国美作为线下零售巨头全面拓展金融业务经营版图,支持其主营零售业务;万达集团利用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业务,为其金融业务进行引流。目前,此类参与者还不太多,但其线下引流进行低成本获客、行业优势垄断地位、全产业链数据挖掘和线下网络提升客户体验四大潜在的成功因素,对前两类市场参与者构成有力的威胁。

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从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构成来看,未来几年,仍将有不少企业投身其中。不过,报告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步纳入监管体系,它即将走过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进入各方利益的整合期。未来,该市场有六大趋势和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移动支付和理财:线上线下结合、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带来下一个热点,财富管理将进一步快速增长。报告认为,尽管第三方线上支付的市场集中度已初步形成,但作为其他诸多金融应用的基础,基于手机、连接线下的移动支付仍是各方必争之地,市场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与潜在机遇。

第二,线上消费金融和小微信贷:传统的消费信贷、信用卡、普惠金融等各类业务全面线上化。消费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中国的家庭消费将迅速增长,催生更多金融需求。

第三,B2B互联网金融:企业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复杂,向定制化发展。互联网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使交易更高效。

第四,金融云和基础设施:节约开支,建立灵活的架构,尤其有利于大量小型从业者和非金融从业者进入。与金融机构内部自建并运营其数据的传统模式不同,金融云为客户(各种金融/非金融机构,尤其是小企业)提供远程、基于需求的服务,而客户将按照服务的使用情况来付费。

第五,大数据应用:进入平台化、商业化阶段,精准预测消费者行为,建立实时、低成本的风险管理体系。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在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大数据应用帮助金融机构收集并分析消费者数据获得洞见,从而能以更个性化的产品、更精准的营销体验来获取并服务客户。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第15篇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

(一)传统互联网金融模式

这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延伸与扩展,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金融服务。除了开户需到柜台办理外,其他相关业务基本都能通过互联网完成,客户可随时随地完成交易。网上银行属于传统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代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都开设了网上银行,不仅涵盖了相关传统业务,还开辟了很多新业务,如网上理财、第三方存管、股票、黄金、保险、银期证业务等。

(二)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当前,国内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包括P2P、第三方支付、电商贷款、众筹模式等。

1.P2P网贷模式。P2P(peer to peer lending)模式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资金持有者通过这一信贷平台,将资金借贷给相应的贷款人。而该信贷平台的搭建人必须对借款者的信用情况、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借贷行为的安全性。同时,再从中收取部分中介服务费与账户管理费。目前,P2P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民间借贷方式,涉及到的金额一般在几千或几万,具有额度低、周期小、成本高、范围广等特点[1]。

2.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技术搭建成的客户和银行支付终端的电子支付中介,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交易的主要渠道。支付宝、财付通均属于第三方支付。

3.电商贷款。该模式是将大数据云计算融入到电子商务与小额贷款中的一种新型贷款模式。这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的金融信贷模式,信贷方通过数据库了解借贷方的具体资信程度,并决定是否给予贷款。该信贷模式不仅节约了交易成本,还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提高了风险的可控性。比如,阿里集团先后在浙江与重庆组间了小额度贷款公司,主要面向天猫与淘宝等电商,为他们提供小额信贷业务。

4.众筹模式。它是指项目发起人利用网络平台的大众性与快速性等特征,发动大众筹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该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较窄,融资规模小,主要为文化艺术类产业提供融资渠道。淘梦网、追梦网、众筹网等网站是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众筹网络平台。但是该融资模式面临着很多法律障碍,容易与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行为相混淆。

二、互联网金融具有的风险特征

互联网是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为的手段与方法,而金融才是其最关键的内涵。因此,和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仍面临着很多风险。其中,操作性风险、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均是常见的风险类型。此外,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又带有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的风险特征。

(一)金融风险扩散迅速

网络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服务高效、快捷的重要保障,反之,金融风险也可通过这些高科技技术迅速扩散开来,从而增加应对难度与补救成本。

(二)给金融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互联网金融活动主要依靠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实现,随着交易活动的虚拟化,突破了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限制,人们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同时,这也让交易对象更加模糊,加上交易过程缺乏透明性,无形中增大了金融风险[2]。此外,监管对象与监管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监管部门也很难掌握被监管者的资产负债信息,给监管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三)金融风险交叉感染日益增加

伴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其综合金融业务也得到不断的完善。金融机构间通过互联网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各类金融业务与客户间都互相渗透。因此,一旦发生互联网金融风险,极易导致交叉感染,增大风险扩散面。

三、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首先,政府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意义,并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互联网金融活动。其中,要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各交易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并制定信息网络安全维护细则。重新梳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业务范围,并确定监管主体,完善相关监管分工与合作机制。同时,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并将其和互联网金融相融合。其次,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金融法律主要有《保险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内容要加以完善,出台相关细则,以消除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真空地带。商业银行业要根据市场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做好制度保障。

(二)加大监管力度,层层管控

一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在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前必须获得政府部门的审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商业银行均参照市场准入原则来审核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建立资质。在审查过程中通常会评估该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等,以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二要重视事中监管,即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监管力度,评估其资本是否充足,了解其业务范围与资产情况,面临的市场风险等。三要加强事后监管,即市场退出监管。对于濒临破产或涉及到严重违规违法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由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其退出市场,以维护投资方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途径有以下几种:清算关闭、解散、接管、购并、注资挽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