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篇

1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1.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 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1.3 躯体疾病 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 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3.1 睡眠状况的评估 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3.3 早期开展心理支持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10]。使老年人倍感亲切和安慰,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3.4 应用药物指导 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物的比例较高,且长期服用者占多数,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11]。

4 小结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睡眠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展老年人睡眠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躯体健康、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使老年人能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彬.住院老人 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2]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400.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5, 11(7):510-511.

[4] 叶瑞繁.失眠的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209.

[5]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上海医学 2004,27(1):1-3.

[6]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7] 杨亚娟,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5-77.

[8] 王克芳,李绍枕,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8-59.

[9]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1】。在所有年龄组中,老年人是睡眠障碍高发群体,>90%的老人在一段时间里曾有失眠和白天睡眠过多的主诉【2】。而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10.6%【3】。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4】。现就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老年人睡眠障碍特点【5】

老年人睡眠障碍特点表现为:①睡眠时间缩短,主要是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白天存在短暂的间断睡眠或午睡时间较长。②睡眠浅,夜间易醒,老年人夜间一般要醒两次以上,连续时间较短,夜间醒后常感到疲乏,精神不振。③入睡困难或容易早醒,老年人就寝2小时未能入睡或凌晨醒来不能再次入睡,常感到睡眠不佳。

2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2.1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一般比青壮年少,这是因为老年人大脑皮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体力活动减少,所以所需睡眠时间也随之减少【6】。近年来,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青年人,其功能下降可能是老年人及老年性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机制之一【7】。

2.2躯体疾病

王晶等【8】调查发现,84.7%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躯体疾病包括内、外、妇、五官科疾病。老年人不论罹患任何一种躯体疾病,其病痛和心理负担均可影响睡眠和减少睡眠的恢复作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也会影响睡眠功能,这类影响在老年人中尤其明显【9】。

2.3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出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患病率高达47%,远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10】。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体征,也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早期的临床首发症状【11】。大约有75.6%精神病患者复发前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10】。

2.4睡眠卫生不良

与睡眠有关的生活习惯,包括晚餐与睡眠间隔时间,午休时间,三餐规律性,白天运动情况,睡前洗澡泡脚,城乡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老年人教城市老年人差【5】。

2.5社会、环境、家庭因素

由于环境的改变,如旅行时乘坐火车,飞机,或环境太吵闹,过度兴奋、焦虑等,均可引起失眠。同时老年人随着年岁增长,心理承受能力愈来愈弱,遇事不能调整好心态,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发展为某些心理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2】。多数老年人离开了长期工作的岗位,生活状态从紧张有序突然转入松散、无约束、无规律,一时间难以适应,会有终日无所适事的感觉;经济收入因退休而明显降低,常会担心生活负担过重;同时年老多病或丧偶等会加重失落、抑郁的感受,这些都可能引起失眠【13】。

3护理干预

3.1睡眠状况的评估【14】

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药物副作用,酒、咖啡因的应用,有无引起睡眠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患者的床伴进行交谈,以确定患者的睡眠习惯,日夜睡眠情况,睡眠中有无打鼾,呼吸及异常行为等。

3.2开展睡眠卫生教育【15】

针对睡眠习惯不良的患者,应开展睡眠卫生教育,改变其不良的睡眠习惯,同时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睡眠。方法如:①缩短在床上的时间。患者呆在床上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失眠。②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表,尤其是规律的唤醒时间。这样能使患者每天在规定时间起床。③鼓励恰当的体育锻炼。参加恰当的体育锻炼的患者更容易睡好。④午饭后不宜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⑤建议睡前少吃点东西。

3.3睡眠行为干预

午休可以提高午休后的情绪和效果,但午休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最佳的午休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规律的三餐有宜于身体健康,促进睡眠;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并能消除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睡前洗澡和泡脚可消除疲劳综合症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用热水洗脚,可使血管扩张,引起血气下行,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老年人入睡时间缩短【5】。潘卫真等【16】研究发现,中药足浴按摩奇偶安神和助眠作用,通过中药的养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治疗失眠有肯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也无依赖性,安全可靠。同时睡眠姿势最好采用右侧卧位,四肢略为屈曲,躯体呈弓形。这种睡姿能使全身肌肉完全放松,有利于消除疲劳,聚集能量,不会使心脏受到压迫,并有利于排血【17】 。

3.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4.1调整卧室环境【12】

老年人入睡较困难,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关灯或灯光柔和和暗淡;避免四周噪声,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使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3.4.2睡眠工具的选择【17】

床的高矮要适中,床垫软硬适度,可以保证脊柱维持正常的生理曲线,使肌肉放松,有利于疲劳恢复。枕头要求高矮适中,因为它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以不超过肩到同侧颈的距离为宜。枕头以稍长,略有弹性,软硬适宜,过硬过软均影响睡眠。

3.5用药护理

失眠药物的治疗服用安眠药,应遵从按需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睡眠需求用药,只在出现失眠的晚上用药。针对不同的失眠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选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药,如唑砒坦、三唑仑及水合氯醛;对维持睡眠困难的患者,应该选用延长NREM睡眠第3、4期和REM睡眠期的药物,上半夜易醒者可选用咪达唑仑、三唑仑、阿普唑仑等,下半夜易醒者可选用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和氯西泮等,对晨间易醒者可以选用长或中半衰期的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和氯西泮等。应注意个体化用药,使用最小剂量,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毒副作用【14】。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药物作用较为温和,安全性好而广泛用于老年患者。氯硝西泮由于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服用时容易诱发跌倒应慎用于老年患者【15】。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精神错乱与认知功能障碍【18】。

3.6心理调适【12】

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离退休在家所带来的环境的转换,个人的得失等要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生活上的改变和挫折导致心理失衡。自我调结,自我放松,可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4小结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48%,进入老龄化高峰期【19】。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加强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治疗和护理将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能过一个健康长寿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2] 瞿书涛.老年人原发性睡眠障碍.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

[3] 刘新莲、戴红霞、曹艳冰.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6,23(5):57.

[4] 李志彬.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5] 刘春格、陈长春、李健民、王静.城乡老年人睡眠现状及不良睡眠习惯的调查.护理管理学杂志,2007,7(5):16.

[6]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

[7] LuboshitzkyR,ShenorrZ,TzischinskyO,et al.Actigraphic sleep wake patterns and urinary6-sufatoxy melatoni exer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Chronobiol.2001,18:513-514.

[8]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7):510-511.

[9] 瞿书涛.老年人躯体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及处理.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6.

[10] 高之旭.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及治疗.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8-9

[11]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J].上海医学,2004,27(1):1-3.

[12] 玺.老年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120-136.

[13] 冯正仪.社区护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65.

[14] 张美增、谢安木、章政 主编.老年神经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0-88.

[15] 谢帆.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及处理.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4.

[16] 潘卫真、钱晓路、陆建平.中药足浴按摩对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分析.上海护理,2005,5(6):9.

[17] 刘占文 等 主编.中医养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81.

[18] 吴瑞枝、袁勇贵.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处理.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4.

[19]张正华、肖蓬.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保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3(12):706-710.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PSQI;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3-02

睡眠障碍是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和突出的症状之一,而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给心内科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老年病人(年龄≥60岁)285例,患者意识清楚,有良好的理解交流能力。

12调查方法

121基线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该量表共包含7个因子成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每个成分按0-3分计算,累计各因子成分得分为PSQI的总分,总分在0-21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7分的为睡眠质量好,>7分为睡眠质量差。③睡眠的影响因素:疾病因素、住院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其他因素。

122护理干预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可能的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干预(如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减少噪声等)、心理干预(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护理)及疾病相关护理干预(根据疾病的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等。

123终末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及方法同基线调查。

13统计分析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为χ2和t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本次所选取的285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1+2422岁,最小60岁,最大80岁;男性174例,占611%,女性111例,占389%;来自农村98例,占344%,来自城市187例,占656%;在婚者203例,占713%,离婚者27例,占947%,丧偶者55例,占193%;冠心病152例(533%),高血压73例(256%),心功能不全20例(702%),心律失常19例(667%),扩张性心肌病13例(456%),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例(281%)。

22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在被调查的285名老年病人睡眠障碍发生原因中,依次为疾病本身因素(414%)、住院环境改变(225%)、心理因素(175%)和药物因素(130%),其他原因占16%,见表1。

22护理干预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分析在基线调查中,285名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的有212人,占总人数的744%;PSQI平均总得分为1202+211分,最小值3分,最大值21分。7个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和使用睡眠药物3各因子的得分较高,其次为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和白天功能紊乱。实施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差的占453%(129/285),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4,P

3讨论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PSQI平均总得分为1202+211,且有744%的研究对象睡眠质量较差,略高于国内何桂芳所调查的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PSQI平均总得分(1029+479)和6667%的睡眠障碍率[1],远高于石玉慧等研究其他环境中如老年公寓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结果(699士026)[2]。从PSQI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各方面的睡眠障碍中,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在睡眠潜伏期(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和使用睡眠药物3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晚上活动少,上床准备睡眠的时间早,但可能尚无睡意,便会思考很多事情,反而会越来越难以入睡,使真正睡着需要的时间变长。使用睡眠药物因子得分较高说明多数老年人需要借助催眠药物来入睡。可见,睡眠障碍是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较为普遍且严重的症状之一。

研究发现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免疫力,生病较不容易好等。最近也发现睡眠不足的人血糖的控制较不好、甚至较容易肥胖、消化方面常有胃肠方面的疾病。长期的睡眠障碍会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3]。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多采取的干预效果来看,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最主要的原因为疾病本身因素。心内科中心血管病患者常因胸闷憋气导致睡眠不稳;夜间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从而影响患者睡眠。针对这一点除了要积极治疗躯体疾病以外,护士还需通过敏锐观察,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及家属提供的相关线索,结合病人临床表现,评估病人不舒适的原因,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师,实施准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其次,住院环境改变和心理因素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本身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就比较低,在入院后不能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更容易产生失眠甚至焦虑、悲观、消极的情绪。这也充分说明了心理疏导的在病人入院后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点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做好平时的护理工作之外,护士和老年病人还要多交流,多了解,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是患者尽快适应从健康人到病人这一角色的转变。最后,患者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针对这一点护士应及时提醒患者尽量避免在睡前服用这些药物,同时,让老年人科学的认识催眠药物的作用及正确应用也非常重要。

总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这一症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做到细心和耐心,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很好地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何桂芳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18-19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4-02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经历过睡眠障碍的困扰,而老年人的睡眠障碍问题尤显突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包括临终关怀在内的诸多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与关心。笔者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发现,老年人睡眠障碍往往与精神紧张、孤独、体力下降、白天瞌睡时间长、疾病折磨、大小便失禁等诸多原因有关。老年人通常又早睡早起,白天活动少,夜间睡眠短,进一步加重了老年人的睡眠困难。同时老年人具有多梦,觉醒次数增多等客观原因,也造成了老年人睡眠质量的降低。另外,一部分老年人长期依赖镇静安眠类药物,造成其对正常的睡眠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因此,保证老年患者正常的睡眠时间,提高老年患者睡眠的质量,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显得特别重要。在笔者多年工作的中西医结合病房中,老年患者居多,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睡眠障碍。在诊治过程中,通过采取下列护理措施,并配合医师的合理治疗手段,老年人的睡眠障碍问题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简要报道如下:

1改善睡眠环境,减少室内外干扰

1.1减少噪音:老年患者对噪音的持续应激很难适应,噪音直接影响睡眠的连续性(包括浅睡、深睡及做梦)。综观院内噪音的来源,一是医护人员的常规治疗活动,特别是夜间治疗活动;二是陪护人员、探视人员造成的噪音;三是病人之间的谈话等。针对上述情况,除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三轻”、合理调整夜间查房的次数及时间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沟通形式告知探视人员及患者有关住院制度与疾病相关知识,遵守医院作息时间,形成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治疗环境,赋予患者一个宁静的睡眠氛围。

1.2变换灯光:耀眼的强光与频繁的灯光启闭往往使老年患者难以入眠,故平素除了按时熄灯外,夜间若无特殊要求,可多开启一些较柔和的灯光来作为病室照明。

1.3调节病室温度:老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差,过冷过热都不利于患者入眠,故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平素的睡眠冷热喜好,在一定条件下选择适合患者个性化需要的睡眠用具,如被子等,并因时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尽量满足部分老年患者特殊的睡眠条件。

2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对老年患者的睡眠十分重要,特别是患者初入睡时的环境改变,往往会引起或加重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帮助患者重建一个良好的入睡习惯,纠正其混乱的生理节奏。一方面适量、有效地增加老年患者白天的活动量,减少白天瞌睡时间与次数;另一方面选择适当时机,让患者听听轻音乐,并辅以患者“足背按摩”等护理手段,促进患者身体和精神放松,帮助入睡。另外,还要注意、关心患者睡觉前的卫生习惯,如条件允许,可满足患者诸如“温水泡脚”等特殊需要,告知患者正确的睡眠姿势等,都有助于患者入睡。对长期依赖服用镇静、安眠药入睡的患者,要提醒其按时服药,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其服药顾虑,放松心情,帮助老年患者塑造一个良好的睡眠心理环境。

总之,睡眠障碍不单单是老年患者一个孤立的症候,更是一个加重或诱发其他疾患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医生的治疗,再辅以合理的护理手段,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欧琼,郑勤伟,徐陶钧等.老年人白日过度嗜睡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55-56

[2]曹丽敏, 秦俭.老人睡眠障碍的自我调理[J].中老年保健,2004,17(6):26

[3]侯立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6):1680

[4]Manabe K,Matsui T,Yamaya M,et al.Sleep patterns and mortality among,elderly.patients in a geriatric hospital. Gerontology 2000,46(6):318

[5]张玲.失眠症的心理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

[6]Schenk CH.Mahowald MW,Sack R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somnia.JAMA 2003,289(19):2475-9

[7]Neubauer DN Sleep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Am Fam Physician 1999,59(9):2551-60

[8]刘勇谋,韩敏.影响老年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实用老年学,2000,14(6):313

[9]王润梅.冠心病人睡眠研究与护理的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52

[10]Cochran H. Diagnose andtreat primary insomnia Nurse Pract 2003,28(9):13-29

[11]郭庆芝, 王军等.脑卒中病人睡眠障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39

[12]Beck-Little R,Weinrich SP. Asse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leep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J Gerontol Nurs 1998,24(4):21-9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5篇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6篇

失眠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是由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我国有很多人群存在失眠问题,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长期的失眠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的100例老年失眠患者,

对部分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的10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为61~81岁,平均年龄为(65.2±2.8)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66.1±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 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0岁;(2)符合失眠诊断标准且失眠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3)患者意识清楚,无语言障碍。排除标准:(1)存在智力或认知障碍;(2)由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导致的失眠。

1. 3方法

1.3.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老年人比较容易产生焦虑失眠等状况,这些不良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要注重与老年人的交流,使老年患者队失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倾听老年人的想法,减轻老年患者对失眠的恐惧心理;(2)改善睡眠环境: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的刺激,将病房内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温馨[1];(3)睡前护理:调整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加强患者睡眠的规律性,避免睡前吸烟饮酒,睡前做适当的按摩,可以在睡前适当饮用牛奶,尽量减少患者使用催眠药;(4)针灸护理:对患者实施针灸护理,使患者的大脑皮层达到平衡,调节大脑兴奋状态;

1.3.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进行常规入院指导和出院指导,必要时使用催眠药物。

1. 4评价方法和指标

平均入睡时间:对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行记录,分为1h内、1-2h和2h以上;睡眠时间:患者入睡后到凌晨起床的时间。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后以随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个等级。睡眠效率: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

1.5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睡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对照组入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观察组优势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30例满意,14例基本满意,3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4%(47/50);对照组患者15例满意,14例基本满意,11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80%(40/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失眠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是老年医学工作的重点。对于存在失眠障碍的老年人来说,需要寻找失眠发生的原因,对症治疗[2]。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08-02

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每个公民,特别是医学界人士义不容辞的任务[3]。随着年龄增加,总睡眠时数及深睡期会随之减少,然而睡眠中断的频率却随之增加,有些老人睡眠周期也会提早,因而常常晚餐后就寝且天未亮就起床[4]。睡眠型态的改变会影响睡眠的质与量,及日间的生活。据报道,15%~30%的成人中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质量问题[5]。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将逐渐减少是人们传统的认知,老年人单纯因为睡眠质量不佳到医院求治者很少,住院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仍然服用安眠药改善睡眠的现象比较普遍[6]。医院的老年住院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被睡眠障碍这个问题所困扰,因躯体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问题却往往不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而上述问题却给不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长期睡眠质量差可使人的生理节律、大脑功能等紊乱,活动能力降低,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失眠者较正常人有较多的忧郁和焦虑情绪[7]。早发现、早治疗,保障良好的睡眠,健康的身体,才会有满意的生活品质。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参考相关文献等方法研究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以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相较于其它年龄,老年人有比较高比例的睡眠障碍。因此,本文研究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对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的对象:选择2010年1月~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收治的老年患者。

2.2 一般资料:①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②调查中原发病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为主。③均无语言及智力障碍患者、甲亢、脑血管疾病以及有院外长期失眠史。④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⑤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病人。

2.3 研究工具、方法:使用的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对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问卷涉及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个人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初次住院、重复住院、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理因素、心理问题、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睡眠颠倒、治疗及不适当的刺激、活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第二部分采用李建明等[6]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1-2](SRSS)进行测评,SRSS包含10个睡眠评分因子,分别是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噩梦夜惊、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每个因子根据问题出现的频度和严重程度以5分制表示5个等级答案的得分,总分为50分,≥23分者为失眠,得分越高则失眠问题越严重。本次问卷具有良好效度,对本组问卷一周后预实验随机抽取15名老年患者进行信度重测,前后两次r0.80。

2.4 研究步骤:

①取得科室领导对本次调查的同意、支持及协助;

②护士评估了解被试老年住院病人身体情况,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要求的病人;

③护士向老年患者解释所操作题目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④对符合要求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⑤调查护士向老年患者讲清评定方法和每个因素涵义;

⑥让被试老年住院病人在表格中对符合自己情况的其中一个答案划“√”;

⑦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

2.5 资料分析

使用的软件:SPSS10.0版本,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两组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失眠病人睡眠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采用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调查老年住院病人262名,共发放问卷262份,回收了230份,回收率87.8%。230例病人SRSS评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表1 230例病人SRSS评分与常模比较

结果表明:

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问题与常模比较,睡眠评分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

3.2性别状况:女112例,男118例;婚姻状况:有配偶132例,无配偶98例;首次住院102例,重复住院(指住院≥2次)128例。不同年龄、性别、住院次数病人的睡眠因子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性别、住院次数病人的睡眠因子评分比较

*P

结果表明:

从表可以看出男病人因子3均分显著高于女病人(P

3.3 失眠病人睡眠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见表3)

表3 失眠病人睡眠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

生理问题对睡眠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是其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其他7个因素固定不变时,生理问题存在时,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性就增加69.510倍;心理问题在其他7个因素固定不变时,心理问题存在时,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5.379倍。环境及生生活习惯改变在其他7个因素固定不变时,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8.900倍。

由此可以看出导致老年住院病人失眠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

4 讨论

4.1 失眠是老年住院病人常见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呈现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不少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它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8],而住院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睡眠质量对其病症的恢复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不重视病人的失眠主诉,也缺乏客观衡量睡眠质量的方法,仅仅把睡眠时间及入睡情况作为评价失眠的指标,本文采用李建民等编制的SRSS对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230例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住院病人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失眠,存在的睡眠问题均显著高于常模(P

4.2 老年住院病人失眠状况特点:李建民等2000年应用SRSS量表[1-2]对全国十省市不同职业的1万余名人群做了睡眠质量调查,发现不同职业群体及不同年龄组的睡眠问题存在明显的差异,本调查以此为常模,以老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 ①老年住院病人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失眠,该群体在睡眠的质和量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和失眠后反应三个方面。②无配偶的老年患者较有配偶的老年患者情感脆弱,更加容易发生失眠。③老年女性病人与初次住院病人存在较多的失眠问题。前者可能与白天活动减少,其情感敏锐、细腻,住院后顾虑、牵挂较多有关;而对于初次住院的老年患者,可能与其对环境的陌生感以及初次面临疾病的威胁,心理上暂时难以调整有关。

4.3 导致失眠的主要因素:导致老年住院病人失眠最常见的原因是疾病所引起的生理不适,包括疼痛、呼吸困难、心慌、尿频、咳嗽、恶心、腹胀、身体制动、皮肤瘙痒、睡前过饱或过饥等,使身体处于一种不舒适的状态,从而影响睡眠。因此,我们应改变观念,切忌认为是“正常现象”而要求病人“忍”,应该认真倾听病人主诉,细致观察病人的反应,只要影响了睡眠,就应与医生联系,予以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而导致病人失眠的另一个原因是病人的心理因素。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年轻一代往往难于兼顾到老人,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系统较缺乏[4],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如担心疾病预后、病情反复、住院经费、牵挂孩子等,都可引起不良情绪反应。还有部分老年病人因丧偶引起“空巢症”, 感到忧虑、孤独、抑郁、害怕等[9];因此,当这类病人失眠时,要设法了解其心理状况,针对其失眠原因予以心理疏导,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必要时可充分发动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感支持。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环境生活习惯改变。新环境的陌生、床铺不舒适、温湿度不适宜、特殊气味影响;病房的噪声、收入新病人、仪器设备运转、同室病友的和鼾声等;单调的生活、外出机会减少、规律的作息时间等成为此次调查抱怨最多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在睡眠时间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将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一次性做完,针对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失眠的住院病人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进行多种措施干预,可收到良好的效果[5]。

因此,只有了解掌握了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才能更好的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况,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程度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维护老年群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变得日趋重要。而老年人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全身功能逐渐减退,很容易并发各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等,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了解、掌握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满足老年住院病人休息与睡眠的要求,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尹素凤,段建勋,等.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

[2] 李建明,尹素凤,段建勋,等.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3

[3] 林婷,黄俊山.介绍香港老年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2:131-132

[4] 惠蓉,张华丽,张茹英.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实用护理杂志,2002,7:57-58

[5] 赵新喜,张军,谭纯英.对失眠症者睡眠的主观护理干预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3

[6] 戴付敏,孔莎,杨玉洁.老年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和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实用护理杂志,2002,11:20-21

[7] 李丽,王丽英,李敏,等.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及其与躯体疾病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221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男212例,女64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5岁。在职106例,退休170例。

1.2方法:

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内容包括: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晨醒时间、是否服用安眠药、心理状态、不能入睡和夜醒的原因、次日主观感受。判断失眠形式并归类:经常失眠:每周≥3次;间断失眠:每周≤2次。计算睡眠效率(睡眠效率=熟睡的总时间/卧床时间×100%)[2]。

2调查结果

2.1失眠形式:

276例调查对象中经常失眠102例,间断失眠174例,平均睡眠效率52%。初入睡困难66例,频繁夜醒再入睡困难90例,早醒再入睡困难120例。

2.2 导致失眠的因素:

与所患疾病有关120例,依次是前列腺疾病、胸外伤、肿瘤、便秘等;与心理因素改变有关104例,表现为:对疾病预后过分担忧、害怕连累家人,对安眠药过分依赖;与生活方式改变有关24例;与环境有关150例,分别是:环境陌生、床铺不舒适、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寝具不适合、特殊气味影响等;与噪音有关116例:来自病房内的信号灯的响声、监护仪的报警声、其他病人的鼾声、医护交谈声、开关门的声音等;12例患者入院前曾间断服用安眠药等,其中,3/4的患者都由两种以上的冈素综合所致。

2.3导致失眠的原因分析

消极因素:因担心疾病不能痊愈,害怕连累家人及家属关心不够等,出现焦虑、恐惧、悲观、自怜等消极情绪导致失眠。

病生因素:前列腺肥大夜尿增多造成睡眠中断;留置尿管的刺激;肿瘤疼痛;术后便秘、腹胀等使患者入睡困难或易醒。

睡眠环境:因住院环境陌生、邻床病人夜间排尿或鼾声太响、治疗护理操作的干扰;因持续输液或身上带有各种导管限制体位等妨碍睡眠,导致患者睡后易醒及醒后难以入睡。

药物因素:本组12例患者入院前曾间断服用安眠药。

安眠药有催眠作用,但有一定的成瘾性和耐药性,长期服用减弱催眠效果,突然停药也可致反跳性失眠;另外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喝浓茶喝咖啡等。 转贴于

3护理对策

3.1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3]。①做到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给予解释和指导,用巧妙和具有积极行动的语言达到暗示治疗的效果;②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③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3.2 对症护理:

做好原发病症状的治疗和护理,如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镇痛、解除便秘腹胀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尽快缓解疾病引起的痛苦。晚饭不要吃过饱、过晚,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和酒。

3.3 调整睡眠规律:

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白天尽量不让睡觉,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安排与病友聊天、下棋读报等。午睡控制在1h内;晚上困了以后再安排睡觉。

3.4 纠正不良习惯:

睡眠时间的需求个体差异较大,要强调睡眠质量而不是时间。凡是失眠有明显诱因的,要及时去除诱因。对于患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嘱其晚上尽量减少喝水量,减少夜尿次数。

3.5 调整睡眠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工作人员,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保持病室及床铺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调整打鼾病人的床位,夜间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调到最小。护士操作时做到四轻,消除病区内的人为噪音,保持病区安静。

3.6 诱导睡眠:

经常失眠的老人,容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视黑夜为一种不良刺激,一关灯就无法入睡。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就采取松弛疗法,如睡前喝一杯鲜奶,温水泡脚,身心放松,使其入睡。

4结果

本组276例患者经过以上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睡眠效率提高到了90%,12例曾使用安眠药的患者,通过使用暗示疗法已完全撤掉了安眠药。

5结语

如何提高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我们护理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之一。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状态由于机体病变的发生而改变,加强心理干预,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加强原发病的治疗,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指导患者,是当前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合理安排工作,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严禁夜间频繁打扰患者。

参考文献

[1]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0~51.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96-02

睡眠是人们的生理需要,除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关系密切[1]。老年人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2]。有研究证实[3],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会进一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住院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高达50%[4],影响患者精神,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因此认真分析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正确的护理对策,从而保证患者住院期间较好的睡眠质量,对提高降压效果十分重要。

1 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可能原因

据调查,42.5%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不良[5]。其中焦虑和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短时间内不适应的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第一,老年人退休后,随着社会和家庭地位及人际关系的改变,出现心理落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活动。第二,患者往往会担心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如治疗效果如何、长期服药是否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等。焦虑情绪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易醒等不适,导致睡眠障碍,降压效果不理想。第三,住院期间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医院环境。老年人习惯于相对固定的安静环境,入院后短时间内对医院环境很难适应,如床或枕头的高度不适,病室内灯光、气味等;特别是噪声,诸如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说话声、脚步声、打鼾、病房信号灯的铃声、护士夜查房开关门声、厕所冲水声、院外噪声等均会干扰其睡眠。第四,夜尿增多,咳嗽等干扰睡眠,主要与高血压、前列腺病变,某些降压药物的使用(利尿剂可致小便次数增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咳嗽等)、精神因素等有关。

2护理干预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睡眠环境:关闭不使用的机器,尽管降低噪声;病室光线、温度、湿度适宜;应用屏风或提供单间保证个人隐私空间;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清新;将打鼾患者安置在单人间病房,避免病友相互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医疗护理操作安排在白天集中进行,将晚间必须进行的操作安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减少患者被动觉醒次数。②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并督促和监督其有规律活动。一般情况下,白天除午间30~40 min休息外,嘱咐患者白天不再睡眠,可安排其与他人聊天、读报、看电视等,晚间准时休息,使患者清楚感受昼夜交替的信息,建立合理的睡眠周期。尽可能满足患者睡眠习惯,如睡前洗漱、洗澡、看书、体育活动等;嘱照顾者给患者用热水泡足,轻轻梳头,按摩百会穴等诱导睡眠。③健康教育:护士参与医疗方案的制定,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讲解睡眠、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原则等,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及主观感觉,帮助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及时消除干扰因素。④对严重失眠患者遵医嘱咐当使用镇静剂。

3 尽量控制住院期间睡眠的干扰因素

住院期间干扰患者睡眠的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如对于焦虑的患者,劝说其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调节,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属和子女的协助。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有些患者担心其预后和药物不良反应,除向他们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病例,使其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改善睡眠,提高降压疗效。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与其主管医生协商后给予抗焦虑治疗。

最大程度地给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详细地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同室病友,尽快消除其陌生感。保持病室通风良好,消除异味,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对于打鼾患者,尽量将其与睡眠时对声音敏感的患者分开。治疗护理等操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常向家属宣传病室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嘱咐陪护人员患者睡眠期间尽量避免发出声音等。制定并执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睡眠不良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改善。

4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助改善睡眠,提高降压疗效

“睡眠不良”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出院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为睡眠良好,>7为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所采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是有效的。林梅兰等[6]证实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睡眠行为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对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都有所改善。

以往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异常与高血压有关[7]。如Scheer等[8]观察32~59岁中年人群,其中期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 h的人,2年后高血压发病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1倍多。睡眠不良会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据吴萍等[5]研究:睡眠不良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睡眠良好患者。出院时,“睡眠良好”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围;“睡眠不良”患者PSQI评分及血压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入院时,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良好的睡眠质量后对于降低血压是有益的。引起高血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在其住院期间,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睡眠的因素,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能提高患者住院期间降压治疗的疗效,而且对出院后改善睡眠质量及维持血压稳定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18): 2018-2021.

[2]赵瑛,肖世富,夏斌,等.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08.

[3]Silva AP, Moreira C, Bicho M, et al. 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 circe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Rev port Cardionl,2000, 19: 991-1005.

[4]刘义兰. 住院老年病人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因素的调查[J]. 护理研究, 2001, 15(3): 146-148.

[5]吴萍,文燕,安丽萍,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 (5): 421-423.

[6]林梅兰,洪音,徐俊,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 87, 89.

[7]Fiorentini A, Valente R, Perciaccante A, et al. Sleep's quality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yh hyperten 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J Cardiol, 2007, 114(2): E50-E52.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睡眠障碍;老年人;Meta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Such databases as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Web of Science,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or literature on nursing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The Review Manager 5.0 software was taken for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12 studies including 1658 cases were eligible to the criteria (865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9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together. 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SQI score [MD=-2.16, 95%CI (-2.47, -1.84), P < 0.000 01], sleep time [MD=49.75, 95%CI (42.60, 56.89), P < 0.000 01] were found to be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leep latency [MD=-7.25, 95%CI (-8.96, -5.54), P < 0.000 01], hospital time [MD=8.51, 95%CI (5.34, 11.68), P < 0.000 01]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alleviate sleep disorders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improve sleep quality, which contribute to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Key words] Sleep disorders; Elderly; Meta-analysis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交替紊乱以致睡眠质与量的异常以及睡眠中发生异常行为,常表现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早醒、嗜睡等。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国外研究报道,42%的老年人(≥65岁)长期失眠[1]。国内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中57%有睡眠障碍[2]。睡眠障碍会导致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情绪低落,从而引发一系列躯体、心理问题,如跌倒、抑郁、心血管意外等。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受医院环境、治疗以及疾病影响,住院期间比平时更容易经历睡眠障碍。研究显示,80%以上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会出现睡眠障碍[3]。长期反复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原发疾病的康复,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与住院老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的重视。

目前,我国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只是在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时给予药物治疗,但长期药物治疗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并且效果也逐渐降低。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指出睡眠对健康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是护理实践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4]。这充分体现了睡眠障碍护理的重要性。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消除影响因素、改善睡眠环境、心理干预、睡眠健康教育和药物指导等方式,使住院老人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疾病康复。但是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性研究。为进一步求证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当前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进行客观评价,为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临床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利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同行评议文摘。中文检索词为“老年患者或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干预或护理”,英文检索词为“sleep disorders & nursing care or nursing & elderly patients or older patients”。

?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综合护理干预影响住院老人(年龄>60岁)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

1.2.2 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为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患者。

1.2.3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指南要求而采取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如改善睡眠条件、给予心理支持等。睡眠干预的持续时间为1周~3个月。

1.2.4 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d);②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③基础疾病治愈率(%)。

1.3 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题、作者、发表年限、样本量等。由2名研究员根据Jadad量表[5]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个方面。总分为7分,1~3分的实验研究被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为高质量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 > 0.1,I2 < 50%可认为研究同质,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 < 0.1,I2≥50%,但临床上判断各组间具有一致性需进行合并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6]。计量资料选取加权均数差值(W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当某个Meta分析结果的纳入研究数≥ 10个时,可进行漏斗图分析来判断有无发表偏倚。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中英文文献共342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2个对照研究[7-18],共1658例受试者。其中2个[12-13]为半随机对照试验,10个[7-11,14-18]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纳入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即基线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2篇纳入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但未说明具体的随机方法,均未报道分配隐藏和盲法[9-20](护士实施干预措施难以实现研究者盲法,但可以做到患者和结局测量者单盲),所有研究结局数据完整,无失访人数。所以Jadad量表得分均为4分,可认为研究的质量一般。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睡眠质量相关指标

2.3.1.1 PSQI评分 11个研究[7-12,14-18]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PSQI评分的影响,共1438例。各研究间未发现异质性(P=0.07,I2=43%),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PSQI评分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2.16,95%CI(-2.47,-1.84),P < 0.000 01](图2),试验组的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基于OR值绘制漏斗图(图3),漏斗图显示形状对称,各研究分布较为集中,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2.3.1.2 睡眠潜伏期 5个研究[8,10,13,15-16]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共798例。各研究间未发现异质性(P = 0.82,I2 = 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睡眠潜伏期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7.25,95%CI(-8.96,-5.54),P < 0.000 01](图2),试验组的睡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

2.3.1.3 睡眠时间 5个研究[8,10,13,15-16]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睡眠时间的影响,共798例。各研究间未发现异质性(P = 0.44,I2 = 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睡眠时间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49.75,95%CI(42.60,56.89),P < 0.000 01](图2),试验组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2.3.2 其他指标

2.3.2.1 住院时间 3个研究[11-12,18]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共526例。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03,I2=87%),探讨其来源可能是包含半随机对照研究[12]所致,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8.51,95%CI(5.34,11.68),P < 0.000 01](图4),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2.3.2.2 基础疾病治愈率 3个研究[11-12,18]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基础疾病治愈率的影响,共526例。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 = 0.9,I2 = 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疾病治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8,95%CI(0.79,2.08),P > 0.1](图5)。

3 讨论

3.1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积极影响

由Meta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基础疾病治愈率,试验组老年患者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所改善,说明相对于常规护理,实施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更能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减少住院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19]。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精神不济,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但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睡眠障碍在老年期出现很正常,这种观念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帮助[20-21]。所以,护士要对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主动帮助睡眠障碍患者解决睡眠问题。纳入的研究中护士充当支持、教育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综合睡眠干预,即帮助患者找到和解决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关心和尊重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努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和环境;进行有关睡眠卫生知识、心理疗法、用药原则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多方面全方位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系统评价尚有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①纳入的均为中文研究,缺乏严谨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②睡眠干预措施和患者病种不完全相同,不同睡眠干预措施及不同疾病对结果都可能产生影响;③测量睡眠质量的指标不足且敏感性效果不够,降低了研究的说服力。

3.3 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虽然本系统评价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尚可,因此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证据基础。即护士在临床中应主动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时发现睡眠障碍患者,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积极合理的睡眠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另外,纳入的研究中的睡眠综合护理干预虽大体相同,但每个研究的具体实施方式有所区别,所以在结合上述主要干预措施之外,还要基于临床具体情况以制订最适合老年患者的睡眠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实施综合的睡眠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能使老年患者身心舒适,从而促进基础疾病康复,最终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了解老年患者疾病之外的需求,实施整体护理,采用综合方法,真正为患者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Roepke SK,Ancoli-Israel S. Sleep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J].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0,131(1):19-36.

[2] 史文玲.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综合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530-2531.

[3] 马春苏.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609-1610.

[4] Nightingale F. Nightingale Notes on NursingC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M]. New York:Appleton and Company,1859.

[5] Jadad AR,Moore A,Carroll D,et al.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 [J]. 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6]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0-40.

[7] 张丽梅.综合干预对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0):922-923.

[8] 张珀璇,张丽华,陈冬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25-527.

[9] 周新燕.提高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918-1919.

[10] 张艾灵,毛桂琴.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6-27.

[11] 周艳芬,袁晓玲,张文婧,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2115-2116.

[12] 徐翠莲,王亚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21):4690.

[13] 祝亚玲.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与护理方法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9):1978-1979.

[14] 王燕,苏金虎,郑发展.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 32(3):234-235.

[15] 张柳娟,张荀芳,郑彩娥,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3-4.

[16] 赛雅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4,(3):1441-1442..

[17] 陶凤英,彭晓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改善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4):50-53.

[18] 徐爱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3223-3324.

[19] Helbig AK,D?iring K,Heier M.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s and falls among the elderly:results from the German Cooperative Health Research in the Region of Augsburg-Age study [J]. Sleep Medicine,2013,14(12):1356-1363.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病;睡眠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85-02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市级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病例60例,入选标准:①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③住院期间均给予II级护理;④住院时间8天。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在68.4岁。护理干预组患者30例,给予常规内科II级护理的同时进行特殊的睡眠障碍的护理,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内科II级护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表包括:①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为调查者自行编制,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除一般情况外,其余采用是非题形式,只需回答“是”或“否”。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用于评定被试者睡眠质量。该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其余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均为单选题,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该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4]。于住院第二天发放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于住院第二天、护理干预5天后向患者发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采用面对面调查、填表。文盲患者由调查者逐项询问,协助完成。填表时间为(15±3)min。由专人管理,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2.2 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方法

1.2.2.1 认知干预 积极做好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尽快缓解疾病引起的痛苦。做好高血压疾病的形成、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1.2.2.2 情绪干预 做到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详细给予解释和指导,用巧妙和具有积极行动的语言达到暗示治疗的效果;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1.2.2.3 行为干预 ①进行睡眠规律的调整:和老年患者共同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白天尽量不睡觉,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安排与病友聊天、下棋读报等;午睡控制在1h内;晚上有睡意以后再安排睡觉,晚上尽量不安排治疗项目。②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③进行睡眠环境的调整:向老年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医务人员,熟悉环境,消除因陌生而带来的不安全感。④进行睡眠诱导。采取松弛疗法,如睡前喝一杯鲜奶,温水泡脚,身心放松,使其入睡。⑤遵医嘱合理使用安眠药或安慰剂。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分析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χ±s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用构成比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用t检验、SNK检验分析。

2 结 果

2.1 60例内科高血压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PSQI总分(8.99±3.68)分,PSQI≤7分者22例,占36.6%;PSQI>7分者38例,占63.3%。其中,入睡困难12例,占20.0%;不能熟睡、中途觉醒13例,占21.6%;早醒7例,占11.6%;睡眠时间缩短6例,占10.0%。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刘贤臣等研究的国内常模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

2.2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病理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等。其中病理生理因素包括头晕、疼痛、咳嗽咳痰、心慌、尿频、轻度呼吸困难等;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担心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预后、经济负担、角色适应不良、社会和家庭支持不良等;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的改变、医院作息制度、夜间治疗护理、其他患者或陪护人员干扰、护士夜查房、医院外的噪声、病室温度湿度、气味、床或枕头不适、灯光等。上述20个项目均有患者选择,总结生理、心理、环境三方面因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见表2。

2.3 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的自身比较、对照组自身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护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的比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次调查中发现,二级护理的60名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各单项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且差异显著(P7,提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各类的睡眠质量问题如入睡困难、不能熟睡等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有不同的体现。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不同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此外,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睡眠生理、注意事项和技巧的宣教。另外,病理生理因素是干扰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果显示头晕、头痛、心悸是干扰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1]。同时,本次调查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过分关注,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心,以及睡眠质量差、经济负担重、家庭关系紧张等压力是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甚至伴有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焦虑、忧郁等,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2]。

通过本次调查和针对睡眠质量问题的护理干预,及时发现老年睡眠障碍的相关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既改善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了睡眠质量,又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基础疾病康复,进一步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3]。

参考文献

[1] 沈峰,周惠清,陈光榆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胃肠病学,2011,16(1):19-21.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ICU;睡眠障碍;原因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生理过程,由中枢神经系统主动调节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良好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过程有重要的意义[1]。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ICU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多。ICU的老年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各种仪器的使用、疾病自身的影响等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ICU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ICU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龄在60~90岁。

1.2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两次调查问卷,均在入ICU的第3d,及采取护理措施后第3d进行。

1.3结果 入院前2d有38例老年患者有睡眠障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3d 29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消失。

2原因分析

2.1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住院时心情复杂,有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及由于患病而紧张、焦虑、恐惧,对疾病检查、治疗、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各种顾虑等,这些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患者的睡眠状态[2]。

2.2环境因素

2.2.1噪音 ICU常见噪声包括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机械运转声、患者痛苦的、电话声以及医护人员的说话声、走路声构成了ICU病房内的噪音。国际噪声协会建议ICU的噪声白天不超过45dB,傍晚不超过40dB,夜晚低于20dB[3] 。

2.2.2光线 ICU病房白天和夜间常需持续照明,可导致患者对时间丧失正确认知,从而生物钟发生紊乱,加重睡眠障碍[4]。此外过多的视觉刺激还可导致危重患者的感知障碍。

2.3疾病因素

2.3.1疼痛 疼痛原因包括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慢性疾病的疼痛等。外科手术切口的疼痛刺激、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心前区疼痛、重症胰腺炎剧烈的腹部疼痛等,由于危重患者的身体状态不能充分表达这些疼痛,如医务人员对疼痛估计不足,就会加重患者的焦虑、躁动和谵妄,引发严重的睡眠障碍[5]。

2.3.2舒适的改变 舒适度的改变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管道和监护仪及治疗设备,使患者有一种捆绑感,患者不敢活动,害怕管道脱出而产生紧张和压力,身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卧位,从而使其产生睡眠障碍[5]。

2.4医护人员因素 频繁护理和治疗的干扰可影响患者的睡眠。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ICU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环境及ICU工作特点,解释呼吸机、监护仪使用目的,有关报警的原因,向患者解释如何活动躯体不影响监护和治疗,并随时将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尊重患者的感受,注意倾听、观察,再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6]。

3.2改善ICU环境

3.2.1降低噪音水平 加强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噪音知识的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移物轻。医护人员在使用各种仪器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放置仪器时尽量避免靠近头部。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报警范围,夜间减小报警音量[7]。要定期检查维护仪器设备,将转运声降至最低。另有研究显示[7], 夜间使用耳塞的ICU患者,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

3.2.2改善光照 减少光线的不良刺激,调整室内光线,病房的灯光应使用相对柔和的光线,不要直射患者面部,关闭窗帘及走廊的灯光,应用加罩的壁灯或地灯,使夜间病房保持在较暗的状态,易于患者入睡,必要时提供眼罩,现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患者佩戴眼罩能有效改善睡眠[8,9]。白天应拉开窗帘,让房间保持足够的亮度,尽量使患者白天清醒,使机体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性。

3.3合理应用镇静与镇痛药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去痛剂联合应用。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往往需持续应用镇静药物以治疗患者的焦虑、烦躁和疼痛,保证患者舒适度。近年来,镇痛与镇静治疗成为ICU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以达到保持重症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

3.4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尽量在患者清醒的时间里安排干预性操作,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患者睡眠的打扰。如无特殊情况当患者入睡时尽量少打扰患者休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白天应与患者多交谈,尽可能减白天睡眠。

3.5其他方法 研究显示[10]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可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夜间的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应合理穿插于患者的自然醒觉时进行,努力减少打扰患者的次数。

4 讨论

ICU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 睡眠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8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ICU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较差,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睡眠障碍能起到改善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睡眠障碍。因此,应重视ICU老年患者的睡眠护理,建立规范、标准的睡眠护理模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测量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出个性的护理计划。将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重列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范畴[11]。因此,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秀丽.新生儿异态睡眠与疾病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9):1186-1188.

[2]李惠聪.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2):188.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4]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44-45.

[5]张洁,丁艳琼,冯锦茶.全机器人心脏手术术后早期ICU 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18-2919.

[6]韩希芬.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27(21):127.

[7]于静.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维修[J].中国实用杂志,2006,22(2):56-57.

[8]Richardson A,Allsop M,Coghill E,et a1.Earplugs and eye masks:do they improve critical care patients'sleep [J].Nurs Crit Care,2007,12(6):278-286.

[9] Hu R F,Jiang X Y,Zeng Y M,et a1.Effects of earplugs and eye masks on nocturnal sleep,melatonin and cortisol in a simul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J].Crit Care,2010,14(2):R66.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干部病房;老年人;睡眠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21-01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1]。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将近年来干部病房老年人睡眠障碍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对我科收住的58例老年人进行筛选,其中4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年龄均大于75岁;冠心病4例,糖尿病10例,肺癌2例,肠癌术后2例,高血压病30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病理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在入院3-5天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2 结果

本组48例中社会心理因素41例,占85%;环境因素26例,占54%;病理生理因素18例,占38%。

3 相关因素分析

3.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睡眠时间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以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近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年青人,其功能下降可能是老年人及老年性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机制之一。

3.2 躯体疾病

调查发现,84.7%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凡因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强迫、长期卧床、咳嗽气喘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2]。2003年国际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多。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前列腺肥大,夜间起床次数多,严重影响睡眠。

3.3 社会家庭因素

调查表明,社会家庭因素是影响老年男性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离异或丧偶、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改变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人固有的思想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干部病房老年人一般收入较高,个别子女因下岗或其它原因导致无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差,靠老人的经济收入生活,导致子女间关系不和谐,影响老人的情绪导致睡眠差。

3.4 不良的睡眠习惯

老年人的常见不良习惯有:每天睡眠时间无规律,白天躺在床上的时间过长,打瞌睡,晚上睡不着,夜间起床看电视;睡前饮水过多,夜间起床上厕所等,不良的行为习惯破坏了睡眠-觉醒节律,是引起失眠的原因,使一过性失眠或短期失眠成为慢性失眠。

3.5 环境因素

老年人对环境因素改变较年轻人更为敏感,调查显示[3],住院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77.9%的患者因对病房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失眠。居住在繁忙的机场或铁路附近,病房呼叫器和电话铃声,监护仪的报警声,睡伴或病友的鼾声等环境噪音的不良刺激也可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4]。

3.6 精神疾病

失眠也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诊断抑郁有意义的体征,也是精神分裂和其他精神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祁富生[6]研究发现,老年人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存在全面的睡眠质量降低。

4 结论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既影响患者的精神和体力恢复,又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致疾病的加重,延长住院时间[7]。本次调查表明,影响住院老年人患者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其次是生理病理因素。在临床工作中,认真及时发现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保证患者住院期间有良好睡眠,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2] 李志彬.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7):510-511.

[4] 杨亚娟.席淑华.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0-752.

[5]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J].上海医学,2004,27(1):1-3.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4篇

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 要】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探究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4 例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 两组,其中针对A 组的37 例患者的睡眠问题给予护理干预,B 组的37 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

最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PSQI 得分,A组具有睡眠问题(PSQI>7) 的比率为29.7%,B 组PSQI>7 的为51.4%,可知A 组的明显低于B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高血压[1]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令老年人苦闷,折磨老年人身心。高血压会对机体多个器官有危害,还具有多种并发疾病,死亡率极高[2]。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机体细胞修复,消除疲劳,有助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于2013 年1 月到2014年1 月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问题,对我院本科的37 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 在本院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择74 例有睡眠障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A、B 两组, 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其中A 组男性21 例,女性16 例,年龄在61~85 之间,平均年龄65.2±3.11 岁,高血压病程1 年到20 年之间, 平均为9.14±1.38 年。B 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7 例,年龄在60~86 之间,平均年龄63.9±2.97 岁,高血压病程1 年到18 年之间,平均为8.94±1.25 年。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此外,给予B 组老年患者常规的高血压治疗护理方法。A 组患者给予如下的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A 组( 护理干预组):

(1)认知干预,对患者普及高血压知识,与患者分析高血压的成因,防治知识教育。

(2)心理干预,由专门护理人员与患者聊天,耐心倾听患者,为患者解除心中疑虑和不明问题,以积极的语言和行动给予患者鼓励。

(3)行为干预,主要包括:

a) 规律合理的作息时间,白天尽量不睡少睡,控制午休时间,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安排患者间聊天、等活动。

b) 睡眠环境的调整,如光线和噪音。

c) 睡眠诱导措施,温水足浴,睡前热牛奶,身心放松,严重者合理给予安慰剂。

1.3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PSQI 得分情况,PSQI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七个成分,每个成分0~3 分,总分范围为0~21 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当PAQI 值大于7分,规定为睡眠质量存在问题。4 分左右表示具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就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生理、心理、环境因素。问卷收回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 统计学软件,采用X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详见表1 所示。

影响因素,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针对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环境三个方面的,如:经济负担,家庭因素,人员干扰、灯光噪音等。详细统计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相当, 干预后A 组患者较B 组具有很大差异,说明护理干预后B 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远远多于A 组,可见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具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保证患者有一个好的睡眠,进而促进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提升患者生活的幸福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苗天爱, 李群, 王春芹, 杜中洪.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0:85-86.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心内科; 老年;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12-02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随之亦发生巨大变化,加之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群增多,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病(E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HD)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3]。在我国45.5%的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下降,而老年人约占56.7%,且多伴有EH和CAHD等疾病,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2-5]。本研究中笔者对107例伴有睡眠障碍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的EH或CAHD患者2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EH或CAHD的诊断标准;男116例,女9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36±7.42)岁;其中EH患者151例,CAHD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7)和观察组(n=107),两组患者均意识清楚,无语言障碍,无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EH或CAHD患者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由经验丰富、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专职负责接待新入院的患者,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尽量满足。在交流过程中态度要诚恳热情,对患者的倾述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6-8]。(2)EH或CAHD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病房张贴宣传画。护士利用宣传图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耐心讲解EH或CAHD的相关知识,以及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组织专家定期进行EH或CAHD的相关知识讲座,邀请EH或CAHD治疗效果较好及睡眠质量改善显著的患者与病友进行讨论,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进行宣教[9-11]。(3)睡眠指导:病房光线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2 ℃~25 ℃,治疗车车轮及时,避免噪音影响患者睡眠。向患者讲解睡眠卫生,良好规律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对EH或CAHD疗效的影响。告知睡前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看电视等容易引起兴奋的事情;睡前热水泡脚、喝温热牛奶有助于缩短睡眠潜伏时间[5,12]。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患者睡眠质量调查表”,由专人负责调查两组患者入院后1天及出院前1天的睡眠潜伏时间和睡眠时间,调查表由患者本人自行详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睡眠潜伏时间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短(P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生理机能逐步减退,睡眠质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普遍存在,尤其是伴有EH或CAHD等心身疾病者,睡眠质量与EH、CAHD相互影响[1,3]。文献[3,9]报道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EH、CAHD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担心医疗费用等而产生焦虑心理,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下降又可导致血压波动和心肌缺血等,两者相互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常规护理中护士主要是机械执行医嘱,忽视了患者心理感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睡眠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潜伏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文玲.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530-2531.

[2]李霁.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80-81.

[3]刁和凤.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1901-1902.

[4]李霞,赖真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异常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6-97.

[5]杜庆顺,焦焕婷.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14):56-57.

[6]李海聪,杨毅玲,马明,等.改善睡眠障碍有助于降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294-295.

[7]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5.

[8]符可文,陈赤霞,赵亚丽,等.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6-1777.

[9]詹艳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7-88.

[10]洪音.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2):290-291.

[11]朱金兰.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J].中国现代医生,2009,49(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