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糖患者100例,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病程2~20年,用泵时间5~16天,体重指数高于正常,病人多肥胖。其中1/3合并泌尿系感染,1/3合并慢性并发症,1/3血糖高、生活不规律、饮酒、抽烟多等其它少数酮症、尿酮体(2+)pH<7.35。

1.2方法

①材料:患者均采用门冬胰岛素和德国拜安公司的胰岛素泵、胰岛素泵管和储液槽、贴膜治疗;②操作步骤与部位:将所用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旁,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周3cm以外(左右两侧均可)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选择腰围处及不被衣服摩擦或挤压的部位。重复穿刺时应选择在距上次注射部位至少2.5cm处。护理人员要技术熟练,装泵时严格无菌操作,埋管前应检查储药管有无气体,并先排出4~6U的胰岛索,见针尖有胰岛素溢出为止,埋针时助针器与皮肤呈90℃。穿刺完毕慢慢拔出引导针,用专用护皮膜及透明胶布固定,并妥善固定导管,将泵固定在患者腰问或外衣口袋,进出温差较大的地方应贴身佩戴。腹部皮下输注胰岛素吸收快而稳定,可较好地控制血糖。

2结果

50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在用泵治疗后5~7天血糖控制达到理想水平(空腹血糖≤6.10mmol/L)。30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经过调适胰岛素量后7~10天血糖控制达到(空腹血糖≤7.0mmol/L)。10例患者皮肤出现红肿、痒痛、不适、硬结及贴膜过敏现象,软管置于皮下5~7天后,拔出更换新装置、观察结果均达正常指标。10例酮症患者酮体转阴,代谢紊乱迅速纠正于置拔管后观察5~7天左右,住院15~18天出院。无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的。

3护理

3.1胰岛素泵安装前护理

①安装前准备:护理人员应掌握胰岛素泵的知识,降糖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报警的识别及处理,操作前要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各管连接是否正确,输注管是否通畅;②方法:提前15min从冰箱取出胰岛素,使胰岛素温度与室温相同,避免产生太多气泡;③选择注射部位:腹部、臀部、大腿外侧或手臂外侧。指导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首选腹部(避开脐周4~5cm以内的区域),孕妇则选择臀上或上臂外作为输注部位。

3.2胰岛素泵安装后护理

①定时监测血糖:置泵后每日监测血糖8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00)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每日根据血糖值调整大剂量。血糖控制目标值以空腹血糖4~7mmol/L,餐后2h血糖7~10mmol/L为宜。观察有没有低血糖的发生,置泵后(3~7)d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易发生低血糖。做好患者教育,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护士密切观察,及时指导患者适量加餐,并让患者掌握自救方法,确保患者安全。②预防感染:置泵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要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皮肤清洁干燥。密切观察输注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出血、针头脱出等,一般情况下5~7d换一次输注部位和输注导管,在同一部位埋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危险,还会降低胰岛素的吸收和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新穿刺点距上一次穿刺点应相隔2~3cm以上,如有局部不适给予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3.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的职业、性格、经济状况等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其重视病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使机体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计划。

4讨论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2篇

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湖北省通城县 437400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74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 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37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更显著,不仅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获得患者认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http://

关键词 综合护理;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较大[1]。高血压脑出血本身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更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死亡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死亡率的7 倍[2]。因而,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施以合理的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 年12 月~ 2014 年4 月收治的74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37 例,男18 例, 女19 例; 年龄55 ~ 76 岁,平均年龄64.3±2.8 岁; 病程5 ~ 12a,平均病程7.8±1.7a。对照组37 例, 男17例, 女20 例; 年龄54 ~ 76 岁, 平均年龄65.3±2.5 岁;病程5 ~ 13a,平均病程8.2±1.5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7 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定期测糖、头颅CT 检查、检测心率、血压等。干预组37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对患者的观点多持理解、支持态度。多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 用药指导

耐心指导患者药物服用方法、剂量,并叮嘱患者遵照医生嘱咐,不要中途擅自改药、停药等。定期检测患者血糖,并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血糖过高无法控制,则要及时让患者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且注意降糖药的使用剂量和药物副作用。服药期间要密切检测患者血压情况,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为佳。若患者出现多汗、心悸、头晕等情况,则是低血糖表现,应及时让患者补充含糖类食物或注射50%的葡萄糖。

1.2.3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控制患者血糖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饮食作出正确指导,以使患者病情稳定。鼓励患者多喝水,水有稀释血液、降低血糖的作用。叮嘱患者控制糖、盐的摄入,多食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如蛋、牛奶、胡萝卜等。饮食要清淡,少吃多餐,忌过饱、忌辛辣刺激食物。

1.2.4 运动指导

患者适度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肺部感染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6%。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综合护理能帮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挽救患者生命。此外,实施综合护理更能得到患者认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强我院在患者心中的良好形象。

http://

参考文献

[1] 葛小文.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166-4167.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94-02

很多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hypertension),二者相互影响。高血压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血糖控制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笔者对本院2006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6例患者均为初次脑出血患者,48 h内入院,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为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按血糖控制水平分为DM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和DM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DM组血糖控制良好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0~72(64.3±7.2)岁,糖尿病发病时间8~14(11.4±3.2)年;DM血糖控制不良组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58~73(62.1±8.6)岁,糖尿病发病时间7~13(10.9±2.9)年。

1.2 治疗学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采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保护脑细胞、给予胰岛素降低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预防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康复治疗等。

1.3 观测指标

全部患者,反复检测其血糖,定期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生化;观测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与DM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DM血糖控制不良组其死亡率明显高于DM血糖控制良好组(P

3 讨论

DM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时,部分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好,这主要与胰岛素用量不够,胰岛素抵抗,机体的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多等有关。高血糖可以进一步加重脑出血的一些症状。本研究表明,DM脑出血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其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护理时更应注意患者血糖的控制,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泵,加强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表明,脑出血本身易出现肺部感染,而高血糖可以增加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糖尿病患者肺部易发感染。②高血糖引发免疫功能下降。高血糖可引起NK细胞活性和CD4+/CD8+下降,延缓淋巴细胞分裂,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使肺部清除病原微生物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③糖尿病可引起肺部微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也使粒细胞趋化和黏附功能减低,减弱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杀灭作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病房要定时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控制室内适当温度和相对湿度,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限制人员探视,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医疗器械等定期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痰液黏稠时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时做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本研究显示高血糖可以增加脑出血患者压疮概率。其原因与高血糖引发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关,也与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关。护理注意点:①详细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②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定时翻身,重点部位采取减压措施,如挪、垫海绵圈,必要时给予气垫床;重症脑出血伴Ⅱ级以上昏迷患者可考虑在入院12 h后翻身以预防发生压疮,极危重脑出血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决定翻身时间[2]。③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受压部皮肤,待干后及时外涂滑石粉。④移动患者时防止拖、拉、推等动作,保持床单衣物的平整、干燥,防止损伤局部。⑤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昏迷患者应留置胃管,给予营养支持。⑥压疮一旦形成,可根据压疮分期进行适当的治疗护理。⑦教会家属压疮的识别及预防措施[3-4]。

4小结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和糖尿病往往相互影响,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如血糖控制不良会增加死亡率及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因此,更应该注重血糖的控制,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其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徐国英,郭新节.重症脑出血患者首次翻身时间的研讨[J].护理学杂志,1999,14(3):131-133.

[3]王丽鹏.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血糖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53

资料与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其中男57例,女22例;年龄16~73岁,平均39岁;弥漫性脑损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11例,继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7例,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实质内血肿6例,颅内多发血肿6例;伤后≤6小时入院,GCS评分≤8分;均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入院前无重要脏器疾病,无糖尿病史,伤后至入院时未用含糖液体及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48例,非手术治疗31例,随即分为护理干预组47例,常规治疗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病情、GCS评分及是否手术治疗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血糖监测方法:①快速血糖仪监测:采用ONE、TCHCH快速血糖监测仪,用碘伏消毒无名指后,用干棉牵擦干,进行穿刺,让血自然流出,均匀涂于纸条小孔上,按操作要求进行测定,为了保证每次数据的准确性,每星期由计量科效对血糖仪1次。②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采集静脉血2ml送化验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干预方法:对所选病例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均按医嘱进行常规脱水,止血,使用有效抗生素,加强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进行颅脑外伤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血糖升高者实施护理干预。

观察指标:干预1个月后,随访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比较,观察指标为治愈、好转、植物生存、死亡。

做好饮食护理,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目的在于使患者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获得足够的营养,以降低高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因此,在急性期,应每日2次生化检查,调整输入液体种类和量。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动态血糖监测,对入选病例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10、14天(若第14天血糖仍未恢复正常者酌情延长时间)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值,以此作为诊断高血糖和使用胰岛素的依据,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1]。在静脉应用胰岛素期间每2~4小时监测末梢血糖1次,且必须先监测后用药,边用药边监测。病情及血糖值变化快且不稳定者每30~60分钟监测末梢血糖1次,待病情好转,血糖值稳定后改为6~8小时监测血糖1次,直至停用胰岛素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2次正常。

胰岛素使用方法:高血糖患者一般少用或不用含糖液体,而改用生理盐水、林格式液、复方氨基酸或脂肪乳剂等[2]。每天应用胰岛素的量应视病情变化,饮食情况,血糖值变化而随即调整,将血糖水平控制在5~6mmol/L,对血糖浓度>14mmol/L的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电脑微量注射泵以4~6U/小时的速度输入,我们使用0.9%氯化钠40ml+40U胰岛素,以4~6ml/小时的速度输入,对血糖浓度≤14mmol/L的患者,应按5%葡萄糖3~4g加入1U普通胰岛素的比例以1~2U/小时的速度滴注,将降糖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下降3.5~5.6mmol/L,同时用快速血糖仪每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根据血糖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并防止血糖下降过快。使用胰岛素期间注意观察并协助医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注意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颅脑外伤急性期,除密切观察脑疝、呼吸、循环衰竭外,还要警惕高渗性昏迷的发生或低血糖反应的可能,出现原发病不可解释的意识障碍加重或伴有局限性发作的癫痫样抽搐,同时伴有脱水等症状者,警惕高渗性非酮性昏迷(HNHC)的发生,立即复查血糖,电解质及血气与尿素氮,以便及早发现;在降糖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多汗,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情况,首先应考虑低血糖,即停用胰岛素泵入,纠正低血糖,动态观察血糖值[3]。一旦发生血糖升高,在及时报告医生的同时,要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重视基础护理。

结 果

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见表1。

讨 论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血糖增高的机制可能是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脑干的原发性损伤所致,该区域损伤后的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使胰岛糖素分泌增加,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前者可使肝糖原大量分解,血糖增高,后者则降低血糖的转换功能,另外,脑损伤后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甘露醇、降压药等可引起血糖增高。

脑外伤后糖代谢发生紊乱,血糖升高且与外伤程度呈正相关,脑外伤越重,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颅脑损后对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庄永秀,聂玉兰,周静波,等.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4-95.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导致的终身性疾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现将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68.33±4.39岁。其中Ⅰ型糖尿病23例,Ⅱ型糖尿病65例,高血压1级的患者20例,高血压2级的患者48例,3级高血压的患者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文化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最基础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掌握进食的规律性,每日定好进餐时间。减少烹调用盐,食盐量不超过6g/d为宜,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主张少量多餐,每餐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餐中多增加高纤维食物,因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2]。

1.2.2药物的护理对于患者口服降压及降糖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将药物的服用方法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和其家属,尤其对于老年记忆力减退的患者。主要讲解内容包括用药的剂量、服药的方法、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患者如果肾功出现减退,尽量避免服用刺激肾脏的降糖药物。注射时选择不常运动的部位,以免因运动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3];当血糖降至正常范围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相应的减少注射剂量。对于高血压严格正确的口服降压药物,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检测血糖及血压。

1.2.3运动护理运动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4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①感染:针对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饮食治疗。加强口腔护理;对于有留置尿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防止发生感染。日常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以免发生压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情况,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确的测量血糖并记录。定期检查尿酮体值。用药后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糖尿病足: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皮温情况、感觉功能,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甲沟炎、皮癣、水泡、红肿、溃疡、坏死等,及时发现足部病变给予有效处理。指导患者保护足部,禁止穿拖鞋外出,禁止用足踢物,要穿纯棉质宽松的袜子,每日进行泡脚,保持足部卫生。修剪指甲时不要剪的过于短。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加重足部负重,学会按摩足部,保持足部血液循环通畅。③糖尿病眼病:对于糖尿病十年以上的患者要加强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定期检查眼底及视力,以免出现急性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头部震动及低头,加强基础护理。

1.2.5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危害,以及出现低血糖的自救方法。禁止患者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行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帮助患者建立血糖记录本,为医生提供血糖值的记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或运动时适量加餐。对于延迟就餐和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出院后进行规律的血糖监测,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可以根据监测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1.2.6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进行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的变化,严禁随意减药,漏服药、停药等现象。

1.3数据统计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高血压人群认知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仅为30.2%、6.1%和24.7%,这些总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现今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最多、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多,随之出现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表明,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与高盐膳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吸烟,精神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之一,又是一种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社区高血压人群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点措施,而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适当的运动,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玲.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9,21(3):1334.

[2]何彦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198.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胰腺癌;Whipple手术;高血糖;护理干预

胰腺癌和糖尿病的关系密切,糖尿病可以是胰腺癌的症状,也可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胰腺癌病人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高达80%,合并糖尿病的占30%~40%,反过来,患糖尿病超过一年的病人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增加2倍[1,2]。

胰腺癌标准的Whipple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大,其中包括引起血糖异常。胰腺手术引起血糖异常的原因包括胰腺手术的创伤引起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导致全身代谢和神经内分泌改变,造成糖耐量异常,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手术应激也可以诱发潜在的糖尿病;同时广泛的胰腺切除,胰岛细胞不足,引发的糖尿病引起血糖的调控功能失常。术后高血糖造成组织高渗透性致细胞损伤和水电解质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并且由于术前血糖检查正常,而术后高血糖的发生往往比较隐匿,发现不够及时,容易发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的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8年7月我科71例胰腺癌手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总结21例出现术后高血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03年1月-2008年7月,收治行胰腺切除手术的胰腺癌患者71例,排除术前确诊糖尿病的15例,其余56例中入选术后高血糖研究。临床诊断胰头癌54例,胰体尾部癌2例。

1.2 诊断标准 术后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胰腺癌术后患者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mmol/L,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者,不同天的2次血糖均高于糖尿病的诊断低值;或者有糖尿病症状,但空腹血糖在7.8~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血糖≥11.1mmol/L,并排除药物、其他部位肿瘤的影响,即可诊断糖尿病[4]。

1.3 纳入标准 术后高血糖研究纳入标准。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术前空腹血糖

1.4 治疗和护理

1.4.1 手术 行经典的Whipple手术18例,胰体尾部切除2例,行保留幽门的Whipple术1例。

1.4.2 术后监护和护理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呼吸、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深浅及频率、呼出气体的气味等。留置尿管的病人要做到尿道清洁,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是否澄清,稀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并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感染情况。

1.4.3 术后血糖监测 所有胰腺癌手术患者均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及术后24h监测血糖。术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血糖监测频度。在血糖高于13.9mmol/L时每1~2h测血糖1次,血糖在8~13.9mmol/L时,监测血糖每4h1次,血糖降至正常后,每12h检测1次。

1.4.4 术后高血糖的处理 首先稳定生命体征和适当镇静治疗,减少术后应激。在此基础上对血糖>8mmol/L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一般剂量从0.1U/(kg·h)开始,逐渐降低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数值确定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血糖控制在6~8mmol/L。

1.4.5 胰岛素注射 按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输液过程中,加强监视,并告诉病人若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乏力、脉速等症状时要注意可能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发生反应应立即进甜食、糖水。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专用针头,以减少注射器内残留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避免立即进行热水浴,防止因皮下注射的胰岛素迅速吸收而引起低血糖。

1.4.6 饮食指导 所有胰腺癌术前或者术后发生糖尿病的病人,予以糖尿病饮食。饮食要求:三大热量比为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2%~15%,脂肪10%~30%。

1.4.7 健康宣教 对伴发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宣教预防糖尿病知识和饮食预防,而术前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则无糖尿病宣教。

2 结果

2.1 胰腺癌患者的血糖状态 56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胰腺癌病例,术后发生高血糖的患者共21例,占37.5%,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63.2岁(48~80岁)。21例中7例符合术后糖尿病的诊断,占术后高血糖33.3%,14例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占术后高血糖66.7%(见表1)。表1 胰腺癌患者的血糖状态

2.2 胰腺癌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比较 将71例胰腺癌术后病人,按术前和术后血糖的状态分为四类,分析在切口、泌尿系和肺部发生的感染情况。无血糖异常的有35例,共3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8.6%,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和肺部感染各有1例。术前确诊糖尿病的15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26.7%。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14例,共发生2例感染,发生率为14.3%。术后发生糖尿病的7例患者中,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见表2)。表2 不同血糖状态胰腺癌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比较

转贴于

2.3 不同血糖状态胰腺癌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本组病人以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无感染等并发症,予以出院。术后住院时间:35例未发生术后高血糖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4天,21例发生术后高血糖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4.3天,其中7例术后并发糖尿病平均住院时间为30.1天,14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5天, 而术前确诊为糖尿病的15例胰腺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6天(见表3)。 表3 胰腺癌术后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

3 讨论

胰腺癌和糖尿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胰腺癌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肿瘤本身和阻塞性黄疸使得机体的应激能力下降,加上胰腺切除导致胰岛细胞的减少,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导致术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生。 术后糖尿病的发生隐匿,易被忽视,而导致术后酮症酸中毒的发生[3]。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为高血糖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能力,削弱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功能,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切口的感染[5,6]。近来的危重医学研究显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积极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7,8]。因此胰腺癌术后血糖的监测有助于减少胰腺癌围手术期的风险,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本组中病人血糖规律监测,根据不同的血糖水平调节血糖检测的频度,无一例酮症酸中毒昏迷发生。本组胰腺癌术后发生高血糖的21例病例,予以小剂量胰岛素强化治疗并有效地控制术后血糖于6~8mmol/L水平,同时加强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措施,有3例发生感染,发生率14.7%,低于术前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经过抗感染治疗和血糖控制后,都康复出院。

胰腺癌术后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容易波动,血糖调整比较困难。分析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手术后机体往往有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治疗往往不敏感。另外一方面,术前没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对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的医从性不够。有些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认识不足,一味追求术后增加营养,而不控制热量摄入。从住院时间上可以看出,术后发生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术前就有糖尿病的患者。提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整除了胰岛素治疗,更需要重视糖尿病知识和饮食预防宣教。比如患方和医护人员可以共同制定一份饮食计划,循序渐进地控制饮食。鉴于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的高发生率,建议对所有胰腺癌手术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提高术前或术后发生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控制的认识,增强患者对血糖治疗的医从性,实现患者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

社会和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9]。胰腺癌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本已精神高度紧张,加之术后并发糖尿病,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并且胰腺癌术后伴发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率增多,住院时间较普通的术后病人明显延长,患者手术后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和厌烦情绪,严重者将发展到抑郁对治疗完全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上应重视心理护理,首先护士应掌握糖尿病护理、操作知识,结合不同患者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患者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接受糖尿病病人角色转变的现实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因此,对于胰腺癌术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规律的检测血糖,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合理使用胰岛素,从护理的角度,加强糖尿病知识和饮食预防宣教,重视心理护理,从而减少胰腺术后血糖和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飞,许樟荣,胡成伟,等.糖尿病对腹部外科手术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268-272.

2 苗毅.糖尿病病人行胰腺手术时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89-91.

3 李济宇,全志伟.合并糖尿病急腹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91-92.

4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2.

5 周瑞耀.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内科处理.心肺血管病杂志,2002,21:184.

6 刘秀文.糖尿病患者及危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中国医刊,2003,38:23-25.

7 Van den Berghe G,Wouters P, Weekers F, et al.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01,345:1359-1367.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7篇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002年3月至2009年1月第92医院消化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医学|教育网搜集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临床通过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5~68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声等影像学诊断,全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为12.8~23.2mmol/L.

1.2治疗方法

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4~6g:1u配置胰岛素注射液,用微电脑输液泵匀速输注,定时(4~6h)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尿量、腹部体征,若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剧增、无尿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用药护理

胰岛素的配置要准确,用1ml注射器配上7号针头,按医嘱剂量准确抽吸,注入输液瓶后应充分摇匀,胰岛素配制液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h.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滴速,开始使用胰岛素时1~2h监测一次,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后4~6h监测一次,使24h的血糖波动在8~2mmol/L.妥善固定输液,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严防留置针扭曲、脱出或堵塞。使用微电脑输液泵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速度,医学|教育网搜集调节胰岛素用量时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从使用通道内推注其他药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如在胰岛素控制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应,应暂停胰岛素,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管道护理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时抽吸,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减少胰酶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胃液的量、色,严防病人拔管。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严密观察24h的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每日晨晚间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维持三管静脉通道医学|教育网搜集,一管为微泵静脉输注思他宁或善宁等生长抑素,一管为补充热量、抗生素,另一管为RI调节GT.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静脉通道的通畅。

2.4基础护理

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大,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

2.5心理护理

由于此病疗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每日大量的输液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及家属担心住院费及疾病的预后。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我们要密切与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方法和检查情况,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

2.6出院指导

去除病因,防止复发,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饮、酗酒及高脂饮食。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8篇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002年3月至2009年1月解放军第92医院消化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医学|教育网搜集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临床通过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5~68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声等影像学诊断,全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为12.8~23.2mmol/L.

    1.2治疗方法

    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4~6g:1u配置胰岛素注射液,用微电脑输液泵匀速输注,定时(4~6h)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尿量、腹部体征,若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剧增、无尿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用药护理

    胰岛素的配置要准确,用1ml注射器配上7号针头,按医嘱剂量准确抽吸,注入输液瓶后应充分摇匀,胰岛素配制液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h.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滴速,开始使用胰岛素时1~2h监测一次,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后4~6h监测一次,使24h的血糖波动在8~2mmol/L.妥善固定输液,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严防留置针扭曲、脱出或堵塞。使用微电脑输液泵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速度,医学|教育网搜集调节胰岛素用量时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从使用通道内推注其他药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如在胰岛素控制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应,应暂停胰岛素,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管道护理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时抽吸,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减少胰酶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胃液的量、色,严防病人拔管。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严密观察24h的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每日晨晚间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维持三管静脉通道医学|教育网搜集,一管为微泵静脉输注思他宁或善宁等生长抑素,一管为补充热量、抗生素,另一管为RI调节GT.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静脉通道的通畅。

    2.4基础护理

    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大,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

    2.5心理护理

    由于此病疗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每日大量的输液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及家属担心住院费及疾病的预后。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我们要密切与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方法和检查情况,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

    2.6出院指导

    去除病因,防止复发,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饮、酗酒及高脂饮食。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9篇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住院的9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0例,均符合1999年WHO建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2例,女28例,年龄48~82岁,平均64岁,入院时空腹血糖(11.3±1.2) mmol/L,餐后血糖(17.4±2) mmol/L,均有高血压史,入院时血压(150~180)/(9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又由于各种原因,患者易产生抑郁、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护理工作者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告诫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对降糖、降压非常重要。可减少用药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甚至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2.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只有严格控制饮食,才能使病情稳定。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根据患者的标准体质量、病情轻重、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估计出每日所需要食物的总热量,每日总热量可按每公斤体质量30 Kcal左右估计。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脂肪占总热量的3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每天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40 g,纤维食品可延缓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2 h血糖浓度,有利于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状态,并促进胃肠蠕动。合理安排饮食,一般按早、中、晚三餐1/5、2/5、2/5的规定,按时按量供给患者应摄入的食物。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多食蔬菜鱼牛奶,饮食应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5 g/d摄盐量为宜。饮食还必须做到“四忌”,忌过饱、过咸、过腻、过甜。同时注意禁烟酒。

2.3 运动护理 运动疗法是指患者长期规律锻炼而言,是糖尿病患者基本疗法之一,适当运用对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调整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大有帮助。故掌握运动疗法及其护理已成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迫切需要。运动量应因人而异,以微汗出并且不累舒适轻松为度,刚开始运动量不宜过度,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健身等有氧运动为宜。同时应注意尿酮体阳性者及伴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及视网膜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

2.4 用药护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不能随便自行停药减药或更换药物,应遵医嘱用药。若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时可能为低血糖情况。一旦发生,及时进食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对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意选择注射部位,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均衡,面积大,腹前壁皮下注射为较理想的部位。对于应用ACEI患者,要询问有无口舌、咽喉不适感及咳嗽、皮疹等。对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嘱其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定时观察血压、血糖的变化,并做记录。血压一般控制在130/80 mm Hg左右,餐后血糖

2.5 监测指导 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脆弱,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可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所以自我监测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其重要。让患者了解血压、血糖的控制标准,掌握测血压、测血糖的方法,使患者具备灵活和独立进行血压和血糖的管理技能,根据自我监测的结果调整药物的用量,减少血压、血糖的波动。

2.6 健康教育 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讲究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修剪指甲、趾甲,睡前热水泡脚,每天定时定量饮食,戒烟、限酒,遵医嘱服药,有情况及时同医生联系。不能疲劳、兴奋、激动、要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不要轻易发怒、患得患失,养成宽容的心态、知足常乐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培养兴趣,珍惜时光,颐养天年。

参考文献

1 钟学孔.临床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2-115.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0篇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复杂,患者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且合并高血压往往心理负担很大,常表现为焦虑、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患者,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①患者入院应热情接待,向其介绍病区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②告知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并解释病情不可怕,只要生活规律,遵医嘱用药并及时检测血糖、血压的变化,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就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护理

糖尿病合高血压的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患者所用药物的种类多、药量较多,且不可随便自行停药、减药或更换药物,这就要求护士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让患者和家属各降压药和降糖药的名称、用法、剂量。许多降压药可引起性低血压,如钙离子拮抗剂等,需嘱咐患者起床活变换时动作要缓慢。对服用噻嗪类利尿利尿剂患者,同时注意代谢变化,因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高血糖等代谢障碍。严格询问患者有无口、咽部不适及咳嗽、皮疹等,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瞩其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黏膜刺激,用药期间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对服用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在心率<60/分或出现心率不齐时需及时告诉医生。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往往会因进食少、用药量大等各种原因而出现低血糖反应,瞩其每天必须定时定量进食及用药,一旦出现头晕、饥饿、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进食糖果、点心或遵医嘱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对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有计划地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的方法、操作要点、注射部位等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每天钠盐控制在5g以下,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防止血脂过高。禁吃咸肉、咸菜、咸蛋及油炸、油煎食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对特殊的病理阶段还有进一步的要求。护理人员要告诫患者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要严格控制高血压,强调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每天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种食物及蔬菜水果之间变换花样。每天可选择的主食有小麦粉、大米、小米、芥麦面、燕麦片等。少食水果,如:西红柿、黄瓜等。血糖高时不吃或少吃含糖高的水果,如:香蕉、柿子红枣等。鼓励患者多饮水,1000~20000/日,以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糖的作用,但稀饭不可随意喝因其消化吸收快、常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以豆浆、菜汤代替、多吃蔬菜尤其是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蒜苗等,以增加饱腹感,同时又起到降糖、降脂、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当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或质量较高的动物蛋白质(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植物蛋白等,每天肉类总量以100~150g为宜,同时可用豆类代替部分肉类。每周进食2~3次鱼类。少吃油炸食品,忌咽、限酒。另外,每天的进餐时间及量需基本固定,防止服用降糖药后因催迟吃饭时间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心脑血管缺血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对增强心血管功能,纠正质代谢紊乱大有帮助。运动量以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以运动后不感到劳累或轻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应测量血压。按医生规定的运动强度、时间、类型、频率进行运动和检测。运动的时间以下午或傍晚最适宜,因为下午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高,垂体-肾上腺系统的活性降低,有利于降低血糖。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最好每天定时、定量运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但血糖>13.3mmol/L,尿酮体阳性者及伴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或视网膜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运动前适量饮水,并备适量含糖较高并吸收较快的食物,以备运动时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睡眠质量不好尤其入睡困难者,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喝杯热牛奶,以帮助入睡。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冬天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勤观察足部皮肤,穿舒适的鞋袜,勤剪指甲、趾甲,洗浴水温不超过40℃。指导患者学会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每天早晚各梳头10分钟,以疏通血脉,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防止脑血栓的疾病的发生。

血糖、血压的自我检测:因患者血管壁脆弱,血液粘稠度高高血压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易发生阻塞或出血,促使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指导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糖高峰期稳定好患者的情绪,以指导用药。主管护士向患者或家属讲解血糖、血压检测方法要领,学会自测,督促按时服药,坚持治疗。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护理指导 医疗纠纷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2007年2月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8~82岁,平均62±5岁。其中合并肾损害者32例,心绞痛者3例,心肌梗死3例,脑梗死6例,下肢动脉栓塞1例。

护理指导

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降压目标与普通高血压患者不同,根据现有证据,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如此高危病人,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及对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尤其重要。大量资料表明,血压受生理活动和睡眠的影响。生理活动使血压升高,睡眠时血压下降,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状,称勺型曲线。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种病理情况下,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多呈非勺型或反勺型分布。老年人可表现为卧位时高血压,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我们对本组病例入院后均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动态血压波动曲线,以根据时间治疗学指导个体化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因每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可不一样,护士应根据医生给病人制定的治疗方案帮助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时测量血压观察治疗效果,以便医生根据测量血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老年人要注意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尤其是要做好独居患者的起居指导。对有自备血压计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脆弱,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可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很容易发生阻塞或出血,促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一定要让患者熟悉血糖的控制标准。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需要多次监测血糖,为取得患者的配合,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告诫患者要坚持治疗,切勿随便停药。

饮食护理指导:饮食治疗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护士可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种食物及蔬菜、水果间变换花样。提倡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鸡皮、鱿鱼等,少吃油炸和腌制品。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5g。多食含钾和钙的食品。同时戒烟限酒。慎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增高的药物,如盐皮质类固醇、促红细胞生成素、避孕药、甘草、麻黄碱等。本组病人或家属经过详尽的饮食指导,均掌握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并学会了自己制定食谱。

运动护理指导:运动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之一。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适当运动对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运动是一把双刃剑,不适宜运动可能给机体带来危害。运动应因人而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运动应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对于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下午或傍晚最佳,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服药指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不能随意自行停药、减药或更换药物。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结果指导用药。注意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对服用有性低血压不良反应的药物的患者,要嘱患者起床或变换时要动作缓慢。对服用控释片或缓释片者要指导患者整片吞服,勿嚼碎。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双胍类降糖药要餐中服。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药物名称、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反应时要立即进食等。

心理护理指导: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使患者能与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诊治。同时要告知其保持乐观的情绪对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出院指导:指导病人解除恐惧、忧虑情绪,告诉他们坚持治疗的优点,使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并嘱咐他们定期随诊。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护理;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饮食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58例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按自愿原则分为CSII级和每日多次皮下输注组。CSII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85岁,病程4.1年,体质指数 (23.8±3.1)kg/m2,MDI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65±7.47)岁,病程(4.43±2.07)年,BMI(23.5±3.2)kg/m2。两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严重感染,无严重肝肾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所有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宣传教育、标准的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MDI。MDI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胰岛素,CSII组使用诺和灵R胰岛素,由美国Minimed508型胰岛素泵经导管持续皮下输注基础胰岛素,三餐前追加胰岛素量。监测血糖变化,按血糖值调整基础量和餐前量。治疗过程中使用罗氏公司GLUCOTREND Pius乐康全血糖仪监测空腹和三餐后2h血糖,必要时查Oam及2am血糖。记立靶值为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为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是哪个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1.2.1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达血糖靶值时间、低血糖、注射部位的反应等。

1.2.2统计学处理

在SPSS10.0软件包进行检验和X2确切概率法检验。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长、治疗复杂,患者常会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故我们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入院时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同室患友。平时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问候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患者能安心治病,与医护密切配合治疗。同时告知患者患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生活上稍加注意,用药方面遵嘱执行,及时监测血糖变化,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得很快乐。

1.3.2用药护理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严格遵医嘱用药,以防引起血压波动加速动脉硬化。许多降压药可引起性低血压,嘱患者起床或变换时动作要缓慢。对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对

1.3.3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每天的活动强度,计算出每天所需食物的总热量,依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教会患者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种食物及蔬菜、水果间变换花样。鼓励患者多饮水,1000ml/d~2000ml/d,以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糖的作用,但稀饭不可随意喝,因其消化吸收快,常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应以豆浆、菜汤替代,多吃蔬菜尤其是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蒜苗等,以增加饱腹感,同时可降糖、降脂、润肠通便的作用,嘱患者少食水果,血糖高时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时间一般放在两餐之间或睡前,作为加餐并增加膳食纤维;限制食盐的摄入,6g/d左右为宜,适当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或质量较高的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比应为2∶1为宜,饮食必须做到“四忌”:忌过饱、过咸、过油腻、过甜[1],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禁烟、限酒。另外每天的进食时间及量要基本固定,防止服用降糖药后因推迟吃饭时间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1.3.4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2]适当运动对患者的身体大有帮助。运动量应因人而异,时间最好在餐后1h左右,下午或傍晚最适宜[3]。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最好每天定时定量运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但血糖>13.3mmol/L,尿酮体阳性者及伴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对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要询问有无口舌、咽喉不适感以及咳嗽、皮疹等。

1.3.5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脆弱,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可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很容易发生阻塞或出血,促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一定要让患者熟悉血压、血糖的控制标准,掌握监测血压、血糖、尿糖的要领,告诫患者要坚持治疗,切勿随便停药。

2 结果

两组病人在对照期、调量期、稳定期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下降平衡,结果见表1、表2。

2.1 达血糖靶值所需的时间

CSII 组为(4.75±0.68)d,MDI组为(11.25±4.7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和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好转,且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高血糖的认识,保持心态平衡,充分认识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健康理念,减少患者因无知而付出的惨重代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3篇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近几年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从临床实践来看,患者一旦合并出现高血压,其心脑疾病的发生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1];因此,临床上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基于此,本次研究将以护理为出发点,采用实际病例对比的方式,探讨将综合护理干预作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综合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9.7±4.2)岁,且入选研究的60例患者均排除肝肾疾病患者、心肌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本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干预 从临床实践来看,相比于其他疾病糖尿病的病程较长,并发症多,再加上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患病期间的精神负担比较大;长时间的治疗会给家庭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而有研究提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疾病的控制意义重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消除未知而引起的恐惧。可通过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患者构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对于经济原因产生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和沟通,让患者意识到自身健康对于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1.2.2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血压的高低和水肿的轻重,分别给予其低盐或无盐食物,食盐少摄入量必须控制在2g/d以内[2],并告知患者食用腌制及煎炸食物可影响其血容量,对于有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患者,告知其吸烟可直接诱发血糖升高,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饮酒则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还应将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告知家属,以便能更好的对患者进行监督。

1.2.3运动干预 强度适中、有规律的运动是降低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及血浆胰岛素的有效方法,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运动干预办法,一般情况下运动要以散步、游泳、爬山等有氧运动为主,坚持约20~30min/d,且尽量安排在饭后1h[3],并在运动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行持续性的监测,以避免发生低血糖和低血压。

1.2.4应激反应处理 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不仅会诱发高血压,还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教育和查房等方式控制患者的情绪,适当的时候可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以患者的的饮食、运动为基准分为依从和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情况比较 经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经资料整合,观察组(n=30)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基本或完全达到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的患者共计26例(86.67%);对照组(n=30)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基本或完全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共计19例(63.33%),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68,P=0.0001)。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瘤;坏死性移行性红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89-02

胰高血糖素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罕见一种,它发生于胰岛A细胞,临床发病率低,发病率仅为0.5/千万[1],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我科于2010-6-6从皮肤科转入一例患者,该患者以皮肤坏死性移行性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皮肤科治疗效果不佳后,经CT检查和专家会诊诊断为胰高血糖素瘤,转入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成功为该患者行了胰腺体尾切除术,经过医护的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患者因反复全身皮肤红斑、水疱形成伴瘙痒3年余入院,当时入院后在皮肤科治疗,诊断为多形红斑,患者的头面,躯干见散在色素沉着,部分融和成片状,上附少许鳞屑,四肢见散在蚕豆大小水肿性园形红斑,部分中央可见色素沉着及小水泡,未见糜烂,渗液。患者在皮肤科做相关检查如皮屑真菌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血脂,过敏原检查均正常。血糖检查异常空腹血糖为9.7mmol/l,中餐前血糖16.8mmol/l,晚餐前血糖12.8mmol/l,入院后给与抗过敏,止痒,抗炎等治疗。患者血糖高给与降血糖药物治疗。患者诉全身皮疹稍好转,水疱大部分干涸结痂,痒感仍明显。胰腺CT示;胰颈部肿瘤性病变。因胰腺CT异常请外科会诊后以胰腺肿瘤,糖尿病,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转入外科治疗,转入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2010-6-12 9:00-11:30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快速病检示:胰体尾胰岛细胞癌,行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顺利,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出现全身游走性红斑结痂,部分痂皮脱落,经过20天治疗,全身痂皮全部脱落,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因为全身皮肤多处破溃 ,形像有异于常人 ,有自卑心理,不愿与外界沟通,情绪低落,不善言语。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这是由疾病引起的,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只要经过治疗是会恢复正常的,同时从语言和行为让患者感到安慰,消除自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皮肤的准备;由于患者皮肤有大面积的皮疹,皮肤损伤,术前皮肤的准备很重要,首先静脉应用抗生素,外用药膏,如破溃处涂擦锌氧油,未破溃处氧感明显时可涂擦地塞米松霜剂,避免搔抓,以免造成新的创面。较大水疱应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用温水擦浴,忌用热水和肥皂水擦浴。同时告知患者穿宽松纯棉内衣,床单应平整,柔软,干燥,无碎屑,床边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出现皮肤感染加重,甚至全身感染。

2.2.3 术前常规禁食水12小时,术前晚灌肠,术晨,上胃管和尿管。

2.2.4 药物的护理;胰高血糖素直接影响糖蛋白.脂肪代谢,患者出现低氨基酸血症和缺锌,术前给患者补充锌剂和氨基酸。同时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24小时持续泵入,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防止药液外渗。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如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如出现面色苍白,烦躁或嗜睡,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警惕是否有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查明原因,予以处理。为了防止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术后应尽早协助患者半靠位和帮助患者叩背,鼓励患者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2.2.2 皮肤的护理;患者于术后第1天头面,躯干见散在色素沉着,部分融和成片,上附少许鳞屑,四肢可见圆形红斑,皮疹破溃处已干燥结痂 。告知患者不要靠外力去揭痂 ,让痂皮自然脱落,以免造成新的创面,患者尊嘱执行。护理人员每日进行扫床两次,床单每日更换,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患者于术后第3天可见痂皮大量脱落,增加扫床次数。至术后5天,双下肢,臀部移行性红斑完全消退,术后2周皮肤红斑完全消失。告知患者每日清洗皮肤两次,用温水擦浴,用吸水的棉质毛巾,忌用太热的水和粗糙毛巾洗浴,忌用肥皂水清洗。

2.2.3 引流管的护理;患者术后腹部置有腹腔引流管2根,要严密注意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计录。该患者尿管于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于第2天拔除。 两根腹腔引流管于术后第一天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200ml,于第2天引流出浅红色血性液体100ml,于第3天一根引流管引流量少于10ml后拔除,于术后第10天拔除第2根引流管。

2.2.4 血糖的监测;胰高血糖素瘤切除后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变化,术后要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术后1-2天每2小时测一次血糖,做好记录,血糖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措施。如该患者在术后出现高血糖,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以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2.2.5并发症的观察 : 患者术后容易患者出现胰瘘和出血,胰廔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并伴有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发热等,应高度警惕胰瘘的发生。为预防胰瘘,遵医嘱应用胰酶抑制剂,如善宁、思他宁、等争取最佳疗效。出血; 主要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引流管有无血性不凝固液体流出,结合生命体征,有无活动性出血可能。发生出血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发生。该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同时要求患者按时复诊,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有条件的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象变化。按医生要求进行计划化疗方案:遵医嘱如氟尿嘧啶、链酞酶素、氮烯米胺[2]、讲解使用该类药物的作用、意义、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取地家属配合,建立支持系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第15篇

控制血糖和血压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点,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糖尿病的病理机制、病情特点、治疗措施、护理要点等,了解其主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提高专科病情观察和专科护理技能水平,落实各项专科护理措施,便于及早发现和处理问题。

正确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选择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最好使用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抽取准确的注射剂量。注射部位可选择腹壁、股外侧、上臂、臀部等处。注射部位不同,胰岛素的吸收速率亦有所不同。每次注射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硬结的部位注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低血糖的预防: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等,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如5~10分钟后症状不缓解,可以重复注射1次并详细观察及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胰岛素用量的调整: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需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调整胰岛素用量的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和修正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如胰岛素的吸收速率,机体的应激反应,食物的吸收速度,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人体的激素水平及运动量等。

有效控制高血压

药物降压的目标: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血压≥122/90~95mmHg即应加以控制,但降压不宜过低,以免肾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肾脏损害。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20/90mmHg。

降压药使用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坚持个体化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定时监测并记录血压,根据病人的年龄、并发症和降压反应等,随时调整用药或药量,尽量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用药依从性: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遵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生活方式指导

合理控制饮食: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患者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等情况来控制。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定时定量定餐。

适当的运动:适度的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症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等条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裤,选择宽松、柔软的衣服,及时添减衣服,穿适宜的软底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包括定时起床、进餐、睡眠等。

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正确与否,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恢复有很大影响。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需要患者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医疗活动。护理人员应从患者躯体状态、心理因素和所处社会环境同时着手,既要克服患者满不在乎的思想,又要避免急躁、恐惧情绪,要告知病人相关疾病的保健知识,多与患者谈心,多听患者倾诉,做好解释工作。

应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不应岐视他们参加工作,使其能像健康人一样为社会作贡献。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DN的特点及DN与血压的密切关系,积极开展糖尿病教育,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主动监测危险因素,及时去医院就诊,缩短病程,延缓患者血管病变的进程,从而达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