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篇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是指控制好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的靶点通常是那些尚未发生脑血栓、脑栓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以防止首次事件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要积极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不连续服药、吃吃停停,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险性增加。

二级预防措施的“ABCDE”原则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当然,预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龄/>45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的患者,为了预防脑卒中,应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进行溶栓治疗,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mg/日,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75~150 mg/日。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压高血压、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诱因,属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异常对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病人特别重要。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几大类,如ACEI/ARB类、CCB、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n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或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极高危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断吸烟、代谢综合征之一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C: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具有三大药理特点: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这是传统治疗心脑血管中成药中的优秀药物。

中医认为,调降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脑清软胶囊三重作用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三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五福心脑清;三高患者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选择五福心脑清,药性平和有效,可以长期使用;冠心病、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也可选择五福心脑清,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卒中后遗症。五福心脑清疗效确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瘫患者3粒/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这些中成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卒中、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D: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一般采用糖尿病饮食-低热量、低糖,适当应用降糖药。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43-02

高血压不仅本身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更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同时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1],降压治疗能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已成为共识。为此,我区2008年5月引进“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按照“一条规范化主线、培训和管理两大任务、区镇村三级实施”的工作思路有序展开项目工作,现对项目实施效果做一个阶段性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全区18个镇(办事处)的100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4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018例,女性2109例,对象入选时年龄为59.38±8.13岁。

1.2 研究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对入选的项目患者按照《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的内容要求规范化管理8个月,对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3 评价指标

1.3.1 药物治疗率 8个月项目期间,有6个月及超过6个月服降压药者占项目患者的百分率。

1.3.2 血压控制率 8个月项目期间,有6个月及超过6个月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者占项目患者的百分率。

1.3.3 管理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

1.3.4 管理前后危险因素的变化

1.4 管理措施

1.4.1 广泛宣教目标人群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每周话健康”电视宣教、组织高血压患者俱乐部活动等多种形式,对不同目标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1.4.2 巡回培训管理医生 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图文并茂的对镇村两级医生共600余人进行巡回培训和现场指导,不仅完成项目的培训任务,而且提高项目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保证项目措施的顺利落实。

1.4.3 结对帮扶分步实施 本研究对象所在的100个项目村,均是由区、镇专业人员与各村结对,共同做好分批分期落实患者入选、建档、随访干预等措施。

1.4.4 建设医防结合专科 形成“一个组织、两级专科”的项目技术支持体系,即成立临床心内科和流行病学专家参加的技术指导组,在区直医院设立1个区级高血压专科,在18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医防结合的高血压专科,方便项目患者就诊,确保双向转诊畅通。

1.4.5 建立长效管理流程 形成“查、治、管、转、报”五结合的管理流程,即按照发现患者、选择对象、基线调查、临床评估、分层治疗、分级随访、双向转诊、疾病监测八个步骤,对高血压患者随时发现随时管理。

1.5 质量控制 建立三级检查考核制度,即村卫生服务站实行旬自查制度,镇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月督查制度,区疾控中心实行季考核制度,内容包括档案随访表的填写质量、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用药指导和行为干预的针对性等。

2 结果

2.1 项目患者分级情况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对4127例高血压患者在入选项目时进行危险分层,确定管理级别,结果如下:一级管理对象低危患者531例,占12.87%;二级管理对象中危患者1650例,占39.98%;三级管理对象高危、很高危患者分别有761、1185例,各占18.44%、28.71%。

2.2 管理前后药物治疗率的变化 见表1。

表1 盐都区项目患者药物治疗率的变化

x2检验 各层p均<0.01

2.3 管理前后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见表2。

表2盐都区项目患者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x2检验 各层p均<0.01

2.4 管理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 管理后项目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收缩压(SBP)下降了12.12mmHg,舒张压(DBP)下降了5.87 mmHg,见表3。

表3 盐都区项目患者管理前后血压均值比较(x±s,mmHg)

2.5 管理前后危险因素的变化 本项目注重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通过随访中的行为指导和干预,项目患者中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超重等危险因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4。

表4 盐都区项目患者管理前后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x2检验 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超重统计学检验p均<0.01

3 讨论

国内外经验均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项目首先是立足于社区,我区在农村社区实施项目8个月来,药物治疗率升高23.84%,血压控制率提高了2.0倍,血压水平平均下降了12.12/5.87mmHg,说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降低血压水平,与国内有关研究结论一致[3]。

通过分析发现,管理前药物治疗率(64.72%)并不低,但控制率(16.36%)却较低,可能与本地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有所提高,发现血压升高能够服用降压药,但却以自服药为主,血压难以控制等因素有关,这也可能是实施项目管理后,药物治疗率升高幅度(23.84%)不如血压控制率升高幅度(32.76%)的原因,说明规范化的用药指导在控制高血压的过程中作用较为重要。

分析还发现,低危患者管理前后的药物治疗率(51.41%、73.63%)相对于其他分层的患者均较低,但管理后的血压控制率升高幅度却最明显(40.49%),这可能与对低危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即可控制血压有关,当然也与低危患者的血压水平较低易于控制有关,由此可见,一旦发现高血压立即开始进行非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通过项目化管理,限盐、吸烟减少、饮酒减少、控制体重等干预均发挥了作用,项目患者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

本项目强调规范化,我区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项目工作,力争做到实施的规范化、治管的规范化、信息的规范化和评价的规范化。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通过贴近基层便于接受的培训方法、形式、途径,来转变其防治观念、提高其防治技能和业务水平。再通过区级专业人员结对帮扶、分步实施、三级检查等措施加强项目的实施质量。加强医防结合专科门诊建设,开展特色诊疗服务和特色现场宣教,吸引高血压患者归口治管,推广“围绕治疗抓管理、加强管理促治疗”的治管理念,以达到“预防有用、治疗有效、控制有力”的治管目标,确保项目规范化运行。

当然,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有限的社区卫生资源、患者的顺应性、当地的经济条件等,使项目的实施有不少的难度。这些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病干预效果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居民参与项目的顺应性仍是今后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学海,张树和,廖小泸等.首钢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成本调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33-135.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高血压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需要终身治疗,这要求我们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做到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将三级预防贯穿在治疗全过程中。有研究表明,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为指导的社区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社区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1岁,平均55.2±3.6岁;将既往未进行分级管理,接受一般治疗且资料详细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44~70岁,平均54.1±4.3岁;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监测,常规心电图,血压测量等,借助既往的各项检查资料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措施如下:①1级管理,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非药物干预及健康教育为主,若3~6个月后无效,则进行药物治疗。②2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及2级高血压伴有2个或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以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及干预指导;③3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级高血压患者,每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加强规律降压治疗,主要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预警并评价靶器官损害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行为指导及健康教育,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1.3 评价标准。根据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将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全年至少有9个月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mmHg以下。②有效,全年有6~9个月血压在140/90mmHg以下。③无效,全年有6个月或以下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诸多心、脑、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一般认为,降低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危险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在病因方面,通常认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给予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时,要明确告知患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发病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示已经对靶器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出现各种并发症,后果难以预料。在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血压病的知晓与服药情况,及控制效果都不理想。有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是针对高血压高危病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措施。其中,健康教育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传播,或印制、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或一对一宣教等。也有研究认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而未采取以上措施的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李觅琼,沈夏英.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8):873-875

[2] 穆淑霞,黄晨华,王烨,张晓红,季伟,严鸿兴.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研究及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07):28-29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随访;依从性;疗效

高血压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而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严重的“三高三低”,三高: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比较高。三低为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比较低[1]。现以莘庄社区春申新村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满一年后的血压值以及危险分层,治疗依从性与规范化管理之前比较,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社区中心就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13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岁。

1.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一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为收缩160-179rnmHg和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3]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

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它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伴1-2个危险因素。

高危:3级高血压;高血压1或2级伴≥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任何级别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患。

1.3 方法

1.3.1 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了解有无靶器官损害,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分层并按组别制定随访日期

1.3.2 随访内容

1.3.2.1 监测血压 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因此定期规范测量血压并作好记录。个体化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测量一次。

1.3.2.2 心理疏导 讲解一些高血压的知识,阐述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但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用药心理,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以此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认识,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1.3.2.3 饮食及生活指导 我们所施行的行为干预措施有,①减轻体重:指导病人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和增加热量的消耗(体力活动和运动)来降低体重。②限制钠盐摄入:帮助病人制定详细的低盐食谱和操作细则。③增加身体运动:根据个体的机体状况,制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及运动方式。④减少脂肪摄入: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结构。⑤戒烟限酒。2 结 果

表1 血压控制率提高

人数 低危 中危 高危

管理前 130 32 86 12

管理后 130 58 67 5

表2 依从性增强

项目 管理前% 管理后%

定期检查 28 88

饮食控制 30 76

坚持锻炼 26 68

按时服药 40 86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大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些患者因病程长,易产生惰性,有些患者担心药物有依赖性,往往自作主张减少服药的剂量,一些患者血压高时才服药间歇性服药,这样做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使血压急剧波动,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管理,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的比例大幅提高。说明对于高血压患者随访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在门诊随访的基础上增加小区群访、配合电话随访,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得以改变、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明显。

总之,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升人群高血压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指导,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三率,是使防治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鲁护理杂志,2002.8.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本.

[4] 韩承兴,施征宇,吴莉莉.社区高血压俱乐部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中国医药指南,2005年3卷,第05期.

[5] 刘家庆.山区县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刍议.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4卷,第22期.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5篇

为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基层卫生司支持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对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进行修汀,并更名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修订版)》。指南修订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血压的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证据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基层操作。本文就《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更新和强调的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高血压的检出

加强血压测量,把高血压患者从人群中检测出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

目前,仍以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有条件的应同时积极采用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家庭血压≥135/85 mmHg;动态血压白天≥135/85 mmHg,或24 h平均值≥130/80 mmHg为高血压诊断的阈值。因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积极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

高血压的治疗

综合评估后选择治疗措施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对患者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心血管危险度来决定治疗措施。

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目标血压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血压达标的时间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推荐尽早血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治疗2~4周,评估血压是否达标,如达标,则维持治疗;如未达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治疗耐受性差或高龄老年人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坚持生活方式改善 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合理使用降压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限盐是预防治疗高血压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初步诊断后,所有患者均立即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根据危险分层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治疗;中危、低危患者可分别随访1个月、3个月,多次测量收缩压仍≥140和(或)舒张压≥90 mmHg,启动降压药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确定治疗方案。见图1。

五大类降压药及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选择医生要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强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比选择降压药的种类更重要。

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噻嗪类利尿药(D)、B受体阻滞剂(BB)。5类降压药及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药物。如有必要,还可以选择a受体阻滞剂和其他降压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治疗的原则。

血压达标的主要措施:尽量使用长效药,尽量使用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

①建议血压水平

高血压的随访管理

长期随访,了解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血压是否达标确定随访管理级别,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血压达标者每3个月随访1次,未达标者每2~4周随访1次。血压未达标的,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可增加原用药的剂量,或加用小剂量其他种类降压药,或开始联合治疗或选用复方制剂。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内容见表1。

高血压管理时间较长且条件尚好的,且已经按《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进行分层分级管理的(即高、中、低危分别进行每1、2、3个月随访1次),可继续执行。

高血压基层管理流程见图2。该流程既考虑到高血压患者的总心血管风险,有综合评估、综合干预的理念,又考虑到血压达标是治疗的基本目标,简化了随访程序。总体上有利于基层医生掌握高血压的管理流程。

加强高血压患者教育,注重管理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6篇

1 我国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现状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据最新调查发现,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高达 64.12%,而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达标率仅44.56%。

1.1高血压患者对调脂治疗的益处认识不足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调脂治疗的益处知之甚少,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必要的调脂治疗。加之近期媒体对他汀类药物毒副作用的大量报道,因担心调脂药物毒副作用常自行停药,一部分患者于血脂达标后即行停药,另一部分患者更愿意服用中药或保健品,而愿意继续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患者未能依照调脂治疗目标按时、按规律服药和定期复查。

1.2 临床医师对调脂治疗的作用不够重视 近期对我国20余个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近两千位医师调查发现,39.5%的医师不了解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34.5%不太清楚血脂检测对象,26.5%依据化验单参考值诊断血脂异常,9.5%使用中成药降脂,约39.5%不知道血脂复查时间,26.3%不了解安全监测指标。这说明,大多数临床医师对中高危患者调脂治疗的作用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患者获益大

2.1降压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1)临床研究更新会上,英国学者Peter S Sever报告了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降脂分支(ASCOT-LLA)终止后继续随访8年的结果证实:对于高血压患者,前期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产生长期益处;降压联合降脂治疗,可使血胆固醇水平正常或低于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危险在降压治疗获益的基础上再降低35%,卒中危险再降低26%。HPS和ASCOT均证实[2],对中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即使其LDL-C处于正常水平他汀均能显着减少心血管事件。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对高血压中、高危患者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实施一、二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3]。

2.2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有效增强高血压治疗效果 高血压患者尤其中高危患者的治疗,目前主张采用综合干预的治疗措施,即降压、调脂、抗栓等治疗。Ferrier等[4]研究了在血脂正常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强化降脂治疗对大动脉硬化和血压的影响,发现强化调脂治疗通过降低大动脉硬化性,软化血管,有益于血脂正常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因此,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中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降压治疗和适度的调脂治疗综合干预的治疗措施,实现有效的增强高血压治疗效果和预防心血事件的发生。

3 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现状及对策

3.1依据新《指南》,正确认识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 2010年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更加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建议依据有无高血压并结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其具体分层标准: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240mg/dl)和高血压伴胆固醇边缘升高(胆固醇为200-239 mg/dl)且有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者为中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3.37mmol/L(130mg/dl)以下;而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240mg/dl)且有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者为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59mmol/L(100mg/dl)以下。上述高危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冠心病,应视为极高危。在临床上,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多为中危和高危患者,对合并冠心病者甚至为极高危,因此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均应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综合干预措施。

3.2更新防治观念,重视降压联合调脂治疗作用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高达64.12%,而接受药物治疗者达标率仅45.13%,因此我们在重视降压治疗的同时应关注调脂治疗。调脂治疗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治疗,而心血管病的发病取决于个体多种危险因素聚集所致的综合危险。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血脂是否正常,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综合危险,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一是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的患者,降脂治疗属于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已有大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无论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均能显着降低所有原因死亡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二是对无冠心病、糖尿病等单纯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属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三是在已经接受有效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两项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ALLHAT-LLT和 ASCOT-LLA评估了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长期转归的效果,证实小剂量他汀类调脂药物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3.3 有效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实现靶器官保护的协同作用

对于高血压合并有高血脂患者,降压和调脂综合治疗措施主要目的为了保护靶器官。已有证据表明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综合治疗措施,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现状及发展。调脂等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如血压降低15%和总胆固醇减少15%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并非简单的相加作用,而是能使心血管事件显著降低50%以上。因此,重视患者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心血管风险,实现靶器官保护作用有效途径。对高血压患者,如果已经存在明确的冠心病等危险因素,即使胆固醇水平尚未达到异常升高水平,也应给予足够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标准剂量的他汀药物能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为中高危患者可带来显着临床获益,而对低危患者尚无确切有益的证据,我们基于安全性以及效益/费用比的考虑,低危人群一级预防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在临床应慎重。

3.4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提倡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多数调脂药物价格较贵,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服用调脂药物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长期治疗规范性,这是高血压中、高危患者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可有效降低血压及TC/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危险事件。2010《指南》已明确指出,TLC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措施。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大力提倡TLC。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控制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二是戒烟限酒;三按时作息,规律运动及减轻体重等。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和加重作用。临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血脂的异常,究其原因可能和二者具有相似的易感人群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但是相对于高血压而言,血脂异常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不适感,更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往往得不到适当地调脂治疗,常常导致慢性心脑血管损害,引发心脑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规范化调脂治疗,即在积极降压治疗的同时,合理调脂治疗,才能够全面筑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防线,有效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1.

[2] 付鑫,吴桂平等.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人降压平滑性的影响,2009,6.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7篇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支持和投入不足目前有些政府在高血压管理上的支持与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工作被动,不少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考核。同时,由于缺乏用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专项资金,或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甚至被挪作他用,导致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整体进程[6]。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医院的卫生资源远远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量,大多从事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的资源不足,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直接导致了社区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7]。同时,承担主要社区慢性病管理与预防保健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新医改实施后强调“公益性”改革路径,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绩效工资”改革,这些措施实际上导致医务人员多干少干收入一个样[8]。另一方面,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比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发展前景和收入待遇上皆处于劣势。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医务人员不愿多看病。而二、三级医院由于受患者越多收入越高的利益驱动,不愿把患者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导致了高血压等慢性病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与素质偏低虽然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但基层卫生人才相对匮乏,有的身兼数职,导致力不从心,甚至顾此失彼。目前我国的社区医师是专科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虽取得了全科医师的资格,但其理念与行为还停留在专科医师层面上,尚未真正进入居民健康管理者的角色[6]。同时,社区医师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掌握存在差异,一些社区医师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非药物治疗;只注重坐堂就诊,而轻视连续性管理。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也导致了部分高血压患者不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影响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高血压患者中同样存在着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非药物治疗;只注重一时的降压效果,而轻视连续性服药与管理。而且这种认知和能力上的不足存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区域等差异[9]。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对策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我们应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的高血压防治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3]。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制定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落实到位,执行有力。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建立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引导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为防控高血压等慢性病提供公益性支持[3]。在资金的投入与资源分配上应重点保证对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对城乡与不同地区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建立通畅、互利、有效地双向转诊机制高血压需要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长期管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建立通畅、互利、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双向转诊不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把高血压初诊患者及合并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患者转向上级医院,而更重要的是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为新诊断或社区转来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和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待血压稳定地控制在达标范围后转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长期随访。这样既降低医疗费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同时,上级医院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业务帮助,使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疗团队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在社区,社区医师是我国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的“守门人”。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培养兼具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性业务知识的防治结合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医学高等院校应加大教改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与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同时,政府应切实加强政策保障,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科医疗团队,每个团队由3-5名人员组成,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及管理人员,进行签约管理。每一个全科医疗团队全面、全程负责指定区域内全部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使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真正的家庭医生,才能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并把各项管理措施都落实到实处。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有效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是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并提高管理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1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健康教育影响,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墙报、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居民获得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指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避免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9],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管理率与控制率。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应建立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监测通报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建立评价体系,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科学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3]。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政绩考核结合,与个人业绩挂钩。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只有始终不懈地采取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建立通畅、互利、有效地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疗团队,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三高”、改善“三低”,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唐继志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8篇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三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25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护理管理2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前后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血压, 护理管理,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医院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患者之间的激励、沟通,分享信息、经验和互相督促,增强患者信心,加强自我管理,强调医患结合,患者互助、患者自助、主动参与,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1]。我们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其对高血压患者“三率”的影响。现对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2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45例.女105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1-35年。所有病例均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渠道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观察对象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让观察对象积极参与全国高血压日暨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周等活动,医院医师结合宣传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观察对象提高高血压防治的意识。

1.2.2 建立档案 分级管理 (1)建立观察对象健康档案。所有纳入治疗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均须登记于《纳入管理高血压患者一览表》中,按管理级别、转归等分类存放《高血压患者治疗管理卡》。(2)分级管理对象和管理频次:一级管理:由管理系统产生的一级管理患者、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级管理:由管理系统产生的二级管理患者和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级管理:由管理系统产生的三级管理患者和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及尚可的高危层、很高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1.2.3合理治疗 (1)应当对患者进行终身治疗,并随病程进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2)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危险程度、日常工作和生活条件,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防止和降低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综合性? 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所有患者都应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治疗。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应主动与上级医院协调,建立患者转诊制度,及时将新发现的、血压控制不良的和病情恶化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待患者治疗方案确定并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本院进行治疗管理。

2结果

3讨论

据悉,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严重缺乏。高血压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快、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规律服药者低的“三高三低”特点[2]。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学会自我保健;其次,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再次,对高血压病的早期和规律治疗,又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减少50%,这说明大多数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3]。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通过医院采取综合干预的措施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达到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目标。

医院随访护士应根据利民便民的原则安排随访,根据患者的临床评价和管理级别,为每例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随访时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危险因素、临床情况改变和治疗效果,并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4]。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8.236.

[2] 陈 光.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近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9,11(8):10-12.

[3] 刘国仗,马文君.从ALL HAT结果看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1(10):625.

[4] 杨晓辉,李海宴,姚宗华.北京市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费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6(4):528.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9篇

1 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开展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中心采取:(1)通过乡村医生对管辖范围内25岁以上的常住村民发放普查体检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来村卫生室进行普查体检。(2)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一批有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对村民进行健康体检。(3)对外出打工的流动村民。也由乡村医生通过其家属通知他们到当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4)个体自我检查。2009年我中心对全乡镇10个行政村普查了12 909人。占在家村民25岁以上常住总人口的80%左右。其中60岁以上3391人,占体检人数的26.27%,40~60岁的有6389人,占体检人数的49.49%。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2687人。占体检人数的20.81%。高血糖的702人,占体检人数的5.44%。还查出高血脂487人,胆囊疾病(结石、息肉、炎症)脂肪肝1251人,另发现胆囊癌2例,肝癌3例等。通过体检及后期结果统计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比例高,可能与以前没有开展疾病普查及慢性病防治管理:没有普及健康教育;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高钠饮食、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对还没有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慢性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治疗或不正规的治疗;许多病人没有健康意识和慢性病早期症状的知识,不去医院体检,普查时才发现。

2 开展健康评估工作

收集了全镇居民基本健康资料后,组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筛选出来的慢性病病人再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具体指导。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诊断疾病。首先确认疾病所处阶段,如高血压病人现在是处在一期,还是二、三期阶段。糖尿病病人分型和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兼症与疾病的关系:建立文字病历和电子档案管理;分类治疗;健康教育。

3 分级预防管理

3.1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即无病防病,是针对疾病“易感期”采取的措施。疾病易感期指的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此阶段预防措施将消除致病因素,使身体状况逆转。恢复健康。具体措施:健康教育、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每一年2~4次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资料(例如:紧张或过多食盐易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肥胖病人易患糖尿病等。长期吸烟是肺癌和慢阻肺的危险因素,长期饮酒可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家庭因素、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均可引发疾病或使慢性病发作和加重等)由镇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和村级医生共同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健康行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高危人群保护:同时将对进入项目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包括指导饮食、定期体检。改善生活方式:慢性病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疾病。要治疗慢性病没有快速的良方。只能通过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逐步降低发病率。

3.2 二级预防 即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已有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症状。应对疾病进行治疗,为取得较好的预后创造条件。具体措施:首先将筛选出来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资料全部建立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单位、职业、身份证,住址和联系方式;疾病诊断依据;通过体检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掌握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每例慢性病患者应详细记录慢性病的诊断结果。如:何时何院诊断何疾病,记录诊断依据,包括重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结果、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意见:引发健康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居住环境和性格等: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的其他成员健康状况纳入慢性病管理库,用条形码,以便资料共享。通过以上措施,对慢性病病人进行系统管理。

二级预防将是社区服务中心的重点。每月开展4~5个慢性病管治日(就如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3次旬门诊或4~5次的周门诊计划免疫接种日一样)进行集中管治。对病情比较严重的,和已纳入管治的病人,来复查间隔时间应相应缩短,1~2周复查1次。对病情稳定的,间隔时间可以稍长一些。慢性病门诊日,慢性病人来社区服务中心复查,医生详细询问用药后的情况,结合检查和辅助检查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注意事项:明确下一次复诊日。对于三期高血压急性发作期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要及时收治人院或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好转后,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

3.3 三级预防 该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即疾病防残,是疾病的“临床期”实施的措施。此期病人已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应及时住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好转,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进行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另外保健医生需指导家属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以前对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这虽然方便病人,但很难将全镇几千慢性病病人长期管理起来,一来医护人员人力有限。二是无法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不利于慢性病人的正规治疗和管理。现在把全乡慢性病病人集中分开在4~5次来医院管治有以下优点:大大提高了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对需要辅助检查的,可以及时辅助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对三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可以请上级临床医生会诊;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系统管理,信息化管理。

4 讨论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血压;综合干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4_0275_02

为有效遏止高血压不断上升趋势,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致残和死亡,根据浙江省心脑 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部署,在绍兴市马山镇社区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 试点工作,现将两年来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绍兴市马山镇社区15岁及15岁以上常驻半年以上居民(除外出半年以上居 民)共24669人,作为综合干预随访对象。

1.2 方法:

1.2.1人群分类:将人群分成三类,一般人群:指血压<140/90mmHg,不伴有任何危险因 素者;高危人群:血压在正常高限(120~139/80~89mmHg)伴有下列危险因素一项及以上者 。①体重指数≥24Kg/m2;②0.5斤黄酒或1两白酒/日;③吸烟;④高血压家族史(直系 亲属);⑤习惯性高钠饮食(平均食盐≥10克/日);⑥高脂血症(血胆固醇≥200mg/dl,甘油 三酯≥150mg)、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mmol/L)。高血压人群:指血压≥140/9 0mmHg[2],包括原有高血压病史,近两周内仍在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

高血压人群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的情况分成:1 级 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具体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 005年修订版)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1.2.2 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管理措施: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前者每年测量血 压1次,后者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两类人群均以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 式,强调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为主要措施。

对高血压患者分3级管理:1级管理:三个月测量血压至少1次,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的干预措 施为主。若3~6个月无效再行药物治疗。2级管理:至少两个月测血压1次,并进行健康教育 和用药指导。3级管理:至少每月测量血压1次,加强规律性降压,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并 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

1.2.3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1]中测量血 压的要求进行。检测的仪器统一使用校正的台式血压计。根据试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对参 与社区综合干预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1.3 统计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百分率、平均血压、均 数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及随访频次:全镇列入应检对象27500人,接受检查24669人,受检率为73.57% ,查出高血压人群4662人,患病率为18.90%。2006年随访人数21136人,随访率为85.68% 。在21136人随访对象中,平均年健康教育听课10107人,共19622人次,人群健康教育覆盖 率92.83%。

2.2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前后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提高了47.6个百分 点,接受药物治疗率上升了42.13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率上升了48.1个百分点,见表1。

治疗中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经随访检查,舒张压 均值有所下降,收缩压值有上升的趋势。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疾病之一,是心脑肾重要脏器发生损害的重要原因 [3],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脑卒 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将显著增加。高血 压防治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走社区综合防治的道路,已形成了共识。高血压仅靠医院门诊治 疗远远不够,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社区 综合防治道路,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本资料结果显示:通过干预,高血压的知晓率由28.1%上升到75.7%,治疗率由28.1%上升 到70.23%,控制率由8.3%上升到56.4%,人群舒张压平均下降0.93mmHg,戒烟率达6.76 %,戒酒率达5.50%,且吸烟量和饮酒量都有所下降,运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预效 果显著。但本文结果也显示舒张压的控制效果明显,收缩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原因有待进一 步观察。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遗传易感性是通过环境影响作用的结果 [5],因此必须重视对“自创性危险因素”的警惕,避免或减少至最低限度,乃是社区 人群高血压综合干预的重点,务必始终坚持不渝。

总之,《规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逐步建立起以社 区为单位的个人健康档案,普及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促进社区专业队伍建设,必将极大地提 高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1.

[2]WHO_ISH hypertension guildelines committee 1999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1999,17:151-183.

[3]冯兴为,常洪颈.病人的高血压为什么难以控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17 2-173.

[4]吴锦晖,张新军,舒德芳,等.原发性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评价[J].华西医学,2003 ,18(2):203-204.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1篇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一种眼外伤中最常见的,由于眼球遭受到钝器等的挫伤,导致眼内容物出现严重的震荡,眼内的精密组织结构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的眼科疾病。虽然这种疾病对眼睛视功能的损伤是暂时性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对该病继发的青光眼、眼角膜血染等严重的并发症以及眼后段的损伤起到很好的防止作用,如果组织损伤严重、出血量较多、病程被拖延或者治疗措施不当的则可能发生上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损坏患者眼睛视力,导致永久性的失明。该病的临床治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直接对该病的预防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分的外伤性前房积血病例随机抽取70例进行分析,详细回顾其抢救过程中的关键措施等,以期对该病的临床处理积累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中的70例,共计75眼,其中左眼45例,右眼30例;性别上,男50例,女20例;年龄在2.5岁-65.5岁之间,平均年龄37.7岁;致病原因方面,弹弓、木棒、塑料玩具等误伤24例,拳击伤33例子,鞭炮伤2例,碰撞受伤11例;最长时间是伤后15日就诊;入院时伤势上,前房积血量最多的为充满整个前房,受伤最轻者前房积血量是2ram深度,积血占前房的三分之一以下的有36例,积血占前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有30例,出血量大于前房,积血充满整个前房的有4例;视力上全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严重情况患者只有光感,视力检查者50例子,0.1-0.2的38例,0.2-0.4的8例。积血吸收时间为三到七天,均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病患出现眼压升高现象,进行前房冲洗术护理后,眼压正常。

2 临床治疗

对于三级、二级的前房积血患者应该进行无菌的敷料加压包扎,避免光线刺激瞳孔的括约肌,使得眼球转动时,眼球压力加大而加重前房的出血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又要实行双眼包扎,避免患儿眼球的活动,不利于前房积血的吸收。同时抗炎止血。2天后局部热敷,口服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局部积血吸收。对于外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症的预防只要在继发性的青光眼与眼膜血染方面,主要措施准时测量眼压,防止眼压的升高,同时应该注意前房出血增多或者出现新鲜出血伤口的情况,对于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状况也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通过对本组70例(75眼)前房积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观察,一般情况下一到三天出血迅速被吸收,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得以恢复到伤前视力水平,其中,一级前房积血患者的视力恢复到1.0以上,二级的患者视力基本恢复到0.8以上,三级的前房积血患者大多数恢复到0.6以上,没有并发症发生,比较遗憾的是其中有8例患者因为经济问题(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积血没有被完全吸收就擅自离开医院。

3 预防并发症

对于外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症的预防只要在继发性的青光眼与眼膜血染方面,主要措施准时测量眼压,防止眼压的升高,同时应该注意前房出血增多或者出现新鲜出血伤口的情况,对于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状况也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术后,应对病人的饮食及用眼卫生进行教育宣传,防止病情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4 小结

眼科外伤性前房积血经过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但是治疗一定要及时,如果诊治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很容易发生并发症,延长了疗程,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因此,一方面,患者受伤后一定要及时入院检查,另一方面,眼科急诊的医护人员应该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诊治原则、产生原因、临床表现、相关救治仪器使用等非常熟悉,确保对入院的前房积血患者实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因为经济问题,积血没有被完全吸收就擅自离开医院。综合的基础护理干预,在加快前房积血的吸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社区预防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1]。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2]。现就本中心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中心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6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2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4],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疗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从儿童开始: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因起源于儿童期,故应从儿童时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和适量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做到心理平衡;(3)保持正常体重指数: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合理调整饮食、减少含钠盐的摄取,每日

2.2 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社区为主,发展全科医学模式,使社区医生等能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培养其防治高血压的责任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技能:(1)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以后每个月测血压至少1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这种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4)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贡瑾,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转运 措施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疗效差、转运困难,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死率可达15%-40%[1]。随着对该疾病病理生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转运的SAP患者48例,现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SAP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1.98岁。15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符合诊断标准[3]。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符合诊断标准[4]。长途转运18例,路程50-4300公里,平均248.75公里,转运时间为1小时11分钟至42小时,平均4小时30分钟。短途转运30例,路程3-20公里,平均8.85公里。转运时间为23分钟至1小时,平均40分钟。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在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转运措施及转运结果。

2 结果

2.1 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

48例患者中,长途转运的18例,均在县市级医院诊治了1-30天,平均9.67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省级医院治疗。短途转运的30例,24例因在二级医院诊治了7小时-5天,平均1.9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级医院治疗。6例在三乙医院诊治了1-3天,平均2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甲医院治疗。

2.2 120转运措施

48例患者根据病情及转运情况给予:(1)禁食禁饮及持续胃肠减压。(2)持续吸氧:保证血氧饱和度>95%。(3)镇痛:疼痛剧烈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治疗。(4)制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5)抑制胰腺外分泌: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6)抗感染:选用头孢类+奎诺酮类+甲哨唑类等能够通过血胰屏障的广谱抗菌药物。(7)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8)激素治疗:对中毒症状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常规应用激素。(9)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0)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及能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保持尿量在1500-2500 ml/天。合并ARDS者持续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此外,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腹部情况,心电监护、血糖检测等。

2.3 转运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SAP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 SAP的病因较多,主要以胆结石、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为主。SAP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述清楚。其病程分为三期:(1)急性反应期:2周,常有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及脑病等主要并发症。(2)全身感染期:2周-2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3)残余感染期:2-3月,主要为全身营养不良,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残腔,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3.2 SAP的诊断标准 (1)腹膜炎体征明显,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2)血性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淀粉酶明显升高;(3)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胀及明显胰周浸润表现;(4)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具有以上2项即可诊断为SAP。

3.3 SAP的治疗方法 (1)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足量的晶体及胶体溶液抗休克是改善微循环的基本措施。(2)抑制胰腺分泌: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等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是治疗SAP的关键。(3)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及抗生素的应用:持速有效的胃肠减压,应用导泻剂,避免肠胀气和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尽早使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4)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能自身激活,还能促进更多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连锁和放大的反应,即所谓的瀑布效应。故拮抗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受到关注。(5)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EEN)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6)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为胆道紧急减压、引流和去除梗阻,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此术还可预防SAP的发展。(7)腹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早期腹腔灌洗清除胰腺及胰周小碎块坏死组织、活化的酶及毒性渗液,有效终止SAP急性期内全身中毒反应。血液透析的疗效肯定,主要机制是促进各种炎性介质和毒素的清除。(8)诱导细胞凋亡:预先诱发细胞凋亡能防止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减少SAP的发生。(9)中药治疗:用通腑泻下、活血化瘀,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等方法。可通过胃管注入、灌肠、静脉滴注及外敷等途径给药。(10)SAP的手术治疗:当急性炎症过程平复并融合成所谓的机化性坏死的包裹状结构时,如存在难以缓解的腹痛、胃或十二指肠受外压而致顽固的恶心或呕吐,或全身中毒表现时,可经手术、内镜或放射方法清除坏死物[5]。

3.4 SAP的转运措施

由于各医院对SAP救治水平存在差异及对治疗方案认识的不同,在不同医院的救治成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病死率在15%-40%。因此,为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采取如下的救治措施。(1)争取在确诊后1-2天内进行转运。(2)最好将其转运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的ICU病房进行治疗。(3)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4)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水平,努力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Al Mofleh IA.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5):675-68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转运 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ansit strategy, reflects the "individual-orient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8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120 patients with pre-ship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120 of the transit measures. Results 48 cases of hospital patients were transported to safety from the lower levels the higher hospital on the way non-deteriorated cases and deaths. Conclusion Stres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main trans-shipment, 120 doct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the transfer out of the hospital and received the handover of the hospital in order to ensure continuity of pati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os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ultiple organ failure patients,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efforts to reduce the case fatality rat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Key wor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ansport; Measures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疗效差、转运困难,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死率可达15%-40%[1]。随着对该疾病病理生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转运的SAP患者48例,现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SAP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1.98岁。15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符合诊断标准[3]。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符合诊断标准[4]。长途转运18例,路程50-4300公里,平均248.75公里,转运时间为1小时11分钟至42小时,平均4小时30分钟。短途转运30例,路程3-20公里,平均8.85公里。转运时间为23分钟至1小时,平均40分钟。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在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转运措施及转运结果。

2 结果

2.1 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

48例患者中,长途转运的18例,均在县市级医院诊治了1-30天,平均9.67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省级医院治疗。短途转运的30例,24例因在二级医院诊治了7小时-5天,平均1.9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级医院治疗。6例在三乙医院诊治了1-3天,平均2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甲医院治疗。

2.2 120转运措施

48例患者根据病情及转运情况给予:(1)禁食禁饮及持续胃肠减压。(2)持续吸氧:保证血氧饱和度>95%。(3)镇痛:疼痛剧烈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治疗。(4)制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5)抑制胰腺外分泌: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6)抗感染:选用头孢类+奎诺酮类+甲哨唑类等能够通过血胰屏障的广谱抗菌药物。(7)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8)激素治疗:对中毒症状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常规应用激素。(9)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0)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及能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保持尿量在1500-2500 ml/天。合并ARDS者持续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此外,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腹部情况,心电监护、血糖检测等。

2.3 转运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SAP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 SAP的病因较多,主要以胆结石、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为主。SAP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述清楚。其病程分为三期:(1)急性反应期:2周,常有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及脑病等主要并发症。(2)全身感染期:2周-2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3)残余感染期:2-3月,主要为全身营养不良,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残腔,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3.2 SAP的诊断标准 (1)腹膜炎体征明显,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2)血性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淀粉酶明显升高;(3)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胀及明显胰周浸润表现;(4)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具有以上2项即可诊断为SAP。

3.3 SAP的治疗方法 (1)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足量的晶体及胶体溶液抗休克是改善微循环的基本措施。(2)抑制胰腺分泌: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等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是治疗SAP的关键。(3)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及抗生素的应用:持速有效的胃肠减压,应用导泻剂,避免肠胀气和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尽早使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4)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能自身激活,还能促进更多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连锁和放大的反应,即所谓的瀑布效应。故拮抗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受到关注。(5)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EEN)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6)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为胆道紧急

减压、引流和去除梗阻,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此术还可预防SAP的发展。(7)腹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早期腹腔灌洗清除胰腺及胰周小碎块坏死组织、活化的酶及毒性渗液,有效终止SAP急性期内全身中毒反应。血液透析的疗效肯定,主要机制是促进各种炎性介质和毒素的清除。(8)诱导细胞凋亡:预先诱发细胞凋亡能防止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减少SAP的发生。(9)中药治疗:用通腑泻下、活血化瘀,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等方法。可通过胃管注入、灌肠、静脉滴注及外敷等途径给药。(10)SAP的手术治疗:当急性炎症过程平复并融合成所谓的机化性坏死的包裹状结构时,如存在难以缓解的腹痛、胃或十二指肠受外压而致顽固的恶心或呕吐,或全身中毒表现时,可经手术、内镜或放射方法清除坏死物[5]。

3.4 SAP的转运措施

由于各医院对SAP救治水平存在差异及对治疗方案认识的不同,在不同医院的救治成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病死率在15%-40%。因此,为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采取如下的救治措施。(1)争取在确诊后1-2天内进行转运。(2)最好将其转运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的ICU病房进行治疗。(3)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4)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水平,努力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 Al Mofleh IA.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5):675-68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转运  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ansit strategy, reflects the "individual-orient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8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120 patients with pre-ship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120 of the transit measures. Results 48 cases of hospital patients were transported to safety from the lower levels the higher hospital on the way non-deteriorated cases and deaths. Conclusion Stres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main trans-shipment, 120 doct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the transfer out of the hospital and received the handover of the hospital in order to ensure continuity of pati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os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ultiple organ failure patients,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efforts to reduce the case fatality rat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Key wor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ansport; Measures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疗效差、转运困难,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死率可达15%-40%[1]。随着对该疾病病理生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转运的SAP患者48例,现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SAP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1.98岁。15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符合诊断标准[3]。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符合诊断标准[4]。长途转运18例,路程50-4300公里,平均248.75公里,转运时间为1小时11分钟至42小时,平均4小时30分钟。短途转运30例,路程3-20公里,平均8.85公里。转运时间为23分钟至1小时,平均40分钟。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在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转运措施及转运结果。

    2  结果

    2.1 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

    48例患者中,长途转运的18例,均在县市级医院诊治了1-30天,平均9.67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省级医院治疗。短途转运的30例,24例因在二级医院诊治了7小时-5天,平均1.9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级医院治疗。6例在三乙医院诊治了1-3天,平均2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甲医院治疗。

    2.2 120转运措施

    48例患者根据病情及转运情况给予:(1)禁食禁饮及持续胃肠减压。(2)持续吸氧:保证血氧饱和度>95%。(3)镇痛:疼痛剧烈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治疗。(4)制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5)抑制胰腺外分泌: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6)抗感染:选用头孢类+奎诺酮类+甲哨唑类等能够通过血胰屏障的广谱抗菌药物。(7)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8)激素治疗:对中毒症状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常规应用激素。(9)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0)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及能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保持尿量在1500-2500 ml/天。合并ARDS者持续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此外,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腹部情况,心电监护、血糖检测等。

    2.3 转运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SAP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  SAP的病因较多,主要以胆结石、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为主。SAP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述清楚。其病程分为三期:(1)急性反应期:2周,常有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及脑病等主要并发症。(2)全身感染期:2周-2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3)残余感染期:2-3月,主要为全身营养不良,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残腔,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3.2 SAP的诊断标准  (1)腹膜炎体征明显,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2)血性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淀粉酶明显升高;(3)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胀及明显胰周浸润表现;(4)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具有以上2项即可诊断为SAP。

    3.3 SAP的治疗方法  (1)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足量的晶体及胶体溶液抗休克是改善微循环的基本措施。(2)抑制胰腺分泌: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等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是治疗SAP的关键。(3)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及抗生素的应用:持速有效的胃肠减压,应用导泻剂,避免肠胀气和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尽早使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4)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能自身激活,还能促进更多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连锁和放大的反应,即所谓的瀑布效应。故拮抗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受到关注。(5)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EEN)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6)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为胆道紧急减压、引流和去除梗阻,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此术还可预防SAP的发展。(7)腹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早期腹腔灌洗清除胰腺及胰周小碎块坏死组织、活化的酶及毒性渗液,有效终止SAP急性期内全身中毒反应。血液透析的疗效肯定,主要机制是促进各种炎性介质和毒素的清除。(8)诱导细胞凋亡:预先诱发细胞凋亡能防止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减少SAP的发生。(9)中药治疗:用通腑泻下、活血化瘀,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等方法。可通过胃管注入、灌肠、静脉滴注及外敷等途径给药。(10)SAP的手术治疗:当急性炎症过程平复并融合成所谓的机化性坏死的包裹状结构时,如存在难以缓解的腹痛、胃或十二指肠受外压而致顽固的恶心或呕吐,或全身中毒表现时,可经手术、内镜或放射方法清除坏死物[5]。

    3.4 SAP的转运措施

    由于各医院对SAP救治水平存在差异及对治疗方案认识的不同,在不同医院的救治成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病死率在15%-40%。因此,为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采取如下的救治措施。(1)争取在确诊后1-2天内进行转运。(2)最好将其转运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的ICU病房进行治疗。(3)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4)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水平,努力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 Al Mofleh IA.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5):675-68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