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

高血压治疗策略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篇

老年高血压治疗应个体化、多元化、优化、简化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多元化、优化、简化和安全性。为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更应提倡家庭自测血压,对特殊个体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动态血压监测。

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 所谓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干预各种危险因素,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宜缓和,一般在2~3个月内使血压达标。目标血压值为<140/90 mm Hg或150/90 mm Hg,对某些患者可以更低些。欧美的卒中指南推荐:对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患者应降压并长期监测血压,血压平均降低10/5 mm Hg即明显获益,但如怀疑患者属血液动力学性卒中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就不应降压过低。

联合用药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 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存在“J”形曲线,尤其是舒张压。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不应<60 mm Hg。联合治疗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2级以上高血压或超过目标值20/10 mm Hg者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ACEI和钙拮抗剂(CCB)、ARB和CCB的组合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首选方案,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也要区别对待。临床上决定起始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更取决于患者对血压的快速下降的个体耐受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始单药治疗可能更安全。

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65岁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6~64岁人群的2倍。药物代谢动力学、效应动力学的改变都与年龄有关,肝、肾功能通常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同时频繁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对高龄、瘦弱老人,应遵循“小量开始,逐渐加量”的治疗原则,并加强监测,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应每1~2周随访1次。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常用的5类抗高血压药有利尿剂、CCB、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适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应该能缓和、平稳、24小时有效降压,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便,依从性高。低剂量利尿剂和长效CCB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

利尿剂老年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高,容量负荷增加,更适宜用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糖、尿酸、血钾等代谢的不良影响与品种、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基线状态密切相关。长期使用吲达帕胺普通片(2.5 mg/日)可导致血肌酐、尿酸显著升高,血钾显著降低。临床使用吲达帕胺(2.5 mg/日)和氢氯噻嗪(>25 mg/日)应加强监测,低剂量、或与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合用可减少低钾血症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噻嗪类利尿剂多用低剂量与ACEI或ARB合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分・1.73 m2)则选襻利尿剂。

CCB二氢吡啶类CCB的长效制剂更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其减少卒中的作用优于其他抗高血压药。CCB可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于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少数长效CCB制剂服药初期会出现头痛、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24小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晨峰血压。CCB的常见相关不良反应是水肿,多见于踝部,与ACEI或ARB合用可预防。

ACEI ACEI是治疗合并心衰、糖尿病、冠心病、微蛋白尿高血压的首选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咳嗽。在应用ACEI尤其用卡托普利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象、血清钾和肾功能。

ARB作用缓和,不良反应比ACEI少,尤其是咳嗽少见,比较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主要用于不适应ACEI者和合并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尽管许多临床试验强调某个ARB的优势,但其抗高血压作用差别不大,氯沙坦是惟一能轻度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抗高血压药。

β受体阻滞剂不推荐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仅在合并心衰、快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特殊情况下使用。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作用可持续24小时,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的半衰期仅8小时,2次/日口服不能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的目的。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用药。但对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却有“一箭双雕”的疗效。剂量宜小,且需防范性低血压。

由于ARB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不如ACEI,因此如果ACEI能够耐受,则其仍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首选。当前没有一种降压药可以推荐用于预防糖尿病。

老年高血压几种特殊情况的药物选择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ISH占老年高血压的60%~80%。CCB和低剂量利尿剂治疗ISH有一定优势。有研究证明,硝酸酯类药降收缩压的幅度明显大于舒张压的降幅,但头痛的不良反应多见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其远期疗效不可靠。卡维地洛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对舒张压影响小,剂量10~25 mg,2次/日服用,多数患者均可耐受。

顽固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有20%~30%为顽固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更多见。首先要寻找顽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对策:①高龄、血压基线水平高、肥胖、高盐饮食、慢性肾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会增加顽固性高血压的风险;②继发于慢性肾病、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③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有83%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可大大提高高血压的达标率;④药物依从性不良和治疗方案不当;⑤药物,尤其是非甾类抗炎药的影响。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2篇

高血压治疗的“时间策略”

人体血压具有典型的昼夜节律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夜晚低,白天高”,即夜间血压水平较低,处于“波谷”,清晨醒来后人体血压开始逐步增高,于上午10~12时左右达到“波峰”,此后血压有所降低,但白天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傍晚血压开始逐渐下降,凌晨3~5时达到最低点,呈现为“勺型”(见图1),其变化幅度大于10%。医学研究显示,年轻人早晨收缩压可升高约20~25mmHg(毫米汞柱);而存在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收缩压变化更明显,从清晨睡眠至醒后数小时内血压变化可达50mmHg以上。

注重“时间治疗”, 提高降压效果

近年来,有学者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时间节律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凌晨的血压下降现象消失,甚至高于白天的血压,表现为“非勺型”(血压下降比值<10%,但≥0%)或“反勺型”(血压下降比值<0%)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3篇

2010年1月11日,由苏定冯教授主持的“血压波动性与高血压器官损伤”研究,荣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们走近这位海内外知名的学者,请他一一解读这项科研成果,以及为百姓健康带来的建设性意见。

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因此被称为慢性病中的“第一大疾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危害因素,它已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大多数人都知道,血压水平越高对人体脏器损害越严重,但是您关注“血压波动性”了吗?血压不稳定对健康有何危害?我们怎样去应对?

血压波动: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元凶

苏教授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血压波动性”的概念,1982年他就开始了血压波动性的研究。到80年代末有人在临床观察到,在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高者器官损伤可能会更重一些。这项临床观察结果激发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的课题组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作了大量研究,首先是确认了血压波动性高确实与高血压的器官损伤有关;进而明确了高血压波动性可以作为原因引起或加重器官损伤。此外,还对血压波动性高导致器官损伤的重要性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研制了针对性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提出新的治疗策略等等。

血压波动性的研究难度较大。了解血压水平,通常是测量一次血压。但是,研究血压波动性,需要把24小时中每一次心跳产生的血压数据都记录下来。一个人每分钟心跳约70次,一天24小时就有超过10万个收缩压的数据。而大鼠每天心跳超过50万次。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病理解剖分析等方法,长时间连续观察,一次次总结、推理、论证……

二十多年的研究最终证实,血压波动性高造成血管内膜受损伤,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启动炎症反应,加强了细胞凋亡。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伤早期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而血压波动性高器官损伤的早期表现是主动脉肥厚;血压波动性高对心、脑、肾和大血管等敏感脏器损害更大;即使血压不高的人只要血压波动性大,也可以造成脏器损伤;血压波动性与血压水平比起来在某种情况下更重要,至少同样重要。一系列的创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国际高血压权威专家的肯定。

正常血压波动应是多少

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专家研究主张,24小时收缩压波动性应小于10毫米汞柱。

测定血压波动性有两种方法:一是动脉插管直接测量法;二是用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的仪器测量(套在手指上)。仪器测量法目前国内主要用于基础研究,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则为时尚早。

目前可以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每20分钟或30分钟测压一次)计算出来的数据作为参考。

温馨提醒

一旦确诊高血压,如果血压水平较高,主张马上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尽快把血压降到理想目标,再用相应的复方制剂维持。

如果血压水平不太高,可以选用一些复方制剂,待血压降到理想目标,再减量维持。

如何降低血压波动性

苏教授接着谈到,研究证实血压波动性高对脏器损伤有影响,如果降低血压的波动性能不能减轻脏器的损伤?大量的药理学研究证实,既降血压又降血压波动性的药物,具有脏器保护作用;如果仅降血压不降血压波动性的药物,没有脏器保护作用。这个研究结论,将对抗高血压治疗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有益于高血压治疗的情况下,苏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避免使用短效降压药

短效降压药一般一天服用3次,服药后3~4个小时血压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再次服药后血压又下降,这样反反复复,会造成药源性的血压波动。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一天服用1次,药效足以覆盖24小时,将对脏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长效降压药必须注意――用量要足。

第二,提倡使用有双重作用的药物,既降血压又降血压波动性

目前,国内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百余种,有的药降压作用强、降血压波动性弱,而有的药具有降压、降血压波动性双重效果。例如,酮色林,其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效果非常好。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为探求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治疗策略,本院对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量为30~60 ml,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发病史?剔除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开颅组及微创组,每组60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2.3±6.5)岁?22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8例在丘脑,20例在脑叶?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6±6.2)岁?21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7例在丘脑,22例在脑叶?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4±6.2)岁?20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9例在丘脑,21例在脑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开颅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去骨瓣减压?小骨窗血肿清除等措施?微创组患者采用CT对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进行定位,根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规范化治疗,用电钻将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钻进颅骨,拔掉钻头后将圆钝头针芯推进血肿腔,将针芯拔出后,出流出暗红色血液则将帽盖拧上,连接侧管,用注射器将血肿液态部分抽净;然后拧紧帽盖,将针型粉碎器插入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引流管关闭,4 h后再开放引流;手术完成后每天进行液化冲洗及引流,2~7 d后采用CT对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复查,确认血肿清除干净后可拔掉穿刺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中的规定,将患者病残程度分为0~7级?0级为基本痊愈,1~3级为显著改善,4级为改善,5级为没有改善,6级为恶化,7及为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死亡?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1级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级为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3级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小量脑出血患者,该治疗方式无法提高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认为,开颅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从而降低颅内高压,骨瓣和骨窗开颅可在极大程度上清除血肿,但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患者耐受度较低[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清除血肿被广泛运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不开颅,有效避免了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②注射器用于抽吸手感较强,有利于抽吸负压强度及素质的控制,术中再出血的发生几率较低;③微创清除血肿的首次清除量可达一半以上,之后采用尿激酶对血凝块进行快速溶解,促进脑内血液引流,治疗优良率较高,且无副作用发生;④粉碎针将血肿液化剂扩散至血肿各部位,有利于血肿的清除及安全粉碎血肿;⑤在脑血肿发生高峰之前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颅内压的降低,从而减轻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阻断脑组织进一步损害,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本组研究中,微创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组及开颅组(P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见效快?患者耐受度较高,老年体弱患者的耐受度较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传江,张义,崔佳嵩,等.幕上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探讨及疗效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 124-125.

[2] 王金刚,王连仲,闻华,等. 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66-67.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5篇

1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1.1 遗传 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

1.2 妊娠 妊娠期间有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妊娠合并高血压都是导致孕妇和胎儿、新生儿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压的妇女更易发生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器官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血栓,胎儿容易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或胎死宫内等。

1.3 饮食习惯 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饮酒、吸烟者发生高血压的机会相对增多。在心血管病死因中有3/4归因于吸烟、高血压和胆固醇[1],提示人们应重视膳食平衡。

1.4 体力活动 少体力活动、身体超重、肥胖等容易出现高血压。

1.5 心态 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风险大、心理压力大、精神情绪长时间紧张等可使心律加快,血压升高。

2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妊娠高血压可导致孕妇和胎儿、新生儿死亡。

3 高血压的一般药物治疗

笔者为基层医院,选用药品以有效、实用、经济、安全的原则。目前降压药物可分为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等5类,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长期维持用药[2]。

3.1 钙离子拮抗剂 又称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选择性地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的药物,临床常用的为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

3.2 β受体阻滞剂 主要是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和对心肌膜稳定作用,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常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3.3 利尿剂 可以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用于I~Ⅱ级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唪,呋噻米,氨苯喋啶,螺内酯等。

3.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可阻断肾脏β-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使血管紧张素的产生减少血管张力下降以及减少醛固酮分泌,使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

3.5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本类药物可用于Ⅰ级、Ⅱ级高血压,分别有氯沙坦钾、缬沙坦、厄尔沙坦、坎地沙坦环已酯等。国际和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曾将氯沙坦、缬沙坦、厄尔沙坦推荐为一级降压药。

4 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降血脂;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可增加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用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血压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抗血小板:对于有心脏事件既往史或心血管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率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可选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血糖控制:高于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或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与心血管危险增高具有相关性,理想的空腹血糖≤6.1 mm01/L或HBAIC≤6.5%。心理治疗:血压波动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较大,焦虑和愤怒人格的人容易发高血压,保持健康心态,改善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5 高血压的预防

改善食物结构:少吃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适当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增加适当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生危险。

有氧锻炼:持久有氧锻炼通过减少血管阻力,稳定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对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可有较好的影响。

注意生活习惯:适量或不饮酒。不吸烟。

保持健康心态:加强学习,接受健康教育,参加社会活动。

建立健康挡案:成年人每年作一次心血管疾病检查,60岁以上者,每半年作一次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规范治疗。

6 选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结合病情、根据病理生理状况及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加以决定,即个体化原则,降低不良反应,保护器官;有心肌梗死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有糖尿病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离子拮抗剂[4];有心力衰竭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拮抗剂;合并心绞痛者选择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剂;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可选用利尿药或钙拮抗剂;根据降压情况,确定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降压药。

7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

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 mm Hg/80 mm 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 mm Hg以下。据报道[5]超过6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至少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血压控制。如利尿剂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6]。

高血压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领域。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成上升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和新降压药物的开发研究,人们对高血压的传统认识有所改变。今天,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医疗保险作护盾,有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进防治策略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能够降低或控制高血压发生率,能够显著提升高血压治疗达标率,进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郭航远,杨芳芳.心脑保护-戒烟为先戒烟、控烟能给心脑血管获益.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5):337-338.

[2] 徐成斌.高血压病治疗的最新策略-高举明灯,控制总危险.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5):657.

[3] 徐成斌.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危险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5):536.

[4] 孙宁玲.抗高血压药物的器官保护研究进展.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33(2):72.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个体化;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脑出血[1-2].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发展迅速,发病后短期内能形成血肿,若血肿形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脑组织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4].本文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2G3-2015G3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其中应用小骨窗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患者有42例,命名为小骨窗组,其中男28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39~85岁,平均年龄(54.2±6.8)岁,出血量为30~87mL,平均出血量为(51.1±4.3)mL;应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有38例,命名为大骨瓣组,其中男25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36~84岁,平均年龄(53.5±6.4)岁,出血量为28~83mL,平均出血量为(51.4±4.3)mL;应用钻孔法进行血肿抽吸引流手术患者有40例,命名为钻孔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35~82岁,平均年龄(53.9±6.7)岁,出血量为27~84mL,平均出血量为(51.3±4.7)mL.三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等方面比较,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的病情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应用CT对头颅检查,结果表明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均具有高血压病史,且高血压病程>5年;术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不得<6分;所有患者均是第一次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均不是脑外伤、脑部动脉瘤等导致的脑出血;均无严重的肝、肾、心脏等重要功能障碍.

1.3方法

小骨窗组:在术前应用CT对患者头部进行有效定位,在头皮上直接切口,切口区域选择时避免重要功能区域,如Wemicke区,手术切口约5cm宽,在头皮切口的正下方打开一个颅骨窗,直径约为2.5cm,而后切开硬脑膜,最后进行血肿穿刺,穿刺过程避开脑功能重要区域和血管,沿着穿刺方向将脑实质有效分离到达血肿腔.在显微镜下进行血肿清除,清除完毕后,根据病情合理安置引流管,将硬脑膜进行缝合.大骨瓣组:应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再借助脑部CT确定血肿位置,并进行标记,而后切开一个马蹄形切口,切口的长度约为10~15下来cm,从颞上回进入,开颅将骨瓣取出,对脑部组织进行减压,呈放射状切开硬脑膜,应用脑穿针到达血肿处后将血肿清除,清除过程从血管密度较低且非重要功能区域进入,避免伤害到皮层血管,缓慢将血肿抽出,同时将出血的分支血管夹闭达到止血的效果,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在血肿腔内安置引流管.

钻孔组:钻孔血肿引流,在CT检测条件下确认出血点和血肿位置,确定穿刺点,穿刺针的长度为1cm,型号是YL-1,穿刺点选择在血肿中心位置,同时绕开较大血管处和重要脑功能区域,颅骨、硬脑膜应用电钻钻透,将钻头拔出后,在血肿中心位置固定穿刺针,应用侧管尽量将血肿抽吸干净,随后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3~4h,血肿清除率>90%即可将穿刺针拔出.术后应用3万尿激酶+5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通过保留管注入血肿腔内,放置约2h后吸出,每天应用2次.术后定期应用CT复查头颅.三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应用药物进行降颅内压、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吸氧、预防感染等治疗.

1.4疗效评价术后2W应用

GOS评分量表进行比较.优:GOS评分为5分,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没有神经功能障碍;良:GOS评分为4分,患者在术后能自理,可存在轻度神经障碍,轻度残疾;中:GOS评分为3分,患者术后需要人照顾,有神经障碍,重度残疾;差:GOS评分为2分,患者呈植物人生存状态.

1.5统计分析应用

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来表示,各组之间用t检验来比较,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小骨窗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大骨瓣组和钻孔组,大骨瓣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小骨窗组和钻孔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出血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2周应用GOS进行评分比较

大骨瓣组、钻孔组术后2周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多半出血时间较短,但病情发展速度特别快,在半小时内即可形成血肿,该类疾病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比例均非常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给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5-6].高血压脑出血若发病后6h内没有采取有效治疗消除血肿,可能导致出血部位的脑组织出现坏死现象[7].因此,高血压脑出血后短期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能明显降低血肿给脑组织带来的损害程度[8].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法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能快速清除颅脑内血液肿块,有效降低颅脑内压力,极大程度降低给神经元带来的损害,改善血液循环.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脑出血量、患者的GCS评分以及颅脑CT检测结果,而后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骨窗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大骨瓣组和钻孔组,大骨瓣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小骨窗组和钻孔组;三组患者在术后出血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大骨瓣组、钻孔组术后2周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综上所述,三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临床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冰,王坤,赵鹏,等.个体化手术策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22(5):371G373.

[2]林海峰,白冬松,佟强,等.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入路选择[J].中外神经外科杂志,2014,30(5):497G499.

[3]廖洪民,黄建军,匡涛,等.个体化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5,12(17):2937G2938.

[4]解岗.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45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73G1374.

[5]张勇,徐义昌,许兴,等.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的个体化策略及疗效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12(4):353G355.

[6]赵家鹏,杨卫泷,王玉峰.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12G14.

[7]邵鸿飞,杨维明,曹英肖,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5):41G43.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7篇

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美国儿童高血压标准根据1999―2000年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测试调查(NHANES)的新资料制定,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数儿童≥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95百分位数者定为高血压(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收缩压或舒张压≥第90百分位数且

血压测量的方法:建议使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测量血压,对难以听诊的小婴儿或新生儿或需频繁测量血压的重症监护患儿,可用监护仪等自动测量工具测量。袖带听诊法:袖带宽度应为儿童右上臂长的2/3,气囊能包裹上臂围的80%~100%,根据第六版《诊断学》上Korotkoff法测量。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应从生活习惯着手,有需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上述治疗外应更着重病因治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及评价治疗效果。高血压应用药物治疗的指征:有症状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经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持续者。

用药原则:开始治疗时先用一种药物,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血压控制满意;如剂量已达最大用量疗效仍不满意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则考虑增加或更换另一类药物;高血压二期者起始治疗药物可能需1种以上,注意药物之间作用的互补性。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监测血压同样重要,还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坚持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成人,高血压不及时治疗所导致的后果已广为人知,但儿童长期患高血压而不治疗的后果却鲜为人知。引用美国2004年对儿童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建议中的治疗原则作为参考(见表)。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8篇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mmHg,DBP<90mmHg。

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特点[3]:ISH多见;老年患者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多且较严重;在老年人群中,也常见“白大衣”效应和假性高血压。

目前,经NC-7、ESH、ESC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α受体阻滞剂。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发生损害的靶器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也不同,所以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时,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控制血压及减慢(或阻止)并发症的发展。本文就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的用药做一简单探讨。

老年ISH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降低血压,可以降低老年ISH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尤其是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于老年ISH患者,长效该拮抗剂尼群地平是首选药物,临床研究表明,钙拮抗剂可降低老年ISH患者发生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临床上,当一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不好时,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或ACEI,在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4]。对于高龄老人的ISH药物治疗方面虽存在争议,但应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当慢性压力持续存在或容量负荷增加时,心脏代偿性反应的结果就是出现左室肥厚。目前临床上,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LVH患者首选的降压药是ACEI或AgⅡ受体拮抗剂。LIFE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在减少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氯沙坦比阿替洛尔的作用更好[5]。

心力衰竭

患者持续血压升高,致使左心室肥厚,最终会出现左心室衰竭。合并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大一些,患者常以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症状不明显、且已经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对于心功能症状较明显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首选用药。利尿剂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应使用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或纠正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同时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神经激素异常表现亦有作用,还可以预防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心肌梗死的在发生及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猝死[6]。

脑血管病变

高血压是致使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对于伴有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患者的血压≤180/105mmHg时,应慎用降压药物,避免因过度降压,导致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对于并发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溶栓的第一个24小时内应严密监测血压,只有当患者的血压>180/105mmHg时,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降压药物;并发出血性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患者血压明显升高时,应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若患者的血压仍然持续在200/120mmHg时,也应使用降压药物。经临床实践验证,对于发生脑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待病情稳定或好转之前,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是最佳水平;对于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均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收益。在药物选择上,以ACEI和利尿剂为最佳。

肾脏病变

NC-7、ESH、ESC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具有保护肾脏作用的是ACEI、ARB与CCB。在药物选择上,可优先考虑ACEI和ARB。AIPRI和PRIME试验结果均显示,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在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衰的进程方面,贝那普利和伊贝沙坦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长期应用。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130/85mmHg;若患者的蛋白尿水平>1g/日,患者的降压目标应控制在125/75mmHg。对于晚期肾病患者,应联合应用利尿剂;对于伴有肾功能受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

糖尿病

对于并发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是治疗的重点。HOT研究结果显示,将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到正常值的下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7]。INSIGHT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单一种类用药很难将血压降至标准水平,若要达到目标血压,均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合用药。在药物种类的选择上,ACEI、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RB及小剂量双氢克尿噻均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证实,小剂量双氢克尿噻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死率,还可降低总的心脑管事件。UKPDS研究结果显示,伴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降压效果较好。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长效钙拮抗剂,ALLHAT试验的中期结果和HOT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后,应用ACEI、ARB、α-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患者的10年生存率由30%增加至80%。降血压降至标准水平,可以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朱鼎良.我国高血压基因研究十年回顾和几点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7):585.

2 刘力松,华琦.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3,5(3):165.

3 刘晓春,魏冬云.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42-43.

4 吴佩芬.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药学,2007,33(12):34.

5 严晓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临床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6):11-13.

6 孙宁玲.正确理解英国NICE指南定位B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4-6.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9篇

妊高征的治疗原则是解痉,必要时降压、镇静、合理扩容或利尿,适时终止妊娠,防止子痫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妊高征最普通、最基础的治疗方法

休息,提倡左侧卧位休息。

饮食宜选富含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不必限盐。

吸氧,2~3次/日,30~60分钟/次。

监测血压和腱反射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

解痉对尿蛋白阳性和(或)眼底血管痉挛等子痫前期患者,应选用硫酸镁治疗。一般硫酸镁的总量是20~30 g/日。用法如下:25%硫酸镁16~24 ml+5%葡萄糖20 ml,静推;25%硫酸镁20~30 ml+5%葡萄糖500 ml,静滴,1~2 g/小时,通常1.5 g/小时。

注意:为了警惕镁中毒,开每瓶液体之前一定要检查患者;如夜间不持续滴入,可夜间用常规硫酸镁肌注(25%硫酸镁20 ml+2%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分两侧臀部深部肌肉注射)以维持负荷量,第2天继续使用硫酸镁时,不必再静脉推注硫酸镁。

24小时的总量≤30 g,5 g负荷量。如夜间不持续滴入,则硫酸镁5 g深部肌注,以维持负荷量。

分娩后24小时要持续静滴硫酸镁。

患有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患者伴发妊高征时,必须慎用硫酸镁,尤其是注意滴速和补液量,或者改硫酸镁静脉泵入,速度同前。

一般硫酸镁治疗有效可表现为尿量增加、水肿减轻或消退,肾功能改善、尿蛋白减少或消失,自觉症状好转。

因硫酸镁的治疗浓度(1.75~3 mmol/L)接近中毒浓度(3.5~5 mmol/L),故治疗中应避免镁中毒。镁中毒时表现为腱反射消失、嗜睡、ECG改变(镁离子可致房室传导受阻)、呼吸抑制、昏迷、心跳停止。故硫酸镁解痉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以下几项,并且不宜开长期医嘱。①膝反射必须存在。②呼吸>16次/分(应用硫酸镁的同时尽量少用呼吸抑制药物)。③尿量>25 ml/小时或600 ml/日;尿少肾功能不全时减量或停用;重症患者必须精确记录出入液体量;经常巡视病人,重视病人的主诉。④必要时监测血清镁离子浓度。⑤必须注意体重与剂量的关系,对体重较轻者不可在较短时间内大剂量使用硫酸镁,必须进行血清镁的监测才安全。⑥镁中毒的解救:停用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推,或是每3分钟葡萄糖酸钙1 g静脉给药。

镇静地西泮50 mg/次,2~3次/日口服;苯巴比妥0.03 g/次,3次/日口服。

降压血压增高对维持子宫胎盘循环有一定意义,但是血压过高会使脑卒中危险性增加,故当血压≥160/110 mm Hg时,为防止脑卒中须用降压药,值得注意的是,妊高征降压不能过快,舒张压不应

拉贝洛尔50~150 mg/次,3次/日口服,30~60分钟起效;硝苯地平(短效钙离子拮抗剂)10~20 mg舌下含服,3~5分钟起作用,一般3~4次/日(不推荐),或是拜心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30 mg口服,1~2次/日;普奈洛尔(心得安)5~10 mg/次,2次/日或3次/日口服,30~60分钟起效。

经典药物为肼屈嗪/肼苯达嗪(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剂)10~20 mg+5%葡萄糖20 ml缓慢静脉推注,2~3次/日,或40 mg+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滴。

扩容治疗有明显血液浓缩、心率

扩容治疗后有下列指征时,应进行脱水治疗:脑水肿(出现头痛、呕吐);视网膜水肿;扩容治疗后,尿量

扩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低血浆蛋白者可选择白蛋白10 g/日静脉输液,根据血浆白蛋白的程度决定补充的总量(1 g蛋白吸收水12 ml);高凝状态严重者可选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滴,1次/日,5~7天(1 g右旋糖酐吸水15 ml);合并贫血者可选用全血扩容;新鲜冰冻血浆能补充血浆蛋白、血小板和某些血浆因子,如ATⅢ。难治性HELLP综合征产后72小时未好转者,扩容时应注意单位时间内的输液量、输液过程中的心率、呼吸、尿量变化。

利尿适用于全身水肿、心力衰竭、肺水肿、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者。呋塞米用于心衰肺水肿者,20~50 mg静脉注射,必要时60分钟重复1次;甘露醇适用于脑水肿、肾前性衰竭,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滴,15~20分钟内滴完,必要时6小时重复1次。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抗凝治疗适用于DIC倾向较明显,尚未终止妊娠者(尚无明确创面者)。肝素25~50 mg加5%葡萄糖500 ml静滴,维持6~8小时,1次/日,共3天,注意动态观察凝血时间,控制试管法凝血时间15~30分钟,怀疑脑出血、血压很高或不稳定者不用肝素。

促胎肺成熟治疗如果妊高征病情严重,估计难以将妊娠维持至足月,或是估计近期即将终止妊娠,均可使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

适时终止妊娠

妊高征胎儿的肺成熟常比正常孕妇的胎儿早,孕34周的胎儿成熟率已有所提高,可能与应激性刺激胎儿肾上腺分泌皮质激素有关。故应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并且终止妊娠也是妊高征最为根本的治疗措施。

终止妊娠的指征①病情严重,无论孕周大小,为保证母亲安全,应及时终止妊娠。如:患者在慢性肾炎或慢性高血压基础上,附加重度妊高征,经治疗后好转,肾功能继续恶化,眼底出血,合并HELLP综合征和DIC等。②先兆子痫,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者,先兆子痫,胎龄>36周者;③先兆子痫,胎龄虽

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有引产和剖宫产

引产适用于宫颈成熟、无阴道分娩禁忌者,产程中保持安静,密切注意血压变化,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程出血,产后继续应用解痉剂至产后24小时,预防产后子痫。

妊高征经阴道分娩时,应该注意以下事宜:①一旦临产,硫酸镁仍应给足量;②严密观察血压,必须保持良好的宫缩,应争取在12小时内完成;③缩短第二产程,助产前应给予度冷丁100 mg,肌肉注射硫酸镁5 g,动作宜快、细致,预防子痫的发生;④第三产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形成。

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征或宫颈不成熟、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胎儿明显宫内缺氧而不能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者;视网膜出血或血肿严重,有剥离可能者;持续多量蛋白尿治疗无效者;肾功能不全合并宫内生长迟缓(IUGR)和羊水过少者;引产失败者;合并其他产科情况需要剖宫产者。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0篇

认识青少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定义、诊断标准与成人不同 因为青少年在各生理年龄发育阶段血压值各不相同,故还没有一个固定值作为诊断标准,而采用百分位法,即非同日测量血压≥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年龄和身高青少年血压的第95百分位数来确定。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血压标准,正常最高限如下:<6岁者<14.7/10.0 kPa(110/75 mm Hg);6~9岁者<16.0/10.7 kPa(120/80 mm Hg);10~13岁者<16.7/11.8 kPa(125/85 mm Hg);10~13岁者<17.3/12.0 kPa(130/90 mm Hg)。同时,青少年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到测量血压时间、环境温度、血压计袖带长度和宽度、体力活动、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故需多次测量,不能单凭一二次测量就草率诊断青少年高血压病。

因此,在社区医院最好要具备不同型号的青少年血压测量袖套,初步测量血压怀疑青少年患有高血压时,最好建议患者到相关专业医院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他进一步检查确诊,以免误诊、漏诊或过度诊断。

青少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是症状大多不典型或没有确切症状 低龄的儿童可以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过于兴奋、易怒或夜间尖声哭叫等,有的患者发育停滞;年龄较大者其非特异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等往往与所谓感冒、神经衰弱、心理性格问题、自主神经或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各个系统疾病相互混淆,容易被误诊、漏诊;而血压明显增高的青少年高血压病患者可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易激动、乏力和嗜睡、虚脱或晕厥等等神经系统或全身症状,甚至可发展为惊厥、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病程长的患者与成人一样可以出现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或者青少年时期患高血压,症状不明显而成年后出现靶器官损害时才诊断高血压病,因此,有的成年高血压病可能就是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延续,或一度血压稳定后到了成年期又升高。所以,社区医师要对青少年高血压病的表现不典型性有一定的警惕性,以免漏误。

白大衣高血压(WCH)不容忽视 通俗地讲,这种现象是病人一到医院测量血压就升高,离开医院回到家中血压就正常的现象。青少年中的WCH大样本研究在国际上还很少见,国内笔者曾经研究对诊所血压诊断的成年高血压患者216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38例为WCH(18%),但我国尚无专门青少年WCH研究报道。

Hollrw等研究354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14.6岁),其中偶测血压(CBP)升高但动态血压正常的WCH占68%(240/354),提示青少年糖尿病中的WCH也比较多见,说明对CBP升高的青少年常规使用动态血压监测鉴别WCH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在CBP临界或轻度升高的青少年中WCH发生率更高、更需要鉴别,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可见,社区医院在没有动态血压监测设备的医疗环境下,要鉴别WCH很困难,但是不鉴别又容易造成错误的或者过度治疗,因此,建议社区医生采取两个办法应对,一是让病人到上级医院诊断,二是让病人观察家庭血压,如果诊所血压升高而家庭血压正常,就可以诊断为WCH病,采取非药物疗法干预为主。

青少年高血压病分型 青少年高血压仍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2种。有明确病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在青少年中较成人更常见,积极寻找并消除病因后,有望根治高血压,故尤其需要重视。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对于发现高血压的继发性病因很重要,青春期高血压以原发性占优势、年龄小而血压升高明显者继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需全面鉴别。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包括肾脏、血管、内分泌、药物等多种原因,其中以肾脏因素最多见(占80%左右),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肾上腺增生及肿瘤等。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发现,需要加强体检 目前,中老年人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健康者也具有定期体检的自觉性。但是,生活中青少年仅仅只有部分人员在升学、当兵的时候会例行参加体检,从而发现问题。如果提前一些年定期体检、早期治疗,既能够增进健康,又可以避免升学受限。所以,青少年定期体检,这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需要大力加强。

专家提示

就青少年高血压病的不典型性特点,至少下面这些要点,应成为社区医师着力思考、督促青少年体检的重要提示:其一,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史者>50%,所以如果社区医师诊治的成年人高血压家族史明显,应该提醒其子女体检;其二,>50%的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伴有肥胖,所以,社区医师遇见肥胖症的青少年,应该常规测量血压;其三,对有明显社会环境因素不良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的青少年应注意血压测量;其四,对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狭窄、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肿瘤等泌尿系、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青少年应测量血压以明确有否继发性高血压;其五,对一些父母、老师认为有“身体不好”、“学习问题”的青少年,应该体检测量血压。

把握青少年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策略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策略应该是以预防为主、谨慎确诊、个体化处理,不要因为偶然一次血压升高就冒进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必须按高血压诊断程序谨慎检查,排除WCH病、继发性高血压病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再进行药物治疗。

青少年高血压病预防策略

其一,预防肥胖是预防青少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我国青少年肥胖率约10%,而肥胖者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正常儿童的3倍;其二,监测遗传因素是预防和早期发现青少年高血压的哨点:高血压病是遗传相关疾病,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患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后代的5倍,所以社区医师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甄别;其三,纠正不良饮食是预防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基础:调查发现,60%~70%的儿童长时间摄入高盐、糖、脂肪及低钙、低维生素和低纤维素食物,这种“三高三低”的食谱,是典型危险因素之一;其四,改善紧张、缺乏运动状况是减少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推手:学习压力、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血压增高。所以,社区医师要瞄准这些预防靶点进行宣教、健康干预,建立易患青少年档案进行针对性预防。

青少年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策略 与成年人高血压病的策略一致,但有一定特点。其一,加强体育锻炼、肥胖者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一般规律是体重每减少10 kg,血压可下降6/4.6 mm Hg,这个策略的重要性比成年人更大,否则,肥胖将使青少年高血压病陷入恶性循环;其二,控制饮食总热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含钾高、低动物脂肪、少胆固醇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限制饮食钠盐摄入,但青少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依从性比成年人更低,执行难度大,需要很大的宣教强度干预;其三,营造宽松环境,以良好心态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和人生事件,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睡眠有助降压;其四,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心理行为疗法,对于高血压、WCH以及其他心身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其五,不吸烟,少饮酒;其六,紧张、睡眠障碍可以使用中医药辨证调理或镇静剂。

如果经过3~6个月非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已发生靶器官损害,则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减少远期并发症。

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治疗 疑为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者,千万不能只用药物治疗掩盖病情,应到上级医院明确病因,及时经过手术等方法祛除病因才能治愈高血压病。

青少年WCH病治疗原则 主要是长期采取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策略、非药物治疗策略一致的措施,暂不用降压药物,并密切观察、随访血压变化,如果存在容易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可以适当使用谷维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加以调节。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面对一个青少年高血压病人,如果社区医师认真观察、并且经过上级医院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和WCH,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就成立了,不论患者症状是否明显、只要血压程度比较高、有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非药物治疗6个月无效,就应该在积极地进行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同时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

虽然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都可使用,但基于青少年高血压特点,原则要使用疗效好、服用方便、不影响发育、常规剂量下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从单一用药、小剂量开始,故常首选ACEI、ARB或CCB;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重症或联合使用,长期用药应注意血糖、血脂等的影响;其他个体化用药原则与成年人相似,但是剂量更应该个体化。

重视青少年高血压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保健

由于疾病模式的转变,高血压的防治策略由单纯的生物学防治模式转向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综合防治模式,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与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本研究主要选取于2010年以来对A企业所属社区的高血压患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对A企业所属社区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法先抽取户,再抽取人,进行问卷与体格检查。

1.2 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所有血压计经调试合格后使用,高血压新发病例的判定标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经不同时间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大于140 mm Hg,舒张压大于90 mm Hg判定为高血压。超重和肥胖判定:按体重指数超过23为超重,超过25为肥胖。

1.3 常用评价指标主要有 ①政策环境改变实施情况的指标;②干预执行的次数、范围和质量;③干预活动参与率和覆盖率;④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率:⑤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率、治疗率、服药率和控制率;⑥疾病(重点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⑦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吸烟、体重和运动等)监测结果;⑧患者医疗费用的增减。

2 干预措施

社区高血压防治要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将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

2.1 社区参与

以现存的卫生保健网为基础,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区参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全过程。

2.2 政策发展与环境支持

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方面、促进高血压的早期检出和治疗方面发展政策和创造支持性的环境。

2.3 健康教育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应该根据文化、经济、环境和地理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公众教育应着重于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原因和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它的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以及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2.4 社区高血压防治宣传。

基层医生应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对社区一般人群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宣传的形式可多样。

2.5 社区卫生服务重新定位。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区卫生服务重新定位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与预防资金重新分配,提高预防资金的比例。②将高血压防治的考核指标列人社区卫生服务常规考核体系中。③医疗保险应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激励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保健服务。④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应建立畅通、互利的双向转诊渠道和运行机制,社区和各级医院应发展高血压防治的临床路径,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保健质量[1]。

3 结果 

3.1 现状 效果调查问卷有效率99.1%,男女性别比1∶1.2,以35~44岁组与55~64岁组最多,分别占30.2%和26.5%;离退休人员占32.6%。与基线调查数据比较时,通过控制性别和年龄构成,方差分析表明干预前后两样本具有可比性。

3.2 对现患高血压的102名患者进行调查访视,其中服药规律的有42例,规范服药率41.1%。

4 讨论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患者教育。对人群生活方式的指导,既可用于已患高血压或还伴有其他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危对象,同时也可用于广大健康人群。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重、限盐、限酒等不仅使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必采用或减少药物剂量而血压得到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广大群众普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总之,开展社区居民高血压的病情调查研究及卫生保健指导工作,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映芳. 社区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作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81-182.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降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但在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中,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高血压伴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发生特别高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加大微血管以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疾病的患者,最重要的管理策略就是要控制血压,因此降压目标以及降压的时机都需要特别的注重,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以及控制其他多重危险因素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高血压伴糖尿病的危害

高血压伴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非常的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通常是正常人群的2到4倍,而糖尿病患者的会使得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有增加2倍,因此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害是正常人群的4到8倍。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除了心血管危害非常大之外,还非常容易发生大血管病变,比如说冠心病、脑卒中等相关的疾病。通过相关的资料调查发现,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中,有80%的患者是死于大血管疾病,其中单病死因最高的是糖尿病肾病。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血压伴糖尿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降压目标

通过近年来世界各地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是最好的,如果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24小时内的尿蛋白排泄量超过了1g,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要将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但是以如今的医学技术很难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在2009年欧洲的高血压指南中并没有进一步制定血压的目标值,而是建议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该要适度的降压。同时根据ACCORD降压研究报告中对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以及其他的相关危险因素基础上,收缩压降到120mmHg相对于140mmHg能够是患者的脑卒中减少40%,但是对总体心血管事件却没有明显的减少,并还会是患者更容易患上严重低下压以及高血钾[1]。因此在降压获益中,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左右是能够获取很好的效果,但是要将血压从130mmHg进一步降低,并没有更好的效果,并且还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3降压时机

根据我国2005年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建议,当收缩压在130mmHg到139mmHg或者是舒张压在80mmHg到89mmHg的糖尿病患者,能够进行为期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的收缩压会下降10mmHg到15mmHg左右,如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则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当患者的血压已经大于140/901mmHg的时候,则需要在非药物治疗的同时直接加上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白蛋白量,更需要直接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4降压治疗

4.1非药物治疗

通过非药物治疗来达到降压目的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其中包括了限制饮酒吸烟、补充钙与钾盐的摄入、减少脂肪以及钠盐的摄入以及增加运动等,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在130mmHg到139mmHg或者舒张压在80mmHg到89mmHg应该对其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行为进行干预,如果在非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进行了3个月仍然没有效果,则应该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4.2药物治疗

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减压药物主要有一些这几种。第一种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阻滞剂,这是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并且受到了世界各地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一致认可,这种药物对治疗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的降压药。第二中是钙拮抗剂(CCB),这种药物降压作用非常强、并且发挥作用非常快。第三种是噻嗪类利尿剂,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以上两种的药物治疗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价格低廉,但是这种药物会对糖脂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5减压策略

通过对多个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相关述说,应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要主要减少盐的摄入量,并且要控制体重,这要做能起到很好的降压作用。通过根据2009年的ESH高血压指南评估指出,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能够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并且推荐应该要采用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采用的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间联合来进行降压治疗,比如说ACEI以及ARB都是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一种药物作为基础药物,然后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通过ONTARGET研究发现,ACEI与ARB联用虽然有较强的抗蛋白尿作用,但是对患者的心血管方面却没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应该采用ACEI与ARB联合治疗。并且通过ACCOMPLISH研究发现,ACEI与CCB组合治疗,同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ARB与CCB联合治疗也很合理。根据2009年的欧洲高血压指南评估指出,有15%到20%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通过RAS阻滞剂加上CCB以及利尿剂能够达到最合理组合治疗[2]。

6结语

对于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要想将血压控制好,应该要将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合理的结合起来,通过本文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策略的探讨可以了解到,这类患者应该要加强血压、血糖、血脂等多种因素的随访、干预以及有效控制,这是控制血压的主要策略,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我国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3篇

――3个常见问题――

新指南回答了3个常见问题:

1.何时开始降压治疗?

专家组进一步明确了需要开始治疗的血压水平。指南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达到150/90毫米汞柱即应开始降压治疗。但是,专家组强调,新指南规定的这一血压临界值并不是重新定义高血压,此前由JNC7定义的高血压水平(≥140/90 毫米汞柱)仍然有效。血压处于这一范围的人群,均应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2.血压治疗目标值是多少?

血压治疗的目标值概括如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值应为 150/90毫米汞柱;30~59岁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应低于90毫米汞柱。但是这一年龄段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推荐治疗目标值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3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治疗目标值也没有证据支持。因此专家组推荐,这类人群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值应低于140/90毫米汞柱。此外,对于60岁以下罹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非糖尿病性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指南推荐的治疗目标值和60岁以下普通高血压人群一致。

3.高血压治疗起始用药如何选?

指南推荐:对于不是黑人的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起始用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钙拮抗剂(CCB)以及噻嗪类利尿剂;对于黑人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推荐的起始用药为CCB或噻嗪类利尿剂。此外,指南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起始或继续抗高血压治疗时,应该使用ACEI类药物或者ARB类药物,以改善肾脏功能。

――4个推荐意见――

JNC8对高血压患者提出了4个推荐意见:

推荐1:对除黑人外的一般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初始降压治疗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CCB、ACEI或ARB。

推荐2:对一般黑人(包括糖尿病患者),初始降压治疗包括噻嗪类利尿剂或CCB。

推荐3:在≥18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初始(或增加)降压治疗应包括ACEI或ARB,以改善肾脏预后。该推荐适用于所有伴高血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论其人种以及是否伴糖尿病。

推荐4:降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达到并维持目标血压。如治疗1个月仍未达目标血压,应增大初始药物剂量,或加用推荐1中另一种药物。医师应继续评估血压并调整治疗策略,直至血压达标。如应用2种药物血压仍未达标,自推荐药物列表中选择加用第3种药物并调整剂量。患者不能同时应用ACEI和ARB。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防治; 策略建议Study on control strategy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Du Fangfang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kidney disease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known as the" invisible kill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hange of life style,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ased on its origi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proposes th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control strategy.

【Keywords】Hypertension; community preven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中图分类号】R1;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7-01高血压的危害已得到广泛认识,但资料表明:全球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仍不太理想,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也不容乐观,因此,针对目前严峻的高血压治疗形势,开展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影响本地高血压的各种因素,及其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伴随疾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三级预防策略,是遏制高血压病高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措施,从而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降低医药开支。目前我国社区居民高血压人群较多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膳食热量摄入较高,运动量不足,高血压预防知识教育不足,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依从性低等。近年来,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及其老年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要兼顾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血压的选药疗面要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针对其适应症进行选药和治疗,更加强调高血压防治的个体化原则。对于年龄较轻的群体,由于其健康状况较好,大部分为上班族,工作压力较大,对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措施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对这一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要加大,特别对于其不良生活方式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宣传,以提高思想上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加强生活方式改变的督导力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因为如果这一群体的高血压一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不好,这一群体就会成为末来高血压患者的强大的后备军,就不能有利地遏制以后的高血压高发势态,将来就要面对庞大的不断增大的高血压群体,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就不可避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高血压社区防治策略的制定:1.切实建立社区高血压防治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过去的经验,社区防治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由当地政府领导、主管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组织和卫生人员组成三结合的防治网。各社区人员组成相对单一,每一社区都有至少一家主要服务于本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卫生机构在业务上统一归属于卫生处管理,各医疗机构根据服务范围的大小,下辖有若干卫生所。已经具备防治网络的组织框架,因此建立由卫生处统一管理,各医疗机构从事专业防治工作,以及和单位工会和社区老年站共同参与的防治系统是行之有效的。2.建立基础资料: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各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防治前后疾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资料建立,特别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危险因袭和什况要记录准确,各种随访资料,政策的制定和工作开展情况.干预效果的评价等。3.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如:对社区基本情况和人口、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调查统计方法;计划效果评价。对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以及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具体工作的思路:开展好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防治工作,以三级预防为主线。一级预防措施:1.合理调整饮食;2.戒烟和限酒;3.减肥;4.开展体育锻炼;5.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6.从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二级预防措施: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及管理率,由于高血压早期可无症状,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因此早期检出高血压并及时给患者治疗和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发现高血压病人,由值班大夫填写高血压报病卡,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三级预防措施:对于已经确珍的高血压群体,除了针对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措施外,要根据其伴发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肾脏病等选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加强治疗随诊,监测病人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指导病人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意义以及终生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按时服药以及平稳降压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服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出现副作用及时报告,利于及时处理,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徐姝迪,丁红,乔莎.新疆医科大学维族、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的分析[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郭玉麟,崔铁琦,王心祥,林建平,于绍轶.沿海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卫国荣,付朝伟,王法弟,王学才,宋建根,陈跃,姜庆五.农村社区成人超重肥胖现况及其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行为改变教育策略;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1-0112-04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多发。病变发生和进展主要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长期的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扩张,形成微动脉瘤或小动脉管壁的纤维样坏死,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引起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并引起相关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达40%,居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之首,发病年龄50~60岁,年发病率81/10万,患病率112/10万,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常见病[1]。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常伴有失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行为改变教育策略是一种躯体、身心的干预方法,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近年来,学者们相继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价值,同时有效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我们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积极应用行为改变教育策略为主的干预,关注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且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病情危重的患者;②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本组共观察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36~67岁,平均43.4岁,高血压病史3~27年。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共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6~65岁,平均40.2岁;对照组共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38~67岁,平均4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措施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常规措施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改变教育策略。

1.2.1个别化计划 薛红霞研究指出当人们将智力障碍从个人固有特质转化为一种功能状态时,强调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进一步引申到与个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对个人功能状态所产生的广泛影响[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存在兴趣丧失、食欲降低、睡眠障碍、反应迟钝、易激惹甚至发展成精神变态及人格分裂、自杀倾向等负性心理。患者入院后即有责任护士负责其整体护理,通过与患者的有效交流沟通,向其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使患者能客观了解该病,鼓励患者表达对其现状的不满,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帮助患者探测和解决矛盾心理和动机[3],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1.2.2 切断联系法 脑卒中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脑卒中发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采取健康行为的人脑卒中风险可降低80%[4]。重建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不同个体均蕴藏着改变的能力,只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指导即可完成。切断联系法是终止旧有行为模式有效方法之一[5]。因此,要帮助患者回顾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是否存在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遵医行为差等,设计应对方法,有意识地中断不良行为,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如发放定量盐勺,控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制定均衡营养的膳食;定期检测体重指数;逐渐减少烟酒的摄入;按时测量血压、服药,并做好记录。逐步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并持之以恒。

1.2.3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的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制定训练内容,包括患者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涵盖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6]。为避免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应掌握训练原则,即训练内容逐步过渡,运动强度适量增加,训练过程坚持不懈[7]。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及关节活动,遵循强度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上后下、循序渐进的原则,增进作业效果。语言训练宜由简单的字、词、句开始,多说多练,并注意放慢语速坚持练习。

1.2.4 健康教育 包括患者的饮食、药物、运动、健康行为等方面。向患者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高血压脑出血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嘱患者以清淡、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主,忌烟酒。向患者介绍规范化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向患者介绍运动疗法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状态,注意劳逸结合。重视患者家属参与疾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引入家属支持,实施同步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来自家庭强大的精神及经济支持[8]。

1.3 效果评定方法

对纳入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对上肢反射、屈肌伸肌协调作用、分离运动功能、腕部的活动功能、手部活动功能、协调性活动及速度进行评价。得分范围为0~2分,完全无功能定为0分,部分改善定为1分,能引起反射或改善为2分,上肢活动功能共计33项,总分66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评分,主要以是否需要、帮助程度的情况分为4个等级,满分共100分,总分60分者认定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9]。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得分高者生活质量好[10]。在干预后8周进行调查,调查员为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时间30 min。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FMA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FMA评分进行比较,两组FMA评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F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FMA评分的比较(x±s)

2.2 两组干预后BI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B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BI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BI评分的比较(x±s)

2.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在8个维度评分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8个维度的比较(x±s,n=56)

3讨论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高血压致使脑内小动脉扩张破裂而出血,另一方面脑内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堆积、平滑肌变性坏死,在压力及血流急剧变化时,一处小动脉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反应,出现周围多处出血融合,形成血肿或出血散在分布[11]。高血压脑出血易发生在基底节区、脑叶、脑干和小脑齿状核等,造成患者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一旦发病,不但会影响生存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行为相关疾病,其发病和复发与不健康的行为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酒、饮食中油脂摄入过多、药物治疗不规律、缺乏锻炼及健康意识等。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改变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以及无保护等)、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如经常锻炼、定期体检)以及遵医行为[12]。行为改变教育策略是一种躯体、身心干预疗法,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使患者身体代谢功能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支出费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13]。其实施步骤包括:明确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订计划、评价结果,目标在于使靶人群自愿地改变行为和环境,并使之产生倾向、促成及强化[14]。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在实施前,应当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方式进行评估,之后根据个性化特点制定计划,也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然后实施,此阶段包括思想行为认知阶段、行为监测阶段和定期指导阶段,最后针对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的临床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改变教育策略,结果显示干预作用的明显性,即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可以有效提高FMA和BI评分,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使患者将卫生知识和行为改变联系到一起。当患者能熟练应用后,可以使自身的代谢功能调节更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的知(知识)、信(态度)、行(行为)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恢复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其疾病的健康知识和坚持康复训练的信念、行动以及行为方式改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首先,在干预过程中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个别化计划是整个行为改变教育策略的基础。吴嵩芝等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需求的研究中指出,患者更关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功能锻炼[15],我们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存在的不良健康行为设立目标,制定计划,评价结果。其次,由于康复的过程较长,患者难免会出现急躁、孤独感、废用感以及自卑感,这些负性情绪的产生不但会使患者丧失信心,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亦会加重躯体症状,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行为改变教育策略不仅能改变患者治疗态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还能明显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病情好转率。在健康教育过程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认知不合理的成分,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和信念,摆脱消极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以消除不适应的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患者长期患病后常与亲人疏远,不仅孤独寂寞,还因所患的疾病感到紧张及焦虑,因此适当应用行为改变教育策略使其对疾病进行了解,并进行预防和控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由疾病引起的负性心理有重要的价值。另外,在干预过程中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躯体功能是整个行为改变教育策略的关键。黄博婷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的研究中指出,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留的肢体偏瘫、语言不利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以及适当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促进康复,应进行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被动活动与主动功能锻炼[16]。对于失语或言语不利的患者根据其失语的类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字-词-短句;感觉性失语:用手势、表情表达用意;命名性失语:用物品反复教患者说出名称[17]。通过作业训练,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促使末梢突触再生,恢复躯体功能。此外,理疗、超声波治疗、针灸及促进神经代谢药物治疗、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草药治疗等均可同时采用,对康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目前,大部分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在社区或家庭进行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加强家属的同步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均获得关于疾病以及康复治疗的知识,消除恐慌、无助的心理,使康复治疗更加具有持续性。另外,由于家属的参与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了“支持”的含义。最后,在干预过程中帮助患者重建健康行为是整个行为改变教育策略的重要保障。黄春燕等在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对疾病控制的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施以经常性、系统化行为改变训练,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8]。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基础,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酗酒、肥胖、钠盐摄入过高等。对于此类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改变比高科技医疗手段更为有效[19]。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切断联系法帮助患者回顾平时的不良习惯,设计应对方法,有意识地中断不良行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发放定量盐勺,控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制定均衡营养的膳食;定期检测体重指数;逐渐减少烟酒的摄入;按时测量血压、坚持服药。而其中有效控制血压、坚持服药最为关键,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常因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而造成血压波动[20]。行为改变教育策略能够有效终止旧有行为模式,提高疾病认知程度及遵医行为,逐步建立科学的健康行为。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后,能够使缺损的神经功能更好的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干预过程中加强患者进入社会情绪及情感的护理支持,使患者获得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也使得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提升[21],有效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持续,缓冲压力事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蔡海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与健康教育[J]. 护理研究, 2013, 27(7): 2180-2181.

[2] 薛红霞. 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对应激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9): 121-123.

[3] 牟利宁, 边苗苗, 牟利凤. 动机访谈路线图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92-895.

[4] 刘燕,金奕, 赵岳. 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58-62.

[5] 王晓燕. 行为改变策略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 397-398.

[6] 吴梅,杨又梅. 运用护理程序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的实践[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36(22):4261-4262.

[7] 石江莲.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10):593.

[8] 黄桂荣. 运用护理程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140-141.

[9] 刘秀夫,曾维民, 郭丽英. 急性脑卒中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9):1059-1060.

[10] 庞久玲,肖红双,刘悦. 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 2389-2390.

[11] 赵国华. 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28-30.

[12] 孔浩南,胡俊峰.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19-222.

[13] 郭宇. 行为改变策略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12): 60-62.

[14] 赵瑞香. 行为改变策略在高血压病60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5): 1216-1217.

[15] 吴嵩芝,鲁慧玲.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 2007,24(12): 1469-1470.

[16] 黄博婷,方宝珊,周纯燕.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08,29(10):804-805.

[17] 范红, 赵莲英, 虞必灿.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17): 2674-2675.

[18] 黄春燕,方娟,蔡映璇,等. 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对疾病控制状况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4-15.

[19] 闫青,王青,孙萍. 对高血压病疗养员进行阶段性改变模式行为干预的效果分析[J]. 护理杂志,2009, 26(9B):4-6.

[20] 符爱民, 诸蕊玉.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09, 23(5):1365-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