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高血压护理论文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年龄均>60岁。同时排除发病原因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所选患者均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够有效的执行医嘱,均能够顺利完成本文实验项目和内容。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9±6.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70.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①个体化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病程长,此类患者服药等依从性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这些情绪影响到血压控制,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每个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支持,同时要针对患者的受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及个人兴趣爱好实施干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耐心倾听、避免态度粗鲁,对患者的病情表现出关心、关切,提高患者积极配合血压控制治疗的积极性。②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受教育背景、理解能力等,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及并发症的防治。健康教育过程中,可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张贴宣传单等。③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饮食特点和饮食习惯,嘱咐患者抛弃不良饮食习惯,主张患者采用科学的饮食方式。嘱咐患者采用低脂低盐饮食,饮食过程中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④个体化血压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定期注意患者血压改变情况,避免出现高血压危象,注意患者头痛头晕情况,嘱咐患者在血压水平较高时卧床休息,及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⑤个体化用药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合并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影响到患者服药依从性。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容易引起少服或漏服降压药等情况,影响到血压控制,在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制作小卡片,上面写明药物的名称、服用时间和次数等,提醒患者注意服药。

1.3高血压控制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变情况,评定血压控制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或降低正常范围且下降>1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19mmHg,或降低正常范围且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8例(71.8%),有效10例(25.6%),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显效19例(48.7%),有效11例(28.2%),无效9例(23.1%),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6例、心绞痛共5例、血肌酐水平升高4例;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共16例、心绞痛共6例、血肌酐水平升高共12例。观察组心律失常、血肌酐水平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0例,按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0.4±5.1)岁,高血压病程5~30年,高血脂14例,冠心病16例,脑梗死15例;干预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9.2±6.4)岁,高血压病程6~31年,高血脂16例,冠心病19例,脑梗死10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

(2)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3)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

(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

(2)神经精神类疾病;

(3)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护理人员常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注意事项,分发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普及高血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健康知识和技能;定期开展茶话会,鼓励患者间交流治疗经验、感受;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低脂饮食。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

(1)根据患者的自身具体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让患者明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治疗及预后的不良影响。采用疏导解释、安慰、鼓励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其负性情绪,指导患者怎样调理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等措施进行心理放松,使患者出现松弛反应,做到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精神心理放松。

(2)家属支持。护士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了解家属对冠心病的认知,对家属进行知识普及,做好家属工作,使家属认识到家人的支持及家庭环境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的配偶,使其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3)健康教育。嘱咐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戒烟酒,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引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打太极拳、散步、气功锻炼等方式,锻炼身体的适应能力。

1.3观察指标

(1)比较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情况;

(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于预前、后的焦虑程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分值20~80分,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以SAS≥50分为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分值20~80分,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以SDS≥50分为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血压控制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主动服药,无1例患者未服药,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改善,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组别n依从性好自觉服药被动服药未服药干预组45414410常规组452627117χ2值9.2818.3685.038P值0.0010.0010.024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x±s分)组别nSAS护理前护理后SDS护理前护理后干预组4560.1±11.239.6±6.161.1±5.538.8±4.5常规组4560.6±11.455.1±7.961.9±7.355.1±5.8注: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13.404,14.913,P均<0.05;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12.7010,9.113,P均<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t=18.504,18.901,P均<0.05。

3讨论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采用YL一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术后心理护理,加强观察,保持呼吸道及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早期康复护理。结果60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放弃治疗4例,生存病例随访6个月,继续从事原工作且状态良好者23例;生活自理者16例;在他人协助下能进行日常生活者12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通过合理的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医疗费用。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大块出血,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颅外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时间长,损伤大,术后病死率高。我院自2002年8月开始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后护理在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63岁。60例病人均有数年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12例,冠心病14例。入院时血压140~225/90~130mmHg,发病至入院最短时间30min,最长72h,其中嗜睡31例,中度昏迷15例,深度昏迷14例。

1.2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出血部位位于外囊14例,内囊23例,脑室内出血13例,脑叶出血10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1],60例病人血肿量约为30~75ml,平均出血量53ml。

1.3手术方法采用YL一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将头颅CT测量定位点作为靶点,摆好患者,避开重要血管及皮层重要的功能区,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选择适当长度穿刺针。在电钻带动下钻透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后,去掉电钻,侧管连接引流管,拔掉盖帽,插入钝圆头塑料针芯,然后进行血肿穿刺,用20ml注射器,将液态部分血液抽出,一般首次抽吸50%,然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和半固态血肿,如遇有新鲜出血可用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100ml反复冲洗,待侧管排出液体澄清后注入液化剂。液化剂配制为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25万U+肝素12500U,破入脑室者液化剂中不用肝素,每次注入液化剂3~5ml,保留4~6h后开放引流,2~3次/d,直到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90%以上时即可拔针。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防止并发症。

2结果

60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放弃治疗4例,生存病例随访6个月,继续从事原工作且状态良好者23例,生活自理者16例,在他人协助下能进行日常生活者12例。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2]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及头晕、头痛等症状,对疾病的预后有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转归有所了解。关心、爱护患者,主动热情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调整患者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呼吸、脉搏、血压一次,每4h测体温1次,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常规头部置冰枕以减轻脑水肿。每1h观察意识瞳孔状态并记录,注意有无呕吐、抽搐等情况。3.3微创引流的护理头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高度不超过床沿,严防躁动患者将引流管自行拔出。搬动患者时,应先暂时夹管,以防逆行感染。更换接管、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畅通,严防引流管受压、成角、折叠。如引流管引流不畅,一般为血凝块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尿激酶冲洗。严密观测引流量及性质。术后引流液一般呈淡红色,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如血量减少后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有引流出脑脊液的可能,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4预防并发症①防止肺部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分泌物多时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3]。意识障碍者予鼻饲,发生呕吐予侧卧,防误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②防止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血压及腹部情况,观察病人大小便颜色、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予持续胃肠减压及冰盐水洗胃或胃内注入冰生理盐水l00ml+去甲肾上腺素4mg。留置胃管者每次注入流质前抽取少许胃液,观察判断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经口进食者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③颅内感染的预防引流管置管一般为2~5天,不超过7天,以防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冲洗及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探视。④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病人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5%碘伏棉球擦试消毒外阴及尿道口,每日2次。

3.5早期康复护理[4]早期康复是缩短住院日,减少致残率的关键。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昏迷病人应多按摩肢体及被动活动,保持瘫痪侧肢体处于功能位,意识清醒者应进行详细的康复知识宣教,加强主动练习,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凶险、死残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应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对病人内环境干扰小、清除血肿完全、易于引流等优点,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特别适合年老体衰或者合并严重心、肺、肾疾患的患者。术前、术后病人病情的观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娴熟的业务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独到的急救意识及病情观察,评估及心理护理能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病人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关键,应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接受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尽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及如何配合治疗、疾病预后及自己的配合对预后的直接影响等信息。患者对有关信息有了充分的知情认识,在治疗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为病情好转,病人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为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创造可能,实现临床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l]赵继宗.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02

[2]邱然,罗巧.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2,5:657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个体化护理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多数需终身服药是本病防治的难点。据最近InterAsia在我国抽样调查35~47岁高血压病患者的资料显示,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而控制率(低于140/90mmHg)仅为8.1%,其原因除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外,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按医嘱及时足量服用降压药物是能否取得理想降压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社区医护人员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致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文通过对本所2003~2006年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影响96例(135人次)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影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3~2006年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56例,发病年龄在35~59岁者占48例,占31%,60岁上者108例,占69%。其中有或有过不按医嘱及时、及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降压药等不依从治疗现象者96例,占88%,累计135人次,其中男52例,女44例。文化程度:文盲19例,小学29例,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17例。职业:农民46例,工人32例,干部18例。地域:城市53例,农村43例。

1.2调查方法问卷设计根据护理社会学,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设计的,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对96例(135人次)老年病人问卷调查,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1)知识缺乏;(2)药物的不良反应;(3)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4)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超过其经济负担;(5)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6)其他原因,共6项内容,由专人负责调查,根据病人直接回答的问题归纳分类。由2名调查员调查的结果,相符率达95%,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可靠。

1.3调查结果见表1。表1影响96例135人次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构成比表1中结果显示: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总人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和其他原因,4项原因占88.15%,是影响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剩余2项原因占11.85%。

2讨论

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嘱的服从或遵守,充分的依从是病人完全服从医嘱用药及护嘱,并产生相关的有效作用。服药依从性,即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血压的效果。

2.1知识缺乏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自身所患高血压病认识不足但无显著差异,年龄组显示P<0.05,随年龄的增大,对疾病认识不足更为明显。调查过程中通过问询发现,病人对高血压病病情特点的认识不清,缺乏相关知识,以为该病同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常见病一样,病好了就可以停药了,血压降至正常了,也就可以停药了,不知道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多数需靠药物维持,且多需终生服药,在无监测血压的情况下,不可以私自停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对高血压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特别是部分自觉症状轻或无自觉症状者,认为不痛不痒,不是什么大病,从而不重视服药治疗,导致服药依从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知识缺乏而致治疗依从性下降者40例,占29.63%。

2.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降压药物有某些不良反应。如钙离子拮抗剂所致的双下肢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使病人不能耐受,或因恐惧、担心发生其他相关危险,不能接受长期维持用药,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29例,占21.48%。

2.3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多数老年人合并有较多的慢性基础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型临床实验HOT、UKPDS等证明要严格控制血压,约70%的患者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目标血压越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及药物种类越多。这样一来,患者每日服用较多种类、较多剂量的药物,时间长了形成一种负担,部分患者虽然懂得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但因实施医嘱的意志力薄弱而造成拒服或漏服,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可见,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23例,占17.04%。

2.4&nbsp;年服用药物的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下适应,超出其经济负担能力本次调查中,有10例因经济困难造成不遵医嘱,其中7例为农民,居住在经济条件差的边远山区。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中未能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所服药物价格较为昂贵,经济上负担不起,加重了家庭负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导致患者私自停药,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10例,占7.41%。

2.5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部分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血管病并发症等疾病,而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现误服、多服或漏服,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6例,占4.44%。

2.6其他因素如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有关知识,因此依从性好。对医嘱了解不清:由于医生交待不清,病人没有记住服药方法,而导致服药依从性不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患之间能经常互相沟通,护士能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其服药依从与日常生活之间达到平衡,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这部分病人共27例,占20.00%。

3对策

3.1加强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生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一般仍需长期用药,终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所以及时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他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危害性,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除了本身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提高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2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前向病人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使病人心中有数,不慌乱,不恐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拮抗措施,保证不中断治疗:或用药前有预见性,估计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提前给予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3按阶梯给药,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中,能通过非药物治疗,则不用药治疗;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条件下,能单用,不联合,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以减轻服药的负担。也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些长效制剂、缓释剂、控释剂,以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及每日服药的次数,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4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合理选药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选用价格低、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不追求新、贵、进口药物,使病人既能长期坚持治疗,又不失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5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争取家属配合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做好家属工作,指导病人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监督指导病人服药,争取家属互动参与,配合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提高服药依从性,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家族史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我院对168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著(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或t

 

 

3.65

4.29

4.43

16.09

P

 

 

<0.01

<0.05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家族史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我院对168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著(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或t

 

 

3.65

4.29

4.43

16.09

P

 

 

<0.01

<0.05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先兆子痫,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一般轻中度妊高症对患者的影响易控制,但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病情变化莫测,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较少见,除具有妊高症特征外,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7.77mmol/L),伴有水肿为特征,加之孕期有高脂血症的增重,可出现高凝状态,血栓性并发症增多<2>。我院于2000年5月底收治了一位孕233/7W的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合并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胎儿畸形的病人,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如期出院,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1.1主要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33岁,因233/7W,因头晕眼花、胸闷气急于2000.5.31外院就诊,因先兆子痫、肾病综合症由我院会诊而急诊于收治入我院,入院当天主要体格检查:神清,BP:170/110mmHg,尿蛋白(++),四肢浮肿(+++),HR:120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杂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部肝肾B超示:腹腔积液(肝前腹水);产科B超示:胎儿畸形(脑膜膨出、脑膨出;眼底检查:双眼底动脉痉挛渗血。给予吸氧、心电血压持续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解痉降压、扩容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6.1因主诉胸闷,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心界左移;EKG示:窦速、窦不齐;实验室检查:明显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3.3g/l),血尿酸(,血脂(,考虑疾病程度严重,有心肌严重受损及心衰征兆,故急诊在全麻下行小型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后24小时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气管插管持续给氧,抗感染,降压,扩容利尿,同时予西地兰强心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于6.1日(术中),6.2分别放腹水,胸水:3000ml,1200ml,减少压迫症状,同时于6.2晨8AM因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该面罩吸氧,2天后为一般低流量给氧,2天后停氧。期间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好转讯速,于2000.6.9出院,只住院9天。

1.2入院后前三天和后三天的主要监测比较

针对病人情况在心率、血压、呼吸、SaO2、尿量和中心静脉压(CVP)等前三天(5.31-6.2)和后三天(6.3-6.5)比较,见表1

1.3入院后前三天和后六天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比较

针对病人的病情在尿素氮、肌苷、尿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比较,见表2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卧位(因腹水),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同时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避免噪音刺激,可以戴上深色墨镜,以减少光源刺激;控制家属的探视,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以防感染;床旁桌上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的葡萄糖酸钙等。

2.1.2饮食护理:

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如:鱼、肉、蛋、奶,莲子,赤豆等;根据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日,若浮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2>,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劝之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蛋、榨菜、雪里蕻咸菜等,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禽肉、鱼类等;调整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以植物性油脂代替;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

2.1.3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妊娠和疾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症状,且胎儿又为畸形儿,感到恐惧、悲观。我们应该及时疏导,告之患者疾病与妊娠的关系,使其对我们的治疗有信心;同时要她接受丧失胎儿的事实,并积极鼓励她家属给予她心理支持和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以防精神紧张、恐惧、疲劳及不良刺激,这些不利因素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使体内加压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该患者在入院时曾出现一度精神高度紧张和抑郁的情况,使血压和心律间接出现持续上升和变化不稳,经过护士的耐心劝导和有效的护理,使病人以比较平稳的心态进入手术室。

2.1.4观察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真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症状,如有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脑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变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眼花、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注意先兆流产的症状(如宫缩,见红及胎膜早破等),一旦有临产征象,做好及时终止妊娠的准备。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小时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该病人由于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急症小型剖宫取胎术,故不仅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术前准备,而且要在不增加任何不良刺激的情况(包括治疗和护理操作)下进行各项观察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12小时后可半卧位。麻醉未清醒前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半流质(排气后)?软食(通便后)。由于术后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的疼痛,使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要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继续给患者戴上墨镜,医护人员动作轻柔,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相对集中,清除诱发抽搐的刺激因素,并且注意保暖和少动。

2.2.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极度烦躁不安,应做好解释工作,这是因为病情需要,一旦病情好转,可及早拔除插管,让病人懂得厉害关系,取得积极合作,故予术后第二天上午由于病人的恢复较好及时拔除气管插管。

2.2.3.药物护理

患者术后应用降压药(硝普钠),利尿剂(速尿),西地兰等,我们应掌握药物的用法,主要药用原理,按医嘱准确给药,硝普钠应避光,由于作用强而降压速度快,故开始剂量要小,10?15ug/min,以后逐渐增加,以免引起低血压,应严密观察血压;利尿剂应用后,应观察尿量,尿量过多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西地兰静脉推注时要慢,至少5min以上。必要时应用输液泵和推注泵,以利有效控制。

2.2.4.重症监护护理

2.2.4.1吸氧

氧流量4-6L/min,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表1得出:通过有效的氧疗,病人的氧饱和度从原来的89%(均值)上升到96.3%(均值)。

2.2.4.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呼吸道插管,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插管内吸痰时,应按无菌操作原则,每吸一次痰,更换一根吸痰管,吸痰前鼓励病人咳嗽,根据氧饱和度的测定和按医嘱抽取血液监测血气分析,及时了解病人是否缺氧。插管拔除后要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

2.2.4.3必要时的有创监测

患者因妊高症和肾脏疾病,大量的胸腹腔积液,而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故应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的总量和滴速,持续监测心率,每小时测尿量,如发现心率>120次/分或<40次/分,胸闷气促,CVP>12cmH2O,尿量<30ml/h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在入院后三天的CVP控制在9-16cmH2O(均值在14.5cmH2O),但患者的其他指标控制良好并无不适主诉。

2.2.4.4各项指标的密切观察

对血压的控制波动不能太大,舒张压控制在95-100mmHg左右较为理想,下降过快可能促使发生子痫及脑血管意外。从表1得到:血压均值165/100mmHg(入院三天)至143/97mmHg(四至六天),控制下降的比较稳步;患者产后仍有可能发生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危险,故护理人员仍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另患者因合并肾病综合症,故产后仍应定时测尿蛋白,做蛋白定量,记录24小时尿量,并按医嘱定时送检尿常规;由于扩容,利尿剂的应用,应注意电解质是否异常,及时抽取血电解质,根据报告及时补充电解质。

2.2.5胸腹水护理

患者因有严重的胸腹水,要定期测体重,腹围,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擦伤,受压,定时翻身。同时保持一个舒适和耐受的,放腹水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速度要慢,一次放腹水<300ml,放腹水后腹部要放置沙袋,以免腹压骤降引起的低血压。

2.2.6产后护理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应用宫缩剂,以防产后出血,应及早应用中药皮硝给患者回乳,不能用苯甲酸雌二醇(因妊高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损),配合麦芽煎茶饮用,减少患者乳胀痛苦,以免加重病情。

2.2.7.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早晚两次的基础生活护理(包括会阴、导尿护理,颈静脉留置和气管插管的护理等),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使病人拥有一个舒适的感觉,同时又预防感染,引起并发症。

2.3健康指导

该患者入院9天,恢复良好,于2000.6.9上午出院。护士为了是患者能够保持生理的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准备下次顺利的孕育,为患者进行了细致详细的健康的健康指导。具体包括:饮食、休息、活动、卫生、复诊和随访、检查治疗、避孕方法、受孕前的准备、受孕时机等等。

3.小结

这例妊高症合并肾病综合症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面对这种重症病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异常病情。我们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配合得当,是重危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参考文献: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1.2.2心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并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1.2.3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此外,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和虾皮等。

1.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周,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1.2.6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①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②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③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虫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戒烟限酒;④嘱咐患者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⑥嘱咐患者当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⑧定时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和教育,介绍高血压的发生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识别先兆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地认识到高血压用药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期让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督促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⑩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低危或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1次。

1.3评价指标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情况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后,83.44%的患者实现了血压控制,89.07%的患者做到服药依从性,两者分别与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3%),与之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1.6亿,且每年还会增加300多万,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只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品质护理服务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方式包括:①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及入院护理;②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饮食套餐,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规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⑤指导并叮嘱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1.2.2心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并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1.2.3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此外,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和虾皮等。

1.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周,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1.2.6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①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②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③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虫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戒烟限酒;④嘱咐患者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⑥嘱咐患者当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⑧定时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和教育,介绍高血压的发生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识别先兆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地认识到高血压用药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期让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督促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⑩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低危或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1次。

1.3评价指标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情况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后,83.44%的患者实现了血压控制,89.07%的患者做到服药依从性,两者分别与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3%),与之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1.6亿,且每年还会增加300多万,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只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品质护理服务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方式包括:①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及入院护理;②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饮食套餐,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规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⑤指导并叮嘱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

4结语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方法: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及收缩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联合护理后,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降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29-01

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对其降压效果影响,为临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其中男性患者为46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在61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4±1.04岁,患者病程在3至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64±1.38年,分级情况:I级高血压患者为51例、II级高血压患者为11例、III级高血压患者为4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66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病程、分级情况、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1]。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及收缩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威胁其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于家中自行服用降压药进行血压控制,因此社区护理将对高血压患者临床降压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2]。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①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因此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适当增强患者抗争病魔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②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对临床降压疗效的影响效果,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③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给予充足睡眠[3];④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运动,从而提高身体机能抵抗力,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血液循环;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以低盐、低脂为饮食原则,每天进食食盐不应超过6克,适当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给予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忌烟酒、暴饮暴食、辛辣刺激等不良饮食习惯,可适量饮茶[4]。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联合护理后,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士翠,付菱.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2):1114-1115

[2]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01):34-36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1篇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WitztumJL,SteinbergD.Roleof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inatherosclerosis[J].JClinInvest,1991,88(6):1785-1792.

[3]RietzschelER,LangloisM,MarcL,etal.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isassociatedwithdecreasesincardiacfunctionindependentofvascularalterations[J].Hypertension,2008,52(3):535-541.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5]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6]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7]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8]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9]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10]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11]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2]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3]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4]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5]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08-01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多发病,极大危害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时间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时间护理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时间护理理论也在不断的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利用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生活方式,血压监测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保持血压呈现正常人昼夜变化规律,以阻止或延缓靶器官的损伤,也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对570例高血压病人引入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研究对象57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年龄40-65岁;对照组270例,其中男190例,女80例,年龄41-66岁。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压,病情,治疗,用药,文化程度,体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波动给予服药时间调整,健康教育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服药方式时间及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两组用药类别相同,都随访检测血压一年,每日的血压监测时间都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情况作比较。

1.3 护理措施

1.3.1 实验组时间护理干预措施 (1)服药方式指导:实验组根据病人血压变化节律采用最佳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15:00,22:00每日两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22: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要时间为6:00.(2)心理护理:选择以19:00-21:00时间为佳。(3)健康教育: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食总摄入量;控制体重,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勿急躁,焦虑,恐惧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4)随访 加强出院后的生活指导方式督促,提高病人从医的依存性,教会病人自己监测血压,增加防范心脑血管病的能力。

1.3.2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1)服药方法: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每日两次服药时间为8:00,16: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2)心里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病人入院后随时进行。

1.3.3临床血压观察指标实验期间有专人测量血压,两组患者血压测量时间均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测量值并作比较,测量时固定部位,固定血压计。

1.3.4疗效判断 (1)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2)有效:血压有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但以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大于4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X平方监测

2 结果

两组病人降血压效果比较见表1

实验组显效142例,占47.33%,有效127例,占42.33%;对照组显效84例,占31.11%,有效72例,占26.77%。两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讨论

对高血压病人应用时间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的机理。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其研究目的在于依照血压昼夜波动的生物节律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提高病人的服药依存性和病人进行服药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参考文献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3篇

目的总结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本科98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药物的合理应用及护理措施。结果98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人应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自我监测血压对稳定病情有积极作用[1]。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

引言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高,可引发严重心、脑、肾并发症[2]。为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伴随血压升高而增加。高血压危害人类健康,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就本科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98例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本组

98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30~78岁,高血压1级13例,高血压II级62例,高血压III级23例。患者收缩压在140mmHg~220mmHg,舒张压90mmHg~120mmHg。

1.2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1mmHg=0.133kPa),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病Ⅰ级,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级,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级,

1.3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经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存在,例如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3]。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酒,增加运动。血压控制个体化: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获得最佳疗效。高血压患者无合并症发生可以单独使用降压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种类有: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继发性高血压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切除肿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4];肾血管性高血压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不适宜手术高血压患者针对病因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或者联合用药。降至安全范围。

2护理

2.1提供安静环境。

高血压病人不限制体力活动,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血压过高,症状重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要卧床休息。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光线柔和,减少探视人员。避免过度兴奋,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护理人员操作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减少干扰[5]。

2.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少进食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甲壳类动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体重超标者控制体重,限制每日热量的摄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食零食、细嚼慢咽,避免过饱、避免狼吞虎咽[6]。告诫患者戒烟酒。

2.3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有焦虑、郁闷、情绪激动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可以加重血压上升,不良心理促成心血管疾病发生[7]。劝导患者养成豁达、开朗性格,有利于血压平稳。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谈沟通,掌握患者生活习惯、心理变化特征,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解除恐惧心理。患者产生忧郁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表情变化,选择谈话内容,做好疾病宣教。使患者熟知心理变化影响血压。不利于治疗高血压,患者心理放松。护理人员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病原因、症状、药物治疗相关知识[8]。

2.4并发症的护理。

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疾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遵医嘱给予降颅压、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抽搐发作,吸氧、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监测血压变化:仔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血压上升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改变,神志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诊断,治疗。

2.5做好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内容制定标准的护理计划。责任制护士分工完成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有针对性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使用医学术语。根据患者文化差异不同,由浅入深,反复讲解,直到理解记忆[9]。

2.6做好基础健康宣教。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高危疾病。护理人员向家属和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诱发因素。患者了解自己病情,为延缓高血压病对主要脏器心、脑、肾损伤,血压一定保持稳定。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长时间工作后自己适当放松和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保持平和心态,遇事沉着冷静。减少情绪激动和过分焦虑[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食盐摄入量,低钠饮食。控制体重,不能暴饮暴食,高血压患者低钠、低脂肪饮食为主。多食水果、蔬菜,高血压患者,可以防止便秘。补充蛋白质。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心脏负担。高血压病人长期用药,用药时注意以下问题: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尽量口服降压药物;高血压病人口服降压药物药理作用不同,降压效果不同。了解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坚持长期用药,血压降至正常。维持一定剂量,避免血压上升,出现并发症。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病情和相关高血压知识。提高预防保健能力。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医护和患者关系融洽[11]。体现护士价值。健康教育实施,解除患者忧郁、焦虑不良心理。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浅议[J].辽宁中医杂志,2012,05:924-925.

[2]刘艳丽,陈文超,王淑平.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2:114-115.

[3]郭华.浅谈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143-144.

[4]黄群.浅谈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164.

[5]萨达提,吕梅.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的体会[J].新疆医学,2011,10:126-127.

[6]陈旭辉,杨洪玉.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7:185-186.

[7]陶桂梅.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1:105-106.

[8]李红梅,王双燕,刘文艳,等.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2:185-186.

[9]宫亚男.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A].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

[10]斯琴塔娜.浅谈高血压病人的蒙医临床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07:78-79.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4篇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临界高血压人群9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人,一组为护理干预组,进行饮食、运动以及指导等相关的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的干预。比较两组人群在预防高血压病方面是否具有差异。结果:由于专业的社区服务人员的在饮食、运动、戒烟戒酒等方面的指导,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45人不良习惯等发生了一定改变,同对照组相比,社区护理干预组的血压在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病; 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现代生活压力大,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高盐高脂饮食以及现代人对个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未能有效进行预防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国际上将高血压的防治提前,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而临界高血压设定为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而预防高血压即是将收缩压小于120mmHg和舒张压小于80mmHg。一旦达到临界值,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因此,我院对本社区的人口进行了血压方面的普查,并建立了个人血压的档案记录,对临界高血压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我们随机抽取了本社区2010年10月处于临界高血压的人群,共计90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32人,年龄36-58岁不等,平均年龄45.2岁。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人,一组为护理干预组,进行饮食、运动以及指导等相关的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的干预。两组患者均没有其它重大疾病,均为超重、吸烟、饮酒和饮食偏重人群,两组人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人群的基础情况如下表所示。

1.2 治疗方法:对本社区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建卡,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情况等,根据相关情况制定处护理干预计划,护理干预组由掌握高血压知识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护理干预,社区护理人员要经过高血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社区服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高血压预防的相关宣传:向护理干预人群讲解,高血压预防的相关知识,告知该人群宣传教育是控制及其预防高血压的最重要的手段。向护理干预人群发放宣传手册,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从哪些方面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比如控制肥胖,增加锻炼,改变饮食习惯,禁烟、禁酒等。

1.3.2 饮食干预指导:要求肥胖人群限制脂肪的摄入,应该少食多餐,禁暴饮暴食,要少吃甜食,多吃粗粮,饮食口味较重的人群要少吃海鲜等含钠量较高的食物,每日摄盐量应低于4g,并平均分配到一日三餐之中,并要求家属配合限盐的行为。

1.3.3 运动干预:运动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最重要的疗法之一,根据干预人群的实际情况选择走路、跑步、骑车或者爬山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并要求家属配合记录和监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45人不良习惯等发生了一定改变,具体见表二,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改变情况如表三。护理干预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些可控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密不可分[1],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习惯,从而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了饮食的控制,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指导以及预防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使参与人群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该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而预防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要改变我国高血压病的现状,应该从预防高血压病开始,我们应该把高血压病的预防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以期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5篇

方法: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在治疗中积极加强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综合行为干预与建立自我管理模式。

结果: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胆固醇值都有明显下降(P

结论: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护理干预能在降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不合理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老年化趋势的深入,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1]。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这就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形成正确的信念,并能进一步指导有利于健康的行为[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促进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知、信、行改变,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最终达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无严重并发症与精神疾病。男102例,女98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69.52±9.15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6.36±0.23年。

1.2护理方法。本文在护理干预中,严格贯彻高血压三级预防的有机结合,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①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内容包括基本个人情况,生活行为状况、心理状态,初步进行分级管理。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和饮食运动治疗方案,以后的病情和治疗变化均记录入档。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庭沟通交流建立联系互动机制。②综合行为干预:主要采用个体面对面咨询指导方式,有时召开小型座谈会,并适当利用传媒手段,使干预措施更加有效。加强对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和如何判断血压是否正常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根据血压记录调整控制方案,通过非药物治疗达到降低血压。科学的指导他们合理膳食,降低食盐摄入;建议戒烟戒酒;进行一定负荷的体力劳动或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限制超重和避免肥胖。③建立自我管理模式:对患者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每日定期血压测量记录表格,每日服药种类剂量提示表格,社区及医院随诊记录,日常生活方式改变记录等,同时积极随访与询问,保证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

1.3观察指标。观察本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变化情况。同时对本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行为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分析。使用SPSS10.0数据库进行分析,相关结果指标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观察,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胆固醇值都有明显下降(P

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全球分布广泛,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压的患者达十亿,而我国约1.6亿[4]。针对高血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严峻性,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控制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干预方法,来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前人调查发现,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重视不够,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对疾病的危害性缺乏认识,未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同时高血压本身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也是导致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6]。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开展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时,加强高血压基础、病因、临床症状知识等内容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护理干预通过影响人的知识、态度来改变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合理行为态度,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7]。本文结果显示,经过观察,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胆固醇值都有明显下降(P

总之,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护理干预能在降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不合理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苏中.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控制与预防,2009,7(3):136

[2]李立明.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问题[J].中国慢性病控制与预防,2008,2(6):246-248

[3]蔡建伟.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康复[J].中国民间疗法,2010,11(8):47

[4]曹佳宁.轻度高血压(临界高血压)240例7年预后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0,10(3):610

[5]高京红.步行锻炼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J].现代康复,2010,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