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媒体技术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教育;创新

一、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

艺术的特点在于多变,而新媒体的到来给予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新媒体艺术包含社会学、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甚至还包括哲学。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由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并以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型艺术形态,属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创造活动。相比传统的媒介艺术,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丰富多样,但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一)结构相对开放。传统媒介的作品往往都体验单一,相比新媒体艺术,与普通大众交互起来难度较高。而新媒体艺术拥有开放性这一特征,由于作品处于动态,使大众参与其中相对容易,并以此呈现良好的互动性。(二)体验丰富多样。新媒体艺术在展现的途径上也远远多于传统艺术,比如传感器、投影仪、计算机等,借助这些设备,在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上是多层次、多形式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艺术的表达方式将更宽广,给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2]。(三)内容涉及宽广。新媒体艺术并不拘泥于单纯的艺术形式,涵盖的内容广博。新媒体艺术将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后以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进行表达,不光满足了现代人对审美的多元化标准,也体现了社会发展需要融合的一种趋势。

二、新媒体时代给艺术教育带来的变革

新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的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革新,使当代艺术教育工作不得不顺势改变策略,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传统教育的变革。时代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才是传统艺术教育的出路。艺术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发展、进步,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课程设计具有开放性。有人曾说科技改变了艺术,艺术融入了科技,但二者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并没有高下之分。两者的侧重不同,艺术讲究的是熏陶人类的内心,用美填充人类的感受,而科学是把重心放在了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中,为人类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和捷径。表面看来两者截然不同,但是艺术和科技有内在的沟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往往都是由艺术体现和保存,科技推动艺术,艺术展示科技。因而我们常常可以在科技中发现艺术的身影,在艺术中也能发现科技的痕迹。(二)艺术具有交互性。这个特点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被放大,从而决定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必须兼备开放性、多元化、动态性等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也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反向决定了艺术课程对多样性的态度。(三)新媒体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经过加工和修饰,艺术才能高于生活,给人们带来启发。艺术的题材是有限的,叙事的手法、加工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创作者的情感、对现实的体会、对生命的感悟完整展现在艺术作品中。但是随着各式艺术作品得到展现,越来越多艺术作品变得同质化,风格趋同,内涵趋同。这无异于杀死了艺术的生命。而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的窘境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三、教学与思政一体化措施

在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主流。如何将高校的思政教育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新的难题,解决的办法分三步。第一步,教学与思政并不矛盾。首先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两者共同提上章程。第二步,改善和创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既然将创新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就需要受到重视。教师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监督和评价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对学生的关注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成就及时嘉奖,为创新提供温床。第三步,当制度遇到瓶颈的时候需要构建教学和思政的一体化平台。通过新媒体渠道,建立教学与思政的一体化平台可以更有效的建设学风。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绘画艺术;创作;传播

当下,新媒体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每个行业都在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及策略,艺术领域也不例外。有研究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逐渐向移动化、互动化、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艺术世界从外在进入室内,从实在进入虚拟,从公共进入个人,从过去进入现在,从经验进入体验,从鉴赏进入浏览”,带给艺术接受者更震感的审美享受。同时,“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传播上突破了原有的报刊与杂志等传统局限,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实现艺术信息传播。”学者范美俊认为,艺术传播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艺术信息实现了在时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实现公共化或社会化。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深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着绘画艺术复制的手段,更改变着绘画艺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但新媒体技术如何改变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如何在新媒时代有针对性地提升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播策略对于其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一、新媒体技术与绘画艺术的发展

绘画艺术是创作者用绘画技法把自己的内心感知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传统绘画艺术是借助笔和颜料等工具,在书写介质上描绘出可视化形象的艺术。绘画主要是靠人的自然器官进行感知,然后加工形成意象,最后创作出绘画作品。画家要创作出有美学底蕴和社会反思的作品,需通过眼睛观察外部世界,深入感知对象,然后才能“胸有成竹”,把“形象”展现出来。随着绘画技术的进步,绘画艺术的创作和呈现越来越立体、具有人文色彩和层次感。早期的绘画艺术常使用的颜料为炭黑,主要通过手工绘制到岩石壁面上,后来出现了用羽毛做画笔或以动物的血为颜料进行画作创作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学会了萃取各种颜色进行绘画,使绘画艺术越来越具有艺术性。而新的技术使绘画艺术创作者能够使用油画进行创作,这进一步改变了绘画艺术的创作技术和手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技术发展丰富了绘画的展现和传播形式。新媒体技术使绘画创作不再拘泥于画笔、颜料等工具,艺术创作者可以对作品无限次修改,可进行无限传播。二是传播渠道进一步增多。“以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实现了对传统媒介的整合和替代,拓展了传统绘画艺术传播的渠道”,新媒体绘画艺术的大众性特征明显。三是艺术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凸显。新媒体技术整合后的传播媒介,重新构筑了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接受者的关系,使艺术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创作者要着重思考如何使绘画艺术传播的形式更加有趣,符合主流的传播趋向;创作技法的创新和载体的数字化,也使绘画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趋于立体化;艺术接受者也得以主动参与到绘画的创作和欣赏中。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绘画艺术的传播渠道,也满足了艺术接受者的审美需求,扩大了绘画艺术的传播范围。

二、新媒体技术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不断向纵深化方向发展,使绘画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技法、创作题材和创作过程都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有“主动性与被动性共存”的特点,互联网资源的无限性与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对绘画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创作技法驱动新的感观体验。“技术进步对于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及其显著变化,可以从艺术史的线性发展中清晰地体现出来”。不同于传统,新媒体技术驱动下的绘画艺术创作不再是简单的意义象征,而更多的是观念的表达。新的观念使绘画艺术能同时调动人的不同感官,给人“真实”体验。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下创作的绘画可以给人带来多感官体验,给人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尤其是虚拟现实和AI艺术的创作者突破传统绘画艺术的思维方式,给艺术接受者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艺术接受者提供交互式全景绘画,使艺术接受者愉悦地沉浸在场景之中,形成感官刺激,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比如,以数字化三维虚拟空间数码创作的水墨山水,这种创作形式丰富了新媒体技术的视觉表达方式,开辟了山水画创作的新视野。尤其是基于FlowSpeed的树木花草生长动画,基于重力、风力等定义对风吹树动的模拟动画,就能够给艺术接受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2.创作题材趋于广泛生动。对于绘画艺术创作来说,寻找不同的题材是完成优秀创作的必备条件。在传统绘画创作中,创作者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感受息息相关,创作者需要亲身体悟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凝练情感,诉诸笔端。新媒体技术时代,创作者可以突破自己的空间、时间限制,体验到来自于不同身份背景的生活情境,从这些情境中升华出更有价值的题材。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创作者对已有题材和题材内涵的再理解有了更丰富的技术基础支持,借助这些技术,创作者能够将自己已经搜集的题材信息进行保存,并深入理解题材的内涵。3.创作过程基于“互动”场景完成。互动性是新媒体传播最重要特点之一,通过虚拟现实和AI技术挖掘新媒体交互艺术的深层内涵,能够为绘画艺术创作提供真实的“互动”情境。而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是“创作者”和“接收者”可以共同创作绘画作品,绘画艺术的创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吸引艺术接受者参与艺术创作,共同完成绘画作品。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场景传播已经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主要传播路径,在这样的场景中艺术接受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参与艺术创作,还可以接收和重新定义绘画艺术作品。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也给绘画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三、新媒体技术对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

当今的绘画艺术创作、传播都和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从艺术接受者的维度来说,艺术传播者如能基于艺术接受者需求,理解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从身份转换、互动传播、接受者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便可以大幅度提高艺术接收者的接受度、感知度和依从度。1.传受模糊:艺术接受者的“新特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绘画艺术的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身份进一步模糊。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而言,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绘画创作,创作者的意图“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艺术接收者自主选择的成分加大。绘画艺术传播对象从“艺术家”向大众转变,促使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质量、数量和方法上绞尽脑汁地进行对象化改良,促使艺术接收群体范围增大。在创作过程中,鉴于绘画艺术创作者同艺术接受者“共同”完成,创作者也同时成为艺术作品的鉴赏者或接受者。新媒体时代绘画传受身份模糊,必然要求艺术传播者对接受者的需求进行把握,而新媒体技术使绘画作品可以数字化复制,传播途径日趋丰富,普通公众接受和传播绘画艺术更为方便。普通公众作为艺术接受者,由于生活经验、艺术鉴赏能力不同,绘画作品会带给他们审美体验自然不同。艺术传播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接受者的差异化需求变得十分重要。2.互动传播:艺术接受者的“新要求”。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以电子和网络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是指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新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对绘画艺术来说互动是指艺术传播者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在传播过程中,艺术创作者作品后,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艺术接受者反馈,完成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借由新媒体技术,实现三维或四维立体互动传播,体现出更强的互动特点。在4D和AI智能传播中,艺术接受者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实现自身沉浸在绘画艺术的情景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将自己的感觉反馈给艺术传播者。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绘画艺术更具有互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引发共鸣,可以说,“互动”是新媒体时代艺术接受者的“新要求”。3.主动接受:艺术接受者的“新姿态”。传统的绘画艺术传播主要是通过实物作品和大众媒体进行单线传播。艺术传播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决定因素。但是,由于传统艺术传播形式途径相对单一,且信息不够完整,艺术接受者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着绘画艺术的传播环境和渠道。在新媒体语境中,绘画艺术的接受者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信息,这也增加了艺术接受者接触优质绘画作品的机会,使接受者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绘画艺术作品。因此,在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主动”成为艺术接受者的“新姿态”。

四、新媒体时代提升绘画艺术传播效果的策略

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借助技术力量,使创作水平和传播策略产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总体来看,绘画艺术要在新媒体时代达到更好传播效果,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创新多元化传播载体。新媒体技术可以带给艺术接受者美好的艺术体验,一些艺术传播者善用载体,开发了诸多优质的传播载体,拓宽了传播渠道。比如,故宫博物院制作的8K高清技术4D动感影像《清明上河图》就是代表,这使艺术接受者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沉浸在画面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具有较好的审美体验。在绘画艺术的传播中,艺术传播者要善用新媒体技术,创造多平台的艺术传播载体,使艺术接受者有机会欣赏到绘画艺术的魅力,增强绘画艺术的传播效果。2.增强互动交流。从艺术创作到艺术传播再到艺术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绘画艺术作品传播到接收者那里,让接受者产生美的愉悦也是个复杂的过程。新媒体技术改变了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也使绘画艺术接受群体发生了变化。绘画艺术唯有抓住技术特色,满足接受者的需求,提升互动体验,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3.实现绘画艺术精准传播。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的精准传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标签化接收对象,实现精准传播。新媒体时代,绘画艺术传播也需要给接受者画像,研究他们偏好,获取他们的观赏环境、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等信息,以此为基础为用户制定特定标签。基于对“艺术接受者”画像,艺术传播者可以据预测传播场景中艺术接受者的需求进行传播,使绘画艺术传播更加具针对性,更有“对象感”。二是分析用户接受特点,使用精准传播方法。新媒体时代除了要分析艺术接受者自身审美素养外,也要“心中有人”,充分考虑艺术接受者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化和分众化特点,研究艺术接收者的“碎片化”接受习惯,使用艺术接受者敏感度较高的传播方法进行精准传播。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一)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认识模糊。

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狭窄。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上,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活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性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组织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块太少、太小、太零碎,教学过程中缺少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第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作用发挥不足分。第二,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很难或少有请到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来学校授课。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太健全,培养培训基地条件也相对比较薄弱。总体而言,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正好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第二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第三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由此可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受教育者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思想、观念、模式。

三、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该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美学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创意设计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

(一)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美学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设计素描与速写、三大构成、美学基础、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摄影摄像技术。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平面设计辅助软件(PS、AI)、平面动画设计软件(Flash)、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Maya)、视音频编辑(Pr)、影视后期合成(AE)等。这些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教、学、做”三位一体,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完成学习内容,合理认识各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创意设计类课程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director)、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包含很多设计技巧,如设计文化内涵、美学欣赏、色彩搭配等。采用项目化教学,把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出来,让学生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使其有效地快速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技巧。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训练使其得到全方位训练,强化实践,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四)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类课程包括影视短片制作、动画短片制作、CI设计、多媒体作品制作、招贴设计等,这类课程更能体现职业性和综合实践性,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和设计制作的方方面面,以便其能够准确、快速地熟悉相关的工作。

四、结语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成为了现代化课堂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的展现出课本中的图像、声音、文本以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增加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就针对这些方面来为大家进行研究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1.丰富资源共享推进教学目标实现

多媒体教学作为当前主要的创新教学手段,是依靠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的教学资源共享行为。多媒体教学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资源共享于网络平台上,对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帮助,以及学生的学习与沟通是十分有成效的,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提升教学与学习的质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资源共享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2.教学开展特点的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知识,同时又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进行理解,以简单的学习模式来完成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去,教师也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指导作用[1]。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对于知识的吸收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教学集成性特点就是连接网络与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1.多媒体设计推进教学创新和改革

多媒体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模式,其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全面和有效的,能够直接呈现出教学的效果。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十分符合教学改革要求。多媒体教学能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实施,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经验相互结合,充分体现现代个性化教育的特色。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采用,不光对于教学模式的变革有所帮助,还丰富了课程内容,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过多媒体教学知识教学中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主要还是要以创新型教学为基础,融合两者,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并达成质量提高的目标。

2.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结构创新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课堂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形式,是线性结构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对于当前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方向是不适合的,需要将其进行改变。而多媒体教学则是一种网状的教学模式,依靠多媒体技术,参考学生的真实需求,自行选择信息知识内容的一种结构模式[2]。该种网状模式对于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方面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简单,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也变得越发的流畅无阻。所以说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结构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是十分高效使用的教学模式。

3.多媒体教学开放式推进互相教学创新

多媒体技术教学是网络教学的主要体现形式,成为了现代教学模式辅助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多媒体课件亦或是多媒体教学内容都是一种十分开放的形式,该种教学能形成一种交互性共同学习的形式。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帮助,学习课程以外的知识内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实现网络平台上教师与学生间的无障碍沟通,教学沟通的交互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教学模式创新,也是交互性教学目标实现的出发点。改正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互动性教学的发展,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创新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要的飞跃。多媒体技术集成了多种技术,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因此,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以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信息化的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了解、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很多职业的一个必须的技能,也成为很多高校学生一种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各高校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虽然根据专业的不同,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核心技术,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多媒体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概论》课程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其应用范围很广,渗透力超强。第二,作为一门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多媒体技术概论》的相关原理、基本理论和关键算法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若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不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的人机之间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一种媒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并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一种技术。其中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特征。通过利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等,可以完成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强调多媒体的应用设计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这些对象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也不断出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将多媒体领域里的最新技术及时传达给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不同专业,性质也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同,要根据这些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算法,知道多媒体的组成,熟知相关的数据压缩算法,熟练运用各种应用技术,例如音频处理的技术、图形和图像处理的技术、视频处理的技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独立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能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虽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产生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应用知识。本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比如语音编码、无损压缩编码、图像编码、视频编码等,学习难度也不易。因此如何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就显得极其重要。作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讲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对于掌握多媒体技术有着热切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数据压缩算法时,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的电影通常用光盘就可以欣赏,大家都见过那种八九十年代特别流行的胶片电影,如果把当时的那种胶片电影全部用现在的光盘来拷贝,大约需要多少张光盘?往往这种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特别积极地去参与,踊跃地回答,给出的答案也各种各样。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教师再给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解释答案,引出数据压缩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出后面算法的学习。从而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去学习。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注重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一种设计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方位地培养学生。例如,多媒体技术有很多创作工具,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创作工具进行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的创作。通过实验课,学生通常能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对多媒体技术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能较好地学以致用,这对他们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好处。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是对每个学生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考核。在一个综合性的考核项目中,知识和技能被融合在这种考试模式中,从而成为一个综合整体,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做好实践课的指导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结论

随着本科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课程对学生能够处理的媒体类型数量和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创作也越来越有兴趣。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去总结和学习,创新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作者:李玉洁 葛桂萍 朱范德 单位: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1121/3161897.sheml,2005-11-21.

[2]朱范德.多媒体技术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9-13.

[4]康桂华.多媒体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改变学习方式;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媒体优势;创新空间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5-02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单调性,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有效地解决这点问题将直接影响这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这些对于创新数学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是一名数学教师,现在就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困难。我们平时上数学课的时候,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笔,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气氛有点枯燥无味,中学生这个阶段,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对数学比较敏感,兴趣比较大的同学,也许会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也有同学学不进去,听课的时候出神,导致后面知识越来越听不懂,以至于对数学慢慢失去了兴趣。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动画影音效果,表现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只要同学们集中精神,再加上多媒体本身演示出来的详细生动的数学推算,并且附和老师的不断讲解,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到知识,课堂效果也逐步提高了。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塔的故事引入。可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这个故事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提问:国王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吗?正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国际象棋棋盘,并用鼠标扫过棋盘(此时,棋盘上显示出此格的格数),问:按西塔的要求摆上的麦粒数依次是多少?按下鼠标,则每个格子皆显示出所放的麦粒数目:1、2、22、23、24、263。然后引出问题:1+2+22+23+24+…+263=?(学生试图解决,教师板书课题)片刻后,告诉学生棋盘中的麦粒超过了7000亿吨,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5000年。学生惊奇地睁大眼睛说:“啊!”,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利用这样的多媒体故事引入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充分挖掘了学生情、意、智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数学课堂上,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的图形,只听老师讲解,很多学生难以想象真正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有不少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老师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也会变得简单化。在播放某个公式或者图形演变时,可以把每个细节表现得特别详细,心里面也会越来越清楚,从而也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只要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涵”,挖掘出他们的“数学细胞”,那数学这门课将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同学们加强自身知识的武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推导过程复杂,难以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两等分,用黑白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用同样方法加倍分割,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原本复杂的演变过程逐步清晰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抓住重点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论老师多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多媒体教学形象的演示和操作,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图像生动形象地体现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重点。

四、利用多媒体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现在的教育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学而不练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而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练习,一般来说,数学课必须要有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显然与减负是不相符的。平心而论,难道数学老师给学生批改大量作业是一种享受么?其实,数学作业无非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况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数学知识形象直观了,课堂信息量大,抽象的知识容易理解了,教学内容及时巩固了,学生学会内容了,课下功课少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生动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原理,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课堂重点,还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四维空间和创新性。总之,所有的这一切,都很好地开发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人教版数学教材《圆面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部分内容.

[2]蒋华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0.

[3]侯贺敏.新课改数学教学中的媒体优势[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9):15.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插画教学;创新应用

一、插画概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商业活动的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正确接收、把握这些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最终诱导他们采取行动。现代插画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插画能展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对象,直观地传达商品信息;第二,插画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第三,插画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第四,插画能增强商品的感染力,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插画教学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材

在插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局限于教材,帮助教师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插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近距离欣赏优秀作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图像直观地欣赏优秀作品。

2.多媒体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以往的绘画教学多数时候只有教师的理论灌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高校插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推进教学的开展。

3.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质量

高校插画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创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难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插画教学中,学生从构思设计到绘制草图再到定稿,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编辑、造型、着色和文字处理功能,能够快速绘制图形,对不满意的地方也能够迅速进行修正,从而大幅提高绘画效率和质量。

三、当前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插画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次颠倒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体现在其形式的新颖灵活,但如果过分追求课件的新颖性,往往会忽视插画艺术的内涵和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一定要明白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长期使用课件教学,一直让学生看视频、赏图片、听声音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内容讲授具有很好的衔接性。

2.课件质量不高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多媒体使用者要想真正发挥其效用,必须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但是,目前高校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思维依然停留在过去,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所以在多媒体插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出现了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质量不如以前。

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插画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情景再现

多媒体可以营造特定的场景,教师在插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情景再现,讲述插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所学的知识。

2.巧用投影仪

在各种类型的绘画教学中,投影仪的应用非常普遍,恰当使用能够优化教学效果。在插画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相关图片做成故事连环画的形式,既能创新教学模式,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提升课堂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营造插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这种鲜明的表现手法能让讲课更加生动,提升多媒体对学生的感染力,增添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巧用DV

DV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不少人利用其记录生活片段,保存生活记忆。创新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把DV引进课堂教学,把自己的讲课过程用DV记录下来,经过后期编辑处理制作成教学视频,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观看视频,领略教师的授课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便捷性。结语社会对插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插画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定要与时俱进,以培养适应时展的插画人才。插画专业牵涉面比较广,对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教师利用计算机展现插画艺术,是插画教学中的有效创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插画教学,有助于教师传授教学内容,但是教师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要把教学方法创新摆在首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插画教学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新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李杰,王文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探索.中国西部科技,2010(27).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模式

1.语用能力的综合概念探究

语用能力多指个人在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但“应用”属于一种意义模糊的词汇,其涵盖的能力范围并不明显。因此相关学者常常针对语用能力的所指范围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语用能力的意义范围主要包含两点,其一为语言能力,其二为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人们脑中所含的专业语言知识,例如词汇储备、语法储备、语音储备等知识。而交际能力则指与人对话的能力,重点指向“有质量”的对话能力。在交际能力的定义范围内,包含四个分项种类,其一是形式正确。即语用能力的使用者必须要能够在交际状态下,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开展交际行为。其二是手段可行。即交际环节中所产生的所有对话,包括所有的语言对应手段,都必须具有配套性质,也就是必须要答即所问。其三是语境中的适当性。英语交际中跨文化和跨语境情势实属必然,故交际者必须要考虑到双方的语言语境,才能保证自己能以正确的角度发挥语用能力。其四为现实中的实施性,也就是说,在应用语用能力时,所有的话语模式和对应技巧,都必须能够与真正的英语母语者对答如流。如果语用能力的实施范围仅局限在同种语言范围内,则不构成完善的语用能力。以上就是语用能力的综合概念。从其概念所含范围和具体的含义意义中我们不难得知,语用能力基本上都与社会实际相关联。因此,高校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长效能力。语用能力可能会生疏,但绝不会被遗忘,其属于一种终生能力。

2.高校语言教学环境中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创新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必然性

2.1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辅助手段

多媒体的广义含义可表示为“多样化(多种)”的媒体表现形式。而具体的媒体形式则多包括音像、动画、文本、数字等内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受限,其只能在计算机设备中展现形态,但从当前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态势来看,这种“限制”反而会起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作用。同时,多媒体技术支持编辑和存储,只要教学人员具有编辑和重复使用的意愿,一切再生和传输工作都可以在计算机设备中完成。并且,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将多种媒体技术融合展现,即音像、文本与视频完全可在同一个页面内展示。因此,就当前国内高校的教学环境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明显已成为大势所趋。

2.2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模拟语境

在以往的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中,语言教师基本上都会以三点为核心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为朗读、速记以及口语练习。从实际中看,这三种锻炼方式虽然比较全面,但仔细分析后可看出,该类锻炼方式又比较片面,仅能从书本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更加适应以现代技术为主的教育形式。故这种完全不涉及到现代技术的练习方式,若长时间被应用,就必然会被学生所厌烦。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可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构建“学生主动”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同时,我国为汉语国家,若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境,就必须构建出一个相对专业和稳定的英语语境。这一点传统教学课堂基本无法做到。但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实学生的观感与听觉,即通过模拟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训练环境。并且互联网中可用的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素材较多,只要教师具有教学创新的实践意识,多媒体技术就能将语言课堂中的现代化语用能力培养途径“无限化”。

3.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创新研究

3.1多媒体技术应充分与语言课堂教学相融合

教师需明确,在创新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始终都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而多媒体技术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素材而存在。故在设定创新方向时,教师需要重视课堂结构,以课堂环境和结构为主,将教学创新点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也就是说,教师在编辑多媒体素材时,需要以课本中的教学主题为核心,既要保证多媒体内置的语言教学元素必须符合语言学的语境模式,也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素材所给出的教学节奏中,真正理解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活性模式和一般规则。例如一些隐喻、明喻和文化差异,都需要学生在语境模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

3.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应用原则设定

3.2.1需保证应用行为完全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

本文中的创新研究仅以大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并从本质上强调学生的习得成果。教师需坚定这一创新原则,学生也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配合举动。因语用能力培养定义较为专业,与通常所讲的语言应用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学生也需要在课程模式开展前,对语用能力相关的概念、学习活动、考核进程等专业性内容进行认知形态的了解。同时,学生也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地位,不能保留依赖教师这一心理。学生要充当本位者,研究语用能力任务、调节自主学习节奏,以及主动开展与教师和组内同学的交流。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将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可长期运行的任务时,在高校语言学课堂环境中开展的创新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行为,才具有开展意义。

3.2.2教师必须保证课堂中的教习语境具有绝对的专业性特征

语用能力直接面向语言的专业性应用,因此语用能力的创新原则,就应以高度落实教学情境的专业性特征为主。专业的语用能力培养有别于单项“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语言要点、语义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时政知识均包含在应学范围内。且只有教学素材能够与当前世界国家的时间线相匹配时,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具有切实的培养价值。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中,学生要熟练掌握跨语言和跨语境文化知识,就必须学习“语言百科”,并将百科中的内容尽数记忆。而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语言文学和语言技法知识,都具有绝对的专业性特征,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手段,具有实际的创新价值。

3.2.3创新手段需以增加互动概率为主

因高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受限,多数高校实际上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跨语境训练素材。但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状态中,教师能够通过技术编辑,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模拟语境。故在此期间,教师若要实现真正的创新行为,就必须要提升课堂中的互动属性,而不能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变动为单一的“播放PPT”教学。教师可以将互动行为扩充至两个层面,其一就是传统的教学课堂。课堂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许多可选的语言行为训练模式,例如邀请、请假、请求等简单的口头语主题,充分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其二即为互联网途径。教师可以为学生罗列一些素材清单,例如具有语用能力培养价值的影片,如《罗马假日》、《生活大爆炸》等,也可以针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其提供一些商业形态、科技形态的无字幕交流影片,从而以更加专业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3.3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创新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3.3.1以元知识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传递社交原则

传授元知识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第一步。一切创新手段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扎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其一,教师需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多媒体应用和素材,例如讲义、PPT、网络资料等内容。所选素材需要以讲解行为特征和语言应用模式为主,重点在于认知和积累,元知识传授阶段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完全性”培养。例如在“请求”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划分不同级别的对话状态,如儿女对父母进行请求时的语言习惯,下属对上级有所请求时需要掌握的语言技巧等。具体的掌握过程可以先由学生作为主导,即学生先依照教材和网络资源,查找不同“请求”语言环境的语言特征,查找完毕后要求学生将具体的资料按照不同情境,以目录形式作以区分。其二,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不断在投影或白屏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的拓展方向,例如企业交易情境中的“请求”、不同社会地位的陌生人之间的“请求”等。教师不提供具体的话语技巧内容,仅对学生的查找思路进行适当提示。如若本班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比较扎实,则教师不应做出引导行为,仅做方向观察作用,时刻注意学生的总结方向是否出错。当学生完成信息搜集和目录形态的概括后,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出学生对应的教学素材,例如电影、动画、图文音乐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从更加直观和专业化的角度,充分掌握语言交际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形式。其三,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具体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能力均等的行动小组,要求学生以影片或音频内容为主,分析每个不同情境中“请求”的语言区别。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完成度较高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总结的内容中出现冗余或错误现象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语言分析方向加以改正。

3.3.2增加课堂中的知识点输入

语用能力的培养分为两部分,其一是语言能力,其二是交际能力。故教师应该针对这两点内容,以课堂环境和多媒体技术为主,增加课堂中的知识点输出。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查阅各类音像素材,尽量用当代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来扩充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例如当代大学生更加喜欢“冒险”形态的信息,他们喜欢在细微的线索中自行探寻知识点的全貌,故教师可以将查找到的网络素材加以碎片化处理,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线索,而并非提供整体的知识点结构。以隐喻为例,教师可以剪辑一些细碎的电影画面,在画面中打好相应的字幕,询问学生这种对话情境和肢体语言一般会在哪种交际情境中出现。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语言知识点储备和常识经验,对多媒体所展示出的细碎素材进行充分的语言研究。其次,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行动计划,计划中包含完整的语境训练内容。在第一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计划中给出的语境影片选段对其语境内所包含的话语进行模仿。模仿的重点在于掌握语音语法以及固定的交流句式。第二阶段,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语境情境两两一组进行自主对话,这一阶段重点考量学生对于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需要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进行纠错,切勿让学生在进阶阶段中养成错误的交际习惯。

3.3.3将输入行为调整为输出

输出行为通俗而言即为检验行为。大学生语用能力需要培养,也需要在检验中得出当前计划是否可能的相关结论。具体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两点,其一,教师再次在班级中规划行动小组,并设定清晰的角色扮演计划。该计划应具有一定的宏观性特征,即一整节课都需要以学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展开交流,交流时应保证本节课全部为英语交流。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班级内交流环境的专业性,也能够辅助全部学生都能进入完整的英语语境“社会”中,开展社会行动,在行动中检验自身的语用能力。其二,教师应该加大计算机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特性,在高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构建虚拟语境,即组织学生与虚拟的“美国人”、英国人”进行对话。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具有两点优势,即既可以保证对话的即时性,减少对话反馈中的语法错误,也可以将学生的交流语言加以记录和判断,这种方式要比生生互动更具专业性。

3.3.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创新后的培养计划提出反馈

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教学人员可以在教学阶段搜集学生的对谈表现以及创新性的语用思维,并将这些重要的评价信息以图表或表格的方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和程式化的评价结构。而学生既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和经验交流,也可以自己保存一份电子版资料,供自身在课余时间或复习阶段再次依照这些成型的交际经验来精化自身的语言能力储备量。而教师若要保证这份教学评价具有实际的复习参考特征,就需要格外注重记录的形式,形式需精炼清晰,切勿长篇大论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4.结语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多媒体;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47-02

NewExplo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Xiang-ju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ought about practice and reform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emphasis includes: curriculum structur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manners.

Key words:Specialty construction; Multimedi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涉及面较宽,除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诸如数字图形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再加上设计所需的艺术知识、制作所需的编辑知识和应用所需的行业相关知识,往往使人们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存在较大认识上的差异。

要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首先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人才规格要求与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必须解决好学校教育的规模性批量培养人才与企业分散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之间的矛盾。

由于多媒体行业本身技术更新快,更重要的是多媒体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很先进的科技知识,又要精通艺术。加之我国尚处在多媒体产业的起步阶段,解决媒体技术制作的人才问题是多媒体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施规范化、系统化和特色化的专业建设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综合性强、跨学科的新型专业,打破IT学科和艺术学科之间传统的界线和隔阂,充分考虑IT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是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参考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的原则,建立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1 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多媒体技术专业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进行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多媒体专业基础理论又精通艺术,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体的培养规格:

具有多媒体作品创作制作能力、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能力、平面设计制作能力;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装配、维护、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备较宽厚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向;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审美观所必备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面向的是社会上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急需的多个岗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岗位群。这些岗位的工作分别为:多媒体开发与创作、网页设计、平面动画制作、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通过以上主要岗位就业率的分析,多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能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课程体系建设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坚持技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学习以技术应用为主,艺术设计为辅。其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能力教育这一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注重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三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全面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了(山)字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层次的课程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开设的基本课程,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以保障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关系专业方向课是相对变化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本专业设置了媒体作品创作制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三组方向课,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的就业情况选择其中一组专业方向课,以适应将来工作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步伐,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发展的要求,必要时学校还可适时调整或开设新的专业方向课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2 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练、训、创的实践教学特色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工作室,努力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公司、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

图1 山字型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课内、校内和校外,对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课内:改革和加强了课内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都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内:每学期都举行各类专业技术比赛3次以上,如多媒体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网络方案设计大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多媒体技术方向的学生都发有“校内学生实践手册”,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在校内实践时间不少于24学时。校内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校内各部门网页制作、精品课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持,机房设备、网络设施、办公设备的管理维护,各项活动的音响、摄像的技术支持,参加校内各类专业技术比赛等等。

校外: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比赛、寒暑假兼工等等。专业实践及实训工作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而不单是目标管理。如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指导老师跟踪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校内实践就更是能全过程跟踪。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力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

为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要求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综合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应的文档材料:如调查报告、多媒体技术市场分析报告、多媒体广告设计方案、多媒体艺术设计作品、设计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多媒体艺术网站、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岗位参加实践锻炼和做毕业设计,所有毕业设计课题原则上要求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必须符合用户需求,设计过程必须符合工程规范,设计文档(资料齐全,人人必须参与毕业答辩,参加优秀设计作品讲评活动。

3 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办学特点,高职教育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普通高校不同,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在理论教育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减少理论验证和公式推导内容,增加可操作性的内容;讲授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通,注重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导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教研教改,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 积极探索“四结合”教学模式

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提出了“四结合”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实行:“应用案例”和“技能训练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作品展”相结合。

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对部分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案例式教学方法。即针对某些专业课程的典型应用,结合实例举例分析,引出解决此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给学生授之以渔。

在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线,即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课,从课堂练习到课外实践、从简单操作到复杂操作、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从命题制作到综合竞赛设计、再到举办多媒体设计制作作品展等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

“四结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相关知识和方法,从职业制作程序入手训练操作技术和职业能力,从竞赛和实例设计着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网站与同行,专家和大师进行交流,使学生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得到升华。

3.2 采用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借助教学资源平台,将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特点,注重研究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创造多媒体和网络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的用资源库代替教材、教参,并且由师生共同编写和创建本门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库。

通过网络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很多课程涉及面广,操作性强,仅靠课内较难学好全部内容。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将任务、资源、案例、课件、学生作品放在网上,学生在校园网内都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还能进行网上教学答疑,师生互评等功能,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必修课程100%开发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100%电子教案。

3.3 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在考核模式方向,我们配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加强实践考核力度”为原则,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在考核的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规的笔试外,对考核形式进行一些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形式,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考核形式:

课程设计+讲解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应用课程考试中,以课程设计为主,再辅以进行现场讲解设计思路。采用撰写技术方案的考核形式,如网站开发实训课程,不再考过多概念内容,给学生一份项目需求书,让他们完成网站开发的技术方案撰写,这样大大增加考试的实用性。在考核的标准上,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现场操作+问答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课程创新为重点,强调三种能力训练,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面对末的更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振峰,向聂琳,刘彦姝,廖建民,章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

[2]代晓蓉. 多媒体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3]赵建保,高俊文, 李法春.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改革探讨[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 2005,21(2).

[4]蒋尚文.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设计教育浅探[J]. 职教论坛,2005,2.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0篇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创建新课堂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正在蕴育着一场新的变革。做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利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Internet网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突出音视频技术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与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辅助,可以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集、文、声于一代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校化的交互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好的视听效果,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接收。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达到“乐学”,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知听觉、视觉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感知课本上抽象的学习内容,适应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画图――圆》一课时,这一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圆形工具画出熊猫,我制作了网页课件在首面有“我的故事”、“我的生活照”、“我的家园”、“影音视频”链接,在“我的故事”中向学生介绍了“团团”、“圆圆”和奥运会吉祥物“晶晶”的故事,“我的生活照”向学生展示了各种憨态可掬的熊猫的图片,“我的家园”介绍了四川卧龙熊猫基地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受到的破坏以及在经过国家及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现在大熊猫的生活状态,“影音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在自然保护区里熊猫嬉戏玩耍的视频片段,从而反一个活生生的熊猫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品德,通过课件每个学生都有了画熊猫的一种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画在树上趴着睡觉的熊猫,有的画几个熊猫在一起玩耍,有的画吃竹子的熊猫……,画完后把自己的作品存放到共享目录,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查看,,这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了真实的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有着良好的交互性、良好的界面和生动活泼的素材,从而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普遍地从中感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困难及措施

2012年我们学校在每个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投影,许多年轻的教师都能够很好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则还是喜欢用老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不能适应新教育形式,他们在认为制作课件费时费力,教学工作本身就很紧张,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等。而制作一个课件的时间却不容小看。据我了解我校许多教师为了制作一个课件往往要投入几个晚上的时间,投入的时间远远超过这节课的多倍。当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投入多点时间是值得的。可是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如果长此下去,不免让人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制作、使用过程中不尽人意。在使用多媒体工具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多媒体工具也不是万能的,在很多地方也是不尽人意。例如想在powerpointhe中插入一段影片,但是所找到的影片却往往是因格式不对,无法插入。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放映的powerpointhe视图,如感觉什么地方不足想立刻对幻灯片修改是不允许的,这就限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挥洒自如……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培训相对较少,许多年轻教师有电脑基础可以通过自己制作课件进行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一些老教师则是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不适应形式的要求,不愿学、不愿用。随着我市提出“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要求下,掌握教学中常用的有强大多媒体功能的powerpointhe、flash、frontpage和authorware等软件并运动于教学当中是必然的趋势,学生已不能满足于只是把简单的一幅幅画面放入powerpointhe中按顺序的播放出来,可以要让老鹰自由翱翔飞翔,让鱼儿游来游去,让鸟儿歌声动听谈何容易。我们可以通过全国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省远程教育教育网和网络上现成的课件进行修改,变成适合我们使用的课件,对自己的不懂的知识虚心向电脑基础好的同事进行请教、探讨。多学习、多制作、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3 设计多媒体课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课件制作上应注意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结合,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要循序渐进的把知识点展现给学生,要做到教学内容准确,操作简便,交互稳定,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版面美观等,把实用、成效性放首位。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1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物理课堂,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抽象,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画图示范,无法让学生理解其内涵,而且长时间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乏味感。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声形兼备的技术优势,能创设情趣盎然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情境教育为理论基准,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从客观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味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物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溶液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场景,用多媒体视频手段播放给学生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拉近了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距离,一举两得。再如,凸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模拟凸透镜成像过程,把抽象的光线形象化,把透镜成像过程动态化,引导学生观察成像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光线的显示,提示成像过程中物像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物理知识形象直观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教学操作中,有的课堂演示有难度或效果不明显,有的危险性较大有安全隐患,有的因过程缓慢无法展示全过程,有的受条件限制根本无法演示,这些实验往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去演示才能收到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学生便能在几分钟内观察得一目了然。再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加上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地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要点。

三、突破知识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物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显现的物理现象通过技术手段科学处理,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懂易记。

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只能用语言向大家讲解: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松模拟这一过程。再如,在讲浮力综合计算运用问题上,有关空心物体上浮、下沉条件变化方面的实际运用问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将问题条件变化的过程采取分布定局、条件置换等方式,把原本较为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拓展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能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与反馈,还能调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控制程序的流向,从而使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知识。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物理课程内容多而课堂时间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利用教学课件,将板书内容、物理例题及解题过程、必要的物理板图等制成电子教案,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条件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等,存储成不同的画面或单元,再用超链接的方法按需要调出就可以了――这样就不必为查找资料、变换教具或仪器设备而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教学信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2篇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定理及公式等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使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得到改善和弥补,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1.按教学要求设计课件,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出来,把不同的知识设计成不同的课件类型。如学习重力加速度时,用图像把加速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不但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还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画图和板书时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形象地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受师资条件制约,有些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仪器,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步骤进行模拟演示,把抽象的公式、定理和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从中搜索优秀的课件、习题以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随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也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物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1.加强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解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清多媒体技术的地位——它只是起辅助教学作用,而不能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和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用播放课件代替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多媒体课件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要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课件内容充分反映教学知识,把课件中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说明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件真正发挥作用。在教学中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避免因向学生传递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而误导学生。

3.注重真实的物理实验。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实验操作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开展物理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虽然多媒体技术能简便快捷地模拟物理实验过程,但多媒体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所有的真实实验,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以真实的物理实验为主,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作用。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物理教学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及时解决。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3篇

《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是顺应新媒体艺术环境下舞蹈教学观念创新及舞蹈艺术创作方法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此书为当代艺术管理类书籍,它是由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的硕士生导师张朝霞教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此书总结了新媒体舞蹈所涉及的语境、创作、谱系及技法等多方面知识,它视角独特、理念新颖、内容丰富,从发展、管理等角度入手,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舞蹈教科书及舞蹈创作技巧指导的工具书。

一、引领了新媒体艺术环境下教学方式及创作技巧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艺术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艺术具有了网络虚拟性与数字性等新媒体特征。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面对的艺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舞蹈艺术也走进创新时期,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舞蹈艺术彻底脱离了古老的艺木表现形式,它在传统舞蹈艺术为根基的前提下,广泛吸收各门类新兴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它的印象,突破了实体场景的限制,也不只凭借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者的内心世界,而是在将科技成果融入舞蹈的基础上,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其具有更强烈舞蹈的内涵及情感表达方式,视觉效果更强烈,并且以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达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在舞蹈艺术步入多元化、科技化发展的时代,其创作技巧自然也具有多维性及互动性等特点。随之而来的舞蹈教育及舞蹈创作自然也需要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及创作方式融入多元化因素,培养新时代舞蹈人才。

新媒体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所表达的并非先验论,而是用舞蹈的形式来描述现实,从而来传达知识。舞蹈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互动性,换言之,实质为通过编导的思维,使意识物质化的一种过程,它超越了舞蹈。由于编导对这种体现新媒体特色的舞蹈作品没有足够认识,同时大众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传统内容已满足不了大众对舞蹈艺术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因此舞蹈作品必须运用新型创作方式来进行创作。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家更要具备全新观念。意识以思维方式为基础,编导所具有的创作意识决定了舞蹈创作的模式,传统创作凭编导个人感觉来引导创作,观众的审美影响着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在舞蹈编排与创作的过程当中,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变为集观赏、互动等多维一体的形式。舞蹈家的创作已经开始走立体化的思维路线。

传统舞蹈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它通常是人们对大自然万物的模仿,然后用舞蹈的形式体现出来,或者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及劳动中对情感的提炼,再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升华。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也开始出现,众多之前人类所无法完成的舞蹈动作,都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许多传统舞蹈做不到的事情,今天在新媒体舞蹈中均可以实现,因此新媒体创建了一个新的舞蹈模式。

空间限制了传统舞台的发展,而有了新媒体技术,这个限制被现代舞台所打破,使舞台形式越来越趋向多维、立体的发展方向,LED屏幕的使用,多通道音频、虚拟成像等科技成果的运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虚拟世界。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突破了以往对舞蹈的感觉,其主要表现在“三面墙”的运用,使空间无限扩大化,创造了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的虚拟空间,空间的超越及交互,使观众在这特殊的再现空间中,获得以往传统模式中所没有的审美体验。

新媒体环境下创作与排练的舞蹈作品,已经逐渐脱离了陈旧的、固有的文本叙事与描述手段。更多地选择了软件所呈现出的虚拟成像效果及动作捕捉效果来进行舞蹈编排,因此使得舞者在舞蹈中的参与程度降低,甚至可以达到不直接安排演员的神奇艺术表达形式。表演者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因此,科技作品成为未来舞蹈发展的全新方向。《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对新媒体舞蹈创作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均有一定的研究。

二、新媒体艺术环境下的舞蹈审美理念

舞蹈艺术本身就来自生活,它既反映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也满足了人们强烈的审美需求。我们处于日新月异的社会,新媒体艺术带来了舞蹈艺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因为艺术必然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也必然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果的集成,舞蹈所传承下来的美学理念、创作方法与传输形式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给舞蹈创作及传播带来了无限的拓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艺术的不断创新,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成为舞蹈发展的新方向,而舞蹈自身的创新也在不断进行,传统的艺术也必然会接受新理念,吸收新知识。当时代继续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也必然会随之产生更大的改变,舞蹈情感不再依赖其概念进行表达,而是通过感觉,媒介已逐渐感性化, 越来越呈现思想媒介的特点。

《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阐述了舞蹈艺术的这个变化。此书引导我们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欣赏舞蹈艺术,尤其是引导我们欣赏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这无异于给舞蹈引进了新的教学理论与方式。

人的审美观通常反映出极其复杂的状况,并且呈现出多层结构的特点,人们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结构,大体而言,可以将其区分成感知和理性。其审美结构实质上是基于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呈现出的特点,例如心理学、生理学等。人们的意识通常情况下取决于环境因素,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们意识的变化。因此,了解并掌握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结构及其特点的舞蹈, 通过互动能够达到最有效果的审美体验。对新媒体而言,舞蹈艺术的审美也取决于审美主体与对象。舞蹈只有在审美对象的特征比较出众时,才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格外关注,从而导致审美主体的兴奋,也因此而形成审美体验。只有审美主体自身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审美素质,也只有抱着积极的态度与内涵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来感受,才能形成最好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新媒体舞蹈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创作和审美。创作质量影响着审美的效果,艺术因为审美而存在,关于审美的问题,艺术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在此方面均以新颖的视角予以阐述。

三、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及学术研究价值

《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使我们对新媒体舞蹈艺术不再陌生,使我们认识了舞蹈家族的新成员。新媒体舞蹈艺术是一门很年轻的艺术,新媒体舞蹈艺术在高科技环境下诞生并发展,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是采用新媒体艺术为载体,对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更多形式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舞蹈的特点最显著地体现在“新”上,技术新、理念新、载体新,是全新的艺术形式。新媒体的舞蹈艺术的核心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创新了相关的概念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现代性、灵活性和交叉性等。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4篇

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并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核心的问题是要注重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他们所能接触和使用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计算机能满足人们处理多种形式信息的需求。能灵活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使之在不同媒体间能够建立起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包括:

(一)多样性。多样性是多媒体技术的最基本特性。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处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信息,形式丰富多样,表达生动自然,表现灵活。

(二)集成性。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将多种媒体设备集成为一个整体,并能进行多种媒体信息的获取、编辑、存储、检索、展示、传输和合成等。集成化涉及的设备的类型与数量尽可能地单一。

(三)交互性。多媒体的交互性是指人可以和计算机的多种媒体信息进行交互操作,从而给用户提供更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特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创新中的应用

创新的难点是思维教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内部规律性的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三种思维:基础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突破创新的难点,是下面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基础性思维的培养。依赖于从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大多数学生所能获得的。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中后,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培养基础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利用有声有色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通俗易懂的解说等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展示一些抽象的、微观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感知、想象和理解,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加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对拓宽思路、解决某些难题、开创新的方向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比如我们可以专门建一个BBS,学生可随时在BBS发表自已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引发讨论,讨论范围可以涉及各个学科。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提出几种不同观点,得到几种不同的答案,使思维缜密,灵活,从而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扩展延伸,让学生的思维热线向外辐射,以培养思维的广度。从课内到课外,从规定性课程到选择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获取间接经验到积累直接经验。总之,要在各方面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实践情境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第15篇

(一) 鲜明的集成性特点有益于教学开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简单易懂的模式, 进行复杂性的学习。多媒体教学, 嗯, 以图文形式, 展现出, 所学内容, 简单直接, 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当中, 确保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而同时学生更能够直接参与到情境当中, 有效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特点可以使网络与现代教学相联结扩充现在教学中教材中的只是内容, 完成对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品质。

(二) 资源多样形式共享的特点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是依托以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 可以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达到互相促进,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更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创新开辟道路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技术, 为我国教育教育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 现在在线教学发展的基础。多媒体教学, 以一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入手, 借助网络资源和电子产品, 给学生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多媒体的教学的重点是将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是新式创新教学的开端。学生对于网络教学产生兴趣, 首先是, 这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然后才将注意力的重点, 集中到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全面落实, 使学生能够进入了更加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且在这一模式中, 集中注意力和想象力, 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 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因此, 多媒体教学技术依托新的形势和新形势发展的基础你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

(一) 多媒体设计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多媒体教学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重要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而且, 有助于教学直接化呈现。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 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境环境。这样哦, 多媒体教学是更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经验相结合, 实现个性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 而且改变了课程内容, 更实现啦,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多媒体教学只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模式, 还是要以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主, 二者互相融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 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 而是创新方法的模式, 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是提升学生效率的模式。

(二) 多媒体结构形式促进先进性教学结构创新

传统教学将以课堂为主的应试教育称之为线性结构。这种结果只是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符合教学的发展, 是教学改革, 必须要改掉的模式之一。而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网状的模式之一, 一种多媒体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进行信息知识选择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模式, 这种网状的结构模式, 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流畅。由此可见, 多媒体教学结构模式的调整是更为先进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现代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效、实用性非常强的模式, 对促进我国教学改革创新也非常有帮助。

(三) 多媒体教学的开放式促进交互相教学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已经成为当今新时代的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教学辅助形式。无论是多媒体课件, 还是, 多媒体教学内容都是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形式, 这种教学不仅能够, 唔使教学成为一种协作, 成为一种交互性的共同学习, 而且还是学生通过自主多媒体网络, 与参与非课程之内教学内容的学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还能通过网络实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 在这样的教学平台上, 实现教学的交互性沟通。这不仅是教学的创新, 更是交互性教学实现的开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协作教学和交互性教学的发展,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07-10-17

[2]马立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黑龙江科学, 2017-07-08

[3]曹璞.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探讨[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