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教育;青少年;健康心理;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健康心理素质,能使人产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选向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康的心理,就会产生不良的性格,虽具有一定的能力,也不可能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对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分数,忽视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的现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否则,很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而人格缺陷的人只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

一、家庭、学校、社会都要重视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首先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合格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传统教育也历来主张学生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国学经典启蒙书《三字经》概括为:“首孝弟,次见闻”。现代教育方针和传统教育都把培养健全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这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为家长,不仅要过问孩子的成绩,更要多关心孩子的人格形成;作为社会,评价和选择人才不要仅看学历,更要看重人格品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影响人格养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除先天遗传、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三大重要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认识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强则国家强,民族强;青少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希望,把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当做份内大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互动。家庭要重视人生启蒙教育;学校要做好培养引导;社会要为青少年人格发展创造积极环境,防止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把关爱青少年成长作为一种共同的责任,家校携手,社会共建,形成合力。这样一定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青年。

二、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要方法科学

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要注意方法科学。方法科学就是要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在整体上有层次性,在个体上有针对性。

就整体上的层次性讲,青少年在不同的成长期具有不同的特点,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有不同。教育的内容要适合青少年各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智力等情况。针对青少年的不同年龄特点、身心特征等,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儿童及小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启蒙期,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在关爱中进行教育灌输,让其在温馨的环境中感受到爱,懂得爱,养成开朗的阳光型性格。这一时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教育以灌输为主,即用具体、直观、形象的事例来引导他们分善恶,辨是非,明方向,知行为。中学时期,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主要的方式应在尊重其独立性中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分清对错,认识到什么是弘扬的、禁止的、倡导的、反对的,自觉地选择正确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大学时期的学生独立人格基本形成,普遍对社会有了自已的看法。他们对是非、好坏的判断,不仅看理论是如何说的,更要看实际是如何行的,但是其人生观还不稳定,对自己又多缺乏正确认识,忽而心志过高,忽而情绪低落,此时期的人格培养重在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社会,正确对待顺境,乐观对待逆境,有效的教育不是停留在道理的阐述上,而是重点在帮助他们对现实存在的正确分析和认识上,引导他们完善和坚定其正确的人生观。

三、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要有制度保障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 健康心理 健全人格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学生时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心理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随着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日益增多,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学生的心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学生要学会面对成功、失败、挫折等,就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法。因此首先要了解目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总的来说,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来自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其中一些盲目的偶像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第二,来自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辈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却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也有一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三,来自学校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大部分学校还是看重成绩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比生源、比升学率,设置实验班、重点班、奥数班等,无形中给学生许多的压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我们应该积极实践探索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配合的方法,快速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和人格障碍的上升势头。

首先,针对来自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着手点,加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旋律,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精神标杆。同时规范网络等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剔除一些消极不健康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针对来自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平时要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可以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有关的情况,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缩小与孩子的心里差距。在满足孩子一切物质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要能细心、热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要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孩子谈谈心,说说悄悄话,及时为心理上处在孤独、迷惑、彷徨之中的脆弱的心田降下绵绵细雨来滋润他们,使孩子能及时避开心理上的盲区。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心理健康课却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在学校更是很少见。在学校,应该安排心理老师这一职位,心理老师要想办法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包袱。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能主动找老师、同学、家长等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心理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早日得到缓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它们自身的力量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定义有了更新的感悟与认识。特别是在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情绪;人格

以往体育教育只注重儿童身体健康而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编排及设计上也很少考虑到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内心感受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很少有人去关注,而是主观地认为只要是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达到了学生健康的目的。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一、融课堂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为一体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心理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比如课堂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个游戏之中,并调动全员参加,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合群的学生或者生性孤僻的学生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到温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开心,这样有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培养小学生各种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的重要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通过课堂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建立学校、家庭一体的培养体系

成L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聋哑学生 健康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格教育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2010年3月全国两会政协常委委员潘贵玉则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青少年人格工程”,基本内容包括健康人格教育、文化传承、心理疏导和性健康教育,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人格。聋哑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性群体,基于先天的生理缺陷,使他们在心理健康和智力等方面与正常学生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人格缺陷,不利于国民素质的均衡发展。

一、聋哑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

聋哑学生的健康人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认知方面,能坦然接受客观存在的生理缺陷,并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2.在情感方面,聋哑学生对信息感知不完整,常引发猜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常常情绪失控。因此必须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和情绪。3.在意志和行为方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是开放的,能充分发挥潜能,逐渐提升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对自身能够有效地管理。

二、培养聋哑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1.晓之以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第一,要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系统性地安排内容,讲解海伦・凯勒、张海迪、唐英、邰丽华、周婷婷等一批国内外自强不息的典范。同时,善于抓住现实生活及身边的典型人格素材,比如本校的毕业生,找出自己同他们的差距,奋起直追。第二,要拓宽学生的接触面,把学校教育延伸到校外,注重挖掘校内外聋人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橱窗、请进来作报告、走出去访问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为聋哑学生树立同类的榜样。第三,平常的小事也蕴含着育人的内容,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因此日常的德育工作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以巩固和加深聋哑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聋哑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动之以情,产生良好的感情基础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情感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媒介和粘合剂。从教育的实施者来说,教师自身的情感活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因而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浓厚的真挚的爱,把用情感育人当作成自己从教的一大乐事,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给予厚望。其次,教师要通过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或智慧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籍和情感上的满足。

3.导之以行,建立明确的行为目标

第一,要为人格障碍聋哑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明确前进的方向,培养自信心。第二,要经常反馈调节。针对人格障碍聋哑学生的教育训练要坚持“小步子”为原则,注重他们的行为过程,肯定在操作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同时也要纠正他们的不当行为,从而促使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塑造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4.持之以恒,调适健康的心态

持之以恒可以培养和锻炼顽强的意志,对聋哑学生的行为矫正具有积极意义。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必须持之以恒,不要因为某一次教育的成功而认为已经矫正了不良行为。首先,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在学习、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及时地进行预防和辅导。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消除聋哑学生猜疑、不安和焦虑的心理,让他们产生信任,才能够敞开心扉。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励学生进行心理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激发他们的自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所需要的是学生以整个身体和整个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聋哑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教育、引导、强化中,才能逐步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朴永馨 等 聋童教育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8。

[3]杨眉 健康人格心理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4孙云晓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5]阳昌成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健全人格[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健康人格 培养途径

一.健康人格的内涵

健康人格就是人格的良好状态,是现实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人格状态。在人格选择的目标体系中,理想人格和健康人格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层次:理想的层次和现实的层次。与理想人格相比,健康人格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实际、更接近现实人格的,是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实际达到的目标。而理想人格在其实质上就是健康人格的最好的状态或最高的形式。

二.高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高职生的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即自我管理、领悟、提高的过程,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主体自发的积极性,这是内因,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日常习惯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对当代高职生来讲,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方面尤为重要,要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糜烂、浪费的生活观念。生活的适应是社会适应和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起点,从小处、从日常习惯着手,是高职生健全人格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结合,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同时伴随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同时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健康的心理倾向教育应当以二者合理结合为目标,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人格特征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另外,要对高职生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和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人际关系不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以及表露出来的一种内在人际能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高职生的相处更需要有良好的人际习惯,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就要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特征。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荣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是当代高职生良好人际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1、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个体内化,健全人格培养就不能存在。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法。当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性,为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了条件。

2、通过美育培养健全人格。美感作为一种喜悦和享受,能震憾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在美感的怜悯和享受中,促使心灵净化。但美育对人格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潜移默化、长期熏陶,才能筑起“人格长城”。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都应从各自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实际去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施以长久的、健康的、高尚的美育,以此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

3、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主渠道。由于课堂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任何一个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具有三重性:第一层是掌握学科知识;第二层是发展能力;第三层是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其中第三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上述三个层次都取得巨大效益时,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卓有成效的学科教育。人格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最佳方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人格教育的目标,使教育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以自身人格魅力之影响教育学生。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直接、更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4、心理辅导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帮助、指导。现在的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很突出,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就业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格。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5、就业指导是高职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环节。对高职生进行人格培养,就业指导是重要一环,它包括心智指导和系列化面试谈话等。高职生所面临就业的压力将会是非常大的,一是自身资历不深,二是期望值过高,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应聘面试时常常面临失败。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等等,造成种种社会和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人格裂变。

6、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环境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这三种环境都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就要去创设这三种环境,使之适合学生成长。在家庭环境上,我们可以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议、家访等方法去优化学生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唤起家长培养子女的意识;校园环境上,我们要创设美丽整洁的花园式学校,精心设置健康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善待学生,身体力行“共同生活”,营造教育的亲和氛围,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忍让,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称赞中学会欣赏,在公平中学会正直,在支持中学会信任,在赞同中学会自爱,在友爱中学会关怀,从而健全人格。在社会环境上,我们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弘扬正气,呼唤高雅,以高尚精神优秀文化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总之,高职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强化人格教育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心理教育,相信就一定能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职生。

参考文献:

(1)苗凤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期刊论文] -教育艺术2005(09)

(2)王普霞.大学生人格问题探微[0].江苏高教,2003,(1).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健康人格;培养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康的人格实质上是和谐的人格,从伦理学角度讲即道德的人格。如何培养学员健康的人格,进而把学员培养成家长放心,企业欢迎,社会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是摆在职教教育者和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职教的核心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员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尽管大多数职教学员都具有较高的人格素养,都能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既具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也具有追求卓越的崇高理想;既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也具有长期拼搏的干劲与动力。但是,由于一部分学员的成长环境、文化层次、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导致这部分学员在心理上和人格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以致有一定数量的学员明显存在着不健康人格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的迹象。针对这些情况,加强和塑造学员的健康人格也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培养健康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学员的健康人格也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学员健康人格的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员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建立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在学员面前具有较高的威信,使学员乐于听他的话、接受他的教育。而且必须注意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充分相信每个学员的发展潜能,教师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的一切,为了一切学员,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和谐的班集体

学员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具有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每个班级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合理的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才能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每个人的正能量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3.优秀的教师人格

学员健康人格的培养,教师和班主任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格素养,一位好的班主任、好的教师,他的言谈举止都会在学员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和班主任的思想、品行、修养、风度,从而影响学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技校学生 健康人格 体育教学

大部分技校生年龄在17―20岁,正是一个生理及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且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心理特点存在缺陷,与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差距。故对技校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刻不容缓,而体育课教学在这方面无疑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现代技校生健康人格标准

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可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爱好、品德、操行、态度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标准。通过分析了解,我们可以归纳出切合现代技校生实际的六条健康人格标准: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社交能力;健康的主体意识;具有崇高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人格培养就是指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爱好、品德、操行、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方面教育。

二、现代技校生人格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技术工人培养的重视,技工学校更加注重对技校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现在的技校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心理脆弱,依赖性强,忍耐性差。一旦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就容易产生挫折和失望感,以及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以往传统学校教育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而忽视个性差异,使得不少技校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存在矛盾。

技校生还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独立生活能力差,对自己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而且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如自立与依赖,自信与自卑,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需要与满足,封闭与开放,向善的愿望与从恶的意念之间的矛盾,等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对技校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1.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构建课程结构,明确提出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培养,是教育现实的迫切要求。审视当今的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我们会发现在人格教育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绝大多数,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仍以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多以实现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目的,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方法研究不够深入,等等。

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技校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技工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不仅可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有助于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真正体会到团结合作和体育的拼搏精神,同时也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技术工人创造条件。

1.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是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比赛及活动中要受到各种规则的制约,一旦违反都将受到判罚。一些体育游戏就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严格执行游戏规则,若有任何一人不遵守将满盘皆输;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队列队形教学等都对学生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踏实的态度。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一批尊师敬长、责任心强、做事公平公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的体育骨干,协助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借此教育其他学生做事公正,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投机取巧,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三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很多运动都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如在篮球、接力跑等项目中,个人英雄主义永远都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价值。

2.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是增强体质,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及身体素质的训练,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拥有众多的学科作为基础,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学科群,包含多种文化内涵。为此,采用体育教学手段对一些体育现象进行解释,如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不但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及其他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制作体育器材,设计场地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老师可以在动作的象形比喻、动作要领的科学性、动作衔接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

三是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健美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手脑协调配合能力,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4.对学生审美艺术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业余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5.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炼。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不要好高骛远。

二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观念教育。

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基本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同时在享受干净运动场所的时候,要抓住时机进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

总之,提高全民素质,使技校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健康的人格,除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外,还需要学校及社会加强对学生个人形成的重视,达到既掌握文化知识,又形成良好健康人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雪峰.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考试周刊,2008,(20).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8篇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培养。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健康人格 终身体育

随着素质教育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对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个健康人格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教学中,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度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课程自身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作为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其价值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体育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学生未来发展的有效性。

一、在体育课中锻炼培养其耐挫能力

比如短跑,面对一个新的标准,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大相径庭。名次前茅者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成绩不理想者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该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在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二、突出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体育课中我常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评比,对于那些主动、努力完成较难的体育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可以加强实现某种目标的信念,在竞争中获胜,有了实验目标的经验,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信心。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停留在成就感和满足感之中,而引导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学生只有认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要加强团结协作,认识到竞争机制协作的重要性,调整配合和团体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团队的优势。

三、从意志力出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人格修养;育人环境

一、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人的终身都会产生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格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首先,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造与竞争并存的社会。这一社会特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但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重视学生人格建塑,正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其次,重视人格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这为他们健全人格的建塑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同时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等多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负面因素将成为极大的隐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方向。最后从广义来看人格教育的价值。它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我们的祖先讲求仁、义、礼、智、信、忠孝、勤俭等,这些传统的优秀人格品质,需要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二、影响人格修养的因素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教育还没有适应时展的需要,人格教育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而遭到长期的忽视,并且这一教育的缺失已经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因此,在如何搞好人格教育的问题上,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健全、健康的人呢?我想,首先从得人格的影响因素着手。人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是基础,而后天的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的影响因素

帕金森把家庭称为“制造人格的工厂”。因为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它对人格的影响开始最早,持续最长,影响也最深刻。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的经济条件、政治背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父母的心理状态、文化素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在儿童的幼小心灵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及最终人格的形成。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爱,而在仇恨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学会的必定是仇恨。研究表明,体贴、温暖的家庭能促进成熟、独立、友好、自控和自主等人格的发展。马克思也说过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2.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

帕金森把学校称为“修正人格的工厂”,可见,学校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自己的个性。如果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和沮丧的,那么不利于人格的构建。如果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体验轻松、乐观和积极的校园生活,那么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倾向于积极良好,有利于人格的构建。

3.教师的影响因素

教师影响着学生对人、对事、对集体的态度。首先是教师对社会如果是积极的,那么学生眼中世界就是美好的。因为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在教学中。他们褒扬积极的、健康的、伟大的事物,贬责那些卑鄙的、堕落的和可耻的事物。正确的观点,认真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反之,会贻害万年。

三、健康人格的养成条件

1.优化孩子家庭成长环境

为人父母,首先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当着孩子的面不讲低级庸俗的话,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的语言环境,孩子自然就会讲文明、懂礼貌,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其次,父母应当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不能够和睦相处,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弃,不爱他人也不自爱,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父母也不应在孩子面前谈论社会的阴暗面或任何消极的人生观,应该向孩子宣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意识。最后,可能也是最难的,就是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学校的分数并不是一切。

2.优化育人环境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0篇

健康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后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教学中构建起以爱为核心的内在人格框架,培养学生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爱的种子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价值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个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辨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靠智慧、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精神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四、整合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形式。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人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教育者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逐渐引导被教育者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

五、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精神。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师范生 健康人格 培养 途径

当今世界信息量剧增,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迅猛,这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也出现了许多个体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现象,因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国民健康人格的教育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这与教师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塑造现代教师人格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向师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师的人格塑造则是重中之重。

一、小教大专师范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和现状

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语 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也叫个性,看成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一个完整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反映。

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与非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重要区别在于: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塑造“教师人格”。“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感、优良的认知风格和工作作风、健康的心理结构。在小学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同伴、社会、教师等,但从小学儿童的特点而言,小学教师个性特点对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曾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做观察和测试,发现许多师范生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羞怯、胆小、自卑、焦虑、懒惰、恒心差、自高自大、不务实际、不能严于律已等个性特点,与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教师人格”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师范教育中应引起重视的一问题。

二、小教大专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在师范教育中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健康人格的内涵特征,培养和塑造小教大专生的个性品质。

(一)教师人格塑造的前提 —— 认同教师人格

塑造学生的教师人格,首先要使其了解教师的人格要求,认同教师人格,加强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树立教师人格榜样来达到教育目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品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师范院校进行教师人可知教育的宝贵的资源,如春秋时代的孔子、现代的陶行知、当代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都可以作为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榜样。

(二)教师人格塑造的土壤 —— 融入集体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对小教大专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就是班集体的建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要让学生自觉地关心班级,共同管理班级,以民主的工作作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自然培养其互助互爱的个性。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形成这种良好的个性,必然会带到工作岗位上。

(三)教师人格塑造的起点 —— 从小事做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格是由身边的各种小事构成的,并在各种实践中不断形成、深化。教师的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日常中要注意小教大专生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讲究语言提高人格品位,努力完善教师人格。另外,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经过锻炼,让其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培养其强烈的责任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小教大专师范生努力的起点。

(四)教师人格塑造的核心 —— 创造性的培养

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儿童,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使师范生能胜任这一工作,就必须培养其这一个性特征。另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的师范生成为新教师,同时也是新课改的骨干,这一个特征的培养更显重要。

培养这一个特征重要途径是让小教大专生在学习期间,有目的地创设并组织教育情境和各种活动。如:要据实际的教育要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参观、访问、春游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演讲、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义务劳动等,多设立一些条件到中小学校中去见习、挂钩、实地地去协助班主任或独立地组织学生的活动。小教大专师范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且充满着活力,他们也拥有着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独立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等品质着手,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绳子的多种用途、废旧的创新用法等。

(五)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 —— 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以教育者的教育和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能力为基础,并自发地或自觉地运用这种经验或能力来指导、规范、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即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的总称。外在的一切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吸收、内化才是有效的。

小教大专生已经跨入成人期,他们有可能、有条件,也应该以自我教育为教师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教大专师范生是在校的学生,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入手,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从认知的角度让学生懂得有关人格的知识,只有丰富了知识,才能够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其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着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这能力形成过程中,通过各种逻辑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意识觉醒,逐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学生自我教育的几种方法:

(1)阅读法。可将有关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列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写心得体会等相关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懂得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学会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2)测验法。可对学生做心理测试或调查,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做适当分析,与学生个人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重新进行自我评价,来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3)宣传法。可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板报等宣传工具,让学生经常耳闻目睹,引起学生对人格健康的重视。

小教大专师范生在校期间是人格的再造期,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必将会使小教大专师范生的人格层次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师大出版社 1997年.

[2]李铁君,《谈谈师范生的个性培养问题》见《教育科学》1998 .3.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2篇

一、在课堂上贯穿于思想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实施者。如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又如教学“时、分、秒”时,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教育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时、分、秒”快慢感受后,教师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教画长方体、正方体、圆形、利用对称图形及平移图形的特点设计多种组合图形的图案时,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又如教学大数的“读作、写作”时,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体会我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又如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多姿多彩的活动永远是孩子们成长岁月中的难忘回忆,利用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全校开展的“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活动,作为班主任,安排学生们天天诵读《弟子规》。弘扬祖国精髓的传统文化;在体育课中可以举行拔河比赛、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竞争活动,强身健体,提高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自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处事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胆小闭锁心理。

三、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经常同学之间会发生矛盾,人际交往的意识淡薄,文明礼貌也显得比较薄弱。针对这种问题,从文明礼仪教育入手,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是进行教育最佳时期。如:与别人见面要说声 “您好”;跟别人道别说声“再见”;请求帮助,要说“请”;得到关心、帮助说声“谢谢”;打扰了或有愧于别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礼貌用语,用好“微笑、招手、点头、鞠躬、鼓掌、请进、敲门”等体态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教育时,这些“礼貌”就会深入人心;还有教师要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要尊重父母,理解并能体谅父母的一番苦心;教师本身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和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和择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群体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这样,学生受到鼓舞,就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四、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3篇

转变体育教学策略,以适应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

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良好素质。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有多种,如主体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都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注意发扬教学民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值得学习、借鉴。同时应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

整合教学方法,挖掘教材内涵,创新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

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参与、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挖掘出教材中利于培养人格的内容来进行教育。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在球类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人格因素的发展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室外体育课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促进他们人格因素的发展。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是体育课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师可以用变化多端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竞赛来吸引学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因突出个人主义而不合群,知难而退、不思进取、不遵守纪律、语言不文明等情况,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情绪、意志、态度等方面,针对具体情况,利用教材,把文明、懂礼貌、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渗透进教学过程,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体育教师应坚持每节课前对学生的仪表进行训练,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加强队列和队形的练习,使学生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增强纪律意识。

挖掘美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2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美,它是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其中,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为此,首先,体育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体操、跳高、球类比赛等方式,给学生以人体运动造型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其次,体育教师可结合学校常规,通过课堂常规训练,教会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来站立、行走等,通过现场观摩和长期训练的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再次,体育教师要做好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教师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会对学生的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认真上好大运动量科目,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体育课的长处。如长跑就是一项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运动。因此,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应先介绍长跑的重要性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这样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然后体育教师要安排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让学生能得到合理的锻炼,并指导其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其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他们坚强意志的测试。体育教师只有正确地引导和合理地训练学生,才能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另外,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是体育课最难上的季节,也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的最佳季节。因此,体育教师可利用这2个季节,认真研究教材并精心设计教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的顽强品质。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4篇

一、从关心、爱护学生开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来自老师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情感满足,进而转化为要求进步的动力。

我们班有一名男同学,他在课堂上总是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好像被什么事情所困扰。课下,我找到他谈话,开始时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对我的问题总是报以沉默。我感到他的家庭一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从中我了解到他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妈妈,父亲在外打工也很少回家,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生活上比较困难,所以他很自卑,无心学习。我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找他谈心,我们渐渐成了朋友。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好,于是我开始鼓励他努力写好字,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在校书法比赛上取得了好成绩。此后,他的字不仅越写越好,而且学习上也不断进步。看到他的转变,我由衷地感到欣慰。现在,他在学习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数学成绩还达到了优秀的水平。事实证明,一个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赞许、表扬和鼓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进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他们和困难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二、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班主任应有一颗慈母般的心,相信每个学生在教师和集体的关心下,都会成为有用的人,尤其是对待一些好胜但不能取胜、有上进心但无法战胜惰性的学生,更应该理解他们的苦恼,同情他们的处境,引导他们消除与集体、教师的距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在一次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一位班主任讲了一个学生成长进步的事情,我觉得她做得很好:她的班级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的,课下也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班主任发现他的基础实在太差了,通过交谈,了解到这名同学也在努力地学,但总学不好,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玩。慢慢地,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了解了这些情况,班主任立刻将他的位置调到第一排,安排了一个各科成绩优秀的同学和他同桌,课堂上加倍留意他,还要求班干部在课余或双休日轮流帮助他,并教育同学有好游戏多让他参加,让他当上了劳动委员(他的同桌)的小助手,以树立他克服自我的信心。班主任对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慢慢地,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满腔热情,在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能帮助学生战胜自我,不断产生成功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进而培养起自信、乐观的情绪,最终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

三、加强沟通和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健康人格稳定发展

小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在各个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等,制定本班的奋斗目标,打造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此外,一个好的集体还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这样,在集体生活中,学生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逐步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第15篇

语文教学要通过美的熏陶、善的激发,使学生认识自我、审察自我、超越自我,树立高尚的健康人格形象,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使学生自觉形成健康人格。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培养。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功能,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科教材所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例如,岳飞在《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发出了“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种凛然正气、一种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时“尚思为国戍轮台”,拳拳爱国情感摧人泪下;荆轲“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何等慷慨悲壮!……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激情。教材中对党的礼赞,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篇章也不少。文学就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不少作品人物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都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如“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布衣总统”孙中山等等。

中国的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其中有很多值得吸收和借鉴的内容,比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睦”的家庭理想。例如李密的《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无论是叙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真情流露,发自肺腑,丝毫不见斧凿雕琢之痕,以致后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之说。如此篇章,是对学生家庭道德伦理的健康人格培养的精华。学习传统教育的这一有益经验,并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意义,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意义深远,并在潜移默化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教学本身还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

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课文中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好的诗歌散文,特别是诗歌直接诉诸情感,又节奏铿锵,语短意长,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静女》、《蒹葭》等,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就会深深触动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傲岸人格能使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弘的气势。“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初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是盛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喻严冬,妙不可言。李白笔下的“水”多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尺,惟尽长江天际流”;王维笔下的“水”多清新明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笔下的“水”,美丽如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澄彻,那样的可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对美是有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培养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应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要多读书,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丰富内养;另一方面,要多实践,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标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在课内习得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课外实践,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积累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