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

经济管理核心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非正式制度;交易费用

中图分类号:C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05-02

1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当代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制度是调节和约束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法律、法规、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是指伦理道德、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通常,人们都比较认可并看重正式制度的作用,而忽视了非正式制度,觉得非正式制度仅起着次要和补充的作用。诺思认为,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运行中,正式制度也只是决定人们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小部分,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伦理道德、习惯等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

1.1国外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道格拉斯•C•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将非正式制度称为“非正式约束”并单列一章专门讨论。他认为,非正规制约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从最原始的社会到现代最发达的社会中,它都存在且发挥着作用。同时,他也承认非正规制度是难以精确描述和研究的。

詹姆斯•M•布坎南指出:“文化进化已经形成或产生了非本能行为额的抽象规则,我们一直依靠这些抽象规则生活,但并不理解这引起的规则。”“文化进化形成的规则……是指我们不能理解和不能(在结构上)明确地加以改造的、始终作为对我们行为能力的约束条件的各种规则。”人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按约束条件的要求行动,在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所形成的框架下追求经济生活的最大利益,从而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

弗兰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中也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是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的影响途径和表现形式,它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经济效率。其影响机制在于信任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实体的规模、组织形式、交易范围和交易形式,以及社会中非直接生产性寻利活动的规模和程度。

1.2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

在国际学术大背景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中国的学术界也对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了探索。

在社会学界,李培林提出了“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转型”是资源配置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并提出了“社会潜网”的概念,用来解释非正式制度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及社会结构基础。

在经济学界,有一大批对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林毅夫在讨论诱致性制度变迁时,指出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作用。

樊纲注意到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非正式制度,而不是重视“理性化”的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这表明了在转型中研究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性。这种传统有利于在某些情况下节省短期交易费用,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形成现代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制度结构和稳定的行为预期。这种不追求形式上的“正规化”的实用主义文化可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较强的适应性,但总是小聪明有余而大智慧不足,内耗太多。

张继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讨了它如何在转型时期完成对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他注意到中国两千多年来“皇权不下县”的传统,从而也注意到了乡村以及正式制度薄弱而非正式制度起着辅助作用的现实。如果说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应该承认,至少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对资源配置也起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综上所述,正式制度以其强制性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非正式制度主要通过影响和制约正式制度发挥效力。非正式规则构建了一个氛围体系,而正式制度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大小是由其能否与该非正式制度所构建的氛围相适应来决定的。即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也就是说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要建立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衔接,使其植根于中国深厚的社会土壤,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而富有生命力。同时,也必须注重与西方优良价值观念的衔接,特别是与近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由、平等、诚信等观念的衔接,这就是我们这里讨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理解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焦点。我国目前现状,一方面存在就业压力过大,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人才相对稀缺,技能落后,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水平更新换代滞后。因此,要转变教育导向,发展多样化、专业化教育,紧跟世界潮流、市场趋势。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2)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谐。在贫富差距问题突出的今天,我们要修正以前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理念,这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而是要引导和扶持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突破各领域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局限性,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脱贫致富,从而减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以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所谓的爱国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逐渐演变为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团结协作,互惠互利,促进公平竞争,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平凡普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是新时代的风尚,是当代的爱国主义。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有利于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环境,以“德治”辅助“法治”维护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和谐。经济活动的预期,激起了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在宏观思想层次上,引导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3.1有利于克服“搭便车”

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者团体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的行为。搭便车是新制度经济学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他们看来,产权界定不清、外部性、公共物品的存在都是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任何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克服搭便车问题,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一些群体不再按有关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乐主义的和个人的计算来行事。这是各种主要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无论是维持现存的秩序,还是现存的秩序,离开上述行为都是不可能的。”(免费)

一般来说,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希望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若能搭上“便车”,那么成本就最低,但是这种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别人成本提高的基础上的。搭便车的现象越普遍,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就越低。从界定产权、减少外部性、加强对公共物品的管理等方面的有利于克服搭便车问题,这些意识形态可以修正个人行为,减少或克服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倾向。

3.2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按照科斯的理论,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着正的交易成本,这种正的交易成本越低,市场经济运行就越有效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成长的时间比较短,与之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建立起来。人们的思维模式依然滞留在关系经济的层次,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在这一思维模式下遭到很大扭曲。在关系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间的重复博弈均衡被打破,人与人之间信用缺失,合作难以实现,这在无形中阻碍了信息在整个市场上的流动,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以及其他各项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立在关系经济网络上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条件下,市场主体都遵循相同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并且具有较强的制度意识,因而会严格按照市场法规行事。因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更能够被预见,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就会因为可预见性的增强而减弱。在内在、外在制度的有效约束和激励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断得到正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因此不断增强,社会信用机制得以建立、扩大、强化,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合作广化泛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有限理性”的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个人更容易与复杂多变的市场打交道,更易于避免“超负荷识别”,从而有效地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增多,交易过程中的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协调成本等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在较低的交易成本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就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3.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非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问题

即使是在当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资源配置也是由市场配置机制与非市场配置机制构成的。例如企业内的一些经济活动、家庭内的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由非市场机制决定的。市场配置机制是由供求关系、价格、竞争等因素构成的,而意识形态在非市场配置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意识形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就是一个佐证,统一的意识形态替代了价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即便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的效率也不一定比非市场配置的效率高,在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内,非市场配置和市场配置具有同样的效率。日本和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市场配置效率并不比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效率高,但战后两国形成的主体意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佐证。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不仅秉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华,而且自觉地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未来它还会形成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相关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措施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提供物质生活材料基本保障的农村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热点话题。为了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首先要找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让广大农民同胞走上富裕之路。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自觉的和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对农业产品的消费过程进行科学的调配来达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为前提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农村”就成为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并且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者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相对比较低、培训机会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这不仅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很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因而,这只传统的管理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吸引更多现代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随着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竞争意识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就比较缓慢,而且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受到自身素质较低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竞争意识就偏低。农民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没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意识,不想参与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大规模企业经营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村经营范围的相对狭小,不能将农业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发展为农产品的加工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等,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政策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政策支持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而许多农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例如,粮食的生产应该从规模的扩大到提高效益的转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对农村经济进科学管理的目的,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提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现代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要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认真,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耐心倾听和解决,并且在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要对广大农民和下属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对经济、法律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农村管理者就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相关立法机关要把过去制定的一些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进行结合,对于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国家和政府就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预防和遏制这些新问题。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既具有参与的权利,更有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和相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优秀的管理领导者、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监督体系不仅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核心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以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中心,对现有的各种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关于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4,(6):40-40.

[2]甄国荣.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196-196.

[3]李欣.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投资与创业,2012,(9):53-54.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3篇

只有企业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其持久的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函数关系式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内部管理能力M和外部管理能力R关系式等。基于此我们将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分析如下。首先,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企业应从产品价格、数量等方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自身价值。市场经济发展一致性程度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其次,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企业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组织管理能力。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性和系统性。其知识性体现在只有符合市场价值观的创新模式才能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选择对象,以此制定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其系统性与企业自身的系统性相吻合。以能力为核心的资源、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各种资源之间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只有各个要素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管理的现实途径

2.1采用灵活的战略发展模式,培育企业核心市场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因此,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采取灵活的战略发展模式,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以此培育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确保企业在某一领域的地位,并逐渐扩展核心领域,为其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2.2规范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营造企业核心机制

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使其自身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实施动态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和调整其组织管理规范。切忌单一依靠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企业应进行适当的培训,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总之,要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机制的构建十分必要,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组织管理结构,时刻关注市场经济变化,建立有利于其经营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2.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核心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发展所奉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发展宗旨等。正确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另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从我国成功企业发展的途径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员工培育方法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树立。缺少必要的核心文化,企业的发展也将陷于尴尬境地。

3结论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机器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城市人口对优质的生活进行享受的时候,人们对农村的发展现况也提出了要求,对农村发展更加重视。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村发展来作为保障,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对农村、农业和农民进行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才能更好对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1 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是指在特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利用市场环境,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管理的活动。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保证更好的对消费过程进行调配,这样能够实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农村经济管理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现的,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对本地区的经济优势进行发挥,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按照计划对管理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

2 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如何建设更好的新农村成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农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的现况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现在,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素质过低的情况,农村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2.2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其中,农村经济管理者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常农村经济管理者就是当地的农民,这样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两种非常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当地的农民作为管理者能够更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利用,但是这些人员在知识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无法公正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管理队伍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解决在人力资源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实施。

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很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国家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政策,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无法落实的情况。农民在市场竞争方面意识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非常迅速,这样就使得社会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3.1 制定完善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农村问题的解决上除了要以德治国更重要的是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法规来对农民的利益进行法律保障。我国对农业的法律大致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农村经济管理者需要切实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的经济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来遏制,而这些农村的经济问题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者们及时反馈,国家才能及时了解农村的新问题,妥善解决。

3.2 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另外,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候要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多方听取农民意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3.3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另外,信息化办公能够吸收其它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本地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

4 结束语

现代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同时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进行健全,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进行明确。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进行分析,结合当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为根据,从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核心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财务管理;单位经济管理;核心

随着我国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经济市场环境逐渐发生改变,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逐渐完善,政府责任部门相关法规的出台进一步促使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环境发生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价值的不同变现形式对单位资金活动进行管控的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并对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管控。

一、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

1.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需要在政府的宏观管控下展开,当然经济活动本身具有自由性、公正性、法治性、发展性等特征,在新经济市场中竞争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也促进了各因素与风险的提高。各单位想要在新经济市场中不断发展与进步,就一定要利用科学方法在市场经济上立足,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快自身的研究设计向生产方向转变的速度,提高研究设计产品的规模化,根据市场经济具有的相关规则进行经济活动,通过先进的理念改革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基础),相关责任人提高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位置,进一步促进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快速完善与发展。

2.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确定其为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

所谓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单位在进行任何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单位资金进行全面管控的流程。因其工作内容使其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位置,并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在五个方面可以对其工作内容的进行着重的说明。第一,单位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通常根据经济管理相关要求,与单位实际资金活动的特殊性进行科学的管控。第二,财务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单位所有资金活动的全流程进行管理,对单位资金活动直接进行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划分为资金投入、资金筹备、资金使用管理、资金活动成本等。在单位的工作运行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资金活动的运行情况,进一步影响着单位的经济发展。第三,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单位资金使用的最大利益化,通过货币以及各价值表现方式对各种资金活动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及时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整与核算,进一步促进单位资金使用利益的最大化。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分配时,以国家相关经济法律规定以及经济收益等为核心,对单位经济活动收益进行科学的分配。第四,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工作完整性,主要有单位资金使用预算、资金使用解析、资金使用计划、资金使用管理、监管等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流程的经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管控方面。第五,财务管理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中其他管理工作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异,其具有极强的范围性、灵活性以及综合性等明显的特征。所以在提高单位管理工作质量过程中,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情况,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快速提升。

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核心方法

为了促进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加快单位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财务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位置。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促进财务工作质量的提升,真正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1.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各单位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自身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财务管理组织制度的完善。各单位在完善财务管理组织制度时,应该充分的对市场经济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并建立管理部门主要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组织与实施。同时,各单位还应该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发挥出组织部门的真正作用。其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确定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下,促进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单位在进行经济发展时都应该以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托,科学合理的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单位资金的运行与分配等重要的经济活动,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工作制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财务管理工作信息进行管理,根据合理、迅速、安全等准则为管理人员供应合理的经济活动依据。

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各单位为了更好地确定财务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应该端正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财务人员经常参加各种经济管理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在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工作。第一,单位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让单位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真正地位,让单位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性。第二,在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正确的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才是核心。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应该对各方面的经济管理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地位的提高,使得我国经济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各单位为了更好地在新环境中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等方法,确定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仕成.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J].理论界,2006,(S1):168-169.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作为物质资源充足供给的农村地域也不应该忽略。农村经济的有效管理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建设,因此要高度的重视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村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保证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实现城乡的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尽管我国现代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不足和缺陷,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就能够解决,使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实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1 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健全的农业管理机构设置

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我国政府会设置农业的管理机构,但由于农村的生产力不高,从而影响了生产力水平,但是我国的群众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需要有保证,政府对于农村的经济管理的模式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主要的表现是各个管理部门的分工较为明确,但是各个农业管理部门的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共享信息资源,不利于各部门间的交流。

1.2 不配套的农业政策

由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而我国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也就是对农民的补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管理落后的问题。现阶段国内外的竞争形势较为激烈,但是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是很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实现粮食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没有健全的政策,农业经济建设的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还没有实现,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参于到世界粮食市场竞争中。

1.3 不健全的流通体制

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机场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以说较为薄弱,农产品的价格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健全价格标准体系,也没有形成市场供求信息网农民对于市场供给的情况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会造成农民的盲目生产,给农民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1.4 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较为缺乏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形式还不是很健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对于土地的经营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造成农村经济效益不是很高。农村合作社的数量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较少,即使是存在的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也不高,经济的综合实力也较低,也不具有强烈的市场主体意识,与大型的农贸企业和跨国公司是没有任何竞争实力的,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的地位。

1.5 农村缺乏先进的基层管理队伍

我国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落后,生产力不高,完全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所在,造成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多数的管理者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有的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对于经济管理的培训工作没有参加过,对于经济管理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也较为淡薄,不能够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也不能够满足。

1.6 集体在经营和开发中的运用

土地、山林、池塘自家庭承包实行后基本上由家庭和个人承包,国家对农民不再征收农村税费。而作为集体能够使用的集中发包、出租的资产大多数是荒滩和湖面。

1.7 村级在资金管理中出现问题

很多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承包租赁费减少,导致村集体资产不明流失;而尽管一些村严格执行了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但是在财务管理上未能对外开放;部分村干部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造成民主理财意识薄弱,难以有效地贯彻国家的政策。

2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对农经工作的领导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农经管理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化解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农经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农经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

2.2 加强农经机构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经工作体系,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保持农经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乡镇农经队伍要合理定编定岗定员,确保每个乡镇有专人承担农经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将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农经工作机构,应承担起相应的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及工作指导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强化农经工作手段。

2.3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

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和对象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较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自信心。

2.4 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蔬菜、种子、食用菌等农业龙型经济为重点,摸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也是加快龙型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全市要进一步抓好示范,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结束语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和完善的政策法规。在面对种种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时,管理者要清楚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不断克服现有问题,完善自身不足,保证核心内容的顺利完成,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小杏.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广西农村经济发展[J].广西经济,2010(5).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01

前言

伴随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逐步凸显。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使农村经济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找出制约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以推进农村经济健康长远发展[1]。

一、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含义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是指依照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方针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为主要依据而自主自觉进行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家最新经济发展建设规划总方针政策为主要导向,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现状,对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调控并制定合理发展计划的过程。农村经济发展是评估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健康发展[2]。

二、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村委会集多种职能于一身,形成农村经济管理真空,随之产生一些管理问题。当前的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村集体经济处理存在法律障碍。且农村地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村集体,政府公共财政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遇到资金不足等问题。现行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导致我国迟迟无法形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

(二)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基层管理人员,其管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良莠不齐。管理队伍中既存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也有思想意识落后的人员。领导人员管理素质的巨大差距导致农村不能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实施国家相关经济政策上,执行力不足,最终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的良好健康发展。

(三)市场供需信息不平衡

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等原因限制,不能及时有效获取外界信息,导致市场信息把握力不足,不能准确判断市场变化趋势、有效把握市场时机,最终错过发展良机。以华南某地区农村为例,该村在新农村发展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曾经上演“一天卖掉上千万只鸡”神话,但是在2014年“双十一”促销活动中达成的订单至第二年也未能完成半数发货。这就是由于市场供需信息不平衡导致的,清农合作社没有根据有效市场信息对自己的承载能力进行准确判断。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通过创新农村管理体制,解除二元管理体制对广大农区地区形成的体制障碍以及约束,从而消解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关系利益的相互协调、农民利益的有效维护、村民诉求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应立即加快建立完善利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与当前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及管理理念,加强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新方式的探求[3]。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一套完善独立的农村经济管理系统。

(二)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

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解决现代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加强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人员的综合培养,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科学文化水平,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队伍。只有基层管理人员了解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大方向,才能更好的带领村民逐步缩小与现代化的差距,发展好农村经济。

(三)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提升农业开放水平

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利润低,不能满足农民基本需求。开辟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利用科技的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现代化农村经济的竞争力。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让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举头并进。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引入新的经济模式,例如可根据市场导向,发展农村新型电子商务,接受订单制的销售方式,例如被称为“坚果淘宝第一村”的白牛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昌化镇,通过在电商平台上订单制销售模式,出产当地农副产品山核桃,先让消费者在网上下好订单,再投入生产,当果实成熟后再发货给消费者,既能避免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局面,又能有效促进了白牛村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结束语

当前经济形势下,始终要以科学理念指导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紧跟时展需求,在日常经管工作中实现充实与完善,深入实践,采取合理措施,从而实现农村经管工作的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8篇

1.1当前的具体状态

农村经管活动是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要素,虽说当前国家高度的关注农村,不过要想把此类方法开展好,就要靠着相关的管控机构花费大的代价带起开展管控。它的本质意义是为带动农村进步,处理该项经济事项的重点内容是切实的提升农业的物质生产能力,切实的提升工作的效率,经由合理的管控体系来开展管控活动。不过,当前的状态不是很好。站在特定的层次上来看,它是我们国家农村经济不合理的存在的关键体现。要想开展好该项经济活动,就要认真地分析经管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比如管控组织的素养交底,农民的竞争思想较差。

1.2面对的不利现象

工作者的综合素养较低。农村的管控人员一般是所在区域的民众,其可以经由两个层次展示出来。第一,当地人身为管控人员,比对于外来人员来讲,它们具有非常多的资源方面的优点,其对于所在区域的具体状态有着非常深入的掌控,其能够明确所在区域的优点和不利现象。不过,其从一定的层次上干扰到眼界,在分析不利现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袒护等现象,不能够精准的分析。此类管控组织面对的不利现象非常多,要靠着不断的吸收有活力的要素来对其充实,同时还要吸收一些有着优秀的综合素养的工作者,不过当前的具体状态是,农村区域的氛围对于人才的引进来讲不是很有力,其要靠着国家政策的指引来开展。农业政策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国家政策对农村倾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50.32%,乡村分布更是分散,每一地区的发展水平均有差异,而国家的政策就容易产生与农村发展不配套的问题。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阶段,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其它方面则缺少相应的政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农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农村因经济发展的滞后,造成了农民竞争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过去分散经营模式,这就无法与现在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相抗衡,并不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条件。所以,农村经营的范围受到局限,成为材料原产地而不是产品生产地,大大降低了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不足,农村经济管理者没有将市场竞争意识很好的传达给农民,致使他们深陷市场竞争而不知,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当前管控活动的关键要素

2.1设置合乎当前经济状态的法规体系

我们国家积极的开展德治和法制为一体的治国思想。对于农村来讲,更是如此,同时要更加的关注法制,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相关的管控工作者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条例,以此来确保活动开展顺畅。此类法规条例的落实在很大的层次上维护了农户的权益,同时伴随农村经济的高速前进,又发生了很多的不利现象,此时就规定要设置综合化的法规条例来积极的应对。此类不利现象要借助于管控工作者的综合分析,才能够确保问题得以有效地处理。

2.2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

2.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

3结束语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9篇

农村经济管理能够认为是对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国家政策为基础开展的有组织性、自觉性的宏观管理行为。通常来讲,农村经济管理必须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进行,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出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完成目标的过程。

1 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虽然自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管理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视,主要为:第一,农村经济管理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没有形成,出现明显的滞后性。管理活动难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一些管理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度进行约束,很难达到实效;第二,在管理机制上,尤其是在维护农民利益、协调农民利益、表达农村利益的矛盾处理机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第三,农村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普遍存在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水平有待提升,思想意识跟不上经济发展潮流,因为长时间不学习,导致知识结构单一老化,已经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管理的需求。

总的来说,上述三点问题是我国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当中的普遍问题,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解决上述问题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推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想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的经济建设,必须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科学的规划作为基础,快速的发展作为前提,增加经济收入是关键。所以,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快速发展经济,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重点强化创新制度和改革管理体制,根据市场发展导向,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机制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在工组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找到经济管理的新方法、新渠道。乡镇领导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合理利用各种农村资源,将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发挥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要建立农业经济产业链,不断挖掘农产品新市场,通过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经济的收入。最后强化科技的利用和创新,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达到提升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

2.2 完善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

各级乡镇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科学的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坚决打击阻碍经济发展的违法问题。乡镇政府必须履行自身肩负的经济服务职责和管理职责,以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鼓励和引导农民主导参加经济管理当中,农村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事务的事务的时候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凝聚村民的集体意志,发挥村民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确保各项机制符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之前,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深入村民当中,掌握村民的生活需求,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从村民的角度出发,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

2.3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想要更好的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团队的战斗力十分重要,只有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团队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当前农村待遇水平较低,很多知识型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并且农村很多管理人员的老龄化严重,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急需提升。首选要鼓励当前的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考试获得更好的学历资格,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将知识转变为管理工作能力。领导干部要积极起到带头作用,主动学习,并影响影响周边同志,提升领导干部的知识层次。其次,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岗位的待遇,通过定编、定岗、定员的方式,确保农村岗位充足,实行问责机制,确保岗位责任落实到位,岗位人员都能够担负起自身的工作职责。再次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依靠领导班子、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动方案。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当前毕业大学生支持农村建设活动、三支一扶活动、大学生村官活动,将更多的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输送到农村当中,为农村带来新观念、新思想,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活力,农村要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让其担负起重要工作岗位,在新老观念相互结合过程中找出农村经济管理的新出路。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岗位待遇,将一些优秀大学生留在农村,支援农村经济建设,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发挥自身价值。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0篇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1.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从本质上说,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中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资金的支出和收回,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进行,也就会不断产生资金的收支。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由于企业的各项物资财产最终要以一定的货币量来衡量和体现,企业的资产运用也就可以概括地体现为货币或资金的支出和收回,这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对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管理主要就是对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从而集中表现为一种对资金的管理。因此说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2.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的枢纽。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这些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则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由此可见,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财务来处理和反映的。通过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可以组织收入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起保证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取得账面盈利,还要保证销售资金安全回笼。另外,制定财务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对生产经营的耗费起控制作用。只有事先根据企业总的目标制定财务计划,提出成本控制的目标,才能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按计划开支,有效地控制生产要素的耗费。

3.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财务控制职能是指财务管理中,通过特定手段调节和知道企业的财务活动,以保证企业计划财务目标的实现。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经营中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后算帐变为事前预测,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筹集和形成、投放和分配、运用和周转、收益和成本,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计划安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进行的全面管理,因此,突出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客观要求。

二、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1.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属于较高层次,是对企业价值的综合管理。它首先接受各种市场信息,综合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并据此提出决策方案,参与经营决策,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业绩评价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能够对与决策有关的诸多要素进行平衡,从而在经营管理决策中起核心作用。同时,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弹性化管理是必要的,弹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它可以在企业财务组织、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应用。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更显重要,这是由财务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要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它能够贯彻优化资本运营的思想,实施资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使资产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促使企业经济资源资本化、货币化、市场化,实现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和谐统一。

2.全面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全新的理财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企业理财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要由经济效益观转向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管理观念,在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同时,注重对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财务人员行为的规范,建立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财务运行模式。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因此,我们要采取得力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培训,认真抓好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会计法》,提高管理素质,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政治素质,增强防腐拒变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应立足培养、教育、提高,并保持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使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深化改革的需要。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核心

为了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共同“手拉手”的经济发展模式。工商行政管理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是根据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在工商行政管理手段的干预下,我国现代化企业不断走向规范化。这不仅对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当下,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

一、工商行政管理主要的责任

要想了解工商行政管理板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工商行政管理主要负责的事务。我国目前的工商行政管理事务包含十个方面。其中,对于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单位,根据国家法定的程序,为相关单位或企业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在单位及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定期检查监督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对城乡集市贸易区,一般采取统一管理方式。对于在贸易区出现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为保障正常的集市贸易,将会对违反市场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有效处理。当企业出现关于经营方面的问题时,工商行政管理将进行有效调节。同样,在出现注册商标侵权、假冒等行为时,工商行政管理为保住受害者利益,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作出合理调解。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各品牌纷纷采用打广告的方式,来提高本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这就会导致虚假广告的泛滥,对于该现象的治理,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需要负责的范畴。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不免会催生出一些投机分子,严重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这样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行政处罚。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目前尚在发展中,以及我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行政能力,更要对生产经营人员进行规范经营理念的普及。

二、工商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政府部门规范管理与市场经济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以此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这项行政举措有利于稳定老百姓日常生活,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变动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改变,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美国人食不果腹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工商行政管理有效地调解了市场中,出现的恶性竞争,巩固了合理的市场良性竞争秩序。

三、工商行政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一)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建设促进企业运营不断规范化。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核心的现象。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对其进行适时的监督。及时发现其所存在的隐患,并要求其尽快做出补救。目前,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发展更新,可以多参考发达国家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选取适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使自身能适应新时代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方式。工商行政管理条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细化每一条规定,不仅可以完善我国工商行政工作的,而且对我国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行政管理保障企业不受侵害。市场主导下的经济非常容易出现广告虚假、泡沫经济,有时甚至出现假借优秀企业的名号,进行非法经营等等无序性的商业行为。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贵阳老干妈商标争夺战的案例。曾经,贵阳老干妈与湖南因为商标的问题,进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官司。最终通过法律手段,贵阳老干妈工获得了胜诉,并获得40万元的经济补偿款。同样,河北白象商标与四川白家因极为相似,河北白象对四川白家提讼。对于这些因商标出现的纠纷案例数不胜数,而这些案例都属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企业公平竞争,建立市场和谐发展,从外部环境保障了企业的利益。

四、工商行政管理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一)促使我国民营企业不断优化自身。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工商行政管理要求,现代企业不断摆脱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深刻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变化规律。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规范的不断提高,对于不规范的企业进行停止营业,或者罚款等行政手段,这促使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引进新的技术,建立本公司新的人才团队,加强对自身制度的优化。有竞争才有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用行政手段,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整合了社会资源,对于生命力比较弱的企业进行了淘汰,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发展,让市场更加活跃性。

(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参考。由于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各项商业活动和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市场内的各个经营者,在合法的范围内从事经营管理。同时,对侵犯企业利益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决,以此来维护整个市场的秩序。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规范,为企业外部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同时,为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到指导。我国目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分析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为企业作出适当的调整。工商行政管理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宣传与工商行政管理相关的行政法规,更可以加强企业对自身发展素质的提高。

五、细化工商行政管理是保障国家健康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一)市场混乱的主要现象。任何事情都有其好与坏的一面。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样也无法摆脱事物所存在的两面性。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同时为假冒伪劣产品,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恶性竞争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比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走私商品,偷税漏税的行为最为严重。不仅给同行业正常的竞争带来了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采用企业实名登记。为了制止混乱的市场扩大,我国积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首先从企业实名登记开始入手,为市场上的各大企业进行登记造册。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创始人所担负责任也会不同。目前,按照企业创始人所承担的企业风险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合伙企业、公司制以及独资企业。负责登记的主管部门有三个,首先是政府机关,其次是法院、商业法庭等司法部门,最后,是准司法部门。一般只要企业在规定的营业范围之内,登记主管部门都不会主动进行监督管理。我国出于自身的特殊因素,所以一般采用的都是以法律手段为主,行政监督为辅的管理办法。在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在管理上,我国从本国国情出发,主要采取诉讼的办法,通过法院调解或裁定的方式,对企业商标进行管理。

(三)对虚假广告的治理。打广告是企业打响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但虚假广告给大众带来的伤害屡屡发生。为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广告管理也已纳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范畴。但比起发达国家对广告的管理,我国行政管理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市场对广告的有效管理,有着一套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保护了人们的消费权益,而且使广告业养成了很好的自律能力。为了遏制虚假广告的泛滥,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政府对《广告法》做出了进一步改善,并颁布了新的《广告法》。例如,针对十岁以下小孩不具备辨识能力的特点,新《广告法》明令禁止,十岁以下儿童不得做言。这无疑是对当下泛滥的虚假广告,给予的严厉打击。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以罚款作为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市场经济中一旦出现恶性竞争,必须要及时整治。一些部门往往采用罚款的方式,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事实证明,罚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不规范经营的企业,一定要以强硬的手段进行处理。要立足于健康的市场经济发展角度,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责。我们应该让所有企业经营者了解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质意义。一些不了解工商行政管理的人员总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这显然是严重错误的认识。为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工商行政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让大众了解、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板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意义,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使其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六、结语

工商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可以防止经济泡沫化,是保障经营者合法权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工商行政管理所覆盖的范围及其广泛,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小微型企业的不断支持,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扩大,继而也会出现经营不规范的企业,严重损害老百姓利益。所以,市场急需更加规范的工商行政管理手段来保障市场的良性循环。当然,工商行政管理规范的不断加强,更是对我国健康经济的发展的有力保护。

作者:张磊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03)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核心

一、前言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科研活动的资金进行预算、筹集、分配、监督的全过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形成的,这是财务管理本身的功能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都具有法制性、竞争性、公平性、开发性、自主性等特征,然而市场存在很多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生存,事业单位一定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科研活动的资金进行预算、筹集、分配、监督的全过程,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又是一项循环活动的过程,包括财务计划与预算、财务决策与控制、财务分析与考核等环节,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财务管理正是在这些环节中发挥着管理核心的作用。财务管理在经济运行中具有灵活性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它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核心地位的措施

(一)树立当前市场经济财务管理意识,努力增强人员队伍素质

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迫切需要财务人员更新观念,逐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由日常财务收支监督向经济效益监督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理念;同时还要努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会知识,还要丰富对企业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知识,定期积极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工作当中,要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结合关键岗位工作要求,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升培训层次,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并完善与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在事业单位中,坚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思想并不是空头口号,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细化财务管理部门组织,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得到有效落实。为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还须大力培养财务管理专家,逐步形成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其次是建立并完善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对于振兴科学事业、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对于事业单位风险的处理与预防,单位的发展与平衡,资金的配置和筹集等财务活动,一定要有预测、分析、比较、研究、申报、决策等工作机制的支持,这些工作机制最好有相匹配的制度来控制、约束、完善。最后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合理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实施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了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把握财务管理方向

(1)坚持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我们都知道,资金是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展开的有力保证,所以资金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运行体系,使盘活资金得到有效管理。积极利用好闲置的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率。通过统一调控的方法进行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流量要采用全面预算的方法。通过一支笔审批的方法控制资金支出,使收支计划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要懂得转变观念,遵照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确立资金管理的核心地位,树立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在生产经营、科研活动、对外投资资金、基本建设中贯穿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实现投入少、效益高的运行模式。

(2)坚持财务管理以预算管理为导向。

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其经济管理要遵循准确、快捷、灵活的要求。为了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一定要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要编制适合自己发展的财务预算体系,其内容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并在生产的各个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预算制度,通过预算指标控制经济活动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经营活动的漫无目的、随心所欲,使经营达到预期目标。

(3)坚持财务管理以电算化会计为依托。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信息占的比重较大,大约是管理信息资源的十分之七以上。我们都知道,财务会计信息反映的是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综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采购、市场行情、销售成果、生产成本、库存情况等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通信工具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信息流动快,信息处理快,而且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了重复劳动,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应用会计电算化,并逐渐形成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在新形式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使财务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核心的措施,首先是大力培养人员的整体素质,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肯定财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加大对财务人员管理活动的精神支持,定期做好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要建立与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合理的组织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内容,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后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把握财务管理方向,坚持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电算化会计信息为依托。在事业单位中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将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东陵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林海英.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4(04)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3篇

《大众商务》省级

《经营管理者》省级

《管理观察》国家

《管理学家》国家

《企业家天地》省级

《化工管理》管理类文章国家

《现代企业文化》国家

《中国城市经济》国家

《中国管理信息化》国家

财会类:

《国际商务财会》国家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国家

金融类:

《金融经济》国家

《时代金融》省级

《中国证券期货》国家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省级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专核

经济类:

《今日财富》省级

《商情》综合版省级

《长三角》国家

《经济师》专核

《财经界》专核

《商品与质量》国家

08版北大核心:

《农业经济》08版北大核心

《商业会计》08版北大核心

《生态经济》08版北大核心

《饲料工业》08版北大核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08版北大核心

《中国商贸》08版北大核心

《中国经贸导刊》08版北大核心

《财会通讯》08版北大核心

《中国审计》08版北大核心

《财政监督》08版北大核心

《中国财政》08版北大核心

《商业时代》08版北大核心

《财会研究》08版北大核心

《武汉金融》08版北大核心 经济类:

《时代经贸》国家

《中外企业家》省级

《企业研究》(下半月)专核

《企业导报》省级

《商业文化》国家

《知识经济》省级

《中国经贸》国家

《中国外资》专核

《中国商界》专核

《现代商业》国家

《商业经济》国家

《消费导刊》国家

《网络财富》国家

《商场现代化》国家

《现代商贸工业》国家

《现代经济信息》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国家

《中国电子商务》国家

《中国总会计师》国家

《东方企业文化》国家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国家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国家

《改革与开放》省级

《投资与合作》省级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专核

08版北大核心+RCCSE双核心:

《特区经济》北大核心+RCCSE核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08版北大核心+RCCSE核心A级

《开发研究》08版北大核心+RCCSE核心A级

CSSCI核心+北大双核心:

《财贸研究》双核心

《财经问题研究》双核心

《经济问题》双核心

《经济纵横》双核心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双核心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4篇

江西铜业集团(余干)锻铸有限公司 江西上饶 335100

[摘要]财会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会管理提高财会核心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企业间的竞争变的越发激烈。如何加强企业财会管理,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是当今企业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如何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供相关企业参考。

[

关键词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含义及主要表现特征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含义

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归属企业财管管理范畴,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金、财会管理及财会相关文化知识为依托,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供财务综合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方式。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资源及财会管理能力的突出表现,是有形资源同无形资源相综合的结果。其中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会资源。

(二)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所具备的特征分析

1.具有价值优越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能降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财务风险最小化。

2.具有独特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摸索及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财会管理工作特色的表现,具有独特性及适用性,不会因企业内部个别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客观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具有不可转移和复制的独特特征,这样可避免企业的相关先进财会管理模式和方法被其他企业效仿。

3.具有持久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自有资源为基础,即企业建立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及在企业优良的财会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财会制度都能够被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认同。

4.具有延展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同企业财会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才能带动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为企业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

5.具有动态性。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长期对财会探索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但基于市场经济变化具有动态性,相应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战略调整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而变化。

6.具有不可交易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来评判,具有不可交易性。

二、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从企业财会管理角度分析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企业发展战略原则。作为企业应认清社会发展态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财会管理理念,重视财会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及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按照知识管理学角度分析,企业财会竞争力指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财会管理模式或者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只有财会管理及财会团队凝聚一心,精诚合作,才能确保企业财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后盾。此外,企业财会服务意识培养也不能忽视,企业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以及财会管理人员开展有关财会服务方面的专项座谈会,积极探讨财会工作中存在问题,共同研商解决措施,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增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

3.从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企业财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性影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财会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各项财会制度健全,财会管理利益明确,那么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能够永葆活力,使企业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如果企业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关财会制度约束,财会管理利益含糊不清,那么将难以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作为企业在财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方面,应重视财会制度的科学制定,明确财会管理利益关系。

(二)从企业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提高企业财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提升企业对财会信息管理能力。财会海量信息是企业开展财会工作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财会信息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传统的财会工作及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结合企业财会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创新财会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及媒体平台,动员所有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有关财会及财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扎实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2.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应用水平。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波澜不定。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永葆发展活力,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透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科学制定财会管理措施,并成功地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

3.加强对企业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也应紧跟时展脚步,在财会管理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要放眼世界,突破企业财会有形界限,充分地借助外部财会资源整合成果来提升企业自身的财会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方向及任务。

4.提升企业财会战略实施管理能力。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财会管理方法其实就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所以,企业应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专注和持续投入企业财会管理,保持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长期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三、结语

总之,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优化改进提升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做好企业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核心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绩效考核;制度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54-03

一、引言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对一定时期战略执行和经营成果的检验,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其绩效考核评价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转变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突出的制度性缺陷:一是以利润、资产规模的绝对量考核为主,忽视资本占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和资产规模的短期行为;二是现行的绩效考核评级体系未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经营收益未经风险调整;三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横向为主,无法量化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经营绩效,难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经济资本作为当今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先进管理工具,不仅可以衡量一家商业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而且还可以成为评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业务条线经营绩效的标尺。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商业银行,通过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作为业绩评估和考核激励的核心指标,解决了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真正将风险与收益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绩效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依据经济资本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作用,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经济管理的实践,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下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方式。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中的作用

(一)经济资本的内涵

经济资本是基于能够抵御银行全部风险基础上的最优资本量,它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考虑经营风险对资本的要求而创造的一项管理工具,具备资本的属性。从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经济资本就是用来承担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而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的非预期风险损失等额的资本,是一个“算出来的”数字,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因此又称风险资本。

经济资本管理是基于资本的两个特征而建立:一是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二是资本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风险、成本的统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三是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经济资本的计量是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预算分配制度是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目标和结果,而绩效考核制度是实现经济资本管理目标的措施和手段,这也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

1. RAROC:基于风险调整的盈利考核模型。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而考核盈利能力又必须考虑风险因素。美国信孚银行在1970年率先开发了基于风险调整的盈利考核方法(RAROC)。此方法在计算盈利时把风险也考虑在内,用风险值来折减名义盈利,改变了银行考核体系只重视账面收益而不考虑潜在风险的传统做法,强调了风险度量在银行这一特殊行业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期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一道,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为可能的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准备,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目前, RAROC模型已成为国际通用的银行业风险收益评价方法,发达国家的一些主要金融机构都使用了RAROC模型,用来评估各业务品种的盈利性,并据此分配资本金。

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计算公式为:

RAROC=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 =(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运营成本-预期损失准备支出-税项)

2. EVA:商业银行经济利润考核模型。RAROC还不能说明商业银行经营的规模,还需要另一个概念来表示绝对数,这就是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EVA是由美国斯特思・斯蒂华公司于1991年首创的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管理评价体系。EVA是指商业银行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可以解释为新价值的产生不仅要求有正的利润,而且需要利润超过资本的成本。因此,EVA>0是一个基本要求。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经济资本回报率-资本期望回报率)×经济资本

(三)RAROC和 EVA作为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的优点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应当将绩效考核建立在考虑到风险因素之上的资本回报。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引入了资本的成本概念,强调了资本占用的成本,克服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绩效考核以利润的绝对额为指标不能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陷,有利于经营者更清醒地权衡经营风险及其回报,从而做出更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利益的决策;还能够反映商业银行不同机构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产品、不同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有助于真实反映各项业务所创造的价值,有利于在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其忽视风险、盲目追求规模的传统经营方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目前工行、农行、建行、光大银行等已初步搭建了经济资本绩效考核体制架构。尽管各行在实际操作上各具特色,但都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树立了注重资本约束和综合效益的绩效考核理念。在考核原则上强调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不同层次的考核指标设计中加入了资本成本扣减或资本占用收费的内容。同时,提高了资产质量、中间业务、资源利用等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

二是突出经济资本在绩效考核中的核心作用。部分银行采用模拟拨备缺口代替资本成本计算经济增加值;部分银行以资本充足率与考核期末风险资产计算资本占用,并通过确定资本成本率核算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还有部分银行发展到运用按产品或授信特征确定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方法计算经济资本占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大部分银行都在探索建立覆盖各级经营机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提高了量化考核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平台的大规模运用已经能支持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实现基本的系统化管理和操作。而其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的运用,能够更为精确地分摊和衡量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财务成本耗费,为绩效考核提供相对完整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对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的量化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层分支机构对经济资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经济资本的计量和考核主要以计财部门为主,因此除少数计财部门工作人员之外,其它业务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的员工对经济资本知之甚少,加上影响经济资本指标变动的因素较多,造成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对开展某项业务究竟可以创造多少经济增加值、承担多大的风险心中无数。而目前执行的由计财部门根据计算结果对各分支机构进行事后考核办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资本资源配置和财务预算功能的作用。

二是多重考核指标并存影响了考核效果。经济资本考核理念和考核模式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时间不长,其相对复杂的核算办法使指标的直观性要弱于传统规模指标。据了解,部分银行虽已建立经济资本的考核激励机制,但在总分行下达计划任务时,仍存在诸如存、贷款等综合经营计划指标的要求。在等级行评定中,资产规模越大,得分就越高,而评分结果又直接关系到各分支行的绩效工资和授权权限。因此基层分支机构为了提升考核排名,难免出现通过多放贷款而增加资产总量的现象,弱化了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作用,实践中容易回归“规模情结”,形成新指标体系与旧经营模式的“两张皮”现象。

三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欠科学。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据储备和数据质量还远未达到要求,现有的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收益、成本等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和分配。因此,在设计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上还比较粗,难以准确反映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的差别,从而不能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不同考核单元对银行的价值贡献。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还缺少客户服务质量、员工发展、内部管理和控制等前瞻性指标,不能有效反映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和人员的综合绩效。

四是与长期战略联系不紧,偏重结果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制定的战略没有现实地转换为各年度的绩效预算并层层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或者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财务计划只考虑了当期的工作任务。尽管通过缩短考核周期等方式推进动态管理,但由于不能实时掌握各项业务的资本占用和效率,更不能及时评估战略的推进情况,使得短期考核效果大打折扣。经济增加值尽管考虑了业务的真实成本,但仍侧重于衡量短期绩效,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被考核机构或个人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成长性要求,使银行战略执行力弱化。因此,现行经济资本考核体系基本上只能完成对短期业绩的结果考核,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结果管理。

四、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下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一是积极培育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应坚持“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的培训和理念传播,使全体员工深刻理解经济资本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熟练掌握考核指标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应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协调解决银行改革和利益调整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全行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和效益观,逐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和执行效果。

二是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完善绩效考核内容。应充分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在资产质量、资本(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内部管理和控制、客户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和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当前重点是加大对有关客户服务、员工发展、内部管理等指标的研究,并深入研究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互补指标体系,待条件积累成熟后,逐步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改进经济资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对已采用系数法分配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化系数类别,完善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不同维度的资本占用系数;对条件不足暂时使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的银行,应依据风险特征和业务需要围绕8%的监管资本充足率按大类设置资本占用比率。应从经营绩效、资产质量、审慎经营三个方面入手,严格掌握总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等核心考核指标,并积极引入新发放贷款单笔交易RAROC目标管理等增量考核指标,合理确定经济增加值的总量和增量考核权重。

四是完善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和管理。在细化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区域、行业、机构、产品的风险特性,并根据商业银行的战略需要设置有差别的资本成本率,逐步使经济增加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考核单元的价值贡献。

五是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应具体转化为相应时期各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各时期的预算或经营计划应以战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并细化到从总行至最基层的目标体系,使所有考核单元明确其在全行的责任和目标,目标的实现还必须与价值增值建立直接的联系。应实现战略分解与资本金分配的有效对接,按照战略推进目标而不是完成的财务业绩配置资本金和增量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滨.经济资本在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经济管理者,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