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任何冲突都涉及双方,亲子之间的冲突亦如此。在这起母女冲突事件中,妈妈当街扇女儿耳光的做法简单粗暴,极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

其实,类似乐乐与妈妈这样的亲子冲突,在中国的普通家庭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亲子沟通。2015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也迫切要求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需求,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家长不能轻易否定孩子,要对其有同理心。要尊重孩子作为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分析这种行为是否与孩子的身心特点有关。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不要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做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更不能随意埋怨、批评、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要先理解、接纳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只有这样,沟通才会顺畅轻松。报道中的十岁女孩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家长应理解幼小心灵对美丽的向往,细心呵护与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如家长可以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蹲下来,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理解,也是一种平等与尊重。这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把孩子当做朋友。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且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孩子的独特,体会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思想。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年期 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78-01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这里,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把教育称为心理沟通,那么,家庭教育无疑可以理解为亲子沟通。

少年期的年龄为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正值初中学习阶段,此时的孩子渴望摆脱父母的管束而独立,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依赖父母。所以,这个阶段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困难的时期。而在亲子关系全过程中,少年期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阶段。

下面,我谈谈与少年期的孩子沟通的几个方法。对于完善家庭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来说,希望这些方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要。

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永远是权威,他们要求孩子对其百依百顺,这样的家长更谈不上民主平等地与孩子相处了。其实,最好的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如果,家长真真正正把孩子当作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的人来看待,放下家长的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切实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与感受,与孩子多些心灵上的默契,使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相信,这样的亲子沟通于孩子、于家长都是有利无弊的。

二、 与时俱进,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

当今的时代与国际接轨,可是一些家长不知道国内外的千变万化,甚至不懂得孩子眼中的五彩斑斓……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是落伍的,就更谈不上与孩子同步了,这往往也会被孩子瞧不起。不在同一个世界里,谈何成功地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些家长不知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更不清楚应当教育孩子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扬长避短,

而是常常把自己年少时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恨不

得让孩子十全十美。更有家长认为,只有这样,自己在众人面前才体面。于是,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悲剧上演了:

不喜欢弹钢琴却被父母逼迫练琴而用菜刀剁去自己的手指、课程上偏科却要长期忍受母亲对其学习上的苛刻要求而将母亲杀害、被父母强行送到特长班学习而离家出走……

这些悲惨事件的背后,影射出的是家长不了解、不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与孩子沟通的悲哀!

所以,作为父母,要想成功地教育孩子,既要了解所处的时代,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这样,才会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

三. 结合非语言沟通,避免唠叨。

有些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是寸步不离,随之而来的还有唠叨不停,他们自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而少年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人际交往的蔓延更让他们接触到了众多的新鲜事物,于是,对于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也有了他们的评价和界定。而此时,如果父母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于孩子,并不厌其烦地唠叨、强硬说教,则或多或少出现了逆反心理的少年期的孩子,势必要与父母“势不两立”。没有了亲子沟通,孩子自然要去寻找能够替代父母这个最亲近的倾诉对象的人。于是,此时尚未成熟的孩子如果误入歧途,那将直接导致生命的叹息和家庭的崩溃!所以,跟孩子言语上的沟通要点到为止。家长说出来的话,既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又不能长篇大论。同时,成功的家长往往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当孩子面临失败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当孩子取得胜利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当孩子徘徊迷茫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点头示意的肯定……这些非语言沟通,能让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去驰骋、翱翔,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因为,这样的理解、信任与尊重,是与孩子最好的沟通!

所以,如果孩子愿意跟家长交流,那说明他把父母当做自己最可以信赖的人,而这样的亲子沟通是最为健康的!

四、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及地点。

不善于沟通的亲子之间,往往会经常在一件小事儿或一句话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上而大吵大闹,不欢而散,而每次不愉快更加深了亲子间的隔阂。因此,亲子沟通,需要选择好时间及地点。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1.介入式沟通

孩子在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想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小脑袋里有十万个问题等着你来解答。这个时期是孩子最孤独的时期;是情感的盲区。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在一个人玩玩具的时候,常常会用两种不同性格的角色,自己与自己对话。如果你觉得他太孤独,找个小朋友与他一起玩,往往会看见他们因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的不可开交。

这就需要家长多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关注孩子想什么;多问孩子为什么;多用耐心、理智的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更不能回避和敷衍孩子提出的尴尬问题。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卡通片》和孩子一起了解其中快乐的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剧中幽默风趣的对白,了解的越多越好,它会在日后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变成你和孩子调解情绪“法宝”。感染孩子的心灵,拉近与孩子年龄跨越,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不折不扣的成为他的知己。

2.引导式沟通

建立了友谊桥梁,在你走近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慢慢的也会走进你的世界。他会常常观察你的一言一行,模仿你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你的不良嗜好,其中包括吸烟、喝酒、说脏话、等等。

所以,孩子不良习惯是家长的不良行为引导的结果。要想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首先家长在家庭中变成爱学习、爱读书的典范;只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正确实施“亲子教育”。在你养成好的习惯以后,不知不觉的有一天,会发现孩子平时看的《卡通片》孩子很厌倦,反而和你一起看《科技频道》《记录频道》的节目。你每天在沙发上读书的时候,他也拿一本小书凑上来和你一起读书。

这就是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所以,“引导式沟通”就是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要求家长在日常社会中,想让孩子向那个方向发展,家长首先要以自己作示范,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只有在“引导式沟通”的作用下才能真正达到“亲子教育”目的。

3.立体式沟通

与孩子沟通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孩子一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种种难题,家长们不要放弃孩子想与你沟通的机会,也不要放弃孩子不想与你沟通的话题。

为什么这样讲?在现实生活中有个怪事:孩子在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往往是孩子想找家长沟通,家长总是有事情忙,不愿意解答那些无聊的、很粘牙的问题,这就等于家长放弃了与孩子沟通最佳机会。往往家长与孩子无话不谈的家庭,多是从小就打下了与孩子沟通互动的好习惯。不要等孩子思想逐渐成熟了,家长或学校发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与他沟通,这时的孩子已经不想把自己的思想与家长分享。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与同龄人倾诉心声。这就是目前一些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主要原因。像断了线的风筝,家长无法把握孩子的心理和想法,孩子有可能落入歧途,造成不可晚会的结果。

前些日子,我在一所学校给学生家长做“亲子教育”讲座,课后围上来几名家长与我探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一名家长,至今还记忆犹新。她是这所学校的保洁员,前几天就听说学校会来老师给家长讲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今天虽然是星期日她特意赶来听一听,对我讲述自己孩子的经历时心情非常激动:我的家庭条件很困难,丈夫几年前忍受不了家庭的困境与自己离婚去了南方,一家人就靠自己作保洁员这点工资糊口。还好孩子学习很好,从不叫心,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我一天到晚忙着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我以为他学习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在前不久,学校老师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我一听电话里老师说孩子已经很久没有上学了,学校要求孩子退学,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挂了电话我还是一头污水。急忙赶回家,孩子居然没在家,等到放学时间孩子才回来。把孩子叫到面前了解学校的情况,起初还撒谎不肯说实话,后来在事实面前他向我亮了底牌。原来背书包上学是个幌子,是到网吧泡了一天,到了放学时间再回家。我好话说尽,可没想到孩子像忽然变了一个人,置疑不读书了。我劝了几天眼看着没什么办法,又不甘心孩子就此错学,就到学校为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恨当初应该多关注孩子在学校情况,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今后一定把精力多放在孩子身上,一定要让他回心转意。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亲子沟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沟通,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良好的亲子沟通能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不良的沟通会引发亲子冲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龄期到青春期过渡的阶段,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社会解决问题的专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本文试图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亲子沟通特点,发现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尝试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由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小学生顺利度过成长关键期,避免心理社会危机。

二、城市小学生亲子沟通状况

通过自编家长版和学生版亲子沟通问卷,对某城市小学4~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主要了解家长在沟通动力(沟通的动机和意愿)、沟通能力(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和沟通评价(对沟通的满意水平)三个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62份,四、五、六年级家长问卷分别为53份(30.2%)、61份(37.7%)、48份(29.6%)。同时对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调查,结果发现:

(一)部分家庭亲子沟通状况不良,60%的家长认为需要亲子沟通指导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城市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家庭在沟通动力、沟通能力和沟通评价方面不甚乐观,分别为9.9%、2.1%、5.6%。在是否需要亲子沟通指导问题上,60.0%的家长认为需要(非常需要的占26.8%,比较需要的占33.2%)指导,仅5.7%的家长认为根本不需要亲子沟通的指导。

(二)家长与孩子在沟通方面存在代际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孩子与父母对亲子沟通的评价相距甚远,显示出代际差异。在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中,家长对亲子沟通的评价较高,然而对沟通评价较低,而且在沟通内容上,孩子希望父母关心自己的情绪和感受(67.7%),而家长却认为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孩子(73.2%)。

(三)四年级的亲子沟通评价较六年级亲子沟通状况差

对三个年级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个年级的家长在沟通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29,P=0.04),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四年级的父母对亲子沟通的评价要低于六年级的父母(P

(四)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结果显示,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的影响分别表现在沟通动力(F=3.20,P=0.04)和沟通评价上(F=2.93,P=0.04)。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亲在沟通动力方面更积极(P

三、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程序与方法

(一)反馈调查结果,进行需求评估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在学校的协助下邀请曾经填写问卷和在亲子沟通方面感兴趣的家长参加座谈。在座谈中,社会工作者就调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向家长做反馈,同时就亲子沟通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跟家长进行分享。由家长提出来在这方面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获取的资源。座谈结束后,对座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总结家长目前在亲子沟通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1)家长、孩子在学习与娱乐、亲子沟通方面的认知差异;(2)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3)学龄期向青春期过渡孩子的身心与社会发展特点;(4)亲子沟通的技巧培训(各年级有差异);(5)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从对学生的开放式问卷中我们也发现孩子的需求:(1)独立与做主;(2)尊重与理解;(3)自我计划与安排;(4)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将需求评估与调查结果相联系,结合社会工作的特点,我们以增进亲子沟通动力、提升亲子沟通效果为目标,采取以下工作方法开展介入工作。

(二)具体介入

1. 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参加对象为需要亲子沟通技巧培训及对亲子沟通感兴趣的家长。社工提前一周将讲座内容、时间、地点进行,由家长自愿参加。根据评估的结果来确定讲座和分享的内容,如“如何做父母”、“倾听与尊重”、“吾家有子初长成”等,主要是针对亲子沟通中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做法进行分享和评析,了解高年级孩子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特点,增加亲子沟通的技巧,做与时俱进的家长。

2.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个别方式对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

在对亲子沟通教育的介入中,我们将学校的“心语工作室”与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社”结合起来,面向家长与学生开展个案服务,主要对象为在亲子沟通方面遇到困难并希望得到解决的家长和学生,由社会工作者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会谈,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守个案工作的伦理守则、工作原则,遵循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的程序,并做好相应的个案记录。

对在个案工作中经预估发现的家庭沟通方面的问题,经家庭成员的同意,邀请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治疗,面向家庭成员开展工作,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等进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引导家庭成员发现问题,转变沟通的理念和方法,从而解决沟通中的问题。

3.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方法之一,它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根据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需求和普遍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工作,主要参加对象为有共同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小组主题有“妈妈训练营”、“孩子属于他自己”、“人际交往训练小组”、“我不是胆小鬼”、“不要只是学习”等,由社会工作者信息,招募小组成员,并对报名者进行初步的评估,遴选小组成员,组成同质性小组。活动地点为学校舞蹈室或社会工作服务站。每个小组开展2~5次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动力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工作者做好引导、回馈、分享、总结、跟进等活动,并对小组效果进行评估。

(三)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评估

在评估时,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工作者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同时邀请学校教师、社会工作督导对介入活动进行评估。到目前为止,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教育的评估结果显示,介入活动前后,服务对象有较明显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在家长层面上,对介入满意的有92.3%,在沟通能力和沟通评价方面,家长和学生表示在介入前后亲子沟通效果和对沟通评价有了显著的变化。从督导的层面上看,我们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改善亲子沟通状况、介入亲子沟通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沟通;子女性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现代科技不断向家庭教育进行渗透,传统的家庭教育受到猛烈的冲击,一旦改变它的形式,也将改变人们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目前,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片面失衡、教育观念守旧、教育方法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家庭教育功能缺陷。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用于家长教育的,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学科,它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现状

全国妇联调查组织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反映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成功;95%以上的家长表示对如何教育孩子苦无良策;近80%的家长在喂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只是用经验法教育。面对儿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失,需要迫切地解决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伴随着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国家教工作“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越发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尽管如此,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仍寥寥可数。

另外,调查显示,在中国,教育软件已经占领了整个软件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现今的教育软件也主要分为家用教育软件、校用教育软件和远程教育软件。但是,大部分软件都是以孩子学习为目标,意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几乎很少出现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软件。尽管存在少数的家长培训机构,但因为大班教学的模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价格高昂,费时长,难以保证效果,也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覆盖面低,推广性不强。

再而,家长获取教育方法的渠道一般为杂志、教育网站、论坛等,家庭教育知识零碎繁杂,家长难以抛下工作或者无法在如此浩瀚的网络和大量的杂志中获取相关有用的知识。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专门性,无法保证其科学性。

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人们都很难从家长教育的角度去透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少从怎样培训家长及其教养素质的角度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研究的一种缺陷,也是本培训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水平的局限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片面性,目前的培训系统仍难以做到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同样,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适合在6至18岁的儿童的父母,旨在引导家长们发现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方法对策。

在设计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前,我们根据前期的需求调研,确定了系统的目标与架构。本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更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与教育孩子。对于系统的架构:1.我们通过调研提取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即亲子关系沟通与孩子性格培养。2.针对其内容设计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用来准确评估目前用户与子女之前的沟通状况和子女性格。3.根据测试系统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4.将教育方法规划到日程安排上,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并跟踪家长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情况。5.最后家长根据效果调整教育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计200多条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并以任务的形式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周期显示在日历中,旨在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习惯,能持之以恒地运用。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所需的内容,目前随着家庭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资讯、论坛,特别是家庭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料来源十分丰富。为此,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具有大规模的资料库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的技术支持,采用新的界面框架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来实现友好的交互体验,提升培训效果;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实现了亲子沟通关系评测、子女性格评测、教育方法筛选和教育方法任务规划等基本功能,不存在难以冲破的技术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难点分析以及对策

计算机辅助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这个库包含有关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测试量表,并且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难点剖析

利用计算机建立系统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目前对亲子关系沟通的测试量表种类繁多,题目分布散乱且缺乏系统性,不能明确地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哪方面的沟通问题。而本培训系统旨在将亲子之间的沟通细分成几个具体的方面,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2.子女性格量表。用于对性格测试的量表诸多,如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然而,本培训系统需要一份能够专门针对孩子性格测试的量表,能够权威准确地测试出孩子的性格特征。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不同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现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杂志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每种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本培训系统要求其教育方法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保证科学合理性,这需要通过查阅、整理一系列资料,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对策研究

在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1.对于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的设计,我们首先引用亲子沟通的5个维度:发起交往,提供情感支持,施加影响,自我袒露,冲突处理。其中,“发起交往”指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性,用于考察父母是否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用于测试沟通双方是否愿意沟通、提供帮助、互相倾听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测试双方对互相的理解与接纳程度;“施加影响”考察家长能否以身作则,说服子女同意自己的观点或做法,以及父母能否尊重孩子的隐私等;“自我袒露”旨在说明一方能否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语言或行为向对方传达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冲突处理”指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冲突,包括亲子间能否换位思考等。根据这5个维度,系统能够生成量表同时给出每个方面的沟通等级,让家长能够明确地了解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于怎样的阶段,哪个方面还做得不足等信息。

2.对于子女性格量表的设计,我们采用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它自七十年表以来,研究证实其信度和效度较好,也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是目前被公认为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并且,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一款面向家长的教育软件,而CBCL也是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填写的量表,符合系统的需求。CBCL量表中的测试题目分属9个综合征,分别是抑郁、分裂、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行为。家长完成这份量表后,系统会给出孩子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够使得家长了解子女在这九个方面的性格表现。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特点匹配教育方法的原则。

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培训:由于沟通细分成5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划分不同的等级反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因此系统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均遵从以下几个教育原则:定时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

关于孩子性格方面的培训:系统会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也将遵循美国的《父母》杂志和“保持孩子健康”网站相结合的10个训导原则: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父母要保持一致,态度要持之以恒;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要趁早;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 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哭大闹时候要“忽视”他们,千万不能让步;家长不要打孩子,不要体罚;家长要分清奖励和贿赂;父母要讲究说话技巧。

同时,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加行之有效地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系统会以日程安排的形式,使家长按照日程表实施。不仅令家长有“法”可依,还能为家长的实施提供了监督机制。实现了操作简单、科学教育、方便快捷的目标。

四、结语

一个现代家庭,能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家庭教育也已经变得切实可行。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养系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使家长学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系统以日程表的形式安排教育方法,既可以让家长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又可以让家长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从而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63-66

[2] Buhrmester,D., Furman,W., Wittenberg & Reis. (1988), 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6), 991-100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199~204

[4]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5]张卫民.美国家长训导孩子培养好性格的十原则[EB/OL].

,2010,2010-04-21/2011-11-25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沟通;子女性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现代科技不断向家庭教育进行渗透,传统的家庭教育受到猛烈的冲击,一旦改变它的形式,也将改变人们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目前,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片面失衡、教育观念守旧、教育方法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家庭教育功能缺陷。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用于家长教育的,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学科,它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现状

全国妇联调查组织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反映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成功;95%以上的家长表示对如何教育孩子苦无良策;近80%的家长在喂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只是用经验法教育。面对儿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失,需要迫切地解决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伴随着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国家教工作“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越发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尽管如此,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仍寥寥可数。

另外,调查显示,在中国,教育软件已经占领了整个软件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现今的教育软件也主要分为家用教育软件、校用教育软件和远程教育软件。但是,大部分软件都是以孩子学习为目标,意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几乎很少出现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软件。尽管存在少数的家长培训机构,但因为大班教学的模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价格高昂,费时长,难以保证效果,也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覆盖面低,推广性不强。

再而,家长获取教育方法的渠道一般为杂志、教育网站、论坛等,家庭教育知识零碎繁杂,家长难以抛下工作或者无法在如此浩瀚的网络和大量的杂志中获取相关有用的知识。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专门性,无法保证其科学性。

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人们都很难从家长教育的角度去透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少从怎样培训家长及其教养素质的角度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研究的一种缺陷,也是本培训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水平的局限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片面性,目前的培训系统仍难以做到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同样,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适合在6至18岁的儿童的父母,旨在引导家长们发现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方法对策。

在设计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前,我们根据前期的需求调研,确定了系统的目标与架构。本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更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与教育孩子。对于系统的架构:1.我们通过调研提取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即亲子关系沟通与孩子性格培养。2.针对其内容设计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用来准确评估目前用户与子女之前的沟通状况和子女性格。3.根据测试系统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4.将教育方法规划到日程安排上,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并跟踪家长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情况。5.最后家长根据效果调整教育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计200多条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并以任务的形式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周期显示在日历中,旨在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习惯,能持之以恒地运用。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所需的内容,目前随着家庭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资讯、论坛,特别是家庭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料来源十分丰富。为此,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具有大规模的资料库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的技术支持,采用新的界面框架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来实现友好的交互体验,提升培训效果;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实现了亲子沟通关系评测、子女性格评测、教育方法筛选和教育方法任务规划等基本功能,不存在难以冲破的技术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难点分析以及对策

计算机辅助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这个库包含有关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测试量表,并且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难点剖析

利用计算机建立系统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目前对亲子关系沟通的测试量表种类繁多,题目分布散乱且缺乏系统性,不能明确地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哪方面的沟通问题。而本培训系统旨在将亲子之间的沟通细分成几个具体的方面,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2.子女性格量表。用于对性格测试的量表诸多,如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然而,本培训系统需要一份能够专门针对孩子性格测试的量表,能够权威准确地测试出孩子的性格特征。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不同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现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杂志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每种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本培训系统要求其教育方法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保证科学合理性,这需要通过查阅、整理一系列资料,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对策研究

在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1.对于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的设计,我们首先引用亲子沟通的5个维度:发起交往,提供情感支持,施加影响,自我袒露,冲突处理。其中,“发起交往”指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性,用于考察父母是否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用于测试沟通双方是否愿意沟通、提供帮助、互相倾听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测试双方对互相的理解与接纳程度;“施加影响”考察家长能否以身作则,说服子女同意自己的观点或做法,以及父母能否尊重孩子的隐私等;“自我袒露”旨在说明一方能否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语言或行为向对方传达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冲突处理”指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冲突,包括亲子间能否换位思考等。根据这5个维度,系统能够生成量表同时给出每个方面的沟通等级,让家长能够明确地了解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于怎样的阶段,哪个方面还做得不足等信息。

2.对于子女性格量表的设计,我们采用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它自七十年表以来,研究证实其信度和效度较好,也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是目前被公认为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并且,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一款面向家长的教育软件,而CBCL也是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填写的量表,符合系统的需求。CBCL量表中的测试题目分属9个综合征,分别是抑郁、分裂、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行为。家长完成这份量表后,系统会给出孩子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够使得家长了解子女在这九个方面的性格表现。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特点匹配教育方法的原则。

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培训:由于沟通细分成5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划分不同的等级反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因此系统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均遵从以下几个教育原则:定时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

关于孩子性格方面的培训:系统会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也将遵循美国的《父母》杂志和“保持孩子健康”网站相结合的10个训导原则: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父母要保持一致,态度要持之以恒;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要趁早;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 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哭大闹时候要“忽视”他们,千万不能让步;家长不要打孩子,不要体罚;家长要分清奖励和贿赂;父母要讲究说话技巧。

同时,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加行之有效地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系统会以日程安排的形式,使家长按照日程表实施。不仅令家长有“法”可依,还能为家长的实施提供了监督机制。实现了操作简单、科学教育、方便快捷的目标。

四、结语

一个现代家庭,能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家庭教育也已经变得切实可行。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养系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使家长学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系统以日程表的形式安排教育方法,既可以让家长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又可以让家长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从而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63-66

[2] Buhrmester,D., Furman,W., Wittenberg & Reis. (1988), 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6), 991-100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199~204

[4]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5]张卫民.美国家长训导孩子培养好性格的十原则[EB/OL].

http://group.hudong.com/tiancai/doc/jRQNBCFgWAlNdAkJF.html,2010,2010-04-21/2011-11-25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7篇

一、当今职业学校学生家庭中面临的亲子问题

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在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被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的影响更大。所以说家庭关系和谐,青少年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青少年才能够顺利地渡过青春期。总结当前家庭中面临的亲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之间沟通不良

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爆发期,逆反心理较强,此时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而父母面对子女的冲突,一般都是通过对话直接针对问题进行交流,事实证明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调查,职业学校中的男生与父母冲突的数量比女生要多,但是整体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存在与父母冲突的问题,这就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2.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子关系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子女性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子女产生不良的行为。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会增大亲子之间的冲突频率,影响感情,最终导致子女拒绝与家长沟通,形成性格缺陷甚至心理疾病;而过于宽松的教育则容易导致孩子娇惯任性,家长说话失去权威性。所以说,家长把握好教育的度,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理解,可以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

二、通过家校一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8篇

彭×,男孩,14岁。单亲家庭,和妈妈、外公一起生活,一直在深圳生活和学习。母亲平时忙于工作,生活条件优越,受周围环境影响比较大,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学习成绩一般,尤其是英语成绩。

二 原因分析

通过与孩子家长的交流,得知,该家庭是一个单亲家庭,笔者归纳出该学生心中充满怨恨,没有安全感。原因如下:

母亲忙于工作,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父亲很少来看孩子。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亲情,但成员之间的相互满意度不高,缺乏密切的沟通,父母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进行有效的沟通。该家庭基本条件还可以,家里有一些藏书,有一些报纸杂志,但书籍的摆放非常凌乱。孩子存在的问题: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薄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行为规范意识淡薄。与父母的关系不亲密,不愿和父母沟通。父亲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很大程度上给了学校。父亲学习意识淡薄,没有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且不善于处理亲子关系,教子观念落后陈旧,又忙于工作,没有发挥其教育指导作用。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无力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指导。也不能在行为和学习上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也只是采取简单的责骂方式。该个案家庭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导致对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没有严格的管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没有有力的监督。家长空闲时间都用于娱乐,看报纸都很少,整个家庭的学习氛围不浓,从而影响到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该个案家庭中父母亲在科学教子方法上颇多欠缺,手段和方法太少,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不善于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满意度不高。家长的激励方法、亲密沟通方法、指导方法急需改善。由于家庭缺乏学习氛围和家长对孩子缺乏约束等原因,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精神和心灵上,亲子之间缺少融合与互动,父母没有意识到榜样的重要性,没有做到言传身教。

三 辅导过程及效果

理清了原因,在这些问题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密沟通,亲子的情感交流缺乏科学的方法是这个家庭的核心问题。

开始做孩子母亲的思想工作,启发她转变教子观念和方式,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强亲情交流,遇事耐心引导。父母亲开始试着用一种民主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慢慢地,他们亲子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有所提高。孩子也开始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主动和他们谈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1.第一阶段——开局工作思路

第一,帮教老师先找孩子的父亲进行沟通,说服孩子父亲承担抚养责任,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爱。

第二,利用家访的时间,把孩子的父母集中起来,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共同去承担家庭的责任,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也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也让孩子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使家人之间能和谐相处。

第三,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孩子理性、宽容地看待父母所做的事,教他学会换位思考,对父母的爱要学会感恩。

2.第二阶段——中期工作思路

采取的主要方式有:(1)送给母亲一些正确教育子女的书和光碟,使母亲学会怎样去教育孩子。(2)教会孩子母亲怎样与孩子沟通。(3)让其家长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学习一些民主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具体方向、方法指导的家教理念和方法。

3.第三阶段——巩固工作思路

采取的主要指导方式:(1)让父母学会在与孩子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增进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及亲情。(2)使孩子在父母为之付出爱的同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去爱父母。(3)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碰撞,进一步引导他去理解父母,理解别人,学会与人相处,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通过为期一年多的跟踪指导,父母和孩子的问题都得到了改善。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顺畅。

指导实践效果:(1)语文、数学、英语成绩提高显著。(2)上课听讲较专心,作业能按时完成,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3)打架现象减少,与同学和睦相处。(4)较以前开朗、活泼,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热爱劳动,个人荣誉感增强。(5)家长对他的进步感到满意,与家人关系融洽,主动和老师联系,父母更自觉地进行家庭教育,协作老师工作。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9篇

一、单亲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孩子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在父母离异或丧偶的家庭中,孩子只由父母一方抚养,无论从经济状况,还是从受关爱程度来说都不及健全家庭,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就像折断翅膀的小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所以导致问题的产生。

(1)溺爱。单身的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了母爱或父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便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正确地管教子女。这样容易使子女形成骄横、冷漠、自私的性格。

(2)粗暴。有的单身父亲或母亲,视其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子女为累赘、包袱。由于自己受离婚的影响,其性格变得粗暴,无处发泄,而把孩子视为出气筒,对其进行粗鲁的打骂甚至虐待。这样的家庭使孩子缺少父母温暖的爱,孩子极易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出现自卑,性格孤僻等不好的心理状态。

(3)无人管教。单身父母一人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常使单身的父母心力交瘁,渐渐地变得力不从心,从而对其子女的关心、教育无时无力顾及。如常德三中高一学生杨某经常迟到,班主任打电话叫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孩子情况,家长几次说自己没时间管,学生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导致情况愈来愈严重。家庭职能的弱化使其子女缺少家庭的关怀、教育,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样易使孩子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由失落走向无法无天,以致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成问题。

(4)无沟通。单亲父母的力不从心使得家庭教育处于半真空状态。单亲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时间少之又少。据调查,每天与孩子没有沟通的单亲家庭占23.4%,沟通半小时以内的占25.8%,这样使孩子心理的压力无处排解,形成抑郁、孤独的心理。我认识的一个女学生经常想自杀,就是因为和家里人难以沟通。

此外,大多数的单亲家庭还是经济拮据家庭,由一人单独支撑一个家庭的支出开销。因此多数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远远差于完整家庭。经济上的拮据,给其子女带来了心理上的负荷和生活上的困窘,由此造成许多恶果和消极效应。有的学生因此失学,有的自闭、自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教育有效对策

(1)沟通。父母应采取民主、“朋友式”的管理模式,让孩子主动大胆地敞开心扉,和父母谈自己的想法。父母此时应平等、主动地提一些合理性地建议,让孩子更易接受教育。这样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2)关心。父母要关心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但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对孩子的关心,除了物质上给予保障外,还应有各种活动的开展,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辅导,各种户外活动等。

(3)培养。离婚导致了家庭中承担孩子日常教育的帮手从有到无,加上经济状况又不如从前,单亲母亲可能会重操旧业来维持家庭生活,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及教育;而单亲父亲由于忙于事业,对孩子的教育粗枝大叶。所以,单亲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好好照顾自己。这样既可以为家长减轻一点负担,又可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0篇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和W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主阵地,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学生心理素养发展的基础。而亲子关系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家庭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经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肯放手让自己去实践、与自己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方法。家长则普遍认为学生就读中职院校让自己抬不起头,不了解生活艰辛、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亲子矛盾日益突出。

2016年6月,我所在的湖州交通学校开展了一场名为“爱心手拉手”的大型亲子活动。有近150位老师、家长和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在活动现场,家长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师的协助下沟通内心、倾吐心语。很多平时内向的孩子纷纷站到场地中心,当众向家长和老师表达感激之情。在这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中职学生真的不懂得感恩吗?真的不敢向家长大声说爱?我们的家长真的对学生缺少关心和耐心?真的不想和孩子好好沟通?不是。可是为什么中职生的亲子问题尤为突出?答案是因为缺少一个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

心理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开设中职心理课,旨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协调人际关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若将中职心理课堂教学与学生亲子教育相结合,既可以为亲子沟通搭建平台,又可以将家长纳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家长,用心理课堂促进亲子成长,根据亲子互动成果推动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课堂良性发展。

二、亲子心理课堂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亲子心理课堂在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教育心理学起步较早,社会重视度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校就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的养成。在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心理教学服务于行业所需。以德国为例,职业教育中没有独立的心理学课程,在专业课程设计时会根据专业不同加入所需的心理学知识。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只需学习旅游心理学即可。亲子心理教学往往以家长到学校进行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且集中于低年级。若亲子问题十分严重,学生和家长会求助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解决。

(二)亲子心理课堂在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升学以成绩为导向,不太重视学生心理素养的养成。心理课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常常被忽视。只有到某位学生或某个群体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派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到了高中阶段,很多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集中爆发。据调查,中职生亲子问题主要表现在亲子冲突激烈、亲子沟通不足、亲子互动缺少正确的方式和恰当的技巧等方面。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重视亲子问题,也进行了多种尝试,方式多为家长亲子讲座、亲子家长会等。由于师资、场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将中职亲子心理课堂形成系统,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探索

(一)中职亲子心理课堂教育的要素

1.亲子心理课堂的界定

所谓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到学校的心理课堂中,通过各种亲子互动的形式将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达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和家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2.亲子心理课堂教育教师及素养

亲子心理课堂教育教师需要具有专门资质的心理教师承担。要求心理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教育工作经验丰富,掌握一些有效的和操作性强的学生心理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要能够时时和学生在一起,了解本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情况。但是,仅靠一两个心理教师“单打独斗”,亲子心理课堂很难开展,要组成一个团队,由几位心理教师、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积极参与配合,效果才会更好。

3.亲子心理课堂教育课程建设

亲子心理课堂教育课程建设要根据不同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心理情况设定不同的主题。

4.亲子心理课堂教育家长及素养

中职亲子心理课堂教育的开展程度和效果直接受家长影响。亲子心理课堂中,家长的参与度、文化水平、平日对子女的关注程度、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经实践证明,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的家长更注重家庭中的融洽度,这类家长课堂参与度高、平日对子女的关注度也高,课堂成效也就越好。以性别论,女性家长往往比男性家长更擅长亲子沟通,但容易在沟通过程中将子女的问题泛化,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男性家长喜欢就事论事,沟通前“功课”较少,方式以呵斥等强硬手段为主。这就需要心理教师在课前对家长进行沟通方式的指导。也需要家长在课后家庭亲子教育过程中注意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

(二)中职亲子心理课堂教育初探

1.亲子沟通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改善中职生亲子关系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视频《变形记》,让家长产生共鸣,并敞开心扉谈谈视频里的孩子,再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启发家长认识到自己和子女思想的不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游戏环节“背靠背测测你知道吗?”内容涉及生日、喜欢的颜色等问题。通过测试让家长和学生看清在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了解对方。同时,游戏还设置了奖惩制度。奖励是对家庭良好沟通状况的肯定,处罚(让学生为父母敲背)能让家长享受到子女的贴心服务,让子女体会到感恩之心。游戏“盲人走路”是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子女成为引导者,让家长成为“盲人”,意在把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子女的角色进行互换。在活动中,双方通过口头交流和肢体语言进行更好地沟通互动。家长会感觉到子女的成长和责任心,子女会感受到父母教导自己的不易,从而体谅父母。“大声说爱”环节可以给家长和学生一个互相沟通、互说感谢的平台,打开亲子沟通困难的缺口,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阶段,也包括了整个从业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中职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据统计,绝大部分中职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目标并不明确,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也知之甚少。在进行心理课堂亲子教学时,可以播放与本专业有关的《大国工匠》系列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讨论使家长和学生共同了解本行业需要哪些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工作细致认真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品质。也可请从事本专业的家长或是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展示职业特点,说明行业要求,为全班学生和家长提供可参照的模本,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地职业生涯规划。或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更好地了解学生自我特质的基础上,学生和家长共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本行业中最适合学生的工种,明确行业方向。

3. 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在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职生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对异性的态度和对恋爱、婚姻、家庭的理解大部分来自于原生态家庭的影响。但是很多原生态家庭缺少这块教育内容,甚至在中职生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原生态家庭处于离异、父母缺失的状态,所以开设青春期性教育亲子课堂尤为重要。在开设有关性道德、性伦理教育的“幸福的基础是责任”一课时,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分享一些家庭幸福的经验,以及为人父母、为人儿女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责任。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成功案例,对家长的教育可能更直接、更生动,更易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学生今后对待爱情和未来组建自己家庭时会更为慎重。在开设有关性知识内容的心理课时,由于涉及内容较为隐私,可以根据性别分设不同的主题和教室进行教学,如面对男生可开设“我有秘密对爸爸说”,女生则为“我有秘密对妈妈说”。通过观看生理发展视频、心理教师讲解、讨论青春期性教育案例让学生和家长多方面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家长在课内或课后对学生进行家庭性教育提供生理知识和心理依据。

四、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对教学环节的要求

1.课堂教学主题要实在

心理课堂的主题要根据本校中职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角色、专业方向、学制特点、班级实际和学生家庭教育特点等。只有家长和学生都感兴趣的主题,他们才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2.课前要对家长进行了解和指导,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与家长间有些较为突出的亲子矛盾,这不利于亲子心理课堂教学的开展。所以在开课前,心理教师要帮助家长和学生拉近亲子距离。如指导家长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指导家长多鼓励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了更好地开展亲子心理教学,心理教师也要对家长的个人情况、特长、工作等进行了解,将这些教学资源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具说服力。

3.课堂教学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中职生亲子矛盾非一日之寒,亲子课堂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破冰和互动。一节45分钟的课不能满足这些教学需求。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亲子交流往往带有私密性,需要独立的教学空间,给家长和学生一个更为安静、安全的分享空间。

4.家长参与教学总结和评价

中职学校的家长平时大多对学生缺少关注,缺少长期有效的沟通方法。亲子心理课堂结束后如果不进行及时总结和巩固,将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成果。所以,在课后要对家长集中进行教学总结。教师说课,家长讨论,共同总结课堂上亲子心理互动的方法。这既是对课堂成果的巩固,也能帮助教师优化本次心理课的教学环节,为家长进一步进行家庭心理教育提供指导。

5.课后要进行效果追踪巩固

单从心理课堂本身看不能体现亲子教学的效果,必须结合课后的效果追踪巩固,让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对心理教师的要求

1.要求心理教师团队合作课堂教学

中职亲子心理课堂面对众多家长,家长的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心理教师们要团队作战,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授课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准备多套教学方案,以应对课堂突况。由于课堂参与人员众多,光靠一位心理教师,很难把握住整个课堂。要形成一位心理教师教学、多位心理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整个心理课堂。

2.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中职生亲子矛盾引发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心理教师运用心理知识寻找矛盾根源,运用专业技术加以解决,这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课后的效果追踪巩固也需要心理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运用多种专业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

(三)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1.工作量过大,无法全面铺开

每一次中职亲子心理课堂的开展,都需要课前调查、制定方案、(专业指导)、上课、n后反馈、课后追踪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2.家长难请

中职亲子关系冷漠很大原因是因为家长缺少对学生的关心,所以在邀请家长时,家长难请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三年制和提前批的班级里尤为突出。而这批难请的家长又是亲子问题最严重、最需解决的群体。家长难请使亲子心理课堂教育与指导的效果无法按计划达成。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1篇

一、隔代家庭教育背景

莱布里奇等人认为,叙事研究指的是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本文采用抽样的方法,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留守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叙事、比较。访谈对象主要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爷爷或者奶奶等长者)以及班主任老师和留守儿童本人。同时,本着自愿、保密的原则,在文中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名,使用了代号。

1. A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A为延吉市中央小学二年级学生,现年九岁,其母亲于2005年在A一周岁时赴美国打工。母亲经常打电话回来,平均一周通一次电话,但孩子与母亲的沟通并不多,仅仅是2~3分钟的通话时长。父亲长期奔波于外地做生意,回家的机会不多,父亲极为溺爱孩子,但也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A的家庭条件较好,生活水平在同龄人中较高。A先由姥姥抚养了一年,两岁后与奶奶一同生活。奶奶今年61岁,过去曾从事过邮局的工作,身体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经常因病住院。自2012年3月20日开始,A与姑姑、姑父及奶奶一同生活。

姑姑的文化程度为高中毕业,但她在家庭教育及人性教育方面进行了很深入地自主学习,对于家庭教育及人性教育有着自己的见解,也曾参加过家庭教育的培训课程。A的家长会一般是由姑姑出席,姑姑很重视教育,由于一些自身有利条件(与班主任老师很熟悉)与班主任老师平均每两周就会沟通一次。A同奶奶单独居住时,奶奶并不对A进行课业辅导,一般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方式来对此部分进行弥补。自与姑姑一同居住后,姑姑对A进行课业辅导与监督,同时也聘请家庭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班。孩子的成绩在一年级时中等,自与姑姑一同生活后成绩显著提高,现在学习成绩很优异。

2. B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B是延吉市北山小学五年级学生,现年十三岁,其父亲、母亲于2005年在B五岁时分别赴韩国及美国打工,九岁时父母回国,共同生活一年后又出国打工,父母平均一个月打来一个电话。B有一个4岁上幼儿园的妹妹,两个孩子由姨奶抚养。姨奶今年54岁,曾在韩国打工后回国,身体很健康,姨奶平时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孩子的课业辅导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方式来完成。家长会一般由姨奶出席,但并不与班主任老师做单独的交流。B成绩并不理想,在班级为中下等,甚至有些厌学。

二、隔代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 A家庭。

A是个个性很强的孩子,奶奶认为由于缺乏母爱,A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她很淘气,思维也很奇特,有时还观察大人行动、利用大人的心理,总是希望别人把她自己当做中心,不希望有人跟她抢夺奶奶或者姑姑的爱,甚至是家里养的小狗,如果家人过于喜爱那只小狗,她就会嫉妒,做出故意伤害它的举动。可以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在访谈过程中,由于奶奶把精力都集中于与笔者的交谈,大约进行到30分钟的时候,A开始故意与家中的小狗一起玩,甚至故意伤害它,让其制造出很大的声响,使大家的目光注意到她。

当A出现此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举动时,奶奶多以引导的方式教育A要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并反复强调家人对A的爱,让A对爱的感受能力增强,尽量消除A心中的不安,也口头教育她不能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日常生活中,孩子有任性的问题出现时,奶奶会先跟她探讨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然后再劝导她,教她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奶奶的悉心教导,A若在学校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基本都会与奶奶和姑姑沟通,但奶奶仍认为与孩子之间存在教育、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需要跟她多进行沟通,父母的位置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奶奶只希望她的母亲为孩子的发展考虑,快些回国。A的奶奶认为由自己来代为抚养和教育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有时由于身体原因会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要与孩子的姑姑一同生活的原因。

A奶奶认为学校的教育课程与过去的年代相比过于深刻,孩子们虽然都能够理解,但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辅导班、请家教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样对于一个孩子的童年来说太为残忍,孩子长大成人后会为童年时期感到遗憾。由于奶奶年事已高,视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之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与奶奶所处的年代有很大区别,奶奶很难对孙女的课业进行辅导,所以选择通过聘请家教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来对此部分进行弥补。

2. B家庭。

姨奶认为B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孩子,平时喜欢开玩笑,性格有时很倔强,做什么事情喜欢一拖再拖,不听话的情况较多。B平时喜欢看书,包括漫画书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的书籍,他不是很喜欢上学,B的姨奶说B偶尔会出现装生病而不去上学的情况。此时,姨奶会严厉地批评B,并教育他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欺骗他人,这种做法是可耻的。

B的姨奶在家庭教育中主要采用说教的方式,但姨奶表示,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与隔代长辈相比会更加严厉,一般对隔代长辈并没有畏惧感。所以,B不听姨奶话的情况较多。当严厉的教导不起作用时,姨奶会打他几下,再不听就会采取更为严厉的体罚,姨奶也会选择与孩子的父亲打电话沟通,以此使B畏惧、好好表现。

姨奶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并不懂家庭教育,只要照顾好孩子日常生活起居,教育交给学校,平时主要针对生活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有时会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希望孩子能够形成好的道德品质。

姨奶认为有时B的父母会要求给B超出这个年龄所应该消费的零花钱,想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关心,以至于让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姨奶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她有时尽量教育B,赚钱的辛苦,不可以乱花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业方面姨奶基本不进行辅导,她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所以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及参加课后辅导班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姨奶表示B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愿与姨奶进行沟通,与母亲通电话时也由于时间久了、感情生疏,不会主动沟通,父亲也无暇顾及孩子细小的情感变化,这个问题至今也未能得到现实的解决。

三、A、B家庭比较后的反思

通过对A、B这两个被采访家庭的叙事比较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

1. 朝鲜族隔代长辈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未扮演好感情慰藉者的角色。通过采访发现,隔代家庭教育中孩子会出现不积极与隔代家长进行沟通的现象,因为孩子会认为隔代家长无法理解自己,说了一些事实可能只会引来一些唠叨的说教还有训斥。久而久之,朝鲜族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无法很好地找到感情的慰藉,长此以往,会造成儿童与长辈之间的沟通障碍,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就会随之减少,会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化发展,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被理解的一个个体,逐渐影响到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甚至未来的成长。

2. 朝鲜族隔代长辈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未扮演好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儿童的课业学习需要家庭教育进行辅助,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儿童在家庭范围内若寻求不到很好的帮助,久而久之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隔代长辈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身体状况不好、视力也逐渐退化,加之学习年代久远,与现今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异,很难对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多数采取聘请家庭教师或者参加辅导班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隔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多以生活方面的知识为主,辅助道德教育。

3. 朝鲜族隔代长辈与班主任沟通过少。通过采访发现,隔代长辈平时并不与班主任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即使参加家长会,也不会单独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学校生活情况。这样会造成家庭教育主体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也无法很好地为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做辅助工作。

四、朝鲜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议

1. 隔代长辈应注重与儿童的情感沟通。隔代长辈成为儿童的情感慰藉者,儿童有心事时会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求帮助,有助于隔代长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现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会大大增强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也会让他们的情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寄托。不仅对人格养成有积极的作用,也对学业成绩、生活能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2. 隔代长辈应提高教育能力。在本次访谈中发现,隔代长辈的教育能力普遍不高,以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欠缺,有时无法为学校教育做到应有的辅助作用,有的家庭也无法为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所以,改善朝鲜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首要任务是隔代长辈应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上的教育机关,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掌握相关理论,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研究中发现,隔代长辈与班主任老师很少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隔代长辈应多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孩子学校生活的近况。只有了解了基本情况,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也是隔代长辈提升教育能力的一种方式。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2篇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实中家长或忙于生计、或不懂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等,使孩子上学后存在许多成长中的问题:或与家长、教师对立、或与同学关系紧张、或学习情况堪忧、或网瘾难断等,这些都让为师的我常常思考,如何解决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以下是我对如何开发家庭教育的点滴思考,与同仁商榷。

一、增强家长家教意识,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极易受家庭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如何细致有效地解决教育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和社会,单靠以集体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支持,让家庭和学校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在长期的教育中非常重视家校教育的配合,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全员专题家庭教育培训和班主任利用班会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家教宣传教育已成惯例。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请有家教经验的家长讲述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大家更是各抒己见,形成了顺应孩子、引导孩子、不压抑孩子的良好教育方法。班主任更是经常与家长建立联系,针对不同的个体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庭教育实效

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由于其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工作岗位,生活环境不同,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也千差万别。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了老师;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无事时不闻不问,一旦有事,轻则辱骂,重则大打出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有义务帮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达到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1.举办家长培训会,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长不同于专业教育工作者,如今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做好这一工作。我校每届学生都会召开家长培训会,请有经验的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做指导;请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家长提供借鉴;请法律工作者来给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制讲座,引导家长依法教育子女,多渠道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通过培训使家长懂得了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2.适时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访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思想、学习、行为表现,并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及表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达到教育孩子之目的。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为教师与家长的及时联系带来了便捷。有的教师认为,打电话可以代替家访。以我的经验打电话的效果远赶不上家访的效果。家访具有场景性特点,教师走进家庭,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易达成共识,实现有话说在当面,问题解决在现场的效果;家访能真切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如果不走进学生家,是无法体会到他们的行为的。一次家访我了解到:我班的一个七年级学生自己做饭,其父经商,经常外出很少在家,妈妈嗜好打麻将,常不管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厌学情绪严重。通过几次家访,通过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意识到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的不良嗜好,开始尽家长的责任,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生活,孩子的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3.开展亲子活动,促亲子交流与合作。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对孩子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今年中国关工委在我市开展的“感恩励志教育中国行”报告会,可谓是一次有效的亲子活动,父子、母子同在一个会场,“爸爸妈妈,我爱你”、“老师,我爱你”的呼喊声,引发了家长和教师的反思,使家长认识到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随后学校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等,在活动中促进了亲子交流、沟通与合作,密切了亲子关系,达到了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三、加大学校开放力度,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育人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它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能够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

1.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从学生家长中选出有责任心、有家教经验、有影响力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目的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作用。学校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将学校的办学思想、重要决策传递给家长,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意见和要求,使家长委员会,真正成为家庭、社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优质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3篇

(一)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研究

中师生家庭教育是指中师生家庭中各影响因素对中师生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本课题中,课题组成员主要从家庭成员离散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上网教育、青春期教育这些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由于家庭中的教育因素多种多样,难以详尽,本课题还研究了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综合性指标——家庭功能,以体现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综合情况。1.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结果(1)家庭成员离散情况调查一般情况下,父母亲与子女之间亲情互动需要适当的距离,若子女与父母亲距离适当,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问题协商,若距离太远,情感沟通、解决问题等家庭功能就不能较好的实施,所以,父母亲与子女的距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我校中师生这一家庭因素调查结果为:父母双方都在家的占总人数的54%,父母双方中一方在家,另一方出去打工的家庭占20%,双方都出去打工的家庭占26%。(2)父母亲文化程度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体现个体的认知意识,认知影响个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决定了父母亲的教育意识、教育行为。我校中师生在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如(图1)(3)父母亲教养方式国内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影响不同。我校中师生父母亲教养方式统计如下(见表一):(4)上网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网络,网络利用得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网络利用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上网内容和上网时间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校中师生的家长是否关注他们孩子的上网情况?调查如下:关注孩子上网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46%,不关注孩子上网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54%。(5)青春期教育我校中师生处于十五、十六岁至二十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迅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加强该时期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我校关注青春期教育和不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家庭调查情况如下:关注的家庭占53%,不关注的家庭占47%。2.我校中师生家庭功能调查与研究结果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员在完成家庭任务各个环节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家庭的基本功能表现在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同时家庭作为一个系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如满足个体的物质需要、心理需要、社会性需要,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课题组人员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对被试施测,然后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根据表1的结果来看,本样本在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5955、2.5025、2.5741、2.5524、2.6429、2.5699、2.5868。从该量表的评分标准来看,1分代表健康,4分代表不健康。由此可见,中师生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处于中等略微偏下水平,其中,沟通这一维度得分2.5025,处于中等水平,比其他维度健康。调查说明中师生普遍存在家庭功能的健康不良现状。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功能健康状况极其不良的中师生值得相关老师密切关注。

(二)中师生自测健康调查与研究

中师生健康成长是指中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符合年龄特征并且积极发展。该课题运用自测健康量表对被试施测,旨在了解我校中师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表现。根据表2的结果来看,本样本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分别是7.9983、6.3285、6.6681。从该量表的评分标准来看,0分代表不健康,10分代表健康。由此可见,中师生的自测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生理健康这一维度得分7.9983,处于健康水平,并且标准差不大,说明个体差异性不大,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维度虽得分不如生理健康得分,但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这两个维度的标准差较大,提示,中师生个体差异明显,对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得分较低的学生,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三)中师生家庭功能与自测健康相关分析

家庭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成员信息沟通的情况、角色完成情况、情感融洽情况、行为控制情况这六个方面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家庭功能健康情况。这些方面与个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相关情况,是本课题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运用SPSS13.0统计如下:根据表3的结果来看,本样本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因素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均有较显著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影响较大。调查研究表明,我校中师生家庭功能水平略微中等偏下,自测健康中,身体健康水平较好,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水平略微中等偏上,相关性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有较显著相关。至于为什么家庭功能水平略微中等偏下而自测健康水平略微中等偏上,可能学校教育在其中起了积极作用。

二、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及给出的建议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4篇

一、背景描述

(一)人口学资料

小涵(化名),女,六岁半,汉族,北京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遗传精神病史。

(二)个人成长与现状

1.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家境优越。

2.家庭成员关系:与爷爷奶奶同住,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多。父母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因为孩子的原因,父母协议不离婚。父亲经常会跟孩子讲妈妈的坏话。父母的脾气比较急,着急了会打骂孩子,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更亲密,对母亲比较抵触。家里的亲戚比较多,常来往的亲戚有二十多位,姑姑们经常来家里。姑姑们对待小涵的方式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3.学习情况:成绩中等偏下,比其他同学学得慢。觉得老师对自己有偏见,觉得老师不靠谱,不公平。怕被老师说,不愿意上学,不敢进教室。来辅导之前,上学需要父亲陪读。

4.社交情况:与同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但是小涵不喜欢老师和同学。

(三)学生主要情况描述

1.家长的描述:小涵在刚上一年级一周左右时,就不愿意上学,更不愿意进教室,不喜欢老师和同学们。听到上学就会大喊大叫,说自己害怕,听不懂学习内容,怕老师责备。上学后经常会表现出肚子疼、发烧的症状;在学校里遇到小事就会大声嚷,发脾气,遇事没耐心;爱顶嘴,不听话。敏感多疑,总是怀疑别人对她不好,背后议论她。不让别人包括父母评价自己,无论好话或者坏话。

2.辅导教师的观察:孩子衣着整洁,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口齿伶俐,情绪略低落,但同时又容易急躁。安静时看着特别乖巧,谈到上学问题就容易发作情绪。渴望被表扬,被别人喜欢,但同时很矛盾,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会显得比较不自信。

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

(一)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女孩,年纪较小。

2.社会原因

(1)父母关系不融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整体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整体教育理念不协调,不一致。

(2)来往的亲戚较多,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一致,孩子年纪太小,不能很好地适应,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感。

(3)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家人不能即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

3.心理原因

(1)性格上:敏感多疑导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多种负面情绪。

(2)行为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知上:存在不合理的认知,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讲自己坏话。

(二)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能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改变不合理认知;能够自己一个人上学,不用父亲陪读。

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教会她处理问题的方式,促进其自己解决问题。帮助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创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三)辅导过程

本案例的辅导工作共进行了两次,包含了三个过程:问题澄清过程;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探讨过程;家校协同推进过程。

1.问题澄清过程

在本阶段,主要是为了了解小涵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主要从与父母的交流、与孩子的对话、让孩子进行沙盘游戏三方面入手。

(1)与父母对话,了解家庭环境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主要从父母感情状况,对孩子的养育方式,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家庭其他成员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亲戚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等方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本过程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父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笔者再根据父母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以了解详情。本过程主要采用了提问和倾听的技术。通过与父母的对话,发现如下问题:孩子与爷爷奶奶联系紧密,与父母的关系联结相对较弱,母女关系较差。父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陪伴,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亲戚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差异较大,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2)与孩子对话,了解行为成因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主要从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感受出发,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学的直接原因,了解孩子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本过程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孩子针对问题进行回答,笔者再结合回答的内容进行引导。本过程主要采用了提问和倾听的技术。通过与孩子的对话,发现如下问题:孩子内心敏感,不自信,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师生关系较差是孩子不想上学的直接原因,与父母关系不亲密,内心没有安全感是孩子不想上学的间接和更深层次的原因。

(3)进行沙盘游戏,了解孩子内心

为了进一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自主进行沙盘创作。在孩子的沙盘作品中,都是美好的元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和性格温和的小动物等,这反映出孩子内心世界是美好的。

2.家庭教育方式探讨

在本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父母调整、改进现阶段的教养方式,掌握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建三人小家庭,脱离大家庭

孩子现在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可能与大家庭有关,与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各种亲戚经常串门有关系,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脱离原先的大家庭,组建三人小家庭,独自生活。

(2)加强高效、有质量的陪伴,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目前,亲子之间的交流较少,陪伴的质量不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并关注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了解孩子。每天父母需要陪伴孩子玩游戏,聊天;父亲不能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父母要在孩子面前维持良好的关系。

(3)降低陪读频率,提升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找到合适的机会,逐渐减少陪读频率,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观念,提升孩子的独立性。

3.家校协同推进

在本阶段,主要是为了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家校联结,加强沟通

让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双方定期、及时反馈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2)转变沟通方式,促进师生、生生关系

与教师协商,在学习中多鼓励孩子,对孩子不要强求,先将目标定位在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上,再逐渐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多采用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缓和。引导班级其他孩子对小涵提供帮助,帮助小涵适应学校生活。

(四)辅导效果

第一次辅导以后,孩子父亲陪伴孩子上学一周,从一开始的整天陪伴,到后来的半天陪伴。第二次辅导后,孩子母亲表示,孩子已经不用陪读了,性格也逐渐变得乐观。

三、经验和反思

在本案例中,家庭与学校都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具有影响。对于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于本案例,笔者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反思。

(一)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反射镜

最近常听到一句话,“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尽管这句话的科学性有待检验,但它反映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是由家庭问题引起的。笔者认为,通常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的家庭关系有两大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下面分别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1.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夫妻关系至少包含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夫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在家庭中,如果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是粗暴的,那么孩子可能会习得粗暴的沟通方式,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从而导致一些行为问题。在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如果夫妻之间的感情在逐渐消失,彼此相处的方式非常冷漠,孩子会察觉这样的变化,导致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从而会引起一些行为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夫妻之间感情冷漠,会导致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过度关心。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夫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通常情况下,妻子扮演母亲角色,丈夫扮演父亲角色。如果任意一个角色有缺失,那么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夫妻关系外,亲子关系也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我校接待的心理辅导案例中,关于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占比最多,由此可见亲子关系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上。笔者曾经调查过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权威型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而独裁型和心理控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关系呈负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揭示出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当前,还会出现很多家庭因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情况。因此,以家庭为单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十分必要。

(二)家校协同,共谱学生成长篇章

对于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是其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对三种关系的应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常情况下,亲子关系是在家庭环境中产生的,家庭是亲子关系的主要媒介;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产生的,学校是这两种关系的最主要的媒介,因此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十分重要。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情况的了解和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理解,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家庭的作用,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来自于各个方面,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上,家庭和学校必须携手共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谱学生成长篇章。

(三)沙盘游戏在处理低龄儿童问题上的优越性

在本辅导案例中,采用了沙盘游戏辅导技术。由于低龄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发展健全,其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如果只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去处理这类低龄儿童的问题,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因此,需要找到一种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方式。沙盘作为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载体,在处理低龄儿童问题上具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沙盘在各学校的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沙盘和对应的沙具。所以老师们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充分利用沙盘,对孩子进行辅导。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第15篇

 

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学校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而设置的专业,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步加快,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边缘化倾向日益加剧,直接导致了初等教育专业招生吸引力较之以往明显减弱。

 

以滁州某学院为例,近年来该专业所招收学生呈现出女生比例过大、纪律观念不强、学习状态较差的特点,学生现状所受诟病日趋明显。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家长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施教方法参差不齐,对孩子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十分显著。

 

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沟通是最基本的途径,家长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语言、沟通内容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效的沟通会促进孩子正面情绪得到发展,失败的沟通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导致逆反情绪趋于激化。本文通过问卷展开调查,实地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家庭沟通的状况进行了解,以期对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有一定帮助。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为滁州某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在校学生,问卷在人口统计学基础上,从家庭生活现状、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语言、存在问题及原因等维度进行调查。问卷填写过程中,由班主任现场监督、指导,力求填写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5份,收回问卷178份,有效问卷170份。笔者对问卷设计问题的答案作了详细统计,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

 

(一)父母缺位现象比较明显

 

由表1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同父母双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比例为58.82%;除去上述人员,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同爸爸妈妈同时生活在一起,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比例高达21.18%。单独同母亲或单独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不在少数,比例达20%。可见,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缺位较明显。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亲从事的行业类别较为分散,工作岗位类型多种多样:务工务农、个体经商、驾驶员、建筑装潢、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均有,其中,父亲务工务农比例达76.54%,母亲务工务农比例高达90.12%。父母亲务工务农是主流,占接受调查群体的绝大部分。个体经商占比为10%,位居第二。父母亲在事业单位或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比例只有4.94%和2.47%,此数据说明具有稳定工作的家长人数偏少,比例偏低,可反映出家长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

 

(二)子女父母间沟通意愿不够强烈

 

围绕沟通频率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同家长的沟通基本以每周沟通一次为主,比例为72.92%。基本不沟通这一极端状况出现的概率较低,比例为7.1%。家长在陪孩子聊聊天、看看书、旅旅游方面,囿于各种因素,家长偶尔为之的比例为60%。有23.53%的家庭从未开展共同聊天、看书、旅游活动,说明很多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主观方面没有意愿去接近孩子、去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被动性倾向较为明显。

 

(三)沟通内容多以物质层面话题为主

 

通过沟通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同孩子沟通交流时,对于“身体生活方面”话题关注的比例高达68.24%。而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度较低,仅为14.12%,对于人际交往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同样处于比较低的程度。此数据可反映出,家长们物质层面的关注程度远高于精神层面,家长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怀缺失较为严重。

 

(四)沟通方式需要调整

 

数据显示,父母同子女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沟通交流、进餐时沟通交流、专门的谈心谈话均有。在诸多交流方式中,谈心谈话是最能走进彼此内心深处,产生思想共鸣的方式,但通过谈心谈话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比例仅为42.35%。比例尚不足被调查群体的一半,此现象值得深入思考。

 

(五)沟通语言需要改善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父母在同子女的沟通中,“我这么辛苦的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你别说了,我知道你现在想什么,还不是……”等话语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67.05%和27.06%,两者总计达94.1%,“你怎么这么笨啊,教那么多次还教不会”这一选项被选次数也较多,比例达15.29%。说明家长在子女面前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有明显的权威意识,主观上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较深,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对孩子个体尊重的程度不够高。

 

(六)家庭沟通问题原因多样化

 

针对现状成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学生认为造成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多,有效沟通很少,比例达52.94%;居于第二位的原因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比例为41.18%,说明孩子对自身情况有一定了解,摆在第三位的问题是孩子过于自私,不关心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比例达24.71%,二、三位的数据说明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家庭沟通方面和自身存在问题;而认为家庭教育是门学问,父母需要学习培训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比例也达到18.82%。综合上述数据可知,认为责任在父母的一方的比例达71.76%,而认为责任在子女的比例为65.99%,比例较之前者稍低。

 

三、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滁州某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同家庭之间的沟通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成因较多。

 

(一)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偏少

 

该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总体知识水平较低,多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外出打工忙于工作和生计,离孩子较远,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较低,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多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照顾和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教育孩子的模式属于隔代教育,弊端十分明显,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宠爱过度,二是易导致亲子隔阂,三是老人观念落后,不利于孩子成长。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过于自我中心,跟父母沟通较少,感情冷漠,思想观念较为传统,不利于持久发展。父母亲的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精力偏少,对于子女成长成才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家长注重物质提供而忽略思想引导

 

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特殊阶段的学生而言,父母如能对其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会获益匪浅。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日常繁重的劳动量和时间长期被占有,他们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子女的思想发展、学业进步提供有效帮助,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的发展状况和日常的生活状况,关注关怀止步于生活费用、日常饮食等,而对思想方面、人际交往和未来的长远发展等方面关注较少。

 

(三)双方沟通方式缺陷明显

 

沟通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增加接触、增进彼此了解的一种形式。谈心活动是沟通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形式灵活、成本低廉,非常有利于交流思想、化解矛盾、缓解情绪。在沟通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如能充分进行谈心,对于解决双方思想方面的局限和误区都有明显的作用。可现实中,由于家长存在权威意识过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过分自信、时间精力受限等问题,导致双方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与环境中进行深入谈心谈话的机会很少,互相之间无法走进内心深处不能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交流浅尝辄止,有肤浅化倾向。

 

(四)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她们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和解释问题,这就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自我中心”。由于对父母的不理解,对父母的工作环境、特殊处境无法感知,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练,对父母不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父母亲身份地位低下、学识浅薄,双方没有共同语言,难以沟通。即便是沟通,主观上具有逆反情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思想已经成熟,而认为父母观念保守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父母很多道理讲不清楚,导致沟通效果不理想。

 

四、结论

 

家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子女与父母在沟通态度、沟通方式、沟通内容等多种因素差异化导致的结果。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为初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让她们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专业技能非常关键。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培养更多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笔者以为下述三方必须协同努力。

 

一是家长应多花时间与精力同子女接触,了解孩子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状态,有针对性的同子女进行沟通,以期提高沟通成效;除了直接同子女联系,还应多同学校沟通,侧面把握子女的状况,力争做到对孩子的状况有充分的、立体化的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帮助其成长成才。

 

二是子女应养成感恩意识,从身边亲人做起,多关注父母身体、工作状况,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艰辛,摆脱自我中心思想观念的影响,牢固树立“孝”的思想,践行孝顺行为,走进父母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倾听他们的心声,为双方和谐沟通交流奠定基础。

 

三是作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学校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家长。首先,学校应该努力完善家校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家长,让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有所掌握,从而为父母子女间的有效沟通提供帮助;其次,学校可以定期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了解特殊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和心理思想特征,以期提高父母的教育引导水平。

 

最后,学校要多开展优良品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养成正确地对待家庭、对待父母的思想理念,让优良的品德指导日常的行动;与此同时,要建立“学生问题库”和“问题学生库”,对于多次教育却效果欠佳的学生,要改变教育方法,力求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成效,同时要把学生常见的思想、交流问题加以梳理,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着力化解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的家校成长环境,让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