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

亲子活动教案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篇

一、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环境氛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指导家长共同营造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主题: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让亲子共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

三、活动口号: “我与孩子同读书、共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准备

确定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流动小书包”:小书包、经典绘本、制作好导读手册、阅读记录表。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上旬

程序:

1、制订“打开阅读之门”读书月活动方案。

3、各年级初步确定推荐书目。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1)创设“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宣传栏

(2)利用班级博客等宣传读书活动内容

(3)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宣读读书月活动方案。向家长推荐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让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关注并能参与活动。

(二)、实施操作阶段:4月中下旬

班级阅读活动的开展:

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

(1)丰富班级图书,发动家长,鼓励孩子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

(2)引导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交流。

2、班级统一阅读时间:

(1)自由阅读:每天固定10—20分钟的幼儿阅读时间。

(2)经典小故事:教师每天午睡前十分钟给小朋友讲一个经典小故事。

(3)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

3、各班级在走廊墙壁创设“分享阅读”专栏:指导家长阅读的文章、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展示“好书分享”“亲子阅读”的照片等

4、开展“流动小书包”活动。

(1)准备好“流动小书包”。每个班级准备5个“流动小书包”,每个书包里放有一本精彩图书,导读手册(帮助家长如何指导幼儿阅读该图书),阅读记录表(记录下阅读时的收获、感悟),并附有 “幼儿园推荐书目”“家长推荐书目”。

(2)5个“流动小书包”在班级的5个组同时开始流动,流动到哪个小朋友,该小朋友下午就可以将小书包带回家,家长在导读手册的指导下,进行亲子阅读,并可以填写阅读记录,还可以在“家长推荐书目”中推荐图书。看完后归还,小书包在本组继续流动。

(3)本小组流动完以后,与其他小组交换,本班级流动完后与同年龄段其他班交换。

5、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各项活动

小班开展换书活动,让幼儿将家里的书带到幼儿园和班级小朋友交换阅读,体验分享的快乐;

中班开展修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浆糊、透明胶带修补有破损的书籍;

大班开展修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浆糊、透明胶带修补有破损的书籍;教会幼儿用彩笔绘制图书,或将旧图书上的图案剪贴下来重新组合成“新书”。

家庭亲子共读活动:

向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家长积极投身到“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的活动中来,进行宣传发动。

1.建议家长带幼儿参观书店,到图书馆看书,到网上购书,以拓宽读书渠道,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倡导家长在幼儿过生日时以书为礼,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

2.建议家长将每天睡前半小时时间定为“家庭读书时间”,开展每天晚上30分钟“亲子共读”,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共同成长,撰写家长陪读感悟。

3.建议利用家园互动平台及班级网站、电子成长档案等平台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好书推荐,使读书真正成为家庭的温馨港湾。

《亲子共读一本书》系列活动:

小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

中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亲子共同制作书签活动

大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童话故事书,亲子共同制作一本图书活动。

(以上亲子制作在园内展示)

(三)总结汇报阶段(一月上旬可结合学期迎新年汇报活动)

形式:1、家长亲子阅读心得评比,亲子阅读经验分享;

2、小班开展“亲子诗歌朗诵会”

3、中班可“家庭故事表演赛”

4、大班:“故事大王”、“童谣”、“绕口令”比赛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2篇

参赛作品名称

  “六一”亲子运动会活动方案

 

参赛作者

  裴娜

单位名称

  辽宁省盘锦市实验幼儿园

时间

2017年6月1日

上午8:30—10:30

 

地点

幼儿园操场

活动目标

1. 知道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 通过参与表演剧演出,培养幼儿的自信,激发幼儿的表现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3. 通过多种亲子游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自制胸贴、自制表演人物服装、气球、亮穗、表演剧互动道具

   亲子游戏:骑小车、器械

   快乐涂鸦:水粉、喷壶、布、纸盒、板刷、滚刷、托盘、小桶

   爱心树:爱心卡片

      美食沙拉:蔬菜、沙拉酱、酸奶、点心、一次性餐刀、水果盘

      表演剧:服装、音乐、道具

      礼物:书包、园服

2.宣传准备:幼儿园出通知邀请家长及小朋友参加。

               电话回访邀请即将入园的家长及小朋友参加。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 早入园(7:30—8:20)

1.迎接幼儿入园(朱丹彤,吴双,孙可负责)

老师给每名小朋友发气球,并祝小朋友节日快乐。

2.活动前准备(体验幼儿张丽红负责)

在园幼儿到班级吃早餐,餐后活动区活动,张笑涵 ,舒月,于晓露,徐英珠,刘思雨 全程跟随在园儿童的活动。体验幼儿到活动区活动。

二、 活动开始

1、 集体活动:亲子游艺场(塑胶操场)(分三个区域提前摆好小椅子)

   8:20—8:30 家长和幼儿到操场按区域坐好。

8:30—8:35 主持人(王文慧)开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游戏环节

   8:35—8:55 亲子游艺活动

   8:55—9:00 主持人宣布游艺活动结束,介绍自选活动内容及时间。

分组活动一:骑小车(10名幼儿一组)。宝宝自己坐上小汽车,穿过障碍,开到终点,游戏结束,完成游戏的宝宝获得奖牌。共进行三组。

分组活动二:全家总动员。爸爸抱着宝宝从起点跑到指定区域,向妈妈投掷口袋或小球,妈妈用方盒接住5个后,与爸爸和宝宝汇合返回起点游戏结束,完成游戏的幼儿获得奖牌。共进行三组

    负责教师:崔双,张宇萌(主持、颁发奖牌)裴娜(活动组织)

2、 自选活动:快乐涂鸦&沙盘寻宝(东侧小路、西侧沙池)

9:00—9:30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两个区域参与

活动。(两个活动任选)

快乐涂鸦:提前布置好活动场地,用画架、纸壳箱、桌子、棉布等布置会场,用喷壶、板刷、滚刷等工具喷涂色块,形成大幅作品。

教师从旁指导家长和幼儿耐心细致的涂色。(孙晓晶,朱婷婷老师负责)

沙盘寻宝:提前将小塑料玩具藏在沙池内,幼儿运用各种玩沙工具自己寻宝,将找到的“宝物”放在小桶里。(孟静,佟晶晶负责)

9:30—9:40 幼儿洗手整理。在园幼儿准备爱心树环节,体验幼儿自行到102分会场。

3、爱心树:在园幼儿和家长在指定区域选一棵小树,和小树成为朋友,挂上爱心卡片,并为小树苗浇水。负责教师:钟玉婷,张薇薇

4、休息小憩:水果聚会(9:40—10:00)李东旭,石明倩负责

幼儿园为每名幼儿准备一碗大块水果,幼儿园提供塑料水果刀、沙拉酱等辅助材料,幼儿可以根据意愿选择是否自制水果沙拉。

5、六一表演秀(10:00—10:30)

   全体老师和在园幼儿共同演出两幕由经典绘本改变的互动舞台剧《鼠小弟的故事》,演出结束后,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舞会、拍照,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表演秀。

6、在园幼儿回到班级领取幼儿园赠送的园服和书包。

负责教师 :高泽文,温婷

三、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幼儿家长档案

幼儿家长档案是在调查问卷的情况下,将家长的基本信息及教育需求等建立的档案系统。它能为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提供有效的家长信息,建立一个家长资料的可视平台,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家长的现状,并根据家长们的实际素质和需求设计相关活动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监控亲子教育的进程,展示出家园共育的成效,同时也便于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及时反思,以更好地推进幼儿园亲子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幼儿家长档案的类型及组成部分

1.幼儿家长档案的类型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对各类家长进行了分析归类:有关心幼儿园课程的家长组,有注重幼儿知识获得的家长组,有关心幼儿技能学习的家长组,有关心幼儿日常生活和性格养成的家长组,有祖辈带养的家长组,有单亲家庭的家长组等,为差异性地开展亲子教育做好准备。

2.幼儿家长档案的组成部分

(1)家长问卷

我们以“家长素质调查”为主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对开放式问卷所得项目进行归类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家长基本信息

根据调查问卷,从家长姓名、年龄、学历、身份、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登记,并将此信息标贴在幼儿家长档案的封面上。

(3)参与幼儿园活动登记表

设计相关登记表,以帮助我们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更快更真实地了解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调整方案,推进课题的纵深发展。

(4)亲子教育反馈表

亲子教育反馈表是让家长们在每次亲子教育活动过后能把对活动的一些感受通过文字的形式留下来,帮助教师尽快地了解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们的需求和收获,更快更好地完善形式和内容。

(5)评价表

在幼儿家长档案袋里设置了两种评价表。一种是家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需要家长们在参加了一阶段幼儿园的亲子教育后进行的总结,写出自己的阶段性自我评价材料;另一种是教师的评价:针对家长的自我评价材料,结合家长参加亲子教育的表现,做出的一种总结和建设性评价。

三、幼儿家长档案的作用

1.幼儿家长档案有利于帮助幼儿园清晰地了解家长的信息和参与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教育

幼儿家长档案是在向家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档案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在开展工作前清晰地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为差异性地开展亲子教育提供了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的成效。同时,档案中反映出的家长们参与活动后的意见、建议,则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分析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在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而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次数还可以让教师走近家长,了解家长的困难和疑惑,有的放矢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们感受我们的良苦用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家园一致,提升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幼儿家长档案有利于养成教师对亲子教育自我反思的习惯

对于教师而言,幼儿家长档案中家长的反馈情况是一次检查自己活动成效的好机会,不但可以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材料载体,还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通过了解档案中每次反映出来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有步骤、有条理地检查活动的目标、准备、语言的运用及活动每一个环节,找出问题所在,帮助自己更好地改进,提高业务能力。

3.幼儿家长档案有利于培养教师正确评价工作的能力

幼儿家长档案就像幼儿园发展纪念册一样,是幼儿园发展过程的一个永久记录。因此,形成对自身工作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幼儿园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在建立幼儿家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会认真考虑:应该放哪些资料?那些资料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权衡优劣,他们就会仔细检查对待每一份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评价,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客观地分析家长的思想和建议,同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推动幼儿园工作的健康发展。

4.“幼儿家长档案”是增进家园感情、加强家园交流的纽带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4篇

亲子沟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沟通,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良好的亲子沟通能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不良的沟通会引发亲子冲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龄期到青春期过渡的阶段,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社会解决问题的专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本文试图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亲子沟通特点,发现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尝试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由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小学生顺利度过成长关键期,避免心理社会危机。

二、城市小学生亲子沟通状况

通过自编家长版和学生版亲子沟通问卷,对某城市小学4~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主要了解家长在沟通动力(沟通的动机和意愿)、沟通能力(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和沟通评价(对沟通的满意水平)三个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62份,四、五、六年级家长问卷分别为53份(30.2%)、61份(37.7%)、48份(29.6%)。同时对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调查,结果发现:

(一)部分家庭亲子沟通状况不良,60%的家长认为需要亲子沟通指导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城市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家庭在沟通动力、沟通能力和沟通评价方面不甚乐观,分别为9.9%、2.1%、5.6%。在是否需要亲子沟通指导问题上,60.0%的家长认为需要(非常需要的占26.8%,比较需要的占33.2%)指导,仅5.7%的家长认为根本不需要亲子沟通的指导。

(二)家长与孩子在沟通方面存在代际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孩子与父母对亲子沟通的评价相距甚远,显示出代际差异。在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中,家长对亲子沟通的评价较高,然而对沟通评价较低,而且在沟通内容上,孩子希望父母关心自己的情绪和感受(67.7%),而家长却认为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孩子(73.2%)。

(三)四年级的亲子沟通评价较六年级亲子沟通状况差

对三个年级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个年级的家长在沟通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29,P=0.04),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四年级的父母对亲子沟通的评价要低于六年级的父母(P

(四)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结果显示,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的影响分别表现在沟通动力(F=3.20,P=0.04)和沟通评价上(F=2.93,P=0.04)。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亲在沟通动力方面更积极(P

三、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程序与方法

(一)反馈调查结果,进行需求评估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在学校的协助下邀请曾经填写问卷和在亲子沟通方面感兴趣的家长参加座谈。在座谈中,社会工作者就调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向家长做反馈,同时就亲子沟通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跟家长进行分享。由家长提出来在这方面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获取的资源。座谈结束后,对座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总结家长目前在亲子沟通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1)家长、孩子在学习与娱乐、亲子沟通方面的认知差异;(2)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3)学龄期向青春期过渡孩子的身心与社会发展特点;(4)亲子沟通的技巧培训(各年级有差异);(5)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从对学生的开放式问卷中我们也发现孩子的需求:(1)独立与做主;(2)尊重与理解;(3)自我计划与安排;(4)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将需求评估与调查结果相联系,结合社会工作的特点,我们以增进亲子沟通动力、提升亲子沟通效果为目标,采取以下工作方法开展介入工作。

(二)具体介入

1. 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参加对象为需要亲子沟通技巧培训及对亲子沟通感兴趣的家长。社工提前一周将讲座内容、时间、地点进行,由家长自愿参加。根据评估的结果来确定讲座和分享的内容,如“如何做父母”、“倾听与尊重”、“吾家有子初长成”等,主要是针对亲子沟通中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做法进行分享和评析,了解高年级孩子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特点,增加亲子沟通的技巧,做与时俱进的家长。

2.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个别方式对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

在对亲子沟通教育的介入中,我们将学校的“心语工作室”与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社”结合起来,面向家长与学生开展个案服务,主要对象为在亲子沟通方面遇到困难并希望得到解决的家长和学生,由社会工作者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会谈,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守个案工作的伦理守则、工作原则,遵循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的程序,并做好相应的个案记录。

对在个案工作中经预估发现的家庭沟通方面的问题,经家庭成员的同意,邀请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治疗,面向家庭成员开展工作,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等进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引导家庭成员发现问题,转变沟通的理念和方法,从而解决沟通中的问题。

3.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方法之一,它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根据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需求和普遍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工作,主要参加对象为有共同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小组主题有“妈妈训练营”、“孩子属于他自己”、“人际交往训练小组”、“我不是胆小鬼”、“不要只是学习”等,由社会工作者信息,招募小组成员,并对报名者进行初步的评估,遴选小组成员,组成同质性小组。活动地点为学校舞蹈室或社会工作服务站。每个小组开展2~5次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动力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工作者做好引导、回馈、分享、总结、跟进等活动,并对小组效果进行评估。

(三)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评估

在评估时,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工作者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同时邀请学校教师、社会工作督导对介入活动进行评估。到目前为止,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教育的评估结果显示,介入活动前后,服务对象有较明显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在家长层面上,对介入满意的有92.3%,在沟通能力和沟通评价方面,家长和学生表示在介入前后亲子沟通效果和对沟通评价有了显著的变化。从督导的层面上看,我们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改善亲子沟通状况、介入亲子沟通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5篇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父亲节活动筹备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父亲节活动筹备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

父亲的责任、父亲的期望、父亲的情怀

二、活动意义:

1、扎扎实实开展感恩教育。主要针对年轻的学员,让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开展责任教育。一方面针对已经成家的学员,引导他们把家庭的责任心有效地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引导未来的父亲(年轻学员),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对家庭、对孩子、对父母的责任。

3、年轻教师开展感恩活动。感谢老教授们父亲般的指导和关怀,体现出老有所为的社会问题,以此展现学校的师资力量。

4、探索与新闻媒体有效联动的机制。

三、活动策划

(一)老教授篇

1、社会意义: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大批有经验、身体好的行业专家退休了,这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如何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一大问题。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把20多位离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聘请到学校,充实到学校关键岗位,由此实现了专家治校的发展战略,规范了学校管理,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2、活动安排

(1)老教授在航海模拟器前进行实践教学。

(2)一群老教授在本船前研讨学校发展。

(3)一位老教授在指导学校制作海图

(4)一群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向一位老教授献花。

(二)学生父亲篇

1、社会意义

在xx学校,一大批父亲级的学员,他们年龄的已经48岁,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但为了更好了发展,让家庭更加幸福,抛妻别子来到学校学习,尽到了更大的家庭责任,也成为儿女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异常刻苦,成为楷模,也是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典型。听听他们的.诉说,就会让文字记者们感动,写出很好的稿子。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学校在航海界的影响力。

2、活动安排

(1)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父亲学员‘父亲节’座谈会。

(2)可以拍摄一组父亲级学员在校学习生活的一组照片。

(三)年轻学员篇

1、社会意义

现在大中专学生的感恩意意识普遍低下,学习也不刻苦,在父亲节开展一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更让他们意识到:做一个男人,做一个父亲,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活动安排

(1)组织父亲级学员与年轻学员座谈。

(2)组织两个图案:一是学员排成一个心型,心里面排成dad(英文爸爸的意思);另一个心里面排成父子;两个图案后面大一条幅通达学子祝天下父亲福如东海。

父亲节活动筹备方案二

一、设计思路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为此,上中路幼儿园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

2、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三、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彩色纸、彩笔、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奖牌。

四、活动过程

幼儿配乐朗诵: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

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

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您是那么的伟大、威武,是他们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3、亲亲爸爸说说悄悄话

4、室内亲子制作《心连心爱心卡》

5、《击鼓传花》家长和幼儿听鼓声同时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幼儿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表演节目,家长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亲子游戏:

1、《小脚踩大脚》游戏规则:宝宝的小脚踩在爸爸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宝宝的脚不能落地,分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2、《骑大马》游戏规则:宝宝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组进行比赛。

3、《蒙眼找宝宝》:用毛巾把家长的眼睛蒙住,幼儿站在家长的对面不能发出声音,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宝宝。

家长游戏(同级部的爸爸们进行比赛):

《跳绳比赛》《针线活》《拔河比赛》《蜈蚣竞走》

结束部分:音乐响起,幼儿亲自为爸爸颁奖。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父亲节活动筹备方案三

一、活动名称:爱在心中,感恩更美

二、活动背景

在这个承载着夏的气息、包涵着春的韵味的魅力六月,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父亲节,是父亲带给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成长,是父亲含辛茹苦的将我们抚养成人,父亲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个世上最伟大的人。因此,在父亲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为父亲献上属于我们的问候,让她在远方的家乡能得到最真挚的祝福。

三、活动简介

通过制作父亲节祝福墙,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等活动将大家对父亲的祝福,在父亲节一并送上。我们的重点放在制作父亲节祝福墙上,向过路的同学们发放便利贴,并让他们写上对父亲最想说的一句话,将大家对父亲的祝福通过贴便签的形式张贴在展板上,并做出一定的造型,表达对父亲的爱与祝福。

四、活动目的

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我们一起表达对父亲的爱与祝福,我们借助父亲节这个活动,激发同学们的感恩情怀,让同学们把对父亲的爱真切的表达出来,让同学们更多的关注父亲,感恩父亲。

五、主办单位

__x

六、活动时间

6月_号中午

七、活动准备

签字条幅、绶带、签字笔、宣传单、便利贴、两张课桌、宣传板

八、活动流程

在校园内

1.活动前所有人员到齐,将所需要的工具在老操场前准备好,将宣传板和条幅放置在相应的位置。

2“千人签字送祝福’:制作父亲节祝福墙,由我们向过路的同学们做关于父亲节感恩的介绍,并向他们发放便利贴,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父亲送上最想说的一句话,将大家对父亲的祝福通过贴便签的形式张贴在展板上,并做出关于“父亲节感恩”的文字造型,在父亲节将同学们的祝福一并送上。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亲子活动 认识需求 参与 表率

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亲子活动作为一个新型的家园沟通平台,给了孩子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给了家长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的机会;给了老师得到更多与家长充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如今我们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提高,他们懂得应该配合幼儿园的活动,但是往往有些家长碍于面子,对参与活动表现出不好意思,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参加活动,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则是个旁观者,而对于活动的内容以及如何配合老师一起教育幼儿则是一无所知。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从父母身上获得正确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促进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发展。

一、引导家长认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亲子活动不仅是幼儿认知的活动,更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骨肉亲情。那种由于亲子交往和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淡漠、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解和消除。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而是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

同时,亲子活动还有益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众所周知,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内容的主要部分,在他们眼里,什么都可以成为一种游戏,如果家长善于掌握时机,引导得当,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运用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材料,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就能促进孩子在身体、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有效发展。以传统的“翻绳”游戏为例,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一起翻绳,材料只是一根细绳,也不用多大的活动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轮流翻动,就能变出各种图案和样式。有人说,最多可以翻出二百多种花样,这对孩子是很有兴致的一种游戏。在这个小游戏中,亲子双方既动手,又动脑,大小肌肉都受到锻炼,空间知觉、形象思维、数学概念等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轮流动手的方式,可以加强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对其社会性发展十分有利。

二、亲子活动设计要尽可能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所以,幼儿园要开展亲子活动就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热情高涨起来,尽可能地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在活动前,我们要及时作好家长的沟通工作,提前2周预知活动时间,方便家长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特别是某些家长有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时,我们应当考虑家长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而不能以幼儿园为中心,只考虑幼儿园单方的需求,置家长的需求与处境于不顾,也不管家长是否乐意、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都不被幼儿园关注,家长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家长是不会热衷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即使参加了,他也会认为有些多余或者是无奈,所以,应把服务工作做在前。

三、让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设计,完善活动方案

亲子活动要成功就要真正起到互动效应,家长就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他们同时兼有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家长的这种特殊身份,整个活动要以家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组织亲子活动之前,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的设计,讨论方案和计划,由家长讨论协商成立亲子活动家长委员会。如果方案有不妥和需要更改,也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让他们从家长的角度来一起分析如何修改,使方案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决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而自居,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幼儿教育的主体,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在一个平等的位子上,而双方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这样才能和家长交朋友,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在一次元旦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抢金蛋》的体育类游戏,游戏是让家长和孩子在管好自己“小家”的前提下,去抢中间“大家”的金蛋,同时也可以抢同伴家中的金蛋,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灵活奔跑的能力以及敏捷的观察力和亲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在设计好活动方案后,宝宝妈妈就提出这个游戏内容不大适合年龄小的孩子,活动中既有可能伤到同伴,又助长了孩子争抢的脾气,老师和家长一起商议后,觉得宝宝妈妈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当即取消了这个活动,换上了家长们自己设计的家庭类游戏。这让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更加积极地为每次活动出谋划策,起到了真正的家园互动作用。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7篇

2016学校父亲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父亲的责任、父亲的期望、父亲的情怀

二、活动意义:

1、扎扎实实开展感恩教育。主要针对年轻的学员,让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开展责任教育。一方面针对已经成家的学员,引导他们把家庭的责任心有效地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引导未来的父亲(年轻学员),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对家庭、对孩子、对父母的责任。

3、年轻教师开展感恩活动。感谢老教授们父亲般的指导和关怀,体现出老有所为的社会问题,以此展现学校的师资力量。

4、探索与新闻媒体有效联动的机制。

三、活动策划

(一)老教授篇

1、社会意义: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大批有经验、身体好的行业专家退休了,这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如何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一大问题。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把20多位离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聘请到学校,充实到学校关键岗位,由此实现了专家治校的发展战略,规范了学校管理,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2、活动安排

(1)老教授在航海模拟器前进行实践教学。

(2)一群老教授在本船前研讨学校发展。

(3)一位老教授在指导学校制作海图

(4)一群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向一位老教授献花。

(二)学生父亲篇

1、社会意义

在通达海运学校,一大批父亲级的学员,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48岁,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但为了更好了发展,让家庭更加幸福,抛妻别子来到学校学习,尽到了更大的家庭责任,也成为儿女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异常刻苦,成为楷模,也是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典型。听听他们的诉说,就会让文字记者们感动,写出很好的稿子。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学校在航海界的影响力。

2、活动安排

(1)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父亲学员父亲节座谈会

(2)可以拍摄一组父亲级学员在校学习生活的一组照片。

(三)年轻学员篇

1、社会意义

现在大中专学生的感恩意意识普遍低下,学习也不刻苦,在父亲节开展一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更让他们意识到:做一个男人,做一个父亲,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活动安排

(1)组织父亲级学员与年轻学员座谈。

(2)组织两个图案:一是学员排成一个心型,心里面排成DAD(英文爸爸的意思);另一个心里面排成父两个图案后面大一条幅通达学子祝天下父亲福如东海三联阅读

四、拟邀请的媒体名单(略)

2016学校父亲节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父亲的责任、父亲的期望、父亲的情怀

二、活动意义:

1、扎扎实实开展感恩教育。主要针对年轻的学员,让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开展责任教育。一方面针对已经成家的学员,引导他们把家庭的责任心有效地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引导未来的父亲(年轻学员),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对家庭、对孩子、对父母的责任。

3、年轻教师开展感恩活动。感谢老教授们父亲般的指导和关怀,体现出老有所为的社会问题,以此展现学校的师资力量。

4、探索与新闻媒体有效联动的机制。

三、活动策划

(一)老教授篇

1、社会意义: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大批有经验、身体好的行业专家退休了,这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如何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一大问题。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把20多位离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聘请到学校,充实到学校关键岗位,由此实现了专家治校的发展战略,规范了学校管理,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2、活动安排

(1)老教授在航海模拟器前进行实践教学。

(2)一群老教授在本船前研讨学校发展。

(3)一位老教授在指导学校制作海图

(4)一群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向一位老教授献花。

(二)学生父亲篇

1、社会意义

在通达海运学校,一大批父亲级的学员,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48岁,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但为了更好了发展,让家庭更加幸福,抛妻别子来到学校学习,尽到了更大的家庭责任,也成为儿女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异常刻苦,成为楷模,也是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典型。听听他们的诉说,就会让文字记者们感动,写出很好的稿子。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学校在航海界的影响力。

2、活动安排

(1)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父亲学员父亲节座谈会

(2)可以拍摄一组父亲级学员在校学习生活的一组照片。

(三)年轻学员篇

1、社会意义

现在大中专学生的感恩意意识普遍低下,学习也不刻苦,在父亲节开展一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更让他们意识到:做一个男人,做一个父亲,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活动安排

(1)组织父亲级学员与年轻学员座谈。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8篇

一、非对称性相倚

(一)何谓“非对称性相倚”

非对称性相倚是亲师互动基本模式中的第一种基本形态。这种亲师互动基本形态的表现在0~3岁婴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机构中最为常见。非对称性相倚指的就是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互动行为主体中有一方是依据自己的计划发起互动并予以回应,而另一方则以对方的计划和互动发起的行为作为自己互动发起与回应的依据。这是一种不对称和不平等的相倚,一方依据自己的计划办事,另一方则依据对方的计划,甚至看着对方的眼色行事。

(二)“非对称性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一】

【互动背景】

爷爷第一次带着丫丫(化名,20个月)来参加亲子教育活动。

【互动过程】

C老师:“孩子今天是第一次来,爷爷先观察孩子在玩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不要先急着去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爷爷:“嗯。”(爷爷第一次来,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和意图,微笑着看着老师)C老师:“孩子现在还小,你教那么多,她又掌握不了,所以,要先观察。”爷爷想问老师怎么观察,还没开口,这时候C老师又说道:“孩子在家里情况怎么样?给孩子讲故事吗?孩子喜不喜欢听?”爷爷:“一般都是睡前讲故事,不怎么喜欢听。平时在家里也不喜欢玩玩具,幸好在这里却喜欢玩(指塑料水果玩具)”。C老师:“平日里都是谁带孩子,爸爸妈妈常带吗?”爷爷没有及时回答。帮着孩子捡掉在地垫上的塑料水果玩具。(C老师想继续问爷爷关于孩子在家里的基本情况,这时候又来了一位家长和孩子,老师出去招呼,互动终止。)

(三)“非对称性相倚”案例剖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是不对称的。作为互动主体一方的C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事先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有自己互动的意图,而且目的性很强,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是互动的主体,把握着互动的方向和速度;而作为互动的另一方爷爷,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对亲子教育活动情况不太了解,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始终被C老师“牵着鼻子走”,处于一种被支配、被引导的从属地位,只是以C教师的行为计划简单予以回应,可见在C教师和爷爷互动中,C教师是主要发起人,爷爷只是被动地回应老师。由此可见,这样的互动是一种不平等和不对称的互动,即非对称性相倚型互动。

二、反应性相倚

(一)何谓“反应性相倚”

相倚,描述的是互动主体之间的依赖程度,是互动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互动主体一方发出互动之后,另一方做出的互动反应。反应性相倚是一种纯粹的相倚,是指参与互动的双方在开始互动前并没有什么具体、明确的计划,即使有所计划也在双方进入到现实的互动情景中被打乱,只是对眼前事和当时互动的话题做出一定的反应,他们非常易于放弃先前的想法,只依据对方在互动的行为表现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二)“反应性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二】

【互动背景】

航航(化名,22个月)生龙活虎,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爸爸今天请假,第一次和航航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爸爸在旁边一声不吭地看着他穿梭于活动室。

【互动过程】

(爸爸想向L老师请教如何管住孩子,让孩子可以安静下来,于是主动向L老师发起了互动)爸爸:“(这孩子)太难管了,想不到比在家里还喜欢跑。”L老师:“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很多事物都很着迷,什么都想去摸摸、看看。”爸爸:“刚骑上小猪车,不到一分钟,就下来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又去了‘娃娃家’。”L老师:“孩子的这种好奇心,驱使他难以不受各种刺激的干扰,需要大人的引导。”爸爸:“你看看,他去了图书角,在家里一刻也坐不下来,根本不喜欢听(讲故事)。”(这时候航航和其他孩子争抢玩具发生争执,爸爸急忙赶过去,互动被迫终止。)

(三)“反应性相倚”案例剖析

在这个互动片段中,家长带着计划进入互动情境,在孩子教养方面希望可以得到L教师的帮助,但是随着互动中环境的变化,互动的主题也依据互动背景中环境刺激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甚至到后来因为孩子的突况而被迫中止。可见,在L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中,带有很强的情境性、偶然性和随意性。

三、假相倚

(一)何谓“假相倚”

假相倚是指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的过程中主要依据自己的想法行事,而很少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即一方反应不依赖于对方行为。“假”显示了在这种互动的形态中显然有一种只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反应的“样子”,而没有进入内心真正的互动,没有情感投入,只是消极回应对方的行为,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和目的,情感方面依然归属于自己的初衷。这种假相倚,只是形式上的相互回应,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互动,互动彼此之间行为独立,没有真正的依赖及相倚关系。

(二)“假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三】

【互动背景】

悠悠(化名,26个月)最近对各种各样的滑梯很感兴趣,今天一到,就发现了户外活动室新配备的大滑梯,便产生了兴趣……妈妈哄了好几次,也不愿意跟着进活动室,这时候妈妈一把抱走了悠悠,悠悠的哭声引来了W老师。

【互动过程】

W老师:“(悠悠)这是怎么了?”妈妈:“(这孩子)就是倔强,昨天在肯德基店门前至少滑了五十多次吧,今天一来也滑了好一会了,还吵着要滑,不肯跟着我进来。”W老师:“悠悠可能对滑梯感兴趣了,自己想尝试去探索。”妈妈:“一开始还陪着她一起玩,渐渐胆子大了,可以自己滑了,就不听话了。”W老师:“悠悠妈妈不要着急,这是孩子借助图式在进行探索。”(W老师被打断)悠悠妈妈(表情严肃):“活动室里这么多玩具,都应该去玩玩,不能只玩这一种。”

(三)“假相倚”案例剖析

这个互动片段中,可以看出,家长和W教师的互动是围绕孩子进行的,当W教师发起互动时,意在向家长解读孩子当前月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之所以对滑梯感兴趣的原因在于背后隐藏的行为图式是孩子对滑行图式的建构。可是家长根本没有根据教师的行为产生相应的互动回应,还一门心思关注于孩子不听话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上面了。可见W老师和家长双方都各自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互动,彼此独立,坚持自己的立场,双方之间的互动没有真正的相倚,是一种独立的形式化的互动。

四、彼此相倚

(一)何谓“彼此相倚”

彼此相倚是指参与互动的主体双方既能够根据自己的计划发起互动,同时又能兼顾到对方的行为意义予以互动回应,从而酌情调整自己的计划与行为方式,以确保互动顺畅进行。“彼此”意味着双方的相依关系依赖程度比较大,互动双方均能做到主动控制、主动反应、互为影响,彼此都是互动的主动发起者。而且,在这种相互依赖且彼此相倚的互动类型中,双方不仅在互动行为上有回应,而且对互动的投入和参与度高,在情感上有共鸣,且能潜移默化推动互动不断完善及发展,以此为互动的顺利开展、巩固深化、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奠定基础。

(二)“彼此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四】

【互动背景】

问候活动前,家长带着孩子在自由活动室里随意活动,希希(化名,25个月)爬着去追遥控车,可是怎么也追不上,于是便坐在地垫上摆弄手上的遥控器。另外还玩起了旁边一个孩子的打击乐器,外婆在一旁照看着。这时候看着H老师来了,外婆便叫希希走过来向H老师问好。希希一开始根本不理外婆,有趣地玩着打击乐器。外婆起身要去拉他,希希见状,便急忙爬过来,这时候外婆说:“希希,走过来,不准爬……”

【互动过程】

外婆对着H老师说:“希希最近老是不听话,不是东跑西跑,就是跳来跳去的,有时候追都追不上他。今天,他又爬在地上不起来了。”H老师观察希希一会儿以后对外婆说:“希希最近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大,对任何事情都比较好奇,什么事情都想去尝试、去模仿。”外婆:“是啊,昨天看到妹妹在爬爬屋玩,今天一到活动室就爬地上去了,还不起来。”(外婆对希希的淘气显得有些无奈和责怪的表情)外婆继续说道:“这两天特别爱表现,什么事情都争着自己来,又做不好,衣服要自己穿,折腾了半天,还扣错了,又得帮他(穿衣服),可麻烦了,害得今天差点迟到。”

(三)“彼此相倚”案例剖析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长不仅主动地向H教师反映了孩子最近的行为特点,而且H教师也根据孩子的行为特点,积极向家长回应,并且分享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此外,家长还进一步谈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表现,从而引发了H教师和家长新的互动点。可见,H教师和家长在这个互动片段中都比较主动,而且能根据对方的行为反应做出相应的回应和进一步的互动发起。因此,在这个互动中,H教师和家长互动是一种平等、和谐和交互的互动。

纵观亲师互动的状况,亲师互动以非对称性相倚形态为主,其次是假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相倚的状况很少。但是,不管是教师作为发起人的互动行为,还是家长作为发起人的互动行为,在双方的互动形态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这四种基本形态。因此,关于亲师之间的相倚关系及亲师互动的形态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简单地谈论某一方作为互动的主体,而是在亲师互动的动态交互环境中,表现出多元的变化。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9篇

2016学校父亲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父亲的责任、父亲的期望、父亲的情怀

二、活动意义:

1、扎扎实实开展感恩教育。主要针对年轻的学员,让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开展责任教育。一方面针对已经成家的学员,引导他们把家庭的责任心有效地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引导未来的父亲(年轻学员),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对家庭、对孩子、对父母的责任。

3、年轻教师开展感恩活动。感谢老教授们父亲般的指导和关怀,体现出老有所为的社会问题,以此展现学校的师资力量。

4、探索与新闻媒体有效联动的机制。

三、活动策划

(一)老教授篇

1、社会意义: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大批有经验、身体好的行业专家退休了,这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如何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一大问题。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把20多位离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聘请到学校,充实到学校关键岗位,由此实现了专家治校的发展战略,规范了学校管理,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2、活动安排

(1)老教授在航海模拟器前进行实践教学。

(2)一群老教授在本船前研讨学校发展。

(3)一位老教授在指导学校制作海图

(4)一群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向一位老教授献花。

(二)学生父亲篇

1、社会意义

在通达海运学校,一大批父亲级的学员,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48岁,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但为了更好了发展,让家庭更加幸福,抛妻别子来到学校学习,尽到了更大的家庭责任,也成为儿女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异常刻苦,成为楷模,也是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典型。听听他们的诉说,就会让文字记者们感动,写出很好的稿子。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学校在航海界的影响力。

2、活动安排

(1)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父亲学员父亲节座谈会

(2)可以拍摄一组父亲级学员在校学习生活的一组照片。

(三)年轻学员篇

1、社会意义

现在大中专学生的感恩意意识普遍低下,学习也不刻苦,在父亲节开展一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更让他们意识到:做一个男人,做一个父亲,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活动安排

(1)组织父亲级学员与年轻学员座谈。

(2)组织两个图案:一是学员排成一个心型,心里面排成DAD(英文爸爸的意思);另一个心里面排成父两个图案后面大一条幅通达学子祝天下父亲福如东海三联阅读

四、拟邀请的媒体名单(略)

2016学校父亲节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父亲的责任、父亲的期望、父亲的情怀

二、活动意义:

1、扎扎实实开展感恩教育。主要针对年轻的学员,让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开展责任教育。一方面针对已经成家的学员,引导他们把家庭的责任心有效地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引导未来的父亲(年轻学员),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对家庭、对孩子、对父母的责任。

3、年轻教师开展感恩活动。感谢老教授们父亲般的指导和关怀,体现出老有所为的社会问题,以此展现学校的师资力量。

4、探索与新闻媒体有效联动的机制。

三、活动策划

(一)老教授篇

1、社会意义: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正在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大批有经验、身体好的行业专家退休了,这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如何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一大问题。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把20多位离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聘请到学校,充实到学校关键岗位,由此实现了专家治校的发展战略,规范了学校管理,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2、活动安排

(1)老教授在航海模拟器前进行实践教学。

(2)一群老教授在本船前研讨学校发展。

(3)一位老教授在指导学校制作海图

(4)一群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向一位老教授献花。

(二)学生父亲篇

1、社会意义

在通达海运学校,一大批父亲级的学员,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48岁,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但为了更好了发展,让家庭更加幸福,抛妻别子来到学校学习,尽到了更大的家庭责任,也成为儿女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异常刻苦,成为楷模,也是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典型。听听他们的诉说,就会让文字记者们感动,写出很好的稿子。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学校在航海界的影响力。

2、活动安排

(1)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父亲学员父亲节座谈会

(2)可以拍摄一组父亲级学员在校学习生活的一组照片。

(三)年轻学员篇

1、社会意义

现在大中专学生的感恩意意识普遍低下,学习也不刻苦,在父亲节开展一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更让他们意识到:做一个男人,做一个父亲,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活动安排

(1)组织父亲级学员与年轻学员座谈。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行为;家庭成因

前言:

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笔者深入幼儿园、家庭进行观察和调研,选择两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对研究对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男孩,6周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一整天的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说话,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他,并对问题答案给予许多明显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他也一声不吭。课间,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手脚协作能力很差,跳绳从未成功跳过一下。一些小朋友悄悄对笔者说:“老师,他是‘哑巴’,从来不说话的。”笔者试探地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请他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小朋友说:“以前我们请过他一起玩游戏,但是他每次都不理人,现在我们都不喜欢跟他玩了。”

笔者友好地尝试跟他接近,主动跟他一起玩,逗他说话,小男孩并没有怕生的表现,没有排斥表现,甚至有时抬头对笔者笑,但从来不与笔者说话。班里的老师说,这位小男孩有语言障碍,说话模糊不清,刚进幼儿园时,不但不说话,也不听教师的指令,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小男孩可以按教师的指令行动了,有时候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还可以说几个单词,但很少成句。通过家访,得知小男孩的父母至今仍两地分居,父亲是个生意人,母亲当过教师,家庭经济条件相当优越。小男孩2岁前由祖父母抚养,2岁后跟在父亲身边,一直上幼儿园才由母亲带养。小男孩的母亲对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对儿子的自闭症很着急和忧虑,曾尝试过许多矫正的办法,但收效都不大。男孩的父亲则认为,儿子的自闭症是遗传于妻子,他认为妻子也不爱说话,非常文静,有点孤僻。在教育观念上,父亲认为对孩子应该从小管教,理由是现今社会风气腐化,道德败坏,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从小严加管教可以防止孩子以后误入歧途,而母亲却认为孩子有行为障碍,应宽容地对待孩子。

案例二

某男孩,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故态复萌。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幼儿合作,几乎每天都会受到教师的处罚。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这个男孩的接受能力较差,作业很马虎。见笔者主动跟他玩,跟他说话,表现得很开心,就主动与笔者分享玩具,常常缠着笔者,但好动的行为收敛不多。教师说他可能有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的行为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因为班上孩子较多(30多个),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在与教师访谈和家访中,得知男孩的父母在香港,抚养他的是他姑妈姑夫,姑妈曾经在一间中学当过老师,已退休,现在一间公证所做公证员。姑夫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姑夫为人性情淡薄温和,平常对男孩教育过问不多,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姑妈身上。男孩的姑妈说,四岁前,男孩一直由姨妈抚养,姨妈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来到姑妈家后,姑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也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因此,男孩对姑妈一直又怕又依赖。男孩的父母每四个月回来大陆探望儿子一次,男孩常向父母告姑妈的状,但是父母也赞同姑妈的管教方式,不加理睬。男孩每次与父母团聚都很开心,缠着父母不肯放,如果他见到父母对其他孩子亲热点会非常不满。姑妈说,他对管教这个孩子已精疲力尽,有种受挫感。

二、案例分析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

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1]

案例一先由祖父母抚养,再由父亲抚养,最后又与母亲生活,由于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三个生活环境中的语言都不同,孩子不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过着动荡的生活,结果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和缺乏安全感。而由于语言障碍,使儿童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心中产生自卑,环境适应能力差,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形成孩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造成自闭症。案例二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绮、卢咏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父母双亲的严厉的教育方式都与儿童被负提名、儿童的攻击性、学习问题等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被正提名。儿童的害羞等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母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儿童被负提名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攻击性和学习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3]天津社会学院的关颖等通过对天津市区、郊区各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证实了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得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型。我们的案例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案例二的第一个抚养人姨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姑妈抚养时,姑妈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综合体。由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素质不同,其教育方式上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相同与不同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也有差异。如果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均不恰当,对儿童行为的消极影响比较严重;如果父母双方,一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则两种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和抵消作用,因此在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上,不良因素少于父母均为不恰当教育方式的组合。[4]在案例一中,孩子的父母对管教孩子应采取什么方式一直存在分歧,父亲认为要严加管教,母亲则认为应宽容孩子。本来,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加上语言障碍,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父母教育方式矛盾,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此外,孩子的父母尝试过许多办法,也无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父母产生绝望的情绪,从而放弃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孩子的自闭程度。

第三,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母亲与子女的接触较多,关系也比父亲密切,对子女的影响比当父亲的大,若母亲有情绪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是心理疾病,会对子女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在案例一中,孩子的母亲患有轻微忧郁症,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必然比一般母亲给孩子的刺激少,而拒绝多,从而影响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正常建立,扰乱子女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

三、启示

通过本次个案研究,我们认为要防治幼儿产生行为问题,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打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2.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转移教育重心,改进教育方式

现在有不少的家庭教育把重点放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上,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4.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而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则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竟高达60%。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父母在饭桌前、电视机前的种种谈论,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邻居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父母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父母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家庭中的琐事,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作息时间有规律,家长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不要打牌,玩麻将成瘾,切忌浪费时间……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特征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5]综上所述,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父母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亲子活动;亲子互动;主旋律

亲子活动是以婴幼儿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环境、组织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及方法,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早期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婴幼儿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家长的文化层次和教养水平参差不齐,观察和反思当前的亲子活动,在亲子互动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情况:一是活动多以师幼互动为主,家长参与不足,亲子互动少,无法体现亲子活动的特质;二是亲子间虽有互动,但因家长不能科学解读孩子的发展,或缺乏有效的互动策略,导致亲子互动不和谐,互动质量不高。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分配任务,为家长在亲子互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亲子活动一般由3~5个不同类型的游戏组成,游戏的参与者是婴幼儿及其家长,两者之间应形成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任务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让家长体验到亲子互动的乐趣。

案例:今天的活动是让宝宝听着音乐尝试敲打单响筒。老师根据音乐提出了三次不同的要求。第一次,她要求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听着音乐敲一敲”。第二次,她要求家长“放手让宝宝自己敲,家长可听着音乐轻轻拍打宝宝的肩膀,给宝宝节奏的暗示”。老师又放了第三遍音乐,这次她告诉家长:“对音乐的感受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所以,这一次还是请大家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家长可以跟着音乐边唱边拍手或轻轻拍打宝宝的身体。”音乐再度响起时,家长们开始高声跟唱了起来,大家边唱边欣赏着自己孩子的表演,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师根据游戏的进程,用明确的要求分三次给家长分配了任务,家长依次承担了合作—提示—欣赏的任务。

二、现场示范,教给家长亲子互动的具体方法

在婴幼儿生命的早期,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能为其提供安全感。亲子互动的有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肢体语言,另一种是支持性的口头语言,这些都可以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让家长及时习得。

案例:老师正在给宝宝和家长们示范怎样玩“苹果长在大树上”的游戏,每次老师把宝宝举高再放下时,就会笑着去亲一亲宝宝,或是在宝宝的脸旁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并假装做出吃的动作。在接下来家长和宝宝玩的过程中,家长们都学着老师的样子去亲吻和逗引自己的宝宝,看到宝宝们咯咯地笑着,家长们做得更起劲了。

案例中,老师示范了如何用积极的肢体语言与婴幼儿互动,家长们学着运用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不仅愉悦了家长和宝宝的身心,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其实,亲吻、挠痒、拍手、拥抱、竖起大拇指、微笑等都是婴幼儿能够理解并喜欢的肢体语言,这些无声的动作蕴含了巨大的力量,家长可通过这些动作传达对婴幼儿的喜爱与信任,让婴幼儿在感受到支持的同时获得自信。

三、双向沟通,指导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

教师通常与婴幼儿接触的次数少,因此,许多关于婴幼儿的信息以及家庭教育的情况都需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才能获得。

案例:在一次亲子体验活动中,有一位叫浩浩的男宝宝一直大声哭闹着,拒绝一切活动,浩浩爸爸也拿他没办法,抱着他坐下也不是,陪他站着也不是。配班的老师很有经验,她上前与浩浩爸爸简短地沟通了几句,问道:“平时孩子主要是谁带的?”“您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大概多长时间?”浩浩爸爸说自己忙于工作,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奶奶一手包办了孩子所有的生活起居。老师当即建议让浩浩奶奶替代爸爸进入教室陪伴。果然,奶奶来了之后,浩浩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很快停止了哭泣,当奶奶从老师手中接过玩具给浩浩时,浩浩也愿意伸手拿了,活动结束时,浩浩还在奶奶的鼓励下和老师挥手道了再见。课后,老师请浩浩的爸爸和奶奶都留了下来,和他们交流了宝宝的教养应该以谁为主的问题。

在本案例中,老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既是有效的,又是有意义的。“有效”体现在通过沟通找到了缓解浩浩紧张情绪的亲子互动方法,“有意义”体现在老师没有止步于课堂,而是期望通过更多的课后沟通,指导浩浩的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更科学的早期教育。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婴幼儿的问题往往来自于家长,来自于家庭教育。作为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灵活的沟通能力,将和谐的亲子互动平台从亲子课堂延伸至家庭中,帮助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让每个家庭成员与婴幼儿的互动更积极、更优质,实现家长和婴幼儿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江苏教育,2002(6).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师范大学,1996.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2篇

小班室内亲子活动方案一时间: 20xx年11月12日

活动背景:(为什么要搞这样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什么作用)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相邀孩子和爸爸、妈妈共同走进秋天,在欣赏和感受中了解秋天的硕果累累,在创意、制作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合作、丰富中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提高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2日 下午12:301:30

活动地点:中1班餐厅

活动对象:小1、小2班各10位幼儿及家长;教师。

活动名称:多彩的秋天小班亲子涂鸦创意活动

活动目标:1、围绕多彩的秋天,在创意、涂鸦中展开想象,初步获得涂鸦的经验。

2、亲子共同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设备:照相机、背景音乐(创意活动时所用)、幼儿洗手的地方、幼儿反穿衣、桌子15张(分成5组,每组4对幼儿与家长)、长凳5个。

2、材料:长绢、各色颜料、油画笔、毛笔、蜡笔、废旧毛巾、报纸等

3、人员安排:(1)顾静敏、倪婷负责材料准备;

(2)吕小红、姚志英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并主持活动;

(3)沈瑜玮、陈嘉琳负责拍照及相关设备准备,保安协助。

4、安全工作:与门卫沟通好,家长凭通知及接送卡进园。

活动过程:

1、向家长介绍活动相关内容

(1)介绍活动的意义

(2)介绍材料及相关用法(参考图片)

(3)介绍活动规则

2、亲子涂鸦活动

(1)选择参考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创意,进行大致布局。

(2)幼儿与家长共同选择合适地材料进行创意活动。

(3)教师巡回指导及个别指导。

三、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与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个别家长说说活动体会与心得。

四、活动结束。

小班室内亲子活动方案二活动目标:宣传蒙氏教育的理念;使家长初步了解蒙氏教法;并通过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快乐和温馨以减少宝宝入园焦虑,并且丰富宝宝的课余生活。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4日(周六)上午9:30-10:30

活动地点:工业北路博苑阳光幼儿园

活动准备:电脑、轻音乐、光盘、VCD、《舀玻璃珠》教具一组、工作毯、跳圈6个、气球、博苑报刊、签到表、一次性纸杯、水、照相机

活动流程及人员安排:

一、接待:园内播放轻音乐、儿童歌曲。

负责老师:郑庆梅、韩佳

老师在门口面带微笑,热情大方迎接家长入园,并让家长做好入园登记。

二、蒙氏体验课程舀玻璃珠

授课老师:卞梅洁配课老师:郑庆梅

三、户外亲子游戏跳圈

负责老师:林崇菊、孙茂琨

游戏规则:一共有两组跳圈,将宝宝分为两组进行比赛,跳进一个圈,再把身后的圈拿到前边,依次往前跳,往前拿,首先到达终点的获胜,分发气球。(老师与家长在旁协助)。

四、课间操活动

组织老师:林崇菊、郑庆梅、孙茂琨

带操老师:卞梅洁、韩佳

与幼儿一起欢快跳跳动,让幼儿放松自己,做出优美的动作。

五、活动结束

给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并由卞老师解答家长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关于蒙式方面的知识。

小班室内亲子活动方案三【设计思路】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为此,上中路幼儿园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

2、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彩色纸、彩笔、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奖牌。

【活动过程】

幼儿配乐朗诵: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

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您是那么的伟大、威武,是他们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3、亲亲爸爸说说悄悄话4、室内亲子制作《心连心爱心卡》

5、《击鼓传花》家长和幼儿听鼓声同时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幼儿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表演节目,家长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亲子游戏:

1、《小脚踩大脚》游戏规则:宝宝的小脚踩在爸爸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宝宝的脚不能落地,分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3篇

本学期,我园保教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2018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在区托幼办和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室的领导下,依托幼儿园保教人员团结协作的力量,根据学期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自身建设,发挥好保教人员的专业性作用,以传承、创新的工作方式,扎实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确保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将本学期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 课程管理:优化课程方案,关注课程执行

今年是新三年课程实施方案制定的第一年,我园以课程实施方案的完善与优化为重点,加强课程管理与监控力度,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提高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促进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的做法是:

1.课程领导小组利用暑期组织召开课程实施方案修订会议,听取领导小组、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在这一年中实施课程方案中的意见,根据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困惑和建议,分组进行讨论修订内容,如:园长整体构思幼儿园办园宗旨、办园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方案中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并且修改完善课程背景和条件等;业务副园长根据园长整体架构进行修订方案中其他板块的具体内容;保教主任搜集一年来我园课程实施中优秀的课程资源、并且制订托班年龄段的课程设置、作息时间等;教研组长调整完善共同性课程中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性课程中运动特色课程的内容,增加“生态崇明”特色课程和室内运动内容等。

2.抓好两种监控,一是间接监控,在日常管理中把业务计划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月、每周、每日中进行日常业务管理,如:生活活动中老师的指导和站位,集体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中老师的有效讲评,专用活动室个别化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等,通过观摩分析课程实施情况,并把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馈,与大家共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确保课程实施质量。二是直接检查,定期对严格执行一日作息时间进行检查,对户外运动环境创设进行检查,分阶段对老师的案头资料进行检查,尤其是通过推门课对集体学习活动的实施进行检查,保证了备课内容和实施内容的一致性,保证了学习活动的质量,每次检查后都注意及时反馈与跟进指导,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在听评过程中有思考,采取预约式与推门式观摩活动,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观摩、反馈和监控,优化课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做好“听”的工作,还要保证“评”的效果。“听”定对象:年轻教师听流程,保证活动流程的顺畅。青年教师听重点,看看活动重点与目标的达成度。骨干教师听细节,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和细节上的把控。听课内容因人而异,侧重点不同。“评”形式多样。有课后直接的反馈,有个别重点评课,在评课中关注老师的直接指导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小组研讨式评课,把活动作为某个案例和平行班的老师共同评课、研讨。通过听评活动帮助自己找准了问题,把控好课程实施的质量,让执教者相互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

二、课程实施:抓住课程弱项,确定专题研究

乡土运动是我园的特色课程,但是室内运动却是老师们在课程实施中的弱项。为了使我们的运动课程更加完善,让老师们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并且能关注各年龄段幼儿运动发展的要求,本学期,我们以聚焦“幼儿园室内运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为专题教研内容,从理念学习、互动研讨、现场观摩、方案分享、教研故事撰写等形式,让教师从理念践行到实践有了行为上的转变。

每两周一次的小教研活动,老师们积极参加,群策群力。小教研活动中各组分别根据大教研专题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如小托班在研究趣味性材料投放中,老师们有选择现有的运动器械材料,分高低结构进行探讨,有自制的材料投放,从颜色、形状、材质等各方面考虑,不仅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考虑运动中投放的适宜性,但是在自制的材料中没有很好的凸显我们的乡土运动特色。在中班空间有效利用的研究中,老师们根据各班的教室场地,教室外走廊、楼梯的利用,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空间中高空的利用、楼梯的有效利用等,还没做到全面有效的利用。大班关于有效观察与指导的研究中,老师能关注运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材料投放和场地布置中有层次性的体现,并且能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生成和拓展,还能和幼儿进行及时的互动沟通,让孩子们在运动玩的更有趣。

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次的大教研活动都会分四个板块进行展开,分别是:信息速递、常规教研、专题教研和活动预告。及时分享市、区内获得的一线教育教学信息,如:教研室施主任关于松江茸北幼儿园户外运动的照片分享;区教学新星金雅文老师在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追梦少年的成长记》;教学月活动中“丰富学习经历,支持主动发展”,教育局周文叶副局长解读“丰富”一词,和莺莺幼儿园黄凯园长关于中“经历、经验、关键经验和目标”的关联;常规教研中有对保教质量分析的反馈、理论学习、网上自学等内容;专题研究中有分组学习《运动》中基本动作活动,遴选适合室内运动的内容、学习指南中关于幼儿在运动中的发展目标,还组织了一场围绕“室内运动方案制定、区域划分、材料的选择”三个问题开展分组研讨活动,现场观摩室内运动场景,分享交流优秀的室内运动方案,业务园长分享自己的室内运动教研故事《室内运动中一颗“耀眼”的小星星》,在一学期的室内运动研究中,我们整理了13份室内运动情境性方案,每个年龄段各动作发展的室内运动方案,12篇关于室内运动的教研故事,利用寒假修改完善教研故事,下学期开学初进行分享交流。

三、队伍建设:丰富学习经历,关注教师发展

1.外出培训多,内容涉及面广

本学期我园教师外出培训的人次达到了108次左右,其中片级培训共计11次,涉及语言、美术、建构、点心制作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区级培训两次是关于语言专题培训,另外还有区级的教学月展示活动,片级的教学月展示,“爱上课”工作坊学员交流活动,课题开题活动、绿色共同体活动,共计21次的活动。

2.教学月展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今年我园在“一人一课”的教研课基础上,根据活动内容和执教情况,选定了大班组的祝旖旎老师和姚瑶老师,中班组的任佳怡老师和张婷老师,小班组的陈云老师上“一课三研”,并且第三研时在园内进行教学月展示,其中陈云老师作为崇东片“爱上课”工作坊的学员,代表我园进行了“爱上课”活动的交流展示。我们三个年龄段分别成立了研讨小组,从选材到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设计的架构等都进行了一步步的研讨。第一次教研,组内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围绕“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重难点的制定是否准确”“组织形式是否适宜”“教育手段是否有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教研活动,执教教师进行片段教学,继续磨课,完善活动设计。最后第三次的教研活动时,分别拍录像,在教研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回放点评。从教具的摆放与出示、音乐的衬托选择、教师的回应有效性等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形成进一步的方案。

四、幼儿发展:家园合力促发展,亲子活动显温情

让幼儿的每一步成长看得见,关注课程实施与幼儿经验的融合,结合家长社区资源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幼儿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擂台赛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结合市、县相关活动,我园组建了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擂台赛兴趣小组,并组织开展各项项目活动,有“纸车跑圈”、“低空飞行”、“智能服装秀”、“竖立的伞骨架”和“智能社区”五个项目,家长和孩子们在兴趣活动中获得了有益的成长。

2.亲子系列活动

(1)“敬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亲近家人,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好家风。九月份我园开展了大班“敬老爱亲,你我同行”的亲子绘画活动。

(2)为了展现“快乐游戏、快乐成长,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跳动”的科学理念,十二月份我园开展了“欢乐建构,创意无限”的亲子建构活动。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4篇

亲子教育幼儿入园适应实践探索我们对亲子教育与幼儿入园适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从入园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亲子教育课程和入园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缓解幼儿分离焦虑、促进幼儿入园适应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入园前,熟悉幼儿园环境,体验集体生活

1.让家长了解影响孩子入园面临的问题与变化。在入园前,我们对每一位宝宝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一方面帮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孩子们的生活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如要面对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对象和关系的变化、行为规则的变化等,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家长们一定要和老师一起相互配合,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及活动的流程,共同来面对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设计、组织内容丰富的亲子课程。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利用双休日开设了亲子班,从事亲子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她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方法,为了让课程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设计亲子教育课程之前,教师们会和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家长的学历水平、教育观念以及期望,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亲子教育课程,也为了让每一个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如请家长参与亲子课程方案设计、参加亲子课程实施、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在一起游戏,家长们互动交流育儿方法、每年举行亲子运动会,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水平设计有趣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

4.填写宝宝成长档案,全面了解孩子的变化。宝宝进入亲子班时,教师们会给每个孩子建立一个入园档案,详细记录入园时的情况。随着亲子教育课程的逐步实施,宝宝肯定会有一些变化和成长,教师们会及时记录这些情况,并和入园时的情况进行对照和分析,对家长定期进行反馈,家长们也会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实反映,和老师们交流经验,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家园携手,促进宝宝尽快适应。

二、入园后,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

1.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孩子入园一般先要适应全新的、陌生的环境,如果这个环境和家里一样温馨,孩子们心理上会马上放松下来,会较快地融入这个新环境,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因此,托班教师在布置环境时,一般都会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如墙壁的色彩以粉色、米色等柔和色为主,窗帘用小碎花的装饰图案,桌椅、玩具柜等均是原木色且造型可爱,提供的玩具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中的人物或动物,让孩子感觉到自然、亲切;主题墙的创设一般会考虑用孩子全家福的照片、宝宝小时候的照片、可爱的布娃娃、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等,从整体上给孩子一种家的温暖,减轻心理上的不适应。

2.组织幼儿喜爱的活动。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组织开展了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包括有趣的游戏活动、讲故事、音乐表演及美术活动等。与此同时,我们还播放孩子以前活动的照片或录像,孩子们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上,会有一种惊奇和兴奋,可以暂时忘记父母投入到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还能够积极引导,观察分析孩子的表现,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同伴们都在看着自己,会感到满足与自豪。

3.做好家长工作。家长是幼儿入园适应中的关键人物。首先,我们注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喜欢干什么、喜欢吃什么,喜欢和谁在一起玩,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每一次的家长会和个别交流中会教给家长帮助幼儿入园适应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要坚持送幼儿入园,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疼爱中却帮了倒忙,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上幼儿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4.分时段逐步适应。孩子离开朝夕相伴的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心里的焦虑可想而知,如果一开始就全天适应,他们一定接受不了,轻则会影响第二天来园,重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老师们就会想各种办法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分时段适应和家长短时间陪伴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适应时间及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从表上可以看出,开始由家长陪同时间较短、慢慢过渡到独立入园且时间稍长、再到吃饭不睡觉、吃饭又睡觉最后过渡到全天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关注孩子内心感受的过程,对有效缓解幼儿分离焦虑、促进幼儿入园适应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综上,经过近三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参加过亲子班、体验过亲子教育课程的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同伴方面表现自如,能听懂老师的要求,较少有大哭大闹现象,与同伴交往和谐,很少出现用手抓同伴或抢玩具的行为,做事有条理,懂规矩,讲道理,有礼貌,入园适应很快。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开设亲子教育课程不仅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帮助年轻父母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而且还能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老师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熟悉今后入园生活的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缩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帮助幼儿很快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术霞.新入园幼儿的保教策略[J].学前教育,2005,(9).

[2]马丽宏.做好新入园幼儿的教育[J].甘肃教育,2004,(Z1).

[3]官颖柔,谢晓B.幼儿入园适应策略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07).

[4]冯华.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几点认识及实践策略[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1).

亲子活动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个案;离异家庭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17-02

前言: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但多数是以团体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个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个案讨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在特殊家庭成长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及家长在教育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一、研究动因及方法

(一)研究动因

个案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人格尚未形成,这时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对其影响颇深,影响到个案的学习成绩、个性及行为举止,对此我产生了研究的动力。

(二)研究方法

作为其家庭教师,对其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间歇式学习指导(每周四——周日每次大约两个半小时),期间通过观察法,交谈法,并结合瑞文智力量表,儿童多动症量表的测量对个案进行研究。

二、资料收集

(一)个案背景

男,11岁,就读吉林市某小学5年级学生,身材较胖,发育良好。用瑞文推力测验标准型(SPM)测得其智力等级为50,智力处于同龄人中的中等水平。

(二)特殊的家庭背景

刚出生不久父母离异,离异后由母亲抚养,父亲后组家庭,个案现与外祖父母和妈妈共同居住。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三)个案存在问题

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成绩较差及认知发展滞后;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略有人格方面的缺陷。

1.学习成绩较差及认知发展滞后,在同龄孩子中处于偏下水平。在对其指导过程中,发现其基础较差,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不牢固;对男女的性别问题认识不完全。

2.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上课期间几乎无法“安静”,不守课堂纪律,存在多动行为(儿童多动症量表为被试施测)。

3.人格方面的问题,其社会性方面带有闭锁性。与之交谈中,发觉由于意识到自己身材较胖,较自卑。由于几次转学,在班级与同学交往甚少,课余时间与同学无交流,曾表示在学校只愿与班级某一名同学坐同桌。另一方面,对不称心的事根本不想做,对细小刺激很敏感,自己很难能约束自己,一定要在有人陪同监管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四)个案特有教养方式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家庭作为小型“学校”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都有颇深的影响。

个案自幼与母和外祖父母同住,由于母亲工作繁忙,对孩子的关注少。其父已后组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情感关怀较少。外祖父母对其外孙溺爱,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多包办代替,要求不够严格,对正确要求的坚持性亦不够彻底。

三、讨论

(一)个案问题的归因

1.家庭教养方式。儿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形成,智力开发亦有密切相关。

被试的父母对孩子提供很少的情感支持,对个案的行为期望较小,似乎被他们自己的问题所压倒。母亲的教养方式属于疏离型教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典型的特征:不服从,苛刻,自我控制水平低,对挫折忍受能力低,缺乏长期目标。除苛刻外,以上几点特征在个案身上均有所体现。

父亲的教养方式偏专制型,但由于不与孩子居住在一起,影响并不大。

外祖父母属于溺爱型教养方式,即慷慨给予物质方面的需求和慈爱,但是他们放弃对孩子应该遵从什么样的作息时间,遵守什么样的规定的决定。

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比较自私,动机不明,依赖他人,要求注意,不顺从,冲动,自理能力差。个案主要表现为动机不明;依赖他人,例如个案只有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作业;不顺从等。

三种教养方式的同时存在,导致个案产生负面的情绪,行为等。

2.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智力和人格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测其智力为正常水平,其出现学习成绩不理想、个性方面不足与遗传无关而是受环境影响。把其原因更多地归结为家庭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一定的成员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将家庭类型划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以及变异家庭。核心家庭是由一对父母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由一对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顾名思义,是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孩子的家庭。个案属于9岁以前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母亲独立抚养个案。9岁之后与外祖父母和母亲共同生活,生活在特殊的主干家庭中。

由于父母离异导致个案不能得到父母的有效教养。个案没有与同龄孩子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较少得到朋友的支持。这些方面的原因都导致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个案其心理压力大。这些压力又反过来增加了个案的消极情绪、行为、健康等适应性问题。这使得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遇到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

(二)问题矫正及措施

个案的人格、行为习惯都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大,通过加强个案自身管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是可以帮助改善其一些不良行为,促进其人格朝正向发展。

1.就家长而言。个案患有多动行为(用儿童多动症量表测试而得),多动症会明显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多动症的形成有三大环境因素,其中就家庭因素而言,家庭内暴力、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缺乏父母照顾、家庭气氛紧张、家庭环境差、分居或离异家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父母观点不一致或者存在严重冲突、对孩子的成功抱有较高的希望等都会引起。

个案生活在离异家庭中,母亲又是疏离型的教养方式,个案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在某些方面是不能被满足的,缺乏父母的照顾,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个案的多动行为。这就要求父母应多关注个案的心理;在教育个案上家长们要保持同一种教育方式,最好能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即权威性教养方式),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他们学会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从而增加自尊与自信。此外,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从而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在孩子学习时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在个案解决了某个问题或成绩稍有提高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许,让个案感受到家人的关注;多与个案沟通,这样才能对其行为,情绪有更多的理解,给予正确的引导。家长应注意起居规律,多鼓励孩子与其他同伴交往,鼓励其参加儿童拓展训练等,既可结交新朋友,又可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2.就儿童个人而言。加强自我约束,配合家长的管理,遵守作息时间;克制自己的好动,在学习中保持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师;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字迹工整、按时完成作业;多动笔,勤思考,给自己拟定一个学习目标;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多参加集体活动,跟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

(三)结果

把这些建议反馈给其父母,在家长和个案的配合实施一段时间后,在我教学期间感受到个案的变化,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上课时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个案还参加了乐器的课外班,与同学间也有了课后的交流等。由于作者的原因,教学中断,但个案按照建议积极管理自己,配合家长的教导,在学期末学习成绩有稳步的提高,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四、题外思考

(一)儿童人格

儿童的人格与大人的人格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就发展水平而言,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为,儿童的人格不完善,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可塑性;同时又比较脆弱,易受到伤害。由于儿童的情感、心理需求与其实际能力相矛盾,这种不平衡正是儿童发展的动力。这些特点恰恰说明在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和教育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场所——家庭,更是承担着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责任。家长应从小多给予儿童关爱,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和辅助儿童人格朝正性方向发展;在保护儿童的人格发展的同时又要多给予儿童自主的空间,尊重和理解;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儿童人格发展的风向标。

(二)儿童早期智力开发

儿童期是一个人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很多家长会忽视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认为儿童早期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儿童自己就能解决,而忽视了儿童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离异家庭的父母,由于父母一方单独抚养孩子,经济压力较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早期教育,耽误了儿童智力发展,学习过程中,身心特质基础的建立,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对将来的生活,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淑萍.论家庭教育中儿童人格的塑造与培养[J].泰山学院学报,20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