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

高铁学习计划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体系;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63-03

一、引言

同济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中强调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构建以“三大联盟与三线联动”为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以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该专业实践性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学生们必须提前掌握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觉形成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让企业直接对未来所需人才进行引导,将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运输管理人才更容易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能够“适销对路”。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必备知识,实践环节则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好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出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企业实习存在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本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一周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另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1.在企业实习时间短,对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少。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企业实习仅占用两周的时间,且其中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使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快速,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近年来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大批新技术运用于轨道交通运输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企业实习能让学生了解与学习新技术的运用,满足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联合培养不足。改革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学生只去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一个部门实习,实习面窄,实习岗位过少,上海铁路局的其他部门未能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需结合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为依托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卓越实习要以运输生产环境作为支撑,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是开展实习工作的保证。上海铁路局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由上海铁路局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选取了铁路编组站、高铁客运站、高铁客运段、调度所四个单位作为校企实习开展的对象。系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共同确定了南翔编组站、虹桥高铁站、上海客运段、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作为实习基地。上海铁路局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指派了实习组织领导、兼职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同时,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基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构成

根据本专业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习面广、点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突出技术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企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拓展。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实习的特点及主要专业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是一个有机体系,其中包括:

1.校内实训部分。校内实训包括列车接发实训、Railsys实训等综合型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电话闭塞法、半自动闭塞法、自动站间闭塞法的实操学习,并学习利用Railsys运行图软件编制及管理运行图。校内实训为后续开展企业实习做好过渡准备。

2.企业实习部分。企业实习内容包括两大板块: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和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前者是主体,在总计六周的实习时间中占4~5周。

(1)铁路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对车流汇集、列车生成、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清晰了解,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交通运输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知识系统集成,因此在铁路运输企业实习中设置了多个实习项目。

①铁路编组站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学生主要了解编组站运输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输岗位职责,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跟班实习中需要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等。

②铁路调度所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学生主要了解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生产组织系统及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对行调、货调、机调等调度员岗位跟班实习,了解调度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实习岗位的计划内容、编制办法。

③铁路货运中心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货运中心北郊站和杨浦站。学生主要了解货运调度室内车站调度员和货运调度员的岗位职责,铁路货运改革后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货运作业的流程,以及货运员的岗位职责。

④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实习地点为高铁列车。实习以跟车、跟班实习的形式开展,学生重点了解高铁动车内主要设备设施、高铁列车动车组营业规章、乘务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铁列车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内容,完成高铁列车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⑤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虹桥站。实习以参观结合形式开展,学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桥高铁站服务设施布局、客流到达及出发特点、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掌握高铁客运站客运组织内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

(2)地铁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则主要依托上海地铁调度所OCC以参观、模拟、实训形式开展,学生将系统了解地铁生产组织系统架构、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重点关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预案要点及地铁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及流程。

(三)实习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保障体系。每次企业实习前学院教务主管领导都亲自做实习动员,院办领导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领导部署实习计划并安排带班教师,带班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按时参加。上海铁路局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各一线实习单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具体与实习带队老师对接,双方畅通联络、紧密协作。应该说整个实习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运输实习的首要原则,每个实习单位在同学到来的第一天都组织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有规章学习还要进行安全防护能力训练、这为确保现场实习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运输管理工程系为了保障实习有序,精细编制了教师值班表,确保每日都有教师在现场。学院安排了接送车辆,保障每日在铁路现场交接班后规定窗口时间准确到达,以减小对铁路现场工作的影响。铁路局则安排了站内短驳车辆,安全快速地将学生送达站内各实习岗位。至今,交通运输专业已有3届同学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参加了企业实习,实习全程未发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学经过现场观摩、实践、听讲较好地完成实纲任务并全部通过实习答辩,实习内容逐年拓展、深化,实习组织工作获得了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实施效果

运输管理工程系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抓,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及其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1.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出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让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调研,分析总结相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生产实习内容组织创新,实习对毕业设计选题支撑效果凸显。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实习内容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铁路实习项目关联紧密。首先,实习让学生系统地观摩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全貌,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速列车装备和集各类先进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同学增强了专业自豪感。第二,先编组站和货运站,后调度所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对铁路既有线车流汇集、列车生成、到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为来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和高铁车站实习安排紧凑让学生系统了解高铁客运“站、车”服务之间的接口关系,对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有了亲身体会。第四,铁路调度所与地铁调度所OCC实习紧凑安排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比了铁路和地铁行车环境、调度信息系统和调度职责的差异,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论文选题乃至毕业择业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撑。

3.形成了双导师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了专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双轨制,聘任了一批企业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精心设计了企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铁路局兼职导师结合实习进度组织了多次分专题讲席,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推动本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后的企业实习,为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系统了解铁路运输专业现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提升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就业的人数。

5.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工程实践为驱动的企业实习计划得到了上海铁路局企业高管和同行业专家的支持,同济大学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逐步打开思维、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用人单位上海铁路局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肯定。

五、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的企业实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理论教学上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各个课程间更加协调,也为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实践环节不断增加企业实习的单位和内容,力求符合交通运输专业本行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工作扎实开展,继往开来,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实习工作还将谋求更大的创新,为交通运输卓越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变化,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一个规划行政领导干部,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潮流,不学习就要被历史淘汰。为了不辜负党的培养、领导的期望,更好完成铁山港区的各项规划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文秘站网规划业务水平。近两年来,我在自己的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上下了苦功,取得了一些效果。

1、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铁山港的开发建设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开拓性事业,作为铁山港区的开拓工作者,我认为,没有高的政治素养和为港区建设而奉献的精神是难以胜任领导岗位的工作的。为此,在工作中我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和政策学习,把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作为提高政治素养、政策水平和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20__年4月,我自费报名参加了兰州大学在北海电大举办的行政管理本科班函授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发展经济学概论、领导学、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法概论、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并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毕业。同时,积极地参加市局举办的各类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整治和解放思想再讨论学习,全面贯彻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认真及时地学习领会中央的各项新思想,新政策,保持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通过这一系列学习,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了规划行政水平,解放了思想包袱,找准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理想信念坚定了,工作思路清晰了,干什么的劲头觉得更足了。

2、注重业务技术学习,重视规划与经济发展工作的研讨。当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须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更快提高工作效率。近两年以来,我除了加强学习电脑应用之外,利用业余时间较系统地学习了《城市规划实务》、《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规划技术规范和规划理论,较全面地掌握了电脑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规划技术理论水平。学习和工作中,重视规划与经济发展工作的研讨,组织汇总编写了《北海市铁山港区基础研究成果汇编》、《南康镇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营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铁山港区的发展》、《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投资软环境》、《地面数字测图工作方法初探》、《港口、工业化、城镇化,铁山港区发展的主动力》等技术资料和技术论文,对推进铁山港区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3、以身作则,树立奉献港区的精神。铁山港的规划管理工作是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进行的开拓性事业,我在分局所分管的工作,属于最基层第一线的工作,与群众接触最密切,是最辛苦、也是最容易受气的工作。与市局其他部门相比之下,铁山港区分局是工作条件较艰苦的部门,经济待遇差、人事关系不顺、人员编制难以解决。在各种不利因数的影响下,个别同志不安心工作,想变动岗位,不求创先进,只求过得去,思想消极,牢骚满腹。这种现象产生,固然有环境客观影响,但与我们平常学习不够、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针对这种状况,我从提高政治素养入手,结合“三讲”教育,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首先从自身做起,一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一个党员干部的高度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两年来,虽然家里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不足周岁的女儿要照顾,但我都能坚持以工作为重,上班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以身作则,艰苦创业,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来影响干部职工的情绪;以吃苦在前,忘我工作的态度来带动干部职工;以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行为。在

实际工作当中,我更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以铁山港区的总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及小集体的得失,表现了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全分局树立廉政勤政的良好意识。在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我分局经济形势非常紧张的状况下,几年来我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勒紧腰带,讲风格、讲奉献,一心一意求发展,大家认识到:一定要好好工作,不工作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观念改变,劣势可以变优势,只要有本事,冷部门也能作出大贡献。虽然近几年我分局干部职工的奖金福利大幅下滑,但全体职工都能安心工作,工作作风扎实,精神状态很好,人心思干,人心思进,表现出积极奉献港区的精神。我经常在单位职工目前说的一句话:我们在港区做的奉献,虽然有愧于家庭,但无愧于铁山港区的规划事业,当我们都头发花白的时候,看到铁山港区城镇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会有任何人都难以体会的成就感和胜利感。二、严格规划管理,扎实工作,积极履行职责。

在我任职的近两年时间里,我始终抱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团结于分局蒋局长周围,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开展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努力开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按市规划局的工作部署,认真细致地配合分局局长开展铁山港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履行工作职责情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规划管理队伍。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工作能否上得去关键在于干部的政治素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有多高,工作的成效就会有多大。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没有较高的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就难以胜任岗位工作。每一年,在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岗位、分配了工作任务的同时,我注重了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工作纪律。制定了相应的办事程序、工作考核、考勤、车辆使用、电话使用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市局的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五项基本工作制度,明确了办事程序和办理时限,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在工作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注重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干部职工在规范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得到提高,形成了一支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纪律严明、业务过硬、工作扎实的队伍,在港区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积极开展规划编制设计工作。按照铁山港区的“十五”计划和规划建设的重点,我分局近几年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重点主要是铁山港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南康、营盘两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及铁山港港口码头岸线的控制性规划,同时,加强城镇新开发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有重点地开展铁山港区城市规划区中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近两年以来,我主要参与和组织完成了以下规划编制工作:①协助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铁山港区的分区规划;②组织完成营盘镇总体规划方案,并向自治区建设厅村镇处作了汇报;③协助港区政府组织编制铁山港区中心城区(行政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通过专家评审和局业务会评审。④协助市规划局开展铁山港区竖向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⑤积极协助港务局开展铁山港区港口岸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期工作;⑥组织完成南康镇海珠小区、南康镇富康花园小区、营盘镇区等一批小区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规划及多项建筑单体设计工作。

3、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铁山港区拥有丰富的港口、土地、淡水、矿产、海洋及其他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自有的资源条件和自然优势,引入资金,参与铁山港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区委、区政府和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我积极地参与到铁山港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方面努力收集各类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完善并汇编整理,充分掌握铁山港区的港口、码头、土地、水源及各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为各项目的规划建设服务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的龙头作用,充分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召开的良好机遇,积极配合市、区政府开展各项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与了广西炼油工程项目、12万M3LPG冷冻液化气库、光宇玻璃厂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铁山港区行政中心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以及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等项目的招商引资规划服务工作,为铁山港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4、全面开展民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民房报建审批程序,明确了办证审批期限,在工作中力求“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从平面用地规划控制管理深入到建筑的立面规划控制管理,帮助群众转变传统的居住用地模式和建设观念,引导群众遵循城镇规划建设,在各个镇逐步建立不同建筑风格的、统一的街景立面;提高了铁山港区的城镇建设水平,稳步推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对南康镇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参加广西区“南珠杯”的评比并夺得了第一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城市规划法制宣传和城市规划监察管理。每一年,我都利用“规划宣传月”的良好时机,亲自带领干部深入城镇、农村各地,张贴《城市规划法》和《广西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向群众分发《民房报建须知》和《民房报建程序》等宣传资料,进行广泛的规划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城市规划意识,使群众自觉遵守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服从规划管理。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民房竣工验收程序,制定行之有效规划监察管理方案和规划监察网络,对举报违法建设的有关人,给以奖励,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建设的有关责任人,通过建议区政府给以通报批评或给以一定的处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违法建设的势头,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促使铁山港区城市规划建设局面的根本好转。

6、为重点项目提供优质的规划技术服务。近两年以来,我一贯重视重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工作,主动组织技术力量为各类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规划资料、技术咨询、工程测绘等规划技术服务。主动为电厂、广西炼油工程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玻璃厂项目、12万M3LPG液化气项目等重点工程提供规划技术资料和规划技术服务。组织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开展完成了铁山港区四号路、行政中心区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二号路、120公里电信通讯光缆、北海电厂厂区用地、进厂路、电厂回建用地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工程测量服务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20__

年工作的努力方向回顾任职两年以来的工作,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众多原因,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存在思想顾虑,总认为自己的编制得不到解决,没有组织的正式任命,担任分局的副职工作,工作放不开。第二、自己的党性不够强,在工作较苦较累的时候,也有过怨人忧天的思想。第三、自己分管的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够好。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思想有包袱的表现。20__年的工作怎样开展,我想,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放下思想包袱,抛开手脚大干,力争当一名合格的副职。如何协助正职做好工作是一门学问,副职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协助正职处理好日常事务,把分管的工作完满的完成,为正职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谋和依据,协助正职宏观把握全局,微观处理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自己一定要顾全大局,放下包袱,克服消极埋怨情绪,积极主动协助分局局长抓好工作,力争做一个好副职。首先,要理清20__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结合北海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规划局的总体工作部署,以重大工业项目的规划服务为重点,倾全局的力量服务好重点项目,重点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港口岸线的规划编制工作。其次,要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做好部署,认真分配和落实责任,认真贯彻“两化”建设,树立公仆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项目业主提供高效的规划服务。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铁道通信信号;高等职业教育;动态教学计划

一、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也没有完全到位,存在着“政府在喊,企业在看,学校和学生努力办”的现状。面对这种状况,各职业院校积极谋划,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的框架下寻找广泛的合作,但是在合作中还是遇到如下突出问题。

1.校企合作机制上缺少保障与制约,大多数的校企合作协议只是一纸空文。校企合作协议在制定过程中,一般是校方一头热的行为,企业在没有利益驱动机制的保障下并不热心。

2.学生的认识实习、现场实习和顶岗实习受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制度上的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市场或者企业理念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生产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的时候,企业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使得我们的静态教学计划受到影响,有时因企业的变化不得不取消学生的实习。

3.就业形势的变化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这一导向下,就业单位的需求影响到我们教学计划的执行,而就业单位用人的不确定性使得很难建立起一种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借助与企业合作的校企工作委员会,通过企业现场研讨,提出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是适应当前高职发展趋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而采取的灵活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内容上体现为教学培养目标的相对动态、教学运行上的相对动态和教学内容的相对动态。

(一)适应就业需求,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

通过铁道通信信号的专业实践,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并形成信息反馈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教研室专任教师组成,教研室搜集有关专业办学能力、毕业生信息反馈、企业信息反馈并对在校生学情进行分析,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依据我院各阶段规划和专业本身发展规划,向学院提出专业建设与调整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决定进行专业调整。

图1 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基本框架图

2009年,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就业形势,调整第五、六学期专业课程为信号施工实习,实习地点为中铁九局,实习时间为一年,为2010届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得大部分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2010年,为适应工程局、轻轨、地铁和信号设备生产企业等的就业形势,将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的课程整合为四个专业选修模块,即信号设备维修方向、信号设备组调方向、城市轨道设备维护方向和铁路信号施工方向,起到了适应岗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2011年,根据行指委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适应学生大规模铁路局就业的形势,结合专业现状,调整为以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和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护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

(二)适应企业生产变化,发挥铁道职教集团作用,实现教学运行的动态调整

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之下,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利用前期与企业发展的良好关系,在铁路电务工程单位、维护单位和生产单位共建了校外学生实训基地,作为实现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保障。同时,由于铁路企业的生产计划性较强,专业根据铁路电务部门的生产计划,灵活地调整实践环节,主要措施如下:

由于企业的生产计划,不能完全根据专业已定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训指导教师时,可灵活调整实训时间,实施“小学期制”,即整个实习环节为一“小学期”,根据企业能够接纳的人数,轮换各个班级或者实习小组到现场实习,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实做技能的培养和岗位职业素质的提高。

专业实习环节由现场的能工巧匠指导,既能提高学生技能,确保实习效果,又能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时间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计划执行,为此我们灵活地调整讲座的时间、地点,采用“假期班”“周末班”“晚课班”等保质保量开出实训模块。

(三)紧跟铁路技术发展,校企合作调整教学内容,培养适用技能型人才。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铁路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对象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专业实时地按照岗位变化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比如,随着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在车站联锁设备维护课程中,逐渐加大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内容,培养学生微机联锁设备维护与检修的能力。随着中国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专业将列车控制系统设备维护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铁道通信信号的发展方向为通信、信号、信息一体化,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中增加铁路通信技术和铁路信息技术的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专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

三、意义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动态教学计划的研究与实践,对当前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施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调整专业实施性计划,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前移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保证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提升了学生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能增强专业的针对性,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可调整组合的课程模块,为学生设置了与市场紧贴的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完全对路。动态计划灵活的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矛盾,教学质量不断上升。

(三)充分利用合作单位资源,创新学生培养方式。

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既能适应多变的就业市场,也能适应校企合作单位不断变化的生产情况,使得专业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比如在校外实训基地使用上,能避开企业生产和培训高峰期,充分借助现场的师资、实训设备、现场管理、公寓等资源,形成了“厂中校”的培养方式,完成学生认识实习、现场实习、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

相对动态的教学计划是在不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有益探索,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依靠校企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04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make teaching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ethods capacity, social capacity that the post demands after graduation. We should develop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English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use "Six Steps" method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f Task-Driven to train their self-study. We should develop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uild network courses, provide an op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sure an open study time, study s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o improve post skills.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英语;学习情境;改革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reform

0 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学生入学后继续学习公共英语,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介绍课文,力求掌握课文翻译。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笔者在职工培训中发现,分配到西安火车站、西安地铁的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社会招工的铁路列车员、地铁站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合工作过程,解决“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

1 英语教师应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形成结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形成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能够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开发团队缺乏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基础学习领域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制订往往依靠经验,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距甚远。

英语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成员,参加企业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在学校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标准。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铁路行车组织领域的工作,就业的岗位有车站客运员、列车员、铁路货运员等。铁路客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组织旅客进站、候车、上车,西安作为旅游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乘坐动车组到西安旅游的外宾越来越多,要求铁路客运员必须提高为外宾的服务能力,发挥铁路窗口的作用,为宣传西安城市服务。英语课程标准应符合岗位的专业技能,满足客运服务的能力,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满足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2 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在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主要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课时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于基础学习领域仍然按照习惯,沿袭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把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同等对待,这样编写的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仍然是高中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

在进行企业调研阶段,对于就业于客运员和站务员工种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定有客运英语能力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客运英语的教学内容,在确定行动领域时,渗透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才能够工学结合,切实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按照旅客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的过程,设计为:学习情境1:售票工作;学习情境2:行包托运工作;学习情境3:车站旅客服务工作;学习情境4:列车旅客服务工作。把知识结构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工学结合的学习型学习任务,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3 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英语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咨询环节:对学习任务进行消化,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主要将教学任务交待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一个实景,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计划环节:是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环节:主要是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及时填写检查单,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

检查环节:该环节分两块,其中自查环节一般与上述实施环节共同进行,完成后的最终评价可单独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填写检查单,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检查。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通过模拟车站售票、组织旅客进站、组织旅客候车、组织旅客上车;帮助地铁旅客自动售票、组织地铁旅客通过闸机进站、组织地铁大客流、地铁突发事故组织旅客疏散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较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发挥团队作用,采取“六步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4 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配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例如:工作任务单、引导文、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学生互动资源,能够是学生进入互动平台后,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例如,设计外宾问询、旅客进站、旅客候车、旅客行包托运、列车旅客补票等工种环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英语会话。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习内容开放:在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团队集体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将封闭的被动学习变为开放的主动学习。

学习时间开放: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大小,采取柔性的教学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计划,形成开放性学习时间。

学习场地开放:建立校内英语语音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制定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学习场地开放。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靠旅游城市铁路客运站、地铁等运营单位,聘请现场客运服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服务,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进行讨论式学习、研究学习、集体开发等学习。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为辅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的教案、电子教案、课件等,实现资源的开放。

5 加强过程考核

改革原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质量评价,发挥评价促学习、评价促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6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具有能拟真实语言环境、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网络课程,实行学习资源、实训场地开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make teaching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ethods capacity, social capacity that the post demands after graduation. We should develop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English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use "Six Steps" method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f Task-Driven to train thEir self-study. We should develop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uild network courses, provide an op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sure an open study time, study s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o improve post skills.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英语;学习情境;改革

0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学生入学后继续学习公共英语,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介绍课文,力求掌握课文翻译。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笔者在职工培训中发现,分配到西安火车站、西安地铁的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社会招工的铁路列车员、地铁站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合工作过程,解决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

1英语教师应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形成结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形成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能够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开发团队缺乏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基础学习领域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制订往往依靠经验,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距甚远。

英语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成员,参加企业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在学校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标准。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铁路行车组织领域的工作,就业的岗位有车站客运员、列车员、铁路货运员等。铁路客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组织旅客进站、候车、上车,西安作为旅游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乘坐动车组到西安旅游的外宾越来越多,要求铁路客运员必须提高为外宾的服务能力,发挥铁路窗口的作用,为宣传西安城市服务。英语课程标准应符合岗位的专业技能,满足客运服务的能力,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满足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在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主要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课时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于基础学习领域仍然按照习惯,沿袭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把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同等对待,这样编写的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仍然是高中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

在进行企业调研阶段,对于就业于客运员和站务员工种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定有客运英语能力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客运英语的教学内容,在确定行动领域时,渗透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才能够工学结合,切实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按照旅客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的过程,设计为:学习情境1:售票工作;学习情境2:行包托运工作;学习情境3:车站旅客服务工作;学习情境4:列车旅客服务工作。把知识结构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工学结合的学习型学习任务,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3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英语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咨询环节:对学习任务进行消化,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主要将教学任务交待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一个实景,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计划环节:是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环节:主要是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及时填写检查单,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通过模拟车站售票、组织旅客进站、组织旅客候车、组织旅客上车;帮助地铁旅客自动售票、组织地铁旅客通过闸机进站、组织地铁大客流、地铁突发事故组织旅客疏散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较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发挥团队作用,采取六步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4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配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例如:工作任务单、引导文、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学生互动资源,能够是学生进入互动平台后,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例如,设计外宾问询、旅客进站、旅客候车、旅客行包托运、列车旅客补票等工种环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英语会话。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习内容开放:在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团队集体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将封闭的被动学习变为开放的主动学习。

学习时间开放: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大小,采取柔性的教学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计划,形成开放性学习时间。

学习场地开放:建立校内英语语音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制定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学习场地开放。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靠旅游城市铁路客运站、地铁等运营单位,聘请现场客运服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服务,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进行讨论式学习、研究学习、集体开发等学习。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为辅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的教案、电子教案、课件等,实现资源的开放。

5加强过程考核

改革原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质量评价,发挥评价促学习、评价促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6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具有能拟真实语言环境、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网络课程,实行学习资源、实训场地开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make teaching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ethods capacity, social capacity that the post demands after graduation. We should develop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English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use "Six Steps" method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f Task-Driven to train their self-study. We should develop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uild network courses, provide an op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sure an open study time, study s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o improve post skills.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英语;学习情境;改革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18-02

0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学生入学后继续学习公共英语,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介绍课文,力求掌握课文翻译。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笔者在职工培训中发现,分配到西安火车站、西安地铁的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社会招工的铁路列车员、地铁站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合工作过程,解决“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

1英语教师应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形成结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形成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能够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开发团队缺乏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基础学习领域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制订往往依靠经验,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距甚远。

英语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成员,参加企业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在学校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标准。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铁路行车组织领域的工作,就业的岗位有车站客运员、列车员、铁路货运员等。铁路客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组织旅客进站、候车、上车,西安作为旅游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乘坐动车组到西安旅游的外宾越来越多,要求铁路客运员必须提高为外宾的服务能力,发挥铁路窗口的作用,为宣传西安城市服务。英语课程标准应符合岗位的专业技能,满足客运服务的能力,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满足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在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主要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课时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于基础学习领域仍然按照习惯,沿袭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把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同等对待,这样编写的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仍然是高中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

在进行企业调研阶段,对于就业于客运员和站务员工种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定有客运英语能力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客运英语的教学内容,在确定行动领域时,渗透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才能够工学结合,切实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按照旅客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的过程,设计为:学习情境1:售票工作;学习情境2:行包托运工作;学习情境3:车站旅客服务工作;学习情境4:列车旅客服务工作。把知识结构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工学结合的学习型学习任务,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3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英语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咨询环节:对学习任务进行消化,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主要将教学任务交待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一个实景,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计划环节:是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环节:主要是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及时填写检查单,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

检查环节:该环节分两块,其中自查环节一般与上述实施环节共同进行,完成后的最终评价可单独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填写检查单,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检查。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通过模拟车站售票、组织旅客进站、组织旅客候车、组织旅客上车;帮助地铁旅客自动售票、组织地铁旅客通过闸机进站、组织地铁大客流、地铁突发事故组织旅客疏散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较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发挥团队作用,采取“六步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4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配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例如:工作任务单、引导文、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学生互动资源,能够是学生进入互动平台后,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例如,设计外宾问询、旅客进站、旅客候车、旅客行包托运、列车旅客补票等工种环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英语会话。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习内容开放:在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团队集体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将封闭的被动学习变为开放的主动学习。

学习时间开放: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大小,采取柔性的教学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计划,形成开放性学习时间。

学习场地开放:建立校内英语语音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制定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学习场地开放。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靠旅游城市铁路客运站、地铁等运营单位,聘请现场客运服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服务,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进行讨论式学习、研究学习、集体开发等学习。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为辅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的教案、电子教案、课件等,实现资源的开放。

5加强过程考核

改革原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质量评价,发挥评价促学习、评价促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6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具有能拟真实语言环境、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网络课程,实行学习资源、实训场地开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工科院校非机械专业 金工实习 钣金教学

高校金工实习中心大多数分为:普通车床实习车间、钳工实习车间、铣刨磨实习车间、钣金实习车间、焊接实习车间、数控车床实习车间等车间。这些车间的设备基本上属于机械行业的专用设备。工科院校非机械大学生主要是通过金工实习,进行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接受基本思想作风的教育,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提高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后续理论课程学习和今后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金工实习钣金教学中主要以讲解钣金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制作一个产品的方法为主,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基本了解、掌握钣金加工的知识和动手制作产品的能力,掌握钣金加工中部分设备的正确、安全操作方法。

一、钣金加工的基本原理

(一)放样与下料

1.放样

放样就是我们根据设计图纸中的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几何展开并计算出下料尺寸。产品的几何展开,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类型:(1)多面体的展开:把各个面的投影呈水平或垂直展开。(2)圆柱体的展开:用素线将平行的柱形几何形体表面展开。(3)圆锥体的展开:主要区分正圆锥展开和正圆锥斜截展开。(4)三角形法展开:将几何形体表面划分出依次相连的三角形。(5)天圆地方类的展开:一般采用三角形求实长的方法。(6)封头接管的展开:通过平行线法与变换投影面法共同应用进行展开。(7)球罐的分辨展开:根据球的大小有分块展开和分带展开。

2.下料

产品几何展开后,我们还需要将下料,以及以后的相关工序中所涉及到的影响这些工艺问题的所有因素都预先进行完整的处理。下料就是通过产品几何展开后,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的计算,把下料尺寸计算出来,即可进行下料工序。要注意的是:影响下料的因素有壁厚处理、气割间隙、剪切硬化层、成形方法与成形中的变形程度、焊接变形、焊缝分布、材料利用率等各种因素,都要认真对待。下料顺序应当遵循先大后小、合理排料、套裁下料的节约原则。

(二)下料工艺

下料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剪板机下料,适用于薄钢板下料(基本厚度1―5mm)。(2)氧气切割下料,适用于厚钢板下料(基本厚度10mm以上)。(3)等离子切割机下料,适用于不锈钢和有色金属下料。(4)高压水切割机床下料,适用于不锈钢、钛合金等对热敏感的材料。(5)线切割机床下料,适用于制作模具及批量要求精度高的材料。(6)冲床下料,适用于薄钢板大批量成型产品的下料。正确选择下料工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材料,缩短生产周期。

(三)成型工艺

成型工艺主要有冷作、温作、热作之分。经常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折压成型:适用于薄钢板,通过折弯机折压成型。主要有:直角折弯、双角折弯、天圆折弯。(2)冲压成型:适用于金属板,通过冲压机冲压成型。主要有:冷冲压和热冲压。(3)焊接成型:适用于锯板,通过焊接成型。(4)热加工成型:适用金属板,通过加热变软成型。

(四)组装工艺

组装工艺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1.组装类型分为工厂组装、工地组装、现场组装等三类。

2.测量包括:(1)测量基础面的选择:在组装中,把那些能够作为基础依据的点、线、面选为定位基准是十分重要的。(2)测量工具:在下料、成形等工序中所用工、量器具的基础上还需要水平尺、线坠、水平仪、垂直仪等测量形位所用的工、量器具、仪器等。(3)测量方法:常用的有面测量、尺寸测量和形位测量等。

3.组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尺寸限位法;(2)地样法;(3)挡铁限位法;(4)复样法;(5)销轴限位法;(6)样板法;(7)模架组装;(8)工装组装法。

二、选择具体的实习教学方法:制作铁盒

(一)放样下料

使用设备:剪板机、卡尺、深度尺、1.5mm钢板。

主要学习放样下料,计算下料尺寸,上剪板机,定位下料尺寸,然后进行剪板操作。

长度76.5mm,宽度51.5mm,高度22.5mm

制作铁盒计算公式:下料尺寸=长+高+高-A×板厚×1.5(注:A为折弯次数,1.5为折弯系数)。

长度=76.5+22.5+22.5-2×1.5×1.5=117mm。

宽度=51.5+22.5+22.5-2×1.5×1.5=92mm。

下料尺寸:92×117,长度放大1mm,最终下料尺寸为92×118。

(二)划线钻孔

使用设备:台式钻床、划线平台、划线尺、榔头、样冲。

主要学习划线、定孔位、打样冲眼。上台式钻床钻孔,根据孔的直径大小,选择钻头与钻头转速。

12mm线划4条,46mm线划1条,43.5mm线划2条,30mm线划1条,35mm线划1条,钻孔直径3mm。

(三)冲角

使用设备:冲床、冲角模具一套。

主要学习冲角模具在冲床上的安装定位,上冲床操作冲掉下料尺寸四个角,以便折弯。冲角的部分尺寸必须与铁盒高度一致,冲4个角。

(四)折弯

使用设备:折弯机、深度尺。

主要学习折弯高度定位,定位尺寸为铁盒高度+折弯槽的中心点到边的距离。折弯操作的顺序为先折小边,再折大边。

(五)整形

使用设备:角磨机、榔头。

把折弯机折弯出来的铁盒不合格的部位,通过角磨机、榔头等工具整形,使之成为四边互相垂直90°,四边等高,缝隙紧密,符合设计标准的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制作铁盒箱体都是完整的一套,有底有盖,假如上面我们制作的铁盒为盒底,那么铁盒的盒盖的下料尺寸为:

长度=76.5+22.5+22.5+1.5+1.5-2×1.5×1.5=120mm,

宽度=51.5+22.5+22.5+1.5+1.5-2×1.5×1.5=95mm,

铁盒盒盖下料尺寸为:95×120。

钣金工是设备制造、机械加工及各种机器设备检修生产中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专业工种,在其他工种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完成各种零部件及机器设备的加工制造。

三、结语

大学生在金工实习期间,学习钣金加工中的放养下料划线钻孔冲角折弯整形的工艺过程,并在学习制作铁盒过程中,学习操作了剪板机、划线钻孔、台式钻床、冲床、折弯机等工、量器具及设备。对大学生而言,完成了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接受了基本思想作风的教育,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胆量,也提高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开发,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这是至关重要的,也达到了大学生进行金工实习教学大纲中的最终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占文.钣金工操作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标准;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04-06

1引言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课程体系必须在坚持校企合作原则基础上,结合职业标准,构建有自己职业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同时,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还要兼顾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结合职业标准分析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针对职业岗位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划分成相对应的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开发学习情境,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然后在教学中的实施来实践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2结合职业标准分析职业岗位群

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参照信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根据高铁发展实际,确定出了具备企业人才素质及专业技能要求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其中有室内设备维护岗位群、室外设备维护岗位群、CTC/TDCS设备维护岗位群、动车组列控系统设备维护岗位群和工区管理岗位群。

3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2]是用来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它不仅能够反映具体的职业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而且还能表明其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以实际工作实践为出发点的,属于整个工作行动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内容。针对高速铁道信号控制专业五个岗位群,分析各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典型任务分析表如表1所示。

4划分行动领域[3]

行动领域是将相关的典型工作任战行整合得到的,它集成了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即确定与专业相应的行动领域,就是通过把工作过程、方法、对象和成果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同时分析确定其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合职业能力划分行动领域,如下表2所示。

5学习领域设计与开发

学习领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基本学时。其中学习目标主要描述职业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工作任务。学习领域的开发也就是课程的开发。描述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就是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就是说为达到相应的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5.1 转化学习领域,构建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开发学习领域就是对行动领域进行工作内容的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尽量使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与行动领域的工作内容一致,从而使得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行动领域所需职业能力一致。这样就实现了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实质性转换。结合行动领域职业能力分析[4],将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的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如图2所示。

根据学习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分别设置公共基础领域课程、专业基础领域课程、专业综合领域课程、公共素质拓展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领域课程。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5.2 设计并描述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设计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不仅要考虑学习内容,还要把握学习的难度层次。确定课程方案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来设计和安排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培养职业能力就要充分考虑实践课程的比例。

首先,设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本课程方案中实践课程达到50%,顶岗实习达到540学时。实训课程在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考虑到学生成长的规律,区间信号设备维护实训、高铁列车控制系统维护实训、信号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训课程安排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铁道信号基础实训和高铁数字传输设备维护实训之后。

其次,课程方案确定以后,详细描述每一个学习领域。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可靠实施。下面以学习领域“铁道信号基础”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学习领域描述方法相同,最终形成完整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学习领域。“铁道信号基础”学习领域描述如表3所示。

6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

专业教师将学习领域的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特定的学习内容与载体有效结合,完成学习情境的设计。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中还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将教、学、做有效结合。最后完成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标准、教案和考试考核方案等[5]。

如表3所示,铁道信号基础学习领域可以划分为5个学习情境。在这里,以铁道信号基础中的情境“信号继电器维护”为例来设计学习情境,如表4所示。

7教学实施优化[6]

在基于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一体的高铁信号控制专业建设中,对课程教学进程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高铁信号控制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很好地分配。如表5所示,表中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能够有效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第一,专业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时,都是以基于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一体的高职课程建设框架为基础。以《铁道信号基础》课程为例说明如下,以“信号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考试大纲作为课程标准;对传统的《铁道信号基础》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教科书的内容共分为了5个学习情境来学习,每个学习情境中划分了多个子学习情境;结合国家信号工职业标准增加了专业职业道德的知识。

第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团队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实践教学,积极参加有关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相关培训,并多次到其他院校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

在实践教学实施中,以专业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不仅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实践教学以项目为主体,以实际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任务。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案例演示、任务分析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

第三, 重视实践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在实践教学实施中,专业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熟悉该岗位的业务。实践考核时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共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侧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专业教师通过具体项目任务,不仅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更有效保证基于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一体的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许慧珍.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 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3] 尹萌芽.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

[4] 熊志勇,罗志成,陈锦昌,等.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研究[J].图学学报.2012(2).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针对研究生的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优化的研究。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相对于讲解车站作业组织、车流组织、运行图、通过能力加强等相关内容,40个学时的量十分紧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内容甄选研究不够

铁路运输组织涵盖了铁路行车、铁路货运及铁路客运中与运输组织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而目前缺乏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甄选的研究。针对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学时量少的特点,对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甄别,选择适合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并加以整理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班中研究生对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大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分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本科即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本科为我校非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以及外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非相关专业研究生,对于铁路运输组织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教学进度安排、理论讲解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研究生被动接收教师讲解的内容,没有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应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设计,合理安排,选出其中的模块,让研究生讲解,并做相关的文献综述,充分锻炼研究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与研究生积极性调动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模式设计

主动地学习应该是研究生能做到的事,那么教育就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把课堂真正还给研究生,使研究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在设计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模式时,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研究生独立承担三次主讲任务,另一种为对运输组织的经典理论做文献综述。第一种方式,选取三项内容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模块,鼓励学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分别独立讲解该三项主要的教学内容。第二种方式,由教师甄选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中15-20个经典的研究题目,将研究生分为十个组,抽签决定这10个组分别做哪个课题的文献综述。每个组选择一名同学做组长,选择另一名同学做最后的文献综述的汇报者。所有组员必须认真积极地参与到文献资料的查找和汇总及分析工作中。第一种方式中研究生讲课直接安排到教学日历中,与教师教授的内容直接对接。在讲课前、课堂上、讲课完毕,教师全程指导与点评。本次实践中选取了车站阶段计划、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绝对计算法及列车运行调整三项知识模块。第二种方式是做文献综述。在计划外的课时安排之外,我们另找时间,完成各组的文献综述教学活动环节,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经典问题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文献综述设计的题目有取送车问题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空车调整计划编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编制、乘务计划编制、列车运行调整、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动车组运行计划编制等题目。

(二)研究生主讲与做文献综述的课的几个核心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探索,研究生主讲课堂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

1预习、培训是前提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研究生备课用的预习提纲,给全体研究生、尤其是主讲研究生以供其备课提供参考。研究生在自主预习(独学)过程中能够解决一半以上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讨论解决百分之30%左右的问题;剩余的难点由教师帮助其理解。主讲研究生在走上讲台前,基本能够做到心中有比较清晰的授课思路,基本能脱稿主讲所承包的知识点或知识模块,对其提高自身的自信也有很大帮助。

2激励评价是动力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研究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在研究生主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研究生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呈现的精彩,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这种及时的激励会使主讲研究生信心百倍,对其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也大有裨益。

3展示、质疑是亮点主讲研究生的精彩展示体现了研究生的成熟和睿智,展示、质疑能够带给研究生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彰显了“让每一个研究生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的核心诉求。主讲研究生展示出了精彩,质疑研究生更是课堂形成“正反交锋”、“思维碰撞”的主角。一个好的质疑能够让全体研究生主动参与进来,在争论中生成知识、产生原生态的生本资源为大家共享,使研究生从知识走向智慧这正是高效课堂之所在。

(三)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不仅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把研究生课堂上的表现、表演和表达当作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根本标准,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研究生、把能力还给研究生,把主动性还给研究生。在由研究生主讲的课堂上,教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研究生的心态是开放、安全和自由的。其思维过程的训练得到充分体现,发自内心地娴熟讲解和交流互动应该成为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常态。这就要求教师把“说”和“做”的机会还给研究生,体现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研究生学习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师并非是旁观者,而是共同进行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和“引导者”。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纠错、补漏、点拨、拓展和提升,课堂效率也会低下来,毕竟研究生讲不如教师讲得深入、全面、到位。研究生主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讲课的任务交给研究生,而是教师站在审视的角度去关注每一个研究生的学习状态,积累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研究营造适宜研究生发展之生态课堂的方式和方法。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调控,使课堂朝着轻松、愉快、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一村一;人才培养

为了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事业,铁心桥成人教育中心校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雨花台区教育局成职科、南京市电大的悉心指导、帮助下,经过充分调研、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历经艰辛,终于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学历教育项目引入了铁心桥地区,成立了南京电大和铁心桥成人教育中心校联合办学的新载体――南京电大直属部(铁心桥办学点)。以此项计划为平台,为本地区农民居民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以满足本地区乃至周边群众自我素质提升的需要,提高其社会竞争条件和能力,为实现本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超15年这一小康指标,为提高铁心桥街道人口综合素质付出了实践和努力;为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及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铁心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下面将七年来铁心桥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作一回顾。

2006年初,铁心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领导带领教师对街道各部门及驻街道各企事业单位等就实施“一村一”计划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充分的论证,根据中央电大和市电大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本街道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铁心桥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正在提速发展,广大农民转变成市民、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历水平和生存资本需要迫切的情况,确定了“农村行政管理”为本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专科学历教育的主要专业。此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首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推行的有关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要想让“一村一”这个教育品牌在铁心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良好的开端是极为重要的,一炮打响是大家的期盼。为了能让机关、企事业单位、本地农民、居民形成共识,引起“共鸣”,铁心桥成教中心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充分认识到要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正面引导教育是根本,宣传发动须先行,组织和领导是关键。在校长带领下,老师们克服困难,印发了《“一村一”项目简介》、《学历教育报名须知》,迅速开展宣传工作,在街道各社区机关科室、各企业具有高中学历(含中专)的中青年中广为发放,并接受迫切要进行素质提升、继续学习的人员的现场咨询,让这部分人员全面了解“一村一”。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牵头,组织老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具体研究部署招生工作,并为学员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了成教中心校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街道为“一村一”划拨了一定的资金,成人教育中心校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了标准教室,建设好多媒体室、电脑室、实训室、活动室、会议室、卫生场所、图书室及门房,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全体员工暗下决心,力争将铁心桥成人学员建设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学员。成教中心校为“一村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按“一村一”大专班所开设的科目要求,从南京电大直属部聘请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大学教师来任教。为了扩大教育覆盖面,成教中心校自加压力,一年春秋两季招生,各开一个班。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以说是一项地方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它的管理和教育教学都需要更高的规范要求,需要教学、管理、后勤等各种服务支撑。

正是因为铁心桥成教中心校人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南京电大,市电大将“一村一”的第一家直属办学点落户于铁心成人教育中心校,而成教中心校一帮人也没有辜负市电大的期望,不仅做到了办好,而且将其发扬光大。

来之不易,必然珍惜。成教中心校以人为本,在规范办学的同时进行科学而又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学员的广泛赞誉。

凡学员来报名,成教中心校的领导、老师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为了能使学员安心学习,帮助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成教中心校校长亲自与学员所在社区、科室及相关单位联系,为他们协调解决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的问题。

“一村一”项目还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注重形成性考核。因此,学员的作业是重要的考评依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难免因故耽误了课程,作业完成有困难,于是学员派专人接待学员来访咨询,联系任课老师对学员进行辅导,帮他们把落下来的课程给补上,完成作业任务。

论文是学员毕业时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课业任务,合格与否,关系到学员能否顺利毕业。南京电大与成教中心校高度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了毕业论文指导、上报工作。学员划分了论文指导小组,指定了论文指导老师,安排小组讨论、指导,反复为学员修改论文,直至指导老师满意。

在教学管理上,成教中心校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出台了各种管理制度。学员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结合办学条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学员(三江大学、区少年活动中心、中心小学、联办企业)等各单位挂钩,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注重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村一”远程教育学员与电大系统其他学员不一样,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我们未遇到过的。学员在中心集中学习期间,学员有完备的师资、完善的网络、完足的图书资料可提供服务。成教中心校让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初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明确了怎样自主学习,怎样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员改变了传统的年级班级管理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建立了QQ群,让学员互通信息,互帮互学,如针对部分学员年龄偏大、基础知识较差、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学员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把熟练操作电脑的年轻学员和年龄偏大的学员组成帮学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员要求面授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整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与学员建立多种联系方式,为学员答疑解难,提供多方式服务;学员对学员的出勤、学习、考试、实践等环节实行量化考评,并及时把量化考评结果向学员所在单位通报,作为学员评价、奖励、毕业后聘用的依据。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尊重学员人格,加强师生间、学员间的情感沟通,提供开放性的指导咨询服务,倡导、宣扬终身教育理念,用优秀学员的事例来引导、激励学员,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

“一村一”工作系统周密,却纷繁复杂。成教中心校领导、老师多年来含辛茹苦、恪尽职守,使得“一村一”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学员人人有服务。为此,他们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周末休息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一村一”这朵花已在铁心大地盛开,并辐射周边地区。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教材编写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9-02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一直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于中职教学的教育教材模式,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一)课程定位

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课程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文件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排序的方法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组织技术措施;掌握预算定额的正确含义和查用的方法,正确划分计价项目并计算工程量,掌握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工程管理及编审概(预)算、报价、估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地质与路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涵施工、铁路轨道、隧道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生产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大纲,再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以“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从业岗位需要;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标准。

做到:

①课程教学项目化,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②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化。课程重点难点内容采用项目专题案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项目案例平台,适时介绍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工程建设新技术同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工程施工新的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展示明朗化。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⑴掌握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熟悉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了解建设项目的分类。

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路基、桥涵、轨道工程建设的内容及特点,熟悉原始资料调查的内容;了解施工程序。

⑶掌握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及施工过程的时间排序的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及流水施工类型和总工期确定方法。

⑷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任务、作用与分类,工程项目控制的概念;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步骤;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内容及选择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编制方法;了解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⑸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时差的概念及应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计算与应用,网络计划优化的概念、工期优化、费用优化的方法与应用。

第二部分概预算

⑴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及概预算分类;掌握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计价特征及构成。

⑵掌握工程定额的概念及作用;掌握铁路工程定额的组成及应用。

⑶熟悉铁路工程概预算各种费用的计算办法、熟练掌握个别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了解综合概预算的编制程序;

⑷掌握工程量清单的定义与作用;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构成;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量清单与清单计价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组织施工和管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备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质量技术措施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预算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⑵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⑷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和措施

按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概(预)算》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编写理念,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广泛吸收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使之具有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的特点。体现“简明扼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强调行业特色”的宗旨,实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的目的。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共同编写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材,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内容重组,突出实践,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课程教材。以解决以往教材“脱离实际、内容陈旧、工艺落后”的缺点,突出职教特色。

三、教材编写结构

《土木工程概(预)算》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是基本建设计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建设投资、拨款、贷款,银行监督,实行投资包干、工程招标、投标,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工程新一轮概预算编制办法的颁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全国的推行,铁路、公路建设领域以市场自主定价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必须紧跟目前的改革趋势,更新观念,掌握和理解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材的编写结构如下;

1.《土木工程概(预)算》本书共设六个项目,二十七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造价基础知识;项目二定额;项目三铁路工程概(预)算编制;项目四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项目五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六工程计量与价款结算,二十七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基本建设、定额及铁路、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铁路工程概(预)算部分详细介绍了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公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依据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介绍了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应用原理,对铁路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轨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临工程的构造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公路工程概预算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各分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与方法。

2.《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本书共分五个教学项目,二十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施工组织概论;项目二施工过程组织原理;项目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五网络计划技术,二十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施工过程组织原理、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中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共同参加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使改革后的教材具备了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在教材的编排上,都突出了“新”字,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2.适应性:教材即适应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适应社会对这一岗位群的需要;

3.实践性:即教材对理论知识的编排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更注重对岗位职业群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针对性强,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紧跟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需要。

所编写的教材已在全国中职学校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相信在广大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教材改革和“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这一方针指导下,教材建设会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五、下一步教材建设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全面质量管理。

2.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3.建立教材样书库和教材资料信息库。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2篇

2010年起,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专业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既要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涉及铁路工程与运输组织学两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侧重于技能训练,要求加强课程的实验与实践环节。《站场课程设计》正是继《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之后的实践性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站场与枢纽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的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课程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站场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掌握站场规划与设计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站场课程设计》已经形成了双线、单线枢纽区段站设计的不同情景设置。区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基本要求是:(1)根据给定的资料,选定站型,确定主要设备的位置;(2)计算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机走线及中间站台等设备的数量;(3)设计车站两端咽喉,绘制非比例尺详图;(4)计算坐标,推算到发线、调车线有效长;(5)绘制1∶1000比例尺详图;(6)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以上课程设计内容的覆盖面较广,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仍存在如下问题。1.对铁路运输组织的作业流程掌握不全面。车站咽喉设计是车站设计的关键,由于对车站的主要作业流程没有深入理解,造成车站咽喉设计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对平行进路的设置不够合理、灵活。2.对铁路站场设计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深。铁路站场与枢纽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是站场设计的主要依据,部分同学由于没有深入理解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确定的方法,缺乏对相关标准说明的深入解读,导致站场设计坐标计算以及车站能力计算时,相关参数的选用不准确,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对现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了解。长期以来,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都是学生在计算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运用CAD画出设计方案图。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已广泛运用到铁路勘测设计部门的站场设计工作中,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可用于普速、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各种速度目标值铁路站场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铁路站场规划及设计的内涵及方法,掌握该学科的最新技术规范以及专业技能,快速适应今后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需要基于CASD系统对站场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新整合,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快速解决站场设计难点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方位地提升教学质量。4.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理论课程的教学与课程设计教学同步。由于《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与《站场课程设计》安排在同一学期同时开始,因为没有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无法进行课程设计,因此,通常是把前6周的站场课程设计的课时安排上理论课,随后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再布置区段站的课程设计。同时,课程设计的教学安排一周2学时,不具有连贯性,理论课程经常会占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效果。5.成绩评定的手段和方法单一。长期以来,站场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提交的设计报告和图纸。这种以“终稿”来确定成绩的做法,使得学生不知道课程设计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而区段站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车站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必要通过讲评与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设计水平。

三、《站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1.增加本专业知识的扩展以及课程的实验内容。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道部修编和新颁布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及课程设计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通过教师在课外查阅大量的资料,将当前轨道交通站场设计的新情况和新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扩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结构。增加高铁车站行车组织和相关动力学知识的扩展,扩充了车站各类作业车的运行径路和作业流程,以及车辆行驶轨迹等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原因。为了配合站场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在学习完铁路站场技术条件后,布置中间站设计的实验,重点训练学生中间站平面设计的过程,车站设计各环节应该考虑的重点,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使其牢固地掌握车站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期的区段站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2.调整《站场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改变一直以来理论课程与课程设计同步开始的做法,将《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安排在前,同时将《站场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周的时间里进行,利用连续的2周时间来集中完成区段站的设计任务。调整后的安排使得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能很好地进行衔接,在有了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同时课程设计的时间具有连贯性,便于学生集中时间与精力完成课程设计的相关任务,避免了部分计算和设计等工作的重复,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期内较好地掌握区段站设计的各个环节。时间集中,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指导,及时发现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解决,提高教学效果。区段站课程设计最好能在理论课结束后的小学期内进行,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基础后开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小学期内其他实践环节的安排,目前区段站课程设计是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后一年进行的。因此,这需要精心安排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安排课程实验和大作业,进行铁路中间站的设计和编组站初步设计,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为后期的区段站课程设计打下基础,同时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让学生提前复习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保证课程设计的效果。

3.传统设计方法与CAS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结合。CASD(开思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基于AutoCAD和Access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Objec-tARX、VC等开发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的。该系统适用性强,可适用于普速、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可满足站场专业在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等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可用于进行复杂枢纽及各种站型车站的新建及改建设计工作。该系统将车站看成股道的集合,而股道是由线路、各种类型的道岔、信号机和车挡等实体组成的集合,即将这些实体赋予相应的专业设计信息及行为特征,对它们进行连接编辑等操作,就可以形成站场股道,最终可形成站场平面图。该系统分担了设计者站场设计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量,减少了站场设计强度,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目前铁路勘测设计部门在站场设计中已广泛采用。但是在软件的使用中发现学生过多地依靠辅助软件来完成设计,缺乏应有的思考。而区段站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全面、系统地掌握铁路车站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必须要勤于思考,反复计算、推敲与对比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而不能对设计理论和方法一知半解,仅仅是依靠CASD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任务。影响铁路站场设计的相关因素诸多,站场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很大。为了既能使学生掌握铁路站场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把握设计方案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站场设计领域内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本次《站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区段站设备设施的选型,参数的确定,车站咽喉的设计方案比选,绘制出区段站平面布置的详图,相关设备设施坐标的计算,以及线路有效长的计算,然后通过CASD辅助设计软件来验证与优化,并输出相应的成果。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思考,同时又掌握了CAS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使用,能运用CASD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车站的设计。上述训练,增加了学生对区段站设计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使课程更加切合铁路站场与枢纽规划实际,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以便快速适应今后相关工作岗位的需要。

4.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任务书和指导书。与《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理论课程相配合,按照“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综合培养”的原则,基于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软件,对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补充与完善,增加系统软件应用,以及设计方案对比分析的内容。同时,编制区段站课程设计指导书,该课程设计指导书在最新设计规范指导下,通过广泛征求学生和教师意见,对基于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CASD系统的站场课程设计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新整合与补充完善,指导书的内容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确实起到指导实践教学的目的。逐步完善区段站课程设计题库。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站场课程设计课程已经形成了双线、单线枢纽区段站的不同情景设置,为了进一步避免抄袭现象,可以逐步完善区段站课程设计题库,确保基础数据不重复,使学生能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与探讨。

5.改进课程设计考核办法。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设计过程考核与设计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设计过程部分成绩的比重为30%,设计结果考核成绩的比重为70%。设计结果的考核主要考核设计内容的完整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准确性、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文本的规范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除了要求学生在设计报告说明书的最后做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说明外,课程设计还应专门安排成果展示环节,从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中筛选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成果展示,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其他学生对其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最后进行任课老师的讲评,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也计入到最终的设计结果考核成绩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较深刻地体会到课程设计的难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理清设计思路,掌握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铁道车辆专业 人才培养

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符合现代铁路发展所需车辆运用及检修并侧重于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而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只有在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中采用一种校企密切合作、互动渗透、齐抓共管、全程控制的紧密型新顶岗实习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实习方式具体如下:

一、理智选择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

要搞好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合理选择有实力、有条件、专业对口的校外企业至关重要。学校应经现场考察,从人才培养的软实力与硬条件、长期与短期、经济性与技术性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确定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二、制订切实的培养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保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我们必须从计划及课程设置的源头入手,为此,应由院校车辆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的职教、技术以及技师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铁道车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经过调查、分析与论证,最终确定符合当前铁路车辆发展要求的新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其具有突出职业技能核心、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四新”技术以及全面发展等特点。

三、强化实践教学设施和基础建设

职业教育中各专业实验室、实训场及实践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应由校企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学校现状,把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部分和校外部分两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院校依靠自身力量可以筹建且主要针对主型铁道车辆各组成部件结构、原理、控制及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指导这一基本思想。而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校无法自建的一些实训项目以及一些最新车辆装备的实训项目进行培训和实践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交替使用及其与理论教学的穿插配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互补。

四、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工学结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加强铁道车辆专业教材的建设

我们要通过补充完善现有通用教材和重新开发新的校本教材这两种方式,满足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需要。

2.改革教学内容组成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组成结构,适应工学结合中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我们可把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校内培训,突出强化企业所提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演练,使教学效果更贴近企业所需。另一部分为企业培训和跟班组的顶岗实习,师资以企业的车辆技术人员为主,院校专业教师为辅,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本企业的车型种类及工作任务等特点来进行,通过理论与实践交叉互补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而顶岗实习则采用跟班组指定师傅指导为主,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巡回辅导为辅的方式,校企合作,齐抓共管,全面培养、提高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及素养。

3.改革、完善教学和技能传授的方法

我们借鉴目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打造一支强实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把院校铁道车辆专业教师送到铁路相关企业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聘请铁路现场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兼职、授课,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家型”的师资队伍。

五、制定和完善考核及评价机制

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必要制度保障。铁道车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考核及评价体系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如下:

一是校内培养阶段,以本专业教学计划为指导,采用考试获取学分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二是企业培训阶段,以企业培训的教学计划为指导,采用理论试卷考试和企业现场实际生产操作技能考核并举的方式,达到增知强技,适应企业岗位工种所需的目的。

三是跟班组的顶岗实习阶段,采取本人、指导师傅和巡回辅导教师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院校 校企合作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76-01

1 引言

铁道类高职院校与铁路行业相伴相随,同生共长,原来全都隶属于原铁道部,属于行业办教育,校企是一家。归属地方后,铁路行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延续了校企合作的传统,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铁道类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日益紧密,取得了一定成效。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但是同时随着铁道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些问题:

(1)校企合作的机制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往往是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或者制订的制度流于形式,并未执行,缺乏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校企合作的层次问题。铁路行业与铁道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必须从顶层设计、中层建制,底层执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完美化,中层建制形式化,底层执行随意化,且层次之间的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可行性。

(3)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铁道类院校在与铁路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创新了多种校企合作的形式,但在如下问题上存在执行上的难度,如订单培养、真正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的校企共同培养与成绩鉴定,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存在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4)校企合作的广度问题。铁道类高职院校目前缺少铁路行业在各地区的人才需求的预警机制,受铁路行业用人需求的影响较大,铁路类专业的特殊性和行业性使得学生在其他行业就业竞争力不强,所以铁路类职业院校应该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旗下运输企业,各个铁路工程局,铁路生产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3 解决措施

(1) 同构实训室

为满足各院校对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需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铁道类学生应用技能,协助各院校共建专业教学实训室,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综合实训课程搬到大学课堂,使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有机会接触和掌握软件知识,体检铁路工作的真实环境,辅助院校所设各专业完成实验教学应用。

(2) 共同开发教材

如何较大减轻和提高工作效率是大家共同探讨方向。因此加强铁路专业教材应用至关重要。教材作为是从业人员中、高端的具体知识载体,教学方案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优化。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企业可支持和资助院校师资编写铁路类课程或教材,研究和改善铁路教学方案。

(3) 深入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4) 开发"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这是一种初级的合作模式,一般在中专院校运用的比较多。

(5) 加强多元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技能实训为主要特点的创新型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引入“校中厂”模式的实践教学,为学生熟悉现代企业工作环境和反复进行技能培训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6) 推行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模式

该模式为学生在学院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再定期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校企合作部根据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培养要求,与合作企业开展广泛密切的联系,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及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签订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办学协议,以确保学生工学交替的实习岗位。同时,派实习指导教师对在企业实习期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从保障学生实习安全、确保学生实习内容、维护学生取得合法报酬、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以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工学交替周期由校企双方共同决定,一般为每学期、每季度或每月进行“工”“学”轮换。

(7)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特点,聘请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此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院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学院每年聘请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实习与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参考文献

[1] 朱永跃,顾国庆.基于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96-99.

[2] 王慧.国际比较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前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86-88.

[3] 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9):78-79.

[4] 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9-101,86.

[5] 陈桂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87-89.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4582

高铁学习计划范文第15篇

学习型组织研究专家彼得·圣吉博士说过,未来持久的优势属于哪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企业。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企业的竞争将不再以物质和资金为中心,而是以脑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中心。作为企业“细胞”的基层班组,它们能否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口号,在全国各地掀起一个创建学习型班组、团体、组织、企业的热潮。铁路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在全路积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的活动。三年来,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效果怎么样,现状如何,在新形势下遇到一些什么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对当前我公司部分站段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总的来说,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这个活动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铁路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为铁路的安全运输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思想素质保障,有力地推动了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调查结果显示,站段一级基本上已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确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和评估、考核制度,力求保证了学习型班组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长期化,但基层学习型班组的现状并不尽善尽美,一些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缺乏科学化,学习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向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深入推进乏力,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不相适应,与时代的发展潮流不相适应。归结起来,就是五个方面的“缺乏”。

一、部分职工自觉运用知识的意识缺乏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个别职工的理论水平很高,业务技术能力也强,但他们的高素质只体现在应付考试中,工作态度不好,工作责任心不强,上班吊儿郎当;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了事;遇到困难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承担责任,不是想方设法地去完成任务,而是强调客观困难,把难题、困难上交了事,把“聪明”才智用在如何推脱责任、如何减轻自己的工作上。这些职工缺乏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无正确的劳动观念,工作不积极,安全意识薄弱,尽管心智能力高、知识丰富、技术业务能力强,但缺乏自觉把知识和能力运用铁路运输生产的思想意识,不但对铁路安全生产的贡献不大,而且成为安全生产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这种现象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会做,我能够做好,但我不愿意做,不想做好。尽管只是几个别的现象,但“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影响极坏,成为安全生产中极不稳定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学习计划质量的缺乏

首先,班组学习计划不切实际,缺乏系统性,缺乏循序渐进,没有具体细化,操作性差,指导性不强。虽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措施,但只注重于形式,没有密切结合班组的实际情况。一些基层班组长时间安排《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基础》等深奥的政治理论的学习,而不是把本岗位的《维规》、《技规》、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应知应会以及各种紧急情况的运用和处理作为重点,对本岗位面临的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以及以往工作的薄弱环节涉及也不多;学习计划重理(论)轻实(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计划毫无系统性可言,今天学习这个方面的知识,明天学习那方面的内容,东敲一锤,西打一棒,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计划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来,不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而是想到什么就学习什么,随意性大;一些学习计划比较笼统,没有细化,只是写出一个年度学习计划,没有就某一个月、某一个星期、某一次集中学习的内容、采用什么教材、谁来主讲、达到什么效果做具体安排,操作性差,指导性不强,以至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其次,只有班组学习计划,没有职工个人自学计划,忽视了职工的个性差异和要求,没有及时督促职工查“漏”补“缺”,班组的学习显得活力不足,忽视了班组成员的现有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学习缺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基础,已经成为学习型班组向前推进的一个瓶颈。在调查的63个班组中,我们发现,除两个班组制定了职工个人自学计划外,其他所有班组都没有根据职工自身特点为职工量身定制的个人自学计划,而且就是两个班组的职工个人学习计划也缺乏针对性,盲目性过大。学习计划不是根据职工的缺点和薄弱点出发,而是盲目地跟随班组的集体学习计划,实际上,只是班组学习计划的一个简单复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复习计划。

三、集中培训之后的巩固措施缺乏

集中培训后,缺乏一个让职工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提炼,把所培训内容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时间和平台。不可否认,站段、车间为创建基层学习型班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车间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学习型班组的质量,每季都组织了一次理论、实作的集中培训学习。从试卷上来看,集中培训学习之后的考试成绩都很高,学习效果似乎不错。对此,笔者做了一个试验,到一个车间,从众多集中培训考试的试卷中,随意抽出理论、实作考试试卷各一份,交给受培训的职工再考一次,结果是理论考试的平均分数比原来低了39.8分,实作考试的平均分数比原来低了25.6分。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反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职工没有自觉把集中培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我们的巩固措施还没有到位,没有为职工把集中培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后续服务和监督,使培训学习没有取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对兼职教师重要性认识上的缺乏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们对兼职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兼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承认,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得不到规范,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得不到重视,站段一级机构基本上没有针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管理、培训的办法和制度。

实际上,在经济快速发展,全国物流加快,铁路减员增效以及铁路大提速的形势下,从业职工的绝对人数减少了,但生产节奏加快了,生产任务增大了,安全责任加重了,每一个职工的生产任务更重,安全压力更大,已经不大可能出现大批量职工脱产学习的情况。在目前的铁路,只能实行阶梯式传递教育,先组织一批为数不多业务尖子(兼职教师),对已投入或即将投入运用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学习或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超前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为职工培训奠定基础,再由这些兼职教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这些兼职教师学得好坏,是否能真正吃透了相关的知识,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能有效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是否达到了等力传递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能否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因此,在不放松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充分认识兼职教师在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根据对一个站段年终课时统计结果显示,兼职教师任课课时占整个培训课时的98.5%。

五、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缺乏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古板,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多年来,由于受教学习惯和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铁路职工教育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传统的理论导向型注入式模式,与现场结合不够紧密,实战性不强,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把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有效向前推进,适应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基层班组的学习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单一模式,进行理论集中培训课时占总课时的82%以上,个别班组高达100%,基本上没有尝试其它的教学手法;另外,现场培训的时间不够,仅占整个课时的20%左右。

思考与建议:要提高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效果,避免学习在低层次徘徊,保证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必须结合站段、班组、职工实际,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观念、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提高职工把能力应用于现场的主动性,提高把素质转化为铁路安全保障的自觉性,提高把素质能力转变为生产力的效率。简单的说,就是五个“创新”。

一、创新素质理念,拓展“学习”范畴,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把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素质的提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的学习始终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方向。只有全面理解了素质的内涵,才能科学的定位目前职工素质,找出不足,采取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基层班组的学习,达到把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向前推进的目的。过去,我们常常把素质等同于能力,用这样一个等式表达素质的概念:

素质=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

很明显,这种说法忽视了学习主体把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主动性,忽视了把学习效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自觉性,不能概括素质的全部内涵,需要加以创新。下面的公式更能准确表达素质的概念:

素质=(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x(工作态度+责任心)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两项值中的任何一个项的得分偏低都会导致素质分数不高,既突出了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工作态度、责任心的作用,科学地反映了能力和工作态度、责任心在素质概念中的同等地位。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不但要提高职工的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还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把职工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重点纳入基层班组学习的范畴。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素质“学习”的比重,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帮助职工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认识到每项劳动都是光荣的,每个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是铁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要加强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形势教育,让职工了解国家、社会,了解铁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铁路跨越式对职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让职工充分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职工的紧迫感,提高职工把知识、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自觉性。

二、创新基层班组学习计划的管理,有效提高学习计划的质量

基层班组的学习计划是基层班组学习的指导,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型班组学习的质量,必须加以创新,进行规范统一管理。

一是建立基层班组学习计划审批制度,提高班组学习计划的质量。每年年末,基层班组上报下一年度的学习计划后,由人力资源科(教育科)、技术科会同车间主管工程师对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审批。通过分析班组往年综合业务素质考核、考评结果,结合班组在过去工作中表现出的缺点和弱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达到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同步前进的效果。

二是建立基层班组职工个人学习计划审批制度,提高个人学习计划的质量。每年年末,职工个人上报下一年度的学习计划后,由车间主管工程师会同班组长对职工个人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审批。结合职工的实际,帮助、指导职工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的搞好个人自学。个人学习计划必须突出《维规》、《技规》、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应知应会以及各种紧急情况的运用和处理,重点在以往工作的薄弱环节以及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的了解和应用。督促职工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开展自学,鼓励职工不畏艰难,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循序渐进,使自己紧跟集体前进的步伐。

三、创新培训周期理念,拓展培训周期,巩固集中学习成果

我们认为,培训周期不仅仅包括坐在教室里面对面的接受老师上课或者在现场接受老师手把手的现场指导的那一阶段,还包括在面对面指导后,从理论到实际,从他人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验证,在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接受教育阶段是基础,提高和升华阶段是关键,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我们不但要掌握集中培训阶段职工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还要关注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素质,并灵活运用到现场的过程。为职工提供培训、消化、提炼、升华一条龙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消化平台,缩短学习循环周期,通过有效的监督措施促使这种提炼和升华在最短的时期内完成,使每一次培训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使学习型班组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是建立二次考试制度。短期集中培训之后的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学习效果的唯一参考,还要在这次考试之后的某一个时间用同样的试卷、考题对职工进行二次考试,把二次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参考。

二是建立不定时抽考制度。用原来集中培训考试的试卷,不定期抽考接受集中培训学习的职工,把这个成绩作为职工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是建立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制度。一方面,职工接受培训后,针对职工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地派职工去从事与培训有关的工作,有意识地派职工完成与培训有关的任务,另一方面,规定教师有责任随时随地接受受培训职工的电话咨询,有义务回答与培训有关的知识疑难,为职工知识的消化、吸收、提炼、升华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创新兼职教师的认识,充分认识兼职教师在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在当前的形势下,工作生活在第一线,直接和设备打交道的兼职教师的作用远远高于专职教师,建立一支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实践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是否能向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推进。

一是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加速兼职教师的“新陈代谢”。兼职教师因偏重于现场实践经验,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我们要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标准,通过公开招聘等手段,把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吸收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创建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实战能力,愿意为职工教育工作做出应有贡献的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通过建立兼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教学量化考核、教学质量检查评比等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和约束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兼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改革,对长期教学水平不达标,学员意见较大的兼职教师,按规定给予淘汰。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不但要给予兼职教师一定力度的津贴,还要根据考核结果和职工的评比,拉开兼职教师津贴的差距,在全体兼职教师中建立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

三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在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的教师,都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一般情况下,兼职教师熟悉管内设备、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的,但这些兼职教师往往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手法上有所缺乏,在这些方面必须得到加强。每年由段组织兼职教师进行一次系统培训,重点强化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授课方法,提高授课水平。新设备、新技术运用前,可以通过组织兼职教师到设备厂家学习培训的方式,尽快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全段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质量公开讲评活动,并把讲评结果与收入挂钩,对连续二次考评为不合格的兼职教师立即“下岗”,促进教师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摈弃传统的理论导向型注入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现场结合的紧密程度,提高教学的实战程度,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兴趣是提高教育质量,把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有效向前推进,适应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是推进案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再拘泥于教材和讲义,而是先收集职工关心或模糊不清的问题,与现场实际结合后,设计成一系列的案例。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使教学活动成为老师和学员双方共同剖析案例,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

二是推进现场模拟教学改革。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场模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特意设计在模拟现场当中,引导学员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这一模式使教学活动跳出了死板的课堂,给职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教学效果。例如,电务部门可以将现场平时容易发生的故障以及处理过程模拟录像,让学员了解故障现象的特点,掌握整个处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紧急处理方法,知道是如何通过加强维护和检测来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故障。也可以将现场平时容易发生和忽视的违章事件进行过程模拟录像,让学员发现和指出问题的所在,了解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正确处理的方法。

三是推进多媒体交互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借用声光电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立体化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利用信息互动的特点,使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整合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例如:电务部门可以制定《电务知识应知应会》、《电务系统标准化作业程序》、《6502典型故障现象及处理》等多媒体课件,组织职工学习观摩,解疑释惑,对比操作,肯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建立段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教学联网,利用局域网这一平台,实现网上教学、数据共享及远程视频监控,彻底消除日常演练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既可节约时间和人力,也能促进培训效果。

四是推进研讨比武式教学改革。利用练功比武试题库,将培训学员按工种不同分成不成的组别,就同一题目开展研讨比武活动。研讨结束后由教师根据模拟操作结果进行讲评,对完成较好的学员和组别进行表彰奖励,使职工学习更贴近实际,趣味性更强,促进职工通过实作训练,使技能水平向现场实操的高层次迈进。

五是打破狭窄教育模式,成立“讲师团”,巡回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打破本车间、本班组教本车间、本班组的狭窄教育模式。由站、段统一安排,成立“讲师团”,从站、段机关和基层挑选一批业务技术好、理论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维护经验丰富,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教师队伍,轮流到各车间、各班组进行巡回授课。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避免学习走过场的不良现象,真正使学习型班组活动得到系统地开展,学习效果得到良好的保证,确保整体素质得到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