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

高铁安全论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高铁安全隐患

 

刘志军并非中国高铁的首倡者——早在他出任铁道部部长十年前,京沪高铁的讨论就提上议程,但直到2006年才正式经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刘志军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的高铁建设,无论就其路网规模,还是投资规模、建设速度,都创造了纪录。

中国是否应该建高铁,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激进者,如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坚定地反对;也有很多人认为,高铁不是不可以建,适当地建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根据刘志军所做的最后一次报告——2011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专题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新建高铁营业里程5149 公里,其中时速350公里的2154公里,时速250公里的2995公里。另有在建里程1.7万公里。换言之,中国在短短几年里新建的高铁里程超过世界所有国家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新建的高铁里程。

速度是有代价的。

成本代价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以外地区每公里高铁建造成本在3500万美元至7000万美元之间,而中国因为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成本要低得多。尽管如此,中国已建高铁的单位成本也达到了每公里1.3亿元人民币。根据赵坚的算法,建设1公里时速300公里高速客运专线的成本物理论文物理论文,是建设1公里普通铁路的3倍以上。

中国建设高铁的单位成本虽然比国外低,但由于中国建的里程数多,超过了世界总和,又多个项目集中上马,这使得中国高铁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在国外,特别是在民主国家,要让议会通过一个投资额巨大的高铁项目并非易事,政府需要证明其经济合理性,以及民众是否有能力和愿意承受。在欧洲,单纯的高铁客运专线只有寥寥数条,而且也是政府提供的铁路基础服务的一部分,是整个原有铁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票价可以随行就市,上下浮动,非商务人士也能坐得起。而中国的高铁投资没有任何形式的外部监督,甚至不需要通过人大的审核,虽然一个京沪高铁项目就超过了三峡的投资总额。

铁道部为高铁背上高负债率之外,需要担心的还有客流量。京津城际快轨开通第一年实现客流量1800万人次,比预期的要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7月的一份关于高铁的报告,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高估客流量的情况。

就算政企不分的铁道部现在不需要对投资回报率负责,重复建设也是个问题。京沪高铁建成后,在京沪铁路的京津段和沪宁段,将形成京沪高铁、城际快轨和既有线三条铁路复线同时运营的局面,有可能导致运输能力闲置,进而产生更为严重的经营亏损。

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比债务更烫手。

就在刘志军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职位、立案调查后的一个星期,2011年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铁道部干部大会上明确表示,铁道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将是“全力确保铁路运输和建设安全。要突出抓好高速铁路安全工作,确保高速铁路安全持续稳定、万无一失”。

这对刘志军或许是个莫大的讽刺。从2008年的“4·28”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事件中幸存下来保住了官位,刘志军当对安全问题有深刻的警觉。每次新线路开通试车,他都亲自站在驾驶室中国。如遇国家领导人视察,刘志军更是亲自站在驾驶室。

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高铁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由于速度高,高铁对路基、路轨的要求都很高。中国有多条线路设计为时速350公里,为了保证最高时速的运行,路轨必须尽量笔直,因此遇山必须开挖隧道,遇河必须架桥,遇到居民区则必须拆除。

在欧洲这样讲究质量和按规则办事的地方,建一条高铁往往需要多年,甚至十年以上。这也是这些国家在上新项目时非常谨慎的一个原因,因为建设时间越长,意味着可开始运营产生收入的时间越后,投资回报的压力也就越大。

刘志军等不了这么久,因为赶上一个宽松的财政政策周期不易。中国高铁的建设工期比国外正常工期要短几年,即便如此,还经常需要提前完成。

工期压缩首先带来设备质量问题。由于多条线路、多个项目同时上马物理论文物理论文,要求物资的供应量很大。一家供货商向本刊记者透露,他们经常加班加点也不一定能满足供货数量的要求。而且由于工期很紧,几乎每条线路都会要求提前完成,更出现供货期大大压缩的情况。

路基沉降是另一个问题。任何路轨在建成后都会产生自然沉降。高速铁路沉降不能超过15毫米,否则列车就开不了。国外的解决方法是修完后,自然沉降四五年,然后再做后续的工程。

铁道部没有解释它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刘志军在1月4日的专题报告中只是笼统地提到:在高铁桥梁工程技术上,攻克了京津城际高铁松软土、郑西高铁湿陷性黄土、武广高铁岩溶地区、哈大高铁防冻胀、京沪高铁深厚软土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实现了高铁路基沉降变形的安全可控。

中国高铁线路大多采用了高架桥梁的方法。铁道部的官方解释是为了节约耕地和减少拆迁。但有专家指出,其实这也是为了回避在路面上修铁路自然沉降的问题。

中国的建设速度不仅让世界瞠目,也因此气跑了一名外国专家。据称,铁道部为了监督质量曾聘请过一名德国专家来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控制施工质量。这名德国专家一再要求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慢下来,但没有人理他。他的意见在现场根本无法实施下去,最后愤然离去。

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新建线路,总承包商又非法层层分包,最后战线一拉开,沿线农民拉过来就干。而这些农民工往往缺乏必要的培训。

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为确保安全,武广高铁每天早上会有一节空车先对开,以确保没有安全问题。现在投入运营高铁数量有限,还可以这样处理,将来在建的大量高铁全部投入运营后,又该怎么办?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作为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性机构,在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特色高职院校教育职能这一社会属性,不断加强自身特色文化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利用铁路文化传播平台,弘扬铁路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开展铁路安全警示教育,学院高铁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已成为其为在校学生、铁路职工、社会大众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的重要科普基地。

1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

培训中心学院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是我国第一个“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培训中心”。中心通过图文、实物、视频、模拟沙盘、仿真模型、互动视窗等载体,全方位构建了完整的铁路安全教育与防范、事故预设与排除、事故救援与自救体系。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设有铁路发展史示教区、铁路安全警示区、高速铁路安全监控系统示教区、事故救援起复演示四个区域。借助丰富的实物、图片、模型及电子声像资料,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系统展示了中国铁路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剖析铁路安全责任事故案例,介绍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传授高速动车与重载运输事故救援起复等基本方法。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充分利用这一安全警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教育职能,向全院师生、特别是高速铁路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铁路安全文化教育和普及事故救援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了解自救、救人和救援的基本技能;配合学院系部,向铁路在职职工提供安全警示教育和事故救援起复培训,强化学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质,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事故救援能力;面向中小学生、社会大众,提供开放式社会服务,通过铁路安全教育,普及铁路安全知识,提高受众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在自身遭遇铁路安全突发事件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目前,中心已接待参观学习团体达8000人次,接待对象主要为学生、铁路行业员工、党政工团各类学习组织等。

2安全警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1模式创新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这就决定了特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特色高职院校教育职能这一社会属性,加强自身特色文化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让其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铁路高职院校图文信息中心铁路安全警示教育既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课堂安全知识教育,也不同于学生在课外或实训中所受到熏陶和感染,是一门潜在性、辅的课程,其教育职能是以浓厚的铁路文化氛围为基础,以其丰富的铁路特色馆藏文献、图文资源、仿真模型、互动视窗为保障,通过积极、主动地组织、参与、配合专职部门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工作(或活动)而得以实现。这种独特、有效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方式是课堂安全教育无可比拟的。

2.2浓厚的铁路文化氛围为基础

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铁路高职院校,学院一直秉承“立足湖北,服务铁路,育人为本,特色创优”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学院以培养优秀铁路工程建设人才为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铁路精神、融通校企文化、培育筑路先锋,发挥铁路文化的引领作用,打造多个铁路文化传播平台,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学习闪光的二七精神、火车头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通过对铁路精神和优秀文化的学习,让“铁”字精神成为学校师生治学态度、精神意志和思想境界的共同追求,激励着铁路学子奋勇拼搏,勇攀高峰。学院浓厚的铁路文化氛围加深了全校师生对铁路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为图文信息中心发挥教育职能,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2.3丰富的铁路特色

馆藏图文资源为保障铁路高职院校图文信息中心除藏有铁路科技类图书、铁路规章、规范、标准、史志年鉴之外,还藏有大量传播铁路文化、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图书、期刊及有声读物。此外,安全警示中心还藏有大量的实物、图片、仿真模型、电子声像等资料,图文信息中心可以利用这种特色的馆藏资源保障优势,在学院师生中大力弘扬体现不同时期要求、富有深厚底蕴的铁路文化,广泛普及铁路科技知识,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窗口和铁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

2.4紧跟高铁时代步伐为发展方向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中国高铁从最初的跟随者逾越到世界的领跑者。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发展新成果的“国家名片”。进入高铁时代的中国铁路,更需要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驾护航。铁路高职院校图文信息中心紧跟高铁时代步伐为导向,以人为本,以铁路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渗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弘扬“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铁路职业精神,让每一位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是铁路“职业人”的角色。

二结束语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系统论方法;安全风险管理;危险处理;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已大踏步迈入“十三五”规划,是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铁路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大枢纽,对保障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旨在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交通出行方式。铁路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乘客出行,也是铁路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部门重要的责任,使铁路部门审时度势,站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度,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1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的预判、量化及评估等程序来分析生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针对其风险进行一系列预防性规划、控制及监督等工作,已达到降低不安全问题发生率、顺利并安全地完成生产活动的目的。风险管理不仅涉及面广,且管理的对象众多,管理措施及方法纷繁复杂。因此铁路安全风险管理需要更加全面化及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切实保证铁路的正常工作及运行。[1]

1.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都具有安全为第一性、综合性的特点,它们从管理的目标、内容以及理念层面都对铁路安全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铁路传统安全管理相较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前者的预防性较后者存在明显的不足。

2系统论方法概述

系统论方法在各个行业,尤其是公共行业当中运用普遍广泛。运用系统论方法可以解决各类棘手的问题,因此该方法又被称为“解决当代复杂问题的钥匙”。广义系统论原理包括整理性原理、开放性原理、层次性原理、目的性原理、分解协调性原理、自组织原理、稳定性原理及突变性原理[2]。系统论方法有四条基本原则,即整体性、相关性、最优化及动态性原则。运用系统论方法,可以解决铁路安全的各项问题,更加系统、全面化地构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系统性构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1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需要系统论。

铁路风险管理的预判、量化及评估等程序纷繁复杂、涉及面广,如果没有系统论理念的支持,则难以保证对铁路相关安全问题的全面把握与控制。相对传统安全管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预防性强的特点。为了保证这一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系统论方法的四项原则来规划、控制及监督铁路安全问题。只有全面系统地把控铁路安全问题,才能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实际的管理意义[3]。

3.2构建系统性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结合铁路安全的实际工作,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且系统地识别、预判、规避、把控及监管,以达到预防及消除风险的目的。

3.2.1树立系统化管理意识是保障铁路安全的前提。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生产生活,全面系统地宣传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是保障铁路工作安全的前提。针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上可能遇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及整理,对铁路相关的每位工作者全面宣传和教育,使每位员工清楚地意识到工作中的安全风险,以及进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着重培养全员安全文化,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自我安全行为规范,从工作源头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4]。

3.2.2确立系统化风险辨别方法是保障铁路安全的基础。

对铁路工作安全风险的预判和辨别,是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全面系统地把握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需要铁路各个部门的综合配合。在铁路系统网中,组织各个部门对部门内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设备故障、安全薄弱环节、环境外在风险、安全保护等等问题进行研究、整理及汇总,使管理者、技术员及现场职工从不同角度分析安全问题,系统化的预判及规避安全问题,并建立相关化、动态化、整体化地安全风险问题库,以备今后工作参考借鉴。

3.2.3务实系统化风险监控是保障铁路安全的重点。

系统化的安全风险监控,可以实时、有效地发现、规避及处理实际工作中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只有系统化的实时监控,才能在问题出现前及时发现,防患于未然,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处理、在问题出现后及时修正更改。系统化的风险监控不仅仅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而且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

3.2.4完善系统化考核是保障铁路安全的后盾。

防范及减少铁路安全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对员工工作的考核就是其中一项有效手段。全面而系统的考核,对强化员工工作安全意识、规范工作行为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工作奖惩制度,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热情。优质、高效的工作,从正面维持和保护铁路安全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系统论方法是一把利剑,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日渐扩大地规模化生产及日益更新的技术发展,铁路的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在严峻的形势下,庞大的铁路系统管理需要系统论的支持。系统化的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铁路工作,保证其为国为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铁路服务,确保铁路安全长治久安。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工作中不断实践系统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论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结合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令朝.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13(8).

[2]魏宏森,王伟.广义系统论的基本原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3(1).

[3]代明莉.铁路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5(8).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铁路专业类 高职院校 铁路安全教育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17

On the Rail Safe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ge

ZHANG Zhe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ailway safet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ducation, it is part of the center sta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izing in China's railway in railway safety education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Which focu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ge suitable for rail safe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personnel conducted a present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significance of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safety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safety rail railwa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of China.

Key words railwa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railway safet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0 引言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安全性是衡量铁路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而与铁路系统安全性相对立的概念是风险性(危险性)。如何降低铁路运输系统风险性,如何降低铁路运输系统事故的发生率,一直是我国铁路部门高度重视的工作。

但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或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时常会直接或间接造成铁路运输系统暂时或较长时间的中断运行,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严重事故。

铁路(含指地铁,下文同)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由于其线状的生产场地较长,且其生产配合过程较为复杂,这就要求铁路运输系统各部门共同参、紧密配合,才能使其正常、安全地运行。但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任意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工作方面上出现了疏漏,诸如责任心欠缺、检查不到位或处理失误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目前,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是为我国铁路行业大量地培养一线员工的重要单位,相关院校开展的铁路安全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前或未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非常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与教学的现状和相关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

1 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及其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例如,新生一进校就会安排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专业课教师时常会在其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或强调遵章守纪和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学校在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初期,都会开展安全教育等等。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的重点,通常放在如何培养技术技能良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上,通常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在对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方面教育上的精力投入相对薄弱,在其教育体系化的建设上还不够全面和完善,未能给予深入的研究。显然,如何做好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行业性方面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铁路安全教育与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学生的入学教育、职业教育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或实习(含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尤其是放在讲授具体设备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具体的规章办法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的。不可否认,这种教育过程作为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进行铁路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主体上呈现各自为政,且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在其铁路安全教育方面上缺失恒常性和体系性。因此,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教育工作中,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均有待于改善和丰富。

在铁路安全教育工作中,把受教育者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的深入性与牢固性称为恒常性。目前,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在铁路安全教育工作的恒常性上,还显不够,因此其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种现状的出现,导致大批学生在其上岗后,需要企业进行时间较长的基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强化教育与培养,随后才开始接触铁路方面的实际工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安全工作态度或安全工作意识未能牢固树立的学生来讲,企业方面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的做法只能起到短时性的补救或促进作用,很难达到“入骨入髓”的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在校期间未能养成较好的安全习性,在安全习性上出现了严重缺失的学生来讲,企业所做的那种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对他们拥有或建立起恒常性的安全意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少数顶岗实习学生或刚上岗的学生会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方面。

以上论述表明:为了使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顺利地、较快地成为一名安全生产的合格者,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开展铁路安全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的建设,并且通过建设的校园铁路安全教育机制,对铁路专业类学生持续而系统地开展职业教育阶段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建立与培养,达到铁路安全教育恒常性的目的。

2 改进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铁路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如何改进和完善铁路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是摆在相关院校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铁路企业的安全相关工作,发现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以学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为平台的铁路安全教育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可行的途径。

要对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的学生进行学生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教育,首先遇到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院校如何建设铁路安全文化的教育平台。铁路安全文化的建设形式可以参照铁路行业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可以从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和铁路安全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建设,整合院校已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对照建设需要,进行添置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铁路类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铁路相关专业各自特点,通过教学过程设置和相关活动的安排,构建一种通用性较强的、针对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适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的模式和机制,促使学生的铁路安全教育系统化、效果恒常化。

建立效果良好且可行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和机制,并在这一模式和机制下建立起其执行组织,是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为基本的中心工作。图1便是本文所构建的一种通用性较强的、针对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适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模式。从图1中不难看出,该铁路安全建设组织模式从上至下呈三级管理机制。第一级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二级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学生分会、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分会,第三级为铁路专业学生。

图1 一般型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模式

通常情况下,图1所示的一般型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模式中的各级执行组织可按如下办法组成或建成:第一级的高职院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由来自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团委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或建成;第二级中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分会由来自铁路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教育人员,以及来自高职院校教学部门的涉及铁路安全方面或铁路课程教学方面教师或人员组成,第二级中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学生分会由来自院校学生会、分团委人员组成;第三级的铁路专业学生由来自铁路专业的学生、就业于铁路行业的学生组成。各铁路类高职院校在应用图1的一般型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时,其执行组织的构建工作和实际的人员来源可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

3 校企衔接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参照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关于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将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有效衔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并搞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的有效衔接工作,能显著地提高或巩固铁路专业毕业生对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视性及其恒常性。

第二,如能实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较好地进行衔接,无疑将有利于显著提高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和铁路企业各自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性和效能性。

第三,如能实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的很好衔接,将有利于促成校企一条龙式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而这样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将直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性和效能性。

所以,在开展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上,必须要充分考虑与我国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一体化衔接。

4 结束语

铁路安全文化是指铁路运输企业职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铁路安全事故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良好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进行铁路安全教育的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纪清.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铁道货运,2006(9).

[2] 杨国胜.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河南科技月刊,2010(2).

[3] 长沙铁道学院赵吉山等主编.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们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技规》条文说明编写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条文说明(上、中、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6] 北京铁路局安全监察室.铁路运输安全问答[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运营安全一直被地铁单位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的列规章制度及控制措施。地铁风险所涉及问题比较多,不但需要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建筑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地铁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专业知识,所以必须引入系统论的风险控制理论,增强地铁防御风险的能力。风险源查找的递交流程可自下而上进行。上级部门明确风险源的具体查找方式和范围,然后由下而上,从各专业到中心,再到专业管理部门、风险控制委员会,层层把关,层层负责。

一、安全管理理念

1.全力打造平安地铁

地铁为人们提供的最为主要的服务便是运营,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故障都可能使得人们高度警觉并对地铁失去原有的信任,而且也可能会同时引发媒体的关注和舆论的抨击,从而对地铁的运营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地铁的整体形象。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极力保证运营的安全,真正落实运营安全措施,全力打造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安地铁。

2.安全管理,人人有责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来促进地铁运营的安全,他们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水平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运营服务的品质。企业的强大和运营工作的稳定有序是分不开的,而运营安全主要就是要依靠员工,而且,只有企业强大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见员工与企业是一个共同体,表现出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员工应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相关的工作技能,努力做好安全运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3.时刻注意安全管理工作

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长期的,没有终点的,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保障乘客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而且,各级领导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督促员工做好安全工作,全方面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

4.强化管理

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事故约占98%左右。由此可见,安全隐患时刻以消除的,事故是可以有效防止的,只要相关单位能够主动将事故链以及风险源有效控制住。因此,运营单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消除由安全产生的干扰。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

3.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培训,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对新进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规定内部特种作业项目,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4.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运营单位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正确认识运营安全,不能过高过好地估计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而是应该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危机感。另外,单位员工还应及时转变观念,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不能排除就停止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应该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领导层、管理层上剖析深层次原因,从加强管理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三、运营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运营风险的管理,结合国内地铁在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启示: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目前国内除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运营外,其他城市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经验还比较缺乏的现状,必须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故障判断、处理的竞赛,不断提高员工的故障判断、处理、应急反应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应不断整理技术文本,完善维修规程、作业规范;同时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处理每一起事故,通过对个别违章违纪现象的处罚,以对广大职工起到警示作用。针对每起事故,不仅要就事论事提出整改措施,更要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层面,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文本的可操作性和覆盖面。

3)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应坚持认真开展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采取定期、定时,以及专业与综合性的多种检查形式,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尤其要加强对日常作业的检查,以有效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跟踪国内同行业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应注重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规范化管理转变,以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语

安全管理已成为地铁建设及运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地铁来说,引入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必要。地铁公司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逐步摸索风险管理的规律性,借鉴先进的管理理论,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娟.国标《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编制思想[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7(2): 3.

[2]郑有业,何霖,叶庆辉.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都市轨道交通, 2007(1): 34.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字:地铁车站 建筑设计 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 安全疏散

地铁车站是人员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加强地铁车站防火设计势在必行。在地铁车站防火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突出重点:风亭、地面亭、风道、出入口、地下车站主体各处耐火等级设定为一级;车站地面用房间、及其四周规建或已建建筑间、构筑物间防火间距应与国家出台的防火规范相符(但必须让出防火车道)。

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分区、防火墙设置

(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分区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分区依据是:车站面积、车站使用功能。常规地铁车站分区为:地下两层站:地下一层——站厅层;地下二层——站台层,站厅层与站台层人流疏散公共区——防火分区。

1.常规站厅层一端设备用房有人区——防火分区,其占地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该端设置直接到达地面的封闭楼梯(安全疏散楼梯);另一端设备用房——两个防火区:两个防火区间用防火墙隔断,其占地面积小于200平方米,停留人数不超过三人,并设通向邻近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

2.站台层设备用房为若干小于200平方米,且常有不超过三人停留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间用防火墙隔断,各防火分区分别设有甲级防火门通向站台。

3.防火门、防火墙设置

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穿墙管道与防火墙间的缝隙必须及时填塞密实,填塞材料为非燃材料;楼板——竖向防火分区隔断物,且穿楼管道与楼板间缝隙应该填塞密实,填塞材料为非燃材料;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隔断;防火墙(隔断防火分区)——为砌块墙,其耐火极限大于四小时;防火墙上防火门——甲级平开门,且开启方向为疏散方向;防火墙设甲级防火观测窗;公共区间非付费区与付费区栏杆处有必要设置疏散门;站厅层设备管理区配电室、变电所、消防泵房、空调及通风机房、信号及通信机房、车站控制室等设备房间隔墙——耐火极限应高于三小时;楼板——耐火极限高于两小时;房间门窗、墙体(砌筑至结构板底)应为甲级防火门窗;站台层变电所防火隔墙耐火极限高于四小时;地铁车站连通门、设备运输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或特级防火卷门。

参考《地铁设计规范》19.1.21条规定:地下出入通道长度应该被控制在100米以内,若超过这一范围,必须采取相关符合一定人员疏散的消防要求;19.1.34条规定:若地下出入通道及地下通道连续长度大于60米,应该设置机械排烟。

(三)装修材料

地铁车站内所涉及到的装修材料应为非燃材料,例如:地铁车站封闭楼梯间、疏散通道、出入口楼梯、站厅、站台等人流集散地,管理用房、设备及其顶面、地、墙装修建材,售票亭、检票亭、电话亭、座椅、广告灯箱等建材。需要注意的是,地铁车站内装修严禁使用塑料类、玻璃纤维制品、石棉等遇热产生毒气的材料。

二、地铁车站建筑防烟分区

地铁车站为封闭空间,其特点是:通风条件及对流条件差。如果地铁车站出现火灾,散热、排烟难度系数大,地铁因浓烟造成能见度下降,从而引起人员恐慌,且疏散难度大。据相关案例和数据显示,地铁车站火灾事故伤亡人数中,中毒、缺氧窒息、烟熏等为主要原因;其次,浓烟造成灭火难度增大。综上可以得出一结论是:有效减轻地铁火灾伤亡事故的措施为:科学合理设置排烟系统,且地铁建筑防火设计尤为重要。

地铁车站各防烟区面积应小于750平方米;地铁车站公共区内通常设定两个防烟区,其面积均应控制在750平方米以下;防烟区域防火区不得交叉,通常情况下,防烟区为防火区的二分之一。地铁站台层公共区与出入口间、站台层公共区扶梯口及楼梯口四周均应设置垂壁、挡烟垂帘。挡烟垂壁下缘到楼梯踏步面垂直距离应大于2.3米。各防烟区隔断层应为钢筋砼或挡烟垂壁,防烟垂壁高度应比吊顶面下高出500毫米;挡烟垂壁材料应为耐火极限大于0.5小时,且属A级燃烧性能。

如果公共区吊顶材料透空率在30%以上,则防烟垂壁应与结构板底保持一致性,地铁车站设备房及管理房处防烟分区面积应该控制在750平方米以下;如果地铁车站安全门为全高安全门,则站台层中心线上设置的挡烟垂壁有必要进行延伸处理,延伸长度至轨行区;轨行区上部挡烟垂壁设置规范为自结构底板往下垂直至建筑边界线;由于建筑构件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安全门四周应该预留50毫米宽的变形缝。

地铁车站由于处于地下全封闭的空间,所以,科学设置事故通风、排烟、防烟系统十分必要。如果排烟及防烟系统、正常通风及事故通风、空调系统三者间综合使用时,空调及通风系统应该选取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更高的防火措施。此外,地铁车站防烟、排烟系统的设置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防烟、排烟系统规范进行,并且,防烟、排烟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事故工况快速转换功能。

四、安全疏散

参考地铁规范:在地铁车站发生时,要实现在6分钟范围内将全部乘客人数、站台候车所有乘客、站台上内所有工作人员疏散至安全疏散,就普通车站而言,客流密度较小、车站高度不大。在6分钟范围内,地铁站台内乘客基本能够顺利被疏散到连接地面出入口或者达到地面,而就大型地铁车站而言,特别是埋设深度较大的地铁车站,应该中分考虑到最不利点到达出入口距离及车站深度的影响。

针对地铁车站的特殊性质,加强防火设计及安全疏散设计是保障地铁车站安全的重要途径。常规地铁车站站台层及站厅层均设置了 两组的扶梯、楼梯,而且其设置规格是依据车站远期高峰一小时上下车人流及车站超高峰系数而确定的;或依据车站具体地址,并借助列车通过某一车站高峰小时断面人流量进行核算。与此同时,车站扶梯、楼梯数目及规格应该满足一定的要求,即车站在火灾发生后,能在六分钟内将整列车乘客及站台处人员全部安全撤回安全地点。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铁车站站台处自动扶梯及人行楼梯的设置均应沿着车站纵向,并满足车站站台有效长度内任何位置与通道口及楼梯口距离能够被控制在40米以下。乘客专用单向通行人行楼梯规格应该控制在大于1.8米;双向通行被控制在2.4米以上。如果人行楼梯宽度超过了3.6米,其中间有必要设置扶手,且楼梯应该与建筑模数相符合。地铁管理房及设备房安全出口、楼梯宽度应被设定为1.2米;房间疏散通道单面布置宽度应该达1.2米;双面布置宽度应为1.5米。站台有效长度外两侧与轨道面间应设置一定规格的楼梯通直区间,以此方便火灾发生后,该区间内的人员疏散。

参考文献:

[1]张雄.地铁车站防排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和建议[A].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2]余斌,徐正良,宁佐利.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花木路车站大中庭设计[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铁通信系统 预防性 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830-01

前言

低碳出行、低碳经济等理念已深入到人们意识,地铁作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未来有望代替公交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如今我国各大城市均大量建设地铁,通信系统的预防性维护非常重要。可以说日常的有效预防性维护能够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在预防性维护措施实践中证明,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的需求,在现代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引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利用理论引导维护工作,避免或减少通信故障的产生。

一、地铁通信系统维护过程中预防性理论的运用

地铁通信系统维护工作中所运用的预防性理论是一种新模式,通过预防性措施可以对问题提早发现及维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当今预防性维护理论在各大城市地铁运营中应用,对地铁运行及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情况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进行养护与维修。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引入与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地铁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二、实施通信系统预防性维护措施

1.强化员工对养护维修方案的认知度,为地铁通信系统提供安全运行环境。想要确保地铁通信系统有序合理的实施养护维修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相关人员对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的认知程度,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岗位职责,帮助操作维修人员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进而促进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为了促进相关人员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地铁运管部门还应强化岗位职责的绩效评价工作,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强化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创建有效合理的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地铁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了更有力的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创建规范的预防性维修养护机制,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当前地铁运行维修部门要结合通信系统实际的设计方案及使用情况确定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地铁通信系统中的易损零部件情况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周期。在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以此确保预防性养护维修体系能够真正指导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通信系统在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下稳定安全的运行。针对城市地铁系统中各线路建设时间不同、应用技术不同的特点,在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中,还应根据线路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分项内容确定,以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

3.确保地铁通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如果要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维修养护,此时应先对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握,所以需要对通信系统各方面状态进行合理的调研及整理,如:容易发生损害的部位、实际运行工况等。然后结合信息整理及调研结果规划系统的养护维系周期。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信息的掌握,了解和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的重点。并通过通信系统运行信息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通信系统异常,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强化对此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工作周期的确定及执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加大对交接班的管理,通过对地铁运行中维护人员具体的工作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接班管理制度。针对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交接班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规定通信系统的运行工况、异常数据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以科学的交接班管理预防接班人员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通信系统故障,预防故障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三、重视地铁通信系统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预防性养护维修能力

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工作的最终质量,在开展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基于此,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通过培训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地铁通信线路采用的技术、设备实际情况培训维修人员相关技术内容。同时针对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全员培训,为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居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所以要保证地铁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地铁通信系统担负着地铁运行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重担,要重视对其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能够有效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地铁维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防性养护检修周期,根据不同零部件及系统组成设备的易损情况确定检修时间。针对不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小范围检修维护,减少故障维修与养护工作对通信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提高我国地铁运管能力及运管水平,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伟.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为中心的地铁通信系统维修管理[J].通信科技,2012,5.

[2]马文帅.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检修的探讨[J].地铁通信技术,2012,9.

[3]陈浩.地铁通信网络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与执行[J].地铁运行管理,2012,9.

[4]刘家伟.以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技术管理为中心,保障地铁通信网络的通畅[J].通信科技资讯,2012,4.

[5]张韬,苗刚.地铁通信系统分析[J].电子工程师,2010,(06).

[6]林周让.铁路通信传输网络保护方式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6).

[7]刘锦.铁路传输网络改造方案[J].科技传播,2011,(09).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事故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建成,就必须保持整个系统夜以继日地正常运营,这对其设备管理丁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地铁运营作为高风险服务行业,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影响较大。运营安全一直被地铁单位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控制风险措施。地铁风险所涉及的知识较多,不仅需要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建筑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地铁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引人系统论的风险控制理论,增强地铁防御风险的能力。

2、地铁运营事故主要类型

城市地铁运营的目的是把人流进行疏散,将旅客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它的作用、性质及特点决定其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保证乘客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地铁事故的统计分析,常见的地铁事故类型为火灾、列车脱轨及相撞、踩踏事故、恐怖袭击。

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应不断整理技术文本,完善维修规程、作业规范;同时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处理每一起事故,通过对个别违章违纪现象的处罚,以对广大职工起到警示作用。针对每起事故,不仅要就事论事提出整改措施,更要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层面,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文本的可操作性和覆盖面。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

3.2建立三级安全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原则.有效发挥“纵向到底、横项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形成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自总经理。下至基层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和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考核内容,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将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统一起来,并落实到工作制度中,形成健全的检查网络.实施有效监控。

3.4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故障判断、处理的竞赛,不断提高员工的故障判断、处理、应急反应能力。

3.5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

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跟踪国内同行业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运用现代安全牛产管理的方法;应注重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规范化管理转变,以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3.6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国内外地铁运营救援抢险的经验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发生火灾、列车脱轨、列车冲突、大面积停电、爆炸、自然灾害以及设备故障、大客流、恐怖袭击等其他异常原因,造成影晌运营的非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国家和地方发生紧急事件、疫病传播情况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7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定因、定性、定责.严格惩处。通过教育和处罚使员工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增强岗位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将“降低故障率事件率”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专题研究.开展地铁事故案例研究,学习先进一流的运营安全管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用“投石头原理”防员工思想麻痹.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安全生产形势估计得过好,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感;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总之,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安全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近些年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及安全技术应用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基础设备设旋维护检查,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规划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国际上地铁成功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表明。只有在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地铁安全运营,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系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4、结束语

随着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其运营风险与安全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极大重视,尽管人们在实际中常常意识到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一些措施,但对于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地铁来说,必须引入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不断、循环递进的一个过程。在风险控制阶段,通过操作维护、监视、响应、评估和再评估、安全意识与培训,以及其他风险管理的跟进活动,力求控制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地铁安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客运专线系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

Abstract:Applyingthetechnologyofhigh-speedrailway,thesafeandpunctualoperationwithhighspeedofSHI-TAIdedicatedpassengerrailwaylinewillbeensuredbythemeticulousdesign,implementedconstruction,high-standardinfrastructuresaswellashigh-qualitytechnicalequipments,theimprovementofsystemandmanagement.Inviewofthecharacteristicofdedicatedpassengerrailwaylineandcombinedwiththeforeignadvancedexperiencesofhigh-speedtrain,thearticleputsforwardthesafetyassurancesystemofdedicatedpassengerrailwaylineandintrudesitscompositionandcontents.

Keywords:DedicatedPassengerRailwayLine;EngineeringSystem;SafetyAssuranceSystem

1绪论

保证旅客和货物的安全是运输服务行业最基本的要求。铁路运输有运量大、路程远等特点,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安全成为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当铁路处于低速阶段时,铁路发挥的功能远远未达到极限能力,不安全因素较少,无论是人还是设备都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事故或突发事件,通过依靠设备技术条件和维修保养标准与限度,依靠人的操作规范和行为指南,可以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转。然而当铁路在高速运行下,运行速度通常是普通铁路的2倍多,无论是人、设备还是环境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剧增。一旦发生设备异常、违章操作和外界环境的突发事件,可供纠正和避免事故的时间很短,可供选择的方式也很有限,所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自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诞生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高速铁路已经遍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累计运送旅客上百亿人次。当安全、快速、舒适成为时代对于运输业的要求,高速铁路因此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我国客运专线均采用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保证列车行车安全是客运专线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系统开发和运营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经验,构建我国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外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世界各国在设计、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时,均把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和行车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技术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技术加以系统研究、精心设计并在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运用之中不断完善,通过实现基础设施高标准、技术装备高质量、运行管理自动化和安全监控实时化,来保证高速列车安全。

2.1日本新干线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日本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注重系统性,将安全保障的概念融于整个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系统之中。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在其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发生一起旅客死亡事故,其安全保障体系功不可没。日本的新干线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列车自动控制(ATC)和调度集中(CTC)

日本铁路在既有线列车上装备了大量的ATC设备,接收和处理列车当前位置的有关信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开通伊始就使用了CTC,完成集中控制、列车运行集中监视和信号设备故障监视等功能,实现以调度所为中心对列车安全的保障。

(2)计算机辅助的运营管理系统(COMTRAC)

1972年新干线岗山枢纽开始使用COMTRAC系统,并在随后20多年中不断地开发和完善。COMTRAC系统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系统,包括运行图生成与变更,车辆安全与运用、列车运行控制与监视、旅客引导信息控制等运营管理功能以及CTC、电力调度、车辆、接触网、线路状态检查、灾害监测等安全功能。

(3)计算机化的安全、维护与运营系统(COSMOS)

1995年东日本铁路公司成功开发了COSMOS系统。COSMOS系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几乎所有与运营和安全相关的系统综合起来,包括计划生成、运营管理、维护作管理、设备管理、电力控制、中央信息监视、车辆管理和车站作业管理8个子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上铁路安全、维护与运营系统。

2.2法国TGV列车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法国高速铁路创造了当前世界轮轨系交通的最高试验速度515.3Km/h,运营速度也达到300--320Km/h,其安全保障体系以TVM--430机车信号自动控制系统为核心,依靠车--地之间可靠的通信将列车、沿线设备和控制中心联系起来,还增加了设备监测和报警子系统,进一步强化列车运行安全的保障功能。车载设备包括TVM--430机车信号、故障监测和诊断装置、车载局域网等;沿线分布了接触网电压监测、热轴监测、降雨监测、降雪监测、大风监测、立交桥下落物监测等各种监测设备;控制中心主要包括行车调度、电力调度和中央维护监督三部分,并通过网络传递信息。

2.3德国ICE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德国高速铁路不同于日、法两国,属客、货混运型,且隧道约占线路长度的1/3,因此,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成为其安全保障的重点,除了采用安全监测系统外,还制定了严格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运营措施。德国ICE高速列车在高速线上采用了防灾报警系统(MAS90),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功能强大的车载故障监测和诊断系统,通过无线通信与地面维修中心构成集行车控制、故障监测、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除可监督线路装备的运用状态外,还可识别和及时报告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移动设备发生破损的情况。

3国内铁路安全保障现状

随着RITS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在铁路紧急救援与行车安全领域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研发,相应技术在铁路上得到了探索性的应用,其中典型的是沪宁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1)行车安全监测系统:行车安全监测系统定期、经常性地对固定设施、移动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测,建立起“车对地”、“车对车”、“地对车”、“地对地”的行车安全监测闭环系统,使与行车安全有关的装备处于监控之中。

(2)行车安全信息系统:行车安全信息系统由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和安全信息管理中心构成。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人员操控、设备工况以及环境状况等数据,传送到安全信息管理中心,由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评定其危险等级,供行车、维修、救援等部门决策。

(3)救援维修支持系统:利用监测信息和管理系统,为维修、救援等提供决策支持,并进行维修体制创新。

总体来说,我国对于铁路安全防灾的研究仍停留在局部性和理论性研究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动态性的良性局面。而铁路已有的安全监测体系的信息准确性、实时性差,不能满足铁路客运专线运营管理的需要。因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适合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营管理模式及自然环境的安全保障体系方案,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4构建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

石太客运专线连接河北、山西两省省会,是全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骨架网之一,是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一条主通道,对促进河北、山西两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保障国家重点物资运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运专线全长189.79公里,采用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设计为近期兼顾货运,行车速度200km/h以上,电力牵引,动车组高速列车,SS9中速列车,DJ1货运机车;采用融资、建设、管理一体化,企业化经营的新模式。

石太客运专线桥梁和隧道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仅隧道就占总里程的39.3%,且地质情况多变,技术复杂,安全问题也随之加剧:(1)客运专线运行速度高,行车密度大,对控制设备的依赖性大大增加,对线、桥、隧和通信信号等基础设备设施要求也更加严格;(2)客运专线沿线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变化将会给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且客运专线的事故往往涉及到人员伤亡;(3)石太客运专线设计初期采用客货混行,其行车组织影响因素较多,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

4.1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法,它从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总体目标的需求,以计算机为工具,综合集成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建设。

目前,我国普通铁路在车、机、工、电等方面都开发了相应的安全保障系统,如自动停车装置、热轴监测系统、滑坡监测系统等等,然而大多数安全保障技术却没有完全实现相互的协调,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涉及到高速列车的机车车辆、弓网关系、供变电、线路轨道结构和桥梁隧道、运输组织、列车控制、行车指挥、设备维修养护、环境监测、现代化检测技术、动力学、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以及管理人员和管理理念等,是以现代化高新科技为依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石太客运专线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客运专线技术的各个方面,可以将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认为是人(人员)--机(设备)--环(环境)--管(管理)四为一体的系统,即一个以“管理”为中枢、“人”为核心、“机”为基础、“环境”为条件组成的总体性的安全保障体系。

(1)人员因素:在石太客运专线生产和运营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管理人员身上。根据安全相关理论,人的差错率在10-2--10-3左右;有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在1989--1998年间,我国铁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行车重大、大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2.2%;如2006年4月11日两辆列车在京九铁路广东境内发生的追尾事故,造成20余名旅客和工作人员受伤,列车机车受损,主要原因也是机车乘务员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人”是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和具体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客运专线的安全状况。

(2)设备因素:设备的差错率一般远低于人的差错率。但是由于客运专线设备多且复杂,设备数量基数大,导致其发生事故概率也较大;而且客运专线运行速度高,行车密度大,对控制设备的依赖性和对线、桥、隧、机车和通信信号等基础设备设施要求也更加严格。石太客运专线所保障的是人身安全,因此其设备设施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3)环境因素:外界自然环境(风、雨、雪、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异常变化,会危及客运专线的行车安全,并诱发安全事故。如大风会破坏列车的车体,积雪将影响道岔的正常工作;又如2006年4月12日T70次列车被困乌鲁木齐“百里风区”沙尘暴将近33小时。石太客运专线要追求“零事故率”,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尤其是恶劣气候对客运专线运行的影响,建立灾害快速反应系统,突出客运专线在灾害天气下运输的优越性。

(4)管理因素:“人”、“机”、“环境”往往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管理”看似是间接原因,但追根溯源却是根本的、本质的原因。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在管理要素的作业下,与“人”、“机”、“环境”的有机结合下,才能保障客运专线的安全。

4.2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借鉴国外高速铁路运行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结合客运专线安全因素分析,构建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图

(1)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子系统是石太客运专线安全运营的基础保障,包括轮轨系安全、列车机车安全、列车制动安全、牵引供电及弓网安全和路线、桥梁、隧道设计及施工安全。主要应用国内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对基础设施和设备设计、建设的安全技术进行管理,对机车、车辆、线路等行车过程中的执行“元件”实行安全控制以保障石太客运专线的安全,即实现石太客运专线的硬件设施的安全可靠。

(2)综合安全保障子系统以人的管理为核心的,集成环境控制、设施设备监测与诊断、自然环境等监控,以及风险预测、紧急事件处理和管理的综合系统。通过行之有效的行车调度指挥,对行车有关的固定设施、移动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外界的自然环境进行监控、预测和防治,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救援应急预案以保证石太客运专线运行的安全。

(3)安全评估子系统对石太客运专线的安全保障系统进行评估、预测并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事故预防工作做指导;对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核,通过一系列的奖惩机制切实保障石太客运专线的安全;对发生的事故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找出应对方法并提出改进方案。

5结论与建议

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集成基础设备设施、安全技术硬件系统和人员、管理软件系统的复杂大系统。目前,客运专线相关的工艺和技术已日趋成熟,因此在管理理念、管理人员选择、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等软环境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是对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所作的规定,是全体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方面的行动准则,也是石太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太客运专线应制定系统的安全制度,规定组织、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安全要求,使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使安全工作做到统一行动、统一指挥,最大限度的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客运专线的正常运行。

(2)强化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客运专线行车事故和影响行车的自然灾害(风、雪、雨、洪水、地震等)一旦发生,将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石太客运专线应建立对风险事故的研究,对风险进行等级合理的划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一系列的应急救援预案,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3)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客运专线要把安全生产提高到安全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构建具有客运专线特色的企业文化,使石太公司管理人员从安全生产的深层次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把安全生产诸要素通过机制形成责任链条,突出人在安全载体中的调整作用,强化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激活了人这一安全主体的原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唐会)

参考文献:

[1]张新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6,(2),71-74

[2]王山,孙全欣,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系统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4),69-71

[3]穆恩生,高速客运专线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J],世界轨道交通,2005,(3),20-22

[4]何宇强,毛保华,大规模客流条件下铁路车站旅客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17-20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铁路职工工作的实施涉及到铁路营运中的各个环节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加强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实施力度,这对整个铁路系统的良性运转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对现代信息技术下,多媒体教学与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

1)引言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铁路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了企业职工培训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职工培训的观念和手段,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对铁路职工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铁路职工所指的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铁路企业所接受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安置的复退人员。在铁路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中,其主要的培训内容是和铁路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专业文化、安全操作等[1]。安全培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提高铁路职工思想道德的基础上,加强职工铁路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实现铁路企业的用人目标,以确保铁路企业的运输安全生产,更好的完成铁路运输中的生产和服务工作。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企业作为重要的运输枢纽,加强铁路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这对铁路职工工作中安全意识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铁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安全培训教育的有效实施对职工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提升额有着很大的帮助,并帮助铁路企业培训和教育了一大批适应本岗位职工和技术骨干队伍,促进着铁路运输中安全性的提升,提高着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多媒体在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中的应用

2.1化解了工学之间的矛盾

多媒体技术是通信技术、声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的综合[2]。随着三棵树机务段机车交路的增加,铁路职工在工作中的压力正在不断的提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脱产培训现象,对铁路运输任务正常秩序的维护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下,铁路职工的培训是不需要脱产的,并能够根据每一位职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授课的地点自主性的进行选择,这不仅减少了职工培训的时间,还避免了传统培训方式中所存在的工学矛盾。与此同时,在多媒体下,职工的培训课件的分配与管理是统一实施着,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促进着铁路企业在职工培训中培训经费的减少。

2.2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职工的培训工作和学生的教育具有同样的性质,都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着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者和教师进行心理沟通和信息交流的一个过程[3]。多媒体技术下,铁路安全教育中所有的定律、教育模具等都能通过图片和影像表现出来,并将教育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和易于理解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有利于职工对教育内容的加深。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和机器之间的良互在某种程度中就促进了学习者和学习者,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学习者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教育来理解安全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向教师进行信息的反馈,以此促进着教师对培训内容、速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让学习者更好理解和掌握要培训的内容,促进着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效果的提升。

2.3实现了新型铁路人才的培养

多媒体软件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将单维信息处理作为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多维化的信息空间。在这个信息空间中,其创造了一个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综合环境,通过多媒体软件,实现了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情景中感受着铁路工作的现场。在多媒体软件中的虚拟情景中,职工可以进行上机操作,感受铁路工作中不同的工作内容,体会着实际工作中不便于观察的事物,对职工安全培训兴趣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铁路企业新型职工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安全培训教育中,在新铁路职工培训结束后,在他们还没有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场地中,通过多媒体软件的虚拟现实技术,将铁路工作的内容以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展现给新职工,并要求职工对虚拟情景中所体现出来的安全知识充分的理解,运用键盘在虚拟环境中规划安全工作,同时总结铁路工作中所比较容易遇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基于此,在这些虚拟的培训环境中,学习者就逐渐的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铁路职工,具备着科学的安全知识。

2.4实现了培训教育中知识呈现和板书时间的缩短

铁路职工的安全培训中,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单从法律层面分析就包括了《安全生产法》、《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而在具体的安全工作中更是有着广泛的涉及。因此,安全培训教育中,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设计,还使整个安全培训的教育过程也非常的乏味。但是,在多媒体技术下,通过对其PPT、Word文档和投影技术的应用,安全培训工作前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好,并在培训中瞬间展示到培训职工面前,进而多出很多时间让新职工进行讲解和讨论,促进职工对知识的掌握速度。例如,铁路客运中行李架上行李的正确安放位置,如果仅仅从字面上进行解释是非常抽象的,也不利于了解,但是通过幻灯片,不仅可以让职工看到具体的正确放置位置,还能了解正确放置的重要性,以此加强了职工今后铁路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中,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系统的应用,不仅为铁路职工的安全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还提供了其他培训设施所无法替代的服务,将传统教育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机结合,促进着铁路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效果的真实体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随着铁路职工认识的不断加深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化的这一教学形式必将促进更多优质铁路职工的储备,促进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珊珊.论铁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167-168.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自信高铁 安全高铁 礼仪高铁 内生诱因 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政教育顺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涵变。思政教育方法是连接施受双方的纽带,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在涵变必然关切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创新与否直接关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成为现实课题。

一、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内生诱因

相较于其他高职院校,铁路高职院校伴随着“中国高铁”名片日趋彰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跨境”产业合作日益扩大,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度推进,思政教育主客体对象也悄然涵变,并逐渐演变成为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内生诱因。

(一)与“自信高铁”负相关的“教育自信”问题凸显

“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充满自信,国务院总理亲自担任“形象代言人”就是“自信高铁”的国际展示。但与“自信高铁”形成鲜明比照的是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客体在“职业教育”认知上的“教育自信”的巨大落差。在铁路高职院校中,这种“教育自信”缺乏却集中表现在与“自信”相对立的两个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中。其一是“自负”群体,在这部分学生中,一部分人过度强化中国“自信高铁”的自信,认为进入了铁路高职院校就进入了“中国高铁”的“国际班列”。一部分人在内心深处开始暗自窃喜,认为高中阶段没有学习好,同样进了有“就业保障”的“铁路高职院校”,甚至把“国家高铁战略机遇期”当成自己的“人生机遇”,过度“渲染”与“消费”,一进入高职院校后便开启“理想自我”的“乐逍遥式”自在生活,高中阶段不良学习、生活习惯不但不注意按学院与老师要求加以“习惯自觉”,反而“有过不及”。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也位列“自负”群体中,这部分学生大都是铁路系统“体制内”子弟,或“体制内”沾亲带故子弟,这部分群体中“自负”危害更甚,认为反正一毕业就可以进“铁路”工作,干脆不好好学习。其二是“自卑”群体。这部分学生大都因为“高中学习成绩差”或“高考失常”而录入铁路高职院校。“高中学习成绩差”这部分学生高中阶段不受老师喜欢,录入高职院校后,大学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为高中时的不良习惯延续提供了较肥沃的“土壤”:“学习自觉”不能养成,“管理自觉”也不知从哪里开始,“约束自觉”也远离家庭成为“形而上”的“自觉”,进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其自信心大受打击。“高考失常”学生总是自我纠结,也很敏感,总是后悔与普通高等院校“失之交臂”,总是认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接收的学生整体素质也普遍较低,这种认识的不断自我强化,使很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显得极其的不自信。

(二)与“安全高铁”正相关的思想保证教育平台构建滞后

它是铁路高职院校以安全意识、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深入性与牢固性教育,既区别于普通高校或其他行业高职院校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教育”,亦区别于铁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具体设备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具体的安全规程教育。铁路高职院校积极构建“安全高铁”思想保证教育体系不仅是院校自身加思政教育特色内容的建设需要,也是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自身具有强大鲜活生命力在铁路高职院校教育活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在“安全高铁”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业内把受教育者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的深入性与牢固性教育称为“恒常性”教育,亦即“思想保证体系”教育。而在大多数铁路高职院校的现有“安全教育”内容中,“思想保证体系”教育是被简化、甚至是被忽略的。导致大批学生在其学成上岗后,需要企业进行时间较长的基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强化教育与培养,且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安全工作态度或安全工作意识未能牢固树立的学生来讲,企业方面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的做法只能起到短时性的补救或促进作用,很难达到“入骨入髓”的效果。基于此,我国铁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开展“安全高铁”思想保证体系教育,对学生持续而系统地开展职业教育阶段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建立与培养,达到铁路安全教育恒常性的目的。

(三)与“礼仪高铁”密切关联的礼仪文化教育强化不足

现代社会,世界趋于大同,文明和谐交融。“中国高铁”伴随“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与实施,率先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铁路高职院校礼仪文化教育强化不足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又集中表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铁路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编著滞后、学院及教学教师层面礼仪教育氛围不浓三点上;二是学生礼仪失范现象较为突出。学生礼仪失范现象大量存在有客观原因,即:相对于一般的普通高校,高职学生生源质量较低、礼仪自觉能力相对较低,同时长久以来因为学习能力不自信,自觉或不自觉的经常用“礼仪失范”行为来“伪装保护自己”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铁路高职院校校园礼仪文化教育环境本身就比较薄弱。当然,教师与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在教师的主观上一方面认为学生应该“知书达理”,另一方面也认为学生有没有“知书达理”那不是“他”的事,而是学生自己的事,或者是“家教”的事;学生的主观原因可能简单的要命,有没有礼仪,那就是我自己的事;讲不讲礼仪,那也是我自己的事,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把礼仪当成“一回事”。

二、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实现路径

“自信高铁”、“安全高铁”、“礼仪高铁”正是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区别与其他行业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也是铁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要义。追求服务目标的全面性、主张多边性主体互动、注重方法的建构、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也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展的综合化趋势。铁路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自身思政教育的“特色”工作,适应思政教育方法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主动创新工作方法,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一)教育自信,打造具有鲜明铁路行业标示的校园人文环境

铁路办学自信,用铁路理念精神指引人。铁路高职院校自校企分离独立办学以来,归由地方政府管理,开始了自我发展的新阶段。但基于历史渊源和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学校自身资源禀赋的综合实力与优势还是铁路。放眼当今中国与世界,铁路产业发展同样具有广阔时空。“中国高铁”世界领先技术之一的优势地位基本确立。因此,铁路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在不断推进与高铁技术发展关联专业建设的同时,应下大力气锻造突出高铁“铁”字文化的办学理念,提炼形成铁路特色鲜明的校训、校风,用铁路理念指引人。结合学院实际,建设好设计风格独特的校史展览馆,通过艺术设计与布局集中展示学院校史、铁路精神、校训、校风以及办学成就、“校友风采”长廊等,用以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为将来在铁路建设中建功立业打好基础。

铁路文化自信,用校园环境浸润人。铁路高职院校要坚定铁路文化自信,积极嫁接铁路文化进校园,并通过艺术设计与布局有效充分展示经过精心挖掘、反复提炼的同时具有丰富德育功用的铁路文化,尤其是代表中国铁路前进方向的“高铁文化”,使学生在学校各个活动、学习、生活场所受到不同校园环境的“铁路文化浸润”,将铁路行业文化植根于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血脉之中。不仅如此,还可将铁路制服作为校服,每周一升旗仪式以及其它大型活动,都要求学生着统一的铁路服装。通过这种环境的熏陶,培养学生对铁路行业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为他们走上铁路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安全教育:构建安全高铁思想保证体系引领平台

铁路高职院校构建安全高铁思想保证体系平台,深入并牢固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确保学生安全思想的“恒久性”,既是来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铁路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教育要求,也是确保“中国高铁”自信跨出国门,不断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对接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设计校园安全思想保证体系建设内容。铁路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思想保证体系内容可以参照铁路行业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可以从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和铁路安全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建设,院校思政工作部门与德育教学部门一道结合学院师生安全思想教育的实际需要,将铁路企业的安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环境文化“校园化”,变成学院师生“乐读、乐学、乐谈、乐思”的校园安全思想保证体系内容,同时要求各教学系部结合自身专业教育特点,积极创建确保校园安全思想保证体系内容“乐读、乐学、乐谈、乐思”.平台阵地。同时,整合院校已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对照各教学系部建设需要,进行添置和完善。

建立可行教育模式和机制,有效开展校园安全思想保证体系教育。校园安全思想保证体系教育的组织模式从上至下呈三级管理机制。第一级为院校铁路安全思想保证体系教育委员会,第二级为铁路安全思想保证体系教育学生分会、铁路安全思想保证体系教育教师分会,第三级为各教学系部学生。各级下设执行组织,其执行组织可按如下办法组成或建成:第一级的执行组织由来自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团委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或建成;第二级中的教师分会的执行组织由来自铁路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教育人员,以及来自高职院校教学部门的涉及铁路安全方面或铁路课程教学方面教师或人员组成;第二级中的学生分会的执行组织由来自院校学生会、分团委人员组成;第三级的执行组织由来自各教学系部的学生、就业于铁路行业的各教学系部学生按系部组成。

(三)礼仪教育:主客体同步强化扭转被动局面

切实提高铁路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加强铁路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要高度重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教育作用。“上所施,下所效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以及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文化素养、治学精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要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质培训,具体可分为:学习培训阶段、教育实践阶段、自我总结阶段和成果检验与展示阶段。实事求是地制订礼仪教育规划是开展礼仪的基础,把教师礼仪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这是首要任务;同时要多渠道开展教师礼仪实践活动。

全面完善铁路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结合铁路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突出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专门的校本教材。基础性关注礼仪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礼仪常识。专业性应强调与铁路职业相关的特定礼仪规范。如铁路客运专业则可专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特点,设计售检票处服务礼仪、候车室服务礼仪、站台服务礼仪与车厢服务礼仪等多个教学内容;同时在礼仪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礼仪规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以后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要倡导“教学做合一”,通过形象感知、师生共同示范、学生正确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礼仪文化精神,掌握礼仪正确规范。

大力支持开展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活动。铁路高职院校各层面可不定期举办礼仪演讲、礼仪风采展、职业礼仪操比赛、礼仪知识抢答赛、礼仪情景剧比赛或每年文明礼仪修身月等特色礼仪文化活动;征集学院各专业职业礼仪形象标语,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礼仪意识;编写不同专业的职业礼仪手册,发放相关行业标准及书籍,或创建礼仪手机微博,为礼仪素养的自我提高提供参考借鉴等等。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从基本的仪表、言谈和仪态举止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小事中得到升华,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现自己的文化层次、道德水准、审美品位。总之,要让礼仪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孺目染,得到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参考文献:

[1]许劲松,韩学芹. 新时期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

[2]迟成勇.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视角[J]. 现代教育科学,2011,(4).

[3]高玉平.将铁路行业文化植根于铁路高职校园之中----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字:高铁铁路 箱梁制运架 危险因素 危险源 安全管理

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过程中,只有加强对进度、质量及安全的管理,才能确保施工在规定期限内顺利完成。针对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安全方面的管理,必须以分析其关键因素和危险源为前提条件,并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方能最大程度规避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关键危险因素

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危险因素相当多,其既包括工程自身的问题,亦包括源自施工人员的问题。在本案,笔者就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关键危险因素做简单阐释和分析:

(一)高铁铁路箱梁吨位、体积较大,施工精度要求高,且施工技术难度系数较大,而且,要实现铁路箱梁架设、运输、提升,均需要借助特制的、大型的设备方能完成;此外,大型设备的维护、使用、拆除、安装等基本上均为起重作业或高空作业。就高铁铁路箱梁上述方面而言,其施工中存在极大的风险,施工人员稍不注意,便可能引起机械受损、触电、高空坠落、设备垮塌等安全事故;

(二)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现场用电规范不健全,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如:电焊工无上岗证或工作执照、电线乱拉乱接等,这些用电安全隐患均是诱发机械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三)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架设施工中需求的大型机械设备多,所以,机械由于人员操作故障、设备自身故障、设备保养欠缺等因素影响,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

(四)由于运梁路程远,且运梁车道与侧面防护墙较接近,此外,运梁作业与轨道施工、遮板吊装、竖墙施工、防护墙间交叉作业频繁,所以,若安全管理不到位就存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在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中,孔道压浆、梁上预应力钢筋张拉等施工作业较多,所以,安全管理稍有疏忽,均存在诱发安全事故的可能;

(六)架桥机施工中存在反复拆除及安装的需要,这就导致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时有发生;

(七)高铁铁路箱梁架设、运输线路长,其运输及架设中会穿越多条公路、高压电线、通讯线路;此外,箱梁架梁穿越的居民区、工厂等人员集聚区多;

(八)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架设施工环境相当恶劣,遭遇雷雨、大风、暴雪等天气较频繁;

(九)机械起重作业频繁,且交叉作业多;

(十)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很大原因在于:架桥车司机、运梁车、门吊司机、特种施工人员等工程作业人员岗前未经过专业培训。

二、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关键危险源

(一)施工中涉及到的大型搬提运架施工设备,其拆除、安装等安全施工方案不科学、不健全;机械操作手及维护人员专业水平低,从而引发人员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安全事故;

(二)箱梁预制厂中,借助50吨龙门吊机进行钢筋笼(在胎具上绑扎完成)整体吊装至制梁台模板,作业过程中,交叉作业、起重作业多;

(三)箱梁运输、架设线路长,其中途穿越的通讯线路、高压线路、铁路、公路、村落、工厂等众多;

(四)关于雷雨、大风、暴雪等恶劣气候下作业,大型设备安全管理方法存在众多缺陷;

(五)梁场预应力钢筋张拉、孔道压浆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

三、安全管理手段

(一)完善制度、施行责任制、明确奖惩

在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重大危险控制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责任制,明确安全事故责任人:第一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并以第一责任人为首建立监控管理小组;此外,依法制定相关奖惩办法,并严格推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箱梁制运架安全奖励基金,并定期对施工现场开展检查、考核工作,特别是在安全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人员,应当依据相关章程进行丰厚的奖赏;

(二)组织专家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建立与健全,并将该方案最大程度落到实处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指定人员在方案制定时,应该基于对现场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分析,避免方案与实际脱节,并督促相关管理人员将方案落到实处;此外,参考《危害性较大的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办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安全专项保护措施,并组织专家对保护措施进行严格评审;

(三)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在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中,有必要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及时将安全隐患告知现场作业人员,例如: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对相关安全隐患着重强调,从而实现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监控人员责任意识的增强;

(四)编制行之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

在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前,建立安全应急小组,主要负责安全应急救援物资的备置。在施工现场,开展针对性强的应急演练,从而增强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安全防患意识;

(五)加强标准化施工

在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现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规范推行标准化施工,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人员配置、施工监控过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针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危险源,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级监管控制,保证施工中一切危险隐患受到跟踪监控;

(六)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针对高铁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现场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跟踪检查;与此同时,组建一支高素养的安全监导组,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控制,从而实现监控管理力度的强化。

参考文献:

[1]郑伟.高速铁路箱梁架设梁面高程精度控制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

[2]牛斌.我国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研究与应用[A].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分会、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3]郑伟.高速铁路箱梁架设梁面高程精度控制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5)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三号线 廊道效应 文物影响 唐城遗址

1引言

我国的地铁建设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中各子项规划的相互作用影响方式研究尚未完善,尤其像城市轨道交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是一个尚未广泛涉及的领域。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城市地铁修建高峰期的到来,轨道交通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1.1西安的特殊性

西安市区地上和地下文物古遗迹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保护等级高。为现代西安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有机协调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找到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点,一直是西安地铁的首要任务。

1.2西安的地铁建设

西安的地铁建设必然会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产生重大影响,而从历史格局的影响方面来论,必然会先波及到占地面积较大的周、秦、汉、唐四朝的都城遗址。由于唐城遗址目前尚未出整的保护规划,且考古挖掘并未全部展开,在现代西安城市里已无法感知唐城的城市轮廓,此外其与现代西安城市建设的叠加严重,这其中当属隋唐长安城遗址受影响最大。

2廊道效应对轨道交通文物影响分析的启示

2.1轨道交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快捷、安全、舒适、环保等综合优势,目前已被很多大城市作为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而人们在享受着这种新型交通设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对轨道交通沿线的文物保护带来的诸多问题。

首先轨道交通的规划阶段,必然会导致目前城市用地、格局、空间的相应调整,这其中也涉及到对沿线相关文物环境的影响;其次,轨道交通的施工阶段,地铁地下线部分,一般情况下,线路段采用的盾构施工方式、站点处采用大开挖的施工方式的过程中可能触碰到文物;而轨道交通的运营阶段,不可避免会对周边建筑及文物遗址等带来振动、噪音、沉降等影响。

2.2廊道效应概念

廊道效应包括流通效应和场效应。其流通效应主要表现为:加速交通走廊沿线的交通流流通速度、提高可达性、加强交通走廊所联结的城市内部空间之间的联系。其场效应可以表述为:在交通走廊所依托的地域实体一定范围内,存在社会经济活动发生较高可能性的城市空间,即效应场内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发、集聚地带。根据廊道效应,交通走廊的效应梯度场场强总体上遵循距离衰减率。本文将从两方面分别研究其流通效应和场效应。

2.3借用“廊道效应”理论来理解文物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廊道效应理论是借鉴电磁场理论而形成的,通过它可以比较好地理解交通可达性是如何影响用地。如果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看成城市层次的交通走廊,我们可以借用廊道效应理论来理解文物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关于轨道交通对文物的影响,研究的方向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讨论轨道交通对文物(比如大遗址类)整体格局、文物环境的影响,这主要针对占地面积比较大的遗址类文物或者历史街区、历史街区等片区。微观方面往往从TOD模式出发,站点周围的土地利用形态。若以西安地铁轨道交通三号线为例,取不同距离的效应场分析,可以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轨道交通对沿线文物的安全影响越小。本文将结合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讨论廊道效应是如何在城市轨道交通与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廊道效应”理论对沿线文物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可以分别对应为其流通效应和场效应。“廊道效应”之流通效应体现在轨道交通线路走廊沿线的整体性、连贯性效应,“廊道效应”之场效应体现在轨道交通对其影响辐射区域的效应。

3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文物分布

3.1西安地铁三号线简介

西安地铁三号线布设方向与西安市东北-西南的城市主拓展方向一致。全线进行分期建设,鱼化寨站至国际港务区站路段纳入一期工程,全长36.3公里,鱼化寨站至南丰站路段纳入二期工程,全长2.2公里。其中鱼化寨站——广运潭大道段为地下线,广运潭大道——国际港务区段为高架线,鱼化寨——南丰段为高架线。西安地铁三号线经过站点:(南丰—岳旗寨—晁家庄)鱼化寨—丈八北路—延平门—科技路—太白南路—吉祥村—小寨—大雁塔北—北池头—青龙寺—建工路—咸宁路—韩森寨—通化门—胡家庙—石家街—辛家庙—广运潭大道—浐灞—香湖湾—香北路—港务南路—下双寨—新筑新城—国际港务区。

3.2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文物现状

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中收录的文物点记录,以及西安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对旧信息的复查核实和新发现文物点信息整理统计后的最新资料,此次西安地铁三号线文物遗址点选取沿线由东北向西南400米廊道(地铁线路两侧外廓200米)范围及站点500米邻近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点32处。

地铁三号线线路多沿城市已有建成道路铺设,道路两旁已成为城市建成区。三号线沿线选取的32处文物中,除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雁塔保存较好、部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遗址回填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鱼化寨遗址在校园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寺遗址目前是耕地外,其余绝大多数文物点(尤其是隋唐长安城遗址区)位置已与现代城市建成区相互重叠,遗址遗迹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4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文物影响评估

4.1轨道交通文物影响评估范围

根据轨道交通施工、运营的特点,及轨道交通站点在运营期间对周边地段环境影响,按照最不利原则下的最大范围确定此次文物影响评估分为三个评估范围:

1)施工影响评估范围

根据地铁设计专家提供的轨道交通选址及施工特点,确定线路施工影响评估范围为建设规划线位两侧各25 米;站点施工影响评估范围为建设规划线位两侧各125 米,顺线位走向两侧各500 米,即250 米*1000 米的评估范围;站场的施工影响评估范围为站场本身尺寸。

2)运营影响评估范围

结合重点文物规定振动速度,轨道交通线位100 米以外的文物建筑基本满足振动安全及振动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线路运营影响评估范围为建设规划线位两侧各125 米,即施工影响评估范围两侧各外扩100 米;站点运营影响范围视为和站点施工影响范围相同;站场的运营影响评估范围为站场本身轮廓尺寸外扩100 米[1]。

3)站点步行可达范围

步行可达影响范围指的是地铁运营后,从站点出发,适合乘客步行行走的距离范围。在这段步行范围内,乘客既可以方便换乘,又可以就近到达目的地。将站点周围500m作为步行可达范围,在未来可以考虑为文化旅游资源服务。

4.1西安地铁三号线文物影响评估结论

4.3西安地铁三号线唐城遗址影响点评

三号线与唐城遗址的关联点是零散的点状文物或线性文物。根据上述评估方法,得出三号线与唐城遗址关联点有:大雁塔、青龙寺、延平门、大兴善寺、乐游原、历史文化廊道——隋唐长安城东城廓、历史文化标识——大兴善寺、春明门、大雁塔、大慈恩寺、青龙寺、延平门、延兴门、通化门等15项关联点。

5廊道效应下地铁三号线文物影响分析——以地铁三号线东二环段的影响为例

5.1流通效应

地铁三号线东二环段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勾勒出了隋唐长安城遗址外郭城东段,显现了唐城遗址的城廓。地铁三号线带来的廊道效应影响中的流通效应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唐城遗址东城廓的整体性、延续性、连贯性。对延续至今并对城市建设起积极作用的传统文化给予尊重并作为城市文脉而传承下去,传承那些留存下来的、积极的、有价值的要素,更好地实现唐长安城遗址的城市记忆价值,帮助人们探求城市的内在精神,再现城市的传统文化。为遗址的保护寻找一个能为现代生活所接受,与现有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相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地铁三号线的流通效应体现在对唐城遗址历史格局的显现上。

5.2场效应

地铁三号线的春明门站、青龙寺站、大雁塔站、大兴善寺站、延兴门站,结合其站点影响辐射区域的可达性,凸显了城市历史地标,加强了人们对城市历史遗迹的认知感,延续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复兴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三号线充分考虑地铁线路与站点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疏解三号线的线路特性特征。地铁三号线的场效应体现在对唐城遗址历史地标的标识上。

6结语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地铁这类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城市格局影响非常之大,而历史格局作为城市规划中需要统筹的环节之一,西安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古都的历史格局影响深远。地铁建设之前的考古钻探、发掘、清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埋深确认都需要谨慎的考虑和进行。地铁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是否会给辖区内地铁沿线的历史文化遗迹造成破坏和影响,将是有关西安城市文化定位和长远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地铁建设给沿线文物保护单位所造成的影响做出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不仅在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影响着文物安全,同时它也打破了城市原有的整体空间格局,改变了各功能区的空间联系方式,影响了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但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保护方法的局限性,为西安未来文物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4篇

1.1 选题背景

2013 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根据该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大部制改革为我国铁路发展展开了新的一页,也为河北省铁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环境、政策支持有利于河北省铁路发展。大部制管理体制下,河北省铁路管理局将实行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含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综合一体化的政府管理职能,铁路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大部制深化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河北省内铁路管理机构主要有三个: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下属的河北省铁路管理局,河北省发改委下设的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以及河北安全生产管理局监管二处下设的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这些铁路的管理机构分别属于不同的厅局,造成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管理,体制不顺,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着河北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成熟,也需要交通作为先行军,为京津冀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区域内的交通规划与实施离不开三个省市政府组织机构的相应对接。因此,大部管理体制下,河北省铁路管理局必须转变职能,研究如何建立适应铁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的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机构及新的管理职能及模式,研究深化创新铁路安全、信息管理模式,探索一条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铁路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对河北省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含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现有管理模式的研究,剖析利弊,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我省铁路管理水平和效益。

....................

1.2 研究内容

论文拟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以及河北铁路现实管理现状上,通过对我省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含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现有管理模式的研究,剖析利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铁路发展的途经,为铁路管理部门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全面提升我省铁路核心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他地区铁路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推动全国各地区铁路管理的改革。

具体而言,论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新模式:

(1)大部制下河北铁路政府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能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拟通过对我省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含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现有管理模式的研究,对原有管理模式、机构和职能,进行剖析利弊,整合优化,创新铁路政府管理模式。

(2)大部制下河北省铁路安全政府管理模式研究:探讨大部制下河北省铁路运营安全管理的制度设计。

(3)大部制下河北省铁路信息化政府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在铁路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应探讨河北省铁路信息化政府管理模式,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铁路,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铁路改革

国际上各个国家的铁路发展,大都经历了一次或者多次改革,各个国家经过了长期的探索、研究以及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分析各国改革经验教训,可为我国铁路改革提供参考。

德国的铁路在实现政企分开之后,政府继续承担基本角色,实现了盈利。德国的铁路改革计划分为三步:合并两德铁路,成立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剥离政府职能—在股份公司内设立五个相互独立的子公司,分别负责路网、长途客运、短途客运、货运和车站服务—撤销德国铁路股份公司,五个子公司单独上市,实现私有化。在实际操作中德国的铁路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前两个步骤,第三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通过上市实现私有化的进程受阻,目前德铁仍为国有独资的股份公司。企业化后的德国铁路以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运输业务领域为核心,以车站开发等为补充,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在行政职能方面,德国政府对铁路的监管主要有两个层面:(1)联邦交通部下设的铁道司负责德国联邦的铁路立法、发展规划、投资审批、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综合联络等业务内容。(2)联邦铁路管理局和联邦铁路资产局。其中联邦铁路管理局负责:路网规划和审批企业线路规划、审查铁路公司筹资及使用情况、铁路运营许可审批、铁路监督、设备和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与修订、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保护铁路市场竞争等七大职责; 联邦铁路资产局主要负责德国铁路的资产、债务管理,改革前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

美国铁路以私营为主,铁路运营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因此早期美国政府对铁路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管制。美国的铁路改革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铁路的充分扩张,路网建设完成,处于优势地位—汽车、水运、空运、管道等替代竞争开始出现—设立“州际商业委员会(ICC)”,对铁路进行严格管制,起初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限制了铁路行业的活力—铁路行业面临

财务危机—19世纪 80 年代推出一系列法律(特别以放宽铁路运输限制,增加企业自主定价权为核心的斯塔格斯)和一系列的举措(客货分离、帮助铁路公司资产重组、允许市场进入和推出、推动铁路行业内部整合、放宽价格管制、鼓励竞争)后,美国铁路运营商经过一系列的兼并与重组形成了现在的 7 家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美国的铁路再次焕发出活力。目前,美国铁路的行政管理主要有地面运输委员会(STB)、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 FRA)等负责。其中,STB 取代 ICC 负责铁路公司的兼并、联合的审批;适度的运价管制及运价投诉受理;监督铁路枢纽、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公平开放;新建、废弃线路审批。而 FRA 负责铁路运输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制订及其监督实施。同时美国的铁路内部也存在着行业协会协调内部关系。 .......................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国内铁路改革

左大杰认为网运分离有利于引领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运输领域、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高运输市场竞争,建议形成一家路网公司,多家运输公司的局面,并提出了实现网运分离的三个步骤:货运改革—客 运改革—拆分铁路总公司。李华等基于网运分离模式,提出了市场化的动车组管理模式。

赵坚批判了网运分离的观点,认为我国应将铁路改革成为两层面竞争的三大区域铁路公司,以实现我国铁路打破垄断、重塑铁路运输企业、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吸引民间资本、加快铁路发展的目标。两层面竞争的三大区域铁路公司可以减少分界口数量以提高运营效率;分割后的区域公司承担铁路的投、建、管、用,改变了以往铁道部统一投资偿债的模式,利于激发铁路建设活力;民间资本可以从投资专线铁路、购买支线铁路、投资建设火车租赁公司、区域铁路公司上市后购买股票等方式投资铁路。赵坚认为网运分离会因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成本较高;网运分离由于调度权归路网公司所有,运输公司无法获得独立的市场地位,而路网公司则一家独大,继续垄断。

我国铁路建设的资金难题主要有三个:(1)高负债,截止 2012 年底,铁路总负债 2.23 万亿,仅 13 年需支付利息就高达 1300 亿元;(2)盈利困难;(3)新线投资困难。过去十年里铁道部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2005 年 7 月出台,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允许外资进入的铁路建设、运输经营及运输装备制造领域)、《“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2006 年出台,鼓励多元化投资)、《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2012 年 5 月出台,明确社会资本及地方政府可有铁路项目的所有权及经营权、鼓励铁路用地资源综合利用、增加铁路运输价格弹性、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铁路。但是由于铁路规模效应明显,投资铁路的民间资本参与经营管理尚不现实。

......................

第三章 政府规制与政府约束理论简介..............10

3.1 规制的概念 ..................... 10

3.2 政府规制理论 ...................... 11

第四章 河北铁路现状及问题.....16

4.1 政府多头管理 ............... 16

4.1.1 河北省铁路管理局 ..................16

4.1.2 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16

第五章 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新模式建议................19

5.1 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机构与职能的改革 ................ 19

第五章 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新模式建议

5.1 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机构与职能的改革

5.1.1 改革的原则

5.1.1.1 效率和公平——政府机构和职能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改革的背后都有一定的价值观支配,政府机构的改革也是如此,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价值取向。政府机构是国家实现公共管理、实现国家意志的工具和载体,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效率和公平。

具体而言,基于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徐邦友在其博士论文《自负的制度》中,对政府规制的价值追求做了四个方面的总结:

(1)抑制经济权力。经济权力是在人们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基于对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的占有,通过经营管理权、产品和财产分配权等多种权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控制、支配甚至统治的权力。经济权利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对资源的处置和分割,也体现在社会属性上基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而产生的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意识施加影响的权力,还体现在对政治决策、政治目标、政治体制、政治资源分配上的影响。

任何占有一定资源的市场主体都拥有经济权力,因此也便存在滥用经济权力的可能。经济权力的膨胀和滥用会影响资源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因此政府规制的价值取向之一便是抑制经济权力。

(2)促进公平分配。公平分配的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市场机制的成熟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初级的公平分配——资源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向效率高的地方。效率原则也便是最初的公平原则,即按照效率来分配资源,但是效率原则的自由放任会导致社会利益分配的极大不公平,即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因此,政府管制特别是经济性管制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增加收益,而是为了实现公平分配。

(3)保障公共安全。在公共安全方面,政府作为公众的人责任重大。众多的公共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等各种各样的事故以及各种对公众安全形成威胁的潜在风险都为政府的社会性管制提供了理由。政府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主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安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大部制下河北铁路的政府管理模式主要为了满足政府规制的公平与效率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实际需求。本论文针对河北省铁路政府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对现有河北铁路政府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剖析利弊,探讨和创新了河北省铁路政府职能和机构、安全和信息管理新模式,对于提升铁路政府规制和管理效率及水平,提高河北省铁路管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论文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地铁;屏蔽门;热舒适;噪声

1 前 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选择使用轨道交通的方法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公共交通问题。预计到2008年,北京将建成轨道交通总长300km;而在“十一五”期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400km。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简称环控系统)的造价仅相当于整个地铁的8%~10%,但在运行过程中,用电量却占了相当的比重。带空调的环控系统用电量约占整个地铁耗电量的40%左右。

传统闭式系统车站与隧道完全连在一起,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冷负荷主要来自地铁列车,约占总冷负荷的60%。因此,越来越多的地铁在站台设置屏蔽门(PlatformScreenDoor),将车站空调区域与隧道隔开,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而很大程度地减小了进入站台的列车发热量。

很多学者对屏蔽门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朱颖心等模拟分析了华东、华北地区地铁站台空调的能耗,结果表明安装屏蔽门可显著降低站台空调能耗[1]。吴喜平等从理论上分析了屏蔽门系统对地铁空调节电的作用,结论表明屏蔽门系统可有效节电节能[2]。张悦等以广州地铁一号线芳村站为例,就是否安装屏蔽门系统进行了方案比较,结果表明车站系统设计总冷量和总风量大大减少[3]。陈海辉等通过理论推算得到一座典型车站安装国产化屏蔽门需增加初投资530万元,4.3年可回收成本[4]。但以上学者对屏蔽门系统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推算和模拟计算程度上,就笔者所查文献中,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某一实际地铁车站屏蔽门系统使用前后的实测研究。因此,本文将针对上海市徐家汇地铁车站,通过安装屏蔽门前长期的温湿度测试和安装屏蔽门系统后的对比测试,研究屏蔽门系统对于改善地铁车站室内环境质量和降低空调能耗的作用。

2 地铁站屏蔽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