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

学校图书馆论文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无论是从办学机构数量或是质量方面,发展水平还是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参与研究生培养教育,与院系培养相辅相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选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优质的人才。

2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人才培养模式及现状分析

2.1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模式

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培养、联合培养、参与培养。独立培养是图书馆硕士教育的主要方式。

2.1.1独立培养

独立培养是学校承担硕士生的招生、管理、培养的全部工作,这类型招生单位主要有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另外,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的硕士点依托研究所作支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所、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等,旨在发挥图书馆研究机构的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构建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服务模式。

2.1.2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校联合院系或图书馆研究所共同培养硕士生的过程。目前,采取联合培养的图书馆学教育比例是30%左右,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据国务院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了解到,“图书、情报、档案”作为一级学科,在“管理类”门类下分,其下设“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并列二级学科类目。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作为“管理类”的分支之一,在知识结构上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交叉点较大,与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又比较偏离。所以,图书馆在与学院联合培养时,应注重吸收彼此的长处、取长补短。

2.1.3参与培养

参与培养是指图书馆参与各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图书馆只是辅助作用。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部分导师是由图书馆人员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点也有图书馆参与,还有青岛科技大学等。目前,很多高校都通过聘请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硕士生培养教育工作,以提高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育质量和人才优势。除此之外,图书馆人员在达到一定层次后,还可以申请成为学院硕士点导师。

2.2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了8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硕士学位授予点进行分析调研,以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作为调查的切入点,对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这8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

2.2.1入学考试科目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也是考察人才选拔的重要门槛,入学考试是招生的关键和基础。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考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也能够帮助考生尽快地熟悉所报考专业内容。笔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取了国内8所院校,搜索2014年“硕士专业目录查询”得到了最新的高校入学考试科目信息。调查显示,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比较注重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主要考试科目是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教育更加注重实际,对学生数学的要求比较高,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当然,思想政治理论和外语水平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2.2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为本机构培养研究生所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析和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也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调查发现,这8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基本集中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充分反映了社会对于德才兼备与专业水平要求的体现。1981年和1998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对硕士生教育相关要求的法例和条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中详尽阐述了对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和教育内容的相关条例。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硕士生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2.2.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调查硕士点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硕士点发展动向,也反映了该硕士点学科优势及人才培养需求。笔者列出了上述8所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最新的研究方向,以便分析与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偏重于理论知识。情报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报研究、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计量以及信息检索等,研究内容偏重于实际。

2.2.4地区分布

笔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得到,全国41个图书馆学硕士点和62个情报学硕士点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区域分布是:华北27%、华东20%、西南20%、华中15%、东北8%、西北7%、华南3%。华北、华中、华东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地区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分布比较少。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作为“管理类”门类下的二级学科,无论是从考试科目、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相互间有较高的学科关联度,它们的发展方向也会逐渐趋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迅速壮大,也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3.1继续加强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宣传与建设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近5年来,我国于2006年和2011年分别授予了第10批和第11批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申请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的院校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情报学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图书馆学。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图书馆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质量与教学设施。一方面,加强对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宣传与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了解本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建设。笔者认为,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校应加强对其投入与建设,以便推动图书馆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3.2图书馆培养硕士生要注重与具体应用和实践相结合

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他们的参与培养,提升了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教学质量和人才优势。图书馆员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这是其他硕士点不可比拟的。图书馆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的集散地。它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馆员头脑中拥有海量的隐性知识。与此同时,图书馆也可以作为硕士生的大课堂,他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便尽快地熟悉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包括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用户需求调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参考咨询等核心问题。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在学生学习阶段把参与信息检索课教学作为一门课程教给学生,一方面,充分考察和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硕士生的自身素质,对图书馆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新的研究方向与原有研究方向相结合,协调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培养有了极大的转变,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学、计量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图书馆的传统知识和核心知识,造成了图书馆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新的研究方向层出不穷等现象。“8所高校图书馆硕士生研究方向”调查可以看出,图书馆理论和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硕士点主要研究的方向;情报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报研究、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计量以及信息检索。当然,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未来的震荡》一书中曾经说过:“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在图书馆中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新的研究方向应与原有的研究方向相衔接,不能肆意地挤占原有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一味地追求新的研究理念。这必将淡化图书馆学的学术成分,导致图书馆学的知识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硕士点建设的基础,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硕士点的办学质量和标准。所以,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应积极、主动地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重点围绕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学科发展,切实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并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复合型人才等。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专门的计划和目标,提高他们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并通过参加专项学术交流会、出国访问、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科研骨干,构建合理的导师队伍。

4结语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2篇

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有多个方面,图书馆的工作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是进行德育的潜在课堂,图书馆对学生的无形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图书馆的主要属性是教育性,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内通过浏览和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书籍,学习现代科学的前沿知识,了解当今时展的最新消息,在图书馆安静的读书氛围中,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以正确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健康有益的图书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可使学生终身难忘,受益无穷。一本优秀的图书,不仅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更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拓学生的思维眼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优化馆藏图书,为学校德育打好物质基础

高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对图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现状,研究他们的需求,为学生选购适合学生阅读、顺应时展的优秀书籍。可以通过读书联系卡、图书调查问卷、学生平时借阅记录分析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图书的需要。同时,做为图书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国家的政治方向,了解教育的新思想、新思路、新做法,掌握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的最前沿信息,开列出书目,并在师生中征求意见,确定新购书目。要多购进思想健康、观点正确、格调清闲、学术性强的图书。对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要认真进行清理,建立详尽的图书目录,建立电子图书目录,方便学生借阅时进行检索。对新进书目,要通过新书介绍、内容概述等方式,精心做好导读工作,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向学生推荐既开阔视野,思想性强,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想修养的图书。把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最能感动人的著作推荐给学生,把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推荐给学生。同时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班级图书管理员作用,通过教师的介绍、同学间的相互转告,使这些健康有益的图书能让更多的学生阅读。

3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战场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对图书的引领作用给出了最好的解释。但随着科技的发达,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学生大多不愿走进图书馆,看这些无声的图书。要想让图书吸引学生,就要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乐读书、读好书。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开展以“走进书世界,书香满校园”、“与好书做伴,与经典同行”、“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等为题的主题读书活动,从而促进校园内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通过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电子屏的作用,向学生展示新书、读书的益处等方式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制定相应的制度、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督促、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让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言名句、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另外,还要每学期对“走进书世界,书香满校园”等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使学生对图书更加感兴趣,使图书馆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引领作用,拓展德育平台

为顺应时展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先后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更加快捷、时尚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览室的主要服务功能在于进行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为学生提供电子读物的阅览与下载、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和查询、读者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为提高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价值,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建立自己的网站,制作出学生喜爱的、有特色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分享读书的乐趣与收获,并积极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网站,介绍一些好的信息,避免他们盲目误人不良网站。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网络道德防范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免疫力。由于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有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技术上的筛选和过滤,建立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防止有害信息的侵人和无聊游戏软件的泛滥。让电子阅览室扬长避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对两代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包括其角色的有限性、层次性、不可替代性、中立性及主动性等特点,进而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思考,认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具有层次性,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定位应该是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1两代学科馆员角色的对比

依据学科馆员制度赖以依存的信息环境、角色职责、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科馆员制度分为两代,即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也有学者将传统的第一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1.O(Subjectli-brarian1.0),而将具有新的角色的第二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2.0(subjectlibrarian2.0)。

从两代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来看,第一代学科馆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作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络人、用户信息素质培训者、参考咨询馆员。这个角色在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信息环境、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学科馆员服务也在不断适应形势走向深入,伴随新的业务的拓展,逐渐承担起更多的新的角色。在保留和发展了第一代学科馆员角色职责的同时,还成为学科信息作者与者、信息资源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研究人员、虚拟交流的组织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更是形象地将第二代学科馆员新的角色比喻为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排忧解难的“社区民警”、提供全方位呵护的“私人医生”、善于推广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推广教授”、精于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专家”、长征路上播撒火种的“工农红军”、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图书馆馆长”。

比较可以看出,学科馆员的角色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学科化服务的深化而不断在丰富,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虽然,第二代学科馆员这种理想的、复合型的学科馆员角色对于彰显学科馆员岗位的重要性很有益处,但其角色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学科馆员岗位设计与管理上的困惑。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学科馆员服务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

2.1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①学科背景的有限性。相对于众多的学科门类,学科馆员的人数总是很有限的,和院系专业教师相比,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学科背景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②服务的协作性。学科馆员不是万能的,他不是图书馆骄傲的天使,是为用户服务的有效体系中的一环。在学科馆员服务系统中,学科馆员并不是孤立的,他需要图书馆其他馆员的协作与支持,如采访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在国外一些大学,如英国的UniversityofBristol还设有学科馆员助理(Assistant-subjectLibrarian)和院系联络员(FacultyLibrarian)、学院图书馆代表(AcademicLibraryRepresentatives)协助学科馆员开展工作。学科馆员服务的协作性说明尽管要求学科馆员是复合型人才,但是作为图书馆服务群体的一员,其角色要有一定的专指性。

2.2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国内外有关学科馆员的研究看,学科馆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低到高呈现出层次性,表现为学科馆员1.0-学科馆员2.0;②从国外学科馆员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层次性,学科馆员经历了从书目员(Bibli-ographers)发展到联络员(LiaisonLibrarian,AcademicLiaisonLibrarian,FacultyLibrarian),再到学科馆员(subjeet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specialist),再到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SupportLibrarian)、学术馆员(AcademicLibrarian)和教育(师)馆员(EducationLi-brarian,TeacherLibrarian)、学习顾问(LearningAdvisor)的历程;③从国内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整体实践看,受各自馆情的制约,表现出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学科馆员服务开展较早、较有影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只是充当学科联络人和学科咨询馆员的角色,而作为学科馆员职能较高层面的研究支持、科研伙伴、学科情报教育等角色则还无力承担。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情况尚且如此,其他高校的开展情况更是可以想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仅仅是学科联络员的角色,甚至一些学校图书馆的针对性更强,如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把学科馆员的工作岗位进一步细分为“学科采访馆员”或直接定位为“学科采访馆员”。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反映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应该考虑馆情实际,但要体现学科馆员角色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2.3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是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根本特征,是学科馆员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员的地方。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包括学科馆员角色能力和角色责任两个方面。角色能力是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学科馆员所独特拥有的,角色能力如果不强,就会造成角色定位的模糊。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技能的两栖人才,其核心能力是利用自身的学科背景优势敏锐地去发掘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去识别、组织和筛选学科信息资源,开展学科情报教育,支持科学研究。角色责任是学科馆员这一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以角色能力为前提的,角色责任和工作职责不同,角色职责是学科馆员天生所具有的,它体现学科馆员的使命,工作职责则是后来设计的,它反映了学科馆员的具体任务。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说明学科馆员角色的学科性和情报性缺一不可。

2.4学科馆员角色的中立性和主动性

有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持中立性的原则,即图书馆员无权代替读者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先入为主式的判断。也就是说,在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上,图书馆员并不比读者具有“专业”优势,图书馆员不应该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出好与坏、有用或没用之判断,而应该把判断及选择的权利交给读者自己。这个观点似乎与本文研究的学科馆员的个性化主动服务相矛盾。但这恰恰和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有直接的关系,学科馆员作为学科信息使者,作为学科信息专家,虽然具有角色的中立性,但是他同时又融入了学科团队,成为科研伙伴,具有双重角色。把经由学科信息专家组织、筛选出来的学科信息资源主动推介给学科用户、科研伙伴自然很受欢迎。

3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思考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可分为三个层次:学科信息联络员、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3.1学科信息联络员

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学科馆员角色最基础的定位,也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角色主要承担对口学科单位的学科联络工作,其使命是开辟图书馆和院系交流渠道并建立起协作关系,了解学科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档案,宣传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和服务的提升。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图书馆的信息使者,核心能力是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能力,也即公共关系能力。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一般性的沟通联络。学科背景可以让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有共同的专业语言,能让学科馆员更清晰的明白学科用户的需求所指,帮助学科馆员迅速融入学科团体开展工作。

学科馆员自1998年清华大学从国外引进还不到10年时间,虽然学科馆员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这一先进的服务模式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限于人力资源的困扰,目前还在观望和等待,期待条件的进一步成熟。笔者认为,学科馆员服务的开展可以从学科信息联络员做起,通过学科信息联络员的努力工作和院系学科用户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将对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资源建设、学科咨询服务、学科研究支持)至关重要。

3.2学科咨询馆员

学科咨询馆员是学科信息联络员角色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中级阶段。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信息联络员所不同的要求是具备更加专深的学科背景知识,能够在线或现场解答学科用户的咨询,帮助解决其学习研究中资源利用方面的疑难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信息咨询。学科咨询馆员的核心能力是信息能力和咨询能力。

从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情况看,我国较早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些高校图书馆目前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图书馆,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就明确提出学科咨询馆员制度和学科咨询馆员的岗位名称,并明确规定学科咨询馆员的职责为:及时介绍与学科相关的试用数字资源,搜集对图书馆预(已)订购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为院系开展用户教育,针对学科用户做数字资源及图书馆服务的培训讲座;为各院系提供重点学科网上资源导航服务,并定期更新;向院系介绍图书馆的相关服务等。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在总馆成立了学科咨询服务部,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并公开向社会招聘。虽然,国家科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起点就比较高,但由于该馆此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从目前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来看,笔者倾向于将其定位为学科咨询馆员。

3.3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学科情报教育专家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理想的角色定位,也是学科馆员角色实现的最终目标,其核心能力是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事实上就是一个教学研究环境,图书馆员就是教育者,从事参考咨询、分类、编目、资源建设、书目指导工作等和课堂上教学一样,都是帮助学生获得各自领域所必需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首先应该是学科情报专家(或称学科信息专家),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专长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和研究任务,编辑学科动态与研究指南,开展学科导航,帮助用户构筑和优化学科信息空间。同时,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学科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澳大利亚有学者认为,应将图书馆放在知识更新更加快速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审视,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学科馆员应该变成这个学习场所的一个指导者。学科馆员应该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而不是“教”,要发展一种学习的文化。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UniversityofAuckland)图书馆培训部主任王晓力女士也认为教师馆员(Teacher-Librarian)提供的服务包括教师服务(Facultyservice)和学习服务(Learningservice),学科馆员当然也含括其中。另外,MCMaster大学图书馆也提出寻找具有创新和革新能力、经验丰富的教育与学习图书馆员(TeachingandLearningLibrarian)来领导信息素养计划和动态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4篇

一.图书馆管理学位论文的优势

目前,高校学位论文的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档案馆单独管理,二是由图书馆和档案馆联合管理,三是由图书馆单独管理。另外还有少数高校把学位论文暂时保管在各系部。笔者认为图书馆对学位论文的管理有其自身优势:

1.图书馆有专门的采编人员,可以主动地收集、加工学位论文。

2.图书馆单独集中管理,遵照统一的标引和分类方法,有助于形成学位论文科学管理体系。

3.图书馆重收藏更重利用,能够真正使学位论文为教学、科研所用,为后续毕业生参考所用。

4.图书馆可以同时管理纸质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并提供书目式检索和网上多种检索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学位论文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1重视学位论文的收藏、开发和利用

任何一项工作若要完成得好,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落实。图书馆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并协调各分院、系积极配合图书馆完成学位论文的收集、管理工作。

2.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论文呈缴制度、论文加工规范、论文管理规范等。版权问题和涉密问题是管理规范的重点。考虑到版权的问题,学位论文(特别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进行全文阅读和部分复印;对于涉密的学位论文,规定不准复印,除作者和指导教师外,原则上一律不外漏。另外,还要在管理规范中说明纸质论文保管的年限。

2.3及时收集、加工,及时入藏

学位论文收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在制定了学位论文呈缴制度的前提下,图书馆应掌握各院、系答辩情况并督促其及时呈缴论文,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入藏。对于电子版论文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获取,如利用FTP、电子邮件业务等,但同时要保证论文的完整性。

另外,为方便馆藏号的确定和后续管理,在制作论文封皮时要求:

1)文理分开,即文、理科专业论文封皮颜色区别开来,便于后续加工和管理、利用。

2)书脊处要体现学位授予年、论文题名、著者名和导师名。

2.4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标准化著录

对学位论文进行标准化著录,一方面便于掌握学位论文的馆藏情况,另一方面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但目前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位论文标准著录格式,许多高校都自行选择著录方法。笔者赞同一些图书馆同行提出的在用CNMARC进行著录时,尽可能多地增加检索点,诸如论文题目、作者、导师、专业、分类、主题等等,实现多种途径揭示文献信息,供读者检索需要。

2.5设(优秀)学位论文阅览室

为提高学位论文的利用率,建议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位论文阅览室。考虑到数量过多的情况,可以改设优秀学位论文阅览室,或者将本科学位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分别开设阅览室。保证这部分文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科研和教学服务。但要注意对涉密论文的保护。

2.6注重电子版学位论文库的开发,实现网上多入口检索

与纸质论文相比,电子版论文具有节省存储空间、使用方便、检索快捷等多方面优势,因此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收藏、整理和利用更符合实际需要,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要将Word文档转换成PDF格式,当前许多电子出版物都使用PDF作为标准格式;二是要建立全文检索系统,实现多入口检索。

三.学位论文馆藏号的选取

学位论文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特色馆藏文献,要有其不同于图书、期刊的专门馆藏号。便于管理和区分。以下就馆藏号的选取进行分析。

3.1可构成馆藏号的要素

1)分类号:采取与图书、期刊相同的分类体系,如中图法等,这样可以保证图书馆文献分类体系的一致性。

2)著者号:采用与姓名对应的学号来标识,并编制配套的著者索引。

3)学位授予年号:毕业年份,如:2010,能够反映出论文的新旧程度。

4)学科代码:按照学位论文作者所学的学科给出相应的号码,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给出的学科代码表确定,或按学校自行编制的学科代码。

5)流水号:按照收藏的先后次序给出流水号,相当于图书的种次号。

6)培养单位代码:按学校分配的培养单位代码确定,不同于学科代码,前者范围更广。

7)导师代码:根据每名导师对应的校内代码确定。

3.2馆藏号的选取

3.2.1馆藏号选取的原则:

1)3.1中介绍的构成馆藏号的多个要素中,学位授予年号是必须的,因为它关系到学位论文的保存年限和替旧等业务流程,另外能够利用这一信息统计出当年毕业生人数。

2)为使馆藏号格式不过于复杂,可以不选用著者名和导师名,此信息在论文书脊处已经有体现。

3)各个要素之间可选择用“:”、“/”或“—”分隔。

3.2.2几种常用的馆藏号

1)分类号+著者/著者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相同类别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而且排架习惯与图书、期刊的排架习惯相同,既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也符合读者的查找习惯。但分类处理需要专业人员,加工过程会比较长,时效性差。另外,如果采用著者号,则要实现按著者检索时还需查著者索引。如:G256—060401009:2010或G256:张小萌:2010。

2)学科代码+流水号+著者/著者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同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流水号可反映每一学科的学位论文数量,操作简单,加工过程短,时效性强,不需要专门的分类人员。缺点在于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科号码对照索引。如:0809:17—060401009:2010。

3)培养单位代码+流水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每一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流水号可以统计每一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数量,操作也同样简单,时效性强,不需专门的分类人员。缺点在于:当遇到培养单位名称变更的情况,要做具体说明。如:03—22:20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单独保存和管理学位论文,并且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学位论文的收藏情况和读者使用情况灵活选择馆藏号,对学位论文进行科学加工、典藏和管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学文.浅谈上海水产大学图书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年第19卷第2期

2.张弦.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方法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3期

3.张学宏.论高校图书馆电子版学位论文的保存管理工作——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5年第49卷第5期

4.葛杭.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联合管理学位论文之研究[J].浙江档案2004(9)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5篇

1.1选题不合理

选题不合理是大学生毕业论文最常见的问题。尽管很多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选题目录,可是很多学生在选题的时候还是会范一些错误,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论文的后期写作。比如选题过大不具有可行性,最终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是别从早已探讨研究过的题材写出来的东西都过时了,完全没有研究的价值;很多选题都没有一定的新颖性,只是为完成论文而写作,这与研究的创新性不符。

1.2缺乏创新性内容

多数大学生都是初次写论文,本身对专业知识就缺乏研究,要想写出很多有创新性的内容确实不容易,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多阅读,勤思考,用心写,多些实证研究少点理论探讨,还是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的。针对某一主题如果引入瓣的研究方法或视角,比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新手段,也是一种常见的创新。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要想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难度很大,发现新的理论几乎不可能,如果只是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又显得创新不够,但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细节的完善倒是可以的,进行一些实证调研,也算是一种内容上的创新,信服度也较高。一些综述性的论文往往以罗列他人观点为主,缺少总结分析,没有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也是不行的。

1.3支撑材料不够充分

论文的写作,第一步就是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如果没有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大量阅读,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好。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或者下载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论文,这既保证了论文写作的目标正确,对于论文的论证也是强有力的支撑。从参考文献的数量上往往就可以看出论文写作材料是否充分,人类所有科研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成果,大学生毕业论文同样不能例外。参考文献除了数量要达到一定条件之外,新颖性也很重要,有的人参考文献都是三五年以前的,这说明这个主题近年来根本没人研究或者是资料收集太片面。

2.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些因素

2.1前期缺乏

系统培养教育是教与学的互动,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传授知识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大学生如何互动,教师考虑如何把知识以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则要有效获取教师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可是我们的专业课从设置与讲授上都不够科学合理,这也就导致了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上不来。比如很多专业课的知识更新不及时,有的教师自己对专业知识缺乏研究,只能照本宣科,这样也很难指望学生写出好的毕业论文。

2.2指导老师不给力

可以说大学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水平,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一个站在学科前沿的老师才可以引导学生写出有创新性的高质量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有专门老师负责指导的,指导老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水平高低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外,负责任与否也非常关键。有的导师在学生分配下来后就没与学生联系,每到学校催的时候才来找学生,学生想寻求帮助也经常找不到导师,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2.3论文写作进度跟不上

大四的学生都要实习,一般的学生都是重实习轻论文,总觉得论文用个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了。实习过程中学校的很多通知要求也不能及时转达给学生,比如前期的选题、开题阶段,学校一般要求不太严,往往到了检查阶段了,很多学生才想起毕业论文的事,如果实习任务紧的话,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很大,不少学生还要分出很多时间精力去求职,这些都导致了快要毕业了,大家才一起来写论文,这时才发现时间不够用了,老师指导不过来了,论文也只能应付了事了。大学生如何按学校要求的进度安排好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可以先选好题目、找好资料,在实习的时间慢慢写,最终回到学校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高质量的完成论文。

2.4图书馆与学生缺乏互动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里的重要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它是学校的文献知识中心,也是学校科研的基地,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做科研写论文都离不开它。当然,很多图书馆都是等着读者上门,缺乏主动服务精神,对读者的不重视,对自己资源不宣传,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愿到图书馆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睡在图书馆没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献检索课本应是所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可是一般的大学它多半是选修课,可是结果往往是没有几个人选它。文献检索可以说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只有这个基本功扎实的人才会是一个论文写作高手,因为我们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谁也不可能凭空建设高楼。高校图书馆要把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当成一个主要任务来抓,定期开展高水平的代表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来吸引更多学生对科研的关注,还要定期开展一些相关培训,如数据库的使用、论文的写作等相关内容。很多学生到了快毕业时才匆忙走进图书馆,才想起要学一些检索知识,就是听了别人说写论文要去下载论文,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可提供的服务

3.1文献知识资源永远是图书馆的最大依仗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与利用文献知识的机构,收藏有大量文献知识资源就是它最大的优势所在,要想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设科学合理的文献知识资源收藏体系就是基本前提。如今是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已经取代图书馆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中心,可是图书馆对文献知识的拥有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也就是说图书馆拥有更为权威、系统的知识收藏体系,网络上更多的是信息,而非系统化了的知识。当然,在当今时代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也离不开网络,数字图书馆就是网络的信息海洋中重要的一分子。面对知识与信息的迅速增长,任何图书馆拥有的文献知识资源都只能是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尤其是一些小型公共图书馆,地方院校图书馆等,如何扩展自己的虚拟馆藏,把网络上的免费知识资源收为已用,这已经是决定图书馆资源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了。在有限经费的前提下,图书馆要在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选择上把握好尺度,既要拥有一定的纸质文献,这是图书馆的根本,也不能缺乏流通便捷的电子资,这是图书馆未来的方向。

3.2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有力保障

图书馆的要素除了文献知识资源,另一个要素就人,一个图书馆运转的好与差,资源与资金是前提,关键还是要看人。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安置人员扎堆的现象。要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空有大量文献知识资源与资金,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还是不行的。除了对专业技术人才要进行大量引进,提高其比例之外,还要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提质改造,对学历低的进行学历提升,对技术能力不足的进行日常培训,鼓励大家评选专业职称,总之要让服务队伍科学合理化。

3.3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服务是沟通学生与图书馆的纽带

网络阅读的兴起确实对图书馆的读者进行了大量分流,图书馆不要惧怕网络,充分溶入到网络中去。除了建设精美的数字图书馆门户,高校图书馆还要在校园内的相关论坛设立专题,让学生的意见可以反馈到图书馆,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中碰到的问题。针对毕业论文的写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或者是论文写作相关的数据库推广。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把本校毕业生的论文进行数字化,这些论文往往比起网络上的论文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更大。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学科馆员来充当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比如把各指导老师的基本情况与研究方向,承担课题与兴趣爱好录入数据库,一是可以及时为其提供最新资讯,二是可以让学生了解,选择一下适合自己的导师。

4.结语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电子教学知识库

网络信息环境下,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参考文献从原来的书面形式转为以电子形式为主,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利用大量时间搜索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料。因此,教师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技能,会使用教学软件,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的宝库,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备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条件,本文尝试从3个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

1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知识库

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教学参考咨询室,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落后。教师必须到图书馆查找、复印教学参考文献。对于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已经滞后了,应当大力加强电子教学参考文献的建设和服务工作,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并在图书馆主页的鲜明位置建立链接。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书面教学参考文献,图书馆应当提供其电子文本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广大师生的重复劳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国内外不少高校图书馆都自建有电子教学知识库,利用知识库向师生提供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电子教学知识库的资源可以来自图书、期刊论文、免费的资料、统计数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视频剪辑等,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大纲、进度、要求、指定教学参考文献的信息等。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参考文献复本需求量大的问题,通过网络上传、浏览和下载,使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本校教师的课件,或他们提供的其他重要教学资源。广大教师不应该为自己的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保密,应该鼓励自己的学生和同事阅读自己的劳动成果。把这些重要资源贡献出来,放在图书馆的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才能使它物有所值。

国内外政府教育部非常重视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建设,目前我国开通的主要教学知识库有: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基祝I:教育网()、中华教育资源网(hltp:///kejian.aso)、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o其中,中国开放式教育共享协会主要是高校精品课课件等内容的开放获取,目的在于推动高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前三者主要面向基础教育,免费提供课件、教案、设计、学士论文、软件等内容的浏览、检索和下载服务。此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信息网()、各省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教学资源中心也提供一些教育资源服务和在线学习服务。

高校师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知识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不过多数知识库资源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校师生可以利用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业门户太少。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开辟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项服务,配备高素质的馆员,收集、整理各学科教学参考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建设自己的电子教学知识库,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下载、个性化导航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项服务。

目前,CAL1S中心已经着手组织各成员馆联合建设“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第一步由参建各校建立各自的教学知识库,同时把数据集中起来建立CALIS共享的教学知识库;第二步建设电子全文数据库,将各校教学知识库、教师精选的教材与教学参考文献数字化,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阅读浏览。这将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库。

2设立服务体系完备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要成立专门机构,专项负责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对全校师生开放。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配套建设、人员配备和电子阅览室建设等方面。

2.1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首先是大容量存储磁盘阵列、管理服务器和校园局域网的建设。其次是增加电子资源的馆藏量,加大数字化文本、随书光盘及视听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类型文献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研究。再次,还要加强对重要文字、图片、声像等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比如,“对于教师和学生常用的或处于热点研究的参考文献,在不违背版权法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提供电子化的全文文献上网阅读、下载和打印服务”。最后,将这些加工好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链接提供给广大读者。当然,在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要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和自建数据库一般适合于规模大、实力强的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改变那种认为只有将馆藏文献数字化和自建数据库才是数字化建设的观念。应该肯定,以购买方式获取商品化的数字资源为本馆所藏或所用,同样是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一种形式,而且应该是优先考虑采取的一种形式。”

2.2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

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师生开展教学参考文献的服务和导读工作。教学参考文献也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设立的非常普遍,服务水平也比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配备高素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等高层次的服务工作。

加强图书馆和各院系之间的沟通,是加强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采访小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采访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科馆员兼任,同时聘请各院系任课教师、学科专家等担任,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参考文献收藏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专业领域内的基本参考书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了解,可以由他们提供教学参考文献的书目和其他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信息:学科专家可以保证教学参考文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图书馆馆员主要负责联络、采购或者收集、整理等工作。纸质文献经过馆员的数字化处理,转化成方便阅览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供师生阅览,使师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阅览到最新、最广、最权威的学科参考信息。

2.3电子阅览室建设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使图书馆能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能为多媒体教学和培训提供完备的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利用该阅览室点播各种多媒体资料进行学习,可以浏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为了配合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图书馆应配备具有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电子阅览室,并要求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道德心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能应付自如。

3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

3.1建立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

在图书馆主页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链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好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同时可以在知识库的主页上建立“新到教学参考文献、教师推荐书目、专家推荐书目、基本阅读书目、拓展阅读书目、研究阅读书目”等链接;还可以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促进教学相长。目前,国内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推出有关电子教学指定参考资料的管理系统软件,但一些高校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相信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服务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3.2提供多媒体课件的共享和个性化导航服务

多媒体课件是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重要内容,应该设立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和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让师生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多媒体课件。每位用户上传时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某些关键信息,比如课件名称、作者、类型等。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是多媒体课件数据库的重要来源,高校都组织教师进行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或授课大赛,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浏览并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要让更多的师生看到它们。

电子教学参考文献因为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是学习浏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员要对其归类,建立分类检索途径,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导航服务。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7篇

信息活动贯穿管理的全过程。高校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制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及中长期规划任务,引导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科学、合理地制定重要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高校管理部门的信息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信息需求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及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比较固定,信息需求较为稳定,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推送等工作较为系统、稳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是富于变化的,受突发任务、行政命令等的影响,所需要的信息相对较散杂,对信息的需求是随时变化的和不确定的。

1.2信息表达方式客观、简洁

信息不足会使决策缺乏依据,但信息量过载同样会影响决策。高校的正常运转与管理工作的有效组织和执行密切相关。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管理者最需要的信息不是从各种途径搜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而是经过系统加工处理的。特别是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各项数据,要求经过处理后的信息,直截了当的信息可直接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做出决策或调整决策内容提供依据。

1.3信息内容宏观、综合

高校的管理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到教学、科研、人才建设等。与科研、教学人员的需求不同,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并不要求高、精、尖,大多需要宏观的、综合性的各类信息。如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涉及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及评价方式等;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涉及国家、地方科技政策,前沿学科的发展,各类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等。

2我馆为学校管理部门服务的实践

2.1为教学管理提供事实参考

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模式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近几年,我校教学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计划及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在与教学管理部门交流的基础上,我馆组织人员对其所需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如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我们在搜集国内医学院校相应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图书、期刊及网络信息,查找了哈佛、剑桥、麻省理工、约翰斯霍普金斯等世界著名大学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信息以及教材选择情况,整理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我馆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军医学院的管理、课程、训练等基本情况供管理部门参考。这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受到了教学管理人员及部门领导的欢迎和好评,为他们制定和实施教学改革措施提供了依据。

2.2为科研管理开展主动服务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技创新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的重任,是国家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中的主体力量。科研管理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目标的完成与科研战略的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图书馆与科研管理部门联系极为密切,已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查新工作,早期图书馆是被动接受任务,现在图书馆通过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提前掌握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及成果评价方面的信息,预先做好准备,使查新高峰期工作高效有序,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保障。此外,为使我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我馆利用SCI、ESI、F1000等数据库,统计我校各科室及科研人员论文数量,并列出同期北大、复旦等地方医学院校以及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军队院校的情况,同时精选ESI及F1000中较有影响的、高质量的热点论文以及科研管理方面的论文提供给科管部门配合翻译Nature、Science、Lancet、NEJM等权威医学期刊每期重点内容的摘要,编制成册,每月1-2期,为科研及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最新医学研究热点和前沿。最为突出的是为管理部门的临时应急任务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如2010年11月,我校医疗队参加了我国与秘鲁在利马开展的为期13天的“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我校医疗管理部门在任务开始前一周联系我馆,要求提供有关秘鲁当地的医疗情况及流行病等方面的资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馆组织人员精心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比对分析,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

2.3为人才管理提供学术依据

引进一些海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成为学校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从而进一步带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无疑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强大助力。高校对于人才的遴选一般包括政治素质、学术素质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其中学术素质主要是通过量化指标评价测评的,如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要求其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这些工作也正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2010年以来,我馆承担了学校引进人才、职称评审、导师聘任等教学工作中学术成果的核实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从2012年起,我们还根据人事部门的要求,为更合理地评价不同学科领域人员的学术水平,在参照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制定的SCI期刊分区表的基础上,协同多个部门的专家,以JCR学科分类为参照,以我国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为框架,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对生物医学相关SCI期刊进行学科分类分区,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生物医学相关SCI期刊分级分区排序目录》。该目录每年更新一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校管理部门进行人才评价提供了参考。

3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

3.1拓宽管理类信息资源的来源途径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管理类信息来源较为广泛,包括报纸、图书、期刊以及网络资源等,对于多数高校,特别是学科较为单一的学校而言,在购买图书、数据库等资源时主要侧重于与其专业设置相关的内容,管理类的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管理类信息的需求。为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应不断拓宽管理类信息资源和来源途径,在管理类信息资源的建设中,除了常规的采访工作外,还应开辟多元化的管理类信息源。例如建立管理类网络资源的导航系统,加强对网络上管理类信息的收集、组织和保存;建立管理类网络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针对本校管理人员需求特点,进行有序组织和加工整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便捷的利用网络资源。此外,图书馆有限的经费不可能满足全面的资源,需要借助馆际联盟,走资源共享之路。

3.2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青年学生成才

近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飞速发展,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青年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大学图书馆由于其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当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占有独特的地位,因而它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青年学生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为引导,以课外文化学术活动为主要内容,逐渐形成的一种为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认同遵守,并明显带有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思想文化整合。从广义上讲,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从狭义上讲,大学校园文化就是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对青年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教育。大学校园文化正是以其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影响范围的宽广深远而赢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大学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大学图书馆是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图书馆不仅是人类知识的重要宝库,而且是科技信息的前沿窗口,承载着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传递着各种最快最新的信息,能弥补青年学生课堂教育的不足。青年学生通过阅读馆藏的各种文献资料,既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还能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和优雅的学习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大学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是文献信息的聚集地。随着音像、缩微、机读文献及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网络信息等的产生和发展,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更加丰富。它以多样的、多载体的文献资料为物质基础,以兼及古今、囊括中外的学科文献,为青年学生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便利。这些文献资源提供给学生们阅览、学习、研讨,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对他们品德的修养、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淀、学问的拓展、思维方式的改进和精神境界的升华都起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对于他们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大学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全面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可以拓宽青年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使其智力因素得到更有效的开发。青年学生可以利用大学图书馆开展各项读书实践活动,让自己通过读、讲、写、编等实践,使智力得到开发,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大学图书馆还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积极施展自己特长、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自信、产生激情,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个性潜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3.大学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大学图书馆有着安静、清新、整洁、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到处充满着文化气息;同时,信息检索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又充满着现代科技气息。它们内容丰富,品位不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这种良好的环境必将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动力,给人以创新思维的灵感。青年学生置身其间认真读书学习、开展一系列活动,必定有助于陶冶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操,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大学图书馆对青年学生成才有重要作用

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文献情报信息中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图书馆有序地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典藏,记载着自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以及人们征服自然的一切手段和进程,是物化的人类精神文化财富。它既是向校园精神文化系统输入信息的窗口,也是高校师生继承前人文化遗产,丰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养乃至创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场所,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深刻的精神影响力量。

1、文化导向作用。大学图书馆是传播人类文化遗产各种知识的重要场所。丰富的图书资料供师生们择用,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活动,都必须借助于大量书刊资料来获取信息,指导实践。因而,大学图书馆要采购收藏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歌颂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有益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书刊入藏。它要体现、揭示时代主题,弘扬民族精神,使人的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受到鼓舞;要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导读工作;要提倡藏好书,用好书,引导青年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风气。这对青年学生品格的熔铸、情操的熏陶及人生观的塑造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如举办大学生群众性的读书活动,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从而使读书活动成为青年学生交流思想、获取信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途径。又如掌握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对青年学生的外借、内阅书刊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可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帮助他们迅速确定阅读目标,节约读书时间和精力,并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检索利用文献,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风。再如组织开展学术报告会。学术研究是影响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图书馆要利用各种情报信息集中的优势,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结合本校的学术气氛,使校园文化活动从一般的娱乐性活动,向高层次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有同学这样称赞图书馆:“它是我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窗口;是我读书、立志、修身、成长的第二课堂;是我一生都离不开的最无私、最渊博的老师。”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导向作用可见一斑。

2、文化宣传作用。大学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馆藏文献资料,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和国内外形势,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事实使他们在思想信仰、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恪守道德准则,保持高尚的情操。还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国家、学校的重大事件,利用宣传栏、书窗、剪报等宣传工具,举办图书、图片等展览活动。如剪裁和编辑各种报刊资料、出墙报,有目的地指导阅读。又如开辟“经典著作介绍”、“作家与作品”、“书与人生”、“名人与读书”、“读者园地”、“知识窗”等栏目,引导青年学生正确阅读。同时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内外大事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这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大有益处。

3、文化教育作用。大学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设施之一,是青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正处在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社会经验却不足。如果阅读一些观点错误、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其思想就会受到污染,心灵就会受到扭曲,必将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在潜移默化中随之低下。因此,榜样的示范和哲理的启迪对他们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要及时掌握校园文化的脉搏,积极主动地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在读书中实现精神境界的自我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保证校园精神文化健康的发展方向。

三、增强大学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大学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增强大学图书馆影响力的必要性。大学图书馆只有认真加强内涵与外观建设,不断增加馆藏馆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对青年学生成才的重要影响。

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大学图书馆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整洁有序的馆容馆貌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位来馆的青年学生读者。因此,大学图书馆人员除肩负着保存图书文化遗产、传递情报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还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使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服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以自身丰富的知识、文明的语言、耐心细致的态度和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来影响青年学生,让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融服务育人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从而使青年学生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高质量的服务,在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知识传递。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对策

我国民办二级独立学院教育在极短的历史时期内,最大限度地积聚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的超常规发展,然而,我国新时期国有民办二级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人员紧缺和人员素质较低,已经影响到信息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必有必须尽快地提出来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独立学院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少和素质较低的问题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只有业务水平较高的团队和科学管理体制下,才能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服务。

而现在多数二级独立学院的图书馆,人员的来源方向多种多样,随意性很大,行不行由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非常严重,致使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占了多数,馆员中只有个别返聘人员从事过图书馆工作,高学历人才更是奇缺,馆员的业务水平均较低,基本上是边干边学,并长期得不到进修及培训。组织和管理体制也不完善,现在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都较缺,少的只有五至十几个人员,根本无法与公立普通学校相比。信息咨询部和信息技术部仍旧缺编,因此无从谈论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问题。

二、当前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层次过低

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已得到普遍认可,但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落后的观念决定了服务意识的淡薄和服务层次过低。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没有主动开展信息服务的意识,总是等读者上门,使得本来就不多的馆藏资源还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第二,虽然大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都开展了一些馆藏资源的加工、开发、整理等信息服务,但多数是专题剪报服务、信息咨询(多数学院还没有设立信息咨询部)、复印、代查资料等,从整体服务水平看,仍然是浅层次的。学科导航、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服务更没有开展起来。

第三,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还未开设《计算机电子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

第四,许多独立学院的领导对图书馆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只满足于应付对图书馆的评估要求。

(二)经费不足,电子资源少、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落后

独立学院图书馆普遍存在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不足。独立学院的图书馆由于起步晚,建馆才4至8年,馆藏资源非常有限。纸质图书近年来书刊价格猛涨,电子资源由于数量、种类繁多,价格也不便宜,而公立学校早就有的相关纸质资源或电子资源,而独立学院现在仍不敢问津。

2.现代化的设施引进缓慢,影响了信息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例如,有的独立学院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到现在还未建立,也许只有到要评估时才会建立。

(四)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于管理落后而造成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大量信息无法共享、资源浪费等问题比较严重。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技术而忽视用户满意度;注重人才引进而忽视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等。

三、提高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

图书馆领导应该主动与学院领导沟通,只有得到院领导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才能保障为读者提供快、精、新、全的信息资源。

(二)建设高素质的信息服务队伍

随着各独立学院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应加大引进信息人才的步伐和培养信息人才的工作,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搞好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发工作,首先要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有了一支能独具文献资源开发工作能力的队伍,便可对文献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读者方便易用的信息资料,真正地起到“知识导航”和“信息引导员”的桥梁作用。所以,引进人才和培养挖掘现有人才是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重中之重。目前对多数图书馆而言,还难达到这一标准,其原因就是学院不太重视图书馆,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引不到图书馆来。这就要求二级民办学院领导要更新领导观念,建立起良好的用人观,实现图书馆优秀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具体工作中,先要逐步引进急需的计算机应用和文献信息开发、网络管理和外语专业人才,加快馆员的相互交替;要实行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不要让图书馆成为养“老弱残兵”之地。其次,给图书馆馆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有重点的地选派馆员参加相关系统组织的短期学习班,培养馆员的信息意识,提高馆员的总体信息素质注重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重用,应培养图书情报人员熟练掌握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贮存、检索知识的能力,具有外语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使之能够迅速将馆藏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服务于教学科研一线,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人员的使命。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图书馆领导要改变以馆藏量衡量图书馆规模、等级、服务水平的思想观念,树立以资源利用率和虚拟馆藏量作为评价图书馆工作好坏的观念;信息服务人员则要树立资源共享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自觉运用新观念去指导工作,强化服务意识。

1.树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彻底改变坐地守摊式的被动服务方式,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展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和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

2.树立信息资源共享观念。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于原有格局的分布,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网上服务共享,避免各自为政。例如一类高等院校在电子资源的建设上,远远地走在了二级独立学院的前面,为了避免在数据库建设中的重复建库、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因此,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可采取宏观干预,进行分工合作,使数据库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以使其达到共享的目的。

(四)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1.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使自己经常保持较高、较新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更新。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料,所以图书馆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2.对在校学生要加强网络数据库知识的培训。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出现,查询所需文献的速度更加方便、快捷,但许多学生缺乏计算机应用知识,不能很好地利用电子资源,建议应将《计算机电子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选修课作用必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以提高读者收集和利用信息的技能,使其快速查询所需资源,从而提高其检索和利用效率。

3.做好定题服务和科技查新服务。在课题立项前,信息咨询人员通过科技查新工作以确保课题新颖、科学、实用;定题以后,根据课题需要收集、加工、整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活动的参谋工作。

4.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以数字化的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资源为基础,以网络为传输手段,通过电子邮件和实时聊天的方式,实现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参考服务的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李长胜.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文化职能

人类文明传承的首要前提是高校图书馆。这个汇聚人才的地方,不仅有利于加强优秀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全社会思想道德的进步。尤其在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书馆事业在大学生素质建设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1.高校图书馆有利于传递优秀文化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汇聚的圣地,是人才积蓄知识的场所。在传递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同时,高校图书馆也是不同类别的书籍和资料的交流中心。科技的不断发达,网络技术的迅速传播也改善了文化的传递方式,同时也丰富了图书馆里的文献。不仅有限量版的中外科学著作,还出现了电子出版的资料、网络数据库、机读文献等大量的资源。

2.高校图书馆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书馆文化具有多样性。多种文化的聚集能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图书馆文化整体处于超前状态。正是这种超前文化的性质才推动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不论是性情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人格的塑造,甚至是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学习的动力,完美融入到图书馆的文化气氛中。

3.高校图书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自愿参加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会,或者自由地加入各个领域学习的团体,达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大学生通过亲身在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和成就,可以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做出贡献,同时还要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负责。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各大高校具有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计划和环境训练,促使大学生的优秀品质达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1.图书馆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既需要提高人员服务能力,也需要馆藏资源建设的完善,更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储藏丰富多样的图书和文献资料,这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图书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们在无意识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发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受益终生。

3.图书馆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信息服务 高校是人才的储藏库、知识的信息源,创新的发源地,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怎样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信息源,值得我们思考。为使我们的图书馆真正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在依靠本身具有的文献资源、设施和师资优势的基础上,能及时更好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更优的服务。

三、大力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1.健全图书馆团队建设 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拥有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质量。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发挥自身强大的优势,在最大的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然而,为了跟上当今时代的潮流,从事图书馆事业的员工应该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的教育事业服务。比如,校方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或者鼓励大家自学或者组织考试等方式,力求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的图书馆指,提高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决,热心的引导,在工作中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为读者们营造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

2.健全图书资源体系 为了保证大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量,健康的心理素养和不拘泥于课本的创造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图书资源库,不断地补充各领域的书籍资料。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完善藏书体系,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教学任务来安排书籍的分布。另外,图书馆应该大力鼓励大学生阅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书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大学生的进步而服务。

3.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 全球化的时代注定了人类步入信息化的社会。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是考察大学生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熟练地处理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反映了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搜索的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学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搜索信息方法的培训,教授他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浏览和使用速度,全面地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提上日程。首先,应该健全图书馆的团队建设,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利用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宣讲会,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应该健全图书资源体系,丰富学生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还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素有用信息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文献资源 藏书利用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19-02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张,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以及高校评估活动的持续不断,图书馆在馆舍面积、硬件配置、馆藏资源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根据其在校学生数量及学校规定,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从100多万册到几百万册不等,还有数字资源电子资源等,数量庞大,资源丰富的程度前所未有。在迅猛发展及快速前进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忘了出发的目标,或是忙于建设而无暇顾及其他应及时跟进的工作,使得图书馆在硬件设施、物理设施方面呈现单边强势发展的状况。科学的发展是一种平衡和协调发展,大量拥有资源及充分高效利用资源是图书馆健康协调发展的两条腿,占有是为了利用,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那些花费大量经费购置的宝贵文献无异于废纸。为此,我们必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中保持一丝清醒,不要忘记图书馆拥有海量文献资源的最终目的。在馆藏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如何让读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大量拥有与高效利用,二者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乃是图书馆的科学发展之道和健康发展之道。

图书馆的藏书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藏书的利用情况是图书馆工作的直接成果和表现形式。藏和用是图书馆科学、健康发展的两条腿,藏是为了用,用可促进藏,二者相互作用良性循环,图书馆凭着丰富的藏书吸引读者,读者的积极阅读可充分发挥书籍的潜在价值,从而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并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但现状是我们的阅读热情与藏书量的发展速度相比是滞后的,图书的使用率与馆藏量是有差距的。长期以来,纸本图书是高校图书馆重点收藏的文献类型,它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群。但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读者对纸本图书的需求也发生了不少变化,纸本图书的借阅量呈下降趋势、外借周期也相对缩短等。[1]因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图书馆应与时俱进,针对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实施相应的方法,对原有的工作方式做一些变通和加强,使日益壮大的文献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阅读热情不高,文献借阅使用不充分,阅读的内容及层次有待引导和提高,这是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排除专业因素,从各校借阅排行榜上可看出,借阅率比较高的大多是一些时尚流行的小说类读物。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文献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读者原因也有图书馆原因,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客观原因主要有:(1)时展和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新兴便利的阅读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从而分流了一部分读者。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易于和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且新兴阅读方式如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等非常方便,可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时间充裕的读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阅读,时间紧张的读者也可利用一些闲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2)开放式书店及其及时醒目的新书推介等广告,让读者在浏览到新书的同时也跟上和抓住了潮流。总之,阅读方式、渠道更多更方便,这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下分流了一部分读者,对传统的借阅阅读产生了冲击和影响。(3)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多样化、考研、就业压力等干扰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热情。

以上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不能成为图书馆停滞不前的原因或障碍,图书馆更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办法让读者充分地了解图书馆,通过各种方法措施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仔细分析,图书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够。

(一)对图书馆及其文献资源的宣传不够

宣传方式方法单一,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大多普通高校对图书馆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来开展,而对文献资源的宣传主要是集中于图书馆的网站或图书馆内,这些宣传方式只对那些平时关注图书馆网站和喜爱到图书馆的读者有作用,而对那些大量的对图书馆缺少主动性、不积极关注的潜在读者却没有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宣传手段、范围有限,宣传的力度不够,使得大量的读者对图书馆及文献资源的了解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和资源的使用。

(二)导读工作做得不到位

对新书的宣传推介做得少,学生上网站或是到馆内很少能看到对新书的简介、提示,对阅读内容缺乏引导,缺少有针对性的、分门别类的导读服务。

(三)服务工作还比较单一

图书馆缺少长期有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工作:

(一)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让读者多渠道了解图书馆的文献及其资源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多种形式及渠道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除了将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到校园网及图书馆主页上,还可定期在教学楼、宿舍、饭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宣传,以便让师生能随时了解到图书馆的最新动态。这些宣传必须持续不断地更新内容,让学生能经常接收到图书馆的新信息,这样才能长期吸引读者的关注;此外,每年新生入馆教育是大力宣传图书馆的一个大好时机,也是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关键。图书馆工作人员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新生进行图书馆利用的教育,让新生对图书馆有个大概的了解,使他们尽快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基本流程。可以先带新生参观了解图书馆,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总体布局、馆藏资源、阅览室和书库的藏书结构、规模、功能,激发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激情,同时要规范他们的借阅行为,特别要强调书刊的借阅规则、方法、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另外还要讲解如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查询馆藏书目,图书分类排架规则、查找图书的方法,电子期刊等具体的操作,使新生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2]总之,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图书馆及其文献资源的宣传,宣传工作要广泛、持续,并形成常规,以循环往复的方式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充分认识了解图书馆,并被图书馆所吸引,最终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让其多读书,读好书。

(二)充分做好图书的宣传、推介等导读工作

这是图书馆积极主动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海量的资源中,导读工作尤其重要。它像指路明灯,为置身于知识海洋中不知所措的读者提供有效帮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了图书馆面对海量文献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书的读者大有人在,这从一些网络时尚文学的高借阅率就可见一斑。由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图书馆又缺少相应的宣传和引导,于是缺少目标的读者就只能受网络排行或商家宣传的引导。在当今出版行业十分繁荣的时代,出版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所出版的图书质量可谓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此刻,对学生阅读方向和内容的引导就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拥有海量文献资源的图书馆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图书馆要大力做好导读工作,通过导读,一方面让读者可以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同时,通过这一服务工作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在阅读的方向和内容上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多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和品位。其次,可根据书籍类别,在图书馆内部灵活地设置特殊的书架,例如新书书架、常用书架等,以此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此外,可分门别类和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推荐相应的读物。如针对毕业生, 推荐礼仪、人际关系、论文写作等一些应对毕业生需求的相关书籍。[3]

(三)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读者

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例如读书节、新书展览、定题征文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还能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图书馆员及读者的交流,吸引更多的读者来认识并了解、乃至利用图书馆,最终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其次,建立读书奖励机制,通过开展评选“热心读者”的活动,定期评选出借阅量高的同学予以表彰、奖励,以激励大家多读书。还可以开展新书评论活动、一句话读书心得等活动。图书馆也可根据本馆的能力定期开办讲座,这对图书馆的工作能力是一种促进,同时也可提升图书馆形象。

三、结语

图书馆拥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但只有通过使用,这些巨大的精神财富才能活化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只有通过使用,图书馆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图书馆在大量增加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服务与宣传工作要及时跟上并加强,让入库的文献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流通出去,形成藏与用的良性循环,使图书馆走上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云明,李志强.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情况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4):59-60+84.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2篇

科学发展观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1]。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资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趋明显,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图书文献资源在深度、广度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并向多学科、多层次及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为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应进行多元化组配的综合建设,实现从文献组织到知识与信息组织的转变,把传统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及网络资源来丰富馆藏,这是新时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使之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更新文献资源建设观念

1.1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应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主线。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以人为本”强调用户本位,就是图书馆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用户的需求开展;相反,以书为本,强调资源本位,就是说不考虑用户的需求,不考虑馆藏文献的“藏”与“用”之间的关系,使图书馆处在自我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必须更新观念,从采访到分编都应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从用户的需求而制定采访方案和本馆编目细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与广大师生读者的沟通,尽可能全面真实地收集读者的各种反馈信息,开发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应时常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以适应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

1.2 加强多元化思维观念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主要以印刷型为载体的文献为主,其他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等也有少量收藏。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同时文献剧增及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向多样化发展,文献类型出现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非传统纸质的数字化文献。网络的出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采集对象不再只是传统纸质文献,可供图书馆服务利用也不再局限于本馆所拥有的现实资源,而是注重对网络信息以及电子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出现了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内容范围也有了更大的扩展,一是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出现为数字图书馆馆藏内容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条件;二是因特网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零次文献及其他信息,而许多信息是传统图书馆所无法收集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有新的发展,由传统的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到现在文献采集利用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文献采集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处理与传播,从而提高了信息检索与传播的效率。新时期的图书馆是复合型的图书馆,不仅文献载体类型发生变化,而且在文献源、文献类型、馆藏发展途径和手段等方面均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一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单一思维模式,接受多元化的观念,构建多元化的馆藏体系。

1.3 改变“重藏轻用”观念

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收藏,是以文献本身的内容质量取向的,而对文献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则不大关心,“重藏轻用”是传统图书文献信息管理特点,影响深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将成为时代的灵魂,网络使知识信息的检索利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文献信息工作的重心转到“开发利用”上来,实际上就是把文献组织转变为知识信息组织,为读者选择、存取有用的文献资源、切实提高文献利用率,成为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达到教学评估标准而使馆藏“跨越式”增长,并不等于馆藏建设得到发展。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纸质文献继续在建设特色馆藏中发挥主要作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将图书馆服务容入网络大环境,信息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合理复制等网络“存取”,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

1.4 学科馆员素质观念

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图书馆员提高素质,提倡培养学科馆员[2],优化人才队伍,使其在学科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比例结构达到最优化,既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方面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重点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

2 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

2.1 建立有效的采访模式

导入有效的采访模式,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3]。传统图书馆普遍存在采购途径单一、资源开发程度不深、采访体制老化等问题。要改变这些现象,首先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多元性,从科学发展观来制定和完善采访制度;其次,要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的要求,确定文献采集的方向和方式,并加强对外交流。图书馆采访人员是文献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其工作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举足轻重,在一定条件下,采访工作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而采访模式则为采访工作提供机制的保障。面对高校的多元化发展,对采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掌握整个学校的科研发展和动态以确定采购方针。建立个别采访和集体采访相结合的模式,即采访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单独工作,而是由图书馆中具有较高水平和较高道德修养的学科馆员组成“集体采访团”加盟。

2.2 重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重点学科是指在众多学科基础上具有培养硕士、博士生能力的专业学科,能够完成国家或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或在某方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的专业学科[4]。重点学科文献保障是指在高校某一重点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应用、研究和参考所用文献的收藏相当完善,完全可以支持该学科教师、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科学研究、教学辅导,完全可以满足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对该学科专题文献需求的整体要求[4]。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应视作整个馆藏资源建设重心,突出馆藏特点,形成特色馆藏。因此,文献资源采集目标性要强,所收藏文献资源有针对性、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级别来确定文献资源保障的级别,满足重点学科对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的需求,注重核心期刊的收藏,重视灰色文献收藏,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比例合理,注意收集本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成果,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上来。

2.3 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与印刷型文献资源并存的模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外,更应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是馆藏书目、文摘、索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数据库等资源。图书馆利用自动化系统共享馆藏资源,也可利用联合书目系统进行馆际间的书目共建共享;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资源,除自己加工外,还可以利用购买补充;还可以通过购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上数据库(资金不足可采用联合购买方式)等来丰富数字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具有地理分散、组织松散、类型繁多、随机性强、非规范、跨时空、跨行业、语种多等特点,给人们的查询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对网络资源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3]。网络信息的选择要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建立明确的网络信息源选择目标、确定主题和收集范围,通过学术领域的专家和学校的教授、学者推荐、介绍,作为选择确定核心网址和网站的基本依据,做好网络导航服务,向用户提供资源的地址链接。做好网上一次文献资源、二次文献资源的组织,进行分类整合,并按一定分类体系存储,建立专题资源建设,向用户提供分布情况,指导用户查找。

2.4 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即由图书采访人员依照本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和馆藏原则,有计划、指导性地组织不同层次的读者持续地参与现场挑选、书目圈选或推荐购买,从而获取文献的方式。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可以借助读者的科学专业知识,选择与学科相适应的文献,加深对学科领域所需文献的认识,深入了解各专业所需的教参和教辅,及时捕捉到学校科研的最新动态,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科研服务。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读者面要广,包括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普通教师和研究生读者、本科读者等,建立长期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专家队伍。读者参与文献资源途径有:①参与现场采书;②网上荐购;③书目圈选;④特殊荐购等。

3 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评价

3.1 以教学科研服务为目标

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除了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保障。图书馆服务要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就要进行服务创新,改进服务机制,树立“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开发深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户,特别是带有重点科研课题的用户,挖掘开发信息文献资源,提供专题服务、引文检索、项目背景分析、科研产出能力评价、学术期刊检索、项目查新等深层次服务,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另外,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信息服务,网上咨询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留言板、网络会议、聊天等方式),文献传递服务,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网上培训等多形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2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评价

传统馆藏文献评价标准强调文献采访的质量,以藏书的内容、结构和藏书的利用为主要指标,而往往注重馆藏量,以“重藏轻用”来取向,以拥有文献量来判断资源价值。而在网络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评价必须突破原来馆藏评价的范围,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各种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对实体馆藏数量和质量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能力进行评价模式,包括文献保障率、读者满足率、文献覆盖率以及馆藏文献的知识信息含量、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利用率等。文献的利用不只是纸质文献的借借还还,更应重视网上资源信息利用,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利用,人均可获馆藏信息量、人均数据库信息量、所推荐的重点网址、网页的点击率,用户对网上资源文献信息的下载、存贮与传输的操作是否容易掌握以及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度和利用的易难度等都应该作为评价标准。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献建设要保持协调性、持续性和整体性[5]。协调性要求文献资源建设要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从内容和文献载体形式上科学合理地建立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持续性要把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要以未来的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展战略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必须是整体的发展,破坏了其中的一部分,其后果必将波及整体,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要以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把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计划性,根据学校馆藏文献的实际,按照学校的发展规模的要求,制定文献资源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文献资源建设得到持续、渐进、有序、健康地发展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图书馆发展呼唤科学发展观[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3):5-6.

[2]王瑛.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5(7):70-71.

[3]付先华.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服务[J].理工高教研究,2005(3):78-80.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学位论文 讲座服务 高校图书馆

学位论文作为高等院校学生攻读学位期间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和现实应用价值,但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非正式发表的文献,分布零散、查找获取困难。目前,高校学位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学位论文属于灰色文献,并且论文的完成需要大量参考文献,因此,如何进行学位论文检索使用,显得十分重要。高校图书馆的学位论文讲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利用馆藏论文资源,有利于避免重复研究,提高论文质量和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所以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和开展好学位论文讲座服务。

1 高校学位论文讲座服务实践

高校图书馆每学期都会开展学位论文讲座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一项老牌讲座,高校各馆论文讲座所涉及的内容、相关安排以及馆藏论文数据库的汇总介绍等各不相同,有些比较合理,但有些从读者角度来看,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改进。高校各馆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利于更好地开展此项讲座服务。

1.1 服务现状

笔者调查了9所重点大学学位论文讲座服务,主要通过图书馆主页和咨询等方式,从读者角度,了解各馆学位论文讲座服务现状,主要包括讲座名称、内容、时间、适应对象以及课件获取方式,具体见表1。

另外,笔者还调查了读者使用较多的关于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汇总介绍,一般在图书馆主页资源中会设有学位论文栏目,各馆列出馆藏论文资源库。笔者基于方便读者有效使用的心理,主要调查了各馆论文库的分类、内容介绍以及所含数据库的数量,具体见表2。

1.2 存在问题

1.2.1 讲座内容笼统宽泛

有些高校图书馆由于每学期安排讲座的时间有限,导致学位论文讲座所涉及的内容太多,一般会包括本馆论文,国内、国外文理科论文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和电子版提交系统等介绍,这样一个半小时内所讲述的内容太多,讲座只能泛泛而谈,没法详细、深入讲解,读者听完整个讲座下来,感觉收益甚微,也许某方面内容并不是他所需要的,所以讲座内容至少要做下简单分类。

1.2.2 讲座时间安排欠妥

一些高校图书馆的讲座时间安排稍晚,通常情况下,当年毕业的学生一般5月份交学位论文初稿,低一年级学生11月份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如果讲座时间安排在5月和11月,这时候大部分学生已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讲座起不到真正指导学生的作用,导致听讲座的人员较少,没有达到图书馆预期的效果,浪费人力、物力。

1.2.3 讲座方式方法传统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位论文讲座工作,都由图书馆自行策划、规定和安排,读者前期没有太多参与,图书馆制定好讲座时间、内容和地点,到图书馆主页,如果读者看到并感兴趣,就去听讲座,有点“姜太翁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图书馆事先也没做更多的读者调查,有些安排与读者时间冲突,导致有时听讲座的人寥寥无几。另外,讲座也大多采取图书馆老师“一言堂”的方式,缺乏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其实可以邀请论文检索有经验的读者一起参与讲座。

1.2.4 讲座信息获取途径有限

高校图书馆的论文讲座信息一般在图书馆主页一小时讲座或读者培训栏目内,有些图书馆还在BBS上,但这些宣传途径较单一,使部分想听讲座的读者,有时会错过讲座时间,图书馆应再采取些更有效手段,争取扩大讲座的影响和宣传力度。另外,论文讲座结束后,一些图书馆主页会提供讲座PPT,读者可以下载使用,但部分高校并没有提供,这样未参加讲座的学生就没有办法获得讲座内容,降低了讲座的作用。

1.2.5 论文库介绍缺少实用性

一般在图书馆主页常用资源中会设有学位论文栏目,主要是馆藏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汇总介绍。有些图书馆此项内容只是简单罗列,没做进一步说明,有些图书馆的学位论文库则比较分散,没有集中汇总,还有一些图书馆数据库的内容介绍繁冗,其实读者比较关心的只是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所包含的学科内容、获取和查看方式等。

2 对开展学位论文讲座的建议

基于以上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讲座的调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作为学位论文讲座的实际讲授者,笔者提出一些开展学位论文讲座的建议和方法,便于提高讲座效果,真正满足读者需求,并通过实例来分析这些建议在实际讲座中所起到的作用。

2.1 讲座按学科作以区分

学位论文讲座最好按照文科和理科分别进行,因为不同学科涉及到不同数据库,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会侧重使用不同论文库,如不加区分,统一讲授,会比较笼统,讲解的内容也不会太深入,起不到真正帮助读者快速检索使用论文库的目的。讲座内容按文理学科区分后,再有重点地分别介绍每个学科所包含的国内、国外论文数据库,这样比较科学、实用,达到不同读者的要求,会收到更好的讲座效果。

笔者在学位论文讲座的实践中体会到,论文讲座按文理学科分类后,其实也就区分开了读者群体,这样讲座很容易掌握和进行,讲座内容会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不会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听众也会觉得讲座内容与自己十分相关,收获很大。

2.2 讲座时间安排要合理适宜

根据高校每年开始提交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的时间特点,图书馆学位论文讲座应安排在这两个时间段之前,至少提前一个月左右才比较合理,否则大部分学生已完成了论文的检索和撰写,论文讲座起不到太大作用。鉴于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的准备完成时间较长,所以学位论文讲座最好安排在每年的3月和10月初较适宜,这样讲座后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利用讲座内容,进而更好地撰写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从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讲座时间安排效果中得知,讲座在每年的3月和10月确实比较适合。一般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的撰写着手时间较早,所以讲座也应早些,这样不会让读者感到需要得到论文检索指导时,讲座还没开始的不便,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这样讲座参与的人数也会明显多于以往。

2.3 讲座内容应尽量细化有别

学位论文讲座一般包括馆藏论文情况、常用中外论文库介绍以及论文写作规范和电子版提交的讲解,如果所有内容都在一次讲座中涉及,则不能详尽细致。学位论文讲座最好应分成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馆藏情况和学位论文数据库内容介绍,另一部分为写作规范和电子版提交的介绍,这样有重点、有区别,两方面都能给予详细讲解,并且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另外,讲座结束后,讲座内容的PPT应挂在讲座信息后,供读者随时下载使用,有条件的图书馆可考虑录制并提供讲座视频,扩大讲座的使用范围。

从论文讲座的实际讲授中发现,论文数据库的介绍和写作规范、电子版提交分开进行后,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以前也许只需在电子版提交上得到指导的读者,要参与整场论文的讲座,且往往在最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比较浪费时间,分开讲授后只需听一个讲座即可。另外,PPT放在读者容易找到和获得的地方,节省了大家到处寻求课件的辛苦,会使读者感到方便和满意。

2.4 讲座最好采取提前预约制

高校图书馆的学位论文讲座一般都由图书馆来安排,讲座时间有时会与学生上课或其他活动冲突,导致参与听讲座的人数并不多,这样讲座开办的意义不大。图书馆最好采取网上报名制度,提供讲座内容和几个时间段供学生选择,规定一个期限,报名结束后,如果某个时间段报名人数达到10人及以上即可开课,不满10人便可取消讲座,这样既能节省人力、物力,也能使论文讲座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采取了学位论文讲座预约制,在讲座主题下分别给出两个不同讲座日期和时间段,供读者自由选择和参与,很好地避免了彼此时间上的冲突。从报名和参与讲座的结果来看,提前预约效果不错,读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听讲座,满足了读者需求,这样每次讲座的参与人数较多,不会发生偌大的教室只有寥寥几人的情况。

2.5 讲座采取主动嵌入式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学位论文讲座基本采取的是等待读者参与、填鸭式的传统讲座方式,效果不是很好。其实图书馆可以采取走出去、主动嵌入式的讲座服务,高校各院系学生都要撰写毕业论文,都会有论文检索使用方面的指导需要,可以通过院系申请或学科馆员联系,然后负责讲座的老师根据有需求的院系的学科背景和特点,有侧重地讲授论文的相关内容,嵌入到院系课程当中,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效果更好。

这种深入到院系的讲座,能够充分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讲座内容很有学科性和针对性,读者会觉得在此讲座中获得的实际、有用的信息量很大,很好地帮助了他们检索使用论文资源,因而十分受欢迎。另外,有时邀请读者来分享论文检索使用心得,也会很好地活跃讲座氛围,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其中,提高了讲座效果。

2.6 论文库介绍要实用有效

通常高校图书馆都会对学位论文资源库进行归纳、集中介绍。图书馆要基于用户心理,从利于读者使用的角度出发,最好按照本校、国内、国外三大类别来区分论文库,各大类下再分别简要地介绍数据库名称,收录学科范围,是否可以获取全文,访问方式等内容,其他关于数据库成立时间、每年增加数量以及影响等不必介绍。有效的汇总能方便读者使用,使其对所需数据库一目了然。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如何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何提高文化素质是当今大学生在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相当丰富,它能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这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所谓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道德、修养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体现在政治、业务、文化等各个方面,一个人素质的铸造和高低决定于多种因素,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也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的铸造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不但应有丰富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等等。并在大学期间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校图书馆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作为高校来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主要靠正规的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实践证明,这一渠道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把“被动”受教育和“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广阔,是学校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就某种意义来讲,学生的:“自己”阅读活动,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潜在影响,并不亚于课堂教学收到的效果。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自己”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高位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配合课堂教学,“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楷模,图书馆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适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从来都是被国家人民群众所重视的,许多学者和名流,都有着切身体验。在这里人的世界观得到塑造,品德得到熔炼,情操得到熏陶,学问得到拓展。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的事业更是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时代的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由于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对于他的革命生涯起到了重大作用,无数的事实说明,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的确是读者无声的导师。

现代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种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当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之际,伴随着信息价值,信誉需求的变化,现代图书馆正在向电子图书馆发展,其功能也特从“藏用并蓄,以用为主”向“信息传递”过度。毫无疑问,这一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进程将更快、更广泛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高校图书馆从目前的状况看,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世界级、部级、省级图书馆的那样大的规模和那么多的文献资料、设备和现代化程度,除少数重点大学外,都不算好,相互之间不平衡,特别是新建大学的图书馆,软硬件方面更是严重的滞后,其表现度与国家的期望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影响它的特有教育职能的发挥,虽然如此,但从一定范围来讲,大学图书馆仍然是?科学文化程度,履行情报职能,传播信息的重要阵地,是学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同样发挥着无声教育的作用。在铸造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3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服务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努力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既要有阶段性的要求,也要有长远规划,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包括“显性”范畴和“隐性”范畴,图书馆的“显性”范畴表现在它们建筑规模的大小、现代化设备的程度、藏书的多少、信息交流的范围、组织机构设立的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等;图书馆的“隐性”范畴表现在管理人员的水平、规范制度、服务质量、读者的范围、效益的发挥等等。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缺一个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目前,在物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为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我们只能从认识的提高和工作上的改进来体现它们的效益。

(1)提高认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简单说来,关键在于重视与否,主动与否,以及能否采取得力措施,使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在精神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在经费上予以优化,在发展上予以关注,真正把图书馆看成是体现学校风貌的标志。

(2)良化藏书。人类文化遗产中不仅有积极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不言而喻,图书馆对各种书刊都可以兼收并蓄,但藏收的好坏和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教育职能的发挥与实现,因此,图书馆必须藏收,定期进行剔旧工作,即使一些市场上畅销的书籍,在采购时,也应有所选择。

(3)加强管理。高校图书馆既然是学生精神的“天堂”和“圣殿”,除了有着好的精神“食粮外,还应有优质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态度。各种规章制度都应以方便读者为前提,不合理的限制和不合理的收藏都应取消,通过加强管理和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建立一支事业心较强、熟悉业务、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过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队伍,潜移默化的感染读者,从另一个方面,用光和热照亮学生求知的道路。

(4)积极引导。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设备和藏收,使其使用率尽可能达到较好的标准,是读者的要求,也是管理人员的职责,在学校图书馆的读者中,特别是学生,面对浩瀚书海,阅读时往往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收不到预期的,因此,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将更好地发挥藏收效益,如开设文献检索课,开展咨询服务,就学生阅读选题进行专题解答,吸收学生参与图书馆的采购、文献借阅、工作监督等。这些活动既可以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场所,也可以全面提高他们辨别、阅读、理解、利用文献的能力和技巧,使图书馆的工作行动活泼,富有生气。

(5)着眼未来。当前,社会发展已进入渐进和突变的转型阶段,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并出现质的飞跃。因此,图书馆已不满足于藏收数量的积累和服务方式的现状,其社会性文献交流学、信息经济学、藏收建设等,都要置于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再认识。学科理论要增添新的内涵,对这一问题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勇于实践探索,以便使图书馆事业于二十一世纪,在质的飞跃上有更新的突破,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能有效地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能使学生熟悉地掌握图书馆的各种知识,更好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付长友.高校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1.

[2] 吴云芳.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引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7,3.

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如何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何提高文化素质是当今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相当丰富,它能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这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所谓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道德、修养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体现在政治、业务、文化等各个方面,一个人素质的铸造和高低决定于多种因素,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也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的铸造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在学校的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不但应有丰富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等等。并在大学期间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校图书馆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作为高校来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主要靠正规的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实践证明,这一渠道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把“被动”受教育和“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广阔,是学校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就某种意义来讲,学生的:“自己”阅读活动,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潜在影响,并不亚于课堂教学收到的效果。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自己”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高位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配合课堂教学,“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楷模,图书馆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适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从来都是被国家人民群众所重视的,许多学者和名流,都有着切身体验。在这里人的世界观得到塑造,品德得到熔炼,情操得到熏陶,学问得到拓展。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的事业更是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由于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对于他的革命生涯起到了重大作用,无数的事实说明,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的确是读者无声的导师。 

现代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种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当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之际,伴随着信息价值,信誉需求的变化,现代图书馆正在向电子图书馆发展,其功能也特从“藏用并蓄,以用为主”向“信息传递”过度。毫无疑问,这一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进程将更快、更广泛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高校图书馆从目前的状况看,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世界级、部级、省级图书馆的那样大的规模和那么多的文献资料、设备和现代化程度,除少数重点大学外,都不算好,相互之间不平衡,特别是新建大学的图书馆,软硬件方面更是严重的滞后,其表现度与国家的期望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影响它的特有教育职能的发挥,虽然如此,但从一定范围来讲,大学图书馆仍然是?科学文化程度,履行情报职能,传播信息的重要阵地,是学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同样发挥着无声教育的作用。在铸造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3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服务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努力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既要有阶段性的要求,也要有长远规划,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包括“显性”范畴和“隐性”范畴,图书馆的“显性”范畴表现在它们建筑规模的大小、现代化设备的程度、藏书的多少、信息交流的范围、组织机构设立的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等;图书馆的“隐性”范畴表现在管理人员的水平、规范制度、服务质量、读者的范围、效益的发挥等等。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缺一个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目前,在物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为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我们只能从认识的提高和工作上的改进来体现它们的效益。 

(1)提高认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简单说来,关键在于重视与否,主动与否,以及能否采取得力措施,使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在精神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在经费上予以优化,在发展上予以关注,真正把图书馆看成是体现学校风貌的标志。 

(2)良化藏书。人类文化遗产中不仅有积极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不言而喻,图书馆对各种书刊都可以兼收并蓄,但藏收的好坏和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教育职能的发挥与实现,因此,图书馆必须藏收,定期进行剔旧工作,即使一些市场上畅销的书籍,在采购时,也应有所选择。 

(3)加强管理。高校图书馆既然是学生精神的“天堂”和“圣殿”,除了有着好的精神“食粮外,还应有优质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态度。各种规章制度都应以方便读者为前提,不合理的限制和不合理的收藏都应取消,通过加强管理和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建立一支事业心较强、熟悉业务、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过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队伍,潜移默化的感染读者,从另一个方面,用光和热照亮学生求知的道路。 

(4)积极引导。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设备和藏收,使其使用率尽可能达到较好的标准,是读者的要求,也是管理人员的职责,在学校图书馆的读者中,特别是学生,面对浩瀚书海,阅读时往往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收不到预期的,因此,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将更好地发挥藏收效益,如开设文献检索课,开展咨询服务,就学生阅读选题进行专题解答,吸收学生参与图书馆的采购、文献借阅、工作监督等。这些活动既可以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场所,也可以全面提高他们辨别、阅读、理解、利用文献的能力和技巧,使图书馆的工作行动活泼,富有生气。 

(5)着眼未来。当前,社会发展已进入渐进和突变的转型阶段,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并出现质的飞跃。因此,图书馆已不满足于藏收数量的积累和服务方式的现状,其社会性文献交流学、信息经济学、藏收建设等,都要置于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再认识。学科理论要增添新的内涵,对这一问题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勇于实践探索,以便使图书馆事业于二十一世纪,在质的飞跃上有更新的突破,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能有效地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能使学生熟悉地掌握图书馆的各种知识,更好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付长友.高校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1. 

[2] 吴云芳.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引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