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

快乐语文论文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识字乐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而很多教师认为识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其实,识字教学中也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便可让学生的字识得快、记得牢、写得准、懂得义。如:

1. 看图识字。在教学“休”“甜”等会意字时,教师可绘制图片,一人倚靠在树旁便是“休息”的“休”,张开大口吃甘蔗就是“甜味”的“甜”。这样既识了字,又明了义,一举两得。

2. 猜谜识字。在教学“告”“生”等生字时,教师可采用让学生猜字谜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牛过独木桥是“生”,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地识了字,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 活动识字。语文课堂是宽广的,是无限的,不能局限于学校与教室,因此,学生识字也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随时随地都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条件,教师只要采用适应的手段,引起学生对周围汉字的注意与观察,便能达到让学生识字的目的,我就曾经在班上开展过一次“我是汉字医生”的活动,让学生到街上去寻找发现广告牌、商店招牌、宣传单……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改正。

4. 使用工具识字。在学生掌握了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会独立识字后,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查字典比赛。既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使用字典识字的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阅读乐

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教学更是处处有欢乐,处处有微笑。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犹太人智慧羊皮卷中的一个故事:历史上,犹太小孩子第一次上学,要穿着最漂亮的衣服,由有学问的人带到教室,在那里他会得到一块洁净的石板,上面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小孩一边读着石板上的字,一边要舔掉上面的蜂蜜,多么聪明的一个民族啊!他们用这种巧妙的办法告诉他们的孩子――知识是甜蜜的,阅读是快乐的。

学生是聪明的,教师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一味地去扶、去帮,而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习作乐

习作指导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不喜欢写作是很多语文教师谈论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乐于书面表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乐”字充斥着写作目标。要让学生乐于写,首先得老师乐于教,让习作教学变成快乐的海洋。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 教学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要把课上“活”,把学生教“活”,让课堂教学快乐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快乐呢?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我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度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

2、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变得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的心理太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了。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

4.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设计作业时应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秋姑娘的信》,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秋姑娘的信》。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5、思维开放,“快乐求新”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哪怕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意见,与一般思维迥异的思维方式,都应细心谨慎地呵护,千万别随意抹杀。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并发散开来,学生就会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肥皂泡》一文地喻理是这样的:靠“吹”出来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无庸置疑,这非常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但有一位小朋友就敢于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把“肥皂泡”作为另一形象的代言人,她这样喻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大多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早就觉得该为他们喜爱的肥皂泡说说了。于是,群策群力,很快地把原文中的贬义于肥皂泡的词句,彻底换成褒义与肥皂泡的词句。看:“得意洋洋地凸起肚子”换成“饱涨着生活的热情”;“飘飘然真成了神仙一般”换成“飘呀飘呀,越飞越高,努力使自己的能量释放再释放……”;“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谁被瞧得起呢?”换成“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可贵的呢?它尽情地感受着‘生命之美’,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命之美’呈现给人们”;“它神气活现地说:‘我呀,天下第一……’”换成“它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充实又美丽,尽管……’”……

这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敢于向本本、传统挑战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这不但发展了学生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尝到了“发现”的无穷快乐。

6、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快乐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是无庸置疑的。但当学生有了新异独特的见解时,我们应该肯定,甚至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不过,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不着边际时,我们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想可能是这样的……你们看可不可以?”在平等的读书、讨论、研究中,教师既能作为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又能把持大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快乐氛围中,让师生的意见达成共识。这是何等美妙的教学境界。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起来,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教学永远快乐着!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授一些一般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此的教学方法真的可以让学生写出生动的文章吗?现实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们应该倡导的是让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互动,比如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带着观影感受写文章,利用影视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学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如此以来,课堂的氛围也不再死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创造快乐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实现角色转变,融入学生当中,共同寻找学习的乐趣

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功课,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学生平日里在课堂上的状态,根据每节课的课堂反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同时引导他们正确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情况的反应,了解学生课后的一些反馈,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对他们的反馈做出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才会爱上课堂。

1.善于观察,抓住学生的“状态”

善于观察是指:观察他们上课时听课的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于课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一节课下来很难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候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

就是观察他们何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思考学生为何会集中不起注意力。观察的内容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状态,欢快的课堂气氛,一定是学生们都处于一种情绪饱满、兴奋的状态之中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你讲课的方式是否真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是否真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以此来创新授课方式。

(2)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对你教授的知识有着一种求知欲。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思维是否在与你的思路一起走,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是死记硬背,这种想法在如今已经过时。语文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是一种基础入门教学,教会我们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被动性地接受,而是在积极思考过后吸收并且内化。

(3)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状态,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老师组织开展的课堂小组讨论,是否有高涨的情绪参与小组学习,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观察的,以此来判断学生对你的课堂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真正学进去了,注意力是否集中在你的课堂上。

2.善于倾听,回应学生的想法。倾听是指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课后的反馈,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的同时,对他们的疑问等做出回应解答。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因此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可以采用灌输的方式,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变原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为学生服务主动式的获取知识,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潜能。可以创新一些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老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对于那些精彩的发言,老师需要多去鼓励,表示自己的认可,不对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对的方向去思考。如此的教学方式轻松愉悦,让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课。

(二)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升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方式

1.提升教学技能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和学生一样处于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中,当然教师学习的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改变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语言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反之,枯燥无味的语言,只能导致学生厌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必要的风趣幽默还是被学生所喜爱的,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不想听到那些乏味的演讲。适时的课堂娱乐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淘汰,如何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是现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先,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主,变被动接受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建立互动式课堂。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可以学生先读一遍,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如果可以,让学生分组将故事以讲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快乐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相关的改革内容已经明确表明,课改的针对目标应当是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课程改革是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种思想意识不在少数。机械的、僵硬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十分不利。同时也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快乐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环境下的“快乐教学”

本文中主要探讨的“快乐教学”理念,主要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快乐教学的实质确保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教育理念。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在其言论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这也就是再说学习应当形成乐趣,只有在形成乐趣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的知识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提出过来与“作为教师应当和善二快乐的教育学生”的说法。夸美纽斯认为,教师不应当殴打和体罚学生,应当让孩子在被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快乐的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快乐教学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的教育意义。更是现代教学课堂应当适中践行的一种教育理论。近些年,我国正在不断的时间快乐教学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为构建快乐教学课堂而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我国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快乐教学”方法实施办法

(一)积极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不断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能力,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课堂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对语文课堂中的字词句的背诵上。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阻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基于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快乐教学”方式则主要是通过创设令学生感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为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本中的《春天在哪里》一文中,教师首先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引导学生将教师布置出春天的景象,令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春天的气象。这种“快乐教学”的方式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

(二)积极创设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十分严厉,传承了“严师出高徒”的思想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样的思想理解上却存在着偏差。严师并不代表这板着脸,威慑学生,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因此,新课改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心态,积极主动的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快乐教学”的良好气氛。

(三)积极构建快乐教学的平台

有趣的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兴趣,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掘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做到以情导趣,以趣激情,从而促进低年纪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多媒体辅助设备、播放录音、动手小实验、我来表演等,通过听、说、读、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徜徉于语文世界。

(四)“快乐教学”的创造性

再用传统方式教学虽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题的重要性。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厌恶学习。因此,形成快乐教学的方法,并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技法学习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快乐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应当看到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开展“快乐教学”对于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意义重大。面对小学学生语文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快乐教学本身就具有带给孩子们快乐的教学效果,更加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综合提升小学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唐辉艳.让孩子快乐、高效识字―――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1,( 34) .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因素;快乐汉语; 设置特点; 相关建议

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今的主流汉语教材,都将中国文化内容设定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模块。刘(2007)表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不同的教材对于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本文以《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为例,探讨其课本中中华文化因素的设置。

一、教材简介

《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是国家汉办针对乌尔都语的学生编写的汉语课本,使用对象为11――16岁的中学生,教材内容的设置参照了部分乌尔都国家的中学课程大纲和考试大纲。全套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配套的教师用书、练习册、词语卡片、教学挂图、CD等。

二、教材文化因素的设置特点

课本一共8个单元24课,由于课文采用的是话题与功能相结合的方式,每一课的话题内容都以交际为主要目的,课本中也没有专门的版块和文字讲解中华文化,而唯一有专门涉及中华文化方面的,是课本配套的教书用书,在每一课最后的“语言点与背景知识提示”中,可通过以下表格归纳。

1.文化因素的体现不够明显。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教师用书上每课的文化因素和课文都有一定联系,作为背景知识可供教师选择性讲解,大多数中华文化内容都附有乌尔都语解释,方便学生理解。但是这些并非是学生必学内容,也基本没有出现在学生课本中,所以学生并非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在配套的教学挂图中,有零星几个词语(上海、北京、成都、月饼等),学生不一定会注意到,所以《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文化因素体现不够明显。

2.文化因素所占课文比重很小。在上表显示,虽然24课中有16课涉及中华文化相关知识,但是因为其出现在教师用书中,所以在学生课本里,文化因素的呈现较少,只有在13、16、19课中的语音练习里,是中国的一个顺口溜,还有第22课最后有一首中国古诗《春晓》,而在以对话为主的课文中,会零星出现几个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字和词,例如茶、北京等。作为启蒙教材,本书更多关注于实际交际的实用性,故文化因素所占课文比重很小,同时分布的较为零散。

3.文化内容不够丰富。从上表中看出,《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文化因素设计到知识类(汉字造字法、日晷、中国气候等)和交际类(中国的交通规则、北京飞机场和火车站等)两大方面,虽然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字数不多,但表达了基本概念,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汉语交际都有一定帮助。但是,课本中的文化内容并不丰富,一些初级的文化因素并未涉及,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名胜古迹(长城、黄河),汉民族的颜色文化(红黄为贵,黑白不吉)等等,这些文化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和汉语交际都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在中华文化教学中的建议

1.中华文化教学不能成为教学主体。《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适用对象是汉语零起点的学生,所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基础教学和交际训练才是汉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中华文化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适当穿插在教学任务里,但不能作为教学的主体。

2.对教材的文化因素选择性讲解。教师在使用《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教材中,如果需要讲授中华文化方面的知识,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进度进行选择性讲解。例如在茶文化的讲解中,教师课本中讲了中国茶的分类和各地所产的茶叶,但是对于很多对中国了解甚少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难度较大且实用性不大,教师可以适当删减内容,增加沏茶泡茶的相关视频为学生讲解,有机会可以给学生品尝茶的味道,这样反而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结合社会背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使用乌尔都语的国家多为穆斯林人,汉语教师要结合教学社会背景,注意民族习惯和禁忌,例如一些带有猪肉的中国菜,并不适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同时,教师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中华文化的学习中来。例如中国电影的课程,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并思考相关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上,学生上台发言谈及相关感想评论,再全班一起观看电影片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

四、结语

通过研究《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系列教材,可以发现其中华文化因素的设置并不明显、比重较小且内容不够丰富,在汉语初级阶段,设置过多的文化因素或许并不实际,但文化因素不可或缺,因为只有通过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才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

教师在使用此教材进行中华文化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并尝试利用配套教具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与和学习中掌握,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儿童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幼儿期、童年期的儿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兴趣来唤起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应主要以语言本身的兴趣为主。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直观教具、录音、录相都是为了引起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通过种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加深记忆。 

为了唤起儿童的语言兴趣,往往又要依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过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想象,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记忆。同时我们看到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还会形成儿童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以及活泼的个性。 

快乐活动性原则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具有群体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变化。不同的群体,语言的特征不尽相同。儿童的语言必然带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单音节词为主,善长于韵律儿歌,歌曲。此外,由于儿童的生活是准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欢富有幻想的儿童故事以及拟人化的动物故事。童年期的儿童还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儿童对角色游戏、角色语言最有兴趣这一特点来组织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 

综上,快乐活动性原则,是儿童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快乐活动性原则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期英语教学内容应当是儿童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接触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识、故事、歌曲等。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我们认为要将以上内容传授给儿童,还须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快乐活动性原则,才能使儿童主动接受,变儿童外在的语言兴趣为内在的兴趣。 

(一)歌曲、韵律儿歌法 

根据儿童对歌曲、韵律儿歌、舞蹈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来带动儿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字母时,有ABC字母歌;教数字时有韵律儿歌One,Two,Three,Four;教颜色有与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andGren的小诗WhatIsRed?教星期、月份有DaysofAWeek、TwelveMonths等等。还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语。例如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appy New Year.What’s Your Name.Let Us Sing 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正在进行时”,我们可运用歌曲Are You Sleping?The Bus Is Waiting来引导与帮助儿童掌握并理解这一时态。如果再配上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动作,边唱边跳,效果会更好。 

(二)游戏法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可采用猜谜的方式,即根据一些动物的特征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根据它来猜是什么样的动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辫子”(elephant)。还可根据学生所听到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复习。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我是谁》的游戏,即教师戴上某一种动物的头饰问“WhoamI?”学生回答“Youare….”如果教师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游戏的生动性和竞争性,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调节了学习的节奏,又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愉快协调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这种自觉参与实践的活动,对儿童英语教学尤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观教具 

在教What’s this?It’s….This is….That’s….Is this…?Is that….Are these…?Are those…?These are….those are…时,运用直观教具,例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在最短的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2、用图片叙述故事 

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在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儿童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打电话、生日晚会、买水果、在动物园里、在百货商店、吃午饭、看医生、去学校、下课后等。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快乐高效 构建

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会表现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刺激、过分依赖教师等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很好地抓住了他们的特点,迎合了他们的喜好,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特别卖力,主动参与程度就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会好。反过来,如果我们无视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就会对课堂兴味索然,课堂学习参与度低,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相比较而言,上述前一种课堂肯定会是小学教师所喜欢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愉悦的,学习重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突破了。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学习的内容明明是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很有趣的。可是,原本一堂好好的语文课却偏偏被语文教师上得索然无味,这是很可惜的。所以,相对而言,小学语文教师更渴望自己能掌握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构建小学语文快乐高效的课堂呢?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高效课堂的基石。可以想象,在一堂课上,教师和学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淡漠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构建起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时候,学生就会迸发出学习的激情,就能充分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学习就能达成高效。所以说,构建小学语文快乐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繁复的工作,而这项工作必须先从处理好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入手。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首要因素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之所以有部分教师还是“霸占”着课堂,师生的关系还是不甚和谐融洽,其原因正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怀疑。而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遗传学告诉我们,只要是发育健全的儿童就完全有能力读懂先人的文化密码,具备学好文化知识的能力。只有当人类的被爱与被尊重的需要满足了,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放下身段,用心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构建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

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是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随着教育界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此种学习方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教学方式的主流,而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究其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苦教”的解放。虽然不可否认有些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很深的,教学基本功也是很扎实的,但是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只能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点而非教给学生求知的本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正如学生所说的:“是教师教给我们的,不是我们自己要学的!”二是这种学习方式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苦学”的解放。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汇聚,思维得到了碰撞,经验得到了交流,不足得到了验证。可以这么说,几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交流绝不只是简单的加法,他们学习的效果应该是几何等级的增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努力构建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

三、构建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

构建起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生成了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那么,课堂的快乐就得到了保证。有了快乐的基础,高效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只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的呢?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来看,仅限于对知识点的复述还不能等同于掌握了知识,只有真正地理解并运用知识点来解答疑难才能算是掌握了知识。进一步说,只有当对知识的认知上升到综合运用才能算是课堂学习的高效。所以,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通过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就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能力生成情况亦即完成对该堂课效率评价。

正因为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说是“讲练结合”,其实应该是以学生的“练”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在尝试中出错,在出错中修正自己。而教师的“讲”则应该是尽可能地精当,教师应该讲在当“讲”处。如果通过教师的“讲”能够使得学生从迷乱或是错误中走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堂课很好地完成了“讲练结合”。

总之,小学语文快乐高效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目标。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快乐高效课堂时应该牢记快乐是前提,是先决条件,而高效是结果,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诚能如此,我们相信小学语文快乐高效的课堂就离我们不远了。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快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48-01

要知道如何教育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在21世纪的今天,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已成为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好学、善学、乐学是施教者的首要任务,强制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倡导自主的人与文本的对话,一节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做文中的主角。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语文内容丰富,情节精彩,如何把这丰富精彩的情节让学生演绎出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导?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节课绝对是一节成功的课。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倡导自主的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要与文本的作者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做文中的主角。为此,语文教学是快乐的,语文学习同样也是快乐的。我想从“听”、“说”、“读”、“议”、“写”等方面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快乐,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在“听”中感受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驱动力,学生带着内在学习兴趣,其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因此,课前教师的激趣相当关键,一段音乐,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幅画面……都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感染,情感投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我在教《黄河颂》时,放了一段《黄河大合唱》配乐,学生静静听,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岸边,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和磅礴气势。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团结奋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听后学生激情高涨,都想对着黄河母亲唱出自己的豪迈的颂歌。

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在教《口技》一课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口技,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段口技表演,让学生静静地听:远处的狗吠声,鸟鸣声,近处的谈话声,吃饭、举杯谈笑声……听后问他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可能一个人发出来吗?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这些兴致,同学们快乐地感受到了距今三百多年的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在“说”中感受快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师生平等,就是要改变传统学者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上课绝对服从老师的传统意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说起来,敢提问、敢质疑。通过“说”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感情;通过“说”来使自己口齿清楚,反应敏捷,表达流畅;这种“说”,其实就是交流。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不拘泥于某一种标准答案,教师恰当的加以点评,鼓励学生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会说,不怕说错。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在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侃侃而谈,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在“读”中感受快乐

许多成功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一位朗读的高手,富有感情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语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这种朗读,很快会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只是教师的读,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带有感情的读,分角色的读,美美的读,从读中感受课文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快乐。总之,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关注阅读者情感世界的满足和精神的建构,而不仅仅是关注阅读者文学鉴赏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让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享受吧。

四、在“议”中感受快乐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理念。语文课中学生的“议”,就是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来安排小组的学习,可以2人一组,可以4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还可以男女生分开成两组。在小组“议”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段深情的朗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将学生不知不觉带进学习之旅,从而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以朗诵、表演、绘画、歌唱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在“写”中感受快乐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运用 快乐学习 契合 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接受了“过程完整化”的教学方法,和“奥尔夫”教学法,明白了语文学习应该在快乐愉悦轻松的过程中完成。快乐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加以运用并收到好的效果。

一、高中课堂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能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对待高考的应试技能,并让学生产生好的自主性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愿望和动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一系列改革行动,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高一的语文课堂上,我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在班级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非常适用,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意义,让同学们之间热烈讨论,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争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和同学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在合作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在学生的合作商讨中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注意适度控制学生课堂的局面,重视学生适用教学方法,例如自主探究法等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预留给学生探究和想象的充分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高中语文教师要综合选择性地适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让同学们主见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产生积极的想法,并吸收接纳别的同学的思想中积极合理轻松愉快的部分,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快乐教学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每一寸空间。

二、高中课堂教学中践行快乐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着手来运用快乐教学法。

(一)快乐教学法的运用要体现教师的关怀,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愿望。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将语文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需求,发挥教师的关怀作用。教师的关怀融入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教师自身散发的巨大的关怀的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怀的力量。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感情和兴趣,但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关爱学生,给学生呵护和爱心,用好的师生关系和感情加重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用友好的愉快的快乐心态来引导学生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生活上的朋友还要做学生学习上的朋友,成为学生知识获取路上的领路人,带领学生进行快乐学习法。教师要以朋友的关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使用快乐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快乐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快乐愉悦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二)课堂教学充分互动,寻求教师快乐教学和学生快乐学习最好的契合。

学生在高中阶段尚未具备充足的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果一味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机械记忆,缺乏积极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快乐教学法,可以让教师的快乐教学法和学生的快乐学习法实现更好地契合,摒弃原来的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在讲解高中语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走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当时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要求学生上台参与表演,让同学们抒发感想,提出参与的意见和看法,并评价哪一组同学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做得更好一些。这些就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运用教学才智,来勤奋地学习,领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并熟练提高运用能力,修炼快乐语文学习的功力。教师要能发挥快乐教学法的作用,积极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加以适当地引导和激励,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地积极地行动起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尝试快乐教学法,进行科学研究后,开拓创新,努力尝试,反思改进出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快乐学习,让语文教学快乐、实用。相信在高中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下,高中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快乐教学法的夺目光辉。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0篇

语文似乎好教好学,但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其实并不多,怎么办?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趣味。

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绝不是死水一潭。语言的丰富生命力体现在:(1)语言是人类丰富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2)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力量;(3)语言是时展、社会变革的产物。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首先,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创造性劳动带来的价值实现。

兴趣是建立在价值体认的基础上的,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推动学生去创造,比如,让学生做做剪报,让学生写写文章的读后感,让学生参与到对话中,以便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的精神,以“民主”的名义放开捆绑学生的缰绳,允许学生在科学的规范下自由的表达主张。

其次,推动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冲动和喜悦,以体会语言的存在和价值。

语言伴我们每时每刻,但正因为这样,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语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三,深挖语言的局部,是促成兴趣产生的突破口。

“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个中道理对语文学科来说也极为适用,语文是包罗万象的,是丰富多彩的,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他喜欢的某个方面,各种兴趣小组的建立,都有可能做出大文章。教师用这些以点带面的办法,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位置,进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实,即便是仅仅对语文的某个局部产生出兴趣,也足够引起教师的喜悦。

二、学习成为游戏:建设快乐课堂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笔者主张,将现代课堂变成快乐课堂,将教学变成快乐教学,快乐的关键不是教得快乐,而是学得快乐。游戏天然具有吸引使人快乐的力量,要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就要把学习变成游戏。

游戏有这样几个特征:群体、情境(情景)、参与、互动、胜负。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有这样的特征,会怎样呢?

第一,关于群体。

教师自然不必担心对学习极感兴趣的学生的学习状况,然而快乐课堂也不能是个别学生的快乐,集体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无论是问题设计,还是学习动员,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所有的学生,就是说,快乐课堂的首要是要所有学生都动起来。

第二,关于情境创设。

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

其一,导语的设计。这也是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情境创设的办法。情境式的导语要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为课堂呈现做铺垫或者形象地说是课堂展示的底色。

其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1)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呈现更多的内容,便利于创设情境;(2)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课堂,引进的声、光、电、影等丰富了学生的感官,有利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参与;(3)语文课堂中适当地“实验”和道具引入课堂,促使学生深入课堂、深入课文。

第三,关于参与与互动。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与互动状况是确定快乐课堂的关键,因为快乐课堂不是教师教的快乐,而是学生学的快乐,这里面体现的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钱梦龙说过:“所谓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求知,自己去发现真理,去求得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求知过程。”这样,体现“学为主体”的标准便是学生是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没有学生的参与与互动,学生就失掉了求知的主动权,就无从谈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唯一目标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1、与文本的互动: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比如排练小剧目,或者是场景再现。这些既可以放在课内,也可以放在课外,既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课堂上,也可以放在课后。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1篇

我觉得很快乐,那快乐同上音乐课的时候跟着漂亮的女老师唱歌所感到的快乐差不多。第二天要背,我照例是第一个背的,背完了再轮到榆枝、伊辛和其他几个背,看他们结结巴巴背不出来,挨谷满爹的竹板或者伯父的“栗啄”(用食指拐敲额头),心里也很快乐,是优胜者幸灾乐祸的快乐。

读《论语》的时候,也读《三字经》,读《幼学琼林》,后来又读《古文观止》,我的印象是那时只读完了《三字经》,《论语》、《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都没有读完,后来就搞了,谷满爹和伯父都成了地主,都关进了唐家祠堂,都打得要死。私塾停了,孩子们都散了,直到我上中学,再没读过《论语》。当然,《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也没有再读。

那时究竟读懂了多少,我现在实在说不清楚,但说我们全没读懂,肯定是不对的。相反的,我倒觉得我那个时候已经基本上读懂了,也许不像大人那样懂,但决不只是跟着唱歌,虽然谷满爹念起古文来那调子是很好听的。

进了初中以后,语文课本里有好些《论语》的选段,几乎全是我读过的,旧友重逢,分外亲切。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感觉如何,反正我很喜欢。每次读《论语》,总好像觉得一个可爱的老头儿站在旁边跟你说话,叮嘱这叮嘱那,这老头儿开始像谷满爹,后来就慢慢变得像历史书上见到的孔子了。

高中以后就再没读过《论语》,那时脑袋里装满了数理化和俄语,一心只想拿诺贝尔奖。高中也有语文课,但没有了我喜欢的《论语》,只偶尔有几篇古文还能够让我伊伊哦哦地陶醉一番。现代文,除了鲁迅,让我喜欢的佩服的不多。

两次考大学名落孙山。不是成绩比孙山差,是老子不如孙山的老子好。从此明白诺贝尔的路我没法走,于是弃理从文,一头栽进文学里。我高中毕业那年是1960年,正好碰上,退居二线,刘少奇当国家主席,全国上下松了一口气,不像前几年那么左。记得中华书局那时候连续出了好多“中华活页文选”,选的都是古代的名文,很对我的胃口,便篇篇买篇篇读。读来读去不满足了,就想把四书五经也弄来从头读一遍。

第一个想读的自然就是小时候读过而没有读完的《论语》。我买来一本刚出不久的《论语译注》,译注者是杨伯峻,我决心把这本书从头至尾读完,一字一字地读,每个字都要读懂,决不含混带过,决不半途而废。我第一天读了二十页,大概花了快四个钟头,差不多都能背。我数了数,全书一共四百页,如果照这样读下去,岂不二十天就读完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就这么办。每天晚饭后开始读,不读完二十页不睡觉。

那是1963年的初秋,我刚从武昌实验中学调来三阳路中学,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宿舍就在校门口,一排平房,背后就是马路,宿舍也就是围墙。宿舍前面是一条过道,把宿舍和教学楼隔开。刚入秋,天气还很热,宿舍里呆不住,我便在过道里放一张书桌,把台灯从宿舍里牵出来,每天晚上七点左右开始读《论语》,读完二十页差不多也就十一点多钟了,冲个澡,上床睡觉正好。那年我二十一岁,身体好,精力旺盛,晚上读四个钟头的书,聚精会神,如刀破竹,每天都有新收获,心中好生愉快。

二十天后,《论语译注》真的被我读完了。

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读完《论语》是我探求生命意义的旅程中一次最重要的经验。《论语》为我的生命撑起了一张意义之网,价值之网,我从此变成了孔子的信徒,我觉得孔子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导师。我以后读的任何书籍都没有能够取代《论语》。我的生命已经有了一个安全的支托网,我像蜘蛛一样地挂在这张网上,不再畏惧风 雨飘摇没有依靠,以后要做的只是补充和强固这张网,使它更完美。

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读完《论语》也是我治学生涯中一次最重要的经验。我从此得出结论,“计日程功”的笨办法其实是读书的唯一捷径和窍门。所有其他的所谓“秘诀”,不是旁门左道,就是自欺欺人。我以后凡碰到重要的非读不可的书籍都用读《论语》的办法来读,每次都如期读完,快乐无比。我不仅用这个办法来读经,也用这个办法来读史、读子。甚至也用来读集部的书,例如,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三大本,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四大本,我都是这样读的。乃至于现代人写的书,如果重要,我也会这样去读,例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四大册,我就这样读过三遍,古文也就读通了。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教育;小学语文;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文化课的核心,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更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独立阅读,了解文学知识,这对于促进学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教师没有针对时代变化、现代教育发展,调整教学策略,仍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中,教学活动开展中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体验不到语文学习乐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快乐教学法的特征

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小学生思维尚未成熟,精神集中时间简短,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效果差。快乐教学法中并不是进行单纯知识灌输、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开展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乐趣。快乐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且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获得的教学收益高。快乐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基于学生视角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职能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了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紧张感和乏味感,正确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下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能体验到不同以往的学习乐趣。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应试教育理念仍比较严重。从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学习效率低下,知识面局限于课堂。这和教学模式有着直接关系,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教育仍保持着教师将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上缺乏互动,忽视学生个体感受。而学生则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多选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学习兴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小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进步。且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非常不牢靠,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这已违背了素质教育初衷。新改革要求,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很显然快乐教学法十分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运用。

三、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快乐教学法具有明显教学优势,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快乐教学法,基于快乐教学法构建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法理论依据是:期盼理论、需求理论、激励理论、合作理论,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策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评估等几大步骤。策划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语文教学特点,做课前准备工作,准备教学器材、设备、材料,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活动开展方案。教学流程及方案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开展。若活动流程存在问题,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确保课程参与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具体设计可选择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遵循循循渐进原则,基于小学生心里及认知条件来设计。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跳跃性大,过于难以理解,便会影响学生信心,造成后续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决策阶段要进行教学任务布置,学生分组等工作。分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效率高,学生积极性大,易产生学习动力。但必须保障分组科学性,若分组存在问题必然对教学造成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分组时应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实施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活动,自主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情景教学模式就十分适合于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再现文章情景,进行情景小表演,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指导,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成功展示阶段,教师要组织每一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学习质量,便可对提问最多的难点进行总结和解答,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评价阶段是教学效益确认阶段,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评价时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结合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最终评价。评价后,要对评价信息进行利用,分析学生差异,了解教学不足,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强化基础,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消息及完整性。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人文精神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不高,普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想要转变教学现状,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着很大帮助,积极应用快乐教学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3篇

王喆 吉林师范大学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却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地:学生课上不爱学,课下不重视,甚至有些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上做其他

学科的习题,这种种现象让人感到困惑,语文学习缘何会处于这样的境地,语文学习为什么会让学生如此的漠视。语文,不仅仅在教

育中起到考核学生知识水平的作用,更是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层次,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能将乐学

思想引入到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智慧和快乐,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将非常有益。

关键词:乐学;学习兴趣;乐教

一、追溯乐学思想的起源

在中国,乐学思想古已有之。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

语》开篇就谈到了乐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明确的指出

学习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孔子还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治学思想,孔子认为,缺乏情感因素激励

的知学者,不如带有情感因素激励的好学者和乐学者;好学者和

乐学者之间还存在差距,乐学在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方面比好学

更胜一筹。学生在乐学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被激发起求知的欲

望和积极的情绪,而这种感受又能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实现良性

循环。在国外,乐学的思想也受到同样的重视。从古希腊苏格拉

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实践中,“乐学”思想已经萌芽。著

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于乐学也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论述,他提出

学校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应该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抵抗的

吸引力引诱着去学习,创设学习者身心愉悦的环境,变苦学为乐

学。管窥古今中外的乐学思想,我们发现这些理论犹如珍宝,至

今仍然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如果我们能将这样的乐学思想引

入到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将非常有益。

二、学生缘何不“乐学”

(一)教师围绕课本不展开不深入

语文教师们常说:“讲一节语文课容易,讲好一节语文课是

非常难的”。语文教学究竟难在哪?语文课难讲,源于它的综合

性,它所涉及的是生活的点滴,有历史有人文有情感等等,要想

讲好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苏霍姆

林斯基曾经记载过一件事:一位教师教学 30 余年,期间他上了

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有人问这位老师准备这堂公开课用了多

少时间,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是一辈子。”一辈子和终生备

课,说明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长期积累,精益求精可贵精神,所以

他的课成功是用心钻研和勤奋储备的必然结果。为了学生获得一

碗水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心力准备一桶水,这就是作为一名语

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

储备就不能对教材和知识熟练把握,更加不可能将知识再加工赋

予新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学生被动学习不思考不感受

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从来不是单纯依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需

要学生在课堂和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语文,和其他学科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工夫在课外工夫在平时。教师在授课后学

生觉得语文学习也就此结束,不会再去耗费时间复习和思考,更

加不会主动去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知识就这样凝固短短的四

十五分钟之内再无延伸,不能不说这对于语文学习是一种巨大的

损失。语文课堂,可以是温暖的,动人的,伤感的,充满想象的,

唯独不该是机械的和被动的。教师应该结合自己人生的感悟去讲

述,可以带给学生对于生命的领悟,对于生活的向往,所以语文

学习更需要学生在课后用心的体会和再次深入学习,在课堂短短

的四十五分钟之内,只能去吸收精华对于细节和外延就需要在课

后自己动手动脑完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

三、如何让学生乐学语文

(一)正确处理乐教与乐学的关系

一个学生在课堂所感知的快乐和幸福最大程度来自于授课

的教师,因为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具有

移情作用,没有教师快乐的教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快乐的学。

在乐教问题上,教师要去不断完善自己的幸福观,提升自己的幸

福的品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有了一位明媚的教

师相信课堂上也会多一抹阳光。有教师幸福的教也会有学生幸福

的学,学习主体对于知识的接纳和感受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从学生主体出发,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充分合作、愉快互动的教

学模式,让学生学的有味、有得,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学语

文。所以充分的重视乐教的前提才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的良好开

始。

(二)正确认识乐学与苦学的关系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古至

今人们将勤与苦作为衡量读书人意志和品质的标尺。单纯从学习

态度出发,勤与苦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习之路不能一味求苦。

改变一个苦字就需要变换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方法,构建一种新

的一种学习情景。乐学则是希望学生以学为乐,越学越爱,产生

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这种良性的循环激发的不仅仅是学习兴趣

还有开启以后人生智慧的金钥匙。让学生爱上语文,要让学生对

语文产生兴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留太多冗长复

杂的作业,相对还是轻松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进行

延伸,多谈多讲学生感兴趣关注度高的和社会紧密相关的知识,

将这些串入语文教学中,学生也会感到语文的学习是贴近生活

的,有滋有味的。

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

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而乐学思想就是让学生自己

走进兴趣的大门,喜欢学自主学,不仅增长智慧丰富知识更加锻

炼学生自己动脑思索的能力。所以将乐学的思想贯彻到语文教学

中是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吴兆基编译.论语.三秦出版社.

[3]王长华.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

[4]马荣华.孔子乐教乐学思想在现代的和谐运用.科教园地.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点 魅力课堂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首先提出了“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模式,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六步法”曾经风靡整个神州,一时间各地众多学校精英加以模仿与学习。二位学者的实践模式本身并没有错误,然而一旦被某些教师占有并且拥有高考的功利性成分,自然就失去了原汁原味,到头来真的有点邯郸学步的结果。新课标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固守模式,禁锢、扼杀学生的天性。

1.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著名教师赵谦翔曾经这样说过几句愤激之语:高一、高二学生还有兴趣,有积极性、主动性,高三学生简直就是“麻木不仁”了。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这就更需要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适应这个多元的时代。

2.大语文化现象严重。

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人文精神,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教师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将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未讲清楚,就跨过课文作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了一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问题都过不了关,语文教学更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3.课堂活动空洞热闹。

在新课程实施中,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层出不穷的活动,注入了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把教材的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静态的。“填鸭式”明显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忽视了学生主体经验和个体感悟。为了改变“填鸭式”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事实上,这种“牧羊式”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4.滥用多媒体,使学生远离文本。

很多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学生看看录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而不是相反。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

二、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快乐点

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采访一百名在校高中生,问同一个问题:“你上语文课快乐吗?”90%的学生回答“不快乐”。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学生的快乐点。

什么是快乐点?快乐点就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撑点,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关键点、是魅力课堂赖以生成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点魅力课堂的生成便会失去了凭借、源泉。下面来看一个《雷雨》的教学设计,教师一开讲便列出这些问题:1.三十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2.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3.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4.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这些问题每个都很大,都必须建立在熟悉文本基础之上的,思维要求很高很细腻,而戏剧本身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常常是课堂气氛冷清,回答问题支离破碎,文学审美鉴赏的特质根本没有体现,不少教师也只能望洋兴叹,整个课堂活动单调、乏味,课堂井然有序令人沉闷。而我的做法是找到本文的快乐点,首先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揣摩人物语言特点,使全体学生进入状态,然后马上提出一个问题:“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为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畅说己见,学生甚至有人提到周朴园的衬衫绣一个“梅”字。我抓住时机写了一个上联:“三十年风风雨雨梅花总是香如故”,学生兴趣正浓,个个一显身手,最后我把下联“两代人恩恩怨怨浮萍总是枕寒流”补上,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里不难看出由于教学快乐点的缺失而带来三个负面结果:一是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不同于散文、小说等体裁,所以不能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授课;二是教师没有考虑学主客体的共性和个性;三是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缺乏快乐点,过大、过杂,教师操控性弱,问题难易程度不清。

如何构建快乐点?新课标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目标任务,当然具体到每一节课则更需要教师构建个人的文学素养,增强个人的文化底蕴。

1.改变教育理念、构建与时俱进的快乐系统。

什么样的理念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自恢复高考以来教育的理念一变在变,从来没有形成具有中国化的快乐系统,学生大多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诺贝尔文学奖与我们无缘并不是偶然的。语文课课堂成为莘莘学子升学的平台,“失德、失乐”成为国人的共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也成为升学考试的摆设。二十一世纪的多元世界更强调本真、求乐,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快乐系统刻不容缓,从目前来看,西方教育理念不断冲击中国的固有教育理念,是选择杜威的实用主义理念,还是借用科恩的人本主义思想,或是寻找斯皮罗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我认为必须“拿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育理论,建立一系列成套的快乐系统,使语文课成为真正的文学鉴赏课,让学生找回快乐。

2.构建不同文学样式的快乐点。

文学体裁的多异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找寻出不同体裁的快乐支撑点。诗歌贵在朗读,读出真情,读出乐趣;散文贵在意境,在个人的王国里独享那份醉人的音乐盛餐;小说贵在把握人物性格,从个性化的语言中找到文学鉴赏的乐趣;戏剧贵在表演,老头儿用肢体语言和独特的人物个性动作感染读者,让读者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

3.构建快乐和谐的教学模式,打造魅力课堂。

快乐和谐的教学模式根本在于简化模式,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应通过诵读、品析、训练、积累;初步感知文本,鉴赏领悟文本,课内迁延,课外拓展,逐步使教学模式科学化、序列化、魅力化。魅力课堂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之上的有趣课堂,是常规教学之中的特色课堂,是阳光环境下的生态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主动引领学生理趣、谐趣、意趣、乐趣。

三、快乐教学、魅力课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师评价学生的科学、有效、人文性原则。

快乐教学、魅力课堂的理论依据是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评价个体,必须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不能为了所谓的课堂快乐充满魅力而忽略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从而使自己陷入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境地”(于漪语),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目中有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青春魅力的舞台。

2.视觉文化和文本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快乐、魅力课堂的形成离不开多媒体与文本文化的整合,恰当地引入视觉文化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多角度地领略文本的审美价值,使课堂教学快乐而又充满魅力。比如,教学《山居秋暝》,我采用古代国画与古曲《阳关三叠》等内容制成课件,将学生引入魅力无穷的特定情境中,使诗作背后的痛苦、惆怅,犹如音乐缓缓地流入学生心田,从而使他们陷入沉思去感知人生的滋味,文学的鉴赏魅力情趣充溢课堂。

3.教学相长的原则。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非语言符号系统;《快乐大本营》类型范式;收视率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152-01

符号在电视传播中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统意义上,受众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符号,可是在电视传播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并不在语言符号之下。大量的信息正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进行传递的,大大增强了电视传播的效果。通过对电视的非语言符号运用的分析,笔者想以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为文本,探讨非语言符号系统是怎样具体与电视观众进行交流;非语言符号系统所建构起某一节目成为一种类型范式的基本因素。笔者将继而对《快乐大本营》节目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建构了其游戏娱乐的类型范式作近一步阐释。

一、非语言符号系统强化了电视的游戏冲动

《快乐大本营》以游戏为主要节目元素,将传统的晚会型娱乐节目中最为重要的歌舞艺术在此引退为一次要角色,在传统的节目范式上加以创新了。一切节目的构件均服务于节目的游戏,《快乐大本营》也就通过这种兼容并包并有的方式的独特方式释放了人类的游戏本能。现今,娱乐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宽裕,同时游戏作为娱乐的方式也更为纯粹化与仪式化。电视的游戏使人类可以在其中追寻功利的刺激。人们不仅能在节目中获得娱乐,而且可以满足欲望,获得相当的物质诱惑感和刺激感。《快乐大本营》的非语言符号系统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吸引力。就像是 “幸运抽奖”,游戏不再纯粹,浓浓的商业和消费色彩使得节目就呈现出惊人的声势与娱乐效应。人类崇尚游戏的娱乐精神与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工具而体现出无比吸引的娱乐效果,引发了受众对新一轮游戏的渴求冲动。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创造理想世界

在艺术起源于游戏一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与艺术之间的血脉联系。人类在自己的游戏活动和游戏体验中实现了 “木乃伊情结”,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经历过的游戏活动尽可能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对此也做过详细的论述。人们希望通过影像具像地看到自己游戏的活动。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性的文化传媒介质,反映游戏体验。例如,在《快乐大本营》中,没有人会真正失去什么,参与游戏者也好,观众也好,都赢得了快乐。整个节目过程中一直都伴随着欢笑、拍手,所有的置身节目中的人群都在分享着喜悦,减去了平素的烦闷与劳苦。

三、非语言符号系统引导受众的意识形态意义

电视的非语言空间在其最纯粹的意义上来说是意识形态――“没有语言,而一切正因为语言的缺席而变得更有力量”。在《快乐大本营》中,观众被卷进了快乐氤氲的氛围中,观众没有其他的杂质想法,只是有着在审美体验中的成功与满足。《快乐大本营》中每期都设定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主要有节日、重要纪念日、领袖诞辰日、重大题材等方面。例如一期春节特别节目,展现了万家团圆的时候边防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祖国站岗放哨的情景。边防官兵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风貌深深感染观众,整个场面异常动人。在这种家国天下的传统叙事模式的建构中,《快乐大本营》作为大众文化完成了自己对于主流文化有意的补充和善意的合谋。娱乐节目是一种感性文化,但含蓄的中华文化品格压缩了娱乐节目的狂欢性。儒家文化中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和的哲学思想仍然在娱乐节目有所体现。《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时常在节目中警醒观众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以免乐极生悲。尤其是演完一些对青少年可能产生负作用的游戏后,主持人往往会正告青少年观众不要模仿而凸显节目的人性关怀。

四、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影响所形成观念的多元化

出于本身和人生体验的不同,加之观众内部又各怀不同的兴奋点,非语言符号系统系统在观念形态上越是具有多样性,非语言符号系统就越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形成观众的观念多元[7]。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快乐大本营》,我们就会发现节目注重传统和亚传统观念的继承,非语言符号系统自我阐释的程度高、结论不统一,也就造成了观念上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快乐大本营》试图让受众自我构建的世界与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之间所存在张力很大;从节目与受众的关系来看,节目表达的意义和受众预期想象得到的感受之间存在着不完全吻合,多样性的观念就不言而喻。这种多元性另一方面又由非语言符号系统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物表达出来的。节目策划者选择不同观念的嘉宾、现场观众等,这样就充足的为不同观念的表达提供广博的空问,使《快乐大本营》的非语言符号系统进入变得多层次、多维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