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工教育;现状;公路文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公路文化一般指公路行业在道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和收费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影响行业凝聚力、刨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精神、信念、道德、心理、智能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兴文化。它是一个包括价值观、管理特色、伦理道德、行业精神、行风等内容的复合体,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与公路相伴而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软实力的体现,对于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公路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公路行业的内部凝聚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公路文化对推动职工教育发展的作用

1.1公路文化影响职工教育的公益性

公路有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等属性,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的范畴,服务对象涵盖了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这些需求的满足都与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紧密相关。公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对公路交通的四项要求为切入点,提高“三个服务”的水平,从覆盖面广、适应性强、直达性好、机动灵活以及做到“三网”并进,协调发展,这是满足人们出行的方便、快捷需要。同时,还要努力做到安全、舒适,让公众感满意,这些文化特征很大程度地影响职工的公众意识、服务意识。因此,首先要进行行业责任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观念。使职工认识公路交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公路行业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其次要进行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公路系统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再次要树立公路行业勤奋敬业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感化大多数职工;最后要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纵观著名企业,无一不是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行业技能素质不仅能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和地位,也能增强职工自豪感、凝聚力。

1.2公路文化推动职工教育的时代性

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作为集资金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现代服务行业,公路部门应当实现科学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发挥公路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体现时代特征。重点开展各项培训,进行养护成套技术、公路防灾、病害快速检测诊断和预防技术研究,积极推广路面材料再生技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提高公路设施的使用品质和寿命,降低工程全寿命成本。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公路行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树立循环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公路机械化进程,全面提高公路建设技术水平和效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公路行业管理科技水平。

1.3公路文化作为职工教育核心的先进性

先进公路文化的引领是公路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的动力,坚持先进性与行业性相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指导,打造先进公路文化,形成公路行业价值观,弘扬公路行业精神是公路文化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公路文化的先进性特征反映了行业内部衡量事物重要程度及是非优劣的根本标准,是公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路文化的灵魂,牢牢把握公路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建设作为职工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每个职工必须着眼于当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引导职工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起强烈的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效益意识,为实现公路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当前公路行业职工教育现状

2.1职工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

多数人把职工教育主要看成是一种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对其功能的认识不深、不透,主要基于其补充性功能的考虑。公路职工在思想素质方面:①忧患意识差。仍然存在“等、靠”和“铁饭碗”思想,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危机感不强;②竞争意识淡薄。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竞聘上岗已逐步成为公路行业内用人的主要方式,因为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对岗位的撤并及人员调整,束手无策;③学习观念落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训,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观念上的局限性已经严重阻碍了职工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公路职工在工作业务素质方面:①理论基础不扎实。公路养护部门的工作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不高,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无法达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完全凭经验干活,知其然不知所以然。②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根本不会,无从下手或没有头绪,程序错乱。③发展潜力不足。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2.2公路职工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

科学合理的整套公路教育培训体系尚不成熟,直接导致一方面单位培训对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效益不明确,由此还致使职工教育工作被少数单位仅作为职工福利予以实施,另一方面还致使在教育方向、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上乏善可陈,主要侧重于公路养建管等技能的提高(主要培训领导岗位、养护岗位),忽视其他岗位职工发展潜能的发掘和对职工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单位、个人和职工教育培训本身后劲不足。

2.3公路行业内教育和行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不牢固

职工教育在本行业还未真正引起重视,公路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人员不整齐、经费匮乏等问题。这种状况不能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更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和公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公路职工教育对加强和谐公路文化建设的作用

3.1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如何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职工队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公路行业领导的教育观念。领导是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的观念就是行业的观念,提高职工素质,首先要从转变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做起。树立行业发展,教育优先;行业竞争,素质为本的观念。教育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职工受教育的过程是职工不断专业化的过程,职工专业化的程序决定行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从此意义上说,行业对职工的教育投入实质上是优化行业产品的生产性投入。为此,行业的领导要站在行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并加大教育的思想资金投入,多一些职教管理的深层次思考,多一些创新,使职工教育始终处于领导思想的前沿。

(2)提高公路职工的知识更新能力,改善知识结构。就目前我区公路系统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而言,提高各级领导和职工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更新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新形势下要引导职工树立“科技兴路”、“知识就是力量”等观念,加强对各级领导和职工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文化素质,改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3.2加强公路职工教育就要着力加强“三种文化”建设

(1)职工教育工作要着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公路行业要以建设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为目标,以“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铺路石精神等先进典型为代表的精神为基础,对公路文化的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公路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下时代的产物,从某种层面来说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另外,当下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多样性、人本化等综合服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路经营企业正逐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整体的企业发展之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产物,但是它可以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无论是一个企业,亦或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作为经济“软实力”的象征,往往会以自身深刻的内涵影响着整个行业的运营机制,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保证经济效益。目前,公路建设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该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以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企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将企业员工团结起来,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海尔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时,该企业的部门经理这样阐述: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够进军世界五百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着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与同行业相比较,我们更注重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可以说企业文化是贯穿于公司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这段简短却极富内涵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具有重大意义,公路建设单位也应该吸取该经验总结,不断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相关的专家学者阐述,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包含着企业的发展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公路建设单位,相关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公路建设企业的整体发展融入新的活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二、公路建设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2.1形成独特的企业理念

前文笔者已经阐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作为公路建设单位,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区别与其它行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富有内涵的、科学的企业理念,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企业理念文化”。具体来说,企业理念文化主要指的是公路建设单位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中包含了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勇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等。另外还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理念,树立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根据时展的需要,并且有机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从而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2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独树一帜,就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否则所有的理论与实践都是空谈。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这样阐述:即使你有天才的智慧,还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但是如果坚持了错误的方向,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差强人意。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对于公路建设单位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公路建设单位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到底。始终保持企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考察,确保每个人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另外还要不断加强企业队伍建设,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的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以优秀的企业理念增强员工的整体凝聚力,从而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其次,公路单位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创新”的发展原则。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一个企业要想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就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所谓的创新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和企业最终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公路建设单位还需要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要合理权衡发展方向中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将文化“软实力”和技术“硬实力”合二为一,立足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展,做到统筹规划,彰显企业魅力。

2.3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当下的公路单位的员工越来越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八零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该年龄段的青年们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的影响,思想意识容易出现波动,情绪浮动较大。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并且以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进来,组织员工进行一定的文化竞赛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

三、总结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公路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公路人在公路养建收管等实际工作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有力地凝聚、激励、约束公路管理者和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探索,使其成为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全面提高公路行业的整体素质。公路事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公路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塑造公路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公路行业的活力,成为今天的公路人所关注的焦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路文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措施,而建设公路文化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公路文化建设,才能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单位软实力。

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单位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单位内部职工与单位关系的定位,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单位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单位之中,在实现单位整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从而使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上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单位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职工。从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职工潜力,把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制订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调动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五、培养职工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爱岗爱路意识。

通过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传统教育和对公路行业先进模范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增强每个职工爱路、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凝聚职工道德,使每个职工认识公路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载体,采取会议、座谈会、培训、举办学习班、技能比武等各种方式开展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等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适用型人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七、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搞好公路文化建设。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2管理流程不够规范

现阶段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但是标准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此这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因为管理流程等不够科学合理,所以有些高速公路档案无法完成发挥其价值,共享程度特别低,这实际上,也是档案资源的一种浪费。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立规范化以及和标准化的高速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很重要,但是现今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不合适,因此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规范管理流程,以使高速公路档案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共享程度越来越高。

1.3管理方式不够先进

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工作形式并不开放,即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工作,而且大部分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思想僵化,不愿意使用先进的管理的模式,因此我国的高速档案管理竞争能力严重缺乏,再加之,服务具有不透明性,无法解答客户的实际需求,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客户的满意程度不高,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如果一直沿用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将逐渐的失去优势,而且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多,这种服务模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改变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因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有非常大的益处,因此尽管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相关部门与领导也要克服重重困难,以此使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完成,尽快应用,进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因为资金缺乏的问题,使得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一再被拖延,因此完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关键,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增加对财政补贴,为了能够让这些财政补贴款项应用到实处,政府应该派遣专门人员来进行管理;其次,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增加投入,尤其是更换先进的设备,添置新型机器,为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有关部门还应该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此保证高速公路电子档案安全保存。

2.2规范管理体制

正是因为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流程等不够规范,耽误了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此,有关部门应该规范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管理标准,每个管理环节都依照这个标准进行,只有如此,制定的管理体系才能够发挥作用。笔者认为管理体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明确领导责任,高速公路所有的有关档案文件都应该交由相关领导来负责管理,集中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责任明确;第二,加强监督,高速公路电子档案前期记录到最后生成相关部门都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差,因此确保每一份档案文件都正轨合理;第三,制定科学与有效的归档标准,合理的归档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归档明确,使用也更加方便;第四,做好鉴定工作,因为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相比,修改比较容易,因此其真实性,难以办证,所以当高速公路档案管理部门接收到相关的档案时,一定要对其真实性进行严格的鉴定,而且网络病毒传播非常广,对其进行鉴定也可以避免恶性病毒的侵入。

2.3加强电子档案使用中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对高速公路电子档案进行使用权限审核。应根据各种人员设置利用级别,进行利用权限的认定,并依此向利用系统注册登录。其次,做好高速公路电子档案拷贝的提供与回收管理。应依据利用者的需求,对其利用权限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拷贝制作。并应尽量避免把载体上存储的信息全部拷贝,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所提供拷贝的档案再复制。第三,加强高速公路电子档案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高速公路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

2.4建立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员队伍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培养和造就一批通现代化信息技术、懂档案管理的人员是当务之急,高速公路档案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多渠道引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尽量使用素质高、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做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需要的新型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

3结论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分析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就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而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速公路的规模不断加大,促使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方面出现了新的格局,高速公路作为社会流动的主要动脉,关乎着群众的出行安全,所以在管理上一定要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在减缓高速公路交通压力的基础上,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强化我国经济化水平建设。然而,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来说,高速公路管理的制度落后于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加强。所以,如何有效地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实现高速公路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当前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信息化建设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2.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以及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以及建设资金的来源上也各不相同,使得不同地区的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也完全不同,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的速度上快于其发展管理体制。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的最初阶段,高速公路在管理上主要是凭借公路的机电系统,如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等等。

2.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落后于发展的需求

就目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来说,管理的体制依然落后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有待提高的问题。首先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其具体表现是运营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了运营管理设施陈旧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高速公路虽然在运行管理技术上运用了如监控、通信以及收费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最后从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多半是采用分段、分线的建设模式,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各个路段的管理体制完全不同,造成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各个路段的信息化系统分散独立运行、自成体系,没有从整体上加以整合,造成运营管理和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2.3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当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改善,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管理相结合,建立区域监控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整合在整体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管理。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管理上过分注重行业和部门内部的管理,缺少高速公路大众化信息服务,如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等相关的信息服务。所以,今后需要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进行必要的信息化建设。

3高速公路运营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与方案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高速公路各级管理机构和操作业务部门为服务对象,从而实现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资源共享以及不同职责部门的综合办公。因此,建立相应的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要求。

3.1接口层模块

接口层模块是基于我国当前高速公路的特点所提出来的,我国高速公路分布线路广,不同的路段处于不同的环境,从而造成了路段信息难以被计算机信息技术所采集,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探讨在高速公路运营信息管理的结构上,设置相应的接口软件,如监控视频接口、收费接口、检测监控设备接口等,同时还应该设置相应的信息接口模式,实现高速公路网上各种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实现统一的有效管理。

3.2信息处理模块

当公路运营管理系统下达相应的命令以后,最先响应的是接口层相关的转换,然后促进信息的有效处理。通过信息处理模块,不但可以满足现代化网络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职能部门掌握高速公路的最新动态信息,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有效管理。一是服务和指挥交通。信息处理模块能够依据电子地图,将高速公路的相关路段信息有效地展现出来,帮助管理部门更加清晰地掌握路况问题。一旦路段发生了相关的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把握路面车辆的准确信息,对其做出限速和报警提示,保障行车安全。二是能够更好地实现收费以及财务的管理。信息处理模块,能够准确地采集高速不同路段的收费站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析,确保收费站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系统还能够对收费票据进行必要的录入和审核,保证了票据的准确性。三是强化高速公路的维护和保养。信息处理模块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路段的相关信息,掌握路段的使用情况。依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路面维修和保养措施,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运行的有效性。

3.3办公业务系统

办公系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对管理部门所发出的指令进行快速传达,以保证上级管理部门与下级各职能部门实现远程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信息处理模块系统,实现各个部门联合办公,沟通信息,这样不但能够随时掌握高速公路路段的突发信息,对相关路段所发生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也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3.4管理部门更好地做出决策

当数据信息系统采集路况的相关信息以后,再由信息处理层进行相关的处理,最终将处理的有效信息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或者是进行相关操作时,能够通过数据库调取相关的有效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所做出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4结语

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可以知道,只有不断地对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建设和完善,才能构建出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继而在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应有的管理效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确保高速公路在管理上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加规范,同时还能够帮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部门获得有效的、准确的以及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提升。所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者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依据路段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出可靠安全的管理信息化方案,对一些特殊的功能进行针对性的建设,以此来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为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贠宏汉 单位:陕西宝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凤翔管理所

参考文献

[1]贾元华,康彦民,王志强,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6(2):51-54.

[2]刘旭.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5):49.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高速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要求,提出融资需求成为了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个模式,分析我国各融资模式的特点和多元化融资的发展方向,公路建设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为保障融资多元化正常、有序、健康地发展,建立健全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制定配套融资政策,处理好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伙伴关系,确保充分发挥民间投资方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营运系统,是解决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关键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 多元化 融资配套政策 1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在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置。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按照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2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1 目前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 目前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完全由私人投资、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融资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等六种。 2.2 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 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2.2.1 政府直接投资 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在21世纪前的公路建设基本都采用这种投资方式。 2.2.2 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 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0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作为政府职能机构的组成部分,交通部门可以看做是国家经营的特殊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组织文化,为社会与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公铁水空”的大交通体系,整个交通行业发生着从思想方针到工作实践的巨大变化,和谐、人文的观念更为深入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服务中去。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这种文化建设不仅仅要“自上而下”,同时也应该“自下而上”。公路是“大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额。公路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隶属于交通文化。

二、基层公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加强基层公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基层公路部门如何使用当前形势的发展,如何在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同事更为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为公路事业现代化服务、为构建社会和谐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与研究。作为公路事业的核心与灵魂,公路文化建设凸显其重要性,既要符合地方实情,又要符合行业实际。

(二)基层公路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顺应新形势要求,公路部门经历了多次职能转换,由原先的建设型部门逐渐向服务型部门转变。从工作实践看,文化建设应包含对内凝聚和对外扩散两个方面。对内,要形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兼而有之的公路文化;对外,要树立社会知名、群众认可、管理相对人支持的单位形象。

三、基层公路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对内凝聚的文化建设

作为公路行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路文化是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保障。对内凝聚的公路文化包含了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制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则是两者的思想保证,也是公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首先从公路的是物质文化建设来看,它指的是公路的实质状态,包括公路、桥梁、路容路貌、职工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公路技术、效益水平等非实体的物质现象,是整个公路文化的载体和外在标志。随着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公路人的辛勤努力下,一条条安全畅通、绿色环保的公路拉短了空间距离,将城市、城乡相互连接。其次是制度文化建设。形成切合地方实际、符合公路部门特点的规章制度,为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围绕“廉洁高效、安全畅通”这项目标,全面推进路政管理、规费征收、养护监管等工作有序开展并稳步提高。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制度文化应不断完善,并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是精神文化建设。公路文化的精髓便是精神文化。在公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道德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都是支持和维系公路职工奋发向上的源泉,是整个行业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所在,是公路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及持续和谐发展的保障。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公路部门工作必须走的更好更细。然而随着道路的越来越平坦越来越便捷,投诉的现象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老百姓对公路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此,作为服务行业的公路部门,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更新服务意识,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以人为本的宗旨,着力构建和谐公路与和谐公路文化。

(二)对外扩散的文化宣传

公路文化建设的薄弱点更多的体现在对外宣传上。“酒香不怕巷子深”。公路人很多时候一心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却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公路部门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在做好公共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打理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公路事业的关注程度,把公路行业最真实、最鼓舞人心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关心公路,这对公路事业的发展无疑起着更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如何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就是要我们多走出去,让老百姓了解公路部门的机构职能,让大家知道公路事业的发展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改变宣传方式,变单一的平面媒体宣传为多样灵活的全方位宣传,应与报社、电视台、电台加强横向联动,让公路文化对外辐射的能力更加强大。例如,某段公路因特殊情况发生水毁对行车安全构成了威胁,就要通过电台及时向车主提供路网信息,避免交通堵塞或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既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也使公路部门的形象更加的充实饱满,还可采取“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结语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交融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日常工作运作模式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公路运输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回归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主干道后,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显现边缘化的倾向。同志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注意把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党从来就是靠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的。”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运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性

企业文化倡导先进的管理思想,反映企业管理的人文趋势,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的客观要求。二者有许多共同点:一是主体一致、目标共同、内容相似、手段大体重合。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生产经营进行,为经济建设服务;两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二是两者都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两者都强调职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的统一,并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四是两者都提倡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亲密、融洽、和睦的关系,互相尊重、理解和关心,提倡共同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差异性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性质、手段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从性质来看,企业文化本质上属于经济文化范畴,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它是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的一门新兴企业管理科学。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文化范畴,主要解决员工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其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手段来看,企业文化注重感情因素,主要通过文化手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以影响员工的思想,协调员工的行为,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作用于人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传播工具,精心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舆论气氛,着重解决企业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交融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存在的共性是其能够融合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指通过对企业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以调动其积极性,进而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则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长期形成而被公众普遍认同的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典礼仪式、英雄模范、企业精神、文化网络、经营理念、产品品牌及发展战略等的集合体。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内在特性的互补是其融合的前提条件。一是工作内容的互补性,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着眼于人的思想道德的建设,而企业文化的视角则广泛扩展到人的思想、素质、智力和理想等方面。二是作用范围的互补性,前者是直接作用于企业成员的政治情操、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和思想觉悟,并转化为思想动力;后者则是将培训、教育、规章制度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并经过长时间的强化和积淀,形成全体职工内在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主要是间接地使职工的精神力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三是切入点的互补性,前者的切入点是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使企业成员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后者的切入点则放大到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四是方式途径的互补性,前者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通过党团组织及工会等群体组织的建设、开展各项活动等途径,以统一思想和提高思想觉悟;后者则更多地采取全面主动的方式,通过体现员工主人翁地位和人格尊严等途径,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培育企业精神,以形成凝聚力和增强竞争力。由此可见,由于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和互补的前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两者间具有了进行融合的可能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

公路运输企业作为服务行业的前沿窗口,承担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因此,运输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不应忽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而应该正确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点,使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整套理论,都是基于以人为中心这一基本观点所提出的,它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摒弃思想政治工作中见物不见人的“假、大、空”的某些做法,把立足点转到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来,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文化心理,以求在一种良好的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团结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先进思想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使企业的软管理由一般的宣传、号召、动员向精神激励转化,从表面向深层转化。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运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大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融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以其特有的文化品位成为员工普遍认可并主动追求的方式。众多的参与者,置身于一种精神愉悦的良好文化氛围中,自觉地接受熏陶教化,实现思想上的净化和升华。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企业文化是一种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而产生的,与现代经济密不可分的特殊的文化表现。资本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多方面是与其社会性质分不开的,运输企业不能一概照搬。企业文化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明确的内涵,那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政治工作为轴心,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要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方针、原则等贯穿到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去,使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这也有助于突出员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政治风貌以及技术素质的全方位提高。比如,倡导企业精神,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念,把个人的努力方向同化在运输企业的总体目标之下,真正与公司同兴衰,共命运。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还应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教育与系统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头脑,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作风;树立起以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明确自己不仅是公司的一员,而且是国家的主人,不仅要对公司尽责任,还要为社会作贡献;克服员工头脑中的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的思想观念,确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法制观念等。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运营模式、服务价值观、行为规范等都是文化建设在高速公路中的反映和体现,是具有准公益的运输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

1.1企业文化在基层所站表现

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在基层所站表现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1.2基层所站企业文化的作用

工作与生活平衡、同事关系融洽、有无发展前途、是否喜欢工作以及管理制度和流程是否合理等都是基层职工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反映高速公路管理的社会文明形象的手段,也是统一和规范高速公路员工形象的手段。从文化建设的表现内容来说,精神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目标,并为此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保持步调一致性。行为文化引导、规范、评判、树立行为标准来实现对员工的规范化管理。物质文化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制度文化是规范员工的保证,规范、约束员工。

2高速公路基层所站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2.1微观问题

2.1.1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核心认识

基层所站的企业文化建设片面的强调“执行力”,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制度、规程和指令,基层员工只是政策实施者,未重视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考虑员工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2.1.2未深入宣传与落实文化

基层管理者由于没有完整了解整个高速公路发展,未深入宣传和落实文化建设,没有针对个人特性引导员工正确选择自我发展目标。基层管理者更关心任务及目标达成情况,强调工资、待遇的激励作用,并未关心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上标语横幅较多,文化活动也很多(如:扩展运动、文艺晚会、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但这些文化活动大多表面热闹,效果却不明显。

2.1.3基层所站文化缺乏提炼与创新

高速公路管理的文化影响力在基层所站比较弱,缺乏特色,文化精神体现不明显。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一直是接受上级的任务安排,缺乏自身创新,未与员工兴趣相结合。工作中,基层文化建设被浓缩成了宣传报道、周(月)例会记录、工作汇报等。基层文化建设的片面性使文化建设成了走形式的任务,成了一种负担。

2.2宏观问题

2.2.1缺乏完善可行的文化建设体系

高速公路管理中文化体系大多是一本文化建设手册、一些口号、一些标语。在文化建设中高层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够,员工对高速公路高层管理者不够了解,致使文化建设效果发展缓慢。

2.2.2文化建设政治化

许多基层所站认为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就能有优秀的文化。很多基层仿照思想工作方式来建设文化,致使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对于文化建设氛围塑造也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明确的理念,也使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3高速公路基层所站文化建设对策

3.1完善基层文化体系

对各所站的机构、岗位、工作流程、考核体系等进行分析,制定符合自身的文化建设模式,让职工认同、接受,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尊重员工的思想,让员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凝聚员工的共同认识,使文化建设的理念、行为准则成为自觉意识。加大文化建设宣传,让基层员工认同文化,并将文化与自身岗位结合,把文化建设渗透到工作中,让员工在学习工作中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3.2制定符合基层特点的制度文化

通过“月度计划、质量巡查、安全巡查、人员设备巡查、廉创检查”等评价基层员工的行为并增强员工的荣誉和使命感。

3.3开展文化实践,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效果

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所站员工间交流,使文化建设观深入基层员工的日常工作。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调动更多的员工参与文化建设,增强高速公路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结合实际在门户网站开辟“企业文化专栏”,开展基层所站“文化走廊”的建设。开展养护、费收、路政等竞赛并评估文化建设,通过活动提升文化的作用。

3.4培养团队精神,促进文化建设

建设基层团队文化,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团队活动形式来体现和强化,紧密结合员工的切身利益,打造团队文化。建设“家”文化,以“和谐团队,幸福所站”为主题培育积极沟通、换位理解、信任、宽容、关爱、欣赏、分享、责任、感恩等理念的基层所站文化氛围,让员工得到“家人”的关爱,处处感受“家庭”的温暖。

3.5突出基层所站文化特色化

每条高速公路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建设起来的,周边的文化积淀都不相同,每个基层所站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依据基层所站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建设服务自身、服务当地、服务出行的特有文化。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

4结语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设  高速公路  企业文化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示出它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出行的重要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高速公路管理者都在深思的问题。本文认为推进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高速公路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持续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单位在设计建设、经营服务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单位显著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服务、管理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建设、经营实践、服务过程、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展示的总和。

        由此可见,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总的来说是一个由核心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链,根据内容大致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科技层、物质层等。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关系。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灵魂,是指引单位发展方向的明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高速公路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高速公路作为服务性行业,不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高速公路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高速公路发展势头猛进,东出西联南北通瞿的高速公路主网络框架在全国已成规模。由于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可能会因人而异,容易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断档,而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由于是本单位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经过提炼和提升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核心价值观、精神、经营和管理理念,是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因此来说,文化建设要比任何建设更加持久和稳定。作为高速公路要保持发展的势头不减,后续力持久,就必须在这一领域引进文化建设,用文化来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高速公路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为文化体系不外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科技文化等。

        2.1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灵魂。高速公路文化是在这条路的设计施工时就开始的。各种争先创优目标、典型人物事迹成为高速公路的精神或口号,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激励作用。

        2.2 行为文化。文化以人为载体,高速公路的文化特点必然要深置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礼节等,这些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在员工身上的外在表现,称为行为文化。

        2.3 制度文化。高速公路上的制度文化是高速公路从上层到基层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一个单位的文化确立和推行必须通过制度来加以保障和落实,而各类规章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根据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适时的进行修订完善。

        2.4 物质文化。高速公路上的物质文化是通过道路的清洁通畅、绿化美化、设施设备、路容路貌、站容站貌和工作环境等物质要素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工作的始点。

        2.5 科技文化。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首选,靠的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结果,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是高速公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开展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强化人们对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高速公路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的成长也离不开单位的发展。既然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那么尊重和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发展就尤为重要。一方面高速公路事业不断发展,一方面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历时最长的时间与青春都是在高速公路上,个人的成长、发展需求与单位的发展在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这个层面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3.2 注重加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应做到表里如一,切忌形式主义。作为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设首先应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一种风气,一种作风。二是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引导和培育职工争一流、上水平的意识和车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使高速公路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可。三是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高速公路这一群体形成一个精诚合作的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发扬民主,贯彻人本理念,造就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把自己与高速公路的发展视为一体,积极为高速公路的发展献计献策;五是提炼升华,将企业精神归纳为简练明确、富有感召力的文字表达,便于职工理解和铭记在心,对外形成特色。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整体。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廉政文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单位作为国家公路行业重要的职能机构,由于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支配以及公路后期运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因而也是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部门。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已经成为的高发领域,而且各种豆腐渣工程的发生也多余现象有关。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公路建设单位反腐机制,防范各种职务犯罪以及经济犯罪的发生,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已经成为公路建设单位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原则

(1)体现公路廉政建设核心理念。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开展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廉政建设这一核心理念,并通过理论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措施,培养建设单位内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

(2)需要制定全面的行为规范。公路建设单位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效必须借助于制定齐全完善的行为规范,通过系统完整、全面科学的行为准则,规范公路建设单位员工的行为,为廉政建设奠定基础。

(3)具备完善的宣传体系。公路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离不开对于廉政文化理念的宣传,通过宣传廉政文化核心理念以及优秀个人事迹,对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员工树立道德榜样,并发挥其带动作用。

(4)注重责任意识。在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完善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应该将责任意识与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相结合,通过责任意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单位职工的自我规范能力与自控力。

2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机制模式

(1)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体系。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建立反腐倡廉机制,首先应该完善基本理论、廉政理论以及管理理论等指导理论体系的建设。基本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基本指导。廉政理论体系则应该集合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借鉴先进的廉政建设经验综合制定。管理论则应该重点强调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行业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建设单位的廉政文化氛围,形成建设单位反腐倡廉的新风气。

(2)反腐倡廉模式的内容。反腐倡廉模式主要包括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廉政管理工作规划、工作实施以及工作考核等几方面的内容。组织领导体系应该遵循党委领导、党政共建、纪委协调以及全员参与的模式。工作规划以及实施措施则应该结合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实际状况,有重点的开展,为了提高工作的落实效果,应该确保工作实施方案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可行的实施方法。对于廉政考评机制,则应该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各部门的廉政体系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考核,为了进一步提高激励效果,应该将考评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个人待遇、选拔任用等直接挂钩。

(3)外部监督。为了提升反腐倡廉机制的实际效果,应该在反腐倡廉模式中引入外部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公众监督平台,借助于外部的社会民众、社会部门对建设单位的廉政状况进行社会监督,需要明确的是,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重点在于信息沟通渠道的合理以及举工作制度的完善。

3公路工程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具体措施

(1)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强化制度建设。对于公路工程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首先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建立与反腐倡廉体系相配套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并结合国家对于公路工程建设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通过制度管理来遏制公路建设单位内部腐败的发生。其中,重点针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招投标管理、项目承包管理、工程建设资金的发放等环节,细化制度规定,并通过强化监管等措施,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管理的源头上避免贪腐等问题的发生。

(2)结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实际特点强化监督检查。只有结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开展廉政机制建设,才能确保各项廉政制度得到切实的落实。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纪检以及政工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分阶段的制定各项廉政管理方针以及廉政政策。其次,应该强化对于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廉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检查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非法利用职权现象,检查是否存在商业贿赂以及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通过有力的监督检查,及时整顿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廉政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强化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期间的廉政机制建设。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廉政机制建设,是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的核心阶段,必须在这一阶段进行重点的控制管理。首先,应该借助于完善的廉政监督制约体系,强化项目建设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重点针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程分承包管理、工程变更与索赔处理以及项目建设质量评定与竣工验收管理等方面,按照国家《公路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中的具体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管理廉政工作的考核监督。

(4)建立廉政文化宣传渠道,提高员工参与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积极性。为了确保公路反腐倡廉机制的各项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对廉政文化精神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组织学些党报、党刊、廉政先进事迹以及警示录等,强化建设单位内部员工的对于廉政文化核心的认识。其次,对于反腐倡廉机制,应该保障能够涵盖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各个层次,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公路工程项目参建的其他人员,都要作为反腐倡廉机制管理的对象,通过拓宽廉政教育宣传的覆盖面,促使建设单位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公路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体系中,提高廉政教育管理效果。

结语

强化公路工程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不仅是公路工程建设新形势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政治保障。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公路建设单位内部的廉政建设,并通过革新廉政管理模式,拓展监督范围,强化制度建设以及项目管理等措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廉政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推动公路行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颜北,余东洲,徐震. 开拓创新 统筹推进——河南驿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争创优质精品工程侧记[J]. 魅力中国. 2008(09)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公路行业;廉政文化;思考

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公路行业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在公路行业中的反映和表现,是指公路行业各部门以及干部职工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关于廉政方面的思想理念、思想道德、精神品位、生活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内涵包括公路干部职工对廉政的认知程度、干部的廉政文化素质、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包括廉洁从政、公开工程招投标、依法治路、优质服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制度层面;包括公路部门廉政教育场所、专栏、文字及影像资料、公路廉政文化景观等物质层面。

一、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公路行业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工作服务范围涵盖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1、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是形成拒腐教育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抓好廉政文化教育。一方面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形成适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容易被党员干部接受的廉政文化;另一方面运用廉政文化,教育、熏陶、感染干部职工,占领党员干部的思想阵地,抵制腐败文化的影响和侵蚀。

2、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紧迫任务

当前公路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从披露的腐败案件可以看出,少数党员干部抵制腐败思想和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要加快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不仅要为反腐败斗争摇旗呐喊,鸣锣开道,而且要对预防腐败和廉洁从业进行舆论引导。只有形成党员干部“思廉不思贪”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预防腐败。

3、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是拓展防腐源头治理领域的重要举措

公路部门先后在工程、养护、路政和收费领域下大力气进行源头治理和规范管理,减少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公路部门把源头治理工作的范围拓展到文化建设领域,在源头治理上瞄准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把廉政文化建设摆上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放在公路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较好地筑牢了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4、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保证

公路干部队伍必须具备“政治坚强,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基本素质,必须具备职工群众认为“可亲、可敬、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才能为构建和谐公路提供坚强保证。如果没有廉洁勤政的党员干部队伍,没有党群、干群的和谐关系,我们怎能完成公路发展的各项任务,怎能确保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行业氛围,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三、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1、以廉政理论为统领,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认识水平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发展公路事业高度重视,公路事业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但是一些领导干部禁不住金钱的诱惑,丧失了党性,迷失了方向,修筑高速公路成为腐败案件高发区,修一条高速公路,倒下一片干部已屡见不鲜。这一方面有腐败分子自身素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公路行业廉政文化氛围不够,预防腐败和惩治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所以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公路工作实际,以廉政理论为统领,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认识水平。

首先,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公路为宗旨,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政治性、人文性、文化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其次,要重视廉政文化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的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廉政方针、政策、要求,以廉政文化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头脑,培养其廉洁理念,丰富其精神内涵,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增强公路职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信心和信念,扩大廉政文化建没的群众基础。

第三,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总结公路行业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创新廉政文化理论,以科学的廉政文化理论成果拓展公路行业的先进文化,以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进一步完善本行业廉政文化理论,使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不断取得新成效,逐步从根本上铲除公路系统内部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

2、以廉政思想为核心,着力构筑预防腐败体系

廉政文化思想是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廉政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廉政建设中具有引领和先导作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等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要以上级精神为指导,扩大覆盖面,减少空白点,在行业内部真正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次,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公路行业整体发展战略,与行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相结合,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着眼于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大思想、意识和心理构建力度,在教育、制度、监督各个环节中增加文化建设的含量,将廉政认识变为廉政意识,将廉政意识变为廉政制度,将廉政制度变为廉政机制,将廉政机制变为廉政行为,将廉政行为变为工作的动力,构筑以廉政思想为核心的行业廉政文化建设体系。

第三,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尤其是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畅通渠道,充分发挥职工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坚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让腐败者付出沉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代价,形成震慑力,促进党员干部廉洁用权,不犯或少犯错误。

3、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从公路实际来看,要围绕构建“大宣教”格局,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大众化和阵地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动,讲廉政事、唱廉政歌、写廉政书、拍廉政片、倡廉政风,要让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工地、进站队,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首先、建立廉政文化传播阵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内部刊物等各种媒体,发挥本单位局域网、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设置反腐倡廉工作网页,开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宣传反腐倡廉工作,组织开展反腐时评,巩固廉政文化阵地,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

其次、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利用中心组学习、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参观考察、交流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结合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突出重点,分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干部职工特点的廉政文化活动,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第三、更新廉政文化载体,整合廉政文化资源。积极整合公路部门各种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文化设施,举办廉政成果图片展览、播放廉政影视作品,收集整理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汇编成册,及时传播一批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廉政作品,使廉政文化渗透公路坡面、大院墙面、办公桌面、书籍页面等各个方面,真正形成睁眼见廉、抬头见廉、心里想廉、同事促廉、组织督廉、民主评廉、行动见廉的氛围,不断拓展廉政文化的时间和空间,使廉政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4、以廉政制度为基础,着力强化遵章守纪意识

廉政制度是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不仅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着力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重点部位,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机制,也就是抓好公路建设、养护、执法和管理等重点环节,使规章制度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充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和保证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培养干部职工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将反腐倡廉工作融于制度建设,融于公路工作各个环节,立足于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做到源头防腐、综合治理。

总之,加强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公路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点环节,着眼行业的长远发展,努力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确保公路行业廉政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

【作者简介】

谢 箭(1968.8-)男,江苏连云港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政工类.

(上接第43页)

状况等。因此,政府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提前认识并防范风险。(2)给予企业有效的法律保护。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国内法律规范和参与国际法律规范保障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在国际投资法律领域,我国今年签订了大量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旨在通过双边协定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保护。据我国商务部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我国已与其他国家签订了100余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3)为企业做好外交协调。外交协调不同于外交保护,当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遭遇风险,很难说不与政治相关联,此时单纯凭借企业自身难以解决问题,而往往通过国家外交方面的协调能有效地化解矛盾。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我国对外进行投资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而在此过程中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那么企业寻求盈利的目的将无法实现,国家通过企业实力增强提高国家实力的效果也无法实现。因此,在对外投资活动中,不仅企业要审慎实施,国家也应给以有力的支持与监管。

【注 释】

[1] 主要经济体指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东盟.

【作者简介】

曾 莉,甘肃政法学院讲师.

(上接第48页)

对于保荐机构也增加处罚条例,保荐机构也需要负连带责任。同时要规定保荐机构需要定期对保荐人提供培训等。而且需要明确保荐人与保荐机构的责任范围,使保荐人与保荐机构在履行保荐责任时可以保持独立。

4、增强对保荐人和保荐机构的监管

增强自律监管的同时,积极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我国一直是政府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一直是处在次要位置。保荐制度的引进就是在逐渐地改变这种现状,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要增加现场检查制度,细化监管范围,建立各监管措施的联系,随时了解保荐人和保荐机构是否有对被保荐企业进行实质性追踪调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查处。

【参考文献】

[1] 史敏勇.证券保荐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创业板:中国实践VS外国经验[J].Fortune World.2009(5).

[3] 陈薇荔编.保荐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访孙昌群博士[J].中国风险投资,2009(5).

[4] 王道高.全球主要创业板上市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1).

[5] 王双.论我国证券发行保荐人制度[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 邢剑琛,王孟夏,王林.关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理性思考[J].新金融,2009(11).

(上接第55页)

――激励奉献得人心。企业领导坚持走进基层、走进现场、走进职工,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设立领导接待日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不断改进生产管理经营工作,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大量实践充分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企业越是要发展壮大,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企业战略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把握公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趋势。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优秀的公路文化,将极大地促进公路行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公路行业的作用,甚至成为公路行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公路文化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不仅是促进公路事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举措,而且对构建和谐公路与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 湖北公路文化的内涵

湖北公路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湖北公路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湖北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湖北公路行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湖北公路文化是湖北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为全体职工所认可、遵循的具有湖北公路行业特点的发展目标、敬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思想、行为方式和职业道德等现象的总和l1]。本文所进行的湖北公路文化讨论是从广义角度上予以展开的。广义上的湖北公路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1.外层是湖北公路物质文化

它是体现湖北公路行业价值理念,展现湖北公路行业外在形象的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包括湖北公路的外貌景观、行业标志、技术与装备特色、职工的工作环境与住所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湖北公路行业的特点。

2.中层是湖北公路制度文化

它是体现湖北公路行业价值理念、规范湖北公路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包括湖北公路组织结构内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分配制度等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业形象、行为准则、文娱活动等。

3.内层是湖北公路精神文化

它是湖北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湖北公路行业的核心文化,包括湖北公路行业的哲学体系、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湖北公路行业职工共同追求的公路意志、公路情感等公路精神(如敬业精神 、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刚毅精神等)。它集中反映了湖北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湖北公路文化 的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基础,是公路文化的外显文化结构和基石,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制度文化是依赖于公路物质文化而存在,既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力量,又是精神文化的存续方式,是整个公路文化的关键和制度保障;而作为公路文化的内隐结构的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三个层面中最持久、最稳固的层面,在公路文化中占主要地位,是其核心和灵魂。因此,湖北公路文化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二、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湖北省共有通车里程 188 366 km,其中国道 15条 5 885 km、省道 129条 11 030 km、县乡村道 61 869条 169 991 km,专用道 164条 1 460km。全省等级公路达 153 665 km,等级公路比重为 81.6,其中高速公路 2 719 km、一级公路1 56km、二级 公路 16 043 km、三 四级公路 133 33km,全省公路密度达 101.3 km/100 km。湖北公路行业已逐步形成“四通八达、功能完善、安全快捷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湖北公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转变。

湖北省公路行业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将公路文化融入到日常管理,落实到建设项目上在建设、养护、管理、服务等领域,唱响“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积极发掘、总结、提炼湖北省公路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公路精神公路价值观和公路理念,并通过整合、升华和创新大力建设符合湖北公路发展要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从而构建湖北公路文化体系,并逐步向湖北公路行业的建、养、管、收等领域渗透,充分发挥公路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辐射、提升等功能,增强全行业的吸纳、整合、展示与提升能力,振奋湖北公路行业精神,形成湖北公路文化的持久推动力,努力创造出更高的效率,积极构建和谐湖北公路,推动湖北公路交通建设现代服务业进程。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理念的神(农架)宜(昌)公路成为全国第一条“科技环保示范路”,成为全国关注的新时代公路建设典范。湖北省公路管理局机关连续两届被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创全国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光荣称号。“湖北公路县以上文明单位覆盖率达 98 以上,公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路在湖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三、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分析

1.湖北公路文化充分地体现了时代性

公路作为行业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大动脉,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公路文化反映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体现了公路事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代性。“十一五”以来,湖北省公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关于公路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养管收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使湖北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仅2008年湖北省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 105.8亿元,为年计划的 121.69/6,创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建成一级公路 126km、二级公路1098km,分别为年计划的 245.1 和 260.89,6。

快速发展的湖北公路,集成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卓尔不群的湖北公路文化,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并随着时代精神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湖北省公路行业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弘扬“刚毅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创新”扎实工作,并以新的思想理论不断丰富湖北公路文化,使公路文化建设有长足的前进和发展,全面推进和谐公路的创建。湖北公路从原来较少的“支路”到现在的“网路”,从以前的粗放式建设到现在的节约化、生态化建设,都体现了从单一到综合,从孤立封闭到和谐统一的这种文化观念的转变,这既是湖北公路的发展与延续,更反映了湖北公路文化随着时代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不同时期所蕴涵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2.湖北公路文化清晰地展现了网络性

湖北地处我国中部,横贯长江中游,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处于京珠、沪蓉等高速公路交汇点,是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实行补助政策,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共新改建一、二级路 3766 km,实现市州到县通达二级以上公路;新增等级公路 25214 kin;国省干线有铺装及简易铺 装路 面达到 99.2 ;新增通车里程471km,全省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2]。湖北省境内的公路密布如网,错落有致。每一条公路就是一幅作品作品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公路雕塑、公路绿化、构造物的造型、绚丽多彩的公路标牌、逶迤龙蛇的标线无时无处不包含湖北公路人的创新精神。湖北省公路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作中注重“建养管并重”和各层次路 网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环境,注重公路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优化路网结构,做到干支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间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干支相连、连网配套、功能齐全的公路网络;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公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和谐公路”,努力服务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公路的延伸和公路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相结合,展现了湖北公路文化的风采。以“畅、洁、绿、美、安”为建设目标的湖北公路网已构成 了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湖北公路文化生动地体现了活力性

湖北公路文化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中,但并不是瞬息即逝的骤变。湖北公路对于巩固和继承历史文化起着载体作用。日新月异的湖北公路也不断促进着湖北公路文化向前发展的产生和形成,这不仅是公路交通本身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需要所造成的,更是多种文化不同形式斗争、较量,相互选择的结果。在湖北公路交通发展史上 ,许多公路和桥梁建设,无论是工程规模、建设条件,还是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理念和水平 ,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同时,关于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逐步掀起了理论研究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湖北公路事业的发展。2007年 1月,湖北省第一条生态景观路——神宜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这是交通部批准的全国首条“科技环保示范路”,被交通部列为“科技环保示范工程”。在神宜公路建设过程中,湖北省公路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将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等理念落实到神宜公路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和文化氛围营造等工作中,从而建造了一条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理念的公路。随着湖北省公路桥梁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安全、快捷、现实地流通,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唤醒了民众的创新精神,激发了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奔小康的现实活力。

4.湖北公路文化有力地凸显了公益性

作为一种交通基础设施,湖北公路所提供的是基础性社会公益“产品”,是每个行业、系统,每个部门、单位以至于每个百姓,随时都要“享用”,也随时都可“享用”的“社会产品”。湖北公路以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根本,推进服务创新,时刻争做负责任的行业,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安便捷的出行服务。2008年 6月,交通运输部专门在湖北省组织召开了神宜旅游公路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系统宣传推广神宜旅游公路的建设管理经验和科技环保示范工程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湖北公路文化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传播了湖北公路文化。不断发展的湖北省公路行业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神宜旅游公路建设管理理念,开展“节能杯”、“一圈一市两条线”生态文明示范公路创建工作,进一步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为公益文化的湖北公路网络形态,湖北公路设施的环境氛围、窗口面貌、公路管理的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湖北公路精神和湖北公路人的文明形象,在湖北公路行业内部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外树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品牌、一种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这个浸润着文化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流通中,不断循环往复地渗透到全省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产生着无形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湖北公路文化不断地践行着人本性 湖北公路文化所积极倡导的“以人为本”、“刚毅精神”、“铺路石精神”等人本性价值观等在湖北公路行业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人本性价值观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要更多地尊重人、了解人和关心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湖北公路行业走和谐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第一 ,发展为了人民;第二,发展依靠人民;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充分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湖北公路行业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上注重“人本管理”,在服务上强调“人性化服务”。具体地说,湖北公路文化不仅强调了在各种生产活动中,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使全体员工互相尊重、团结奋进、积极投身于公路建设,推动湖北公路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由过去关心人民群众“是否走得了”变为现在关心人民群众“是否走得舒适、走得安全”,并大力加强“信息服务”等“软服务”建设。

6.湖北公路文化全方位地体现了服务性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大众评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看修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桥,更重要的是以能为公众提供什么水准的服务来评判。湖北公路行业不断增强“建养并重”的发展理念,在建设任务重、超期服役路段多、冰冻灾害隐患不断 、超载超限车辆控制难的情况下 ,努力加强公路全面养护,重视预防性养护,加大源头治超力度,加大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处置,确保了公路路况安全稳定。湖北公路行业经过不懈打造,逐步创建有灵魂、有活力、服务型的公路文化。湖北公路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服务创新精神,大力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发展趋势,在加快发展中调整优化各层次路网结构,坚持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变为“集约”,切实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创新,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创新为保障,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逐步转变管理职能,强化行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

参考文献

田少波.湖北公路文化内涵浅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3—85.

湖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简介[eb/ol].[20090-020-03.http:///china/">中国公路文化,2005 (4):i6—19.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把握公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趋势。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优秀的公路文化,将极大地促进公路行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公路行业的作用,甚至成为公路行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公路文化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不仅是促进公路事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举措,而且对构建和谐公路与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 湖北公路文化的内涵

湖北公路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湖北公路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湖北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湖北公路行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湖北公路文化是湖北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为全体职工所认可、遵循的具有湖北公路行业特点的发展目标、敬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思想、行为方式和职业道德等现象的总和L1]。本文所进行的湖北公路文化讨论是从广义角度上予以展开的。广义上的湖北公路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1.外层是湖北公路物质文化

它是体现湖北公路行业价值理念,展现湖北公路行业外在形象的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包括湖北公路的外貌景观、行业标志、技术与装备特色、职工的工作环境与住所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湖北公路行业的特点。

2.中层是湖北公路制度文化

它是体现湖北公路行业价值理念、规范湖北公路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包括湖北公路组织结构内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分配制度等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业形象、行为准则、文娱活动等。

3.内层是湖北公路精神文化

它是湖北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湖北公路行业的核心文化,包括湖北公路行业的哲学体系、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湖北公路行业职工共同追求的公路意志、公路情感等公路精神(如敬业精神 、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刚毅精神等)。它集中反映了湖北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湖北公路文化 的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基础,是公路文化的外显文化结构和基石,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制度文化是依赖于公路物质文化而存在,既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力量,又是精神文化的存续方式,是整个公路文化的关键和制度保障;而作为公路文化的内隐结构的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三个层面中最持久、最稳固的层面,在公路文化中占主要地位,是其核心和灵魂。因此,湖北公路文化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二、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湖北省共有通车里程 188 366 Km,其中国道 15条 5 885 Km、省道 129条 11 030 Km、县乡村道 61 869条 169 991 Km,专用道 164条 1 460Km。全省等级公路达 153 665 Km,等级公路比重为 81.6,其中高速公路 2 719 Km、一级公路1 56Km、二级 公路 16 043 Km、三 四级公路 133 33Km,全省公路密度达 101.3 Km/100 Km。湖北公路行业已逐步形成“四通八达、功能完善、安全快捷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湖北公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转变。

湖北省公路行业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将公路文化融入到日常管理,落实到建设项目上在建设、养护、管理、服务等领域,唱响“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积极发掘、总结、提炼湖北省公路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公路精神公路价值观和公路理念,并通过整合、升华和创新大力建设符合湖北公路发展要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从而构建湖北公路文化体系,并逐步向湖北公路行业的建、养、管、收等领域渗透,充分发挥公路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辐射、提升等功能,增强全行业的吸纳、整合、展示与提升能力,振奋湖北公路行业精神,形成湖北公路文化的持久推动力,努力创造出更高的效率,积极构建和谐湖北公路,推动湖北公路交通建设现代服务业进程。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理念的神(农架)宜(昌)公路成为全国第一条“科技环保示范路”,成为全国关注的新时代公路建设典范。湖北省公路管理局机关连续两届被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创全国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光荣称号。“湖北公路县以上文明单位覆盖率达 98 以上,公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路在湖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三、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分析

1.湖北公路文化充分地体现了时代性

公路作为行业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大动脉,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公路文化反映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体现了公路事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代性。“十一五”以来,湖北省公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关于公路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养管收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使湖北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仅2008年湖北省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 105.8亿元,为年计划的 121.69/6,创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建成一级公路 126Km、二级公路1098Km,分别为年计划的 245.1 和 260.89,6。

快速发展的湖北公路,集成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卓尔不群的湖北公路文化,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并随着时代精神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湖北省公路行业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弘扬“刚毅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创新”扎实工作,并以新的思想理论不断丰富湖北公路文化,使公路文化建设有长足的前进和发展,全面推进和谐公路的创建。湖北公路从原来较少的“支路”到现在的“网路”,从以前的粗放式建设到现在的节约化、生态化建设,都体现了从单一到综合,从孤立封闭到和谐统一的这种文化观念的转变,这既是湖北公路的发展与延续,更反映了湖北公路文化随着时代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不同时期所蕴涵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2.湖北公路文化清晰地展现了网络性

湖北地处我国中部,横贯长江中游,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处于京珠、沪蓉等高速公路交汇点,是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实行补助政策,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共新改建一、二级路 3766 Km,实现市州到县通达二级以上公路;新增等级公路 25214 Kin;国省干线有铺装及简易铺 装路 面达到 99.2 ;新增通车里程471Km,全省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2]。湖北省境内的公路密布如网,错落有致。每一条公路就是一幅作品作品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公路雕塑、公路绿化、构造物的造型、绚丽多彩的公路标牌、逶迤龙蛇的标线无时无处不包含湖北公路人的创新精神。湖北省公路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作中注重“建养管并重”和各层次路 网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环境,注重公路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优化路网结构,做到干支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间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干支相连、连网配套、功能齐全的公路网络;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公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和谐公路”,努力服务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公路的延伸和公路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相结合,展现了湖北公路文化的风采。以“畅、洁、绿、美、安”为建设目标的湖北公路网已构成 了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湖北公路文化生动地体现了活力性

湖北公路文化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中,但并不是瞬息即逝的骤变。湖北公路对于巩固和继承历史文化起着载体作用。日新月异的湖北公路也不断促进着湖北公路文化向前发展的产生和形成,这不仅是公路交通本身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需要所造成的,更是多种文化不同形式斗争、较量,相互选择的结果。在湖北公路交通发展史上 ,许多公路和桥梁建设,无论是工程规模、建设条件,还是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理念和水平 ,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同时,关于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逐步掀起了理论研究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湖北公路事业的发展。2007年 1月,湖北省第一条生态景观路——神宜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这是交通部批准的全国首条“科技环保示范路”,被交通部列为“科技环保示范工程”。在神宜公路建设过程中,湖北省公路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将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等理念落实到神宜公路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和文化氛围营造等工作中,从而建造了一条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理念的公路。随着湖北省公路桥梁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安全、快捷、现实地流通,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唤醒了民众的创新精神,激发了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奔小康的现实活力。

4.湖北公路文化有力地凸显了公益性

作为一种交通基础设施,湖北公路所提供的是基础性社会公益“产品”,是每个行业、系统,每个部门、单位以至于每个百姓,随时都要“享用”,也随时都可“享用”的“社会产品”。湖北公路以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根本,推进服务创新,时刻争做负责任的行业,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安便捷的出行服务。2008年 6月,交通运输部专门在湖北省组织召开了神宜旅游公路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系统宣传推广神宜旅游公路的建设管理经验和科技环保示范工程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湖北公路文化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传播了湖北公路文化。不断发展的湖北省公路行业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神宜旅游公路建设管理理念,开展“节能杯”、“一圈一市两条线”生态文明示范公路创建工作,进一步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为公益文化的湖北公路网络形态,湖北公路设施的环境氛围、窗口面貌、公路管理的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湖北公路精神和湖北公路人的文明形象,在湖北公路行业内部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外树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品牌、一种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这个浸润着文化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流通中,不断循环往复地渗透到全省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产生着无形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湖北公路文化不断地践行着人本性 湖北公路文化所积极倡导的“以人为本”、“刚毅精神”、“铺路石精神”等人本性价值观等在湖北公路行业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人本性价值观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要更多地尊重人、了解人和关心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湖北公路行业走和谐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第一 ,发展为了人民;第二,发展依靠人民;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充分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湖北公路行业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上注重“人本管理”,在服务上强调“人性化服务”。具体地说,湖北公路文化不仅强调了在各种生产活动中,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使全体员工互相尊重、团结奋进、积极投身于公路建设,推动湖北公路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由过去关心人民群众“是否走得了”变为现在关心人民群众“是否走得舒适、走得安全”,并大力加强“信息服务”等“软服务”建设。

6.湖北公路文化全方位地体现了服务性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大众评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看修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桥,更重要的是以能为公众提供什么水准的服务来评判。湖北公路行业不断增强“建养并重”的发展理念,在建设任务重、超期服役路段多、冰冻灾害隐患不断 、超载超限车辆控制难的情况下 ,努力加强公路全面养护,重视预防性养护,加大源头治超力度,加大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处置,确保了公路路况安全稳定。湖北公路行业经过不懈打造,逐步创建有灵魂、有活力、服务型的公路文化。湖北公路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服务创新精神,大力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发展趋势,在加快发展中调整优化各层次路网结构,坚持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变为“集约”,切实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创新,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创新为保障,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逐步转变管理职能,强化行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

参考文献

田少波.湖北公路文化内涵浅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3—85.

湖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简介[EB/OL].[20090-020-03.http://www.glj.hbjt.gov.cn/glgk/glgta

张洁.湖北公路和谐发展与人文关怀[J].中国公路文化,2005 (4):I6—19.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5篇

加快公路文化建设是交通部近年提出的重大决策,这是顺应公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客观趋势的战略选择。公路文化建设是公路行业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公路行业各项工作和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公路行业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同时,它也是公路工会一项非常艰巨和具体的工作,所以公路工会应为公路文化建设拓展新思路,并必须切实做到做好。

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公路人。公路工会要组织全行业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会议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会理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公路行业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正确引导公路行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路线,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不断提高公路行业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路工会要组织行业职工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通过各种舆论载体,以新颖的行业知识塑造公路人,使行业职工开阔视野,拓展境界,提高技能和生存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

二、以丰富的行业活动吸引公路人。公路工会要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动并创新活动载体、活动形式,将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活跃公路文化生活,提高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修养,使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一个职工的行为规范之中,进一步激发公路行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公路行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公路工会要利用公路文化的思想、理念和办法,来建立、健全有关公路行业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公路文化建设、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建立具有公路行业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符合新时期公路事业发展的要求,使公路文化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运用于公路行业之中,进一步提高公路行业职工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公路工会要经常会同本行业党政领导举办形势教育,使公路职工了解形势,掌握政策,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地维护和支持行业的改革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公路工会要以正确的舆论和优雅的环境引导与陶冶行业职工,利用行业的电视、墙报、专栏、简报、标语、图片等不同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以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营造公路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公路工会要及时将本行业内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报刊、黑板报、简报、广播、电视等舆论载体进行宣传和表彰,大力弘扬公路文化精神,以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鼓舞行业职工,同时也可通过先进人物的现场演说来激励和鼓舞公路行业的干部职工,使全行业职工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勇争标兵,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先进热流,促进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工会要积极开展本行业的各种技能竞赛,并不断进行本文来源:文秘站 技术革新和优化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的意识。以完善的机制激励行业职工,经常性开展征集行业职工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建议,征集“职工为行业提出的‘金点子’”为公路行业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