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基本内涵。教育督导评估是教育督导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依据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对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和价值判断。

 

2.构成要素。督导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体系,主要是由指标体系、方法体系、督导评估制度和被评估对象四大要素按照特定的督导评估目的构成。

 

3.基本目的及作用。教育督导评估是以推动学校规范化办学为重点,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和导向的常规性综合督导评估,是政府对学校进行行政监督和教育督导机构“督学”的主要形式,是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机制。

 

督导评估的目的是督促学校认真贯彻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端正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督促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改进对学校的领导,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家长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工作。

 

二、特殊教育与普通教督育导评估比较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就是用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教材、教程、方法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可以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是它的目的和任务,同时它还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它不但要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注重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这是特殊教育的重点。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特殊教育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因此特殊教育也更强调大教育的观点,同时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特殊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督导评估

 

教育督导评估是行使教育督导职权的部门代表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的一种行政行为。具体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以促成教育督导评估“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促进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领导管理。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校训、教风、学风切实可行。

 

2、依法设立工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机制健全,运转正常;教职工有效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涉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以及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均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3、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建立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并有具体的年度工作实施计划。

 

(二)、教师队伍建设。1、全校教职工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2、加强校风职能建设,严格执行上班制度和请假制度。3、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

 

(三)、教育教学。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特殊教育教学的有关规定,开齐国家课程门类,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按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各学科上课正常,不被挤占或挪用;有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有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内容有特色,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2、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表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上课不拖堂,不随意增加学生学习负担。3、规范教学工作,做到教学有计划、有备课,上课、辅导等准备工作要充分,批改作业要及时、到位,严格课堂教学。4、坚持听课制度,定期检查,有听课记录本,领导和教师要按规定听课。5、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6、落实好食品安全。

 

(四)校园文化管理。1、校园净化,无乱涂、乱画、乱刻、乱丢、乱摘、乱踩及蛛网污迹等现象,食堂、公厕等干净卫生。2、团队活动或班级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切实开展养成教育,有措施,有记录,有成效。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校园周边环境好,校园50米内无摆摊设点,无游戏厅、网吧。4、师德教育扎实有效,人际关系和谐,交流、赏识、合作氛围浓厚。教师精神风貌好,言谈举止文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好。积极创建“文明单位”。 5、校风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工作落实。校园秩序井然,总体感观好。“三风”建设好,积极创建各级各类品牌。

 

(五)安全工作。1、学校认真落实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装必要的监控、防护设备。配备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学校和教职工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落实管理责任。做到安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及时地做好各项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并有效地渗透在相应课程活动中,有计划地开设安全教育地方课程,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定期对学校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塌陷、防触电、防中毒、防意外伤害。能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并有记载。4、学校安保工作落实,食堂管理规范。加强门卫管理,对外来出入学校人员做好登记,禁止校外无关人员随便出入校园。安排节假日及夜间值班护校人员,加强校园治安巡逻,不空岗。5、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学校组织举办大型活动报教育局审核批准。

 

特殊学校应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教学,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残疾学生的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精神,为残疾儿童全面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50所幼儿园、提升改造55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60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再创建10所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阳光乐园”。积极引进海内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扎实做好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核认定和分类规范管理工作。

二是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确保最后一批110余所学校全部达标,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对500所已达标学校进行复查回访,进一步巩固达标建设成果。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部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落实城区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支教项目。

三是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落实区县特殊教育学校校舍与场地建设项目,完成6所区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搞好第二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送工作。继续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服务。

抓实四个重点:

一是深化素质教育。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书香校园、健康校园和文明校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深化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和体育艺术“2+1”项目,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特色高中建设。深化首批特色高中项目实验学校创建工作,推出第二批特色高中项目实验学校。加强特色教材和特色实验室、实验基地建设,搭建一批创新实践体验平台。探索建立特色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特色高中开展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改革试验。

三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重点培训100名幼儿园园长、300名骨干幼儿教师和2500名农村幼儿教师。深化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一批优秀教学校长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完成20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100名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实施第五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

四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育督导评估结果与评比考核相衔接的机制。完善责任督学制度,健全教育督导限期整改、回访复查、通报与公报制度。制定和完善我市幼儿园、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及督导评估办法。加强专职、兼职督学和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队伍建设。支持滨海新区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

实现两个新突破: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去年以来,广元市委组织部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的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工作,达到了“坚决用好每一分钱,确保不出半点差错”的目标要求。

围绕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突出强化领导明责任。广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组织领导、机构人员、责任落实等多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市委高度重视。坚持把使用管理好“特殊党费”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委常委及其他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检查指导“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召开工作协调会和项目推进会10余次。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乡、村、学校和市县相关部门层层建立领导机构,形成了“党政主导、民政牵头、组织监管、乡镇实施、村组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苍溪县、元坝区还成立了由县(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三是细化工作责任。市、县(区)都将“特殊党费”援建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招投标、资金拨付、监督管理等各项任务落实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并细化落实到具体人头,形成了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将援建项目纳入市县“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市县部门、乡村、学校党组织尽责履职、扎实抓好。

围绕建设优质安全民生工程,突出精心组织添措施。全市上下把“特殊党费”援建项目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项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来抓。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学校布局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建筑风格。二是严把阳光招标关。全市援建学校和活动场所坚持以县(区)为单位,统一编制造价清单和评审、统一确定标段、统一公告,通过公开招标、比选等方式确定中标企业和监理单位,确保了项目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规范操作。朝天区在七一职中第一次招标公示期发现原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中存在诸多纰漏、评标专家有失公正的问题,坚决将第一次招标作废标处理并成功进行了二次招标。三是严把施工建设关。市、县、乡、村、援建学校层层建立并认真落实责任、项目合同化和台账管理、质量安全监管、项目检查验收等制度,坚持集中时间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

围绕建设廉洁工程,突出严格管理重监督。市、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一是严格资金管理。按照“五个不”的要求,坚持对进入财政专户的“特殊党费”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拨付,制定了《“特殊党费”使用管理流程》,从资金申请到下拨做到层层审核、把关,保证了资金运行安全。二是严格资金发放。按照“张榜公示、逐一审核、公开发放、建好台账”的原则,对倒损农房户进行逐一核查,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工作,使发放农房补助的基础工作详实完备。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制定下发了全市“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明确了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和责任追究,并设立了监督邮箱。市、县(区)都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作为“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的监督举报热线电话,及时接听受理并认真负责地解答释疑。市委组织部从组织、纪检、财政、审计抽调专人组成巡回检查小组,从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聘请了28名同志担任社会监督员,采取明查暗访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县(区)、乡镇也聘请了一批“两代表一委员”组建了社会监督小组,全市共聘请社会监督员3000余名。四是跟踪审计监督。市、县(区)抽调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发改等部门人员组成“特殊党费”使用专项审计监督小组,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保证了“特殊党费”资金专款专用。

围绕扩大影响营造氛围,突出广泛宣传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群众的知晓面和社会影响力。一是短信宣传。市委组织部协调三大通讯公司通过平台短信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近100万条,定期通过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向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发送信息30余万条,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特殊党费”使用管理情况,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二是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简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共编发“特殊党费”使用管理方面信息50多期、100余条。旺苍、剑阁、青川等县(区)还制作了电视专题节目,将“特殊党费”分配数量、使用方向和援助项目向社会公开。三是公示宣传。利用党务、政务、村务、组务公开栏等有效载体,定期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巩固深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聚焦问题、细化措施,做到严字当头、实处着手、整改到位。坚持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推进“三严三实”要求和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加强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强化高校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指导和督促高校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从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强化高校基层工作保障,深入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质量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规范党组织生活。研究制订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加强高校党务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积极推动中小学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筑牢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基础。

3.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文件。全面落实高校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建设。加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到政治有底线、学术有规范、宣传有纪律、教学有要求、活动有范围。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定云南省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高校统战部长座谈会、第七届高校统战工作联席会。

4.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维护党规党纪权威性、严肃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机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决纠正“”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保持长效性。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开展对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和委厅重大工作安排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纪律检查。坚持立、改、废、释并举,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和工作制度。

5.扎实推进教育系统政风行风作风建设。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检查,不断提升教育系统广大教师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加强对中小学补课乱收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杜绝“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现象。

6.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加大校园安全软硬件投入。以安全教育进教材、进军训、进头脑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素养。以预案备案审查和演练基地建设为突破,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校园安全隐患排除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安全精细化管理;以公安机关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高校保卫处副处长)为重点,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以正面思想宣传报道为引导,进一步促进学校安全宣传工作;以强化督导检查为保障,进一步督促安全责任落实。加强对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宿舍)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继续推动高校学生食堂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促使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后勤改革渠道。

7.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做好公车改革工作。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坚决压缩会议数量、规模。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加强考勤管理,严明工作纪律。加强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积极做好网上工作,构建工作新格局。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8.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全过程。组织开展好“共筑中国梦・同绘彩云南”2016年云南省高校百场形势政策报告会。制订实施学校德育“十三五”规划。制订《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融入教育、管理、服务各领域各环节。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推进“德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省级文明学校创建和管理工作。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组织第六届高校文化节。从“日行一善”“月读一书”入手,培育书香人文校园。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主题活动。组织高校开展“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评选。

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规定》。设立定向免费师范生专项招生计划,推进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师范院校与各级政府、中小学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好“国培计划”改革,提升培训项目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第二批“云岭教学名师”评选工作。推进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建设。加强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建设10支左右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鼓励高校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学术带头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带头领军人才。

10.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制订《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课时,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继续对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积极推广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经验。通过名师课堂、专题讲座、同课异构、教研讨论、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多种形式,聚集真实课堂的实践性环节,全面提升教研活力和水平。积极组织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暨评比活动。切实抓好中小学考试评价研究。

11.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推进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体育教研室(组)或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积极组织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新机制。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体育督导。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举办全省中小学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省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加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组织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做好学校卫生防疫、禁毒防艾、环保宣传教育和校方责任保险工作。

12.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高校的基础研究主体地位和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启动25个左右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已认定的2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力争认定1至2个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加强高校战略咨询研究能力,推动已建14个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开展省院省校合作。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启动“莲华高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园区、大学科技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孵化功能。围绕云南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启动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力争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

13.深入推进高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统一规范的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和衔接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深入开展“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能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众创空间建设。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建立精准推送就业创业服务机制,积极举办多种形式招聘会。做好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

14.提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围绕我省教育重大现实问题和委厅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深化专项课题研究,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研究质量,积极推进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协同推进云南教育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建设。不断扩大《国内外教育动态》《教育决策参考》的决策影响力。出版《2015云南教育发展报告》。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建立和完善课题成果数据库,推进网络调研平台建设。引导各级教研部门服务决策、服务学校、指导教学,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健全教育评估机制,全面开展教育评估工作。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研制《关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监测的意见》,深入推进课程质量监测。建立教研员准入、流动和退出机制,启动教研员专业素质提升计划,提升教研员队伍整体素质。

15.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示范工程,督促、检查、指导11个三类城市实现语言文字达标验收工作。完成43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3 所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任务。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继续抓好“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项目建设工作。开展好第全国推普周、第四届云南省“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高校“海峡两岸大学生语言文字创意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等系列活动。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一带一路”云南周边国家语情研究。继续优化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系统。制定并完善一级甲等考试培训的机制,完成30万人次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

三、全面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6.增量提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认真实施《云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筹备召开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力争实现每乡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完善支持政策措施,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出版、培训、推广《云南省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手册》,提高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和水平。全面修订《云南省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管理办法》和《云南省示范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价方案》。继续开展示范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价工作,完善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

17.均衡优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制订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现代管理、学生关爱“五大工程”。出台学区制管理办法,继续推进学区制改革,建立学区内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制定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方案。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继续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学籍系统管理和应用。

18.特色内涵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完善普通高中学校经费保障机制,争取出台普通高中学费和住宿费的新标准和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召开全省一级高完中改革发展会议,完善《云南省一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规定(试行)》,指导普通高中学校科学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好省级财政支持的3个项目(普通高色化实验学校创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普通高中功能教室建设)。继续做好一级高完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

19.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好春秋两季中职招生,努力扩大中职在校生规模和高职办学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进一步健全统筹管理机制和加大资源共享力度。推动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建立健全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开展职业教育集团评估工作,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路子,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深化滇西边境10州市政府与东部10个职教集团的合作。完善职业教育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加快边境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20.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探索和完善高校分类指导机制,引导高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定好位、办好学、办出特色。合理布局学科专业结构。继续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探索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在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果。继续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继续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国门大学建设,加快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内在动力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1.关心重视民族教育发展。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及云南省实施意见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努力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重视双语教育工作,加强对“直过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继续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落实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建设工作,修改完善云南省少数民族预科生招生实施方案。实施好省内外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好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加强民族教育宣传。

22.抓实抓细特殊教育发展。召开全省特殊教育专题会议。继续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贯彻落实,继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构建特殊教育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五大建设工程”。加快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健全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一人一案”工作落实,提升普及水平。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区域实验,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23.扶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请省委省政府出台新一轮的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继续清理和纠正民办教育歧视性政策。依法依规稳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民办教育扶持措施。实施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规范管理,维护民办学校安全稳定。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

24.支持鼓励继续教育发展。统筹农村教育资源,继续完善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支持职业学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建设社区学习中心,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构建继续教育资源平台,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2 5 .制订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终期总结评估。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完成《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咨询论证、修改完善工作,做好与国家和省的规划衔接工作,按程序报批和印发实施。组织开展规划后的宣传和解读,推进规划实施监测工作。

26.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和《省委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继续深化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发展方式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协调完成好省委改革工作台账的相关任务。进一步强化2015年改革成果的跟踪督查。继续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试点转示范。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高校和州市教育综合改革。

27.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一省一市”试点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云南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适时出台云南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打破中职招生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严格执行中职招生工作的“十条禁令”,把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全部送到中职学校就读。深入实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扩大“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核录取试点,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全面做好各项考试招生业务工作,提高考试安全保密管理和考务管理水平。加强招考队伍建设和培训管理。

28.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制订出台云南省依法治教“十三五”专项规划,出台加强和改进教育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坚持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制定重大政策的必经程序,建立教育重大决策程序与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推进法治机关、法治学校建设。加快教育部门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落实事权规范化、法定化,依法清理、精简和下放行政权力。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权力运行风险防控。以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修订《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加快制定省政府规章《云南省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建设,完成高校章程核准,推进章程实施及评估工作。云南省高校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和高校依法自主办学负面清单。启动“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强化普法宣传,制订《云南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推行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制订《云南省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指导意见》。

29.着力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推动各级政府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督导,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相关工作。开展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督促县级人民政府如期完成年度规划任务。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项目等专项督导检查。以“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为抓手,建立健全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全面开展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继续推进完善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探索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保障机制,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评估认定工作,组织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教育督导业务培训。

30.不断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步伐。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着力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建设,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磋商机制。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和国家战略急需人才的培养。打造“留学云南”品牌,持续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继续办好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31.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继续巩固GDP4%成果。建立健全我省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巩固完善高职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提高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合理调整学费收费标准。放开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审批权限,改为市场调节定价为主、政府监管备案为辅。继续推进高校化债工作。加大经费使用监管力度,推动学校财务信息公开。

32.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运用清单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探索以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的复合性评估体系。探索培育社会第三方机构,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有序参与质量监督,定期教育质量报告。

五、全面缩小教育差距,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33.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人口集中的村社有一所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每个县至少创建一所示范幼儿园的目标。科学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统筹做好新建、改扩建学校工作,妥善做好已撤并学校(教学点)恢复工作。探索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配套机制,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继续推进教育资源重点向“三区一线”倾斜。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工作。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普通高中建设等项目。全力推进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工作。

34.继续推进“全面改薄”。认真总结“全面改薄”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全面改薄”的项目、资金安排要与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规划的年度规划相衔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使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要确保资金足额按期到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规范管理和严格工程质量,合理使用资金。认真开展好“全面改薄”工作的专项督导,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35.坚持以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制订“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推进线上线下课程共享与应用。

36.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转城教育配套政策措施。依法保障进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加强妇女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督促各级教育部门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

37.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实施细则,加强对各类奖助学金资金管理和检查的力度,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学生资助标准和覆盖面。加强对州、市、县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38.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抓好提出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继续探索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新模式,创新滇西连片特困地区对口帮扶机制并扩大帮扶效应。着力完善省外高校和职业院校对口帮扶云南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继续办好滇西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修班,建立完善教育部滇西挂职干部发挥智力优势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对口帮扶。深入贯彻全省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继续推进委厅机关、省招生考试院和33所高校、5个附属单位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和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残疾儿童少年,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为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全市特殊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到2015年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1.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区、市、市、开发区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其他县(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就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3.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要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状况,利用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教育班,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开设学前康复教育班,接收适龄残疾儿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各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

4.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依托现有的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构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沟通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

5.积极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要将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纳入当地扫盲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各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残疾人教育机构、残疾人所在单位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二)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

1.各特殊教育机构要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认真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残疾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方面的能力。

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推进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在随班就读人数较多的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并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在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扶持保护。

4.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包括多媒体教室在内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利用好省级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盲文和中国手语研究推广工作,开展特殊教育的对外交流、校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市特殊教育研究水平。

6.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三)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禁将特殊教育学校用于普通教育。在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2.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利用好省拨福利公益金,结合我市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3.做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享受国家助学金。就读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4.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鉴于特殊教育生均成本高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3—5倍确定,高中及以上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2—3倍确定。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

5.加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并逐步增长。在安排教育经费增量时,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在职教师实行轮训,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要加强对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要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训。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任教。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2.执行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执行省定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小学阶段按照教职工人数和残疾学生人数1∶3配备,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需要。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医疗康复和护理人员,并纳入教职工编制管理,实行教学、医疗、康复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有效矫正和补偿。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富余的中小学教职工符合条件的,可调整充实到特殊教育队伍。

3.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教师及手语翻译,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及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到位。要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其工作量计算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人数情况,适当高于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要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的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特教特办,定期研究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将特殊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督导检查。对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地方、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各地探索创新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的区域均衡、城乡均衡和校际均衡。

一是创新补充机制。各地通过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并在编制上向农村和薄弱中小学紧缺学科倾斜,有效缓解农村教师整体超编、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短缺等难题。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各地投入经费186亿元,补充教师51万人。山东、海南等省按照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执行城乡一体化教师编制标准。湖北省按照“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日常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原则,每年安排专项经费9个亿用于录用新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第一线。

二是创新交流机制。各地通过实行校长和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度、建立支教制度、实施优质校与薄弱校对口支援、建立教育联盟、开展走教和送教下乡活动、实行名师帮扶辐射等多种形式,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各地投入经费7.62亿元,用于补助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参与流动教师数达到93.2万人。陕西省政府规定高级职称教师全县学校共享、“打通”使用。辽宁省实行城乡大学区计划、万名教师交流计划等,推进校长教师在大学区内进行交流。江苏、湖北、福建等省每年参与流动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

三是创新培训机制。各地认真执行国家培训计划,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培训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重点关注农村教师培训提升。如重庆市每年安排培训资金1.5亿元,重点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农村薄弱学科教师轮训、农村骨干教师建设、农村校长专项培训等计划。努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如天津、江苏、浙江等地通过“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实施高层次研修培训、课题资助、挂职锻炼、境外培训、项目合作等活动,打造了一批专家型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大连市金州新区近年来投入7000万元专项经费,培训教师15000人次,其中赴境外培训1800人次。成都市武侯区2012年投入1462万元,组织教师通过到海外基地、到沿海名校、到国内高校“三到”举措开展研修培训。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各地共投入经费100.5亿元,培训教师达1869万人次,比2010、2011两年增加180万人次。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各地通过实行农村教师奖励计划、设立农村教师专项补贴等,不断创新教师激励机制,让优秀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湖南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岗位补贴,对县镇以外的乡镇中心学校教师、乡镇村小教师、教学点教师每月分别补贴300元、500元、700元,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分别承担60%和40%。四川省蒲江县给予交流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每月补贴1000元,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二、加强联盟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各地积极探索实施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捆绑、学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明确了“大小搭配、强弱联盟、管理同步、捆绑考核、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带动薄弱学校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努力缩小区域内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

一是集团化办学。各地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为依托,实施优质学校与多个学校联盟的名校集团,加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度,提升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的地方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一半以上。浙江省实施优质学校与多个学校联盟的名校集团,实现强弱学校共同发展,杭州市西湖区、上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80%以上。

二是学区化管理。各地秉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大资源观,通过以优质校为龙头、若干盟校加入的大学区的划分,实现学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打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福建省在全省推进“小片区”管理,在城区划定小片区,以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学、捆绑考核”。

三是城乡捆绑。各地通过将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在一起,通过“一加一”模式或“一加多”的模式,结对帮扶、联合带动,以好带差,以强帮弱,利用城市优质学校的管理理念、资源和文化等优势,带动农村学校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2年,成都市各县结成10对“一对一”教育联盟,480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参与结对,覆盖面达42%,2993名城市骨干教师与4546名农村学校教师结成师徒。

四是委托管理。各地通过将农村学校转交中心城区优质中小学实施委托管理,将优质学校的先进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内涵等输出到农村学校,实现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关注特殊群体,保障平等教育权利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各地落实国家要求,不断完善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和关爱体系,缩小义务教育群体差距。

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得到有效保障。各地通过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制度,实现同城同待遇,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就学权。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各地共投入经费286.55亿元,努力增加学位,新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37.12万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实行所有有容量的公办学校向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9%,就读人数占务工人员子女总人数的99%。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实施“共享蓝天计划”,近两年投入9.64亿元,确保4.18万名进城就业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二是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得到健全。各地通过建立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监护联系联络等制度,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组织“爱心妈妈”、“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等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各种关爱服务活动,不断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四川省双流县建成66个县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

(一)加快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进一步完善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将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巩固提高“两基”效果与水平的重要任务。继续依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推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继续发展,千方百计地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做到残疾儿童与正常学生的义务教育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

(二)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以职业教育为主,各县(区)要在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残疾人中等教育。鼓励和扶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技术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和开发符合残疾人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专业课程,强化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残疾人实用技术操作水平;普通高中要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入学提供条件和支持,努力创设残疾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宽松环境。

(三)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

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保证体系。确保各类残疾儿童能够随班就读的进入中小学、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不能够随班就读的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努力降低停学率。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发明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时提高随班就读入学率。要定期组织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各县(区)要积极发明条件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鼓励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

二、合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政府统筹。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教育、编办、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在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孤残儿童抚育、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编制配备、工资待遇、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残疾人口统计等方面发展特殊教育的职能和责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强化职能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

保证特殊教育学校资金需求,1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大特殊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坚持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除教科书及教辅资料、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生活补助水平,从2011年起,将原来每生每年500元的生活补助费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保证残疾学生基本生活;做好中等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机制。

并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全部纳入乡村低保;从社会福利募捐款中划拨一定比例金额,2民政部门协同公安部门负责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乡村户籍问题。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紧缺的特点,3编办、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要通力合作。配齐配足特殊教育教师,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运转。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要配齐生活教师并配备校医,保证残疾学生住宿期间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4残联、教育和民政等部门要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市残联每年要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的规定,各县(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享受每月不低于现基本工资15%特殊教育岗位补助津贴。对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的人员,将其工作情况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职称评定、评优树模、晋升晋级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照顾和倾斜。

(三)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

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纳入“国培计划”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每年要选派23名优秀青年教师到专业特殊教育机构接受学习和锻炼。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中小学学校校长的培训,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不时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督导评估

对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各县(区)教育督导部门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工作重要内容。研究解决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落实市特殊教育学校扩建项目的配套资金及师资配置。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区)要积极发明条件,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力争2015年前,新建或利用现有学校改扩建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康复机构,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特殊政策,予以支持。

三、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强化管理。

(一)不时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

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使不同类别、不同水平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差异性教育得到发展。要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开展个别化教学,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和劳动、就业的能力与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

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加快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国家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普及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络,积极实施多媒体进教室项目。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与应用,提高残疾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县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学前3年入园率和接受康复教育训练率达到90%以上,残疾学生接受高中教育阶段的机会明显增加。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为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积极为残疾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二)重点任务

全面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制度。健全适龄残疾儿童的统计工作制度。依托现有特教学校继续加强资源中心建设。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全纳教育的宣传和教育。2016年,在县特教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至每生6000元。在有条件的随班就读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进一步推进县特教学校试点开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全县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

二、主要措施

(一)提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根据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到2016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

提高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不断提高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招生培养能力。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建立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县教育局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每周提供一次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到2016年,在县特教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接收残疾儿童。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选择韩店镇、明集镇两处中心幼儿园开展残疾儿童随班保教试点工作。创造条件,支持初步具备就学能力的残疾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三)构建医教、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档案数据管理平台。县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分别建立完善残疾学生学籍信息、残疾儿童筛查鉴定信息、残疾孤儿信息和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鉴定与指导。县教育局组织成立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聘请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及家长代表,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提出适合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建议,实施“一人一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顾问医生制度等康教结合模式,对残疾儿童实施随访、跟踪服务。

积极开展“康教结合”实验工作。县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定期派医务人员和专业康复人员到学校指导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工作,县教育局要组织特教师资为在校外接受康复医疗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到2015年,依托现有资源,力争县特教学校创建成省级“康教结合”实验学校(全省30处)。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建设。支持县内有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与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康教一体”的教育模式。县民政局要与教育、残联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儿童的福利指导,向残疾儿童提供康复、特教服务,提高康教服务的覆盖率。

(四)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提高到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县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每年安排8%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由中央、省、市返还我县的专项公益金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五)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改善县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充实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设备,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制度。2016年,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8人(含)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积极探索教育和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六)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按特教学校编制标准核定编制,及时补充专任教师,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的良性发展。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专职教师的特教岗位津贴,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为送教上门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20年或连续从事特教工作满10年并在特教岗位上退休的教师,其特殊教育津贴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加强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到2016年底,全县所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接受至少一次国家(或省、市)级培训。

(七)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教材体系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用好新编和改编的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指导特教学校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有效机制,确保每生每月至少参加半天普通学校的活动,促进融合教育。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发展特殊教育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每个残疾学生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各部门、各镇街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自责任,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实施意见》(潍教字【2008】32号),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学生和家长负责的原则,认真组织今年的高中招生工作,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录取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评价和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2、根据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综合素质等级,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能力,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坚持统筹兼顾,择优录取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我校2008年高中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

1、高中招生领导小组:负责本校2008年高中招生的组织、协调、调度。

组长:

副组长:

2、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招生方案、考生综合素质等级认定标准、推荐录取学生的条件、对考生特殊才能展示的评定标准和办法、录取的标准和办法及相应的招生政策,解决招生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3、招生办公室(咨询办公室):负责招生日常事务及招生咨询事宜。

主任:

成员:

咨询电话:

四、招生计划

五、报名

1、报名时要提供以下证件及材料:

①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

②户口薄

③近期免冠、正面、一寸彩色照片两张

④考生的各项标志性成果(原件和复印件);

2、报名时间、地点:

①音乐、美术、体育专业考试报名时间:4月28日—29日。测试时间:4月30日。

②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入学申请)时间:5月9日—11日。

③报名地点:学校北校区教导处

六、考试与评价

1、学科考试

所有考生均参加全市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其考试成绩用等级表达,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到我校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6月12、13、14、15日。

2、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信息技术考试、体育考试、音乐美术考查在区教育部门的监督下,由各初中学校组织,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录取标准

1、录取的必备条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获B级(含B级)以上等级;

(2)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考查信息技术考试达到B级(含B级)以上等级;体育考试达到及格(含及格)以上等级。

2、综合录取

先录取指标生,再录取统招生,最后录取择校生。

录取指标生,按照初中学校所分配的名额,根据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等级择优录取。指标生实行全额录取。

录取剩余名额的统招生,主要依据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考生综合素质认定等级择优录取,综合素质等级与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等值对待。

①录取时先看语数英综合素质组合,再看理化组合,后看政史地生组合,相同情况下依据综合素质等级录取。

②录取时采用综合素质语数英等值、理化等值、政史地生等值的原则,语数英综合素质等级可等值置换,如:语文A、数学B、英语C、综合素质B可等值于语文B、数学B、英语B、综合素质B;物理、化学等级可等值对待,如物理A、化学C可等值于物理B、化学B,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级可等值对待,如:生物C、政治A、历史B、地理B可等值于生物B、政治B、历史B、地理B。

③相同情况下,按数、英、语、综合素质、理化、生、政、史、地学科顺序依次录取,录满计划为止。先录指标生,再录统招生,最后录择校生。

3、艺体生录取

①报考我校的艺体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测试,测试成绩分A、B、C、D、E五个等级。

②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理化生实验考查B等级以上。

③根据计划数按1:2的比例确定取得专业资格的人数,录取时按计划数依据艺体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依次确定统招生、择校生。

4、特殊才能展示

考生可自愿到我校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我校将组织对考生的特殊才能进行评定。考生特殊才能展示侧重在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等诸方面领域的成果,其评价结果用等级表达,分A、B、C、D、E五等,作为录取时的参考。

①参加专业类测试的考生的专业成绩不计入特殊才能展示成绩;

②特殊才能展示时可提供个人的实证性材料;

③经认定委员会审查、核实后,特殊才能展示为A等的考生在录取时作为标志性成果择优录取。

④特殊才能展示时间:4月30日。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先行

要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财政投入是一个关键因素。多年来,该区教育投入始终保持“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教育事业经费由区财政单独列支、单独核算。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累计投资84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该区正加紧对4所学校实施改扩建工程,建成省级一类图书馆9所,3l所学校装备了语音室,24所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28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一次性投资1229万元,新增移动多媒体108套,微机938台,设备仪器11余万件,更新改善室外活动器材、标准化实验室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奠定扎实基础。这是该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是加大教育投入给辖区百姓们带来的实惠。

结合“三年大变样”和旧村改造工作,王局长带领教文体局一班人统筹学校、幼儿园布局,制定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学校(幼儿园)建设推进工程。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新兴路小学、钢铁路小学的建设工程,扩建南大郭小学,谋划集幼儿园、小学、进修学校及教师安居工程为一体的桥西教育园区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桥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经常亲临学校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及时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区还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对教育实行“四特殊”:教育用地特殊规划、教育经费特殊安排、教师待遇特殊落实、教育问题特殊解决。在区领导的带动下,各镇、办及各职能部门都向区委、区政府递交了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目标责任书,以优先发展教育为己任,形成齐抓共管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桥西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对镇(办)、村(居)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特色强校促进教学改革

该区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为促进桥西教育的均衡发展,王局长牵头成立了区特色学校创建科研领导小组,聘请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博士作为技术指导,以省级课题《区域中小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为载体,引导学校发展潜在优势、找准外部需求,不断挖掘和培育学校特色,坚持选好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加大反思和创新力度,把学校文化建设往深处做、往实处做,推动学校文化由外显向内化突破、由粗放向精细突破、由典型向全面突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整体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将学校建成“不是第一,而是唯一”的特色学校,最大限度地激发办学活力。

王局长高瞻远瞩,力荐成立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训中心。将全区研究力量强、教育理念先进的6所学校确定为基地学校,6个研训基地辐射全区所有中小学,各基地学校发挥领头雁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推进和提高,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重视教科研队伍建设。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区教研员积极转变角色,实行“3+2”工作制,经常深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多次开展课例研究、作示范课等,对课改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誓争全区一流

桥西教育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支王局长率先垂范的肯吃苦、善战斗、能奉献的教育队伍。特别是在2007年上半年省教育督导评估中,这支队伍在区教文体局的带领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督导评估工作。2011年,我们以迎省第二轮督导评估为契机,抢抓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机遇,使全区学校在硬件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又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该区多次召开全区迎省教育督导评估专题工作会议,发动和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同时落实局机关人员分包学校责任制,每人分包一所学校,具体指导学校各项迎检准备工作,随时调度学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对存在问题共商对策,着力解决。

实施教育队伍建设工程。该区大力倡导坚持教育家办教育,实施校长培养“2+2”计划,通过鼓励引导校长参与高层次教育交流,造就有相当知名度的名校长队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开展“普训+研训+专训”的全员培训,积极培树一批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使其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第一条为了及时、合理、有效的安排实施特殊党费项目,建立健全科学的项目审批、建设、监督管理制度,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暂行办法》(组通字〔〕30号)、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关于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49号)、《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陇政办发[]95号)、《市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陇政发[]79号)、《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陇政办发[]180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殊党费,是指中国共产党员在按照《关于中国共产党员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中组发[]3号)交纳党费之外交纳的专项用于特大地震受灾地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党费。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文县、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七个重灾县(区)特殊党费项目的申报、审批、资金拨付、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四条特殊党费的管理使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特殊党费的使用范围及计划管理

第五条特殊党费严格用于下列四个方面,即帮助七个重灾县(区)每县(区)重建一所中学、援建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和修复受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

第六条市上根据省上分配的特殊党费资金安排方案,提出分县(区)安排方案,县(区)相关部门根据本县(区)资金控制额度,提出县(区)建议计划,市相关部门审查县(区)上报的建议计划提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上报省相关部门审查批复后执行。

特殊党费援建房屋倒损农户住房建议计划及实施计划由市、县(区)民政部门提出,报省民政厅批准执行;特殊党费帮助每县(区)重建一所中学建议计划及实施计划由市县(区)教育部门提出,报省教育厅批准执行;特殊党费重建和修复受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议计划及实施计划由市、县(区)党委组织部门商投资主管部门提出,报省委组织部批准执行。

第七条市投资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实施计划下达特殊党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援建房屋倒损农户住房的特殊党费不再下达前期计划);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前期计划确定的时限和要求完成前期工作,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完成项目的审批,市投资主管部门汇集审批结果与市财政部门联合下达投资计划,并会签党委组织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计划是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的依据。

第三章特殊党费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第八条特殊党费项目必须履行前期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等。

特殊党费所列维修加固项目必须完成维修加固实施方案。

第九条初步设计、施工图要求由丙级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维修加固方案难度较大的由丙级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难度较小的可由三人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并签字负责。

第十条特殊党费项目审批时,学校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独立审批;重建和修复受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项目可进行典型设计,打捆或列表审批;援建房屋倒损农户住房按照批准的实施计划和国家、省确定的农户补助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审批时必须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咨询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完成,也可以邀请3人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完成。技术咨询的结论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特殊党费项目的审批管理权限:总投资3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及以下的由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总投资1000万元-2000万元的由市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市投资主管部门上报省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总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的由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总投资300万元以下的项目以及量大面广、单个投资规模较小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项目,由县(区)投资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实施计划审批,同时报市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特殊党费项目的选址意见、规划许可、环境评价、土地审批、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速办理。

第四章特殊党费资金使用管理

第十四条特殊党费资金由市、县(区)财政部门专账管理、封闭运行。

第十五条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陇政发[]79号)的规定及下达的特殊党费项目投资计划及时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发放给农户的建房补助资金严格按照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确定的标准和范围,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发放标准、扩大或缩小发放范围。发放特殊党费建房补助资金必须出具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特殊党费援建农民住房资金发放五联单收据。

第五章特殊党费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特殊党费项目采取分类实施,以县(区)为主的原则建设。

项目建设中除技术性较强的施工作业外,尽量使用当地农民工。

第十七条特殊党费项目必须按照省政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招标投标规定,认真做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采购等环节的招标投标工作。招标方案由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或核准项目时一并批准。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陇政办发[]146号)、《批转市重建办关于灾后重建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的通知》(陇政办发[]164号)适用于特殊党费项目。

第十八条特殊党费项目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学校项目施工必须由专业监理公司监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可以委托专业监理公司监理,也可从乡村党组织抽调专人与县(区)建设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监理组实施监理。

监理中应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质量的通知》(陇政办发[]159号)规定。

第十九条特殊党费项目实行公示制。项目批准单位、建设规模、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施工进度计划等情况,应在施工现场和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政府网站进行定期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

第二十条特殊党费项目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内容、标准、概算建设。项目实施中严格控制投资,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或调整概算。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变更,必须报原审批机关复核,重新审批。

第二十一条特殊党费项目建成后,应在一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及所有资料的整理工作。县(区)行业主管部门责成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审批部门书面申请,审批部门在接到申请及工程验收所需的资料后10个工作日内做出验收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项目验收实行谁审批谁验收制度。验收的具体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陇政办发[]180号)规定执行。

第六章特殊党费项目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要加强特殊党费项目的监督管理,监督的内容包括前期审批、招标投标、施工组织、投资控制、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抗震设防等方面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三条党委组织部门负责特殊党费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设立监督班子,明确责任人,对特殊党费使用全过程实施监督;投资主管部门负责计划编制、审批核准、招标投标情况的监督检查及管理;财政部门负责特殊党费资金的划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设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教育、民政等部门分别负责其管理的特殊党费项目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对特殊党费项目的前期审批、资金安排、财务收支及管理、工程实施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确保特殊党费资金专款专用,不被侵占、截留或挪用,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

第二十五条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涉及特殊党费项目的县(区)和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察。

第七章附则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以创新基础教育服务方式为核心,

扎实落实市政府实事

2012年,北京市政府重要实事提出新增入园名额2万个,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以上;启动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全科(21个学科9500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支持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建设15所中小学校。

“入园难”基本得到缓解

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继续加大公办园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投入5.85亿元,对333所幼儿园实施新建、改扩建工程和条件达标改造工程。启动村办园建设工程,按每个教学班40万元给予经费补助,投入2.3亿元,支持105所村办园建设,村办幼儿园条件得到改善。提高非教育部门办园补贴,生均补贴由1200元提高至3600元,投入近5亿元用于各部门办园生均补贴,惠及367所幼儿园的10万余名儿童。对76所幼儿园进行了分级分类验收,其中达到一级办园条件标准的幼儿园有48所,目前全市优质幼儿园达到477所。

北京数字学校惠及全市中小学生

经过全市数千名优秀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9500节名师同步课程的录制,经过技术审核、教育审核、政治审核和20%综合抽检,逐步上线播出。构建起虚拟的北京数字学校,建立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歌华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等传播渠道,自9月1日起正式开通,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服务。北京数字学校校报作为新学期礼物送到了全市中小学生手中。选取47所中小学试点校,以名师同步课程资源为依托,开展7种名师同步课程“点对点”应用模式研究,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管理及应用指导意见(试行)》(初稿)的起草。

“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步建立

正式启动了北京市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15所学校,并列入政府实事项目。资源输出学校和输入学校签定“一体化管理”的协议,于9月1日完成招生任务。北京市教委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13个委办局联合成立了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11月底印发了《北京市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管理办法》,对组织管理和分工、经费管理、基本建设、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监督检查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以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北京市部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

2012年是实施北京市部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的第二年,7个改革项目分别按照年度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师生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与处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组织、课堂氛围创设、课堂管理6个维度设计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初步探索出北京市超常儿童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进一步完善“翱翔计划”培养体系,即“三校”管理体系、“三类”课程体系、“三师”培养体系和“三段”评价体系,确立了翱翔学员培养基地29所、课程资源建设基地21所,共培养了800余名翱翔学员。初步建立了“雏鹰计划”资源平台,共开发科技成果资源11项,形成学科教学设计案例、科技实践活动案例、研究性学习案例,以及学生创意活动案例共400余个;完成了对北京市近200家科普基地资源的系统梳理,形成学生探究体验素材、科技实践活动案例近百个。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加强对各类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推广项目的整合,集中力量深入推进部级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项目实施方案和重点内容的落实。项目的推进,促进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协调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逐步完善;促进了教师专业学习和培训方式的创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和成功教学案例的总结与推广,不断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进而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向纵深发展。

开展高色发展试验

为了解高色发展试验项目的进展,发现经验,诊断问题,并将调研活动与专家指导紧密结合,促进学校试验方案落实,上半年邀请有关专家赴9个区县的15所部级高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进行调研和指导,制定部级高色发展试验项目的中期评估方案。在对45所学校的中期评估工作中,专家对学校一一进行了书面反馈。为探索高中与高校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市教委与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共同举办了“走进清华——创新型人才培养”校长论坛和“走进北大——人文教育与人才培养”校长论坛。

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阶段任务,组织专家团队对4所试点学校逐一调研,加强分类指导和过程监控,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依托首师大专家团队开展相关政策研究,探索、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项目组在梳理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办学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4所试验学校改革进展情况逐一进行深入调研,交流和研讨学校在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设计了对学校改革进展情况的评估工具,并在实地走访调研基础上,对学校进行测量。

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北京精神教育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社会实践为主要途径,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协作,初步构建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育人体系。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政策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建立市级骨干班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制度、试行中小学班主任职级制度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获得良好机遇,班主任研究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初任班主任培训取得积极推进。社会大课堂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经费、资源、课时、师资、内容、评价等方面获得政策保障。

深入实施“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效途径”和“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联动、教育行政与专业研究机构协作,职能处室协同的工作格局,推动实验工作有序开展。持续追踪北京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建立数据分析监测平台,着手研究资源配置效益;聚焦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开展现代化学校指标体系的前瞻性研究。围绕育人模式、管理体制等5项内容,对各区县进行调研,形成市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对“城乡一体化”项目进行中期评估,系统推进项目实验。整体策划,进行围绕均衡主题的系列宣传报道,总结和提炼学校联盟、组团发展、“不选择学生的学校”等一批区县和学校发展的有效经验,营造了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氛围。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京津沪渝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论坛”、区县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实验区县之间、兄弟省市之间的学习交流力度。

以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为核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012年,北京市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印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以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为重点,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成修订中小学27个学科的德育指导纲要,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开展“百年老校文化传承和创新论坛”,建立信息资源库,为每一所中小学提供学校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启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按城区生均150元、郊区生均200元的标准,总计投入2亿元,为每一个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两次走进社会大课堂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提供经费保障。社会大课堂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全市建成艺术场馆等6大资源联盟,带动44家市级资源单位完成“学生教育计划书”的开发。

《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并被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北京精神新童谣”在全市小学广泛传诵。在全市中小学大力开展“用行动续写雷锋日记,践行北京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大系列教育活动贯穿全年。

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育人体系的构建,推广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和家长志愿者服务模式,在全市中小学进一步推动建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教师协会。重视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德育工作,开展社区文明小使者、学雷锋活动、劳模进校园、文明礼仪月、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周,推进中小学生涯教育试点工作。

不断深化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

以贯彻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重点,继续坚持“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发展思路,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攻方向,注重顶层设计,谋划课改全局,抓住部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的机遇,实现重点环节突破,在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促内涵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途径、多方式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区域推进的策略,在建立针对农村地区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机制、为农村教师开展多样化多区域的专业支持活动、走进农村学校课堂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提供多途径、多方式的服务保障和政策倾斜,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具有首都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日趋完善。因地制宜,增强课程适宜性,分阶段、分层次鼓励和支持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推动三级课程整体建设。结合北京市城市定位和社会对优质课程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尝试通过自主排课、人才培养实验班等方式,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新认定13所高中自主课程建设实验学校和14所高色实验班。对已开发的地方与校本课程进行梳理,以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特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课程文化形成为着力点,在学校、领域、学科、特色课程等层面推进学校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贯彻新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成对全市各学科义务教师新课标的培训,完成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的全面修订和报审工作。

依托新增专项,深入开展各学段和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继续加强培训,干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明显。依托“祥云行动”和“中小学干部教师国内访学计划”,开阔干部教师的国际视野,进一步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做好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市级财政投入4.24亿元专项经费,对全市16个区县414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进行了修复。启动2012年“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投入9000多万元,对1278所中小学校3.5万间照明度和黑板灯不合格的教室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中小学科普活动,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均创新高。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防近视、控肥胖工作方案。开展北京市第十五届学生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艺术进校园、青少年艺术周等系列活动。北京中小学的“金鹏团”、“金帆团”等已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品牌。借助金帆建团25周年契机,推出“1+2+4”25周年团庆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相约金帆——金帆艺术团成立25周年艺术论坛”、感动金帆盛典表彰、“青春记忆”舞蹈晚会、“北京幻想曲”行进管乐专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话剧专场、“点燃生命的太阳”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全市94支金帆团的系列活动覆盖全市16个区县,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

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

继续开展“半日评优”活动,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幼儿园评估和验收工作,促进园所整体水平的提高。组织有关专家深入郊区县,对76所幼儿园进行了分级分类验收,其中达到一级办园条件标准的幼儿园有48所,目前,全市优质幼儿园达到477所,比上年度增加了53所。对朝阳等6个区县申报的16个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进行验收。开展示范园与农村乡镇中心园“手拉手”工作总结交流活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手拉手”活动,转变农村乡镇中心园园长的管理理念,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了教育科学研究,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质量管理,组织编写《幼儿园安全》用书二册约36万字,制作有声安全教育活动挂图。

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为核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推进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2012年10月24日,北京市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大会。会议要求把基础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上来,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实施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和幼儿园条件达标改造工程。加强村办园建设,解决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儿童入园问题,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使农村适龄儿童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落实“保基本、广覆盖”的发展目标。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师资培养工作,通过分层、分类和重点项目结合的方式,做好各类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和责任书的要求,配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完成了首批11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各区县教育资源、师资的均衡配置,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有利于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机制。深入扎实开展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系列展示和专项成果总结活动,交流、推广区县特色经验成果,组织初中阶段系列走进区县活动,推进初中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北京市2010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研究报告(总报告)》等系列研究报告。2012年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纳入16个区县,开展了五年级语文、音乐和八年级语文、音乐、物理学科的全市学科纸笔测试及实践类测试。积极配合教育部完成了对我市6个区县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探索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化工作程序及推进策略。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减负增效工作,集中宣传一批“轻负担、高质量”的区县和学校典型经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电子平台系统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中考改革,示范高中名额分配比例逐年提高。

大力加强特殊教育

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设。加快《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研制工作,启动《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实施细则》和《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研制工作,制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写《北京市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指导手册》、《北京市资源教师实施指导使用手册》和《北京市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指导手册》。深化特教课程建设与康复教育。全力做好特殊教育教科研工作,大力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发放《北京市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手册》,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现场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加大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力度

加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向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区县下拨了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就读的能力和改善已审批自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本市随迁子女持续增加和本市适龄子女入学高峰的双重压力下,2012年随迁子女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达74.7%,比2011年提高了3.8%。对公办学校无法满足的随迁子女入学需求,探索采取政府委托办学、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教育。

以促进发展为核心,

推进基础教育督导工作

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督导评估工作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区县督导评估。督导检查显示,各区县均强化了政府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保障机制;加大了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均衡;加强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师资配备均衡,夯实了均衡发展基础;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发展机制,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坚持依法治教,实施有效管理,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量工具研制工作

明确“德智体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和标准。基本搭建了北京市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测量标准框架体系,完成了测评的双向细目,确定了以纸笔的形式、利用发达的信息和通讯网络技术进行抽测的工作方式。依托北京市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开展了质量标准和质量测评研究与实施工作。

深入开展多项专项督导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教育体育工作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高中教育质量,为“十四五”教育建设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教育体育工作主要任务: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障校园稳定师生安全。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安防设施设备,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着力推进校建项目。全力抓实教育项目建设,推进中学、第四实验小学、城北幼儿园等建设工程,增加城区学校学位。整合部分乡镇教育资源,抓实薄改工程,实施配套幼儿园治理工程,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研究落实对接新高考政策,加强高中教学的跟踪指导,着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深化高效课堂改革,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师德师能。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人事制度和班子队伍建设改革,完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合理配置教师,优化队伍结构。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教育扶贫再对接工程,落实属地双责任保障。严格执行学生资助政策,精准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情况。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活动。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双线责任制,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完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措施。

推进健康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苗子,不断拓展和创新体育产业,积极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积极履行教育职能。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能力,担当实干,求真务实,求细求效,完成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目标。大力开展“五型”政府部门建设,将“五型”政府部门建设工作与党建等工作有机融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推动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坚持新思想统领教育工作

目标任务: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工作。

工作措施: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学习活动,抓好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教育培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轮训,不断引导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学习推进教育现代化、解决城区学位不足、高中教育质量下滑、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提升、优质生源外流等热点难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结合起来,深化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发展。(责任股室:办公室、人事股、教育股)

2.强化思想宣传教育作用

目标任务: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线,开展学党史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进新时代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工作措施: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师培训必修课程,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和主题团课党课。配齐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道德规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强学校微信公众号等自有媒体建设与管理,不断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责任股室:宣传办、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注重立德树人活动质量

目标任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德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创建学校德育特色。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

工作措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县新时代全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结合《红色文化》《品读庐陵》等地方教材,开展好红色文化基因、庐陵文化的传承,扎实推进“三化进校园”,“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经典诵读、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评选“美德少年”和“最美少先队员”。加强青少年活动实践基地和少年文化宫建设,组织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育人品位。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彻落实。指导学校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开展“文明风采”活动。(责任股室:教育股、人事股、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艺股)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全面落实课程教学计划,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近视等,学生近视率比例下降,学生提质健康比例提高。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

工作措施:全面深化素质教育,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持续推进“1+1”素质教育工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常态化地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研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监测机制。(责任股室:教育股、体艺股、教研室、勤办)

5.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目标任务: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工作措施:加强学校关工委建设,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化对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持续推进家校社合作,评选家校社合作示范校。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微信群等渠道作用,创设平等、和谐、有效的家校沟通交流氛围和积极、健康、共赢的家校共育氛围。推动建立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引导家庭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引导家庭、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强化综合实践育人,积极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教育。(责任股室:教育股、青少年活动中心、资助中心、教研室)

三、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

6.科学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

目标任务:科学设计教育发展目标,编制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和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育体育规划。

工作措施:编制印发《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配合县政府做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体育部分的编制工作,制订规划分工方案,推动教育体育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责任股室:教育股、办公室、人事股、财务股、校建办、仪器站)

7.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目标任务: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稳步推进中高考综合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完善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改变以考试成绩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工作措施:严格执行中小学招生规定,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划片入学办法,调整城区学校片区划分和招生办法,做好城区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落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推进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普通高中招生主要依据的录取方法,坚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招生制度。积极实施新高考改革,加强学生选班走课的生涯规划指导。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逐步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纳入办学评估重要内容。严肃高中招生纪律,杜绝低于录取线招生、超计划招生、有偿招生、虚假宣传等违规招生行为。(责任股室:招考办、教育股、人事股、教研室)

8.全面履行教育督导职能

目标任务:完善督导体制机制,依法开展督政督学,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教育质量和教育热点难点的评估监测。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内容,改革中小学评价体系,修订完善《县中小学办学绩效考核方案》,做好省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教育发展考核评价对接和迎评工作。对照优质均衡标准,开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调研,掌握教育的短板和成因,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等专项督导,针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班额化解、课业负担、教师减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评估。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改革教育督导方式、方法、机制,实现科学督导、高效督导。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时综合督导试点,建立健全督学培训管理制度。(责任股室:督导室、教育股、人事股、仪器站、财务股)

9.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目标任务: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要求,提升学校依法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强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

工作措施: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做到照章管理依法治校。加强学校政务公开,依法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大法治宣传工作力度,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训,加强和完善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开展法治队伍培训,开展国家宪法日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协调推动教育系统法律服务工作。(责任股室:教育股、办公室、安稳办、工会、招考办、财务股)

1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互通互享,全面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工作措施:推进教育新型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城域网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推进赣教云教学通常态化应用,抓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速提质。继续做好全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的配备规划、申报和采购,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创客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升探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装备效益。(责任股室:仪器站、教育股、教研室、财务股)

11.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目标任务:规范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充分发挥教育经费效益,加大对经费使用审核和监管作用。

工作措施: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做好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管理工作,着力确保教育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有效推进,发挥资金最大效用。合理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组织开展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考核。依法依规组织做好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编制和审核,提升资金使用管理科学性和实效性。修订学校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检查制度,开展好校长任中财务审计,杜绝学校负债建设。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监管,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责任股室:财务股、校建办、工会)

12.着力提高教研教改实效

目标任务:对接新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常规考核体系。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奖励机制。加强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的指导,培养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工作举措:完善并落实《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加强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指导。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教学理念引领课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校情、学情、学科和课型特点,建立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推进“大阅读”活动。打造一批课堂教学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开展优秀教师示范课评比、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改专题研讨、教学开放和送教下乡活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创新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奖励机制,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平稳上升,中考质量主要指标居全市上游,高考质量主要指标有所提高,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责任股室:教研室、人事股、教育股、仪器站)

13.大力提升体育健康水平

目标任务:全面发展社会体育,全面推进竞技体育,完善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教育活动。

工作举措:全面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定期开展师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积极完成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利用“健身日”,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体育活动,扩大全民健身范围,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加强竞技体育管理,注重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积极参加各项竞技体育比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拓展体彩销售渠道,力争突破体彩销售3000万元大关。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校园“明厨亮灶”实施力度,争取实现100%的覆盖率目标。(责任股室:体艺股、教育股、财务股、校建办)

四、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14.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目标任务: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提高公办园的入园比例,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提高保教保育质量。

工作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补充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城区1所公办幼儿园,完成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改进幼儿园评价体系,规范办园行为,推进科学保教保育。(责任股室:督导室、教育股、财务股、校建办、教研室)

15.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目标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长效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工作措施:完善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的结对帮扶,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幸福村小”创建工作,夯实义务教育底板,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巩固提升逐步迈向优质均衡。进一步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按照调整城区学校招生片区范围进行招生,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健全双线责任体系,严禁建档立卡和困难群体的学生流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完善“万师访万家”工作举措和提高家访效果。(责任股室:教育股、校建办、仪器站、教研室、招考办)

16.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目标任务:推进高中提质扩容建设,在提高普及水平基础上,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注重学校内涵建设,提升高考竞争力。

工作措施:加快中学、二中的新建、扩容工程建设,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加强高中学校的管理,着力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对接新高考的招生考试改革,稳步实施新高考教学改革。加强对高中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指导,积极稳控高中优质生源,实现高中质量止跌回升。深化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完善普职融通生涯发展通道。深化普通高中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招生办法,开展初高中课程衔接班改革试点工作。(责任股室:校建办、教育股、招考办、教研室)

17.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创优计划

目标任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大力改善中专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基础设施水平。增加职业学校的学位供给。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资源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对接。

工作措施: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推动中专提质扩容,新建教学楼、宿舍等设施,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建设成为省级A档(优质)学校。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学位,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实施教学提质专项行动,优化教学内容,推动课堂革命,提升教育质量。推动“职教高考”综合改革,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种选择。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与浙大、江师大的合作办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校长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组织实施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责任股室:教育股、校建办、招考办、财务股)

18.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目标任务: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举措:完善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数据核对机制,落实“一人一案”,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加快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贯彻落实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特教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整体提升特殊教育质量。(责任股室:教育股、人事股、资助中心、财务股、教研室)

19.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发展

目标任务:理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依法开展年检督导。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更加规范,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工作措施:理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细化民办中小学校年度检查指标体系,依法实行年检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示。深入开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整治工作,突出落实课程计划、学校收费管理、招生考试行为、教师队伍管理等。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责任股室:督导室、办公室、教育股、人事股、财务股)

20.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目标任务: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构建统筹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应对教育系统“疫后综合征”,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和学校警务室建设。实施“两册一单”安全管理模式,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增加学校安全教育的密度和广度,加强校园安全日常管理,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安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开展各类安全预案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平安校园。做好重点息访工作,确保全系统安全、稳定、和谐。(责任股室:安稳办、教育股、人事股、财务股、办公室、工会)

五、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21.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目标任务: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成果。

工作措施: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十项行为准则和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规定,开展第22个师德师风教育专题月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举行庆祝第37个教师节活动,宣扬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落实师德建设负面清单,建立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推销教辅等师德失范行为通报制度,加大曝光查处力度。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推选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群体典型,弘扬师德正能量。(责任股室:教育股、人事股、工会)

22.培养培训教师能力素养

目标任务: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县级学科优秀教师队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组建好教师培训梯队。

工作措施: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各类名师的培养工作,落实新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全县学科优秀教师人才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抓好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和校本培训工程,积极选拔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扩大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能力。(责任股室:人事股、教育股、仪器站、教研室)

23.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目标任务:突出教师教育教学实绩评价,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准入关口。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创新教师招聘模式,补充教师队伍,解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文件。完善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工作措施: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教师每个学期的教学述评纳入考核内容。加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加快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年内新增教师400名以上。继续实施“三定向”培养农村教师计划,实行农村边远地区编制倾斜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学校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配备不足问题,着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城镇师资不足等问题。完善“绿色通道”计划,吸引外地优秀教师回任教。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做好免费师范生安置工作,鼓励免费师范生到农村边远地区任教。落实教师减负清单,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责任股室:人事股、财务股、招考办)

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24.加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

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树立抓实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开展支部书记、党务干部轮训工作,着实提高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严格落实“”、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和标杆意识。按照“创党建品牌、展特色亮点、助教育发展”的思路,指导学校党组织进一步树牢“党建+”理念,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大力破解学校发展难题,逐步形成“一支部一特色”格局。严格按要求按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筑牢学校思想教育阵地。(责任股室:办公室、教育股、人事股)

25.培养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目标任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班子队伍考核办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工作措施:完善学校班子队伍考察方式方法,健全干部考核体系,持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力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能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实行激励保护。鼓励引导干部到边远山区和基层教育一线建功立业。(责任股室:办公室、人事股、教育股、工会)

26.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年区教育工作主要目标是: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确保全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盲率降到8%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至2%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20%以上,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3%以上。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深入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1.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重点搞好局机关干部、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落实。广泛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推动实施重点项目和改革试点。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学校(班)提升工程、社区教育行动计划、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研究制订或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力求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进度、质量和效益。

3.加大组织落实力度。完善督查协调机制,制定检查考核办法,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确保《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落到实处。抓紧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

二、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4.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量、考试次数和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规范管理,完善教辅材料审读推荐机制,规范教辅材料的征订发行及优惠让利公开透明工作,做好免费教科书发放和循环使用工作。加大对违规组织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的查处力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构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诊断、反馈指导和改进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完善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升初中招生划片等办法。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教育同城化”等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推行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初中校的做法。进一步提高“控辍保学”能力,努力提高普及程度水平。

5.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强化“以学论教”意识,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思想为指导,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区教研合作,构建区进修学校教研员为主导、中小学兼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三位一体的教科研网络。加大学科指导组和联校教研活动的力度,加强对农村课改工作的示范和引领。建立一批能在全区教育科研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教研基地校,提升“五课”教研水平等,力争出成果。

6.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建立区校二级巡查制度,抓好“五规范”落实督查工作,增加随机检查和专项督查工作次数。加强技能常识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工作。推行日检查、周汇报、月交流、学期总结等制度。贯彻落实《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程》,加强专用教室管理,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日常教学要切实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努力做到“堂堂用”,提高教学效果。举办教育资源使用研讨活动,开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交流会,提高使用水平。

7.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制订中小学德育三年提升计划,全面实施《省学校德育工作测评方案》,健全学校德育考评机制,持续开展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评选推荐表彰区、市、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青少年养成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把德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上来。建立健全学困生、留守儿童档案,加大帮扶力度。探索、提炼德育工作特色。扎实做好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唱响时代主旋律。持续推进“五自五创五建”德育工程,积极参与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8.加强体育卫生艺术科技教育。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加大对传染病防控、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督查力度,开展控烟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结合建党90周年举办相关艺术活动。抓住《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9.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努力创新校园文化建设途径。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美育、实践功能,形成底蕴丰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3+X”品牌创建基础上,整合创新学校品牌特色,打造区“文化校园特色校园”学校品牌。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品牌特色的评估、成果展示工作,加强品牌创建工作的宣传活动。

(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加快布局调整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与城镇发展同步规划、建设。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好校安工程的分工及责任主体落实工作。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学校基础建设及校安工程。协助市教育局做好徐碧新校区的规划选址和开工建设,督促开发商新建上河城小学、幼儿园及徐碧新城海翼幼儿园等建设工作。确保在年秋季滨江新城幼儿园投入使用。完成三明六中新建教学综合楼工程,完成三明十中办公楼拆除重建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督促市属校加紧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抓紧督促完成列西小学二期拆迁改造扫尾工作,完成列西小学操场建设。

11.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创建。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校倾斜。妥善处置闲置校舍。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各校按省颁年的配置标准进行摸底,统一补充添置体、音、美、小学科学、中学理科仪器。完成小学机房改造2个,建设校级资源库,升级教育城域网。逐步更新学生课桌、教师办公桌,改造小学科学实验室。加强教学仪器与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加强常规检查力度,注重过程性检查,促进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全面实施“城乡教育共同体”行动,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学”的形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完成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在年底前达到100%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目标。

12.巩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巩固率先在全市实现“班班通”的优异成绩,继续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办公无纸化、学籍数字化、图书管理信息化、教学研究网络化、家校联系、师生联系网络化进程。建设校级资源库,升级教育城域网。创建2-3所省级示范图书馆。新建数字图书馆,建设覆盖全区中小学的丰富图书资源。以加强学校对教育装备的管理使用督查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13.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编制幼儿园三年建设规划。加快发展公办园,协助抓好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工作,督促开发商新建上河城幼儿园、徐碧新城海翼幼儿园。落实滨江新城幼儿园产权归属及办学体制问题,确保在秋季投入使用,逐步推进农村每个乡镇、城市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园目标。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

14.多形式提升幼儿师资。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启动实施“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园长培训,已取得园长证的负责人参加园长提高班培训。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质量。完善公、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奖励制度,表彰一批优秀民办教育机构和优秀教师。

15.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制订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条件,严格学前教育机构准入管理,做好民办校的年检工作,与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物价局、民政局组成联合年检检查组,对年工作进行全面的年检,坚决治理无证办园和乱收费,进一步规范民办校的办学行为。坚持科学保教,推进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工作,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协助区公安分局组织民办幼儿园保安培训,并取得上岗证。充分发挥优质园、合格园对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示范、引领、扶持作用。加大对申报市示范性幼儿园和市城市合格园、市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奖励力度,提高办园品位、办学层次,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

(四)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终身教育。

16.切实抓好特殊教育。贯彻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特殊教育建设工程,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发挥区培智班的引领作用,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推进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

17.积极发展终身教育。招聘、培训一批社区教育教师,招募、培训一批社区教育志愿者。在乡(镇)、街道成立社区学校,村(居)委会成立社区教育学习点。利用成立的社区学校和农村文技校,充分发挥中职免费教育有利时机,职合区农办、区劳动等部门,举办各类成人职业技术培训。配合新农村建设,办好各乡镇街道“成人读书班”和“脱盲巩固班”,并召开2010年“扫盲工作和六普工作”表彰会。编著《区社区教育风彩集》迎接建党90周年。

三、突出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加快师资队伍素质提升

18.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以“学纲要、强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完善师德考评方案,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并在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评优、评奖方面给予优先,职业道德差的实行一票否决。召开师德感悟交流会,推选优秀教师交流“强师德树形象”感悟。

19.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实施“120”工程,即“10名省市学科带头人,4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70名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对己有的10名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开绿灯,创造条件让他们提升自己为省市名师。建立“名师工作苑”,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和教研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评选认定第三届区级学科带头人40名、首届区级骨干教师70名。抓好培训工作。选送校长、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市级培训;以校本研修为基本组织形式,有机结合集中培训与网络远程培训进行教师全员培训;进行新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农村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等专项培训;鼓励教师开展多渠道的学历提高教育,提升教师队伍学历水平。组织教师硬笔书法自学考试,年必须有15%-20%的小学教师和10%的中学文科类教师参加中国硬笔书法自学考试。

20.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开展第二轮岗位设置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岗位设置方案,做到岗位设置科学化、竞聘上岗公开化、聘任过程程序化。深化校际交流工作,促进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河东学校和河西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市区与沙县之间合理流动,推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行校长竞聘制度,校长竞聘在区属学校内进行,实行“五制”,即竞聘上岗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聘期述职考核制。

四、加强保障能力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1.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和安防能力建设,完善学校安全稳定长效工作机制。协助区公安分局组织民办幼儿园保安培训,并取得上岗证。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考评。开展“综治工作宣传月”活动,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继续开展“三项教育”和各类防灾抗灾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联席会制度,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督导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抓好寄宿制学校安全、校车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管理,预防和遏制重大校园治安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时化解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抓好教育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22.切实加强教育经费保障。提高经费保障水平。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落实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研究重点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加强过程跟踪监控。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完善财务预决算制度,逐步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机制,促进教育经费优化配置。加强对各校的内审工作,计划审计学校3—5所,抓好教育费附加增收。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在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

23.完善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做好“教育强区”的过程性指导及验收工作。修订完善“教育强区”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做到有序,有进度,有检查,有纠偏功能,有激励机制,有实效和展示,以良好状态迎接“教育强区”市级核查评估。加强对学前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全面实施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重点,落实常规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学校评估制度。围绕省、市教育工作重点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24.充分发挥进修学校的作用。切实承担起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研究、培训、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服务于教师的需求和专业发展,建立可持续的、互动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切实承担起教师能力建设、培训后的后续服务以及教育质量监测、指导、提高的职能。加强教育一体化及教研模式等研究,力争出成果、出品牌。

特殊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工作目标

紧扣县委、县政府和市教体局工作主线,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党委、行政工作部署,以“六个用”的新常态推进新发展,着力完成“123”工作目标。

(一)坚持一个根本,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通过开展多形式德育课程和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制定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及本年度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市、县“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家校联动,德智兼修,知行合一,全面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突出二个关键,即以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为关键环节。坚持质量为核心,制定并实施第二个《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全面完成2015年质量目标任务。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巩固并保持全市第一方阵位次,并不断缩小与市内教育质量先进区(县)差距;高中教育稳中求进,努力提高本科上线人数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保持全市高中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现有名次,努力实现全县教育质量“保4争3”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达到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实现学校管理、质量均衡提质增效,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三)深化三个重点,即以推进课改工作、落实教育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建设、创建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为重点工作。积极实施以“MS—EEPO有效教育”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圆满完成实验试点学校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总结阶段成果,启动第三阶段课改工作,推进全县中小学校课改年级各项工作,提升课改成效。大力实施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创建示范点,实施全覆盖。加大创名升位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市级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学生德育教育提升工程。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贯彻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夯实德育常规管理,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展评选市县“美德少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落细、落小、落实,实行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制度,建立并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2.强化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管理考核。认真落实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工作任务,制定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评估考核方案(试行)》,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考核“两单制”(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坚持每年对学校德育工作评价考核。建立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激励机制,设立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考核经费,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强化德育主题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心”教育、“三爱”教育、“三节”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和“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民族之魂,做有德之人。加强主题班会(队)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贯彻执行《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重视各类仪式教育,切实提升师生道德素养。

4.强化德育阵地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德育组织建设,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现有素质教育阵地资源,深入推进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戏剧文化、民俗文化、竹文化、奇石文化)进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提高使用效益,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提高德育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水平。

(二)坚持质量提升核心意识,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

巩固提升第一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4)”教学质量成果,全面实施第二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继续实施《县振兴高中教育十大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质量提升激励导向机制,优化质量提升过程管理,努力提升全县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全县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1.学前教育。大力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15年学前教育建设项目。积极提高幼儿入园率,力争全县3-6岁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1%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县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的工作方案》和《县0-3岁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年度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研究和其他课题研究,加大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工作力度,切实规范小学附设幼儿园保教行为,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动态现场会、视导等质量提升帮扶制度,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2.义务教育。牢固树立质量中心意识,建立质量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坚持“常规为本,落实取胜”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并不断完善学校、督导区、县三级教学常规督查通报制,贯彻落实“学校管理一日常规”、“教师工作一日常规”、“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工作要求,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效能。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对在学期市、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成绩下滑及靠后的,以及当年毕业年级较薄弱的学校,提前警示督促,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建立考风考纪督查复核制度,公平实施教学质量考核,以优良的考风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继续强化学校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教学和管理意识,坚持实施薄弱学校重点视导制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和工作量通报制。贯彻落实质量考核末位轮岗交流制,加大质量考核结果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教师调动、公招等方面的运用。建立并实施优质生源输送专项考核制度,坚持召开学校优生培育工作例会,积极探索优生培养工作模式,加强优生培育,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强化学校生源巩固工作,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施学校生源巩固考核、交账制度,落实生源巩固相关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普及程度各项指标。

3.高中教育。贯彻落实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协同提升计划,持续推进《县振兴高中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完善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培养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管理工作水平。强化高中学校优质生源招生激励考核工作机制,加大优质生源吸纳力度,建立并完善初中生源校拔尖创新人才送生考核方案,切实提高高中入口质量。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大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实施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高中学校目标管理,明确高中学校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工作考核激励力度,充分调动高中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出口质量,力争2015年高中升学本科上线人数取得新突破,完成市、县下达的高考质量目标任务。

(三)坚持创名升位工作理念,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提升工程。

1.积极推进高中教育集团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加快推进南屏实验学校建设,积极争取启动中学扩建工作,优化全县高中教育资源布局。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加强县内高中学校与市内学校及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外国语实验学校等省内高中名校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中学与西南政法大学、学院的战略合作,探索实施职校、中学等学校与台湾等地区及国际中小学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县内高中办学水平。以“创名升位、内涵发展”为抓手,推进全县高中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2.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星级幼儿园创建工作。继续开展一星级、二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幼儿园、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认定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争创三星级及以上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四星级幼儿园,确保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星级幼儿园创建成功。

(四)坚持以改促教工作策略,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工程。

全面深化以“MS—EEPO有效教育”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课改为抓手,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为质量提升提供根本保障。继续扩大“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范围,在全县中小学校课改年级全面实施课改工作。建立课改学校团队,开展“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全面完成试点学校第二阶段实验工作,启动实施第三阶段操作系统的实验工作。继续实施好中期评估和阶段性考核表彰奖励工作,继续抓好对课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驾驭“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能力。切实加强对试点实验学校课改推进工作的管理,重视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对课改实验推进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及推广,充分发挥课改试点实验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好各层次课改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新高考的研究与指导,继续开展新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和培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五)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巩固并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生巩固率达94%以上。均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积极开展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复查迎检工作,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职责任务,全面启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省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2.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BT招商项目,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使用课堂和微课建设,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学校装备建设、管理、运用考核工作力度,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开展自查,摸家底、找差距、抓整改,配齐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

3.强化教育合作交流,探索建立校际间协同提升发展机制。积极开展县内教育交流活动,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其他公民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和单设中学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校对基点校和村小、优质学校(园)对薄弱学校(园)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学校联盟,落实校际间协同发展提升机制,开展学校间帮扶、交流、学习、合作等形式的捆绑发展工作,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园)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开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不断促进薄弱学校的转化提高,实现全县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力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华东师大慕课联盟、东北师大微课联盟合作,深入推进课改工作。

4.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特殊教育的文件精神,落实工作要求,实施全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积极探索学前特殊教育及职教特殊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强随班就读建设工作,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与指导,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大力提升全县特殊教育水平。

5.关爱留守学生。加强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生“亲情电话室”使用与管理,提高全县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入住率,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管理问题。建立并完善留守学生教育帮扶制度,落实教育帮扶责任,总结推广留守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成果,落实留守学生“三个优先”的工作要求,重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县留守学生教育帮扶水平。

三、保障措施

通过建立“四个规范”工作机制为保障,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两个行为”,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一)规范“两个行为”。切实规范校(园)长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上下班签到制,治理“庸、懒、散、浮、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标准,确保各学科开齐开足课时。严肃清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行为,着力纠正违规补课、有偿家教、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小学学科任教安排,坚决纠正中、高年级学科教师只担任一个班语文或数学科教学现象。强化艺体课教学管理,实施“艺体专业教师回归计划”,坚决纠正艺体教师主要承担非艺体学科教学现象。加强村小管理与指导,完善村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将村小课程安排、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纳入完小管理范围,建立完小教师到村小支教、走教制度。

(二)规范教辅材料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做好教辅材料的选用、征订、管理和使用工作,严格执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坚持在市定《教辅目录》内学生和家长自愿选用原则以及教辅材料代购服务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教辅材料的代收费结算和清退工作,全面规范教辅材料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