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

纺织业调查报告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生产平稳 58.6%的企业收入增长

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看,有超过一半(58.6%)的企业收入比2010年增加,其中大型企业中有77.7%的企业收入增长,小型企业只有39.3%的企业增长,表明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注册资本类型上看,外商控股企业收入增加、持平和减少的相当,增加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资本类型的企业。从细分行业上看,化纤和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最高,家纺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相对较低。

对于下半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增长的比重达到60.7%,说明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下半年的经营有一定的信心。近7成的大型企业预期下半年增长。分行业看,只有37.5%的棉纺织行业企业预期下半年收入增长,表明多数棉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下半年经营状况没有把握,近几个月棉花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对该行业的影响仍然很大。纺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企业预期增长的比重也只有40%。今年以来行业投资增速下滑,新开工项目负增长,对纺机产品的需求减退。

需求不旺 52.1%的棉纺企业订货量下降

调查显示,近半数企业(49.9%)订货量较2010年有所增长,其中大型企业订货量情况更好,较2010年订货有所增长的比例达56.4%。丝绢纺织、麻纺织行业企业订货量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80%和60%。棉纺织行业企业订货增长的只占22.9%,订货量下降的占52.1%。这表明棉纺织市场景气度较低,企业销售出现了问题。

从上半年国外订单方面看,样本企业中,需求增长的只占36.3%,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竞争环境更加激烈。50%的外商控股企业、62.2%的棉纺织行业企业国外订单量减少。与此相反,样本企业中,60%的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和58%的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企业上半年国外订货量增长。从海关统计数据上看,这些行业的出口也呈较快增长趋势。

对于下半年订货需求情况的预期,54.9%的企业认为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77.8%的外商控股企业和62.1%的港澳台控股企业预期下半年订货量增长。69.7%的麻纺企业和69%的印染企业预期下半年订单量增长。但企业经营者对国际市场需求预期更加谨慎,仅有42.3%的企业认为国外订货需求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只有外商控股企业较为乐观,有75%的认为国际市场下半年订单增长。

分行业看,印染企业、丝绸企业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预期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64%、60%和58.1%。销价上涨59%的企业产品价格提高受原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综合要素成本价格上涨的影响,多数企业都采用提升产品价格来缓解成本压力。59%的样本企业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较2010年有所提高,大、中型企业采取提价方式的更多,分别为67%和60.5%。

大多数行业企业的销售价格上涨,只有棉纺织企业例外,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比重占53.3%。但受到市场需求及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影响,企业库存略有增加。38.2%的企业库存较2010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小型企业库存增加更为明显,比重达51.2%。62.5%的受调查棉纺织企业库存增长。库存增长,销售价格下降,表明上半年棉纺织企业的营销问题突出。丝绸行业企业库存减少的比重较高。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发展现状

20xx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xx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xx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xx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xx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 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1、着力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壮大纺纱生产规模,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要着力引进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产业要着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狠抓产业招商。抓住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产业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增强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导。立足长远发展,注重培植纺织器材生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处理等关联配套产业,并引导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根据××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发展现状

20xx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xx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xx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xx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xx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 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1、着力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壮大纺纱生产规模,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要着力引进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产业要着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狠抓产业招商。抓住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产业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增强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导。立足长远发展,注重培植纺织器材生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处理等关联配套产业,并引导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根据××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欧盟 纺织品服装贸易 特保措施

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纺织品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秘书长拉肯曾公开指出,欧盟有多种限制手段,“具体使用什么贸易保护手段,需要看具体的情况”。[1]欧盟对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可以采取的贸易保障措施,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般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一般保障条款和特保条款都是WTO保障机制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通过限制进口以保障WTO成员国的产业安全。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欧美正在频繁援引的对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特别保障条款。

一、特保条款的来源及比较

总体而言,特保条款是指WTO体制内除GATT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规定外的一般保障条款外的所有特殊保障条款的总称。特保条款是一种过渡性保障措施,特保条款分为适用于所有成员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和适用于特定成员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与“纺织品过渡保障措施”条款。[2]

现在,欧盟可以援引用来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条款有两种途径:(1)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下简称为《工作组报告书》)第241-242段的规定实施过渡性保障措施;(2)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下简称为《入世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这两种条款都适用于原产地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其主要对比如下:

1.可以援引特保条款的截止期限

《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措施应截止于中国入世后12年即2013年12月10日。《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中关于实施纺织品服装特保措施的截止期限是2008年12月31日。

2.采取特保措施的前提条件

《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了可以对中国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两种情形——“市场扰乱”或“重大贸易转移”。《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只规定了“市场扰乱”作为实施限制措施的前提条件。这两种条款中所说的市场扰乱是指进口的快速增长,从而构成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①这里说的增长包括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从中可以看出,市场扰乱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何为‘实质损害’, 何为‘一个重要原因’, 很可能被有关主管机关以过去曾经采取的予以确定。从而为其他WTO 成员实施特保措施大开了方面之门。[3]这两种条款的援引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而言也更加困难。

3.采取限制措施的严厉程度

《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第(c)款规定:在收到磋商请求后,中国同意将所涉及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的装运货物,“控制在不超过高于提出磋商请求的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进入该成员数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 如果磋商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根据(c)款对磋商涉及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根据这项规定“采取的行动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年,且不得重新实施,除非有关成员与中国之间另有议定”,而且,“不得根据本规定和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同一产品同时适用措施。”也就是说,两种特保措施不能同时使用。[4]

《入世议定书》第16条第3款和第8款规定:受的WTO成员有权在防止或补救“市场扰乱”和“重大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显然,这是一项原则性的规定,有相当大的空间,似乎可以理解为如果WTO成员认为有必要,可以在特保措施条款使用期限内自行决定应当采取何种限制措施。[5]

4.中国采取报复的权利

《工作组报告书》没有规定被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成员方是否以及如何采取报复措施;《入世议定书》规定了相关的报复措施:如果市场扰乱是进口的相对增长造成的,且针对该相对增长采取的措施超过两年,则中国有权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如果市场扰乱是进口的绝对增长造成的,且实施的措施超过三年的,则中国有权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②二、欧盟采取特保措施的程序及其与美国的比较

1、欧盟特保措施的实施程序

2003年1月21日,欧盟根据的《工作组报告书》修改了第3030/93号条例,增加和“第十条a款,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 完成了把WTO协议转变成为可以实施的内部法的过程。2005年4月6日欧盟委员会又根据相关的和协议,了“对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的指导方针(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safeguards on Chinese textiles exports to the EU)”,作为对中国采取特保条款的实施细则。指导方针中详细地说明了欧盟对华的纺织品和服装实施特保措施的程序和依据。

(1) 特保调查的申请人

指导方针中规定的启动特保调查的申请人主要有三类:欧盟委员会,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③(“parties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market disruption”)。 决定是否进行特保调查的是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建立了一个监控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是否造成欧盟市场扰乱的预警系统(见表一)。如果某一类产品一旦超过警戒线,欧盟委员会就可以自行发起市场扰乱调查,成员国也可以请求欧委会发起市场扰乱调查。欧盟委员会也可基于请求特保调查的产业所提供的情况和可接受的证据发起市场扰乱调查。

表一 欧盟决定磋商的规则

2004年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占欧盟进口总量的份额(数量上) 2005年2005年比2004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④ 2006年2006年比2005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 2007年2007年比2006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 2008年2008年比2007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

≤7.5% 100% 100% 100% 100%

大于7.5%≤20% 50% 50% 50% 50%

大于20%≤35% 30% 30% 30% 30%

大于35% 10% 10% 10% 10%

资料来源:“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safeguards on Chinese textiles exports to the EU”,europa.eu.int/comm/trade/issues/sectoral/industry/textile/memo060405_en.htm

(2)适用的前提条件

欧盟特保条款的适用条件和第一部分中讨论的使用范围基本一致。欧盟在这次的特保调查公告中对《工作组报告书》的相关部分进行了解释⑤。在这个解释中欧盟认为,特保措施针对的产品必须是中国生产的而且必须是ATC覆盖范围之内的,确认中国生产采用的相关的原产地证明,而且不论这些产品的进口是否直接从中国进口,都作为中国的产品计入特保范围。另一方面,欧盟还强调了特保条款适用的条件的是对贸易有序的威胁,认为“阻止贸易有序发展”和“市场扰乱”都是采取特保措施的标准。这样做不仅使得特保条款的援引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争取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程序

a 特保调查的申请

如果是成员国政府或利益相关者根据初步的数据(prima facie)要求对一种、多种或者个别(inpidual products)进行特保调查,欧盟委员会会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拒绝还是接受的决定,如果拒绝将给出相应的理由。

b 特保调查的开始及非正式磋商

欧盟委员会在展开特保调查时,将首先在欧盟的官方杂志(Official Journal,OJ)和贸易代表团(Directorate-General)的网站首页⑥上进行特保调查的公告(notice)。一般来说,该公告包括三个方面的:发起特保调查的基本原因的简要介绍;邀请相关方在21个工作日内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相关的真实信息;详细确定相关方参加整个过程的程序和时间表。

公告之后欧盟委员会将在60天内展开调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调查还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在这个过程中,欧盟委员会将要求与中国进行非正式的磋商,并寻找所有其认为有用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与中国进行正式的磋商。欧盟委员会也会把其发现通知相关的团体,并且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特保调查中所依据的数据是成员国海关提交给欧盟委员会的实际进口数据。评估将基于一年期的平均单价和进口模式(import patterns),或者基于根据原则上不少于三个月的数据所确定的比例。

c 做出决定

根据最终获得的调查信息,欧盟委员会将会做出是否与中国进行正式磋商决定。假如欧盟委员会做出运用特保条款的决定,其将立即与纺织品委员会(Textiles Committee)召开会议,就是否与中国进行正式的磋商征求纺织品委员会的意见,并把相关资料提供给纺织品委员会。这些资料包括:详细的原因和理由陈述,数据显示的市场扰乱及其与进口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之间的关系。假如欧盟委员会做出不运用特保条款的决定,其将告知原告并给出作出这样决定的原因,这些同样要在官方杂志上公布。

d 正式磋商

根据特保条款规定,中国应该在接到正式的磋商请求之后,开始限制出口,以便将出口量控制在不超过高于发起调查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的出口总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假如在接到请求之后的15个工作日内,中国仍然不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那么欧盟委员会将立即通知纺织品委员会,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将进口量限制在上述水平之内。

如果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此时,欧盟委员会可以对其认定的满足了实施特保前提条件的产品强制设限。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应立即与纺织品委员会进行协商,征求纺织品委员会关于对磋商涉及产品进行强制设限的看法。

相关产品的数量限制是“控制在不超过高于提出磋商请求的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进入该成员数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 这个限制⑦将执行期自提出正式磋商请求之日起至提出磋商请求当年12月31日,或如果提出请求时该年只余3个月或更少的时间,则在提出磋商请求后第12个月的月底。根据欧盟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的程序,所设的限制也会在欧盟的“官方杂志”上公布。特保措施到期之后,这些程序仍然适用于相同产品。⑧

e 紧急情况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在经过初步认定进口会妨碍贸易的有序发展之后,欧盟委员会有权在向纺织品委员会咨询过之后,不经过调查或者在调查结束之前,直接要求与中国进行正式磋商。例如,进口商品的数量非常大,可以明显地判断出贸易的有序发展受到了威胁,而且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将对欧盟的产业形成严重的实质损害。

2、欧美特保措施的比较

欧盟继美国之后对中国展开特保调查,虽然欧美依据的协议都是相同的。但是又有各自不同的实施细则,表二对他们之间不同点进行一个比较。 两者的共同点基本上都是基于与中国签署的特保条款,而不同点则考虑了其运用特保条款的方便和平衡各自的内部势力。

由于欧盟是具有特殊性一体化组织,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维护集体的利益,又不能伤害到成员国的利益。为了维护这种平衡,欧盟在相应的领域都设置了相互之间的制衡。在对中国纺织品服装提起特保申请时,既可以是代表集体利益欧盟委员会,又可以是自身利益代表的成员国,就是这种制衡的一种反映。而美国则不会考虑让各个州提起特保调查的申请。

欧盟在实施特保措施之前先公布了决定磋商的规则,而美国则没有。可以说这是欧盟在美国实施特保措施之后的一个改进,为欧盟对中国进行纺织品服装贸易实施特保提供了明确的数量依据。

表二 欧美纺织品服装特保实施细则比较

欧盟 美国

特保调查的申请人 成员国政府;欧盟内的相关产业;欧盟委员会 美国任何实体,包括行业协会,个别厂商,工会,类似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者,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者;纺织品执行委员会

调查、裁定和磋商机构 欧盟委员会 纺织品执行委员会

公众评论期 21个工作日 30天

用来评估的数据的来源 成员国海关 美国海关

的相关公告 欧盟委员会接受特保调查,则在欧盟的官方杂志和贸易代表团的网站首页上公告无论欧盟委员会是否援引特保条款,相关的原因或措施都会在官方杂志上公布如果中欧达成协议,则相关措施的实施也会在官方杂志公布 CITA接受特保调查的申请,则在联邦公报公布该申请;无论CITA决定是否与中国进行磋商,都要在联邦公报公告该决定、理由或者措施;如果中美双方达成协议,CITA也将在联邦公告上通知

是否公布决定磋商的规则 有 无

资料来源:根据欧美的特保措施条款整理三、相关事件评析及结论

1、相关事件

欧盟于2005年4月6日就出口欧盟纺织品服装数量激增出台了《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14日就与意大利纺织行业代表和欧洲纺织服装组织(Euratex)讨论运用针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措施,4月22日曼德尔森建议欧委会就中国纺织品服装的激增展开调查,4月29日启动正式的调查,5月27日就要求与中国进行正式的磋商,6月1日中国取消了共81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税,6月7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意大利对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者发表演讲,6月10日到11日中欧双方在上海进行磋商,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签署备忘录。欧盟承诺停止对原产于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十类纺织品的调查。中国则承诺进行自我出口限制,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内,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欧盟承诺在2008年底之前,克制援引《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提起特保,在2008年之后,完全对中国开放内部市场。至此中欧之间的这段纺织品贸易摩擦基本完结,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详见表三)

2、事件评析

中国早在2001年10月1日就签署了《工作组报告书》,欧盟也早于2003年1月21日根据《工作组报告书》修改了第3030/93号条例。但是,在欧盟内部就是否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使用特保措施产生过很激烈的争论,因为从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获得利益的相关方认为这有悖于自由贸易的原则,所以欧盟迟迟没有使用特保措施。在美国使用过特保措施之后,欧盟内部另一部分在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利益受损的相关方提出欧盟只是一个追随者,道义上的风险很低。同时又因为《欧盟宪法条约》相继在法国和荷兰受挫,为了向公众讨好,欧盟委员会最终决定使用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

表三 与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相关特保措施的事件

时间 事件

2003年1月21日 欧盟根据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修改了第3030/93号条例,增加了“第十条a款,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

2005年1月1日 中国对148项纺织品开始征收出口关税

2005年4月6日 欧委会《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澄清在何种情况下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行动

2005年4月14日 欧委会调查(examined)欧洲纺织服装协会(Euratex)提请的采取特保措施的要求,并表示将在4月25日表明立场

2005年4月22日 曼德尔森建议欧委会就中国纺织品服装的激增展开调查

2005年4月24日 曼德尔森建议欧委会授权他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9种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

2005年4月29日 欧盟委员会启动针对九种中国出口纺织品的特保调查

2005年5月12日 曼德尔森在欧洲议会的一个讨论上,表示欢迎中国将进一步采取行动控制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的水平的迹象

2005年5月17日 欧盟建议WTO与中国就T恤衫和亚麻纱进行磋商,磋商将紧急讨论如何更好地限制中国这两种产品的出口。

2005年5月23日 纺织品委员会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与中国正式磋商。

2005年5月24日 曼德尔森会见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寻求达到限制这两种纺织品出口的一致协议(agreement)

2005年5月27日 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中国的T恤衫和亚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

2005年6月1日 中国对征收出口税的81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

2005年6月6日 曼德尔森在意大利发表演讲说,希望通过协商找到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

2005年6月9日 欧盟了一个关于与中国进行正式磋商的原因和理由的声明

2005年6月10日-11日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上海就中欧纺织品贸易举行磋商并签署了备忘录

2005年6月14日 中国商务部公布了2005-2007年输欧10类纺织品出口数量安排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mofcom.gov.cn/,欧盟对外贸易部门主页europa.eu.int/comm/trade

针对可能被提起的特保调查,中国也做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到期之后,中国就开始实施出口税,但是欧盟并不认同这些措施,欧盟认为出口税对控制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的作用不大。

在开始特保调查之后,欧盟迅速进行了相关程序,在这之中不可否认有行业协会的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欧盟委员会的作用。欧盟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迎合成员国的人民,有助于《欧盟宪章条约》的通过,也有助于欧盟内的纺织产业应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进口,而且,欧盟认为中国必然会采取妥协的政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欧盟就T恤衫和亚麻纱向中国提出正式磋商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强硬措施——取消了81项产品的出口税,以表明维护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的立场。欧盟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立即表明态度。在经过一周的考虑之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意大利对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者发表了主题为“中欧纺织品:寻求改变和调整,而不是阻止贸易” ⑨的演讲,曼德尔森认为十年之内中国将会有两亿五千万欧盟高档纺织品服装的消费者,希望欧盟的生产者不仅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预示着欧盟将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促进双方的贸易。最后备忘录的签署则是上述一系列调整和妥协的产物。

就这次谈判的结果而言,欧盟取得了实质性的数量限制,而且延长了限制的时间,节省了再次调查和谈判的费用,可以说是达到了其本来的目的。对中国而言,这次并没有按照《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要求的那样增长率控制在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虽然8-12.5%的增长率改善有限,但是表明纺织品服装贸易正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避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不确定性。

3、结论

纵观此次中欧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可以发现,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提起特保调查是相当随意的,这次提起特保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虽然欧盟已经承诺会克制援引特保条款,但这是一种没有一点效力的空头支票。今后,欧盟肯定还会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根据这次的经验可以发现,欧盟也明白中欧之间自由贸易是主流是趋势,也不希望同中国展开贸易战,因为在贸易战中欧盟的损失同样巨大。而且,欧盟内部同样有从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获得大量利益的集团,例如零售商,高档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者,这些团体也是特保调查中的相关方,只要合理运用他们的力量,中欧之间的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是可以实现的。

在今后应对欧盟的贸易冲突中,中国不仅要仔细运用相关的法律条款,增加国内关于特保条款的立法,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以应付特保条款;而且,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在相关事件中,政府机构要明确国际贸易规则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本着公平、透明、互利的原则积极维护本国的利益。,针对美国对我纺织品服装采取的特保措施,我国政府正在制定应对措施,并明确表示,中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综合性安排意见。

中欧双方在纺织品贸易上的互补性大,互利性强,只要中国据理力争,一定会取得满意的结果。不能因为欧盟认为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对欧盟的市场形成了扰乱,中方就一定要为此负责。欧盟没有严格按照ATC协议,分阶段开放内部市场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此外特保条款的援引是有时效性的,不能无限期援引,如果欧盟希望尽量维护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合理发展,那么与中国的合作对话就不可避免。只要我们把握形势,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争取自己的利益,积极对话,中欧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就会持续健康发展。

[1][ 5]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2]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国际纺织品制造商联盟(ITMF)根据的“2011年棉纤维污染调查报告”,尽管近年来棉花杂质有所减少,但原棉的粘稠度和棉籽皮碎片依然是全球纺织工业面临的严重问题。ITMF每隔一年展开一次棉纤维污染调查,去年是自1989年采用新的调查方法以来展开的第12次调查。这次报告主要根据这三方面进行调查,涉及24个国家119家纺纱厂,并对71种不同的棉花长势都作了评估。

问题如下:

污染度——严重性稍有升高

与2009年相比,全球原棉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例由22%上升为23%。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被评估的所有棉花中约有7% (2009: 6%)被杂质严重污染,约有16%轻度污染(2009: 15%)。由于该结果显示的数据取自各类污染物的平均数,因此具体污染程度还要参照单个污染物的调查结果。在棉花加工过程中,“有机物”对其构成污染,其中焦油构成主要污染物,其比例为5%~51%(2009:4%),其他有机污染物为落叶、羽毛、纸张、皮革等等(2009:42%)。构成严重污染的还有无机物(31%),如“棉纺织品”(30%), “塑料编织纱”(29%),“塑料编织品”和 “塑料膜面料”(各28%)。调查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棉品来自印度、尼日利亚、津巴布韦、中国和土耳其。相比之下,产自如下地区的棉花较为洁净:美国(得州、亚利桑那、比马及孟菲斯、加州)、叙利亚、贝宁湾、巴西、西班牙、阿根廷、希腊和澳大利亚等地。

粘稠度——大幅上升

当前原棉的粘稠度为20%,相比之下,2009年为16%,创下最低纪录。尽管这个数值低于长年平均数,但原棉高粘稠度仍然是纺织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调查显示,粘稠度最高的棉花产自印度(DCH, MCU-5和其他地区)、叙利亚、美国加州和比马、西班牙、马里和乌兹别克斯坦。而另一方面,产自阿根廷、土耳其(伊兹密尔)、美国亚利桑那、埃及(吉萨)、印度(J-34)和美国得州的原棉粘稠度很低或不受其影响。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近日,FYSE(Foundation for 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了《2012中国社会企业报告》,力图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访谈,来呈现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社会企业领域的现状、规模、表现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这份报告是由多名行业专家、学者以及投资经理等共同编撰,该报告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 2012年1月期间,以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对52个中国社会企业总部发放了网上调查问卷,收集到有效数据; 同时,采访了代表12个支持中国社会企业家组织的行业专家。FYSE研究会旨在通过这份报告,对社会公益领域作全面深入的剖析,以指导FYSE项目的执行和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

10月2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小颗粒,大突破——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此次AQTI评价遴选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程度最高的前十位的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北京、佛山、珠海、南京、苏州、宁波。

此次评选范围涉及国内113个城市,选取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物、铅等污染源作为评价指标,再根据健康危害程度、污染物环境负荷量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也暴露出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依然非常有限,污染天气应急计划有待制定和落实。同时,公开的数据也突显出一批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比预期更为严峻。

《为时尚清污》纺织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纺织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这个环节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

10月8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五家环保NGO在北京联合第二期纺织业调研报告。今年4月,他们曾《为时尚清污》I期报告,并与49家中外服装品牌展开对话,询问其是否了解供应链的环境表现。

截至2012年10月7日,30家企业对此进行了回复。其中H&M、NIKE、李维斯、阿迪达斯、GAP 等一批品牌作出积极跟进,主动识别供应链上的污染记录,推动200余家纺织和皮革供应商企业对违规问题和后续整改做出了公开说明。但玛莎百货、迪士尼、J.C.Penny、Polo Ralph Lauren和Tommy Hilfiger等22家品牌或者消极回复,或者不予回复。

《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纺织行业的美丽与梦想

“美丽纺织,责任发展”,美丽是目标,责任是手段。在过去十年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美丽中国也在去年的十以后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词汇。那么,这两者之间有哪些联系和纽带呢?

谈到美,可以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曾说,“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他的这句话放在当今也具有现实意义,“美丽中国”正是赶上了中国发展的大好机遇。经过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让所处的环境山清水秀,让消费者和老百姓享受健康而富有质量的生活。虽然“中国梦”已经承载着很多内容,同时大家仍然在为“中国梦”填充新的内容,但是“美丽中国”理应是“中国梦”的必然内涵。现在需要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因为国家和人民到了追求并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时候。

应该说,从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宏观战略。继而,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小康社会,十则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写入了报告。

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与这一战略发展过程高度契合,实际上,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就开端于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到今天,将近十年过去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使业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行业的高度重要性,正在向着“美丽纺织”的梦想与目标,全面践行社会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愿景下的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出口市场

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这是一个可喜的情况。2013年1—7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但中国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主要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一方面有出口市场不振、需求不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提醒行业,出口市场份额降低不仅仅是一个成本要素增长的问题,它还有责任竞争力的问题。这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提出了在产品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影响等领域实施更高标准的要求。

(二)国内市场

首先,国内市场与前几年相比形式并不乐观,2013年限额以上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一直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其次,网购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产品销售最具成长性的渠道,2012年中国服装网络销售额达到3188.8亿元,占全部网购的24.45%,仅“双11”促销,天猫商城就有三个销售额过亿元的服饰品牌。估计到2016年,服装网购市场规模将达9200亿元。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网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网购一族不仅非常关注买家的商业信誉,而且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第三,虽然网购规模成长迅速,但中国国内市场仍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的差距从1980年的3.05倍上升到2012年的4.60倍,这说明我国超过一半的人口仍处于相对下降的需求曲线中。

(三)经济效益

虽然总体来看,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继续扩大(2013年1—5月,我国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89.49亿元,同比增加18.05%),但是一项对企业家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家对下期行业运行预期总体较为谨慎。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涨,估计2013年纺织行业人均工资涨幅为10%—15%。而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存在,这对棉纺企业竞争力及效益的影响依然十分突出。

(四)劳动生产率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看,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虽然今年以来,纺织工业实现生产力素质、产业规模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但是,中国劳动力规模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同时,新生代工人就业理念和趋向导致纺织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再有,中国的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按照目前趋势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挑战以及工人的就业趋向的挑战,让纺织行业只能通过提升劳动生产力来保持行业的竞争力。更令人担忧的是,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约为0.43%,明显低于同期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71%)。可见,科技与产品、品牌价值与商业模式、人才素质、企业制度、科学管理等仍是行业创造人力资源新优势的主要矛盾。

(五)产业安全

近年来,纺织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行业安全问题。所谓行业安全,指三个构成要素:一是资源安全,也就是原料、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的有效供给和获得性问题;二是质量安全,也就是供应链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与消费者安全问题;第三是贸易安全,也就是公平的贸易环境与市场需求增长的问题。例如,产业原材料PX的供应问题。2012年,我国涤纶产量3057万吨,已占我国化纤产量的80.6%,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7.3%;2012年行业的PX需求量已达到1400万吨,PX产量775万吨,进口63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预计到2015年,我国涤纶产量约为3900万吨,PTA产量约为3350万吨,需要PX约2200万吨。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群众抗议PX项目的事件,其中对行业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充分与民众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提高其对有关产品和项目的科学认识。

(六)节能减排

2012年开始,纺织行业开始同时面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三重压力:一是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例如,环境保护部、质监总局联合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某些排放标准已经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2013年完成的重点减排项目名单,398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中有105项目事关纺织服装企业;工信部则公告第一批符合《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的企业名单。二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已经对行业的节能减排形成了非常严格的外部监督。三是不断趋严行业准入,包括融资限制越来越严格。此外,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即将,极有可能将碳税征收纳入到WTO多边TBT体系框架内。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产品检验、企业资质的验证外,未来碳足迹检验认证很可能会成为新的一项增加中国企业附加成本的工作。

(七)产业转移

纺织行业近年来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趋势,就是行业的区域转移,即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转移。通过对《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发现,产业转移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但目前产业转移的形势并不乐观。规划预期到2015年中西部产值将占到全行业规模产值的28%,而到去年为止,中西部占全国产值的比例还不到20%,因此完成28%的目标压力非常大。究其原因,首先是产业转移并不能明显降低劳动力成本;其次是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的程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在缺乏产业配套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现有转移项目中的相当一部分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树立正常健康的产业转移的诉求,也就是说产业转移应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不仅仅是谋求单纯的成本的降低,甚至是社会责任标准的降低,这是产业转移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近开展的一项调研也表明,产业转移不仅不能明显降低劳动力成本,也无助于劳动时间、员工流动率等核心问题的解决,而且转出地和转入地在环境、劳动力等领域的标准差距几近消失。调研表明,2011年,转入中西部的企业中有超过2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将近60%的转移企业利润率不足9%。

(八)挑战带来的新思考

通过分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触发新的思考:一是中国纺织行业正处于忍痛蜕变的历史节点,所有要素的变化都正在产生“正向择优”效应;二是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核心竞争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力;三是如何以创新行动履行对员工、客户、环境和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责任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准入、品牌内涵和商业绩效;四是产业转移(国内转移和国际转移)的机会在于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空间,而绝非在于更低的社会责任标准或更小的利益相关方期望。

三、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经过八年时间,从一开始普及和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到现在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和创新责任机制的新阶段。这期间,中国纺织行业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工作包括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三个层面。在行业层面上,早在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了中国首份行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风气之先。到今年是连续第七年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ISO26000所倡导的企业以外组织的社会责任在中国最早、最长期的制度化实践。

2006—2008年的三年间,中国每年只有一份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即纺织行业的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直到2009年,中国才有了5份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而其中的两份是来自纺织行业,一份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行业社会责任年报,另一份则是中国第一份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2008浙江省平湖市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已经有181份非企业或者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但这些报告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一种在政府部门推动之下的行为。2012年,我国非企业组织报告95%以上的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例如,上海市政府要求某些非企业组织必须社会责任报告。然而,政府推动固然重要,但是自觉自愿围绕自己的诉求报告更加重要。

从产业集群层面来看,应该说2009年平湖市经贸局和平湖市服装行业协会的《2008浙江省平湖市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在中国开创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和地区行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的先河。今年,石狮、虎门、西樵、盛泽、海宁、萧山和王江泾七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集体社会责任报告。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集思集益,能够集中、宏观地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使各方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条件,理解行业发展路径,协助化解行业发展挑战;二是群策群力,超越企业,反映出政府、企业、当地社区和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协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展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另外,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对区域品牌建设非常有利,很多产业集群由于生产而闻名,下一步产业集群如何在整个社会层面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如何获得各级政府支持,在消费者层面获得理解和信任,集群社会责任报告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在企业层面,为了便于企业科学、规范地开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研究制定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责任报告指导体系和中国第一个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即《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CSR-VRAI)等。这些体系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在“写出报告”的同时“写好报告”,另一方面也能使企业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管理出报告”、“报告促管理”。

2009—2013年间,7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了近180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约半数报告通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平台,50余份报告通过独立第三方的验证或协会鉴证。经过六年的努力,纺织行业不仅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份数最多的制造业行业,同时也是报告验证比例最高的行业,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高。

同样,六年的努力也证明,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系统是必要而有效的,科学、系统的编制依据对于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行业的所有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质量在各个维度上都比较均衡,但是按照《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GATEs)编写的报告在各个维度上质量都更高。而且,按照CSR-GAGEs编制的报告在指标覆盖率和内容实质性上都全面高于非CSR-GATEs报告。因此,一方面建议更多的企业应该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建议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和深入地使用简便易行的行业性社会责任报告解决方案。

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必须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为此,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推出了“负责任的生产”工作机制。这一机制旨在向全球供应链推介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引导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认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表现。入选“负责任的生产”机制的企业均是近年来在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与信息披露方面已有建树的纺织服装企业,其参与商业推介的产品须从“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的产品(面料)中核选。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3年推出的“责任资产”计划,将通过建立更广阔的平台,对接品牌和采购商以责任信息进行商业推广。

(二)能力提升

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根本手段和长效措施。多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致力于将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和资源引入行业,携手为行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例如,2012年,通过引入国际劳工组织的SCORE项目,利用培训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浙江省平湖市12家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对5家企业开展了两轮现场指导,使其环境表现和劳动生产率都明显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BSCI一起培训了200余家企业的700余名管理者,自2007年以来,联合会与BSCI的培训项目已经培训了超过10000名管理者和员工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与江西省新余市商务局、陕西省纺织工业协会等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合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社会责任培训。

(三)专题研究

基础研究是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基石,也是所有其他工作的源泉,因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持续密切关注纺织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2012年,开展了两项专题调研活动:企业内部的申诉和沟通机制研究和产业的区域转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申诉和沟通机制研究了不同申诉机制建立和运作的成本、效果,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总结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与行业特色的内部员工意见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

此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1年底启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调研项目。2012年,项目组探访了东中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 50家企业,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转入、转出地的当地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入调研。2012年底,项目组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2013年4月9日和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在北京和上海联合举办了两场调研报告会,4月23日,合作双方还与香港瑞典商会在香港举行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专题座谈会。

(四)跨界行动

纺织行业在社会责任领域内的跨界行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跨体系合作和跨行业共建。

就跨体系合作而言,不同体系间的集体行动,可以加强体系间的融合与合作,并整体提升全球社会责任体系和标准的运作效率、可信性及透明度。早在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与欧洲BSCI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两个体系的合作。2010年,与BSCI和美国的SA8000就体系间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多论洽谈。2011年,与SA8000签订了类似的协议,并且与WRAP和Solidaridad达成一致,最终5个体系协议同意在中国设立“社会责任体系合作中国顾问委员会”(MAC)。这个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各社会责任标准和体系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对话和共识,加强体系间的融合与合作。具体而言,5个体系希望通过上述委员会研究制定在劳动者保护领域指导各个标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实践的具体要求的通用指南,这些指南也将极大地便利工厂实施各有关标准,以最大程度减少实施不同标准体系时的重复性或冲突性工作。2012年,MAC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就社会保险、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各个体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2013年7月,第三次MAC会议召开,在这个会议上,SEDEX(供货商商业道德信息交流组织)加入了MAC,使得开展体系协同的标准和体系达到了六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继续努力推进跨行业协作,并以电子信息行业为重点,致力于将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经验移植到其他行业。在2010年之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就协助中国工经联、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行业和企业组织完成了它们的社会责任指南体系的编制。从2011年初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程参与了中电标协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和筹备,积极开展经验分享与跨行业合作。2011年下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专家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各利益相关方组成起草组,并作为起草组的主要协调人组织完成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讨论稿)的起草。2011年12月,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签订了社会责任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社会责任工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作为起草组的主要成员,在广泛征询各个利益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修改和完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先后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和定稿。作为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性指导文件,《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以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为主要参照依据,将为电子信息企业和相关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系统性的指引。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上半年的行业数据近一段时间陆续公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共同了2011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平稳趋缓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全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产销增速逐月减缓;投资区域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开工项目持续负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数量增速下降明显;行业利润增速逐月回落。下半年,行业将继续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仍是首要任务。

对于下半年的预测,无论是权威部门还是专业人士都认为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在发改委日前的报告中称,当前纺织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与年初相比已呈现增幅减缓的态势。展望未来,虽然内需市场仍有望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但预计下半年纺织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数据显示,1-5月,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万亿元,同比增长30.15%。产值增速呈逐月下降态势,1-5月较1-2月、1-3月、1-4月分别下降1.8、1.45和0.4个百分点。

从各方数据与调查看,当前中国纺织企业正面临“三荒两高一低”的严峻考验,即“用工荒”、政策收紧带来的“钱荒”、以及阶段性的“电荒”,加上成本增加、税负沉重以及利润低下甚至亏损,这些环境变化让纺企经营更加步履蹒跚,其中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持续向好的压力加大,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有专家认为纺织行业2010年“井喷”式的复苏过程已经结束,2011年度难以在规模上继续形成大的突破,将逐渐以淡化总量、注重质量为发展方向。

成本上涨将使行业两极分化,“订单向大企业集中”使得龙头企业更看中订单质量。目前人工费上涨20-30%将影响纺织服装行业70%的企业。棉花价格上涨在产业链中逐级传导,将使众多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竞争。未来在高棉价时代,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然的,经过大洗牌后,企业将两极分化,行业将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淘汰”。优势资源将加速向大企业流动。订单向大企业集中,大企业市场话语权增加。就目前情况看,大型纺织出口型企业普遍反映2011年年初订单情况良好,已做好扩产准备。另外在中小企业不敢接单的情况下,大型企业有较大的订单选择权,订单质量为这些企业所重视。

目前纺织企业应更多的关注政策的变化,后市多项政策将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其一是居高不下的通胀率预示着偏紧货币政策将持续;其二是欧美宽松货币政策今年内仍将是主调;其三是棉花最低收储保护价政策出台,纺织原料及产品价格体系将重构;其四是市场传言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将下调5个点至11%;其五是人民币升值加快,对出口影响的拐点正在快速逼近。企业要认识到目前行业背后掩藏的投资风险,企业家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行业局势。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纺织品 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

中图分类号:F40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92-01

一、纺织品的设计原则

纺织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很广、影响因素也很多,但要设计出有市场、受欢迎的纺织品,要把握以下原则。

1.适销对路原则。纺织品设计人员要深入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心理,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切忌以个人的爱好代替消费者的需求愿望。

2.实用、美观、经济的原则。设计人员应明确产品的用途、性能要求、流行款色。就服装用纺织品而言,除了功能性和耐用性之外,还要具有美丽的外观,做到“外表美观、穿着舒适、洗涤方便,利于活动”。除此之外,经济性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设计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是纺织物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

3.创新与规范相结合原则。新产品设计要具有异想天开的开拓型思维,使产品不断更生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原料、纺织工艺、染整工艺及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如原料规格、纱线密度、织物幅宽等的规范化、系列化,既使产品丰富,又无不必要的繁杂,方便生产。

4.设计、生产、供销相结合原则。设计、生产和供销的关系一般为:商品市场供销部门制订销售计划设计部门研制和设计新产品生产部门生产产品销售市场。

总而言之,一个产品的设计投产,需要调查目标市场,设计要做到适销对路,生产上要保证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

二、纺织品设计过程

1.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是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所谓市场调研是以产品为主要目标,以市场供需为内容,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而掌握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活动。市场调研既有目标、计划、组织、系统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又有方法、技术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市场调研的范围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科技方面、市场方面、对消费者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对各种政策的掌握等。

2.纺织品设计方案的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失误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整个决策过程取决于两方面内容:第一,需求,即市场的需求,包括组织面料品种、数量、用途、市场份额、竞争对手、销售渠道、时间要求等。第二,条件,即企业的目标、技术、设备、人员、资金、管理水平、原料来源等。

3.纺织品的设计构思。

(1)纺织品设计构思的来源。经营部门提供的用户需求方面信息,经销商提供的有关信息,技术情报部门收集的有关信息和新产品发展信息,通过商品展销会、订货会、产品鉴定会、技术交流会、技术座谈会等提供的信息。

(2)纺织品设计构思的内容。纺织品要达到的外观形态风格,纺织面料的性能,纺织品的用途、销售地区和销售对象,选用何种原料、纱线、组织、密度来达到纺织面料的风格和性能,配以何种花纹、色彩来达到纺织面料最终的外观要求,采用何种生产工艺,以保证纺织面料最终达到所要求的内在质量与外观风格。

4.规格及工艺的研究设计。纺织品规格设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织物设计规格单中,主要内容包括:织物品号、品名、销售地区、用途、使用对象、所用原料及各种原料所占的比例、织物组织(包括布身组织和布边组织)、织物成品规格(包括匹长、幅宽、经纬密度、织物质量)、上机织造工艺(包括筘幅、筘号、穿筘方法等)、经纱组合与排列方式、纬纱组合与排列方式、经纬织造缩率、经纬染整缩率的确定与选择等。

织物工艺流程的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条件设计、工艺参数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织物规格及工艺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生产设备条件,因为任何一个工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来完成。因此,确定工艺路线之后便需要调试有关设备。

5.试织生产。织物的试制和生产阶段是验证设计真实性、可行性、合理性的阶段,也是核实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产品经济性的阶段。试制通常分两个阶段。(1)样品试制。通过试验进一步修改设计和工艺参数;(2)批量试制。重点是考核工艺、工艺装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查产品的合格率、工艺的稳定性、机器效率、劳动生产率等。收集资料为正式投产做准备,进一步校正设计、验证、修改工艺。试验要规定一定的数量和时间,并做好有关记录。

6.产品鉴定。产品鉴定的目的是为了请有关专家对产品的技术资料进行进一步审查,对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批量生产的条件、产品的质量等做出结论性意见。鉴定的依据是新产品设计任务书和产品标准。产品鉴定所提供的技术文件有鉴定大纲(包括产品设计任务书或合同书)、产品研制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产品的生产条件分析报告、产品经济效益分析、产品检验标准、产品质量测试报告、用户意见、产品生产的环保审查报告等。

7.销售服务。新产品是一种商品,开发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看产品是否可以制造出来及其性能好坏,还要看新产品是否有市场。

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市场调研分析、研究消费群体的需求、市场预测、评估、试销、扩销、促销、宣传、形成销售网络、扩大销售渠道和信息反馈、市场经营管理、各种策略的运用(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策略、广告策略)等。

参考文献:

1.毛清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2007(6)

2.王冬岩,王春岩.试论企业文化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2013年,是党的十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已经开始部署实施。

2013年,也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中国的纺织工业也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朝着纺织强国目标衔枚疾进。前三季度,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生产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出口、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平稳回升。

在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结论:“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期目标完成良好,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和突破,实施成效明显,进展顺利。”“十二五”以来,纺织行业在规模、产品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等指标上稳步推进,完成进度较快。同时,新型纺织纤维材料技术和纺织织造技术不断突破,高端设备取得显著进步,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一年后,2013年,这两家主营纺织业务的中国企业的排名大幅上升。山东魏桥从去年的440位上升至388位,新兴际华从484位升至404位。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纺织企业的实力,也是对中国纺织行业的一种肯定。

2013年,更是本刊贴近行业、贴近读者、奋发向上的一年。在任何一个行业重大活动的现场,都会看到我们周刊记者的身影。他们从新闻的视角,观察和辨析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用新闻的笔触,记录和传递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就拿我刊年初推出的“迈向纺织强国”系列述评来说,为了配合纺织全行业学习贯彻落实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中纺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刊记者编辑深入采访专家学者,从科技进步、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纺织强国梦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读。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法定代表人:宋伟民,董事长

委托人:朱俊雯,上海市东吴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原名上海民健实业公司),住所地:上海市上川公路邵家宅车站西首

法定代表人:徐国良,总经理

委托人:顾国建,上海市广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李涛,上海市广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住所地:江西省上饶市外沽溏路18号

法定代表人:李山根,厂长

委托人:周翠娥,工作人员

委托人:李力,上饶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

原告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参建纠纷一案,本院于 1999年11月25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0年2月2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人朱俊雯,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的委托人李涛,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的委托人李力、周翠娥,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诉称:1993年1月15日,原告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签订了《参建浦东上川路民健中心村住宅协议》,参建地址在浦东上川路邵弄“民健中心村”住宅小区。参建建筑面积2,703平方米,每平方米参建价为1,335元,共计参建款为3,608,505元。原告按照参建协议共支付了3,240,000元和用电增用费24,660元。但是上海饶建实业公司收款后既不交房也不退款,原告多次催讨无着,后连办公地点也找不到。直到1999年5月31日从工商管理局查到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已于1997年11月24日被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原告查到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系第一被告与第二被告的联营体。为此,原告要求两被告退还参建款,并承担1997年12月1日起至2000年5月30日止的银行同期固定资产贷款利息及诉讼费。

原告当庭提交如下证据材料:(一)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工商登记材料。包括:该单位1992年8月6日的企业法人申请开业登记注册书;1992年8月3日的验资证明书[其中表明:甲方(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投入2,227万元、乙方(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投入360万元];同日该单位的验资报告(报告载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为顾路乡实业总公司);1997年11月2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吊销上海饶建实业公司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书。(二)、1993年2月10日,原告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签订的《参建浦东上川路民健中心村住宅协议》。(三)、原告支付给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支票和付款凭证。(四)、原告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往来信函。包括:(1)1993年12月10日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发给原告的函(表明竣工周期可能要拖迟至94年一季度底)。(2)1995年1月4日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发给各参建单位的函(表明民健中心村住宅楼在94年8月曾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了验收,经整改后希各参建单位在1月10日之前,再进行验收)。(3)上海饶建实业公司1995年12月25日发出的迁址公告)。

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辩称: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本案债务不应由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承担;原告主张参建款已超过诉讼时效;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已足额出资,现上海饶建实业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故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不应作为本案被告。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当庭提供如下证据材料:上海民健实业公司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1992年10月29日签订的《联合组建住宅楼协议书》;川沙县建设局1992年12月18日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川沙县建设局1992年6月23日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辩称:其实际未与上海民健实业公司组建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上海饶建实业公司是独立法人,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与原告签订的协议,其没有参与也不知情;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后变为江西上饶三清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00%投资;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不应作为本案被告;原告的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当庭提供如下证据材料:(一)《关于要求退出上海饶建实业有限公司联营体的报告》。(二)《关于上饶市毛纺织工业总公司资产评估的报告》(说明:按照联营章程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应投入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设备,目前还在江西上饶毛纺织厂)。(三)向吴天祺作的调查笔录(说明原告投入的参建款已由江西上饶三清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拿走)。(四)浦东工商分局的《浦东新区外地来沪投资企业年检登记表》(说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由江西上饶三清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00%投资、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已退出联营)。(五)1993年度,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说明:在企业法人主管部门审核意见栏内盖章的是上饶三清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说明:主管部门是三清公司)。(六)《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证明》、《工商企业主要从业人员名单》‘(说明:仅有上海民健实业公司盖章,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已退出联营)。(七)《上海饶建实业有限公司经营合同》(说明: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未按合同提供设备)。(八)向李杰卫作的调查笔录。

经当庭质证,一、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所述质证意见如下: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 (一)无异议;证据材料(二)、(三)、(四)是原告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之间发生的,故其不清楚。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对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提供的证据材料所述质证意见如下:对证据材料(一)、(三)不认可;对证据材料(二)、(四)、(五)、(六)、(七)的真实性无异议;证据材料(八)李的谈话是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内部事宜。二、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对原告及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均无异议。三、原告对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没有异议。原告对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提供的证据材料所述质证意见如下:对证据材料(一)、(二)不认可;对证据材料(三)、(六)、(七)的真实性不清楚;对证据材料(四)、(五)没有异议。证据材料(八)表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里没有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的设备投资,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未足额出资。

之后,原告又提供如下证据材料:1.原告名称变更的材料。2.川沙县人民政府川府土征字(92)第351号文件。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沪川建(92)916号附件1(证明:建筑物为中心村农民住宅)。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又提供如下证据材料:1.联合组建住宅楼协议书。2.1992年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出具的承诺书。3.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上海民健实业公司、上海彭浦商品住宅开发公司于1993年1月19日签订的《参建浦东新区上川路南民健住宅协议书》。(以上证据材料证明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已足额出资上海饶建实业公司)。4.上海民健实业公司变更为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的证据材料。

经质证,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1.2.3均无异议。江西上饶毛纺织厂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1无异议,对证据材料2.3认为:其没有参加,故一概不知。

对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原告的质证意见为:对证据材料1.3.4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证据材料3所涉的产权证未办出,协议应是无效的,对证据材料2的真实性有异议。江西上饶毛纺织厂的质证意见为:对证据材料1.3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证据材料2的真实性有异议,对证据材料4未发表质证意见。

本院在审理中,调查收集了上海新申会计师事务所对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验资材料。经质证,原告对证据材料的形式上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原告认为,上海新申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是虚假的。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没有意义。江西上饶毛纺织厂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没有异议。

本院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符合证据规则,对其真实性可予认定。被告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提供的《联合组建住宅楼协议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工商登记变更材料具有真实性,对其证据效力予以确认;1992年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出具的承诺书,因其未提供该证据材料的原件及相关权证,故对该份证据材料的效力不予确认;《参建浦东新区上川路南民健住宅协议书》与本案无关联性,故对该份证据材料的效力亦不予确认。被告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提供的证据材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形式上的真实性予以确认。本院在审理中调查收集的上海新申会计师事务所对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验资材料,因原、被告对其真实性均无异议,故本院对上述材料的证据效力予以确认。基于上述证据,确认如下事实,1993年1月15日原告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签订了《参建浦东上川路民健中心村住宅协议》,参建地址在浦东上川路邵弄“民健中心村”住宅小区。参建面积2,703平方米,每平方米参建价为1,335元,共计参建款为3,608,505元。原告按照参建协议共支付了3,240,000元和用电增用费24,660元。但是上海饶建实业公司收款后既未交房也未退款,原告多次催讨无着,直到1999年5月31日从工商管理局查到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已于1997年11月24日被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原告查到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系第一被告与第二被告的联营体。为此,原告要求两被告退还参建款,并承担1997年12月1日起至2000年5月30日止的银行同期固定资产贷款利息及诉讼费。

本院另查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于1992年8月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开业,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通知单中注明:该企业注册资金为2,587万元。该企业的工商登记资料中附有1992 年8月3日,上海新申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书》,上述证明书载明:申请验资单位为上海饶建实业公司,注册资金总额为2,587万元,资金组成为流动资产582万元、固定资产1,645万元、在建工程360万元,资金来源为甲方(江西上饶毛纺织厂)投入2,227万元、乙方(上海民健实业公司)投入360万元。该证明书并附验资报告,报告表明:江西上饶毛纺织厂的出资为,流动资产人民币582万元,机械设备人民币1,645万元,上海民健实业公司以在建工程出资人民币360万元。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已于1997年11月24日,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

本院还查明,本案所涉参建土地为,川府土征字(92)第351号所指地块。该土地系川沙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8月24日批给顾路乡政府,用于组建农民集资住宅。

本院又查明,上海水仙电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变更为止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健实业公司已变更为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

本院认为,原上海水仙电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于1993年1月15日签订的《参建浦东上川路民健中心村住宅协议》虽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用于建房的土地亦属国有土地,但上述土地系川沙县人民政府批予顾路乡政府。上海饶建实业公司至今未取得上述土地使用权,其接受他人“参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故上述协议无效。对此,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及原告均有缔约过错,均应承担相应责任。上海饶建实业公司据无效协议收取原告的有关参建款项,依法应予返还。对无效协议造成的损失应由原告及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各半负担。原告直接向本案两被告主张权利,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但鉴于上海饶建实业公司已被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系本案两被告共同投资组建的联营体,故两被告对上海饶建实业公司负有清理责任。两被告有责任成立清算组,对原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算,并用清算财产返还原告参建款项及承担利息损失。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上海饶建实业公司与原上海水仙电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参建浦东上川路民健中心村住宅协议》无效;

二、上海民健实业总公司、江西省上饶毛纺织厂应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成立清算小组,对上海饶建实业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算,并用清算后的财产返还原告参建款项人民币3,264,660元及给付该款项自1997年12月1日起至2000年5月30日止的银行同期固定资产贷款利息的50%;

三、原告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Zhang Meiling;Wang Jiankun;Zhang Shujie;Li Cuiyu

(College of Textiles,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160,China)

摘要: 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制备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并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改进了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突破了传统的考试方法,把平时考核、综述性报告和口试三者结合使用,强化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实际设备结合的程度。

Abstract: By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rich teaching content is prepared and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is improved, which improves teaching method and achieves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reflecting. Meanwhile, it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st methods, integrates the check at ordinary times, review report and oral examination, strengthens the degree of the knowledge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actual device.

关键词: 纺纱现场课 教学 考试 口试

Key words: Spinning On-site Classes;teaching;examination;oral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63-02

0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纺织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纺织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提高纺织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学科是国家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坚持“教以务新、务需、务用”是我们长期的教育教学理念。《纺纱现场课》是纺织工程专业中很重要的入门认知课程,它是向上承接《纺织材料学》,向下续接《纺纱原理》的专业现场课程。不断研究探讨《纺纱现场课》的教学和考试方法,以满足后续课程和纺织行业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需求[1]。首先我们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目前《纺纱现场课》考试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受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对《纺纱现场课》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构建了平时考核、综述性报告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并实施应用。

1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把培养纺织专门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推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各大纺织高校和纺织行业的相关内容汇集,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制作了视频、动画和录像,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建设,融合成一个和谐、相辅相成的教学课件。丰富了课程内容,活跃了授课气氛,简化了难点环节,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1.1 因材施教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注重因材施教,关注班级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同学的建议下,对某个设备的介绍,先播放动画,再讲解平面结构图,然后播放该设备的录像。三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容易形象深刻地理解设备的主要功能、结构及各自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1.2 学思结合授课中经常采用设问,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而不是被动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前采取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1.3 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纺纱设备要与实际的纺纱设备能对号入座。因此加强教学与实验室的结合,课后及时到实验室参观并讲解相应的设备,深化了教学改革。

2考试方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考试方式。考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引导棒。多年来,考试一直沿用“课题组统一命题,集中考试,集中判卷”的传统模式。考试效率高,学生的成绩高低相对较快地得到体现。

但是这种模式由于题型比较固定,学生体味到只要在考前背背重点,考试时“对号入座”就可轻松过关。因此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平时上课人头寥寥,考前复习人头攒动,抄抄背背,就能拿个好成绩,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认真投入学习和研究专业课的积极性。为改变专业课“重结果,轻过程”、“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3]。

关于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模式,对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绝大多数的同学也注意到了,如果是笔试形式,可能只会背一些重点,而不能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写论文,作总结的形式可以统筹全书的知识并自己总结与归纳。建议采用现场口试的方式,任选一种纺纱机器,让学生讲解该机构的组成,作用等。不仅能判断该生是否完全正确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学习和表达能力。口试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使得考核方法与实验室设备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知识掌握的成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对考试方法做了改革,综合考虑,采用平时考核、综述性报告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

①平时考核。通过点名、提问、小测试等方法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上课内容12次,根据平时考核占30%的比例,为了严肃上课的纪律,监督学生的出勤,课题组统一规定,如果出勤不到3次及以上,则不允许参加考试。其他事假、病假,按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扣分。②综述性报告。包含授课的全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以授课内容为线索,能够利用网络,图书馆的大量信息,扩展和延伸上课的内容。巩固和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占60%的比例。③口试。虽然口试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对于纺纱现场课来说,是首次试点口试这种方法,成绩占10%。

口试方法:由于《纺纱现场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纺纱实验设备的作用、机构和功能等,因此对实验室里的梳棉机、并条机、针梳机、粗纱机和细纱机,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试题条,学生随机抽取,读出试题内容,对应实验室里的设备进行讲解和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丰富性和扩充性进行打分。从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考查对纺纱设备知识的务用能力和务实能力。

3改革效果

结束考试后,征求了同学们对这门课的看法。现总结如下:

3.1 视频、动画教学,简单易懂课堂内容增加了视频,将视频穿插于课堂中,不时地作为一种调味剂,活跃了课堂气氛。视频不能集中播放太长时间,否则学生也容易疲劳。一味地讲课,没有视频,也会陷于枯燥。课件穿插视频教程,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够交替进行,不致于疲惫,更会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兴趣。

动画也是现场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设备动起来,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而且要注意在讲解设备之前,先播放动画。就是简单地顺序安排不同,可学生的理解效果却完全不同。学生讲,先播放动画再讲解,比先讲解再播放动画,效果好多了。

3.2 课堂提问,牢记知识每堂课的教学提问,帮助同学们回顾了所学的知识点,更能将答案牢记于心,同时让学生随时集中精力听讲。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上课不听课,下课不看书,更不会写作业。现在的大学生变得很懒惰,懒惰的不愿意让人去管。一开始有的学生不适应,抱怨这种方法,因为她们已经习惯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听填鸭式的灌输。不习惯随时被人提问,不习惯主动思考。而通过这种方式,主要是督促学生,严格管理学生,提高上课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4]。

3.3 观看现场,深入脑海纺纱现场课让学生有一个走出课本,接触现场的机会。对实际设备的主要结构,主要运动的观看,更好地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内容深入脑海。在教学模式中,增加了观摩的机会,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所学的知识。有的同学还提出应把教室安排在实验室,多到现场观察学习。如果实际参观的机器外壳换为透明材料,效果会更好,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3.4 考试改革,精益求精这次的考试形式,有别于历年的考试,学生非常赞同这次的考试改革创新。首先,它打破了以往背资料便可通过考试的局面;其次,写综述性报告极大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需要同学们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自己亲自选择整理,才能完成一份完美的答案。这次考试改革的优点是平时成绩+综述性报告+口试成绩,各个方面最终决定考生的成绩。粗略一看很麻烦。但是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成绩在于平时能够不迟到、不早退,能否认真听讲,能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综述性报告来源于平时成绩,通过上课时老师的讲解以及课后大量地查阅资料,才能完成综述性报告。口试成绩完全来源于综述性报告,目的是让纸质的知识能用语言表达,并与实际设备对应[5]。通过三个方面的考察,能够让同学们彻底地掌握纺纱设备的结构及作用,能够感性地认出机器,分析设备的用途,这对于学习纺织是一个质的飞跃。

口试的环节是非常有创新和必要的,因为如果只有笔试,学生翻翻书,就可以解决老师留下的现场课题目。口试给予了学生努力的方向目标,对掌握机器的流程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这次考试是一次突破性的创新,打破了以往呆板的笔试考试。当然这门课的考核方式,以后要更侧重于实际使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论

目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纺纱现场课》教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已取得了初步的良好效果。使得大三学生对纺纱系统、纺纱设备、机构及其功能,在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多媒体显示的设备图片、动画演示和录像展示与生产实践设备相结合理解的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为后续课程《纺纱原理》的学习有了良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内外高校的教学和考核模式,紧跟现代化技术和纺织行业发展的趋势,构建《纺纱现场课》科学合理的教学和考核方法;以纺织工程专业为实施载体,开展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纺纱现场课》真正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真正成为《纺织材料学》和《纺纱原理》课程的桥梁,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使我们培养的纺织人才达到社会的满意,使我校的纺织工程专业能全面提高纺织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纺织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建坤,王瑞,马崇启等.小型数字化纺织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33-35.

[2]王建坤,张美玲.论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24):54-56.

[3]张美玲,王建坤.纺织工程专业考试方法的改革[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27):73-74.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纺织类期刊;信息推送;网站;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20-04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一项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微信服务插件,是移动运营商与网络技术融合的新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移动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拥有即时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的全方位沟通互动。[1]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许多科技期刊开设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平台,为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有的利用微信进行稿件的远程校对,[2]有的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科技期刊的审稿、组稿、定稿以及人性化读者服务等,[3]有的对医学期刊微信运营模式进行探讨,[4]有的对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议,[5]而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纺织工业类期刊在微信运营中的效果还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对已开通的纺织类期刊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分析,并以《棉纺织技术》期刊为例进行针对性的解析,旨在为纺织类期刊打造个性化及专业化的新传媒平台提供参考。

一、纺织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统计及功能分类

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6]755介绍,在347种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类专业期刊中,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约为55种,其中学报4种,文摘类2种。截止到2015年10月底,55种专业期刊中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及平台架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信息情况统计周期为2015年10月26日到31日一周时间。

(2)只有《纺织学报》申请的是微信服务号,其他期刊均是微信订阅号。

由表1可以看出:

(1)在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的10种核心期刊中(以下简称“核心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6种,占到该类核心期刊的60%。在6种期刊中,微信号名称与期刊名称一致的期刊有4种,占到66.7%;有账号主体单位且认证过的期刊有4种,占到66.7%;既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又有栏目设置的期刊有4种,占到66.7%。

(2)55种专业期刊中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只有20种,占到该类期刊的36.3%;而4种学报和2种文摘期刊均没有申请微信公众平台。

(3)在20种有微信公众平台的专业期刊中,只有1种期刊申请的是微信服务号,19种期刊申请的是微信订阅号;有账号主体单位的期刊有15种,占到75%;微信号名称与期刊名称一致的期刊有17种,占到85%;经过微信认证的期刊有14种,占到70%;既定期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又有栏目设置的期刊有9种,占到45%;只定期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没有栏目设置的期刊有11种,占到55%。

(4)在有栏目设置的9种期刊中,其中有某个栏目链接到期刊官网的期刊有8种;3个固定栏目中的内容均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相关的期刊为1种,占到11.1%;只有2个栏目的内容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相关的期刊为2种,占到22.2%;只有1个栏目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相关的期刊为5种,占到55.6%;3个栏目内容均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无关的期刊为1种,占到11.1%;有兴趣部落或互动栏目或论坛的期刊为3种,占到33.3%。

二、分析与思考

通过以上对表1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347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截止到2015年1月1日,只有0.11%的核心期刊有微信平台,且有实质内容并有信息更新。[7]而在2014版的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核心期刊中有66.7%的期刊有微信平台,且有实质内容并大部分有信息更新。虽然统计数据相隔10个月,但差距是明显的。这说明此类专业核心期刊已经走在了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前列,已经充分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对期刊出版及传播所带来的好处,已对公众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了足够的重视。

(2)36.3%的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进行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尝试。据有的学者调查,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搜索“学报”的方式查找到120多个公众号,[8]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期刊介入微信,但也足以说明学术期刊界对微信新媒体的出现不够敏感、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微信传播的新特性。而超过三分之一的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超过三分之二的该类专业核心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说明该类专业期刊整体接受新媒体的程度较高。但也不乏有该类专业期刊中技术类期刊居多,对市场的追踪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较高的原因。其中核心期刊中接受新媒体的程度更高,也足以说明核心期刊不但在内容方面有优势,而且在尝试新事物、挑战新领域方面有胆识。

(3)在有微信公众平台的20种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只有1种期刊选择了微信服务号,95%的期刊选择微信订阅号,这也与有的学者统计的接近9成的期刊选择订阅号作为公众号的结果相一致。[1]说明,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在对待新媒体的态度上是积极的,与科技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一致。

(4)微信认证是微信公众平台为了确保公众账号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而开通的验证方法,通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信息更为真实、可信,不但保证了信息的来源有据可查,而且杜绝了虚假信息的泛滥,避免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有70%的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已通过认证,相比2014年10月10日统计的34.4%的科技期刊与人文社科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9]也要高很多。说明该类专业期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媒体应有的责任,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公众行为。作为有公信力的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还是应该重视认证工作,把期刊的品牌意识贯穿到微信平台的维护和建设当中,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

(5)有学者研究,截止到2015年8 月21 日中午11:00,通过新媒体指数平台(http://)搜索到的47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周信息频率最高为2.5条,次数最多为6次,数量最多为20条。[10]而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周信息频率最高为4.43条,周次数最多为6次,数量最多为31条。虽然统计数据时隔近70天,但也可以说明,该类专业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视、利用和开发程度处于学术期刊中的较好水平。相信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继续开发和完善,该类专业期刊必将继续跟进功能应用,实现科技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更好传播。

(6)在9种有栏目设置的微信公众平台中有8种提供的信息与期刊有关,加上在推送的信息中与期刊相关的6种期刊,共有14种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内容相关,占比为70%。说明大部分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都是以期刊目次、文章内容、稿件查询、订阅、广告服务为主体进行行业资讯拓展,充分体现了科技期刊紧紧抓住微信新媒体的优势,将期刊品牌与移动终端相结合,借“期刊+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弥补纸本期刊发行周期长、信息滞后的不足,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方式。

三、对纺织类期刊微信运营的建议

总的来说,在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大部分期刊都在积极尝试微信运营,虽然有的期刊信息不规律,但都能积极更新;大部分的期刊在推送行业信息的同时,不改初衷,坚持报道与期刊相关的内容;有6家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广告,开始了广告嫁接平台的转移。为了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即时沟通、定向传送的特点,进一步推进纺织类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渗透,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移动传媒关注度提高后的阅读体验,吸引读者的关注度,扩大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以在纺织类期刊中有影响力的代表――《棉纺织技术》期刊为例,对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提出以下建议,为该类专业期刊更好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参考。

《棉纺织技术》期刊由成立于2000年的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出版,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因此,更加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对期刊的传播作用,于2014年年初推出“棉纺织技术新传媒(mfzjsxcm)”微信公众平台。截至2015年10月底,关注该微信账号的手机用户已经超万人。《棉纺织技术》期刊周信息频率为3.14条,周次数为5次,数量为22条,数量处于同类期刊第三,其中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也已超过万人。这些数据与心灵鸡汤类、养生类文章相比虽然不算太高,但对于一个专业期刊来说,某条信息的阅读人数超过万人,足以说明该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2015年,《棉纺织技术》期刊结合多年举办专业研讨会的经验,创办了两个专业技术研讨微信群,目前微信群人数均已超过百人,形成了1+2的微信运营模式。作为对专业研讨会的补充,微信群不仅实现了会前的宣传推广、会中的实时互动、会后的信息分享,更体现了期刊新媒体服务用户的新理念。结合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微信运营的分析,认为“棉纺织技术新传媒”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大期刊内容的宣传。为了进一步突出《棉纺织技术》期刊的品牌优势,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应继续加大对期刊中优秀文章的宣传,逐渐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形成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不同服务方式。比如增加“目次速递”“精品推荐”等。但对优秀文章的宣传与推广不能与纸刊内容完全相同,而应该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编辑,改变字型、字号、颜色,增加图片,对文章进行缩写等。

(2)建立微信与网站的链接。为了实现期刊、网站、微信三位一体的宣传效应,借助自建网站内容原创、及时、丰富的优势,建立网站与微信之间的联动。比如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稿件查询功能可以与《棉纺织技术》在线投稿系统相链接,实时查看稿件的处理进程。

(3)开展广告定制服务。虽然在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尚没有期刊在微信平台中开展广告业务,但已有其他6家媒体进行了静态广告的尝试。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以渗入移动视频广告、原生广告和程序化广告,[11]尤其是与大数据相结合的程序化广告实现了广告的精准投放,更是未来广告投放的主要形式。所以,《棉纺织技术》期刊可以在纸刊广告和网站广告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尝试,建立多媒体的服务体系,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贴心的服务。

(4)加大与用户的互动。为了更好地体现微信实时交流沟通的特点,加大对用户的互动服务,除了在两个微信群中继续服务外,还可对“兴趣部落”栏目设专人进行管理操作,包括疑难解答、订阅服务等。

(5)提高信息推送效果。要加强微信后台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推送效果。比如对阅读人数较多的文章进行分析,从而筛选文章选题;对阅读人数进行地域分析,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域技术服务等。

(6)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提高微信编辑制作水平。由于期刊编辑部人员大部分是由纺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微信新媒体的运营模式、管理手段、编辑技巧等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必要进行微信等新媒体运营的业务培训,快速提升编辑制作水平,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四、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发展完善,科技期刊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不进则退是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棉纺织技术》期刊将会不断关注新媒体的进展情况,积极探索其在期刊上的拓展与应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关注焦点,以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内容展示,以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服务受众,进一步拉近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距离,实现科技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

[2]史春薇,陈平,王亚新等.3G时代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实现远程校对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

[3]吴彬,丁敏娇,贾建敏等.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科技期刊编辑新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

[4]廖梓言,石芸,罗瑞等.医学期刊微信运营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

[5]王海燕.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1).

[6]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马爱芳,赵建梅,王宝英等.我国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5(5).

[8]余朝晖.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传播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6).

[9]程琴娟,闫琼.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

[10]赵文青,崔金贵,陈燕.学术期刊微信传播著作权侵权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因为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且中小企业居多,所以就纺织企业而言,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对各种纤维的喜好和购买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关键,即: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即能有效地将新技术融入产品中,并发挥作用。

要做到合理利用资源,生产原料是关键。首先,棉纺企业应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来规避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级、各类棉花原料开发产品。

其次,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源。例如,在棉纺织产业链中,纺纱环节耗水仅占总产业链耗水的 3%,织造环节耗水占10%,服装加工环节耗水占 2%,湿处理环节耗水占85%。棉纺织的湿处理包括,煮练、退浆、丝光、漂白、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那么,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针对棉纤维前处理、棉织物后处理的生态环保技术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如何从技术角度提高我国棉纺产品的附加值呢?纺织是一门应用学科,各种先进技术都可以被其率先应用。例如纳米技术被世界很多国家高度关注。如今的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轻纺领域。我国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以纺织、塑料和建材为主,其中纺织领域占20%,棉纺织行业主要将纳米技术和材料用于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上。

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7月1日,在纺织企业与协会期盼中,“上调出口退税”的救命政策仍未出台。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处长曹学军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对纺织行业形势的判断以及各方面意见仍存有分歧,目前各个部门仍在协调中。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遭遇出口减缓的压力,出口大户纺织业受影响最大。为此,商务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下称中纺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中纺商会)等多个部门今年上半年开展广泛调研,寻求解决之策。其中,通过上调出口退税政策拯救纺织业的呼声很高,最为普遍的一个说法是,相关政策6月底将明确,“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但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已因争议过大而暂时搁浅。

寻找脱困良方

今年3月初,由中纺协会长、各分会会长带队,六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调研。此六省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调研目的,是要为纾解纺织业的困境寻找办法。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持续下降。今年1月至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量增加2%,但是服装出口单价下降了1%,输美的服装出口总额下降4.6%。而在有“外贸出口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上,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成交额下降了11.5%,对欧美出口成交金额下降了30%。

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纺织行业的服装出口已连续五个月增速放缓。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质仙告诉《财经》记者,尽管表面上看出口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同去年相比,人民币已经升值近10%。因此,把出口额换算为人民币计算,实际增长率大为缩水;“再扣除通胀因素的话,出口实际增长率很可能为零或负数。”

对于大部分出口型企业而言,形势不容乐观。4月,中纺协调研组将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提交给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建议内容包括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回调至15%;取消棉花进口划准税;希望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对中小企业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迪向《财经》记者介绍,提出建议的目的,在于希望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够平稳进行,希望政府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上能够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既考虑到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

5月中旬,中纺商会亦赶赴山东等省份调研纺织服装出口形势,随后呼吁:纺织服装业面临空前困难,希望国家放松调控政策,为企业的发展生存留下空间。中纺商会亦将纺织企业的意见收集整理上报至商务部。

自5月初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财政部,开始深入调查研究相关政策。

参与过政策研究的李质仙告诉《财经》记者,上述部门几经协调和统一意见,已形成一份内部报告。

李质仙称,所提交的意见中,最为实质的一条是对纺织行业出口退税进行回调政策,即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个百分点。其余提议则较“虚”,比如说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放慢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等。

转型阵痛

相关报告提交上去后,目前尚未下文。曹学军说,目前政策走向尚不明朗,主要是取舍问题。她认为,纺织行业的发展的确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但由于产业本身存在大量价格竞争的产品,向低成本地区进行转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短期内也不能靠一两个政策得到很大的改观。从根本上说,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结构调整。”曹学军说。

不过,仍未完成结构调整的中国纺织业今年遭遇了不少困难。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据中纺协统计,全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7%,其中棉纺织业的利润率为3.93%,服装业为4.32%。

在“2008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的发言中,曹学军将导致纺织行业出现困难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外部市场需求的减弱;三是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四是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1月至3月,国内纺织原材料价格指数上涨3.3%,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9%。今年《劳动法》实施后,又使得全行业劳动成本增长近30%。

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之门紧闭,也给纺织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了很大压力。吴迪对《财经》记者介绍,大多数企业反映,各地银行对纺织企业贷款项目的审批普遍从严,不少地区由于认为纺织行业属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对纺织企业一般不予放贷,使得企业用于产业调整提升的技改、研发、环保等项目无法推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告诉《财经》记者,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使行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过慢。“加上利润较低,能够投入创新的资金也相对微薄,给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的困难。”

今年上半年,陆续传出纺织企业倒闭或亏损的消息。吴迪表示,纺织企业的波及面很大,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职工就有1088万多,算上规模以下的,估计达到2000万。

扶持争议

自2006年起,中国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开始调整。当年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7月1日,服装、鞋帽、箱包出口退税率亦由13%下调至11%。

出口退税政策意在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纺织行业的转型。然而,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世界经济受到冲击,带来了中国出口减速等一系列问题。赵玉敏说,这些是政策调整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

然而,一旦出口退税回调,是否会带来政策的回退?对此,业内仍存有争议。

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表示,政策调整的方向,是需要限制资源性和出口规模过大的产业发展,因此此前一直是下调出口退税。如果回调就涉及到政策走向的问题,政府对此会存有一定的顾虑。不过,纺织行业不仅牵涉到行业发展,还牵扯到职工就业的问题,政府会从全盘进行考虑。

6月4日,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员大会的发言,几乎给那些期待出口退税回调企业泼了一盆冷水。李荣灿表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将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近期不会有新的出口退税动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说:“政策调整的方向是要支持创新和结构调整,出口退税的回调对创新的支持能有多大效果?能否真正促进产业的优化调整?”她认为,目前纺织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还遇到不少问题,政府不如在提高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发展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产业向西部平稳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