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重管理;初产妇;分娩方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孕期营养一直是孕妇甚至是家庭最关心的问题, 孕妇以及家属均认为多吃胎儿才会更健康, 从而导致孕妇营养过剩, 造就了孕妇肥胖、巨大儿以及剖宫产术的上升。为了减少孕妇因肥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现代产科工作的重点之一。本院于2014年1月开展产科改革服务模式, 运行门诊与病房一体化管理, 将产时服务延伸到产前, 开设“助产士门诊”为孕妇提供孕期体重管理、营养咨询、母乳喂养咨询、分娩计划制定等。使用体重管理软件分析、指导饮食、对孕妇孕期体重及胎儿体重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进行正规产检并有意向自然分娩的220例孕妇, 均为孕10~12周产检建册的初产妇、单胎, 头位、骨盆测量、B超检查均正常, 所有孕妇均无妊娠合并症、阴道分娩的禁忌, 排除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将孕妇分为体重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1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3.16±8.26)岁, 平均孕周(38.15±2.86)周;体重管理组平均年龄(23.85±7.81)岁;平均孕周(37.76±2.36)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产前门诊成立助产士门诊, 由产前、产房及爱婴区工作经验丰富、主管护师、临床工作≥15年的资深助产士组成助产士门诊, 共3名成员。每周二、四、六轮值出诊1 d, 非门诊时间回到病房工作, 其工作内容是接待首次产检建册后转助产士门诊的孕妇, 对转诊的孕妇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对孕期及产前健康进行指导, 包括孕期营养、母乳喂养咨询、孕期适当运动、分娩减痛措施等。让孕妇科学补充营养, 均衡饮食, 每次检查均进行体重管理软件检测, 输入孕妇每餐食用食物份量, 当天身高、体重, 软件自动分析结果, 助产士给予膳食指导, 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应≤30 min为宜, 以控制体重过快、过度增长。对妊娠晚期的孕妇讲解分娩过程及如何使用减痛方法等, 改善对分娩痛的认知评价并制定分娩计划。对照组由产科门诊医护人员给予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和孕期指导, 体重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助产士门诊服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方式选择、总产程耗时等指标上的差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体重管理组孕妇自然分娩率高达84.54%, 显著高于对照的5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孕育新生命是女性一生中最特殊的时期, 分娩也是每位女性必然经历的人生历程, 帮助孕妇顺利完成妊娠、分娩和产后恢复是助产士的工作和责任[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生活质量的改善, 孕妇的营养得到充足的供应。有调查显示[2], 87.1%的孕妇认为孕期营养好是要吃得好、吃得贵、吃得精、吃得细;27.3%的孕妇认为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 孕期体重可以无限制的增长。在正常分娩时需要产道、产力、胎儿及精神因素均正常, 但如果孕期过度肥胖, 孕妇对自然分娩缺乏信心, 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可使孕妇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增高, 致使子宫收缩无力, 产妇易出现难产和产后大出血的状况[3]。在实际分娩时盆腔脂肪堆积, 子宫收缩乏力, 产程进展缓慢, 骨盆内相对空间缩小, 常引起相对性头盆不称导致产后出血、难产及剖宫产率的升高[4], 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孕期体重管理软件的出现, 改变了孕妇及家庭盲目的追求“高营养”的膳食要求。由于产科门诊医师工作繁重, 不能与孕妇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通过助产士门诊的建立, 对孕妇实行个性化孕期体重调控方案, 结合助产士专业的孕期保健咨询与指导, 并进行连续性监测[5], 专业软件体重管理和营养运动个体化指导[6], 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使孕妇既可以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又对自然分娩充满信心, 使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保持最佳心态和精神状态, 积极顺利地完成分娩。

本文结果显示, 体重管理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产程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通过助产士门诊对孕妇进行孕期体重管理、营养咨询、母乳喂养咨询、分娩计划制定、指导饮食及生活方式。体重管理软件的应用对孕妇孕期体重及胎儿体重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合理控制孕妇体重增长, 可增强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心, 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缩短产程, 提高产程质量, 降低剖宫产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庞汝彦.我国助产士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华护理教育界, 2010, 7(7):293.

[2] 吴小燕.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体重控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8(10):14-16.

[3] Weber M, Delaney KR, McCoy KT, et al. Quality and safety graduate competencies in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e practitioner education. Arch Psychiatr Nurs, 2012, 26(5):350-357.

[4] 宜小如, 毛学群.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11):1496-1497.

[5] 王红菊, 魏兆莲, 王素芳, 等.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咨询指导对孕妇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4):301-303.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带领科室人员一起,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

始终把思想政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参加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扎实学习年底召开的精神,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响应院领导的各项号召,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讲政治,懂规矩。在业务上,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安排好早会、查房、会诊、科室业务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全年完成院内大会诊8次,科室业务学习22次,参加学术会议20人次,举办市级继续教育一次,带动科室营养专业人员进行学习,巩固了专业知识,学到了国内外新动向新知识,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

二、注重科室管理,营造团结和谐的科室氛围,促使各项工作保质保量。

积极调动全科室人员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充分信任每一位科室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位营养师和营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的工作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分配给他们最能发挥能力的任务,科室始终如一地保持团结向上和谐共进的氛围,使大家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科室发展的整体发展之中,争取科室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年内实现12600例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累计配置个性化治疗营养液1890万毫升,实际工作量稳居全省第一。

三、响应医院号召,积极开展新项目并筹划新的营销工作

着力打造孕产妇营养门诊,形成品牌;筹划在医院集团内输出肠内营养配制富余服务力。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倡导创新工作。

四、重视梯队培养建设

科室成立几年来,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从当初的2名营养师逐步发展为8名,科内三名高年资营养师均已参加过进修学习,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营养技术队伍全员已达到专业化,为科室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努力创造两个效益

今年我科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工作,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病区和病人满意度均在85%以上;经济效益较以前稳步提高,采用科室核算以来,扭亏为盈,目前良性运转。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生活水平提高了,因“吃”带来的“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人们对营养饮食也越来越重视了。要获得专业的营养指导或营养治疗,医院的营养门诊应该是最值得信赖的选择,因为在医院开放营养门诊的营养医师都是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并通过考试获得处方权的。

一般人都认为,生病了才要去医院看医生,所以营养门诊的就诊对象就是需要接受饮食治疗的病人,如糖尿病、痛风、肥胖患者等。其实,营养门诊还有一个目的是营养指导,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也可到医院的营养门诊就诊,接受饮食指导,加强保健意识,纠正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健康人群里还包括:特殊生理时期的孕妇、乳母;特殊年龄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环境工作的人群,如高温作业、低温作业、潜水人员等。

你要知道的

看营养门诊前要做哪些准备

查询营养门诊开诊时间很多医院的营养门诊是择日开放的,病人需要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查询。

明确就诊目的就诊前列出自己想向医师提问的清单。在与医生交流过程中,可对照自己提前列好的清单向医生提问,并适当对医生的回答作一些记录,这样有助于提高就诊效率。

既往病历特别是患有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甲亢等,医生可以通过病历了解就诊者的病情、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

近期的化验单和其他检查报告可以帮助营养医师了解一些基本营养状况和健康情况,如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肝、肾功能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予更合理的饮食建议。如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制定营养处方时需以此为据严格计算蛋白质的供给量。

医生告诉你

营养门诊能帮患者解决哪些问题

营养与饮食评价营养门诊时的一项必需工作就是要进行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营养医师会要求就诊回忆出特定时间内,24小时所吃的食物及数量,并在计算后,对饮食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饮食合不合理,如脂肪摄入是否太多,蛋白质是否不足,蔬菜水果够不够等。

此外,医生还会结合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成分、皮褶厚度、血压),生化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影像学检查(B超)的结果,对就诊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判断是否属于蛋白质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等。

针对个体的膳食计划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具体内容大概有:针对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下的营养原则,如告知肥胖患者要控制总能量,增加运动;如何选择食物,如减肥时要增加蔬菜供给,限制食盐,烹调用植物油,尽量避免用油煎、油炸的方法烹调食物,限制零食和糖果等;有些门诊会给出一周的食谱,并指导就诊者如何利用食物交换份调换食物。

获取专业的营养知识营养医师会结合食物模型、图片、容器量器进行详尽的科普宣教,告诉就诊者如何调配每日饮食,包括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此外,门诊还会发放针对相应疾病的营养治疗手册、食物交换份及平衡膳食宣教资料,病人可在回家后,仔细阅读文字材料加深印象,并可与家人一起学习。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改造规划

医院是提供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通过强化医院整体结构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提高社会医疗服务效果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医院规划改造工程,并收到良好效果,但就其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对医院后期整体服务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医院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一、医院规划改造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对医院进行规划改造能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其规划改造行为的有效性。

1.以规划为指导,尊重原有秩序

考虑到综合医院通常处在城市中心地带,其周围交通情况复杂,因此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应该遵照本城市医疗卫生宏观规划的相关内容,充分协调本区域内医疗卫生水平、医院数量、医疗设施等,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整体性提高。

2.以服务为指导,尊重可行性原则

与其他单位相比,医院在社会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别,需要24小时的提供服务,因此其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天候接待特殊病人,并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因此在医院改造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拆、移、建”三要素的关系,在保证正常规划改造工作开展的同时,不会对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产生影响,保证医院业务水平。

3.以医院功能为指导,尊重协调性原则

在医院改造设计中,要从医院整体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强调医院的整体性,充分处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不断改造医院功能,协调各个区域功能。在改造设计中,充分结合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优化医院楼外部造型,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医院规划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1.工程案例简介

该医院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是一所融医、研、防、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用地面积为10亩,建筑总面积为4.96万平方米,年门诊量为48-50万人次。

2.工程案例综合性分析

(1)区位因素:该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地处城市经济繁华地带,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上,交通流量大。(2)交通因素:由于医院附近交通量大,导致门前公路时常出现堵塞情况,不仅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影响医院服务效果;从医院周围交通情况来看,缺少公共停车位,导致乱停乱摆现象屡见不鲜。(3)院区因素:医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王”字形分布,由于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没有预留发展用地,随着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大,导致医院建筑面积不足,部分科研室安插在角落里,导致医院功能区划分混乱。

3.规划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该医院在结构、区位上存在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人员分别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方案1: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1实施可划分为两个步骤,在第一阶段改造中,新建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内的太平间、供热机房、护理单元等移入新建大楼中;将原有的食堂、营养室、行政单位迁入南病房楼,并拆除原有的食堂、行政单位、供热机房等;最后逐步改善医院道路网络,以院区为基础,建立圆形通道,实现医院各个功能区的有效串联;在圆形通道的剩余土地上设置自行车棚与泊车位。

在第二阶段改造中,将现有门诊功能楼移入北病房楼,拆除门诊楼,并在原有门诊楼的基础上建立门诊医技综合楼。最后,重视对医院功能区的绿化改造,适当提高医院绿化面积,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在经过上述改造处理后,医院改造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1有效解决了该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优化了原有医疗流线,也能使医院的各个功能区之间划分的更加清晰,使患者在入院之后能得到优秀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原有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但该方案的缺点十分明显:只是在原有医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能彻底解决医院后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改造范围只局限在医院内部,不能解决医院门通拥堵的问题。

方案2: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2的核心就是将医院原有基地以南的20亩地作为发展用地,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处理,以满足医院功能区划分的需要。

在方案2可行性讨论中,业务主在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施工资金、住房环境、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2栋11楼的建筑模式,之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两个阶段的改造设计。第一阶段:建造新病房大楼。建立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的护理单位、太平间、供热机房等迁入新的大楼中;将原有的营养食堂与职工食堂合并,拆除原有营养食堂、太平间等;改造医院前道路网,设置专门的探视出入口,并将其设置在交通量较小的一侧,环节医院正门口的交通压力。第二阶段:拆除南病房楼,建立新的急诊楼;待急诊楼建立之后,移入原有门诊楼功能;拆除行政楼、修理楼,将原门诊楼设置位于行政楼。

在施工结束之后,医院具体功能区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2有效达到了医院功能区划分、改善医院门前交通环境等要求,并在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绿色植被,在划分公共停车位的同时也有效优化了医院内部环境;同时,医院楼高度能满足后期改扩建需要,满足后期医院发展要求。

但在该方案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的问题,但经业主一致讨论后,最终确定第二套改造方案。

从方案2的后期改造效果来看,该方案有效满足了医院功能改造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医院规划改造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具有应用情况进行讨论。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对医院各部功能区情况的改造与划分,并在不影响医院服务效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建筑功能。同时,要重视对医院内部的绿化设计,适当增加医院绿化面积,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妮.某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30):32-33.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原则

(一)灾害发生后,在辖区属地管理、多部门合作的原则下,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一支由行政管理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组成的妇幼卫生工作队伍,并确定负责人。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受灾情况和灾区妇幼卫生工作及服务需求进行快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制定灾后妇幼卫生应急救治及恢复重建计划。

(三)利用灾后可利用的资源,迅速有效地恢复妇幼保健服务的基本功能。

(四)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上级汇报受灾、评估及工作进展情况,并指导下级机构开展相应的工作。

(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和评估,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实施内容

(一)快速现场评估(详见附件1)。

1.妇幼卫生资源评估

(1)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房屋、设备、药品等的受损情况。

(2)现有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功能状况。

(3)现存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能力状况。

2.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当地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儿童的人口数及伤亡情况。

(2)现存育龄妇女的生育及生殖健康状况、孕产妇孕周及健康状况、儿童健康状况等。

(3)现存妇女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婴幼儿的喂养状况。

(4)水源、环境卫生及食物供应情况。

3.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后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坚持合理布局、高效运转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需要,又要着眼于今后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现有妇幼卫生机构或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1.设置原则

(1)妇幼卫生服务点的设立应与安置区内的综合医疗点相结合,妇幼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应与临时医疗卫生机构或战地医院的设立相结合。

(2)在安置区内,每3~4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点;每15~20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3)妇幼卫生服务点覆盖不到的地区,应设立流动产房。

(4)妇幼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点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2.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功能

(1)妇幼卫生服务点

•正常分娩;

•产前检查和筛查孕产妇危险因素;

•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的转运;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保健;

•计划生育咨询、提供避孕药具、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术等计划生育服务;

•儿童保健及免疫接种;

•妇女、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健康教育;

•收集上报服务点辖区内妇幼卫生相关数据。

(2)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除具有妇幼卫生服务点的功能外,还应具有:

•实施剖宫产等手术助产技术;

•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高危儿(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

(3)转诊原则

•妇幼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诊治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应及时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诊前,应进行初步处理;转诊时应派具备初步急救能力的医师护送,并携带相关病情资料;

•对每位孕妇均告知发现危险因素后应联系的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联系方式等;

•对不能就诊的孕产妇,应及时派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会诊。

3.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设备和药品(详见附件2)

(三)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

1.组织当地居民或志愿者对危重孕产妇和儿童进行转运或集中管理。

2.利用当地广播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多种途径,开展妇幼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产妇及儿童危险症状的识别;心理支持;母亲及儿童营养,特别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食品安全;妇女经期、孕期、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的预防;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性及家庭暴力的防范等。

三、预防保健要点

在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基础上,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孕产妇和儿童营养、卫生及心理指导。

(二)确保孕产妇及儿童能够获得充足、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保证孕产妇和儿童的营养需求。

(三)对所有6个月以下的婴儿,均应鼓励纯母乳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确保喂养用具和水源的卫生。

(四)加强儿童免疫接种。

(五)妇女生殖系统卫生保健及妇女常见病(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预防。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原则

(一)灾害发生后,在辖区属地管理、多部门合作的原则下,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一支由行政管理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组成的妇幼卫生工作队伍,并确定负责人。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受灾情况和灾区妇幼卫生工作及服务需求进行快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制定灾后妇幼卫生应急救治及恢复重建计划。

(三)利用灾后可利用的资源,迅速有效地恢复妇幼保健服务的基本功能。

(四)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上级汇报受灾、评估及工作进展情况,并指导下级机构开展相应的工作。

(五)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指导和评估,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实施内容

(一)快速现场评估。

1.妇幼卫生资源评估

(1)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房屋、设备、药品等的受损情况。

(2)现有妇幼卫生保健网络的功能状况。

(3)现存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能力状况。

2.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当地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儿童的人口数及伤亡情况。

(2)现存育龄妇女的生育及生殖健康状况、孕产妇孕周及健康状况、儿童健康状况等。

(3)现存妇女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婴幼儿的喂养状况。

(4)水源、环境卫生及食物供应情况。

3.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后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坚持合理布局、高效运转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需要,又要着眼于今后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现有妇幼卫生机构或设立临时妇幼卫生机构。

1.设置原则

(1)妇幼卫生服务点的设立应与安置区内的综合医疗点相结合,妇幼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应与临时医疗卫生机构或战地医院的设立相结合。

(2)在安置区内,每3~4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点;每15~20万人的范围内设立一个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3)妇幼卫生服务点覆盖不到的地区,应设立流动产房。

(4)妇幼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点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2.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功能

(1)妇幼卫生服务点

¨正常分娩;

¨产前检查和筛查孕产妇危险因素;

¨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的转运;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保健;

¨计划生育咨询、提供避孕药具、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术等计划生育服务;

¨儿童保健及免疫接种;

¨妇女、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健康教育;

¨收集上报服务点辖区内妇幼卫生相关数据。

(2)妇幼卫生服务中心

除具有妇幼卫生服务点的功能外,还应具有:

¨实施剖宫产等手术助产技术;

¨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高危儿(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

(3)转诊原则

¨妇幼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诊治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应及时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诊前,应进行初步处理;转诊时应派具备初步急救能力的医师护送,并携带相关病情资料;

¨对每位孕妇均告知发现危险因素后应联系的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联系方式等;

¨对不能就诊的孕产妇,应及时派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会诊。

3.临时妇幼卫生机构的设备和药品(详见附件2)

(三)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

1.组织当地居民或志愿者对危重孕产妇和儿童进行转运或集中管理。

2.利用当地广播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多种途径,开展妇幼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产妇及儿童危险症状的识别;心理支持;母亲及儿童营养,特别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食品安全;妇女经期、孕期、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的预防;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性及家庭暴力的防范等。

三、预防保健要点

在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基础上,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孕产妇和儿童营养、卫生及心理指导。

(二)确保孕产妇及儿童能够获得充足、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保证孕产妇和儿童的营养需求。

(三)对所有6个月以下的婴儿,均应鼓励纯母乳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确保喂养用具和水源的卫生。

(四)加强儿童免疫接种。

(五)妇女生殖系统卫生保健及妇女常见病(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预防。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营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良好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各村、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信息网络、墙报、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及性别比失调的危害,使广大群众自觉摒弃和抵制选择性别生育的错误行为,倡导尊重妇女、关心女孩、男女平等的新风尚。积极组织群众性文艺宣传活动,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宣传女性成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为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妇产科门诊、超声诊断室、流引产科室等,都要悬挂《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全文,并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醒目标志。加强对全镇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镇计生服务站要按月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孕前培训,将性别比问题和相关政策规定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实施政策推动,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要加快建立完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实施对独女户、双女户的利益导向和保障救助政策。关爱独女户、双女户女儿出嫁后“空巢”老人的生活,加快发展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解除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完善和落实好计划生育村规民约,鼓励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消除对女孩的歧视政策和落后习俗,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引导、利益导向,树立男女平等的村风正气,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积极鼓励广大妇女参与生产经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二、规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制度措施

规范对超声诊断技术监管制度。

一是加强专用医疗设备的管理,建立超声诊断仪购置、使用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要对本单位现有超声诊断仪应用情况进行登记,并分别向县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局备案;

二是规范超声诊断使用制度,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站要坚决落实禁止使用超声诊断仪和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责任制,把超声诊断仪、应用作为内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岗位职责,签订责任书,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超声诊断仪使用应用工作实施双人工作制度,落实工作室进入许可、双人共同操作、检查结果共同签字负责等制度;

三是加强对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的选用和培训工作,要精心选拔政治素质高、纪律观念强、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精的技术人员担任B超机操作员,并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签订岗位责任书,强化法制意识和组织观念。

规范和控制终止妊娠药物的流通、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经营管理,规范流通渠道。对于终止妊娠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流通渠道进行销售,不得以其他手段进行促销;

二是加强终止妊娠药物专营制度和监督管理。终止妊娠药物属于处方用药,仅限于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零售企业和个体行医者不得经营终止妊娠药物。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购买终止妊娠药物应当向供药单位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严格按医师处方发药,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买、使用记录;

三是严格检查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措施,镇食品药品监督、人口计生、卫生部门要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对终止妊娠类药物的经营、使用等环节,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违法经营、使用的,依法严肃处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范孕情跟踪管理和孕产期跟踪随访服务制度。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孕前、孕期宣传指导和随访服务,对有生育计划妇女实行孕前孕情跟踪管理告知制度,怀孕3个月内及时掌握并上报孕情。育龄夫妇怀孕后3个月内,应及时将孕情报告镇或村(居)计生管理服务人员。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开展好孕前指导和咨询,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使已婚育龄妇女从孕前、孕中、产后都能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通过加强对孕产期人群的随访服务工作,详细记录孕产期各种特殊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育龄妇女的孕情和服务需求,防止选择性别流引产,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政策内怀孕未经批准私自流引产的,视为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要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持二孩《生育证》的,收回《生育证》,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

规范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政策内终止妊娠报告审批制度。

一是对伴性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村)、镇计生管理部门出具证明,由县计生服务机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步审查,初审后推荐到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病残儿鉴定组进行诊断。经诊断确实因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可持医学诊断证明到省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二是对于胎儿患有遗传性疾病、严重缺陷和妊娠妇女患有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妊娠妇女生命安全或严重危害妊娠妇女或胎儿健康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医学诊断证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在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终止妊娠术;

三是对于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情形,有生育计划孕14周以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本人须写出书面申请,镇计划生育部门签署意见,以及相关部门证明材料,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查属实出具审批证明后方可实施手术。

规范实施妊娠手术审查通报制度。经批准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应与有关科室及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规范和完善登记、审验、诊断、施术、报告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于有生育计划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需终止妊娠的,应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后,方可施行手术;孕14周以上自然流产的,当事人要在24小时内向镇人口计生部门报告,由镇计生部门指派两名以上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写出书面报告,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备案,否则按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处理。

三、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职责

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利益导向政策,改革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树立男女平等的生育观念,消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积极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严格落实孕情跟踪管理制度,有效遏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

计生办:协助政府具体负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协调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出生死亡报告等制度,并负责实施;建立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负责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政策内怀孕流引产审批把关、自然流产审核备案等工作;加强对本单位B超操作医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审查和职业道德教育。

卫生院:积极宣传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B超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物使用的技术规范,严格操作;对从事胎儿性别鉴定工作的B超操作医务人员要严格管理,并逐级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落实终止妊娠手术审查通报制度;严格执行在医院出生婴儿的统计和婴儿死亡、计划生育手术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与人口计生部门的通报相关人口信息。

食品药品监管站:建立终止妊娠药品流通的管理、监督制度,并定期检查;严禁终止妊娠药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派出所:依法打击溺杀婴儿和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结合户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为人口计生部门提供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关的数据资料;及时依法查处妨碍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文化站:加大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树立尊重妇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邻里和睦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性别自然选择,宣传人为选择性别的社会危害;禁止出版发表宣扬胎儿性别选择的书籍和文章。

教育办: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宣传我市人口市情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性别平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行教育救助等相关政策时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优先优惠。

民政办:加强婚姻管理,维护妇女婚姻自由的权益;推动妇女参政议政,农村村委会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提高村民代表中女性成员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敬老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会救济工作,在制定和落实农村低保等保障、救助政策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

劳保所:制定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加强妇女就业培训,提高妇女就业水平,消除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在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度中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惠。

农业办: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发展适合妇女参与的农业产业项目,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经济,增强妇女的经济参与能力;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维护妇女的合法承包权益。

妇联: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实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制定维护妇女权益的政策措施,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鼓励妇女参政议政,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加强对妇女知识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支持妇女发展经济,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倡树男女平等的新风正气。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作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雄厚的大型三甲医院,秦成勇坚定地表示省立医院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作为龙头医院的责任与义务,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指导和引领全省发展。

从长远看,山东省立医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精诚、大爱、智慧、开放、美誉、幸福”的部级名院。这也是秦成勇带领的管理团队的“省医梦”。他认为,这是围绕一个公立医院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和使命。

优秀团队的标签

“一流的院长要能让大家发自内心地跟着你干。”

秦成勇认为,院长的思想、境界、管理能力影响着整个团队,“院长站得高,团队就站得高”。在多年的医院管理生涯中,他不断总结和学习着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院院长,而他得出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发挥集体力量,群策群力。

“一把手提出来的思想和决策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代表着医院的方向?当他提出了不科学的决策、不正确的方向时,也形不成响应。”他认为,提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议题是院长必须具备的素质。当然,在每次提出一项新的举措或者设想之前,他都需要做足功课,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好充分的调研,以免在院长办公会上被其他成员“问倒”。尤其是提出绩效改革的想法时,他通宵达旦,几乎研究了国内外知名医院的所有绩效改革样本。

秦成勇认为,有些理念是越先进、越创新,越具引领性,可能越不容易形成共识,这就需要实践的检验了。“如果一件事情是为患者好、为员工好、为社会好,我们就去干。”他说,“为医者,凡事都应以患者为先。”

真理越辩越明。“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在办公会上为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是必须守住一个原则,就是一切为了患者。”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管善卫说。

凡是团队,都难免会遇到分歧,秦成勇采取的是抓住主要矛盾,求同存异。此外,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利益要让位于集体利益。

“医院的管理思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集体讨论的,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秦成勇还十分重视广泛征求民意。“凡是创新的、领先的,往往是从群众当中发现的。”

总体来说,秦成勇认为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团队应该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拥有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团队要制定一个目标,今年干什么、三年内干什么、五年内干什么,所有人都要按照这个目标和规划共同去努力和实施”。其次,围绕一致的工作理念,要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最后,团队成员的个人素质要高。

“优秀的管理团队分工要明确,责权利相统一,责任、权利和义务要统一。既要分工明确,又要有一盘棋的观念,要分工不分家,还要互补。比如说,医院管理团队需要知识互补、性格互补。”他说。

此外,优秀的团队无一不是学习型的团队。“一个团队水平的高低在于大家有这种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不学习,便不清楚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秦成勇说。

他认为医院的管理思想是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的。一个管理体系定下来后,不会永远是正确的。“某个阶段是正确的,可能再发展一个阶段,不一定还是正确的。所以要不断地提高理论认识,以不断完善和适应新医改的需求”。

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团队架构之下,秦成勇率领他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医院领导班子,引领5000多名秉承“精诚仁和”医院精神的优秀员工,走出了一条时代精神下“省医”特色的奋进之路。近年来,山东省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可圈可点,值得解剖和研究。

创新人力管理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没有高端的人才和特色的专科,医院的发展就如无源之水。

山东省立医院管理团队创新思想、改革机制,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医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尤其是人才引进方面,医院公开招聘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技术骨干、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具备特色技能的知名专家教授。特别是对于薄弱学科和人才出现断档,学术、学科带头人难以产生的科室,医院制定可行的标准,面向全国招聘学术、学科带头人,填补医院的人才断档和技术空白。此外,医院也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积极引进和接收基础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好的优秀研究生来院工作。

在人才培养力度方面,通过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国内外进修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建设学习型医院。医院选拔高层次中青年人才,重点培养,加大对中青年科技骨干培养,选拔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投入专项资金,瞄准国际、国内医学高精尖领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重点对象进行国内进修、国外留学等高起点、高标准的培养,使其成长为技术骨干力量或学术、学科带头人。同时,医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学习型医院,确立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切实做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为建立完善医院院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激励长效机制,培养出医院所需要的高水平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推动、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山东省立医院制定了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具体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院士候选人、泰山学者支持计划,拔尖人才支撑计划,中青年创新人才提升计划等7项配套计划。

据秦成勇介绍,山东省立医院人力资源规划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使用高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职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能够冲击医学科学尖端并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确立人才竞争优势,为建设国内一流医院奠定人才基础。

和谐绩效管理

人才引进来了,秦成勇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医护人员的追求和医院的发展联动起来。为此,医院管理团队提出了“幸福省医”的概念,它的内涵是针对医护人员推出的健康促进,是希望医护人员不要带着怨气、委屈、不安全感工作。要达到“幸福省医”,首先,医院要给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幸福的工作环境、给予合理的收入。

医院领导班子希望设计一套新的绩效分配方案,以工作量为核算基础,以工作质量为考核标准、以强化成本控制为手段,以关键指标考核为导向,体现公益性并符合医院特点的绩效工资激励和核算机制。

经过多方考察,能够精细化核算工作量、并对工作量价值进行量化的RBRVS劳务价值评价体系在管理团队中得到了共识。如何让这个体系在“省医”生根发芽,将国际通用的硬指标与山东省立医院的软环境有机融合,医院领导班子下了不少功夫。

据山东省立医院纪委书记、绩效改革办公室主任姜民杰介绍,山东省立医院一直以来都实行着院科两级分配制度,新的绩效工资方案的调整主要集中在院级层面,再通过制定科室和护理二次分配指导方案,引导各科室负责人进行科室内部的合理分配。

在新方案中,按照医院管理需要,将绩效考评对象分为临床医生、护理、医技、药学、管理五类,实现医护分开、同岗(同工作性质、同工作量、同年资、同学历、同职称)同酬。医院每名员工的绩效工资由岗位绩效工资、激励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和单项绩效工资构成。岗位绩效工资的分配遵循着公立医院的传统岗位设置规则,管理岗位按行政级别设置定额,专技岗位和工勤岗位按职称高低设置定额。

激励绩效工资在员工绩效工资中占据着最大比例,也是RBRVS应用的主要阵地。激励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工作项目×项目分值×项目每分值价格-直接成本)×关键指标考核结果(%)。

其中,工作项目包括执行项目、协作项目、服务人次、操作次数等;项目分值(点数)在临床、护理、医技和药学等项目参照国际公认CPT-RBRVS代码中workrvu值,其他窗口服务人资等项目的点数利用统计学方法建模测算赋值。最为关键的项目每分值价格(单点价)则使用医院2013年执行项目数量、业务收入、直接成本和实发绩效工资等数据,参考2013年上述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个数值,单位为“元”。

上述基本框架搭建中,最能体现医院管理层意志的亮点是直接成本和关键指标两项,也是绩效工资方案中两个最大的“变数”。据姜民杰介绍,之所以将直接成本作为减分项放入激励绩效公式中,主要体现了医院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理念,希望能够有效节流。

信息化求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越来越引起重视,而山东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探索先行了一步。

据管善卫介绍,近年来,医院全面启动信息化提升工程:建设全院级数据中心,实现患者360视图,方便临床医教研;通过信息技术消除流程障碍,建立“一贯式”分诊和医技预约,改善了门诊拥堵状况,优化了就医流程,积极推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围绕四大主题:便民惠民、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服务效能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一体化建设。

据了解,医院现有HIS、EMR、LIS、PACS、超声、内镜、病理、财务、人事、查体、OA、手麻、重症、DSS等系统。 医院启动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开展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院级数据中心。简化系统接口开发维护工作量,实现异构系统数据交换标准化,奠定全院数据统一应用基础,集中统一管理全院用户权限,实现患者360视图,从多维度集成临床数据。临床人员在一个视图中就可以浏览患者的门急诊就诊记录、住院病史、检查检验结果,方便临床医教研。

在卫生管理应用方面,医院已建设了基于平台的医院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同时支持手机移动版应用,医院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手机实时获取门诊状况、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医疗质量、人力资源配置等核心运营指标,做到源头控制、环节监控、实时反馈。再者,已实现精确统计门诊医生的分诊时间和最早接诊时间,为门诊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时统计门诊的挂号人数、就诊人数和待诊人数,为合理调配门诊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57-02

【摘 要】目的 对中国渝西农村高龄多胎产妇与正常一胎产妇分娩的三岁以下儿童的预防保健,疾病恢复时间,就诊率差异分析。方法 来自2006年9月~2007年9月,铜梁、合川、大足、潼南、永川5县社区门诊3岁以下儿童调查共7906例,男童4771例,女童3135例,高龄多胎的儿童4705例(2胎4676例,3胎49例)占59.51%,正常一胎产妇的儿童3201例,占40.48%。结果 该5县儿童在保健方面,高龄多胎儿童比正常一胎产妇的儿童更易患病,患贫血分别为431例占4.45%,166例占2.10%;营养不良分别为256例占3.24 %,91例占1.15%,2周内患感冒、腹泻、高龄多胎的儿童1045例占13.22%,正常一胎的儿童365例占4.62%,未免疫接种的高龄多胎产妇的儿童为344例占4.35%,正常一胎产妇的儿童129例占1.63 %。疾病恢复时间多胎与一胎对比,多胎肺炎≥14天,腹泻≥14天以上,一胎肺炎7-10天,腹泻3-8天。结论 中国渝西农村高龄多胎产妇与正常一胎产妇的婴幼儿在保健疾病恢复时间,以及就诊率存在着显著差异,高龄多胎产妇的儿童有三大特点:①预防保健差;②疾病恢复时间长;③社区门诊就诊率高。由此建议应加强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力度,加大计划生育工作。

【关键词】婴幼儿 保健 就诊率 多胎与一胎

近4年来,渝西农村高龄妇女生第二胎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35-45岁的高龄多胎产妇出生的儿童在营养,健康、预防保健、疾病等方面明显差于21-29岁正常一胎产妇出生的儿童,这对中华民族下一代健康,远期全方位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担忧,为此对中国渝西农村3岁以下儿童社区门诊现状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集2006年9月~2007年9月,渝西农村铜梁、合川、大足、潼南、永川5县社区门诊就诊患儿,研究对象为高龄多胎产妇与正常一胎产妇的儿童。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儿童保健,疾病恢复时间为样本,采用问卷入户调查方式,调查项目包括家庭一般情况(收入来源及人口数),儿童保健、营养,和父母亲接受教育程度,母亲生孩子年龄,儿童年龄,胎次,由于众多的背景因素与这些指标有关,将详细分析在表I。分析时考虑到高龄多胎与正常一胎差异大,并按高龄多胎与正常一胎进行分析,主要分析高龄多胎与正常育龄一胎的儿童保健、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反映儿童保健①患病方面,营养不良,贫血,易患感冒和腹泻的2周易患病情况。②免疫接种。反映疾病恢复时间指标是时间≥14天以上。反映就诊率指标是高龄多胎与正常一胎儿童门诊就诊率人次。

儿童Hb

2 结果

共采集3岁以下儿童7906例,男童4771例,女童3135例,高龄多胎产妇的儿童4705例,正常一胎产妇的儿童3201例。

儿童保健指标①免疫接种,高龄多胎产妇儿童未接种344例占4.35%,正常一胎产妇儿童未接种129例占1.63 %;②患病方面,高龄多胎与正常一胎的儿童患营养不良的分别为256列占3.24%,91例占1.15%,患贫血的分别为431例,占9.15%;166例占4.86%。2周内患感冒及腹泻的分别为1045例,占23.09%,365例,占8.30%;②疾病恢复时间指标高龄多胎的儿童肺炎≥14天,腹泻≥14天,正常一胎的儿童肺炎7-10天可恢复,腹泻3-8天可恢复;③就诊率指标高龄多胎的儿童4705例,占59.51%,正常一胎的儿童为3201例占40.48%。

3 讨论

从2006年9月~2007年9月,社区门诊3岁以下农村儿童的保健,疾病恢复时间,就诊率现状,发现高龄多胎产妇与正常一胎产妇的婴幼儿存在着一定差异。并带着普遍性,进一步分析显示,高龄产妇2孩以上家庭尤为突出。

在反映保健的指标①预防接种,高龄多胎的儿童免疫接种方面较正常一胎的儿童明显不足;②在患病方面,显示出高龄多胎产妇不但表现出较高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的风险,此外表现为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的风险,而且要比正常一胎产妇的儿童较高,不管1孩和多孩家庭都是类似现象。在疾病恢复时间指标;肺炎高龄多胎产妇的婴幼儿需10-20天,腹泻6-18天,然而正常一胎产妇分别为7-10天,3-8天,并且治疗过程中高龄多胎产妇的儿童往往是普通感冒会并发全身症状,腹泻持续不愈。在就诊率指标,高龄多胎产妇的儿童每天门诊量占相当的比例为59.28%,明显多于正常一胎产妇儿童比例为40.71%。本报道发现上述方面的差异突出值得关注。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疗市场 医疗服务产品 营销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医疗服务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社会强烈要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公立医院彻底推行“管办分离”,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完全在医疗市场中公平竞争,“短兵相接”。我国医疗市场将逐步向全球开放,“新医改”在全国各个地区也正在稳步推行,部分地区计划按照城市地域性保证一些三级甲等优秀医院的财政全供拨款,其他医院将逐步推向市场,同时“新医改”也允许社会融资的方式进入市场,允许医生多点行医。所有医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市场营销成为所有医院管理者的必修课,医院营销策略也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头戏。

一、认识医院营销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市场营销学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目前,学者们广泛的认为,医院营销是医院以医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医疗经营活动,为健康需求者和利益相关者(通称为医疗顾客)提供满意的医疗技术及健康服务,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过程及一系列必要活动。

2.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中一直发挥着“鲶鱼效应”,灵活的经营机制,人性化的服务措施,高效的工作效率,在医院营销上先进理念的树立,人、财、物上巨大的投入,非常值得借鉴。面对竞争,医院要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在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价格、满足广大患者的同时,建立医院市场营销团队,运用营销策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大多数医院在市场营销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营销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目前,许多医院虽然在不断地学习“新医改”等相关政策,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一些“三好一满意”“廉医、诚信、为民”等活动,但是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医院已逐步从单纯性、公益性、福利性向经营性转变。医院的整体营销还停留在单纯做宣传的角度,以医院自身为中心,着重做的是党政宣传、服务口号,坐等患者上门,造成了营销管理与市场脱节。医院应当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在营销上也“以病人为中心”,营销的出发点是患者,传递给患者有效信息,如:患者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能够在医院得到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以及支撑这些服务的专家团队、医疗设备、就诊环境等等。这样才能挖掘市场,培养患者对医院的认知度、满意度、忠诚度,否则就会逐渐导致服务水平落后,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被患者和社会认可,慢慢失去市场。

(2)营销组织不健全。很多医院在实施市场营销时,没有设立专门营销机构,在很多医院营销工作多是由宣传部门、协作部门、门诊部门、医政部门等分别承担,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做些宣传展板、印发院刊院报、组织义诊咨询方面。诚然,部门的名称不重要,关键是切实落实部门在营销方面的重要职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负责医院营销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下好运用营销手段争夺市场的一盘棋。

(3)营销投入不够。当前,医院重点投入在引进知名专家和精英团队,先进的诊疗设备,单纯性的扩大医院规模上,其实在营销方面同样需要人、财、物的大量投入。不管是医院自身培养还是从外部引进,都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实干的营销队伍,给予营销项目必要的资金支持。部分医院管理者片面的认为,在营销上的投入不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实,正确营销方案的投入,是一个长期受益的过程,有专家认为在营销宣传上的投入与产出比一般都在1:7以上。

二、医院营销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一切企业和产品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市场才有营销,所以做好医院营销的前提必须是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功能定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速了医院走向市场的步伐,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以什么医疗技术为拳头专业;以哪些医疗专业为重点发展方向;依靠什么科研成果和技术实力去冲击并占有市场;医院通过提高技术,增强服务,在多大的范围内形成影响力;预计在多少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多少患者认知医院并形成美誉;医院要发展成一个多大规模,具备什么样功能的医院;是以专科为主导,或者以综合取胜,还是走“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之路。这些都是医院市场定位要解决的问题。

在市场定位时,医院要注重差异化竞争,展现个体的特色,展示出与其他医院不同的优越性、技术实力、专家队伍、先进设备,找准市场立足点、竞争点。

(二)确定营销的内容

当前医院营销只是停留在宣传的表面,医院要想做好营销,需要结合医院实际确定营销内容,树立品牌营销。品牌营销的核心就是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患者的忠诚度,充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推介医院的优势,不仅使患者接受,更要让患者信赖,吸引患者。

医院首先要营销的就是医疗技术,医疗技术是开展所有医疗工作的基础,高精尖的技术是赢得患者的“必杀技”,比如:医院的部分专业技术在国内乃至国际处于领先水平,医院拥有特色技术,可以更好得解除患者病痛,降低医疗费用等;其次,知名专家和精英团队的营销也至关重要,比如医院有哪些国管专家、省管专家或者院士团队等;再次,就诊服务、温馨护理等作为医疗产品的附加值在当前也应该得到重视,在医疗技术、专家团队不相上下的两家医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中,梅奥诊所的服务人员为了让患者安心看病,可以照顾患者的小孩或者宠物,这是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做到的。当然大部分医院也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工作中努力解决排队时间长、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等现象,在门诊设立知识角,供患者参阅相关健康知识书籍,这都是很好的服务方式,使贴心服务真正助推医院的营销发展。

(三)医院营销的组合拳

做好医院营销工作,要以患者需求和医院的发展为中心,注重整体规划、点突破、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ousetang”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卫健局民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区卫健局在牵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统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保障能力,按时间节点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一、顺利启用新兖中心卫生院。集中力量对新兖中心卫生院进行迁址改建,投资700余万元改造原新兖镇第九中学,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打造高标准医疗卫生服务场所。新院区占地72亩,建筑面积5600㎡,住院病床扩充到80张,划分办公区、医疗服务区和健康自助区,新建高标准手术室、糖尿病病友之家和国医堂,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升级改造健康小屋,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医疗服务环境焕然一新。今年1月新院区全面启用,经过10个月运行,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新兖中心卫生院在各镇街卫生院中床位最多,4月底恢复正常医疗运营后,每天门诊量可达到80人次左右,已开展手术40多例)

二、规划新建酒仙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新建酒仙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卫生健康重点建设项目。按照铁路医院改革发展统一规划,在医院内选址新建服务中心。项目占地2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规划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家庭医生工作站、公共卫生科、慢病管理科、老年健康评估中心、口腔科、数字化查体中心。目前,中心主体钢结构框架建设已全部完成,内部装修工程已经过半,年底前正式启动。在原中心办公楼改造建设精神卫生中心,改造面积1350平方米,病房20间,设置床位100张,全面完成室内装修改造和设施配备,并投入使用,已收治病人30余人次,填补了我区精神疾病防治机构的空白。中心二期新建工程主体已完成,投入使用后可再开放100张床位。

三、深化推进城乡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中医院与漕河镇卫生院、颜店中心卫生院“六统一”医共体建设,推进医共体内部各项业务一体化管理,有效增强了诊疗服务能力。按照医疗发展区域规划,重点推进铁路医院与酒仙桥、兴隆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建设。中医院、铁路医院已完成医院信息系统融合,同步对接酒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联合建设了高标准国医堂,即将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突破多年没有诊疗服务的瓶颈。铁路医院与兴隆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对口帮扶,前移专家门诊,选派主治医师以上技术骨干日常坐诊,联合开展内、外、妇、儿、口腔、中医、康复、急救等诊疗服务项目,进行联合查房、医疗指导。同时,在兴隆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急救点,开展急救诊疗服务,逐步实现医共体内的规范化疾病管理和同质化诊疗服务,有力提升了东南部医疗服务能力。

四、提升村级医疗标准化建设水平。深化村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制定《全区村(居)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引领提升实施方案》,2020年计划建设区级示范标准化村卫生室100个,市级示范标准化村卫生室7个,省级示范标准化村卫生室2个。按照不低于80平方米,“五室分开”、“六通”,统一内外标识、装修样式、设备配置、日志档案、诊疗制度、人员着装等要求,全力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基础设施改造,目前100家标准化卫生室已经全部建设达标。

五、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为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今年为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6人,充实镇街卫生院业务技术力量,逐步降低空编率,满足基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前,事业单位卫生类招聘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工作均已顺利完成,66名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已于11月12日全部入职,进入工作岗位,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虽然各项工作快速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酒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约需资金700余万元,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铁路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承担医疗救治任务,医院正常运营受到很大影响,发展医共体存在一定困难。下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酒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尽快完成内部装修和设施配备,确保年底前正式运营。充分发挥区精神卫生中心作用,填补我区没有精神卫生机构的空白,打造多元化精神卫生救治体系。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一、充分认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普遍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政策引导、服务监管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行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鼓励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充分发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四、保障措施

(八)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

(九)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十)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继续做好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

落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十二)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五、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各地要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十四)抓好试点示范。

国家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每个省(区、市)至少设1个省级试点地区,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各地进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新区医院是经云南省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批准的在新区吴家营新行政中心的西南侧进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筑规模为门诊量3000人次/日平均,住院床位数1000床,总建筑面积124041.35m2。

二、设计理念

1、 深入把握现代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着力体现功能的合理性、设施的先进性和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2、 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注意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注重医院建筑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和污物转运与管理,更要考虑日后运行使用的经济性。

3、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主体,为“人”服务,追求自然、生态的空间意境,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做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阴暗、不通风状况,创造令人愉悦的健康就医环境。

4、 结合城市设计,对基地周围的环境做综合细致的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基地内较大的地形高差,在保持城市的整体规划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的现有资源及原有地形,既减少土方平衡的工作量,也利用高差来丰富了建筑本身的环境景观。

5、通过对城市空间、基地特征的分析,结合昆明市中医院各功能区的功能要求,提出“一纵一横,四面展开”的规划结构设计理念。一纵一横:即整个医疗园区分别以南北向的市民医疗文化长廊和东西向医疗街为划分主体。四面展开:一纵一横的规划将用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并由此四个区域分别展开各自的建筑空间。

6、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引入医疗文化长廊、共享中庭、室外阳光庭院、建筑灰空间等生态概念,营造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从而极大地改善医院形象,提升建筑的品位和档次。

三、总平面设计及交通组织与流线

根据基地实际条件以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组织、日照、通风、卫生、防火、环保等要求合理布置总平面。即以集中式的“矩形”建筑为基本母题,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两栋五层两栋三层的门诊区;一栋四层的医技区;一栋十五层住院区;一栋四层(二层架空)行政办公区及制剂楼。四个功能区沿南北向呈“一”型摆放。

(一)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

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的组织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区、感染医疗区、清洁服务区、污染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一个优秀医院建筑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本项目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如下:

1、外部出入口

1)主要出入口一 ―――门诊、急诊出入口,设在基地南侧主干道上,其位置明显,是该医院最繁忙的人行主出入口。

2)次要出入口二 ―――急救、探视出入口,设在基地东南侧次干道上,以车行为主,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压迫。是该医院重要的车流主出入口。

3)后勤辅助出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该出入口直接与地下室相通,主要用做供食物、药物、燃料及行政办公人员使用的货运后勤出入口,设在基地西北侧,以车行为主。

4)污物出口 ―――设在基地东北角临次要道路上,人流相对较少,远离医疗区和生活区,且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下风向。

5)行政办公出入口――― 设在基地北侧,以人行为主,与行政办公楼联系便捷。

2、外部流线组织

对外流线组织在于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1)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a、 洁衣污衣 ――住院楼在楼层末端设置污物电梯,将换下来的污衣经医院的污物出口送至社会化洗衣场所,洗净后的洁衣经医院的后勤出入口送至各住院单元。再由住院部专用洁梯送入住院单元各部门。

b、 营养餐洁梯与医生专用电梯 ―― 在住院楼污梯的另一端靠近住院单元出入口处设置营养餐洁梯,为专用时段洁梯,平时兼作医生专用电梯。

c、 垃圾尸体 ―― 由住院楼末端设置的污物电梯和手术部专用污梯运送。

d、 探视流线 ――住院楼在一层设置了探视出入口,并在二、三层与门诊医技楼的医疗文化长廊和共享中庭相连。既对门诊、急诊、急救、医技等部门不造成任何影响,又可以便捷的到达门诊、医技的任何部门。

2)住院与门诊病人分开

为保持住院部的病房安静和正常秩序,设计上考虑在住院部主入口、医疗文化长廊进入住院区处设置管理门,使门诊和住院病人各有其活动范围,以防止无关人员对住院部的干扰。

3)医患分流

a、门诊医技部门围绕医疗文化长廊布置候诊大厅,病人活动区域在医疗文化长廊及共享中庭附近;在门诊医技诊室和检查室的另一侧布置医生办公休息区域,医生与病人的接触与沟通在诊室和检查室内进行,可有效避免其他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b、 住院楼病人由公共电梯厅进入各住院单元,再经过3米宽的患者走廊进入各病房;医生及药物、营养餐等洁物由专用电梯送入护理单元护士站后侧的医生通道。

(二)室外空间组织与环境、景观、绿地设计

本项目通过集中布置且建筑与环境高度交融的总体布局,较好地解决了建筑空间组织和室外环境、景观、绿化的关系。并结合总体规划及基地地形的特点,在基地西侧形成下沉式广场,通过上行的内部通道及大台阶将整个基地串成一整体的立体景观系统,,形成自己独特的景观环境。大面积绿地、生态停车场、自然景观及环境景观空间相互交融。并结合建筑空间布置绿化、建筑小品等环境设施,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氛围。

四、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62552.232、总建筑面积:124041.35

3、绿地面积:25396.2 4、建筑密度:30%

5、容积率:1.45 6、绿地率:40.5%

7、停车位(地下) 920辆

五、建筑设计

大型综合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如何组织医院内部的流线,怎样处理好功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创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结合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我们作如下介绍:

(一)平面设计

1、各层功能布置示意

2、功能分布及设计特点

(1)地下一层平面由中心药库、中心供应、太平间、设备房及大型停车场组成,中心药库由专用的货梯与一层的门诊药房相连通。通过基地西侧后勤货物出入口,药品可直接进入地下一层停车场,再通过中心药库将药品分配到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心供应与手术部有专门的洁梯和污梯相联系。便于手术部洁物的快速传递。

(2)结合昆明当地的气候特点,本次设计将门诊入口大厅及医疗文化长廊设计为开敞的室外空间,既节约能源的消耗,又为各功能单体带来丰足的通风效果。在门诊入口处设计了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与医疗文化长廊相通,并通过医疗文化长廊及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的立体空间体系将不同的功能体在水平及竖向上有机联系为一整体,暗示医院内部交通体系的逻辑关系。

(3)急诊安排在一层入口东侧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夜间的管理,急救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有独立小广场,与急救车出入口直接相连,体现了急救的高效率特点。急诊、急救区域设置了东西向的绿色通道,与南北向医疗文化长廊相连。通过绿色通道及医疗文化长廊与一层的药房、影像及输液直接相连,保证了急诊、急救夜间工作的需要。

(4)门诊药房通过药房专用电梯与地下一层中心药库相通,使药品能快速便捷运输门诊药房区。门诊药房是医院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宽敞的候药大厅,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环境,采用电子叫号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取药效率。

(5)预留医技科室分别与东南侧的ICU及急诊住院部紧密联系为一体,为后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需求。

(6)康复、理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门诊、设置同一层,极大突出了本项目中医院的特点。

(7)四层中心手术部为医院最核心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十一间手术室,其中包括2间百级手术室,1间千级手术室及7间万级手术室、1间感染手术室。手术室、洁净走廊、卫生通过间、器械回收廊等均严格按照卫生级别区分,并人性化的设计了谈话室等需要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的区域。手术部通过宽敞的洁净走廊分别与东南侧的病理、血库及下层同位置的ICU、急诊病房紧密联系为一体,极大的减少了病人来回的路线,同时也方便了医生的使用和管理。

(8)标准层平面由各层不同护理单元组成。

1)标准护理单元设计了45张病床,绝大部分病房为两人间,并且朝南。

2)每个病区均设计有医患通道。

3)病房内两侧分别有独立的洁梯、污梯系统。

4)标准护理单元大部分病房为双人间病房,同时也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分别设计了三人间及单人间的病房。

(二)建筑空间环境及造型设计

本工程的建筑造型正是基于“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风貌,创造城市新景观”的设计理念之下,努力追求富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生态型、高技术的建筑形象。其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得体,柱廊、阳光庭院、玻璃通廊(医疗文化长廊)、连廊等建筑以及建筑灰空间等形成统一完整的综合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建筑中庭(有玻璃顶),阳光庭院(无玻璃顶)极富规律性,与环境的结合自然,相辅相成。医院主入口门诊大厅通高四层、横贯东西;每层科室都设有室外绿化平台,厅内布置垂直绿化,种植生态的绿色植物,美化与净化空气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基地西侧依地形形成下沉式广场,与上部的内部通道及一层屋面绿化形成立体的景观系统。形成新时代大型综合医院建筑个性的“绿色医院”形象。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1、1构建模式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主力军[2]。医院首先建立完善的通讯员队伍,收集、撰写原始的健康教育材料,构成金字塔式健康教育科普团队的基座;然后,医院宣传策划部和预防保健科职能部门,统筹使用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包装健康教育内容,形成金字塔的中坚力量;邀请临床专家进行健康教育内容修改和审核,把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权威性,形成金字塔的顶端。

1、2金子塔式健康教育多媒体团队运作加强团队建设,广集健康教育材料:健康素养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升健康素养也是双方共同的责任[3]。医院建立拥有58人的通讯员队伍,每个科室设1~2名通讯员,在相同条件下优先使用通讯员的稿件,确保稿源供应,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培训活动,提高通讯员的专业素质,规范通讯员的题材内容格式,提高稿件的使用率。深入临床,挖掘健康科普题材:临床专家经过几十年的病例积累,对各类卫生、健康案例都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宣传策划部坚持每天下临床科室挖掘保健知识的计划,按季节更替和病种暴发的时间,及时对时节对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取材,撰写科普文章,最后将文字转成多媒体形式的健康教育内容,投放到医院健康教育频道。寓教于乐,自办多媒体健康教育节目,医院成立了4人健康专题视频拍摄小组。有专人撰写《健康有约》视频拍摄文稿,内容经过专家审核后,由专人负责将内容修改为视频拍摄的分镜头剧本,然后约定专家,开展视频拍摄工作,然后对拍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最好投放到健康教育频道。从2012年起,医院就开展“健康有约”健教视频的制作,如《压疮护理》、《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视频共8期,医院计划每年开展6期《健康有约》的拍摄和制作,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方式。

1、3健康教育节目播放内容和菜单设计立足大众,增强节目的时效性:为提高健康教育视频播出受群众的关注,我们对视频的节目内容进行初步的评估和筛选。通过运用传播学的知识、理念和表现手段、技术努力把健康类节目做得情景交融、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养生、健康的话题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健康教育内容制作和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结合,使健康教育视频内容播放具有时效性。短小精悍、力求话题浅显:健康教育类的视频有很多不同表现的形式,对于讲课式、说教式的形式的内容,由于节目时间长,我们使用AdobePremiere、会声会影等视频编辑软件,精细编辑节目的主要内容,同时将一个节目分割成在3min左右的几个节目,然后将分割的节目内容穿插到其他的健康教育视频。对于娱乐式的健教内容,我们就从与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选择和制作,将抽象艰涩的健康知识翻译成直观、形象的话题,吸引群众。节目定期更新,合理控制内容时长:根据门诊患者候诊、等待发药的时间,每个健康教育视频的时间设置要合理。一般来说,每个健教节目时长少于5min,1d内的播放菜单设置内容要适量,设置大约10个健康教育视频节目,通过短时间播放、大量重复的手段,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印象。

2成效与体会

2、1节省医院有线电视运营成本以该院为例,打造健康教育多媒体电视系统花费约5万元,主要用来布置机房、网络布设和多媒体设备的购买。而改进的有线电视宣教系统,减少300多个电视机机顶盒,只保留了30个频道的机顶盒。此系统不仅减少了购置机顶盒的费用,同时节省了每台机顶盒的月租,每年可为医院节省有线电视机运营费用近10万元,性价比极高。

2、2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健康素养不仅关乎个人效益,同样关乎社会效益[4]。通过金字塔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团队,门诊电视机每天播放时数为7h,每年覆盖100多万就诊人次;住院病区24h播放,每年覆盖3万多住院人次,通过多媒体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另外,利用现有的健康科普材料向电视台、纸质媒体进行约拍、约稿,配合制作健康保健新闻,2013年,该院专家接受关于健康保健新闻题材的采访,在电视媒体上播放的50多次,纸质媒体报道见报200多次,在做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专家和医院的曝光率。

2、3有利于门诊管理工作利用覆盖门诊大楼候诊区、发药区、电梯等候区的电视机,一方面为门诊部导医导诊、专家出诊等信息,方便病人就医;一方面播放健康教育视频,有助于分散门诊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缓解其精神压力,让患者候诊时间不再漫长[5],有效降低他们的焦躁感,有利于门诊管理工作。

营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免疫为主、综合防控、突出重点、全程监管、确保安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动物防疫基础工作,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组织及队伍建设,指导、帮助其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人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引导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监测、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动物和动物产品违禁物监测,基层防疫队伍培训等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落实基层动物防疫人才引进、培养及生活待遇保障等制度,对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动物防疫人员在聘用及职称评审、晋升中予以政策倾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乡、镇、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突发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以及基层防疫队伍培训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派驻乡镇或者特定区域的兽医工作机构,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具体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以及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培训等相关技术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动物防疫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各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动物防疫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动物防疫意识,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对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分类管理制度,结合本省动物疫病流行情况,确定并公布全省重点管理的动物疫病病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强制免疫计划和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情况,提出强制免疫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组织、督促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配备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消毒等措施,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程序、密度和质量等情况。

散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配合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强制免疫工作。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做好相关疫苗的采购、储运、调拨和使用管理,开展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监控。

第十二条对动物疫病实施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或者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区域建设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畜禽标识管理,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制度。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对强制免疫的动物加施畜禽标识,建立免疫档案;强制免疫的散养动物,由动物防疫员加施畜禽标识,建立免疫档案。

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全省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动物疫情预警。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全省动物疫情监测计划,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对动物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进行评价。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做好动物疫病监测相关工作,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十六条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机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按照各自职责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第十七条重大动物疫病动物病料必须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采集。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

第十八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依法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应当及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十九条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演出、比赛、展览、教学、研究、实验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二十条 活禽经营市场应当建立健全活禽摆放、宰杀和销售相分离,定期休市、消毒,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在活禽经营市场从事活禽经营的,应当建立购销台账,并在经营点公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一条加强和完善犬类免疫接种工作。市州、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犬类狂犬病免疫接种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犬类饲养者应当按照规定对其饲养犬进行狂犬病免疫接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兽用狂犬病疫苗价格的监管。

第二十二条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和排泄物,病死和因病扑杀的动物,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垫料、包装物、容器、污水等,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动物疫情的报告与处置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动物疫情,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五条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公布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物疫情。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动物疫情的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培训演练,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动物疫病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进行现场调查,怀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及时采集病料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诊断。

重大动物疫情确认期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等相关措施。

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省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重大或者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当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置。

第二十八条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或者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先期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补偿标准及时给予补偿,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

鼓励动物饲养单位和个人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降低养殖业风险,减少动物饲养单位和个人的损失。

第四章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二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检疫工作的需要,可以委托符合国家、省规定条件的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在乡村开展动物检疫工作。

官方兽医在实施检疫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戴统一标志。

第三十条 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

第三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规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对所饲养的动物及其动物产品开展违禁物自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

第三十二条在动物交易市场从事动物经营活动的,货主应当提供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无有效检疫合格证明的,应当向驻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申报检疫。

第三十三条 对生猪等动物定点屠宰的,实行集中检疫,屠宰检疫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屠宰企业应当开展违禁物检测,并接受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检疫检测合格的动物产品,凭官方兽医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及检疫标志出场(厂、点)。

农民个人自宰自食家畜应当提前向所在地官方兽医或者受委托的兽医专业人员申报检疫,官方兽医或者兽医专业人员应当及时检疫,屠工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屠宰。

第三十四条 对检疫合格未经熟制的动物产品进行分割、分装后,以包装形式销售的,经营者应当在官方兽医的监督下加施检疫标志。

第三十五条 跨市、州引进乳用、种用动物,货主应当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按照有关规定隔离观察后方可混群饲养。

第三十六条从事动物收购、贩卖、运输的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应当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

第三十七条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动物诊疗

第三十八条动物诊疗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法定的条件,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动物诊疗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诊疗废弃物处置以及诊疗记录等工作。

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登记。

第四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聘用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或者未办理注册手续的人员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二)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或者医疗废弃物;

(三)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

(四)使用假、劣兽药;

(五)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活动;

(六)无诊疗记录;

(七)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其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第四十二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一)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二)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三)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四)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五)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六)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调取与动物防疫有关的档案、资料。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需要,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

第四十三条为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省际间主要公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出入口设立临时性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查证、验物、消毒等动物防疫工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跨市、州引进乳用、种用动物,货主未按规定隔离观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直接混群饲养引发动物疫病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活禽经营市场未建立或者未执行活禽摆放、宰杀和销售相分离,定期休市、消毒,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制度的;

(二)活禽经营市场内的活禽经营者未按规定建立购销台账或者未在经营点公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

(三)屠工未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为农民屠宰自食家畜的;

(四)对检疫合格未经熟制的动物产品进行分割、分装后,以包装形式销售,未加施检疫标志的;

(五)企业(合作社、经纪人)从事动物收购、贩卖、运输,未依法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的。

第四十七条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使用未经检疫或者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相关动物、动物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照)机关依法吊销有关证照。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由发证机关依法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