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给予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改善贫困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库

将全市所有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库,录入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半年一次的动态管理,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村家庭停止扶贫;对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就学,经申请审批纳入扶贫补助范围。

(二)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

按照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资助。我市则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进行倾斜;同时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实施教育资助。

1.学前教育。由市政府按照国家学前教育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儿童进行双倍资助。国家学前教育资助金标准为1500元/年/人,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3000元/年/人。

2.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由市政府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双倍资助。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小学2000元/年/人、初中2500元/年/人,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另外增加400元/年/人。

3.高中教育。由市政府按照国家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生进行双倍资助。国家高中助学金2500元/年/人,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5000元/年/人(含学杂费)。

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发放5000元/人的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给予录取省内院校500元/人、省外院校1000元/人的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补助,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救助,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

4、职业教育:实行全部免除学费,就读中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2000元/生/年的国家中职助学金,就读高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3000元/生/年的国家高职助学金。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参加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充分发挥教育服务扶贫富民作用。

5.高等院校。对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和在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可以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6000—8000元/人/年,确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新生和在校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上学。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读研究生提供8000—12000元/人/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

6.资助金发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资助金每年分两次发放,上半年在春季开学前10天发放到位,下半年在秋季开学前10天前发放到位。

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和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补助在当年10月份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由银行在当年11月份发放。

(三)夯实基础教育发展基础

1.学前教育:认真实施《xx城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甘露镇、江益镇两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形成覆盖乡镇、布局合理、就近入学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办园水平全面提升。

2.义务教育。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一是24所农村学校的旱厕改造,投入资金260万元;二是启动泽泉中学运动场、围墙以及苏家垱中心小学、桥浦小学运动场建设,投入资金380万元;三是实施燕坊、乐坪等9所农村村小围墙、地面等维修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90万元。三是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投入资金150万元.

3.加快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力度。投入资金80万元,实现贫困村学校通网络,有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及时补充农村教师队伍,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和年龄结构,补充农村学校教师30人。二是全覆盖开展“国培”、“省培”工作,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50人次。

五、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新要求,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市教体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做到校长亲自抓,确保扶贫到位。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着力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资助惠民能力。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给予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改善贫困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库

将全市所有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库,录入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半年一次的动态管理,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村家庭停止扶贫;对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就学,经申请审批纳入扶贫补助范围。

(二)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

按照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资助。我市则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进行倾斜;同时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实施教育资助。

1.学前教育。由市政府按照国家学前教育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儿童进行双倍资助。国家学前教育资助金标准为1500元/年/人,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3000元/年/人。

2.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由市政府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双倍资助。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小学2000元/年/人、初中2500元/年/人,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另外增加400元/年/人。

3.高中教育。由市政府按照国家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生进行双倍资助。国家高中助学金2500元/年/人,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5000元/年/人(含学杂费)。

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发放5000元/人的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给予录取省内院校500元/人、省外院校1000元/人的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补助,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救助,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

4、职业教育:实行全部免除学费,就读中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2000元/生/年的国家中职助学金,就读高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3000元/生/年的国家高职助学金。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参加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充分发挥教育服务扶贫富民作用。

5.高等院校。对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和在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可以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6000—8000元/人/年,确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新生和在校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上学。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读研究生提供8000—12000元/人/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

6.资助金发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资助金每年分两次发放,上半年在春季开学前10天发放到位,下半年在秋季开学前10天前发放到位。

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和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补助在当年10月份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由银行在当年11月份发放。

(三)夯实基础教育发展基础

1.学前教育:认真实施《xx城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甘露镇、江益镇两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形成覆盖乡镇、布局合理、就近入学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办园水平全面提升。

2.义务教育。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一是24所农村学校的旱厕改造,投入资金260万元;二是启动泽泉中学运动场、围墙以及苏家垱中心小学、桥浦小学运动场建设,投入资金380万元;三是实施燕坊、乐坪等9所农村村小围墙、地面等维修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90万元。三是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投入资金150万元.

3.加快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力度。投入资金80万元,实现贫困村学校通网络,有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及时补充农村教师队伍,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和年龄结构,补充农村学校教师30人。二是全覆盖开展“国培”、“省培”工作,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50人次。

五、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新要求,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市教体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做到校长亲自抓,确保扶贫到位。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着力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资助惠民能力。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X州市委、X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对X南苏区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目标任务

从2015年起,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保障贫困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到2020年,力争所有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贫困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贫困学生都能上学。到2016年,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家庭的扶智脱贫工作机制,促进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到2018年,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获得职业学历教育,确保贫困家庭稳步脱贫。

三、政策措施

(一)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

1.优化调整贫困村学校布局规划。以加快发展贫困村学前教育为目标,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规划。根据贫困村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支持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以提高贫困村义务教育水平为目标,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规划。按照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加强贫困村学校布局调整,合理规划设置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保留或设置必要的农村教学点,优先支持新建贫困村学校。

2.改善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时,优先安排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到2020年,力争使贫困村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优先加强对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确保贫困村学校全面实现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加快贫困村学校食堂建设,促进罗霄山片区县(市、区)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贫困村孩子的营养状况。加快贫困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贫困村学校高速宽带接入。

3.加强贫困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鼓励教师到贫困村从教。对在11个罗霄山片区县的贫困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加快解决贫困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和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优先。加大贫困村教师补充力度,解决贫困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走教等形式,重点解决贫困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缺乏问题。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教。

(二)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4.学前教育阶段。对符合入园年龄,在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儿童应助尽助。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前儿童,酌情减免保教费。

5.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在上级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在11个罗霄山片区县(市、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

6.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采取上级资金补助加地方配套的方式,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和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在校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在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市、区)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

7.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在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

8.高等教育阶段。对贫困村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符合申请政府资助金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每人一次性安排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6000元。对贫困村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确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上学。

9.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三)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

10.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从2015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列入预算,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实施贫困家庭子女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

11.扩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机会。争取省教育厅继续单独面向X州市定向培养大学生政策,根据实际调整定向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扩大贫困地区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2.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依托职业院校、县(市、区)职业中专(农民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重点招收年龄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6年。允许半农半读,农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制定本地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教育、扶贫移民、发改、财政、人社、民政、农粮、卫生、水利、规划、建设、林业、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大对教育精准扶贫的经费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辖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职责,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优先安排支持贫困村发展。县级财政要安排并及时拨付贫困村学校建设资金、贫困学生资助金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补贴等,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障。

(三)建立信息台账。各地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全市范围内的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个贫困村、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所学校、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研讨班专题研讨了《2013-2017年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规划(草案)》。这一规划是国务院扶贫办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0-2020年干部教育和培训改革纲要》和《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结合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工作实际制定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普遍提升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的政策水平、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推进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培训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训考核评估体系趋于完善,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任务是实施“六大培训工程”,分别对应培训片区重点县党政领导干部、贫困地区乡镇干部、贫困村发展带头人、专项扶贫干部、行业扶贫干部和社会扶贫干部。

扶贫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扶贫能力,推进扶贫工作,因此,把握扶贫大势大局的本领不可或缺。

苏国霞作了“创新扶贫机制,推进重点工作”的专题讲座,从贯彻落实十精神、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扶贫重点工作三个方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阐述的主要思路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广泛动员,深化改革,把握关键环节,破解机制体制障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在全国范围配置扶贫资源,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讲授的核心内容是6种机制: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及10项重点工作: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

扶贫培训要开阔眼界、博采众长,讲究方式方法。案例讲授成为此次研讨班的一个重要内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围绕什么是案例教学、为什么开展案例教学做了专业性的讲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公共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刘辉,则从培训目标、内容、方法、方式、服务、师资、测评、经费8个方面进行讲解,强调扶贫培训难点在组织建设,要建立起自我推动发展机制。

据两位清华老师的讲解,案例教学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法律、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育领域中。对于扶贫培训来说,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习者通过对现实素材的分析,更好地理解扶贫理论;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扶贫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是教育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依据《耀州区教育科技体育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扎实做好2018年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教育扶贫再上新台阶,我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关于脱贫攻坚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以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教育扶贫是扶志的工作中心,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园高度重视,成立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园长负责全园教育精准帮扶组织、管理、督导和考核工作,下设教育精准帮扶办公室,制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并建立信息台账。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积极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确保脱贫攻坚决战时期教育扶贫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宣传,掌握政策

为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我园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精准资助基层行”教育宣传活动为契机,进村入户讲解、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教育扶贫政策知识,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召开教职工会议、家长会、校园广播、展板、宣传标语、黑板报、微信、宣传单等多渠道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将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办理流程等粘贴在显眼的地方,方便师生和家长了解、掌握。

三、精准识别,落实帮扶

(一)认真核实,精准识别。目前我园有建档立卡幼儿  人,其中大班 人,中班  人,小班  人。今年以来,我园对包抓片区学前至研究生学段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核实,准确掌握基本信息和适龄青少年的就读情况,并及时上报教育组核查,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定向发力。

(二)落实政策,实施帮扶。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学前教育阶段帮扶政策,“学前一年免保教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金”政策全部落实,2018年累计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园资助金  元,资助幼儿  名;为  名贫困幼儿园免除学前一年保教费  元。

四、凝聚力量,共同帮扶

今年以来,我园扎实开展教师帮扶爱心活动,为我园贫困幼儿送去爱心,送去关怀,积极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提供帮助。为在园建档立卡户学生捐赠    套;为  名建档贫困家庭幼儿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让每位贫困学生、学生家长了解教育帮扶政策,通过系列活动真正让教师和学生、家长心连在一起,共同努力,克服贫困处境,让教育帮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措施。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不恰当,学生厌学情况依然存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脱贫致富观念意识不强。二是群众对建档立卡户和分建档立卡户教育帮扶政策掌握得不够全面。三是由于董家河镇建档立卡户人口量大,很多学生未在辖区内就读,加之行业部门扶贫数据库和学生学籍流动,导致学生基本信息核实掌握困难,需相连镇(街道)学校配合,多次进村核实才能做到精准识别。

2019年工作计划

巩固2018年教育帮扶工作成果,落实学前教育帮扶政策,教育扶贫要先扶志,扎实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结对帮扶任务,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有成效,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全覆盖。 

(一)抓实幼儿教育。努力提升办学吸引力。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标准和国家课程方略、课程标准,丰富幼儿园文化生活,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学生爱进教室,爱上书本,爱好读书。以召开家长会为契机,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向上、向善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意识,从而让孩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着力培育幼儿学习乐趣。

(二)注重宣传引导。一是抓住重大活动和节日两个关键点,通过举办一些重点突出、影响力较大的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教育扶贫知识政策。二是积极联系民间企业捐资助学,扩大教育帮扶面,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充分利用掌通家园、微信、班会、家长会等各类载体,大力宣传教育帮扶政策,让每位贫困学生、学生家长了解教育帮扶政策,让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邹平深入分析了“教育脱贫一批”在扶贫开发“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委厅各部处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步伐,制订刚性细化的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认真学纪恒书记、陈豪省长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在怒江、镇彝威地区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突出关键、把握难点,认真落实好《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教育扶贫的相关部署,特别是要重视抓好直过民族地区,怒江、镇彝威地区和藏区的教育扶贫问题,完善14年免费教育,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加快乡村学校建设。

邹平要求,各职能部门要确立主要负责人抓扶贫的工作机制,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制订更具体、更细化的教育扶贫工作方案。一要摸清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的现状,通过深入调查和比较研究,找出短板、找准问题、找准工作的落脚点;二要做好资金需求测算,要根据资金筹集的不同渠道,按照需求和标准科学测算出资金缺口;三要区分硬件和软件问题,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等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四要成立专门调研组,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明确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刚性指标,制订长期、总体发展方案并及时启动相关工作;五要制订时间表、路线图,以时间倒逼、目标倒逼来落实、细化各项任务,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来落实工作。

朱华山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教育精准扶贫在扶贫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可持续扶贫的重要手段,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重视“实施教育脱贫一批”,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目的,通过发展教育使贫困学生学会做人,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健康生活,为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把握以推动教育扶贫促进我省教育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开展工作,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强化保障,认真落实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部署。

云南小学老师也可申请正高职称

云南网消息 近日,云南省召开了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等级更新为5级。这意味着,我省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可申报的最高级职称达到了俗称为“教授”的正高级职称。这项改革从今年开始,年底前完成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首次评聘,初步实现制度入轨,明年开始进入常态化评聘。

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涉及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和教研人员。我省于2015年底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前期工作,近日印发了《云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此次会议就此进行部署。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目标任务

2017年,以全县整村脱贫贫困村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同时统筹安排其他有培训需求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56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65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600人(配套班5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职业技能培训100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50人。

二、培训分类和资金来源

培训分类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资金由省人社厅和县财政共同筹集,其中省人社厅补贴10万元用于省级示范培训,配套班资金自筹解决。“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补贴资金来源为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经费由省扶贫办安排。

三、责任分工

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由县人社局联合县扶贫办、县农牧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共同组织实施。

(一)县人社局负责实施全县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示范培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县扶贫办、县教育局负责实施“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雨露计划)。县农牧局负责实施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县妇联负责实施省妇联下达的劳务品牌培训。县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结合本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培训年度实施方案,健全培训台账,定期向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汇总上报培训进度情况,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培训工作。

(三)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建立精准到人到户的培训台帐,细化培训计划,负责本部门培训人员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审核录入,组织实施精准培训工作。

(四)承担培训工作的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具体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精准实施培训。各部门要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需求,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方面的技能和创业培训为主,科学制定2017年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对照培训进度和项目安排,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技能需求,开展现场示范、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等培训方式精准实施培训,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取得实效(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职业培训按照《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甘农牧〔2017〕14号)执行。

(二)精准填报培训数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和相关数据的填报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培训信息的录入审核和情况上报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审核,确保大数据平台数据精准客观有效。根据培训进度,各部门每月底填报《2017年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进度汇总表》(见附件2),经县人社局汇总后,于每月底前报送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重大使命,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关心贫困学生,组织动员广大师生支持教育扶贫工作,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师生参与、齐心协力;突出重点、节俭务实;精准帮扶、力求实效。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扶贫集中宣传活动。办公室、团委牵头,以“10.17,我们在行动”为行动口号,利用学校网页、广播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国家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的方针政策、学校精准扶贫的措施和工作成就,对扶贫日活动期间学校扶贫重要活动进行报道。

(二)开展国情专题教育活动。团委、学生处牵头,通过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心贫困地区,关心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学校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的核心品格,激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支持扶贫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开展全校教职工捐款活动。各部门,尤其是工会要积极宣传并倡导全校师生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捐款活动。活动中的捐款必须严格坚持自愿原则,所有捐款均用于扶贫工作。

(四)开展扶贫项目对接活动。学校加强对驻定远县大陈村扶贫干部的指导,加强与定点帮扶的凤阳县罗刘村、乌罗村的密切联系,持续跟进各项扶贫活动的推进,发力精准扶贫。

四、组织保障

(一)思想高度重视。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扶贫日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扶贫日活动摆上近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着力推进活动扎实开展。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教育扶贫规划

组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回头看”“回头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教育扶贫专门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教育扶贫工作。同时,多次召开全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会,全面传达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拟定了《教育体育局2016--2020年教育扶贫专项实施规划方案》和《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二、科学摸排情况,掌握精准扶贫数据

扎实开展“贫困学生”群体摸底排查工作。教育体育局联合各乡镇对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完成了《2017年脱贫村4-6周岁适龄幼儿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读情况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高中(中职)以上在校学生统计表》的统计工作。完成2017年16个贫困村216名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统计工作,其中学前6人,义务教育90人,大专66人,中职17人,高中40人,本科7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部在校就读,达标率100%。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

三、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任务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是贫困人口退出的主要衡量指标。因此我局高度重视脱贫村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根据前期调查统计的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就读情况,认真分析未就读学生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应读就读;二是建立完善贫困学生就读数据库,保证教育局、学校与县扶贫部门数据的一致;三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用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保证不出现因贫困而失学情况;四是对今年脱贫村的4-6周岁适龄幼儿提出入园方案。

四、完善教育救助基金管理

1.完成了2017年底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报审核和资金的发放工作。(发放资金共计46万元,覆盖230名学生)

2.全面完成了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请材料的审核工作(各乡镇上报的学生729人)预计11月中旬将兑现救助基金。

五、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脱贫村幼儿园项目建设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今年辽宁省“扶贫日”将依循以下基本原则开展:

政府引导,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着力推动各类企业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

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省级重要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和舆论声势。

创新机制,精准帮扶。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机制,突出社会帮扶的精准性,促进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到人。

依法合规,注重实效。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节俭务实公开透明,务求实效,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在活动内容方面,辽宁省结合本省实际,精心安排了五项活动:

开展健康扶贫活动。组织省内大型医院对口帮扶1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建立持续的帮扶关系。通过派驻医疗队、培训医务人员、开展远程会诊、组织专家开展义诊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提高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

开展教育扶贫活动。组织省内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帮扶贫困地区教育活动,通过培训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落实教育政策等,精准帮扶贫困地区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开展民营企业“辽西行”活动。组织引导全省民营企业走访辽西北等贫困地区,推进民营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开发资源、捐赠救助等多种方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向贫困地区送图书、送戏曲,组织文艺队到贫困地区演出等,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

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在“扶贫日”前夕,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各市、县,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采访,集中进行宣传。“扶贫日”当日,在主要媒体、网络开展专题报道,营造社会扶贫氛围。

为确保扶贫日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辽宁省在组织领导方面进行了紧密的安排部署:

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扶贫日”活动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配合。具体工作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

制定方案,协调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制定活动方案,尽早谋划和安排部署扶贫日活动,各牵头部门要将活动计划或方案送省扶贫办。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安排“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内容的结合。坚持普片联系的观点,按照“把案例剖析贯彻整个实践活动始终”的要求和“把两个案例教育结合起来”的要求,创新内容,抓好教育内容的结合。为进一步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效,*月18日上午,省扶贫办、省民政厅共同邀请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典型案例剖析专题辅导报告。厅长结合“孟连7.19事件”以及“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度,全面介绍事件经过、深入分析事件原因,客观总结经验教训,整过辅导报告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有剖有立,深入浅出,与会同志深受震动、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会后,省扶贫办各支部结合辅导,分别组织,进行了认真讨论,进一步深化提高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是抓好效果的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把学习教育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联系起来,把对案例案例的思想认识深不深、透不透与对全省扶贫工作思路和自身的岗位职责清不清、准不准结合起来,把认真汲取案例教训与认真落实职能责任结合起来,把转换教育成果与努力推进中心工作效果与成绩好坏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握工作重点和重要环节,把典型案例教育融入全省扶贫开发实践中,体现在不断深化和推进机关建设之中。三是抓好方式的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办内与办外学习结合起来,上大课与上小课结合起来,统一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创新方法,抓好教育形式的结合。*月31日与省发改委、省粮食局联、市发改委联合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单位之间、处室之间、干群之间的广发交流,不分彼此,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干部职工理的论视野,还凸显了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强强联合、综合推进的实在效果。

(二)整体推进“三个层次”:一是从支部的层面组织学习。机关各支部按照办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基础上,组织支部人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相材料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学习会上,支部人员积极发言,纷纷表示,要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认真汲取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经验教训,立足工作职能、立足岗位职责,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水平,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确保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基础上。二是从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的层面组织学习。在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进行认真研究、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进行一次案例分析”的要求,11月1日至3日,我办组织召开了“省扶贫办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暨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参会人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云南澄江锦业工贸的基本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阳宗海砷污染重视情况以及警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中心组学习成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剖析了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原因和从中应当汲取的教训。三是从机关党委的层面组织学习。根据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和第十二检查指导组要求,以机关党委的名誉,组织召开了党委委员、党支部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研究了机关党建工作新情况和机关支部建设情况,部署了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典型案例剖析的具体工作任,下发了在支部开展“关于组织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专题讨论的通知”,提出了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认真组织,确保实效的具体要求,办公室对支部讨论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二、主要收获

(一)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我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扶贫开发以更加强劲的态势扎实推进:全年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8.47亿元,在突出产业扶贫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部门协作整合资源上跨上新台阶,在瞄准对象重点帮扶特殊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上迈出新的步伐,在连片开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掀起了社会扶贫新高潮,在创新机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自身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整村推进和基本农田地建设完成了年度计划的70%,实施扶贫安居工程7241户,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搬迁扶贫、外资扶贫等有序推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最近,我省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进行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绩效考评中,被评为a级,受到通报表扬并获得财政扶贫资金奖励500万元。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安排“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内容的结合。坚持普片联系的观点,按照“把案例剖析贯彻整个实践活动始终”的要求和“把两个案例教育结合起来”的要求,创新内容,抓好教育内容的结合。为进一步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效,*月18日上午,省扶贫办、省民政厅共同邀请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典型案例剖析专题辅导报告。厅长结合“孟连7.19事件”以及“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度,全面介绍事件经过、深入分析事件原因,客观总结经验教训,整过辅导报告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有剖有立,深入浅出,与会同志深受震动、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会后,省扶贫办各支部结合辅导,分别组织,进行了认真讨论,进一步深化提高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是抓好效果的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把学习教育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联系起来,把对案例案例的思想认识深不深、透不透与对全省扶贫工作思路和自身的岗位职责清不清、准不准结合起来,把认真汲取案例教训与认真落实职能责任结合起来,把转换教育成果与努力推进中心工作效果与成绩好坏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握工作重点和重要环节,把典型案例教育融入全省扶贫开发实践中,体现在不断深化和推进机关建设之中。三是抓好方式的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办内与办外学习结合起来,上大课与上小课结合起来,统一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创新方法,抓好教育形式的结合。*月31日与省发改委、省粮食局联、市发改委联合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单位之间、处室之间、干群之间的广发交流,不分彼此,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干部职工理的论视野,还凸显了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强强联合、综合推进的实在效果。

(二)整体推进“三个层次”:一是从支部的层面组织学习。机关各支部按照办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基础上,组织支部人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相材料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学习会上,支部人员积极发言,纷纷表示,要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认真汲取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经验教训,立足工作职能、立足岗位职责,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水平,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确保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基础上。二是从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的层面组织学习。在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进行认真研究、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进行一次案例分析”的要求,11月1日至3日,我办组织召开了“省扶贫办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暨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参会人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云南澄江锦业工贸的基本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阳宗海砷污染重视情况以及警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中心组学习成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剖析了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原因和从中应当汲取的教训。三是从机关党委的层面组织学习。根据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和第十二检查指导组要求,以机关党委的名誉,组织召开了党委委员、党支部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研究了机关党建工作新情况和机关支部建设情况,部署了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典型案例剖析的具体工作任,下发了在支部开展“关于组织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专题讨论的通知”,提出了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认真组织,确保实效的具体要求,办公室对支部讨论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二、主要收获

(一)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我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扶贫开发以更加强劲的态势扎实推进:全年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8.47亿元,在突出产业扶贫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部门协作整合资源上跨上新台阶,在瞄准对象重点帮扶特殊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上迈出新的步伐,在连片开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掀起了社会扶贫新高潮,在创新机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自身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整村推进和基本农田地建设完成了年度计划的70%,实施扶贫安居工程7241户,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搬迁扶贫、外资扶贫等有序推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最近,我省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进行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绩效考评中,被评为a级,受到通报表扬并获得财政扶贫资金奖励500万元。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一)统筹安排“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内容的结合。坚持普片联系的观点,按照“把案例剖析贯彻整个实践活动始终”的要求和“把两个案例教育结合起来”的要求,创新内容,抓好教育内容的结合。为进一步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效,*月18日上午,省扶贫办、省民政厅共同邀请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典型案例剖析专题辅导报告。厅长结合“孟连7.19事件”以及“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度,全面介绍事件经过、深入分析事件原因,客观总结经验教训,整过辅导报告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有剖有立,深入浅出,与会同志深受震动、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会后,省扶贫办各支部结合辅导,分别组织,进行了认真讨论,进一步深化提高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是抓好效果的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把学习教育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联系起来,把对案例案例的思想认识深不深、透不透与对全省扶贫工作思路和自身的岗位职责清不清、准不准结合起来,把认真汲取案例教训与认真落实职能责任结合起来,把转换教育成果与努力推进中心工作效果与成绩好坏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握工作重点和重要环节,把典型案例教育融入全省扶贫开发实践中,体现在不断深化和推进机关建设之中。三是抓好方式的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办内与办外学习结合起来,上大课与上小课结合起来,统一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创新方法,抓好教育形式的结合。*月31日与省发改委、省粮食局联、市发改委联合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单位之间、处室之间、干群之间的广发交流,不分彼此,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干部职工理的论视野,还凸显了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强强联合、综合推进的实在效果。

(二)整体推进“三个层次”:一是从支部的层面组织学习。机关各支部按照办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基础上,组织支部人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相材料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学习会上,支部人员积极发言,纷纷表示,要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认真汲取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经验教训,立足工作职能、立足岗位职责,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水平,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确保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基础上。二是从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的层面组织学习。在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进行认真研究、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进行一次案例分析”的要求,11月1日至3日,我办组织召开了“省扶贫办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暨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参会人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云南澄江锦业工贸的基本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阳宗海砷污染重视情况以及警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中心组学习成员就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剖析了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原因和从中应当汲取的教训。三是从机关党委的层面组织学习。根据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和第十二检查指导组要求,以机关党委的名誉,组织召开了党委委员、党支部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研究了机关党建工作新情况和机关支部建设情况,部署了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典型案例剖析的具体工作任,下发了在支部开展“关于组织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专题讨论的通知”,提出了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认真组织,确保实效的具体要求,办公室对支部讨论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二、主要收获

(一)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我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扶贫开发以更加强劲的态势扎实推进:全年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8.47亿元,在突出产业扶贫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部门协作整合资源上跨上新台阶,在瞄准对象重点帮扶特殊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上迈出新的步伐,在连片开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掀起了社会扶贫新高潮,在创新机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自身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整村推进和基本农田地建设完成了年度计划的70%,实施扶贫安居工程7241户,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搬迁扶贫、外资扶贫等有序推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最近,我省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进行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绩效考评中,被评为a级,受到通报表扬并获得财政扶贫资金奖励500万元。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2018年是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教育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也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大地基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五个一批”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两个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各项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教育扶贫标准,强化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狠抓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提升教育扶贫质量,不断完善教育扶贫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现将大地基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   大地基乡教育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大地基乡目前共有初中阶段建档立卡学生69人,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42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7人。其中:七年级21人,已脱贫14人,未脱贫7人。八年级25人,已脱贫15人,未脱贫10人;九年级20人,已脱贫10人,未脱贫10人。

普通高中阶段在校建档立卡学生27人,已脱贫15人,未脱贫12人。其中高一10人,已脱贫8人,未脱贫2人;高二8人,已脱贫3人,未脱贫5人;高三9人,已脱贫4人,未脱贫5人。

中职阶段在校建档立卡学生27人已脱贫15人,未脱贫12人。其中中职一年级7人,已脱贫4人,未脱贫3人;中职二年级10人,已脱贫7人,未脱贫3人;中职三年级9人,已脱贫4人,未脱贫5人;中职四年级(四年制)1人未脱贫。

大专及以上阶段在校建档立卡学生46人,已脱贫14人,未脱贫:32人。其中大学一年级12人,已脱贫3人,未脱贫9人;大学二年级21人,已脱贫4人,未脱贫17人;大学三年级8人,已脱贫6人,未脱贫2人;大学四年级4人未脱贫。研究生一年级1人未脱贫。

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地基乡党委政府按照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和长期主题,深刻领会扶贫思想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教育脱贫攻坚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扶贫观,学懂、弄通教育精准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各级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大地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大地基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地基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每个月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州、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教育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三)、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让政策根植人心。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入户走访、发放明白卡、在学校、街道显目位置粘贴悬挂宣传标语、利用各班的家长微信群、QQ群、乡政府干部职工会议等形式,围绕普惠政策、特惠政策为重点,做好宣传工作。将国家及我市的相关教育扶贫政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进行宣传,让相关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助学政策,从而营造了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发放《楚雄市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家长手册》、《楚雄市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问答手册》、《楚雄州教育局精准扶贫微手册》等宣传材料,就贫困家庭关心关注的现阶段学生资助的国家政策、资助的对象、资助申请的流程、资助的标准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解读,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从侧面确保做到对贫困家庭子女应助尽助、精准资助,防止“因困失学,因学致贫”现象的发生。精准、全面地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各学段学生对应享有的教育资助政策,保障百姓享有政策的知晓权,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扶助教育政策深入人心,让群众满意。

(四)、责任包保、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按照市教育局“进一步分层包保落实,学校领导包村,教师包户包生责任明确,建立信息完整的包保登记册,工作安排有时间节点”的要求,实行教师包保,责任到人,校级领导负责联系年级组的方式,加大工作的督查力度。学校制定《大地基中学教育精准扶贫帮扶包保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到人,不管是信息核对,还是我校在校学生帮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动态管理,都明确的安排了教师包保帮扶对象、信息核对动态跟踪对象,明确责任,实施“谁核实、谁签字、谁负责、追谁责”的制度,从严从实准确把握第一手数据,做到数据精准、施策精准。

(五)、着力抓好抓实“义务教育有保障” 。扎实抓好贫困县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攻坚工作,已按规划完成全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任务。已经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认定和验收,正进一步巩固成果,强化整改落实工作。

(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保障水平。紧扣“一个都不能少”目标,突出建档立卡户子女等特殊群体,认真落实好“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和“一家一案、一生一案”。依法落实政府及其部门和监护人法定责任。加大对辍学儿童少年的劝返工作力度,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办好每一所学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设备设施和图书真正“用”起来,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七)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关注留守儿童,做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动构建社会关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云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各项要求,围绕特教资源教室、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做好特殊教育学生“一人一案”。

(八)、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政策,确保资助全覆盖。

1.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对于我乡辖区内在外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时和相应学校沟通,及时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到目前为止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学生都享受到了“两免一补”及营养餐资助政策,做到了让建档立卡学生100%受到了资助。2018-2019学年共计为建档拉卡学生免除教科书费用6210元,发放学生生活补助34500元,提供营养餐补助11868元。

2.建档立卡送教上门学生。对于身体残疾无法到校正常接受教育的学生。(目前有一人),为其建立学籍,并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送教上门,教会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对有厌学倾向的建档立卡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确保不流失一人,一直以来我校的整体巩固率在我市都属前列,建档立卡学生做到了100%在校。

3. 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积极配合乡镇扶贫部门,提供精准的就读信息,落实相应的就读政策和资助的政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无法完成学业。初中阶段以上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建档立卡学生符合享受我州特惠政策补助1000元的学生共有53人,截止至2018年7月共计发放53000元,雨露计划2017年(包涵东西协作)资助学生共6人次,补助金额12000元。2018年雨露计划(包涵东西协作)共有37人次,补助金额共58500元。

(九)、扎实开展 “五个一”工作。

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好“五个一”工作,即一次入户走访、一场家长培训会(宣讲会)、发放一本家长手册、一张明白卡、一条宣传标语的五个一活动。在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校教师无一例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所帮扶的对象进行入户走访达60余次,深入30多个建档立卡户学生家庭。最令人感动的是,每个教师自发自愿的对学生进行了资助,无论是生活物资,还是为数不多的资助,资助金额累计达到5400多元。

第六、健全台账、规范管理。

教育扶贫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Abstract:Currently, several problems exist i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poor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such as large scale and quantity,low quality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outdated views and values,lagge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uge gap in the ruralurba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o on. The high precise rural povertyalleviation i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hould contain the followings :to help the rural poor people to develop intelligence, to help skills training, to cultivate modern vocational spirit and workattitude, to build healthy body and mind, to guide them to modern lifestyl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Meanwhile, we should form acomprehensive mechanism of layout and planning, a comprehensiv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th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a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 and input. Overall, the way to improve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poor rural areas includes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advancement of social insurance and the supplement of support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the precise rural povertyalleviation;the poor rural areas;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短板”。通过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我国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2015 年,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全面部署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鲜明地提出要通过精准扶贫,全方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精准扶贫”由宏观战略逐步转换为具体微观扶贫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战略如何对接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将政府项目转变为本地的发展动力,如何将外来帮扶转化为自身动力,提高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回答这些问题,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更是农村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的重要前提。

在以往的扶贫行动中,一个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返贫率”畸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相关研究显示,西部的部分地区在完成多轮扶贫工作之后,贫困人口返贫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返贫率高,平均返贫率在15%~25%,个别地方高达30%~50%,甚至出现了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扶贫工作之难,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之不足。“返贫率”畸高也导致了政府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影响民众脱贫信心,同时也影响扶贫项目的形象。[1]对于贫困地区而言,“经济穷”是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资源匮乏、居住环境落后、交通不畅、环境恶劣等,也有分配不均、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变得复杂而深重。因此,“扶贫”成为我国近年来的战略重点,中央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与文件,尤其是“精准扶贫”的提出和“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思路的确定,树立了贫困农村地区扶贫与发展的新思路,将有力改变以往扶贫工程中返贫率畸高的状况。在这一思路之下,具体如何将扶贫行动变成农村自身的发展行动,形成农村自我建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精准扶贫”的核心与关键。无论是从哪一个层面来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加大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_发,把“人”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发,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从根子上脱贫。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问题上,许多研究者已经从各自角度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众所周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就明确提出了教育、健康、人口流动等同样是投资行为,将有效提高人的能力,延长生命周期,这一理论影响深远。[2]阿马蒂亚?森的基于能力开发的反贫困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反贫困中人的发展问题。[3]Leonard Nadler 也在这一问题上开展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明确提出了“human resource developing”概念,即“有组织的学习经历。通过在特定时间内的学习产生组织绩效与个人发展”[4]国内的研究者也通过研究教育与培训讨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反贫困问题。钱雪亚等人通过分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培训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其工作技能和收入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5] 刘纯阳通过对湖南贫困农村的调研发现,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了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培训,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增长; [6]潘思思认为劳动力寿命的延长、力量强度、耐力、精力的维系与改善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和个人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延长工作时间;[7]李鲁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对提升个人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8]上述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分析出发,描述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分析其内容,并针对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扶贫工作的重要思路。2013年,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国务院扶贫办制定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工作得以全方位实施。在精准扶贫战略下,扶贫政策和措施均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9]。根据贫困地区的贫困对象与贫困类型,确定扶贫方案。在此战略之下,面向贫困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也应该积极围绕精准扶贫的有关工作要求和特点实施。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应充分考虑农村人力资源的现实特征。从现状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大。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农村人口为6.19 亿,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45.23%。此外,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10]从规模上来说,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二是农村人口无论是从科技与文化素质还是思想观念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59.7%,高中文化程度占16.9%,大专及以上占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7.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6%,提高1.2个百分点。[11]研究者认为,留守农民在文化程度与科学素养方面比外出农民工在各方面的表现均低于上述数据。此外,从总体上看,农村人口思想观念虽有所更新,但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整体落后于城市居民。[12]三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差距较大,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该地区人均GDP16471元,仅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39%和45%,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3%和25%,教育水平则更为落后,中小学校教学实验设施严重不足,平均每万名中小学生拥有教师数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3.8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比例大。据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湘西地区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为8.49年。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源也极为短缺,如张家界市共有人口170多万,但仅有1所高职学院,5所中职。从职能角度看,政府所实施的职业培训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待提高,投入不足,产出不理想,开发效果不明显[13]。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释放,造成农村虽然人力资源存量大,但人力资本积累极为有限,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机制

根据“精准扶贫”的反贫困战略定位,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激活我国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将为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力支撑。顾名思义,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就是农村人力资源本身,面向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提供增进人力资本的培训、改进健康状况和知识水平的服务。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包括了贝克尔所认为的“知识、技能和体能”,涵盖知识、技术、信息、能力等;另一方面,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健康、体能、智能、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从农村人口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能力与现有水平以及精准扶贫战略的需求这三方面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向贫困农村人口的智能开发。这里主要指的是要通过加大贫困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为培养贫困农村地区发展的生力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一工作也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决定了后续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效果与水平。

第二,面向贫困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训练。精准扶贫战略下的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向贫困地区转移劳动力,为其提供由农业职业转换为二、三产业职业工作的必要的技能培训;二是为贫困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人才,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服务。

第三,面向贫困农村劳动力的现代职业精神与劳动态度培养。传统的农业劳动与现代农业以及现代工业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都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应注重培?B农村人口具备现代职业精神和劳动态度,适应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第四,面向贫困农村人口的身心健康教育。人口的身心健康状况是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精准扶贫既要让贫困地区民众具备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又要使民众在健康水平上不断提高,促进民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以健康的身心状态累积高水平的人力资源。

第五,面向贫困农村人口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引导。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在于促使贫困地区民众彻底摆脱贫困处境,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工作与生活方面尽早步入小康水平。与此相应的是,经济能力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该伴随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的接纳,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应该积极引导贫困地区民众摆脱以往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现代知识等内容。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认为,精准扶贫战略下的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内容:人力资源开发应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与地区精准扶贫总体策略相配套。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层次,即直接目标、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14]。其中,直接目标是面向贫困农村地区民众的短期发展与直接需求出发,着重通过提高民众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与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改善健康状况与体质,并形成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职业精神、劳动态度以及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工作与收入状况稳定、健康水平提高与寿命延长、生活品质改善、工作满意度提高、就业竞争力与灵活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等,达到精准扶贫的各项发展指标。最终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实现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发展目标的全面达成,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贫困地区人的全面发展。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面向“精准扶贫”战略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与机制:

一是全面布局与总体规划机制。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贫困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应该进入区域内经济社会规划(如省域范围)的重要内容,且应该在省级层面形成全面布局、统筹规划的安排,从城乡对接、区域对接、部门对接等方面,构建面向精准扶贫战略的区域贫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第二,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内容,应该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相适应,将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工作纳入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应该尽可能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行动方案与工作内容相衔接,形成与精准扶贫方案全方位对接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案。

二是内容与实施统筹推进机制。一方面,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精准扶贫的战略需要与发展需求,在开发对象、具体内容、开发重点方面形成全方位结合。另一方面,开发的内容与实施方案应统筹推进,应根据开发内容层次性、阶段性,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突出短期突破,从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突出问题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又要重视长期关注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内容与实施统筹推进。

三是组织与投入机制。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典型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应突出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与职能,一方面由上级政府负责全面安排区域内贫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形成省、地、县三级培训管理机构,并重点由省一级设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协调组织,形成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顺畅运转。另一方面,各?政府要对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在投资主体、对象、方式、资金渠道等方面形成明确方案,确保与精准扶贫方案相配套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的资金投入。

三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地区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在精准扶贫的战略之下,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应该转变政府认识问题,应从战略层面意识到“人”的问题,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这才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只有彻底解决人的素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支持,同时强化经费投入,才能形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保障。

具体说来,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通过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人群的素质,实现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15]。在开发途径上,应充分考虑这两个层次在开发途径上的差异性。因此,从根本任务上来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要充分发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总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将适应精准扶贫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这一目标作为提高现有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契机。基于这些基本考虑,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强化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在贫困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是总体政策,而强化教育,补齐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是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发展的基础性阶段,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因此,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基于当前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优势,贫困农村地区首先要通过强化多元投入,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改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单一模式,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适当上移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政府投入责任主体,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公平保障。同时,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基础教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城市支教与城乡交流的方式,优化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水平[16]。在投入与师资队伍双重保证的条件下,不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贫困农村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构建贫困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地区现存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完善以乡镇农校与县职业教育中专为主体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以两类机构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建设。由县级政府统筹县域内各类培训机构与培训资源,根据县域精准扶贫战略的总体要求,调研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实施等工作,开发扶贫项目,形成与精准扶贫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方案,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代农业技能、健康教育与生活教育等方面培训内容的中心地位。加大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的投入,在基础能力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重点突出、全面提升的发展格局,改善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此同时,加大城乡对接帮扶行动,由城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形成专业对接、产业对接的基本格局,实现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培养活动交流等多种对接帮扶行动,促进优质高职教育资源通向农村贫困地区,带动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三)提高贫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从保障的角度,保证人力资源投资的效率与效果,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较低,且存在城乡之间在保障制度上不衔接的问题,导致农村人口在面对重大自身困难与外部风险时,抵御能力较弱,这也是贫困地区民众脱贫后容易返贫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基础条件之上,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建立“政府-个人”共同筹资的机制,形成贫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事业财政支持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兜底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打破城乡壁垒,突破行政区域为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模式,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地位,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7]。同时,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宣传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向贫困地区,普及相关知识,全方面提高贫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