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

就业工作方案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各学院(中心、研究院、所):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请仔细研读,遵照执行。

一、统一工作思想 理清工作思路

(一)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新形势下,全校上下需更加重视,参与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我校就业工作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就业工作重心由就业数量向就业质量转移,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全力铸就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我校民生工程、质量工程和品牌工程。

(二)明晰理念思路。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传承以修身为基础,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学生工作理念,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创业为抓手、以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一体,积极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就业困难帮扶、立体化校园就业市场、常态化就业工作调研、规范化就业管理服务、全员化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等工作举措,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

二、强化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7号),以及《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与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4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融入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升我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广大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内容。二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在各类课程设计中增加实习实践、学生体验相关环节。三是鼓励学院师生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体系。

(二)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一是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做到每一个讲授模块覆盖到每一位毕业生。二是要动员有关人员积极承担就业指导讲座的授课工作,组织授课老师集中备课、制作课件,统一指导口径,确保授课成效。三是要鼓励相关老师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水平。

(三)开展就业创业个性咨询。一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个性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测试、职业倾向测试、就业去向意愿、就业期望值变动、一对一谈话记录、就业进展情况等。二是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毕业生升学、出国、基层项目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就业等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开设日常就业咨询点或咨询电话,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拓宽就业渠道 确保充分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视频会议,以及20**年全国高校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共同拓展渠道,助推学生就业,确保顺利完成校院两级就业工作目标。

(一)坚持信息采集。一是充分发挥各学院产学研合作资源、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要定期、不定期将学院掌握的社会需求信息向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汇总,通过江苏大学就业信息网和就业移动短信平台等进行及时,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好符合学院工作实际的信息传递平台,充分利用好、发挥好飞信群、短信平台等,与所有学生干部、所有毕业生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沟通。

(二)加强招聘活动组织。一是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全力组织好校内大型系列综合性供需洽谈会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来校宣讲招聘活动。二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教师影响力等,拓展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积极主办或承办学院专场、行业专场招聘会。三是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等地区作为重点地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四是用好校友资源,大力邀请我校校友返校选聘毕业生。

(三)做好基层就业项目。一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讲国家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等,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二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苏北计划、村官选聘等基层就业项目,力促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三是持续关心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在服务期满时,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

四、注重分类帮扶 助推优质就业

以党的xx大提出的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指引,认真落实江苏大学《关于提升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学工处〔20**〕3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选调生等高层次选拔性就业项目,引导更多学生升学与出国,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优质就业机会,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协议就业。

(一)助推优秀学生成功。一是鼓励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指导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入驻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扶持更多毕业生成功创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成功就业。二是重点引导和支持优秀学生报考选调生、升学、出国等,组织好相关的培训辅导等,要站在打造未来杰出校友的角度,提升优秀学生的就业层次。

(二)引导广大学生发展。一是从面上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鼓励更多学生通过自身的精心准备和积极竞争获取谋求优质发展机会。二是整合就业资源,拓展就业平台,帮助更多的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就业,到优质岗位上发展。三是督促广大毕业生把握机会、尽早签约,及时提交就业材料,大力提升20**届毕业生的协议就业率。

(三)帮扶困难学生就业。一是要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争取各级各类求职补贴等,多渠道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就业的燃眉之急。通过向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等,减轻困难学生的外出求职费用。二是要对完成学业的有困难的毕业生进行结合本人实际和学籍管理规定的个性指导,通过课外辅导、朋辈督促等方式,鼓励其抓住有限的在校时间,实现顺利毕业和就业。三是要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毕业生给予关心关注,充分倾听与尊重学生家长及本人意见,会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及时疏导,帮助难就业的学生能就业,能就业的学生就好业。

五、规范管理服务 确保安全稳定

继续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机制,安全、高效地举办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热情、优质地为20**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手续办理服务等,进一步优化我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一)规范就业派遣服务。一是要持续强化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正确解读上级政策和学校规定,在学生就业手续咨询办理、催收学生就业材料等工作中,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二是要加强与毕业生沟通,杜绝派遣方案简单粗放,搞一刀切,坚决杜绝未经学生同意代签派遣申请等被就业现象的发生。三是严格执行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档案材料齐备、准确,档案转递规范、及时。

(二)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一是切实组织好毕业生参加校内各类招聘活动,确保65%以上的毕业生足不出校成功获取第一个就业岗位。二是做好毕业生外出求职的组织与服务工作。毕业生组团外出求职的,各学院要做好人员组织、车辆接送、老师带队等工作,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三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签约及派遣流程,让学生在与用人单位对接时远离就业陷阱,在办理就业手续时少走弯路。

(三)强化各类平台管理。一是各学院网站上的招聘信息要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性和时效性,要认真审核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招聘人员身份信息。二是规范使用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等各级网络平台,不得随意修改、更新数据,数据上报要做到准确、及时。三是要加强对就业基地、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管理,教育毕业生遵守法律法规,安全稳妥地签订有关就业协议,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及校党委、校行政明确提出的就业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全员关心支持就业的制度等,继续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全员动员、责任到人、强化考核,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一)思想更加重视。一是继续强化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真正落实好书记、院长负总责,学工书记亲自抓,辅导员老师天天抓的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形成促进就业合力。三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及时研判各学科专业相关领域的就业形势新变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履行科学发展观,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为契机,以社区为依托,以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强化就业服务手段,加大困难群体援助力度,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大力挖掘社区就业岗位,拓展社区就业门路,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为争创我镇全国文明镇、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二、目标内容

从年1月1日起,我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启动,力争把我镇创建成第一批充分就业社区,必须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创建内容有:

1、建立促进就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社区内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切实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第一责任。

2、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实现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解决一户”。

3、“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100%。拓展“双困”人员就业基地,开发公益型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双困”人员,通过岗位工资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确保社区内“双困”人员100%就业。

4、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种就业资源,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劳动者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优化,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5、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功能齐全,所有求职人员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都能得到优质、高效的各项就业服务。社区内居民对公共就业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工作步骤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3月):准备阶段。成立镇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创建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4-9月):实施阶段。4-5月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同时对各指标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分解目标,逐步建立创建工作台账,稳步推进创建工作,6月中旬,对各项创建指标落实情况进行小结。7-9月开展2-3次座谈会,专题研究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形成系统的社区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10-11月):自评阶段。组织模拟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创建指标落实的成效,对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并形成书面报告送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12月):迎评阶段。制定迎评方案,做好迎评各项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就业的重要性,根据区创建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决定成立“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具体成员名单附后)。我镇的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由协调小组研究制定,由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各村、居委要高度重视,在村、居委成立相应的以村支部书记或居委主任为组长的“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建立全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

(二)资金保障,确保政策实施

镇财政建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资金投入为全镇可用财力的0.5%,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实行资金专项管理、独立核算。实施推荐就业服务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分解表附后)。

(三)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

一方面加强创建宣传,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通过新闻媒体、广场大屏幕、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重点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宣传进社区、进企业,为我镇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多管齐下,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制定“零就业家庭”和“双困”人员调查排摸及援助方案,经常走访、定期排摸,并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形成登记(摸底调查)——指导(指导转变观念)——推荐(推荐就业)——跟踪(就业后的跟踪服务)的良性循环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的为创业者筑桥铺路。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将举办两场区域联合招聘会,多渠道扩大就业,让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享受到推荐就业和就业帮扶服务。宣传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参加职业见习,组织居民开展择业就业指导讲座,对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就业择业指导,使居民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积极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将利用网络建立劳动保障社区居民论坛,通过信息公开、政策解答、所长在线、互动社区等模块畅通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建立实现镇劳动力信息资源与就业扶持服务相互衔接的管理体制,为求职者、用人单位双方搭建完善的交流平台。

五、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坚持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工、青、妇齐抓共管、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制定详细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要求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确保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履行科学发展观,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为契机,以社区为依托,以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强化就业服务手段,加大困难群体援助力度,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大力挖掘社区就业岗位,拓展社区就业门路,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为巩固我镇市级文明镇、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二、目标内容

从年1月1日起,我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启动,力争把我镇创建成第一批充分就业社区,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促进就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社区内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切实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第一责任。

2、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实现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解决一户”。

3、“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100%。拓展“双困”人员就业基地,开发公益型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双困”人员,通过岗位工资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确保社区内“双困”人员100%就业。

4、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种就业资源,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劳动者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优化,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5、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功能齐全,所有求职人员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都能得到优质、高效的各项就业服务。社区内居民对公共就业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工作步骤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3月):准备阶段。成立镇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创建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4-9月):实施阶段。4-5月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同时对各指标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分解目标,逐步建立创建工作台账,稳步推进创建工作,6月中旬,对各项创建指标落实情况进行小结。7-9月开展2-3次座谈会,专题研究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形成系统的社区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10-11月):自评阶段。组织模拟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创建指标落实的成效,对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并形成书面报告送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12月):迎评阶段。制定迎评方案,做好迎评各项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就业的重要性,根据区创建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决定成立“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具体成员名单附后)。我镇的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由协调小组研究制定,由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各村、居委要高度重视,各村、居委成立相应以村支部书记或居委主任为组长的“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建立全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

(二)资金保障,确保政策实施

镇财政建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资金投入为全镇可用财力的0.5%,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实行资金专项管理、独立核算。实施推荐就业服务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分解表附后)。

(三)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

一方面加强创建宣传,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通过新闻媒体、广场大屏幕、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重点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宣传进社区、进企业,为我镇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多管齐下,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制定“零就业家庭”和“双困”人员调查排摸及援助方案,经常走访、定期排摸,并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形成登记(摸底调查)——指导(指导转变观念)——推荐(推荐就业)——跟踪(就业后的跟踪服务)的良性循环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的为创业者筑桥铺路。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将举办两场区域联合招聘会,多渠道扩大就业,让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享受到推荐就业和就业帮扶服务。宣传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参加职业见习,组织居民开展择业就业指导讲座,对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就业择业指导,使居民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积极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将利用网络建立劳动保障社区居民论坛,通过信息公开、政策解答、所长在线、互动社区等模块畅通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建立实现镇劳动力信息资源与就业扶持服务相互衔接的管理体制,为求职者、用人单位双方搭建完善的交流平台。

五、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坚持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工、团、妇齐抓共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制定详细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要求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确保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按双向选择原则,构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就业桥梁。通过见习,使高校毕业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实际工作,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XX县2015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人社局、财政局、就业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见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社局,由县人社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见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办法,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在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抓好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就业创业见习工作顺利开展。

三、实施步骤

(一)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设立

1.申报条件: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可提出申请为见习基地,报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2.申报所需材料:

《XX县2015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申报表》(见附件1)和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各一份。

3.申报时间:2015年8月6日—2015年8月17日

(二)创业就业见习申请的办法及程序

1.2015年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数:

见习岗位数为200个,由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到各见习基地。

2.报名条件:

(1)XX籍国民教育统招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仅限于近两年毕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2014年参加过我县见习的高校毕业生除外),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可优先确定为见习对象;

(2)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素质良好;

(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

(4)无违纪国法行为;

(5)身心健康。

3.报名时间及地点:

(1)报名时间:2015年8月3日—2015年8月17日;

(2)报名地点:XX县人社局公务员管理股(行政中心332室)。

4.报名所需材料:

身份证或户口簿,毕业证,毕业派遣证,近期1寸免冠彩照5张,填写好2份《XX县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申请登记表》(见附件2),以上证件均需原件和A4纸复印件。

5.确定见习人员:

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由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县人社局开具见习通知单,见习人员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协议。

四、见习期间生活补助核发标准及程序

见习期间生活补助为每人每月1100元,由所在见习单位先按时发给见习生,然后报县财政拨付700元,县财政局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就业见习补贴,另400元由用人单位自筹。统一为见习高校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费用由县财政从就业专项资金列支。

五、见习期间的管理与要求

1.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县人社局要做好见习基地的指导和协调、见习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职称评定等工作;县财政局要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资金的筹措及核拨工作;县劳动就业局要做好见习基地的具体管理工作,并协助核拨就业见习岗位补贴、保险补贴工作。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根据《区纪委监委关于印发(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纪委发〔2020〕X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监督管理,不断发挥资金作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专项整治。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对象

各村(居)民委员会、相关业主企业。

二、整治内容

(一)职业培训方面。

全面排查参训人员是否符合“五类人员”条件;职业培训补贴拨付和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套取职业培训补贴等问题。

(二)公益性岗位方面。

全面排查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是否符合享受补贴条件;岗位补贴是否足额打卡直发;是否存在超期使用并兑现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费用;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超范围发放;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和打捆使用等现象。

(三)其他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使用方面。

全面排查已拨付的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列支项目、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超范围支出、挤占、挪用;是否打捆使用和长期滞留专账;是否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划拨不到位等问题。

(四)就业创业资金规范管理方面。

全面排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制度、纪律规定是否规范完善;是否按规定范围、标准和程序列支,资金享受对象是否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等。

三、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20年6月—8月。

(一)全面自查自纠。

各村(居)民委员会要以2020年全镇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排查梳理,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大难”问题,要彻底查找问题根源,厘清监管责任,明确整改措施和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自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逐项整改。

(二)专项督导检查。

各村(居)在自查自纠基础上,镇将派出专项整治督导检查组,到各村(居)民委员会及相关业主企业实地开展督导检查,重点核查2020年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是否全面整改到位。

(三)接受社会监督。

在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各村(居)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做好台账管理,涉及个人或集体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或存在各种利益问题的,将按程序报镇纪委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是惠民资金,各便民服务站、各村(居)民委员会、镇级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此次专项整治有力、有序进行。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根据《区纪委监委关于印发(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纪委发〔2020〕X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监督管理,不断发挥资金作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专项整治。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对象

各村(居)民委员会、相关业主企业。

二、整治内容

(一)职业培训方面。

全面排查参训人员是否符合“五类人员”条件;职业培训补贴拨付和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套取职业培训补贴等问题。

(二)公益性岗位方面。

全面排查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是否符合享受补贴条件;岗位补贴是否足额打卡直发;是否存在超期使用并兑现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费用;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超范围发放;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和打捆使用等现象。

(三)其他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使用方面。

全面排查已拨付的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列支项目、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超范围支出、挤占、挪用;是否打捆使用和长期滞留专账;是否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划拨不到位等问题。

(四)就业创业资金规范管理方面。

全面排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制度、纪律规定是否规范完善;是否按规定范围、标准和程序列支,资金享受对象是否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等。

三、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20年6月—8月。

(一)全面自查自纠。

各村(居)民委员会要以2020年全镇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排查梳理,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大难”问题,要彻底查找问题根源,厘清监管责任,明确整改措施和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自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逐项整改。

(二)专项督导检查。

各村(居)在自查自纠基础上,镇将派出专项整治督导检查组,到各村(居)民委员会及相关业主企业实地开展督导检查,重点核查2020年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是否全面整改到位。

(三)接受社会监督。

在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各村(居)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做好台账管理,涉及个人或集体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或存在各种利益问题的,将按程序报镇纪委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是惠民资金,各便民服务站、各村(居)民委员会、镇级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此次专项整治有力、有序进行。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作风整治活动,切实解决干部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僵",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拖",为政不廉的"私、奢、贪、腐",工作中的低效率,实现干部作风明显改进,促进行政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我局就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整治范围

作风整治的范围:本局全体干部职工。

三、整治重点问题和具体办法

作风整治的重点问题:落实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区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暨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要求,切实解决影响就业环境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

(一)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僵"问题

1、坚决纠正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能力不强,业务不熟悉,政策执行不得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现象。

2、坚决纠正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工作纪律问题。

3、坚决纠正意识薄弱,态度冷淡、信息滞缓、程序繁杂等服务问题。

(二)着力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拖"问题

1、坚决纠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杜绝工作中虚报、瞒报作业数据,在发展指标上搞假数字、出假政绩的形式作风。

2、坚决纠正不从实际出发,不按规律办事,只顾眼前政绩、不顾可持续发展的急功态度。

3、坚决纠正工作检查落实少,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上情不吃透、下情不掌握,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务虚态度。

4、坚决纠正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

5、坚决纠正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对基层意见、群众不重视,对上级任务不认真落实、答复的办事态度。

(三)着力解决为政不廉的"私、奢、贪、腐"问题

1、坚决纠正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谋私利,得取非法利益的现象。

2、坚决纠正为谋求小团体利益,搞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等现象。

3、坚决纠正公务消费铺张浪费,超标准执行,违反规定配、用公务用车,不按规定压缩"三公"经费,滥用公款等现象。

4、坚决纠正不按规定办事,权钱交易。联络感情送红包,利用职权收红包,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现象。

5、坚决纠正办事服务故意刁难,设置障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巧立名目吃、拿、卡、要等现象。

(五)着力解决从业人员的乱作为问题

1、坚决纠正执业行为不规范,向服务对象乱伸手、乱收费,增加企业成本,扰乱投资环境。

2、坚决纠正内部管理缺乏制度约束,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为主管部门乱收滥支提供便利。

四、工作步骤

作风整治活动从1月开始,分为学习动员、自查自纠、督查整改、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

1、动员部署。召开作风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关于印发“区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暨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区办字[2012]32号)文件精神,对全局的作风整治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深入动员,做好思想发动工作。

2.学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掌握作风整治活动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各次全会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精神;《廉政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则制度、工作纪律;《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等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文件。强化干部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意识,确保人人参活动、人人受教育,人人得提高。

(二)自查自纠阶段

1、查摆问题。全局干部职工要自觉对照本《方案》指出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摆问题,努力把问题找准、议透。

2、自我整改。各科室结合各自职能,针对自我查摆和群众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深刻剖析根源,并就整改问题、优化服务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改进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就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通过适当形式向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三)督查整改阶段

1、全面检查。在自查自纠基础上,局作风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局整治情况的全面检查,对机关各科室、整改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2、开展暗访。局作风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机关各科室进行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的明察暗访,了解和评价作风整治活动的开展动态和成效。

3、接受投诉、举报。向社会公布干部作风问题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安排人员受理群众投诉。对民声通道、领导热线、领导信箱等平台反馈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到位。

4、督促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要进行谈话告诫,并责令限期整改到位。

5、严格问责。对在自查中发现并自觉及时纠正到位的问题,责任人员可依法依规从轻从宽处理或免予处理。对在被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有关问责规定,采取谈话告诫、取消考核评先资格、取消奖励工资或报上级组织处理等形式,严肃追究责任。

(四)总结提高阶段

1、全面总结。各科室要对作风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深入总结,认真梳理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和把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发展环境优化的内在规律和有效途径。将作风整治活动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局办公室。

2、完善提高。各科室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整治与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从源头上铲除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把作风整治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长效机制。

3、检查评比。对全年开展作风整治活动进行考核、总结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之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就业局作风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局作风整治工作。各科室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即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抓好作风整治,要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力争“双手抓、两不误”,圆满完成作风整治活动的各项任务。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形成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以实践、实习和灵活就业为主要运行方式,并与政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体系相衔接的预备就业工作机制,以缓解我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工作要求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针对缺乏社会实践及职业经验的毕业生开展的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其依托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实操、管理等预备就业岗位,接纳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职业见习。见习期间,见习者和用人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参加见习毕业生提供免费人事服务和失业登记管理服务;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见习工资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府对见习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费用从当地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见习工作由州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州人事局人才开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具体运作并承担完成相关具体工作任务。就业见习供求信息和相关工作表格(附件)可通过××州信息公开网查询、下载。

三、实施对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指××州生源,自愿提出见习申请并符合见习岗位条件及专业要求的未就业或已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的应历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上述人员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政府提供的见习补贴。

工作中要重点安排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优先参加见习实践。

四、工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通过各类媒体信息,广泛宣传发动,使各科室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见习制度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见习计划中来。

(二)组织开发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

1、见习单位申报条件。见习单位应当是具备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自愿提供各类就业见习工作岗位,并能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管理、技术含量的见习岗位。市本级(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开发区)今年将确定5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

2、见习基地申报条件。在具备见习单位条件的基础上,一年内为毕业生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的见习单位,并能从见习毕业生中录用10%以上为正式员工的,可确定为“温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授予由州人事局等六部门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牌匾。挂牌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可以继续挂牌,今后可长期参加我市毕业生见习计划的实施。

3、见习单位申报程序。通过新闻媒介,公布我市的见习工作政策和申报程序。能够满足见习条件和要求的用人单位,可自愿提出参与申请,向市人才中心进行申报,填写《××州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提供下列申报材料:(1)企业单位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2)组织机构代码证;(3)见习单位简介。人才中心根据申报情况报上级部门审核认定。确定为见习单位的用人单位,须与组织实施机构签订《见习单位参与实施机构开展××州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见附件2)。

见习单位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试运行一期后,经评估合格的,可以认定为“××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三)见习实施

1、见习信息。根据见习单位上报的见习岗位需求信息,由市人才中心统一在××州信息公开网向社会,信息内容包括:见习单位名单、见习岗位、见习人数、见习期限、条件、要求等。

2、见习学员报名。符合见习岗位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应填写《××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登记表》(见附件3),并持下列有效证件到市人才中心报名:(1)身份证、户口簿;(2)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或失业登记证;(3)学历证明;(4)低保家庭提供《低保证》,零就业家庭、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家庭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所在社区居委会提供证明并由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农村的提供村委会证明并由乡镇民政部门签署意见)。

3、见习供需对接。见习毕业生报名经人事部门复核后,由人才中心负责建立见习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申请参加就业见习报名信息的供需信息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双向选择或依托人才市场供需直接见面等形式,按照双向选择、择优使用的原则,帮助见习毕业生和见习单位实现供需对接。见习毕业生与见习单位达成就业见习意向,由见习单位和见习毕业生双方签订《××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协议书》(见附件4),并报实施机构鉴证备案。

五、见习管理与跟踪服务

1、见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见习毕业生在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聘用的,应为见习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在见习期间被聘用的,中止见习活动)。在该单位见习期可作为工龄计算。

2、见习期间各方应按照协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配合完成任务。见习单位不得随意解除与见习学生的见习关系,出现违规并拒不改正者,经核实人事部门可取消其参与见习计划的资格;见习学员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终止见习。

3、见习期间,人事部门负责对见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督促检查见习单位的日常管理情况,协调解决见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4、见习期满,见习单位应根据毕业生的实际表现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毕业生见习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出具《××州见习毕业生就业能力鉴定表》(见附件6),作为实践锻炼经历和就业证明,作为今后招聘选用的依据。

5、见习单位应做好就业见习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密切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研究,共同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抓实做好。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战略部署和“两个强力推进”的要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巴府发[2008]1号)精神,通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就地转移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等措施,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开展10万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帮助2.8万名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帮助2.48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返乡农民工监测网络。坚持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数量、培训愿望、就业需求。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并筛选整理,充分利用中国劳务网“农民工远程见工系统”等劳务信息平台,收集劳务信息,并组织有效的劳务对接。利用新闻媒体,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责任单位:农办、就业、政府驻外办事处等部门)

(二)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各地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劳务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不断开辟新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编制产业规划和下达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灾后恢复重建、以工代赈项目、林业重点工程、林业产业等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鼓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发展改革、规划和建设、交通、农业、林业、以工代赈等部门)

(三)组织返乡农民工异地就业。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开展用工对接和区域劳务协作。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开拓劳务市场。巩固东部沿海劳务市场,拓展东北、华北、西北和海外劳务市场,力争全年向外输出劳务98万人,外派劳务800人。(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农办、商务、政府驻外办事处等部门)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劳务扶贫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务品牌工程培训等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10万农民工培训行动,按照市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年初下达的培训任务和巴府发[2008]1号文件精神,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资金,创新培训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积极探索将农民工培训向劳务输入地延伸的办法和措施,并给与相关扶持。(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农办、农业、扶贫、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

(五)鼓励扶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点放在涉农生产、服务上。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加强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工商登记、准入条件、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方面比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执行。申办个体工商户,免收工商登记费。从2009年1月1日起,将近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对失业返乡农民工从事种养殖业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范围。对吸纳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政策。支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以及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荒山、荒滩等场地回乡创业。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引导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农民工进入园区。(责任单位:农办、国土、农业、工商、税务、中小企业、扶贫等部门)

(六)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其他公共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县(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收集各类岗位信息,组织免费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把对农民工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并享受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有关待遇,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将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列入当地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时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衔接。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文化活动,丰富返乡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责任单位:劳动保障、农办、发展改革、教育、卫生、司法、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地要制定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细化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具体工作时间、进度安排、工作目标要求、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结果有评估检查的机制。

(二)落实工作责任。市农办要牵头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发展改革、财政、教育、农业、林业、国土、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创业、维权等服务工作。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按照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重点,以开展就业援助为支撑,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措施,多渠道促进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将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4050”人员、残疾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援助,使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帮助625名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一)认定就业援助对象。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民政部门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受理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申请,将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区)政府,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

(二)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要优先帮助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

(三)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的特点,组织有就业创业愿望的人员参加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实行项目管理,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

(四)鼓励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企业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认定工作,并对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单位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税务、工商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各部门按规定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行等部门)

(五)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援助服务;通过组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参加招聘活动,或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做好所属就业援助困难的认定工作。(责任单位: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地要制定解决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确保目标、责任、措施、人员、经费五到位。

(二)落实工作责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负责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的组织协调工作,民政、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工作。

(三)完善联动机制。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将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社会救助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相挂钩,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积极就业。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就业促进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在全街道开展以各村、社区为工作主体,以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援助为重点,以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工作,努力把我街道打造成充分就业街道,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创建目标

2013年底,30%以上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全街道100%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14底全街道100%村、社区均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标准,街道达到“充分就业街道”标准,实现创建目标。

三、创建内容

制定和落实街道促进就业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加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落实好就业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大力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做好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做好本街道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等。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街道、村(社区)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街道社救站和村(社区)劳动保障室要按照考核评估标准的要求,周密部署,明确责任人,尽快开展工作,明确完成时限,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的宣传工作,依托各类载体,广泛深入宣传创建的重大意义,形成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评审、奖励办法

1、参加创建工作的村、社区于每年11月底之前,对照《区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验收考核评估表》做好自查自评后,填写考核评估表上报到街道,街道做好初审推荐,上报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目标,从提升城市品位和维护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责任路段、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区域为整治重点,广泛动员扎实推进,使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整治内容

(一)深入开展责任路段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创造整洁城市环境。积极参与对市民宣传教育工作,清理“牛皮癣”广告、每月“全民卫生日”及其它突击性整治工作、协助市区城管部门发现并纠正各类违章行为。

(二)深入开展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整治,完善办公居住设施功能,改善办公居住环境。根据《区开展单位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区三治办字〔2011〕5号)要求,继续开展单位机关庭院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完善办公设施功能,改善办公环境,落实管理责任。

三、实施步骤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月10日-2月15日)

召开全局动员大会,部署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工作任务,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尽快投入到整治活动中来,使整治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制定《区就业局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月16日-3月15日)

按照区办字[2012]23号文确定的内容、标准和任务要求,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3月16日-5月5日)

查漏补缺,确保责任路段、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市容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围绕提高城市品位再整改再提高,巩固整治成效。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5月6日-5月20日)

组织自查自评,对缺项、漏项的继续组织整治,对标准不高、成效不明显的重新进行整治,并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整治工作组织体系。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就业局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领导小组(附小组成员名单)及办公室,负责本局“百日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每周对“整治”工作进展、成效进行通报。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整治工作浓厚氛围。配合区委宣传部制定的“百日行动”的宣传方案,大力宣传“百日行动”的重要意义、整治内容和工作要求,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活动的浓厚舆论氛围。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实行一人一卡,建立专门台账,切实掌握全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底数。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帮扶措施,确保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积极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去。

二、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从11月6日到11月30日开展全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摸底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中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为重点,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步骤:

1、数据核查。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未就业毕业生相关数据为基础,由市人事局按生源地进行分解,并通报给各县市区,由各县市区进行逐人核查。

2、登记调查。由市人事局统一公告,宣传相关政策,使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了解登记地点、登记办法和相关政策。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生源地进行登记,逐人填写《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登记卡》(附件1)。各县市区也要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3、入户普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集中座谈、信函通知等形式,对辖区内摸排统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摸清他们的就业情况,掌握就业意向,并填写《河北省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卡》。

(二)汇总分析。整个调查工作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桃城区入户普查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情况由区人事部门汇总上报。对调查摸底情况按照逐级汇总的办法,由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汇总并梳理核实后,填写《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表》(附件2)和《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汇总表》(附件3),并形成一个包括未就业毕业生现状、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内容的分析报告。各县市区务必于11月25日前将《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登记表》及汇总情况报送市人事局人才流动开发科,由市人事局汇总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此基础上,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卡台帐,实行实名管理和动态监测。

(三)征集岗位。从11月15日到12月底,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见习岗位。这次岗位征集将以大力收集用人岗位信息作为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采取机关事业单位征集一批,动员企业挤出一批,各类项目开发一批等多种方式,征集一批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1、征集就业岗位。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单位为重点,采取主动上门等方式加强联系沟通,征集就业岗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及时对外。

2、征集见习岗位。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的通知(冀人社[2009]142号),市县两级进一步加大面向各类用人单位征集见习岗位的工作力度,确保有见习要求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

3、开发公益岗位。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意见(暂行)》衡劳社[2009]25号文件精神,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形成一定规模的岗位储备,确保有就业愿望困难大学生的保障性安置。

(四)供需对接。从12月10日到明年1月份,将征集到的就业和见习岗位通过报纸以及人事和劳动部门所属网站向社会,通过各种就业服务帮扶措施和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毕业生与岗位对接。

1、市县两级都要组织不同形式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促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效对接。

2、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随时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对接服务。

3、由劳动部门牵头,通过多种途径见习岗位信息,市县两级组织有见习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并落实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

4、由劳动部门牵头,市县两级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并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进行托底安置。

(五)总结表彰。各县市区在2010年1月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报市人事局。省、市相关部门采取适当形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有关要求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突破河东”战略,紧紧抓住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两条主线,坚持市场就业方针和人本服务理念,统筹抓好城乡就业,城镇就业再就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以确保养老金发放、扩面征缴为重点,以依法征缴为手段,不断完善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新机制,切实加大就业再就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全市新增市外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二)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跟踪管理服务新增3万人;(三)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参加我市社会保险新增0.6万人;(四)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0.4万人;(五)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政策0.85万人;(六)县区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及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不低于2004年省拨资金;

(七)职业技能鉴定发证3.5万人;

(八)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1万人;

(九)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2.35亿元;

(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100%;

(十一)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85%,社会化管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二)县区财政配套补助资金(按省下达的任务分解)按期到位,奖励经费按规定兑现;

(十三)健全企业养老保险数据库。

各县区目标任务由市统一下达,乡镇、办事处目标任务由各县区分解。

三、考核办法和依据

(一)就业再就业方面

1.新增市外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根据《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度表》确认。

2.新增在外务工人员跟踪管理服务情况,根据《2005年在外务工人员新增跟踪管理服务台帐》确认。3.在外务工人员参加我市社会保险增加情况,从《2005年在外务工人员参加我市社会保险新增人员台帐》中随机抽查20人,查看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凭据,一人参加多险种的,按一人计算。4.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根据《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度表》确认;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情况,从《2005年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台帐》中随机抽查10人,查看岗位、社会保险两项补贴财务拨付凭据,两项补贴具备其中一项即可。5.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情况,从《2005年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台帐》中随机抽查10人,其中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和税收减免的,由本人提供相关凭据,享受其中一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即予认可;用人单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查看劳动部门核发的新办或现有服务型、商贸型企业认定证明、税务部门提供的减免税收凭据。6.县区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及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情况,查看拨入劳动部门账户的资金数额和拨款凭据。7.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人数以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上网公布的职业资格证书数量为准。

(二)企业养老保险方面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缴费人员。查看参保缴费手续,在各类用人单位新就业的,另外查看招用职工登记表、劳动合同。2.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基金征缴总额为2004年12月16日至2005年底实际征缴到位资金,包括当期征缴额、扩面征缴额、清欠额和预缴额,同时具备银行进帐单、对帐单与缴费收款专用票据的予以确认。3.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上半年和年度考核各抽查两个月份的养老金发放花名册、银行付款凭证及银行打印的发放单,其中有一个月不能及时足额发放的,要延伸核查其他所有月份。4.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各县区随机抽查2个社区和2个乡镇,每个社区、乡镇随机抽取20名退休人员,现场召开退休人员座谈会,检查管理服务和活动开展情况,听取企业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2005年12月底以前的退休总人数和经考核确认进入社区管理的人数,计算社区管理率。5.县区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和奖励经费兑现情况。查看财政拨款单、银行进帐单和记帐凭证、帐簿、报表等,对弄虚作假或抽回资金的,3倍扣减调剂金。6.企业养老保险数据库。按《河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建立劳动保障台帐的通知》(河劳社发〔2003〕158号)规定的项目,离退休人员、2005年新增参保缴费人员建库率达到100%,2004年底前参保缴费人员建库率达到30%。

四、考核计分(基本分100分)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50分)

1.劳务输出25分。(1)新增市外劳务输出人数10分;(2)在外务工人员跟踪管理服务10分;(3)在外务工人员参加我市社会保险人数5分。2.就业再就业25分。(1)城镇新增就业5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分,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分;(2)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2.5分;(3)地方财政就业再就业及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投入5分;(4)职业技能鉴定发证5分。

(二)企业养老保险工作(50分)

1.参保缴费净增人数5分;2.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20分;3.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5分;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5分,社会化管理服务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占30%,集中考核占70%;5.县区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和奖励经费各5分;6.企业养老保险数据库5分。

新增市外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外务工人员跟踪管理服务、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净增人数、企业养老保险数据库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得满分,完不成任务的同比扣减基本分。

在外务工人员新增参加我市社会保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指标完成任务的得满分,超额完成任务或完不成任务的同比增减分。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县区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和奖励经费完成任务的得满分;超额完成任务的,同比增分,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分值的2倍;完不成任务的同比扣分。

对弄虚作假的,按每项抽查中弄虚作假的比例,从该项分值中同比加倍扣分,直至单项基本分为零分。按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两次考核分别记分。

考核实行逐项计分、累计汇总的办法。就业再就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分别汇总,第一名各为50分,其他县区同比缩减,然后两项相加,按总分排序。

就业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幸福为主题,以创业扩大就业、扶持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以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为指导方针,以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全民参与为基本原则,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创建平台,使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成功创业,努力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最终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

二、总体要求

加快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促进各类经济加快发展,促进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特色经济形成集群,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三、目标任务

到2013年,全市每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0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0人以上,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以上。

——推介创业项目600个;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0个;

——每年开展创业培训5000人;

——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

——每年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10000户以上,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800户以上,创业带动就业20000人。

四、工作措施

按照“一二二三九”的工作思路(即实施“一把手”工程促进创业、建立“两个格局”引导创业、打造“两个工程”带动创业、搭建“三个平台”扶持创业、围绕“九个产业”推动创业),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狠抓落实,努力通过开展创业促就业行动,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促进创业

为加强对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协调、督办、检查考核和日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全民创业工作的重大事项,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要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和市劳动保障局每季度要对各责任部门、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有关情况进行汇报。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把全民创业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细化措施,抓紧抓好。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将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纳入对各镇街和各部门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服务优质高效、创业主体评价较高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诿、效率低下,影响全民创业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责任追究。(责任单位:市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建立两个格局引导创业

1、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运作、自主创业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的指导作用,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找准帮扶创业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制订本部门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经济综合部门要加强对全民创业情况的调研,完善服务手段,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市行政服务中心要简化审批手续,推出项目领办、代办工作制度,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金融部门要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宣传部门要加大全民创业宣传,营造全民创业浓厚氛围。政法部门要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治安和法制环境等。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发挥参谋协调、综合指导的作用,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单位:市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全方位舆论宣传格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增强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和宣传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积极吸纳就业的先进典型,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激发全民竞相创业的热情和勇气,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特色的创业文化。要认真总结宣传创业带动就业的好经验、好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敢当创业者的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广电局、信息产业局、日报社配合)

(三)打造两个工程带动创业

1、创业孵化工程。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经济开发区、现有工业集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场地以及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全市重点培育机械制造工业园、购物广场、国际商贸城、现代玻璃产业基地、休闲娱乐美食城、商业步行街等创业孵化基地。有条件的镇街也要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帮扶创业者减少创业成本、缩短创业成功过程。要积极发挥孵化基地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以实施鼓励十大创业(即鼓励能人创企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立创业、鼓励复退军人主动创业、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再创新业、鼓励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创家业、鼓励科技人员带头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外地客商来滕投资兴业、鼓励企业创大业),精心培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百名创业好典型,重点抓好千名大学生村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带头创业的“十百千”创业计划为抓手,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教育局、外经贸局、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局、服务业协调办公室、工商局)

2、创业培训工程。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市就业训练中心、科技职业学院、化工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大企业自主培训机构的作用,提升各类创业者的本领和职业技能。根据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活动。在全市开展创业培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四进”活动,组织实施农民创业培训、青春创业计划、巾帼创业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和私企小老板培训,将创业培训对象从城镇失业人员延伸到农民、大学生、妇女群体、复转军人、民营企业小老板等。(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牵头,市人事局、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局、民经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配合)

(四)搭建三个平台扶持创业

1、创业政策平台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促进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尽快制定和完善操作性较强的扶持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对创业促就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促进就业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支持全民创业项目,重点用于创业引导、初始创业补助和创业基地建设,对就业困难人员初始创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开业补贴;对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租用场地创业的,给予一次性不高于3000元的租金补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场所限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产业政策重点鼓励的行业项目暂时无法提交前置审批许可文件的,工商部门可先核发筹建登记的有效期营业执照,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变更登记。申请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对共同出资开办注册资本数额在1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环保节能型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投资设立其他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允许在2年内分期注入资金,首期注入资本放宽到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住所或经营场所。由镇街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公共用地可作为创业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场所。(责任单位:市工商局牵头,公安局、行政执法局、各镇街配合)

三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凡在我市从事初始型创业的,3年内除可享受市政府招商引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外,并对每户每年以8000元为限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销售业务的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从事劳务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对缴纳增值税的出口企业,依法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进入经市政府审核批准的创业孵化基地(或各类工业园)内的小企业,从项目投产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纳税年度起,3年内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房租费有困难的可以经批准给予减免或补贴。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未就业的退伍军人及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凡利用现有住房从事家庭作坊式加工项目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用电价格按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标准执行。回归投资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兴办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型回归企业,优先审查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用电享受农业生产电价。(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残联、供电公司供电部)

2、创业融资平台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建立银企联系机制,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创新信贷产品等方式,对创业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支持。进一步发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逐步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和扶持范围,提高担保基金放大倍数,扩大贷款发放规模。有关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微利项目贴息和拨付使用办法按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的通知》(济银发[2008]205号)文件规定执行。

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100人以上的企业达15%即可)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并由财政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由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民银行负责)

3、创业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创业帮扶机制。成立市创业指导中心,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形成“八位一体”的帮扶机制。重点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制度,市劳动保障、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和单位定期现场办公,采取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帮助自主创业人员用足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

二是强化创业项目依托作用。要加快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不断充实和更新创业项目资源库,年度更新率达到20%以上。创业项目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按照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本土化、市场前景好等特点,经专家对每个创业项目的投资规模、成本核算、市场发展前景等指标进行评估论证后,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开设“创业项目展示区”,常年向创业者推荐,帮助创业者根据自身需要,选准创业项目。每年举办2—3次创业项目会和企业产品对接洽谈会,积极促进资本与项目的对接。(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发改局、科技局、经贸局、外经贸局、民经局、服务业协调办公室、工商联)

三是建立健全创业信息网络平台。依托信息网、劳动保障网、就业信息网开设“创业者”专业服务网络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行业信息、项目信息、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等服务。充分发挥镇街“两所一校”在促进就业、服务就业、劳动保障的作用,开展创业助推“1+3”活动,对每一个有就业愿望并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协助落实一处经营场地、帮助办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信息产业局)

(五)围绕九个产业推动创业

要紧紧围绕机械制造、煤化工、玻璃产品加工、农林牧渔、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餐饮服务、装饰装修等九个产业,引导企业和创业者延长产业链,拓展深加工,扩大营销面,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有效地带动全民创业。

一是机械制造业。充分发挥我市机械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做品牌、相关企业做配套”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一批专业的机床配套企业,发展中小机床的铸件、底座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做到不出就能把所有的钻铣床、摇臂钻床零部件配齐,形成铸造、刮研、组装、喷漆等专业队伍。对到机械制造工业园投资兴业的,享受市机械制造工业园招商引资及入园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

二是煤化工业。发挥我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优势,依托兖矿鲁化、兖矿国泰、中盛化工、新能凤凰等大型煤化工企业,加快发展加工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关联度高的煤化工产业。发挥新规划煤化工精细化工园的孵化作用,形成以合成氨、尿素、甲醇、醋酸、甲醛及其下游产品为主的煤化工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经贸局、民经局)

三是玻璃产品加工业。依托鲍沟现代玻璃产业基地,加大引导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玻璃产业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顺应建筑节能、汽车、电子信息、太阳能等相关产业的政策要求,大力发展新型玻璃和加工玻璃产业,尤其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加工玻璃产品。(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经贸局、科技局、民经局)

四是农林牧渔业。积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突出粮油、蔬菜、林果、畜牧四大产业优势,形成中西部优质粮油、北部精细蔬菜、东部名优林果三大优势产业带。广泛论证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特别是突出深、精、细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项目。以东谷面粉、今缘春酒业、益康食品等企业为依托,加快以粮食为原料的面粉、酒类、食品等加工业发展;以界河、龙阳马铃薯主产镇为优势区域,促进以传统粉条、粉皮产品为代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发展。并大力开发薯类淀粉、变性淀粉、工业淀粉、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复合薯片和速冻薯条等产品,实现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同时,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畜禽、蔬菜、果品、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区,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创建一批质量高、特色明显的标准化农产品深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五是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杏花村干货市场、荆西批发市场、鲁南装饰材料市场和新建设的伦达国际商贸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动物流企业的创业发展。(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六是文化旅游业。围绕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盈泰生态家园、莲青山生态旅游区,还有汉画像石馆、墨子纪念馆、北辛文化遗址、毛遂墓、滕国故城文公台等文化旅游景点,结合二日游活动,依托景区,鼓励和引导景区附近各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责任单位:市旅游局、文化局、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七是社区服务业。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适应城市居民花钱买方便、买服务、买健康的消费趋势,着力发展立足社区的家庭健康、托老养老、子女教育、社区保安、卫生保洁、停车管理等社区服务业,鼓励支持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失地农民等社会群体充分利用创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使社区服务业成为吸纳创业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