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

就业局工作计划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18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工作主线,着力抓实“十大板块”工作,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服务年”和“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1.完成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着力提高就业质量,保持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1000人(其中:带动城镇就业1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紧紧围绕“产业项目服务年”活动,认真落实“创业兴湘乐业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全年完成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100万元。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和基层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实名登记登记率、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就业及就业准备率均达到100%,全年实现150人次就业见习。配合省厅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城乡就业融合发展计划、困难地区就业创业攻坚计划。出台市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及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办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调整、全面落实“三个清单”,深入推进劳务协作脱贫。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加强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和纯农户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清零。 

3.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职业培训普惠制度,全年完成培训1800人。统筹推进就业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50人。继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落实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认真做好全国(全省)统一鉴定工作,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人次、取证200人次。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基层平台建设,全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招聘会和就业援助月、“就业去哪儿” 、民营企业招聘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15场次,为本地企业输送员工2000人。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管理,确保见习补贴发放合规。完善就业监测统计体系和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失业风险防控,全年完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缴90万元。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5.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努力培养“永州工匠”。完善并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做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组织实施、技术能手选拔推荐及评选表彰工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考核工作。 

6.更加广泛地集聚省内外人才。开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活动,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开辟引才绿色通道。配合实施“外专”、“外专百人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海外名师惠三湘”引智工程,加强引智引才示范基地建设和留学创业园建设。配合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和湖南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工作。 

三、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7.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按新制度计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加大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力争征缴率达到95%,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8.加大工伤保险工作力度。推进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推动住建、交通、铁路、水利等行业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工伤保险经办业务风险点排查和防控,完善经办管理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控管理能力。建立业务监管台账制度,加强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启动医疗费用智能监控系统,规范医疗费用审核结算,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审核,实现由人工监管过渡到计算机标准化审核,全年完成工伤保险参保34万人,基金征缴8500万元。 

9.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全面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风险防控,完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手段,不断提高基金监督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开展全市工伤保险经办内控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基金违规违法行为。建立对各险种的疑点核查和反馈制度,落实基金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平台建设。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0.全面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成立永州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将市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化。深入县区、企业实地调研,研究制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园区的评价标准和激励约束政策。按照省里部署,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模范单位评比表彰活动。开展劳务派遣用工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深入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 

11.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在市、县区两级仲裁院普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工会、工业园区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派驻仲裁庭。建立调解工作制度目录和仲裁办案基本制度目录,研究统一规范调解仲裁文书种类及格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案件管理标准体系,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1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落实省厅安排部署,加快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建设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落实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湖南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民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加大打击涉嫌拒不支付工资犯罪力度。

五、加强自身建设和基础工作,提升人社工作水平

13.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建五型机关,创一流工作”主题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意识和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巩固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工作格局。

1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督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纠“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面加强和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发挥廉政风险预测预警和防控作用。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做到监督检查常态化、明查暗访日常化,持之以恒纠正人社系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以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内容为重点,对纪检委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检查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

15.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切实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绩效考核、执行力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总体策划,突出政策宣传、专题宣传、典型宣传、网络宣传,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层次质量。

16.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系列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目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律动三湘”法治宣传教育。加强行政执法培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强化实时舆情监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负面新闻能力。继续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展中期评估。

17.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信访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矛盾纠纷和隐患排查,按照“四个到位”的要求,切实做好人社系统的信访维稳工作,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18.加快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构建社会保障大平台,加强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纵深推动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建立健全人社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快社保卡发放,推进第三代社保卡试点,全市完成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95万人。

19.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精神、纪念改革四十年、人社领域改革重点等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对新出台政策的解读宣传力度,尽可能地扩大知晓度,让民生政策更广泛地惠及对象人群。发挥传统媒体和永州人社政务网站、永州人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舆情监测,规范舆情处置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健全信息报送和考评机制。 

20.推进人社文化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持续弘扬人社文化,积极为干部职工搭建多元化舞台,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涵括业务、文体等方面。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着力培养全局干部职工做最优秀的团队、做最优秀的自己和做最优秀的事业的三个自觉性,努力将人社局打造成人社人心灵的家园、花园、乐园,提高人社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18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工作主线,着力抓实“十大板块”工作,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服务年”和“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1.完成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着力提高就业质量,保持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1000人(其中:带动城镇就业1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紧紧围绕“产业项目服务年”活动,认真落实“创业兴湘乐业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全年完成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100万元。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和基层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实名登记登记率、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就业及就业准备率均达到100%,全年实现150人次就业见习。配合省厅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城乡就业融合发展计划、困难地区就业创业攻坚计划。出台市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及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办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调整、全面落实“三个清单”,深入推进劳务协作脱贫。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加强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和纯农户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清零。 

3.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职业培训普惠制度,全年完成培训1800人。统筹推进就业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50人。继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落实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认真做好全国(全省)统一鉴定工作,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人次、取证200人次。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基层平台建设,全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招聘会和就业援助月、“就业去哪儿” 、民营企业招聘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15场次,为本地企业输送员工2000人。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管理,确保见习补贴发放合规。完善就业监测统计体系和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失业风险防控,全年完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缴90万元。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5.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努力培养“永州工匠”。完善并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做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组织实施、技术能手选拔推荐及评选表彰工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考核工作。 

6.更加广泛地集聚省内外人才。开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活动,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开辟引才绿色通道。配合实施“外专”、“外专百人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海外名师惠三湘”引智工程,加强引智引才示范基地建设和留学创业园建设。配合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和湖南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工作。 

三、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7.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按新制度计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加大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力争征缴率达到95%,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8.加大工伤保险工作力度。推进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推动住建、交通、铁路、水利等行业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工伤保险经办业务风险点排查和防控,完善经办管理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控管理能力。建立业务监管台账制度,加强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启动医疗费用智能监控系统,规范医疗费用审核结算,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审核,实现由人工监管过渡到计算机标准化审核,全年完成工伤保险参保34万人,基金征缴8500万元。 

9.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全面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风险防控,完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手段,不断提高基金监督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开展全市工伤保险经办内控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基金违规违法行为。建立对各险种的疑点核查和反馈制度,落实基金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平台建设。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0.全面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成立永州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将市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化。深入县区、企业实地调研,研究制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园区的评价标准和激励约束政策。按照省里部署,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模范单位评比表彰活动。开展劳务派遣用工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深入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 

11.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在市、县区两级仲裁院普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工会、工业园区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派驻仲裁庭。建立调解工作制度目录和仲裁办案基本制度目录,研究统一规范调解仲裁文书种类及格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案件管理标准体系,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1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落实省厅安排部署,加快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建设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落实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湖南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民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加大打击涉嫌拒不支付工资犯罪力度。

五、加强自身建设和基础工作,提升人社工作水平

13.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建五型机关,创一流工作”主题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意识和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巩固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工作格局。

1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督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纠“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面加强和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发挥廉政风险预测预警和防控作用。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做到监督检查常态化、明查暗访日常化,持之以恒纠正人社系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以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内容为重点,对纪检委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检查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

15.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切实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绩效考核、执行力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总体策划,突出政策宣传、专题宣传、典型宣传、网络宣传,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层次质量。

16.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系列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目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律动三湘”法治宣传教育。加强行政执法培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强化实时舆情监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负面新闻能力。继续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展中期评估。

17.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信访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矛盾纠纷和隐患排查,按照“四个到位”的要求,切实做好人社系统的信访维稳工作,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18.加快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构建社会保障大平台,加强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纵深推动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建立健全人社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快社保卡发放,推进第三代社保卡试点,全市完成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95万人。

19.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精神、纪念改革四十年、人社领域改革重点等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对新出台政策的解读宣传力度,尽可能地扩大知晓度,让民生政策更广泛地惠及对象人群。发挥传统媒体和永州人社政务网站、永州人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舆情监测,规范舆情处置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健全信息报送和考评机制。 

20.推进人社文化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持续弘扬人社文化,积极为干部职工搭建多元化舞台,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涵括业务、文体等方面。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着力培养全局干部职工做最优秀的团队、做最优秀的自己和做最优秀的事业的三个自觉性,努力将人社局打造成人社人心灵的家园、花园、乐园,提高人社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8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工作主线,着力抓实“十大板块”工作,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服务年”和“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1.完成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着力提高就业质量,保持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1000人(其中:带动城镇就业1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紧紧围绕“产业项目服务年”活动,认真落实“创业兴湘乐业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全年完成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100万元。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和基层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实名登记登记率、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就业及就业准备率均达到100%,全年实现150人次就业见习。配合省厅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城乡就业融合发展计划、困难地区就业创业攻坚计划。出台市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及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办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调整、全面落实“三个清单”,深入推进劳务协作脱贫。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加强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和纯农户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清零。 

3.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职业培训普惠制度,全年完成培训1800人。统筹推进就业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50人。继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落实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认真做好全国(全省)统一鉴定工作,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人次、取证200人次。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基层平台建设,全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招聘会和就业援助月、“就业去哪儿” 、民营企业招聘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15场次,为本地企业输送员工2000人。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管理,确保见习补贴发放合规。完善就业监测统计体系和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失业风险防控,全年完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缴90万元。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5.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努力培养“永州工匠”。完善并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做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组织实施、技术能手选拔推荐及评选表彰工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考核工作。 

6.更加广泛地集聚省内外人才。开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活动,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开辟引才绿色通道。配合实施“外专”、“外专百人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海外名师惠三湘”引智工程,加强引智引才示范基地建设和留学创业园建设。配合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和湖南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工作。 

三、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7.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按新制度计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加大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力争征缴率达到95%,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8.加大工伤保险工作力度。推进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推动住建、交通、铁路、水利等行业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工伤保险经办业务风险点排查和防控,完善经办管理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控管理能力。建立业务监管台账制度,加强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启动医疗费用智能监控系统,规范医疗费用审核结算,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审核,实现由人工监管过渡到计算机标准化审核,全年完成工伤保险参保34万人,基金征缴8500万元。 

9.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全面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风险防控,完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手段,不断提高基金监督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开展全市工伤保险经办内控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基金违规违法行为。建立对各险种的疑点核查和反馈制度,落实基金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平台建设。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0.全面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成立永州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将市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化。深入县区、企业实地调研,研究制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园区的评价标准和激励约束政策。按照省里部署,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模范单位评比表彰活动。开展劳务派遣用工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深入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 

11.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在市、县区两级仲裁院普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工会、工业园区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派驻仲裁庭。建立调解工作制度目录和仲裁办案基本制度目录,研究统一规范调解仲裁文书种类及格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案件管理标准体系,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1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落实省厅安排部署,加快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建设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落实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湖南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民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加大打击涉嫌拒不支付工资犯罪力度。

五、加强自身建设和基础工作,提升人社工作水平

13.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建五型机关,创一流工作”主题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意识和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巩固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工作格局。

1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督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纠“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面加强和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发挥廉政风险预测预警和防控作用。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做到监督检查常态化、明查暗访日常化,持之以恒纠正人社系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以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内容为重点,对纪检委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检查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

15.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切实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绩效考核、执行力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总体策划,突出政策宣传、专题宣传、典型宣传、网络宣传,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层次质量。

16.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系列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目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律动三湘”法治宣传教育。加强行政执法培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强化实时舆情监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负面新闻能力。继续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展中期评估。

17.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信访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矛盾纠纷和隐患排查,按照“四个到位”的要求,切实做好人社系统的信访维稳工作,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18.加快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构建社会保障大平台,加强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纵深推动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建立健全人社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快社保卡发放,推进第三代社保卡试点,全市完成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95万人。

19.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精神、纪念改革四十年、人社领域改革重点等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对新出台政策的解读宣传力度,尽可能地扩大知晓度,让民生政策更广泛地惠及对象人群。发挥传统媒体和永州人社政务网站、永州人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舆情监测,规范舆情处置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健全信息报送和考评机制。 

20.推进人社文化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持续弘扬人社文化,积极为干部职工搭建多元化舞台,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涵括业务、文体等方面。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着力培养全局干部职工做最优秀的团队、做最优秀的自己和做最优秀的事业的三个自觉性,努力将人社局打造成人社人心灵的家园、花园、乐园,提高人社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2009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预计2009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

、6800人的和18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新增创业培训人,占省指标2000人的

;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

,转移就业规模达到

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的职能作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我区实际,制定X年度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对全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集中开展就业扶贫,进一步扩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培训针对性,建设高质量扶贫车间,加大扶贫专岗开发力度,及时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提高就业扶贫成效,确保贫困家庭就业率达到X%以上。

二、主要措施。(一)梳理最新文件,加强就业扶贫政策宣传。重新梳理最新就业扶贫政策,编印就业扶贫政策手册,下发到每一个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手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都能享受到就业扶贫政策。同时,各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信息网络、平面媒体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就业扶贫政策。

(二)做好需求调查,摸清贫困劳动力就业底数。开展好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和培训需求两项调查摸底,扣好就业扶贫第一粒扣子。确保全年人社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中未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要真实有效,更新动态及时,人员信息核实率达到X%以上,就业率达到X%以上。

(三)就业结合产业,建设高质量就业扶贫车间。依托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工业园区、加工型企业等扶贫产业,支持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对有名无实、未有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进行全面清理,同时依托X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扶贫车间进行监测,动态掌握、及时调整。重点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加工型和农业加工型企业到乡镇、村委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落实就业扶贫车间相关扶持政策。对就业扶贫效果好的进行重点扶持,实现扶贫车间建设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四)结合就业需求,因地制宜持续开发扶贫就业专岗。统筹考虑乡村建设实际需要,鼓励乡镇、村委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水库安全管理、山林防护、“颐养之家”和农村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等社会服务类扶贫就业专岗,重点安置无法外出就业、外出就业意愿不强的贫困劳动力和劳动能力不强的贫困劳动力,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待遇。在脱贫攻坚期间,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开发X个扶贫就业专岗。

(五)促进转移就业,落实就业扶贫政策。进一步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大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力度,推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进城就业和外出务工。搭建贫困劳动力用工服务平台,每年要举办X次以上扶贫专场招聘会,每季组织X次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对到户籍所在县以外地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省内县外X元、省外X元一次性交通补贴。对成功介绍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不含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且稳定就业X年及以上的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给予X元就业服务机构求职补贴。对吸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X个月的就业扶贫车间和人社部确定的就业扶贫基地,每吸纳X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其就业年度内按年给予X

元补贴;工业园区企业每吸纳X名城乡贫困劳动力,按年给予X元补贴。符合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按不超过所在县(区)最低工资标准的X%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对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的,补贴标准分别上浮X%和X%,并给予每天X元的生活费补贴和X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的职能作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我区实际,制定X年度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对全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集中开展就业扶贫,进一步扩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培训针对性,建设高质量扶贫车间,加大扶贫专岗开发力度,及时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提高就业扶贫成效,确保贫困家庭就业率达到X%以上。

二、主要措施。(一)梳理最新文件,加强就业扶贫政策宣传。重新梳理最新就业扶贫政策,编印就业扶贫政策手册,下发到每一个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手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都能享受到就业扶贫政策。同时,各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信息网络、平面媒体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就业扶贫政策。

(二)做好需求调查,摸清贫困劳动力就业底数。开展好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和培训需求两项调查摸底,扣好就业扶贫第一粒扣子。确保全年人社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中未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要真实有效,更新动态及时,人员信息核实率达到X%以上,就业率达到X%以上。

(三)就业结合产业,建设高质量就业扶贫车间。依托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工业园区、加工型企业等扶贫产业,支持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对有名无实、未有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进行全面清理,同时依托X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扶贫车间进行监测,动态掌握、及时调整。重点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加工型和农业加工型企业到乡镇、村委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落实就业扶贫车间相关扶持政策。对就业扶贫效果好的进行重点扶持,实现扶贫车间建设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四)结合就业需求,因地制宜持续开发扶贫就业专岗。统筹考虑乡村建设实际需要,鼓励乡镇、村委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水库安全管理、山林防护、“颐养之家”和农村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等社会服务类扶贫就业专岗,重点安置无法外出就业、外出就业意愿不强的贫困劳动力和劳动能力不强的贫困劳动力,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待遇。在脱贫攻坚期间,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开发X个扶贫就业专岗。

(五)促进转移就业,落实就业扶贫政策。进一步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大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力度,推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进城就业和外出务工。搭建贫困劳动力用工服务平台,每年要举办X次以上扶贫专场招聘会,每季组织X次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对到户籍所在县以外地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省内县外X元、省外X元一次性交通补贴。对成功介绍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不含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且稳定就业X年及以上的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给予X元就业服务机构求职补贴。对吸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X个月的就业扶贫车间和人社部确定的就业扶贫基地,每吸纳X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其就业年度内按年给予X

元补贴;工业园区企业每吸纳X名城乡贫困劳动力,按年给予X元补贴。符合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按不超过所在县(区)最低工资标准的X%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对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的,补贴标准分别上浮X%和X%,并给予每天X元的生活费补贴和X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20__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20__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__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登录平台。依托企业主管部门、街道办和各居委会,摸清全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再就业档案,动态管理再就业数据库,对填写《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审批表》的人员,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在再就业期间尽早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二是拓展服务平台。今年我局将扩大再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基层组织,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规格”的要求,在县街道和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每个服务站派驻x名专职工作人员,定岗位、定编制,同时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聘用x名劳动保障协助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直接、更方便的零距离服务。

二、开展就业培训。按照多元投资,多股运行的方式,与社会上有办学能力的机构进行横向联合,利用他们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免费对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学历、年纪轻、接受能力强的失业人员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新行业、新技术的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术系数小、操作简单、收入稳定的保洁、绿化等社区综合项目的培训。下半年将举办x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次以上。

三、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增加就业岗位。以街道和各乡镇为依托,努力开发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开拓社区服务就业新领域。二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培养我县品牌,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各项职业介绍费用,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县外就业,并优先安排他们到条件好、收入高、风险低的单位务工。三是推行以非固定单位、钟点工、临时工等为主的就业方式。

四、加强宣传。在大力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的同时,以典型带动的宣传方式,努力发掘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对下岗失业人员中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成绩突出的人员,做为宣传重点,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灵活择业的新观念。

五、重点帮扶。对男x周岁以上、女性x周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安置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上,对公益性单位安排原属于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还从再就业资金中将给予部分社会保险(养老、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夫妻双方全部下岗的家庭,最低限度的保证一方实现再就业。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扩大就业和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把社区建设和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拓宽社区就业门路,引导和帮助更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现就推动社区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社区就业工作摆上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

推进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和扩大就业的总体部署,把社区就业工作摆在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协调推进。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城市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今后在评估社区建设成果时,将把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和社区就业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二、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当前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重点是,结合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特别是面对居民家庭和个人的家政服务岗位;结合驻社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剥离部分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以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工作岗位;结合社区组织建设、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等社区工作岗位,特别是开发社区保洁、保安、保绿、车辆看管等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中年龄较大、再就业困难且家庭收入低的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按照“十五”计划提出的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扩大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各地应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等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小企业从事社区服务,实现自谋职业;鼓励企事业单位、街道基层组织等兴办以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的就业型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适应市场、转变观念,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努力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

继续执行从199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43号)的规定,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项目取得的收入,在规定年限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将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工商个字〔1998〕第120号)提出的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三年内可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性收费等项政策,为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各级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和《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1998〕278号)的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兴办社区服务小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的金融服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多渠道筹资建立担保基金等形式,解决好下岗职工贷款担保问题。各级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解决好从事社区服务业的场地安排、项目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优惠政策检查督查制度、部门协商通气制度、社会举报监督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明确免收费用项目和减收费用标准。全面推广一些地方将有关优惠政策印在《再就业人员优惠卡》上,发到下岗职工手中,并对部门收费进行登记的经验,让下岗职工直接了解政策,并加强群众监督,更好地把社区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四、切实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提出的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要把工作职能主动向社区延伸和拓展,并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民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起市、区、街三级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已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的城市,要努力把网络联接到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发挥街道等基层组织的优势,充分采集社区岗位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送到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面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探索社区就业服务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实行劳动保障事务等措施,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并为他们提供代管档案、代缴保险、代办有关证明等项就业服务,引导他们在社区实现再就业。

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社区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结合社区就业实际需求,努力开发适应社区就业岗位需要的再就业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采取实用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广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创办社区就业实体的带头人,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着力解决好社区就业难点问题

针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业存在的社会保险接续等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灵活有效的办法,依法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兴办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向出中心人员讲清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程序、办法和个人帐户基金的结存情况。对在社区再就业的人员可以开设专门的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方便其参保。要加强对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档案及个人帐户的管理并随时提供查询服务。根据社区就业的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灵活就业形式的相关政策,解决好从业者劳动关系处理、合法权益保障、劳动争议仲裁等具体问题。

六、加强部门配合,落实工作责任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我市年月率先在全国少有地级市编制完成了《市\年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年月日14号文件印发实施。从年开始,商务部、建设部陆续下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在全国9个城市召开了6次工作会议,安排布置这项工作。张自银市长高瞻远瞩,在年市人民政府第18次市长办公会上提出了“要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高规格做好我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根据市长的指示,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拨出专项资金、提供基础数据、选择规划设计单位正式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设计单位情况介绍

为了落实张市长的指示,我局会同市规划局,联系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院、大学、规划设计院、中商商业发展规划设计院6家国内一流水平设计单位,采用商务招标的方式优中选优,选择了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为我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单位。该院是国家商务部下属的从事商业规划的全国性专业机构。规划项目遍布全国20个省,62个城市,其中18个项目获得商务部及地方表彰与奖励。项目组是由该院技术力量最强的1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生、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项目组组长为该院院长助理。他们表示要将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做成全国性的范本,作为该院的技术成果进行展示。

三、《规划》编制过程

(一)成立编制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由谢副市长牵头,城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我局也组织专门科室、专门人员多次专题研究,协助编制工作。

(二)调查研究。年月日,我局与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正式签订了委托编制《规划》合同书。随即成立了网点规划项目组,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时限要求,并对我市的商业网点进行了全面实地调研。项目组跑遍了我市的大街小巷,走访了123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与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统计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等10多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举行座谈,收集大量翔实的基础数据、相关文件、专题报告和各类出版物资料。

(三)编制规划。项目组从月开始至月底结束长达个月时间,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交通、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农产品销售、旅游文化景观等基本情况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中等城市商业发展规律及其商业网点规划经验,确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体系、发展时序和发展措施,形成了《规划》初稿。《规划》的总体布局是“1、6、26”和“7点”“8线”。即规划1个商业中心区,6个商业副中心区,26个社区商业中心,重点培育和发展7家专业批发市场、8条商业特色街。

(四)征求意见。年月日召集四个城区及华新开发区分管负责人,月日召集市直部门分管领导,月日召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就《规划》初稿,3次征求意见。月日,谢宏治副市长主持召开了相关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会,进一步深化完善了规划内容。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谢副市长率队赴,与中商规划院的高层领导座谈,就我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事情提出了具体要求及指导性意见。蒋云良局长先后8次召集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同志,专题研究《规划》修编事宜,并以书面形式形成修改意见231条,与中商规划设计院对接11次,该院对我方提出的意见就采纳、部分采纳、不予采纳的理由分别给予了回复。通过不断完善,于月底完成《规划》评审稿,下一步工作是专家评审会之后向人大主任汇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人大常委会通过。

四、《规划》的亮点

亮点一: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对西南云大5区20个乡镇经济圈的商业网点布局提出远期设想。

亮点二:体现规划的层次性。通过对中心城区的商业网点布局调整,分流中心城区的人流、物流、车流,在等路段形成市高端消费区,在6个商业副中心区形成6个中档消费区,26个社区商业中心和26个便民利民的终端消费区。

亮点三:体现各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特色。石鼓区体现“家”的特色:以布局家装、家饰、家居、家具、家用、家电等为主的主题商场和专业市场;体现“大”的特色:以布局大众消费,大路货批发零售,大学生群体消费、大众绿色生态消费为主的商场、市场,并发展水上休闲中心、度假村、生态城等休闲项目;区体现“机械”特色:以布局汽贸城、4S店、农资农机物流配送中心及湘菜正宗原料加工配送中心为主的项目;体现“物流”特色:依托工业发展铁海联运、江海联运、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等物流项目,减少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实现零库存。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龙头,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政府指导调控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统筹协调利用全市各类培训资源和资金,建立健全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和机制,形成有利于全民技能提升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目标任务: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科学、激励保障措施健全的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日趋合理的格局。

全年计划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7.8万人。其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培训3万人,“阳光工程”培训2.2万人,“雨露计划”培训0.9万人,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0.8万人;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15万人;失业人员转岗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创业技能培训0.3万人;企业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万人。

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4万人,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年招收新生1.2万人。

新培养高技能人才0.8万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4.4万人。

二、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一)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

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调研、研讨、经验交流、现场会、督促、督察等有力措施,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振兴工程,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各县(市、区)按照以培训促就业、抓特色创品牌的原则,培育好县钨钼产品深加工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县大粒樱桃种植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县平乐农民牡丹画培训基地、县电子元件人才培训基地、县硅产品深加工人才培训基地、县铝产品深加工人才培训基地、县玩具制造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市巨风葡萄种植培训基地、县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和洛龙区大棚蔬菜种植培训基地等11个大型培训基地。年计划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万人。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

(二)积极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紧紧抓住省人民政府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机遇,围绕职教攻坚计划目标要求,充分调动社会、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想方设法为各技工院校争取省厅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资金投入,专项用于建设实训基地、更新教学设备、购置实验器材、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师资队伍、实施教学改革等项目,积极改善我市技工院校的办学条件。为我市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有力地支持我市职教攻坚计划的实施。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技工院校

(三)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

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开展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特色农业技术培训,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农产品营销人员培训。全年计划培训2.2万人。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

(四)切实抓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就业工程。

以增加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贫困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实施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村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培训项目管理,重点实施“雨露计划·金蓝领”项目,全面提升贫困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年计划培训0.9万人。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扶贫办

(五)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提升和劳动预备制培训。

适应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突出抓好在在岗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全年计划培训3万人。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年计划培训1万人。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对后备技能人才的需要,重点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定向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当年退役士兵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需求愿望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积极鼓励其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技能人才资源。全年计划培训15万人。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民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各技工院校,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六)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依托各类创业培训基地,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各类群体开展创业培训,按照统一安排和部署,搞好前期调查统计工作,了解掌握具体情况,结合创业人员实际和意愿,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进行专业的、全面的、系统的创业技能培训。组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参加创业培训,全年计划培训0.3万人。同时,为兴办产业、开发项目提供前期融资、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努力为群众创业致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我市“创业行动”深入实施。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七)加快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培训。

根据《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谋划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适应我市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突出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急需、紧缺行业(领域)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着力增加高技能产业工人和急需、紧缺高技能产业工人存量。通过校企合作、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技术比武等多种措施,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培养高技能人才4万人,其中培养高级工3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万人,力争使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6.5%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数量占全市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6.5%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教育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各技工院校、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八)积极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强化管理,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着力构建制度完善、评价科学、基础健全、质量可靠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和新体系,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以社会化鉴定、企业内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试点企业

(九)深化技工院校办学模式改革。

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优化结构,大力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发挥技工教育集团的龙头作用,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培养与就业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把培训和就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承接产业转移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的用人需求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紧紧围绕转移产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培训课程。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要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实行企业(行业)“冠名”培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实现培养与需求、专业与产业、招生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技工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和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技工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安排1000余名一线教师到高等院校或企业培训,教师年平均培训250人次,提高技工院校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技工院校、各大中型企业

(十)共建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根据条件,规划建设一个以上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以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职工开放,以企业和职业学校大力开展的高新技能实训项目为主,重点突出高端职业、新兴职业、长周期技能开发、前瞻性技能开发。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的技能鉴定侧重高端和新兴职业,主要开展示范性鉴定和试验性鉴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建成后,年培训、鉴定评价高级工3500人、技师1500人。同时开展竞赛组织、同业交流、高技能人才宣传工作。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 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技工院校

(十一)实行积极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

督促用人单位实施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机制,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分别享受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各项福利待遇,建立健全“首席员工”、“首席技师”选拔、使用、奖励等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设立高技能人才发展和培养奖励专项资金,探索企业高技能人才股权、期权分配制度。实施高技能人才聚集工程,面向国内外引进高技能紧缺人才。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健全技能人才选拔激励机制。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资委、财政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十二)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力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不断拓展职业技能鉴定范围,确保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积极推进建立全市各类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对鉴定合格的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作范围和服务重点要向产业集聚区企业和农民工拓展。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围绕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稳定扩大就业,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年,我市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力争突破4.4万人。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职业院校、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顺利实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关心支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经费,组织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顺利实施。

(二)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遵照省级支持引导、市县配套、学校自筹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在统筹使用各类教育培训经费的基础上,各级财政要围绕工程建设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各工程建设责任单位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综合计划;县级供电企业;改进举措

一、背景说明

综合计划是一个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传统计划相对的概念。与传统计划“分头编制、各自侧重”不同的是,综合计划强调“大计划”的理念,要求“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益最优。对电力公司而言,综合计划管理是从公司全局出发,对公司未来一年各类计划安排及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集中体现了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多种先进管理思想,具有全局性、透明性和普遍性,以及协调平衡、整体管控、信息集中等特点。浙江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自2003年开始推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至2009年实现了向县级供电局的纵向全覆盖,现已逐步建立了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管理体系。海宁局在上级公司的支持下,针对综合计划管理进行了专项研究。

二、现状分析

1.了解现状的三种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海宁局采用了资料分析、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是了解现状较为理想的组合方法。

2.现状描述与分析。(1)资料分析。总体上看,海宁局综合计划实际情况与计划本身的吻合程度很高,大部分指标的完成率都是100%,且利润总额、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等指标超过年度预期目标,仅少数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超出计划3%以上。具体到海宁局的单个项目,按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完全吻合,主要集中在基建项目上。第二类是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吻合,主要是小部分大修和技改项目。第三类是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一定偏差,有时偏差还较大,主要集中在大修和技改项目,甚至包括个别的基建项目。如变电站监控系统,计划开始日期和完工日期分别为2011年5月和7月,实际提交招标申请为2011年3月27日,6月签订正式合同,9月到货后当月完工(实际工作量仅1~2天)。(2)人员访谈。通过人员访谈,发现焦点问题集中在费用预算、物资供应、信息沟通、部门职责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在费用预算方面,年度费用预算总额并无明确的标准;费用预算总额确定后,各个专项投入规模如何确定也是难点,实际工作中更多依靠领导拍板。物资供应是公认的难点,由于采购申请、审批、招标等环节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从提起采购申请到物资到货的周期普遍在半年以上,成为影响工程进度最大的因素。信息沟通方面,基层单位对上级公司的最新要求和政策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上下级公司之间的沟通还有改善空间,如海宁局上报的2012年售电量为60亿kwh,省公司正式下达的计划为64亿kwh,海宁局对调整原因就不太清楚。综合计划目前的考核评价主要针对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尚未对综合计划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进行考核评价。(3)问卷调查。海宁局共收回有效问卷645份,接受调查的人员普遍认为综合计划管理改进空间较大;从事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经常与其他工作发生时间冲突;综合计划工作与个人晋升及待遇关系不大;多数人赞同出台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图1为部分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数据。

3.综合结论。第一,需要加强上下级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增强做好综合计划工作的信心;第二,需要导入绩效考核机制,对综合计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需要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工作,缩小现有综合计划人员专业知识特别是跨专业知识与综合计划管理要求的差距;第四,需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切实推动项目储备管理、项目进度评价等具体工作。

三、改进举措

(1)总体改进思路。海宁局将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总体思路确定为“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挑战自我”。以人为本就是激发综合计划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一线员工做好综合计划工作;规范管理就是强调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对于已有的标准坚决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完善;挑战自我就是海宁局内部仅仅将省公司2012年下达的各项指标作为基本目标,确保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不低于2011年的水平。(2)具体改进措施。一是建立沟通机制。目前已经建立季度例会机制,在省公司每季度执行情况通报下达后两周内,由发展建设部负责召集例会,分析海宁哪些综合计划指标在全省排在前三名或后三名,对排位前三的指标要提炼典型经验,对排位后三的指标重点分析深层原因并落实改进举措。在即时沟通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OA平台,明确规定遇有上级重大政策变化时,首先接受信息的部门要及时知会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部门。二是优化项目储备。海宁局决定逐步实现项目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在充分借鉴基建项目储备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技改、大修、资产零购类项目储备库管理,明确各类储备项目的入库标准以及实施先后的排序标准。三是管控项目进度。针对具体项目形象进度无据可依的现状,海宁局发展建设部与其他专业部门共同商定了各类项目形象进度的评价标准;同时确立了同一类型项目(如基建、技改等)总体形象进度。四是完善培训机制。海宁局要求综合计划主管人员在不同专业部门参加在岗轮训,同时,海宁局还要求相关专业部门积极挖掘自身需要培训的内容,以及从综合计划实际工作中发现其他专业部门人员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向上级公司和发展建设部提出培训需求。五是导入绩效评价。海宁局从综合计划工作完成情况(完成及时性、完成质量)、跨部门合作与沟通、持续改进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三方面构建了相关专业部门和人员的评价体系,确保了绩效评价有据可依、科学合理。当前的实际做法是结合省公司季度通报,每季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结果在公司内部公布,并作为绩效奖金发放和晋升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海宁局上述各项综合计划管理的改进举措是一种探索性实践,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实施时间还不长,其效果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综合计划管理现状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物资供应上下级之间如何实现联动、电网前期与施工前期如何实现无缝衔接、实现“三集五大”后基层单位如何开展人才培训等,需要进行专题研究才能给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能引起大家关注。

参 考 文 献

[1]王廷梅等,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0(9)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在新疆兵团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从1997年开始帮扶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在近20年的扶贫工作中,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加大扶贫力度,帮助农场改变出行条件、解决缺水难题、改变学校面貌,而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和招商引资扶贫等工作,帮助柳树泉农场摘掉了贫困帽子。

订计划 抓落实

长期以来,兵团交通局领导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农场,对柳树泉农场的优势及贫困原因进行调研,并与农场干部职工座谈,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农场解决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查找到贫困的原因后,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会同农场党委共同研究制定脱贫致富措施: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改种经济作物棉花、葡萄、红枣、核桃等;修公路,改善出行条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为把对口挂钩扶贫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使扶贫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兵团交通局成立了以局长、副局长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计划处,并指定专人常驻农场负责对口扶贫工作,并制订确保工作顺利实施的各项措施。

想要富,先修路。为帮助农场加快工业化进程,兵团交通局计划处加大公路建设的帮扶力度。近年来,投入3000余万元,帮助农场工业园区新建道路13.5公里,大大改善了农场工业招商引资环境,现已有8家大中型企业落户园区。2015年,兵团交通局计划处又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农场光伏园区新建道路,改善园区通行条件。截至目前,光伏产业园区在建企业3家,总投资20亿元,实现并网发电,将成为十三师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为农场每年带来1200万元的经济效益,提供1500余个用工岗位。

自2001年至今,计划处帮助农场做好路网规划,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为农场修建公路70余公里,农场公路连接国道、省道,贯通场区,延伸至营区、连区、居民区,通到职工家门口,纵横成网,极大地方便了农场职工群众的出行。

兵团交通局计划处帮助农场确立了“兴牧扩园强连”战略,着力把农场打造成“特色园林团、庭院团”。长期以来,困扰农场的大问题就是缺水,农场地处百里风区边缘,四周戈壁环绕,世代还沿袭着主要依靠坎儿井浇灌的灌溉方式。兴修水利才能解决瓶颈问题。计划处根据实际,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农场水利建设,修建涝坝、防渗渠,更新机井配套,发展喷灌、滴灌等,在农七连、园艺一连、农十连建了5个防渗涝坝,并对原有的坎儿井进行增挖、维修,为柳树泉农场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供应,每年为每户职工增收1000多元。

目前,农场已种植葡萄22000亩,红枣10000亩,核桃6500亩,园林面积达90%以上。2014年,农场销售鲜葡萄近1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特色园林团正在向优质高效园林团转变。

兵团交通局计划处根据农场的实际需要,加大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经过详细地入户走访,计划处以干部选派作为工作切入点,3年来,共为农场培训干部67人次,培训职工4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场干部管理水平,使职工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转观念 强素质

随着第二、三产业发展,为提高各行业劳动者素质,兵团交通局加大对职工群众的培训力度,改善科普设施,改变科普工作条件,争取资金,建设科普基地。先后投资200万元新建高标准观光大棚,安排技术人员为困难职工传授大棚种植技术,26名贫困职工在设施农业就业实现增收。大棚上缴收益全部捐赠给团场学校用于资助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3年来共资助11名中学生至高中毕业。目前,观光大棚引进的热带植物已开花结果,不仅成为“观桃花、品草莓、赏热带植物”旅游节的旅游热点元素,也成了学生最喜欢去的科普学习基地。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统一认识。务实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提高规划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1为扎实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年初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担任。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县规划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许诺书》和《县规划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八条禁令》对干部职工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营造了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氛围和文明优质的服务环境。局还结合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规范整顿干部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并结合基层党组织与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扎实推行“为优化经济环境发展做贡献”活动,深入产业园区、施工现场等地调研,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二、完善各项顺序与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半年来,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局牢固竖立起“优化经济环境”就是服务管理”思想。大做服务管理文章,形成了部门联动的办事机制,打造了秩序最好、办事最快、信誉最高、业主最满意”效能型机关。局在原有的各种审批顺序、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审批、许可顺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规范、简化,并明确了规划许可、处分、核实、强制(执法撤除)责任制。2009年,局窗口缩短审批办结时限,审批办证提速30%以上。今年上半年,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点放在规范行政许可、审批顺序上,对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制度,对“即办件”实行当时办结、许诺件”实行在许诺期限内办结制度,审批办证速度进一步提速。

局在用地审批上为16个企事业单位操持26个事项,1半年来。其中属重点项目就有7个。做到所有的项目都在许诺时间内办理好。打火机集团的用地条件书按规划法规定为20个工作日提出用地规划条件,局为该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其加班加点在1个工作日就办好了用地条件书;对于开发区、生态产业园用于到省批地所需选址意见书及用地许可证,坚持特事特办,一般在1-2天就办理好了相关手续;还有积极配合兴隆水厂的扩建选址工作,3天之内办好了选址意见书;积极配合煤矿、煤矿棚屋区改造,1天内为其办理了选址意见书。

料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面,2半年来。将服务工作变“主动”为“主动”共完成即办件99件,许诺件44件。支持县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上,开设绿色通道,如全县廉租房建设、衡宝路改造项目,局组织工程股人员连夜加班加点为其办理好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还积极为扑克、牧业等项目的业主出谋划策,深得业主赞许。

上半年共为乡镇料理业务23件,3乡镇规划管理方面。涉及15个项目,其中镇财政所、希望教学楼、变110KV线路、八老”公路、煤矿棚屋区改造选址、煤矿棚屋区改造选址六个项目都需向上面争取资金,局积极配合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乡镇块当中的中药饮品厂、亚牧动物创收项目本都是许诺件”局为其“即日即办”为加快项目进程争取了时间。

同时,4容积率调整、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顺序等方面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实行“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合理听取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促使城乡规划初步由原来单纯业务技术向社会公共政策过渡,促进了规划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维护了社会稳定。今年共料理农机厂、扑克厂、珍珠棉厂等12个工业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针对人民路、兴隆路、利隆路道路批地,局积极配合争取省、市建设资金,加快了办事速度,做好了前期规划工作。

秉着“高标准设计,5规划设计方面。合理收费”工作要求。一是设计业务、合同签订率为100%二是县重点项目如城(商业项目)农机装备厂(工业项目)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业项目)等设计都严格按县政府相关规定(即30%规范)收费。开发区、生态产业园区相关的规划咨询,需提供相关资料,局秉着“及时、方便、热情”服务宗旨,做好了相关工作。积极做好中小学危房改建规划设计,6月份已完成了21所学校。同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如在规划建设范家山片的村、村、村,片的村(周书记亲自挂点)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局规划设计人员连续一个月下乡,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并做到不在村里吃一餐饭,不要村里一包烟,忘我工作,得到群众的好评。

三、加大规划执法力度。

就业局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半年来。县优化办的具体指导下,县特邀监督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后发赶超,重返全省十强”经济工作目标要求,加强规划管理,强化措施,狠抓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切实推动了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建设,促进了依法行政,确保了政令疏通,实现了优质服务,为“营造好环境,共谋大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认识。务实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提高规划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1为扎实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年初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担任。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县规划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许诺书》和《县规划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八条禁令》对干部职工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营造了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氛围和文明优质的服务环境。局还结合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规范整顿干部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并结合基层党组织与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扎实推行“为优化经济环境发展做贡献”活动,深入产业园区、施工现场等地调研,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二、完善各项顺序与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半年来,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局牢固竖立起“优化经济环境”就是服务管理”思想。大做服务管理文章,形成了部门联动的办事机制,打造了秩序最好、办事最快、信誉最高、业主最满意”效能型机关。局在原有的各种审批顺序、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审批、许可顺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规范、简化,并明确了规划许可、处分、核实、强制(执法撤除)责任制。2009年,局窗口缩短审批办结时限,审批办证提速30%以上。今年上半年,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点放在规范行政许可、审批顺序上,对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制度,对“即办件”实行当时办结、许诺件”实行在许诺期限内办结制度,审批办证速度进一步提速。

局在用地审批上为16个企事业单位操持26个事项,1半年来。其中属重点项目就有7个。做到所有的项目都在许诺时间内办理好。打火机集团的用地条件书按规划法规定为20个工作日提出用地规划条件,局为该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其加班加点在1个工作日就办好了用地条件书;对于开发区、生态产业园用于到省批地所需选址意见书及用地许可证,坚持特事特办,一般在1-2天就办理好了相关手续;还有积极配合兴隆水厂的扩建选址工作,3天之内办好了选址意见书;积极配合煤矿、煤矿棚屋区改造,1天内为其办理了选址意见书。

料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面,2半年来。将服务工作变“主动”为“主动”共完成即办件99件,许诺件44件。支持县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上,开设绿色通道,如全县廉租房建设、衡宝路改造项目,局组织工程股人员连夜加班加点为其办理好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还积极为扑克、牧业等项目的业主出谋划策,深得业主赞许。

上半年共为乡镇料理业务23件,3乡镇规划管理方面。涉及15个项目,其中镇财政所、希望教学楼、变110KV线路、八老”公路、煤矿棚屋区改造选址、煤矿棚屋区改造选址六个项目都需向上面争取资金,局积极配合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乡镇块当中的中药饮品厂、亚牧动物创收项目本都是许诺件”局为其“即日即办”为加快项目进程争取了时间。

同时,4容积率调整、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顺序等方面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实行“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合理听取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促使城乡规划初步由原来单纯业务技术向社会公共政策过渡,促进了规划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维护了社会稳定。今年共料理农机厂、扑克厂、珍珠棉厂等12个工业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针对人民路、兴隆路、利隆路道路批地,局积极配合争取省、市建设资金,加快了办事速度,做好了前期规划工作。

秉着“高标准设计,5规划设计方面。合理收费”工作要求。一是设计业务、合同签订率为100%二是县重点项目如城(商业项目)农机装备厂(工业项目)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业项目)等设计都严格按县政府相关规定(即30%规范)收费。开发区、生态产业园区相关的规划咨询,需提供相关资料,局秉着“及时、方便、热情”服务宗旨,做好了相关工作。积极做好中小学危房改建规划设计,6月份已完成了21所学校。同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如在规划建设范家山片的村、村、村,片的村(周书记亲自挂点)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局规划设计人员连续一个月下乡,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并做到不在村里吃一餐饭,不要村里一包烟,忘我工作,得到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