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从思想领域开始。苏联解体、苏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了。今天,我们这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大党正在领导全国13亿多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既镌刻着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精神、“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大义凛然精神,也曾留下一些信念动摇、理想滑坡而最终在政治上变质的反面典型。正如所强调的,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每名党员接受教育、自觉努力、模范践行的结果。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首先要教育党员干部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明灯,保持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讲,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但我们党员干部心中要有这盏明灯。在对待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上坚决反对“一蹴而就论”和“虚无缥缈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要教育党员干部认识到共产主义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规律性和主体性的统一;认识到党的中心任务、各项事业与实现最高理想紧密关联,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行为与实现最高理想紧密契合。另一方面,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教育党员干部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7月18日)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体,具有两者的共同属性,不同于初等国防教育,其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国防教育的一般特征和高文化的层次特征。鉴于此,高校国防教育的外延就应该包括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高校国防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高校国防教育社区建设。这四种高校国防教育实践构成了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系统,其发展动力来自于现代大学职能的践行。现代大学职能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历史表明,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演进是大学适应社会的结果。大学三大职能在国防教育领域的践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高校通过国防教育应该提升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增强他们国防观念和意识、传授国防知识和提高国防技能。其次,在发展科学上,高校通过对国防教育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出现的新问题等进行研究,以形成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方法。最后,在社会服务上,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要充分发挥师资等资源优势,为社区国防教育服务。因此,如何将高校国防教育所包含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大学社区建设整合,是构建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模式的关键。正是大学这三大职能在国防教育领域的践行,推动着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它们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构建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基本依据。

模式内容:“四位一体”

在充分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涵、外延以及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职能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教学、科研、训练、群体”四位一体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模式。“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具体内容为: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志。学科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国防教育学是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这一科学认识明确了国防教育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国防教育学对国防教育规律的探索所产生的新知识,是国防教育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专门知识。从教育部体卫艺司国防教育办到省教育厅国防教育办,再到普通高校的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已经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网络体系。可见,国防教育学已具备一门学科所必须的三个要素,具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何为学科建设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对于一个研究领域,学科建设主要是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使其制度化,然后通过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过程建立起该学科的训练制度与研究制度。

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科或院、系而言,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学科群的建设,即通过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从而使得一级学科下面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多,建制不断扩大,研究的经费更加充足,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而对一个学校而言,学科建设则主要涉及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一系列更为宏观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些有影响的学科群或一流学科,以此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大学学术组织围绕“国防教育学”而进行的所有建设活动的总称。尤其是指设置专门的学术组织进行制度化的体育科学研究。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通过前面分析,学科建设是整个学校发展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的龙头部分,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学科建设是宏观层面的,学科建设一般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实现其教学与科研发展的核心。何谓课程?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国防教育学课程是指以促进全体学生国防素质提升为目标,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总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涵盖了国防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教材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和研究等。其主体部分是教学,教学的完善与改进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高校国防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国防体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体育教育对培养未来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防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目前主要项目有定向越野运动和射击等,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关键是训练机制和竞技机制的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国防教育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在开展大学生国防体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高校国防教育社区建设。高校国防教育社区建设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设以学校学生、教职工为主体、周边居民参与的“校园———社区”一体化的国防教育体系。它能够将学生的课余国防教育活动、教职工的国防教育活动和周边居民的国防教育活动整合在一起。这一措施有利于大学国防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充分整合大学国防教育工作中的教学、科研、训练、群体等工作的同时,将大学国防教育的外延一一涵盖,并将各项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以上四个部分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学科建设以科研为重点,课程建设为教学为关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训练为基础,而社区国防教育建设则为群体为服务对象。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教学、科研、训练、群体”四位一体模式。科研活动能促进国防教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并创造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和训练活动中传播给学生,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和训练活动,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国防教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也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和训练内容、手段、方法、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有了以上科研、教学和训练的基础,高校就可以充分整合并利用相关资源为社区群体提供优质国防教育服务。#p#分页标题#e#

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位一体”国防教育发展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涵,从内部理顺了各构成部分的关系,有利于大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大学国防教育整个系统的综合功能。但目前“四位一体”国防教育发展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国防教育学学科定位不清。学科定位是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只有对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学科目的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有科学而准确的总结,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才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经开展了30年,但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学科定位不清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很难形成一支高水平国防教育科学研究的师资队伍。目前军事理论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级、课题申请、等都没有自己的学科依托,往往需要挂靠其他学科,这些不利因素使部分有志于投身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望而却步。因此,国防教育要摆脱目前这种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道路。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高校学科建设地位作用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即按照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公民的德、智、体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 国防教育学是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揭示国防教育的本质属性,探索国防教育基本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是根据我国《宪法》、《高教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在高校开设的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一门军事理论课。?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国家和国防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教育学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

所谓的学科建设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切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实线活动。学科建设是一个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根据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并结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笔者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涵盖国防经济、国防政治、国防科技、国防外交、国防动员、国防历史、国防体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狭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只包括国防教育学、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概论、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和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学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构成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所组成。本文所研究的是狭义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如前所述,由国防教育学等学科构成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而在这些学科中,国防教育学是这些诸多学科的基础。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这是因为国防教育学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国防教育学在国防教育整个科学体系中是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善的科学分支;它是研究国防领域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及理论知识体系;它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它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完全符合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学研究和探索的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地位和作用、任务和目的、历史与现状、特征与规律、方针和原则、法治与德治、方式和方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对于国防教育的其它分支学科,例如: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中国国防法律法规概论、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等,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因如此,所以我们认为,国防教育学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二、国防教育学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整体,是个系统,它是由若干个分支学科所构成。如果说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整体,那么国防教育学就是个体。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个体对整体的服从与服务,同时也强调个体的相对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并为确保自身的利益而形成种种制度与规范。个体是

有差异的,它不是被动的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反作用于整体。国防教育学不仅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而且也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防教育学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国防教育学这一学科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状况。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推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乃至高等学校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包括学校国防教育学这一学科在内的各个分支学科(例如:中国国防教育史、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等)的建设和发展。如果离开了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基础就不牢固、学科体系就不系统、不全面、不完善,就难以发展,学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防教育学要接受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充实、完善、丰富和发展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理论宝库、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总而言之,国防教育学与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相互促进与发展。它如同一棵大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树干,国防教育学、国防教育管理学、高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法律法规等学科是枝叶一样,枝叶靠树干支撑,并从根部吸取养分;同时,树干还要靠树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促进整个树的发育成长,没有枝叶的树是棵干枯没有生命的树。研究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地处理好各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不断的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

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

所谓的科学当指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用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上应当是指符合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所谓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确保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捍卫国家、保证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把国家利益看作为高于一切的目的。符合这一规律,就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这个学科就有了长青的生命力。国防教育学作为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的一门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有自己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其作用和目的是用于指导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这门学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门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国防教育学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国防教育学的科学性将必然有力地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进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不仅要求它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而且要求它在实践中经过验证为正确的科学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对于不符合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客观实践的东西,对于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不正确的做法,我们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即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分析与批判,使大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了解战争尤其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知识,为当代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不仅要符合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而且也要符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同时也要符合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发展趋势,把科学化和超前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国防教育要科学谋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切实把握国防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常抓不懈,有备无患,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四、国防教育学科规范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 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 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科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是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并使之制度化。” 这为新世纪新阶段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是指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统一的方针、原则和完整系统的制度、办法等。它对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目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国防教育学的规范化,要求在国防教育学的理论界要建立一套大家所公认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改、摒弃的制度规则或习惯。实现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既是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既然国防教育学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那么,它在围绕教育目标规范教育内容等方面,要克服和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育内容上建立起集系统性、稳定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超前性为一体的科学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成绩斐然,效果明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就全国来说,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重视不够,在开设国防教育的课程或军事训练上打折扣;有的没有严格执行《国防教育法》,只搞军训,不开国防教育课,以集中军训代替国防教育;有的资金不到位,训练场所不落实;有的虽然开了课,学生手里无参考教材。等等。因此,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规范化要按照《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颁布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应本着全面、简洁、易行的原则,着重在增强国防意识、树立国防精神、学习国防知识、训练国防本领方面下功夫。由此可见,面向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摘要\]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出现了诸如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军训形式僵化教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教学机构设置极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防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新时期需要坚持“新思维”、采取“新策略”以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改革:应以国家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导向改革国防教育形式路径;以促进国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创建国防教育学科;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新思维;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6604

国防教育是增强全国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或讲座,认真组织学生军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然而,近年来,以军事课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军训形式僵化教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教学机构设置极不规范、军训教官整体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防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一些军训期间极端事件(如湖南一中学教官和学生激烈互殴)的发生更是将学校国防教育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改革高校国防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这既是高校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国防教育自身获得持续生命力的内在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急需求新、求变,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需要有“新思维”、“新策略”。

1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985年我国开始在52所普通高校展开军训试点工作,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为适应国防战略的历史性调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学生军训工作由试点阶段正式步入全面普及阶段。自1985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正严重影响着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大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1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僵化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自1985年起,高校按有关文件要求,在开展学生军训的过程中还实施了涉及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等内容的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1\]。为规范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于2006年对大纲进行了修订,大纲中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大纲规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军事训练的内容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然而自2006年至今,教学大纲再未修订过,目前高校基本上仍局限在2006年大纲规定的内容体系范围内实施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体系已显得僵化、陈旧,难以与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大思路与大战略相契合,这自然难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难以真正启发学生的心智。

1.2高校国防教育形式路径古板僵化导致育人价值难以实现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军事训练+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国防教育模式正逐渐显现出形式古板僵化、目的模糊不明、载体陈旧单一等问题。在国防教育课堂上,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学模式仍在大行其道,原本很生动、鲜活的国防科技、军事思想、安全战略、大国崛起等问题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在军事训练场上,站军姿、三大步伐和队列成了多年未变的“老三样”,在总结汇报时,训练方阵到主席台前集体亮相接受检阅,给领导展示成果,成了不少学高校开展军训的最终目标,难怪有学者直言:“靠正步走、拔军姿、叠被子是打不赢现代化战争的”\[3\];目前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也往往仅限于在“国庆节”、“建军节”、“九一八”等特别节日、纪念日举行的升国旗、鸣放防空警报、宣传栏展示等方面。高校国防教育形式路径古板、僵化、教条,导致其育人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1.3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进展缓慢导致专业人才匮乏且难以争取到应有的研究资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清华大学杨邵愈\[4\]、厦门大学吴温暖\[5\]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广泛呼吁创建国防教育学科,但这门学科却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始终未能真正创立,它迟迟未能进入国家的学科目录、学位目录和科研基金申报目录。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国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范式尚未形成、学科研究方法尚不明确、学科研究对象较为模糊;其二,国防教育外在制度化建设十分缓慢,学术贡献和实践贡献均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6\]。在我国当前的学术管理体制下,研究资源(如课题资源、经费资源)是根据官方公布的学科目录来进行配置的,国防教育学由于没有进入学科目录,因此这一研究领域难以获得应有的研究资源、难以得到社会与学术界的认可。当前导致高校国防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科未能得以创生而导致的国防教育研究领域难被认可、国防教育工作者缺乏学科归属感且学术发展空间狭窄、国防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7\]。

1.4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极不规范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平台的搭建较为混乱、极不规范\[8\]。虽然早在1985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设置直属军事教研室”、“选配教员,一定要注重质量,并逐步配齐”,《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要求“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军事教师”,然而实际的操作情况却不尽人意。

仅有极少数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如军事教研室、国防教育中心、国防教育学院等),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存在,并建设了国防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还有一部分高校虽设置了国防教育教学机构,但将其挂靠于体育教学部、社科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作为学院下属的教学机构运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中既有专职也有兼职;而大多数高校未设置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或简单地将其挂靠于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等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基本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其他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组成。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2新时期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路径

2.1以国家安全环境、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我国大周边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我国海洋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领域的挑战日趋激烈,国内“”出现抬头迹象,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的安全环境相比从前已发生重要变化。若再局限于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展开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与军事训练,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脱离现实、陈旧老套之嫌。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的要求,应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国家安全环境和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为依据调整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将国际政治、军事时事引入课堂,融入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教学内容。根据国防现代化的需求和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新理念,大力普及 21世纪“大国防”的理念以及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大国防观”。

2.2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导向改革国防教育形式路径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改进和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为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其育人功能,应全面改革国防教育的形式、载体、途径,拓宽教育渠道,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把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军事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培养、文艺熏陶、环境渲染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问题探索和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站在“实践育人”、“养成教育”而非单纯的“军事锻炼”、“技能训练”的思想高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注重采取高级将领报告会、模拟长征演练、反恐防暴演练、消防逃生演练、观看红、组织阅读马列原著并展开读书思辨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其育人价值;丰富国防教育的信息载体,结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积极引入手机媒体开展国防教育。

2.3以促进国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创建国防教育学科

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军事教学和军事训练试点工作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国防教育学科的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均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关于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在国防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构建设、教材建设,国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国防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国防教育的中外比较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其次,一大批理论著作(如2002年程森成的《高校学生军训模式研究》、2004年苑士军的《国防教育概论》、2007年李先德的《国防教育学概论》、2007年吴温暖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等)相继问世,国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建设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第三,形成了一支国防教育教学与科研队伍,每年有近千篇国防教育学术论文在国内各期刊发表,相关的参考文献正日益丰富;第四,全国范围内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国防教育学会和研究机构。

但是,国防教育学科迟迟未能进入官方的学科目录、学位目录却是不争的事实。走学科建设之路,既是国防教育经验、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指导国防教育实践深入、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应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前需注重从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两个层面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明确学科内在的基本概念、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构建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完善国防教育学的深层理念、学术准则和规范,推动学科内在观念建制的成熟;另一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学外在社会建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国防教育专职教学和研究队伍、加强国防教育研究机构和国防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发展国防教育学会和其他学术组织、创办专门的学术刊物、争取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等。

2.4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机构的设置极不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防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机制不完善、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能将国防教育教师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容易导致国防教育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因此流动调动现象较为普遍,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9\]。当前应以培养专业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为牵引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尽可能将其作为独立的学校教学单位运行(如果在某些高校存在困难,可也考虑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构,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并根据教学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专职教师,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提升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机制,从而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无疑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思维”、“新举措”全面推进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改革,高校国防教育一定能走出困境、破解难题、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陆华.构建立体化军事课课程体系,实现国防教育全方位育人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9193.

\[2\] 李科.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J\].教学研究,2014,37(3):7780.

\[3\] 孙东东.现行学生军训模式弊大于利\[N\].环球时报,20140827(15).

\[4\] 杨邵愈.关于建立国防教育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0,(4):7983.

\[5\] 吴温暖,郑宏,谢素蓉.论国防教育学科的创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7378.

\[6\] 李科.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创生及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38443.

\[7\] 吴温暖.国防教育学学科基本定义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7113.

\[8\] 陈波.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8890.

\[9\] 贺幸平,盛欣.《兵役法》新修与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135140.

Routines of deepening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LI Ke

(Milit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49,China)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同志们:

这次全市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国防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__年工作任务。刚才,__警备区司令员颜小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麦步初同志代表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作了国防教育工作回顾、部署了20__年工作任务,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鸿同志传达了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我市国防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__警备区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突出赞颂辉煌成就、建设强大国防的主题,齐抓共管的合力进一步强化,重点突出、全民参与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爱国拥军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为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我市国防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如何抓好今年我市国防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把握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于去年11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党和国家、军队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矛盾发展的新变化,透视了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新趋势,深入思考和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国无防不立,基础在教育。抓好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之基、民族复兴之策、社会和谐之举,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防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国际环境于我有利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各国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间发生冲突与战争的诱因增多,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端依然复杂多变,维护国家统一的形势依然严峻;敌对势力不甘心看到中国发展强大,对中国在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统一上阻挠、上干扰、责任上施压、形象上丑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组织的破坏活动始终没有终止,__、、、东突、民运、×××等组织加紧串通勾连,与西方敌对势力遥相呼应,我国的安全与发展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建立强大国防、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不能有丝毫懈怠;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全民国防意识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__地处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对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地缘位置特殊,战略意义重大,加强国防教育更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我们一定要通过扎实深入的国防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认清国际环境的错综复杂性,认清战争的危险性,认清我国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克服麻痹思想,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建设现代化国防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是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和谐发展、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然要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国防观念淡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必须通过扎实深入的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思想;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积极性,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三)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是适应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斗争形势和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举措。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防意识为主的全民性教育,其核心集中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清醒地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一是西方敌对势力把价值观和制度模式输出作为核心内容,把炒作热点敏感问题作为基本手法,把渗透基层、争夺群众作为重要方式,把培植的代言人作为重要依靠力量,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渗透攻击的新突破口,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为渗透的重要渠道,给我防范意识形态渗透带来严峻挑战。__毗邻港澳,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汇聚地之一,意识形态工作更为重要。二是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虽已取得重大胜利,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复杂深远,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来,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短期 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叠加,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迫切需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防意识为主的全民性教育,切实发挥国防教育在凝神聚气、固本强基方面的强大功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夯实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我市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是我市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硬仗的关键之年,是办好__会和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我市国防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重要一年。按照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的部署,20__年我市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紧贴形势任务,突出教育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全市人民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建设和巩固强大国防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为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围绕大局、突出主题,增强我市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确定今年将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为战略目标,全力抓好两大中心任务,一是全力办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这件大事,二是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国防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将做好这两大中心任务的宣传教育融入今年国防教育的全过程。按照这个思路,今年,我市将突出富国强军,共筑长城国防教育主题,重点搞好一个讲堂、一次活动、两场竞赛、三期培训。一是开办__国防讲堂。邀请国家、军队专家学者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基层和农村开展讲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世情国情省情市情,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二是举办城市建设与国防教育征文和研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国防教育相互协调推动专题征文和研讨论坛,营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浓厚氛围,凝聚迎接(来源:文秘站 )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强大合力,形成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协调推进的广泛共识;三是融进迎接亚运会元素,组织开展__市第五届国防教育杯射击大赛和第二届__市中学生国防知识竞赛;四是组织开办市委党校局处级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研修班、全市国防教育干部学习培训班和市国防教育讲师团国防教育五进讲授备课班。另外,要抓紧成立__市少年军校总校,组织好少年军校野外生存训练等一系列活动。

(二)突出重点、抓好普及,落实国防教育五进要求。党政领导干部担负着参与领导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责任。要把领导干部作为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抓经常重实效,建机制保长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履行国防职责的意识和能力。以中组部、总政治部编写的《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基本教材,利用党校培训、党委议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时机,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形势报告和组织过军事日、参加军事演练等形式,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结合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领导干部国防理论学习的内容贯穿其中,使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理论学习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要坚持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学校国防教育的措施办法,采取学生军训、课堂教学和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等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国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培训。扎实抓好基干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强化职能和使命意识,培育战斗精神,激发建设和保卫国防的热情。总结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国防教育的经验做法,探索国防教育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和业务培训等有效途径,增强企业员工的国防观念。结合征兵宣传、双拥共建以及重大纪念活动,加强城乡居民国防教育,推动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三)拓宽渠道、创新手段,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坚持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法律规范与自觉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要积极挖掘军地各方面资源,搞好军地共教,实现资源互补、成果共享,拓宽国防教育渠道;积极开发运用多功能教学软件系统,提高教学科技含量,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搞好教训结合、学练结合、演练结合,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注重依托红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宣传革命传统和国防知识;认真组织好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国防教育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高度重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普及国防知识,广泛宣传和推广关心国防好领导、支持国防好单位、情系国防好家庭好公民 ,在全社会掀起争当四好热潮,营造人人参与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打牢基础、完善制度,增强我市国防教育科学发展的后劲。要着眼国防教育的长远发展和规范运行,进一步做好打基础、管根本的工作,为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有力保障。一是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订《__市全民国防教育实施办法》、《__市全民国防教育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健全完善《__市国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加强我市国防教育基地的管理,推动国防教育基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抓好基础建设。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开发高科技、多功能国防教育平台,建立规范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演习一体化的指挥网络系统,建立完善快速、敏捷、灵活、高效的国防动员网络体系,提高国防教育基地的科技含量;市国防教育中心要加快推进军事主题公园建设,尽快论证、上马。三是抓好理论研究工作。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一批理论性强、实践价值高的研究成果。完成《国家主要领导人论国防建设知识读本》的编撰,编辑出版城市建设与国防教育征文和研讨活动的成果,组织完成《__市国防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四是抓好国防教育讲师团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改进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我市的国防教育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面对许多困难与挑战。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工作,形成党委统揽、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合力,不断提高做好我市国防教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国防教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研究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要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具体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国防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国防教育工作的良性机制,把国防教育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二)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抓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能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和科学把握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确保国防教育工作常抓常新。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新动态,掌握国防建设新思想新要求,自觉培养观察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国防教育工作的信息网络,形成立体式宣传教育网络和信息反馈体系。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高度统一的高校国防教育领导体制

第一,建立全国高校系统的国防教育协调机制。全国高校应该成立一个由教育部为主导、各省市县教育厅(局)参与的高校国防教育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并对各高校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实效进行监督和评估,实现全国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国防教育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第二,建立高校党政首长负责制。各高校建立以书记或校长(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各高校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国防教育领导办公室,对全校的国防教育实行指挥领导;成立由武装部、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军事教研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国防教育联席会议,具体负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运转顺畅的高校国防教育运行机制

(一)重点抓好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高校开展的军事训练是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军事技能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学院可以和本地驻军签订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与部队开展联欢、野营拉练等活动;可以利用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如八一建军节、九·一八、国庆节等节日;还可以利用周末和其他课余时间参观本地的军事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馆、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基地。

(二)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防教育专业。除了专业的国防院校之外,高校可以根据本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学校的专业特点设置一些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专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国防教育。比如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就可以结合重庆本地的革命历史背景和红色经典革命故事开设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军事地形学、重庆革命史、军事思想史等特色的国防教育专业。这些特色的国防教育专业的开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高校的国防教育营造了良好了学习氛围。

(三)组织编写有特色的国防教育专业教材。普通高校在充分利用国家统一的国防教育专业教材之外,还可以组织校内的国防专业的专家学者结合本地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防教育实践编写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国防教育教材,比如重庆的一些高校就可以编写《战时陪都》、《黎明前的黑暗》、《歌乐山军魂》、《渣滓洞的歌声》等富有文学色彩的国防教育专业教材读本,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四)组建和完善专业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招聘和培养具有国防专业知识和素养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教师来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建立和健全国防教育专业师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国防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定期派遣国防教育专业教师去军事院校进行培训深造,或者定期聘请军事院校或军事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亲自培训、授课,开展长期、短期的师资培训,提高国防教育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水平。还要积极组建学习研究型国防教育团队,以学科为抓手,提升研究水平。

(五)实现国防教育学科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或者“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来引导教学,衔接教学环节。还可以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彦通教授提出国防教育教学“BUS模式”,国防教育教学的“BUS模式”可以归纳为:定时定点、自由上下、终点检票。同时还可以开设一系列的国防教育学术专题讲座和时事报告会,如《台海形势》、《局势》、《现代国防形势》、《军事兵器》等,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拓展学生国防知识的视野,继续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国防教育热情,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大众化和常态化。

(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国防教育课程评估体系。高校可以从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师资结构、师资学术水平、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设备条件等七个维度进行构建,制定具体的评估细则,特别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一方面把对教师评估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一个权重;另一方面把对学生的评估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创建良好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第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宣传国防教育知识的学生社团组织。例如国防小组、大学生军事记者协会、国防教育读书协会等等,定期开展国防知识图片展览、国防形势小组讨论会、国防题材的电影展播等活动。在课余时间,学生社团组织还可以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国防书籍读书演讲比赛、国防知识竞猜、国防电影节等校园国防教育活动。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开设国防教育网络课堂 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开设国防形势、军事纪实、民族英雄典故、大国崛起等版块对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防教育。第三,可以尝试在高校教职工中组建民兵组织和开展“国防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为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形式,并且开辟了一条高校国防教育向深入发展的新途径。

由此可见,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有中国特色高校国防教育体系,才能不断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防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美荣,谢建山.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1.

[2] 陈波,王沙骋.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模式新探[J].国防,2011(3).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 国防教育 推进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责任。重视抓好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既是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素养、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有力地促进全民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高度重视,在健全落实制度中确保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有效落实

(一)以纳入强化教育意识。把国防理论纳入党政机关学习计划。各级党委必须把国防知识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党政机关教育学习计划中必须安排国防知识学习内容,通过对世界战略格局、周边安全形势、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知识,以及我国国防发展战略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关注全局的大局意识、富国强军的统一意识、平战结合的统筹意识。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教学体系。在各级党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并把其列入结业考核。党校干部培训班应该组织学员走进军营,听取国防教育报告、参观国防教育基地,进行武器操作等科目训练,进一步提高受训干部的国防素质。把国防素质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持在考查、评价领导干部时,注重其国防素质,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国防建设纳入单位目标考核内容。坚持把各单位组织国防知识学习、支持国防建设、落实武装工作等情况纳入各级党委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专门出台加强国防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把国防教育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坚持做到党委议军有国防教育议题,人大视察有国防教育落实情况,政府工作有国防教育总结部署,第一书记述职有履行国防教育职责内容。

(二)以制度规范教育秩序。坚持学习制度。建立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个人国防理论学习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国防理论和军事战略知识。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经常组织国防形势报告会,增强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坚持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制度。组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到驻军部队、民兵训练基地体验军营生活;到部队参观见学,了解国防建设发展的新动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亲身体验军事斗争氛围,自觉协调经济与国防的发展。坚持军地联系制度。党政领导要定期到部队走访慰问,现场办公,深入到部队建设中去,了解部队建设情况,共同想对策、谋发展,为部队建设和官兵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国防教育形势分析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国防教育形势分析和表彰会,听取本地区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研究措施办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三)以结合确保教育经常。结合理论武装落实。坚持把领导干部国防教育与学习胡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理论水平和国防综合素质。结合军事会议部署。在落实国防教育工作形势分析和总结部署会的同时,要有效结合党委议军会、国动委会、武装工作会等军事工作会议,适时研究部署国防教育,确保及时经常。结合具体工作深入。以组织和参加辖区内国防工程建设、军事演习活动、军事工作会议等推进国防建设的具体工作为契机,使各级领导深化对国防建设的认识和国防情况的了解,不断提升自觉组织和支持国防教育的意识。结合重大活动开展。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观念。

二、拓宽渠道,在利用有效载体中推进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深入开展

(一)通过参加军事活动深化。结合军事斗争准备形势需要,让各级领导参与组织对辖区重要目标、主要通道等进行勘察,指导拟制本地区基本作战方案,并带领应急动员指挥班子进行定岗、定职的推演训练,明确指挥职责、指挥程序。要结合清明节、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强化领导干部不忘国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二)通过接受教育培训深化。要充分发挥各类地方性 “讲堂”的作用,安排军事内容,邀请军事专家开展国防教育讲堂。省军区系统要发挥地方军事常委作用,结合国际国内国防形势和辖区实际情况精心备课,给各级部门、机关、党校上国防形势教育课,使更多的党政干部接受国防教育,深化对国防安全形势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建设国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三)通过观看书籍报刊深化。各级国防教育办公室要充分发挥作用,为领导干部统一购买军事书籍,订阅军事报纸,大力开展军事知识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及时了解国防动态,深化对国防知识的学习。

三、持续给力,在注重成果转化中体现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实际效果

(一)转化为支持国防建设的实际行动。体现在做好部队演训保障上。对部队在辖区开展的训练演习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完备的后勤保障方案,倾力帮助演训部队解决宿营、伙食和训练场地等实际困难,及时做好相关陆海空域的封航、警戒等工作。体现在为驻军部队解难帮困上。对驻军部队工程建设、营区封闭管理等实际问题,党委、政府要专门召开会议,落实好有关处理意见,当国防建设与地方建设发生矛盾之时,要全力予以配合支持,并帮助做好群众工作。粮食部门要对驻海岛、山区部队专门设立军供站;教育部门要关注部队官兵子女上学问题,使官兵子女能优先入学;人事、劳动部门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部队官兵随军家属就业;文化部门要以多种形式丰富军营文化生活。体现在重视军事机关建设上。省军区系统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军事部,党委、政府要努力在工作环境、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重视改善军事机关的工作环境,并尽力建好国防教育培训中心、指挥所等军事设施,及时为军事机关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二)转化为带动全民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民国防教育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军队系统积极配合,发动社会各种力量,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国防教育组织体系。各级党委政府把国防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宣传系统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思想道德教育规划,武装系统把国防教育纳入民兵预备役队伍政治教育范畴,教育系统把国防教育纳入在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各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积极配合,密切协作,使国防教育效益不断向社会拓展、向基层延伸,形成重点推进、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使凄厉的警报声时刻响彻在充满忧患意识的广大军民心中。

(三)转化为推进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实际特点加强后备力量建设。要按照各地实际出台后备力量基层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有效依托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后备力量基层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积极推进民兵组织调整改革,着力实现民兵组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以户籍为主向以兵员工作地为主的转变,突出战时必用、平时常用的应战应急队伍,不断实现民兵组织由农村向城市,由农村向企业,由一般行业向高科技行业拓展,使民兵工作更加科学、实用。结合急难险重任务用兵练兵强兵。组织民兵积极投身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加反恐演习及防灾减灾演练,做到一声令下,能坚决完成任务。组织民兵协助公安机关参加城区巡防、卡点设防、夜间巡逻、维护秩序等,在重大活动及重大事件安保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国防建设。当前必须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有力确保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规划布局的协调性、建设进程的同步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高国民经济军民兼容水平。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强军民通用产品的研究开发。深入搞好国防动员人才队伍潜力调查,有计划地把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骨干充实到国防动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国防建设服务。把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地方基本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99) .

[2]苏仲仁主编.国防教育瞭望[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3]姚延进、 王传友主编.论国防科学发展观[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4] 吴德威. 党政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初探[J]. 理论与改革, 1995,(06)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8篇

一、紧贴高校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力资源衔接

国防动员无论是“应战”还是“应急”功能,首要的都是人力资源的调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的一体化,其实质是着眼国家综合安全的需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注重开发其平时“应急”的功能。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经过军事化培训———军训,基本具备了国防军事观念和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在突发事件人力资源调配中能够担当骨干力量。创新组织机制,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军训团营连体制的结合。要切实利用好军训团营连体制,发挥组织优势,使其长效化、固态化发展。军训团营连体制下的学生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中可作为常备力量随时投入使用,不管是“应战”还是“应急”,在军训连制度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即可按需要使其发挥作用。每学期以团营连为单位固定开展一到两次应急疏散训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国防知识与军事知识教育,做好知识储备。挖掘固有优势,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应急分队建设相结合。重点在于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要整合应急力量,统筹高校中的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平时应急,又要立足战时作为后备军力量应战,按照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如消防、抗洪、维护治安分队等,实施二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高校资源丰富,人才力量充足,切实结合学校特点,优势资源十分凸显。利用高校资源,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在校国防生的结合。在高校建设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国防生应发挥主力军与示范先锋作用。国防生军事化程度高,组织机构完备,纪律意识强,国防知识丰富,特别是接受过军事技能训练和高强度体能训练,在国防动员体系中可作为领导与优先力量考虑。国防生的优势在于组织与纪律,这也是处置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国防生能够担任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骨干力量。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退伍军人的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入伍人数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大学生退伍军人也明显增加,加之学校吸收的干部,这些有过军旅经验的人将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经历过正规军事化培训,具备各项军事技能,组织纪律性强。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将很容易发展为高校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

二、完善国防设施,发挥高校优势,做好硬件衔接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课程建设 国防教育 普通高校

论文摘要:当前在普通高校大部分开设了“军事课”,却很少开设“国防教育课程”,这不利于高校国防教育的进行,也不利于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因此在普通高校应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本文研究了国防教育课程现状及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法律依据,分析了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及应建立的体系结构,对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提供了参考。

一、国防教育课程现状及发展

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不断冲击国家的稳定。强调军事基础知识的“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结构不能满足对21世纪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需求,必须进行改革。调查显示,在大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军事课”,但很多仅停留在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层面上,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没有认识到国防教育的范畴涵盖了军事教育的范畴,而军事教育只是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在普通高等学校,应改革现有的军事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这样不仅能使这门课程深入发展,确立其在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而且通过强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长远看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二、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法律依据

进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是我国法律和有关文件所明确的。《国防法》第42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法》第15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各高校“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明确了国防教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4条指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进行研究,既符合国家法律,又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内容

1.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

(1)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

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论述21世纪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时,就把国防理论知识列为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将是一个各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大交叉、大渗透、大融合的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将是从培养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过渡,所以,国防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就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2)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弘扬国防精神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国防精神无所不在。通过国防精神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安危,强化和提升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传统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卫国报国志向和居安思危的观念、刚毅坚强的斗志、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勇敢顽强的革命气概、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不再封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需求。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必将随之大量涌入,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在国防教育中,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他们具有全球思想和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大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而高校国防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国防教育课程的定位

(1)国防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的一门必修课课程

只有将这门课程确定为必修课程,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在一些院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使大学生树立国防观念的目的,因此高校应将其列为必修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2)国防教育课程是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战略举措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群体具有牢固的国防观念,其影响和辐射作用是非常深远的,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国防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体能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及体系结构

1.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国防”特色,又要表现“教育”属性,其内容非常广泛。现阶段,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不断渗透,这些新形势势必对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产生影响。

(1)国防精神

主要包括三种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国家安全意识

主要包括为国家安全观、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

(3)国防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基本理论和国防有关的军事知识。

2.国防教育课程的体系结构

如何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贯穿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合理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结构。高等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即将国防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作为国防教育课程最基本的形式,将集中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国防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将课外国防教育活动作为国防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武炳,张彦斌,杜景山.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0篇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1.大学生中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校建设发展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还可以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流露国防情感、产生国防意识以及养成国防技能与国防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通过国防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而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民族的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其次,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教育大学生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到未来的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争不仅只是地面上的对峙,而是陆、海、空、天、电、磁一体的多维战场。国防知识的学习,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励大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最后,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心理上增强大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在体魄上塑造出具有军人那种昂首挺胸、富有信心的气质和形象。总之,大学生深入学习国防教育知识,养成相应的日常习惯,将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目前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教育又维系着国防的巩固、发展和强大。麻痹祸之首,国盛防为先,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虽然现在高校都开展军训活动,但更多的只是走走形式,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不了解国防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的教育问题,其背后隐藏的更是意识形态和培养目标的问题,是教育利益和教育方向的问题。

首先,缺乏大学生国防责任意识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主动担当历史重任、不能为国家安危着想的大学生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能为社会努力学习。但是当代大学生长期在和平环境中生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高校的国防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国防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有的心系国防、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国防意识缺乏。

其次,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缺乏全面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还是难免,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加明显、恐怖活动十分猖獗,美国重返亚太、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等局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再次,大学生缺乏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虽然各高校都严格按要求开展军训,但是短短的1~2周时间难以让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有深入了解,难以让学生全面熟练地掌握军事技能的要领,更难以将国防知识及为国拼搏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含糊笼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浮于表面。

最后,大学生国防教育缺乏实践性。对大学生国防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国防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及国防部门宣传等途径的比例偏低,说明学校的国防教育更多停留在表面,并未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缺少国防实践活动,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

1.确立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是指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这一特殊教育领域,各级各类目标及其纵横联系构成的具体教育目标体系。它既包括与国防密切相关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教育有关的国防教育基本目标,也包括国防纵向目标体系和国防横向目标体系,还包括与大学生国防素质与职业素质相关联的协同目标体系。构建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是组织国防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当前教育目标缺陷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国防教育通过让学生认知和了解国防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防情感,提升学生的国防能力,从而内化成为学生的国防品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国防教育基本目标。

国防教育纵向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全民国防教育总体目标、高校国防教育基本目标以及国防课程设置目标。高校国防教育基本目标是在全民国防教育总体目标的框架内,按照全民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相关工作。设置大学生国防课程,除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外,还应设置与国防相关的选修课、讲座、研讨以及各类国防实践活动等,实现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的纵向教育目标。

国防横向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和国防法规的学习;国防精神的培养;国防历史的回顾;国防科技、国际经济、国防外交、国防战略的认知等。

协同目标体系主要是将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与专业相关联的职业素质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旨在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克服困难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等教育基本目标,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南大校长陈峻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现在的大学教育在求’真’上花了很大的气力,在求’善’求’美’上则远远不够。"教育注重追求知识,但忽视了对人生、人性的关照,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探索〃一轴三足〃的国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作为三足支撑,围绕大学生在校的时间轴,实现国防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协同教育目标。将国防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创新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让大学生心系国防,面对困境不退缩,充满梦想,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情怀和优良的职业素养。

其次,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重视,从师资选拔培养、后期培训、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给予高度关注。但从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则将国防教育边缘化,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投入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建设大学生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做到老中青相结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教学经验与授课技巧教给年轻教师。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国防教育方向有硕士及以上师资的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只接受过来自教育厅组织的国防教育专业培训,因而缺乏教师们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思维能力。三是成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中心等专门科研机构,让国防教育青年教师参与其中,积极开展研讨和教研等科研活动,并参与国防教育等专项课题研究,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最后,完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加以不断完善。国防教育显性课程通常指高校设置的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进行36学时的学习,高职院校学习24学时,接受军事技能训练7?15天。该课程的设置虽然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高校在大一就完成了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所学知识及技能难以在大学生涯中巩固和内化。因此须通过国防教育隐性课程来巩固和强化显性课程的教育内容。国防教育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开展与国防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在校园国防文化中渗透军事教育,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横向拓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构建多样化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首先,搭建网络化国防教育实践平台。抢占网络上的大学生国防教育阵地,扩大国防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利用网络优势实现网络信息的新闻、资源学习、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互动交流等,引导大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热点,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认识,认清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思想,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通过了解国家最新的军事研究成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实践平台,互动交流,各抒己见。并结合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大赛的经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网上国防教育工作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现代国防观念

作者简介:文丽(1978-),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3)卜国艳(197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教一级。(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07-02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塑造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国防人才、建设强大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系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任务,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拓宽教育渠道,切实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了国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日益凸显,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国防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形势下,要求高等院校正确把握国防建设新要求,认真分析现存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中的影响日趋深远。

1.国防教育的保家卫国和育人功能决定了其必要性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具有保家卫国的重要功能,还具有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一方面,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能力的教育活动。而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和本领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的质量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对于国家捍卫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功能。

另一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发展有这样几方面育人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四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国家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与国防建设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国防意识和现代国防素质。

就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国防意识淡薄、国防常识缺乏、安全观念滞后、国防认识存在误区等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造成了居安思危意识、国民国防观念上的淡化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缺乏等。而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保持安全有序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对这一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国防观念,提高建设、发展、献身国防的自觉性,努力成才成长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 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落实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起步较晚,再加上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有限等不利影响,在课程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并且主要采用大课堂教学方式的突出问题,而随着当代军事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要求,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国防现代化对复合型国防、军事人才的需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渠道,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实效。

1.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推进国防教育常态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本质上来讲,虽然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而在教育内容上也都有交叉之处,如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既能达到效果上的相互促进,又能实现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保证教育上的连贯性。广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涵盖面广,既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教育手段方法上也十分灵活,既有“两课”教学、专题报告又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借鉴,通过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手段,加强日常渗透,可以有力地推进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2.充实师资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需要首先从队伍入手,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现有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形成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的队伍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有更多机会进修国防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次要不断推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保持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把国防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以及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作为开展较早、发展更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无论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上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借鉴。

3.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网站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开设网站的形式,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普及,扩大了教育效果。然而,虽然创建了国防教育网站,但一些高校实际上只有一个网页,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更新不够,管理和维护也不及时,远远没有实现网络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知识经济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顺应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广大学生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国防教育的网站建设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事性、丰富性、知识性、思想性,既要有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等国防常识的介绍等,也要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国防教育网站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督促更新网站内容,确保国防教育网站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昝金生.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新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9-131.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2篇

一是认为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不会从事国防事业,因此没有必要在地方院校中建立军事课程;二是认为要求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学习一些军事课程知识,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分散他们的精力;三是认为在普通高校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开展军事课程建设的时机不成熟,困难太大;四是认为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内容,无非是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搞点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如此而己等。高校军事教育发展到目前,由于一些领导对高校军事教育的必要性在思想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加之目标不够明确,对有关军事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军事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不够,使军事教育的综合功能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高校军事教育工作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后备兵员。教师队伍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时展要求,缺乏一支能够适应现代高等教育需要、稳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和科研上缺乏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课程建设起步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客观上限制了国防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不适应军事教学和科研,真正能胜任的教师还是凤毛麟角。高校军事教研室是在原人民武装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普通高校军事课程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部队转业干部、地方大学毕业生、地方党政干部及其他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支教师队伍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但在人员学历结构和教师综合素质上,距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

一是每一个小章节的内容不够全面,使教材内容显得既不系统,又不连贯,不便于学生系统地接受与掌握课本上的军事科技知识。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军事科技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又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一一讲清,加之缺乏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型,因此,使学生普遍感到抽象、不理解。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应用于现代战争,使军队的体制、作战思想、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作战保障和作战准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而现代战争对人的要求更高。这样,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部分内容显然不太适合形势的发展。三是课程内部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低层次徘徊。目前在高校中,军训基本上普遍开展了,只是在发展程度上有差异,好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在经费上基本上可以得到维持或保障,大家对军训也是认同的,所以,一谈起军事课程建设,都将它等同于军训。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跟不上军事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经费总量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课程发展和建设,一定的经费和配套设施,硬件和软件是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二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总量剧增,教学设施、器材、场地不足,难以保证正常的训练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学软硬件不配套,已经建设起来的教学设施功能不先进。一是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形成了虽有法律条文规定,但落实情况却与法律要求有较大差距的情况,法律规定有时甚至形同虚设;二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之间、学校与军队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渠道沟通;三是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缺乏协调,没能共同发挥指导作用;四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制度化的军事课程教学检查评估机制,有的检查流于形式。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原则。高校国防教育能够而且必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二者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二者能够相得益彰,发挥各自的优势。二者仅是在教学内容上不同质,而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上、教育管理上有着极大的相容性,在教育方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是二者结合的可能性所在。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时间较短,因而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高校国防教育应更多地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有关方法、思路和经验。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是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式原则。经常教育是集中教育的基础,集中教育是经常教育的深化和提高。如果没有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就不可能牢固地树立国防观念,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如果没有集中教育,就不可能进行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国防观念就难以进一步升华,国防思想就不能迅速产生飞跃,也就不能适应培养骨干队伍和进行战争的需要。只有坚持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国防教育更好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战争胜利服务。

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方法原则。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规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指对大学生、国防生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内涵性原则。国防教育就其内容讲,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国防法规、战争理论、战略战术理论、军事科学技术理论等;实践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参军参战和支援战争、爱护和保护国防设施、军事训练和战备演习等。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美、俄、英、印等国家的高校国防教育,从立法到建立体制,从军训目标、施训模式、经费保障、教员队伍到教学大纲、军事训练和学籍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国防教育在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形成一整套较为系统、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具体方法。这些都为高校的国防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将高校国防教育真正列入学校学科发展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去,目前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加以解决。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阐明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战略地位,确立了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今人重温这一战略指导方针,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它的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更加感到按照这一指导方针,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国防现代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p#分页标题#e#

健全有利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政策法规,是国防教育的制度保障。按照《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高等学校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高校要将国防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主要结合政治教育、组织整顿、军事训练进行。普通高校要贯彻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部署和组织好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生活,实现教育经常化、多样化、普及化。普通高校要积极推进国防教育政策法规建设,把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完善政策法规,作为普及加强学生国防教育的长远性、根本性建设来抓。同时要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制定《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地方性的法规,构建完整配套的国防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此外,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淘汰和激励机制,以保证大学生国防素质的提高。

一是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摆脱目前比较单一的以军训、《国防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选修课及辅修课,向学生充分、及时地介绍各种国防理论、国防学术、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世界武装力量发展方向、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等。二是在教学具体内容上可以广泛涉猎装备、战术、谋略、战法、军事思想、高新科技、新概念武器、国际军事形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等领域,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国防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关心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识和兴趣,也使国防课程的发展具备了肥沃的土壤,让课程建设和国防教育相得益彰。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3篇

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对新形势下的人民防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把人民防空教育作为人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巩固、发展初级中学防空知识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成果和城市社区防空知识教育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拓展思路,放宽眼界,探索新形势,运用新载体,拓宽教育领域,提升教育层次,全省人民防空教育形成了党校、行政院校、高中等院校、大中型厂矿企业、初级中学和城市社区“六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全省各级各界形成统一认识,进一步推动河北省人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建立“六位一体”人民防空教育体系的动因

围绕建立强大的人民防空体系,中央做出了“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原创: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新概括,提出了完善“六个体系”、提高“四种能力”的奋斗目标。这是站在“三个代表”高度对人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立足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这样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党动手,全民支持、参与。这就要求我们人防部门唱好“主角”,首先通过具体和扎实有效的人民防空教育,完成好从思想认识上动员干部群众的任务,使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明确各自的人防建设责任,从不同角度履行好人防建设义务,从而形成强大的人防建设合力。我们业已开展的以初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防空知识教育和面向全社会的人防宣传,起到了较好的基础和导向作用,但也分别存在范围狭窄和缺乏具体对象的缺陷,不足以有力带动全民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的普遍增强,不足以保证人防建设责任的全面落实,不足以对人防建设产生具体直接和现实有效的推动力。“六位一体”的防空教育体系,既涵盖了各级党政领导和一般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产业工人、三级学校学生和城市社区居民等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员,又抓住了施教对象各自身份的特征性,便于全面推动和分类施教,体现了人民防空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整体性,符合教育规律和不同层次人员的认识水平,势必带来特殊的教育效果,极大优化人防建设环境。

二、建立“六位一体”人民防空教育体系应抓好的几项工作

“六位一体”的人民防空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全民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开展起来,主要取决于省级人防部门的协调力度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筹谋策划到位。工作中,我们采取当参谋,省委议军会上上议题;唱“主角”,分别研究,统一部署的方法,确保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二是沟通协调到位。我们借助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中央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决定的下发和省委议军会议的东风,在拿出具体意见后,与省委组织、宣传、企业工作管理和省政府人事、教育等部门逐一协调沟通,明确各自履行的职责,从而形成了人防教育工作合力。三是服务保障到位。在抓好政策驱动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基层开展教育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先后组织力量编写了《初级中学防空知识读本》、《居民防空知识简明读本》和《河北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防空知识读本》,并编辑了教学参考书、开展讲座的讲义和音像资料,为分类施教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三、建立“六位一体”人民防空教育体系的意义

建立“六位一体”的人民防空教育体系,不仅是确保人民防空教育与时俱进、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需要,而且将对新时期人防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有利于全面优化人防建设环境。“六位一体”的人民防空教育体系,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消除了防空教育的“盲区”。人民防空教育的广泛普及,将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对人防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认清加强人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彻底纠正人防。“无用论”、“过时论”等错误观点。认识的到位必将带来支持、参与人防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进而为人防建设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

有利于人防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人防工作的认识提高了,责任明确了,就能够正确处理和把握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和站在“三个代表”高度履行人防建设责任、义务的自觉性。人防机构不稳定、经费难筹措、优惠政策难落实及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中的随意减免等制约人防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进而铺就人防建设的坦途。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品牌建设实践路径

一、凝练品牌文化,把握精神内核

国防教育的主线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核与品牌文化应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传播先进的国防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核与品牌文化理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国防建设的新需求。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与融合已成趋势,同时文化和文明的冲突问题比较突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然继续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现实生活中存在利益分化贫富差距问题等[2]。这就需要正确价值观引导、加强文化自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阐述了文化自信的独特性质和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早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核与品牌文化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素质教育。2.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激发爱国之心、报国之行。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认为,战争是阶级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其根源隐藏在阶级社会的经济制度之中,隐藏在社会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中。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状况,经济因素是爆发冲突和战争的主要根源[3]。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国家、民族、阶级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超级大国对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未止步。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倡导和平与和谐的理念,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努力营造互信协作的国际安全环境,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但是我们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严峻。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范畴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共同组成国家总体安全。新军事革命是一场国防文化革命,塑造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应以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为精神内核,普及正确的战争观、国防文化知识,热爱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武装,激发公民的爱国之心和从军报国的荣誉感,自觉参与国防建设、积极投身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牢固树立适应时展的国家安全意识。3.讲好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激励强国之志。革命精神是老一代革命者、共产党人为国为民谋划进取的探索精神、奋发向上的开拓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是革命时期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理想信念支撑,也是人民群众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中国仍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之中,仍然需要继承和坚守这种革命精神。身处时代前沿,继承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结合当前中国国防建设实际,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奋进力量,激励人们锐意进取的强国之志,这是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的应有之义。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总结: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主席所说的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当代的大国工匠、时代楷模:“中国天眼”的奠基人科学家南仁东、全军英模林俊德和张超,还有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那些英雄们等,这些英雄事迹、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身边的英雄们,时刻激励着我们的强国梦强军梦,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二、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内化

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内化对象主要是品牌的建设者、管理者、参与者,即:管理部门、教职员工和学生。这三类内化对象对品牌的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学生,既是品牌服务的对象,又是品牌建设的参与者,要成功地打造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但是学生的流动性较强,品牌服务的具体内容需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调整。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品牌的运作、管理和维护,一般不直接提供品牌服务,但他们对品牌的认知与认同度较高,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合作伙伴、服务单位等相关利益团体,影响范围较广。相比之下,教职员工是担任直接提供品牌服务与宣传推广的重要角色,直接关系品牌的忠诚度,应是实现品牌内化的重点对象。通过品牌的内部沟通,让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对品牌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共识,感受到自身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品牌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将品牌整体战略思路融入工作实践,在工作中强化品牌意识,让教职员工真正成为品牌的建设者和代言人。增强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品牌意识,需要根据品牌建设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应的品牌建设机制,可以在原有学校国防教育基础上积极探索一些可行性较高的新载体、新形式,例如:北京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教育品牌、武汉大学“无人监考”的诚信教育品牌、东北大学的“在实践中感受成长”育人模式、中南大学的以导师制为主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湖南师范大学的“三突出”“四结合”队伍建设模式、北京理工大学德育答辩教育品牌、中国矿大打造的“镜湖映像”青年视点品牌栏目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活动主题涉及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4]。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师生的品牌意识,让品牌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更符合教育教学实际,从而更好地获得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形成品牌传播的基础和影响力。

三、完善课程体系,打造优势项目,提升品牌服务

品牌课程、优势项目都是国防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内容,打造品牌课程和优势项目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整合优势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挖掘优势项目、创建特色教学基地等,综合提升内涵建设与品牌服务。作为一个文化教育类服务品牌,课程与项目是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核心所在,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呈现品牌的鲜明特色与价值观。当前学校国防教育与国防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针对在校学生进行短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工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更多时间。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服务对象不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包括其他公民及社会团体,是一项普及性的文化教育品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加强国防教育学科的顶层设计,开发建设国防教育系列化课程,结合优势教育资源,突出品牌课程的建设。同时要理清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马列原理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维护国家安全及综合育人的独特功能[5]。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还要区别不同教学对象,突出教育教学与宣传推广的重点,在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品牌价值与服务水平。要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组织特色活动项目,组建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推进品牌项目化运作。例如:在校内,打造国防教育基地、国旗护卫队、国防教育社团、国防志愿者协会、退伍老兵俱乐部等,延伸国防教育的工作触角;在校外,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军队教育资源,拓展特色活动项目,建立学校国防教育基地,成立全民国防教育的大课堂。在项目运作上,可以搭建“省—市—区—校”多层级联动的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省市级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争取更多项目支持。此外,各个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防教育文化品牌;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如:国防文化知识竞赛、国防体育竞赛、兵棋推演、无人机智能战术对抗等)、特色评选、会议交流、志愿服务、国防文化宣传活动等形式,深化军民融合,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索更多项目合作共建的方式,共享国防教育优势资源和成果,树立各层级的国防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示范学校,组建国防教育文化宣讲团,让品牌服务与传播进学校、进军营、进单位、进基层、进社区,扩大品牌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推进品牌建设专业化、系统化、大众化。

四、树立品牌形象,重视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是扩大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品牌形象的树立本质上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信息传播的关键要素有两点:内容和渠道。一,在品牌传播内容上,要输出品牌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核,将国防教育相关理论和思想、品牌的活动项目信息,以及与军事有关的社会热点、热门事件、热门电影、话题人物等关注和观点广泛传播到校园内外,为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同时,品牌传播内容还应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如:“五四”青年节、国庆阅兵式、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通过长期性、系列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家关注品牌信息,自觉提升国防观念及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二,在品牌传播渠道上,可以采用传统渠道,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和自媒体渠道,采取新闻传播、口碑传播、主题传播、话题传播等品牌传播方式,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品牌传播效果。现代品牌传播正经历网络自媒体时代,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的传播应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时俱进。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发声,传播自身的品牌信息,强化品牌的吸引力,品牌活动项目,增加品牌建设者、管理者与品牌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让用户与品牌平等对话,打造品牌的互联网“粉丝”社群,让先进的国防观念、国防文化覆盖校园,服务全社会,让国防教育触手可及。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教育的主动权,甚至可以引导用户参与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成为品牌传播的先锋者。

国防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5篇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就,但高校国防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高校中没有学科依托,“尽管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已进行了20多年,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没有确立。”这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一方面因为没有学科归属,很多学校对国防教育课程不重视,使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无力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序列,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使高校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层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将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发展为学科建设。本文从这个着眼点做研究,以期寻找高校国防教育未来发展的示范之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纵深发展。

二、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自1985年我国实施军训试点工作以来,以军事理论教学和集中军事训练为主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积累了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很多高校除了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选修课,使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手段多样,这表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教学职能越来越强,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向高层次发展。“21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来自传统(军事)和非传统(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恐怖主义以及经济、科技、信息、金融、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双重安全压力;”[5]现代国防观念也不再是指领土遭到侵犯,国家以战争为抗击来犯者方式的传统国防观念,而是确立总体安全观。高校国防教育应多内容、多手段、多角度实施才能达到培养现代国防观念的目的。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军事高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多种功能交织这一新特征,具有兼容性。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应该多环节多渠道,只有这样,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贡献才能凸显。

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

国防教育是军事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近缘学科是军事学和教育学。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

1.军事教育自古以来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实践与军事实践的分量最重,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军事教育在阶级社会之初的突出地位。夏商周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军事教育成为其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军事教育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由于统兵征战专职将帅的出现,使将帅教育成为军事教育的重点。秦汉至隋唐,我国封建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全面确立,各项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开始规范化、法令化。宋代武学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古代长期把军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传统,开创了中国封建军事学校教育训练体制的先河。19世纪中期,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军事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军队院校教育在近代有了发展,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统治者意识到军事教育的重要性。单独开办了军事学堂。专门的军事教育从国民教育中分离出来。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技的发展最终对战争的作战样式和形态产生了根本影响。大量武器装备涌现,新学科层出不穷。军事教育对地方院校的依赖性增大。部分部队军官需要地方院校培养和输送,某些专业技术课程需要地方学者来教授。军事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相互依托和渗透,国防教育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要造就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功不可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时,曾专门提出军事素质,要求青年要懂点军事科学,军事知识也是培养胆识、胆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竞争如同打仗,要有战略、战术观点,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8世纪军事科学的概念提出后,军事科学的发展已到成熟的程度。军事理论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这些学科与军事学科相互影响,使大量交叉学科涌现,国防教育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学依据

1.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依据我国现行《兵役法》,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通过实施国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培养后备兵员。同时我国明确建立预备役制度,军官预备役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依托国民教育体系为部队培养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预备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2.现代国防理论的发展国防理论脱胎于军事科学,而军事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突破武装斗争的狭隘圈子,新时期的科技革命也使国防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包含在国家利益中,也没有什么不与国家利益相关,现代国防理论使国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被极大的扩展。美国国防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国防科技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对国家实力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国防教育明显具备了教育学和军事学的双重特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军事为内容,促进人类文化素质发展。

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规划

(一)合理的教学形式

1.横向发展上,教学形式以必修课为主、开设多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以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助,形成立体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必修课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念,讲授军事知识和训练军事技能,选修课丰富知识内容体系,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2.纵向发展上,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逐步建立国防教育方向博士点,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形成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二)学科内容体系设置

时代的进步赋予国防教育应有国家安全观的新内涵,在此内涵下,国防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设置应更注重实用性,在学科内容体系设置上,除保留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外,可设置“国防与外交”、“国防与经济”“军事指挥管理决策”“中外军事思想”等课程,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在竞争中取胜的技巧和方法。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现代战争特点相结合,尝试一些更加贴近战时情况的训练项目,如进行电子对抗的模拟演练,无人机模型的试验飞行等。只有在变化中更新,在更新中丰富,才能使高校国防教育拥有不息的生命力。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全国高校国防教育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不少误区,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是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不同的教学需求,注重多媒体课件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用网络教学,宣传推广国防教育,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教与学互动,使更多的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引入更多情境教学、案例型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机构建设

教学机构建设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教学机构力量应该加强,作到任务明确、地位明确。机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国防教育机构独立运行,以教学职能为主,行政职能为辅,并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五)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