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篇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县安民之大事。建省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已经凸显。突出表现在:工程性、区域性缺水严重,特别是沿海地区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面临较大压力;灌区工程薄弱,渠道渗漏严重,末级渠系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艰巨,水利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型病险水库众多,抗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除险加固工作繁重;水资源节约、保护以及水土流失、水污染防治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任务艰巨。这些突出问题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二)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乐东长远可持续发展大计;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因此,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牢牢把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省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水利作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全力推动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今后3至5年,要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民生优先、促进发展的总原则,以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着力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三大体系。规划建设一批防洪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基本解决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提高用水效益;规划建设一批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小型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高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充分利用我县水系分布特点,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布局,续建、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基本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用水需求。跟踪推进大隆水库灌区乐东支渠、大广坝二期工程(陀兴引水渠)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县水利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条件。今年重点跟踪推进大广坝二期工程(陀兴引水渠)工程建设。

(二)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提高江河、水库、堤防防洪标准。巩固中、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14座小㈠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启动53座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争取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步完成长茅水库(大型)的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昌化江、大安河等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的中小河流及河段治理,基本完成望楼河下游河口段防洪工程和乐中河、白沙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今年重点建设抱套、南万、三益、蚂蝗塘等4宗小㈠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大安河防洪整治工程。

(三)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防汛防风抗旱应急能力。继续建设和完善“三防”指挥系统,争取3至5年基本建成包括3D综合防洪电子沙盘、水库和主要江河水雨情监测、“三防”数据中心、防汛防台风预警、视频会商系统延伸到镇、水库和重点江河防洪防风部位视频监控及防汛决策支持等系统,使我县“三防”指挥系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推进全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继续完善“三防”各类预案,建立健全和规范镇、行政村“三防”组织体系,提高基层“三防”工作管理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

(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提高全县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渠道防渗硬化、田洋综合整治、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长茅灌区等25宗大中小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积极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5年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4万亩,新增防渗渠道278.5公里,年新增节水能力0.96亿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今年重点建设长茅西干渠防渗加固工程和千家镇、长茅灌区2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五)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持“统筹城乡、区域供水”,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以中心水厂辐射农村,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十二五时期,要实施完成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九所新区自来水配套管网工程和31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全面解决1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5%,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基本安全。今年重点建设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九所新区自来水配套管网工程和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六)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政策措施,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强化水资源论证,加强取水许可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用水量5年降低30%,昌化江乐东县城段、石门水库、望楼河利国段、三曲沟水库(地表水源)和莺歌海镇(地下水源)5个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制,继续实行重点工程、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行政领导任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水利项目规划立项、资金安排、土地征用、建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划落实机制,明确年度建设任务,严格按照水利项目建设规划、计划和时限要求,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水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合理安排水利建设计划和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土地确权、办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水污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水环境安全。要加大力度宣传县情水情,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5年全社会年平均投入比去年高出一倍。要增加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下决心改变水利前期工作滞后状况。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增加县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落实水利普查工作经费。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采用专用帐户管理,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严格按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

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对准公益性的水利建设项目,可采取项目法人承贷、财政贴息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合理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筹资筹劳限定标准内,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2篇

明确职责,理顺与其他部委关系

1961年8月,在国防工业委员会(1960年1月成立,简称国防工委,元帅兼任主任)北戴河工作会议上,总理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在国务院设立国防工业“口”,并在会上酝酿了国防工业“口”的任务与工作方法。11月8日,根据的建议,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成立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决定。11月29日,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工业办公室,归口管理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并作为国防工委、国防科委两委之间联系协作和组织日常工作的口子,在党内对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负责。罗瑞卿任主任。国防工办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对常规武器、国防尖端武器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干部和技术力量的培养等问题,进行通盘规划,全面安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加强国防工业各部之间、国防工业同其他有关工业部门、各军种兵种之间的联系,并且组织互相协作配合。

12月18日,中央军委决定国防工办列入军队编制。12月20日,国防工办正式成立,由罗瑞卿兼任主任,赵尔陆任常务副主任,并由三机部部长孙志远、国防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方强、二机部部长刘杰、国防科委副主任刘西尧四人兼任国防工办副主任,郑汉涛任秘书长。不久,中共中央又先后任命张爱萍、郑汉涛、李如洪、邱会作、罗舜初为国防工办副主任,李如洪兼任秘书长。

1962年12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进一步明确规定:国防工办是国务院管理国防工业的办事机构,同时也对党中央负责。它对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委,在工作上是指导关系,两委有关的各项工作,应首先经过国防工业办公室研究处理。12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罗瑞卿在国防工业办公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国防科学研究机构和国防生产部门维持现状不变的情况下,各委、部要协调的事情,还是先送到“口子”(指国防工办)上来,先通过“口子”上处理,不要事无巨细都直接捅到两位元帅那里去。元帅们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要让他们有时间考虑和掌握大问题、大事情,关于具体工作,在他们的指示之下,我们就要多担一些。如果发生瞎指挥,我们可以承认错误。国防科研的业务工作还是要由科委机关负责,“口子”不管,也管不了,但“口子”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向两委了解一些情况,这要允许。“口子”对基本建设、生产、科研试制,以及整个计划的调整、平衡要管,对科研为生产服务的事情也要管。例如,为了试制某一型号的飞机,六院、十院要负些什么责任,如果发生矛盾,“口子”上有决定之权。又如,科研部门需要生产部门搞试验件、专用设备等,可以直接商量解决的,不必捅到“口子”上来,如果解决不了,“口子”就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决定错了,可以承认错误,否则不好办事。

1963年2月至1965年2月,国务院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机械工业部的业务工作,都由国防工办归口管理。

1963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其任务并入国防工办,从而更加加重了国防工办的任务。

着力解决对国防工业发展方针和奋斗目标的统一认识问题

1962年11月6日至12月19日,罗瑞卿主持召开了国防工业办公会议。会后,罗瑞卿主持国防工办代中央军委起草了《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工业建设问题向中共中央的报告》。1963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一报告。

《报告》提出,今后10年内,国防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建成一个基本独立、“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前5年,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完成主要品种的补缺配套项目。后5年,基本补齐缺门,配套成龙,并根据可能,适当扩大规模。原材料、设备、配套产品,必须立足于国内。第二,大力突击尖端科学技术,迅速掌握两弹(原子弹、导弹)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试制成功并开始小批量生产6类7种型号的导弹,包括地空、空空(两种),舰舰、地舰、舰地和带有原子弹头的中程地地导弹,并视情况,开始设计研究远程地地导弹。第三,加强常规装备生产,提高战术技术性能。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品种和数量,尽可能按照装备体制,满足军队装备的需要和军事援外的需要。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报告》提出,必须进一步明确国防工业建设的方针。《报告》回顾了近几年来,中央军委根据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对国防工业建设曾经提出的一系列具体的方针。例如:1959年提出“三年开始突破尖端,五年大体形成体系,八年基本独立完整”;1960年提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勤俭办国防工业”,等等;1961年又提出“生产以常规为重点,科研以尖端为重点,基本建设以补缺配套为重点”。上述方针,除了“三、五、八”步骤要求急了一些,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外,总的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必须肯定下来,在今后继续贯彻执行。

1963年12月25日至1964年1月9日,罗瑞卿再次主持召开国防工业办公会议。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着重讲了要继续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工业建设的各项方针任务,力争提前两年,在今后7年内建成一个基本独立完整、“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国防工业体系。他在重申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工业建设的方针任务后,说:“像打仗一样,在战线很长的情况下,必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首先突破一点,扩张战果,尔后才能全线突破。”他建议在今后7年内,着重抓航空工业,选择空军装备作为突破口,努力增加品种、数量,尽可能多一些快一些生产出飞机和地空、空空导弹,装备部队。选择空军装备作为突破口,是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考虑的。我们国家需要把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建设得强大一些。同时,我们已经试制成功了歼7飞机,歼7和空空导弹今年即将定型,歼8高空高速歼击机,也要力争在1969年试制成功。因此,在今后7年内,多一些快一些生产出飞机和导弹来装备军队是可能的。为什么不选择陆军装备作为突破口?这是因为中国已经有了一支强大的陆军,兵器工业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今后主要是满足数量、补齐缺门和解决地区成套的问题。为什么不选择海军装备作为突破口?这是因为造船工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投资见效比较慢,一下子还上不去。中国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是要分步骤,在当前首先是建设一支精干的、有战斗力的海军,将来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再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海军。为什么不选择两弹作为突破口?“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既定方针,一定要坚持执行。把两弹很快搞出来,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但是,从突破尖端技术到成批生产两弹,要有一个过程。在今后7年内,两弹主要是解决有无的问题,虽然可能小批量生产一些,但是大批装备部队的可能性还不大。从军队可能拿到装备的角度出发,今后7年内,着重抓航空工业,是比较现实的,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航空工业上去了,可以把科学技术研究、原材料、配套产品、设备、工艺,等等,都带动起来,对科研和内部、外部协作配套的要求,比过去更高了。因此,对导弹工业、无线电工业、兵器工业肯定有好处,对原子能工业、造船工业也并不妨害。

我军海陆空三军装备得到很大改观

在确定了“以航空工业为突破口”的方针后,罗瑞卿要求航空工业首先集中力量解决质量问题严重的歼6歼击机和直5直升机的优质过关和转入成批生产的问题。当1963年中国第一代优质超音速歼6歼击机试飞的时候,他亲自到机场观看,给予鼓励。歼6飞机过关以后,他又要求集中力量于歼7飞机的仿制,并确定了研制进度。1965年,他又提出进一步向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和运输机发展的意见。当年,他就批准了高空高速歼击机的研制方案,谆谆嘱咐,对这一工作“不能放松,一定不要放松”。他还要航空工业抓紧战术导弹的生产,要求各有关国防工业部门为战术导弹的生产加强协作配套。当1965年2月地空导弹引导站试制成功时,他高兴地说:务必抓紧,以便真正增加我们的防空力量。

在舰艇方面,罗瑞卿根据中国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和海防的实际要求,提出先搞“两艇一雷”(鱼雷快艇、鱼雷潜艇和鱼雷)、后搞“两艇一弹”(导弹快艇、导弹潜艇和舰舰导弹)的目标后,时时关心进展情况。当舰艇用高速柴油机因性能过不了关而卡壳时,罗瑞卿派他的秘书到洛阳舰用柴油机厂蹲点调查7个月,直到高速柴油机过关为止。1965年,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建造的鱼雷快艇,在“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中,发挥高速威力,击沉海军“剑门”、“章江”、“永昌”号和重创“永泰”号。海战获胜的次日,罗瑞卿再次肯定造船工业继续抓好“两艇一雷”、“两艇一弹”的必要性。

他十分重视新型常规兵器弹药的研制和改进。1964年1月,他在国防工业办公会上提出,兵器工业应着重抓紧大口径火炮和常规武器的补缺配套工作,特别是高射武器、炸药和光学仪器的试制生产。1965年6月,在一次国防工业党委扩大会议上,他再次提出把高射武器、大口径火炮和远程火箭作为重点。他要求无线电工业努力缩短同国际水平的差距,把狠抓基础产品,满足两弹和常规武器的配套需要作为重要任务。

他认为,零备件生产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充足的零备件,才能保证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作用。航空工业1961年至1963年贯彻“以零备件为主”的方针后,他亲自邀集国家有关部门、国防工业部门和军队领导干部开会,具体落实措施。此后,又进而几次亲自抓海军装备零备件的生产。由于有关军工部门严格执行了“以零备件为主”的方针,在他担任国防工办主任期间,较快地解决了因零备件供应紧张而造成飞机、舰艇、坦克停飞停驶的问题。

罗瑞卿在这一期间的艰苦工作和国防工业战线、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工业生产、科研、建设的迅速发展。在他任期内,航空工业继歼6飞机、直5直升机两种飞机优质过关后,初教6教练机的设计定型、强5强击机的全面试制以及新型歼击机投入研制,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上了自行设计飞机的新阶段。造船工业的舰艇生产也已从苏联转让制造,全面进入仿制和自行研制阶段。采用国产材料、设备试制的鱼雷快艇、高速炮艇和自行研制的导弹快艇、火炮护卫舰和中型护卫舰的工作进展顺利,大型导弹快艇、大型导弹潜艇的装配制造也已展开。在兵器工业方面,通过改进设计或自行设计新型大口径炮、高射炮、坦克、装甲输送车等重型装备,在加强火力、突击力、防护力、机动力和加强光学观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第一代107毫米和130毫米野战火箭炮、水陆坦克、轻型坦克等都于1963年先后研制成功。电子工业中长期滞后的基础元器件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师、团以下通信装备开始向半导体化、小型化过渡,军以上远距离通信装备开始更新换代,为飞机、舰艇、火炮、坦克和导弹配套的雷达、电子装备、电子计算机和半自动防空体系都展开了研制,开始摆脱仿制局面,走上自行设计的道路。

战术导弹方面,空空导弹的仿制获得了成功,地空导弹进入定型,舰舰导弹也完成了大量的试制工作。航空、兵器、电子、造船工业为配合两弹试验而承担的任务都按国家规定的进度完成,保证了原子弹和中程地地导弹试验的需要。大批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壮大了人民保卫国家的实力,提高了国防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实现进一步的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调整了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狠抓了大、小三线建设

在1962年12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第344次会议上,鉴于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任务重、门类多和业务工作复杂的情况,罗瑞卿提出,为加速无线电工业的发展,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议把无线电工业从第三机械工业部分出来,成立单独的无线电工业部。1963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以第三机械工业部无线电工业管理总局为基础,成立第四机械工业部(简称四机部),对整个无线电工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由王诤任部长。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防工业的管理,适应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罗瑞卿和国防工办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建议,将兵器工业和造船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再成立两个工业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这一建议,于1963年9月17日决定,以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管理总局和坦克车辆管理局为基础,成立第五机械工业部(简称五机部),由邱创成任部长。以原第三机械工业部造船工业管理总局为基础,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简称六机部),由方强任部长。三机部只主管航空工业管理总局所属企事业单位,部长仍由孙志远担任。

1964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大小三线的战略部署,国防工办在京召开国防工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国防工业大小三线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罗瑞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着重讲了关于调整一线、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和地方军工厂的问题,号召大家发扬延安作风和南泥湾精神,少花钱,多办事,精打细算,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三线工厂厂址的选择,要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工厂建设要贯彻执行小型化、专业化和便于相互协作的原则,不能搞大而全和小而全。小三线军工厂的建设,要立即规划,付诸实施,越快越好。建设小三线军工厂,不要把它只看作是解决地方武装的需要,它也可以供给正规军的需要。这件事情办好了,国防工业的合理布局也就基本上解决了,至少轻武器及其弹药可以基本上成龙配套了,各省可以独立坚持了,也就可以实现所讲的,万一敌人打进来,沿海各省被敌人占领,还要坚持跟它斗,野战军、守备部队和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跟它斗。要赶快行动,在三年内把地方小三线军工厂建设起来。从此,全国各地的小三线建设迅速开展起来。

在这次会上,罗瑞卿特别讲了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的问题。要求大家本着“精心研究,逐步实施”的精神,按照规模小、专业化和便于相互协作的原则,以及“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迅速制订具体规划方案,集中力量,争取时间,积极行动。

这次会议结束后,国防工办按照会议决定,由国防工办常务副主任赵尔陆率领各部主要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组成10个地区选厂组和一个中心组,从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历时两个月,分别在10个地区勘察了47个专区的1000多个厂点,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连续写出了关于国防工业三线建设布局、厂址选择、动力和设计施工等4个专题报告,经罗瑞卿审改后上报中共中央。196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报告,从1965年开始,国防工业基本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三线地区,三线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全面开展起来。

后来,虽然受到“”的影响和干扰,推迟了原定的建设进度,但由于广大建设者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大小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到1980年底,国防工业大三线地区拥有的企事业单位比1964年增长3.64倍;拥有的职工比1964年增长2.15倍;常规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战略武器的生产、科研和试验设施,大部分都在三线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小三线地方军工厂都已建成,并达到了能成批生产团以下轻武器的生产能力。现在,三线地区许多尖端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基地,都是按照20世纪60年代制定的规划蓝图建设起来的。

重视国防工办系统的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

为了加强国防工业战线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 1964年5月19日罗瑞卿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关于成立国防工业党委和国防工业政治部的建议。6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罗瑞卿的建议,决定成立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简称国防工政),统一领导和管理国防工业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随后成立了国防工业党委,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对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和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的工作,实行统一的集体领导。同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罗瑞卿《关于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领导干部配备和国防工业党委组成的报告》,决定国防工业党委由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刘杰、孙志远、王诤、邱创成、方强、邱会作、郑汉涛、李如洪、袁成隆、高德西等13人组成,由罗瑞卿任第一书记,赵尔陆任第二书记,并决定由罗瑞卿、赵尔陆、郑汉涛、李如洪、袁成隆、高德西等6人组成国防工业党委常委,由赵尔陆兼任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袁成隆、高德西为副主任,后又调黄远为副主任。

在国防科研、生产中,罗瑞卿十分注意发挥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知识分子的作用。他希望广大知识分子通过科研、生产的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为国防工业做出贡献。1963年9月27日,罗瑞卿在关于造船工业建设的报告中,要求研究设计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协助工厂解决正在试制的新装备的技术问题。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熟悉工艺,锻炼技术,使研究设计与当前生产密切结合。1964年9月3日,他在国防工业会议的总结发言中,号召有出息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应当到前线去,到研究、设计的前线,试制、生产的前线去,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1965年2月8日,他看了江南造船厂产品设计革命的报告后,再次提出科技人员到科学试验和生产前线,认真接触和研究一下我们国家的实际,虚心听取工人同志们的意见,做一个产品设计工作的革命促进派。直到1965年11月8日,罗瑞卿在广州视察工作时,仍关怀着知识分子,专门就发挥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科学家的作用问题打回电话。他说:要重视对青年科学家的培养,要大胆提拔使用他们,特别是那些政治上强,专业上有成就,有发展前途的,更要如此。他还提到要注意减少专家们的行政事务工作,少让他们开一些会,一定要使他们至少有70%—80%的时间用于专业。要真正使他们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用于专业上,使他们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罗瑞卿在政治工作中重视抓典型,总结经验,来推动国防工业的全面工作。在他的倡导下,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外学、石油部,内学二机部的活动和学习沈阳飞机厂、发动机厂与成都飞机厂、发动机厂的“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开展了范围广泛的产品设计革命和基本建设设计革命的活动;通过对一些重点工厂严重浪费事例的揭露,在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检查和反对浪费的活动,等等。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3篇

这次全县社会消防安全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市的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年工作,安排部署年工作。这里我分别就两个方面的工作讲如下意见。

一、关于全县社会消防工作

(一)正确估价形势,不断提高对社会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的一年,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初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维护公共安全形势稳定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确保了奥运、“”黄金周、春节等各个重要敏感期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全县上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公共消防设施不断改善,消防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整体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消防工作一等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刚才陈旭日同志通报的情况看,我县火灾起数呈上升趋势,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充分暴露出消防安全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村消防存在着很多难点特别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影响消防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业主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没有真正确立,业主、员工和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法制意识还不强,自防自救能力差;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消防警力不足,社会消防组织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火灾扑救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良好的工作态势就无法得到保持,势必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当前的消防安全形势有一个客观的判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隐患整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和农村社区消防建设等工作上寻求突破,着力构建完备有效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大力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同火灾事故作斗争的主动权。

(二)强化工作措施,努力维护全县社会消防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

1、落实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们通过强化基础,重视监管,落实责任,全县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从全县年社会消防工作目标考核情况来看,部份乡镇及行业仍对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好,对有关消防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未认真领会,工作不得力,监管不到位。这些问题不仅拖了全县工作的后腿,而且对打造平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各乡镇及各行业务必要站在讲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按照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抓细、抓好、抓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消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以贯彻落实新《消防法》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督促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将消防知识纳入有关教学课程。司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普法、培训和科普工作的内容。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积极支持消防宣传工作,开辟消防公益宣传专栏。公安消防机构要面向单位、社区、农村,开展消防法制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定期开放消防站,并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城区中小学生、单位干部职工现场观摩灭火演练,提高广大群众的逃生技能和防火意识。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深入开展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和11月“119消防安全宣传周”活动,推进消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形式多样地消防宣传,使每个居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树立“预防火灾、人人有责”的意识,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3、加强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建设、房管、城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对影响消防通道畅通和防火间距的建筑用地,规划部门不得审批;建筑工程施工图未经消防审核合格,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对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建筑工程,质检站、房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证件和手续,不准投入使用。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公安厅与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通知》(公通〔2005〕5号)文件精神,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公众聚集场所,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单位和场所,不准投入使用。文化部门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发放经营许可证。建设部门要坚持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期设计、同步实施、同时验收,与消防部门共同把好建筑防火审核、验收关,特别是对那些影响消防通道的违章建筑,必须坚决依法拆除。工商、文化、旅游、卫生等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条件列入经营许可的前置审批范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消防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督管理。发改、民政、农业、水务、农办等部门要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扶贫等项目,支持农村加强消防组织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将社区消防建设纳入社区管理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及时研究和帮助解决社区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升消防工作的整体水平。

4、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隐患不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会时刻受到威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命关天”和“有患必除、确保安全”的思想,综合运用法制、行政、经济、文化、宣传、技术等手段,切实抓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要根据消防工作形势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适时对火灾隐患进行集中查处和整治。对一些火灾隐患突出、整改难度大,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单位和场所,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对于火灾隐患整改措施执行不力或拒不执行整改的单位,要坚决停产停业,停止使用,该查封的坚决查封。对火灾隐患单位的有关责任人,按规定整改不到位的,该处罚的处罚,该拘留的拘留,要始终保持消防监管的高压态势。安监、建设、工商、教育、消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社会监管的重要内容,依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火灾隐患整改,共同维护消防安全。

5、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消防工作,推动消防工作向基层延伸。一是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提出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把贯彻落实《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作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农村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消防制度,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二是要加大对社区消防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督促社区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检查巡查、联席会议、防火例会等制度,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管理网络,实现社区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三是要认真贯彻《贵州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进一步落实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责任,积极挖掘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潜能,推进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等职责的落实。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业务指导,推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能力。

第一,狠抓消防队伍建设。公安消防部队既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一支直接与火灾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现役部队,肩负着繁重艰巨的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消防队伍,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保证。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管理,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公正执法、高效运转、文明服务的消防安全监督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升我县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要不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为公共安全和事故处置提供有力保障。广大消防官兵要始终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把驻地当故乡,在创建平安、和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单位负责、消防监督、全民参与”的要求,建立社会联动和消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必须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今年,县政府将把社会消防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目标,严格按照《责任状》进行考核。大家要尽快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社区、到单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对因责任分解落实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火灾隐患整改不到位,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今年,县财政已经将县消防大队和消防中队的基本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年内还将新增1台消防水车和1台消防特勤车,县消防大队要本着“励行节约,保证需要”的原则,统筹考虑好各项工作的需求;要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随时派得上用场。各乡镇要将派出所消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龙泉镇派出所的预算不得少于20000元,其他乡镇派出所的预算不得少于10000元),以保证派出所消防工作正常开展。各公安派出所也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各自辖区内的消防安全。

第四,加快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专职消防队为补充,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基础”的火灾扑救网络。有条件的乡镇要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逐步建成有队舍、有队员、有基本装备的专兼职消防队;重点单位、社区要依托保安、职工建立义务消防队。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认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技能训练,提高其防火巡查和扑救火灾能力。各乡镇要在所在地和各村积极组织义务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提高消防自救能力,打牢基层消防安全基础,不断提高我县消防工作水平。

二、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一)深刻认识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意义。

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了城镇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为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特别是城镇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号),要求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填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空白。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解决城镇居民病有所医,不断完善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重大举措,是高度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由于这项政策出台较晚,而且这一部分群体具有特殊性,加之又是试点,因此在配套政策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个人缴费比例高、门槛设置高、封顶线比较低、相关服务跟不上,等等,从而导致这一部分群体没有多大积极性,参保率不高。截止今年2月底,我县仅有62%的参保率,在全市处于挂末位置,三番五次受到市政府批评、通报。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惠民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强化措施,迅速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范围和对象分布面广,情况复杂,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利用各种时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宣传。要突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社会宣传手段,向参保对象详细讲解这次政策调整的内容,讲清参保居民将得到的实惠,讲清参保的各种手续程序。由于这一次政策调整比较大,在宣传发动中,要确保“三个讲透”:一是要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目的、意义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知道好处;二是要把这一次调整的政策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充分知晓政策;三是要把政府支持和资金管理、报销办法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消除疑虑。尤其是要把帐算清楚,使城镇居民知道参保能够得到哪些实惠、能化解哪些风险。要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愿参保。

2、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劳动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职责。财政部门要将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列入预算,确保必要的工作运行费用和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教育部门要通过分解任务、强化调度等方式,负责落实在校学生特别是城关中小学学生全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卫生部门要着力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好各定点医院,特别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审计部门要负责做好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审计工作,确保资金用得安全。物价部门要制定相关措施,切实加强药品价格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民政、残联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要认真做好特困群体、特定对象的调查摸底,对符合优惠标准和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提供帮助,确保特困群体、特殊人群及时参保。公安部门要认真调查,核实城镇居民底数,为落实任务提供依据。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动员学生参保是关键,各乡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具体责任人,把此项工作抓落实。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和各间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宣传动员、数据采集、参保登记、费用收缴等各项基础工作。

3、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保证基金安全。医疗保险基金是参保人员的“保命钱”,是医疗保险的“生命线”,财政和医保部门要严格管理制度,在收、管、支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管理规范、支出合理。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等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合理确定基金的支付范围和比例,加强医疗费用支出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基金风险防范和预警分析机制,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要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要强化对基金的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因工作飘浮、作风不实影响全县工作进度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对不按制度办事和挪用款项等违纪行为的要严肃纪律追究。

(三)加强领导,圆满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任务。

一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务必要按照这一次会议的部署,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加强整体部署,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妥善加以解决,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人员调配,完善支付办法,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去年已经明确,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具体负责本乡镇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的代收以及相关信息采集、参保登记和证卡购领等办理工作。各乡镇要整合资源,调整充实劳动保障所人员,确保有人干事。要充分利用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发挥社区在推进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拓展社区医疗保险服务功能,把可以向基层、向社区延伸的经办服务前移到居民身边。三是把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为广大城镇居民提供方便。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4篇

第二条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由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组成。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跨流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和跨国河流、国界河流我方重点防护工程的治理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

第三条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中央有关部门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港口建设费、铁路建设基金、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中央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

(二)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基金的资金。

第四条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取提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地方交通及公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地方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

(二)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盘锦、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郑州、开封、济南、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蚌埠、上海、南京、武汉、黄石、荆州、南昌、九江、长沙、岳阳、成都、广州、南宁、梧州、柳州市,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

(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各项基金(资金、附加、收费),统一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第五条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划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计委、水利部另行制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划转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划转办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六条水利建设基金首先要用于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具体使用范围:

(一)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大江大河重点治理工程维护和建设;大江大河防汛抗洪设施维护和水毁工程修复;大江大河的清淤除障及流域内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全国性防汛抗旱通讯和信息系统维护和建设;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局性水利工程。

(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地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地方中小河流、湖泊的合理;地方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设施建设;地方水利工程维护;其他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利工程项目。

第七条水利建设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每年年初分别由中央和省级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建设规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资金。其中,用于现有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的水利建设基金,要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水利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第八条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基金的收支核算和日常管理制度;计划部门要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年终,中央和地方水利部门应按财政隶属关系,分别编制水利建设基金收支决算报表;属于基本建设的支出,还应按规定编制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任意提高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各级财政、计划、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的监督检查,违者要严肃处理。

第十条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到2010年12月31日止。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5篇

第二条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由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组成。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跨流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和跨国河流、国界河流我方重点防护工程的治理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

第三条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中央有关部门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港口建设费、铁路建设基金、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中央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

(二)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基金的资金。

第四条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取提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地方交通及公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地方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

(二)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盘锦、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郑州、开封、济南、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蚌埠、上海、南京、武汉、黄石、荆州、南昌、九江、长沙、岳阳、成都、广州、南宁、梧州、柳州市,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

(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各项基金(资金、附加、收费),统一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第五条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划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计委、水利部另行制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划转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划转办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六条水利建设基金首先要用于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具体使用范围:

(一)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大江大河重点治理工程维护和建设;大江大河防汛抗洪设施维护和水毁工程修复;大江大河的清淤除障及流域内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全国性防汛抗旱通讯和信息系统维护和建设;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局性水利工程。

(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地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地方中小河流、湖泊的合理;地方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设施建设;地方水利工程维护;其他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利工程项目。

第七条水利建设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每年年初分别由中央和省级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建设规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资金。其中,用于现有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的水利建设基金,要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水利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第八条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基金的收支核算和日常管理制度;计划部门要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年终,中央和地方水利部门应按财政隶属关系,分别编制水利建设基金收支决算报表;属于基本建设的支出,还应按规定编制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任意提高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各级财政、计划、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的监督检查,违者要严肃处理。

第十条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到2010年12月31日止。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6篇

一、建立人防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近期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期人防发展形势要求,紧贴实际,着眼未来,统一筹划,科学安排,重点建设,以服务人民安全为需求,推进人防工作向基层拓展和延伸,使人防组织与基层的各种组织相融合,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服务于民,动员和依靠居民共同参与防空防灾和救灾行动,切实加强乡镇(街道)人防建设,提高基层防空防灾能力。

(二)近期工作目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基层人防建设工作,2012年全区乡镇(街道)基层人防机构挂牌成立;2014年人防重点县和有条件的非人防重点县做到基层人防组织落实、建立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防护预案制定和宣传教育工作等;到2015年基本建成有效的基层人民防空体系,逐步实现基层人防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基层人防的领导组织和机构建设

(一)基层人民防空领导组织。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乡镇(街道)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组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镇(街道)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同时,接受上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和人防部门的指导,负责领导组织本级人民防空平时建设和战时防空袭斗争。

(二)基层人防机构设置。

1、为便于对外开展工作,已设立人民武装部的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大型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可在人民武装部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牌子;尚未设立人民武装部的,待人民武装部建立时,可同时加挂同级人防办的牌子。

2、城市社区、有接收城市人口疏散任务的村,可在居委会和村委会挂人防工作站牌子。

(三)基层人防机构人员编制。

1、乡镇、街道、大型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由人民武装部部长兼任,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由挂牌单位指定人员负责人防工作;根据人防工作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可在编制范围内调整解决。

2、社区、村人民防空工作站由居委会、村委会主任兼任人防工作站站长,民兵营长负责人防工作。

三、基层人防组织机构工作职能

(一)贯彻执行人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二)按照上级人防工作的要求,编制和实施辖区内人防建设规划和计划;

(三)制订并实施防空袭应急预案,协助建设人口疏散基地,接收和安置疏散人员;

(四)协助上级人防部门,搞好辖区人防工程和警报器维护管理工作;

(五)在乡镇、街道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人民防空工作,宣传动员和人民防空教育工作;

(六)协助落实群众防空组织(人防专业队伍、人防志愿者队伍)的组建训练工作;

(七)在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理和居民疏散引导工作;

(八)组织、协调和监督有关人防行政执法工作;

(九)承办县政府、县人武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县人防办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战时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指挥机关的有关命令和指示开展人防工作。

四、基层群众防空组织建设

依托基层民兵组织或社区志愿者组织,组建人民群众防空防灾合成专业队和组建志愿者队伍,编制本区域本单位防空防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训练方案,并通过演练形成应急救援能力和抢险抢修能力。

五、经费保障

基层人防工作经费除由同级财政根据工作需要予以保障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补助,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活动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项拨付解决。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7篇

    《规划》描绘了水利发展的蓝图,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使读者了解《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对《规划》出台的意义、落实重点和水利建设发展带来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本刊将对《规划》亮点进行梳理,全面深入地进行解读。

    一、水利建设四大任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四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介绍,这四项任务是针对几个水利发展较为滞后的领域而制定的。一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二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三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四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

    近期,江南、华南强降水造成4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凸显我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仍较为薄弱。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大力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建立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县级及以下基层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难度比较大。重点和难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我国将在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建成2058个县级及以下基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对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防洪任务较重、洪灾损失较大、保护对象比较重要的173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进行集中治理,这些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第二,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农田水利落后的局面。第三,我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发展时期,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恶化趋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尽管以上任务的难度较大,但我国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的情况下,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仍是有充分保障的。

    农田水利建设将提速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的现状,《规划》提出,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业节水。

    《规划》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及重点工程。据统计,在6000多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中,2011年我国农业用水达到3790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农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用水大户。今年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重,加强大中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改造升级。重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等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等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治淮骨干等重要防洪工程以及其他关系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并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

    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等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为此,《规划》提出,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认为,《规划》中“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章的重点,就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尽快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与保障体系。

    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针对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我国防洪减灾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十二五”时期,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

    二是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面广量大的41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三是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近期重点是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长江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外迁。

    四是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尽快在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建成2058个县级行政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鉴于我国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规划》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场、林场)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水源可靠性论证和工程卫生学评价,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喝上洁净水、放心水。

    “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就必须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度的科学的水网连通体系。”段红东强调,在保障供水安全方面,应针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能力。抓紧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对于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积极推进水库建设。对于西北等资源性缺水地区,合理建设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不断完善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依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重大水利问题。到2015年,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旱灾易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

    目前,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城乡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水资源配置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满足水资源统筹调配需求,水安全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城乡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严重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别是应对连续干旱和特重干旱的能力很低。

    段红东表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要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资源调配格局。二是建设一批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抓好江河湖库连通,支撑国家重点区域发展,统筹解决区域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保障城乡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重点水源和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西南等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续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规划》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发展小水电,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二、水利改革和管理

    《规划》指出,水利改革管理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8篇

第二条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省水利建设基金由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的地(市)、县(市)水利建设基金组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养路费、交通重点建设费中的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交通及公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省级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

(二)国务院确定的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南昌市、九江市以及省确定的有重要防洪任务的景德镇、鹰潭、新余、萍乡、赣州、吉安、上饶、宜春、临川等市从城区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地(市)确定的有重要防洪任务的城市从城区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10%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

(三)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防洪保安资金,仍按《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征集,统一纳入各级水利建设基金。

(四)来自国内外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对省内各级人民政府抗洪抢险的捐资,统一纳入各级水利建设基金。

(五)其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用于水利建设基金的资金。

第五条水利建设基金实行分级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的具体收取、划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计委、省水利厅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六条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严格遵循“统一规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的原则,水利建设基金首先要用于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

省级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中央水利建设项目省内资金配套;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维护;其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利工程项目。

地(市)、县(市)级水利建设基金首先用于中央和省在当地安排的水利项目资金配套和城市防洪,其次主要用于本级重要水利项目。

第七条水利建设基金属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先收后支,专项列收列支。每年年初由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建设规划,商同级计划部门后(事业部分除外),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资金到位情况,分期拨付。其中属于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的要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水利建设基金必须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向同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利建设基金征缴划转情况;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报表。年终,各级水利部门应按财政隶属关系编报水利建设基金财务决算报表;属于基本建设的支出,还应按规定编制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9篇

《规划》描绘了水利发展的蓝图,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使读者了解《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对《规划》出台的意义、落实重点和水利建设发展带来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本刊将对《规划》亮点进行梳理,全面深入地进行解读。

一、水利建设四大任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四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介绍,这四项任务是针对几个水利发展较为滞后的领域而制定的。一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二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三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四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

近期,江南、华南强降水造成4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凸显我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仍较为薄弱。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大力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建立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县级及以下基层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难度比较大。重点和难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我国将在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建成2058个县级及以下基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对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防洪任务较重、洪灾损失较大、保护对象比较重要的173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进行集中治理,这些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第二,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农田水利落后的局面。第三,我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发展时期,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恶化趋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尽管以上任务的难度较大,但我国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的情况下,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仍是有充分保障的。

农田水利建设将提速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的现状,《规划》提出,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业节水。

《规划》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及重点工程。据统计,在6000多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中,2011年我国农业用水达到3790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农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用水大户。今年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重,加强大中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改造升级。重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等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等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治淮骨干等重要防洪工程以及其他关系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并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

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等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为此,《规划》提出,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认为,《规划》中“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章的重点,就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尽快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与保障体系。

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针对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我国防洪减灾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十二五”时期,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

二是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面广量大的411 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三是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近期重点是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长江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外迁。

四是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尽快在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建成2058个县级行政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鉴于我国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规划》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场、林场)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水源可靠性论证和工程卫生学评价,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喝上洁净水、放心水。

“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就必须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度的科学的水网连通体系。”段红东强调,在保障供水安全方面,应针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能力。抓紧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对于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积极推进水库建设。对于西北等资源性缺水地区,合理建设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不断完善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依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重大水利问题。到2015年,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旱灾易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

目前,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城乡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水资源配置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满足水资源统筹调配需求,水安全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城乡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严重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别是应对连续干旱和特重干旱的能力很低。

段红东表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要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资源调配格局。二是建设一批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抓好江河湖库连通,支撑国家重点区域发展,统筹解决区域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保障城乡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重点水源和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西南等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续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规划》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发展小水电,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二、水利改革和管理

《规划》指出,水利改革管理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理顺体制机制

近年来,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的社会管理水平显着提高。目前,全国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初步编制完成了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黄河水量分配指标细化到各支流;流域管理取得新成效,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权责进一步界定和规范;黄河流域颁布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太湖流域建立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流域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着成效;水务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到2010年年底,全国72%的县级以上城市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采取承包、拍卖、租赁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大幅增长,引导设立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公共财政投入规模不断加大。

体制机制改革对水利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水利不只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家的工作,涉及农业、城建、环境、国土等诸多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到县乡等各级政府,涉及管理部门、建设施工单位、农民合作组织等多个主体。只有理顺体制机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明确、机构职能明晰,才能实现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

  依法治水管水,加快水法规体系建设

在依法治水管水方面,需要继续加快水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民生水利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快修订《河道管理条例》,推动出台《节约用水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保障水法规的贯彻落实。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介绍说,实现依法治水管水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水利社会管理的部门规章体系。修订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处理和质量监督管理等规定,加强地方水法规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专职水政监察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完善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建立健全水事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完善边界地区水事活动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四是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水行政审批程序,开展水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规范水行政许可行为。

实践水利高科技,水利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水利科技创新对水利发展的意义有四个:第一,大力加强科技兴水,是实现“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完成水利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第二,加大水利科技推广力度,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第三,科技创新是保障防洪安全、实现防汛抗旱目标的必然要求。第四,科技创新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条件。

三、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规划》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并研究采取扩大水利建设贷款贴息规模等措施。

《规划》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 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对水利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国家有能力加大投入,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建立政府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水利的总投资大概要达到1.8万亿元左右。这1.8万亿元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的水利建设: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占20%左右;二是防洪工程建设,占38%左右;三是水资源保障和城乡供水能力提高的工程建设,占35%左右;另外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0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根据县、乡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基本建成县级综合性救援队伍,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不断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使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公安、财政、水务、农业、民政、卫生、教育、国土、建设、林业、交通、安监、环保等部门单位配合,建立一专多能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的互动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应急能力。确保在年12月底前完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任务。

二)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以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和退伍军人等为主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各乡镇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公安及消防部门要加强对乡镇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有关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抗旱防汛队伍建设。水务局要进一步组建完善县抗旱防汛队伍体系。各乡镇要组建由基层水管单位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乡抗旱防汛队伍,村委会要组建由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村抗旱防汛队伍。县、乡、村各级抗旱防汛队伍要在当地抗旱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特别是重点区域和库区的乡、村抗旱防汛队伍,要做好汛期的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并加强平时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努力把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积极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合理储备抗旱防汛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水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抗旱防汛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二)加强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各乡镇、村委会,国有林牧(农)场(站)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草原风景区等,要组织本行政区域、本单位职工和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主要任务是开展森林、草原火灾的隐患排查、先期处置、信息报告工作,配合公安消防、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扑灭火和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要建立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与公安消防。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的联动机制,满足防火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县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加强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县农牧部门、气象部门及各乡镇要做好突发性重大低温冻害、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组建专业防治队伍,做好防治药械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县农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四)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县气象局牵头,各乡镇密切配合,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建成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政府及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预防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各乡镇及相关单位配合,组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容易受气象、地质灾害影响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在气象、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组织下,明确参与应急队伍的人员及其职责,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县级气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五)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涉及煤矿和非煤矿山,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要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要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工作。矿山及生产、存储和运输危险化学品单位所在地乡政府要建立队伍调运机制,组织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县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六)加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县电力、供排水、供热、交通、通讯、广电、环保、水务、燃气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本企业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干部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专业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同时,要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设备、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县发改、城建、交通、水务、质监、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卫生部门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完善专家库,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配合相关部门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核与辐射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县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八)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畜牧局牵头,各乡镇政府和林业、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单位配合,建立由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专业队伍,具体负责畜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县畜牧等部门要加强对基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四、有关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乡政府要对乡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明确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公安、国土、交通、水务、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电信、城建、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切实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发挥基层应急队伍的整体作用。各基层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立即集结到位,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的联动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发挥基层应急队伍的整体作用。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专业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的要求,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的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落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各级政府要根据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防洪抗灾能力的大事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依照“保证农田灌溉有序、乡村供水充分、度汛平安可靠”要求,狠抓水毁工程修复、乡村防洪工程、病险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专项建设,促进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1.全面修复水毁工程。

2.维修加固河道岸线和堤防。

3.全力推进病险水库和重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市县乡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队伍。

4.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二)建设任务

1.修复水毁工程。今冬明春修复完成124处主要水毁工程。对损毁的渠道、陂坝和排灌泵站进行全面修复。

2.加固河道堤防。重点加快治理应急工程和万亩以上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市、县城区防洪治涝项目建设。

3.整治病险水库和重点山塘。年底前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内1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大力提升小水库防洪规范和能力,启动重点山塘功能修复项目,初步建立水库水情雨情监测系统,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报系统。

4.实施小农水项目工程。着重抓好三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依照整体推进,集中连片的原则对规划设计范围内的渠道、山塘、陂坝、泵站等小型工程进行维修整治,圆满完成年度任务,达到绩效要求。

三、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具体要求

抓住水毁工程修复、防汛应急项目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等重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紧紧围绕“保今冬明春灌溉需求、保明年度汛平安”要求。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二)主要内容和投资估算

1.水毁工程修复29座山塘,建设任务及标准。对全市19座水库大坝或配套设施。12座陂坝,61处渠道和3处其他工程共124处主要水毁工程进行应急修复处置。明年3月底前完成。其中争取省以上700万元,工程投资。完成主要水毁工程修复估算总投资1550万元。市600万元,县区250万元。各级水务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责任主体。由有关部门、县区组织实施。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要完成其中6座除险加固任务,建设任务及标准。市共有15座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列入全国规划。其中中央资金承担项目5座,省级资金承担项目1座。要求今年11月底前要动工,明年4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修编后的设计方案投资概算已上报省水利厅,工程投资。目前该6座水库的除险加固方案均已经省水利厅初审。上报投资为2559万元,其中国家资金2130万元,省级资金429万元。责任主体。由各县区水务局组织实施。2165座小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扩宽进口段等工程措施进行应急除险处置。该批水库应急除险项目今冬明春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及标准。市有165座小型病险水库列入省规划。计划通过降低溢洪道进口底板高程。以保证明年度汛平安。市、级资金以2万元/座,工程投资。由省级财政以4万元/座的规范进行补助。县级以4万元/座的规范进行配套,共计投资1650万元。责任主体。由各县区水务局组织实施。

3.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乡村防洪工程)河铁桥至福田河口段3.6公里河道共计7.2公里两岸防洪墙建设,建设任务和标准。市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目前已完成铁桥至320国道桥段河道共计2.165公里防洪墙的建设。今年计划启动320国道桥至福田河口段建设工作。今冬明春实施工程总投资为5000万元,工程投资。市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总投资为1.11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500万元,萍乡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解决4500万元。责任主体。开发区负责具体实施。

4.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分别是防洪工程、区峡山口防洪工程、县升坊镇防洪工程。主要通过开展以堤防护岸加固和建设、河道清淤疏浚和排涝工程为主,建设任务及标准。市有3个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兼顾河流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治理、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证区域防洪平安和粮食安全。今年11月上旬开工建设,明年4月底前要完成水下工程建设,12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其中争取到中央投资4742万元(县升坊镇防洪工程1504万元、湘东区峡山口防洪工程1628万元,工程投资。3个项目的批复总投资为6960万元。开发区防洪工程1610万元)省级资金1000万元,县级配套1218万元。具体实施工作由各县区水务局负责,责任主体。由全市组织统一招标。其中防洪工程由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和水务局共同实施。

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实施三个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建设任务及标准。今冬明春。两个区小农水专项工程,20个衔接统筹新农村建设点小农水项目和市县区本级计划项目。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水源工程更新改造、中型灌区(市无大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主要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单薄环节。恢复新增灌溉面积3.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其中争取省以上专项资金4245万元,工程投资。今冬明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为12888.81万元。市县布置1161万元,群众筹资和投工投劳折资2631.15万元,涉农资金整合4851.66万元。由各级水务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责任主体。由各县区组织实施。

6.灌区节水示范增效和节水改造项目建三个建设主要对灌区主渠道进行加固、整治、防渗、维修,建设任务及标准。计划实施坪村水库灌区节水示范增效项目和湘东区友谊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善渠系配套设施,通过项目实施,使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7以上,提升渠道输水保证率,达到项目区农业增效目的其中坪村灌区节水示范增效项目批准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工程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2167万元。争取到中央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友谊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申报总投资1967万元,计划争取省以上资金1200万元,市及以下767万元。友谊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由区争取尽快启动,责任主体。灌区节水示范增效项目由坪村水库管理局组织实施。市水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资金筹措

先急后缓,依照明确任务。各方出力,团结治水的总体原则,全市通过争取中央和省支持,整合涉农有关资金,加大市县区各级财政投入,依法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农民筹资投劳以及市场融资、社会捐助等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需争取省级以上投资14556万元,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总投资30807.81万元。地方及其他投资16251.81万元,其中市县区各级8769万元,横向资金整合及其他7482.81万元。

(四)实施方法

今年为宣传发动阶段;为前期工作和开展水利冬修前哨战阶段;10月到12月为水利冬修主攻战阶段;为市级中期检查考评阶段;为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扫尾和工程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4月为迎接省级检查考评阶段。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分六个阶段进行。

四、强化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指挥长的市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组织、协调和落实。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负全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把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乡(镇)村,把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切实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水利投入的同时。划分事权,明确责任,建立市、县区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水利投入增长幅度在较长时间内高于当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各级各部门要依据经批复的水利规划,整合使用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新增农资补贴、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各类水利项目建设。要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渠道,通过财政信贷担保和通过其他有效途径,筹措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要落实受益群众的投入责任,鼓励农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向村民筹资筹劳的数额可按省政府规定的上限规范控制。要按照“政府规划、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农民受益”原则,加大对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以奖代补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

(三)落实农田水利建设土地优惠政策。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河道圩堤加固、病险水库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加固等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依法优先保证。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所需建设用地。从市、县区两级乡村规划区批准的出让土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计提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具体比例由市、县区政府确定,其中洪灾损失大、近年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县区应提高计提比例。通过江河治理新增的可利用建设用地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按获得收益的30%以上比例计提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四)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和业务指导;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水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积极做好水利建设所需土地征用等有关服务工作。其他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支持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特别是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要大力配合做好资金整合工作,提高有关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例,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2篇

这次全市武装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对于深入贯彻省军区和警备区党委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标准做好新时期武装/,!/工作,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__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786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9.5。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060元和4350元,增幅1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5亿元,比去年增长109。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结着武装战线的同志们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些,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武装战线上的全体官兵和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市人武部在**警备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这个中心,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人武部”;&&镇武装部被**警备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办事处武装部长和@@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分别被警备区评为“优秀专武干部标兵”和“优秀民兵干部标兵”。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地感谢!

当前,我市正处于“十一五”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共谋发展,合力攻坚。特别是需要我们人武部带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多方参与,促进我市更快更好地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继续抓好全市武装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武部全面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当今世界军事强国的战略思想、作战原则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使近几次战争样式呈现多样化。这就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观念,把解决制约武装工作的突出矛盾作为突破口,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症结所在,研究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在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完善民兵编组以及训练体制机制等难点问题上有新进展,切实把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要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战略思想,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加强人武部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真打真准备的思想,切实把心思和精力向打赢聚焦,立足我市实际,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民兵组织建设机制,要加强对民兵快反分队和应急分队的重点建设,全面提高民兵遂行应急作战任务能力。要加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配套完善战备训练设施,进一步提高基地化、专业化、网络化训练质量。

二、要把练兵与参建结合起来,为推动全民创业和振兴##经济发展做贡献

人武部是军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继续坚持积极“自建”、踊跃“参建”、主动“带建”、协调“共建”相结合,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要不断适应民兵特点,充分发挥人武部优势,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战场,努力实现用兵、练兵、强兵的统一,促进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民兵在本职岗位上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突击队作用,积极做好创业实践和扶贫带富工作。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组织民兵成建制地参加不同情况下的抢险救灾、重点工程建设、抗击重大疫情、处置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任务,动员广大民兵带头参与构建和谐##的各项工作,带头参加双拥共建和其他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平安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积极适应新编制体制特点,不断提高人武部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执行新编制后,人员少、事务多、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下大力量抓好人武部党委机关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武部党委加强民兵思想政治建设、把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方向的本领,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带领民兵预备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本领,依法从严治军、加强正规化建设的本领。要继续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强化战斗力标准意识,积极改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以打仗的要求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党委廉政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学习的班子、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干实事谋发展的班子。要着眼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队伍的需求,把立足岗位培养人、教育人纳入党委的重要日程,通过学习培训等形式,进一步优化结构,更新观念,努力锻造一批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和人武部要按照中央(1999)24号文件规定对专武干部进行调整补充,选强配齐专武干部,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 专武干部管理办法,对专武干部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使用。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管武装原则,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武装工作的领导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3篇

这次人防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前,市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人防办关于全省人防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及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市委、市政府对今天会议非常重视,书记、市长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将今天的会议组织好,把省人防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伯权主任的讲话要求贯彻好,把全年各项任务落实好。刚才,国动委表彰了一批全市人防工作先进县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全市人防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和感谢。长期以来,省人防办始终对关心重视有加,为我市人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今天伯权主任、光宇纪检组长又在百忙中亲自莅临指导会议,让我们倍加感动,倍受鼓舞。伯权主任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我市“十一五”人防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围绕今后一段时期人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为我们做好人防工作指明了方向。宽兴司令员的讲话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人防工作,从加强新时期国防建设、维护人民安全的角度,就支持、推进全市人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赞同。各县市区和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伯权主任和宽兴司令员的讲话要求,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我相信,在省人防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军分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人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下面,我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看待近年来人防工作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上级人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主动把人防建设融入全市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之中,人防工作成效显著:一是人防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人防工程是最基础、也是最艰难的一项工作,在各级各有关部门长期不懈努力下,人防工程建设面积逐年翻番,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人防工程面积6.56万平方米,主城区人防工程人均防护面积达到了0.4平方米。秦都、兴平等8个县市区建立了早期人口疏散基地和临战人口疏散基地。二是基层人防建设稳步发展。10个县市成立了人防工作机构,其中3个县是独立的机构。三是指挥通信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在全省人防系统率先完成了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并建成了人防机动指挥所,全市防空警报器总数达到110台以上,是“十五”期间的3倍,增幅率位居全省第一。四是人防执法工作走向规范化。认真落实、坚持了“以建为主、以收促建”的方针,严格人防执法。去年一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收缴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倍,执法收费位居全省前列。五是人防民防结合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两防一体化”试点任务,成功开展了警报试鸣和学生疏散演练活动,率先制作了人防民防知识动漫宣传片,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人防意识,重视人防、加强人防的氛围正在形成。去年我市荣获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这是我市人防工作开展61年来首次获得的最高荣誉。同时,市人防办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度全省人民防空综合考评优秀单位”、“2011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1年度市级文明单位”。说明了全市人防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此,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高度满意的。

对照中、省对人防工作的新要求、新需要和人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市人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与城市发展建设不同步、区域发展不平衡、人防知识仍需进一步普及、人防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等。对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科学制定解决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真正以为人民群众负责、为国防安全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地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工作。

二、突出抓好人防重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军民融合、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战略思路,积极探索研究,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搞好平战结合,全面提高我市人防预警报警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综合防护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十二五”人防事业新跨越。

一要加强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军地联合、平战结合、运行通畅的要求,全力构建功能齐全、灵敏高效的人防指挥体系。今年,市本级要全面完成人防基本指挥所、机动指挥所、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和地面卫星接收站机房建设任务;各县市要全面完成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同时,要确保各个系统能互连互通,全面提高人防应急指挥能力。

二要继续加强人防工程建设。要紧紧把握主城区开发建设“3+5”工程实施和全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快人防工程建设步伐,做到应建尽建,力争多建快建。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人防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要求,使人防工程成为人民群众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安全屏障。今年,市本级要完成3.5万平方米的“结建”工程建设任务,防空地下室结建率达到60%,启动渭河人防隧道工程。兴平、彬县、三原、武功、泾阳要加大单体工程建设力度,其余各县各建一处“结建”工程。到2015年,主城区人防工程总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各县市区建成一处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人口疏散基地。

三要加强预警报警能力建设。今年,市本级要完成6台警报器安装和人防警报中转站备份系统建设任务,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8%。各县市要完成14台警报器建设任务,县城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成短波电台建设任务。力争到2015年全市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9%。

四要依法征管和使用人防易地建设费。市人防办、市住建局和各县市政府及人防部门要依法抓好人防易地建设费的征收工作,确保应收尽收,不得“乱开口子”减免,特别是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中,绝不能以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为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切实管好用好资金,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今年,市本级要完成3300万元收缴任务,县级人防部门要完成2500万元收缴任务,收缴率要达到90%以上,逃费追缴要达到100%。

五要大力促进人防事业的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重要目标毗邻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中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一批具有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疏散基地;建设具有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培训中心和具有一定资金回笼能力的人防产业,平战结合利用面积力争突破15万平方米,工事开发收益达到200万元以上。要坚持人防工作与应急管理、防灾救灾相结合,努力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好务。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夯实责任。各县市政府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人防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切实按照各级财政收入1-3‰的比例,将人防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人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将人防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硬指标,抓紧制定考核办法,跟踪检查督导,年终根据各项任务落实情况,严格兑现奖惩措施。要加强基层人防机构建设,正在筹备设立人防办的县年内要完成设立,已经设立的要配齐配强领导力量、工作力量。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使防空防灾知识深入人心。

二要加强协调。要建立健全军政联席会议和军地联合办公制度,充分发挥军政双重领导体制的优势,增强人防工作的整体合力。市发改、住建、财政、国土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从政策、资金、项目、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防部门要当好同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参谋助手,积极主动地与军地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推动工作落实。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各级人防部门要按照“准军事化”要求,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深入开展安全形势、使命任务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筑牢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防空袭的要求,从严从难组织模拟实战的演练,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不断增强人防系统和人防专业队伍执行任务的能力。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4篇

对美军而言,作战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益,但伴随而来的风险和漏洞却对军事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技术进步和安全需求推动着美军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军以“纵深防御”战略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

“纵深防御”战略的提出

“纵深防御”原指通过层层设防来保护动力学或现实世界的军事或战略资产,迫使敌方分散进攻力量,难以维系后勤保障,从而达到迟滞敌方进攻或使之无法继续进攻的战术目的。在网络空间防御中,“纵深防御”战略是指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纵深的防御措施来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其主要目的是在攻击者成功地破坏了某种防御机制的情况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仍能够利用其他防御机制为信息系统提供保护,使能够攻破一层或一类保护的攻击行为无法破坏整个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

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及“网络中心战”概念的提出,美军各部门和单位对信息和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问题随之凸显,单纯的保密与静态防护已无法满足信息安全的需求,美军亟需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为满足军方的需求,美国国家安全局于1998年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1.0版)》(IATF)。IATF系统地研究了信息保障技术,提出了“纵深防御”战略,认为信息保障要靠人员、操作和技术来实现,并建立起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动态反馈模式(即PDRR模型)保障网络安全,为保护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技术指南。在美军的实践中,“纵深防御”战略应用于一种风险共担的信息系统环境,由多方共同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综合性防御措施来保障美军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借助在信息系统内广泛采用的多种防御措施,“纵深防御”战略有效地解决和弥补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内在人员、技术和操作方面存在的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

“纵深防御”战略的主要内容

人员、技术和操作是“纵深防御”战略的核心要素,着眼于人员管理、技术保障和运行维护的政策制度设计、装备技术研发、安全态势维持等活动,构成了“纵深防御”战略的主要内容。

人员是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决定性因素。“纵深防御”战略强调人员因素,在领导层面上,要求领导层能够意识到现实的网络安全威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地推动安全管理政策的落实;在操作人员层面,要求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在人员制度层面,要求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职责;在安全防范机制层面,要求建立物理的和人工的安全监测机制,防止出现违规操作。

技术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保障,是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的现实基础。“纵深防御”战略提出:建立有效的技术引进政策和机制是确保技术运用适当的前提,只有依据系统架构与安全政策,进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安全防御技术,构建完善的防御体系,才有助于推动实现全面的网络安全。

操作是指为保持系统的安全状态而开展的日常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严格执行系统安全策略,迅速应对入侵事件,确保信息系统关键功能的正常运行。操作是“纵深防御”战略中的核心因素,人员和技术在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运行维护工作才能得以体现。

实施“纵深防御”战略的指导思想及应用原则

“纵深防御”战略是美军保护网络系统核心部分免遭入侵的基本策略。美国防部规定各军兵种、国防部各部门、各司令部应运用“纵深防御”战略保护国防部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开展相应的计划和训练工作;各级领导部门需因地制宜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根据各单位的能力和水平采取有效的“纵深防御”措施;在国防部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研发过程中,应贯彻“纵深防御”战略,积极建设相关网络安全防御系统,采取渐进的方式优先保护关键资产和数据。为推动“纵深防御”战略的实施,深化认识、明确重点,IATF提出实施“纵深防御”战略应遵循“多处设防、分层防护、细化标准”等原则。

多处设防。“纵深防御”战略把网络与基础设施、飞地边界、计算环境和支撑性基础设施列为重点防护区域,实际应用当中涉及针对路由器、防火墙、VPN、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等的保护。本地计算环境的防护以服务器和工作站为重点,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核心地带。飞地是一组本地计算设备的集合,飞地边界防护主要关注如何对进出这些“区域”边界的数据流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监视。网络及其附属基础设施是连接各种飞地的大型传输网络,由在网络节点间传输信息的设备构成,包括各类业务网、城域网、校园网和局域网。网络及其附属基础设施的安全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支撑性基础设施(如密钥管理基础设施)是网络安全机制赖以运行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保障网络、飞地和计算环境中网络安全机制的运行,从而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分层防护。美军在实施“纵深防御”战略的过程中,按照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对国防信息系统各层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分层部署防护和检测机制措施,形成梯次配置,进而增加攻击被检测的风险,提高攻击成本,降低其成功几率。以美海军为例,美海军在实施“纵深防御”战略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以“主机、局域网、广域网、海军GIG网络、国防部GIG网络”五个区域为基础的设防区域,综合运用入侵防御系统、防火墙、基于主机的安全系统等分层防护措施实施网络防御。

细化标准。细化标准是对各类网络安全系统机制的强度(如加密算法的强度)和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保障(如采用机密手段确保机制的实施)做出具体的规定。为了描述网络安全的强度,美国防部制定了初、中、高三个等级,并提出国防信息系统的“纵深防御”战略中,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等级,采取其中一个级别的措施。例如高等级的安全服务和机制可提供最严格的防护和最强的安全对抗措施,高等级的安全解决方案必须达到下列要求:采用国家安全局认证的1类密码用于加密;采用国家安全局认证的1类密码验证访问控制;密钥管理方面,对于对称密码,采用国家安全局批准的密钥管理措施(创建、控制和分发),对于非对称密码,使用5类PKI认证和硬件安全标识保护用户私有密钥和加密算法;采用的产品需通过国家安全局的评估和认证。

“纵深防御”战略的实践和发展

美军率先将“纵深防御”战略应用于全球信息栅格的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创新,大胆借鉴和利用成熟的商用安全产品,从组织管理、装备技术和政策法规层面,建立起综合性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国防信息系统的安全。

在组织管理层面,为推动“纵深防御”战略的落实,美军建立了以联合参谋部为领导机构、各军种具体负责、国家安全局和国防信息系统局提供技术支援和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联合参谋部情报部部长负责制定保障“纵深防御”战略的情报条令和法规,联合参谋部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负责计划和在演习中落实“纵深防御”战略;各军种部长负责制定本军种“纵深防御”战略的具体实施细则,监督所辖网络的贯彻和执行情况;国防信息系统局局长负责组织和领导国防信息系统“纵深防御”战略防御技术的研发工作,会同参联会主席和国家安全局局长制定“纵深防御”战略分层保护措施,并监督落实情况;国家安全局局长负责管理IATF的制定工作,保障“纵深防御”战略的实施,并提供相应的工程技术支援。

在装备技术层面的建设,美国国防部要求:美军网络空间安全解决方案应坚持以通用性和综合性为研发方向,以“纵深防御”为基本手段,以C4ISR框架结构为基础,推动网络空间作战的发展。为此,美军贯彻“先关键资产和数据,后飞地网络”的保护原则,通过技术研发和装备采办,有重点、分阶段地推动装备技术防御体系的完善和更新。装备技术体系建设核心内容包括密码技术、非军事区、虚拟安全飞地、基于主机的安全系统“应用程序白名单”技术和网络态势感知。

在政策法规层面,2009年美国国防部制定并颁布了《网络空间的信息保障发展战(CIIA)》,提出了国防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网络保障、身份保障和信息保障”总体目标,从能力建设、任务管理、攻击防范和应变处置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目标。为促进任务目标的落实,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制定了《信息安全政策总图》,以四项任务目标为总纲,着眼“纵深防御”战略的实际应用,对国防部和联邦政府现行的网络安全政策和技术法规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类,内容涉及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组织与领导、网络空间作战技术研发、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通信加密和信息共享管理、网络攻击防范、可信网络系统建设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战备等方面,从而建立起了完整而又清晰的“纵深防御”战略的政策法规体系。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5篇

浙江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顺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国防交通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国防交通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防交通经费除中央安排外,由地方、部门和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共同承担。

第四条 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交通工作。

铁路、道路、水路、航空、邮电通信和水产的行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交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的国防交通工作。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交通管理部门以及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国防交通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国防交通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

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和交通运输学校、邮电通信学校应当按照《国防交通条例》的规定,履行国防交通教育职责。

第六条 地区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应当根据上级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军事机关拟订,征求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制定本单位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完成国防交通保障任务。

第七条 国防交通建设规划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省实施的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以及需要申请国防经费投资的建设项目,上报立项审批前,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第九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其设计鉴(审)定、竣工验收应当经有关的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承担建设项目勘查设计的单位,应当对项目设计中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内容单列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组织设计鉴(审)定前将设计文件以及有关资料报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的资产、资料交接工作,应当有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参加。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不得占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不得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不得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

第十一条 国防交通保障队伍分为专业保障队伍和交通沿线保障队伍。其组建方案,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和上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要求确定。

第十二条 专业保障队伍,由交通管理部门以本系统交通企业生产单位和经济组织为基础组建;执行交通保障任务时,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统一调配。

第十三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的要求,结合生产任务、抢险救灾等,对专业保障队伍进行训练和必要的演练。交通企业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专业保障队伍的组织、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由交通线路沿线、交通设施周围地区的民兵和群众组成,专门担负交通保障任务。

交通沿线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军事机关负责本地区保障队伍的组织、建设。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的专业训练,由有关军事机关结合民兵工作统一安排;国防交通专业课目,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提供教材、器材和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 国防交通战备车辆、船舶和其他机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国防交通标志;在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可以优先通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国防交通战备车辆是指:

(一)各级国防交通主管部门的指挥车;

(二)在编国防交通战备抢修、抢运专业保障的车辆;

(三)在编国防交通、通信部门的战备通信车。

经公安机关批准,用于抢修、抢运的国防交通战备车辆,可以安装相应的警报器。

第十七条 被动员或者被征用运力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保证被动员或者被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技术状况良好,并保证随同的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技能。

第十八条 需要对动员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外形、结构、性能作重大改造的,必须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计划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计划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物资储备计划,报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负责储备国防交通物资的单位,必须对所储备的物资加强维护和管理,不得损失、丢失。

储备物资的布局和结构应当随着国防需要和发展、物资供应变化,结合运输、生产建设及时进行调整和轮换更新。

第二十一条 国防交通储备的物资主要用于战时和特殊情况下交通、通信设施的抢修、抢建,未经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遇抢险救灾等情况确需动用县级以上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的,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经批准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费用。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储备物资的更新、配套和维修、管理。

经批准动用的物资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归还,造成损坏的应当及时更换补充。

第二十二条 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需要作报废、降价处理的,应当报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三条 国防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应当向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登记,进行转让时应当得到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第二十四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贯彻国防要求的;

(二)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或者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用途,或者擅自作报废处理的;

(三)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丢失、损坏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或者经批准动用的物资超过规定的期限不归还,或者造成损坏不作更换补充的;

有前款第(二)、第(三)、第(四)项所列行为的,还应当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第二十五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影响国防工程设施正常使用,危及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安全的;

(二)未经批准占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的;

(三)未经批准占用(利用)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逃避或者抗拒运力动员、运力征用的,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相当于被动员或者被征用的运载工具、设备价值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未经批准对动用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设备的外形、结构、性能作重大改造的,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扰乱、妨碍军事运输和国防交通保障的;

(二)扰乱、妨碍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的;

(三)破坏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

(四)盗窃、哄抢国防交通物资的。

第二十九条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规定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措施,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可以委托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国防交通的意义伴随着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国防交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萌芽走向成熟,由单一形式的地面交通发展到铁、公、水、空综合方式的立体交通,构成了覆盖全国的国防交通综合保障网络。

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铁路干线为骨干,以重要公路、水路为支撑,多种运输方式互相支援配合的国防交通综合网路保障体系。

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工作管理机制日益完善。1995年2月,我国国防交通史上第一部法规《国防交通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国防交通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进一步确定了国防交通的法律地位。各省区市还积极制定与《国防交通条例》相配套的法规,促进了国防交通法制化的建设。

强化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整组工作,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加强。车轮滚滚支援前线,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遍及铁道、交通、电信、民航等各个部门和全国各个地区。并已初步实现了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由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为战时执行各种交通保障任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