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它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它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必备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基于食品特征价格需求模型,考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效用评价,结果显示,相对高收入人群对食品的营养程度和安全度更加重视,相对低收入人群对价格更为敏感。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统计数据表明,监管力度强并不能完全杜绝食品违规生产行为,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对食品中必需品的需求,会为企业过度压低生产成本提供空间。鉴此,应从需求角度考虑食品安全治理问题,提高低收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对加强监管力度的重要补充。关键词: 食品安全度需求;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5-0121-07一、引 言食品安全问题是近些年社会关注的热点。Antle(2001)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分析区分了食品质量信息是否完全。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食品安全度与食品的其他质量属性无差异,就像消费者会因为食品的味道、营养成分购买不同的食品,食品安全度也是影响人们食品消费的因素之一[1]。如果信息是不完全的,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销售者比消费者知道更多关于食品安全度的信息,食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销售者与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度的信息量等同,即食品市场存在对称的信息不完全。因此,若想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区分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对症下药。本文将从食品质量信息完全的角度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息是已知的,从需求角度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受到人们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这是对食品质量信息不完全下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一个补充。食品质量信息完全意味着消费者明白劣质或者违规食品可能给他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了估计不同收入人群对食品安全度的偏好程度,本文通过两方面的数据分析进行论证。一方面,将估计食品中营养成分对不同收入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大小,尽管营养成分更多的代表食品健康程度,比如是否能够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等,但这可以区分消费者更多是为了“饱腹”还是“安全”,甚至是“营养均衡”。另一方面,本文对不同地区食品违规行为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说明巨大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存在为企业违规食品生产活动提供了利润空间,监管力度高并不能完全保证提高食品安全系数。二、文献评述已有诸多研究基于结构模型对食物需求进行分析。Dubois等(2014)使用家庭层面数据比较美国、法国和英国在食物购买上的差异,他们发现价格和食物特征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经济环境与偏好差异更能够解释国家间食物购买的差异[2]。与此结论相似的是Atkin(2013)的文章[3]。他把习惯形成引入代际交替一般均衡模型(overlappinggenerations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对印度区域间食物消费差异进行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地充裕食物相比价格和营养成分更能够解释人们的食物消费习惯。尽管这两篇文章基于不同的识别方法,但均得到经济环境与偏好差异可以解释食物购买上的差异这一结论。本文理论模型的基础就是基于Dubois等(2014),并应用于不同人口特征群体之间食物购买的差异分析。营养元素摄入量、价格和食物支出之间的关系也有若干研究。Griffith等(2015)研究了相对价格变动对英国家庭食物支出的影响,发现价格上涨不利于维持良好的营养结构[4]。Dragone和Ziebarth(2015)引入了创新性消费这一概念,并研究了柏林墙推倒后东西德的合并对东德食物消费的影响。这种突变式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消费,使得东德部分人的体重显著上升[5]。Eli和Li(2014)研究了能量需求和家庭支出是如何共同影响食物需求的,结果显示能量需求对食物需求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贫困家庭的弹性较小[6]。Fukase和Martin(2015)进行了收入-消费-生产的动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收入水平所带来的食物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但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的转变这个差距会逐渐缩小[7]。Cutler等(2003)发现卡路里价格的下降提高了卡路里的摄入量,进而带来了美国肥胖度的提高[8]。上述文献尽管并不直接涉及到本文所研究的常量营养元素与食物支出之间的关系,但均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还有较多研究对中国的食物支付意愿进行测度。郑志浩(2015)估计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支付意愿低于普通大米[9]。张振等(2013)研究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属性的偏好行为,他们发现消费者对以下食品安全属性的支付意愿由高到低为:政府认证的食品,企业品牌、养殖场质量安全保证和第三方机构认证[10]。周应恒和彭晓佳(2006)对江苏省城市消费者为低残留青菜中食品安全的平均支付意愿进行估计,其中大城市为2.42元/斤,中小城市为2.77元/斤[11]。张晓勇等(2004)基于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考察他们对转基因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态度,发现他们并不愿意为质量较高的食品支付过多费用[12]。以上研究尽管是对食物支付意愿的研究,但是涉及到的区域范围并不广,往往只基于某个城市的部分居民的部分食物。三、理论模型Dubois等(2014)在研究美国、法国和英国食物购买差异的时候,基于产品层面的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可以通过价格反映食物特征、营养成分的需求模型。他们的需求模型基于Gorman(1980)和Lancaster(1966)的产品特征效用模型(characteristics model),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和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 price model)都是其特殊形式[13,14]。Dubois等(2014)的需求模型不仅可以分析国家间食物购买差异,还可以扩展到省际之间的差异,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食物购买差异等。本文基于此模型,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得到消费者对不同食品的需求函数。与简单需求函数不同的是,此需求函数不但受到基本的食物价格影响,还受到食物特征影响;不但是一般的价格需求函数,而且是特征价格需求函数。进而在实证分析中,本文把待研究中国消费者群体是属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进行区分,着重探讨这两大消费者群体之间的差异。下面首先对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四、不同收入消费者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估计本部分基于第三部分的理论模型,使用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数据,以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作为两个基本人口特征群体,估计他们对食品包含的营养成分的需求。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使用CHNS社区和家庭层面200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包括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9个省级行政区划。食品消费支出、食品消费量及每种食品所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等是分析使用的主要数据,覆盖590个城镇家庭,538个农村家庭。本部分依次对数据处理及变量说明、估计方法和估计结果进行介绍。(一)数据处理及变量说明为了计算食品消费支出,需要得到食品的价格。在2000年CHNS社区层面的数据中,主要包括谷物类、食用油、蔬菜、鱼、豆制品等类食品的大商场零售价格和自由市场价格,本文使用自由市场价格。在剔除掉缺失价格以及较少的样本后,仅剩下鱼类(包括带鱼和鲤鱼)以及豆制品类(包括豆腐和豆腐干)两大类食品较为全面的价格数据;所以鱼类和豆制品类是本文分析的食品种类①。家庭层面数据包括每个家庭3日食品消费量,并使用每家每日食品消费量衡量每个家庭的实际消费量。食品价格与食品消费量相乘即可得到每个家庭每日的食品消费支出。2000年调查数据中食物代码对应的是1991年中国食物成分表,根据1991年版的《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可得到带鱼、鲤鱼、豆腐、豆腐干中包括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具体值。《食物成分表》统计的是每100克可食部所包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数量,本文按照相应的比例得到每个家庭每日带鱼、鲤鱼、豆腐和豆腐干消费量中各自包含的上述常量营养元素数量并加总。下文的实证分析中涉及到工具变量的选取,在此把工具变量的选择及处理简单介绍。本文把每个家庭所在社区的其他家庭作为参照组(reference group),并计算参照组的非加权平均每个家庭每日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摄入量。这是每个家庭每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工具变量。本文是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偏好进行对比,因此实证分析中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需求估计是分开的。表1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每日食品支出上,城镇家庭比农村家庭多消费近20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标准差均较大,这是本文食品种类选择较少导致。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和脂肪的每日摄入量,城镇家庭略高于农村家庭;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摄入量农村家庭略高于城镇家庭。从上述主要变量中可以看出,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每日食物支出和常量营养元素每日摄入量上略有差异,但是并不大。(二)估计方法根据Dubois等(2014)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得到的理论框架,本文的实证模型如下:其中,i代表个体家庭,k代表食品种类,共有K种;pk为家庭i购买一单位yik食品k的价格,(3)式左边为家庭i食品消费总支出。akc为食品k的特征c,本文即为食品k包含的常量营养元素数量;因此∑kk=1akcyik为家庭i从消费K种食品可获得的营养成分。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本文设定c=1为不可观测的特征,并等于δks+ξi+εik;δks用来控制城市固定效应,比如北京和上海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ξi用来控制个体家庭固定效应,即不同家庭独特的对食品的偏好;εik是除了上述城市固定效应和个体家庭固定效应之外的其他不可观测因素,以及上述两个固定效应可能产生的交互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依旧采用传统的工具变量法。Dubois等(2014)提出首先为每个家庭定义参照组(reference group),再对这些参照组所消费食物包含的营养成分取非加权平均,用此作为每个家庭营养成分摄入量的工具变量。参照组本文选取的是原家庭同一社区内其他所有家庭,因此参照组的平均营养成分摄入量与原家庭营养成分摄入量相关;又因为使用的是非加权平均,这就避免了营养成分摄入量受到食物消费量的影响而与εik产生相关性。(三)估计结果表2和表3是在上述估计方法下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营养成分需求偏好的估计结果;其中表2是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表3是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其中被解释变量均为家庭每日食物支出。在不控制城市固定效应的时候,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克,城镇家庭的食物支出会提高约44元,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会提高约34元。而脂肪每日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克,城镇家庭的食物支出会分别下降65元和20元,农村家庭的食品支出会分别下降28元和31元。在加入城市固定效应之后,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蛋白质每日摄入量、脂肪每日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对食物支出的影响方向相同,数值上差异不大。上述估计所得系数均是显著的。从以上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城镇家庭比农村家庭在蛋白质摄入上有更多的支出,而且注意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控制。表3是使用工具变量后的估计结果。在不加入城市固定效应的时候,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每提高1克,城镇家庭的食物支出会增加33元,而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44元,这与我们的预期不符。但是在加入城市固定效应之后,则发现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每提高1克,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分别会提高29元和27元,二者差异不大,城镇家庭略高于农村家庭,这说明不同城市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是有影响的。脂肪每日摄入量,无论是否控制城市固定效应,其每提高1克,城镇家庭食物支出的下降均高于农村家庭。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每提高1克,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下降高于城镇家庭。因此在使用工具变量对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相比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所得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消费偏好方向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差异有所减小。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需求偏好是有差异的,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会提高食物支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增加会减少食物支出。同时,从数值上来看,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每日摄入量支付意愿也是有差异的,城镇家庭更看重蛋白质摄入,并控制脂肪的摄入;农村家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低于城镇家庭。但从数值上看这种差异并不大。上述结果说明,城镇家庭确实比农村家庭更加看重食品“营养”与否,因此相对高收入的家庭会更加看重食品质量,收入的确会影响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度的程度。五、统计性分析本文使用“掷出窗外网(zccw.info)食品安全数据库”(2011,下文简称“数据库”)公布的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国内中文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所有报道。“数据库”的新闻报道来源均为国内正规媒体,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因此是可靠的、全面的。吴恒等(2011)对“数据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报道年度变动、地区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总结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特别广、手段特别狡猾、危害特别巨大、查处特别困难等主要特点。本文的分析把“数据库”的时间变动、地域变动与其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在上文已经证明收入水平会影响到人们对食品安全度重视程度的情况下,从全国范围对收入水平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本文根据违规食品种类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两类,必需品比如蔬菜、肉类、油盐酱醋等,非必需品则包括零食、饮料、必胜客产品等。必需品的消费人群基本不受收入水平限制,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要消费这些食品;而非必需品的消费人群则需要相对高收入,只有具备了一定收入水平才会购买。比如,2009年长沙的肯德基食品墨西哥鸡肉卷中出现塑料碎片,而肯德基的消费者已经排除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图1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统计 (2004年1月~2011年5月)资料来源:《掷出窗外网(zccw.info)食品安全数据库》,并经作者计算整理。

首先从图1的总体趋势可以看出,31个省级行政区中划除了上海,违规食品中必需品的报道数量均多于非必需品。也就是说,必需品出问题的概率大于非必需品。既然是生活必需品,只要存在一部分低收入消费者对低价的食品有需求,企业就有动机压低生产成本,足够低的生产成本的代价就是食品违规,比如使用劣质原材料、偷换原材料等。因此只要这部分特别低收入消费群体存在,这种企业违规食品生产行为就不可能完全杜绝。同时,又因为“低收入”这个特征,导致这部分消费群体身体健康即使因为食用违规食品出现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的可能性也会低,这又进一步纵容了企业违规食品生产行为。而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并不是那么敏感的消费者,价格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会综合价格、安全度、营养成分多种因素进行消费,是相对更加理性的消费者。所以从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统计数据的总体趋势来看,违规食品中必需品数量越多且存在巨大低收入消费人群,企业压低利润、违规生产被发现且惩处的概率更小,食品安全问题会更严重。表4对31个省级行政区划违规食品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按照曝光数量进行排序。无论是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和都是排名最后的。这代表着上述五个省级行政区划,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另一方面则是相关的报道较少。同时,这五个省级行政区划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而食品安全问题报道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排名前五名的省份中,除了湖北是中部地区,其他均为东部发达地区。按照上文的分析,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监管相对严格,而且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监管程度高低与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并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综合上述两点来看,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中,巨大低收入人群的存在是不可忽略的,重罚之下依然有企业生产劣质食品,利润必定是背后的主导因素,而巨大低收入消费人群让这种利润有实现的空间。六、结论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与现有文献中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在信息完全情况下探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原因。信息完全角度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需要考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度的效用评价,是食品这种商品的质量属性之一,即可基于产品特征模型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估计。基于黄少安和张帅(2014)的观点[16],本文具体探讨了收入是否影响到人们对食品安全度的评价,以及这种需求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行为,使得政府陷入监管无效的“陷阱”。本文一方面基于Dubois等(2014)食物特征价格需求理论模型,使用2000年CHNS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数据,分别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所消费食物(具体为豆制品、鱼)中包含的三种常量营养元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支付意愿进行了估计。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的上升会带来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食物支出的上升,但是城镇家庭略高于农村家庭;每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上升会降低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食物支出,其中对于脂肪摄入量的上升所带来食物支出的减少,城镇家庭高于农村家庭,对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上升所带来食物支出的减少相反。这证明了相对高收入人群对食品安全、营养程度的重视程度更高,而低收入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更为敏感,“吃饱”比“吃好”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本文使用“掷出窗外网(zccw.info)食品安全数据库”,对中国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新闻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从违规食品是否属于必需品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与收入相关。从统计结果来看,违规食品中必需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必需品,而且并没有受到监管程度的显著影响,即企业生产过程会利用低收入消费者对必需品的刚性需求,生产劣质甚至违规食品。综上,巨大低收入消费者对低价或过低价食品的需求,为企业生产此类食品提供了利润空间;因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不能单纯的集中在加强监管上,还应该从违规食品的源头需求角度进行考虑。如何增加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的收入,让他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饱腹,而是更多的考虑安全、健康的食品;让低收入消费者有能力获得安全食品,而不是让他们有意识的抵制违规食品。

注释:①后文把鱼和豆腐两类食物简称为食品,所有数据描述均特指这两类。参考文献:[1]Antle J M. Economic analysis of food safety[J].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1):1083-1136.[2]Dubois P, Griffith R, Nevo A. Do prices and attributes explain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food purchas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3):832-867.[3]Atkin D. Trade, tastes, and nutrition in indi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5):1629-1663.[4]Griffith R, O’Connell M, Smith K. Relative prices,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the demand for food[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15,31(1):116-130.[5]Dragone D,Ziebarth N R.Economic dwelopment,novelty consumption and body weight:evidence froxt the east cieman tpansition to capitalism[R].Quaderni Working Paper,2015.[6]Eli S, Li N. Caloric requirements and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the poor[R].NBER Working Paper,2015.[7]Fukase E, Martin W. Who will fee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income growth and food demand and supply in China[J]. Journal of Agrlcultura Economics,2015,61(1):3-23..[8]Cutler D, Glaeser E, Shapiro J. Why have Americans become more obese?[R].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sspactroes, 2003,17(3):93-118.[9]郑志浩. 城镇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需求研究[J]. 管理世界, 2015,(3):66-75.[10]张振, 乔娟, 黄圣男. 基于异质性的消费者食品安全属性偏好行为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5):95-103.[11]周应恒, 彭晓佳. 江苏省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 (季刊), 2006,(4):1319-1432.[12]张晓勇,李刚,张莉.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1):14-21.[13]Gorman W M. A possible procedure for analysing quality differentials in the egg market[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0,47(5):843-856.[14]Lancaster K J.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74(2): 132-157.[15]吴恒.易类相食: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2004-2011)[R/OL].2011.http://2ccw.info/.[16]黄少安,张帅.食品安全度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政府监管陷阱兼与李新春教授等商榷[R].工作论文,2014.(责任编辑:钟 瑶)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检测;食品安全;膳食营养;法制建设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69-02

食品问题作为与民生关联最紧密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却接二连三地出现严重问题,在国际舆论中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对于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这两个方面的缺失,从法规上看有时两者还会出现冲突。如何迈过食品安全性与营养性这两个关卡,使两者共同发展,达到一个均衡点,以满足人民对食品的最大化需求,这将是我们近十年来首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1我国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现状

我国自1982年起颁布第一本有关食品卫生健康管理的法文条例以来,食品为题就成为每年修议案上不可缺少的话题。从对外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法到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不可否认我国在食品安全和管理这条路上正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数年间也取得了一定喜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我国食品卫生管理意识起步晚,在探索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是在所难免的,见表1、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12年全年度我国主要城市消费对食品满意度评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食用油和蛋制品的营养价值认可度较高,北京和上海消费者对食品营养结构的满意度偏高。

我国当前对“食品”的普遍共识为“无毒,对身体无伤害,能够食用”,可见这层定义只停留在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表面认识上,而没有对食品的用途以及可能会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做出进一步阐述,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文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与营养兼容问题,且内容差异不大,都是约束事物不能有毒、害性。首先从法律层面上就有了偏向性。这里我们需要借鉴一下国际卫生组织对“食品”的定义,规定“以食品是一种以其加工目的以及设计理念为出发其结果不能对人体生产不良影响以及伤害的保证。”这句话缩略来说就是“食品是一种保证。”这种理念体现出一种广义性的“食品”理论,即食品的用途以及设计目的不能以侵害人类身体为前提的,而且可以作为一种食用保证。这不仅仅要求食品具有安全性,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使用作用,即膳食营养。

2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的关系以及重要作用

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是互促共存的关系,可以这样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一个理解,食品的安全性包括食品的营养性,而食品的营养性反过来促进食品的安全性,如果食品失去了安全性那么食品的营养价值将得不到保证,然而食品失去了营养价值那么食品的安全性又失去了意义。这个重要因素小心意义地处在食品杠杆的中间,其中有任何一端发生的偏失杠杆将会失去平衡能力,食用者得到的食品就不是全面的、安全的,有营养的,食品也就失去了其既定价值,这种食品在人们中流传迟早是会出现问题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平衡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两者对食品产业的发展有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2.1增加法律约束食品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力和扶持作用,首先在《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中明确食品的广义含义与狭义含义,将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放进“食品”的定义之中,也就是说食品要满足生理支持,也要能够满足营养支持。在食品检测时也要规定安全与营养这两个方面的检查内容。

2.2食品营养成分多样性管理提高食品营养成分的多样性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组成内含有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些营养物质之间存在化学反应或是药理反应,导致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平衡食品营养物质多样性的标准为:食品在体内分解后各营养物质之间不存抗结作用;食品在体内分解过程中不分解有害物质,不予其他物质化合成有害物质;无大寒营养物与温性营养物共存。

2.3降低化合物、细菌物成分化学添加剂、细菌类物质、食用色素等虽然在一定的规定上限内可以添加,同时也是食品中的必要成分,但要尽可能地降低其使用量,过多的化合添加剂以及细菌类物质将会对人体内脏结构有所破坏。

2.4提升均衡性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样也不能乱加、多加,要控制在一个均衡的临界点之下,过多过丰富的营养素会导致使用者内脏(如:肝、肾、肠、胃等刺激增加,分泌物增多,进而发生内脏功能失衡、衰竭,甚至诱发病变,失去营养作用。

所以说食品的营养性与安全性是相互关联的,有效地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将有助规范食品卫生检测标准,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产业量,进而提升我国人民对食品的满意程度和需求程度,从而优化与民生问题的契合度。

3讨论

虽然我国已经认识到食品意识存在一定的缺失,并且使用各种方法弥补,但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认知和改变的过程。近些年来豆奶粉事件,某知名奶粉品牌事件等接连发生,其中不乏食品卫生管理的疏忽,一些地区利用卫生管理法的漏洞将安全作为食品检测的标准,或是将膳食营养作为食品检查的唯一标准,然而事实证明没有用途的食品或是用途不明确的食品在食用后会给患者的机体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严重损伤甚至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可见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营养性检测二者缺一不可,偏向了任何一方食品检测标准都是失去意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余淑贤,黄少容.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0(13:285-288.

[2]王君,刘秀梅.中国食物中毒的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4(16:426-428.

[3]翟凤英.发展中国家营养问题双重负担及对策[C].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论文集,2011:16-26.

[4]于小冬,周海春,王为农,等.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J].中国经济(电子版,2012,12(10:119-120.

[5]丁洁.食品问题所引起常见肾脏病诊治循征指南的制定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47(23:61-63.

[6]曾红颖.美国和日本营养立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59(1923:129-130.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营养学 策略 研究

0前言

“食品营养学”不仅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课程,同时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开展教学的核心课程。在我国公共营养师的培训中,“食品营养学”也是必修课程,该课程注重实践为主,理论辅之,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食品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具备相应的食品研发工程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应该和相应的教学体系对照,同时按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顺应当前新形势的食品专业教学实践规律,对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

1食品安全的新形势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事故不断发生,不仅威胁着生命安全,同时也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食品法规,并出_一定的规范政策,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持续监管,保证百姓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另一方面,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时,应该基于食品安全的新形势背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比如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师就应该以学生的职业培养为教学重点,首先明确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状态,同时具备相应的食品研发工程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

2“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首先因为在大学阶段,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们惯于接受填鸭式教学,所以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互动式课堂教学,而教师因为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未加以创新。另一方面,一些年长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设置也较为保守。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也没有相应的创新活动。

2.2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学生们很少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常就是等待教师布置任务,而自己却很少主动学习知识,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因为食品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相当高,实践课程需要占据大多数课时,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场地设备的限制,大部分教学也只能转为理论教学。

2.3整个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合理

“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实践环节较少,整个教学环节安排得并不科学合理,主要也是由于高校食品专业的学生人数过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场地和设备却十分有限。近年来,高校各个专业的扩招已经导致了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但是对应的经费和实验设备却还是保持以前的水平,所以供求方面的不平衡导致本应该以实践为主的“食品营养学”大多都转为理论教学,这也是值得整个高校教学者深刻反思的问题。

2.4教学工作受到制约

在高校“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所以很多时候安排的都是应试的理论课程,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相应的教学工作受到制约,学校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有很多方面都不能展开教育。再加上很少有学校能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同样学校的制度也使得教师们的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教师们也只能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所以教师们对课堂的形式和教学内容就不能进行创新,整个教学工作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3“食品营养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3.1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面对现在的课程考试形式单一而导致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状态,教师们应尽力改变期末考试形式。传统期末考试内容大多数照搬课本,没有什么创新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必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比如以考核方式多样化为原则,把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采用笔试、面试、实操等多元化的考试形式,把学生的平时成绩也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激励他们积极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同时加大日常技能培训力度,将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2授课方式改革

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整个教学环节安排得不科学合理等问题,高校教师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授课方式改革,并予以相应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同时随着当今教育的不断改革和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多元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教育模式。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现身说法讲授“食品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设定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和生动,同时还可以设置出多种人物与场合,真正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其实,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仅需要一些教学工具和相应模式加以扶持,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自己,学生是否真正从这些培训中提升综合能力,都是要看学生自身如何努力。所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只有多经历实战训练,理论学习才起到应有的作用。

3.3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到关于营养素方面的知识时,学生总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对这些营养素的各种性质加以形象理解与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多多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碳水化合物”这个章节,教师们可以以最常见的葡萄糖为例,告诉他们运动员们平常补充能量都是以补充葡萄糖为主,甚至去注射葡萄糖溶液;“维生素”这个章节,教师可以举出几个缺乏维生素的常见症状,如缺乏维生素A而导致的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口腔溃疡和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坏血病等。这些都能让学生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食品专业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和整理食品的标签,进行食品添加剂和相关营养素的学习,帮助他们逐渐地把“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和生化加以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促进其长远发展。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分析和研究

前言: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备受世界各个国家主体的关注,增加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我国当下也增加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测和评价方法,主要借鉴了Monsanto公司安全性评价方式,对食品基因想要展示的蛋白物质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对于非预期影响分析,可以利用对选择和差异性的分析,来展开预期的分析作业。

1、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理论依据

实质相同性这一理论原则是在1993年初期,OECD经济机构给出,来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利用这一理论依据增加安全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假设一各种类的转基因产品,和以往的相同类型食品进行对比,包括对其特点、化学元素、营养元素、霉素的含量与动物需要的食品相同,进而这一食品就具有相同性。实质相同性这一理论依据给出,这一新食品的产生和非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积极影响是相同的。对于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进行实质相同性安全的评价,假使仅仅认为一个新形式的转基因食品和当下相同食品没有相同性质,就判定其为不安全食品,这一评价缺少科学依据。因此,在进行食品的安全监测活动时,首先要对新食品的特点和表征进行检测,依据新食品的化学元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等等,对其进行研究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要增加对新食品的掌握度,看其是否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判断其是否需要立体分析和研究。对于转基因食品来说,不是全部的视频都需要开展动物实验,进而对其进行评价时,依据个别案例为基础进行即可。假如 转基因食品需要展开动物实验,那么对于动物实验的 任务目标和构建设计要极为谨慎和细致。

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式

2.1 Monsanto公司安全性评价方式

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存在众多转基因企业,Monsanto公司就是美国一个较大规模的转基因公司,其具备先进的科学评价体系,具有众多评价经验,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可以节借鉴和吸取美国Monsanto公司安全评价方式的优势。Monsanto公司安全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其一,首先要对食品基因想要展示的蛋白物质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其二,对于非预期影响分析,可以利用对选择和差异性的分析,来展开预期的分析作业。把基因食品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对应的非转基因食品进行对比分析,把分析的数据和结论进行整体和保存。其次面对现有的视频主要营养元素进行分析,把分析的数据和结论,与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数据进行对比,来判断其营养元素是否合理。抗氧元素的数据和信息也要和当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来判断内源毒素是否发生变化、对食品加工环节、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和对比,来保证检测的系数可以在当下范围内展开应用。

2.2 Monsanto公司健康显示检测

对健康显示检测。通常来说。进行这一监测作业时,主要是利用商业化饲养模拟,在实验环境中,对家禽和动物进行喂养。假使这一食物是人类需要食用的食品,则可以把这一食品进行大于人们营养吸取量的25倍,来对加大鼠的饲养。对于不同种类的大鼠。不同组别可以开展四个星期的喂养作业。在进行全食物喂养时,由于家禽对食物的变化没有极大感触,进而对其健康度的监测,可以利用每天的观察,动物的体重、动物食品的需求低量、动物的营养元素含量等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动物的进行全面的检查。假使在为动物进行身体检查时,发现动物安全存在隐患,其出现身体异常现象,则在实际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动物器官的重量、观察动物的血液安全性、观察其临床反应、观察动物的组织病理等等方面的变化。

2.3 至敏性的评价方式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假使其具有蛋白质,并直到蛋白质的来源,则可以利用SDS-PAGE进行免疫作业,在其发生免疫反应后,对其进行至敏性的检测,把至敏性和吸着剂进行整合运作,保证其产生抑制反应。在发生反应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假使监测结构呈现阳性特点,则可以继续进行皮刺监测,进行双盲监测。如果其监测结果为阴性特点,则可以给出:这一食品种类,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没有威胁,是人们可以使用的转基因食品。

3、数据信息库的运用和不同形式动物模型应用

数据信息库的运用和不同形式动物模型应用具有实际意义。其一,数据信息库的运用。对于数据信息库的应用,首先其可以给出食品的营养成分等等基本信息,利用数据库中不同信息和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价,判断其食品中含有的营养元素与毒素是否具有差异和变化,对于食品的营养元素与毒素的变化和差异性的判断,也要考虑其成分的变化范围,在保证营养元素和毒素数据和信息有效性的同时,利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来对其元素的成分进行检测和评价。其二,不同形式的动物模型的应用。其主要包括两种主要形式:活体模型和立体模型。利用活体模型和立体模型来对食品与微生物的我安全进行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国外食品监测机构,其在利用活体模型和立体模型来间评价时,主要是构建了众多哺乳动物的消化体系。其对于大鼠模型的构建较多,这也是当下不同国家主体较普遍现象。对大鼠进行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对其细胞的幸存率进行研究,也可以对大鼠的移植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加了对动物主体的生物特征和遗传体系的研究。

结论: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频频出现,使得当下社会极为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面对这一形势,要增加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注度,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检测,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在利用数据信息库的和不同形式动物模型来进行转基因食品监测和评价时,对于数据和信息库来说,其主要是利用数据库中不同信息和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价,判断其食品中含有的营养元素与毒素是否具有差异和变化,对于食品的营养元素与毒素的变化和差异性的判断。对于不同形式动物模型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利用活体模型和立体模型来对食品与微生物的我安全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祁潇哲, 黄昆仑.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15(4): 14-19.

[2]钱迎倩. 转基因作物的利弊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 15(5):7-11.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广义的食品检验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根据国家卫生标准等专门的技术标准来研究与评定食品的质量及其变化,其中也包括对食品的原料、辅助材料等进行质量检验,以确定食品质量合格与否。而狭义的食品检验则是指食品检验相关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的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标志等进行检验。由于食品行业的复杂性,食品检验的内容也非常复杂,既包括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的鉴定,也包括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判断,因此食品检验方式也呈多样化,这就对相关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食品检验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制作贩卖有毒食品的事件频频发生,不断掀起舆论浪潮,也不断挑战消费者的承受底线。在这种形势下,加快食品检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食品检验人才,严格为生产流通领域的食品把关等问题呼之欲出。

食品安全问题如此频繁,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问题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食品企业的资质不合格、食品检验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检验设备、食品检验人员的素质不达标……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食品安全学科的教育机制尚不健全,这是导致我国欠缺食品安全和管理检验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很多食品企业对于食品检验人才的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对从业证书、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材料验收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设定。

三、培养食品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即能够把相对成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众所周知,食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所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通常,在检验食品标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方法以及分析时的客观性,分析者的观察判断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客观与否。而具备扎实的食品安全检验知识和高超的检验技能的人才往往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产品的每项指标及综合情况,并根据所评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食品企业员工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及时规避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这对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食品检验人才的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要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是每一行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更应该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就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尊重事实。(2)对于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3)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深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关于相关工作的基本要求。

2.知识水平要求。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英语、数学处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关于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更要熟练掌握。例如:(1)关于食品营养方面,必须具备食品营养开发、食品营养配餐设计与指导能力。(2)关于食品检测方面,必须了解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的基本手段。(3)关于食品加工方面,需要熟悉乳制品、软饮料、发酵食品、肉制品加工操作的能力。

3.技术水平要求。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高效、快捷地利用计算机搜索、处理和检阅信息,这是从事食品营养检测和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必备技能。

五、培养食品检验应用型人才方案探析

1.加强对食品检验人才的意识培养。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身为食品安全行业的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事件的把关人员,食品检验工作者仍应该树立高度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意识到行动上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食品检验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说,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存在密切联系,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素质底下、人才匮乏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机构在开设相应课程的时候应该保证授课内容涵盖以下基础部分:食品化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基础;食品营养;食品分析化学;食品毒理学基础;食品加工技术;仪器分析;食品感官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水产品检测技术;营养成分检测技术;焙烤制品加工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营养配餐与设计,等等。相关部门在开展员工素质培训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岗位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食品营养实训和食品仪器分析实训。(2)专业技能实训,包括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化学分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

3.突出食品检验高端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端食品检验人才,具体的行业目标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功底和管理能力,具备更新拓宽检验知识的能力;熟悉各种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程序,熟练掌握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因此,应不断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中反复强调业务能力,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学习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对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形成良好的重视食品安全培训的行业环境。

六、总结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乍一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少高考学子的第一印象是此专业和食品有关,但又因“科学与工程”这些字眼而感到有些深奥。其实,大家在报考专业时会发现很多专业都带有“工程”二字,这时同学们不妨将这些专业与技术联系起来。就拿食品科学与工程来说吧,此专业重点培养的是具有食品生化、食品化学、食品(畜产品、发酵食品、园产品)加工、检验等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老牌专业,目前全国各大理工科院校或综合类院校大都开设了这一专业。随着专业的发展,不同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设置了不同专业方向,归纳起来主要有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方向。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不过各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大体一致,如学生需要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从而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学习食品分析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课程,使同学们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学习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和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培养同学们具有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学习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等课程,使同学们具有工艺设计方面的能力,并对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有较好的了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全国的食品行业可谓是方兴未艾,这也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在百度词条中搜索该专业的就业情况,会看到此专业的一些毕业生在那吐槽,有的说班上的同学毕业后基本都找到了工作,他们大都进了知名的食品企业从事食品化验、开发、食品检验等工作,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他们从一个小职员变为了生产车间主任或质检主管。有的说,班上的男生进入食品企业后大都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女生则从事化验工作,刚毕业时工资普遍都不高,但只要坚持下来,两三年后都能拿到不错的工资。有的说,这个专业所对应的工作比较辛苦,因为在企业难免要三班倒甚至两班倒,此外,在企业,本科学历的学生主要是干一些比较基础的技术活,更深层次的产品研发基本由硕士或者博士来完成,所以继续深造是此专业学生镀金的有效方式。还有的说,现在考公务员很热门,尽管此专业能报考的岗位屈指可数且竞争激烈,不过要是能进食品、药品、海关等国家检验部门,那也是相当不错。

食品质量与安全被称为培养食品行业“高级督察”的专业,培养的是具备食品分析检测、质量安全控制、企业管理、食品安全评价、食品生产和经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与管理综合叉学科,融合了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

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将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管理方法、食品分析检测原理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基本理论,熟悉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正是从这一培养目标出发,开设的主干课程分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偏理论的有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课程,偏技术的有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仪器分析、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除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外,实践环节也必不可少。对此,开设该专业的大学都设有相关的实验室,定期组织学生就相关主题开展实验,实验时间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周末时间也经常会被用于开展实验,正是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此外,一些很重视实践环节的学校,在暑假期间还会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食品营养学教学实习、食品毒理学教学实习、食品分析与检测综合实习。到大四后,学生既可以自选实习的单位,也可由学校安排实习地,实习的单位主要有食品企业、质量监督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关于就业,从过来人口述中了解到,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的进入食品企业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品控)、质检化验等工作,有的则考入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成为一名公务员,有的继续深造,如考研、考博等,毕业后一部分留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一部分则进入一些科研机构从事产品研发工作。虽然就业渠道非常广,但需提醒同学们的是,刚毕业的学生的起薪都不高,如果是在企业工作还会比较辛苦,如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企业工作就会比较吃力了,不过在一些知名企业,如果干得好的话,发展空间也很大。

食品加工技术是针对食品而言的,而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食品加工技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举个例子,我们平时在商场买到的能够贮藏很久的食品如果冻、火腿肠、糖果、面包等,这些都需要食品加工技术的支撑。简而言之,食品加工技术是学习如何加工食品的专业,它强调的是技术,注重的是应用性。

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熟练掌握各类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及微生物的检验分析方法、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技术以及基本的营销理论与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换言之,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理论的支持,又需要实践的磨砺。汲取理论知识,关键的还是从书本中得来,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主干课程有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工厂设备、市场营销、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等,通过对以上课程学习,从而具备食品生产及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分析检验、设备维护和使用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

实践是此专业必不可少的。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相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更适合报考,因为它要求学生做很多实验。基本上有此专业的高校都拥有营养分析、微生物、农产品加工和果蔬贮藏等实验室,还有的高校实行校企合作,设立相关的实训基地,这些场所既可供学生实验、实训之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科研的基地。

该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磨砺,也就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资源利用、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凭借这些能力,毕业生可在面包糕点生产企业、西饼屋连锁店、酿造食品加工企业、乳制品生产公司、果蔬产品加工与保鲜企业、农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与食品相关经销企业、各类餐饮企业(酒店、超市及快餐企业等)、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乳、肉、果、蔬、粮食、油类制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等工作,还可以从事科研部门的食品科学研究和工艺设计工作。

在介绍这个专业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下时下营养师这个职业。营养师综合了厨师、保健师、医务、中医、心理师、营销员、管理员等职业的特点于一身,他们不但是食物加工方面的专家,更是营养检测、营养强化、营养评估等领域的专家,帮助人们获取健康。目前,中国营养产业蓬勃发展,而与之对应的营养师人才却极为匮乏,沿海发达城市的健康管理公司纷纷大量引进营养保健师,一些私人会所、职业经理人等聘请营养保健师蔚然成风。实际上,由于该专业所学和营养师所学的大同小异,因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与营养师这一职业有着姻亲关系,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从事营养师职业。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的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别,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的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和食品质量监管人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食品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基石和阶梯的作用。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国计民生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课程,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认清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地位与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营养健康的新问题。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随着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新问题,如黄曲霉毒素、二恶英、丙烯酰胺等对食品的污染,三聚氰胺、地沟油、疯牛病、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现,这些都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国计民生以及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社会属性的科学,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十分重视灾区的饮水、饮食安全,“三鹿奶粉事故”发生后,政府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给食品专业学生以重要的启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

三、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且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等课程有密切联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包括人体健康的生理基础、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社区营养、营养配餐等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还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各类食品卫生、食品中毒及其预防等卫生学知识。因此,该专业课对培养学生的营养与卫生观念、扎实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苦于无一技之长、缺乏工作经验。但是,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公共营养师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公共营养师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是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的使者,是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食品类专业学生若在校期间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学好、学精,考取“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无疑将有一道崭新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总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在高职食品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该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程的重要性,系统地安排教学环节,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小丽,葛秀涛.《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探究.滁州学院学报,2011(02).

[2]王瑞兰,苏新国,等.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67-02

在我国,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 亿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任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我国食品企业众多,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万多家。国家很重视食品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食品业提出总体部署:为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食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需要高校为食品企业输入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

目前,全国有2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食品专业,食品专业作为武夷学院本科专业之一,在食品专业林立,且大多是老牌院校,开设时间也比较久的情况下,如何开设好该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社会,服务海西是当务之急。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如何优化施教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武夷学院的办学原则是:扶持应用与技术学科,做大做强,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显著特色,确定各系部、各学科专业的特色建设目标和要求,提出学科专业特色建设的保障措施。

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适合我校情况的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以及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和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食品生产及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保持食品专业的主要课程,例如: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感官质量评定、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毒理学、仪器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改革实验课程设置,许多课程独立实验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检验独立开设,这样增加了实验的课时,在学生掌握基础微生物实验,食品微生物实验条件下,还安排一些趣味实验,如米酒的酿造与检验、毛霉的分离与豆腐乳的制备, 让学生知道微生物的具体应用,实验充满乐趣。相对提高实验课的比例,例如,食品营养学,实验课占课时总量的1/3,开设食谱的编制与评价、营养饮料的研制等实验,让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饮食营养、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密切关系,并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二)增加方向选修课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食品加工 程序规范 生产质量 问题检测 对人体的危害 有害物质

前言:

食品的不安全性对人体健康、社会信誉以及食品出口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值得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反思。

食品不安全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引起食源性疾病(FoodBorneDisease)。据可靠资料显示,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各个国家都引起了重视。在发达国家,受到影响的人每年约有30%,主要表现为微生物性的感染,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微生物等。其中,每年美国平均有7600万人因患食源性疾病致病,32.5万人住院,造成5000人死亡。在英国,1996年数据显示,估算每年因患食源性疾病损失3~7亿英镑。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每年则有2.7亿人患食源性疾病,其中有24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该疾病。1979年,首次发病的大肠杆菌O157:H7通过牛肉、牛奶、生菜、饮水及其它食物的传播,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大爆发流行,大量人员死亡。1993年,美国因食用未烧熟煮透的牛肉馅,致501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感染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其中151人住院,3人死亡。以上数据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任何人都应对吃进自己体内的食物了如指掌,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负责,更是对家庭及整个社会的负责。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能为人类提供身体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不产生任何急、慢性毒性或其它性质的危害。从这个定义来看,食品对人体而言,除提供营养物质、维持省体健康外,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人类所食用的任何一类食品都必须达到既能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又安全无毒两方面。一旦食品丧失了安全性,也随即丧失了其营养性。对人体而言只有伤害。我们可从三方面分辨一种食物安全与否:(1)一次性的摄取量(不是指食物的浓度,而是人体单位时间内实际摄取该物质的质量);(2)对某一特定物质摄取的频率和周期;(3)毒物的性质和种类(即食物中单位重量的毒力和毒素的类型,如致癌性、肝脏毒、神经毒等)。当遇到有毒食物时,是否致病或中毒又取决于人体的三个方面:(1)人的健康状态;(2)个人的营养状态;(3)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质等)。

安全的食品是每个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想要达到食品安全,应从生厂商、销售渠道以及消费者几个方面入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产品的检验能力,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还应当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近几年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这个受害群体对社会的不满。但同时这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也较大,一旦食品出现不安全事故,受到影响的将是整个食品行业,而不是仅仅某个生产商!例如,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进口或召回中国产奶制品。而且,涉及的产品不仅是奶粉和牛奶产品,还蔓延到雪糕、巧克力、砂糖、奶茶、饼干和蛋糕等加工食品,甚至殃及到面粉出口,很多食品出口企业已感受到了寒流的到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认为,目前乳制品、使用乳制品的糖果、巧克力、面包、糕点的出口受到的影响将会比较大,中国食品出口将面临一轮新的压力和挑战。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进口国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将更加严厉,标准更加苛刻。

购买安全食品的注意事项:①看经营者有无营业执照。②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③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④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⑤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⑥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⑦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⑧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⑨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结束语

食品的安全关乎国家的各个方面,影响国内外甚至外交的许多事宜。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能够经得起全世界人的检验才是其生存的王道。食品安全性作为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可带来严重后果。因此,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社会管理部门、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了紧迫的课题:如何从长远角度把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落到实处。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对食品安全性有一个充分的、科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复兴;;水营养与人体健康[A];2009年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临床营养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陈远华;徐德祥;;食品中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危险性评估[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付文杰;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科技[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曹朝清;;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根源考察[J];食品与药品;2005年12期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实训;课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136-02

一、引言

英国的“Pusztai大鼠事件”、美国的“班蝶事件”、加拿大的“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的“玉米事件”、我国的“Bt棉事件”、“雀巢咖啡事件”等事件的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品是否安全产生了广泛的抵触与疑虑心理,有的国家的消费者甚至对食品的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疑。随着这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例如地沟油、苏丹红、皮鞋牛奶、问题油条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使得消费者对社会的整体食品安全信任度下降。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专业的实训课改一直存在很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体的优化。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实训改革的必要性

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食品的营养与卫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经常被媒体曝光,苏丹红、地沟油、三鹿奶粉、瘦肉精、禽流感、老鼠肉做的羊肉串、皮革牛奶、纸箱子肉馅做的包子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国计民生、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预防医学本科中,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主要包含着食品营养、食品卫生与人体健康科学等课程。该课程不仅与医学基础、微生物学相关,更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食品生产等密切相关。可见,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科学性、应用性,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人民体质健康、防治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营养与食品安全课程的实训进行改革,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应对营养与食品安全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目前,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十分陈旧,但是教学的课时较少,很多学校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将实训的部分删减。目前,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中只为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安排了36学时,很多教师都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另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与不断变化的居民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法中的内容相适应。这也就使得很多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中,该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其留下的印象较少,这也反映出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这种现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能够及格、拿到学分而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缺乏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讲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目前,很多高校的该专业中基本都是理论讲授,对于实践环节的教学十分缺乏,使得学生学完之后不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做出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连最基本的营养食品都无法编制;还有的学生学了食品卫生学,但是对食物中毒缺乏必要预见与判断。

3.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落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是一支粉笔讲到底,一块黑板讲到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教师作为知识与课程的传授者,应该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作为课程的接受者,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滞后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很难涉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各高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的教学中的考核基本采取的是一次性、闭卷、笔试的形式。而考试的内容上则比较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对学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并不重视。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根本就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只是在考试前才临时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不注重知识积累、知识运用。还有的学生只重视考试成绩,只关心自己能否考试及格,并不关心自己学习这门课程能否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四、优化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改革的策略

1.实行分层递进式实训体系。一直以来,高校的实训课程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完成的,缺乏系统性、独立性、完整性。这一局面必须彻底打破,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训课程。因此,在该课程的改革中可以通过分层递进式的方式进行实践。在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尽快掌握集体营养状况的检查能力和评价方法,主要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门诊的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向居民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并指导居民如何才能实现膳食营养。在第二阶段,可以对学生实行单项实训。即开设实验室营养配餐基本操作和技能,对学生实行各单项实训技能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需求配制出不同的营养餐食谱。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的营养科进行简析,并要求学生能掌握一些典型病例的营养治疗方案。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训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训在校内外进行多项营养学综合技能训练。例如:营养治疗流程、营养代谢等实训。

2.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本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各相关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立足本校的实际,在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可以选聘一些优秀的教师到本校进行实训指导,以此来大大改善本校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促进本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还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选派教师到食品企业、社区、养老院、宾馆、饭店、幼儿园等单位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掌握最真实的实践经验和资料。这些措施能够使高校的实训课程摒弃纸上谈兵的状态,能够切实将实训课程落到实处,使师生时刻处于实战状态。

3.加强实训基地的拓展。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是制约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各高校由于资金、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实用型建设人才的关键。例如:在校内,可以建立营养实训室、营养配餐室、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将大大满足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训实验教学任务。在校外,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连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当地的医院营养科、卫生监督所、集团企业、学校、社区、幼儿园等单位联系建立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条件。这种岗位与教学的无缝对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技能、综合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4.完善实训考评体系。目前,各高校对实训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以实训单位写总结、写鉴定、教师打分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的局限性与弊端并不能真正彰显出实训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实训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可以将实训考评分为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两部分。考核的方式也可以是笔试、口试、现场答辩、实训单位现场测试等方式,关键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促进的、相互补充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给教学增添一定的活力。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有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上增加一些课时,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法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具体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某一实例为导线,引发学生探究的学习欲望。如:教师可以对阜阳农村大头娃娃现象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善与食疗方案,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欢迎,课堂表现非常积极,很快就将案例中缺乏蛋白质的原因、主要症状、防治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面对新颖的实训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一鼓作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大案例的分析,例如:对于食物中毒类型与调查处理的方法等。总之,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与能力。因此,面对这门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性、实用性的课程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耦合,改变观念进行实训课程的改革,为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殷建忠,陆林,吴少雄,等.云南省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06).

[2]梁新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航空航天医药,2010,(09).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课程问卷 调查分析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要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价值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2.3 学生学习感受与建议

2.3.1 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8%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但同时,也有部分的学生(占11%)认为课程没有必要开设,分析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占42%)在进行本课程学习之前就参与了一些机构开设的营养师考试培训课程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参与了其他的营养培训课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再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3.2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感兴趣,这与当前个人饮食和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趋势相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科学,《食品营养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学生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在辅助教学方式上,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平时的娱乐兴趣如游戏(32%)、动漫(25%)、音乐(16%)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如增加实验内容、名师讲座、网上教学、视频等建议。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信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学生对课程的必要性高度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课程的课时数和开课时段的安排均合适,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

(2)教学模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加强课程中专业外语的引入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改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辅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课程问卷 调查分析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要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价值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2.3 学生学习感受与建议

2.3.1 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8%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但同时,也有部分的学生(占11%)认为课程没有必要开设,分析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占42%)在进行本课程学习之前就参与了一些机构开设的营养师考试培训课程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参与了其他的营养培训课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再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3.2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感兴趣,这与当前个人饮食和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趋势相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科学,《食品营养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学生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在辅助教学方式上,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平时的娱乐兴趣如游戏(32%)、动漫(25%)、音乐(16%)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如增加实验内容、名师讲座、网上教学、视频等建议。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信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学生对课程的必要性高度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课程的课时数和开课时段的安排均合适,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

(2)教学模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加强课程中专业外语的引入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改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辅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食品营养安全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产妇;营养餐;膳食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84-02

随着住院分娩的普及,提高对住院分娩产妇的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产妇营养主要指分娩期与产褥期营养,向产妇有针对性地提供营养丰富且均衡的营养餐,目的是辅助治疗,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为此,我院对住院分娩的产妇尝试提供规范化膳食服务,即产科营养餐。产科营养餐由营养师制定营养食谱,营养食堂制作后送至病房。为了解住院分娩产妇对营养餐满意程度的情况,2012年8月我们对50名使用产科营养餐的产妇进行了膳食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分析,为提高服务、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自行设计产科营养餐膳食满意度调查表,随机选取50名使用产科营养餐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营养餐种类、分量、新鲜度、口味、保温情况、软硬程度、加餐情况、卫生情况、配餐员服务态度、配餐员个人卫生满意率(满意程度分为五个层次: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并调查产妇对营养餐价格、种类品种、分量、新鲜度、口味、卫生情况、服务态度的关注度,同时调查产妇是否需要营养指导和对营养餐的建议和意见。膳食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收回表格后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调查对象对产科营养餐的满意率(%)情况见表1。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主要体现在:品种改善、种类多点、加强口味、素菜太多等方面。

调查对象对营养餐价格、种类品种、分量、新鲜度、口味、卫生情况、服务态度关注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产妇对营养餐种类品种(56.0%)、新鲜度(56.0%)、卫生情况(52.0%)、口味(50.0%)的关注较多。

调查对象中有50.0%希望得到营养指导。

3 讨论

产妇的营养除满足分娩消耗大量能量外,还要满足泌乳的营养素消耗的能量,产后的营养是否平衡合理,对产妇的健康、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意义[1]。医院能够针对产科的重点人群产妇推出规范化膳食服务,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我们的调查显示,产妇对产科营养餐的满意度较高,营养餐各调查项目都达到了满意率40.0%以上,其中对营养餐分量、配餐员服务态度的非常满意率达到40.0%以上。但2.0%―4.0%的产妇表示对种类、新鲜度、口味、软硬、保温、卫生方面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提示我们的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3.1 提供丰富品种的食物

增加菜式,提前点餐,使产妇在品种上有一定的选择性。每天变换不同品种,使营养餐每天都有新鲜感。配餐员主动为产妇介绍各种菜式,以提高产妇的接受程度。

3.2 改善口味,保证饮食色、香、味、形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广泛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而且对饮食要求提高。提示厨师满足营养要求下还要使营养餐具有色、香、味。可以考虑色彩搭配,不同颜色的食品搭配着制出营养餐,同时荤素合理搭配,并加入一定比例的粗杂粮,这样增加产妇食欲,又均衡营养。

3.3 保证安全、卫生

提升营养餐的安全性。制备营养餐要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食品与餐具的卫生要求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继续采用一次性餐具,并做好消毒处理。

3.4 加强营养宣教

我国各地方产妇饮食有许多风俗习惯,对产妇的饮食禁忌多,喜欢用肉、蛋类大补特补,而认为蔬菜和水果是生冷食品,少摄入,这存在不合理饮食的情况。而我们的调查也显示,有产妇提出营养餐素菜太多的意见。提示我们把规范的医院膳食作为营养餐供应给产妇,要加上健康饮食宣教,促使产妇提高对有关摄入主食、肉、奶类、蔬菜水果类等主要膳食行为的认识,从而形成健康饮食的观念。加强营养宣教,也有利于产妇出院后在家采取健康的饮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