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2011年下半年,人民银行经过充分调研以及反复修改,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印发。该《意见》的及时出台和大力实施,全国水利工程论文中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成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中国农业银行,在水利行业与金融行业合作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2011年,全年累计投放104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年末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贷款余额达到了645亿元。但是,从总体上看,水利建设中无论是项目的商品化程度还是盈利程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信用环境不佳;同时,针对农田水利的建设项目大多数并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导致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这些问题构成了银行的信贷资金难以大力支持水利建设的主要障碍。但是,从国计民生角度看,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刻不容缓,所以,为了更好体现金融对水利建设支持作用,本文进行初步研究,并以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的一些做法为例予以探讨。 

一、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 

1、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是加强民生建设、巩固经济基础的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水利建设,这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支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保障系统,关乎到我国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更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并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2、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是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 

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运行期间,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关键就是要调整社会预期,引导投资方向的及时变化,强调要对水利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财税金融投资活动予以加强。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水利要作为国家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要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增加有效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是农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优化客户结构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在水利建设方面投资1.8万亿,其中中央投资8000亿,地方投资1万亿。2013年水利建设投资共落实439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08亿元,地方投资2989亿元。同时在水利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纷纷成立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拓宽了水利投融资渠道,扩大了贷款的偿还来源,全国已有24个省市、154个县区建立了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农业银行必须抢抓水利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势而为,在防控风险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加大水利行业支持力度,积极拓展水利行业优质客户,全面带动水利行业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全面发展。 

二、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相关研究 

在做好实践的同时,理论界也展开了分析,包括金融支持水利建议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如学者周维伟详细阐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该《意见》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有学者以农发行临沂市分行支持当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金融信贷支持水利建设存在的承贷主体、制度保障、融资风险、管理经验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学者郑嘉凯、常虹认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既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持续性的金融信贷服务,为此应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加大,不断培育合格的承贷主体;并运用好综合政策,提供金融支持水利的安全保障;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产品创新活动予以支持。此外,还有学者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以甘谷县这个国家贫困县为例,指出,这个农业大县的农田水利设施中,所有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处于空白。全县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十分短缺,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程十分缓慢,提出应该尽快实现金融支持。雷娟则分析了陕西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金融支持不到位也是制约陕西村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需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措施。 

这些研究对地处西部落后地区的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来说,具有借鉴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农业银行支持水利建设的使命,为此需要在符合国家和全省水利项目属性、模式以及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方面进行大力创新,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改进金融服务形式,实现金融支持水利建设作用的高效发挥;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关外部管理,特别是严格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比较有效的能够利用各种政策资源的模式,建立起水利改革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风险分散和政策保障机制,实现金融对水利建设的中的风险防控和政策保障。

三、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相关建议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的巨额投资将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巨额财政投入、水利基金、水利债券和结算等将为农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发展均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是大型水力发电项目、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承贷主体实力雄厚,金融资源丰富,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是各家银行竞相营销的重点项目。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型优质水利项目的营销力度。 

1、坚持商业化运作,推进水利行业贷款结构转型 

(1)积极支持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中央水利规划的大型优质水利建设项目。大力支持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央水利规划的大中型水电工程、大型水利枢纽、大江大河骨干治理工程、跨流域引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大型优质水利建设项目。 

(2)择优支持还款来源充足的地方水利建设项目。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自身经济效益较好或有明确、充足还款来源的水利项目,在综合考量项目建设周期、承贷主体综合还贷能力、项目合法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择优予以支持。    (3)严禁介入不符合国家监管政策和农业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水利建设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规定,严禁介入未完成水资源论证的水利项目和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的高耗水项目;严禁介入不符合国家监管政策和农业银行信贷准入条件、无充足还款来源的水利项目。 

2、加强与政府部门交流与合作 

深入研究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国家水利部、行业监管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及时沟通,对国家和省级水利重点工程综合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做到及时了解,实现对各地水利行业的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共同推动,这样就为农业银行金融支持水利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拓宽水利建设的直接融资渠道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性质,通过短融、中票、私募债、定向融资理财等方式,拓宽优质水利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水利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强对水利企业上市、重组的财务顾问支持力度。 

4、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进一步推动水利建设金融产品创新,允许理财资金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投资还款来源充足的水利项目。在符合国家政策前提下,积极稳妥探索水利建设贷款资产证券化。鼓励各行联合租赁公司增强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融资租赁服务。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村现状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转贴于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四、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郭宗楼.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2黄贤全.区域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oA:b^8K1Qy7a?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dY5`7m!WMKC,N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KJ8Nq}5h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owo[W#KrC(一)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L#m8|5o-_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l)evjp

3[.q6|,br9m"K(三)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uwV|x0p8x,M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Q)^*tk"CHb0p;s.Z

4FJ4tI3Ic7NNn$f:~(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x#SxN.U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W)nT9a9r%u

]`_n8gA结论

PlZ2g-nw?)D

D(aT%k&bgD''''_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QIxF#W;Rc)JMU(L

''''k}-nd1s{(u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修建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很有必要。由于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修建和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政府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发展落后、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效益不高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解决措施,详细阐述了小型水利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规划、修建、管理和改善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生产水平。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出现在农村,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涉及到小型的沟、渠道、大坝、桥涵、水库和水井等方面。这些设施主要是靠当地农民集体投资或贷款兴建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不及时,效率低

由于近年来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济意识较强,忽视集体利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盲目用水,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屡禁不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不注重工程维修,导致损失严重。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也不一样,各自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挖沟、放水,把水利建设原有的线路搞的支离破碎,从而削弱其自身的供水功能。还有一些农民在地里私自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1.2 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控制比较紧,当地政府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资助不多。虽然国家近段时期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局的原因而无法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请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而工程在完工后的管理和维修经费却没有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

1.3 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急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的很多水利单位人员冗杂,人力资源分配缺乏科学,工作效率低下,应当精简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主要针对上面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把他们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专业维修或个人承包的方式来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使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水利效益,我们还应该做好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水利的特点,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使他们的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 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只有大量的工程投资才能完成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这需要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共同投资。为了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修理,还要增加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政府对其实现行政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了避免农业专用资金被贪污或挪用,需要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及时向政府汇报资金支出情况和项目的进度,使政府下拨资金运用透明化。

2.3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有计划的安排人才去进一步深造,以更好的为水利单位工作。不断的鼓励在职人员自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主攻方向,同时能顾全大局,承担相应的工作。

3 总结

为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规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运营体制。这个管理体制必须要有清晰的职能划分和明确的责任义务,还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利单位的维修部门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型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今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要注重人才利用,加大水利工程的管理费用投资,对水利工程实现合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白广科,祝丽群,谭相文,等.关于对菏泽市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修建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很有必要。由于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修建和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政府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发展落后、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效益不高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解决措施,详细阐述了小型水利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规划、修建、管理和改善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生产水平。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出现在农村,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涉及到小型的沟、渠道、大坝、桥涵、水库和水井等方面。这些设施主要是靠当地农民集体投资或贷款兴建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不及时,效率低 

由于近年来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济意识较强,忽视集体利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盲目用水,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屡禁不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不注重工程维修,导致损失严重。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也不一样,各自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挖沟、放水,把水利建设原有的线路搞的支离破碎,从而削弱其自身的供水功能。还有一些农民在地里私自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1.2 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控制比较紧,当地政府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资助不多。虽然国家近段时期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局的原因而无法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请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而工程在完工后的管理和维修经费却没有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 

1.3 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急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的很多水利单位人员冗杂,人力资源分配缺乏科学,工作效率低下,应当精简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主要针对上面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把他们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专业维修或个人承包的方式来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使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水利效益,我们还应该做好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水利的特点,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使他们的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 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只有大量的工程投资才能完成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这需要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共同投资。为了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修理,还要增加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政府对其实现行政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了避免农业专用资金被贪污或挪用,需要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及时向政府汇报资金支出情况和项目的进度,使政府下拨资金运用透明化。 

2.3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有计划的安排人才去进一步深造,以更好的为水利单位工作。不断的鼓励在职人员自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主攻方向,同时能顾全大局,承担相应的工作。 

3 总结 

为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规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运营体制。这个管理体制必须要有清晰的职能划分和明确的责任义务,还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利单位的维修部门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型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今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要注重人才利用,加大水利工程的管理费用投资,对水利工程实现合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白广科,祝丽群,谭相文,等.关于对菏泽市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目标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联系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工程建设,为民造福。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事关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我们联系工作实际,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1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辉煌业绩有目共睹,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

1.1在工程建设目标上,存在国家和农民的目标不同的矛盾

国家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要粮食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农民种粮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跟着市场走,市场农产品什么价格高农民就种什么,国家无法强迫农民种什么。这样就会出现水在田边流,农民就不用问题,灌区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甚至出现严重萎缩问题。

1.2在投资方向上,出现建设和改造的矛盾

我们建议国家对新上水利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要在宏观上对新建项目和现有工程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坚持上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改造省钱效益好工作难度小项目就坚持以改造为主,不要盲目上新项目,浪费钱,浪费资源。

1.3在经济效益评估上,出现理论值过高与实际不符的矛盾

我国在工程建设效益评估上采用理论公式计算,不考虑现行政策和实际情况,仅从技术上进行规划,缺乏政府宏观把关,缺少全面经济论证,往往出现一项工程经济评估很可观,但建成就亏损。

1.4在投资上,出现投资多元化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矛盾

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这是一个好的政策。然而实际情况是各部门有其自己的规划和政策要求,有的部门干的是头,有的部门干的是尾,有的搞土地整理,最后工程都建在灌区。由于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各自工程建完后,工程运行出现新建末级渠系建的高供水上不去,没着还的把新建工程扒掉才能供水,劳民伤财;还有的土地整理表面看很平,灌水后高低不平,地无法种,农民非常反感,对这样工程水利部门和农民不认可。

2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我们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效益,注重民意,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发展之路。

2.1注重工程效益,坚持建设和改造并重方针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应坚持新建和改造两条腿走路方针,要在宏观上对新建项目和现有工程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坚持上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改造省钱效益好工作难度小项目就坚持以改造为主,不要盲目上新项目,浪费钱,浪费资源。严把新上项目关,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纳入政绩考核,避免一走了之。几十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巨大,工程项目覆盖面大,多数工程已需要更新改造,工程稍加改造,经济效益巨大。那么,我们何必投巨资,浪费资源进行新工程建设呢。据我们调查,很多灌区设施不配套,支、斗、毛渠不健全,跑、冒、漏水严重,水利用率低下,工程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生存发展难度大。可以说,灌区更新改造上档次是我们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亮点。我们认为对现有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是一项工省效宏的路子,应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重中之重。

2.2搞好顶层设计,实行财政资金一元化管理

我们建议改革现行中央、省、县、建设单位配套投资的方法为市场化运作。我们想国家实行配套资金政策的初衷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实际运行中看出现的问题较多。凡是需要加大水利投资的省、县都是农业大省、农业大县。省、县经济都比较困难,财政部门对农业生产只是付出没有回报,他们很难拿出更多钱修水利。这样就使应该干的项目没钱干,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改革思路是水利建设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中央对各省实行砍块包干,按各省粮食贡献率进行水利投资;省级规划项目对县进行招标,招标主体可以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生产公司、自然人。可以改变现在党让干群众没意愿变群众积极干的新局面。这样,投资主体有了积极性,资金筹集有办法了,建设投资可以大大节省,工程建完非常实用,管理责任明确了,经济效益可以大大提高。

2.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

各级政府要落实好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的一揽子政策,多渠道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一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二是要敞开大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大力推行PPP以及BOT、TOT等项目融资和经营模式筹集资金;三是要调动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生产公司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后劲;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出台水利中长期信贷扶持和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和水利建设企业开展债券融资,解决好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2.4对新上水利工程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严把审批关

我们建议各地对新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时要吸收政府人大、政协和涉及相关的政府、农民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防止规划部门在办公室进行单纯的理论设计,工程一干问题百出,效益长期发挥不了。重大水利工程要分级进行审批,要经过政府、人大审批。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工程设计宏伟,实际运行两回事,浪费资金、浪费资源,群众不买账,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

作者:冷淑芬 单位:黑龙江省林口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关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两江一湖”干流沿岸灌区规划的批复(水规计〔2006〕50号).

[2]水利部水总〔2015〕196号文批复的《黑龙江省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改农经〔2013〕1644号文对《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25-27.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防汛抗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受降雨量的影响和制约,部分地区遭遇严重的干旱少雨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这些地区农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非常脆弱,根本无法全面承担抗旱的重任,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引发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农田水利设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进一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

1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在防汛抗旱中,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1减少或规避洪涝、干旱灾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并且东西跨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在时间、空间上造成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进而引发自然灾害,例如洪涝灾害、干旱等,这种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基于此,我们要结合洪涝灾害、干旱等灾害的发生特点,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应对。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应对洪涝灾害、干旱等灾害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在遭遇洪涝时,可以疏导洪水,同时进行必要的蓄水,另一方面在遭遇干旱时,可以将蓄积的水引导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业进行灌溉,进一步缓解旱情,从根本上减少降雨量不足引发的灾害。

1.2从空间上调节水量的分布

在空间上,我国存在严重降雨量分布不均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修建河道、水库、湖泊等农田水利设施,借助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将水资源从丰富地区输送干旱地区,以此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通过跨地区输送水资源,帮助干旱地区解决日常生产、生活等用水问题,为农作物生长、人畜等用水提供保障,在维护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有利于实现节水灌溉

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业生产方式主要靠天吃饭,受天气的影响非常严重,在农业灌溉方面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雨水多就多灌(无法排涝),雨水少(干旱)就不灌(没水),所以运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丰收程度。但是,通过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就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一方面可以调度水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节约水资源,为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众多问题,进一步制约农田水利设施作用的发挥。

2.1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其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成为资金主要的投向,而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难以受到资金的青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被人为边缘化。

2.2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陈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斷发展,我国修建了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但是,从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年限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占多数,受当时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设计,还是建设水准,这一年代的农田水利工程比较低,并且很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年久失修问题,老化、变形等问题严重,例如有些超负荷运行,有些基本丧失原有功能,进而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灌溉、防洪防汛等方面难以发挥作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2.3农田水利管理薄弱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般由国家主导,地方政府承建,然后交由当地群众使用,这一方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不明晰,各环节相互脱钩,建设的只管建,使用的只管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出现真空状态,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不明确,例如,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有的归地方水利部门管理,无论是管理资金,还是管理人员,往往缺少相应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引发各种问题,诸如管理混乱、管理不完善等,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出现严重的损坏、丢失等。

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挖掘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加强管理。

3.1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民以食为天,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上到地方领导,下到黎民百姓,都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从市场行为的角度来说,只要领导重视,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会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倾斜;同时,群众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会自觉加入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保护活动中来,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维护、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氛围。

3.2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关系,通过明确管理权和所有权,进一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利用制度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以此延长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挖掘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

3.3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保养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高水平的管理是其平稳运行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在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借助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同时进行必要的奖惩。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明确责任内容,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好巡视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更换农田水利工程易损易耗零部件,最大限度确保其正常运行,进一步挖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政策、资金的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农基础设施,要从政策、资金方面进行扶持,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水平。对此,在物资、财政方面,对农田水利管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4结论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1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2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650021)摘要:支撑国家和区域性的粮食安全战略、地区特色农业种植是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创新的目标。从单纯的节约农业用水过渡到区域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灌溉节水、化肥农药等面源削减、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南方地区稻田实行“湿润灌溉、间歇灌溉、排水与烤田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水旱轮作制度,结合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削减农田排水的污染物,合理布局沟渠、水塘、人工湿地等系统的工程措施,通过植物吸收、水流自净、沉积、清淤等方式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最后,以云南省为例介绍了高效农业节水减排工程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滇中高原;减排;水资源管理;生态灌区

中图分类号:S274,TV2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951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改善湖体水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2013ZX07102-006-0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计划(2011CI092)。第一作者简介:唐致远,男,1992 年出生,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通信地址: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2013级农业工程专业,E-mail:526977884@qq.com。

通讯作者:顾世祥,男,1972 年出生,彝族,云南镇雄人,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研究与设计工作。通信地址:650021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376号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Tel:0871-63191412、68093889,E-mail:gushxang@qq.com。

收稿日期:2014-09-25,修回日期:2015-01-12。

0 引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解决区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作物需水既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也是全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消耗大户,因而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农田灌溉已从单一作物需水规律和丰产补水,发展到地理、生态、环境、植物、农业、水利、管理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发和集成,揭示从作物体到灌区、流域、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以及从小时作物生理生长实时监测到逐日、月(季)、年等时间尺度的需水规律和综合调控。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之后,如何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等“三条红线”控制,与农业灌溉和高效节水有机结合,支撑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还少有研究。笔者以开展的南方地区农业节水减排规划为基础,在云南省选择小型灌区进行投融资、管养体制、水价形成机制、节水灌溉工程、灌区节水和面源减排效果等的试点,实现“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总结经验和推广。

1 21 世纪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中国粮食总产“九连增”的同时,粮食进口量、北粮南运等规模也在增大,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状态,除了在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和供给基地外,更要挖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安全要建立在水资源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西部粮仓等措施,才能发挥出粮食新增的潜力[1]。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目标,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及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趋势,2020、2030 年全国的灌溉面积应分别达到5868.9、5996.8 万hm2,灌溉水利用率较2000 年分别提高10.8%、16.46%[2]。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等提出[3-4],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为: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与非充分灌溉技术,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及新产品,新型节水专用材料与生化制剂,农艺节水技术及新产品研发,现代灌溉系统水量监控与调配技术及新产品,非常规水资源化与灌溉利用技术,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综合集成模式,农业节水高技术产品产业化等。相应的重大技术课题包括:植物需水模型与区域植物需水分异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水转化理论及尺度效应,植物高效用水调控机理与非充分灌溉理论,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肥盐迁移模型与植物水肥盐环境联合调控理论,提高田间灌水效率的理论,区域尺度土壤墒情与灌溉用水动态预报理论,植被建设中的水分承载力与节水型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流域尺度生态需水计算与区域多水源优化配置理论,节水灌溉的区域水土环境效应评估与调控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74 期“双清论坛”研讨并凝练出了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的工程背景和科学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5],包括作物理想耗水与调控阈值、农田水效率多过程驱动与协同提升、区域水资源水联网精准调配、农业高效用水与生态环境的互馈机制。最终以模块化的集成思路,实现区域尺度农业耗水-水转化-输配水过程的精确表达,提升对农业高效用水过程的认识及调控能力,实现对区域农业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决策支持,建设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联网平台,为开展相关重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节水型生态灌区就是将水生态文明引入灌区建设中,通过建设环境友好型灌区工程、集成应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如水肥耦合及综合调控等、构建健康的灌区生态系统、搭建灌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节水型生态灌区的特色文化,构建一个工程体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水资源高效永续利用、生态系统健康、经济良性循环、具有自身人文景观特色的系统[6-7]。

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农业节水减排

2.1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或地区为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制定了各种水资源分配指令或协议,如欧洲水框架指令、南非国家水资源战略、美国科罗拉多流域分水协议、佩科斯河分水协定、巴基斯坦-印度河水共享协定等,这些指令或协议除对各用水区域或用水户进行取用水问题控制之外,还提出了水质目标和下泄生态环境流量要求[8-9]。夏军等指出,“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农业重点开展深层土壤水分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沿海地区和苦咸水地区通过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处理利用技术解决部分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污水处理新技术、雨洪资源化利用手段等的研究,更有效地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在增水同时还要实施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进行工业节水技术集成和整合,在农业上实行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在生活中研发应用新型生活节水器具等[10]。水资源合理配置将流域水资源循环转化为与人工侧用水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相适应并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实现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水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调配,其配置方案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需水预测等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以此为基础,结合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河湖库水系连通等成果,形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11]。要充分发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基础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强化取用水管理和计量监测,将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制度、年度用水计划相结合,实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立体式管理[12]。

2.2 南方地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准则

2012 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 号)和《水利部关于印发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水资源[2012]356 号)等重要文件,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需求不断持续增长的形势下,要严格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强化水资源保护,保证可持续利用,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针对水资源禀赋条件、开发程度不同的南方地区,无论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还是在河流水量分配中,可将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为大于40%、20%~40%、10%~20%、小于10%等4 种情景,分别采取“禁止新增、从紧、黄色预警、鼓励开发”新增供水量的不同水资源利用规划准则,以及从“用水效率”逐渐过渡到“用水效率优先,工程供水能力为辅”、“用水定额管理为主,工程供水能力为辅”、“用水定额管理”的不同水资源管理理念。发挥用水定额标准在调控全社会用水效率、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和适应红线控制的约束作用,即各地的“用水定额标准”将逐步变成强制性的标准,纳入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体系内[13]。

2.3 南方地区农业灌溉节水与面源减排技术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14],2008—2030年期间,中国农业用水的比重将从62.7%逐步下降到57.7%,对于西部落后省区,农业用水的比重更高。但农业用水量仍高达4437亿m(3 P=75%中等干旱年景),较现状用水增加了19.7%,农业水资源配置中有250亿m3是退换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环境用水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占用水总量的3.3%。全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发展到0.73亿hm(2 其中农田灌溉面积为0.62亿hm2),灌溉面积发展除了东北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等连片区域外,在吉林西部和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光热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高原平坝区是重要的后备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加500 亿kg 的目标。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 提高到0.62,农业节水潜力为790 亿m3,其中工程措施节水476 亿m3,分别占全社会总结水量的53.0%~57.0%。农业节水量中的60%用于改善现有灌区和新增灌溉面积,约25%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约15%的水量用于支持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通过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非工程节水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无效蒸发,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节水能力。

农业节水规划的主要措施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田间节水增效技术、井灌区和重点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牧区节水灌溉和集雨节灌、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旱作节水农业、林果和养殖业节水等8 个方面[15]。在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中,农业用水都是关键,既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又要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种植的发展。通过调整作物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和单项作物高效灌溉等措施,合理地节约农业用水。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目标,水作为生态系统内的重要纽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生物、水利用、水管理、水文化等6个方面的20 个指标,其中的用水总量控制达标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与农业灌溉密切相关[1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用水安全、用水方便是农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农村健康水循环体系应从农村水资源开发供给、利用、排放和回归等3个方面入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合理管理和协调,在村庄下游低洼地带参照人工湿地的分级处理步骤,进行农村生活污水从收集—氧化塘—多级湿地植物吸收—农田灌溉—河道(或水塘再循环利用)的过程,大大削减农村面源入河量[17]。以灌区低洼湿地和水塘为农田回归水汇集区,构建的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WRSIS,对早稻田排水的TP、TN流失量分别削减了8.1%~17.2%、26.5%~56.0%,晚稻田分别为58.2%~76.7%、17.2%~53.0%[18-19]。针对南方稻麦轮作区提出稻田与明沟湿地协同系统PEDWS,较传统灌排系统减少排水量73.03%,TP、TN流失量分别削减了79.53%、90.17%[20]。

3 云南高原的高效农业节水减排工程探索

3.1 云南省高效农业节水减排的规划布局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和纵向岭谷区,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方大陆性干暖气团的作用,干湿季节分明、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全省的耕地资源总量为607.8 万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3.4 万hm2,有效灌溉程度达到了38.6%,已建成大型灌区12 处(设计灌溉面积大于2.0 万hm2)、中型灌区337 处(设计灌溉面积0.067~2.0 万hm2),另有规划新建大型灌区3 处。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 万hm2,节水灌溉率仅5.9%。为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控制,建设云南高原水生态文明,目前正在全国统一部署下开展“南方地区农业节水减排先行先试”的规划论证及建设工作,包括现状农业用水及水环境调查评价、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区域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排水系统规划与灌排技术选用、农业节水量评估、农田污染物削减评估、投资估算、保障措施如体制机制及政策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等部分的分析工作。

结合云南省制定的主体功能区划、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分区及农业区划等成果,共筛选出滇池、洱海等16 个高原湖泊区,云龙水库、松华坝水库等44 个重要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曲靖、蒙开个、昭鲁等103 个大中型灌区分布的高原盆地,作为实施高效农业节水减排的项目区。按照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光热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采用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水稻间歇灌溉等水分管理模式,实施配套灌区田间输配水管网、小型水源工程改造、沟渠塘堰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并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基本原则,以农业水价改革为驱动力,探索各地高效节水减排工程的投融资、管护机制、水权交易等方面的新举措,以水费征收、农业节水和水权转让促进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但是,由于省内灌溉实验等基础资料极为匮乏,还需要工程建成并系统、持续地观测1~3 年后,才能获得工程的节水量、污染物削减量(以TN、TP、COD为代表)等的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

3.2 澄江高效农业节水减排试点方案

先行试点的澄江示范项目区位于滇中经济区内的高原湖泊抚仙湖东岸,设计灌溉面积167.33 hm2,采用微喷、低压管道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蓝莓、蔬菜及绿化苗圃,其中蓝莓118.67 hm2、蔬菜32 hm2、苗圃16.67 hm2。取水水源为虎山小型水库及西龙潭泉水。灌区内共布设了土壤水质监测点8个,入湖河道水质监测点7 个,地下水质监测点3 个;输配水干管18条、总长8.01 km,配套建设排水沟1.24 km,利用废弃水塘改造成灌区退水汇流湿地2 处,工程总投资1083 万元。经对比分析,项目区主要经济作物在示范工程实施前后,灌溉方式从传统的沟灌等地面灌溉改进为微喷、低压管道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量达到20%~30%;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人工湿地净化等措施,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有效利用程度,使TP、TN、NH3-NO 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削减40%~50%。在项目区设计论证的同时,当地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需积极拓展思路,以农业水价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农业高效节水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融资及投入机制,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60%由各级政府承担,剩余的40%由受益对象(公司)筹资配套。经测算,农业供水成本水价为0.80 元/m3,但水费征收的农业水价制定既考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经济收益性,达到“以水养水、培植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又要考虑公司化经营与农户个体的差异性和水价承受能力。地方政府应从项目节水的水权交易获得的经济收益、污染物减排的高原湖泊治理节资等方面,综合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定量补助等方式对农户进行补贴,实现整个项目区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4 结论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创新的目标是支撑国家和区域性粮食安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背景下,南方地区稻田实行“湿润灌溉、间歇灌溉、排水与烤田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水旱轮作制度,结合农村河塘综合整治的农田排水污染物削减,合理布局沟渠、水塘、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通过植物吸收、水流自净、沉积、清淤、回用等方式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在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北岸的示范工程方案表明,工厂化种植大户引入和经作物结构调整,农业节水和污染物减排的定量分析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新建管养机制、水价负担、生态效益补偿支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正斌,段子渊,徐萍,等.中国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协同战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1441-1448.

[2] 高占义,王浩.中国粮食安全与灌溉发展对策研究[J].水利学报,2008,39(11):1273-1278.

[3] 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等.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6.

[4] 康绍忠,胡笑涛,蔡焕杰,等.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理论创新及研究重点[J].水利学报,2004,35(12):1-8.

[5] 康绍忠,李万红,霍再林.粮食生产中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问题——第74期“双清论坛”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12(6):321-324.[6] 彭世彰,纪仁婧,杨士红,等.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0(1):1-7.

[7] 李远华,崔远来.不同尺度灌溉水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57-204.

[8] Porter J W.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Trends in Water ResourcesManagement & Allocation[A].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WaterResources Allocation[C].2010. Beijing, P.R. China.

[9]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 年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 夏军,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26(9):905-915.

[11] 李原园.水资源合理配置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性作用[J].中国水利,2010(20):26-28.

[12] 汪党献,郦建强,刘金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J].中国水利,2012(7):12-14.

[13] 顾世祥,崔远来,等.水资源系统规划模拟与优化配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13-436.

[14] 李园原,李云玲,李爱花.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J].中国水利,2011(23):36-41.

[15] 徐春晓,李云玲,孙素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用水效率控制[J].中国水利,2011(23):64-72.

[16] 唐克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29(4):1-4.

[17] 张铁坚,张立勇,代倩倩,等.农村健康水循环体系探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12):75-77.

[18] 董斌,茆智,李新建,等.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的引进和改造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1):9-12.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利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过程。《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011~2020)提出防洪减灾安全保障、农田水利保障、水资源配置及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及河湖健康保障、水管理能力、水利发展保障能力六大类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及其目标值,力争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较高标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2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灌南县农田水利投入逐年加大,实施了涟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央财政新增农资项目、涟中灌区末级渠系项目、淮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等重点水利项目,初步建成了灌溉、排涝、防洪、挡潮、降渍水利工程体系,解决了全县一大批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问题。灌南县水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与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对照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这一更高标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环境期待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1 基础薄弱

灌南县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水利建设,众多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但整体工程配套标准不高,功能不够完善,尤其是整合推进、连片治理滞后于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小型配套建筑物老化严重,效益衰减;全县尚有20余万亩中低产田有待改造,还有部分乡镇的边缘地区,多年没有水利投入,灌排设施不健全。

2.2 设计和施工水平有待提高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和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意见”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掀起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建设热潮,农田水利投入大幅增长,各级水利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纷至沓来,需紧急扩充人才队伍。我县水利系统招收的大部分是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本地水利、农业环境不熟悉,这就造成做规划设计的不熟悉施工条件,而做施工的也大多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农民工队伍,鲜有水利科班出身,施工质量创优难度大,业主、监理疲于监督,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工作量。

2.3 建后管护水平较差

我县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14个用水户协会,实行“灌区管理所或水利站+用水户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农田水利项目完工后,由于数量较多,灌区管理所或水利站能管理的工程有限,用水户协会又是公益性的组织,能动性不大,形成“政府建成后管不到位,农户使用又不管的”局面。许多农户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仍依赖政府进行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致使工程和设备损坏老化严重,效益衰减,水利设施使用寿命缩短。

3 加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3.1 规划先行

我县超前谋划水利重点项目,坚持以生活与生产供水安全、防洪除涝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为主要任务,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我县水利局先后组织编制了《灌南县盐西圩区治理规划》、《灌南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灌南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灌南县农田水利规划报告》、《灌南县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灌南县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0-2030)》、《灌南县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把规划作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其投资的重要依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择优扶持规划内建设项目。

3.2 提升设计和施工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分布散、数量大,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相似的工程环境可以采用统一的定型图纸,但因设计与施工的脱节,定型图纸的错误也跟着定型,每年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都会反映一些设计错误,有些是共性的,应汇总所有错误,修改图纸,让定型图纸也与时俱新。水利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目标实现起主导作用,是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在项目管理中,应建立严厉的奖惩机制,杜绝施工单位的侥幸心理,派技术人员常驻工地,跟踪工程质量。理论来源于实际,本领来源于磨砺。业主方人员水平提升了,施工单位也会牢抓质量工作不松懈。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在江苏省各县经济排名中靠后,高校毕业生多数不愿来此就业,就业后也易因工资待遇低而离开,我县水利站职工老龄化严重,专业层次低,人才青黄不接,急需引进。最近两年,县水利局以多种优惠政策招来了10多位水利站编制人员,让他们先在水利局熟悉环境,等适当机会放到水利站担起一片天空。水利局还注重加大对人才知识的更新力度和再教育,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走出去”就是每年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培养对象到有关院校、规划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培训。“请进来”就是不定期的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以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加大水利系统内部人才的上下流动和科室之间的人才交流,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为了激励职工总结心得、交流经验、加强宣传,县水利局出台文件,将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纳入局年度目标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下属单位、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发表新闻报道、政务信息、专业论文都有相应的奖励。

3.4 增强水利设施建后管护能力

灌南县从2000年4月开始试点,在李集乡公开拍卖3座泵站的经营权,并不断总结经验、健全管理制度,村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村组负责管理及运行维修,跨村的工程由乡统一管理,跨乡的工程由县统一管理。我县将继续推行“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我县还实施“河长制”,积极探索河道管护新思路;抓住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调整的契机,规范用水户协会运作;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

4 结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响应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农户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参考文献:

[1]吕振霖.继续开创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J].江苏水利,2013,(4):6-7.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2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是为了解决局部区域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等问题而修建的灌排设施、储水设施等,常见的类型有水库、水井、引水工程、泵站、抗旱水源工程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人工环节的加入来改变地区原有的水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流动,来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设收效偏低,这说明在对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许多可以改进之处,笔者在下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盲目随意

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当盲目随意,例如工程选址的条件非常随意,满足区域存在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和附近有合适的水源就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虽然水源和需求是水利工程的前提条件,但是水利工程建设还需要在科学的建设理论指导下,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同时兼顾区域建设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能,这些要求在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未体现,这是建设过程中盲目随意特征的主要体现。

此外,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时,需要管理者进行修补,一般来说需要专业的水利工程专家进行论证和实验后再进行修补操作,然而,很多地区未进行专业的论证研究就随意修补,例如小型水库涵管漏水后直接投入资金对漏水点采取“缝补”的方式进行漏水故障修理,这种修补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盲目随意的表现。

2.2重复、烂尾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重复和烂尾工程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地方的小型水利工程中更加突出。主要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盲目随意的特征,建设和管理并未在详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加上很多地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组成员、岗位更换相对频繁的问题,导致大量的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出建设无序、施工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的问题,也因此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进而导致水利工程收效降低。其中,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否完全在不实地考察的情况下无法判断,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有利可图就对同一工程进行重复申报,导致重复建设的问题产生。

此外,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岗位相对混乱,管理成员职责分配不合理,权责不分明,当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往往会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工程问题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下,工程问题也因此无法及时解决。这也是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复建设、烂尾建设的主要原因。此外,资金的不到位也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3建设缓慢,设备维护不及时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地方性工程,政府重视程度的不足,在权责分配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常常会出现工程立项多年后建设项目仍未完成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西部较偏远地区极为普遍,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处于长期无人管理或疏于管理的局面,而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出现设备老化等问题,例如水库泵机老化、主体工程老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收效,但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设备维护、故障排查往往无法及时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维护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工作可以改进之处进行总结和建议,具体概括为主要的3个方面。

3.1完善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

同其他水利工程建设一样,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一种内容相对广泛的建设工程,但与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管理力度也相对较小、资金投入也较有限。因此,为了避免建设中无序、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极为必要。

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通过指导性文件或规划的方式完善管理体系。形成符合规范的实地勘探、科学讨论、严格规划、建设申请、工程验收流程并严格执行,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明的责任划分,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以此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科学性、合理性,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收效。同时竣工后投入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监管,明确设备维护更新周期,明确工程款项流动申报等内容,以此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促进地区农业生产生活。

此外,对地方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归档管理,工程立项时就建立相关档案,包括施工团队的基本情况、主要管理责任人员的基本情况、工程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归档管理,并通过限定工期的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并利用档案管理的方式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

3.2严格工程竞标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同一般性工程一样,需要通过承包给工程建设团队的方式进行建设,而工程团队的选择主要通过竞标的形式选择,因此需要严格水利工程的竞标制度。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1)严格资质审核,很多不具备专业的水利工程建设资格的工程团队,为了从中获利参与竞标,如果由这些工程团队进行,工程难免会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必然会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2)建立责任制度,工程建设一旦竞标结束,就建立起责任制度,在水利工程的投入使用的合理年限内,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则要求原建设团队负责,进行二次施工或维修。通过上述两项措施来完善工程竞标与建设环节,以此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特征。

3.3完善工程使用的管理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收效低的问题,这是主要是由于工程投入使用后疏于管理导致的问题。通过建立奖惩的责任管理体系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督促其做好水利设施的日常故障排查和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固定人员岗位编制,来建立人员相对固定的管理团体,避免人员频繁调动造成的管理经验不足、工作频繁交接问题;完善上述两项工作的同时,为每一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备专业的工程顾问,使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在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完善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此来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等。

参考文献

[1]何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

[2]袁广,狄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6):43-44.

[3]张国旺,赵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5(17).

[4]周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177.

[5]杨清志.试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97.

[6]王智全.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2):78-79.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3篇

1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国政府对粮食问题向来高度重视。中国有18多亿亩的耕地,是世界上主要粮食生产大国,但同时,又有13多亿的人口,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消费大国,全世界每年粮食的贸易量维持在3亿吨左右,而我国每年的粮食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世界粮食的贸易量,大概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由此可见,我们难以依靠粮食的进口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量。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人?》 ,一文中提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也在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条件的不断恶化,各种气象灾害频发,我国粮食和水资源的安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这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实质性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建设各种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也保障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更为合理高效地利用我国现有的水土资源,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加大了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扶持力度。生态水利工程与绿色农业并不是两条并行发展的单线,二者完全可以有效得结合起来。绿色农业依托科技的进步,能够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地利用到了现有的生态优势,这就给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带来可能。生态水利工程与绿色农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水资源,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正是生态水利工程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可行性。

2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复杂性分析

理论上,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具备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难题。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其中心环节就是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但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牵扯到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而在目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以污水处理为例,全国各地的大量污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多是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以及地下。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源头控制、中间利用、终端治理三个阶段和环节,如果忽视了终端治理这一环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加大了对北方地区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植了“绿色农业工程”等项目,近年来,北方的绿色农业也成功为全国树立了示范典型。但在北方地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北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水田和旱田,以及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湿地,水利工程既要服务于绿色农业,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而对不同情况所要考虑的优先目标又不相同。针对水田,水利工程优先考虑的目标应是防洪治涝;针对旱田,水利工程优先考虑的目标应是灌溉防旱。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还要注意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由此可见,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在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3 绿色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在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

3.1 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将对水资源自然循环过程的影响降到最低。农业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半自然半人为的生态系统,我们对其进行改造也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就以改造流域空间尺度为例,我们总是要尽量减少跨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水流的总体方向也要与流域水流方向大体上保持一致。绿色农业就是一种适应自然规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一切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水利工程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水利工程在本质上也是无法服务于绿色农业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尽快加强对绿色农业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创建,确保水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

3.2 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为的就是生产出绿色农产品,而绿色农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十分高,水资源的质量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制约条件。从水源选择以及输水过程的水质净化、增温措施等方面均要加以详细考虑。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重视阶梯水质的保障,在服务于绿色农业过程中,无论是对水源的选择,还是输水过程的水质净化都要进行必要的考虑。

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因为农作物对水量的需求与降水时空格局的分布并不一致,这就决定了绿色农业首先是一个高效的灌溉型农业。研究成果显示,虽然影响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水资源涉及的指标最多,在水量适当的前提下,水质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二者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目前的农业技术条件,还不能准确地回答绿色农业中有关水质与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这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营养学和卫生学指标来作为控制目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64

众所周知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从古至今都始终坚持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社会建设改进推向新的方向,以此来完善国家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改进中的前提和手段,这将是发展国家农业大国的重要方向。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要求和改进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来发展社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g在地质发展条件中,将是促进和影响整个社会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的解决,将是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我国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这也是不断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又一重要方向和改革途径。就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对于难点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对农田建设施工中对地基结构的渗透性能的改进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展社会经济,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此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提高。

自然环境因素。施工地的自然环境会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地质条件、植物、气候环境、水文等都是自然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具备不确定性与难以控制性的特征,因此,不论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后投入使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2 通过技术发展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

农业现代化发展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发展社会经济推进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以高度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来促进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不断的推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改进的重要手段,要知道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的发展将是我们不断完善当今农业经济的重要方向。要知道在我国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始终是如何改进当今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问题。对近年来在国家政府的不断扶持下,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逐渐的建立并利用起来,以此来发展社会农业建设,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技术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以此来完善我国农业建设的发展。

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并且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情况很多。在政府的扶持下,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技术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也正不断被改革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我国农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检测水平与监控的方法:检测水平可以提高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来提升,所以购置一些更新的设备仪器。在监控过程中需要全方位控制,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获取工程数据,从而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中质量评价中的矛盾纠纷与错误。

3 结束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质量控制将是不断的完善当今社会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以社会经济的实际方向出发,将国家农业科技改进创新发展作为我国在建设方向上的一项重点项目,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改革。在我们国家不断的建设以农业发展为重点方向的改革中,在社会科学技术中的创新和改进将不断的推进农业建设的完善,以推进国家农业建设成为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将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方面将是不断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又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兰代祥.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新技术,2014(2).

[2]卢建刚.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7).

[3]高立强.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建设目标[J].北京农业,2015(3).

[4]王晓蓉.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2(11).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01-01

1.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多年持续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千万余处,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状况、农村生态环境和确保全省粮食稳定增产奠定了基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线长、点多,面对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加之小型农田水利施工保障条件有限、运行较为困难,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主体缺乏、体制机制不全,严重影响着工程使用寿命和工程效益的发挥。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2.1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目前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

2.2群众投工投劳不足

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多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丘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2.3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把水库当成自己的,越是干旱需水越不放水,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引起上访。

2.4水利管理建设薄弱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现如今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3.1创新产权思路

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扶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投资激励政策、补助扶持政策、资本运作规范、投资者权益保障等,做到明晰所有权、明确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让投资者有收益,让所有者有保障。完善在新形势下产权改革的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工程正常运行、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一是各级水利部门应帮助经营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方案;二是制定合理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水价改革办法,以适应改革的需要;三是制定制度使改制后的农村水利工程自觉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严禁擅自改变工程用途和服务对象。四是各级水利部门应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经营者在防洪保安、灌溉用水、工程维护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2完善筹劳机制

农田水利管理应坚持群众管理为基础,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民主管理制度。采取鼓励加激励的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对小农水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职能。从政策、政府、群众三个方面着手:一要落实政策,加大“一事一议”筹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党的政策真正进村到户;二要加强政府监管,强化政府对农村“一事一议”筹劳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筹劳办法对筹劳原则、筹劳方法和筹劳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依法办事;三是群众监督,将筹劳政策、筹劳方案及使用情况予以公示,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3.3建立长效机制

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基础性设施,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明确支持小农水建设的具体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投工投劳,材料器械进行补助的具体办法,并督促落实。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分配中央、地方和农民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事权及财权,建立加快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贯彻实施上级有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精神;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因地制宜制订促进和健全适合本地实际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配套政策;切实做好对本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引导、扶持、服务、监督、规划等工作;负责纯公益性事业及纯公益性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3.4强化资金管理

加快对纯公益性事业及纯公益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以各级财政投资为主,确保工程的社会效益,改善投资硬件环境,增大投资回报率,减少投资风险,达到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目的;对经济效益明显的水利工程,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管理的限制条件,引导和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途径;对小型水利工程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和扶持,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首先要认真抓好项目建设改造的规划,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其次,减少资金周转环节,降低项目资金被截留和挪用的风险。第三,强化会计核算,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建立工程财务档案,各类财政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第四,严格按照工程预算、报账情况和工程进度拨款。第五,工程竣工后,根据工程决算情况,及时结转账务,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护制度。第六,严格监督机制,实行工程财务公开制度。

参考文献

[1] 何志军.小型农田水利施工与管理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13(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