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脊柱结核;临床路径;实施方法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手术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术后卧床时间长。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多以文字叙述和口头指导为主。由于临床工作中护士学历偏低,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护理工作量大,护士人数的相对不足,健康教育在工作中落实仍不到位,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1]。为此,2007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脊柱结核手术病人,男38例,女14例,年龄15~64岁,按1:1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制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径图表,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2 临床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内容的制订

2.1 组织编写过程

由科室护士长、4名病区护士长、各区4名副主任医师及工作3年以上护士组成路径小组。在教科书及原有骨科健康教育宣教本基础上,上网检索相关资料、结合患者的需求、结合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开展、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融会贯通,编写骨科共性内容(见表1、2)表1 骨科一般共性健康宣教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表2 骨科专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与本疾病的临床路径表[2],见表3,表3 脊柱结核患者健康宣教临床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由眉栏、宣教时间(住院时间)、宣教内容、路径变异组成。在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征求病人意见,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

2.2 宣教本的制作

用编织袋及绳子装定成册,将编写好的骨科病室告知制度、骨科共性内容彩打夹于路径宣教本内,并将其悬挂于病房门后。

3 路径的实施

3.1 床位分配

采用个人负责制床位分管法,责任到人,班班负责的形式试行,一个病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人分管床位数2~4张;为保证健康宣教的连续性,不会脱节,我们每天早晨利用交班时间由组长分配休息护士所负责床位病人的健康教育。以保证健康教育能落实到位。

3.2 宣教

病人入院时,由当班或经管护士根据此病人所患疾病从电脑中输出路径单夹入路径本中。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向病人讲解路径的有关内容及自阅宣教本的方法及目的,再根据病情及时间段指定阅看路径的内容,最后护士通过提问式及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使病人对所患疾病全程有个清楚的了解;并在单种病的对应项目上打“∨”,注明日期时间;若遇到变异情况则在路径变异栏内注明。

3.3 实施

经管护士或接管护士每日按照路径上的指示,根据病人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即病人能够自觉采取于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4 监督管理

病区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常抓不懈,每天有计划进行抽查、督促、落实,发现不足及时纠正;科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达标情况,及时评价,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定期召开病区会议,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将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提出改进措施。

4 结果

经统计软件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对疾病相关知识方面比较χ2=23.709、P

5 讨论

5.1 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脊柱结核手术病人病程长,术后卧床时间长,给病人及家属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这就需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全面了解脊柱结核的知识,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脊柱结核手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统计学计算可以看出,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路径是传统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5.2 路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路径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护士提供了一个宣教标准,其指导性强、简明扼要,尤其是为新护士、实习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点及宣教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文本。也使病人及家属能预知自己的住院护理教育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来,对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从而杜绝了由于遗忘或个人疏忽造成的护理差错,以减少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2]。同时,路径的开展促进了医、护、患的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柱骨折;康复期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也称为“实证为基础的护理”[1],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护理措施[2]。随着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我科开始尝试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自2009年8月-2013年8月我们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康复期护理,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204例均为临床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病例来源为我院两个骨科病区,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男性86例,女性16例,年龄21-59(39.6±4.7)岁,骨折类型:颈椎骨折26例,胸椎骨折36例,腰椎骨折40例;受伤类型:车祸61例,摔伤19例,其他22例;闭合损伤89例,开放损伤13例;合并四肢骨折34例,合并胸部外伤21例,合并腹部外伤19例;手术治疗81例,保守治疗21例,对照组男性84例,女性18例,年龄19-58(39.3±4.9)岁,骨折类型:颈椎骨折25例,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39例;受伤类型:车祸59例,摔伤20例,其他23例;闭合损伤90例,开放损伤12例;合并四肢骨折35例,合并胸部外伤20例,合并腹部外伤18例;手术治疗80例,保守治疗2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康复期护理计划。

(1)根据不同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个人家庭及社会地位、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出康复期存在的问题

(2)根据患者疾病的轻重,可预知的恢复程度,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康复期心理调适程度,对未来生活的愿望与规划,提出问题。

(3)针对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制定护理措施。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护理模式,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和指导,如膀胱功能差者给予膀胱功能的恢复锻炼,肢体活动障碍者给予肢体的屈伸锻炼及肌肉的推拿按摩锻炼,以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等。

1.3护理效果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功能锻炼良好,和医、护、病友间沟通正常,参与自己的疾病治疗、护理,乐观积极,有强烈的回归社会的愿望;好转:患者在护理人员督促下进行功能锻炼,和医、护、病友间沟通少,对自身疾病关注度低,寡言少语,对出院后生活方式无积极规划;预后不良:患者功能锻炼处于被动状态,和医、护、病友间无交流,对自身疾病漠不关心,消极悲观。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其中治愈94例,好转7例,预后不良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期护理方法,治愈80例,好转14例,预后不良8例。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的科学证据进行辩证论证,然后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护理,该护理模式对病人而言,既能使患者得到最佳护理,又能通过科学的护理增加病人对治疗护理手段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愈率。其次,循证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护理理论体系,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医护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与信任指数,增强护理人员自我存在感。

传统的康复护理把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看做一个发病群体,一个共同的“病”,护士作为医生发出号令的执行者只去机械地做好分内工作,而没有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观察、掌握其心理动态、生理病理变化,更没有思考过患者在康复期究竟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哪个层次,作为一名专科护士,又能帮助患者把心身健康程度提高到哪个层次。事实上,护士是和患者面对面最多的人,比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患者,知道患者需求,医生要对症下药,护士要对症护理,这样患者才能早日康复,所谓“三分治七分养”的道理就在于此。

总之,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打破了护理人员固有的护理、思维模式,而且科学实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和护理学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脊柱结核;临床路径;实施方法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手术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术后卧床时间长。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多以文字叙述和口头指导为主。由于临床工作中护士学历偏低,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护理工作量大,护士人数的相对不足,健康教育在工作中落实仍不到位,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1]。为此,2007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脊柱结核手术病人,男38例,女14例,年龄15~64岁,按1:1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制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径图表,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2  临床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内容的制订

2.1  组织编写过程

   快速

由科室护士长、4名病区护士长、各区4名副主任医师及工作3年以上护士组成路径小组。在教科书及原有骨科健康教育宣教本基础上,上网检索相关资料、结合患者的需求、结合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开展、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融会贯通,编写骨科共性内容(见表1、2)表1  骨科一般共性健康宣教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表2  骨科专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与本疾病的临床路径表[2],见表3,表3  脊柱结核患者健康宣教临床路径(只列其中一部分)(略)由眉栏、宣教时间(住院时间)、宣教内容、路径变异组成。在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征求病人意见,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

2.2  宣教本的制作

用编织袋及绳子装定成册,将编写好的骨科病室告知制度、骨科共性内容彩打夹于路径宣教本内,并将其悬挂于病房门后。

3  路径的实施

3.1  床位分配

采用个人负责制床位分管法,责任到人,班班负责的形式试行,一个病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人分管床位数2~4张;为保证健康宣教的连续性,不会脱节,我们每天早晨利用交班时间由组长分配休息护士所负责床位病人的健康教育。以保证健康教育能落实到位。

3.2  宣教

病人入院时,由当班或经管护士根据此病人所患疾病从电脑中输出路径单夹入路径本中。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向病人讲解路径的有关内容及自阅宣教本的方法及目的,再根据病情及时间段指定阅看路径的内容,最后护士通过提问式及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使病人对所患疾病全程有个清楚的了解;并在单种病的对应项目上打“∨”,注明日期时间;若遇到变异情况则在路径变异栏内注明。

3.3  实施 快速

经管护士或接管护士每日按照路径上的指示,根据病人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即病人能够自觉采取于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4  监督管理

病区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常抓不懈,每天有计划进行抽查、督促、落实,发现不足及时纠正;科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达标情况,及时评价,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定期召开病区会议,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将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提出改进措施。

4  结果

   经统计软件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对疾病相关知识方面比较 χ2=23.709、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样在健康技能掌握情况比较χ2=34.289、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对健康宣教满意度比较χ2=13.60、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5.1  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脊柱结核手术病人病程长,术后卧床时间长,给病人及家属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这就需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全面了解脊柱结核的知识,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脊柱结核手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统计学计算可以看出,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路径是传统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5.2  路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路径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护士提供了一个宣教标准,其指导性强、简明扼要,尤其是为新护士、实习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点及宣教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文本。也使病人及家属能预知自己的住院护理教育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来,对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从而杜绝了由于遗忘或个人疏忽造成的护理差错,以减少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2]。同时,路径的开展促进了医、护、患的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快速

【参考文献】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脊柱骨折;护理;研究进展

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多由间接外力引起,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病程较长,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截瘫,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脊柱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压痛或表现有不全或完全瘫痪,如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若治疗不当,亦可遗留慢性腰痛。该病不仅因其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亦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为了更好地治疗此病,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脊柱骨折的护理作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1] 脊柱疾患多属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外加肢体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严重的心理创伤,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阴影。临床观察,该病患者的心理作用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具有隐匿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脊柱疾病所引起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2]。刘健[3]等对266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分析,主要的心理问题有:40%的患者害怕术后疼痛,38%的患者担心病情加重从而耽误劳动,33.8%的患者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29%的患者害怕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9%的患者对手术医生有顾虑,22%患者害怕有生命危险,另外有患者还存在怀疑手术效果、怀疑术前诊断、担心麻醉意外、害怕术中疼痛等心理问题。另外,本次研究的266例患者的心理特征各有不同,且在年龄、职业、家庭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病情轻重、对疾病认识等方面都有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主要有:焦虑、悲观绝望、渴望了解医院、忧虑消沉等。

针对患者手术前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照顾、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此外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做好手术前指导,使患者感到住院有安全感。同时,讲述手术成功的范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术前临床护理[4] 脊柱骨折的患者术后的刀口疼痛导致大多肢体行动不便,长期的仰卧治疗如加固石膏等也限制了身体的运动,从而出现其身体机能和生理功能的障碍,如若不认真护理,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甚至会并出现后遗症。因此,术前护理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1.2.1 脊柱骨折的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在手术前进行胸片、心电图检查,并对大小便标本和各种血化验指标进行检测。另外,按照医生医嘱做好术前定位标志,进行X射线检查,并落实好术前清洁灌肠、禁食禁饮等基本规定。

1.2.2 由于脊柱骨折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并制动,故需对其进行卧床排便和排尿的训练,让患者养成卧床排便排尿的习惯。该训练应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练习,4-5次/天,直至患者可以自行排便排尿。另外,该阶段的护理应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避免患者由于害羞拒绝训练,并请有经验的术后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意识到该训练对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训练。

1.2.3 训练 由于脊柱骨折脊柱不能错位,应保证患者平卧硬板床,并要定时对身体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定期进行轴位翻身,防止颈部和腰部扭动。平卧时在护士的指导下练习活动上下肢的关节,以免长期不运动出现关节僵直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5-6]。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在护士的指导和监管下,每天早、晚各训练一次,训练时间由开始的30min逐步延长至2.5h。如果脊柱后凸的患者在训练时出现面部浮肿,护士应告诉患者面部浮肿会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渐好转,让患者不用担心,排解其心理上的忧虑[7]。

1.2.4 基础护理 脊柱骨折患者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取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免出现便秘,但是也要控制饮水量和食物量,频繁的排便、排尿会影响脊柱康复。患者应坚持每天进行深呼吸练习,提高肺活量,减少肺炎等肺部疾病的感染[8-9]。

2 术中护理

2.1 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 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全麻诱导[10],由于脊柱骨折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一般较多,因此手术期间应密切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并根据尿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调整输血输液量,及时补充血容量,以避免出现循环负荷过重导致心衰和肺水肿,应及时利尿。手术末的全麻苏醒期,患者改为平卧位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观测有无心率失常[11]。术中严密监测尿量的进出量,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使其出入量保持平衡。在手术期间出现任何异常都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寻求及时解决。另外脊柱骨折患者的血钾水平明显升高,应禁忌试使用司可林作全麻诱导,以防血钾骤升致心跳停止[12]。

2.2 输液护理 临床上脊柱骨科一般采用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5]来治疗神经炎性水肿,但是往往由于甘露醇的高浓度从而产生对血管的较大的刺激性,大多患者因为注射甘露醇时出现的疼痛对甘露醇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该加强输液甘露醇的护理。具体方法:①静滴甘露醇前应嘱咐患者完全放松,手臂自然下垂,无握力表现;②穿刺时在穿刺部位上方5-12cm处扎一止血带;③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60°角,插入皮肤时应快速、准确、连贯,做到一次性刺入血管,回血后用输液贴牢固固定;④为了减轻输液引起的局部皮肤发红、肿痛等症状,使用75%酒精和2%利多卡因以体积比1:1浸润纱布湿敷于穿刺点上方,并用保鲜膜包裹直至输液结束。

2.3 呼吸护理 患者手术后应充分排净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静滴地塞米松及氨茶硷,以减轻气道粘膜水肿,预防拔管后的喉头水肿及支气管痉挛。护士待病人完全清醒后,确定患者已有自我保护呼吸道通畅能力后给予患者备上呼吸囊及氧气袋即可送回病房[14]。

2.4 对于颈椎也骨折的患者,其在护理时应在患者颈部使用颈托如砂袋或领围,并在里面垫毛巾,以防擦伤皮肤,加重脊髓损伤。另外,患者颈脊髓损伤时由于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出现高温或低温,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

3 术后护理

3.1 手术后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并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保持引流管和尿管的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和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反折,并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进行了解[15-16]。

3.2 排除心理障碍 手术后患者的心态、心情和对待疾病的积极性都会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术后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自卑、焦虑、沉默、心情低落等各种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经常保持对患者的沟通,给患者讲述成功案例,给予患者自信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于朋友交流,在精神身上先战胜疾病。

4 讨 论

脊柱骨折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治疗,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心理上的磨练,需要患者有坚强的意志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出院后患者应该主动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加强营养,多吃强筋健骨的食物,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钙物质,促进康复。定期去医院复查,有异常情况[17]及时汇报给医生,做到最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姚树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5-147.

[2] 张菊娣.腰腿痛患者大推拿整复术前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4):20.

[3] 刘健,张林芳,杨建美.脊柱疾患患者心理分析及术前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9(6):369-371.

[4] 孟丽君,王秀君.618例脊柱侧弯症手术护理前后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9,15(12):22-23.

[5] 肖莉,张洁,吴献伟,等.有关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中唤醒试验的研究[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1,7(2):47-48.

[6] Lowyr KJ,Tobias J,Kitle D,et al.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using epidural catheters at fer anterior spinal fusion for adole scentscoliosis[J].Spine,2010,26(11):1290-1293.

[7] Lamontagne LL,Hepworth JT,Salisbury MH.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children who undergo major or thopedic surgeyr[J].Appl Nurs Res,2010,14(3):119-124.

[8] Doy,P,Oliner,CW,Complex,floating knee;tinfocal tibial and ipsiateral femoral,Injure 2011,29(7):553-555.

[9] 杨健,王巧桂.脊柱侧弯术中摆放的护理628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2(10):30.

[10] 田莳.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术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19(16):45-46.

[11] 胡勇,胡从云,陆迭骥.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基准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10,20(9):355-500.

[12] 梁月香,卞素琴.使用动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12(9):39.

[13] 姚文龙,张传汉.脊柱侧凸矫正术术中唤醒试验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1,14(9):595.

[14]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9,36(15):1487-1488.

[15] 黄永芬.术前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23(8):3025-3026.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1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1]、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并介绍一些成功病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术前教育应包括对手术室先进仪器设备的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胃肠道、皮肤准备等。

1•3术后观察及护理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3]。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

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2•2功能锻炼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d即可让患者进行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颈椎间盘镜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应该教会患者正确的上下床姿势,在术后第2d就可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锻炼。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柱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88-02

循证护理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1]。脊柱骨折患者可能造成脊髓损伤,有可能瘫痪导致患者感觉运动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我科针对36例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护理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我科共收住脊柱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6岁,颈椎骨折伴不完全瘫9例,经积极治疗后肌力、感觉恢复,胸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害9例,有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无压疮发生。

(二)方法

1.压疮。(1)问题的提出。脊柱骨折患者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有可能瘫痪导致患者感觉运动障碍,不能自主翻身;卧床时间较长;因疼痛不愿意活动;均有可能导致压疮。(2)循证支持。仔细分析了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病床的湿度和温度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是压疮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 [2]。有研究 [3] 认为,90%翻身对外踝、粗隆部产生很大压力;提出应仰卧翻身左或右斜30%;皮肤受压力在9.33KPa(1mmHg=0.133KPa)持续24小时可以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性 [4],(3)护理干预。教会患者做收腹胎臂功能锻炼4~5次/天,5~10min/次,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受压,平卧时骶尾部垫凉液垫,每2小时更换凉液垫1次,并注意观察局部的红肿、温度、颜色及疼痛的变化情况。改善营养状况,予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饮食。(4)效果。48小时皮肤温度降低,72小时后骶尾部皮肤潮红消退,疼痛消失,其后患者未发生压疮。

2.肺部感染。(1)问题的提出。由于骨折后长期卧床,不能坐起,卧床吃饭易误吸发生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2)循证支持。我们仔细分析了脊柱骨折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病房环境差等,经查阅文献 [4],卧床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是10%,而且是危及脊柱骨折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3)护理干预。每日按时应用抗生素。当咳嗽、肺部有音,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或血氧分压突然下降时,必须及时吸痰。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定期行痰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病房管理,通风换气2次/天,每周紫外线消毒病房1次,禁止患者吸烟,并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嘱其深呼吸,做扩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尽量将痰液咳出。(4)效果。本组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

3.泌尿系感染。(1)问题的提出。脊髓损伤的患者长期留置尿管又不愿意多饮水,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患者多有前列腺增生,卧床后尿液沉淀易出现潴留、留置尿管者更易发生泌尿系感染。(2)循证支持。卧床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6%~8%,留置尿管者更易发生 [5],美国疾控中心推荐实践原则是:应尽量减少更换尿管的次数,以免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只是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因此,频繁地更换导尿管不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浪费卫生资源,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以往有科研还提示导尿管发生堵塞的时间有差异。其中尿液的PH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液PH>6.8者发生堵塞的概率比尿液PH6.8)和非堵塞类(PH

二、结果

3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压疮,有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经治疗及继续护理干预后痊愈。

三、讨论

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护士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综合应用,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进一步提高了骨科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通过循证,我们强化了预见性护理的意义,扩大了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知识面,获得了切实可靠的实证,制定并落实了护理计划,降低了脊柱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循证护理的实施,改变了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染的习惯和行为,促使其主动钻研业务,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查阅文献和资料,有助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循证护理必将成为护理工作的主流。

参考文献:

[1]蒋红梅,蒙增萍.循证医学与医学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2003,(3):21-22.

[2]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20-21.

[3]陈茜,成翼娟,王晋,等.循证护理在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2,(11):846-847.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前来我科治疗的18例低龄型胸椎脊柱侧凸患儿,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躯干平衡失调,躯体倒向脊柱凸侧,呈进行性加重。体格矮小,双肩外观不对称,尤其是胸廓发育明显畸形。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主诉呼吸系统易感染并难治愈。

1.2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俯卧位,暴露胸椎及腰椎。VEPTR手术常规采用双切口,上切口采用腋下“L”型切口,根据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确定切口位置及切口大小;下切口根据病情行非侵袭性小切口进入,有肋骨一肋骨径装置、肋骨一腰椎装置、肋骨一骼骨装置三部分组成。肋骨-肋骨装置头部及尾部用特定的锁钩围绕肋骨固定;肋骨-腰椎装置头部以同样方法固定于相应肋骨上,尾部借助锁钩锁定在相应椎体的棘突上;肋骨-髂骨装置头部借锁钩装置锁定在肋骨上,尾端钩插入髂骨翼固定。不同结构的VEPTR装置可联合或单独应用。认真研究患者的影像资料,计算出患者肋骨架及脊柱的旋转度,放置各装置。在上、下切口内各放入一根固定棒,其一端与钩或钉锁紧,另一端穿入皮下。在2根棒交会处做正中切口,放入连接器,2棒插入其中撑开,然后锁紧2棒。脊柱生长或胸廓的畸形矫正。手术在脊髓神经监护下进行。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胸椎脊柱侧凸患儿术前心理疏导有重要意义。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审美观逐渐成熟,而体形上存在的缺陷使他们长期处于自卑、忧郁状态,越发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护士应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亲切地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病友及疾病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讲解术前如何进行锻炼以配合手术,尽快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与护理。

2.2 呼吸系统护理。本组患儿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肺功能下降,再加上全麻术后患者因咽喉肿痛及切口痛不敢咳嗽、深呼吸,易并发肺炎、肺不张。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术前1周对患者进行肺功能训练(以深呼吸训练为主),以增加肺活量。因此术后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控制肺部感染,呼吸道护理尤其重要。术后3d每日雾化吸入2次,按术前训练方法每日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3次。以稀释痰液,协助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鼓励患者并指导患儿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并告知患儿家长做这些是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于肺复张,取得家长的配合。本组患儿无肺部感染发生。

2.3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妥善安置后即行多功能心电监测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改变,24小时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特别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必须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温、脉搏、皮肤黏膜变化,有无头晕、乏力等血容量不足的早期征象。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还有残留痰液,如有立即给予吸痰,避免出现呼吸道阻塞。

3 结果

本组18例患儿手术均进行顺利,平均时间2—4h,术中出血100—300ml。未发生术后感染及神经并发症。手术矫正率为80%。

4 讨论

VEPTR内固定手术最大优点是不影响肺脏正常发育,改善呼吸功能。其次是胸廓扩大成形术间接地纠正了脊柱畸形,不需要脊柱融合,不需要佩戴支具。幼儿由于全身内脏及骨骼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成年人较弱,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对术后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护士每天自查,护士长每天督查,每周互查。充分考虑患者矫正术后的生理及心理的个体变化及差异,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沟通,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并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患儿的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有效促进了护患和谐。且手术护理还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8篇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贵怀在沙龙上发言时说:“菅凤增领导的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的氛围搞得很好,我们医院的很多医生都听过他们这里办的各种学习班。脊柱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当前专门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太少,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许多神经外科的人都在考虑。”

据统计,在国外,神经外科手术的40~80%都是脊柱手术,而根据国内13家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神经外科手术的统计数据,在总量28412例手术中(包含血管内介入手术),脊柱脊髓手术(不包含脊髓血管病)仅1851例,占手术总量的6.5%,其中脊柱退行性疾病只有322例。

创建中国首个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

2005年,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菅凤增加入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主任凌峰教授和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名誉主席赛米(Samii)教授的指导下,创建该院的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

宣武医院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之一,近50年来,在赵以成、王忠诚、丁育基、凌锋等几代著名教授带领下,成为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以微侵袭治疗为特色的科室。

20世纪60年代末,亚萨吉尔(Yasargil)和卡斯帕(Caspar)等将手术显微镜应用到神经外科手术中,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手术显微镜在许多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骨科主任党耕町在他主译的《脊柱外科技术》一书中说道:“在欧美一些国家,很多神经外科医生从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显微技术在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中国,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基本上由骨科医生承担,以常规开放手术技术为主,所以显微外科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凭着一股要干事业的闯劲,菅凤增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在脊柱神经外科这一重要医学领域,取得诸多成果,他们首创或率先实行的几项医疗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2008年,菅凤增在国际上首创“单纯后路复位矫形及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及环枢椎脱位”技术,即颅颈交界区脱位的手术治疗新技术。

世界神经外科最权威的杂志《神经外科学》(Neurosurgery)刊出了此项技术的研究报告,赛米教授称之为“治疗理念与技术的重大突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主席本泽尔(Benzal)教授则发表评论:“这一技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避免了经口腔手术。希望治疗这一疾病的医生掌握菅凤增报告的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中国逐渐推广。

2008年,菅凤增在国内最早报告了显微镜下“前外侧入路椎间孔扩大术治疗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这是一项既不需要传统的内固定、又保留颈椎运动功能的非融合手术技术,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同年,菅凤增又率先在国内报告了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技术”,它同样是不需要腰椎内固定、并保留腰椎活动功能的非融合技术。

2009年7月,菅凤增在国内首先实施了利用“显微镜联合内窥镜技术”切除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

菅凤增说:“几乎所有脊柱疾病都表现为神经受压,因此从神经外科角度可以更好地恢复及保护神经功能,同时兼顾脊柱的稳定性。”

海外留学形成创新思维

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有13张病床,2011年,菅凤增和他的团队实施手术594例,这样高的流动率在业内实属罕见。

菅凤增解释说:“我们采用显微微创技术,伤口不大,只要处理得当,很少有术后感染。我们的病人一般做完手术就出院了,很少有等着拆了线再走的。最快的时候,上午住院,下午手术,第二天就出院了。”

这样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源于菅凤增7年的海外求学生涯。“在国外等拆了线再走是不可能的,都是手术完就出院了。”菅凤增说,“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操作的。”

1997年,在国内已经是主治医师的菅凤增远赴意大利罗马大学攻读神经外科专家文凭(相当于中国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临床医学做起来并不容易。回顾在罗马的日子,菅凤增笑言:“我是从缝皮起家的。”所谓“缝皮”,就是在医生做完手术后,为病人把皮肤缝好。

初到罗马,菅凤增先从住院医师做起,负责病人的日常生活。病人们一开始并不认可这位外国医生,一开口就是“中国人”,连“医生”都不称呼。

菅凤增毫不气馁,他技术精湛,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经过他缝合伤口的病人会对要做手术的病友说:“那个中国人缝得太好了,一点都看不出来。我的(颈椎伤口)就是他缝的,第二天就能下床,你手术时也让他缝吧。”

很快,菅凤增在病人中就小有名气,病人对他的称呼也从“中国人”变成了“中国医生”。医生和导师也开始注意这个踏实认真的中国小伙子。

晚上,值夜班的菅凤增就向一同值班的男护士请教,请他们检查他写的病案。

菅凤增笑言:“那帮护士老哥们儿很仗义,他们会指出我病案中的各种错误,告诉我别的医生是怎么写的。”

慢慢地,菅凤增的病案就挑不出错了。

“我在罗马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跟护士学习,第三年第四年跟医生学,第五年开始才跟着导师,接受导师的指导。”菅凤增说,“当时跟我一起进入住院医生行列的,有越南同学,也有也门同学,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毕业拿到文凭了。”

在罗马大学,菅凤增接受了欧洲正规的临床医师培训,临床技术和能力大大提高,这对他回国以后的工作帮助颇多。

“海外学习,最主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学习的是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菅凤增说,“现在我所做的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这都得益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几年的手术实践中,菅凤增还设计了2个小工具,都申请了专利,其中削骨刀已经由厂家在生产,准备拿到海外去推广。

医生的道义和责任

见证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体系和临床技术,满怀报国的理想和施展抱负的雄心,面对国内的现状时,菅凤增不是没有心理落差。

在事业初创时期,病人很少,他的压力也特别大。“作为一名医生,却没有病人,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菅凤增回忆起来仍是苦笑,“人都是很现实的,一个海外归来的外科医生,1年只有不到200例手术,能有什么前途?跟我一起‘创业’的同事们都在犹豫,我自己也很犹豫。”

从事着国内尚未普及的脊柱神经外科专业,菅凤增也很难得到业界的认可。为了交流学习,他也去参加学术会议,但那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脊柱神经外科专业学术会议,他只能参加骨科的学术会议。

在这些会议上,菅凤增认识了从事脊髓神经外科的修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主任医师。两人都是“形单影只”,不由得惺惺相惜。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弯;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19-02

马凡综合征(MF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结蹄组织遗传病,临床上以骨骼、心血管、眼组织、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据报道称,发病率约为0.01%,约63%的MFS患者合并10°的脊柱侧弯畸形。目前MFS合并脊柱侧弯支具治疗效果差,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难度大,出血多,风险高,术后并发症较其他类型的脊柱侧弯发生率高。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MFS合并脊柱侧弯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18.6岁(15~26岁)。Cobb’s角平均为98.5(80~135)。术前检查:心脏结构异常的12例,肺功能异常的16例,18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本组1例在术后2天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给予禁食水,行胃肠减压后症状逐步好转;2例术后出现呕吐,给予止吐药物后症状好转;1例出现眼睑水肿,给予甘露醇静滴后16h缓解;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周后自行吸收缓解。本组平均住院日为24天。

二、护理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多为青少年,由于MFS患者到青春发育期迎来了又一个生长高峰,而脊柱侧弯的进展与脊柱的快速生长有关,随着cobb’s角的同时增加,脊柱侧弯已影响正常的生活、就业及外观。责任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规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将同病种的患者安排在一个病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②唤醒试验训练:自入院第一天就训练患者听到护士呼唤自己的名字就握拳,做足趾的屈伸活动,以便在术中麻醉状态下配合手术室护士的呼唤做足趾的运动,可同时配合电生理监测发现脊髓有无损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③心肺功能的训练: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方法,由1名专职护士负责指导、评估和记录采用美国Telefle公司提供的呼吸训练器,建立术前训练卡挂病人床旁,正面是术前呼吸训练器吸气训练日记录表,一张深呼吸训练方法简介,患者每日自行记录训练次数及训练值,护士每日评估患者训练效果,制定次日训练的目标,根据训练方法及每日训练的最高值,制定个性化训练目标,训练周期定7~10d为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中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训练周期为10d,本组患者经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有明显提高。④的训练:因手术均采取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所以要训练患者每日俯卧位,采取循序渐进法进行训练,直至耐受整个手术时间。

2.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的观察:给予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密切注意心率及呼吸的变化,如心率过快时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数值,给予输液泵控制液体滴速,每30分钟测量1次血压,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及皮肤颜色,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并记录每小时尿量,保持大于30ml/h。②切口引流的护理: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打折,观察发现MFS合并脊柱侧弯患者韧带、硬脊膜弱化,且伴有腰骶部硬脊膜扩张,故易致硬脊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因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引流液的量及颜色,根据引流的流速及颜色,给予引流管半开放或夹闭。如引流量较多,且颜色呈淡红色或淡黄色清亮液体,则警惕脑脊液漏的发生,如患者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也提示脑脊液漏的可能。如发生上述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头低脚高位,夹闭或拔出引流管等处理,本组无一例发生。③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术后每小时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力情况,同时听取患者的主诉,直至患者出院,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防发生不可逆的神经损伤。④疼痛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疼痛评分,根据评分数分值按照不同的时间、给药途径及不同类的药物采取PCA(病人自控式止痛泵)镇痛和阶梯镇痛给药,有效缓解了术后疼痛。其中3例患者出现呕吐,关闭PCA后,症状逐步缓解。⑤呼吸道的护理:由于全麻经口插管刺激气道粘膜,致使分泌物不易咳出,以造成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3ml生理盐水加沐舒坦1支雾化吸入,每日2次,并鼓励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采取2小时轴线翻身,轻扣胸拍背,本组患者无1例肺部感染。其中2例拍片显示少量胸腔积液,给予抬高床头,间断低流量吸氧后5天后自行吸收缓解。⑥胃肠道的护理:术后严格禁食水,并遵医嘱给予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奥美拉唑,每日2次,待排气后,可先饮少量温盐水,无不适后方可进食流食,由于手术造成内脏系统的牵拉和物的抑制,胃肠道通常恢复较慢,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了腹胀,肠鸣音消失,考虑为手术牵拉出现了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遵医嘱立即行禁食水,并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肠内营养,3天拔出胃管,患者1周后逐步恢复了正常饮食。⑦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及足背伸背屈运动。待拆线后可佩戴支具,先床上斜倚卧位,无头晕现象可下地活动,首次下地须有医护人员在场,床边站立后绕床边活动,以防跌倒。

三、结果

通过对MFS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量化式的术前训练,术后的严密观察,并对所发生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1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四、讨论

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弯的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脊柱侧弯,其脊柱僵硬,常伴有肺功能障碍及心脏结构异常,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他类型侧弯患者高。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心肺功能及脑脊液漏、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广源,沈建雄,邱贵兴.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弯术后自发性气胸一例报告[J].脊柱外科杂志,2004,2(5):310-313.

[2]曹兴兵,邱勇.马凡综合征所伴脊柱测凸的自然史及干预措施[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6):473-475.

[3]赵送岩,郭丽君,安明媛,等.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89-1391.

[4]秦柳花,彭虹菊,贺建华,赵青,闫晶,张晓婷.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2013,19(14):1623-1624.

[5]贾燕瑞,吕仙颖,周颖,等.后路可调节矫正术治疗37例患儿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39-341.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0篇

[关健词] 脊柱骨折;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截瘫、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全身变化,病情较为严重及复杂。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完成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226例,现将巡回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26例脊柱骨折病人,男177例,女49例,年龄20~64岁,平均(50± 6.5)岁。本组患者均经CT检查确定为腰椎骨折199例,下胸段脊椎骨折27例,均行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护理

2.1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在病人手术前一天,深入病房,了解病人T、P、R、BP、ECG,血气血尿常规等,了解脊柱骨折部位,有无截瘫,有无压疮,估计所需内固定器材,备齐手术物品及抢救药品,各种手术物品严格灭菌消毒。了解麻醉前用药及备血情况,提醒手术医生备足血液制品。由于病人常有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精神安慰与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指导病人掌握基本的放松疗法,避免不良心态而加重病情。

2.2手术中巡回护理病人入手术室后,除密切配合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准备手术器件物品及C臂机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平卧位改俯卧位时翻身反射,可使病人HR、BP急剧变化。手术期间及全麻苏醒期,术终改平卧位期间,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注意有无心律失常。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出血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平衡。由于脊椎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一般较多,因此应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及时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要避免循环负荷过重,诱发心衰和肺水肿,及时利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解决。观察体温及皮肤微循环状况。脊柱骨折病人,血钾可明显升高,注意截瘫病人的血钾变化。从ECG可间接反应。禁忌应用司可林作全麻诱导,以防血钾骤升致心跳停止。

2.2.2选择输液途径在上肢或颈内、颈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妥善固定静脉导管,以防改变时滑脱。避免选择下腔静脉系统如下肢、股静脉处输液,因手术部位多属下腔静脉系统回流范围,在下肢或股静脉处输液输血,可加重脊椎骨折手术部位出血。

2.2.3护理本组病人多采用脊柱后入路切开复位行AF或RF内固定术,因此俯卧位手术,脊柱手术支架的放置显得重要。改变时,呈“一条直线”翻身,防止颈椎扭转,避免颈椎脱位,颈髓扭转损伤。因为全麻时颈部及全身肌肉松驰(肌松药作用),病人缺乏自我保护,易于脱位、损伤,预防颈椎翻身时医源性损伤极为重要,以避免颈髓损伤后高位截瘫的发生。俯卧位前,眼结膜应涂眼膏,俯卧位后,严防眼球受压,避免结膜、角膜损伤及视网膜剥离,护眼圈为厚海绵垫制成[1]。同时两上肢位置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腋神经、尽神经和桡神经,防止术后神经麻痹。髂嵴、髂前上棘胫前及肋弓踝前等骨性隆起部位予置海绵垫,缓冲压迫。注意胸部及腹部受压情况,以不限制膈肌下降,胸廓及肺容易扩张,不限制呼吸运动为度,保证肺顺应性在正常范围内,以利于麻醉呼吸机的机械通气。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使膀胱内压升高。术中要多次检查电刀负极板位置,以防意外电击烧伤,将一次性负极板紧密粘贴在下肢皮肤上,严防松动。术中提醒术者不应将术者上半身体重压在病人的腰背部,以免影响呼吸和循环。C臂机使用时,医护人员暂时离开手术室,要妥善固定病人,以防止病人意外坠床。

2.2.4呼吸管理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由平卧位改俯卧位过程中,应严防气管导管脱落,翻身后应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导管过深滑入一侧支气管致单肺通气,过浅滑出病人窒息死亡。应密切观察ETCO2波形,正常状态为规则方波ETCO2为“0”时导管接头脱落[2],ETCo2过高时,要提醒麻醉医生并帮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导管扭转,及时更换CO2吸收剂钠石灰。定时吸痰、吹肺。定时测血气,密观变化,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避免气道压力过高和过低。潮气量以8~12ml/kg体重为宜,血气分析可有效地指导通气参数的灵活设置。手术结束后,应充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地塞米松及氨茶硷静注,减轻气道粘膜水肿,预防拔管后的喉头水肿及支气管痉挛。拔管前可静脉注入异丙嗪20mg,以减轻气管导管拔管期反应。应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有自我保护呼吸道通畅能力,如能抬头、咳嗽,病人上肢肌力在四级以上时,备呼吸囊及氧气袋,送病人回病房吸氧,交班清楚后方可离开。

参 考 文 献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全麻  俯卧位  脊柱后路手术  护理

        俯卧位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俯卧位常在全麻下用于脊柱手术,它具有使术野充分暴露,视线不偏离中线,便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但此体位因改变身体负重和支持点发生改变,会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神经系统损伤和皮肤压疮等。[1]2009年7-12月,通过我院8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骨科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全部为腰椎后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在2.5h-6h。

        2、 体位摆放

        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需要,备好骨科专用u形海绵垫、皮枕头、头圈、海绵软枕。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调整俯卧位垫,宽度为两侧外缘稍宽于平放于身体两侧的双臂;长度为上端高于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体位垫与身体接触的部位是双肩、双侧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保持脊柱自然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安置体位时要做到准确、快速,要注意避免发生再次神经损伤的危险。翻转体位时麻醉师负责观察患者,保护气管插管,托住头、颈部,由4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步调统一,避免牵拉或损伤。膝关节处垫小头圈,使膝关节悬空不受压,约束带上垫一治疗巾固定于大腿部。双脚踝下放皮枕头,将脚垫起。头部垫头圈,以能将眼部与气管插管不受压为准,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不可用力外展,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3、术中并发症的防范及护理

        3.1  脊髓损伤: 全麻后,由于肌肉韧带松驰,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保护状态,护士在搬动患者时,特别在翻转体位时要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避免牵拉或损伤。头颈部固定时根据颈部生理弯曲来调节软垫或软枕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在搬动截瘫患者时,需专科医生在场,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3.2  循环、呼吸并发症: 在摆放俯卧位时,应根据患者胸部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采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部悬空于手术床上。 

如果胸部垫物不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壁,患者自身的身体重量压迫胸腹壁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有心肺疾患、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术中应随时检查体位垫有无移动、肢体有无受压情况,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一旦发生,及时调整。

       3.3  皮肤压疮并发症: 俯卧位时身体着力点是头部、双肩、双侧胸部、髂前上棘、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处,肌肉脂肪较薄,长时间受压易引起皮肤压疮。因此,摆放体位时,头部垫头圈时用治疗巾盖于上面,以保护双眼、前额及双额骨。头部固定时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与床垫接触,以免压迫眼球造成失明。

        3.4  生殖器官压伤: 女患者俯卧位时双侧乳房应重点保护,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双侧乳房置于海绵垫空洞处,避免挤压。男患者俯卧位时应注意保护外生殖器,因外生殖器皮肤薄嫩,摆放时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避免受压。[2]

        3.5 神经麻痹或损伤: 全麻患者运动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可使颈部、四肢由于受压或过度牵拉,从而会发生神经麻痹或损伤。头颈部固定时,要根据颈部生理弯曲,调节头托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双上肢肘部自然曲置于架手板时,双臂外展不超过90°,避免臂丛神经受损,双侧腋窝、前臂和手的大小实际不应承受身体的任何重量,防止长时间受压引起尺、桡神经损伤;下肢约束带固定在腘窝上方8 cm处,避免腘神经受压损伤,在手术允许的时候,可适当活动四肢。[3]

        3.6  眼部损伤:俯卧位手术眼部用红霉素眼膏涂眼,眼部并用保护膜粘贴,调整好头架与手术床的距离,翻身时保护好气管插管,将病人头面部放置在头圈上并将眼部及气管插管悬空。头圈表面质地应避免过硬或过软,可垫一治疗巾。术中巡回护士每隔20-30 min对病人的额面部进行按摩并检查头部是否移位。为了便于观察病人眼部情况和气管插管情况,我们在头架下部安装一面反光镜,护士可通过镜子观察到病人的情况。[4]

        4、小结

        总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俯卧位手术时患者的意识消失,代偿调节机制削弱,因此合理的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安置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要求,又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减少各种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做好体位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护士应通过加强思想认识,熟练掌握摆放俯卧位的操作方法和俯卧位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术中细心观察巡视,是可以避免因体位改变而给患者造成的意外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关爱华.俯卧位手术所导致并发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1):54

[2]余文俊,马子利.脊柱手术术中俯卧位128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934.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脊柱侧弯;脑脊液漏;处理方法;自理能力

脑脊液漏系指各种原因造成颅内外沟通,脑脊液随脑搏动外溢的现象。脑脊液漏的病理解剖基础是蛛网膜、硬膜破裂及颅骨缺损 [1]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脑脊液漏可发生硬膜的任何部位, 常见的部位是硬膜后方和神经根袖 [2]。脑脊液漏由于颅腔通过漏口与颅外相交通,故潜在并发脑膜炎的可能 [3]。回顾我科2011年全年实施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111例,其中重度脊柱侧弯(Cobb角>80°)39例。术后并发生脑脊液漏10例,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脑脊液漏,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我科共行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111例,其中重度脊柱侧弯(Cobb角>80°)39例,术后并发生脑脊液漏10例。随机将1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例和观察组5例。患者均由同组医生手术,两组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5例,其中,男2例,女3例;1例为术中发现硬脊膜破裂的患者,4例术后观察到有清亮液体及淡红色血性液体引出而确诊为脑脊液漏的患者。观察组5例,其中,男4例,女1例;1例为术中发生硬脊膜贯通伤的患者,2例为术中发现硬脊膜破裂的患者,2例为术后观察到有清亮液体及淡红色血性液体引出而确诊为脑脊液漏的患者。

1.2方法

(1)对照组 经确诊为脑脊液漏后,采用头低脚高位绝对卧床休息、伤口加压包扎、伤口引流管定期夹闭开放、延期拔除伤口引流管以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的处理方法。

(2)观察组 经确诊为脑脊液漏后,即给予先夹闭伤口引流管并给予患者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夹闭伤口引流管12小时内观察双下肢神经功能变化、有无头痛、寒颤、高热及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等情况,均无出现异常即给予拔除伤口引流管,然后采用“凡士林油纱+厚棉垫+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并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在短时间内

1.3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对照组及观察组均采用B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估,根据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rthel指数得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40分)、中度依赖(59~41分)、轻度依赖(60~99分)和无需依赖(100分)四个级别。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

处理后12h、24h、72h内有无头痛、寒颤、高热及颈项强直、恶心、呕吐及双下肢神经功能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均无出现以上并发症。处理后d2、d4天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凡士林油纱+厚棉垫+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的作用原理

医用凡士林油纱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副作用,将其敷盖于脑脊液漏出口处,直接封闭脑脊液漏出口;使用厚棉垫的原理,是因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弯曲度异常,必须采用棉垫将其背部凹面填平,患者在平卧时才能起到加压作用;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目的是让患者在俯卧位及离床时仍对伤口有加压作用。

3.2“凡士林油纱+厚棉垫+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方法”的作用效果

随着近年来脊柱侧弯手术的发展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出,在骨科病房对脊柱侧弯术后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术后病人下地的时间也在不断的缩短。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卧床时间将延长,生活自理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缩短脊柱侧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卧床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医生与护士努力的共同目标。

硬脊膜伤的处理多数学者认为必须行硬脊膜修补术[4]。临床上处理脑脊液漏的方法通常有术中及时修补硬膜、术后置患者于头低脚高位绝对卧床休息及伤口加压包扎、伤口引流管定期夹闭开放、伤口引流管延期拔管、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等。一般引流管放置7~14d,损伤的硬膜便可愈合 [5,6]。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要求一切日常生活活动均在床上进行,这样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同时会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压力,日常生活活动方式改变主要表现在饮食、大小便方面;心理压力,主要表现担心床上大小便弄湿伤口或床单位而导致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有些病人还会因此而减少进食,以减少大小便的次数。采用“凡士林油纱+厚棉垫+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在短时间内(

因此采用“凡士林油纱+厚棉垫+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脊柱侧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②无存在引流管脱落的不良事件;③对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曲元明,胡佳,牟成志等.脑脊液漏的

诊断与术前定位.山东医药,[J].2005, 45(30):64.

[2] 孙常太.脊柱外科手术脑脊液漏的预防和处理[J]. 山东医药,2009,49(40):3-4.

[3] 徐卫萍,江玉泉.脑脊液漏的治疗原则.[J].山东医药,2005,45(30):64-65.

[4] 张阳德,向忠,彭健.硬脊膜损伤分度及预防脑脊液漏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6(11):1349-1351.

[5] 贾连顺.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 (3):253-254.

[6] 李波,陈喜安.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分析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6):45-48.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特殊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护理;护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44-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将人工髋关节假体替代损伤且无法修复的髋关节,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达到缓解疼痛,纠正畸形关节及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其效果非常肯定。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然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处理难度,此外不同类型患者其围手术期护理亦有所不同,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关节损害及老年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三类特殊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着高感染率、高并发症的风险[3]。因此,需要手术室护士系统掌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全程护理知识,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现就2010年~2012年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三种特殊类型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者9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发双髋关节损害者10例,老年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头下型)20例。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手术时间90~180分钟,平均为150分钟。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疏导

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常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反应[4]。术前1 d 到病房参加术前讨论和探视患者;访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化验结果;掌握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和医生操作习惯;有针性地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焦虑恐惧心理,针对特殊类型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有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

2.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疏导

SLE 多见于女性,长期服用激素使病人外貌、体形发生变化( 如满月脸、脱发、向心性肥胖) ,对病人心理造成伤害[5]。长期治疗,增加了病人家庭经济及生活负担,从而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使病人易产生负性情绪,如焦虑、烦躁、沮丧悲观、恐惧、消沉抑郁等,故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关心体贴病人,建立信任感,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病人和家属对SLE 的不正确认识和误解,引导病人以积极稳定的心态对待和克服各种不适。

2.1.2 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疏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病变,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 引起脊柱强直及纤维化,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神经系统等多个脏器的损害。青壮年男性较多, 发病年龄为20~30 岁,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6] 病人由于疾病所致活动严重受限, 病程长,加上手术费用昂贵, 病人心理产生严重的负性刺激, 应鼓励病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并帮助病人缓解因即将手术治疗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讲解手术成功案例, 取得病人信任,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1.3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而急性创伤又会造成大量消耗, 形成负氮平衡[7]。根据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特殊性, 职业、经历、文化修养不同,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 说明手术过程及主要步骤。大多数患者因害怕手术,担心术后预后不良而产生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导致血糖升高, 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入院后,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住院须知, 以取得患者信任, 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 减轻其焦虑、紧张的心理, 并讲解合理饮食、科学用药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鼓励患者尽快适应院内生活,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手术。

2.2 手术器械准备

术前1d 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常规器械,包括软组织器材和普通骨科器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配套器械、电动摆锯、骨钻、侧卧位敷垫等。应安排在百级洁净手术室进行手术。因特殊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身体免疫力较弱,更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来做。

3 术中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3.1.1 减少污染

穿无菌手术衣、夹取无菌用物、倒生理盐水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协助检查消毒指示卡并如实粘贴,监督参加手术人员的各项无菌操作,及时提醒。正对手术操作台的门不能随意打开,侧门需要出入时,轻开轻关。控制并减少参观人员,严格监督参观人员,避免污染无菌区域。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手术将近结束,清点无误后,医生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及负压引流盒按无菌操作传递至手术台上,切口敷料采取无菌封闭式胶带固定法,将负压引流盒固定放置好,防止脱出造成污染。

3.1.2 关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为了手术安全,一般采取锁上静脉穿刺,上好心电监护仪,配合好麻醉师完成麻醉工作。协助医生摆好侧卧位,选择厚度适宜的海棉垫置于胸廓下以利呼吸,避免手臂受压;骼部、膝部足踝部垫软垫以减少对骨突部位的压迫。由于手术时间长,造成受压时间长,容易造成褥疮,安置病人手术时一定要在受压区加海绵垫保护,如果条件允许给予受压部位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术中由于和牵引的原因,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所以在术中要注意观察病人受压肢体的感觉,并经常询问。检查好尿管是否通畅固定,患者身体有无接触金属,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流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术野要求及时调整无影灯、电凝器等。

3.2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术前将手术台上所有器械摆放有序,检查器械各关节螺钉是否齐全、完整、有无松动并作好清点。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执行“暂停片刻”制度口令后,协助手术医生取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打开关节囊,暴露大转子基底及股骨干上端,依次做好股骨头脱位和股骨颈截骨,清理髋臼及骨碎,显露软骨下骨出血面,置臼于外展45°,前倾10°~15°,固定1~2枚螺丝钉髋臼固定,用髓腔扩大器扩腔,反复用0.9%NaCl 溶液清除所有血液凝块及骨碎屑,器械护士要注意保证吸管通畅,用干纱布压迫,彻底止血,安放髋臼时术者要更换手套,选择合适的假体柄直接插入髓腔(非骨水泥型);或调整骨水泥于拉丝晚期置入髓腔,放置假体柄,待水泥干后假体处复位(骨水泥型);屈髋内旋和伸直外旋无脱位后,反复冲洗,彻底止血,关节附近放入负压吸引管经切口外皮戳穿一小口中引出皮外,然后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4 术后的护理措施

积极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在麻醉作用消失前搬动病人时,要保持肢体在外展15~30度,中立位。防止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侧肢体放置错误。术后病情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及皮温,足背部波动是否正常,护理中应注意摆放,以防止静脉栓塞和关节僵硬,以下就特殊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做出总结。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术后护理

SLE患者往往存在周围软组织挛缩与明显的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假体与鼓面的间隙能组织骨的长入,导致假体松动[8]。可以通过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手术部位有无衣物脱出及髋关节X先检查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另外因SLE患者不能停用激素,故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助于增加局部骨密度,预防假体松动,护理中应严格控制体味、早起功能锻炼。

4.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囊松弛,增加了关节的不稳定性,容易引起术后脱位,护理人员要知道正确而搬迁,避免导致关节脱位[9]。此外功能训练对于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尤为重要[10]。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应当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患者功能训练,术后第二天就可用关节功能恢复器进行功能锻炼。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1h/次,2次/d。术后10天进行卧位到坐位到行走的训练,6周后可负重行走。

4.3 老年型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组织愈合能力差,极易发生切口感染[11]。术后应保持手术切口清洁,防止皮肤感染。留置导尿管者应嘱其多饮水,保持尿道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此外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卧床血流减慢。加之外伤,手术刺激、血管内膜损伤等术后血液凝固性增高、疼痛限制活动等原因,极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更应严格注意患肢的肿胀程度、肤色、湿度及充盈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此外老年患者居多,应注意检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

5 小结

经过充分了解手术进展情况,注意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前对特殊类型患者加强个体化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骨水泥吸收,预防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危险情况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专科器械设备较多,手术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要求也大大提高,手术护士工作要做到准、稳、快、有序,对手术整个过程及并发症有评估、预防,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丽腾,陈秋芬,董春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12):89.

[2] 陈小霞,曾小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9,8(3):29.

[3] 张杰敏,黄素碧,张兵.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髋关节结核、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53- 854.

[4] 王晓东,王世良.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0):633-635.

[5] 刘启华,张鹤,杨茂.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年女性病人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23):54-55.

[6] 田伟.积水潭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0.

[7] 刘克嘉,邬勤娥主编.应激于应激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3-46.

[8] 吕厚山.SLE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51-553.

[9] 乔继红.强直性脊柱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5B)886-887.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术中压疮; 护理干预; 脊柱手术; 俯卧位; 手术室

doi:10.14033/ki.cfmr.2016.33.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106-02

手术是脊柱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不仅有利于手术操作,还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了使手术切口充分暴露,脊柱手术常选择俯卧位作为术中。由于脊柱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如安置不当或缺乏保护措施,最易导致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术中压疮。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压疮,以术后1~3 d最多见[1]。据统计,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骨科及神经外科的发生率更高[2]。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降低甚至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对2015年1-12月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的75例脊柱疾病患者早期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拟行脊柱手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6~67岁,平均(44.76±11.35)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脊柱畸形13例,脊柱骨折20例,脊柱脱位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巡回护士常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前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利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制定相应干预计划,尽可能减少术中压疮发生。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头宽调整架、头托的宽度和高度,在受压部位涂石蜡油后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器械护士认真做好手术器械的维护和核对,避免术中因器械因素增加手术时间。调整手术床位置,保持床整,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1.2.2 心理护理 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普遍认为脊柱手术比较复杂,手术风险大,担心手术失败对家庭、工作的影响。术前访视时,护士要及时干预,详细告知患者拟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医生资历、科室开展该类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预后,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另外,要强调不良情绪对手术预后的负面影响,教会患者如何调整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发生,避免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术前,患者容易紧张、忐忑不安。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及时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1.2.3 摆放 全身麻醉完成后,金霉素眼膏涂眼,贴上眼部保护贴。极度消瘦者在骨突部位贴保护贴保护。术中摆放时使肢体保持功能位,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即麻醉师负责保护气管导管,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同步呈轴线翻转。巡回护士保护输液通路。手术医生分别托住患者肩部、臀部和下肢,呈轴线翻转,手术床对侧医生接住,并安放在架上。将头颈部置于头托后固定,额部、颧弓及下颌处贴上减压贴。在患者胸前、髋部及膝部垫上软垫减少受压,小腿处垫上软垫,使大腿与背部呈20°,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双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双手自然弯曲放于两侧托手架上[3]。同时,要注意保护女性的双侧以及男性、阴囊,避免摆放不当受压而损伤。摆放妥当后,在患者臀部、腿部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

1.2.4 术中巡视 手术过程中,巡回o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等,查看垫是否移位。随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手术时间较长,在不干扰手术的前提下,每30分钟左右调整头部和其他受压部位一次,尤其要避免眼部受压;每1小时调整约束带松紧度一次。观察皮肤颜色,一旦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可以使用25%奴夫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出现水肿还必须要保证渗出物及时吸收减少水肿[4]。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5 ℃左右,用棉被遮盖患者身体,冲洗术野时使用接近人体温度的温生理盐水,保持体温。

1.2.5 术后观察 术毕,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将患者轴线翻身至平车,呈仰卧。去除眼部保护贴,检查受压部位皮肤,详细记录发生压疮的部位、大小、分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加强随访,分别于术后24、72 h至病房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

2 结果

手术完毕,患者前额、颧弓、肋缘、髂前上棘等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压红者共26例,占35%。解除压力30~40 min后,23例患者受压皮肤先后恢复了正常的反应性充血,3例患者先后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其中出现在前额1例,颧弓1例,髂前上棘1例。

3 讨论

众所周知,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以及皮肤潮湿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脊柱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长时间的俯卧位使患者固定部位需承受持续压力,增加了术中压疮形成的风险。在摆放、手术过程中都可能造成患者身体与接触部位发生移位,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皮肤浅表及深层组织损伤。术中,冲洗液及血液外流,使患者皮肤、手术单等处于潮湿状态,不仅降低了皮肤的防御能力,还增加了相互间的摩擦。另外,手术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等也是引起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年龄偏大,皮肤衰老,机体保护性反射减弱,长时间受压后容易出现压疮。体重过重,对局部皮肤组织压力大;极度消瘦者缺少皮下脂肪保护,皮肤血管受压后易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都可以形成压疮。此外,低蛋白血症也是压疮形成的一个诱发因素。因此,巡回护士要利用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合理的安置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摆放患者手术时要避免拖、拽增加对局部皮肤的摩擦。脊柱手术一般选择俯卧位,受力点为前额、颧骨、双侧胸部、肋弓、髂前上棘等脂肪及肌肉组织较薄、骨突明显的部位,是压疮的好发部位[5]。因此,要在这些部位用减压贴防护,尤其要保护眼部不受压。对体重过重、极度消瘦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于术前涂抹石蜡油后局部按摩,术中适时调整受压部位。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6]。术中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2 ℃~25 ℃,用棉被遮盖患者躯体,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术野,避免体温降低。通常情况下,手术时间越长,受压组织低灌注(缺血状态)时间越长,损伤发生率越高[7]。术中,手术医生熟练操作,器械护士配合娴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压时间。据研究,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极易引起急性压疮[8]。脊柱疾病患者,尤其是因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心理负荷大,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在术前访视时要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术后,及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尤其是压疮患者,以便早期干预。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现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不允许压疮发生。为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高度重视术中压疮的防护。术前基于患者一般状况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对年老、肥胖或极度消瘦、手术时间长、有基础性疾病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术中压疮发生。对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及时给予疏导,减轻应激状态下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合理安置患者,根据患者身体条件调整架位置,并在关键受压部位贴上减压贴防护。术中加强巡视,定时调整受压部位,避免受压时间过长;观察皮肤颜色,发现缺血缺氧时及时处理;监测体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体温下降。术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并定时随访。通过以上早期干预措施,本组75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未出现其他分期压疮。因此,对选择俯卧位的脊柱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美兰.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在脊柱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214-1216.

[2] Cuddigan J,Berlowitz D R,Ayello E A.Pressure ulcers in America: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Adv Skin Wound Care,2001,14(4):208-215.

[3]潘婕,吴伟东,侯文进,等.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与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2):174-176.

[4]吴玉霞,何瑞h,樊燕青.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难免压疮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20-122.

[5]骆如香,陈云超,欧春红,等.舒适护理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5):607-608.

[6]林百凤.脊柱手术俯卧的安全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17.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5篇

他,就是孙振中,九三学社社员,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他号称“圣一刀”,寓意就是只要他亲自手术,多么严重的病情都会转危为安。亲切的称呼背后是对他精湛得无可挑剔技术的认可,是病人绝望处逢生的喜悦,是家属难以言表的信赖与感激。十二楼病房,他的名声誉满病房。在患者、护士、其他医生心中,他是位受人尊敬与爱戴的男神级医生。

脊柱外科的守护神

脊柱微创手术凭借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恢复快、手术出血少、皮肤切口小等优点,成为近年来脊柱外科最新发展方向,并受到青睐。较之传统脊柱外科手术,微创手术难度高、精细度高,让很多脊柱外科医生望而却步,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医院,能成功、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并且让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的,也是为数不多。在无锡脊柱外科领域,孙振中则是掌握这一技术的医生之一。

在九院手外科,不计其数的危重脊柱外科病人痛苦地躺着入院,却微笑着柱着拐杖出院,恢复了肢体功能,重获新生。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孙振中俨然成了患者心目中的守护神。无论多危重,只要有孙振中在,都不是什么问题!而每当病人笑逐颜开,连连道谢时,孙主任由衷地笑了。一个笑声,一声感谢,是对孙振中和他的脊柱微创手术的认可。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安慰与褒奖。

惠山夏先生是监狱的狱警,年仅25岁。一年前,他出现了腰部不适,伴有左下肢放射性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曾多次辗转于多家医院就诊,却不见好转。一个月前,他再次出现腰部疼痛加剧,伴左下肢放射痛明显。听闻孙主任精湛的医技后,慕名前来。孙振中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后,果断进行了椎间孔镜髓摘除术这一脊柱微创的革命性创新技术。术后三天,夏先生带着无限的感激出院了。

68岁老人张阿姨,原先患有颈椎3-4级间盘突出,半年前开始手麻,在一次不小心摔倒后,左上肢不能动。孙振中为她实施了颈椎中央损伤综合病术。手术使用了颈椎微创融合器,即RL-C微创器械,这是无锡最早使用该技术的手术。通过清除颈椎中枢神经、对接、固定颈椎等系列方法,成功地帮助张阿姨摆脱了多年的颈椎病痛。

骨科感染的克星

口感染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一旦发生,轻则反复住院,多次手术,重则导致感染部位截肢,甚至危及性命。因此,骨科感染号称灾难性的术后并发症,让很多患者谈及色变。

在手外科十二楼病房,孙振中收治了数不清的伤口感染病人。刮创USD、骨搬移、肢体延长、皮瓣修复……这些先进的省内乃至国内首创的骨感染处理术,成功地帮助患者摆脱了无休止噩梦般的病痛,重新拾回了精彩的生活。

一位黄姓病人腿被摩托车撞断。在某医院已动了两次手术,因护理不慎,术后感染,又植皮失败。眼看着伤腿不保,病人火急火燎地转到了手外科医院。孙振中接手后,立即采取了措施,清洗,去腐,验血,外敷抗生素。数日后,再行扩创灌洗术,一个月后终于控制住了感染。又行植皮修复创面手术,补骨,上钢板术,终于救下了这条断腿。病人感激不尽。

西方有句名言,“你对镜子笑,镜子也会对你笑。”医患之间更是如此。不少带着绝望情绪的患者怀着一线希望,出于信任,选择了孙振中。

一名30出头的患者,因为工伤压断了腿,双腿膝盖以下严重损伤,并手术感染,被当地医院告知要截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上孙振中的专家会诊,并果断地来到手外科十二楼。在系列的皮瓣、移植、骨搬移等手术后,患者的腿不仅保住了,而且能正常活动。患者动情地说,孙振中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如果没有两条腿,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不知该怎么面对一双年幼的女儿和体弱的妻子!

骁勇善战的将军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孙振中忘我地工作着。每天,他常常要安排几个手术,有时候是出诊、会诊,还有不可预测的急诊。如果说,医院犹如战场,病情犹如军令,那么孙振中就是一位坚守阵地骁勇善战的将军。

多少次救护车的铃声把他从睡梦中唤醒,多少次他彻夜不眠,从夜晚战斗到天明,一个疑难急诊,孙振中和他的同仁们都要在手术台前稳稳地站立十几个小时,运用他睿智的大脑,灵活的手指,聚精会神地工作……一个平凡的身躯,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正能量,在手术台纤毫无保留地尽情释放,这是何等动人的一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超越体力的极限舍己救人?是医生高度的责任感,是白衣天使的敬业精神!

常州的一名病人,其手不幸卷入了车床,被生生拉断,失血4千多克,生命岌岌可危。家属手捧那只血淋淋的手臂,救护车呼啸而至手外科医院。周围人见了无不心惊肉跳。接诊的孙振中立即组织输血抢救,第一时间为病人做了一个高难度的精细手术,历时12个小时之久。断肢重植了,患者得救了……又历时数日,病人已在做康复训练了。这台手术的成功实施,让医生、护士、家属无一不感叹他的“艺高胆大”、成竹在胸和从容淡定。

人总是血肉之躯,成年累月强节奏的工作,孙振中的身体也发出过警报:感冒、发烧。护士催着他输液,他总是见缝插针地去输液,输完液又继续巡视病房,做到轻伤不下线!只有回到家,他才绝对卧床休息。

在医学研究领域,孙振中勤奋、进取,同样也是个“捋起袖子加油干”的人。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0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多项;近5年来,他以第一作者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中华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同时,他还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生学会骨显微修复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委员、无锡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厚德无私的奉献者

精诚、坚韧、博爱、进取……这是孙振中的座右铭。

他和蔼可亲,从不端着架子;他懂得病人心理,善于做思想工作。有的病人因术前谈话比较直接,心中忐忑不安,对手术有恐惧感。孙振中闻声就亲自来到病床前,用亲切的话语、热心的鼓励,并以丰富的临床经验说利弊,讲成功概率,给病人吃上一颗定心丸。最后,病人愉快地配合接受了治疗,并一如他所说的术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曾有为数不少的病人出于感激给孙振中呈送红包,孙振中一概拒收,他唯一的回答是: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有时还会幽默地调侃一句:你这样送红包,我要白搭你看病了。他的言行,展示出了高尚的品德,使得病人既感恩又钦佩。据手外科《久苑报》报导,2016年,孙大夫是拒收病人红包数额较高的医生。

金子默言。在他的办公室里,一面面锦旗,一束束鲜花,不仅看到了孙振中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用双手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绘就了绚丽多彩的人生,更展示了一名九三学社社员的风采。“医学精湛,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温暖人心。”这就是对他几十年行医的忠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