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1.1是提高医院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需要

全成本核算能够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成果,并折射出医院的经济效益。它能把医务人员的劳动效益与病床使用率、设备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挂钩,达到人员的工作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密切结合,并反映出医疗费用状况,使医务人员能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自觉遵循规章制度,达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费用,减轻病人负担的目的,从而以高医院效益并增强竞争力。

1.2是有效利用医疗设备资源的需要

医疗设备的闲置和重复购置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以全成本核算对设备进行单机成本核算,并通过消耗成本与工作量的测算进行投资论证,能有效掌握设备使用寿命及损耗情况,同时根据设备维护与更新,达到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配,进而进行再次资料利用。

2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

为进一步巩固并深化实践医院全成本的核算,本文试就在其成本核算改革模式的基础上,对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详细地以探讨。

2.1科室成本核算法

科室成本核算法类似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分步法,即将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按照“产品生产步骤”---“医疗服务过程”,将成本逐步在各科室之间进行结转[1]。医院科室成本可根据各自发生费用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即是直接计入医院产品及相关医疗服务的成本,如工资与药品采购等;间接成本即无法直接计入相关产品与相关医疗服务的成本,且需要使用一些成本分配方法计入全成本核算的费用。间接成本如何分配到各受益科室进而细分到具体的医疗服务项目,是采用科室成本核算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2]。一般将来有三种间接成本分配方法:

①直接分配法

即各间接成本科室根据直接成本科室接受的产品与服务的百分比进行比例直接分配,各间接成本科室不再相互分配间接成本。其相关计算公式为: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间接成本总额/对外提供服务数量和×100%受益科室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科室接受的服务量×间接成本分配率此方法适用于间接成本科室相互提品或服务不多的情况,优点在于计算简捷,缺点是不能正确区分各间接成本科室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②双重分配法

即对间接成本科室进行费用的再次分配,除将间接成本科室中的受益科室(直接成本科室与间接成本科室包含在内),还将另外一些间接成本科室分配的成本再一次分配到直接成本科室,进行各间接成本科室的相互交换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交互分配率=该科室交互分配前成本总额/该科室提供服务总量×100%

某间接科室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科室实耗服务量×交互分配率

其次,在交互分配后计算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费用分配额,其公式为:

某间接科室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交互分配前成本额+分配转入费用-分配转出费用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对外提供服务数量之和×100%

此方法适用于各间接科室交换服务量大且科室服务不平衡,需要进行交互分配的情况下采用,缺点在于工作量大且计算复杂。

③代数分配法

此方法是以代数方程组为基础,将间接成本科室之间的所有成本费用包含在内,通过解联立方程的方法获得各间接成本科室的最终成本再一次性的将其分配到其他所有科室[3]。在方法虽然计算精确,并能正确区分各间接成本科室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但计算也最为复杂。

2.2医疗服务项目核算法

医疗服务项目法多应用于医疗服务定价、付费偿还、医院效益评估等,是将成本直接分摊具体的单一医疗服务项目之中。但由于医疗服务类别众多,工作量大,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摒弃糟粕医疗服务项目,选取新兴的、具备重要性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核算,以达到通过核算项目成本,根据服务的实际消耗来正确制定收费价格并安排预算。此流程理论可行,但在实践中尚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研究。譬如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需要医院成本核算不断实践并加以完善;由于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的粗放型模式,还无法为项目核算法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2.3病种成本核算法

病种成本核算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每一病种作为核算对象,根据每一病种的疗效与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并为单病种费用为基础的付费方式提供成本数据。目前,病种成本的核算需要在科室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并分为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两种类型。

①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就是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治疗费用(床日、药费、输血、输氧费等)分摊到病种治疗所需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上,并安一定的系数进行分摊,归集到单病种医疗成本。其公式为;

病种成本=(病种床日成本×床日数+检查、治疗单位项目成本×服务次数+药品成本+输血、氧气费)/某病例数

②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根据医疗服务项目、治疗天数及承销费用进行标准的医疗收费,有利于医疗相关人员节约成本并明确责任,但在运用标准法对病种进行核算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经过抽样分析制定某样病种的标准治疗天数;二是制定统一医疗收费标准并测算病种的医疗成本;三是通过病种诊断方案使其医疗项目标准化。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在企业发展中,由于其经营业务的特点各不相同,造就了会计主体在行业发展中受企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导致其具有很多会计处理方法,具有可选择性的特点。所处企业环境的不同是导致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最主要因素,其由企业从事不同经营业务和不同性质内容的特点所具体体现出来的。行业的不同,则企业在经营中所存在的风险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使行业会计的选择也会多多少少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核算企业筹集的各项预备资金上,对于一些行业经营风险较少的企业来说,其预备的各种用来防范坏账的预备资金、预防市场积货价格大幅下跌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用来周转资金等等,但其发生的几率较小,所以一般不会用到备抵法提取坏账的预备资金,而是通常采用转销法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行业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来说,其必须要用备抵法,因此它所要用的各种预备资金很多,而且发生风险的几率较大,不得不做以谨慎的预防,避免风险发生时,资金周转不灵。因此,风险的大小,能够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出,其要求会计处理的方法要具有可选择性,也是多样性,并且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由于二者会计制度不同,所以,作账方法也不相同。

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具有相同的特点,至少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企业需要购进生产原料或者是原商品,经过加工或处理后,进行对外销售,所需的经营成本都是需要会计来计算的,这点二者存在着一致性。但是,在商品所需成本的构成、核算成本费用的方法、核算的流程、还有最终会计账务上的处理方法等重要会计方法方面的不同,导致二者存在实质性的区别。

(一)产品或商品的成本构成存在区别

无论是工业产品成本构成,还是商业商品成本构成,都是由于其行业性质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成本构成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最大的区别,其从对产品或商品的成本构成上的不同能够凸显出来。工业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具有独立生产性,这是与商业企业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也正是由于工业企业存在独立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因此,其所要计算的成本也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的,涉及的范围也特别广,其中包括采购原材料的费用、工人的薪酬福利、机械定期维护保养费用以及一些相关资源的浪费的费用等等,故此,工业会计在核算时要将生产过程的制造费用作为主体严格计算。而商业企业没有生产这一环节,在计算商品成本时也较为简单,其成本构成就是仓库储存和整理,外加交通运输费用组成,因此在核算期采购成本时,只要算清售出商品和剩余库存的价值就可得出(要抛除计算商品交通运输费用和工人薪酬福利等)。

(二)核算成本费用的方法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在核算成本费用时,所运用的会计方法也是不同的。第一,在核算成本时,工业会计更注重核算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也就是要控制企业在生产产品中所用的生产成本,其主要应用产品个别计价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而商业会计在核算成本时,会将注意力放在物流环节,用零售价法对商品的入库、出库及末期商品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存在的利润进行核算。第二,在核算费用(采购费和制造费)时,工业会计要将采购材料时所需的所有费用都要计入成本,其分为两种计入成本方法,一是采购一种材料所用的费用就计入该材料的成本中,二是采购两种材料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时,其花费的采购费用由所有材料均分,但需要依据企业材料成本费用分配标准来进行详细划分,分别计入此几种材料成本中。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同采购费用核算方法类同。商业会计在核算费用时,直接将现有商品的采购费用计入商品成本,而已售商品则需要承担其他商品采购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是商品业务的成本,未售出的商品也承担其他商品采购费用,当做库存。

(三)核算的流程程序不同

在会计核算产品流转的过程中是比较麻烦的,尤其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因为工业企业有独立的生产过程,因此,其核算流程最为复杂,除了生产阶段还有前期的原料采购阶段和最终的产品销售过程。工业企业从原材料购进并投入生产,然后产品制造完后核算其各项成本再进入销售阶段,最终转换为销售成本,这期间包括工人的薪酬福利费用、原料费、制造费用、机械维护保养费用等,经过一道道的工序,都是形成成本的过程。当每个月末时,把所有费用加入生产中无论是半成品还是未完成的产品中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并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投入,然后再将此工序的费用转入下一道工序里,循序渐进,往下推算,最后的费用加上前面每道工序所用的费用就是当月生产所花的费用,然后再利用在产品和产成品,在其之间按照企业材料成本费用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产成品所分配到的成本就是库存里商品的成本。显然,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的会计流程复杂很多,商业会计不需要像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麻烦,他们只需要计算采购商品、商品储存和销售这三大块,相比来说较为简单一些。

(四)会计账务上的处理顺序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在对账务上的处理顺序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结转这四大模块中。在采购阶段,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工业企业主要用的是在途的物资去贷款,商业企业的用的是库存商品去贷款;在生产阶段,工业会计将直接把购进的原材料的费用、工人薪酬福利、机械维护保养等费用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其他间接产生的费用进行制造费用的核算,管理等费用进行管理费用的核算,而商业由于没有生产过程的发生,因此商业会计无需进行此核算过程;在产品或商品销售阶段,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区别体现在借贷方还贷时工业是依靠经营业务的收入,而商业是依靠商品的售出所赚的利润;在最终的成本结转阶段,工业是核算产成品,商业是核算库存商品,这是二者在此方面的区别。

三、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差异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次要的区别,如资金流转过程不同,工业会计的资金流转环节较多,包括货币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成品资金等等均是其表现形式,而商业会计的资金流转环节只有采购和销售,表现形式较少;账户类别不同,工业会计在对项目进行核算时,主要核算的内容为资产、负债、损益、权益和成本类的账户,而商业会计无需计算成本类账户;存货核算的方法也不相同,工业会计的所要计算的存货主要是指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成品等,而商业会计所要计算的存货以代销商品为主。

四、结束语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一)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时机的把握的灵敏性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很多工业跟企业对市场调研工作有所欠缺,对于市场需求后知后觉,容易盲目跟风,对生产的最初阶段的前瞻性不够,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大环境抓住工业企业自身最好的发展阶段。

(二)相关人员不能达到科学规范化要求,方式方法落后

很多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报账人员的自身素质达不到组织要求,特别遇到复杂的成本计算,对于复杂问题的简单处理使组织的开支和成本不相符合,从而在成本预算上产生问题。在不同时代下方式方法应该紧随时代,要注意既要根据组织自身实际情况,又要与时俱进,所以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三)组织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需要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严格的监督体系可以提高公平公正性。在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等重要部分设置一定的监督,一方面有助于部门本身的廉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现代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及该注意的问题

(一)计算机系统的广泛使用

近些年来,社会已进入电脑网络时代,成本会计产生了很大影响,计算机系统几乎已经取代人工簿记,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普及,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而产品成本结构的重大,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即以人工工时小时、人工工资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已不能正映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自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会计计信息。

(二)工作轮班制与人员委派的使用使工作效率提高,优秀人才的挖掘

1、根据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采用适当的轮岗制度.轮岗制度可以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又有助于使本工作的人有休息变换工作种类的机会,使工作丰富化,对员工的工作动机有显著地保持作用。除此之外工作轮班制,工作丰富化,扩大化还在集团对下属单位财务情况的及时掌握.一方面可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对腐败的防范起作用。

2、实行会计人员的委派,通过培训合适的会计人员,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加以委派,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优秀财务人员的上任又能带动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工业企业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于能正确及时的发现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问题、提高经营成果的优秀会计可以让其参与管理。

(三)产品快销,提高资金流动速率

增加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以及提高收款速率,工业企业通过制定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企业内部的订单信息数据实行市场链分解,分解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将目标化整为零,子目标与总目标各个攻破。

(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结合星巴克、麦当劳等企业的成功案例,通过成功的塑造出企业文化,打造出企业的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做大做强的例子。部分的工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完善服务,通过树立企业文化,信誉保证,打造本企业的品牌,赢得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品牌的力量可以采用负营运的方式收回款项,解决资金流动问题。

(五)对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节约

企业“产出”与企业“投入”,“花钱”和“省钱”之间权衡轻重,通过研究企业成本增减与企业收益增减之间的关系,凭借调研制定出更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整体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如企业在创新,在研发产品上的资金投入不应该吝啬计较。

(六)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部分相加大于整体

应该特别注意成本会计核算与工厂车间之间的联系,工业企业的生产人员对于产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最为关心,通过与生产部门的联系可以增加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同时还要加强与市场营销部门的联系,有着最低与最高的成本与盈利计算。

三、经济效益是衡量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

(一)用事实说话

经济效益是衡量管理部门工作有效性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企业的凝聚力,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也有重要作用。对于不同部门的成本预算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得出世纪结论,不同部门不能一概而论,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事求是原则。

(二)好管理,抓住重点,兼顾部分

组织管理工作,对于部门和员工的管理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工业企业中的人才得以展露,能够留住人才。除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员工的按劳分配公平公正之外,对于企业文化的树立也是必不可少,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得各个部门的员工对于工业企业有着内心的认同感,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内在凝聚力从而达到长远的激励作用。

(三)管理就是管好人

管理部门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工业企业的人才的选拔,岗位分析以及薪酬体系的建立都尤为重要。对于岗位的设定,不能因人设岗,而应该考虑组织目标,部门目标,确立岗位体系,对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人员的选用上应该切记尾大不掉,人员冗杂。

四、结语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企业对成本核算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成本核算会计师的平均工作能力水平较低,使核算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多数出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首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次不分明,没有明确的工作人员来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监督,因此,出现了核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核算方法不够先进,会计师工作工程中的自我要求程度不高等现象。其次,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人员更替速度较慢,企业中的许多老员工的学习能力不够,导致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与时代脱轨,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企业对于员工的自身素质要求不够高,相关员工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国家法律,随意篡改账目,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出现的问题不仅使公司的财政收支变得模糊,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2.针对成本核算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2.1会计成本核算思想深入化要想拥有合理规范的成本核算,企业必须拥有专业、敬业的会计人员。人是企业的主体,因此,要想充分展开一项业务,也必然离不开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首先,会计入职前,对其进行适当的考核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还要对其开展成本核算意识的相关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其拥有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最后,在其工作过程中仍然不能放松对员工的定期考核,根据员工的表现,实行赏罚分明的政策。在每个阶段都抓好员工的素质培训工作,才能解决成本核算的基本问题。

2.2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区域化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金问题,因此划分出明确的成本核算区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核算过程全面化,还更加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科学发展。想要界定出合理的成本核算区域,首先,拥有一个专业的成本核算团队是重中之重,对于会计的专业要求必须严格,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其次,要遵循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标准对各种费用做出对应类型的分组;最后,要改变陈旧的观念,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将此类资产一并划入成本核算区域内。

2.3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科学化落后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将核算方法科学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不仅仅是先进的代名词,而是企业按照自身发展的状况,由相关专业人员做出合理的方法调整和改良。许多看似在其他公司运转良好的先进的科学方法体系不一定就适合所有公司的发展,必须找准关键,对症下药。

2.4会计成本核算可持续化能够长远发展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目标也要与企业的目标保持同步,只有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才能实现双赢。因此,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不仅要保证其可实施性,还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成本核算系统化、规模化、可持续化。只有首先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可持续性才能进而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在多元化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总结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所谓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用于取得人力资源进行的投入和支出所付出的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一切费用总和;从狭义上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投入成本。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可以定义为:对有资格成为会计主体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选拔聘用、培训开发、投入使用及退出企业等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支出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根据企业员工从入职到离职过程中企业投入的相关成本,将其分为以下五种成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

1.取得成本,是指企业招募新员工所投入的成本费用,例如员工招聘、办理员工入职手续等产生的费用,在人才市场上,企业获取人力资源必须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取得成本主要来自举办招聘会、招聘广告、组织面试、体检等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

2.开发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员工适应新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例如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对新员工来说,开发成本投入多寡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这方面主要包含员工上岗培训、岗位内容培训和技能专项提升等。

3.使用成本,是指员工在为企业工作过程中,企业需要向员工支付和投入一定成本的费用,例如发放员工工资、为员工购买社保、发放福利津贴等。4.保障成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产生的成本。员工如果遇到意外事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需要特别补偿或者救济,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保障责任,需要为员工购买各种失业保险、劳动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也会增大企业的开支。劳动保障成本是指员工在遇到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残疾或者丧失职业能力时,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定社会保障产生的成本。5.离职成本,是指员工主动辞职时,企业需要按照法定规定支付给员工一笔津贴,或员工离职造成岗位暂时空缺导致的损失、企业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给员工一定的解聘补偿等费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问题

人力资源的投资不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它具有延续性,因此人力资源应按会计分期的原则分别计算每一个会计期间形成的人力资源成本,并在期间终了时予以确认。记入“人力资产”账户,形成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人力资源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而发生的投资,因此人力投资成本应按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在各期间分期摊销。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是指依附于企业的全部人力资源,为实现全部人力资源获取和增值而支付的费用之和。企业某年的人力资源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本期摊销值和当期可变成本两大部分。下面就这两个部分进行核算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核算1.固定成本本期摊销处理。一般来说,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采用加速摊销法来处理人力资本。加速摊销法是指将多数成本计入前期、少数成本计入后期。这里我们以变率递减法作为例子,分母为企业的固定资产预期折旧年限内不同年份数值加总,再将从早到晚的年限每年数值作为分子计算折旧率,将这个比率乘以固定资产总值与预期净残值之差,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年份的折旧数值。这里假设人力资源成本总值为100,其使用周期是五年,最终净残值为10,将1、2、3、4、5加总得到15作为分母,再分别用5、4、3、2、1作为分子得到相对应年份的折旧率,它们分别是1/3、4/15、1/5、2/15、1/15。第三年的折旧率为1/5,将其乘以人力资源成本总值100得到20,扣除净残值10后就是当期折旧额10。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来说,新员工对企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劳动合同终止后也不会继续为企业服务,因此其净残值可以视为0。鉴于此,可以将人力资本视为没有净残值的资本。但是也有部分员工会选择继续为企业服务,而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人力资本取得成本是0,换言之,企业得到了人力资本增值部分,此时不能将人力资本净残值视为0。2.当期可变成本计算。传统的会计将当期所有人力资源的支出当作期间成本与费用处理,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账户中列支。而人力资源会计则将支出的一部分作为期间成本与期间费用,其余的则处理为“人力资产”,并在其后的服务期间进行分摊。员工本期可变成本主要计算本年度人力资源投入的员工培训费用和管理成本。应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人力资产”,人力资产记录人力资源的原始取得价格和价值增减变动情况,按期对人力资源进行摊销(类似“固定资产”科目)。下设反方向科目“累计摊销”。

(二)个体成本核算第一,获得成本主要是招聘员工个人有关的费用支出。第二,开发成本是企业对已聘用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企业,达到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能力或提高员工的现有技能而发生的费用,如上岗前培训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第三,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统计企业员工薪酬福利数据。第四,员工本期可变成本主要计算本年度人力资源投入的员工培训费用和管理成本。例如企业员工招聘支出是400元,对员工开展培训需要投入400元,假设员工月工资为3500元,奖金为200元,公司为员工购买各类保险费用支出700元,员工本期可变成本是500元,将上述成本加总起来就是企业对该名员工投入的总成本,400+3500+400+200+700+500=5700元。“人力资源成本”下设几个二级科目: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等。以使用成本为例,分录如下:借:人力资源成本──使用成本──*人,贷:应付工资──*人;应付保险费──*人;应付福利费──*人。

三、结束语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1.成本核算理念不科学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传统的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的制造成本在不断地缩小,而相应的人力资源成本、市场营销成本却在不断地上升,但是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仍然将制造成本作为成本核算的重点,这样的核算理念不能准确反映出产品的实际价值;同时当前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账目中得以体现,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的计算内容缺乏全面性,造成企业的资产被低估,影响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功能的发挥。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控制和监督职能的缺失当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控制主要集中在对会计项目支出前和支出后两个方面的控制,而对于成本资金的使用过程的控制没有进行到位,导致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问题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的使用过程中,比如企业的生产费用与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此种结果发生的原因就是相关的会计部门没有做好相关的审核与监督工作,使得会计核算监督部门的职能形同虚设,使得企业的各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缺乏合理性与完整性目前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内容确定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存在缺陷,许多企业对于一些特定的项目资产没有进行相应的计量与分析,比如属于自然资源的土地,土地属于企业特殊的资源,其对企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影响,但是土地的价值在会计成本核算中却没有体现,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缺乏完整性;其次会计成本核算时没有将知识资源纳入到核算体系中。最后成本核算没有将除了一线生产人员之外的人员纳入到核算范围内。当前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核算范围仅仅局限在一线生产工人的费用上,而对于企业其他人员的成本却没有纳入到核算体系中,使得成本信息对于人工消耗的反映不真实。

4.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的操作知识受到企业发展规模的影响,企业的核算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其成本核算的理念以及经验却不足;会计核算人员对于核算工作的重点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企业的资金浪费严重;三是会计核算人员掌握的会计核算方法比较落后,造成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核算的结果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造成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会计核算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由于受到企业发展规模的限制,企业不能为成本核算提供相应的制度环境。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着手,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实现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转变传统成本核算思想成本核算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要求企业内部要形成重视成本核算的理念,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具有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管理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只有企业的管理者具备了会计成本核算意识,才能将成本核算意识在企业内部推行并传播;其次要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的传播,将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企业员工内心,实现全员参与到成本核算工作中。

2.采取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针对成本核算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推行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成本建立不同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式,并且就每个模型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核算,最后对这些模型进行核算并且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完整的核算结果。当然进行作业成本核算并不是适用所有的企业,但是作业成本核算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作业成本核算将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3.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造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会计核算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对此企业要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方面入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能力。只有提高了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在源头上保证会计核算人员在成本核算时能够遵循最基本的原则;其次企业要积极为会计核算人员提供各种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通过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最后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管理人才,会计成本核算的不断发展,需要企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队伍,而通过引进先进人才可以很大程度上带动企业整个会计核算队伍的发展。

4.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企业成本的核算的前提是必须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首先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对无形资产的核算要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分类,并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将无形资产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其次在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时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环境成本核算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而逐渐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成本消耗,通过环境成本核算可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的低碳发展。

三、结束语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7篇

1.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水平不高。

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对成本的核算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这些不规范的存在就制约了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由于负责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职业素养不高,使得成本控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给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带来困难。此外,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因而忽视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控制,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水平不高。

2.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内容计量的准确性不够。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的重点大多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对于产品的采购、设计以及销售等方面带来的成本通常不够重视。这样,企业的成本控制就不能保证覆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难以全面把握产品的成本,进而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的作用。

3.成本控制内容不明确。

成本控制内容的不明确会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很大的困难。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在事后控制,这样企业就很难实现对成本的实时控制,以及全方位控制。此外,仅仅依靠事后控制,忽略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会使的控制对象不够明确,这样,在事后的分析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对象的模糊不清而使得控制工作的质量不能保证。

二、成本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的应用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方面,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的内容;第二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控;第三方面,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第四方面,将会计核算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

1.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的内容。

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的内容是保证成本控制质量的第一步,因而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来确定成本核算的内容。由于会计核算的方法较多,不同企业的经营性质不同,会计核算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因而企业在确定成本控制的内容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核算方法,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同时,要加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从而使成本控制的覆盖范围更广,控制对象更加具体明确,进而使成本控制更有针对性。

2.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很多信息以及会计核算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的,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快速的收集并通过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供有关人员使用。因而,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收集整理,确保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成本被会计人员及时处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因而企业要注重通过信息技术来挖掘企业的价值流,同时,企业要给予会计工作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3.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也是强化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企业资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牵制制度等。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才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更明确的认识,才能使成本费用的考核更加具体,进而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除此之外,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对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来讲,建立了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之后,会计核算过程就变得更加规范,很多由于操作不规范和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

4.将会计核算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成本控制作用就是减少企业的成本,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而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控制应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成本核算只有和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因而,为了使成本控制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的价值流情况,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来制定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的内容。首先,会计人员应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会计核算中的内容进行排列;之后,针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各个环节的价值情况进行排序,从而使成本控制更加有效。

三、结语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8篇

(一)矿山企业成本预算难以依靠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约束

部分矿山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都是通过对上年预算数据进行微调,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实际管理需要,造成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不准确。而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矿产企业的费用成本控制不严格,浪费现象较为突出,缺少必要的预算执行监督约束手段。在矿山企业专项矿山开采过程中,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着重视拨款以及预算的审核,而轻视实际执行以及管理的监督约束,在项目资金使用上效率和效益都难以保障。

(二)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跟会计核算之间存在核算科目不协调的情况

矿山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使用结转自筹基建的会计科目,要求企业的项目作业单独核算、单独记账。但是在实际的成本预算管理中,矿山企业的所有收支项目都已经纳入到了财务综合预算中,对后者实行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处理,两个账目实行并账核算。同时矿山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在设置上较为单一,不能够有效满足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化。

二、进一步推动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协调性的建议措施

(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共用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矿山企业现代化管理来讲,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在日常的成本预算管理中需要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这些信息进行人工处理会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矿山企业要想有效协调成本预算管理跟自身会计核算,需要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积极搭建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并紧紧围绕矿山企业管理的实际特点,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多层次,将企业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销售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都及时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信息平台中,有效提升成本预算管理的效率及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平台的数字化、科学化、信息化。在搭建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时可以将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作业成本预算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强化矿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科学性,重点对矿山企业废置费用会计核算进行完善

对于矿山企业来讲,其会计核算中的资产项目性质较为特殊,相应的固定资产在进行废置处理时金额一般较高。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对于矿山企业废置项目的日常处理及核算规定较少,不够具体,尤其是对于矿山企业废置费用的会计核算范围不明确。矿山企业在协调成本预算管理跟自身会计核算时往往存在着障碍。正是基于此,我国矿山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有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制度,对固定资产废置核算的指标以及核算的范围等进一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明确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以及相应的初始价值。

(三)结合矿山企业成本预算执行,强化跟企业会计核算数据之间对比,及时查找问题,改进提升

矿山企业应当将成本预算管理的重心落脚在企业作业成本资金的管理以及部门预算支出的控制上。对矿山企业的部门预算会计核算实时跟进,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完善成本预算项目及数据的比照分析,以便及时查找问题进行纠正。不仅如此,矿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除了强化对会计处理的管理与控制之外,还应当确保企业各项资产勘探的持续健康进行。

三、总结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9篇

工程会计中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而这一方面内容也被看做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项目的中心及基础工作是工程会计,而影响工程会计内容的是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工程核算主要内容是对项目资金运转情况以及每一阶段花销情况进行监管,这一环节是工程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而成本控制,顾名思义,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监督和把控工作,确保工程的成本处于最低水平。只有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工程项目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效益,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坚持成本控制与全方位工程核算的基本原则。坚持成本控制与全方位工程核算原则的要求如下:提高相关企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及内部对财务状况的监管力度,这其中包含对经济型财务的工程核算以及账户往来的成本控制等等,为了全面贯彻该基本原则,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加强重视,不仅要对项目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还要对影响工程成本的众多因素进行预算,确保在进行工程项目核算能够顺利完成。其次,针对工程采购环节以及质量检测方面,企业单位需要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以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2坚持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的基本原则。何为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状态,不是指工程经济成本达到最低,而是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检测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之后,选择出能使工程总体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的方案以及相应实施措施,这样才能称之为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状态。而工程成本最佳状态还要属于科学有效限度的范畴内,只有满足了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和施工实施策略,便可最大程度减小施工成本的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会计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内容当中,还要不断提升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监管力度,从而有利于细化、落实策略,满足坚持工程总体成本最佳原则的要求。

2.3坚持科学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则。工程会计在进行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期间一定要坚持科学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则,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案,来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进行合理的管控。有效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企业通过最低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效益产出,换言之即最少的总体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总体利益。

3目前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方案较为陈旧。建筑企业、单位由于受到初始凭证不齐全以及产区性质不明确等原因,在进行工程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阶段不能科学、合理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经常只根据工程项目所具有的初始凭证来分析、研究,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工程会计预期目标与实际环节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工程会计工作的不严谨性与无效性。而且成本控制方案的陈旧,还会让约束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生产,降低整体项目的工作效率。

3.2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的管理组织不到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企业、单位在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组织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成本控制环节不能以动态的角度去处理,动态思想较为匮乏,所以也不能对工程会计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第二,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在管理组织方面没有对员工的责任进行合理划分,把工程核算任务简单的交给财务部门来处理,然而却没有考虑到财务部门管理的实际内容并不是工程核算,而是成本控制内容。其次,在成本控制工作的管理组织方面,相关人员没有充足的了解,失控问题也时有发生。

3.3企业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只关注施工的内容,对于成本控制与工程核算内容而言,只是采取记录数据、统计成表的方式。所以加强企业对工程会计的重视程度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会计人员的素质方面,许多企业员工还没有意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的时期,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是我国市场环境中的中流砥柱,该环节可以对项目经济的节流起到巨大作用,从而起到把控工程会计的重大意义。

4针对目前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4.1设计环节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的开始,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处理好关于预算内容,建立完善的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体系是目前最有效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往往会忽略预算工作,只注重施工内容,所以便在工程会计内容上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这一现象最终会导致工程会计中的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偏离预期的目标。与此看来,建立完善的体系是保证成本预算科学性志在必行的措施,在建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技术情况、经济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估计,从而最大限度的确认成本控制与工程预算的幅度。

4.2实施环节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成本预算阶段已经完成,在实施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以及合同规则进行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所以在此阶段为了避免出现失控或是核算不精准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在使用材料方面增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建筑企业往往会引入大型施工器械,最好的引入方式就是招标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保证企业以最合理的价位采购到性价比最高的设备。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购买设备的型号以及主要性能,而且必须确定具有售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签署合同。第二,要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合理分工,并通过监管方式来保障工作有效进行,从而杜绝出现财务报假账、签订仪式的虚假等问题。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在责任得到明确的情况下,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开发房屋的种类及其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房屋的开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开发企业开发的房屋,按其用途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为销售而开发的商品房;二是为出租经营而开发的出租房;三是为安置被拆迁居民周转使用而开发的周转房。此外,有的开发企业还受其他单位的委托,代为开发如职工住宅等代建房。这些房屋,虽然用途不同,但其所发生的开发费用的性质和用途,都大体相同,在成本核算上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为了既能总括反映房屋开发所发生的支出,又能分门别类地反映企业各类房屋的开发支出,并便于计算开发成本,在会计上除设置“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外,还应按开发房屋的性质和用途,分别设置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代建房等三级账户,并按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在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房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加以确定: 1.一般房屋开发项目,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团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开竣工时间相近,同一施工队伍施工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于开发完成算得实际开发成本后,再按各个单项工程概预算数的比例,计算各幢房屋的开发成本。 3.对于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房屋开发项目,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房屋开发项目的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开发企业对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配套设施费;(6)开发间接费。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以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房屋开发前期发生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支出。基础设施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支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照明、绿化、环卫设施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列入房屋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设备费用)。配套设施费是指按规定应计入房屋开发成本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支出。开发管理费是指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二、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如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先将其支出先通过“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占用的土地,如属企业综合开发的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先在“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经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二)前期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程支出,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应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1篇

企业在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房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加以确定:

1.一般房屋开发项目,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团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开竣工时间相近,同一施工队伍施工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于开发完成算得实际开发成本后,再按各个单项工程概预算数的比例,计算各幢房屋的开发成本。

3.对于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房屋开发项目,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房屋开发项目的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开发企业对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配套设施费;(6)开发间接费。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以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房屋开发前期发生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支出。基础设施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支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照明、绿化、环卫设施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列入房屋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设备费用)。配套设施费是指按规定应计入房屋开发成本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支出。开发管理费是指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二、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如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先将其支出先通过“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占用的土地,如属企业综合开发的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先在“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经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二)前期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程支出,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应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三)基础设施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支出,一般应直接或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基础设施费(按归类集中结转的还应包括应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和开发间接费)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采用发包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企业承付的已完工程价款确定,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对建筑安装工程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并将几个工程一并招标发包,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各项工程的预算造价的比例,计算它们的标价即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如某开发企业将两幢商品房建筑安装工程进行招标,标价为1080000元,这两幢商品房的预算造价为;

101商品房630000元

102商品房504000元

合计1134000元

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如下方法计算各幢商品房的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某项工程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标价×该项工程预算造价÷各项工程预算造价合计

设例中:

101商品房1080000元×630000元÷1134000元=600000元

102商品房1080000元×504000元÷1134000元=480000元

采用自营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一般可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材料”、“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自行施工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可以按照本章第二节所述设置“工程施工”、“施工间接费用”等账户,用来核算和归集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月末将其实际成本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

企业用于房屋开发的各项设备,即附属于房屋工程主体的各项设备,应在出库交付安装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设备”账户的贷方。

(五)配套设施费

房屋开发成本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小区内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在具体核算时,应根据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费用归集和核算方法。

1.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步开发,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能够分清并可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发生的配套设施支出,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先在“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先行汇集,

待配套设施完工时,再按一定标准(如有关项目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2.配套设施与房屋非同步开发,即先开发房屋,后建配套设施。或房屋已开发等待出售或出租,而配套设施尚未全部完成,在结算完工房屋的开发成本时,对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可采取预提的办法。即根据配套设施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和采用的分配标准,计算完工房屋应负担的配套设施支出,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

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预提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在配套设施完工时调整有关房屋开发成本。

(六)开发间接费

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各种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先通过“开发间接费用”账户进行核算,每月终了,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开发产品成本。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应自“开发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间接费”成本项目。

三、房屋开发成本核算举例

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年度内,共发生了下列有关房屋开发支出(单位:元):

101102152182

商品房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

支付征地拆迁费10000080000

结转自用土地征地拆迁费7500075000

应付承包设计单位前期

工程费3000030000300003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基础

设施工程款9000075000700007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建筑

安装工程款600000480000450000450000

分配配套设施费(水塔)80000650006000060000

预提配套设施费(幼托)80000720006400064000

分配开发间接费用82000660006200062000

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征地拆迁费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80000

贷:银行存款180000

结转出租房、周转房使用土地应负担的自用土地齐发成本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50000

贷: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150000

将应付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2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20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305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305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建筑安装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98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9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水塔配套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65000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水塔265000

预提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幼托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80000

贷:预提费用——预提配套设施费2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72000

贷:开发间接费用272000

同时应将各项房屋开发支出分别记入各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已完房屋开发成本的结转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完成开发过程的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应在竣工验收以后将其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会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工房屋实际成本,记入“开发产品”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开发产品”账户应按房屋类别分别设置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等二级账户,并按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设例中,应将完工验收的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的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的情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2篇

(一)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适应社会对公立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需要2009年,国家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新医改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新医改提出了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但是怎样补,补多少,既是地方政府也是公立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为政府的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二)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具有公益性质,应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又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仅靠现有的财政补助远不能满足医院庞大的支出需求。为了生存,医院要有自己的创收途径,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但是,如果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医疗服务费和药品加成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又会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所以,医院的增收节支应以社会效益第一作为重要前提,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靠收取高额药费维持现状的情况将被改变,为保证其正常运转,公立医院在稳定收入的同时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成为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改革医保对公立医院支付方式的需要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偿付、结算)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在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后,对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进行部分或者全部补偿。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医院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任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成为调节医疗资源流量的主要手段,对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险资源配置起着导向作用。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必须有一个好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既能把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能促使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协调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已经历了几次调整,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支付方式需要公立医院在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全成本核算不但可以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同时也增加了卫生主管部门在制定病种价格时的话语权。

二、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医院领导对对全成本核算不重视,职工对全成本核算认识不足。多年来,公立医院采用差额预算的管理模式,除每年正常的国家财政补助外,还可以争取一部分基建拨款、设备购置等专项经费,造成一些医院经营上没有压力,“重医疗、轻理财”、“重收入、轻支出”、“重投资、轻效益”等情况,医疗资源浪费严重。

(二)公立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三级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素质一般较高,对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能熟练掌握,基本能够满足医院全成本核算。但大多数二级公立医院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岗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财务会计基本技能比较欠缺,对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认识和掌握不够,难以满足医院全成本核算要求。

(三)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HIS系统等)难以满足全成本核算的需要目前,各公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比较落后,功能不完善。大多数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反馈式控制,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HIS系统等数据没有良好的接口,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资源存在很大浪费,甚至出现需要手工处理电脑数据的现象,而手工操作严重影响了成本数据的收集、传输、汇总和分析,往往又会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核算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制约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地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会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管理。全成本核算过程对各级各类科室成本都要核算和反映,但它不是终点,要归集分配到门诊和临床各相关科室,全成本应体现各类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全成本。但是,医院全成本核算机构不够健全,医院的科室设置不一致,人员管理与财务的工资管理不协调,后勤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限制了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做好基础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准备

1.在新制度实施前,对医院成本核算所需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和配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配置不同的成本核算系统。必须严格按照五大类定义对科室核算单元进行划分,要使HIS系统、财务软件系统、人事工资等系统与成本核算单元相一致或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2.对医院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会计和各财产管理部门、会计和成本核算的数据都要进行定期核对,保证数据一致无误。

3.设置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账套要注意的问题。“医疗业务成本”下设的科室和往来账科室必须和工资系统管理科室设置一致。“待冲基金”也应设置科室明细(为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打基础),“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设置要保持一致,“医疗业务成本”明细科目可以大于等于“管理费用”明细科目,以确保分摊后的科目对应。

4.对收入和成本数据进行归集。在医院HIS系统的支持下,每一项具体的收费项目都可以与具体的开单科室、执行科室相对应。在进行成本数据的归集方面,主要依据会计凭证,确保每一项支出都能对应到相关科室。对于无法归集到相关科室的支出可设置综合归集部门,再分摊到其他科室。内部服务工作量的数据采集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到接受服务的科室,例如,可按各门诊、急诊的人次对挂号室进行统计;可按为各科室消毒的消毒包对供应室进行统计;可按为各科室洗衣的件数对洗浆房进行统计;可按为各科室出车的公里数对汽车班进行统计等等。有条件的医院配置计量设施,如:水表、电表、氧气表等,尤其是用量大的科室应该配置计量表。无法归集工作量的,可以按收入、人员等进行分配、归集。

(二)明确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种类根据医院成本核算目的,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

1.医疗业务成本是指医院业务科室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自身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含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的耗费、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医疗业务成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

2.医疗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各业务科室和行政及后勤各部门自身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含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医疗成本=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

3.医疗全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医院各部门自身发生的各种耗费,以及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耗费。医疗全成本=医疗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4.医院全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活动,医院各部门发生的所有耗费。医院全成本=医疗全成本+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上述各科目含义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

(三)公立医院应该建立、健全一套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成本分析、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投入分析和产出分析。在投入指标下设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3个指标,这3个指标主要是医院在各项经济活动中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产出指标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即医院的经营目标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系统应该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地去制定和执行,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质量化,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成本管理系统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通过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实现目标成本管理,调动医院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把成本核算理念切实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当中。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医院要结合单位运行等相关信息,定期开展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寻找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潜力,提出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议,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形成“自上而下”自主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加强对医院领导全成本核算认识的培训,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系统,树立全成本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上而下”自主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通过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实现目标成本管理。树立职工成本意识和投入产出意识,是积极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使成本核算逐级扩大和深入,实现从不完全成本核算到完全成本核算的转变。

(二)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全成本核算也给财务人员带来了挑战。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位出色的财会人员除了必须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广博的财经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新会计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操作规程。这样,才能从较高的角度把握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的运行规律,才能从繁杂的客观环境中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新制度的推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与时俱进,顾全大局,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以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面对新挑战、新问题,积极探讨和创造性地解决难点问题,协助领导决策,当好家,理好财。

(三)推动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全成本核算创造条件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业务流程和经济的运行比较复杂,而且成本核算的层次多,数据量非常大,加上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而且不准确。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整合医院HIS系统、财务核算软件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和其他管理等系统提供的信息,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从而实现分析及时、准确、便捷,数据共享和可靠,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3篇

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方面,主要是政府财务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开展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综合分析以及全面计算医院的医疗服务人力成本以及物力成本,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且有利于向政府提供更加全面详尽的成本数据,为政府制定医疗补助提供最新的可靠全面的数据依据。

二、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体系

1.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要想实现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核算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必须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组织结构体系。首先设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由医院财务部部长担任,并综合分析医院的财务组织、职能部门综合情况以及医疗流程环节,以此为依据确定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结构以及职权分配。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成本核算工作的总体实施办法以及实施流程,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的重大方面和关键环节,体现着医院成本核算的理念和原则。然后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工作小组主要是由医院财务部成员构成,并指定每个科室特定的对接成员,综合展开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现代化的成本核算要求医院响应全面以及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收集医院内部的成本相关数据信息,完成成本核算报表以及分析报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设立成本核算的信息技术小组。现代化的医院成本核算必须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其相关的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薪金和考勤系统等等实现数据一致以及更新一致,实现数据共享以及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无接缝成本核算。

2.科学合理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卫生服务材料费以及相关的药品费用。卫生材料及药品费是医院医疗业务的直接成本和主要成本,科学合理精细化的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传统的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材料库和药库的领用数据进行统计,这就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不能反映医院科室当期的实际使用量;二是存在领用数据和实际使用数据不相符的现象,造成成本核算和现实情况不相符。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必须创新思维,可在各个核算单元设立一个药品、医用耗材子库或备查账,根据库内的使用情况计算当月的成本。其次,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时,应注意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收入及成本的归集。特别是卫生材料成本,在材料入库时应与日常使用的同类材料区分开,以便于统计。

3.建立成本考核与评价机制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4篇

1.核算对象的不一致导致了物流成本数值不易衡量

物流企业的多环节和多群体合作性决定了其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国家在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定,各个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使得各个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不一致,从而使得成本内涵不统一,企业最后做出的结果没法进行比较,各个企业的相对物流成本数值没法进行真正的衡量和比较。

2.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程序欠缺

在物流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没有明确职责和权限,企业内部的监督出现了松懈,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够,物流成本严重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物流管理成本。

3.物流成本财务核算体系有待完善

在当前的会计制度下,在许多会计科目中分散着物流成本,与其他的费用混合计算,并没有进行单独的核算,这就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实践情况不配套,相关的物流成本数据在企业的账簿中查找不到,物流成本涉及的部门多,具体的账簿建立到应用存在很大困难。另外就是各种费用的混用,比如保管费用被计入物流成本费用,物流成本费用被计入采购成本费用等。在物流成本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必须根据已知信息进行重新的调整,才能使得真正的物流费用得到合理的反映。

4.物流信息报表的不完整性,不能为领导层提供正确的依据

物流成本被分散到各种其他费用中,使得缺少期间费用的核算对象,这样就造成了有投入却没有相应的产出对象,企业从会计报表中无法得到完整的物流成本信息,投资者或政府等也无法对此做出正确决策。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改进对策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应统一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来说,其对象是企业的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企业要合理的确定好物流成本的核算项目,按照物流成本的基本属性或是其他的标准,要能够做到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在物流业务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满足本企业的前提下,做到企业间有横向比较的可能性。

2.物流成本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必须要建立和健全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岗位责任制,在物流成本的各种流程中,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责任。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应被合理的制定,它是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顺利进行的手段,制定核算的规范和标准,使得核算能够统一规范、计量有度。专门的物流会计核算机构应被合理设置,它能够保证企业的物流费用控制和监管,杜绝浪费。物流费用开支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做好,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3.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要积极构建

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核算项目基础上再适当增加明细账,以此来确定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科目,这样可以使得企业会计核算的额外工作量被有效的避免。会计科目确定后,就需要进行会计凭证的设计,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业务的不同而类型各异,一般采用“借贷金额式”格式。账簿在物流成本核算中,起到了计量和计算的载体功能,一般来说在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时,采用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模式。对会计科目和凭证进行科学的设置,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模式,确定账簿的各种格式和内容是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

4.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必须被完善

成本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5篇

医院新会计制度下,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与准确度,要求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应积极参与成本核算工作,细化自己科室的各个成本项目的使用说明,确保医院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医院应避免财务收支的总账概念,要求每一个科室都应关注和细化本科室的收入与支出,保证医院有效的控制成本,有针对性的避免资源浪费。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医院新会计制度不但能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医疗服务和增加社会效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长期都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所以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没有对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引起重视。医院的管理人员将关注点放在了医院的整体效益和短期发展,注重医疗服务的深入改革,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却忽略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工作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所以常常导致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的想象,这样必然严重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核算方法制度未得到全面的完善

由于成本核算意识有待加强,因此造成成本核算方法制度也不够完善。医院往往是事后再进行成本核算,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滞后性,其收集的资料也不够全面、科学。医院也未对成本核算的数据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仅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完成,没有为医院长远的发展进行筹谋。

(三)实物的资产核算不到位

目前,新会计制度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以及核算物资占用资金工作还不够到位,仅仅做一些固定资产日常拆旧与清理工作,因此造成医院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的后果。

(四)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里系统,不但能精确的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还能通过一定的数据对比得出管理成本的好方案。

(五)未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联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创造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贡献。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成本核算尚未与各部门、各科室的绩效考核相关联,使得员工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三、加强医院新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工作

(一)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

要想更佳准确和快速的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就必须先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所有医务人员应坚持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原则,积极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为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出贡献。根据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应该从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与成本控制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医院相关成本核算流程,提高员工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做到有效的控制成本,促进医院医疗改革。

(二)深化医院内部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促进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发展,医院应该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各科室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组织结构,并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核算各个科室的收支项目。同时,医院还应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确约定成本核算方法、流程以及各科室职责,并要求各科室人员严格履行此制度约定。

(三)健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应健全医院内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完善的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产出分析以及投入分析,新会计制度下的投入分析应从劳务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三方面考虑,而产出指标主要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健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可以强化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管理工作,还能使成本核算体系规范化与高效化。

(四)善于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及分析

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必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成本核算进行管理,还应严格其使用流程及使用规范,对于医院中所有的支出与收入都应该准确填入其中,以便定期对收入支出进行分析匹配,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成本核算的全程控制

准确的成本核算对于日常工作起着良好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因此医院在事前应加强事前预算,细化具体项目成本,还要加强事中控制,进而根据预算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事后也要具体对预算与实际支出是否匹配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既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数据,又可以作为经验指导下一个相关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