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

课堂常规论文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期来,我们根据既定的研训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系列主题研训活动,现将本学期的研训活动做一小结回顾:

1、精心确立研修主题

为制定比较科学有意义的研修主题,学期初,我们教研中心组成员多次协商讨论,群策群力出几个认为比较可行的研训主题,在教研大组内与老师们交流,在此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本学期的研训主题。但考虑到“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所涉面很广,点很细,我们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又在各小组内积极讨论,最后通过中心组成员的整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重点地选择常规加以落实。为此,我们确定:一、二年级侧重关注学生“听、读”的学习常规;三、四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说、写”的学习常规;五、六年级侧重关注学生“思、写”的学习常规。

2、有序开展研修活动

本学期的主题研修活动分三个阶段(学习思辨——实践研讨(一)——实践研讨(二)),每次活动,我们努力做到主题明确、注重过程、人人参与,强化研讨、反思、总结,使研修活动力求达到高效。

学习思辨阶段:

在确定了研训主题之后,我们马上组织全体语文老师人手一份集中学习宁波市的《语文学科教学常规》,并由杨雨老师组织,对这份材料做了比较详尽地讲解与说明。接着小组分散重温《语文课程标准》,组内交流“课堂学习常规细则”,学习搜集的相关材料,撰写学习心得,在此基础上交流课堂学习常规细则,由年级备课组长汇总,整理出本年段的“课堂学习常规细则”初稿,教研大组长综合完成《市实验小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常规细则》(讨论稿),并设计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观察表。通过这一阶段的讨论、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们明白了“听、说、读、写、思”这些常规所包涵的细则,了解了培养这些良好学习常规的一些策略、途径,在理论层面上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实践研讨(一):

本学期主题研训的实践研讨(一)这一环节,我们整合了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和在我校举行的“奉化市领雁工程带徒活动”,充分运用课堂观察表,通过跟帖、集中评课等方式扎实地开展实践研讨(一)活动。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根据自己所在年段有选择地聆听了以上这些老师的常规课堂,关注了这些教师对学生学习常规的指导情况,并就本年段的研训主题以网上跟贴的形式进行了评课,3月30日,我们全体语文大组的老师又与骨干班的学员一起,就这些家常课堂的有效性以及课堂学习常规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与交流,代表年段做了主题式评课。

在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活动中,杨老师与俞老师率先代表高低段进行了常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到了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常规是否良好,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对此进行了有效地指导、点拨。接下来,又有邬敏敏等6位老师进行了常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也积极地在网上进行了跟贴评课,探讨良好的“听、说、读、写、思”习惯应包涵哪些常规细则,以及如何培养以上常规的策略与途径等等,从操作策略层面上对本次研训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实践研讨(二):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与思考

新课标的改革推进,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基础知识层面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1]。本次论文结合课改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以最大的限度和最完美的状态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的时间有限,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利益,以“高质量,轻负担,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教学改革[2]。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分析

在高效课堂常规建设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初中语文课堂逐步发生了深刻变化。全体一线教师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少教多学”作为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过程的行为指南。在备课的过程中,教案被导学案逐步取代,成为全新的教学设计模式,课上环节,填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以及交流讨论成为教学的常规程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过程,教师开始着重于对作业的设计,而非照搬课本习题,重视作业对学生们能力提升的延伸性和拓展性[3]。在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总结除了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教学设计环节。高效课堂的建设强调的是“以学定教”,教师需要从传统“写教案”的模式中转变,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备课的重点已经从教师教学转向了学生如何学。通过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的备课环节改革并没有实际应用到学校的常规备课管理过程中,导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高的教师对于备课方式的改革十分抵触,仍在沿袭一贯的备课方式,把自己多年的教案改头换面,称其为导学案;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对改革保持高度的热情,但是缺乏深入的钻研,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多教师没有抓住教材的要点,制定的策略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课堂教学环节。高效课堂的建设重点是“多学少教”,教师通过传统注入式、满堂灌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体验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将重点转向了“精讲多练”,转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学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但是调研发现,高效的课堂建设提出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并没有淋漓尽致的体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始终没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堂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了表面的热闹,没有重视课堂的实效[4]。

(三)课后思考环节。高效的课堂建设重点强调了教学反思环节,教学必须要学会教学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将它视作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调研中发现,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课后反思改革没有具体体现在常规管理中,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当作了可有可无的环节。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策略思考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断深化,全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高效课堂的建设已经将成熟经验转化成了常规教学条例,为高校课堂的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重建工作。切实地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地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加强对高效课堂重建的顶层设计,按照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的程序环节不断深入,全面系统地对高效课堂的重建进行设计。力求目标明确、计划详实、责任到人。

(二)强化专题研究工作。高效课堂的教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必须组织起骨干力量,从问题出发,深入研究课堂重建的背景。在备课、作业、上课、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提供有效性的改革策略,提高教学重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让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建设更具针对性。

(三)制定教学模式重点。针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我们必须制定具体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保证初中语文的高效教学课堂构建。

本次论文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重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从课堂氛围的重建、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对学生本体的尊重等各个方面展开。让学校提起重视,确保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得实际的效果,充分满足初中语文现实的需要,促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万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108.

[2]刘丽荣.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有效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意义

“课堂”在英文中为Classroom,其最简单的意思是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即教室。但“课堂”和“教室”有着本质的区别,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与环境共同组成的强有力的互动情境。其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人物,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境是提供教学的场所,师生通过在教学环境中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学,达到教育目标。“管理”在英文中为Management,为有控制和指示、使人服从、小心处理及执行业务以达到目标等多种含义。关于“课堂管理”中外学者并无统一明确的定义。

二、建立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治、增进师生情感的一套合适的系统规则。

(一)良好的课堂常规的要求

课堂常规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即良好的课堂常规应具备三个共同的要素,在此常规下,能促使学生专心于课堂活动,自治和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学生能专心于课堂活动。其次,学生能自我管理,最后能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影响课堂常规建立的要素

1、国家的教育法律、政策、规章

其主要是指宪法、教育法、教育方针、课程计划等等,看似与建立课堂常规无太大关系,但他们是整个国家教育活动的最高知道原则,这些原则都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课堂常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2、本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都各不相同,也会受着当地的情况,学校的办学条件所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办学特色。这些都是构成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特有的学校文化又会左右着教师指导课堂常规建立的方向,成为在制定课堂常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3、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鼓励者、管理者,他代表着社会的利益,是社会道德、文化的传播者。在指导学生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的学生观、管理观等教育理念必然会体现出来。

(三)课堂常规的内容

根据课堂常规的活动性质,可分为:“点名”、“出入教室”、“上课”、“收发作业”等等内容。根据适用课堂常规的项目性质,可分为:“礼貌”、“秩序”、“整洁”、“勤学”等几个方面。

(四)建立课堂常规应注意的事项

课堂常规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事项要求教师理解并掌握。

在制定课堂常规时,必须符合明确、合理、可行这三个标准。不可一次规定太多,一般5-10条为宜。课堂常规与校规分别制定,不宜重复。

在执行课堂常规时,应切实把握有效运作。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强化课堂组织功能,再予以授权,可有效迅速地建立课堂常规。为了方便常规的制定和执行,往往将常规分成几类,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有整体的了解,前后一贯的遵循。

常规由师生经不同渠道或方法共同讨论建立后,应对这些拟订的常规进行检查。重要的课堂常规是否已经列出来?有无遗漏?或常规的重要性是否已经受到应有的重视,强调?常规的表述是否简短易懂?

三、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违反课堂常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运用适当的处理原则、策略,有效处理。

1、情景椭

(1)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

学生有时会带一些容易引起分心的东西到学校来,比如,小饰品,杂志。教师可以移走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物品,使其将注意力集中。

(2)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可能会降低。教师应该在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或厌烦的时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宣布已完成了多少任务、宣布已完成部分做的很好,然后和学生讨论下一步的学习任务,这些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回到学习任务上来。

2、温和反应

在教师建立了一整套纪律和程序,提供了支持性的教学环境,给予情景帮助以换回其注意力之后,学生还可能会发生违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采取温和反应纠正学生的行为。温和反应指的是处理违规行为,同时指导恰当行为的非惩罚性方法,可分为非言语反应和言语反应。

非语言行为包括有意漠视、暗示干预、接近控制、接触控制。这些方法都是用来增强纪律和教师控制的。除了非语言的温和反应可能会奏效。谚语反应也可以做对违规行为的非惩罚性的、温和性的反应。它们的目的都是用有限的干预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于学习。

四、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1、建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

正确的教师价值观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师应该有现代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质量观,具有适宜的管理理念,在此价值观指导下,密切与学生的联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2、人性化教育

为使教育成为人性化发展的场所,教师必须正视人性化的教育目标。人性化教育导向,不仅目标正确,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重视隐性课程

目前我过的课程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课程概念的接顶已经较宽泛,尤其对正式课程以外的隐性课程已予以更多的关注。隐性课程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气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论

人们在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也正是由于人们对课堂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而产生了多样化的课堂管理的理论和策略,这些理论与策略就构成了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推动了课堂管理向高效率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要因人而易,因时而易,因事而易。

参考文献:

[1]周猷.高职德育教育改革探索.新闻天地(下半月),2010(4)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管理 预防 干预 有效策略

一般来说,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管理和课堂违规行为管理。下面结合中学英语课堂的特点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一、我们首先从预防的角度来谈课堂常规管理

对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也要预防为主。首先,制定科学的英语课堂常规是预防的首要工作。第二,做好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预防的关键。第三,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是预防的保证。学生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才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1.根据英语课堂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的制定要以课的类型和课堂基本环境为依据。不同的学科课型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不同的课型里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常规的制定要考虑到具体的课型。

英语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它的知识点是分散的,学生要在40分钟里一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是很不容易的。另外,男生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女生对语言、文学等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科目敏感,男生对抽象思维的科目擅长。还有,英语课堂有很多的师生、生生互动,这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问题。由此去制定的课堂常规必是科学的,比如规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能说话题以外的事情,做英语游戏时不能嬉戏打闹等。制定了课堂常规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调整甚至废除某些条目。

2.做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中,注意力没有回到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环节”,把学生从“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根据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三分钟对话”,英语游戏、英语歌曲歌谣等活动,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不感到厌烦。英语游戏、小组合作、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多样性的活动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并保持活动中的热情。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良好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才不至于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言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会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在良好的氛围中去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英语课堂非常容易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英语课的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师要会唱、会跳、会演,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这本身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

4.与学生沟通,教会学生自我控制。

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可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学生要形成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教师具体地给予指导。在课堂上还可以用正强化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良性的行为,从而加强良性的行为。

另外,对于已经发生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课下要弄清其中的原因,给学生机会解释。学生解释时要耐心倾听,当学生没说完时不要急于给予建议。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自愿和主动地做出改进课堂问题行为的口头或书面承诺,防止以后再犯。

二、干预课堂违规行为的有效策略

预防措施做得很到位了,却仍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规行为,教师要怎么做呢?

1.对于干扰,较轻的课堂违规行为,如吃东西、睡觉、走神、偷做别科作业等,教师不可置之不理,要进行干预且不打断教学进程。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走进学生、轻轻一拍、目光暗示、提问学生等。尽量做到在多数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制止这些行为。如老师正在讲“How to spell?”这个句型,有个学生眼睛直直地走神了,教师可提问他:"How tospell‘chair’?”即可达到制止他走神的目的。

2.对于严重的课堂违规行为,教师可以用言语警告、正面批评、利用惩罚等方式来尽可能迅速地结束学生的问题行为。使用惩罚时教师切记不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的使用一定有把握好度,避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且鼓励要多于批评。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能力长期发展为目标,逐渐掌握合适的课堂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

[2]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M],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3]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4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5篇

一、 别念歪了“常规”这本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学校推出了各种举措。比如规定课前要完成规定的预习题,每节课要有15分钟的练习,教师讲授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要有合作学习,要使用媒体课件,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次数要达到多少,教师要使用学校统一的教案上课,等等。

这些规定其实并不是对课堂本身,反而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束缚。试想,具体的教学指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境不同,能用同一种模式吗,这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取决于教师、学生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完成预习题当做“以学定教”的方式显然过于肤浅,既然预习题是设定的,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是自主学习,更不是“以学定教”、“提前学习”的本质含义。是否使用统一的教案、是否使用媒体、学生是否积极举手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把外在的表象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规定所产生的效益,自然很低效甚至无效,最重要的是背离教学的要义、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那是充满个性的创作,把所有的东西都程式化以后,艺术品不可能诞生,最多只是一些拙劣的仿作。教育是一门科学,那学科知识是有秩序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有秩序的,这个秩序就是常规。用一个模式就能把所有学科知识、所有人的认识规定了是不可能的。

二、 让师生进入“教”与“学”的状态

当前学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师生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练习中身心疲惫。我们在教学调研中均有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作业并没有分层而且量较大,学生做作业时间过长,导致睡眠不足,特别是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这里也有个常识问题:课堂作为当下的生活实践,必须要有能量,能量来自于人的状态。试想,一个睡眠严重不足的学生的课堂状态可想而知,而且这样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有一定比例。课堂状态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效率低课堂状态差,这是个恶性循环。

同样的,现在老师也是疲于应对各种事务,虽然学校每周都有教研活动,但是大多数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参与活动积极性很低,比如听课时在批改作业,在议课时做练习答案等。备课是很重要的教学活动,但是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反而削弱了教师自身钻研教材的能力,教师照搬“集体成果”进课堂,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课堂自然“漂浮”,不扎实。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保证师生的“状态”,如何保证,至少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要分层,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保证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保证教师独自备课时间,少些“活动”,让教师“空闲”起来,有时间自主“讨论”“聊聊”教学。说得最直白就是:让老师和学生睡得好,吃得好,心情好,保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量,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物质基础。

三、 提升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系统把握能力

课堂活动是以具体的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一般意义上说,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的知识不存在问题,实际上不存在问题指的是教师对该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并不代表对以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不存在问题,但是并不代表在教什么、怎么教上能理解,这还需要教学本体知识和语文课程论知识,这些在大学阶段往往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这种能力,笔者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教师教“一轮”,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从而建立起对所任教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有些学校从功利角度出发往往没有这样做,比如有的老师很优秀,教一年级教得很好,于是他们被定格在一年级把关了;有的老师缺乏点经验,没能带好毕业班,于是他们被定格在低段或中段年级了。这些老师或强或弱,对学科知识不能“系统”地把握,几年下来,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科专业没有得到更新,导致教学能力结构性缺失,也没有获得足够的经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自然不高,因为他们找不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不知道这个点该处理到何种程度,该用哪种方式处理。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从学校管理视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应立足于长远眼光,让每个教师至少对所任教学科有较为系统把握的机会。特别是新教师,在他们的培训中增加这样一项内容特别重要:通读任教学科教材,通读各年段考试纲要和试题,通读和学科相关的知识,并以某个点为例独自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各个相应年段进行课堂教学体验。

四、 把握学习规律,活化“认知理论”

知识本身就是人认知的产物,所以学习认知理论是教学所必备的“工具”,但是,据笔者所了解的一些师范类院校并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这一点,只要我们走进课堂就会发现,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低效,这和教师的“认知理论”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不仅要懂得这些认知理论,把学科知识心理化为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践认知理论的智慧。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教师连此类的知识也还是空白,试想,课堂能高效到哪里去?很多被我们追捧的“好课”,其实在认知层面却是极低层次甚至无效的,学生学无所获。众多专家的评课也往往停留在课堂的感性表现上,而忽视课堂结构中最为本质的认知因素。

关于认知理论,从19世纪末始就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分类学习理论,皮亚杰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人们学习的“规律”,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并没有接受过这其中一种理论的系统学习,更谈不上去实践了。

作为课堂教学模式,以加涅为代表的基于“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直导教学模式”,1993年史密斯、拉甘在《教学设计》中提出八种学习类型,即陈述性知识、概念、原理、程序、问题解决、认识策略、态度和运作技能等112条方法。1993年开始,加州大学的梅耶教授,经过20年研究提出“意义学习模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梅里尔教授以认知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五星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模式都是教师学科知识心理化过程的“智慧”结晶,教师理应不断学习和实践。如果缺少类似课堂模式的学习,低效的课堂不可避免,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常识问题。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活动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的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的切入口,强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1、认真学好理论,不断更新观念。

(1)要求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围绕“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要求本组教师坚持通读二、三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备课内容上课,做到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把握好教学进度,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落实常规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要求本组教师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检查,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坚决杜绝教学工作中的随意现象。对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复习辅导、成绩考查等环节,采取教师自查、教导处抽查等形式,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现象责成当事人及时整改。

3、开展校本教研,服务课堂教学。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成立七、八、九年级备课组,明确备课组长(坚持落实在本学年每一位老师至少主备两节)每次备课都要有主备人,详细解说本专题直至某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主备人开始授课,教研组老师听课评课,主备人修改教案,继续授课,最后教案生成。

(2)加强课堂教学研讨。要把抓课堂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形成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都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大听课密度,统筹安排好公开课(观摩课)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让教师在听课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努力钻研业务,规范教学行为。

(1)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

(2)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

(3)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4)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课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

三、活动安排:

第一、二周:个人备课;

第三周:备课组活动,集体备课;(组织优秀教师精彩课堂展评的集体备课)

第四周:教研组活动,安排近期的相关工作;

第五周:集体备课;

第六周:全校师生朗诵比赛(中小学语文教研组)

第七周:中语组互听互评活动

第八周: 集体备课

第九周:中语组老师读书分享交流;

第十一周:七、八年级组学生读书分享活动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第十三周:各年级备课组对半学期集体备课反思交流

第十四周:集体备课

第十五周:备课组活动,九年级古诗文默写比赛;

第十六周:集体备课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方法交流会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出来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常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简化,这种简化被极少数同志误解为新体育课程教学就不要课堂常规了,就不需要进行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和做操了,就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了,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1 课堂常规概述

所谓课堂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平常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能够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正如毛振明和赖天德教授所说,体育课堂常规是根据对长期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与概括出来的“在上课前一般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1]”。

可见,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有序、流畅和安全进行,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

2 传统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不足

实际上,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体育课堂常规的简化是在继承传统体育课堂常规的合理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传统体育课堂常规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以下可见一斑。

2.1 专家学者们的评价

顾渊彦教授指出:“用统一的规律性要求来指导学生,必然会产生脱离学生实际、削足适履的弊端。在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对过去提出的那些统一性的要求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什么要完全一致?一堂课的结构又为什么要如此机械?这样做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吗?能适应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吗?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又有什么好处?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要对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作深刻的反思,不分对象与特征提出统一性的规律本身就是反科学的……。[2]”

徐岩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指出:“以往的体育教学,非常强调组织,体育组织的好坏是评课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同军事训练,行动整齐划一,预备练习活动身体的慢跑也力求步伐一致。学生被组织到一个教师设定的框架中,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一个接收器,没有反馈,也缺乏交流,机械式的动作学习,看不到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的‘自由选择’、‘感情表现’和‘运动体验’完全给抹杀了,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3]”

2.2 一线教师们的评价

一线教师宋伦忠和王家京等人的认识非常准确,他们指出:“课堂常规教育固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等,整队、做操等也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承认,课堂组织纪律需要抓,稍息立正也需要练,但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经常甚至每一堂体育课上都要练。一堂体育课才40或45分钟,学生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此外,过多地让学生练习这些内容,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一直有距离感,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难以建立起来。[4]”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的周祥老师认为:“传统课堂常规是老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制订好的,一般能用上一学年,常规往往是规定好了学生的课堂行为方式,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形成‘一刀切’习惯。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规范平均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受到极大地抑制,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传统体育课堂常规常常统一要求,严格规范,有着明显的专制性,甚至用一些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适应课堂常规的要求,使学生变得顺从、卑微甚至麻木。这种用权威来教育学生的方式,破坏了学生的真挚感情和自尊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显然,这是与我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5]”

新体育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显。因此,传统体育课的课堂常规的种种弊端突现出来,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3 未来发展趋势

今后涉及到课堂常规教学的具体内容方面,如队列队形练习,将如毛振明,赖天德教授所预测的那样:今后体育课的队列训练应该向“姿态培养”和“集体行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化,要从每节课都有、但效果不佳的“课堂常规”中解放出来[6]。

因此,虽然课堂常规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过于强化,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师生关系。有人可能会强调课堂常规能够提高纪律教育效果,这也不够准确,实际上,纪律教育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是需要重视的,体育课堂如果过于强调纪律性,将易导致体育教学的异化,走向高度军事化和程式化,将体育课上成军事课。因此,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不是军训课。根据意志品质的四大特点,即坚毅性、计划性、果敢性和勇敢性可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多样化,其他诸如集中注意力、激绪和准备活动等不仅属于课堂常规范畴,也属于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范畴,而且还可以运用情景法和游戏法等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实现。如果经常让学生做一个比较固定模式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厌倦感,因此,好的课堂常规应该是在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方面不仅要有变化和新鲜感,而且还要注意手段的创新和使用的频率。体育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课堂上“乱”点没有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那就是体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所以,体育课堂常规必须要真正被师生所理解、所认同。只有体育课堂常规的必要性被师生真正理解与认同,教学组织和要求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体育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与途径,给学生阐明体育课堂常规对于学生本身和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根据体育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适度、适当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的组织状态,促使体育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如:体育教师应防患于未然,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常规和纪律要求“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再见”,“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必须穿有利于安全、方便运动的服装和鞋子”等。这些常规与纪律要求应该是体育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师生能够共同遵守。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少数学生不遵守课堂常规、不按照组织教学的要求进行练习,甚至做对自己和他人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等,对于违规违纪学生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惩罚,并加以纠正。潘绍伟教授提供的一位体育教师的管理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7]: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教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再强调不要讲话,不要干别的事情。而活泼好动的学生总是试探着突破这一规定。违规行为如烧不尽的“野草”,稍有春风一吹便葱茏而“生”了,令教师生气恼怒,疲惫不堪。在一次课堂上,同学们视我如隐身人,自顾自地在高谈阔论着各自的话题。“小肖同学站得非常好,精神饱满,第三组加10分。”我这句声音不太高的话刚落音,学生们“唰”地安静下来了。于是,我趁着那股新鲜劲说:“现在我们开始个人主动发言,表现最佳的小组加分,小组中有人违反纪律扣分,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在选修内容时有挑选器材权。”刚开始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故意地违纪试探一下,当真被扣分时,他们组内的学生开始毫不客气地提醒他。此后,学生们为本组的利益着想,开始有序发言了!课堂纪律得到了有效维护。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听得有收获。教师教得也很轻松。

可见,体育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组织中进行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教学改革如同社会改革一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些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来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和进步。任何改革都不是对原有制度的纯粹破坏,而是在保留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都包含着对原有制度中合理或者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处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时也应该如此,对于应该继承的常规,在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样才不会把改革创新变成盲目的、随心所欲的为求新而求新。同时,要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改革创新。

21世纪的我国学校体育已经体现出如下的时代特征: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多样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形式,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索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展开争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当学生有了完善的主体意识后,就会在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改变过去的“灌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来参加体育学习,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于体育教师来讲,要积极学习关于教学的新思想、新观点,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勇于打破自身定式,弥补自身不足,摒弃不合理的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符合时展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世纪复合型合格人才。

4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常规,在传统常规中也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方面。有些练习就必须要统一指挥,这样的统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对这样的常规不仅不能摈弃,而且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更好地实践新体育课程改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意识、始终抱有一颗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的心,这将有利于实现体育课堂常规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2] 顾渊彦,于晓东.“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理论

基础[J].体育学刊,2002,9(1):24-26.

[3] 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

23(4):75-76.

[4] 宋伦忠,王家京.探究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

118-121.

[5] 周祥.传统体育课堂常规需打破[N]中国体育报,2007-

11-21(005)

[6] 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J].中

国学校体育,2004(4):59-60.

[7] 潘绍伟.提高体育教学组织有效性之三问[J].中国学校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9篇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一小   何利群   [ 案例 ] : 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 ”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在老师声嘶力竭中,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拉出几对朋友,让学生拼读。然后,老师马上接着“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看拼音猜苹果树中苹果下是什么字(其实就是读拼音拼汉字)。对猜的孩子每人奖励一只苹果,学生情绪一下子被煽了起来。由于苹果有限,结果奖励到苹果的孩子拿着苹果沾沾自喜,摸着苹果,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没有奖励到的孩子,眼睛也羡慕地注意看着苹果;有个别孩子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以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也有吃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的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想: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积极倡导让孩子多实践,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怎样区分“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一、正确的认识 1 、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2 、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二、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 、明确目标。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 、动静有度。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像上面案例中,游戏一个接一个,看看很“活”的一堂课,学生的收效却不大,连最起码静心学知识的常规都不能训练到位,难道我们的知识都是在这样环境中获得的吗? 3 、安排有序。 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课堂游戏前,教师应该将班内40余名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光荣圈”内。那么学生开始活动就不会满教室跑,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学生找到各自可以组成词语的朋友后,就手拉手站在“光荣圈”内,学生就不会找到后两个人就自顾自玩,站在“光荣圈”内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这样剩下的学生(没有找到朋友)少了,他们也会尽快地去找朋友,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这样教室里就减少了吵闹的机会。另外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要常常在游戏中渗透训练。 4 、训练方法。 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例如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常规训练中,要求他们学会要用眼睛注意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再如,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注意轻轻讨论,遇到问题相互议论,评议,不能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那么,案例中拿出零食吃的行为还会发生吗? 5 、尊重学生。 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如案例中发生学生吃零食的事件,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你的零食好香啊,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那就是——比一比,谁能把儿歌读得好!”。也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刚才有6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苹果,接下去,我们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更好地朗读儿歌,得到知识的金苹果。”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案例中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评价,让学生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夸张评价法——“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爱学习,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后,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赞美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真懂事,做得真好,希望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把零食放到下课再吃,那多好啊!你能改正吗?”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   另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92-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高等教育规模化主要力量的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生,应该是每位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当前在高职院校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思政课教师抱怨现在课堂管理难以控制,给学生上课很吃力,没有一个和谐、有序、高效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自高校扩招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一些公共课普遍采用了大班课上课,因此,在大班上课的思政课课堂管理实践上,也远比理论分析和探讨复杂得多,难度大得多。

1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1.1 高职学生的特点增加了思政课课堂管理的难度

当前,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就业竞争的现实压力,无论对家长还是学生来说,选择高职院校仍是一种无奈。部分高职学生是以一种失望的情绪来到高职院校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我来这里是学技术的,对思政课等文化基础课不屑一顾。面对基础差、学习无兴趣的学生,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你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就行,便放松了课堂管理的要求,有时就会出现“你讲你的,我玩我的”这样失败的课堂现象,课堂管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2 班级规模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

班级规模是影响思政课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专业五六个班一起上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班上课固然有其优点,如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师资不足的压力等。但是大班上课也有许多缺点,如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教师讲课的内容;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看小说、睡觉;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使得大班授课的教学效率低下。如果教师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大班思政课教学中,就会经常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活动难以控制等教学问题。

1.3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

一直以来,如何让学生感兴趣是思想政治公共理论课教学的难点。事实证明填鸭式、反复记诵式的讲授学习已经不值得提倡;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在充当着教学进度的导演,把自己和学生都沦为了教学内容的奴隶;或者干脆把课堂塑造得安安静静,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课堂中的群众演员,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2 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管理的对策

关于课堂管理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样的定义,笔者认为好的课堂管理很难有唯一一种理想正确的模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最终的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即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们真正的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思想政治课课堂管理:

2.1 搞好时间管理工作,保证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现在在一些思政理论课课堂上,为了防止学生逃课、旷课,有的老师采取了上课点名制度,甚至一节课点几次名,花费的时间一般要十多分钟,每一个学生要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去听点名,这是大班课中最浪费时间的作法。对此我们可以上课少点名或实行随机抽点。有研究指出,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时间段,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加强纪律管理是提高大班上课的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大班课一般是合班课,人数较多。对此笔者认为,高校课堂中纪律管理很重要,但因为高职学生无论从年龄还是心理上一般比较成熟,在纪律管理过程中,如果采用强制性方法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在纪律管理上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保持言行一致,在开学之初就要给学生设定高的标准,让学生明白旷课迟到的处理办法,在头几次课中要严格监控学生的行为,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加以提醒,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即使是大课,老师仍然能很快发现学生的违规行为。这样开学第一周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规则和程序上,当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一旦成为了常规,教师每天就不用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处理纪律问题上了。

2.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这是完善课堂管理的关键

“如果学生有事做,他们就不会制造麻烦。”教学水平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枯燥无味或者照本宣科的课堂讲授必然导致学生讲小话、睡觉、迟到、早退;当教师把必须要教的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地“想”学,认真的听课。另外思政教师教学时还要强调学习的实用性、针对性 ,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比如在教学上可以尝试着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当学生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教师能够主动地帮学生学习,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把公共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课堂管理能力,正如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兰迪·温加藤说:“这或许是跟教学有关的最不易掌握、最复杂的一方面,是最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对于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就更需要我们从自己开始,对真正值得追求的适合自己教学的“ 课堂管理 ”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淑云.大课堂观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 阳桂兰.高校大班课的课堂管理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 马朝宏.课堂管理:最难的技能?[N].中国教师报,2009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1篇

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追求新课改的模式,建立学习小组,小组讨论,只管讨论,并未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有的过于简单,根本不用讨论,有的过于难,根本讨论不出结果,这些往往达不到讨论的实效,浪费了时间,不能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学目标。

我还有过这样的体会,一节课按照新课改的模式,精心组织,学生探究、讨论交流等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个知识点的各种应用面比较广,导致不能有足够时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应用模式。

在这里我作了反思,经过反思后,我认为智慧课堂是这样的:

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讨论课题,同时让学生跳一跳可以碰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小组讨论不是图于形式,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智慧的课堂还要注意节奏,开始时,要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重点与难点处要慢,必须阐明思想与要点,让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运用例题与变式训练及时巩固与适当提高;小结时要慢,让学生整体回顾。通过预习,学生已经看懂的知识一带而过,甚至可以不讲,对于重点知识在其它模式中的应用,在课堂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例如带电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模型很多,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这些作图动画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达到了质又达到了量。

智慧的课堂要松紧有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生硬的东西,多一点关怀。例如:在课堂上不允许学生“插嘴”是压制学生的苛求,但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不良的学风,课堂上“学生无意义的随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现。

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 智慧的课堂应是特色与高效并具的课堂。

于正华:光阴似箭,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现小结如下:

本学期,我执教高二年级三个选修班的物理,并且做高二(5)班的班主任工作。开学以来,我的教学常规工作,以抓观念转变、抓业务提高、抓常规落实、抓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抓学风、抓班风投入为工作重心,以抓机遇,向内使劲为措施,常规工作得以落实到位。抓观念转变一改以往一讲到底的讲课模式,注重新理念的灌输,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抓业务提高,通过多渠道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自身教学技巧。抓常规落实,能积极备好每节课、组织好每次集体备课、认真听好每节课并讨论研究好每节课。抓教学研究,对每节听课多思考从中提取精髓并能积极写论文。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抓学风、抓班风投入为工作重心,积极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期中考试中使得我班的最好成绩从年级277上升到99名。

我校开学初制定的高效课堂建设,指出要找准课堂教学的薄弱点,不断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总结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认真学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领悟课堂结构的实质后,我明确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明确确提出来,写出来,挂起来,目标必须变成全体学生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要具体可操作,不能笼统模糊,更不能大而全,成为学科目标。目标还要为“达标”服务,最后回归目标,检测达成度。

在学生“先学”的环节,一定要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有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教师不要过早做裁判,不要着急完不成任务,要做军师,静观其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轻身慢步巡视在学生间(不要听到高跟鞋和手机的响声),发现各种“问题”,更要关注“差生”。在先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板演”,展示错误,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抓住底部,整体抬高。

“后教”以先学为基础,教师的任务就是启发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不能牵着走、扶着走,甚至画地为牢,让学生在教师规定的圈子中按照规定动作活动,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为了目标让学生想尽各种办法。教师启发要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点在要害处、点在模糊处、点在容易出错处、点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

课堂练习要“精挑细选”,一个环节完成一个任务,重点环节一定要“敲响”,承前启后,环节紧扣,程序递进,螺旋攀升。不能前松后紧,致使拓展训练无法实现,让孩子们没有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桃子”,优等生吃不饱。练习的量一定要精心设计。有了初步的学习体会,便为课改做好了思想准备。

汪x:本学期本人任职高二10班的班主任及高二(1)班和(10)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结合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一学期的工作做出总结,并对将来的工作对自己提出一定要求。

首先,在思想品德方面,我能够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社会里做一名有公德心的公民。能做到每周都参加学校的例会,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响应校长室传达的信息。在本学期学校的现代化验收期间,更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时时以一个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生活,收看、收听各类新闻报道,了解时事;在工作上发扬了一贯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这一切行动,都源于一个思想上的目标──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其次,在教学能力方面,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班和10班,虽然这两个班基础不一样,但我是一样的用心的教他们。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统计作业完成情况,能做到听取学生的意见,注意化解重难点,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夯定学生基础方面,我每天都坚持给学生默写,每个学生都要过关,对于后进生,有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习英语学科。在备课组里,我认真负责的为学生做好每一份教学教学案和复习教案,出好每一份自主作业及默写材料,希望高二的学生能学好英语。

第三,在出勤方面,我能做到遵守学校的规定,每节课都是提前进教室,看班时认真负责,每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按时到岗尽职。能处理好名利和工作关系,能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第四,在工作成效方面,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努力钻研业务,所以被评为张甸镇“优秀教师”,荣获学校优质课比赛的二等奖,荣获外教社CASIO杯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江苏姜堰赛区优秀指导老师奖,荣获姜堰市教育局举办的2015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但是成绩已属于过去,将来还要再接在励。

最后,在廉洁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整体的风气都非常好,基本上没有什么谈得上不廉的事,当然,我也是如此。

我是张中的普通一名教师成员,工作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在这里积累着教学经验,为张中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戴x:一学年来本人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既做好了本学科教学工作也做好了一名副班主任所担任工作。这学期主要围绕着“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展开工作的,现将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小结。

思想上与学校发展思路保持高度一致

在教育改革的现阶段,打造特色校园是我们每个学校的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学期在校领导带领下校争创了“数字化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并逐渐完善“书香校园”的打造,在此过程中我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认真执行校办公会主要精神,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首要任务。

工作上积极响应学校要求

这学期我校认真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下达于每位任课教师,并通过教职工全体大会开展共同学习。这为我校中的一员我能做到次次到、认真学、多应用。这学年我组开展了全市“复习课”示范观摩课,我认真学习并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作为青年教师的一员我还积极参加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等。

三、教学上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并积极完善教学理论学习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3.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5.积极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并认真书写读书心得,完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黄x:在2015这一年里,我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教育教学等各项任务,并努力发展自我。

在教育工作方面,秋学期我主动申请担任了高二(2)班副班主任。为了能胜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我重温教育心理学、认真学习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江苏省中小学规范办学“五严”要求。在管理班级、执行班纪班规时,我与班主任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班主任的帮手和助手。在处理违纪学生时,我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是尽可能多地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达到最佳教育目的。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思考、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备课时,我不仅认真研读教材、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把握重点、难点,而且备学情,根据学情制定符合本班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编制教学案;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力争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课后辅导时,我及时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来反思课堂教学,并把反思写成教后记。我认真研读各学习小组的问题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评讲学生作业。

在个人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我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注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和校内外公开课的机会,努力学习外校同行和校内同事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并把学到的理论、方法、手段、经验付诸实践、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做到学以致用、取长补短。我将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心得感悟写成论文并投稿,已在省级以上刊物成功发表两篇论文。

2016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将在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促使自己从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人生发展的同行者。大力实践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深知: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踏实、努力,继续探索、不断进步,以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紧跟时展的中学教师。

刘x:现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对泰州市十一五课题“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方案研究”进行分工,组织各教研组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将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撰写出中期结题报告。结合规范办学行为的新背景将“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引向深入,并努力将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汇总相关论文和教学案课件,撰写结题报告。及时做好“教科研优秀学校”申报的材料整理工作,完成姜堰市学科中心组分配的各项任务如修订《新概念读本》、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等。

2、搭建平台,组织教师论坛与读书沙龙,上学期在校长室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智慧追求》读书与交流活动,4月份成功举办了“教学智慧追求”读书沙龙活动,本学期完成了“学校十二五规划与高效课堂建设”教师论坛的筹备工作,对推动有效教学研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继续做好教师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收缴、汇编工作,按时出版《教海探航》。精心准备深入谋划,使内容和版面设计的层次均有较大提升,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本学期结合师德标兵、教改标兵评选和课题研究丰富了《教海探航》第九期的版面和内容,及时完成了编辑、校审工作。

4、指导文学社工作。协同张文亮、景春荣、李呈军等语文组老师调整了文学社组织,确定了2015秋学期学员。组织了 “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以及“庆国庆”走进经典、品味书香读书征文活动,将优秀作品报送姜堰市、泰州市参赛。组织选手参加了姜堰市和泰州市高中生现场作文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文学社成员来稿进行筛选、打印、修改,编辑了第五期《竹林文学》, 。

5、教育教学工作。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结合课题研究大力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学案课堂;并能自己制作课件,多上多媒体课,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形象性。我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在年级领先,有两人在姜堰市作文竞赛中获奖。所带的高二(9)班班风正、学风好。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2篇

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追求新课改的模式,建立学习小组,小组讨论,只管讨论,并未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有的过于简单,根本不用讨论,有的过于难,根本讨论不出结果,这些往往达不到讨论的实效,浪费了时间,不能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学目标。

我还有过这样的体会,一节课按照新课改的模式,精心组织,学生探究、讨论交流等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个知识点的各种应用面比较广,导致不能有足够时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应用模式。

在这里我作了反思,经过反思后,我认为智慧课堂是这样的:

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讨论课题,同时让学生跳一跳可以碰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小组讨论不是图于形式,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智慧的课堂还要注意节奏,开始时,要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重点与难点处要慢,必须阐明思想与要点,让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运用例题与变式训练及时巩固与适当提高;小结时要慢,让学生整体回顾。通过预习,学生已经看懂的知识一带而过,甚至可以不讲,对于重点知识在其它模式中的应用,在课堂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例如带电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模型很多,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这些作图动画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达到了质又达到了量。

智慧的课堂要松紧有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生硬的东西,多一点关怀。例如:在课堂上不允许学生“插嘴”是压制学生的苛求,但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不良的学风,课堂上“学生无意义的随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现。

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 智慧的课堂应是特色与高效并具的课堂。

于正华:光阴似箭,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现小结如下:

本学期,我执教高二年级三个选修班的物理,并且做高二(5)班的班主任工作。开学以来,我的教学常规工作,以抓观念转变、抓业务提高、抓常规落实、抓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抓学风、抓班风投入为工作重心,以抓机遇,向内使劲为措施,常规工作得以落实到位。抓观念转变一改以往一讲到底的讲课模式,注重新理念的灌输,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抓业务提高,通过多渠道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自身教学技巧。抓常规落实,能积极备好每节课、组织好每次集体备课、认真听好每节课并讨论研究好每节课。抓教学研究,对每节听课多思考从中提取精髓并能积极写论文。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抓学风、抓班风投入为工作重心,积极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期中考试中使得我班的最好成绩从年级277上升到99名。

我校开学初制定的高效课堂建设,指出要找准课堂教学的薄弱点,不断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总结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认真学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领悟课堂结构的实质后,我明确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明确确提出来,写出来,挂起来,目标必须变成全体学生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要具体可操作,不能笼统模糊,更不能大而全,成为学科目标。目标还要为“达标”服务,最后回归目标,检测达成度。

在学生“先学”的环节,一定要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有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教师不要过早做裁判,不要着急完不成任务,要做军师,静观其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轻身慢步巡视在学生间(不要听到高跟鞋和手机的响声),发现各种“问题”,更要关注“差生”。在先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板演”,展示错误,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抓住底部,整体抬高。

“后教”以先学为基础,教师的任务就是启发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不能牵着走、扶着走,甚至画地为牢,让学生在教师规定的圈子中按照规定动作活动,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为了目标让学生想尽各种办法。教师启发要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点在要害处、点在模糊处、点在容易出错处、点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

课堂练习要“精挑细选”,一个环节完成一个任务,重点环节一定要“敲响”,承前启后,环节紧扣,程序递进,螺旋攀升。不能前松后紧,致使拓展训练无法实现,让孩子们没有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桃子”,优等生吃不饱。练习的量一定要精心设计。有了初步的学习体会,便为课改做好了思想准备。

汪x:本学期本人任职高二10班的班主任及高二(1)班和(10)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结合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一学期的工作做出总结,并对将来的工作对自己提出一定要求。

首先,在思想品德方面,我能够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社会里做一名有公德心的公民。能做到每周都参加学校的例会,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响应校长室传达的信息。在本学期学校的现代化验收期间,更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时时以一个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生活,收看、收听各类新闻报道,了解时事;在工作上发扬了一贯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这一切行动,都源于一个思想上的目标──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其次,在教学能力方面,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班和10班,虽然这两个班基础不一样,但我是一样的用心的教他们。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统计作业完成情况,能做到听取学生的意见,注意化解重难点,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夯定学生基础方面,我每天都坚持给学生默写,每个学生都要过关,对于后进生,有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习英语学科。在备课组里,我认真负责的为学生做好每一份教学教学案和复习教案,出好每一份自主作业及默写材料,希望高二的学生能学好英语。

第三,在出勤方面,我能做到遵守学校的规定,每节课都是提前进教室,看班时认真负责,每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按时到岗尽职。能处理好名利和工作关系,能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第四,在工作成效方面,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努力钻研业务,所以被评为张甸镇“优秀教师”,荣获学校优质课比赛的二等奖,荣获外教社CASIO杯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江苏姜堰赛区优秀指导老师奖,荣获姜堰市教育局举办的2015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但是成绩已属于过去,将来还要再接在励。

最后,在廉洁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整体的风气都非常好,基本上没有什么谈得上不廉的事,当然,我也是如此。

我是张中的普通一名教师成员,工作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在这里积累着教学经验,为张中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戴x:一学年来本人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既做好了本学科教学工作也做好了一名副班主任所担任工作。这学期主要围绕着“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展开工作的,现将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小结。

思想上与学校发展思路保持高度一致

在教育改革的现阶段,打造特色校园是我们每个学校的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学期在校领导带领下校争创了“数字化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并逐渐完善“书香校园”的打造,在此过程中我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认真执行校办公会主要精神,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首要任务。

工作上积极响应学校要求

这学期我校认真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下达于每位任课教师,并通过教职工全体大会开展共同学习。这为我校中的一员我能做到次次到、认真学、多应用。这学年我组开展了全市“复习课”示范观摩课,我认真学习并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作为青年教师的一员我还积极参加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等。

三、教学上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并积极完善教学理论学习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3.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5.积极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并认真书写读书心得,完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黄x:在2015这一年里,我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教育教学等各项任务,并努力发展自我。

在教育工作方面,秋学期我主动申请担任了高二(2)班副班主任。为了能胜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我重温教育心理学、认真学习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江苏省中小学规范办学“五严”要求。在管理班级、执行班纪班规时,我与班主任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班主任的帮手和助手。在处理违纪学生时,我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是尽可能多地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达到最佳教育目的。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思考、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备课时,我不仅认真研读教材、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把握重点、难点,而且备学情,根据学情制定符合本班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编制教学案;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力争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课后辅导时,我及时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来反思课堂教学,并把反思写成教后记。我认真研读各学习小组的问题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评讲学生作业。

在个人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我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注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和校内外公开课的机会,努力学习外校同行和校内同事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并把学到的理论、方法、手段、经验付诸实践、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做到学以致用、取长补短。我将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心得感悟写成论文并投稿,已在省级以上刊物成功发表两篇论文。

2016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将在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促使自己从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人生发展的同行者。大力实践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深知: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踏实、努力,继续探索、不断进步,以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紧跟时展的中学教师。

刘x:现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对泰州市十一五课题“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方案研究”进行分工,组织各教研组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将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撰写出中期结题报告。结合规范办学行为的新背景将“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引向深入,并努力将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汇总相关论文和教学案课件,撰写结题报告。及时做好“教科研优秀学校”申报的材料整理工作,完成姜堰市学科中心组分配的各项任务如修订《新概念读本》、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等。

2、搭建平台,组织教师论坛与读书沙龙,上学期在校长室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智慧追求》读书与交流活动,4月份成功举办了“教学智慧追求”读书沙龙活动,本学期完成了“学校十二五规划与高效课堂建设”教师论坛的筹备工作,对推动有效教学研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继续做好教师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收缴、汇编工作,按时出版《教海探航》。精心准备深入谋划,使内容和版面设计的层次均有较大提升,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本学期结合师德标兵、教改标兵评选和课题研究丰富了《教海探航》第九期的版面和内容,及时完成了编辑、校审工作。

4、指导文学社工作。协同张文亮、景春荣、李呈军等语文组老师调整了文学社组织,确定了2015秋学期学员。组织了 “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以及“庆国庆”走进经典、品味书香读书征文活动,将优秀作品报送姜堰市、泰州市参赛。组织选手参加了姜堰市和泰州市高中生现场作文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文学社成员来稿进行筛选、打印、修改,编辑了第五期《竹林文学》, 。

5、教育教学工作。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结合课题研究大力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学案课堂;并能自己制作课件,多上多媒体课,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形象性。我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在年级领先,有两人在姜堰市作文竞赛中获奖。所带的高二(9)班班风正、学风好。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关于教学现象研究的分析

王策三教授在《教学论稿》中认为:“教学论的根本问题,与任何一门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一样的,就是如何保证真正揭示自己研究的对象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如何保证教学论成为真正的科学。简言之,教学论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化的问题。我们判断任何一种教学论思想、理论、主张的优劣、高低、长短,主要看它在多大正确程度、广度和深度上揭示了教学的客观规律。”究竟怎样研究教学规律呢?王策三教授5进一步指出:“对于教学规律,应该主要通过分析教学实际材料、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来研究;通过教学论范畴和理论体系来阐明;通过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来掌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王策三教授主要讲了教学规律的研究、阐明与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方面,他更是从分析马克思对资本运动的规律研究出发,以夸美纽斯研究教学规律的过程而形成《大教学论》和苏联赞可夫长达20年的实践研究为例,提出了研究教学规律的一个基本观点:“研究规律最根本的是要研究事实,不可能离开事实,单纯思辨地研究出来。”客观地讲,王策三教授能在20世纪80年代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教学规律的观点,并强调通过研究教学事实来研究教学规律,而且在该专著中,王策三教授也确实做到了对古今中外教学论发展史上的事实的研究。但是,如果教学论真正要从研究教学现象或教学事实出发来研究教学规律的话,笔者认为还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现实中课堂教学现象的研究上,应该对教学现象的特点、类型、研究方法、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应该在教学论的体系中给予“教学现象”一定的位置。当然王策三教授的((教学论稿》成书较早,而且它也是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生开设“教学论”选修课时的教案发展而来,有讨论的和清理的性质,所以“决定了本书的内容不会平衡,某些部分较详细,某些部分也可能留下空白点,而且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错误,一切视碰到的问题以及讨论的具体情况而定。”我想对于“教学现象”这一研究的“空白点”应该成为今日教学论研究者补充并完善的内容。

李秉德教授在((教学论》一书中认为:“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并强调“教学论所着重研究的是关于教学的较高层次的一般规律”阳。而要完成教学论的研究任务,首先必须对教学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教学现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常见的现象,但是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远不能说是深入的了。为了深入了解教学现象,我们有必要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但更重要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对之加以认真的探讨。”显然,李秉德教授特别重视通过研究教学现象探讨教学规律,他认为研究教学现象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相关论述和我们自己的思考。前者是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继承,是一条间接研究教学现象的途径;后者“我们自己的思考”是指研究者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现象的研究。所以,李秉德先生在他主编的((教学论》中就从各级各类学校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了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国内著名的“教学七要素说”。他所倡导的对教学现象的研究主要就是深入课堂之中对教学七个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这也是国内较系统地把教学现象进行分类的研究之一。但同样的问题是,在这本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著作中,李秉德教授同样没有专门的章节来分析“教学现象”,在以七要素为线索的各章节中,也较少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现象的分析,而更多的是一般的概括。也许这正是作为高校教材的特点所在,但正是这种一般的概括,使我们难以看到长期进行过教学实验研究的李秉德教授关于教学现象研究的特别方法,倒是在他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中,对于方法的问题又特别关注,至于二者如何有机地结合,确实还是一个空白,还需要后来的研究者去深入地开展研究。

吴也显教授的《教学论新编》和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是同一时期的著作。她在这本教材的编写中确实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体系,说它是“新编”名副其实。吴也显教授在论述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时认为:“尽管对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提法,但大都认为教学规律应是教学论所要研究的对象。而不论是教学的规律或原理都是要揭示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联系,这一点也是大家共识的。关键是怎样去揭示教学规律。”至于如何揭示教学规律,吴也显教授认为主要是研究教学活动中一系列大小不等、层次不同的本质联系。她进一步指出:“如果以教师、学生和课程的相互联系作为(教学论)主要的研究对象就可以抓住教学中最主要的联系。整个教学论的范畴和理论体系中大大小小的规律都是围绕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而被揭示出来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表述为是教师、课程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可见,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现象存在于教学活动的各种关系之中,尤其是在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的关系之中,研究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有可能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但对于如何在教师、课程和学生的关系中研究教学现象、教学现象的类型与特点、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之关系等问题的表述,仍然是该著作中的一个空白。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教学论研究领域的大家为什么都能认识到通过教学现象研究教学规律这一教学论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并分别提出了“通过研究教学事实研究教学规律”、“通过研究教学要素研究教学规律”、“通过研究教学关系研究教学规律”的观点,但对教学现象研究的忽视却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把教学现象只作为哲学问题的话,自然不必用什么教学活动中的现象分析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只要通常的“演绎的”和“归纳的”推论,把一般概括当作具体的观察就够了。事实上,教学现象必须加以细致的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必须结合日常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的事实才能对一些特别的问题弄明白,才能从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并理解教学的规律,并对那些没有必然规律的教学人文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所有这些说明,如果忽视了对教学现象的观察研究,只用一般的哲学推论,就无法真正研究教学活动,就永远无法使教学论研究走向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就无法喜欢这些远离自己教学生活的教学理论,教学论就只能是“象牙塔”内孤芳自赏的高阁之术。

二、教学现象的内涵

教学现象就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现象呈现的场所就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课堂。但不论是进入课堂的研究者还是身处课堂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常常对教学现象的观察式研究并不重视,缺乏明显的研究意识,或是有了研究的意识,却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现象,不知如何去分类研究。所以,进入学校课堂之中去研究教学现象,就必须先从理论层面弄清楚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什么是教学现象?教学现象有哪些类型?然后才能观察研究教学现象。

什么是教学现象呢?理解教学现象必须从理解什么是现象开始。现象和本质是一对哲学范畴,因此二者的理解常常相互关联。“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本质在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一般是人的感官所能直接感觉到的,是事物的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和多变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和现象。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现象从某一特定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所以,研究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就必须从现象人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正因为这样,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律或本质就必须从理解与研究教学现象开始。由此出发,教学现象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关教学的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和多变的外部联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各个方面。而教学活动的本质或规律就是教学活动内部的联系,由教学的内在矛盾构成,是教学活动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教学的规律在国内的教学论著作中基本都有论述,但对教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却明显的不够。教学论的规律更多的是主观臆想的或演绎推论的较多,真正从复杂、多变的教学现象的观察中研究出稳定的、必然的规律较少,这就导致了我国教学论中表述的所谓规律的空洞,给人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这不是规律不重要,而是总结出的规律有问题。为了真正能从教学现象出发来研究教学本质或规律,我认为对教学现象的理解方面还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现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现象。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集中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的表现形式,所以,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可能会包括一些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和教学现象。课堂教学中的社会现象是教育社会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现象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现象才是真正的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学论不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了,而是强调教学论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中的教学现象方面。那么,课堂中的教学现象主要有哪些呢?如果我们考察教学系统的话,不难发现它有三个方面的关系:“教学与外部的社会系统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教学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各具体教学因素自身内在的联系。”而在这三种关系中,第二种关系,即教学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最根本的关系。教学的现象就主要集中发生在这个关系中。教学内部各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呢?有人认为三个,有人认为五个,有人认为七个,其实这些观点之间并不矛盾,只是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罢了。但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三个,即有了教师、课程、学生,这三个基本的教学要素具备之后,教学活动就可以发生了。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如果从最基本的要素来说,教学活动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及其关系上,即教师、课程、学生及其相互关系,这一点与吴也显教授的观点基本一致。如果从全面系统的要素来说,就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这一点与李秉德教授的观点相一致。所以,研究教学的现象就应该集中研究教学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的研究重点去把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的规律以及这些方面相互关系中存在的规律。

第二,课堂教学现象的表现包括较为普遍性的教学科学现象和具有情境性的教学人文现象两个方面。教学活动作为以课程信息为中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其外部的表现形式既包括教师、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特点及其差异,又包括教师集体、学生集体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还包括作为主体性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体差异及风格作为教学现象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人文性、特殊性,更多地需要通过观察来解释其发生、存在、演进的原因及特点。教师集体性与学生集体性的教学现象表明的是教学活动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学科学性的集中体现,它与教学的规律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研究的重点。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论述“什么是社会现象”时指出:“构成社会现象的是集体性的信仰、倾向和守则。那些名义上为集体的、实际上仍然属于个人性质的形式,也不能称为社会现象。”教学现象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的社会现象、心理现象,而且正是这些社会的、心理的现象使得教学活动的人文性特点十分明显。因此,以前我们强调的通过教学现象研究来把握教学规律只是看到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的一面,而教学活动人文性的一面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基本是生成性的、即时性的、特殊性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处理,这些人文现象更需要的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所以,我们强调教学现象的重点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集体性、普遍性的表现形式时,还不能忘记教学人文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特殊的解释方式。

第三,教学现象总是发生在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之中。教学现象是一种活动方式,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学方法、学生与学习方式、教师与教学目标、学生与教学评价、教师与环境、学生与学习条件等因素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及活动方式。概括地来讲,就是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信息等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研究教学现象,就应该动态地来研究它,研究某一教学现象,就应该研究该现象与其他教学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分割的、静态的研究这一教学现象。在这一点上,我同意通过教学要素为突破口去专题性地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但我反对就某一个要素而相对独立地去研究教学的现象与问题,必须把教学现象的研究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放在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去研究。

三、教学现象的类型及其研究

教学现象是复杂多变的,但同时又是可以认识的把握的。关于现象的类型根据哲学的观点,通常把现象分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文现象。人们对现象的认识从方法论上讲,主要有科学的与宗教的两种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是一种存在着不可知的可知认识论,可知是方法论上强调人的认识的无限发展性,不可知是指科学还面临着许许多多不可知的领域。宗教的方法论是一种可知的不可知论,也就是说在它无法解释有些现象时,就把先验的神或上帝作为创造一切的主体,从而解决了人类的不可知悖论。所谓社会现象是人类组织或机构运行的关系及外在表现形式,如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就有了研究其现象探寻其规律的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学、军事学等。所谓人文现象也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存在方式,如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主要是属于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的范围,更具体点讲就是社会现象中的教育现象与人文现象中的心理现象,而且,这两种现象常常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对于教育现象的类型,胡德海教授认为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教育活动,二是教育事业,三是教育意识现象或教育意识形态,三者之间是紧密关联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是形成一定教育思想意识与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使已经形成的教育理论得以发展、深化、提高;而教育理论又反过来作为~种教育法则,指导和制约人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的实践,体现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统一。”笔者认为,胡德海教授所讲的教育事业现象其实就是特殊的教育活动现象,它是一种自为的教育活动现象,是国家范围内的对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特殊管理,它更准确地讲是一种组织化、目的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教育活动现象。所以,教育事业现象与教育活动现象是一类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另一类教育现象就是存在于人们观念、思想、意识当中的教育理论现象。我认为课堂教学现象从表现形式上就应该包括教学活动现象和教学意识现象两大类型。课堂中教学活动现象往往是一些外在的、形态的现象,是一种实践活动中直观的现象;教学活动的意识现象是关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现象。对这两类课堂教学现象,主要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来研究。通过观察法可以更真实地把握教学活动的存在现象,通过访谈可以较客观地把握教学中的意识现象。当然,在研究课堂教学现象时,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教学的活动现象还是教学的意识现象,又常常交织在一起,所以观察法和访谈法在课堂研究中又常常结合使用。我们在课堂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教学现象从表现形式的特点上还会有规则的教学现象和不规则的教学现象。规则的教学现象常常就是普遍的教学现象,透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人们通常会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或规律。规则的教学现象存在于同一类事物的各个现象中,它们的形态或者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或者能在大部分个体中表现出来,当规则现象发生变化时,虽然不一定在所有的个体中都呈现出同样的情形,但他们的变动与变动的程度基本相同。不规则的教学现象常常就是特殊的教学现象,合理、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人们通常会把握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特点。不规则的教学现象通常存在于少数的个体中,而且在这少数个体中也不会永远存在,它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属于例外的现象、暂时的现象、变化的现象。尽管二者都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与分析,但因为现象表现形式特点的不同,人们透过现象分析教学活动的目的与方法也就有所差异。教学现象可以分为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不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不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四大类。

所谓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是指在教学活动构成要素诸方面及其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通过课堂观察就能把握其中的必然性规律。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动特点、存在状态(即一定的时空特征)、内在结构和具体属性(即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性质),特别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的展开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教学阶段、环节、问题等方面的存在状态与表现形式。之所以是

规则的,是因为教学活动从理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且完整的体系和分析框架。“教学的整体分析框架,应该既有静态的结构成分,也有动态的结构成分;既包括实体系统,也包括属性系统。按照这样的建构原则,实体、活动、关系及过程可以作为分析教学存在的几个维度,它们同时也就可以用来表征教学存在本身。”所以,教学活动的现象就应该包括三大类:第一类就是教学实体现象,即教学要素及其关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既可以从基本的教学三要素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全面系统的七要素的角度去把握;第二类教学活动的形态存在现象,是指在教学存在的基本活动方式、成分、类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现象,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这一类型的存在现象可以归纳为七种:“师生教学共同体即教学、师生教学调控活动、教授活动、学习活动、师生交往活动、教师自主活动(如备课、教研等)、学生自主活动等,由此可以确定教学及其相关活动的特殊性和基本联系。”第三类教学活动现象就是关系性存在现象。主要包括从认识论角度表现的交往关系、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等;从本体论角度表现的主要关系、次要关系、相关关系等;从存在论角度表现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研究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就是通过对教学活动中的实体现象、形态现象、关系现象系统分析,以把握教学活动过程殊的规律,不过,这种存在的现象是自觉的、自为的教学现象,因此必然与教学的意识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迪尔凯姆在论述规则的社会现象与不规则的社会现象时指出的那样:“所谓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现象,也根据事物本身的变化情况而定。事物本身变了。附属于它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可以成为区分两种现象的标准。”规则的教学现象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先后变化有明显的规则,可能通过观察与访谈获得其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大量的课堂教学现象研究中,此类现象背后的规律会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准确、科学地表述这些现象与规律,使它们成为教学论中的重要内容。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是教学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的认识。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4篇

一、正确的认识

1、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并且“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2、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二、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

2、动静有度。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

3、尊重学生。

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发现学生吃零食的事件,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你的零食好香啊,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那就是——比一比,谁能把儿歌读得好!”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

4、训练方法。

课堂常规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课堂文明教学规范构建

在网络化流行和社会对高校影响日增的新时期,高校的课堂学习和纪律总体情况比较好,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大学生课堂学习风气的某些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松弛,出勤情况不容乐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比较多;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暖乏,上课玩手机、看其它书籍、睡觉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学校课堂纪律松弛,课堂文明严重失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高校课堂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方案,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大学生课堂文明意识淡薄的表现

总括而言,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不尽如人意,课堂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时间规范意识不强,一些学生不按时上课和下课,出现迟到和早退现象;第二,精力规范意识不强,学生在课堂上精力未能完全投入到学习内容中,表现为做小动作、不用心做功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积极参加课堂集体讨论等;第三,人际关系规范意识不强,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地与他人分享和合作,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或者打扰别人、有攻击行为等。大学生课堂文明意识薄弱,其形成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所致。一是习惯所致。课堂是一个公共领域,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应该秉持公民精神,但是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养成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时无意识地违反了课堂纪律。习惯是人普遍存在的行为方式,无论是否愿意,它总是渗透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习惯有优劣、好坏之分,大学生长期形成的坏习惯对教学起着消极作用,阻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是缺乏兴趣所致。大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来学习所修课程。有些课程是必修课,大学生虽然不喜欢,但是也要硬着头皮听课,所以,很难投入精力认真学习。三是基础薄弱所致。一些大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导致跟不上课程进度,进而导致自信心下降甚至放弃了课程学习。四是情绪所致。一些大学生在课下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受到特殊事情的影响,情绪不稳定,在课堂上集中不了注意力。大学生课堂文明意识淡薄,一方面直接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使课堂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降低了高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助长了浮躁的学风,助长了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使大学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对大学教学文化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社会美誉度。

二、大学课堂文明教学规范的重建

要改变大学生课堂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并帮助其超越生存的困境,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规范的重建。第一,检视课堂规范。大学教学管理者要重新检视现有的课堂教学规范,就其前提假设进行分析,摒弃缺乏合理性与正当性的规范。第二,民主讨论。大学教学管理者基于治理的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与师生一起讨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课堂教学规范,使其具有充分的民意基础,从而更容易在课堂上实施。第三,改进课程修读制度。需设置多样化、高水平的选修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从根本上减少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第四,共同管理。教学规范是师生共同制定出来的一种教学思想和行为规则,具有正式的强制力,师生均作为参与者共同维护课堂教学规范。当大学生的行为成为教学活动的阻滞力时,就需要发挥强制作用,使教学制度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习俗,从而养成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学习习惯,要给予负强化、中止和纠正,甚至惩罚,从而保证教学规范的内化,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乐学、善学。

三、构建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课堂的诸多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质量,同时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遭到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下降。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重设,以帮助学生走出生存的困境。第一,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积极公民”,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开展小组讨论,增加学生参与环节,深化学生的课堂参与。第二,注重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教学环节,创设表演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加学习的内在乐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第三,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善于参与。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使学生学习得更顺利,参与得更顺利,参与得更高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