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126-02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新课标理念已深入教师的头脑,但会不会艺术提问还是值得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每次学习新的课文时,往往会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疑,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他们的研读兴趣。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被学生明确地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认识,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从而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师提问题的水平越高、越有艺术性,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据说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曾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高潮的出现。所以,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很重要。

那么,如何艺术地提问呢?教师的提问要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因此,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朗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思考问题。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语句翻译,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教学中可采用增删法来理解,教师可提问:“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在原句后增加‘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认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第一个问题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第二个问题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问题,教学任务也基本落实了,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的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可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三、提问要化直为曲、引人入胜

如果课堂提问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改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

四、提问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其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五、提问要有创新、分层次有序设计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题。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问题或提问,它有着鲜明的特点:“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学过程发挥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形成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由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如教学《故乡》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引出一系列执一而驭万的智能训练活动,形成了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提问艺术艺术探讨

很早以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自那时起,教育学者在教学中使用并倡导提问。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里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说,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好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理解的程度,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是语言教师评估学生对语言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把它当作一门教学艺术。

一、在备课时,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科学性

问题既要具体,又要清楚简洁。一个好问题是《大纲》的具体化,又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问题的内容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掌握本课重点结合起来,词汇量要控制在学生已掌握的范围之内,不要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具有严密的逻辑,发音要准确,口语流利。问的目的是为了对已有知识的抽查、训练和巩固,是教师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稳步教学的前提。

2.问题的有序性

问题的有序性指的是问题反映教材内容的一般规律,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分到总、层层深入、步步达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适时的提问有它的意义所在:回忆性提问,让学生回忆所学习过的基本知识,巩固上节内容,点明已有知识重点,提醒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认定目标时理解性提问,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导学目标时分析问题提问,进一步突破教学目标,环环相扣;达标检测时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可点主题,强调重点,对所达目标进一步阐明,同时,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整个教学步骤有序而又有目的。

3.提问的艺术性、针对性

巧妙的提问可起到承前启后,引人入胜的效果。问题的针对性,其一指紧扣大纲,联系教材,针对教学内容;问题能切入正题可顺畅导入新课。问题的高度概括可深化主题;同时,问题要“温故而知新”,也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其二指提问对象的针对性。提问力争使每个学生都紧跟教师的思路,设计问题从全体学生出发,设计出层次不同的问题,以便因材施教。

好的问题设计等于课堂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法。

二、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提问时做到先提问后叫人,这样使每一个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切忌先叫人后提问,这样会使未叫到名字的同学放松注意力。提问时眼看全班,不要盯住将要或可能叫的学生。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体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眼光要均衡地从扫瞄到另一边。就是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在看着他的同时注意全班。在一个班里,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就不一样。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范围内,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层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答。例如,对学困生可提问一般疑问句,对中等生可提特殊疑问句,对优等生可提综合性的问题。老师不能为了赶速度,只提问举手的学生或者优等生。对于不举手的学生和学困生,老师要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层次,在适当的时候提问他们。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对于不举手的学生不提问,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有问有答,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存在着死角,不能完全达到提问的目的。

三、提问中注意教育的机智

提问后要注意停顿,这样学生有思考、讨论的时间。但一些教师对课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沉默都会感到紧张或不适应,催促学生或自己回答,这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必要的沉默是应该的,万一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问题或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给予提示,有步骤地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预先设计的提问。若如此,课堂就会失去活力,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为了快速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提问时总希望学生一次回答正确。但实际情况并不全是这样。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能急,要有耐心。对学困生或其他学生一时因没有注意听讲而回答不对时,老师要和蔼地对待他们。老师对学生提问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出学生的丑,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时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要发现学困生的进步,给予肯定,让他感到自己有进步,从而提高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英语课堂提问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使求知欲强的学生实现说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掌握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完整、通顺,是否符合英语习惯,语法是否正确,答案是否为所问;同时,教师又能及时矫正其语音、语调、语法上出现的错误。课堂提问尽可能使课堂英语化,营造愉快的外语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予以补救,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对待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需要精心化的设计。优化课堂提问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新课改要求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建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它在教学中发挥着激励、反馈、调控、巩固、强化等作用。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会起到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的听课幸福指数。除了遵循“先易后难”、“适量”、“适度”、“适时”等基本提问原则外,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亟需一定的艺术,那么我们将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化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要准。语文教师作为执教者对每一个问题必须做到严谨科学。要选准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诱导性问题的点,做到有的放矢,绝不随意而问,应该选择一个点逐步地向下深挖,形成问题扣着问题,从而使整个问题显得有条理。问题的语言设计需精心思索,巧妙安排,力求教师在问题确定之后应斟字酌句,使设计提问的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笔者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紧抓一个“退”字,提出了“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烛之武是怎样退的”、“烛之武退师的结果如何”、在疏通文言知识之后,利用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在执教《归园田居》一文时,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归”字而问,一连发出了 “诗人从何而归”、“诗人为何而归”、“诗人归向何处”、“诗人归去如何”的四个问题,层层推进。四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反应异常激烈,很多同学都按捺不住激动,带着问题迅速在诗歌中去寻找答案。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解决了四个问题,教学效果良好。

    二要趣。在准确的基础上,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有趣。这种趣味性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启发性,它会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去努力解决问题。笔者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时,针对王熙凤的出场,我提出了“贾母为什么称王熙凤为‘凤辣子’”这个问题。有个同学迅速举起手来答道:“一是从描写王熙凤的文字上看,她满身珠光宝气,红艳艳的,热烈而又奔放,而内部却很毒辣,阴险,表里不一,辣子是王熙凤形象的最佳代名词”。 笔者在执教《祝福》的时,当文中的“我”从短工口中听到祥林嫂是“穷死的”的时候,这个“穷”字在这段中反复出现,引起了我的关注,课堂上时,我提问同学怎么看待这个“穷”字。一片沉静之后,一个同学举手道:“第一,穷是指财富空了,二是指到了人生的尽头,这里指祥林嫂的人生到了尽头,但又透露出她想活而又不得不死的一种无奈。”他回答完毕,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掌声。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提问时要热情鼓励,提供线索,激发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总处于一种愉快、兴奋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接受外界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需注意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自由的情绪中,这样他们就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笔者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当讲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从“秦”到“晋太元中”相隔300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完全与世隔绝的村中人的服饰怎么可能在300年后“悉如外人”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时,又说了这样一句鼓励话:“老师相信同学们经过思考,会比老师答得更棒。”在这一鼓励下,学生的兴趣大为增加,我再适当加以引导,学生竟然得出了多个合理的答案:为了让人们相信桃花源的确存在,营造真实的氛围;给渔人以亲切感,仿佛自己只是来到现实中的另一个村子;服装不变使渔人见到村中人没有神秘感,为下文两者和睦相处作铺垫;让人内心深处存一丝希望,那便是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完全被开启了,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处理好深问与浅问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卡壳”和课堂“冷场”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智能的发展。例如,教学《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时,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的路吗?‘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三、处理好曲问与直问的关系

1.为人贵直,也贵曲

语文教学要避免直来直去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树上的果子。就课堂提问而言,教师要善于拐弯抹角,改头换面,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中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大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魔棒,通过它,可产生“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2.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

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学生经过思考就可得出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可理清是非,晓畅易懂,达到“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的目的。

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伸,忌故弄玄虚、艰涩隐晦。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忌一目了然、一览无余。

四、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激活学生思维

合理引导、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要避免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地、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而回答错误或不全面时也能及时调整,弥补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提问的作用

古人说:“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由此可知,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够促进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合理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首先,灵活合理运用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提问方式,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会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灵活运用提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采用提问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同时,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首先让学生进行问题提问,小组之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对小组内部所有学生都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会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将课堂教学模式有被动式的学习,转换为主动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方式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度的课堂提问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当然,提问也分为好多方式,那么应该在什么样的课堂上运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教师需要研究的。具体来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保证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质疑和存疑中学习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讨论、观察、反思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研究问题,放飞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在质疑和学生中创新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书本知识的预习中,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是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到上课的时候进行质疑。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文章的开头作者就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心里面不宁静?并且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一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始?对全文有什么样的作用?首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之后教师在进行讲解,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让作者心中难过,之所以把这样的话放在文章之初,是为整篇文章都下定了情调,一锤定音。因为内心不宁静,于是想起来了每天走过的荷塘,由此引出下文。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更愿意了解接下来的事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要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问题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提问的方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情景,进而通过这种综合型的情景教学模式达到自己教学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课堂上。例如,在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种问题情境,首先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梦想,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围绕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梦想进行分析,说明如何努力能够实现梦想,也可以假设某一个同学的梦想已经实现,再对实现梦想之后的生活进行分析和设想,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之后,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鼓励学生实现梦想的同时,引入课程内容,通过对内容的讲解,激起学生的热情。这个问题以学生自己的梦想为切入点,不仅联系了现实,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提问要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学生理解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可知,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不喜欢课堂上教师突然发问,让学生在没有做好准备的状况下回答问题。所以,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提高教学效率,过早发问,或者发问的时间不合理,都会造成课堂氛围紧张,激发学生的厌倦心理,不利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选择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习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一节课程的时候,作者首先说不管是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确来的比较静,比较悲凉,紧接着是对南方和北方进行的对比,并突出说明了北方秋天特有的意境,接下来说明了江南的秋天,草木雕的慢,空气湿润,一个人在南方总是不能饱尝秋天的味道。文章深化到这一段的时候就可以联想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对第一段中,作者说自己要从杭州赶往北方品尝北方的秋。并且为什么作者会说南方秋天比较清凉,比较淡,既然说了那里的秋天都是好的,可为什么还要单纯赶到北方品味北方的秋。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内心对自己故乡的情谊,深化整篇文章。

三、结束语

课堂提问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先导,还是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其探索知识的动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适度提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巧妙设计问题,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采用合理的提问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涛.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余桂玲.浅谈中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方式[J].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课堂提问要紧扣重点选择恰当的方式

有人认为教材的重点就是“课眼”之所在,“课眼”是一课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运用提问语只要抓住了“课眼”就能带动对全课的理解,也就是说要紧扣理解教材的关键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的重点上,这样才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提问的方式很多,既有直问,也有曲问;既有明问,也有暗问;既有宽问,也有窄问;既有单问,也有重问;还可以欲正故误地问、以虚求实地问、对照比较地问、铺路搭桥地问等等。例如,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古诗《江上渔者》时,解析“但爱鲈鱼美”一句,他问学生:“‘但’,是什么意思?”不少学生望文生义,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但是’的意思”。教师将错就错,故意把诗句解释为“在江上来来往在的人,但是喜欢鲈鱼的鲜美。”再问:“这样对不对呢?”学生意识到这样讲很别扭,齐声回答:“不对。”于是教师再说:“现在同学们查查字典,看‘但’有几个含义,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看这里的‘但’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读课文和思考,终于弄明白了“但”在这里应讲作“只是”,体会到了诗句的讽刺意味,进入了诗的意境。这种欲正故误、欲直先曲的提问方式,当然比生硬灌输和平直提问的效果好得多。

二.课堂提问要因势利导进行启发性追问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与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进行有效建构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提问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时,最好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找出来读一读。再提出问题: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弄清了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进行探路飞行的?在学生弄清了这个问题后,再问:科学家揭开的这个秘密回答了前文的哪个问题?学生前后一联系就知道是回答了第二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注重鼓励为先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扁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问:(1)“课文中写小萨沙在雨前最挂念的是什么?(2)他为什么还有弱小者的念头吗?学了这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育?”这样的问题把本课的重要情节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小萨沙是一个既诚实又善良的穷孩子。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教育了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问语。好的提问语不但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而且能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教育是明天的理想和希望,基础教育是通向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石。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在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中,我们要循着"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这一路线,让学校成为个人成长和创造的一方沃土,让个人成为自我生命发展的主人;让孩子们带着童年的纯真和稚嫩去追求未来世界的七色之光吧!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 艺术 科学性 艺术性

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善于启迪,巧妙提问,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质量的高低,成为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一石能击千层浪,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愉快地走进文本,积极思索,积极探索,寻求知识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重点难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质量的高低,成为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笔者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把握最佳时机提问

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这些时候,就是提问的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

2.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类型。传统教学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因而注重求同思维。现代社会的发展,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新课标理念的渗透,我们要更加注意求异思维,特别是语文课堂,我们更要给学生创设求异的环境,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多向互动的提问,能体现合作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提问是单向流动即老师向学生提问,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笔者认为提问应是多向互动的,除传统问法外更应该阿提倡学生向老师提问,也应该提倡学生相互提问。通过这样的多向互动,我们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合作的理念。比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根据题目设计问题,有的学生认为题目应理解为“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有的同学提出题目应分两部分理解,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在这堂课中,通过师生相互提问,设疑探讨,最终达成共识。

4.课堂提问要有价值

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改在认识上不到位,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片面的理解,认为问题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就是好课。孰不知问题不分轻重巨细,一问到底,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这也同样不符合课改精神。当问则问,不当问是不问,更要避免那种“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这种毫无价值的发问,这只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思想懒隋,不善动脑的坏习惯。问题设置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教学必需的。高明的教师能巧妙地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5.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开动大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发现语文课堂中出现许多无效的提问。一是教师的提问过多,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机械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性;过于琐碎且无意义的问题挤占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二是教师的提问质量低,有些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无法启发学生,浪费课堂时间;有些提问,没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三是教师的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问题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以上这三类提问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限制学生的思维,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与新课标所倡导的“高效教学”大相径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叶老先生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善于提问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至于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问什么、怎么问,才算有艺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有坡度

坡度是指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豁然开朗。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点功夫,针对班级的实际学情和文章内容,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而且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在教《白兔和月亮》一文,为了让学生从寓言中领会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的寓意,我是这样问得:“白兔原先是怎样生活的?后来又是怎样生活的?是什么原因使得白兔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你从中感悟到什么?”白兔原先和后来的生活在课文中非常明显,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通过原先和后来生活进行对比,学生就明白是因为拥有了月亮之后才使白兔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经过这由简到难,层层推进,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一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二、提问要有体验性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体阅读的差异性,导致阅读体验千差万别。语文教师应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提出蕴含感受和体验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以达成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如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分析完课文后,我提出:“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教《晏子使楚》,我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侮辱:齐人古善盗乎?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晏子,你会怎样反驳楚王?” 教《济南的冬天》,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济南的冬天和江门的冬天有什么不同?”语文课堂教学借助这些体验性的提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感受生活,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积累了生活的体验和情感。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 要: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路与目标,应该以树立和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密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改革与创新,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路与目标,应该以树立和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密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改革与创新,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1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已呈现了多样化。社会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激烈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传统的“解构”,道德的冲撞,心理的震荡,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面临着新与旧、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借鉴等复杂而深刻的矛盾。

加之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同文化的激荡,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使高校思想文化领域的形势复杂和激烈,变化的形势、变动的环境、变更的观点、变样的舆论这些都给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机而入。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学生的思想和活动的自主性、差异性以及选择性明显增强,突出的新情况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和人们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使一些人在价值取向和思想上产生困惑。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充满矛盾、极其复杂的渐进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可能控制的,又有难以预测的。学校教育、社会生活、国内经济政治、国际风云都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

1.2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难题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如果缺乏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热情,那他手中的画笔、乐器仅仅是演奏的工具,不是用心灵去创作作品,不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启迪人们的智慧,不可能成为不朽的作品。高等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性和智慧性,因为艺术人才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林语堂对此讲得十分生动:“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渺小的艺术,感伤的艺术家产生感伤的艺术,多情的艺术家产生多情的艺术,色情的艺术家产生色情的艺术,巧妙的艺术家产生巧妙的艺术。一言以蔽之,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便是如此。”①可见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行与卓越的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在文化基础理论、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状况、学习生活轨迹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别。这使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趋向于复杂化,任务更艰巨。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注重形象思维,缺乏抽象思维。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学习纯理论内容兴趣不高,向往艺术专业的学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太强,条条框框太多,枯燥乏味,与专业教学中形象生动的琴、棋、书、画格格不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课的内容反差太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积极性,认为枯燥难学,加之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有的同学更本就听不懂,对抽象理论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进程、教学组织、教学规律的差异较大。由于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专业课一般都是小班教学,有些专业甚至是一对一的教学,教学时间,教学形式随意性较大,学生的纪律性较差。艺术类学生往往用专业课的评价标准来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两课”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内容、要求、形式与专业课不同,但他们对政治课的期望依然停留在专业课的层次,应该是诗情画意的。

就如美国学者三将好夫所说:“课堂就如一出谈话节目,是为了娱乐而非讨论,实际上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对课堂的典型期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有一定的严肃性,理论课的阐释形式不可能做到向专业课那样具有娱乐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厌学情绪的存在,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往往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之中。艺术学院原有的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对“两课”教学设备的投入十分有限,相关的教学图书资料匮乏,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视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于适应与艺术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形象生动要求。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有难度,因此改革实践要走我们艺术院校自己特色的道路。

2 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

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形式创新,主动探索和采用新的手段与方法,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活动空间,更广泛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培养艺术人才中的作用。要改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被动局面,必须针对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上大胆创新。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教学的首位。利用互联网来调试“两课”与艺术类大学生对课堂需求的反差,使“两课”加入现代化的科技元素和艺术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实现“两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展示形式的生动化和形象化。近年来,结合云南艺术学院自身的教学条件,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1)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大力推进社会正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三进”工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素质课相结合,有秩序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设置和安排的,教材也是统编的,这对于保证教学的规范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限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活化。教学体系的重建,必须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艺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改革,首先要更好地平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共性要求和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在遵循高校思想中理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时,不可忽略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差的客观现实,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其他普通高校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内容应降低难度,消除学生对政治课太难怕学的畏惧心理。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是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切、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宣讲式的教学方式,采取互动式的、情感教学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普遍关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课程本身怎样扎实上好,如何使课程更生动,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关键,在教学中把文艺潮流、文艺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受争议的主旋律作品等内容如何融入课程,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言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次的理解。

积极探索授课形式的改革,构建以课堂为中心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的启发性。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提高教学实效性出发,我们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学习体系,这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自主性学习环节: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参观、社会调查、看电视录像资料、读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实践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进行教学机制创新,探索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实践教学新方法。

探讨适合艺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阐释理论,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制作图文并茂,声影交汇的电子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特长,让学生参与电子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的专业特长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学生的艺术技能在电子课件的制作中得到完美的展示,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得到传播,又使学生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寓教于乐,改变思想政治课与艺术专业课格格不如,被学生视为艺术院校课程中“异类”的局面。可以用他们平时喜爱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而美术、设计、动画、雕塑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用他们制作的美术、动画作品作为装点背景的材料,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形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并且利用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从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

(3)资源整合、载体多元,开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以学生的社会调查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在该门课中占有一定学分,并且是课程成绩考核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形成了一个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探索中,我们都重视实践环节,在总结通过看录象、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等多层次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统一加强和规范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将课堂教学与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取得很好的成效。有效引导同学们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和理性思考,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课程教学及课程建设不仅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同时注重将理论教学向课堂外延伸、向第二课堂拓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大学生素质教育密切联系,形成与本课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调研题目由教师拟定范围,学生按时按质完成调研报告,然后由教师批阅,最后纳入考核成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社会调查、实践,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作业质量整体提高,许多学生在调查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联系实际有较高的认识。做调查报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我们的教学经验。做调查报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历史课题,需要得到学院党委领导的关心到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

[2] 全球化的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选修课;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03-03

《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是在充分调研师范专业学生教育与培养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编写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中学课堂教学艺术》不但注重中学教学艺术理论的建设,在中学教学艺术基本概念及体系构建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而且密切联系中学教学艺术实践,在中学教学艺术方法和技巧上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中学课堂教学艺术》体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为核心,对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开放型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体系。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展开的教学艺术。它在教学艺术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作为中学课堂教学艺术,与一切非课堂的教学艺术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知道中学教学艺术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但是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成为中学教学艺术研究的中心。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正是在中学课堂上通力协作进行教学艺术创造的,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是教学艺术创造的重要的平台。教学艺术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中,但是中学课堂肯定是教学艺术重要的创造源泉。优秀的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一、为什么要在师范本科院校开设《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校性选修课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师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师范专业技能和知识素质等两大方面。加强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现代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师范专业技能培养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继续教育的素养。从培养内容上看,包括教师专业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专业技能应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和、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因此,本科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但要加强师范生师范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不断探索师范生的培养措施和方法,重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为国家改革和开放发的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师资队伍作为后备力量,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扬光大,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学课堂教学艺术能提高中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较高的中学教学艺术能够很好地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且其和能力得到的充分发展。中学教学艺术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充分体现和发挥。一个教学艺术水平较高的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以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和准确的讲述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博得中学生的尊重,以至于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中学教师作为教育艺术家,在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索中,不但营造了良好教学的气氛,而且提高发展了学生审美意识水平。中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的过程不但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问题。中学教学艺术是教育学、心理学和艺术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结合,是中学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课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每个合格的中学教师都应该掌握一些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和方法,都应该把中学课堂教学当作艺术创作来精心策谋划和实施。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应成为中学教学艺术研究的中心,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有特别加以强调的必要。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就目前师范本科院校师范教育的现实来看,师范专业技能培养的欠缺已成为制约师范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有:一方面,师范生对自身的未来职业定位认识不清以及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识淡薄,因此,在读书期间没有主动进行师范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学生未来所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性,而忽视了对其师范专业技能的培养。师范生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与文化素质提高的三者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师范生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与保证。在全球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范人才已成为人才市场的强劲需求。面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对策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进而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素质和未来就业能力。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有些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习中死板教条,缺乏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手段。有些师范生专业技能较强,但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些现象促使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推进师范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养成。师范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素质,包括掌握良好的备课方法和课堂设计能力,语言表达准确,符合逻辑和有韵律感等方面。

二、《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中学课堂教学艺术》体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为核心,对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开放型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开设中学课堂教学艺术选修课,基本要求是哪那些?我们认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要求。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要求每一章节的内容应该是完整而丰富的。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介绍相关的内容和有关参考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再者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讲课中适当提出一些中学课堂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是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要结合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多讲些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理论教学内容(共安排36个学时,其中复习考试安排2个学时)。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分别是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与功能(4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结构(2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2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4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诠释艺术(2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表达艺术(4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沟通艺术(4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艺术(4个学时);中学课堂教学调控艺术(2个学时);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素养(4个学时);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境界、风格与流派(2个学时);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修炼(2个学时)等十二方面内容。

三、开设校性选修课《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收获

本人连续三学期在韩山师范学院开设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这门校选课,针对这门课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措施。三学期来,选择这门课的学生人数总是满额(开课人数为100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高。首先,选择这门课的学生,有些学生确实对这门课非常感兴趣,也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选修课及其所规定的学分。这些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班上课,学生人数众多,而且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开展教学活动也有一些困难。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本人十分注重和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带着中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去听课,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专心听讲,寻找答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其次,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不但影响教师授课心情,而且决定学生能否全面掌握、正确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此,本人摒弃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能够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授课方法。本人经常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给予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充分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间,本人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关心的问题、,学习的难点,从而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最后,积极地和学生开展相关方面的讨论。有效的讨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校性选修课《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是面向师范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教师专业技能的校性选修课。作为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组成部分的一门校性选修课,明确其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相关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对学生来说,选修课成绩只要是够六十分,就得到了相应的学分。学生除了自己的爱好作为学习动机外,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对大学生在全校性选修课过程中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其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优化,是使其他成为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他自己”的关键所在。只有发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个体的内在力量才能发挥作用,发展的动力也得到便增强且稳定。

开设《中学课堂教学艺术》这门校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管理上的疏漏,《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校选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出现了不少学生对《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校选课敷衍了事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影响这门校选课的教学质量。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重视、研究解决,将会影响《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会影响到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论纲[J].教育学术月刊,2012,(9):95-98.

[3]蔡明,王军.谈高校师范生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175-176.

[4]林彦君.浅谈课堂教学艺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46-47.

[5]廖海洋.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3):65-66,88.

[6]蔡明,王军.师范生技能培训与师范生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9):92-93.

[7]徐爱玲.师范生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四大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36.

[8]李丽娟,郑学良.讲座性选修课“新课程专题”的开设与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05,27(6):73-74.

[9]陈娟.讲授《技术经济学》全校性选修课的几点体会[J].技术经济,2004,(5):50-51.

[10]刘刚,等.关于高校全校性选修课的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17(4):60-64.

[11]钟英.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校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10):32-34.

[12]韩灵梅.管理学视角下全校性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及其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7):51-53.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掌握这一基础工具,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教学的艺术性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进行艺术表现和科学再现的优化教学,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具体就是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灵活地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为取得最佳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在这里需要遵循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又要求教师通过灵活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且教学的过程充满个性和创造性,使其别具风格。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形象性。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播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变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震撼、滋润、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情理性。教师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科学再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也是需要师生关系融洽方可的,无论是教还是学,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都是理智的。

(3)审美性。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主要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教师仪态、语言以及板书等都属于外在美,而内在美主要是指教学的风格、意境等,例如鲜明独创、稳定成熟。只有这两种美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显示出教学魅力或审美价值。

2.语文教学备课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其中备课是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保证。如果没有认真备课,或者只是简单地抄抄写写是上不好课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推敲。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钻研教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调查了解学生编写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

3.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重要渠道。课堂提问不仅能起到巩固教学内容、反馈教学质量的作用,还能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对于课堂的提问设计要做到:围绕主题,少而精;顺序得当,重点突出;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难易适度。提问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记忆式、选择式、比较式以及迁移式等。至于如何进行问题的设置,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在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和反复处等地方设置。

4.课堂板书设计的艺术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它。板书就像一个“微型的教案”,把知识很简明、形象和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快速地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个框架结构的理解,方便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所以板书的设计要具有明确性、直观性、整体性和实用性,最好是图文并茂,无论是文字或线条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构思板书设计时可以从人和物的关系出发,也可以以文章结构顺序为线索,还可以以时间顺序为依据。但是一定要避免板书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五颜六色的标识,让学生眼花缭乱。

5.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

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性是对课堂整体的一种把握和调控,不但要求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一方面老师可以讲一些幽默、有趣的故事或笑话来缓解一下教学气氛,在课堂问题时,无论学生回答得好与坏,都要保护其积极性,尽量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要不断地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在不断的追究中获得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思维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之情。

在创造良好的氛围的前提下,还要抓好课堂教学秩序。走上讲台的首要任务就是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预防性管理,其次就是加强课堂的吸引力,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6.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就要搞好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方可提高教学效率,不要逼迫学生增加劳动强度和加班加点、机械训练、搞“题海”战术。老师要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表演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竞争教学法和快乐教学法等。

总之,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在掌握运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1 the teddy stoddard story 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 qualifications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

2)了解性提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

3)体验性提问

what is the happiest experience you have ever had in your life ?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 you are the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 ?

2)综合性问题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ere/when… ?

4)推断性问题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

5)观点性提问

what’s your opinion on the attitude the teacher towards teddy stoddard ?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

2)分析性问题

what’s the style of the text ?

3)推断性问题

what kind of career would you like to do ? why ?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

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医学高等院校;基础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40.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14-03

Investigation of basic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in medical university

WANG Haijun, YUAN Cheng, LI Hongmei, LIU Yaqin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Pharmacy Department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basic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ic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ed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which makes students enjoy learning the course, and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in cultivating quality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Medical university; Basic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art

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辩证统一。教学艺术理论在20世纪末已经比较丰富,正式成为教学论的重要分支,为教学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研究热点。“教学论的一半是教学艺术论”这一命题进一步反映了教学艺术在教学论中的不可替代性[1]。化学教学艺术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医学化学教学艺术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基础化学是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担负着为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预防医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打好基础的重任,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教学体系较为复杂、教学时数少等特点。根据现代医学教学理念、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在基础化学教学实践中全面实施课堂教学艺术,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医学化学知识。

1 课堂教学帷幕艺术

一堂具有艺术特色的基础化学理论课程在医学高等院校即将拉开帷幕,此时教师的艺术素质就已经在无形中绽放。在步入课堂教学前夕,教师精深的知识素养与精心的备课艺术完美结合为课堂上能成功完成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1.1 教师精深的知识素养

教师渊博的知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2]。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基础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化学专业知识、相关医学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信息素养等。对于医学高等院校的化学教师而言,具备系统、完整的化学专业知识非常重要。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史、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与应用等。基础化学是一门与医学联系极为密切的交叉学科,因此掌握相关医学知识至关重要。要胜任基础化学教学工作,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21世纪的高校教师其知识结构中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如果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及科研服务,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1.2 备课艺术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讲究教学艺术,关键在于备课艺术。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出发点,钻研基础化学教学大纲、教材及参考资料,精心备课。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巧妙地编排教学内容,课前即做好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精讲、提问、讨论、练习、自学等要有全面的统筹及合理的安排。把相关的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形成精致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知识的甘露就会深深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的才智会像春芽茁长,师生都会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一种艺术享受。

2 课堂教学声为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声教学艺术,称之为课堂教学声为艺术,是由教师通过语言讲授把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课堂教学声为艺术在课堂教学艺术中至关重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1 导课艺术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启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钥匙,是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协调、过渡的必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3]。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圆满进行打好基础。基础化学新课的导入方式非常丰富,除开门见山外还可从生产实践、药物制造乃至生命现象等诸多领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或设疑性导入新课,也可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及课堂需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导入新课,亦可由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手段艺术性地将新课导入。实践证明,导课环节精心设计与否,教学效果迥然不同[4]。有效的新课导入艺术既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精彩的导课,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2.2 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5]。切忌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轻重不分。课堂上教师如能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和艺术家的情感丰富等诸多特点集于一身,便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教学语言艺术主要表现为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直观性与启发性。基础化学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符合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对不同的章节和内容使用化学语言时要善于采用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要根据教授内容的特点相应地变化。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2.3 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的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的问题;二要注意“问谁”,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三要注意“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术。如此,方可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之更加富有成效。

2.4 启思艺术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启发思维的教学艺术。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的心灵乐曲,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基础化学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才能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2.5 节奏艺术

一个成功的课堂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环节有机相联,整堂课的节奏音乐般地给人以艺术享受。课堂教学节奏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学进程速度的快慢得宜、教学活动外部特征的动静相生、教学活动信息量度的疏密相间、教学过程态势的起伏有致、教学语言调节的抑扬顿挫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和谐等方面。课堂教学的节奏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巧妙安排,灵活调控、富有变化,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给学生以美妙的艺术享受,使其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2.6 组织教学艺术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组织教学是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组织教学应注意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利用反馈信息,组织教学进程;掌握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课堂组织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方法,以表扬、鼓励和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必要时可适当地批评),因势利导,协调好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真正把课堂组织教学变成一门艺术,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7 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富有各种各样的技巧,能轻而易举地变换方式,随机应变。教师应时刻把握住课堂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向,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圆满达成。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偶发事件,教师应注意沉着冷静地了解分析事情真相,以爱护学生为前提,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要将时间和效益在课堂教学应变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费时少、收效大,而不应让偶发事件喧宾夺主,以至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

2.8 结课艺术

教学结课艺术是基础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结课设计灵活多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通过发人深思的结课语言,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学结课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变化灵活选用、机智应变,更要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创新,不拘泥于形式、呆板单调,甚至画蛇添足。

3 课堂教学行为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无声的教学艺术,称之为课堂教学形为艺术。是教师通过非语言行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6]。课堂教学形为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是课堂教学声为艺术的有益补充。

3.1 板书艺术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及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艺术主要包括结构布局、字体色彩与大小、板书时间。精心设计的板书,能把授课主要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细致观察,充分感知,领会要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引起美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好的板书要具备中心突出,立意鲜明,眉目清晰,条理工整,内容确切,外形规范,合理布局,新颖别致等特点。讲解要与板书、板图相结合,主副板书要分明。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

3.2 教态艺术

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态,即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身体运动、接触、接近等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会产生强有力影响。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课堂上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和学生情绪。教师讲课时要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和加深等辅助作用,以表情姿势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丰富、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应注意提高教态艺术水平。

3.3 辅助艺术

课堂教学辅助体系主要包括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具和课堂演示实验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趣味、形象,电子课件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给学生带来视听感官刺激,强化了课堂教学。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好的教具(模型、挂图等),往往更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适当地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也能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辨别能力,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升.教学艺术掌握研究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3):48.

[2]顾沛.心里装着学生,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8-39.

[3]梁妙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艺术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0(4):41-43.

[4]王彩芳.化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J].化学教育,2001(1):16-18.

[5]李红梅,许凤,王海君.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贯穿美学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71-273.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带动课堂气氛,还能令学生开发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已经上升到一种语言艺术,如何更好在课堂上达到提问的最终目的?这是一门具有研究型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分析。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提问尴尬现象。什么提问尴尬现象?就是指老师提问后,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回答或者多个学生都不会回答的现象。这种现象普遍且严重,教师提问的初衷是想考验学生的领悟情况或者使学生动脑筋去思索问题。然而,现在的初中存有的这种现象是最严重的,老师课堂提问,但是没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即使老师点名提问,学生大多不能完整回答,又或者支支吾吾地回答,从而使课堂处于一种尴尬的情形。

还有另一种情形就是,现在初中学校中存在有教师对不会回答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的情况,有时候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思考不出答案或者组织不了语言,有些老师就会进行严肃的批评,这也是对学生一种打击性的教育。目前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还存有一些不足,如何使课堂提问达到另一个高度,这是当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习和了解的。提问艺术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状态,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使课堂保持既活跃又严肃的状态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针对以上一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不良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总结出几点课堂提问艺术技巧,让课堂、教师和学生三者能在提问中进步。

(1)抓住契机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并不是一接触就有兴趣的,语文本身就不像数学、生物那些科目需要活跃的思维状态,它反而是显得比较平静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抓住课文的重点或者中心内容,设置几个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急于去解决,形成思维训练。老师应该从多方面倾听学生的回答,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不同,也许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不过即使这样,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答案再进行提问,从而达到一种与学生讨论的氛围。语文教材普遍有枯燥性质,所以教师的有趣提问能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文章顿时充满生机,使学生产生兴趣,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变直问为“曲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堂提问往往采取直接问答的形式,有时候会围绕一个问题多次提问,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避免重复直问的形式,重复提问只会令学生索然无趣,并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根据文章中交代不清晰的一部分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再以学生的答案再设置问题,一步一步地深入,从而达到深入分析的作用。

(3)注重提问的层次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对于初中的语文课程来说,简单的一两个问题是不足以使学生向深层方面发展的,教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感,逐步深入,逐步向文章的中心驶去。一环扣一环的课堂提问更能使学生跟进课程进度的步伐,也能使学生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中慢慢熟知文章的中心内涵。分层提问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层思考,对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4)注意多角度,促使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提问中注重方式、数量和层次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问题的深度,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使学生发散思维,而过于复杂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当场思考。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深度,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机会,而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能够在思考中得到所需要理解的内容,学生在提问当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条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起到比较全面的思考作用。另外,教师在提问中要引导学生尽量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二来可以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想得深远,想得广博,并把提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有针对性、研究性、艺术性的话题,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要尽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要只是一味地单向提问,应该投石激浪,推波助澜,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谈论,在讨论中升华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是当代教师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只有提高了提问的水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