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文献康复护理管理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

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护理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很多护理管理者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写出了大量优秀的管理论文,发表在各类医学杂志上。阅读有关论文,可以了解到护理管理中的新观点、新方法,开拓了视野,学习到了管理经验,吸取了经验教训。笔者担任临床科护士长10年以来,认真阅读医学期刊的有关文章,并尝试将管理经验、方法和理论应用于康复护理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 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 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 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 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 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 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19]马燕,李欣,朱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 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5,5(2):42-44.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3篇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 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 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 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 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 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 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19]马燕,李欣,朱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 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5,5(2):42-44.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4篇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体现和落脚点,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课程设置模式是 教育者对课程体系以及其中各要素关系和时间顺序认识的几本框架[2]。 根据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护理教育研究框架,我们把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大)与吉林北华大学(以下简称北华)护理本科课程(除去公共基础课程)按照三个主要的学习层面即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进行初步比较。每一个层面主要比较课程内容、授课学时、授课学年、教学活动及学习结果5个方面。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理大共开设 32门课程、总学时2561学时;北华共开设 44门课程、总学时3102学时(见表1)。由于缺乏对两校课程的深入了解,所以教学活动和学习结果方面,不能够做深入比较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下面主要就课程内容、授课学时和授课学年做一个比较分析(见表2)。

1 “知识”层面的课程:形成护理思维

1.1 理论和实际内容

1.1.1 生物科学课程

理大只有5门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开课时间基本相同都在1年级,学时数共171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6.67%。教学活动中实验课明显不足只有微生物有实验课。北华的生物科学课程门类较多,共11门课程648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20.89%,且每门课程均有实验课,强调重基础。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4.22个百分点。

1.1.2 人文科学课程

理大开设应用心理学和卫生社会学两门课程都在第1学年开设,共84学时,占总学时3.28%。北华开设护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选修科,集中在第2学年,共126学时,占总学时4.06%。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78个百分点。

1.1.3 护理学课程

两校的课程名称和课程模式有明显不同,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相同。理大护理学课程主要以护理治疗学为主,其中包括临床内、外科、中医、神经疾病、皮肤、五官科等专科疾病的护理内容。同时也开设产科和家庭护理、儿童和青少年护理、精神健康护理、社区健康护理等课程。开课时间从第2学年到第4学年都有开课,每门基本在42到45学时,总学时476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8.57%。而北华的护理课程主要按照临床各护理学科细化课程,主要集中在第3学年授课,总学时59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9.08%。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0.51个百分点。

1.2 认知训练课程

两校课程有明显不同,讲授的内容、理念、护理思维训练等差异较大。理大开设5门课程,即健康和护理基础概念、护理研究、护理中的领导角色和管理功能、关怀概念、临床推理和优秀学生提升计划。开设学年贯穿在第1到4学年中,每门课程42学时,共252学时,占总学时9.83%。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基本概念、专业思维、专业理念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第4年开设专业认知的强化训练课程,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文献回顾的研究拓展学生临床调查,运用评判性思维学习以概念框架为基础的质性和量性研究,掌握基本的护理科研 方法,并能够写出一定的研究项目计划,并使学生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出研究分析和结果。相比之下,北华的认知训练课程明显不足,且专业性不强。除护理学导论、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和护理管理学内容与理大课程所涉及知识点部分相同外,其它如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流行病学则专业性不强。主要集中在2、3学年,总学时198,占总学时6.38%,少54学时,显示专业认知训练明显不足。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3.45个百分点。

2 “技能”层面的课程

两校均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的结合训练。理大的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主要有护理基础治疗学(I、II)和临床学习(I、II、III、IV、V)共6门课程。从第1学年开始贯穿整个4年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技能的初步培训,共1538学时,占总学时60.0%。北华主要有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急救护理和护理英语五门课程以及毕业实习,主要从第2学年开始,共1436学时,占总学时46.29%。第1学年学生对于专业的概念是空白的,而第4学年主要是毕业实习,缺少专业理论再上升训练。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少17.11个百分点。

3 “道德和伦理”层面的课程

理大开设“医疗卫生的伦理和法律局势”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批评性地评价医疗卫生行业中复杂的伦理要求、表达他们的看法,在专业实践中认识伦理和法律的责任。第3学年开设,共42学时,占总学时1.64%。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和个人的发展”的个别辅导。北华的“道德和伦理”课程相对就比较丰富,有护理礼仪、护理论理学、卫生法学、护理与法和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就业指导”,主要在第2、3学年开设,总学时102学时,占总学时3.29%。两校学时北华比理大多1.6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专业相关课程的学时比率可以看出,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本科课程在“认知训练”和“技能”两方面分别比北华大学多出3.45和17.11个百分比,尤其是技能训练方面远远超过北华大学的课程。而在“理论和实际内容”及“道德和伦理”的课程方面,北华大学均比理工大学高,“知识”层面的课程高出12.42个百分点,“道德和伦理”方面高出1.65个百分点。可见,两校对于培养本科护理专业人才所注重的层面有所不同,香港理工大学较注重“技能”层面的培养,而北华大学较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

虽然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只做了这两个院校课程的初步比较,但这两个院校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和普通的护理教育课程。 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何调整我们的课程结构,使其更具专业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保健大环境的需要,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更确切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充分体现护理的专业性,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思考的。经过近十年的护理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如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课程改革中创立了新的“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4]、第二军医大学开展了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5],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上还缺乏力度,不少院校的护理课程尚未进行实质性改革[3]。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从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6]。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叶自雯.深化护理教育改革 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J].当代护士,2001,4:18-20.

[2]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

[3] 朱玲玲,姜安丽.浅析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J].护理杂志,2005,11:52-53.

[4]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 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4,35(10):613-615.

[5] 徐燕,王志红,李家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J].护理杂志,2004,21(7):47-48.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5篇

参考文献:

[1]蒋艳,沈宁,闫瑞芹.我国护理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4(2):19-21

[2]王晴,李刚.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分类简析.编辑学报,2006,18(4):270-272

[3]李青.医护合作在提高护理论文质量中的作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104-2105

[4]刘苏君.尽责于护理研究的健康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基层护士情况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83-84

[2]曹红梅,陈湘玉,谢玮伟.对我院11年护理科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7-9

[3]杨建南,汪学军等.成都铁路中心医院1989-2006年计量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2):122-123

[4]谷润皋,冯宝华等.我院护理科研及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20-21

参考文献:

[1]Haggan,M.Researchpapertitlesinliterature,linguisticsandscience:dimensionsofattraction[J].JournalofPragmatics,2004.36(2):293-317.

[2]Nwogu,K.N.Themedicalresearchpaper:structureandfunction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1997.16(2):119-138.

[3]Soler,V.ritingtitlesinscience:Anexploratorystudy[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7.26(1):90-102.

[4]Yang,R.&Allison,D.Researcharticlesinappliedlinguistics:Movingfromresultstoconclusion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3.22:365-385.

[5]Wang,Y.&Bai,Y.Acorpus-basedsyntacticstudyofmedicalresearcharticletitles[J].System,2007.35(3):388-399.

[6]曹楊,赵硕.科技论文标题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以Science和Nature为例[J].外语教学,2014.35(2):35-39.

[7]梁茂成,李文中,徐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6-80.

[8]庞继贤,陈珺.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1):189-200.

[9]姚克勤,姜亚军.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标题的历时研究[J].外语研究,2010(3):36-39.

[10]张晓枚,陈宁,王曦,等.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药类论文英文标题高频介词探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4):90-92.

参考文献:

[1]许勤,张俊,顾则娟,等.在职本科护士科研知识℃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54-1956.

[2]刘晓华,成守珍,郑志惠.应用循证思维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论文撰写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11):60.

[3]周义伟.护理论文书写现状即原因调查[J].医学信息,2010,23(10):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华森关怀理论 实习护生 临床带教 护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86-02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关怀护理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开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护理,既是人性的呼唤,也是护理专业准确定位进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带教中如何对护生进行人性化关怀,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的真正魅力,在将来的工作中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位生命,这已成为现代护理带教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华森认为[1],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体验。人际关怀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与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体验,这种体验使关怀的双方都能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关怀者与被关怀者都能从人格上得到升华,并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护理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及义务,以保护和捍卫服务对象的人格及尊严。

华森关怀理论提出之后,对临床护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台湾、香港等地区广泛应用该理论,并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设照护课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此理论,使护理专业学生和临床护理人员都可能成为照护自己和别人的专家[2]。

2 华森关怀理论在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一)人性-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护生,了解护生对环境和工作的陌生感,引导护生熟悉环境和掌握工作方法。聆听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感受、想法和建议,让护生感觉自己被了解,护生反过来也会尊重和体会我们的用心良苦。对护生实行第一天、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阶段的导航,每阶段进行阶段小结。导航内容包括实习规章制度、病区环境介绍、高危药物管理、抢救用物管理,护理缺陷分析,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每阶段的实习要求和达标内容,医护分组管理、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示范、护理记录书写要求、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资料介绍等。

(二)激发信念与希望:帮助护生经过自己的劳动或努力,解决病人的问题,得到病人的肯定,让护生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激发护生参加护理工作的热情和愿望,增强其专业信念。其次,我曾组织护生查阅资料进行角色扮演、问卷调查、以问题为主导的护理小课和护理查房,护生得到各带教老师的好评,这些做法都会成为护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的动力。

(三)培养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敏感性:当护生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应表达我们的同感心,简单来说即是感同身受,不只是对护生遇到的困扰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能站在护生的角度体会到她的感受,慢慢引导护生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四)帮助与信任关系的建立:要认识到护生在实习中希望自己能胜任工作,得到带教老师的认可、尊重和高度评价,以此获得自信。同时,要尊重、理解、信任护生,让护生参与具有一定难度的护理实践,因人而异分配每名护生工作,让每名护生担负起与其性格、能力相适应的责任,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护生也相信老师会帮助自己完成相关的操作。

(五)情感的表达:鼓励护生多与患者沟通,多参与疾病的护理,让护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引导护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另外护长或总带教让护生对带教老师进行点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而我们进一步了解护生的想法和带教老师的水平。

(六)运用科学的方法决策:当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循证的依据,去指导护理实践和进行护理评价。

(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护生之间应懂得分享学习心得,老师与护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因为护生在学校里学习的也有新理论或新的护理方法,也有新的信息管理知识,通过与护生的交谈,老师也可更新自己的知识。

(八)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护生提供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可实施的实习计划,按照实习计划定期进行操作示范和教学小课,病区建立整洁和实用的教学资料柜,根据病区的专科护理特点,对护生进行阶段导航,详细的教学记录手册和带教指引,还有很重要的是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避免护生职业暴露的发生。发现护生存在职业风险操作时及时纠正,提高护生的职业安全意识。

(九)帮助满足需求:华森使用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由低级的生理需求开始逐级发展到高级的社会性需求。低级需求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在高级需求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求。在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求,但其中有一种占支配地位。根据护生每阶段的反馈,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按照每个护生的反馈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带教,满足护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我们科让每期的护生以自愿原则参与基础护理和护理个案评比,鼓励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护生在管床能力、护理个案撰写、授课能力等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十)承认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力量的存在: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护生的宗教或文化背景,尊重护生的等。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管理中,正确应用华森关怀理论有助于护生的人格发展。带教老师掌握护生的存在的问题、需求及满足的程度进行人性化的指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自身潜力,提高实习质量,让实习护生顺利、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传统文化 保护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种类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笔者借鉴泰勒对文化的定义,认为传统文化即该地区人民在多年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文化。它包括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等多种表现形式。笔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中华传统哲学。中华哲学是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的世界三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探究天人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尤其重视哲学与伦理、政治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根据不同派别的特征,中华传统哲学又可分为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其人生论则可大致分为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问题论和人生理想论四个部分。中华传统哲学是中国古代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高度凝练的总结,其内在精神渗透于华夏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中华传统艺术。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在诗歌、音乐、绘画和建筑等领域都创造出了繁多的艺术精品,并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中和之美”、“自然之美”以及“神韵之美”等独特的艺术精神。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形式与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传统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别具一格的辉煌的审美形态,对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格构成、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礼俗。中华传统礼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文化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礼俗”作为一个专有名称在周礼中便已出现,“以八则治都鄙……六曰礼俗,以驭其民”。概括起来,礼俗就是地域性极强的自然形成的习俗,它具有地域性、易变性、多样性等特点。由于礼俗具有特殊的社会调控功能,因此历来统治者对民间礼俗也任其发展,从而使之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华传统习俗体系中,既包括诸如求子、怀孕、养育等诞生习俗,也包括传统节日及纪念特色的节日礼俗,甚至还有诸如自然、婚丧、文字禁忌等为代表的禁忌礼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俗体系。

中华传统科学。中国传统科学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些成就几乎遍及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以及医学等学科到建筑、冶金、纺织、机械、造船、航海、造纸、印刷、陶瓷等技术领域,无不有着相当突出的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华传统科学最为杰出的成就,时至今日仍为世界各国所敬佩。

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与现状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认真借鉴、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用开放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去整理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描绘其真实面貌,扬弃其糟粕,弘扬其优秀内核,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过于强调经济改革与建设,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相对忽视,由此造成了传统文化极为严重的生存危机。

传统礼俗日渐淡忘。我们的传统礼俗诞生于农耕文明,其内容与形式也较多地与农业劳作相关。随着近代以来工业化步伐的推进以及农业地位的下降,使得传统礼俗的生存土壤不复存在。诸如在传统礼俗中对草木灰极为崇拜,有五月初五烧菊叶成灰杀死小麦中的蛀虫,还有出殡时往门外撒草木灰以驱鬼等传统,实质上都是发挥了草木灰的肥料功能。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化学肥料大量运用,使得此类传统礼俗逐渐为人们淡忘。婚嫁过程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等礼俗,也逐渐让位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婚礼模式。此外,诸如传统节日礼俗、自然禁忌、日常生活禁忌以及求子、诞生礼俗等也都逐渐为人们所淡忘。

传统艺术日益消失。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了诸如诗歌、戏曲、音乐、绘画、园林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但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关注逐渐冷漠,致使很多传统艺术濒临失传的境地。被称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京剧,其在年青一代的心中的影响与地位已远不如流行歌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古琴,现在演奏者以及欣赏者已屈指可数;早在2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其生存境地甚至连京剧都不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及社会变迁,大量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被湮没与遗忘。随着老艺人的逐渐老去,很多传统艺术已无法再现,随着推土机的大肆推进,众多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也被推倒。传统艺术在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打压下,早已被冲击得面目全非,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传统哲学日益式微。无论是国人开创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抑或是外来引进被国人改进的佛家思想,它们所交融形成的传统哲学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比如儒家的“人与天地参”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就培育了历代自然科学技术家的世界观,即认识自然从而控制自然、为人类生活造福的重要思想基础。此外,诸如天人合一、求实务实、修己安人等哲学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与处事方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创建,西方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取代了传统哲学。人们已不再愿遵从诸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等传统哲学的价值取向,取而代之的是损人利己、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哲学,传统哲学在日益浮躁的人们心中已日益式微。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传统文化的保护

随着工业社会的推进,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农耕文明土壤已不复存在,如何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有效保护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方法论,笔者尝试结合传统文化保护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来探讨全面、协调及可持续保护传统文化的策略所在。

践行以人为本,祛除封建糟粕。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本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诞生与发展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具有与现代社会、乃至人权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最为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提倡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应先将诸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存天理,去人欲”之类遏制人性的封建纲常祛除,从而彰显诸如“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修己安人”之类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我们所保护与倡导的传统文化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所喜爱与接受,这也是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真正目的与旨归所在。

协调各类文化,全面保护传统。如果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宗旨的阐释,那么协调与全面发展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如何发展的方法论,这一原则同样也适合运用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所孕育的传统文化,其门类烦多,在进行保护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协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乃至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切不可厚此薄彼、区别对待,从而实现各门类的传统文化都能够全面保护的目标。同时,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应加强保护传统文化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协调,使得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能够在不影响,甚至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下进行。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8篇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具有历史的见证作用,科学的认识作用,艺术上的审美作用和社会上的教育作用。但文物同时也具有不能在生产的特点。所以文物既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宝,又是去而不能复得的。应引起人们的珍爱,加以保护。

在我国,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党和政府便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它历史文化遗产。”①实践证明保护文物起到了为国家长期保存重要的科学文化财产;为博物馆和社会其他各界的业务和研究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文物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为政治、经济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也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于2002年10月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文物法对长期以来在文物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上升为法律准则②,这个方针正确地规定了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新文物法的核心。作为文物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发挥管理在保护文物中的作用,让文物更好地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文物管理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工作者的意志和指导方向的体现。对文物实行科学管理,对文物提高保护水平,提高了利用价值,对文化事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认为当前强化文物管理工作,应作好以下十方面的工作。

——成立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运行顺畅的管理组织机构。就县(市)而言,文物管理工作具体由县(市)文物管理所负责,在乡、镇设文物管理站; 村、屯设管理员(业余保护员)。在条件不太具备的乡(镇)可由文化体育站长一人兼任,但要责任权利明确,正式挂牌,在《文物保护法》允许范围内开展工作。

——健全管理档案资料。县(市)文物管理所,一方面要自身进一步健全所管理范围和级别文物的立档工作,而且要指导文物管理站和文物管理员建立健全文物管理档案资料。作到逐级都心中有数、情况清楚、责任明确、管理有序。

——实施动态管理制度。所谓动态管理制度,就是在管理责任明确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管理记录,对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保护途径、保护结果、以及利用情况等,作以跟踪记录,且记得详细准确。定期按着记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奖罚。以激励管理(保护)责任人的积极性和工作诚实精神。

——加大设施建设力度。文物文化不同其他非物质文化,其保护工作离不开物质的基础,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要想从管理上要保护水平,必须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如露天文物的保护设施和室内保管文物的保护设备是十分必要。越是施行科学管理,越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越要加大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使文物更安全、更具审美性、更持久。

——建立管理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现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物管理和其它文化管理一样,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就要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开展好文物保护工作。物质上的激励奖金、以奖入,其它物质奖励等。精神奖励如评先进,评优秀集体,以及晋级、表扬等等。结合运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方法,激励文物管理人员的精神和干劲。

——塑造学习型管理队伍。队伍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物管理和保护的水平,而文物保护队伍素质的高低与学习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强化管理,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必须努力塑造一支学习型文物管理队伍。只有这支队伍通过学习,掌握法律,熟练文物保护知识,具有较高的管理智慧,爱岗敬业,我们的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就会稳步地向高水平发展,文物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就会持久辉煌。

——强化保护宣传力度。200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③,是我们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律保障。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宣传这部法规,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深入到社区、村(屯),达到文物保护意识扎根每个公民心中,人人懂得守法爱护文物,人人懂得合法利用文物,人人懂得自觉保护文物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使文物的文化精神得以留传,文物得以长存。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各地方政府和文物保护管理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订有利于本地区文物保护的法规。以及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制步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文物,用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使文物保护工作在法律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为保护中华民族的灿烂文物文化做贡献。

——在利用中实现保护。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日益被运用的今天,利用文物发展会展经济、旅游经济等活动日益活跃。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科学利用发展文物实现保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利用好文物,才能引起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只有文物得到良好的保护,也自然会更好地被利用。只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二者的辨证关系,我们的利用就会起到保护的作用。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任何一种管理都不是管理中某一种因素独立完成的,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文物管理同样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当有无数个分支体系(子体系)。就文物管理体系而言,应当有决策体系、信息处理体系、理论研究体系、工作评估体系等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便是理论研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当有基础理论体系,也应有应用理论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更加重要。所探讨的问题,直接解决基层文物管理单位或个人遇到的问题。

文物管理是文物事业的需要,搞好科学管理则是一个关键环节,而文物管理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国文物文化历史悠久,其管理又有很多跟不上的东西,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创新文物管理工作。实践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既是通往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又是自我完善和成长的摇篮。实践是科学的基础,也是知识的源泉。文物管理既然是一门科学,就能够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走向成功之路。当下,文物的作用而不再是改革开放前那么单一,已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强化管理,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就应当紧紧依靠政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让文物更安全,让文物的作用更明显,让热爱、爱护文物的人越来越多,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9篇

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华,金锦华。我国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技能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18)

[2]万洁,夏绿芳,史卫星,张萍,管建粉。九江地区三级医院循证护理的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3(25)

[3]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聚类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15)

[4]叶赟,张兰凤。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先决因素与实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12)

[5]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

[6]颜志妤。探讨普外科病房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

[7]高宛红,刘琴。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3(13)

[8]万海霞。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

[9]高爱梅,卢慧兰,李红,余小东,徐云梅,方菊林。循证护理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02)

[10]张玲。循证护理应用于10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02)

[11]李春燕,黄丽华。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现状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09)

[12]徐建鸣。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04)

[13]赵梦遐,王慧连。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障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01)

[14]贾守梅。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02)

[15]乔昌秀。我国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素质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2(01)

[16]张琪,曾铁英。国外循证实践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1(08)

[17]颜廷丽。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08)

[18]王文文,李春芳。循证护理与评判性思维[J].全科护理。2011(04)

[19]杜子平,李成宏,雷凤仙,贾倩。循证护理概况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全科护理。2011(02)

[20]胡红仙。循证护理实践的难点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12)

[21]刘晓华,张晋昕,成守珍,张振路。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09)

[22]胡雁。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08)

[23]庄黛娜,余银。临床护理人员循证认知现状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

[24]曾国艳,杨青,梁金清,李家莲,王艳霞。临床护理人员循证认知和实践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0)

[25]朱叶卉,刘晓华。循证护理实践障碍因素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08)

[26]齐炜炜,刘晓华。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构成及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09(08)

[27]张小燕,吴婉玲,苏永静,肖燕,黄天雯,邓石凤。循证护理方法在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04)

[28]姬淑芸。我国循证护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护理研究。2009(05)

[29]马丽,马健。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6)

[30]张会芝,苏承馥,孙宏玉。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知、态度及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12)

[31]胡雁。对"循证护理"认识上的误区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06(29)

[32]胡雁。正确认识循证护理推动护理实践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09)

[33]肖丽佳,李亚洁。我国临床循证护理现状与展望[J].南方护理学报。2005(06)

[34]周思。循证护理与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4(06)

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汪勤。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3)

[2]孙月红。音乐疗法在手术室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0)

[3]张勤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03)

[4]赵香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7)

[5]叶媛媛,杨琼,徐敏,王蓉蓉。手术覆盖单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07)

[6]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农春花。舒适护理在急诊骨折手法复位看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04)

[7]葛建芳。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护理与康复。2009(02)

[8]周艳,刘晓丹,李勤,梁娜。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8(34)

[9]张颖。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16)

[10]杨建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5)

[11]杨建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5)

[12]许平。老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23)

[13]刘小芬,赵施竹。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08)

[14]郑小春,吴蓓茸,李松莲,吴秀东,寿红艳。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06)

[15]陈蓓敏,陈清。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7(12)

[16]龚梅,王玥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02)

[17]陈霞。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01)

[18]赵霞,黄旭强,马生秀。肌内注射时晕厥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07)

[19]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05)

[20]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5(20)

[21]初秋英,古娜依。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5(04)

[22]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01)

[23]罗珊,马凤婵。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5(03)

[24]岳晓香,吕慧君。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04)

[25]苏冬梅,胡晓英,杨琼,孙媛,姜爱荣,刘新华。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4(15)

[26]张美媛。晕厥的急诊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2004(09)

[27]李琳。化疗呕吐病人的舒适护理[J].现代护理。2003(10)

[28]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01)

[29]周锦云,张晓娜,李静岩。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铁道医学。2000(06)

[30]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07)

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宋琳琳,王东信。肾移植手术麻醉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1)

[2]鲁迪,江金财,徐骁。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会议纪要[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4)

[3]刘志洪,卢一平。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效果[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3)

[4]史艳萍,郑蔚,张利霞,陈晓娟。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培训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

[5]郑儒君,符琰,段迎,闫锴,李俊英。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疼痛管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2)

[6]郭利利,李漓。外科护士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培训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12)

[7]傅艳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4)

[8]曾军,罗远国,李洪,眭维国,张旭,王东,胡春林,马艳。不同镇痛方式对肾移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32)

[9]冯琳云,王欣然,许亚红,王思。普外科ICU病人入室后舒适状况与基础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30)

[10]韦凤琴,韦凤美,白凤霞。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护理语言[J].中国护理管理。2011(10)

[11]席惠君,周潘宇,王立芬,闫红丽,许开云,张俊英,赵继军。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急诊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29)

[12]解丹,郑瑾,苏兰若。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04)

[13]黄亚青,张红。对二级医院外科护士自控镇痛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0)

[14]范澍田。熵原理在标准化中的应用研究[J].标准科学。2010(07)

[15]汪晖,徐蓉,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11)

[16]王羽丰,赵金奇,张灿珍,聂俊,杨梅,陈云兰。云南省3331位医师对癌痛控制认识和处理的调查[J].肿瘤学杂志。2010(04)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0篇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2011届[R].浙江,2012.

[4]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2-02-16.

http://zjedu.gov.cn/gb/articles/2012-02-16/news201-

20216111318.html.

[5]穆俏竹,柏兴华,苏兰若.急诊护士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03):99-102.

[6]覃泽萍,彭翠香.146名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04):174-176.

[7]王生锋,齐玉梅,黄行芝.临床护士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及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01).

参考文献:

[1]BeckDL,HackettMB,SrivastavaR,etal.Perceivedlevelandsourcesofstressinuniversityprofessionalschools[J].2001,36(4):180-181.

[2]闫瑞芹,沈宁,陈京立,等.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同时期的压力源、压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C].护理研究,2006,20(20):3019-3021.

[3]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4]段功香,张平,王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A],当代护士,2006,(8):3-5.

[5]于丽荣,冯先琼.护生学习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A].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8-10.

[6]柯永红.护理专业学生减轻压力技能训练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9):523-525.

参考资料

[1] 王平,裴莉琳.顶岗实习背景下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61.

[2] 鱼鱼.血染的白大褂[J].家庭医生,2012(10):1.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 金华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实践资源。通过对文物古迹现状的社会调查,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爱乡热情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活实际入手,有利于开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窗户,开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探究学习的欲望。

金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古迹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市区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天宁寺大殿、铁店窑遗址和法隆寺经幢;东阳市的卢宅、土墩墓群;义乌市的古月桥、黄山八面厅;兰溪市的诸葛长乐明清古建筑群、芝堰村古建筑群;武义县的延福寺、俞源村古建筑群;浦江县的郑义门古建筑群、上山遗址;磐安县的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即市区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3处,即通济桥等。武义县的俞源和郭洞是2003年国家建设部公布的首批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这丰富的古迹资源为载体,可以开展探究学习。

一、围绕古迹,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方向,如:“金华文物古迹众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金华的文物古迹情况。”确定研究方向,让学生设计问题或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金华文物古迹的某方面情况,然后让学生讨论投票确定共同的探究主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除了各省、县、部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

根据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这样的问题太浅显,没有探究的趣味性;“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这问题太专业,难度太大,容易打击同学探究的积极性;“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和“你认为除了各省、县、部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这两个问题范围很广,适合探究,但需要大量的实地考查,研究成本对初中生来说可能太高,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和“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有共同性,是针对古迹保护过程当中的某一方面展开的,可以看作是前两个大问题的子问题,相对可行,所以最终大多数学生把票投给了这两个问题。因此,最终确定探究主题是: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二、分析主题,确定探究方法

学生认为对“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的探究,发现问题只是任务的一部分,解决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金华的文物古迹能妥善完好地长期保存,让后代子孙瞻仰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探究内容选择探究方法,学生提出了一些想法。有的认为可以访问文物古迹的管理人员,有的说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有的说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迹实地考查,也有的说可以进行问卷调查。

当说到问卷调查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学生认为,探究主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问卷对象该如何选择是个大问题:如果随意抽取学生或普通市民可能收集到的知识一些猜测并不能如实反映现实问题;如果针对专业人员如古迹管理人员,直接访问可能获取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不必浪费问卷的精力和资金。

最终,学生们决定采用访问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在确定探究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方法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访问时,要有礼貌,提问要言简意赅,可事前准备好问题;实地调查时要观察仔细,从整体和局部来看问题……

三、分组实践,形成探究成果

根据地域的远近,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各个组根据组员的能力情况进行简单的分工,如采访人、网络资料收集人、资料汇总人、报告展示人等。最后,展示各组调查情况,由各组代表介绍各自的成果。

“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和实地参观,了解到金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像天宁寺大殿、兰溪诸葛八卦村、义乌吴晗故居、东阳卢宅、磐安明建昌文塔……

就以卢宅为例,它坐落在东阳市区东门外1公里的卢宅村。当地卢姓居民,八百年来在此聚族而居,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祠内有工字形平面的肃雍堂,建于明景泰七年,至天顺六年,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

可是,如此杰出的木雕建筑,在历史的洗涤、风雨吹打下,还能风采依旧吗?所以当下该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遗迹。

我认为,古老的文明是一定要妥善保护的,人类要从自身做起,杜绝私欲,尽己所能,保护文物;其次,政府也要出钱出力,以现代化手段加以保护,不要让它成为‘世纪遗憾’。朋友们,行动起来。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历史留给我们的‘佳作’。”

“金晗小组的报告发人深思,他们的倡议感人肺腑,可见他们是用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文物,下面哪个小组再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我们调查的是金华市区的八咏楼,该楼造型典雅,风格古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古风流的八咏楼,如今因为游人过多,八咏公园内的一些设施被人为破坏,地上还有游人乱扔的垃圾。我们认为应该禁止游人乱摸文物,设立相关保护条约。在道路上多设垃圾箱并竖路牌,提示游人注意保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调查后,我们感受很多。中华民族的古文明就像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然而,由于保护不力,总有些文明渐渐离我们远去。身为华夏儿女,我们真应该为它们做些什么。”

还有吴迪组发现兰溪诸葛八卦村地面有很多口香糖残渣;一些老房子因为改装,原有的一些牛腿装饰已经残缺……

从探究成果展示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那强烈的使命感,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保护文物古迹成为了学生自觉的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组与探究主题联系不紧密,有的组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参与;有的组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等。虽然在利用古迹资源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教师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努力尝试,广泛参与,积极探究,就应该给予肯定评价。当然,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做出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教师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金华市教育局.锦绣金华.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711-2713.

[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7):606-609.

[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0):2368-2372.

[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74-75.

[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0):728-731.

[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2):154-156.

[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3(03):118-119.

[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1(35):3293-3294.

[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19):3-5.

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31-232.

[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43-143,145.

[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5-96.

[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108.

[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48.

[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3483.

[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06(06):174-176.

[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14,8(6):282.

[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14,30(7):203-203.

[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4(04):1895-1898.

[5]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13,04(04):94-95.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3篇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邱春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 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传承人代表张美芳、吴元新、苗长强、林友华等5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命名暨颁牌仪式。仪式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新风主持。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在讲话中代表文化部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命名暨颁牌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情感,是当代文化发展、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建设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认为,“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存续状况复杂,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广泛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对探索建立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指导保护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保护实践相结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工作机构,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并已取得国内外业界高度认可的丰硕成果。这次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旨在倡导和鼓励传承人在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同时,将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以及在保护与传承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有价值的保护方式方法等等予以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命名‘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引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命名暨颁牌仪式上致辞。他首先向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命名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四位传承人和四家单位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通过我国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实践,已形成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其中一点,就是我们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总结和学术建设,尤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密切结合。在这方面,一些专业理论研究工作者已出版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一些优秀的传承人,在全力做好自己所掌握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对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现状,它的渊源、特性、价值,保护的方式、方法,以及该项目所面临的困难、问题等等,加以理论性的总结和研究探讨,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的水平,以求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其中有一些传承人在这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这是十分可贵的现象。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密切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已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首批遴选出四个保护成效好,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并已推出初步成果的部级项目传承单位,命名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领域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从保护实践中总结经验,概括理论,并运用从实践中总结的理论更好地指导保护实践。无疑,推动以传承人为主体的理论总结,对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董伟、王文章、马文辉、高显莉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传承人颁牌。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 、艺术总监张美芳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她创立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由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倡导并为之题辞:“苏绣创新、能生万象”。中心汇聚苏绣技艺人员,综合运用刺绣针法、技法,在研制刺绣精品方面,选择文化品位高、艺术内涵丰富的作品进行研制,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著名画家吴冠中、常沙娜分别给该中心签署使用作品授权书。中心在精心研制苏绣精品的同时,十分重视积聚自身内在文化、艺术底蕴,认真学习苏绣历史、传统技艺及历代苏绣艺人的刺绣精华,从研究他们刺绣代表作品中,总结其刺绣技艺时代特征,在不断吸收营养基础上提升自己,在继承传统刺绣技艺的同时,融入今天的思考与创意,为静态的刺绣针法、技法,不断赋予动态的艺术生命。张美芳及其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屡获国内国际各种奖项,或被国内外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由她撰写的多篇苏绣研究论文,曾在有关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内学术论坛发表,引起人们关注。

吴元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2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他于1996年创建的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蓝印花布专业艺术馆。开馆以来,坚持以宣传民间艺术、继承传统工艺为宗旨,以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研究传承民间工艺为己任,竭尽全力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整理收藏明清以来实物及图片资料近两万件,保存着大量优秀传统民间印染制品,出版《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刮浆印染之魂——中国蓝印花布》、《蓝印花布》、《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等专著及论文,赴海内外展览三十多次,接待中外宾客五十多万人次。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先后设立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基地(传习所)、蓝印花布研究所及蓝印花布生产性保护销售中心。他还在多所高校开设蓝印花布研究中心及相关课程,培养传承人才,传播蓝印花布技艺。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在继承父亲苗锡锦制作技艺基础上,不断搜集与考察钧瓷传统艺术,搜集古钧标本三万多片,深度挖掘古往今来的钧瓷制作技艺。将钧釉研究上升至科学层面,在钧瓷烧成工艺逐渐采用新型工艺的情况下,一直传承着钧瓷老泥质、老釉色制作工艺,其作品从内到外散发出一种钧瓷原始的古风神韵,并主持钧瓷新釉色的开发和新造型的设计,使钧瓷的造型以及釉色更显恢弘大气。其作品打破“钧不过尺”传统理念,其大型方体钧瓷作品的制作及传统釉色研制,受到专家一致好评。苗长强大胆创新制作出的《世纪雄风》被昆明世博园中国馆永久珍藏;一米见方方体钧瓷《长城鼎》陈列八达岭长城。成功恢复柴烧钧瓷、复制宋钧官窑天青、月白、葡萄紫等名贵釉色,破解钧釉中蚯蚓走泥纹制作奥秘。他在钧瓷制作方面取得突出个人成就,许多作品获得部级评比金、银奖,一些作品为国际及国内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所收藏,并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他将自己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钧釉中的蚯蚓走泥纹》以及《唐花瓷釉体分相原理》;并参与《钧瓷志》的编辑,任《钧瓷赞歌》副主编,《中国钧窑考》主编。

林友华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的重要传承人。其作品多次获部级大奖,作品《宝塔》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第九届中国民间工艺· 山花奖;《十大圣人· 十大谋士》、《十大才子· 十大才女》、《和谐盛世》三连冠获得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 特别金奖”。由他担任董事长的福建省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传承、创意、研发、生产的机构,主要目的在于传承和保护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保护的项目,有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图案;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刀具;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雕技(包括薄浮雕、镂空雕、圆雕、半圆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圆木浮雕、半雕、满地雕、阴雕、树根雕);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榫卯,榫卯的构造有明榫(出榫)、暗榫(半榫)、长短榫、夹头榫、插肩榫、棕角榫、格角榫、格肩榫、套榫(闷榫)、燕尾榫、穿带榫、双夹榫、楔钉榫等;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镶嵌等。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设立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创举,对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4篇

*7年是我国继续深入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贯彻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一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提出更明确发展目标的一年。*护理学会在自治区卫生厅党组的重视及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民政厅的监督管理下,在中华护理学会的业务指导和卫生厅学会办的直接领导下,学会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与时俱进,努力拼搏,创新工作,坚持"依会养会,为会员服务"的办会宗旨,紧紧依靠专家、广大会员和护理科技工作者,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全疆各地、州分会、各专科委员会大力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在组织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繁荣护理学术、大力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提高护士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主管部门及广大会员的认可和赞誉,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活力

(一)严格按照社团管理要求及《*护理学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按时换届,加强学会组织力量。

学会领导班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促进学会发展为共同目标,精诚团结,齐心合力,努力工作,按照社团及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学会的规范管理和质量要求,通过各专业委员会及各地、州护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学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已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呈现出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崭新面貌。

为适应学会不断发展的要求,经第九届理事会多次讨论确定了理事、常务理事、委员推荐名额及代表产生办法等,建议并增加了第十届理事会领导班子职数,增加了理事、常务理事和委员人数。

经*护理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的积极筹备和努力工作,*护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届护理学术年会于*7年12月15-18日在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隆重召开。

来自全疆15个地、州、市150多家单位的253名各民族正式代表和80名旁听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梁艳同志主持,由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聂淑娟同志做工作报告,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朱新安、自治区科协副主席陶鹏、*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向阳及自治区民政厅社团处处长闫鹏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各位领导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大会是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刻召开的盛会,是学会提高科技工作者凝聚力、提高服务意识、规范学会管理的重要平台。讲话充分肯定了*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在繁荣*护理学术、强化继续教育培训、规范学会管理及承担政府移交职能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对*护理学会提出表扬并号召其他学(协)会向他们学习,对第十届理事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要精诚团结、再接再励,创新学会工作理念和思路,拓展学会工作范围,广泛学习和宣传我们身边像聂淑娟同志一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巩固学会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影响力,真正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

参加大会的有自治区科协学会部及卫生厅医政处、科教处、中医民族医处、机关党委、学会办的领导和13个自治区级医药卫生学(协)会的领导和负责人。

在大会开幕式上对评选出的17个先进单位、12个先进个人及3个地、州、市级先进学会予以表彰和奖励。由卫生厅学会办唐培作主任和科协学会部孙林同志参加并主持了选举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并对下属8个专业委员会一并进行换届,选举产生第十届理事会理事82名(空缺一名),其中常务理事29名,副秘书长以上人员13名,其中名誉理事长1名。8个专业委员会共产生新一届委员141名,其中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共28名。

第九届理事会卸任理事31名,占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总数的51.7%。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43岁,45岁以下占62%,新增理事53名,占理事总数64.6%,少数民族理事21人,占25.6%,副高以上职称49名,占59.8%。

改选后的8个专业委员会委员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43.4岁,45岁以下96名,占委员总数68.1%,新增委员105名,占74.5%,少数民族委员36名,占25.5%,副高以上职称101名,占71.6%,中级职称40名,占28.4%。

改选后的第十届理事会组织力量及领导班子力量加强了,吸收了地、州、市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卫生局负责护理工作的同志担任理事及委员,对乌鲁木齐推荐的委员职称作了特别要求,增加了新鲜血液并保证了学术团体的学术权威性。本届理事会及8个专业委员会人员在学历、职称结构方面比上一届有了明显提高,年龄结构更偏向年轻化,并考虑到一定比例的民族比例,选举程序合法,符合社团管理有关规定及《章程》要求。

会议期间组织安排了与会代表和8个专业委员会的分组讨论,对学会今后的发展思路、*8年工作计划以及在专业学科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和在医院管理年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和探讨,代表们畅所欲言,踊跃发言,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代表大会组织严谨、内容丰富、时间安排合理紧凑、会议质量较高,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题,得到与会有关部门和兄弟学会领导的赞誉和好评。

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梁艳同志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和8个专业委员会表态,一定不辜负领导及广大会员的信任与重托,要团结和依靠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坚持办会宗旨,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明确学会工作方向,强化学会组织管理,为*护理学会规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成绩。

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对《章程》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并提交第十届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学会重视发展会员和对会员的管理工作,实行两级会员管理制度,会员形式分为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和荣誉会员三种。截止*7年12月,我会共有个人会员10350名,荣誉会员9名,*7年发展新会员250名。乌鲁木齐地区的大多数会员单位(特别是常务理事单位)和部分地、州、市护理学会都积极支持学会工作,按时交纳会费,为学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办会宗旨。

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工作联系会。无论举办任何会议、学习班或形成任何决议都必须经过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研究,表决通过后实施,充分发挥民主办会宗旨。日常工作也由理事长、秘书长和各位副理事长研究决定。本年度共召开常务理事会8次,工作碰头会2次,理事会1次,会员代表大会1次,各专科委员会工作联系会1次,有计划地部署年度各时期的各项工作重点,对具体工作的实施和任务完成情况逐项落实,逐渐形成了自制、自律、讲奉献、求实效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在各常务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下,*7年有四名护理人员到我会协助秘书长工作,很好的完成了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学会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向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理事会推荐常务理事一名(梁艳),理事两名(阿依仙、王梅新)参加了于*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会员代表大会,经选举全部当选。

二、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带动了学会职能的拓展。学会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主动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民政厅及卫生厅学会办委托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重视护理工作规范建设

自治区卫生厅多年来重视护理工作规范建设,*护理学会积极主动承担医政处委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护理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学会与护理质控中心一道组织专家完成了6本工具书的撰写、出版工作,为全疆统一护理质量管理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1、积极参与自治区科协组织的各种科普宣传活动

根据科协的要求和安排,学会理事长、秘书长每年都亲自带队参加各种科普宣传咨询、义务服务活动,并制作展板进行宣传。

在科协组织的每两年一届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我会积极倡导并鼓励护理人员广泛参与,组织专家对上报的科研论文进行认真讨论,向自治区科协第九届优秀论文论文推荐上报的7篇论文获评选三等奖3篇。

2、因工作成绩突出,经学会办及厅领导讨论推荐,我会荣获自治区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表彰的"先进社团组织"称号,秘书长阿依仙荣获"学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3、按要求及时完成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国护理事业世纪回眸"画册资料的遴选和上报工作,得到中华护理学会的表扬。

4、我会秘书长兼管*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工作,年内组织鉴定47例,组织举办全疆各类培训班15期,举办医鉴工作座谈会一次,并带队组织14名医鉴工作者到南方考察学习,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学会办领导、专家和医患双方的认可和表扬。

5、圆满完成了卫生厅学会办、科协、民政厅、中华护理学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繁荣护理学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会员广泛参与,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是学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今年的护理学术年会与全疆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一同举办,今年年会的主题突出了护理管理与安全,征稿160余篇,稿件质量比以往均有所提高,论文涉及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心理护理、感染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丰富,从投稿的文章中评选出83篇论文制作了论文汇编,并在大会进行了书面交流,有10篇文章在大会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提问,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大家讨论热烈,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学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为加强与其他兄弟学会的交流与学习,学会领导非常重视每年一度的西北五省(区)护理学术会议,积极征集稿件并组织人员参加,今年由梁艳理事长带队组织20名护理人员参加了在甘肃兰州市召开的西北五省(区)第十四届护理学术年会,并制作论文汇编一册。

(三)学会重视护理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积极参与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7年我会申报推荐2个护理科研项目(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实践培训、糖尿病临床护理系列研究)均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受到中华护理学会的表彰和奖励。

四、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一)为了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严格按照继续教育"四新""四性"的要求,组织我区护理专家到地、州举办各类学习班,将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护理人员,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一致好评。今年在吐鲁番、哈密、阿克苏举办"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培训班三期,共有1050人参加培训。

(二)我会8个专业委员会在学会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在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努力工作和委员的大力配合下,通过举办专科学习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各专科委员会的学术带头作用,为提高我区护理人员的科研及专科护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内由门急诊、外(妇科)、内(儿科)专业委员会在乌鲁木齐市举办继续教育培训三期,共参加900余人次。

(三)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期间举办了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一期,题目为"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有4位专家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应注意的问题、职业暴露与防护、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管理年评价指标等方面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五、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国际护士节是广大护士姐妹们自己的节日,学会组织乌市各大医院举办形式各异的活动,鼓励各地、州、市护理学会及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不同形式向护理工作们传达节日问候。强化广大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烘托节日气氛,在全社会宣传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让全社会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理解护士,尊重护士,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南丁格尔奖"的评选活动鼓舞着奋斗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姐妹们,*4、*6年连续二届我会推荐并经卫生厅批准上报,通过自治区红十字会向中国红十字会推荐,由国际红十字会批准,我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聂淑娟同志荣获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第41届"国际南丁格尔奖",并得到总书记的接见。这是*护理工作者首次获得的国际奖项,是*护理学会的荣誉,也是*广大护理人员的荣誉和光荣,这个荣誉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我区护士姐妹们的职业自豪感,也更激发了我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六、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学会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政策及《章程》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卫生厅学会办财务费用支出项目及暂行标准》,按照财经管理及审核手续,严格执行财务审批程序。向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及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通报了届期内财务审计情况。每年年底都向常务理事公开各会员单位会费交纳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得到学会办领导的表扬及兄弟学会的好评。

七、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现有护理人员4万多名,截止目前无护理专刊,《*医学》版面有限,学会创刊工作难度很大,这是制约我区护理人员开展学术交流、职称晋升和学术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有些地、州护理学会多年来不交纳会费,不按时换届改选,学会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三)与内地发达省市及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第十届理事会成员将团结协作,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学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在拓展学会业务空间、维护护理工作者的权益、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等方面为学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8年工作计划

1、由管理(教育)、外(妇)科、内(儿)科、手术(供应)、门(急诊)、中医(民族医)专业委员会在全疆各地举办专科学习班九期;

2、*护理学会*8年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拟定在布尔津县召开;

3、*护理学会在乌鲁木齐、巴州、阿克苏、克拉玛依举办"护理管理新理念"培训班四期;

4、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西北五省(区)第十五届护理学术交流大会并制作论文集一册;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第15篇

1方法

1.1期刊选择

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是国际公认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他引率I>0.80比较合适”J。因此,以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1中医药卫牛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数据为依据,选出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排位在前10%(55/549)且他引率≥0.80的期刊,共22种,见表1。其中预防医学与卫生学2种(2/40),基础医学与医学综合1种(1/92),药学1种(1/35),临床医学1种(1/48),妇产科学与儿科学2种(2/22),护理学1种(1/12),内科学4种(4/44),外科学5种(5/47),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1种(1/16),肿瘤学2种(2/22),中医学与中药学1种(1./43),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1种(1/24);医科大学学报、保健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口腔医学4个领域共104种期刊没有。基础医学与医学综合比例最低(1/92),外科学比例最高(5/47);中华系列杂志有18种,占81.8%(18/22)。

1.2数据收集、分析

以2004—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9’为源数据,分析上述22种医药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与国际论文比共10个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并与2007年CJCR收录的549种医药卫生期刊和1765种科技期刊做比较,用SAS9.2软件做Knmkal—WallisH检验。同时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分析期刊的影响力变化情况。其中2004年版无学科影响指标与学科扩散指标。

2结果

2.12003—2007年的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

22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几乎都平稳上升,只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在2006年到2007年由3352轻微降低至3181。5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翻番,其中中华护理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癌症的增长率较高,分别为142.2%,142.8%,144.3%;增长率较低的为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分别为30.2%和37.4%。5年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在2000一3000的有10种期刊;<2000的有6种,其中中华创伤杂志和癌症较低(<1700),分别为1618和1520;≥3000的有6种,其中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居领先地位,分别为“3l和3878(表2)。大多数期刊(16种)的影响因子处于波动状态,其中波动较大的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其波幅(最大值一最小值)分别为0.963与0.552;3种平稳上升,3种一直上升。有4种期刊增长率较高(>30.0%),即中华护理杂志、药学学报、癌症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分别为30.9%,74.1%,89.8%,36.2%;9种期刊呈现负增长,包括2种波动大的,其中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降幅较大,分别为26.7%,20.9%和22.4%,中华医学杂志降幅最低(0.8%)。表明大多数期刊影响因子进入低增长期或处于调整状态。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1.O的有14种,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中华护理杂志较高(>1.5),分别为1.513和1.521;在0.8一1.0的有5种;余下3种较低,即药学学报、癌症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分别为0.737,0.672和0.740(表2),该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增长率也居前3位。2种期刊每年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均呈上升趋势(表3)。2007年的平均总被引频次为3278,高于549种医药卫生期刊的868,也高于CACR收录的1765种科技期刊的749(表4)。每年的平均影响因子呈轻微波动状态或比较平稳(表3)。2007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071,远高于549种期刊的0.435与1765种期刊的0.469(表4)。

2.22003—2007年的他引率

22种期刊每年的他引率都比较稳定或稳中有升,均≥O。82。5年的平均他引率≥0.90的有16种期刊,其中≥0.95的有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分别为0.96,0.95,0.95,0.95,0.97;在0.86—0.90的有6种(表2)。22种期刊每年的平均他引率稳步上升,由0.91升到0.93(表3)。2007年的平均他引率为0.93,远高于549种期刊的0.82与1765种期刊的0.81(表4)。

2.32003—2007年的引用刊数与扩散因子

引用刊数指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可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广泛程度;扩散因子指被评价期刊在当年每被引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数,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22种期刊每年的引用刊数都平稳上升,增长率>50.O%的有8种,其中中华护理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癌症的增幅较大,分别为91.7%,73.3%和73.9%;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增长率较低(<30.o%),分别为27.3%和24.4%。随着引用—一846—一hap://zgkjqkyj.periodicals.net.en/刊数的增加大多数期刊的扩散因子一直呈下降趋势(16种),下降幅度较大的有5种期刊(>25.0%):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6.2%)、中华肝脏病杂志(28,6%)、中华检验医学杂志(34.0%)、癌症(28.7%)、中华医学杂志(28.3%);4种较平稳;中华消化杂志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种处于轻微波动状态。5年的平均引用刊数<200的为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华眼科杂志,分别为181和191;在200—300的有9种;I>300的有11种,其中药学学报、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较高(>350),分别为381,359,385和505(表2)。平均扩散因子>10.0的有18种期刊,其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癌症较高,分别为19.25和22.07;其余4种<10.0,其中中华护理杂志最低,为4.20(表2)。22种期刊每年的平均引用刊数平稳上升而平均扩散因子逐渐下降(表3)。2007年的平均引用刊数与扩散因子分别为357和11.63,549种医药卫生期刊分别为184和31.25,1765种科技期刊为162和32.38(表4)。表明引用刊数在增加,而扩散因子在降低,这种影响力的反向变化说明“扩散因子”这一指标存在某些缺陷¨引,应用该指标评价期刊影响力时需慎重。

2.42003—2007年的学科影响指标与学科扩散指标

学科影响指标是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学科内全部期刊数的比例,可反映期刊在其学科领域内的地位,其值越高,表明其在该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越大。在4年中,中华护理杂志、中华肿瘤杂志和癌症3种的学科影响指标维持l,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升并维持1,而其他17种期刊均呈轻微波动状态,增长率为一16.5%一12.O%。平均学科影响指标≥0.80的有12种期刊;在0.6~0.8的有6种;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种较低,分别为0.52,0.54,0.56和0.46,不过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华肝脏病杂志的增长率居前(分别为9.8%和12.o%),另2种呈负增长(分别为一5.3%和一5.9%),见表2。学科扩散指标是在统计源期刊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4年的学科扩散指标一直上升的有3种:药学学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中华眼科杂志,其增长率也较高,分别为42.7%,12.6%和31.2%;一直下降的为中华肿瘤杂志,下降率也最大(26.1%);呈轻微波动的有3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其余15种均是上升后趋于稳定或轻微下降。4年的平均学科扩散指标>10.0的有11种期刊,其中中华护理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与癌症较高,分别为19.14,20.13和20.56;其余11种期刊<10.0,其中中华骨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与中华医学杂志较低(<7.0),分别为6.00,6.13,5.99,6.10,6.10(表2)。22种期刊每年的平均学科影响指标比较稳定,平均学科扩散指标先升后略降(表3)。2007年两指标的均值分别为0.8l和10.73,均高于549种医药卫生期刊的0.55和5.09,也远高于1765种科技期刊的0.52和4.69(表4)。

2.5加03一枷7年的来源文献量

来源文献量上升后趋于稳定的9种,一直上升的4种,较平稳的5种,呈波动状态的4种。增幅超过1倍的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3种,增长率分别为134.O%,165.4%和117.5%;呈波动状态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的波幅(最大值一最小值)分别为120,124,168,163。5年的平均来源文献量<200的只有中华骨科杂志(192);200—400的有18种期刊;3400的有3种期刊:中华护理杂志冲华外科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分别是440,445,793(表2)。22种期刊每年的平均来源文献量呈上升趋势(表3)。2007年为369,略高于549种医药卫生期刊的356,远高于1765种科技期刊的257(表4)。

2.620帕~2007年的基金论文比与国际论文比

几乎每种期刊的基金论文比都呈波动状态或波动性降低。平均基金论文比<0.20的有5种期刊,其中中华护理杂志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较低,分别为0.12和o.05;在0.2—0.4的有12种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为0.394);≥O.40的有5种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药学学报、癌症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分别为0.44,0.40.0.58。0.48和0.43(表2)。22种期刊的国际论文比几乎都呈先升后降或平稳下降或波动性下降趋势,到2007年有14种为0,6种为0.Ol,1种0.02,1种0.06。每种期刊的平均国际论文比都很低,>10.02的有16种,其中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中华骨科杂志较高(>0.04),分别为0.044和0.050;<0.02的有6种期刊,其中中华妇产科杂志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较低,分别为0.010与0.008(表2)。22种期刊每年的平均基金论文比呈波动性变化或震荡(表3)。2007年的平均基金论文比为0.28,略高于549种医药卫生期刊的0.25,而低于1765种科技期刊的0.46。每年的平均国际论文比在前4年比较平稳,到20cr7年陡降至0.006(表3);甚至略低于2007年549种医药卫生期刊的0.009与1765种科技期刊的0.010,只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表明国际论文比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已大大减弱。

3学术影响力动态模型评价表5列出了22种医药期刊2003—2007年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计算结果,其中I为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值,I,是对l进行修正后得出的相对评估值,为相对学术影响力,更便于比较和排序,具体的计算公式见文献[11]。l一直呈上升趋势的有6种期刊,其中1种的I,>1.O(1.26),2种的增长率>O.5(均为0.51);上升后趋于稳定(或先升后略降)的有10种,其中4种的I,>1.0(分别为2.0,1.02,1.15,4.25);呈“V”形变化或波动上升的有5种期刊,其中2种的I。>1.O(分别为1.44和1.20),且增长率均较高(0.71和0.75),表明这些期刊在调整后增长势头良好,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呈“V”形变化;在高位震荡的只有中华内科杂志,其I,接近l(0.96),但增长率较低(0.07),表明该刊一直处于调整状态。I,≥1.0的有7种,中华护理杂志与中华医学杂志处于领先地位,分别为2.0和4.25;在0.5—0.99的有10种(其中中华肝脏病杂志为0.99);I。<0.50的有5种期刊,其中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和中华眼科杂志较低(<0.40),分别为0.34,0.38和0.39。学术影响力增长率>0.50的有4种,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较高(>0.70),分别为0.7l和0.75;在0—0.50的有16种,其中中华肿瘤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较低(<0.10),分别为0.09和0.07;<0的有2种,即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华儿科杂志,分别为一0.05和一0.08,推测该两种杂志很快或已进入调整期。

4讨论

4.1影响力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

从每年的平均引用刊数逐年上升看,所选期刊的影响力在逐年升高,2007年各主要评价指标均值也远远高于549种医药卫生期刊与CJCa的1765种科技期刊。该22种期刊的影响力变化趋势存在以下特点。(1)主要评价指标(除国际论文比与扩散因子外)的数值较高,但增长幅度或增长率较低,相对学术影响力增长率也无>1.0的。(2)指标变化趋势以比较平稳或轻微波动或先升后趋于稳定为主,因此这些高影响力期刊的影响力增速已减缓,大部分期刊快或已进入调整期:部分在调整后增势较好;少部分期刊一直处于上升期,如药学学报与癌症的多项指标数值较低,但增长率居前。学术影响力动态模型评估结果也显示,该22种期刊影响力的发展主要呈现4种趋势:一直呈上升趋势(6种);上升后趋于稳定(10种);呈“V”形变化或波动上升(5种);在高位震荡(1种)。影响力一直上升的可以中华外科杂志为代表,其I,较高(1.26),列第四位,影响力增长率居中(0.33)。其总被引频次与引用刊数分别为3425与359,分别列第三、第四位;来源文献量居第二位(445),其增长率最高(165.4%);他引率与学科影响指标也较高,分别为0.94和0.98。第二种趋势是上升后趋于稳定或略有降低。这类期刊目前的影响力均较高,可以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为代表,其I,居领先地位,分别为2.0和4.25;但增长率较低,中华护理杂志呈负增长(一0.05)。其主要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与来源文献量)居领先地位;中华护理杂志的影响因子居第一,中华医学杂志的引用刊数居第一。2007年的总体影响力降低可能与国际论文比大幅降低有关,也可能与其来源文献量增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总被引频次增加的作用导致影响因子降低有关。第三种趋势是呈“V”形变化或波动上升。可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代表,其I,较高(1.44),居第三位,增长率居第二位(O.71)。部分主要评价指标居前,平均影响因子(1.513)居第二位,总被引频次(3195)列第四位,引用刊数(334)列第五位;但其影响因子波幅最大(0.963),来源文献量的波幅也达120,学科影响指标与学科扩散指标也呈波动状态。最后就是中华内科杂志呈高位震荡,其I,接近1(0.96),但增长率只有0.07。其影响因子呈波动状态(波幅为0.451),但平均影响因子>1.0;平均他引率最高(0.97);引用刊数(385)居第二位;学科影响指标与学科扩散指标呈波动状态,但平均学科影响指标与平均学科扩散指标较高,分别为0.98和13.07;其国际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比均呈波动性降低,尽管其总被引频次与来源文献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指标变化趋势与动态评估模型评价期刊影响力各有特点,后者计算结果的数据比较直观,便于总结规律;前者比较感性与分散,可用于解释与印证所总结的规律。

4.2影响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受期刊学科性质的影响pJ。无论从引证指标的绝对数值看还是从影响力动态模型评价结果看,中华护理杂志都是一种影响力较高的期刊,其平均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均最高,但是其平均引用刊数最低,仅为181。这表明该刊影响力已极大地受到其学科性质或刊载内容范围的限制;而刊载大内科、大外科与综合医学的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其引用刊数均居领先地位。另外,单一器官或系统专业期刊的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也较低,如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出现双低,其I,也最低。作为综合类的中华医学杂志,仅总被引频次、来源文献量、引用刊数居领先地位,而其I,最高(4.25);其学科扩散指标较低与其学科内期刊数最多(92种)有关。第二,受期刊刊载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学术影响力动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居前二位的中华护理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的来源文献量均居领先第位,其中中华医学杂志的基金论文比较高(0.394);l,列第五位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其基金论文比与国际论文比均靠前;所选22种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均值也高于所有医药期刊。这些结果表明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夏朝辉的研究结果表明基金论文比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是有限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