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000多台,普外3000多台、妇产3000多台、骨科2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方法
1.2.1专科组的设置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专科组长的设置(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专科组长的职务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专科的学习、培养(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专科组的考核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结果
2.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见表1。
2.2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见表2。表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讨论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1)赋予专科组长重任权利,激发智能,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压力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2)专科组员在组内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专科理论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满意,让医生满意,成为工作的目标,了解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专科护士在论文书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专科化护理有利于同一专科疾病、手术和护理知识、经验的积累,充足的临床资料,使论文撰写和科研有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专科护理组的设置和实践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精神,是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途径[1]。
1.1护理方法
两组均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医嘱在术前对接受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使其达到手术的要求。患者入手术室前要认真核对患者的诊断资料、病历、手术名称和个人信息,并提前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洗手护士和麻醉医师,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调节好室温,并注意术中保暖。根据患者的手术需求以及麻醉方式对患者的进行调整,术中协助做好治疗性操作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对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以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记录。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洁好患者皮肤,注意手术切口和保持引流管畅通,平安将患者送回病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正确的围术期舒适护理的理念以及开展手术前的随访及探问,提高患者在围术期身心的舒适度。侧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术前舒适护理:重点做好术前访视,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予以认真及仔细回答,尽最大努力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进行安抚,使患者达到心理上舒适。二是术中舒适护理:重点是调整好手术室的室温,一般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50%~60%,尽量减少器械的碰撞声以免增大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避免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燥等情况发生,提高手术环境的舒适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动作轻柔娴熟,指导患者作减轻不适与疼痛的深呼吸等,做好术中意外问题的应急措施,沉着稳定处理,避免慌张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对清醒患者,护士要以亲切的眼神、体贴的语音与其交流,术中杜绝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工作的认真与对自已的重视,体现“与其同在,身同真受”的存在,为患者创造一个即舒适又严肃的手术氛围。三是术后舒适护理:重点做好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及回访,手术结束后应将手术结果告诉家属,指导患者家属如何照料,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术后疼痛护理。术后第2天随访患者,了解术中的感受、术后基本情况等,征求手术过程中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2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舒适度,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评价,对两组患者术后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等5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单独评估。以2分为分界分值,分值高于2分说明患者存在此情绪,分值低于2分则说明不存在此项情绪。护理满意度从环境、宣教、态度、操作及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于手术结束后第2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全程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每组总人数×100%。舒适度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由专业护士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疼痛、恐惧、睡眠障碍等,分为舒适、基本舒适和不舒适三个选项,舒适度=(舒适+基本舒适)/每组总人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SCL-90评分比较
显示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
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检查手术所需的药品、物品、器械是否准备到位,同时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对所缺的药品、物品、器械及时补齐,仪器性能有问题的,及时维修或更换。
1.2患者送到手术室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患者的术前诊断及将要进行的手术,并根据手术需要摆好。一般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20°左右,头下垫头圈固定,双上肢平放在身体的两侧并稍加固定。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老年患者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协助手术医师穿手术衣,消毒、铺巾。
1.3配制,用2%利多卡因10~15mL加肾上腺素2~5滴。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手术需要和基础疾病的情况肾上腺素减量或者不用。
1.4协助手术医生连接好仪器,依次打开仪器开关,最后打开冷光源灯泡,将吸引装置连接好。同时备适量0.9%生理盐水用于术中间断冲洗吸引管。
1.5在鼻内镜下寻找病灶,观察病变范围。病灶范围仅局限于上颌窦者,可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鼻中隔偏曲影响到患者鼻腔鼻窦正常引流,可先行鼻中隔矫正术。术中根据手术进程和医生需要,及时递送手术物品及器械。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出血比较多的患者,应观察是否有出冷汗、头晕、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的情况,如出现以上情况,根据病情可予补液、止血、升压或者输血等治疗。并观察有无并发症,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反映,并及时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1.6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压迫止血,手术完成后,做好患者的面部清洁,填写好手术护理记录单,并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班。
2术后护理
2.1术后心理护理术后频繁出血或者出血量比较多,再加上术后疼痛,或者其他一些并发症,患者会感到不适甚至恐惧,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所以术后也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在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同时,应多开导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并发症的处理过程,给患者以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鼻腔有无渗血,渗血量多少,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如出血比较多,且眼睑淤血肿胀,应及时告之医师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嘱患者术后采取半坐卧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腔填塞的目的及重要性,不能自行取出纱条,告诉患者不要大声说话、用力咳嗽。
3小结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