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

马克思原理论文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篇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P5)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2]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一条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般分析,而不是列举数字、图表与斧头换绵羊之类的讲解。从哲学的社会历史矛盾分析延伸到具体的资本主义的分析,再到解决的途径,兼容和合并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目前,要想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必须在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下功夫。着重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2]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原理”课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概论”、“纲要”中的有关内容有所重叠,在讲授中要有所取舍。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方法论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智慧启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原来讲哲学的,有讲政治经济学的。目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要讲好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擅长的内容占课时多、讲得多,而不擅长的内容占得课时少、讲得少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教师知识结构需要弥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课题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高校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紧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使其具有专业特色。哲学教学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并力求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哲学教学的专业化将使哲学的论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哲学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学生专业特点,比如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建筑专业等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尤其例证的引用应或多或少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在解决或讨论专业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的思维方法及其观点,使哲学原理在解决专业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即在解决或讨论具体的专业问题时,运用并检验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也是在这种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般消化在具体的个别之中。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用和有趣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参考文献:

[1]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一、把握原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P5)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2]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一条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般分析,而不是列举数字、图表与斧头换绵羊之类的讲解。从哲学的社会历史矛盾分析延伸到具体的资本主义的分析,再到解决的途径,兼容和合并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目前,要想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必须在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下功夫。着重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2]

二、有效整合原理课的教学内容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原理”课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概论”、“纲要”中的有关内容有所重叠,在讲授中要有所取舍。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方法论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智慧启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原来讲哲学的,有讲政治经济学的。目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要讲好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擅长的内容占课时多、讲得多,而不擅长的内容占得课时少、讲得少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教师知识结构需要弥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课题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高校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紧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使其具有专业特色。哲学教学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并力求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哲学教学的专业化将使哲学的论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哲学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学生专业特点,比如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建筑专业等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尤其例证的引用应或多或少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在解决或讨论专业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的思维方法及其观点,使哲学原理在解决专业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即在解决或讨论具体的专业问题时,运用并检验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也是在这种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般消化在具体的个别之中。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用和有趣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一、把握原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P5)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2]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一条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般分析,而不是列举数字、图表与斧头换绵羊之类的讲解。从哲学的社会历史矛盾分析延伸到具体的资本主义的分析,再到解决的途径,兼容和合并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目前,要想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必须在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下功夫。着重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2]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原理”课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概论”、“纲要”中的有关内容有所重叠,在讲授中要有所取舍。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方法论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智慧启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原来讲哲学的,有讲政治经济学的。目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要讲好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擅长的内容占课时多、讲得多,而不擅长的内容占得课时少、讲得少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教师知识结构需要弥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课题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高校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紧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使其具有专业特色。哲学教学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并力求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哲学教学的专业化将使哲学的论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哲学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学生专业特点,比如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建筑专业等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尤其例证的引用应或多或少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在解决或讨论专业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的思维方法及其观点,使哲学原理在解决专业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即在解决或讨论具体的专业问题时,运用并检验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也是在这种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般消化在具体的个别之中。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用和有趣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26-02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和谐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从科学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抓。科学精神指导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事,人文精神让我们修身修德,使我们懂得哪些事情是否该做。它们是互补的,不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当下的中国,人们急于追赶所谓的现代文明,同时加之市场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人们对功利的巨大渴求,导致了人文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某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门人才,把掌握科技知识当成教育的唯一目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社会的进步,不仅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需要加强素质的培养和人文关怀。只重视科技的掌握,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人格追求和社会责任的缺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的失衡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冷漠和急功近利,以及由此导致的道德、社会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教育者认真的思考和足够的警觉。高等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只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否则,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教授钱理群)。这种人文教育的缺失,已经使我们开始付出代价。因此,作为大学人一定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倾注。

二、“马原”课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契合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广义上的人文关怀就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而“马原”恰好体现了这种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对超越个体的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等。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自身信仰、理想、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马原”在向大学生提供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锻造思想、塑造人格的需要的功能,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哲学思考,探究超越现实功利的人生理想和信仰,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的智慧,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并形成影响其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为人的哲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追求的最高理想,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和人文关怀是有内在契合性的。

三、“马原”课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马原”课人文关怀的功能

在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失落、迷茫的时候,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如此。在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中,“马原”课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马原”课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理想追求和道德意识等。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时间以来我们不能讲人文关怀的教育功能进行很好的发挥。

当前的“马原”课教学偏向突出“马原”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色彩,只强调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能,导致的结果是使这门课远离尘世,远离学生最为真实的人生、生活和生命,忽视了课程自身的丰富性和人文性,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育者应努力挖掘“马原”自身的人文性,把人文关怀倾注到教学过程中,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亲切感和认可度,为迷途的生命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参考和指导。“马原”课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去审视自己的一种方法,那就是站在理性思维高度,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批判。学会辩证地理性思维,就能够站得高望得远,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有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发挥“原理”课应有的人文关怀功能。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人文关怀的一个根本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利益,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把学生看成接受教育的客体,而应把学生当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教育工作者也不应该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带领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善于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持久动力。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要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解答的问题,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联系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教育贯彻到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人文关怀的思想,促进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能够有效地应用在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上。如果课堂讲授与学生实际相分离,就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上的偏差。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新动态,并及时回应这些新动态,及时解释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这样才能解决因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带给学生的迷茫与困惑,避免理论教育的盲点。

(三)把“马原”课和人生教育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对宏大的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并不排斥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继承和超越,其内在精神依然是对智慧的不懈追求和对人生的关注。“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是“大写的人”,更多的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对罪恶社会的勇敢批判,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哲学思考,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马原”课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相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僵化的物质世界和纯粹功利的社会中解放出来,体会到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的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且促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充分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生活以及人生的真正价值的一种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无限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心。如何避免在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中保持自己生命的一片天地,如何将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地贯彻到底,这些我们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找到启示或者答案。

(四)提高“马原”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越高,其榜样作用就越强。教师自身要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从教师的传授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从教师的言行中获得一份人生的智慧和勇气,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一种崇高人格魅力的内在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充分挖掘、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人文关怀功能,不仅有利于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其实效性,同时有助于大学生丰富其涵养,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新峰,马建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张泉.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5,(4).

[3]李雨燕,郭华.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大学生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1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中的各门课程都具有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肩负着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主要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方法论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在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表现得最为突出、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是一门科学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无神论观点、实践观点、辩证发展的观点。这些观点所阐述的人的本质和人性观点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前提。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述这些观点时自觉地去促使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做法是,要使学生真正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观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牢固地树立起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规律性的思想认识,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崇尚真理、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科学精神。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科学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起源、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问题;说明了宗教中的神是人们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异己的自然力和社会力,为了获得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支柱,把自然力和社会力人格化、进而神化的结果;宗教后来的繁荣和发展又是与历代剥削统治阶级的扶植、利用分不开的。在当前世界和我国普遍出现所谓“宗教热”现象的情况下,无神论教育对大学生真正形成科学世界观的科学精神,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教育对科学世界观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成功的实践必然要求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它表明,人们在实践中一旦违背真理尺度,就会发生错误,从而导致实践的失败。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自觉遵循真理尺度确保实践成功而逐渐形成、升华出来的一种实事求是、严谨求实、坚持真理的自觉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的教育来实现的。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循价值尺度确保实践成功而逐渐形成、升华出来的一种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学说,深刻揭示了人的社会性,揭示了个人对社会、他人的依赖和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自觉认识这一点,必然有助于他们形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人的本质和人性观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实践精神的理论根据。人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的活动,实践是人高于动物而能够成为世界主人的根本特点。因此,根据对客观规律和人自身需要的正确认识,自觉地改造一切不如人意的外部环境和事物,是人的独特品格、能力和基本要求。所以,实践精神构成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精神要求人们面对困境、逆境,不是逆来顺受、苟且偷安,而是积极改造、努力创新、发展自己、争取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辩证批判精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人们,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批判性的。这是因为,人们的实践目标是对现实的观念批判,而人们的实践活动则是对现实的实际地、物质性地批判。实践的批判性决定了人们必然总是以批判地眼光和思想观念去面对现实。这是人们之所以会具有辩证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根据。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告诉我们,世界总是运动变化的、发展着的,现实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辩证批判的思想和不断观念创新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跟得上世界的不断变化而永葆其现实性、真理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理论根据

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其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是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价值、价值认识、价值观的本质和特征,为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价值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具体的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等。而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这种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根本性问题的,具有高度普遍性、概括性和广泛社会性的价值观念或价值观念体系。因而,价值观也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价值认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以正确的世界观和相关真理为根据确立起来的,是经过人们长期社会实践检验而被证实是对社会生活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证实践获得成功,才能创造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生。其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否引导大学生树立起这种理想信念是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成败的关键指标。从方法论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认识,一种价值观,它的树立有赖于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真理的阐发。因此,这种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于向大学生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向大学生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理论教育,说明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必然会走向自我否定的道路而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通向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的教育,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其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理论和关于人的本质、人性的思想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和集体主义道德观的理论根据。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个人的短暂人生对于人类漫漫历史长河的意义的思考。由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人是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因而人的价值就在于一个人一生的实践活动对于他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那些由于自己的生命和实践而使得他人和社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的人,就是有价值的人,反之则是没有价值的人。由于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一般条件下,人们在为他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会由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回报而使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使自身得到发展。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个人只有在集体和社会的发展中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因而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是一种从理论上符合逻辑,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且毫无弊端的价值诉求。同样道理,集体主义道德观也因此正是这样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其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自由观是帮助大学生形成以真善美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健康、积极的审美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观告诉我们,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做到了主客体、主客观的一致,即达到了真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又获得了实践成功满足了人的需要,即达到了善的境界时,人们就会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这时人们会油然产生一种对自身智慧和力量的欣赏和赞美的愉悦感情,这就是美。因此,真正的美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是以实践中实现了真和善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可见,美在本质上表示的是人的智慧、力量、文明和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能力的理论基础

原理课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思考方法、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和综合辩证统一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从后思索的方法,等等,都是培养大学生全面能力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帮助青年形成健康人格、心理的思想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性的观点、关于理性和非理性关系的观点、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关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等理论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人格的重要理论依据。

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主要是由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理性所支配的。虽然人的心理、人格主要表现为人的非理性层面的精神活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动往往是理性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深受理性因素影响的。所以,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人格,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由他的心理、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其实一个人理性层面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心理、人格的实际状态。这是由于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特定社会环境、实践活动、文化条件下的所形成的理性层面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社会性的精神因素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个性特征。

因此,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人格,必须以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够真正摆正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同时,再辅以心理调节、人格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具备现代化的全面素质方面起着其他任何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人民出版社,2003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周济.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个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1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知道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社会,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如何读马克思、学马克思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读马克思,学习他的不忘初心。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付出,不因为困难而退缩放弃。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坎坷,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牢记自己选择这份职业时的初心,脚踏实地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读马克思,学习他的实践精神。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不管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都是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继而在不断地实践与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处在基层岗位,实践和学习才能帮助我们增长才干,提升自我。

   读马克思,学习他的人民立场。正所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我们的政党是人民的政党,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百姓群众的实际出发,扎根基层。

   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既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同时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定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真正地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个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2

   通过整整3天在马读会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了一些有关马克思的事迹。在第一天的辅导讲座中,钟国端老校长对我们说,他是过去一千年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所编所写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了各个国家流传的经典之作,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起着多么决定性的作用。

   在第一阶段的最后一次课中,老师对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下面就由我在心得体会中写出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

   我觉得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就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来说说唯物史观。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物质生产的发展,才是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然而在他提出唯物史观之前,有人曾经提出过唯心史观这一看法。但是唯心史观说的是“从人类思想变化引起政治变化,从而使社会进步。”但是这一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推问的。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就是唯物史观。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能因为个人意识而转变的。那么我认为就这一点,已经能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思想了。那便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再是他提出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所说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中,工人劳动所得的报酬并不是应有的所有酬劳。”老师也为我们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工人他工作了8个小时。但是他所得的报酬只有5个小时。从表面来看工人的确是在他那里获取了酬劳。但是剩余的3个小时,就被称为剩余价值。那些资本家就是利用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的。这也导致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穷人更穷,富人更富。马克思说:“资本家与工人是没有平等可言的。”“生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获得自由的。自由是这样,明珠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又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部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道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

   我想这已经很概括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理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提供科学主义的人,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

   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还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实这个问题是后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干部自己补充的。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的问题。在讨论时我第一个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觉得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因为毕竟马克思主义并不适合每个发展中的国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死的。然而国家是活的。不能说他是经典就硬套在这个国家的发展观上。这样没有益处,只会时原本正常的发展条例变的混乱。所以说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因为觉得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能在中国这个国家发展下去。

   但是组内的另一个同学提出了异议。她认为了是马克思主义选择的中国。她觉得马克思主义是适合各个国家的发展,她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能够融会贯通的经典,而不是像我所说的那么死板。

   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我认为会出现异议是件好事,然而异议存在的根本是因为我们都不是特别了解马克思主义。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深刻的去了解。

个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3

   我们第三组的10位同学带着问题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以“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为”共勉。在对科学理论的学习、理解过程中碰撞思想,也泛起了不少思想的小浪花。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只向大家简单地汇报其中的一条,也是解决了我们众多思想困惑的基本认识。我把它归纳为12个字——满怀科学精神,牢筑思想根基。(题眼是科学精神)

   引子

   在政府机关工作,我们学马列、讲马列已经好多年,但是今天,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

   经常的,我们会在书本中看到,甚至自己也会这么写——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行动指南,是共产主义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毋庸讳言的是,我们都曾经在心里默默地问过为什么——它凭什么就成为行动指南了?它到底要把我们指向哪里?它因为什么而能量强大?它又能把我们推多远呢?——不能不说,那时的我们在认识上还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根,马克思主义更没有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扎根。因为嘴上能说,其实不懂。

   说不懂,心里还有些不服,我们学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好问题,但是面对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依然犯愁:

   知道局部要服从整体、眼前要配合长远的道理。但是不符合规划要求,却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老城区改造能不能做呀?

   知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道理。但国有企业至今存在的人浮于事,不能与现代企业制度并轨,这条沉重的后腿能否斩断呀?

   知道人最终要实现自身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折断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摆脱所谓“文科班”、“理科班”、“特长班”的阴影,真正释放个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呢?

   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这些问题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时候,我们面面相觑。

   所以,我们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的fans。(但这是我们对一周前的自己进行的自画像)

   经过一周的学习,我们有所不同了。当然,我们依然不敢说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值得欣慰的是,通过集中学习,我们豁然地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

   那是陈章亮教授在课上的一句话醍醐灌顶般地把我们引出了误区。他在分析国内外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尖锐地提出:“革命的败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而搞附加外来成分太多······长期以来用革命性替代科学性。”这就是在强烈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去重新学习。

   内容

   一周以来,我们遵照陈教授的指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还学习了《江,_文选》的理论精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果然,一以贯之的学习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跃然成为我们引起强烈共鸣的焦点。

   间接经验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诞生至今的一个半世纪里,世界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动,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但是马克思主义却没有被人遗忘,甚至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而被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异己铲除,反而被饶有兴趣地进行研究。150多年的历史已经替马克思主义表白了,它不是向世人许诺天堂的《圣经》,而是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用来聊以慰藉心灵空虚的幻想,而是用来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_。

   直接经验

   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建设探索过程又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挥洒得淋漓尽致,成为活生生的教材。当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及时制定符合国情和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_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等等,最终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日渐丰富起来。但是,当我们急于求成,坚信“人定胜天”,将马克思主义别在胸前的时候,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生产资料严重浪费,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

   结论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近十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属性之一。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需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做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到融汇贯通,最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实践并指导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成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已经为学界理论界较为关注。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整体性,以及对整体性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独立二级学科的成立与否,也就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命运的问题[1]。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学术界与理论界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笔者就近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相关论述做了一个总结。

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出发。张雷声从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逻辑整体以及历史整体。用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以及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一是从客观世界、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二是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来看;以上两个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是通过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整体;从“三个统一”的运用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整体[2]。

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角度出发。吴育林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包括各种各样人文社会科学专门学科的思想体系,其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存在,又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中心线索,三者又相得益彰地链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统一的整体性、系统性[3]。

从把握精神实质和要义的关键角度出发。杨志平、胡海波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可沿着三个角度展开: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个组成部分内在有机联系的向度展开的横向贯通性研究;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向度展开的纵向过程性研究;三是以实践为视域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向度展开的实践性研究[4]。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孙文营谈到要改进“原理”课的整体性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注重对教材体系的整体性转化,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理论素养[5]。孙月红、郭彩星指出,采取灵活多样的整体性教学方法改进“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对策[6]。张云飞把整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特征之一,主要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理论品质和实践功能三方面阐述了整体性的内涵[7]。程宏如也从教学角度出发,认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块钢”[8]。此外,梅荣政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 64号文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表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作出了四个方面的解读。分别从研究对象、逻辑范畴、根本属性以及学科建构这四方面展开论述。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一以贯之,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9]。

二、研究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新世纪,我国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又提出“依法治国”等等。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提出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的思维方法,指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教学方面。龙小平谈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龙小平、张华波指出在教学研究中,要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要理解和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从而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使青年学生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11]。吴育林谈到,为了贯彻以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在论述的共同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人类解放,所以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整体性[12]。

还有一些学者,比如张锦智提出,坚持和贯彻“原理”课的整体性教学原则不仅可以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接近,而且又有利于教学目的有效实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原理课的实效性[13]。孙文营指出,为使大学生系统、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14]。张建也提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展开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进行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块有机联系的“整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5]。

培养人才方面。程宏如说从整体性角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能进一步使大学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切实完成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使命[16]。孙月红、郭采星谈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17]。

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张建云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有利于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有利于马克思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张雷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的理论体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基石上,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了全面而深刻的丰富与发展[19]。谈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解读,能够在新的社会形势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战略性、整体性和全局性地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20]。

另外,田雨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保障中国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营造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国的氛围[21]。袁银传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基本国情想结合的产物,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一般规律做了一个展示,从整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了一个规划和布局,从整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做了一个方向设计[22]。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23]。”

三、结语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笔者认为在研究中还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时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可把二者混淆,同时又要注意把握二者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涵内容广泛,不仅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而且还有伦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该是相当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言,即它把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涵盖其中。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把它们看作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发展的过程。在研究中,一方面,要注意把握二者在一定方面或内容上的联系;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有的学者在讨论中出现把二者混淆起来的现象。

第二、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同样需要区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学者们主要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角度、把握精神实质和要义的关键角度、学科建设的角度等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笔者认为,还可以从实现最高目标―共产主义角度、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多数文章都只阐明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提出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运用于实践,以及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运用到中国实际问题之中。

第三、多数学者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角度论述了整体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笔者粗浅的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找到一种正确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整体简单而有效地传授给当代大学生,并加强研究如何不断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一种信仰。

此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还需关注以下方面: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相结合研究,使二者在相互交流、碰撞中促进双方的发展,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第二、整体性研究不仅要立足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而且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新时代新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整体性研究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使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

[2] [19]张雷声.从世界观、方法论相统一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3] [12]吴育林.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2(6).

[4] 杨志平,胡海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的文化自觉[J].思想理论研究,2013(10).

[5] 孙文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6] 孙月红,郭彩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改进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7] 张云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7).

[8] [16]程宏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教学“三维”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9] 梅荣政.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创造性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0] 龙小平.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整体性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11] 龙小平,张华波.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3).

[13] 张锦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教学探析[J].山西高等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13(1).

[14] 孙文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15] 张建,沈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解读[J].中国冶金教育.2012(2).

[17] 孙月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改进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18] 张建云.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方法和原则[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8).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1] 田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梦”的实践[J].前沿,2013(22).

[22] 袁银传.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23] 杜艳丽.浅析如何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3).

[24] 列宁.列宁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64).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界定、应用、发展

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中国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专家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各位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

1、从层次性的角度界定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层次呢?许多学者坚持主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核心层次来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种观点认为,就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而言,如果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剖开,我们就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果核”,而围绕在“果核”之上的就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果肉和果皮”。而正是“果核、果肉、果皮”才在一起形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该学说体系中的最基本的原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果核,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完善和丰富了整理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体系。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首先是一位哲学家,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了一场哲学变革,然后在变革了的哲学指导下再进行政治经济学变革,他的这一变革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因此有了哲学变革引导了政治变革一说。他吸收了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思想,也正是集百家精髓才使得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在马克思主义所有的学说体系中,哲学的重要性不用质疑,他就应当占据第一位。只有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即“果核”不变,否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些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历史上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重要结论和经验教训,这些思想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然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者们所提出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在当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正确性,但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这些结论和观点却变得不适应现代社会了。但这些重要结论和经验教训却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层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两大发现包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任务得出的重要结论和经验教训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外衣”。这件“外衣”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就如同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里需要更换“外衣”一样。由此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部份。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角度界定

有的学者主张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本的角度出发来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追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最早在文章中界定和提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在1872年在给《共产党宣言》写的德文版序言中就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又再度的重申过。列宁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作家们又从不同方面去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些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们依然坚持从历史和逻辑的发展中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避免了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僵硬化,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活的灵魂,而错误的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衷的出发点。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概括

当今学术界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不同,同样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概括也就不同,所以当前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概括分歧也很多。

1、从层次性程度性角度概括

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概括,如有学者认为,这一哲学,在知识论的维度上表现为唯物史观;在价值论的维度上则表现为共产主义,二者统一于“革命的实践”。这一实践,一方面是环境的改变,一方面是人的自我改变。而环境的改变也好,人的自我改变也好,均须服从“是”所揭示的自然历史过程及其法则,均应以“应该”所揭示的人或人的世界为价值依归。这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人本主义”,这就是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并由此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硬核”。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角度界定

有学者主张从列宁、、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中来看他们各自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份的论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和完整的世界观,从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份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整体性的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部份和某个单一成份的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僵化的学说,而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回答了先进思想巳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从这一点看,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缺少或缺失了任何一个组成部份都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

在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在《矛盾论》的编写中,抓紧空闲时间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容及其在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出了明确系统的说明,“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目标。”从这一角度也充份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反对教条主义和过于死板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正定义和涵义。

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只知道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的原话,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2] 邓小平的这段话也说明了他真正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活的灵魂”的真正涵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把它作为条条式的用来背诵。而是要与具体实际相联系起来,这样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关于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文总结

1、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界定不明,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什么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存在分歧。坚持和发展这两个词就会让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界定产生分歧和歪曲,坚持是在什么样的角度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一层不变就是坚持,还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我所认为和理解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多读马克思的原著,我们要从原著中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果核”部份。再结合“果肉”和“果皮”,才能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社会主义的道路还很漫长,在这前进的道路中,我们不仅要继承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理论思想,还要不断的完善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从层次性、经典著作等多个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概括进行了探讨,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研究。争论和争议如此之多,也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界定上产生了许多的分歧,所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的变化和发展。

2、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单纯的作为一个理论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探讨的最终目的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才是我们研究和探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应当随着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相混淆,就会行成思维混乱。就会歪曲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如果我们不充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必须与所处的时代充份的联系起来的话,我们就会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理论产生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理解,就会最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区分不明。

综上所述,第一: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和变化,基本原理的表述可能发生些微变化,因为表述总会带有它那个时代的时代特点,但是基本原理根本思想却是不会变化的。第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基本原理的内容及各具体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会像播撒种子的果树一样,不断的发展、完善和丰富,但它们依然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的。

参考文献:

[1]王令金,李元峰,张祥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

[2]刘林元.《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认识》.载《学习论坛》2009年第7期.

[3]靳辉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点思考》.载《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6期.

[4]杨筱刚.《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35-496页.

[5]德顺.《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追问和思考――从一个平常问题谈起》.《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第10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坚持 实践 结合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50-0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它与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有何区别?怎样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不断探索,并作出科学的回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明确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际和正在做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义的厘定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没有给马克思主义下过明确的定义,只是指出所创立的理论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理论武器,并认为马克思主义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后来,列宁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正式定义,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并认为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以“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概念出现,但都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严格的界定。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中的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并经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基本观点、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观点。

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不断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坚持运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等等,都是基本原理。”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它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这里讲的世界观,主要是指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则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它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

第二层次为经典作家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这些观点是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是根据历史任务而提出的结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仅24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作序时就明确指出,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因此,对马列著作中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要区别情况,不能盲目搬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结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的结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等,这些重要结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这些个别观点和结论是革命导师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预测,随着条件的变化它们有可能变得不正确。恩格斯坚决反对把马克思的个别论点绝对化的做法,指出马克思提出这些论点只是把它们看做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坚持的和当做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和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如果把个别观点普遍化,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结果只能导致实践失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史一再表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于第一层次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对于第二层次的一些重要观点,要坚持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对于第三层次的具体结论、具体观点,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凡是被实践证实是错误的结论,我们就要勇敢地否定。

二 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点看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各国的具体情况、实践主题也是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1.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适性,而“一般的东西,总是要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世上没有单纯的一般存在物……一般和特殊是矛盾统一的,没有单纯的一般,也没有独立在一般之外的单纯的特殊。”任何抽象的理论都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相结合中才能彰显其理论价值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依据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是结合实际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在于承认社会历史的变化,敢于正视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把基本原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获得崭新内容和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离开了实际,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一问题上,必须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甚至个别字句,否认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实质就在于,割裂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本质联系、用理论剪裁实际、用理论抹杀现实。尽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教条主义已没有多大的市场,但它仍然是束缚我们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敌。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是在“坚持”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际工作领域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否则,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会走向曲解甚至背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掌握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必定在人类实现的信念。同时,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反对那种以“坚持”为口号,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发展的错误态度。这种僵化的“坚持”,脱离了实际,脱离了时展的要求,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坚持”和“发展”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2.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首先要搞清楚解放思想是产生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前提。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只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产生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新的实践。

其次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理论形态,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深深扎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思想、新观点,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在当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新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突破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的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1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7-0031-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以及中国现代化实践结合所形成的,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所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别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标志之一。搞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特点,对于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发展中的文化地位、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和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论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作为当时人类历史发展的崭新文明成就,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很多国家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时的国家、社会和民族发展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传播时,民族性的问题就出现了。

恩格斯较早地论及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问题。他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中指出,美国工人阶级的最终纲领,应该而且一定会基本上同欧洲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现在所采取的纲领一样,同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纲领一样。在这方面,这个党必须在运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恩格斯在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美国应用的民族化和形成自己民族性特点的问题。前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对列宁主义理论进行概括时,也首先强调列宁主义的俄国性问题。当时的很多人认为,俄国性是列宁主义理论的首要特点。所谓俄国性就是民族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也出现过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问题。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这是一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课题。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当然,那时提中国化,不单是指民族性问题,但是,首要的问题就是民族性问题。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创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时,再次论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化问题。其中说:“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在此,明确指出中国化就是民族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不同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我们重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其中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特点形成问题。

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问题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政党、不同时期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四大组成部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民族化特点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它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形成。

国内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论述观点很多,但是,共识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其次是中国的。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最一般的基本原理,又提升总结了中国的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明和思想文化的结晶。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建构应该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从微观上究竟如何创新和继承,一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民族性内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建构的内涵特点,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单纯从过程和内容上高度抽象概括,直观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点。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初期阶段,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化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十分深刻,在谈到民族化问题时,大多是几句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把这个问题阐述了,而对民族化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以及文明地位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的观点时,大都把其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很多著名理论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各自国家的情况、同各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中国,就是同中国情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就是中国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实际上就是说,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民族环境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这些论述可以概括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形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过程。

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我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理论价值认识的深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了重大的深入。尤其是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的科学概括,在这里,同志从理论、实践、中华文明传统的三个相互联系的侧面,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和构成要素。这其中肯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思想来源。

所以,在提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点问题,定论性的理解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过程就是其民族性特点形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民族化,就是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中国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和论述。这些论述从宏观上确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发展方向。但是,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具体勾画这些民族化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第二个层面,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的理解,就是采用中国的民族

文化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语言通俗地描述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民族语言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主要是借用中国古代文化中我们熟悉的语言,描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和思想。如用“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思想,创造性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这些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内容作原材料去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独特的特点,它表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民族文化环境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必要过程。

第三个层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核心问题,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始宗旨上。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与中国文化精神融为一体,还不仅仅在于用中国民族语言表达马克思主义,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民族性的最高境界和理论层面。

马克思主义从1919年进入中国一直到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核心思想和精神财富呢?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两个最基本的思想财富: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两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的核心思想和思想财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把这两个精神财富民族化。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和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思想中提炼和总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表述,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素材和原材料,而且也以它独特的文化境界,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提供了价值启迪,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价值支点。例如,中国古代的“实事求是”这一条中国成语,最终被同志提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范畴,集中表达唯物辩证史观的精髓。因此,、邓小平、等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两个普遍原则转译为,一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由此,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看,它们是一致的,但是,表述思想内涵的方式上更具有了中国民族性特点,特别是把中国文化价值导向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高度统一起来。

这种一致也表现在内在思想精神上。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矛盾斗争和人的全面发展究竟哪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把矛盾斗争视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峰时期,而矛盾斗争从来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方法论,马克思终生奋斗的宗旨是解放人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真正回归,从而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了理论宗旨和终极价值的一致。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恰恰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例如,儒家哲学代表孟子讲“以民为本”,墨家讲“民为贵”等)的核心思想。这样一来,实际上是为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文明的结合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文明中的合法性和文化地位。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的结合,这是民族性的关键所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是其特色所在,是其区别其他理论的主要标志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的延续。因此,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很重大。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1篇

2013年元月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表(本科):

时间 专业

星期六(1月12日)

星期日(1月13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6)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学(02011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市场营销(020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律师(03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03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监所管理(030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行政管理学(0303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公安管理(03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餐饮管理(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教育学(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秘书学(050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050105)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050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学(0503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流管理(02022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业工程(082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网络(080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通信工程(080708)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建筑工程(0808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护理学(100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理教育(070202)

理论力学(二)(02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教育(070302)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教育(040203)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历史教育(060102)

历史教育学(007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地理教育(070702)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教育(040302)

体育教育理与方法(108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物教育(070402)

植物生理学(02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教育(050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艺术设计(050437)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广告学(05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调查与分析(020121)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05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商务(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对外汉语(050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软件工程(08072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移动商务技术(080787)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嵌入式技术(08078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2篇

2013年元月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表(本科):

时间 专业

星期六(1月12日)

星期日(1月13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6)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学(02011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市场营销(020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律师(03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03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监所管理(030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行政管理学(0303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公安管理(03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餐饮管理(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教育学(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秘书学(050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050105)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050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学(0503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流管理(02022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业工程(082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网络(080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通信工程(080708)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建筑工程(0808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护理学(100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理教育(070202)

理论力学(二)(02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教育(070302)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教育(040203)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历史教育(060102)

历史教育学(007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地理教育(070702)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教育(040302)

体育教育理与方法(108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物教育(070402)

植物生理学(02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教育(050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艺术设计(050437)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广告学(05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调查与分析(020121)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05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商务(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对外汉语(050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软件工程(08072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移动商务技术(080787)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嵌入式技术(08078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3篇

2013年元月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表(本科):

时间 专业

星期六(1月12日)

星期日(1月13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6)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学(02011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市场营销(020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律师(03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03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监所管理(030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行政管理学(0303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公安管理(03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餐饮管理(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教育学(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秘书学(050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050105)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050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学(0503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流管理(02022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业工程(082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网络(080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通信工程(080708)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建筑工程(0808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护理学(100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理教育(070202)

理论力学(二)(02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教育(070302)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教育(040203)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历史教育(060102)

历史教育学(007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地理教育(070702)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教育(040302)

体育教育理与方法(108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物教育(070402)

植物生理学(02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教育(050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艺术设计(050437)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广告学(05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调查与分析(020121)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05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商务(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对外汉语(050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软件工程(08072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移动商务技术(080787)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嵌入式技术(08078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策略

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对于博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和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原著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

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分析,本文以武汉地区某高校2014级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与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密切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典型研究样本展开研究。该级博士研究生第一学期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在该学期的课程教学总时数中占有比例最大。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其中“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该级15名博士研究生首次接触此类内容。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分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基本理论和原理理解的准确性、原著原文的引用率论文三个角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较少

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所列重要原始文献曾经阅读过的数量进行统计。据统计,15名博士研究生在《政治理论》课程开始前,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所列19篇的数量人、人数及占比见下表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见,80%的学生仅曾经阅读过不超过4篇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所列文章,且基本都是《实践论》、《矛盾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国内政治家的文章。

2、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的准确性不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重要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进行统计。问卷设计了四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如: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七大观点是什么等,对博士研究生的回答正确率进行统计,问题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

3、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引用率低

学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引用率情况,通过该级学生在近五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对原著原文引用的次数进行统计。据统计,15名博士研究生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2篇,对其在论文中引用过原著原文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二、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现状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少、理论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学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引用率低等现象,需要从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

1、部分学生对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有畏难情绪。从小学到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原著基本上没有进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是从图书馆、书店、电视宣传中才能见到厚厚的一本本《马克思选集》、《恩格斯选集》、《资本论》等。在这种印象条件下,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学习和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产生畏难情绪。

2、政治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对阅读原著有一定影响。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政治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能够保证的一定的学时数,但出于教学对象的特点,还无法在课程较短的教学时间里既要安排基本原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又要安排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和导读。因此,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受到本、硕阶段政治理论课程时间的限制。

3、某些社会思潮和国外价值观的输送对学生的影响。当今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国内外各类思潮涌动,在其中不乏有意或无地混杂着一些偏左或偏右的资产阶级价值观。这些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对于学术视野高、思想活跃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往往在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易被其中披着“合情、合理”外衣的言论所迷惑,进而忽视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甚至于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情绪。

三、加强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策略措施

基于前述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将有助于提升博士研究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观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正确和合适的学术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进行一下剖析。到目前为主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作出过明确的界定,学术界早已了不同的意见和多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原理”并不是那样如字面理解进行简单的叠加,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概念,两者不能分开而谈。这些不同的争议说明这个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的规定,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规律,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地继承了有史以来人类优秀的哲学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具有很大范围的普遍性。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实现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根本变革,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又称科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学说。

三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从属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大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去掉任何一部分都马克思主义都不能算是完整的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况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注意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立足于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这样描写人的“这些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条件下活动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无产阶级的运动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具有严整、完备的理论体系。里面包括许多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中主要包括: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和社会矛盾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等等。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等多个领域,内容之繁,范围之广。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方法论,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利的思想工具。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括。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事情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就确立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就避免了唯心主义。马克思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性

连续性与整体性相渗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其研究对象进行不断深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结晶发展必然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从基本内容、结构及方法上看是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他们之间是一个整体结构,完整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内容涵盖了诸多领域。

革命性与科学性相辩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之所以说是革命性的是因为从阶级性上说,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思想体系都具有阶级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践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整体来看或组成部分来说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在整个理论的创造过程别强调实践的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显著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的体现。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统一。

总之,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伟大的思想革命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故鼎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的环境中产生的,在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中得到大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创造新辉煌。(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梅荣政.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贵州:贵州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2]李爱华.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2年第4期.

[3]叶启绩.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思考.思想理论研究,2016.1.

[4]石云霞.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5]荣政.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