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防止接错患者
①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先拿手术通知单到疗区与病志核对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再与疗区护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对,然后呼唤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带,3次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室。②患者到手术室后,送到指定手术间,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③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加床档、上下坡时患者应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移动患者时车身应固定不摇晃,动作轻柔,防止意外发生。全身麻醉诱导期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旁,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3防止不适造成损伤
护士协助患者摆放时,应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手术术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弯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垫软枕,约束固定舒适松紧适宜,以免造成神经损伤,加强术中病情观察及末梢血运,受压肢体给予适当按摩。
1.4防止发生用药、输血错误
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执行人签名制度,实行责任到人。②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浓度、剂量、用途及给药方法。③术中用过的药瓶、液体瓶不得遗弃,以便术后与医师进行核对。④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制度,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大声复诵1遍,与医师确认无误再执行,并详细记录。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由在场两人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输血前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后保留血袋以便医师再次核对。
1.5防止烫伤、烧伤患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刀时,首先要保持手术床单清洁、干燥,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与远离患者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检查电源连接正确,防止电灼伤。
1.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将手术间划分无菌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先做无菌手术,在做感染手术,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1.7防止术中标本、病理错漏
巡回护士负责保管手术下来的标本,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检验单交专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熟悉手术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手术器械,并确保性能良好。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器械护士必要时参加病情讨论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③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养护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对于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②对手术室业务人员技术或素质要求不严,导致业务水平低,素质差。③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措施不力。④手术室工作精神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体力透支,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安全知识,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制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护士长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记录,查找原因,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订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3.4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科室护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以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5分析原因、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各科室认真分析、制定措施、详细记录、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小结
1.1 方法
为对比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护理质量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事故产生。增强环境管理和设备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包括手术室物品消毒及手术室环境和仪器消毒,严格规划手术室物品摆放以确保物品秩序和环境质量良好。在手术过程中,应做好手术配合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根据患者手术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的护理,术后及时将标本送检及留存,注意应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增强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排班,以确保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定期进行沟通技巧的训练,以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可良好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观察并对比各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差错事故(器械及特殊仪器准备不充分、院内感染、标本丢失或弄错、压伤、摔伤及未正确使用止血带所致肢体缺血坏死)发生情况。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比组6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47例(占患者总数的78.3%),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11.7%);在观察组6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56例(占患者总数的93.3%),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比组6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16.7%);在观察组6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1物理因素
1.1.1锐器刺伤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相比,在日常工作中,除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外还经常接触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各种止血钳、布巾钳、电刀、骨科用的骨剥、骨刀等各种尖锐锋利器械,受伤的危险性更大、污染机会更多。
1.1.2带伤参加工作
个别护理人员皮肤黏膜有损伤或有小伤口时,照常参加日常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被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
1.1.3自我防护不当
个别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薄弱,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只戴PE手套或紧急情况下不戴手套,徒手进行操作,增加了被污染机会。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酒精等),它们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都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比如:护士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肿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等;戊二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都有严重刺激作用,如结膜红肿、过度流眼泪,个别人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现象。
1.2.2麻醉剂
麻醉师使用大量的各种类型麻醉剂(如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异氟烷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状弥散于空气中,也可经患者吸入后再由患者呼气时排出大量的麻醉废气。若工作人员长期吸入这些气体可导致麻醉废气在医务人员体内蓄积从而危害健康。
1.3空气环境污染
紫外线:经常接触紫外线灯的照射,如开关紫外线灯管时护士的皮肤和眼睛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皮炎、皮肤发痒、眼病、流泪等,严重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还可继发白内障等。
1.4X线照射
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常常需要使用C臂机辅助手术,进行定位、留图。因此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或间接受到X线的照射,长期受到X线的照射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可逆的危害,如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力降低等。
1.5身心损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压力大,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带有体力性质),对护理人员操作要求比较多,再加上长时间站立,血液在下肢潴留,回流不畅,手术室护理人员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较其他科室高。再加上经常延迟下班,饮食不规律,手术室护理人员极易患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另外,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工作气氛,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手术间吸引器、电刀、监护仪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噪声,再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变化,对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种持续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手术室护士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概率增多。
2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
2.1避免锐器刺伤
2.1.1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注射器及输液器针头刺伤患者和自己。
2.1.2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时一定要稳、准、快,对手术刀、手术剪及尖锐器械传递时应使锐利面朝向自己,以防误伤他人。用过的尖锐器械应妥善放置,以防误伤护士。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手套破裂时应立即更换。
2.1.3手术完毕后,手术刀片、缝合针等应放入利器盒,并正确安装、取卸手术刀片,不可用手取卸,以防刺伤护士。
2.1.4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若发生针刺伤或刀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上报院感科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若患者为乙肝阳性,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追踪监测。
2.2树立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养成操作戴手套的良好习惯。若为感染手术,应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使用护目镜。
2.3减少空气污染
2.3.1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灯管或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者可用层流手术室。
2.3.2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消毒剂,如:戊二醛容器带盖或尽量不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在倾倒消毒液或浸泡器械时操作者要戴手套、护目镜、口罩、帽子等。
2.3.3减少全麻吸入剂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利用密闭式麻醉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对医务工作者的损害。
2.4减少X线对人体的危害
骨科手术要尽量减少X线机的使用次数,照射时控制照射时间和距离,医务人员最好穿作者简介:刘咏莉,女,本科,主管护师。防护服。有条件的医院使用防护屏障,在使用X线照射时医护人员可站在防护屏障后,做好自我防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专门的骨科手术间,手术间的围墙上做好防护,以防损害其他手术间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2.5防止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在每台手术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的性能,确认性能良好安全后方可使用。电刀尽量采用一次性负极板,避免烧伤患者。
2.6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身心损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若为连台手术,应更换当班护士,以减少高强度工作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身心压力。
3结语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